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孤寡老人调查报告

第1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大家好!我叫,在社区主要负责劳动监察工作和老龄工作。一年来,在街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按照街工委的要求不断开展工作,严格完成了街道交给我的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第一,劳动监察工作:

我每月对辖区商服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对有问题的用户通知进行整改,并签字确认。对管辖区域内的各类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并登记造册,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台帐,实现动态管理。辖区内地毯式地调查摸底了企业3家;个体户32家(其中13家有执照,19家没有执照);2010年7月份社区居民申请购买了608支高效照明节能灯,到货10天内全部发放完毕。

第二,老龄工作:

“为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区老年朋友服务是社区服务中的重要工作。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积极落实上级有关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为老年人服务

我社区有1636户居民,老年人现有86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36人,70岁以上老人448人,80岁以上老人77人,90岁以上4人。其中孤寡老人1人、空巢223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突出,我社区老年人也逐日增加,我社区成立了老龄志愿都队伍,常年如一日为社区孤寡老人服务,为社区孤老董云荣代取代送各种证件,每年的11月为老人办理免交取暖费等业务。

二、服务老人,继续完成老年证的更换工作

今年我们继续为七十岁的老年人办理敬老优待证76人,六十岁老年优待证12人。我们积极主动的为老年人收取证件,未发生一起错填,错报,丢失证件的事情,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年人的距离,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和好评。

三、积极开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为贯落实市、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社区坚持先重点保障独居特困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为社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共10人申请办理了居家养老服务。每月四次的家庭服务,为老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办理高龄津贴10人。

四、经济适用住房工作

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购,“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原则,确定符合经济条件今年新申购户15户,2009年复查户为15户,共为30户办理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有一户居民获得了经济适用房补贴资格。

第三,人口普查工作

第2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第3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老人分散在繁华的城镇和广袤的乡村,生活或优越或局促,步入人生的最后旅程,内心多少会凄惶。生老病死,是世人无法逃脱的宿命。让每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是国家的使命,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同样也源自于作为人的同理心。因为,明天我们也终将老去。

近日,皮尤研究中心一项各国对老龄化态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东亚国家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大部分国家市民认为政府该为养老买单。该调查于2013年3-4月间开展,对象为21个国家的22425名受访者。

23.9% 老龄化速度很快

报告表示,东亚国家的人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10个日本人中有近9个认为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挺严重,韩国的这一比例为8/10,中国则排在第三位,为7/10。这些态度和其老龄化的节奏一致,报告预测,到205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会达到36.5%,为世界第一,第二名是韩国,比例为34.9%。中国排在第八位,65岁以上的人口会从2010年的8.3%上升至2050年的23.9%,老龄化速度很快。

调查结果显示,对以后老年的生活质量,各国的信心程度差距很大,或与各国老龄化速度和经济活力有关。中国、巴西、尼日利亚、南非和肯尼亚五个国家,有超过七成的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有信心,其中中国人的信心程度最高,有20%表示非常自信,59%表示有自信,加起来接近八成。

其实,在这信心背后,依然有那么一部分非常怕老的人,比如孟凡――一位智障孩子的母亲。“如果我一辈子只能存一笔养老的钱,我不知道是留给儿子养老呢,还是留给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害怕,除了我自己的衰老。以后谁来照顾我的儿子呢?”孟凡,一位66岁的妈妈,越来越害怕过年。

过年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扎起一个银色的发髻,皮肤还是保养得很好,每天尽力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就是走起路来腿脚不灵便,知青下乡年代,给她留下风湿的后遗症。

她的儿子郭辉今年35岁,长得白白胖胖的,脸上总是一副温顺的表情,不太敢正眼看人,他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在郭辉成长的年代和环境,没有特殊儿童学校,随班就读政策也还未通行,整个社会没有他的活动去处。孟凡夫妇上班的时候,就把郭辉关在家里。郭辉会擦地、擦桌子、洗厕所,除此不会做任何别的事情。

作为残疾人家庭,逢年过节,居委会就拎一袋米和一桶油来探望。

孟凡两夫妇退休之前都是普通公务员,本来日子都算小康,只是为了小儿子那个不确定的未来,存钱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希望。孟凡的丈夫退休后,还在外面打工,希望存够一套房产的钱,留给小儿。可是郭峰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懵然无知,他对钱财完全没有认识。

中国式养老桃花源

谁为老年人的生活买单,政府、家庭还是老年人自己?在21个受调查国家中,有13个国家的多数市民认为,养老应该靠政府,中国是其中之一。接近一半(47%)的中国人认为,在改善老人生活方面,政府责任最大;20%认为家庭,仅有9%选择老人自己。

