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前言格式范文

前言格式精选(九篇)

前言格式

第1篇:前言格式范文

关键词:汉语;韩语;语序类型

1.所有格名词句和名词

在世界上多种语言中所有格名词句和被修饰语的语序类型分为“Gen+N”和“N+Gen”两种类型。其中占较多比重的语序是“Gen+N”语序。德赖尔(2005)提出包括亚洲各个地区的语言在内,在非洲西南部、尼日利亚西部的总共608种(55%)是这样的语序。对于汉语和韩语来说,表示所有关系的所有成分都出现在中心名词之前。格林伯格提出的关于Gen的普遍性原则如下所示。

普遍性规则:在有前置词的语言中,属格基本在支配名词的后面;而在具有后置词的语言中属格则基本在支配名词前面。

韩语是典型的后置词语言,而且属格在支配名词之前,韩语符合这一普遍性规则。而对于汉语来说,学界传统的观点是汉语中有前置词,没有后置词。但是对于汉语中没有后置词这一点还是有争议的,太平武(2005)提出在汉语中介词位于名词前面,助词位于名词或其他词类之后,介词即是前置词,助词即是后置词。如果采用这一观点,认为汉语中存在后置词的话,那么汉语也像韩语一样符合这一普遍性规则。

2.指示词和名词

指示词随着话者和指示物之间的距离来表达远和近的。根据德赖尔(2005)的调查研究,以1085种语言为调查对象,其中具有“指示词+名词”语序的语言占45.7%,“名词+指示词”语序的语言占44.1%。对于汉语来说,指示词位于名词前面。对于韩语来说,也是“指示词+名词”的语序。

(1)我看见那个人了

?? ? ??? ????.

在上面的例句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个人”,因为汉语是量词发达的语言,指示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而是呈现“指示词+量词+名词”的形式。

3. 数词和名词

汉语和韩语都是数词在名词前面出现,并且汉语与韩语不同的是,汉语的数词是与量词一同出现的,数词不能单独使用。汉语数词比起修饰名词,实际上是修饰量词。在汉语中数词和量词在名词之前。而在韩语中数词和量词在名词之后出现更为自然,汉语中如果数词和量词在名词之后出现的话,就会不自然。如例(2)

(2)三头牛 那有三头牛 *那有牛三头

? ??? ? ???? ??? ??.

4.形容词和名词

在韩语中形容词和性状定语在中心名词前出现。汉语也是如此,形容词出现在中心名词前面。韩语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形式为“???+(?)?/(?)?+??”。在汉语中两个音节以上的形容词无法单独修饰名词,需要添加标记“的”。袁毓林(1999)提出在不用“的”字,直接修饰名词的情况是形容词在意义上与中心名词的结合紧密,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的定语叫做依存性强的粘合式成分。例如“个子高高的维族姑娘”中形容词词组“个子高高的”出现在前面,而表示人的民族特质的“维族”在后。与中心语最接近的是不使用的的形容词和名词,因为这些词通常是表示性质或者材料的单词。

5.关系句和名词

关系句的语序分为其在名词之前和在名词之后。韩语和汉语都是关系句在名词之前出现 。格林伯格(1963)就关系句的语序类型进行了讨论。以30种语言作为数据库,他至少发现了3种有趣的现象。一是VSO类型语言均是“名词+关系句”语序类型,二是SOV类型语言具有维持“关系句+名词”语序强烈的倾向,三是SVO语言与VSO语言具有相同的关系句语序。格林伯格的资料依据金基赫(2009)提出的表格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得知SVO语言具有“名词+关系句”的语序。SOV语言大部分是“关系句+名词”的语序。韩国语的关系句在名词之前,符合典型的SOV语言的特征。汉语虽然是SVO语言,但是关系句却在名词之前,这种现象在其他SVO语言中出现的情况很少。格林伯格也提出的与关系句相关的普遍性规则,如下所示。

关系句在名词之前的语序如果是唯一的形式或是其中之一的形式的话,那么这种语言就是后置词语言或者是形容词限定语在名词之前的语言,或是两种特征都具有的语言。在汉语中关系句在名词之前是唯一的形式,并且汉语也是形容词限定词在名词之前的语言。韩语中关系句同样也在名词之前,而且韩语不仅是典型的后置词语言,也是形容词在名词之前的语言。所以汉语和韩语都符合这一普遍性规则。

结语:汉语和韩语都具有修饰成分在前,中心名词在后的典型的语序类型。其中汉语作为SVO型语言具有这样的语序类型非常特别。在本文中阐释了5种定语类型与中心名词之间的语序关系,主要在以格林伯格提出的普遍性原则的基础上,同时也借助语言类型学家德赖尔的研究结果,以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对汉语和韩语定语类型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 2009

第2篇:前言格式范文

山西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南北差别很大。我们先描写“副词+形容词”、“形容词+补语”、“副词+形容词+补语”这样几种格式。

1.山西北区的大部分方言点,形容词表示的级差主要有四级:原级、比较级、高级、最高级。如怀仁方言: 好――可好呢――好死了――可是好死了;可苦呢 ――苦死了――可是苦死了。累――真累―― 累死了――真累死了;难活难受――真难活――难活死了――真难活死了。

怀仁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形容词A(AB)前加副词“可”[kA/43],在其后加语气词“呢”,构成比较级;在形容词A(AB)后加程度补语“死”[s/43]和语气词“了”,构成高级;在形容词前加“可是”[kA/43s/43],在其后加“死了”构成最高级。最高级中的“可是”不能换成“可”;而比较级中的“可”可以换成“可是”。句子里的“可”或“可是”都要重读,以示强调。

2.在山西的南区,用重叠副词或延长声调的方式来构成不同的级差(原级、比较级 、高级、最高级)。如万荣方言:怕――真怕――真真怕――真-真怕。 慢――慢得太――慢得太太――慢-得太太。

万荣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形容词前加“真”,构成比较级;这一形式与北区相同,所不同的是构成其他级差的方式。在万荣,用“真”的重叠形式“真真”构成高级。这里的“真真”,语气更重、强调的程度更深。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彩不同。如:棉袄真厚(强调厚)、棉袄真真厚(强调厚过了);你走得真慢(强调慢)、你走得真真慢(强调太慢)。

万荣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形容词后面加“太”,构成比较级;用“太”的重叠形式“太太”构成高级。用延长声调构成“太-太”的格式,表示最高级;其使用方式与“真-真”相同。在使用这些格式时,应该注意结构助词“得”的有无。如:小虎精机灵(得)太太;晌午吃那饭香(得)太太;这宝宝机灵太太。

当形容词是单音节时,它后面的“得”是任意的,可以带,也可以不带。当形容词是双音节时,受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后面一般不加“得”。

万荣方言形容词所表达的级差中,能够带补语“太太”的形容词,一般都可以用程度副词“真”的重叠形式“真真”来修饰,有时也可以同时使用。如:小虎真真精、小虎真真精得太太;晌午吃那饭真真香、 晌午吃那饭真真香得太太。

“真真+形容词+得+太太”这种表达格式过于冗长,应该是一种过渡形式,是“形容词+得+太太”这种形式的弱化。很显然,“真真+形容词”这种格式的使用率更高一些,应该有取代“形容词+得+太太”这种形式的趋势。

在山西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还可以用重叠形容词的形式。如北区方言可以说“A (AB)了个 A (AB)”,这里的谓语和补语同形,都是形容词A (AB)。如怀仁方言:你真是灰了个灰;他这人小气了个小气。

在北区,形容词只可以重叠一次来表示程度加深,并且这一格式常用来表达讽刺、挖苦等消极意义的感彩。

在山西南区,用形容词的不同重叠格式来表示不同的级差。程度加深的格式非常丰富,不同的重叠方式可以表示不同的级差(原级、比较级、高级、最高级)。如临汾方言:美――美的多哩――美的美着哩――美的美的美着哩;红――红的多哩――红的红着哩――红的红的红着哩;好――好的多哩――好的好着哩――好的好的好着哩

在临汾,形容词的最高级“A的A的A着哩”,只有在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时才使用;一般使用高级“A的A着哩”更多一些。

在山西的其他地区,还有用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三次或四次的格式来表示最高的级差。如东南区的阳城,有重叠三次的格式AAA:他是我亲亲亲侄子;你看看,新新新衣裳,你一下就挂烂了;小小小娃就不想圪攘动。

这里的“亲”、“新”和“小”重叠了三次。一般来说,“AAA”式三个重叠音节皆重读,第一、第二个音节间重读时语调连接紧凑,第三个音节更独立。比较而言,第三个音节读得更重一些。在阳城也只有这几个常用的单音节形容词有这种重叠三次的格式,一般形容词已经没样这种表达方式了。

山西南区的洪洞,个别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四次,如“老”、“紧”。不过,它们的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多修饰方位词“里头、边上”等。如:

⒈ 老老老老(形容极远):我在老老老老兀头停着哩(我在很远的地方住着呢);还在老老老老兀里哩,我嫌远,我不去了(还在很远的那边哩,我怕远,不去了)。

“老老老老”四叠形式只能修饰指代词“兀里、兀头”。

⒉紧紧紧紧(形容紧靠着某一方位):紧紧紧紧边上兀一是我的(最靠着边儿上的那一个是我的);你荷紧紧紧紧里头走(你往最靠里边的地方走);我已经到了紧紧紧紧边儿上,还得我去哪里走哩呢(我已经靠了最边儿上了,还让我往哪里走)?

