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鱼教案范文

小鱼教案精选(九篇)

小鱼教案

第1篇:小鱼教案范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课件的提示下,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乐曲ABC的结构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幼儿讨论并大胆表演不同的形象。

1、(画面一:小鱼们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小电脑把我们带到了哪里?你看到了小鱼是怎么游的?

2、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快乐的小鱼吧!师:小鱼们!幼:哎!

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快乐的小鱼形象。(提示、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3、小鱼们在一起真快乐呀!听!谁来了?

(放猫的音乐)它到小河边想干什么?瞧,小猫真的来了。

(画面二:小猫扛着鱼竿)小猫会怎么钓鱼呢?

启发幼儿大胆表现小猫甩鱼竿的动作。

二、听辨乐曲,了解乐曲的内容及结构。

1、小电脑里有两段音乐,讲的就是小鱼和小猫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哪一段讲的是小鱼?哪一段讲的是小猫?

2、老师:我们来听一听,小猫甩了几次鱼杆?(欣赏小猫的音乐,听辩乐句)

3、我们来学一学。

4、尝试用两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不同的音乐。(图谱是否先提示一下)

(启发幼儿从速度、力度来表现)

5、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音乐内容。

A:小鱼和小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接着看。

B:幼儿欣赏课件三。

C:提问:小猫怎么会掉到河里?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鱼,表演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河。(跟着节拍)

D:哦,这原来是一个小鱼钓猫的故事,我们完整地听一听,什么时候音乐里讲小鱼们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了河?(完整欣赏乐曲)

E: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和小猫,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三、快乐表演。

1、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A:请几个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小鱼。提问:猫在甩鱼竿时,小鱼们在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B: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演想办法的动作。

C: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

第2篇:小鱼教案范文

关键词:赫哲族;鱼皮;图案;教学

1 赫哲族鱼皮图案的特点

1.1 赫哲族鱼皮图案的内容具有丰富性

赫哲族的鱼皮图案源远流长,既可以表现赫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展现着赫哲族传统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因此其图案取材范围极广,具有相当的丰富性。赫哲族的鱼皮图案造型奇特,极具民族地域气息,我们能够从其多变的画面中感受到苍茫和诡谲的艺术气息。赫哲族的人民世代采用鹿皮和各种鱼皮做衣服抵御寒冷,衣服上往往饰有云纹、螺旋纹、各种花草和鸟兽鱼虫的变形图案,种类极为繁多。赫哲族的鱼皮图案寄托了当地人民对幸福、吉祥、富贵以及长寿的美好向往,男人和老人通常在鱼皮大衣上装饰朴素大方的纹饰,女性和孩童则常常选用奇幻艳丽的图腾花纹。

1.2 赫哲族鱼皮图案的形成具有多元性

赫哲族鱼皮图案的多元性与该民族的地理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赫哲族时代群居在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所构成的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成为该民族主要的谋生手段,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鱼皮图案和极富民族特征的鱼皮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赫哲族的鱼皮图案在保持传统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文化以及俄罗斯、阿尔泰等地区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元素和手法,更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3 赫哲族图案内容的寓意性

不同民族的图案都有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寓意,如汉族的如意纹、祥云纹均表示吉祥如意,赫哲族的鱼皮图案也不例外。在大量赫哲族的鱼皮图案中多以鹿为主,这不仅因为鹿是小兴安岭一代森林中的常见之物,更由于鹿本身的“长寿”寓意。同样,老鹰作为森林中较为凶猛的动物之一,也被赫哲族人民当做是自己的“保护神”,应用于民族图腾当中。除此之外,该民族还常常将天鹅、燕子等飞禽纳入到鱼皮图案的表现范围之内。在之物图案当中,以树最多,图案中的树木有的对称,有的不对称,还有的在树枝上增添飞禽鸟兽,充满了森林气息。这些鱼皮图案均表明,赫哲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依靠天地大自然,因此他们对森林鸟兽、植物以及自然具有强烈的崇拜心理。在纹饰方面,赫哲族的人们大都使用云纹和螺旋纹作装饰,图案采用较为抽象的形式进行变形,常常使用在服装的边缘位置,借以增强服装的线条感和波动感。也许,他们认为这些图案带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他们实现生活上的充实和理想上的追求,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由自然向人文、理想等方面的转化。

2 赫哲族鱼皮图案与现代图案教学相融合的方法

2.1 将传统赫哲族鱼皮图案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

要想行之有效地将传统鱼皮图案融入到现代图案教学中,并最终实现有效的传承,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向传统图案靠拢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古老的赫哲族鱼皮图案在新时代获得新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表现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他们将二者充分结合。