中国式养老是什么样?在强大的潮汕传统风气影响下,所有老人几乎都能得到恰当的供养。潮汕人有自成一体的一套尊老的道德规范,在人情关系逐渐淡薄的现代社会,像一个最后的“桃花源”。潮汕家庭供养老人,有“食伙头”的习俗。父母养育儿女成家立业后,由儿子们轮流延请父母到家里供养,叫“食伙头”或“轮伙头”。轮值日期长短,由兄弟们自行商定,征得父母同意。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父母轮到哪一家供奉,就由这家人请全家人团聚。

假如没有子女在身边怎么办?

潮汕农村还是普遍地以宗姓群居,以共同的祠堂为单位。本宗姓有老人没有子女照顾时,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再假如,老人没有生活在宗族里面,又没有亲近的年轻人可以照料?

散落在潮汕各地的许多寺庙、善堂,又承担起这一部分社会职能。

坐落于潮州市区北关村北美路尾的明镜古寺,始建于明朝,在这“古代风貌,岭南风格”的寺院中,还藏着一个小型福利院,由佛教徒信众捐赠的善款,来颐养周边社区的孤寡老人。

收养孤寡老人的还有民间善堂机构,目前潮汕地区有近2000家善堂。善堂这种组织形式在100多年前成立之时,就承担着救灾施粥、“收孤骨”的社会责任。发展至今天,路有遗骨的现象已经少见,有的善堂就成立了养老院。汕头存心善堂在去年成立了养老院。

在潮汕农村,还存在着一种原始的“父母会”组织,是有老年人的家庭的一种自组织社团。凡加入父母会者,其间一人父母亡故,所有的成员户都要出钱并且帮助料理丧事,从出殡、抬棺、掩埋等都一起完成。

第4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只见县政府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新来的李响县长在做就职演说,什么整顿县务,反腐倡廉,说得头头是道,令人精神鼓舞,会议室里热情洋溢,掌声阵阵。

可吴非却听得直撇嘴,心里不住地咒骂:“哗众取宠!”

会后,李县长刚走出会议室,似乎又想起了点什么,回头环视了一下满屋的人,又对王主任说:“我母亲过生日,明天十点在旭日酒楼!”

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的会议气氛里,似乎没听清,都愣了一下神。还是王主任耳朵尖,耐心地为满屋的人转述了一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非真的听到了心里去了,他不动声色地在心里嘀咕:“刚上任你就这么搞,带的什么头?还反腐倡廉呢,看我不参你一本!我没升上官,你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经过深思熟虑,吴非偷偷地拨通了市纪委的举报电话。

接到举报,市纪委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组成了调查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旭日酒楼里宾客爆满,大家谈天说地的,吃喜糖的、写礼账的,一派喜庆气氛。

十点刚到,一辆红色轿车“嘎吱”一声停在了酒店正门口,李响县长搀着一位老太太走下车。大家的目光一起聚集到了李响县长和这位老太太身上,李县长富富态态一身官气,可这老太太大家从心里都不能恭维——似乎营养不良,骨瘦嶙峋。

李县长让老太太在前台坐定,自己径直走上了主席台。大家一起鼓起掌来,李县长清了清嗓子,刚要说话,这时酒店门口又有一辆黑色轿车猛然停住。

“好像是市里的车啊。” 大家看了看来客,又看了眼李县长,纷纷议论起来,“李县长后台真硬啊,市里都来人了!”

只有吴非心里有数。他察言观色地看了一眼李县长,心脏却禁不住快速跳动起来。他随即埋下了头,生怕让人看出破绽似的。

来人走近主席台,环视了一下满屋的宾客,为首的正脸对着李县长高声说:“李响同志,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为母亲做寿,收受他人钱物,违反组织纪律……

人山人海的酒店里顿时鸦雀无声,人们像被震住了一样。

只有吴副县长幸灾乐祸,心里想:“这回看你怎么收场!……”

李响县长笑了笑,一脸的无所谓。他走到老人身边,慢慢地扶起她一起走上主席台,对着众人激动地说:“同志们,现在我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位老人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前天,我在上任的路上顺道跑了一趟乡下,想搞一个微服私访,可车过青山头时差点撞到这位老人,我一盘问才知道,她等同孤寡老人,虽然有一个儿子,却玩耍不成人,上几年到外地打工却一去就杳无音信,独留下老人艰难度日。因为有儿子不够孤寡老人照顾标准,衣食住行就成了盲区。老人身体不好,耳朵又有点背,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靠求借打发日子,实在太苦了……”李县长说着,声音有点哽咽了,他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同志们,为了给老人捐点钱,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我出了一个下策。我不想欺骗大家,我本来要开口澄清的,可这时市纪检委的同志就到了。在此,我郑重声明,我母亲早已过世了,而现在,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也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今天在场的各位所捐善款均归这位老人所有……”

话音未落,站在台下的调查组成员带头鼓起了掌,县里的同事更是一片欢呼!