山西南区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主要是使用不同的重叠次数。其中形容词重叠三次和四次的“AAA”式和“AAAA”式已经不是主流形式,重叠两次的“真真+形容词”使用范围更广泛一些。

在山西北区,以怀仁方言为例,还存在着另外一些表示形容词级差的生动形式。这些生动形式都是在形容词后加补语,补语的数目不同,级差就不同。

1.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四个级差。

⑴形容词+得+没看头: 灰得没看头――灰得可是没看头;丑得没看头――丑得可是没看头;灰得没看头死了――灰得可是没看头死了;丑得没看头死了―― 丑得可是没看头死了。

⑵形容词+得+没样了:灰得没样了――灰得可是没样了;贵得没样了――贵得可是没样了;高兴得没样了――高兴得可是没样了;灰得没样死了――灰得可是没样死了;贵得没样死了――贵得可是没样死了;高兴得没样死了――高兴得可是没样死了。

以上格式都表示让人讨厌、令人厌恶的感彩。在这一点上,它们可以互换。如“灰得没看头”,也可以说“灰得没样了”。但这两个格式所表达的语义指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A (AB)得+没看头”强调的是人们不愿或不想看到的现象;“A (AB)得+没样了”强调的是超出了人们可以接受的限度,人们对这种现象不愿或不想接受。比如人们对物价涨了又涨的现象,多用“贵得没样了”,表示人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又比如,对人们相貌的评论,多用“丑得没看头”这样的格式。

2.其他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只有一种格式,如:他又寡无聊得没闹了、衣裳脏成不像了;你又热得没闹了、他吓成不像了。

这种格式常用来形容人们的感情或情绪达到了极限,无法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只能用否定副词“没、不”与其他词组合,形成固定搭配“没闹了”和“不像了”来代替。所不同的是“A (AB)得+没闹了”一般用来对客观现象的如实描写,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表示褒贬不同的感彩;而“A (AB)成+不像了”多用来形容不愉快或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3)“A (AB)成一”+量词+了,如:我都愁成一堆了、教室乱成一片了、他都抖达吓成一团了。

这一格式常用的量词是“堆、片、团”,这些量词与形容词的搭配有时是随意的,这些量词固有的含义正在虚化。如“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作量词的含义是: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但在怀仁方言,可以说:愁成一堆了,乱成一堆了,抖达成一堆了。但有时这些量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又是有限制的,如不能说“愁成一片了”,也不能说“抖达成一片了”。可见,这些量词的虚化过程还没有最后完成。比较而言,“堆”的虚化程度最高。

山西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形容词前加副词,或在形容词后加补语等方式来形成不同的级差,如怀仁方言。另一类是用重叠形式的不同次数来表示不同的级差,如万荣方言。山西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应该以“副词+形容词”、“形容词+补语”、“副词+形容词+补语”为主要形式。这一格式在其他方言区也有,比如在山西西区的临县,形容词的级差有原级、比较级、高级: 凉 ――可凉哩 ――可是凉死人哩、 灰――可灰哩――可是灰死人哩;美――美的多哩――美的可/厉害多哩、红――红的多哩――红的可/厉害多哩。

前者与怀仁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基本相同,只有语气词不同。后者只是一部分成分与万荣方言形容词表示级差的格式相同,一部分与怀仁方言表示的格式相同。临县方言没有用形容词的不同的重叠次数来表示级差,而是选择了在形容词前或后添加不同的修饰成分表示不同的级差;或采用添加不同数目的补语来表示不同的级差。

参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正主编:《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3。

[2]黄伯荣主编:《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 1996。

[3]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孙玉卿:《怀仁方言性质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的几种格式》,《 语文研究》1998年增刊。

[5]温端正:《怀仁方言志》,《语文研究》1983年增刊(2)。

第3篇:前言格式范文

[关键词]赤峰方言;四音格词;构成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9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91 [本刊网址]http:∥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南接河北,东靠辽宁,处于东北、华北、西北交界之地。赤峰方言是山东、河北、山西以及东北方言和蒙古语相互混杂,而产生的一种方言。属于北京官话朝峰片。赤峰方言有丰富的四音格词系统,其主要构成方式为:

一、复合式

复合式由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根据词根与词根的不同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并列式

赤峰地区并列式四音格词占绝大多数,且构成情况复杂,大致可分为两并式和四并式两种,期中两并式占优势。

1.两并式。两并式指四音格词内部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为并列关系。如:清汤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没有味道、五迷三道(形容神志不清的样子)、抽筋拔骨(形容某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时难受的状态,如:“让他去学习简直就是抽筋拔骨一样难受”)、吹灯拔蜡(人死亡的别称)、挤眉弄眼(挤眉毛和眨眼睛向别人示意)、连蒙带唬(蒙混欺骗)、三吹六哨(形容爱吹嘘的人)、浮皮潦草(形容浅薄、不扎实)、猫腰撅腚(弯着腰撅着屁股的样子)。

2.四并式。指四音格词内部由四个独立且互相呈现并列关系的成分组成。如:呜吆喊叫(大声的胡乱喊叫)、青红皂白(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二)主谓式。如:六神无主(惊慌失措的样子)、懒驴上磨(形容人懒不想做事而百般拖延)、拿鸭上架(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二心不定(不能专心致志)。

(三)动宾式。如:不着四六(形容人没头没脑,很不靠谱)、掏心窝子(真心真意的)、磕碜到家(很丢人,义同丢人丢到家)。

(四)偏正式。如:四方大脸(国字脸的别称)、榆木脑袋(指人很愚笨,脑袋好像榆木做的)。

(五)补充式。如:黑得出溜(形容事物很黑)。

二、重叠式

重叠式也是赤峰方言四音格词常见的一种构成方式,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类型。

(一)完全重叠。完全重叠多为、“AABB”式,按词性又可分为三类:

1.名词性结构。如:丁丁卯卯(形容很精确,丁是丁卯是卯)、将将巴巴(将就,形容没能达到期望)。

2.形容词性结构。如:板板正正(衣物平整、整齐)、吭吭哧哧(形容人说话犹犹豫豫的样子)大大乎乎(形容人很粗心)、扣扣插插(小气)、颤颤悠悠(人因虚弱走路一晃一晃的样子、晃晃悠悠(游手好闲,不做正经事)、呲呲哈哈(形容很寒冷)、坑坑包包(形容物体表面不平整)鼓鼓囊囊(形容包被装得很满而鼓起来的样子)、喳喳嚯嚯(一惊一乍)、哩哩啦啦(形容零零散散或断断续续的样子)、稀稀拉拉(数量少且松散)。

3.动词性结构。如:挤挤插插(形容队伍中互相挤来挤去)、呜呜嚷嚷(形容人大声的胡乱喊叫)、舞舞扎扎(形容人张牙舞爪)、蹦蹦QQ(活蹦乱跳的状态)、心心念念(形容一直惦记某事或某人)、吱吱歪歪(形容人由于不满意而小声嘀咕)。

完全重叠“AABB”式中的“AB”有的原为一个完整的词,如“板正”、“吭哧”、“魔怔”等,变为四音格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但是大多数“AB”结合起来并不是词,如“笨笨咔咔”中的“笨咔”或“心心念念”中的“心念”等。

(二)部分重叠。部分重叠根据其格式可大概分为:

1.ABAC。如:没着没落(心里没底)、没皮没脸(脸皮厚)、没羞没臊(没有廉耻)、脚前脚后(前后挨得很近)、没心没肺(为人粗心大意)、流里流气(看起来不正经)、劳心劳力(费了很大的力气)、应当应分(应该的)、没大没小、没老没少、没轻没重、没深没浅(做事没有分寸)。