2.2 鼓励学生从临摹赫哲族传统鱼皮图案出发进行图案设计

中国的传统图案源远流长且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对传统图案的学习需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和探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相关的图案进行临摹,掌握其中的技法和相关的精神趣味或寓意特征,从而将其发扬光大。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对于其鱼皮图案的临摹,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图案特征,深入体会不同图案之间的精神差异以及艺术元素组成差异。在临摹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同一图案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发现图案在鱼皮、鹿皮等不同材质载体上的特征。通过临摹赫哲族的传统鱼皮图案,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了解该民族及地区民族文化以及生产生活习俗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辅助日常图案创作,增加图案设计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设计出既符合当下时代气息又保留赫哲族民族文化原汁原味的现代图案。

2.3 在临摹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图案设计中也是如此。传统图案在现代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传统图案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在临摹过程中,要让学生以现代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传统图案元素,使古老的鱼皮图案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应对鱼皮图案进行系统的介绍和科学的分析,充分理解其构成、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征,重点掌握图案的内涵、手法以及其在当下的时代意义。通过以上研究,能够基本实现在回归传统图案领域的前提下,做好其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的转化。

3 结语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风格独特且内容丰富,其鱼皮图案涵盖了该民族的精神气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品格浪漫而高尚。我们对以赫哲族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图案的继承,应该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和眼光积极将其融入到现代图案设计当中,使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这些图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赫哲族的鱼皮图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先了解,后模仿,逐步掌握其图案的艺术规律,从而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2003(4).

[2] 李立新.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工艺美术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艺术百家,2008(4).

[3] 阿奇博尔德・H・克里斯蒂.图案设计形式装饰研究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杨建军.装饰图案的临摹与创作[J].装饰,2005(2).

[5] 王世卿,王积信,吕品.赫哲鱼文化[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6] 王英海,孙熠,吕品.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第3篇:小鱼教案范文

1物体浮沉条件的两种表述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常用比较物体重G和所受浮力 F浮的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浮沉情况:当G=F浮时,物体悬浮,处于二力平衡状态,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当G>F浮时,物体下沉,向下作加速运动;当G

对于实心体,物重G=mg=ρ物Vg,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所受的浮力F浮=ρ液Vg,这样上述原生态的物体浮沉条件就可以表述为: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当ρ物

上述两种表述方法,可以用表格一概而括之.

表1重力G和浮力F浮

的比较实心体密度ρ和

液体密度ρ液的比较物体的

浮与沉G=F浮ρ物=ρ液悬浮G>F浮ρ物>ρ液下沉G

2.1用比较重力G和F浮大小的解读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解读.潜水艇的浮沉,金鱼的浮沉,以及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的前因后果及调控机理见表2.

表2三则典

型浮沉关键调控G和F浮的比较浮沉情况潜水艇V排不变,F浮不变

改变水舱水量――G改变舱水适量G=F浮

水舱充水――G变大

G>F浮

水舱排水――G变小

G

下沉

上浮金鱼鱼重G不变

鱼鳔收缩,

改变V排――F浮改变鱼鳔适当G=F浮

鱼鳔收缩――F浮变小

G>F浮

鱼鳔膨胀――F浮变大

G

下沉

上浮盐水中

的鸡蛋蛋重G不变

改变盐水密度

ρ液――F浮改变盐水浓度适中G=F浮

加水ρ液变小――F浮变小

G>F浮

加盐ρ液变大――F浮变大

G

下沉

上浮2.2用比较物体密度ρ物和液体密度ρ液大小的解读

参照用平均速度来反映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平均密度来表示非实心物体的密度.这样可以通过比较潜水艇、金鱼、鸡蛋这些非实心体的平均密度ρ物跟水的密度ρ水的大小来确定它们的浮沉情况.

所谓非实心体的平均密度ρ物 ,就是非实心体的质量m跟体积V的比值,即平均密度ρ物=m/V.平均密度是非实心体的一种物理属性.譬如,不同的鸡蛋的平均密度不同,但差值不大.

用物、液密度对比解读潜水艇、金鱼和盐水中的鸡蛋的物体浮沉见表3.

3关注三则典型浮沉案例两种解读的对比

关注对比包括三则典型浮沉案例自身及其两种解读方法上的异同.

3.1三则典型案例自身的大同小异

教学过程是个积累过程.物理课程的人才观、核心观、三维观、主体观的达成是靠日常教学大数据的组成,三则典型浮沉案例就是大数据库中的一组.