不久,因为这一典型实例,甘当人民公仆的李响很快就晋升为当地的县委书记。

吴非越来越憋屈了,告人一状,等于助人走了一程。

第5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在接触的老人中,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孤单和无奈,让记者心酸不已。老人们的寂寞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独居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空巢老人。与高寿老人相比,这些人占据了老年人更大的比例,为此,记者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孤寡老人:孤独凄凉最难挨

王秀琴老人今年82岁,老伴早逝,无儿无女的她独身一人居住在山西省药材公司宿舍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坚强的老人几次流出辛酸的眼泪。

王秀琴老人双眼患有白内障,对面不能看清人的五官。但她竟然还能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老人小仅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两间屋子也收拾得井井有条,那一尘不染的桌椅、铺得平平展展的床单,就连健康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与其他孤寡老人一样,王秀琴老人有着许多的无奈。老人年轻时没有工作,她现在的全部收入,是政府发放的每月205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老伴生前单位每月50元钱的补助。水电费、吃穿用,全部生活开支都来自这255元。

如果遇上感冒发烧不舒服,她的办法就是“抗着”,实在不行吃点感冒冲剂。如果病重不能做饭,就冲点侄子们送来的奶粉。

“要是犯了心脏病,我也不打算治,抗不过去死了,我也就解脱了。”说到这,老人无神的眼里流出了浑浊的泪水。

本刊点评:

孤寡老人是独居老人中最无奈的群体,尤其是没有工资及其他经济来源的老人,更是经常陷入贫困和孤苦的境地。

好在,孤寡老人的境遇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逢年过节,居委会、办事处、区政府乃至市里的一些部门,都会组织人员前去慰问。平时,邻居们对他们也非常关心,还经常有志愿者到家里来服务。以王秀琴老人为例,她所在的社区居委会辖区里,她是惟一的孤寡老人,是居委会的重点帮扶对象,低保金送上门,有志愿者服务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但是,这些能解决孤寡老人们全部的困难吗?

独居老人:日子真的很潇洒?

66岁的张大妈有四个儿女,全都在本市居住,孩子们也强烈要求她去自己家里居住,可她就是不肯。“自己一个人挺好,和孩子们在一起不方便。”她随手拿起一个茶杯,“比如,这个茶杯,我认为放在这里好,可他们认为放在那里好,怎么办?”

一个人的日子怎么打发时光?邻居们说,居委会组织腰鼓队,张大妈得知后,搬出自己的缝纫机,和其他几位大妈一起,给腰鼓队做演出服装,一做就是几天,不拿一分钱报酬。当然,这些事不是每天都有,闲下来时怎么办?闷不闷?“闷什么?闷了就去大街上,那里有的是人。”

如果病了怎么办?“小病自己看,大病找孩子们,我平时一分钱不花他们的,看病缺钱不找他们找谁?”

无独有偶,张大妈的邻居李奶奶也是一个人独居,可78岁的她就不如张大妈那样看得开,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是这么过的:“早上6时起床,没啥事干,就简单收拾一下屋子;7时吃早餐,自己一个人吃不愿意做,吃的大都是剩馒头和咸菜;8时开始看电视,看累了就在屋子里走一走;11时做午饭,往往是做一顿就能吃上好几天;吃完了午饭收拾一下碗筷,到下午1时躺一会儿,下午3时起来后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晚上通常是把中午的剩饭热一热吃了,晚上8时多,就开始睡觉了。”

李奶奶说。她现在的生活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住在五楼,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上下楼不太方便,很少出门。家里吃的、用的都是儿女回来看她时给买的。现在,老人的心脏不太好,可她最怕去医院看病了,因为儿女们工作都很忙,平时根本没时间陪她去看病,去看一次就要一天时间,到了医院自己要楼上楼下的跑不说,单就是挂号、排队就站得让人腿疼。

“哎!就盼着过年过节,这时候孩子们就该回来了,家里也热闹了,就要过五・一了。”老人自顾自地叨叨着。

本刊点评:

儿女就在本市,可老人偏偏要独自居住,如今,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多。

养儿防老,可这些老人为什么偏偏要独居?一句“自己一个人很好”,潇洒之中其实透着辛酸。从王大妈的话里,记者能感受到她对儿女的爱和怨。

还有很多老人因为老伴去世,感到特别孤独,患上了抑郁症,常与邻居闹纠纷,弄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最后只能通过心理辅导,症状才勉强得以缓解

一起起极端事件,触发了社会对老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居家养老,绝大部分都没有经济上的困难,但明显存在着精神方面的问题,很多失偶老人都希望能有个老伴,也有很多老人愿意主动迈出自己的家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老年协会、桃园诗社、银发俱乐部等等,这些都能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排解寂寞。

空巢老人:富足生活难遣孤单

刘大爷和刘大妈今年70多岁了,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远在美国,老两口留守在太原第四干休所的“空巢”里。

老两口都是退休干部,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儿女也都是高收入阶层,不时给老人寄来一些高级保健品。在外人眼里,他们的日子过得挺滋润。

走到哪里,老两口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可是,谁能想到,回到家里的老两口,面对空旷的三室一厅,孤寂之感不时涌上心头。看到儿子喜爱的书籍,摸着女儿微笑的照片,老人心里好空虚。给孩子们打个电话吧,正是上班时间,他们都忙着,再说没事情打电话干什么。

实在无聊了,他们也去儿女家走走,但他们说:“那不是自己的家,不能长住呀!”

本刊点评:

随着外出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也日益增加。通常,他们比普通老人的物质生活要好一些,在人们眼里,他们常常是被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的寂寞,又有谁知道?

空巢的老年人如何才能不寂寞呢?专业人士指出,老人们要培养兴趣,广交朋友。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问题”的最佳途径,趣味相投的朋友常聊聊天,倾诉内心的压抑与不快是心理良药。其次,空巢老人也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发挥余热。老人们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有意识转移注意力,如发呆抑郁时,可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焦躁不安、害怕等现象时,可静坐下来,听听积极向上的音乐,做做深呼吸。

幸福秘诀:心态好生活才会好

住在太原市府西街半坡东街天平巷的王秀珍老人今年81岁,是个时尚的老太太。她会发手机短信,上网冲浪:还经常登台参加老年表演;平时读书看报,遇到不懂不会的一定去请教别人。并且把带外孙女当成是督促自己锻炼身体。这样快乐的老人,实属少见。

王老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已经四代同堂。她说,在儿女家被照顾得太好,她反而不自在,还是回来自己住。上个周末,记者叩开了王老太家的门,分享了这位独居老人的幸福秘诀。

老人的快乐心情是从一早开始的。老人住在四楼,起床后,到阳台上边梳头边压腿。对于锻炼,老人认为不一定要到公园,爬楼梯也可以锻炼身体。在家里时时处处都能锻炼,像打扫卫生,弯腰抬手之际都可以活动筋骨。

“幸福是什么,痛苦是什么,都是一种感受。”王老太说,心里宽容就会感到幸福,如果觉得痛苦,身体也会不舒服。晚辈们买给她的礼物,她都备加珍惜。有时候儿子买来了礼物,她会给儿媳妇打电话表示感谢。想孩子们的时候,她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不一定要等子女们打过来。学发短信也是想跟上年轻人的潮流,还有就是不会打扰他们上班。王老太的外孙外孙女都说,姥姥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

每年体检时,老人的情况都非常好,很多老人经常向王老太打听保养秘诀。老人说,没有刻意做什么,就是心情好、心态好。王老太还总结出自己的快乐秘诀: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换位考虑,换个角度为子女考虑,为朋友伙伴考虑,什么不好的心情都烟消云散了。

第6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我们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党员“双休日”活动,并一直坚持下来,甘棠街道共有二十七个党支部,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双休日”活动,并决心围绕江译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继续前几年“双休日”的成果上,把“双休日”活动发扬光大。

一、继续坚持“五个一”活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一)读好一本书活动。街道党工委,统一思想,把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读本,做为街道所有党员的必修课,围绕怎样做好一名合格党员展开讨论,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明确做为一名合格党员应具备的要求,明确权利义务,严格纪律,加强组织生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献爱心活动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献一份爱心,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几年来成为街道每个党员的责任。龙山社区党支部的党员们几年来一直无私照顾辖区孤寡老人余待月,不分节假日,为她送医送药,并在多年的活动费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购买生活用品、补养品,一直到老人去世。

六角石党支部,在重阳节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并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