2.ACBC。如:胡说八说(胡说八道)、东扯西扯(说话没条理)、好说歹说(费尽心思劝说)、藏着掖着(把私密的事秘而不宣)、紧赶慢赶(以最快的速度做某事)。

3.ABCB。如:弯着转着(说话委婉)。

4.ABAB。如:掰扯掰扯(深入分析)、扎固扎固(治疗或修理)、团吧团吧(揉成一团)、晃悠晃悠(摇摇晃晃)、晃荡晃荡、荡桄荡(轻轻地摇)。

5.ABCC。如:牛逼哄哄(形容人很厉害)、二逼哄哄(形容人很愚蠢)。

三、附加式

附加式构词方式为词根加词缀,词缀也按与词根的位置关系分为前缀、中缀、后缀。

(一)前缀

赤峰话四音格词前缀较多,主要有“老”“大”“稀”“二”“溜”等。

臭棋篓子(棋艺差的人)、出气篓子(出气包)。

赤峰方言四音格词的构成有以下特点:地域色彩浓厚、构成方式多样性、构词能产性和语音和谐。

赤峰方言四音格词俱有很浓厚的地域色彩,期中既包括受普通话影响而广泛使用的标准四字格成语,又有受东北话影响而使用的以“吧唧”为后缀的四音格词。

构成方式多样性是指赤峰方言四音格词的构成方式复杂。复合(包括联合、偏正、动补、动宾、主谓)、附加、重叠等汉语中基本的构词方式都有涉及。赤峰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趋向于重叠,这其中包括意义重叠和形式重叠,体现在由联合和重叠两种构成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词占赤峰方言四音格词的极大比例。

第4篇:前言格式范文

AT&T 汇编指令

同DOS/Windows 下使用的Intel 风格的汇编语言不同,在Linux 系统中,更多的是采用AT&T 格式。两者的汇编指令名类似,但在语法格式上有着较大的不同。

1.在AT&T汇编中,寄存器名要加'%'前缀;而在Intel汇编中,寄存器名不需要加前缀。

2.在AT&T汇编中,用'$'前缀表示一个立即数;在Intel 汇编中,立即数不用任何前缀。

3.在 AT&T 汇编格式中,目标操作数在源操作数的右边;而在 Intel 汇编中,顺序相反。指令举例如下:

AT&T 格式:addl $0x80, %eax

Intel 格式: add eax, 80h

4.在 AT&T 汇编格式中,操作数的字长由操作符的最后一个字母决定,后缀'b'、'w'、'l'分别表示操作数为字节(byte,8 bit)、字(word,16 bit)和长字(long,32 bit);而在 Intel 汇编格式中,操作数的字长是用 "byte ptr" 和 "word ptr" 等前缀来表示的。例如:

AT&T格式: movb $0x32, %al

Intel格式: mov al, byte ptr 32h

5.在 AT&T 汇编格式中,绝对转移和调用指令(jump/call)的操作数前要加上'$'作为前缀,而在 Intel 格式中则不需要。 远程转移指令和远程子调用指令的操作码,在 AT&T 汇编格式中为 "ljump" 和 "lcall",而在 Intel 汇编格式中则为 "jmp far" 和 "call far",即:

AT&T格式:ljump $section, $offset

Intel格式:jmp far section:offset

与之相应的远程返回指令则为:

AT&T格式: lret $stack_adjust

Intel格式:ret far stack_adjust

6.在 AT&T 汇编格式中,内存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section:disp(base, index, scale) 而在 Intel 汇编格式中,内存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section:[base + index*scale + disp]

7.由于 Linux 工作在保护模式下,用的是 32 位线性地址,所以在计算地址时不用考虑段基址和偏移量,其地址计算方法为:disp + base + index * scale。两种格式对比举例如下:

扬声器汇编程序开发

Linux 是一个运行在保护模式下的 32 位操作系统,采用 flat memory 模式,目前最常用到的是 ELF 格式的二进制代码。一个 ELF 格式的可执行程序通常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text、.data 和 .bss,其中 .text 是只读的代码区,.data 是可读可写的数据区,而 .bss 则是可读可写且没有初始化的数据区。代码区和数据区在 ELF 中统称为 section,根据实际需要你可以使用其它标准的 section,也可以添加自定义 section,但一个 ELF 可执行程序至少应该有一个 .text 部分。

扬声器发声程序主要是通过I/O端口的数据读写完成的,由于Linux 是一个运行在保护模式下的32 位操作系统,系统默认情况下不能直接对I/O端口进行读写。在程序进行I/O端口读写前,首先要请求Linux系统开放(允许读写)相应的I/O端口,同时还应该注意在程序结束前提请系统关闭开放的I/O端口。对I/O端口的开放/关闭操作可以使用Linux系统功能调用(0x80号中断)的101号功能。开发AT&T 汇编语言程序包括编辑源程序、汇编、连接、调试运行等步骤。

启动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编辑输入AT&T 汇编语言源程序。这里介绍的扬声器汇编源程序如下,需要注意的是,在AT&T 汇编语言源程序中用“#”标记注释,也可以C语言一样用“/* */”作为注释标识符。

data #以下定义数据区数据

# frequency 存储的为1,2,3,4,5,6,7七个音符(中音)和高音1的频率,0为结束标志

frequency: .word524,588,660,698,784,880,988,1048,0

timeslice: .word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45000

text#以下定义代码区

此处的_start相当于C语言中的main()函数,定义为全局型

global _start

_start:

#请求系统开放0x42、0x43端口

movl $101,%eax#系统功能号

movl $0x42,%ebx #起始端口号

movl $0x02,%ecx #端口个数

movl $1,%edx#允许用户使用

int $0x80 #系统功能调用中断

#请求系统开放0x61端口,允许用户程序读写

movl $101,%eax

movl $0x61,%ebx

movl $0x01,%ecx

movl $1,%edx

int $0x80

#获取频率、时长数据的起始地址

movl $frequency,%esi

movl $timeslice,%edi

load_data:

pushl %edi

#取频率值,为0则结束

movw (%esi),%di

cmpw$0,%di

je finished

#根据频率值求对应的计数值

movw $0x12,%dx

movw $0x3280,%ax

div %di

popl %edi

call sound_on #转发声子程序

#调整指针寄存器的值

addl $2,%esi

addl $2,%edi

jmp load_data#循环取下一组声音值

finished:#准备结束程序

popl %edi

#关闭扬声器

inb $0x61,%al

andb $0xfc,%al

outb %al,$0x61

#关闭0x42、0x43端口

movl $101,%eax#系统功能号

movl $0x42,%ebx #起始端口号

movl $0x02,%ecx #端口个数

movl $0,%edx#允许用户使用

int $0x80 #系统功能调用中断

#关闭0x61端口,禁止用户程序读写

movl $101,%eax

movl $0x61,%ebx

movl $0x01,%ecx

movl $1,%edx

int $0x80

#1号系统功能调用,结束本程序

movl $0,%ebx #结束返回码

movl $1,%eax

int$0x80

#主程序到此结束

sound_on:#发声子程序开始

pushl %eax

#选择定时器2

movb $0xb6,%al

outb %al,$0x43

popl %eax

#向计时器2依次写入2个字节计数值

outb %al,$0x42

movb %ah,%al

outb %al,$0x42

inb $0x61,%al

#打开扬声器

orb $3,%al

outb %al,$0x61

#声音播放的延时

movw (%edi),%bx

wait1:

movl $39480,%ecx

delay:loop delay

dec %bx

jnz wait1

ret #子程序返回

#扬声器汇编程序结束

源程序程序输入完毕,以纯文本格式保存。Linux 系统下的汇编语言源程序扩展名通常为“.s”,程序员也可以自行设定扩展名。本示例的汇编源程序文件名为speaker.s。

将源程序编译为目标代码

用 AT&T 格式编写的汇编程序源文件输入完毕,接下来的工作就要使用汇编器将源程序文件编译。汇编器(assembler)的作用是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二进制形式的目标代码。Linux 平台的标准汇编器是 GAS,它是 GCC 所依赖的后台汇编工具,通常包含在 binutils 软件包中。GAS 使用标准的 AT&T 汇编语法,可以用来汇编用 AT&T 格式编写的汇编语言程序。在Linux 系统终端窗口中输入以下格式的命令:

[root@sunqd]$ as -o speaker.o speaker.s

其中的斜体部分为输入的命令,此命令将当前文件夹(sunny)下的speaker.s汇编程序转换为二进制形式的目标代码文件名speaker.o。汇编器GAS能够发现汇编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在屏幕上列出错误行号和相关的错误提示信息。