3.1.1关注人才观的达成

无论潜水艇浮沉、金鱼浮沉、鸡蛋浮沉都共同会聚于怎样使物体上浮又怎样使它下沉这一焦点,它们已从单纯地追求知识的前因后果上升到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度,显然这是为瞄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大目标设置的,这就是三种典型浮沉案例在关注人才观上的大同.小异仅是参与会聚的角色不同,有问世百载神威不衰的潜水艇,有被搬上讲台的生活中的宠物金鱼,有转身为魔术道具的鸡蛋,要靠三旦角的各显神通,来实现教学目标达标的华丽转身.

3.1.2关注核心观的达成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三种典型浮沉案例有相同的“力和运动”导航轨迹.由于作用在物体上的二个力发生了变化,导致它的运动状态同步变化.物体的浮沉丰富了“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案例资源,与此同时,“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反作用又将物体的浮沉开发成可再生资源.三案例的小异是潜艇浮沉的关键调控是改变重力,后两案例浮沉的关键调控是改变浮力,可以分别用图1和图2的“力与浮沉”示之.

当然金鱼的浮沉与鸡蛋的浮沉改变浮力途径相殊.鱼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的改变,鸡蛋靠排开盐水的密度的改变.

3.1.3关注三维观的达成

三则典型浮沉的活水都来自“生活、物理、社会”的三维空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无悬念地靠三者同步登场来揭开“物体的浮与沉”一课的序幕,让学生的思绪随潜艇、金鱼、盐水中的鸡蛋忽沉忽浮,把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笔者实践时,潜艇的浮沉剪辑实战画面;金鱼的浮沉将大金鱼缸搬上讲台,全体注目凝视;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由学生操作表演,并且登台先将大家一军:“鸡蛋在水中是浮是沉还是不沉不浮?你知道吗?”

3.1.4关注主体观的达成

通常,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的达成容易被忽视,其中把握的关键是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的科学教学观,人人独立思考,双双合作攻坚.譬如潜艇的浮沉,先由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图3)即兴表演;再参照教材(苏科版八下)图10-34制作动画画面点评,观察金鱼的浮沉细节后,让会游泳的学生以现身说法用呼气吸气对人体浮沉的影响作对比;鸡蛋的浮沉课后要求各合作小组试一试,不妨课余展示圆梦悬浮的场景.

3.2两种解读方法上的大同小异

第4篇:小鱼教案范文

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双边参与教学活动综合智慧的展示,更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特有教学魅力的体现。但在教学中有时没有实际中设计的这么完美,课堂中有时会有“偶发事件”的出现,这些难以预测的小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出现肯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这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回课堂。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又能及时把学生“拉”回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下面我就《环境标识》一课为例,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谈谈个人的想法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我在执教的初一《环境标识》一课时,当我讲到标识的特点时,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被一幅幅精彩的图片所吸引。忽然,一位同学问:“老师,我们后面的黑板报画的是鱼?还是鸟?”我一看好象许多鲳鱼在水中游。我就说:“是鱼,鲳鱼”“哈哈哈……”全班同学一阵欢笑。一位同学说:“不对,是鸟。”我看同学们情绪高涨便趁势接着说:“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你们看后面一条鱼上有三个小水泡冒出来。所以我认为是鱼。”同学们马上说:“我们本来是画鸟的,后来一位同学上添加了水泡就变成了鱼。”我于是趁势提问:“鱼和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鱼在水中,鸟在天空中。”“对,是它们的环境不同。”“那么,如何使鱼变成鸟呢?”同学们纷纷想像了鸟的环境,最后,一位同学说:“去掉画面上的水泡,加上太阳或树。”“为什么?”“因为鸟在天空中飞,或在树林里。”“很好,所以环境标识也一样,要与它们的环境紧密结合,也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

案例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确实能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电脑坏了,往往也会给老师带来麻烦。我在执教的初一《环境标识》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还沉浸中午休息的嬉闹中,丝毫没有上课之意。我就走到讲台准备开电脑上课,有位同学马上提醒:“老师,电脑坏了。”一看,果然摄像头没了,看来准备好的课件用不上了,只能按书本上了。正当我迟疑时,一位女生马上提议:“这节课让我们做游戏吧?”“做啥游戏呢?”“警察抓小偷。”一位同学马上响应,于是我就趁势问到:“教室里的环境有小偷吗?小偷能偷啥东西呢?”“偷钱?”“我们又没钱。”“文具、书等”“大家都有的,有啥可偷呢?”我看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就问“什么环境适合小偷存在呢?”“人挤的地方――商场、车站、公交车、银行等”“那么为了预防小偷,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温馨提醒的牌子《谨防小偷》,这样的警示牌就叫环境标识,它跟环境紧密相连,今天我们就来上环境标识设计”,这样我才把学生引入到今天的课题来,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会被压抑,顺水推舟,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状态。