(三)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

下发三百多份意见征求稿到群众中,了解他们对街道工作的看法、意见和要求,并设立监督意见箱、监督电话,对市容管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重点做好意见反馈,通过一系列活动对搞好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是了解辖区内情况并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好形式。街道办事处各支部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而开始一系列活动,对辖区内下岗贫困职工的生活情况进行一次大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共为200余户贫困家庭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为老百姓办了实事,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五)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活动

街道办事处机关党支部为使浔城在春节期间,市容市貌换新颜组织了一次大清扫工作,在人流量较大的大中路进行清扫工作。把堆放在各门点铺面交界处的死角垃圾、臭水沟,建筑物遗留的砖头、石块等统统清除,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以有条有序,得到周围驻街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二、在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街道党工委十分注重街道党员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除在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平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赶、超活动,举办党的知识学习班、请来市、区党校的老师给大家上党课、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智力竞赛,普法教育等,请全国人大代表梅美华给全街党员单位机关干部作报告、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7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慈善 华北地区 慈善事业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与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支持与奉献行为。”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观察,华北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来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其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在近代,受近代慈善思想的影响,华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在传统的善会善堂、留养局、粥厂等的基础上向新型化近代化悄然转变,近代化的慈善事业在华北地区蔚然成风。本文在时间界定上,整个近代在时间跨度上是从1840年到1949年,在此时期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进程比较快,在此较长的时间段里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慈善事业的发展变化。在空间界定上,华北地区是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或者是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所在区域。为研究方便,本文所述华北地区仅就北京、山东、天津和河北四省的慈善事业状况进行概述。

1近代北京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1.1官办慈善机构

北京社会局救济院,1928年8月6日北京市社会局成立后,对北京市官方原有的救济机关进行改组合并,以加强对社会慈善救济的管理,同时节省开支,提高救助的有效性,成立北京市社会局救济院。分设院长、事务股长、主任、医务员、书记、助理员等职位,分工负责院内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其成立使北京市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形成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互助互监的新格局,并使得北京的慈善事业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根据1928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各地方救济院规则》,对北京市的受助群体进行分类,采取教养结合、分类救助的救助方式,真正培养受助群体的谋生能力,提高其生存及自立能力。

北京贫民救济会,是1928年由市政府发起组织成立的,“本会以救济本市贫民为宗旨,由本市各机关、各法团领袖及各慈善家共同组织,以寻求官民通力合作,补助市立各救济机关之所未及。”贫民救济会由董事会组成,主要分职负责会内的各项事务,办理临时急赈或贫民救济事业,对北京市的贫民施以救助,主要通过设立粥厂、发放赈灾物资的方式进行。其经费经费由成立基金所获利息、社会筹募以及市政府拨款组成,并颁布了《北平贫民救济会章程》《北平贫民救济会筹募部组织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贫民救济会活动的开展,实现有效救助。

北京妇女救济院,是在清末内城贫民教养院的基础上建立的,在1918年市政府将其改名为妇女习艺工厂,直到1928年,北京市政府在此前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北京妇女救济院和妇女习艺工厂。妇女救济院内设临时收容部、残老部、工作部、儿童部、救娟部,妇女习艺工厂分刺绣组、挑花组、毛巾组、缝纫组、制鞋组、理发组、保妇组,对不同特征的妇女进行分部收养并授以一定的生活技能。在1933年北京市社会局将妇女习艺工厂归并于妇女救济院建立统一的妇女救济机关,并在1934年被并入北京社会局救济院。其对于妇女的救助是其他慈善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1.2民办慈善机构

北京龙泉孤儿院,在龙泉寺心学与道兴和尚的组织下成立于1907年,主要是由于当时北京城内“无业蚩氓,或以觅食之艰而寝成流落,或以谋生之拙而坐致困穷。睽厥原因末始,非化导无人,幼年失教,有以使之然也”。在民政部的批准之下,将龙泉寺作为孤儿院的基地,以收养无父无母的孤儿,保障其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艺教育,使其长大后具有自立的能力为宗旨,修建讲堂、房舍收养孤,并设立学校教授孤儿普通常识,另附设织布、木工、藤竹、缝纫等科目,传教工艺,“授之以渔”。孤儿院对于收养的孤儿因材施教、教养兼施,在对收容的一定年龄的孤儿进行普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职业教育,使其走出孤儿院时具备生活能力,能够自力更生,龙泉孤儿院对北京地区无助孤儿的救助,促进了北京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北京老人院,是民国十年由基督教公理会之信徒美国人富太太以信仰基督教为条件限制集资开办的收养救助老人的慈善组织。随着老人院的发展壮大,其收容人员开始面向全社会,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此外对入院资格及入院手续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是贫苦无依、七十岁以上且无传染病的老人,方可入院。收养救助的老人入院后,一切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由院方供给,老人院负责其全部生活,包括疾病治疗以及死后的各项事务安排。由于其经费主要来自各慈善家的募捐,因此经费有限,导致老人院很难扩大规模,其救助范围相对于当时众多的需要救助人员而言显得非常狭小,但北京老人院在当时北京慈善救助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巨大作用。