连接生成可执行程序

由汇编器产生的目标代码是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它必须经过连接器的处理才能生成可执行代码。连接器可以将多个目标代码文件连接成一个可执行代码文件,这样可以先将整个程序分成几个模块来单独开发,然后才将它们组合(连接)成一个应用程序。 Linux 使用 ld 作为标准的连接程序,它同样也包含在 binutils 软件包中。汇编语言源程序在成功通过 GAS 或 其它汇编器的编译并生成二进制目标代码后,就可以使用 ld 将其连接成可执行程序了。在Linux 系统终端窗口中输入以下格式的命令:

[root@sunqd]$ ld -s -o speakerspeaker.o

该命令将目标代码文件speaker.o连接为可执行程序speaker,如果发现错误,则连接程序ld将提示相关的错误信息;如果没有看到错误提示信息,则说明已经生成在Linux 系统中运行生成的可执行程序了。

运行可执行程序

若要运行生成的可执行程序,只需在在Linux 系统终端窗口中输入可执行文件名即可。运行我们的扬声器的示例程序,可以输入如下命令:

第5篇:前言格式范文

关键词:歇后语;小学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86-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入编歇后语情况、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总结该情况对实践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入编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的基本情况,现选择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进行数据统计,并分别对小学语文这三个版本全十二册的语文天地、练习、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部分所编入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六种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这六种语言形式包括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和对联。

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北师大版教材这六个语言形式按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歇后语0次;谚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10次;成语14次;古诗文43次。这六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在此版本总共出现73次。该版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下册中没有出现任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出现在全十二册中出现次数为“0”。由此可见,此版本存在过分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忽略歇后语重要性的现象。

苏教版六个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1次;歇后语、对联2次;格言警句5次;古诗文31次;成语61次;总计101次。数据显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六个年级全十二册教材的始终。但是,该教材过度强调成语和古诗文的学习,使得其它语言形式出现的机会甚少,比如,歇后语和谚语等。因此,苏教版歇后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六个语言形式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2次;歇后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9次;古诗文21次;成语31次,总计69次。此表在数据分布上显示出“整体均衡”的特点。歇后语在此教材中总共出现3次,对比之前两个版本有所增加,但其数量仍不足。

2.分析及结论。

(1)三个版本共同收录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的总次数为243次。三个版本所收录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句分别为:歇后语4次;成语106次;谚语6次;古诗文95次;格言警句24次;对联8次。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分别占总收录数的比例约为:歇后语1.65%;成语43.62%;谚语2.47%;古诗文39.09%;格言警句9.88%;对联3.29%。

(2)在所选篇目中,成语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谚语,而歇后语排在最末位,在概率上远远落后于成语及古诗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选的是全国应用最广的三个版本的歇后语数据统计,而其中北师大版的数据统计表格中竟然出现了歇后语总数据为“0”,即完全不收录歇后语的情况。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全十二册尚未收录任何歇后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收录了以下歇后语,人教版收录的歇后语共十七则,相对丰富一些,但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只字未提的北师大版,还是相对较多的人教版,简简单单数则歇后语相对于广阔歇后语海洋,可谓沧海一粟,极难显现出歇后语独具魅力的语言形式。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呼声渐高的如今,歇后语却似乎渐渐被教材“免疫”,被遗漏在历史的洪流中。

3.原因透析及实践启示。这三个版本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教材中歇后语的入编情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歇后语缺失的严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可能是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要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要规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必须地对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过于鲜活,有时甚至打破常规,不如“成语”、“古诗文”等形式规范。

(2)这与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时间范围说,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逐渐地知道过去的人和事。从空间范围说,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论识字、阅读还是作文,其内容的选编都应当做到由近及远,逐步扩展。而歇后语是经过千古传诵而发展至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往往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才能够实现透彻的理解,这一点也导致歇后语不被广泛采用。

此外,不同版本教材的歇后语收录情况各有差异,这也代表着各个不同地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比如,北师大版在整体上不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歇后语完全未入编也是可想而知的。苏教版是三个版本中最能体现“传统”二字的小学语文教材,但是苏教版更加倾向于收录成语和古诗文这类形式较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人教版则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追求较均衡的结构,以最宏观的方式呈现教材。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歇后语的缺失,歇后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都不应该被小学语文教学拒之于千里之外,因为其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证明歇后语教学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第6篇:前言格式范文

关键词:向;向格;时空隐喻;时间副词;认知;类型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5-0171-006

引 言

对时间、空间概念的感知是构成人类共同经验的组成部分。认知语言学家指出,空间概念是许多抽象概念得以建立的基础,人类利用空间经验对“时间”进行思考以及概念化,是一条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认知规律,这一过程常常借助“隐喻”等手段得以实现。

在汉语史上,“向”先后演变出多种词性和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向”的以下义项(1):

向1:(a)方向;(b)动对2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跟“背”相对);(c)<书>将近,接近;(d)动偏袒;(e)介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或对象;(f)(Xiàng)名姓。

向2:(a)<书>从前;旧时;(b)副向来。

“向”的词义系统中存在着一个由“时-空”义所构成的词义子系统。现有研究在“向”由动词演变成为具有空间指示功能的介词这一过程上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对于介词、副词“向”的时间指示功能,以及时、空指示功能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则比较少。本文将从语法化、认知和跨语言对比的角度对“向”的“时-空”词义系统、“向”类空间词组的时间走向以及介词“向”与其他语言中“向格”形式的对比等问题进行考察。

一、“向”的空间义

“向”本来是名词。一种看法是,“向”的本义是“向北开的窗户”。《诗经・豳风・七月》有“穹室熏鼠,塞向户”一句,《毛传》释“向”为“北出牖。”《说文》亦作此解。马贝加(1999a)提出,处所介词“向”“显然不是从名词直接发展而来的”[1]43。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向北开的窗户”只是“向”在特定语境下的随文释义,主张“向”之本义应该是“窗户”。滕志贤(2000b)指出,早期字书如《玉篇》、《广雅》中,“向”、“窗”、“牖”之间是可以互训的,“向”并无明确方向性。[2]又据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古者前堂后室,室之前为牖,后为向,故曰北出牖。”根据古代建筑“前堂后室”的特点,“向”如果是“后窗”,则必定有朝向。

Heine(1991a)等人提出了“范畴隐喻(categorical metaphors)”概念,不同范畴之间由于相关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一个隐喻的提取序列:

PERSON>OBJECT>ACTIVITY>SPACE>TIME>QUALITY[3]

即:人 > 物体 > 行为 > 空间 > 时间 > 性质

处于该序列左侧的范畴具有向其右侧范畴领域隐喻扩展的能力。汉语中名词“向”在“窗户”(“物体”范畴)这一基本词义的基础上发展出“面向”、“朝着”等具有“行为”义的动词“向”的用法在先秦已经完成,是介词“向”的语法化来源。

据马贝加(1999a)等人的研究,汉代之前,动词“向”的两个主要义项是:(a)面对……(记为“向a”);(b)向……进军(记为“向b”)[1]43,主要出现在三种句式中:(A)N1+V1(向)+N2;(B)V1(向)+N1+而+V2+N2;(C)V1(向)+N1+V2+N2。

“向”进入连动结构中第一动词的位置,是其虚化为介词的第一步,进入无“而”连接的连动式是其进入“动―介”虚化的关键步骤。[4]动词“向”的抽象过程的完成,以及表方向的介词“向”的成型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1]45处于谓语动词前的介词“向”来源于“向a”,处于谓语动词后的介词“向”来源于“向b”,“由于在句法结构中出现别的表移动意义的动词和施事成分的扩展,两种‘向’的义素都抽象化了”[5]170。

介词“向”在南北朝至唐这段时期产生了内涵丰富的空间义,实现了范畴隐喻序列上“行为>空间”的隐喻扩展。马贝加(1999a)将具有空间指示功能的“向”分为五个小类(见表1)[6]45-47:

二、 “向”的时间义

(一) 时间介词“向”

介词“向”在汉代已有表达“临近点”意义的表时功能[6],例如:

(1)上素康壮无疾病,向晨欲起,因失音不能言,昼漏十刻而崩。(汉纪・成帝纪四)

(2)清晨插步摇,向晚解罗衣。(沈满愿・戏萧娘诗)

这种用法延续到近代汉语时期:

(3)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三国演义・四十八回)

“向”后面所支配的NP已不再是具体的处所,而是抽象的时间概念,削弱了“向”的运行义。由表1可知,处所介词“向”并没有产生表示“临近某处”的用法。因此我们认为,介词“向”表“临近点”的用法与“向b”直接相关。“向b”处于无“而”连动式第一动词的位置,是其虚化为介词的句法结构基础;“向……进军”这一具有位移特点的动词适于在依靠意向图示“路径”的映射域内被激活,同时得到“变化-运动”、“目的-目标”等相互关系的支持。由某一地点“接近”另一地点的空间属性,与时间域由某一时刻“接近”另一参照时刻的时间过程具有相似性。在这两种合力的作用下,促生了具有“临近点”这一概念的时间介词“向”。