三、教学反思

1、切合实际,应势利导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我们的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空间。案例一中,当学生说自己画的是鸟的时候,我没有用“胡说八道”等语言来斥责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鱼”和“鸟”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环境标识》这一教学内容上来,学生也认识到标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教学目标达成也就十分理想。

2、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积累教学机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即专业的知识深度,教育教学的能力,培养冷静理智的自制力及有效的调控能力。案例二中,当电脑硬件出现故障,本是一个意外,面对这样的意外,或许老师会感到很无奈,如何让这些突发干扰事件变成引发学生多元思维的火花?我借助学生聊天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又把学生引入上课的内容上来。可见,在课堂上,教师应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作出调整,形成新的行动方案。

3、把意外当作生成

第5篇:小鱼教案范文

【关键词】慧鱼模型;机器人;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38―02

一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课程逐步成为高校综合性实践课程[1]。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国机器人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的问题,使得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知识点,没有注重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

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机器人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基础理论的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意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思考和创意,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3]。

因此,对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是非常必要的,而德国慧鱼模型的出现,为机器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二 慧鱼模型简介

慧鱼模型是由德国发明家Arthur Fischer博士在1964年从其专利“六面拼接体”的基础上发明的[3-4]。慧鱼模型是由机械构件、电气构件、传感器、气动构件、电脑控制器及软件所组成的系统[5];模型采用模块式设计,可无限扩充,可反复拆装;产品系统化,种类多样化,可逼真地表现机械系统的构成和控制过程及科学原理,便于对机器人原理、组成、控制的全面认识;以机械传动为核心,融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为一体的教学及仿真模型。该智能模型能够展示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紧密联系研究设计和生产实践过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搭建机械、气动、传感器部件,熟悉并掌握机器人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可在此基础上利用PLC、计算机接口或单片机接口板进行自动控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交叉融合、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该模型也代表了高科技的许多领域,受到国内外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三 慧鱼模型在机器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6年购进慧鱼模型,建立机器人创意实验室。结合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与慧鱼模型的特点,将机器人实验在内容上分为以下五部分:机器人技术入门实验、移动机器人实验、气动机器人实验、仿生机器人实验和工业机器人实验。实验分为必选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将机器人入门实验列为必选实验,机器人基本的实验原理、编程及控制方法在必选实验中得到训练,使学生了解慧鱼机器人的制作与控制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难度较大的移动机器人实验、气动机器人实验、仿生机器人实验、工业机器人实验列为选修实验,学生可根据兴趣进行选择,通过对各种专用机器人的制作与控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个实验的完成过程大致按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模仿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提供的资料、图片、教具进行观察、研究和琢磨,进行自主的学习模仿性实验,获取大量感性认识,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提示制作慧鱼机器人,学习各种经典的机构组合方式,结合电脑语言编程,对设计的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控制;第二阶段是改进阶段,在已制作好的机器人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实现更多地动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摆脱实验指导书的束缚,创造出具有新的机构和功能的机器人。

四 移动机器人实验创意组合实践

如何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的创新实验,如何能使学生的创意得到很好的发挥,是在进行实验课程之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机器人创意实验室通过实施模仿、改进和创新三个阶段,完成慧鱼模型组合的三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下面以移动机器人创意实验为例,介绍慧鱼模型在进行机器人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1 基本知识的准备。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功能,复习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微机原理和Robo Pro编程等一些基本知识,为进行机器人创意实验设计打下基础。

2 主要实验器材的准备。各实验小组准备慧鱼移动机器人组合包一套、慧鱼专用电源一套、PC机一台、Robo Pro软件一套、智能接口电路板一块。

3 题目拟定。起初学生对慧鱼模型不了解,首先由老师确定题目:运行小车。采用两个传感器检测所行距离,含有一个接触开关和一个脉冲齿轮,脉冲齿轮连接到电机的减速轴上,使得电机开关启动四次。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所有脉冲边沿,使运行小车能够实现以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轨迹行走功能。该题目集机、电、控制、传感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为一体,构思与组装具有一定的创意。