北京家庭福利协济会,由于当时北京市的慈善机关“多半是做些救济的工作,救济以前,并不经过统计的调查。救济的方法,除掉金钱或是衣食的援助而外,更谈不到什么生产教育以及环境的改良”,1930年底娄穆清、章元善等人组织成立了北京家庭福利协济会。因经费原因家庭福利协济会的救助范围仅局限于北京市内,通过对本区进行调查统计,针对贫困户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的救助,“不仅在金钱上之赠与,而侧重在教育与训练,使每一家庭中人,能有生产的技能,自食其力。”家庭福利协济会以家庭为救助对象,实施有针对性、侧重性的不同救助方法,提高了慈善救助的有效性,真正帮助贫民解决了家庭生活上的困难。

2近代山东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2.1官办慈善机构

贫民工厂,山东各地在清末民初建立的,主要是为贫穷者(流民或轻微犯罪者)而建的慈善救济机构,如教养局、教养工厂、感化工厂、贫民工厂等,教授贫民一技之长,如织布、编席、木工等,保证其得以谋生。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各地设立了平民工厂,即可救济贫民,又可以推动小手工业的发展。

山东省会慈善公所,原名是广仁善局,最初是光绪十年(1884年)由官绅倡办的。1914年4月改为官办,并更名为山东省会慈善事业公所,设立孤儿院、养老院、济良所、育婴堂等以收容老幼残寡。1929年重新改组并正式改名为山东省会慈善公所,拥有地产324亩,有348间外租房,享受省政府每月500元的补助,设立慈幼院、恤老院、妇女救济所、国民小学等,收容了诸多老弱孤贫。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属,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与中国政府合作成立的行政善后救济总署的十五个分属之一,主要是为对山东全省及青岛市进行救济。于1945年12月1日成立于青岛,至1948年4月共运作了两年多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山东省慈善救济的主体力量。鲁青分属主要负责急赈、医疗救助、遣送难民回籍、以工代赈、农业救济与善后等善后救济任务。因其是在各地原有慈善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为各类慈善机构提供物资与经费,扩充慈善救助的范围,其救助范围可以说是最广的,为山东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民办慈善机构

世界红十字会,是道院的慈善机构,而山东是道院的发源地,因此是红十字会设立最多的省份,达七十余处之多,成为民国时期山东最普遍及最具影响力的民办慈善机构之一。其慈善救济活动包括为应对水旱灾害、瘟疫病灾以及战乱匪患等灾害的临时慈善事业和针对贫民和鳏寡孤独而开办的永久慈善事业。其中临时慈善事业在应对天灾人祸方面成效显著,而长久慈善事业,如十字学校、施诊所、施棺所、因利局、平粜局、育婴堂、恤嫠局、恤产局等,为社会的老弱病残孕提供了有效救济。1928年11月,山东各地22 个红十字会分会在济南共同组织了常设机构“世界红万字会全鲁联合救济办事处”,以合群策群力,救大灾大难。在山东各地大放异彩。

此外,山东因基督教势力侵入较早且较强,传教士在灾荒期间初救济灾民外,还设立了为鳏寡孤独及老病残服务的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救助机构,如济南天主堂孤儿残老院、青岛玛利亚方济各女修会孤儿院、威海宽仁院孤儿院、山东基督教灵修院等,成为近代山东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

3近代天津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3.1官办慈善机构

天津救济院,是政府在1929年将游民收容教养所改组而成的,在整合各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将其重新划分为贫民收容部、补习教育部、贫民工作部和贫民诊疗部四个部门,并制定了一定的入院标准,即要求必须是乞丐、孤儿、寡妇、轻犯人以及不能维持生活的人。同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救济院内的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幼童由教育局设法教之。所中工作分成人与幼年两组,科目分知识科及工科。知识科有习字、笔算、常识等科,工科分织袜子、石印、木版、刷子、竹蔑诸类。中年力壮者外出作工,职务为清道夫及修理事项,每日工资一角。所得工资,均归自有。”使被救济者出院时能有一技之长自立生活。