此外,时间介词“向”在近代汉语时期具备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时点”的功能,该用法只见于唐五代[5]171,其来源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之处”的介词“向”,由空间上的处所义(犹“于”、“在”)映射出时间域上的时点关系,例如:

(4)日日拾薪于晚后,朝朝采果向斋前。(敦煌变文集)

(5)金牌上无名,直须向佛未出世时体会取。(祖堂集・卷十二)

(二) 时间副词“向”

在近代汉语时期,“向”还可以做表持续体概念的时间副词,犹“从来”、“自来”。例如:

(6)自小父母早亡,我向住在哥哥嫂嫂家里。(元曲选・杀狗劝夫)

(7)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三国演义・二十八回)

这种用法的来源可能与表示“始发处或由来”的介词“向”有关。在近代汉语里,介词“向”与“自”、“从”的功能相似,都可表示方向、始发处或由来、所在处、经由等。而“自”、“从”也分别经历了向时间领域扩展的语法化历程,句式“自……以来”、“从……以来”分别演变而成了复音时间副词“自来”、“从来”[7]111-114,空间上由“始发处”到说话地点的空间区间,“映射出时间域上的时段关系”[8],激活了持续体的时体概念。自汉代起,“向”的词义系统中已经包含了时间概念,“持续体”的时间概念要求时间的匀质状态,不强调某一具体参照时刻。因此,在词义聚合关系的影响下,当“持续体”的时间概念进入“向”的词义系统之后,“向”后的具体参照时刻必须脱落(如例6、7),“向”和其后动词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三、“向”类词组的时间走向

在汉语史上,一些原先表示空间概念的“向”类词组逐渐演变出表达时间概念的功能,凝固为一个具有时间义的复音时间副词,有些词沿用至今。

(一)“向前”和“向后”

“向前”本是一个表示方位、方向的词组,例如:

(8)忽起向前去,本不是吾宅。(王梵志诗校注・卷二・身如大店家)

唐以后,“向前”逐渐发展为具有两种时间指示功能的时间副词:第一,“向前”可以表达一般基点前时的时制概念,犹“以前”。这种用法汉代已经出现,近代汉语时期仍沿用[7]47,例如:

(9)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张安石・苦别)

(10)我向前在一老宿处,有个师僧同过夏。(祖堂集・卷六)

第二,“向前”可以表达一般基点后时的时制概念,例如:

(11)苦至向前二三月后,旧谷已尽,新麦未熟,民间必转更饥乏。(司马光奏议・卷二十八・乞不添屯军马)

为什么表示空间概念的词组“向前”会投射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义呢?这可能与汉语水平维度的空间参照策略有关。意象图式“前-后”所激活的“水平维度的空间表达常常产生歧义……歧义主要是由参照策略(reference strategy)的不同造成的”[9]120。Clark(1973)等人将英语水平维度的空间表达分为内在的(或“参照物内在的 inherent”、“非指示的 non-deictic”)空间参照系统(intrinsic system)和指示的(或“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相对的 relative”)空间参照系统(deictic system)。[10]同样,在汉语水平维度的空间表达上也有类似的两种参照框架。参照框架和策略的不同,将导致我们选择不同的空间概念来对同一时间关系进行陈述。郭锐(2008)对母语为汉语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汉语“前-后”表达的参照策略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顺向投射策略”和“镜像投射策略”都可能被选来表达空间上的“前-后”位置关系[9]131。因此,当空间概念“向前”经由隐喻而向时间领域投射时可能会产生歧义。在汉语、英语这两种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中,确乎有两套相反的体系来表达时间。例如英语既用“ahead of (在……之前)”表示未来时间(In the weeks ahead of us,在未来几周),也用“preceding(前面的)”表示过去时间(In the preceding weeks,在过去几周)[11]41;在汉语里,我们用“前”来表达过去(“很久以前就来过”),也用“前”表达未来时间(“人得往前看”)。Lakoff和Johson(1980)给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12)We are looking ahead to the following weeks.[11]41

我们在看前面后面的星期。

我们正在展望未来几周。

在这里“前”、“后”都用来表达未来时间。例(11)也与之类似,在“向前二三月后”这一表达中,“前”、“后”都表达未来时间。我们利用“自我在动(ego-moving)”和“时间在动(time-moving)”两套隐喻方式来认知时间。在“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下,观察者沿时轴前进,未来时间在“前”,过去时间在“后”;在“时间在动”隐喻模式下,时间面向观察者前进,犹如一个与观察者相向而行的物体,先经过观察者的时间(过去时间)在“前”,后经过观察者的时间(未来时间)在“后”。汉语空间词组“向前”的两种时间走向正体现了这样的认知规律。

在近代汉语时期,时间副词“向后”没有体现出这样的歧义,与“向前”在同一时期的词义演变并不对称。唐以后,“向后”可以作表示远基点后时概念的时制副词,犹“以后”、“往后”。例如:

(13)汝向后不得怪著我。(祖堂集・卷六)

(14)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西游记・第一回)

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里有许多“不对称现象”,“‘前’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后’只能指未来,不能指过去”[12]182。在汉语史上有大量的例子体现了这种不对称性。但在现代汉语里,事实并不如此,例如:

(15)成功的人士总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蔡淑美(2012)统计了“介词+前/后+V/VP”在“自我在动”(视角一)和“时间在动”(视角二)两种不同的视角下表示过去、未来的情况,在该研究所涉及的语料范围内,“介词+前+V/VP”在视角一的参照策略下“表未来”的指向性更为明显(2670例),“介词+后+V/VP”在该视角下“表未来”的指向性较弱(65例);而在视角二的参照策略下,“介词+前+V/VP”有36例具有“表过去”的指向性,有128例的“介词+后+V/VP”具有“表未来”的指向性。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里,“向后”也同时具有表过去和表未来两种时间指向功能,“向前”、“向后”的时间指向功能露出了由“不对称对称”发展的端倪。

(二)“一向”和“向来”

“一向”本义是朝着一个目标或方向,是表示空间概念的词组,例如:

(16)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孙子・九地)

(17)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丛。(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到了唐代,“一向”具有了表达时间概念的功能。可以做名词,犹“一晌、片刻”,指很短的一段时间,例如:

(18)伤时惜别心交加,支颐一向千咨嗟。(韩・寄友人)

可以做时间副词,表达“持续体”的时体概念,犹“从来”、“自来”,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从过去某一时间到参照时刻为止没有改变,例如:

(19)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王维・燕子龛禅师)

(20)经济那边陈宅房子,一向教他母舅张团练看守居住。(金瓶梅・八十五回)

或犹“一直”,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改变。例如:

(21)今人读书,多是从头一向看到尾。(朱子语类・卷一二)

近代汉语里的“一向”也常和近指代词“这”连用,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例如:

(22)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西游记・第二回)

(23)好快,断七过了,这一向又早百日来。(金瓶梅・七十三回)

“一向”做时间名词表“一晌、片刻”可能与“向”假借做“凇庇泄亍!端滴摹罚骸冢不久也。”段注曰:“士相礼曰:谡呶嶙尤枋鼓骋,请还贽於将命者。注云:冢曩也。按:礼注谧只蜃鬣l,今人语曰向年、向r。向者即谧忠病S衷灰簧危曰半晌。皆是谧种俗。”

时间副词“一向”表示“朝着一个目标或方向”而不改变,体现着一种空间区间内的均匀状态,这一空间属性直接映射到时间域,激活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不变”的时体特征。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向来,指示时间之辞;有指从前者,有指近来者,有指即时者。”“向来”指示的时间概念有三种:第一种用法,犹“刚”、“刚才”,可以表达近基点前时的时制概念,这种用法晋代已有,元代以后消失,例如:

(24)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25)向来所议,于我三人,甚适本至,然莫埋没石头宗枝也无?(祖堂集・卷五)

第二种用法,犹“即刻”、“立即”,可以表达立即基点后时的时制概念。这种用法大概产生于唐代,例如:

(26)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工部集・谒先生庙)

第三种用法,犹“从来”、“自来”等,可以表达持续体的时体概念。前面说过,在近代汉语时期,介词“向”和“从、自”是同义词,“从来”和“自来”都成为了具有表达持续体概念的时间副词,“向来”在词类聚合作用的影响下在唐代产生了类似的用法,并沿用至今,但在近代汉语时期还不常见,例如:

(27)自称向来有力,祈钱十万。(朝野佥载・卷六)

(28)第三件,你娘向来没有身孕,如今他怎生便有了?(金瓶梅・六十四回)

从构词的角度来看,“向”和词缀“来”的结合是“向”的时间指示功能的进一步扩展,符合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向来”的三种时间指示功能当中,第一、三种用法与时空映射有关,第一种用法的来源与动词 “向”表“接近、靠近”的用法有关,第三种用法的来源与时间副词“向”表持续体的用法相同。而第二种用法的来源,可能是受到了“凇北怼安痪谩钡挠跋臁

四、介词“向”与“向格”的跨语言比较

陈昌来(2002)指出,当有多个句法成分出现在动词周围时,关系较为密切的成分(如施事、受事)“倾向于采用无标记的形式出现”,关系较为疏远的成分(如工具、处所、时间、依凭、关涉对象、目的、原因等)“倾向于采用有标记的形式出现”,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这些“标记”常以“格”形态显示,而在汉语等缺乏形态变化和形态标记的语言中,多采用介词的形式来显示某成分与动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 。[14]22-23

Blake(1930)等人提出,如果将“格”视为一种“含义明确的”、“处于底层的语法-语义关系”,而以“格”的形式来指称语言中“某种格的关系的表现形式”,那么无论是否“表现为附加在体词上的词缀”,“格”都可以进行跨语言的比较。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以表达各种“格关系”的标记系统。[15]

我们发现,汉语史上介引方向、处所、对象、时间等成分的介词“向”,同一些语言中的“向格(allative case)”形式具有相似之处。不少语言学家已经看到了汉语中前置词的格标记功能,例如Li和Thompson(1981)认为,语序和前置词是汉语的两个格标记手段。[16]而Starosta(1985)采用“词格语法(lexicase grammar)”对汉语中的格标记进行了分析,指出汉语中的前置词是“方位性格标记”,是表示格关系的常用手段之一。[17]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将介词“向”看做是汉语中表达向格意义的形式之一也未尝不可。(2)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介词“向”与其他语言中的“向格”形式相似:

第一,从句法位置来看,有些语言用前置词表达向格关系,如德语(zu)和阿尔巴尼亚语(p?r)。这与汉语中表方向、方位关系的介词“向”一致.

第二,从语义的复杂程度来看,介词“向”和许多语言中的向格形式一样,并不是单纯指示“方向”的成分,而可能兼表向格、位置格(locative case)、离格(ablative case)、与格(dative case)等关系意义。(3)例如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四种向格标记(-κа/-qа,-gε/kε)有趋向、目的、对象、主体、时间、状态、手段、允让和空间等九种意义(4);汉语介词“向”也具有表示方向及各种空间义,引介目的、对象、主体、时间等功能。

第三,从语法化过程来看,介词“向”与许多语言中的向格形式都演化出了表达或引导时间成分的用法。根据Heine和Kuteva(2002,2012)等人的考察,向格形式演化出表达(抽象)时间概念的用法,可能是一条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语法化路径:

(29)德语 zu,向格前置词>时间前置词。

(30)阿尔巴尼亚语 p?r:“到”,方向前置词>“在……内”、“在……之内”,时间前置词。

(31)莱兹金语z:“到”,方向标记(名词性后缀)>时间标记。[18]46-47

第四,从来源的角度来看,介词“向”的来源是动词“向”,与埃维语、沙姆语、阿尼语等语言中的向格形式的来源相似,可以概括为“带有某种显著语义特征的过程动词语法化形成表达格关系的语法标记” [18]218-219。从“过程动词―向格―时间”可能是一条完整的语法化轨迹,空间概念(包括空间移动)是形成时间表达的结构平台。

因此,汉语中介词“向”的诸多句法-语义功能以及语法化轨迹,可能有着更稳定、广泛的经验和认知来源。这些反复出现于不同语言中的语法化路径及其后的语法化机制,“是人类语言‘历时共性(diachronic universals)’的体现……是形成人类语言‘共时共性synchronic universals)’的直接原因,因而是人类语言中真正的共性。”[19]

结 语

在汉语史上,“向”的“时-空”义项的获得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这段时间。就语法化过程来看,“向”的词性经历了由“名词>动词>介词>副词”的变化,其语义的变化轨迹可以大体概括为“物体>行为>空间>时间”。其中,从表空间概念的介词“向”到表时间概念的副词“向”,以及从具有空间指向功能的“向”类词组到具有时间指向功能的“向”类时间副词的发展演变,既体现着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特征,也体现着认知等因素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介入。

经过历时考察和跨语言对比,我们发现,“向”的介化结果使其具有了承载“向格”的范畴意义的能力,其语法化来源以及向时间领域映射扩展的能力,也带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使这一问题具有了语言共性和类型学的意义,关系到人类基本的时空认知规律以及时空参照方式等问题。我们分别从句法位置、词义复杂程度、语法化过程以及来源四个角度对比了汉语中的介词“向”与其他语言中“向格”形式的相似之处,初步验证了它们的共性所在。

注释:

(1)本文所列“向”的义项及书写体例,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424-1425页。

(2)在汉语史上,介词“向”还有一些同义词,例如“从”、“自”、“朝”等,这些介词都多少表达出了“向格”意义。这可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比对的句法语义集合。

(3)实际上,这些复杂的语义关系体现着“向格”的语法化程度,以及“向格”与其他格意义的关系。

(4)见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转引自安占峰、杨《汉族学生维吾尔语学习中“向格”的偏误分析》,《语言与翻译(汉文)》,201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马贝加.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语文研究,1999,(1):43-47.

[2]滕志贤.“向”字本义考――兼论训诂与字义[J].辞书研究,2000,(2):143-147.

[3]Bernd Heine,Ulrike Clufdi,Friederike H?nnemeyer.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1:48.

[4]张成进.汉语表方向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动因[J].江淮论坛,2009,(6):168-174.

[5]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5.

[7]张.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8]魏本力.地点介词短语的时间变体功能[J].外语学刊,2006,(1):34-37.

[9]郭锐.空间参照理论与汉语方位表达参照策略研究[C].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20-135.

[10]Clark,H.H.Space,time,semantics and child.In T.E.Moore(eds),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27-62.

[11]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12]吕叔湘.语言里的不对称现象[C]//吕叔湘文集(第五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蔡淑美.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C].当代语言学(第14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29-144.

[14]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5]Blake,Frank.A Semantic Analysis of Case[M].Curne Volume of Linguistic Studies,1930:34-49.

[16]Li,C.N.&Thompson,S.A.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1981:19.

[17]Starosta,S.Mandarin case marking:A localistic lexicase analysis[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85:216-266.

第7篇:前言格式范文

【关键词】Visual C#;全站仪;SDR;数据格式转换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Topcon ES-600G series Total Station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SDR33 data record format of the Total Station,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implementation of SDR33 data format conversion method and software of CASS data format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y using Visual C# programming.

【Key words】Visual C#; Total Station; SDR; Data format conversion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光电技术的发展,测绘仪器制造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全站仪具有数据采集存储自动化、测量精度高、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变形监测、施工放样及地籍测量等领域。在开展这些测量工作时需将全站仪存储的测量数据及时下载到计算机,经过数据格式转换获取内业软件可以直接识别的数据文件。ES-600G系列全站仪是拓普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最新出品的新一代普及型全站仪,其国际品质的优良性能确保您在测量工作中轻松自如,保质保量。其USB接口读取数据方便自由,用户可以插入U盘直接下载数据。然而,通过USB下载的数据为SDR33格式。绘图软件(如南方CASS)无法直接使用此格式文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Visual C# 编程实现SDR33数据格式到南方CASS数字化成图软件所需数据格式的转换。

1 SDR33数据文件格式分析

全站仪采集到的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仪器内存中,这些数据文件可以通过通讯下载至计算机,经分离、组合、转换等处理后便可提供给绘图等应用软件使用,而了解文件的原始数据记录格式是进行这些处理的前提。如图1所示为SDR33格式的数据文件。

1.1 表头记录

第1行“00NMSDR33 V04-04.02 07-Dec-13 19:19 113111”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表头记录,长度为46个字符。1~2字符“00”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表头记录”。3~4字符“NM”为来源码,表示此行记录为“非测量值”。5~20字符“SDR33 V04-04.02 ”为版本号,21~24字符为编号,25~40字符“07-Dec-13 19:19 ”为日期和时间。41~46字符“113111”分别表示角度单位、距离单位、气压单位、温度单位、坐标格式和水平角格式。