4 方案的改进阶段。在运行小车制作完成之后,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制作一个类似于工厂AGV车的追踪轨迹机器人。学生通过了解AGV小车的运行原理,采用黑色胶带作为轨迹,车身下安装光电传感器,当传感器反射出黑线,马达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轨迹的转弯不能太急,否则机器人会出现因看不到轨迹而频繁偏离轨迹的现象。同时,为了保证传感器功能的准确性,应保证轨迹有足够的亮度。

5 方案的创新阶段。要求学生开动脑筋,依据自己的想法组合出新的移动小车。有的同学根据追踪轨迹机器人的运行原理,又增加了新的功能,设计出寻光避障机器人,该机器人将寻光和避障的功能结合起来。首先,机器人寻找光源,发现光源,进行跟踪,如果探测到妨碍其前进的障碍物,识别障碍的功能将开始起作用,当障碍全部扫光,机器人继续寻找光源前进。该方案将进行寻光功能的光电传感器连接到两个输入端,当模型向左右旋转时,采用接触传感器计算脉冲。该任务主要分成三部分:检测机器人是否看到光源(子程序Light),检测机器人是否碰到障碍(子程序Obstacle),机器人鉴于上述判断功能的相应反应动作(子程序Driving)。该方案的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技能,同时训练了学生“自顶而下”的编程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 应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实验教学的收获

通过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实验教学改革,得出一些收获与经验:

1 由于慧鱼模型的自身特点,通过模型的搭建和组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即一边动手制作,一边学习相关知识,在机器人制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而且,由于慧鱼模型要求学生完成创意设计,许多内容超出教材甚至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因此必然敦促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和提高。有了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经历,学生有问题愿意找老师答疑和探讨,可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2 在进行慧鱼模型的组装和创意过程中,应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逐渐养成“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习惯。

3 教师应用最简洁的方法教会学生使用慧鱼控制软件,避免学生在软件上遇到过多的障碍。由于实验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应将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要点提前向学生讲授,使学生在软件学习上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重点将程序编制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程序的逻辑关系、时间分配和控制方法上。

4 加强慧鱼零件的管理。慧鱼模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慧鱼构件种类繁多,形状细小,容易出现丢失的现象。在实验课中,如果构件使用不当或管理不严,经常会出现损失和丢失构件的现象,而且有的构件一套组合包中就只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从厂家购买一个或两个单独的构件,可能会出现为购买一个构件而需要购买整套模型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慧鱼创意组合实验课之前,应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慧鱼构件的问题。

六 结语

在应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到机械原理、气动技术、电子电路、测试及控制和软件编程等知识,而且慧鱼模型的组建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和固定的模式,不受教材制约,不需要反复记忆和练习,因而学生完全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式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讨论的良好环境,可建立自主学习的研究气氛和学习方法。因此,通过采用慧鱼模型对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可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一条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陆承景.对机器人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71-72.

[2]万佑红,蒋国平.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6-8.

[3]肖晓萍,廖青.“慧鱼”教具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研究,2006,79(2):36-37.

第6篇:小鱼教案范文

【分析】在教师A的观念里,预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这个绘本故事,并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明白故事情节,学说对话,体会故事中的友爱情感。当发现孩子已经知道故事梗概时,教师A忽然觉得内容变少了,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障,就不知所措了。其实,知识不是一个固化的成品,一个静态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引发的思辨、讨论以及情感经历等都是孩子学习的收获。

【教学建议】请“偷看”过书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书中的内容,这样更能激发全班孩子学习的兴趣。建议教师A说:“昨天老师刚拿来这本书的时候就有好学的小朋友先看了,是哪些小朋友啊,能给大家讲讲书中发生了什么呢?”教学智慧,妙在一念!学会变通,将所谓“不利”资源变成有利资源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内在教学智慧的显性表现。

【案例二】 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加速度圆舞曲”中, 教师B身披黑色披风,指着一瓶无色纯净水让瓶子做旋转绕圈动作,背景音乐就是《加速度圆舞曲》。在20名幼儿的注视下,“奇迹”发生了,纯净水慢慢变红了,最后变成了大红色,孩子们惊叹不已。原来教师B在做教具用的矿泉水瓶盖上涂了红色颜料,抖动瓶子里的水冲洗颜料,“奇迹”就发生了。教师B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也学会了魔术,你们的水也会变色!”孩子们随之雀跃,开始随音乐舞动起来,但是当他们认真地对着自己的那瓶水“发功”时,奇迹并没有发生。孩子们脸露倦怠和失望,好像上当受骗一般。教师B无视孩子们的情感,继续她的教学,让孩子们欣赏表示乐曲的图谱,感受音乐的加速特征。