贫民工厂,是1928年由刚成立的国民政府社会局为根本解决贫民问题而建立的。“将天津所有贫民,收集一厂或数厂,教以职业,授以常识,援以工代赈之义,寓生产于消费之中。”由于政府所实行的乞丐捐并没有获得预计的款额,不足以建立大型贫民工厂。国民政府社会局又通过进行义务戏的办法收得一些资金,于是成立了贫民工厂第一分厂。“1929年3月贫民工厂开工,厂址设在边缘工业区的一所小学校。工厂设厂房和讲堂,入厂的工人除从事生产外,还要学习粗浅的国文、算术等。第一批工人是由公安局和各特别区公署收容的乞丐,一共有 170余名。”事实上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民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时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的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3.2民间慈善机构

天津长芦育婴堂,是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由盐商筹办的,其经费来自长芦盐商捐赠,每年5000两到7000两不等,当时流传着“津门好,善事出芦纲。千领共捐施袄厂,百间新建育婴堂,丸药舍端阳”。经过多年发展,1907年育婴堂迁入新开河北岸,新址面积扩大,育婴堂救助范围更广,以“保存弃孩之生命,实行家庭之教育,并振兴女学,发达女工,养成女子之人格,预备完全之妇德”①为宗旨。在堂内分别设立女工厂、蒙养院、女子半日学校和女医学堂。根据年龄对女子施以不同的救助,使其能开智明事,自立为生。“民国初年至1929年,长芦育婴堂收养规模在300余人到100余人,最多时达387人,最少时达143人,1926年以后由于经费减少,收养人数锐”。长芦育婴堂在天津较长的时间跨度里对于儿童及妇女的慈善救助起到了总要作用。

天津广仁堂,是1878年由苏徽浙三省在津士绅商人共同捐资1万元兴建的,“于津郡东门外南斜街暂设广仁堂,收养天津河间两府属遗弃子女、贫苦节妇,一面倡劝捐资,多多益善。”②其经费来源于政府资助(朝廷每年拨漕米300石)以及行业强制征收捐助。其救助活动“专为天津、河间二郡而设,所属孤寡之无依无告者均准收养,正额先以300名为率。”②到民国年间入堂人数一般维持在200人左右,灾荒年间收养的受灾人员相对多一点。广仁堂分设男女两馆,进行分类救助,并分为慈幼所、蒙养所、力田所、工艺所、敬节所、戒烟所。同时广仁堂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任命需由官府认定,另制定了配套的监督制度。广仁堂的救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正如李鸿章所言“津郡创设广仁堂,收恤孤贫妇孺,分别教养,已著成效。”②

4近代河北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4.1官办慈善机构

养济院,在清末时期的河北地区作为一种专门救贫寡孤独的官办慈善组织,在慈善救助中占据重要地位,到民国年间,养济院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救济院的重要来源。清末时养济院实行本籍收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或实行住院收养的方式,或采取院外收养赈济口粮的方式。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管理等,到民国年间,只有少数的养济院还能正常运作,政府通过民间强制商捐或基金运营方式筹集养济院资金,在客观上扩大了养济院资金来源的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养济院的运营,成为救济院成立的基础。

育婴堂,据统计河北地区创办于1850年以前的育婴堂仅9所,而1866年,清廷颁布“责令各州县劝谕富绅,广设育婴所,妥为收养,律无力穷民,不致因生计艰难,再蹈恶习”③,河北地区的育婴堂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在“教养并重”理念和政策的影响下,育婴堂在救济内容上增加了传授工艺,另外设立学堂,使育婴堂的所有儿童能够入学,对于幼小者作开设幼稚园。

4.2民间慈善机构

中国红十字会分会,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于1904年,以“战时扶伤拯弱”、“平时救灾恤临”为宗旨,以战时救护和平时救济为主要内容,1906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立。河北地区最早的红十字分会于1911年创设于保定,以此为开端,河北各地的红十字分会纷纷建立,截止到1924年,河北省境内所创办红十字分会共6所,远落后于相邻省份。尽管河北省内红十字分会的建立进程较为缓慢,但其在社会救助以及战地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时协助当地绅商办理孤贫救济会,组织难民转移,设置妇孺难民收容所,附设粥厂,施医布药,发放赈济粮食;另设附设医院以及小学。作为近代化的慈善组织,河北省的所办救助活动规模较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1921年旱灾期间,保定红十字分会持续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灾民救济。

河北地区近代受基督教的影响较大,在冀的教士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救助,广泛开展救助活动,如开办巡回医疗、创办医院、开设诊所、进行卫生防疫、开办教育及救助孤寡病残等,成为河北地区重要的慈善力量。

综上所述,在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华北地区的慈善事业较快的实现了由传统慈善到近代化的转型,各类慈善组织数量剧增,积极组织各类救助活动,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长芦育婴堂试行简章》“总纲”,第1页.