1.2 文件记录

第2行“10NM1206 121111” 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文件记录,长度为26个字符。1~2字符“10”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文件记录”。3~4字符“NM”为来源码,表示此行记录为“非测量值”。5~20字符“1206 ”为文件名。21~26字符“121111”分别表示点名类型、含高程、气象改正、C&R改正、折射系数和海平面改正。

1.3 比例尺因子记录

第3行“06NM1.00000000 ” 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比例尺因子记录,长度为20个字符。1~2字符“06”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比例尺因子记录”。3~4字符“NM”为来源码,表示此行记录为“非测量值”。 5~20字符“1.00000000 ”为比例尺因子。

1.4 仪器记录

第4行“01NM:ES-602G V03-23 FH0912ES-602G V03-23 FH091231 0.000 ” 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仪器记录,长度为99个字符。1~2字符“01”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仪器记录”。3~4字符“NM”为来源码,表示此行记录为“非测量值”。5字符“:”为测距仪类型,6~21字符“ES-602G V03-23 ”为测距仪说明,22~27字符“FH0912”为测距仪编号,28~43字符“ES-602G V03-23 ”为经纬仪说明,44~49字符“FH0912”为经纬仪编号,50字符“3”为基座类型,51字符“1”为竖角格式,52~67字符为测站偏心值,68~83字符为目标偏心值,84~99字符“0.000 ”为棱镜常数值。

1.5 目标点记录

第6行和第11行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目标点记录,长度为20个字符。1~2字符“03”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目标点记录”。3~4字符“NM”为来源码,表示此行记录为“非测量值”。 5~20字符“1.389 ”或“0.000 ”为目标高。

1.6 坐标观测值记录

第5行、第7~10行和第12~13行都是SDR33格式数据文件的坐标观测值记录,长度为84个字符。1~2字符“08”为类型码,表示此行记录为“坐标观测值记录”。3~4字符“KI”或“TP”为来源码,分别表示此行记录为“已知点数据类”或“碎部点数据类”。 5~20共16个字符为目标点名,21~36共16个字符为N坐标值,37~52共16个字符为E坐标值,53~68共16个字符为Z坐标值,69~84共16个字符为说明编码。例如,第8行记录“08TP 349967.479 50005.803

0.369 Z ”表示:点名:3,N坐标值:49967.479,E坐标值:50005.803,Z坐标值:0.369,编码:Z。

2 南方CASS坐标数据文件格式分析

坐标数据文件是CASS最基础的数据文件,扩展名是“DAT”,其格式为:

1点点名,1点编码,1点东坐标Y,1点北坐标X,1点高程

N点点名,N点编码,N点东坐标Y,N点北坐标X,N点高程

需要说明的是:文件内每一行代表一个点;每个点东坐标Y、北坐标X、高程的单位均是“米”;编码内不能含有逗号,即使编码为空,其后的逗号也不能省略;所有的逗号不能在全角方式下输入。

3 Visual C#程序设计

3.1 编程环境

C#语言是从C/C++语言发展而来的,它汲取了包括C++、Java、Delphi在内的多种语言的精华,是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把C#和其他常用语言作比较,它最具显著的特点是:概念精确完整、简明清晰;语言成分合理,功能强大,资源丰富;安全可靠,简单易学。微软公司的Visual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秀的开发平台之一。C#是全新打造的.NET的核心语言。因此,本文基于Visual 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软件的研制。

3.2 编程思路及程序代码

通过对CASS坐标数据文件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绘图软件需要的信息包括:点名、编码、东坐标Y、北坐标X和高程,而对于单位、各项改正、目标高、仪器编号等信息是不需要的。通过对SDR33数据文件分析可知,“坐标观测值记录”中包含了绘图软件需要的全部信息。因此,编程的核心问题就是:过滤掉SDR33数据文件中除“坐标观测值记录”以外的所有记录,将“坐标观测值记录”中点名、编码、东坐标Y、北坐标X和高程提取出来,按照南方CASS坐标数据文件格式生成成果文件。

程序同时打开SDR源文件和CASS坐标文件,从SDR源文件中读取一条记录,如果文件已经到达末尾,则弹出消息框“数据导出完毕!”,否则截取此记录的前2位字符进行判断。如果前2位字符为“08”,则表明此记录为“坐标观测值记录”,程序通过Substring函数依次截取点名、北坐标X、东坐标Y、高程H和编码,并按“点名,编码,东坐标Y,北坐标X,高程H”格式写入到CASS坐标文件。程序依此运行,直到SDR源文件到达末尾。

单击“打开”按钮,打开需要进行格式转换的SDR33格式的源文件。单击“保存”按钮,指定CASS坐标文件的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单击“导出CASS坐标数据”按钮,软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转换完成将弹出 “数据导出完毕!” 消息框,如图3所示。依次单击“确定”和“关闭”,完成整个转换操作。

4 结语

外业仪器设备不同,输出的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内业成图软件不同,输入的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如何将两种数据格式文件进行转换,是生产单位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isual 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编制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修改,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前言格式范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J. D. Salinger的唯一长篇小说和代表作,被誉为为“现代经典”。小说讲述了作为青春期的16岁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疗养院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自己在纽约市的三天成长经历。霍尔顿出身于美国富裕中产阶级家庭,在圣诞前夕因为期末考四门学科不及格,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不敢贸然回家,从而独自在纽约市游荡。期间,他出入车站、旅馆、酒吧、电影院、戏院和公园;他会前女友、旧校友,访老师,嫖妓,接触到了美国各个阶层的人物,目睹了二战后美国的千疮百孔,体会了社会的庸俗、自私、残忍和虚伪。作者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过渡中认识世界独特的风格,即青少年的思维风格;霍尔顿敏感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也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精神上的种种矛盾和困惑。本文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文本,对小说主人公即第一人称叙述者霍尔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具特色的思维风格进行语言和认知研究。

一、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这一术语由Roger Fowler在1977首创,后经Geoffrey N. Leech & Michael H. Short,Elena Semino等学者逐步发展完善。“思维风格体现了小说人物、叙述者或是隐含作者个人特有的认知方式,捕捉世界观中个人特有的语言和认知方面,包括个人特有的认知习惯,能力和局限,信仰和价值观”\[1\]。学者们因研究侧重点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思维风格的研究可大致分为语言和认知两种不同视角的研究。目前,语言研究主要从词汇、句法和人物对话切入,对小说思维风格进行分析。认知研究现在主要运用隐喻理论、图式理论和混成理论来探讨小说思维风格。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独特语言表现”特别关注,主要采用语言理论和语言分析来探讨小说思维风格,所以被称为思维风格的语言研究,其中主要包括“M. A. K. Halliday运用语言功能理论分析词汇和及物性,Fowler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词汇不足、过度词汇化、句法和动词及物性等方面,G. N. Leech和M. H. Short通过词汇、句法、语篇关联和文本的整体结构来研究思维风格”\[2\]。Elena Semino等语言学家通过语用角度来分析会话行为中投射出的思维风格。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思维风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新的研究视角,思维风格的研究重点也从语言转移到认知研究,研究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对“个人心理”的深入探索。认知研究运用图式理论、认知隐喻理论和概念复合理论分析小说思维风格。“认知隐喻的系统运用,图式的建立和更新,概念的混成,可以反映出个性化的认知习惯以及了解和谈论世界的个性方式。”\[3\]97

思维风格与小说世界概念化的语言结构密切相关,融合语言和认知两种研究的优点可以更全面地展示小说思维风格的特点。因此本文采用语言和认知二者结合为研究方法来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思维风格。李小梅:《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思维风格的语言和认知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思维风格的语言研究

在词汇层面上,主人公霍尔顿张嘴闭口都是粗俗语。处于青春期的霍尔顿在向成人世界迈进,他不可避免地总在模仿成人。无论是在描述自己喜爱的事物或是厌恶的事情,霍尔顿都无法离开“hell”, “bastard”, “goddam”, “for Chrissake”这类的粗俗语,他一直试图以成人的角度和口吻来认识和评价现实。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霍尔顿面临着种种困惑和矛盾,因此在霍尔顿言语中出现大量用词错误和某些词汇的反复使用。他在很多词后都错误添加了一个形容词词尾“y”,例如: ChristmasCharistmasy(很圣诞的), vomitlooingvomitylooking(长的很呕的),snobsnoby(很拉皮条的), fistfisty(很拳头的)。

霍尔顿总是在人名前或是事物前加了“old”,不管是他喜欢还是憎恨的人或物,如他把伪善的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叫作“old Spencer”, 把虚伪势利的西尔斯学校校长叫作“old Haas”,把最喜爱的妹妹叫做“old Phoebe”,把基督叫作“old Jesus”。主人公霍尔顿言语中大量使用的粗俗语、用词错误和某些词汇的反复使用体现了霍尔顿作为懵懂少年对世界认知的局限,以及对成人世界的心理调试。