【分析】这是教师B精心设计希望出现的趣味课堂,希望孩子们在看魔术、玩魔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因为《加速度圆舞曲》比较抽象,借助趣味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欣赏热情。 但是,教师B在孩子积极学习时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显然,教师B并没有真正地尊重孩子,没有成就孩子的“高峰体验”。

【教学建议】在孩子的瓶盖上涂上颜料(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其他色),当孩子们变出各色魔术水时,教师B可以这样说:“小魔术师们,原来你们的本领比我还强啊,变出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魔术水啊,真有趣!这段音乐有魔力吧?”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尽管是游戏,失信亦不能,因为你面对的是一颗颗“金子般的心”。

【案例三】在小班音乐游戏小鱼“占圈”活动中,教师C在场地上放置了大小不等的呼啦圈作为小鱼的家,游戏时教师C扮演捕鱼人,孩子们边唱歌边学小鱼欢畅游动。当唱到“快快找到你的家”时停止游动,才能回家(占圈)。但教学过程并不顺利,孩子们被地上五彩的呼啦圈吸引,等不到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占好了圈。教师C失望地说:“你们记住了,一定要等唱完‘快快捉住’这句时才能跳到圈里,不然游戏就没有意思了。”在游戏结束时,教师C说:“捕鱼人为什么能捕到这么多鱼呢?因为你们听不清要求,没有唱完最后一句就开始找家了!我开心得不得了,捉到很多小鱼啊,因为很多小鱼速度慢啊!你们开心吗?”孩子们不解教师的反语,欣然答道:“开心!”

第7篇:小鱼教案范文

高中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师生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心理学对于优化课程设计,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动机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难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便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然而,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博大精深的学科,作为普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加以利用,而教育心理学效应却是实实在在的案例,形象生动,启示性强,教师如果能对教育心理学效应进行分析探索,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结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这无疑会对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活用一些教育心理学效应,颇有收获。因此,对一些教学实例加以整理,以期对于广大师生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二、教育心理学效应及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她接受。爱神阿芙狄罗忒被他真挚的感情和真切的期望所感动,就赋予雕像以生命。这个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积极的期待能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待会使人往坏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待。高中学生虽然已经过中考的筛选,学生间的差异不再像小学初中那么巨大,但是个体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单个学生自身各门功课之间的差异仍存在。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在英语这一门课程上的基础、能力和成绩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教师给学生草草地贴上“优等生”、“差生”的标签,并加以区别对待,那么无疑,所谓的“差生”可能会因为教师和同学的消极期待而产生自我否定。这种心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是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的,这些愿望和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来。一旦学生接受了“差生”的标签,他就失去了激发自己才能的条件。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则注重寻找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积极因素”,注重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期待。笔者有一位学生,她在高一时英语成绩较弱,但是,笔者发现她的英语书写字体优美,每次作业卷面整洁。于是,在与她的沟通中,刻意强调她的英语学习态度认真,表扬她“字如其人”,并列举了一些开端并不顺利但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名人事例,对她进行激励,给她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她相信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同时针对她的较为薄弱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细心辅导。到了高二上学期,这位同学英语成绩和能力都达到了班级上游。

2.第一印象效应

所谓第一印象效应就是指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产生的印象对人们今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了错误的第一印象,这会影响到他对事实的判断。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第一印象效应同样能影响到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得到的启示是:打破错误的“第一印象”。很多高中英语老师有要求学生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认为把错题摘录下来,整理在一起,有利于提醒学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实践证明许多学生总是“跌倒在同一条阴沟里”。往往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再经过整理错题,无形中加深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因此学生在同一知识点上犯同样的错误就不足为奇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钝,以至最终丧失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端。”但笔者并不否定英语的错题整理,正确的做法应强调先打破学生错误的第一印象,然后分析正确的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确立新的第一印象。以高中英语单项选择题的错题整理为例:1.每周梳理一次错题,把梳理时还是做错的题目和老师强调的重要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轻易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并能举一反三。2.努力回忆教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要关注解题的切入点,也就是“关键词”等。3.通过翻阅资料或向老师求助,强化理解,并尽量多地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4.错题整理应遵循一定规则:在错题本上绝对不要出现第一次做题时出现的错误答案,取而代之的应是正确答案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和例题。而且,题目、答案和解题思路应该分开整理。例如,题目和例题整理在一页纸的正面,正确答案和解析整理在纸的反面。学生整理好的错题本应该是一本新的个性化习题册。4.指导学生定期复习,也就是重新做这些题,包括补充的例题。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第一印象,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学习。

3.鲇鱼效应

挪威的渔民们捕获沙丁鱼后总是急忙赶到市场去销售,但是由于沙丁鱼好集群又不好动,往往窒息而亡。唯有一个老渔民总能售卖活蹦乱跳的鲜鱼。原来奥秘就是在沙丁鱼群中投放几尾生性好动的鲇鱼。由于鲇鱼在沙丁鱼群中游来游去,沙丁鱼群也就因此受到挤压,只能摇摆尾。这样,空气得到了流通,沙丁鱼的活力也得到增强。我们的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和沙丁鱼的生活习性有共同之处。比如说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并记笔记,往往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应用“鲶鱼效应”。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组成大致均衡,有一两位英语基础好或特别活跃的学生,也有英语基础一般或不是特别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他们分派不同的任务,同时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必须都要参与活动,强调团队的集体成果。在活跃的学生的带动下,小组内各个成员团结协作,各自发挥特长,形成合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提高了,相应地,英语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例如,在上牛津高中英语Unit2WishYouWereHereProject—Makingatravelleaflet这一课时,笔者要求每一小组完成一个旅游宣传册。在引入“鲶鱼效应”的理念后,笔者发现:活跃的同学马上开始积极投入,统筹安排任务。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小组内各个成员积极分工,各自认领任务,有的负责简介,有的负责旅游手册内容的翻译和排版,有的负责美术设计,有的负责联络其他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协调和比较。最终,全班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英语旅游宣传小册子。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第8篇:小鱼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兴趣;鲶鱼效应;舞动思维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的,是知识的乐园,学生在里面自由地遨游。课堂上,老师是放松的,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是轻松的,可以笑、可以说、可以激昂、可以愤怒,甚至可以游戏、可以比赛。营造如此快乐、活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以下做法:

一、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借助一切教学工具,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他们的每个感官都能活起来。如《尊严》一课,在十一、二岁这个年龄层,他们还看不清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对他们来说仅是文字,更别说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所以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利用周一的班队会搞了一个“自由辩论会”,辩题是——哈默有没有必要这么做,规定正、反方,辩手等。当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不用我布置早把课文看得滚瓜烂熟,有个别同学甚至已倒背如流了。大家从报纸、电视、身边等找事例,连班上那几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积极行动了起来。“我觉得不必要,如果连生命都没了,尊严又怎么留下来?”“我也同意,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辩论赛上,大家纷纷畅谈自己的看法,悄然中何为尊严何为人格,已深入人心,我想即使不上这堂课,《尊严》的教学目标也已基本完成了。

2.利用“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故不少挪威人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活的沙丁鱼鲜嫩可口,卖价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时间又长,因此最后抵港的沙丁鱼除了死的就是奄奄一息的,怎么办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渔民惊奇的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竟然都活蹦乱跳地活着。原来误将鲶鱼放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由于环境陌生,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而紧张,加速游动,带动了水面的不断波动,从而使氧气充分,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便是“鲶鱼效应”。

课堂上,我经常利用“鲶鱼”来抛砖引玉。如《孔子拜师》一课中,“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当时,我观察了一下全班学生的反应,“水面”比较平静。为了让水面泛起“涟漪”,我找了一条“鲶鱼”。这条“鲶鱼”的特点是,知道的敢说,不知道的也敢说。“人们敬重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我从‘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这句话中看出来。”她的回答引来一大群“沙丁鱼”的参与。这些沙丁鱼顺着鲶鱼的思路踊跃举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我的任务是继续寻找新的“鲶鱼”来改变思维方向,因为“鲶鱼”思维敏捷,善于从不同的方向寻找答案。第二条“鲶鱼”的回答又把“沙丁鱼”的思维引到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之中。这样的设计自然、热烈,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让思维“舞”起来

1.让答案求同存异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答案的不单一性,老师要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给他们以绝对的赞同,促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

作为老师,首先应吃透教材,掌握整体,把握每篇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去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多求异,少求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只有一个声音,没有自己预期的答案,会很失望,即使是学生们是对的,也要把学生思维拉回到原定轨道。其实那样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必说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轻舞飞扬的思维。

2.让学生学会质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想要舞动学生的思维,必须让学生学会质疑。

课堂上老师尽一切办法,使学生保持质疑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在40分钟内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呢?