在句型方面,霍尔顿言语中惯用的松散句型结构反映出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和犹豫,他向成长世界中过渡中的困惑和迷茫。松散句型结构在小说一中出现多次,如“I told him I was a real moron, and all that staff.\[4\]17”“I knew her like a book. I really did.\[4\]81”这样的松散句型中在英语中没有特别的语法意义,让人感觉很模糊,好像还有话要说,强调了霍尔顿在认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体现了霍尔顿在认知世界中需要时间来进一步思考、识别和确定;他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而已,仍然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成长。

霍尔顿在日常对话中多次违反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和关系准则体现了他在认知世界的局限性,即他无法判断和获取需要和关联的信息和细节,他无法推断人们的想法,他无法集中注意力。例如在与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长谈过程中,当斯宾塞先生问霍尔顿期末考多少学科不及格的时候,霍尔顿不仅回答了不及格学科的科数,还进一步补充他英语及格的原因,这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际所需的信息量和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体现了他在对世界概念化的过程中,无法判断和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推断人们想法的局限性。再如在同前女友萨利交谈中,霍尔顿总是答非所问,总是聊着一些无关联的话题,毫无边际的说话,他违反了合作原则中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揭示了成长中迷茫的他在获取关联的信息和细节方面上有待提高。

三、《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人们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一旦图式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信息的重组、理解和记忆产生影响,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新输入信息和背景知识结合起来。”\[3\]105本文从认知研究的视角即运用图式理论对思维风格展开进一步研究,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特别的认知图式及其更新后的认知图式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有的认知水平及其对世界独特的认知习惯。

从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霍尔顿图示中,世界上任何事物要不是美好、单纯、真实和永恒的,要不就是丑陋、复杂、虚假的。霍尔顿有着许多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独特图式,其别是他经常想到、参观并且喜爱的博物馆反映出他特有的博物馆图式。博物馆图式投射出他简单的认知水平和对世界片面的概念化认知,刻画了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不成熟而又独特的思维风格。小说中几次出现霍尔顿的博物馆图示。

It always smelled like it was raining outside, even if it wasn’t, and you were in the only nice, dry, cosy place in the world. I loved that damn museum. \[4\]126

霍尔顿认为博物馆总是不变的,霍尔顿每次来到博物馆时,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博物馆象征着理想世界,代表永恒的美好和不变的真理,那里所有事物都是那么的简单并且可以理解。由于霍尔顿青少年时期认知的局限性、特殊的个人经历及所其处的文化和历史时期,他总是用有限的知识和非此即彼的方式来认知世界和建构认知图式。而这些认知图式又进一步影响了霍尔顿对现实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与此同时,霍尔顿思维风格的改变与小说的成长主题相呼应。作为一个青少年,霍尔顿逐渐地长大和变化,成长中新的经历更新了他的认知图式。在纽约市游荡三天的过程中,霍尔顿又去了博物馆。

“It was so nice and peaceful”, he says, “Then, all of sudden, you’d never guess what I saw on the wall. Another ‘ you’. It was written with a red crayon or something, right under the glass part of the wall, under the stones.” \[4\]210

这次参观博物馆新的经历更新了他原有的博物馆图示,博物馆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了。相反,它被改变,被污染了,成了丑陋世界的一部分了。更新后的图式投射出霍尔顿思维风格从不成熟的向成熟理性的改变,他开始改变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态度,认识梦想和现实的界限,接受自然规律和现实,用客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少年终究会长大,终究会走入成人世界。因此,《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立即受到了美国青少年的欢迎,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麦田风。大部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思维风格正如主人公霍尔顿,青少年读者认为小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且与其产生了共鸣;一时大学和中学校园中,他们纷纷在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的鸭舌帽。作者Salinger通过对少年主人公思维风格的塑造达到了与读者琴瑟和鸣的艺术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小说的创造目的。

四、结语

本文对思维风格的语言研究主要从霍尔顿独特的言语行为分析霍尔顿语言习惯和认知能力。在认知研究上,从霍尔顿特别的图式及其更新后的图式入手,研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有的认知水平及其对世界独特的概念化认知。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语言和认知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从而达到本文研究小说人物思维风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ockting I. Mind Style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Characterisation\[J\].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994(3): 159.

\[2\] Leech G N,Short M H.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1:188189.

第9篇:前言格式范文

1997年高校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对应用文的写作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应用文的写 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二是规定了应掌握的八种应用文: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 请书、说明书。

要写好应用文,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符合格式,二是掌握语言特点。

1.关于格式。这八种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行文习惯。试分述之。

(1)书信

①称呼:开头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用冒号。称呼用语,要视对方身份及关系恰当而定。②正文:另起 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谈自己的事情,若内容多,应一事一段分 写。若系回信,应先写来信何时收悉,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再说自己的事情。③结尾:一般写表示祝 愿或敬意的话,这类用语应视对立身份而定,通常只用“此致”“敬礼”之类。格式一般为:正文之后,紧接 着写“此致”,转行顶格“敬礼”;也可在正文之后,转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转一行顶格写“敬礼”。④ 署名:在正文结尾后的偏右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年、月、日。

(2)启事

①标题:首行正中部位写明“××启事”。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的内容,内容多的,要逐条说 明。对于招领启事的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太具体,防止冒领,但联系地点及方法要具体 。③署名和日期:正文之后右下方分两行写启事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及启事日期。

(3)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 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③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发出单位和 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有的还要加盖公章。

(4)新闻(消息)

①标题:标题可分为单行题、双行题和多行题。单行题只有一个正题,要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多行题还可在“正题”前加一眉题(引题),用来介绍前景,烘托气氛;正题后一行的则为副题,用来补充说 明情况。②导语:在开头用一两句突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主题。③主体:紧接导语,全面具体地展开 新闻事实的叙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原因。④背景:交代与事实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及环境 氛围,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⑤结尾:可概括事实,可预示发展,可提出希望。应该说明的是,新闻由以上五 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同时具备,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5)电报稿

①电报上端第一部分由邮局填写,与发报人无关。②收报人:在“收报地名”栏填写“××省××市”, 再在下边方格栏填写收报人详细地址和姓名。③电报内容和署名:顶格从左向右写,一格一字,不留空格,不 加标点,阿拉伯数字四字以下占一格,按一字计费,电文内容要简明,应准确表达信息。正文后连写姓名或单 位。④末尾:电报下端填上发报人姓名、住址和电话,主要备查。此栏内容不拍发,不收费。

(6)广播稿

广播稿没有固定格式。但应按以下要求去写: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学习等情况,报道 他们希望了解或普遍关心的问题。②形式灵活多样,可用新闻、通讯、总结、短评、说明等多种形式,有时还 可采用诗、快板、相声等形式。③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说来上口,听来顺耳。④篇幅力求短小,便于播发 。

(7)申请书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字样,也可根据申请书的内容,标明具体名称。如“××申请书”。 ②称呼:在标题下空两行顶格处写出有关团体、组织、机关、单位名称,或有关负责人的姓名。名称后要用冒 号。③正反: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转行顶格。申请的事情、理由一般分段写。④结尾:一般写“此致、 敬礼”之类表敬意的话,格式同书信,也可不写。⑤署名和日期:在结尾下一行(没有结尾则在正文下一行) 的后半行,写上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在署名后面或下面,写上日期。

(8)说明书

说明书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条款式,一是短文式,介绍某种产品或某项活动,可用条款式,逐条说明; 介绍剧情一般采用短文式。写作说明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应通俗易懂;②实事求是,不可夸大;③对 说明的事物不仅要介绍优点,而且要说清楚应注意的事项或可能产生的问题;④可在正文前加上标题。

2.关于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应该规范、连贯、简洁、平实、得体。

所谓规范,包含:①语言通顺,合乎汉语语言习惯;②用字规范,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不用废止的 异体字,不生造简化字。

所谓连贯,指思路清楚,复句内部句与句之间、句群内部都有紧密联系,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句意贯通 。

所谓简洁,指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特别注意应用文中某些文言词语,如“届时”“为荷”“莅临”等含 义弄懂,正确使用。

所谓平实,指语言力求准确、朴素,把握特征,实事求是,往往不伯铺叙、描写、想象、渲染、抒情和夸 张。

所谓得体,一指内容要得体,符合试题要求;又指外部语境,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场合、目的及话题恰当 选择词句和表达方式。

二、见微知著——研究考查题型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