首先,设计问题要有价值。一个问题提出来,让课堂气氛跌宕起伏,抑扬有序,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上课伊始,我讲了诸多关于李白、孟浩然之间交往的小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然后在品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先引导学生理解“碧空尽”、“唯”的含义,这样便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基调感悟了李、孟之间深厚的友谊。

其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如果从正面切入难以奏效,教师应旁敲侧击,问此及彼,给学生指明方向,进而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

3.让教学取于生活

生活即教材。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入生活情景,既可以解决学生由于地域、家境、经历等不同而带来对课文感知能力不同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反过来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9篇:小鱼教案范文

为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今日起,本报与中央新闻单位、各省区市新闻单位共同推出《时代先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迹。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于公正

独立办案11年,宋鱼水执著地守护着公正:审案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疑案难案,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连败诉方也诚心送上锦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

“阳光”法官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一张“法官脸”。

第一眼看见宋鱼水,当事人几乎都有这种感觉。这张脸,正气、智慧,又真诚、温和。

身为法官,宋鱼水常常换位思考。她说:“法官中立审案,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宋鱼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审中“妙语连珠”,却游离于法律之外。旁听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审判台上,坐在宋鱼水身边的马秀荣法官也差点听不下去了:“但宋鱼水神情专注,始终没有打断这位老人陈述。”

“这事出来以后,你是头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面对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调解的老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你的话,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话虽简单,做起来却不易。对一个案子有耐心,容易;对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长期培养。

耐心、尊重,让宋鱼水走近当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风和阳光比威。风说:‘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阵狂风,人反把衣服裹紧。太阳无语,阳光暖暖,让人自然脱掉外衣。”

审判台上,宋鱼水细致严谨,又亲切平和;旁听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不由想起这则伊索寓言。

旁听者与当事人,不同的角度,结论却是一样:

“她像阳光,以无形的力量让人折服。”

“满意”法官

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办案中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辩法析理,胜败皆服”,败诉方送的锦旗。

三次官司,宋鱼水判了一胜一败一平。为这一平,人拿着法条找她理论。两个多小时,宋鱼水从容应答。

人心服口服:“在你这儿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

两天后,“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大红锦旗送到海淀区法院。

在宋鱼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对法官普普通通;对当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让所有当事人都满意,难;一名法官,却不能停止努力。

认定事实不能有误,适用法律不能偏颇,判决书不能有纰漏……宋鱼水时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要让当事人认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鱼水说:“法官应当是‘传道者’,不但要判,还要释理,把法律的理念传递给当事人。”

给当事人看的判决书,也成了释理的“平台”。

随手翻开一份,苦涩的法律条文,都被精心转化成生活规则,通俗易懂。宋鱼水说:“既要回答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还要让他们看明白。”

曾经恨过她的当事人,专门写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

“法官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区法院副院长陈琦十分感慨。

“爱民”法官

无论案件大小,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同样感受公正

数九寒冬,清晨。

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站在宋鱼水面前,瑟瑟发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关已近,他来法院“讨个说法”。

“讨个说法”,多么熟悉。

宋鱼水家乡,山东蓬莱老实巴交的村民们就是这样渴望公正。谁家被生产队少分了两捆柴,谁家儿媳妇受了婆婆的气……小小不公平,甚至会让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场。

公正的种子,悄悄在小鱼水心里发芽:“长大了,我要当‘包公’!”

“今天,我要当个名副其实的‘包公’!”

当法官后的第一起案件,顺利结案。手捧菜钱,农民工泣不成声。

司法公正,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农民的女儿,宋鱼水更是拥有一颗爱民心。

从当法官第一天起,宋鱼水给自己定下“约法三章”:

不轻视小额案件,不轻视困难群体,不轻视当事人的任何权利。

11年来,无论案件大小,无论外地人本地人,无论掏不起诉讼费的贫困群众、腰缠百万的富翁,宋法官一视同仁。

“免检”法官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领导的眼中,宋鱼水属“免检”。

法官有权。一纸判决,能令公司倒闭,也能使人命运改辙。更何况身为庭长,她的意见多少可能“左右”判决。

法官无权。找过宋鱼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权又无权。法官行使国家权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义。如果不能保证“天平”平衡,就没有资格当法官。

认为法官有权,找上门来的不少。

那一年,宋鱼水刚当上经济庭副庭长,老家就来人了。亲戚说情的这起案子,恰恰就在经济庭。但她却不能开这个口……

“我不怪你!”听到善良的亲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些年,教过她的老师、共患难的同学,都做过她的当事人。发现需要回避的,她主动申请;经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过她。

“人们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则判案的法官。”宋鱼水相信正义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几年时间,上千件案件,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鱼水做得义无反顾。

十余年来,宋鱼水紧紧守住公正的底线: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也没有利用庭长职务,向审判人员施加过任何不公正的影响。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法律忠诚,这是宋鱼水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维护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