② 《光绪重修天津府志(一)》,卷七,历朝恤政.

③ 《大清会典事例》,卷400,《礼部・风教・训伤风俗》.

参考文献

[1]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

[2] 北平贫民救济会略历[Z].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J2-6-38.

[3] 北平特别市社会局编.北平特别市社会局救济事业小史[Z].北平特别市社会局发行,1929:12-26.

[4] 北平龙泉孤儿院编.北平龙泉孤儿院报告书[Z].宣言,1934:5.

[5] 又一种社会事业家庭福利协济会[N].北平晨报,1933-7-3(6).

[6] 关于一九二五年二月至一九四三年七月道慈发展的总结[Z].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J162-1-16.

[7] 宋蕴璞.天津志略(全)[Ml.台湾:成文出版社,1969:262-263.

[8] 天津特别市社会局一周年工作总报告(1928.8-1929.7)[Z].天津:天津特别市社会局,1929.

[9] 樊彬.津门小令[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15.

[10] 本市育婴堂之概况(续)[N].益世报,1929-11-3.

第8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研究人员对1.6万份血液样本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戒烟后,多数受影响基因在5年内自动恢复。但是随后,研究团队对DNA甲基化程序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人员分别将吸烟者与戒烟者的DNA甲基化位点和从未吸烟者进行比较后发现,吸烟相关的DNA甲基化位点与超过7000个基因相关,约占已知人类基因的1/3。这些DNA位点甲基化在戒烟30年后依然存在,而DNA甲基化会造成DNA的异染色质化,抑制该段DNA上的基因表达。当DNA甲基化不可逆后,即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被纠正,就会增加遗传病或癌症的风险。

该研究所流行病分部副主席斯蒂芬・伦敦博士称,虽然这一结果着重强调了长期吸烟的遗留效应,但可以明确的是越早戒烟,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就越少。据统计,吸烟是全球可预防性死亡原因中比重最大的,每年约为600万例。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已经知道吸烟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即使在戒烟后,吸烟仍可能会提高患病的风险,而DNA甲基化可能是引发这些风险的重要因素。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 越怕老的人越短命

据世卫组织分析,来自57个国家的8.3万余人参与了“世界价值观调查”,其中足有60%的答复者觉得老年人不受尊重。高收入国家报告的尊重水平最低。

世卫组织老龄化与生命全程司司长John Beard说,“这项分析证实年龄歧视极为普遍。然而多数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老年人有潜意识的成见,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情况一样,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不应当再按年龄来给人们下定义。制止这种做法将促使社会更加繁荣、公平和健康。”

对老龄化和老年人的负面态度还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显著影响。老年人如果觉得自己是个负担,便可能认为自己的生命也不再那么有价值,由此可能面临抑郁症和社会孤立的危险。最近公布的研究显示,对自己的衰老持有消极态度的老年人与持有积极态度的老年人相比,残疾恢复情况欠佳并且平均寿命减少7.5岁。

世卫组织老龄化与生命全程司司长John Beard说,“年龄歧视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媒体将老年人描绘成身体虚弱,依赖他人抚养,并且孤陋寡闻等,或者采取歧视,如按年龄配给卫生保健资源,或实行体制政策,如在某个年龄强制退休。”

第9篇:孤寡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1136名妇联干部,深入8个县(区)、469个村(社区),实地走访2114户,联系各层各界妇女5680人,收集意见建议上千条,这是秦皇岛市妇联开展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一联五”贴心扎根工程以来得到的一组数据。

城乡互动,织就爱心网络

从今年1月份开始,秦皇岛市妇联在全市妇联系统全面实施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一联五”贴心扎根工程。每名妇联干部直接联系5名妇女,联系对象主要包括干部职工282人、下岗工人66人、贫困妇女儿童3052人、创业妇女264人、孤寡老人110人、知识分子134人、有利益诉求妇女293人、离退休等其他人员1497人。每名妇联干部要做到“四个一”,即:记录一本“妇情日记”、建立一册妇女需求台帐、撰写一份调查手记、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市妇联制作了“一联五”联系卡,建立了联系台帐,促进各级妇联之间互通有无、交流协作,编织起关爱女性、服务发展的爱心网络。

每名妇联干部主动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电话、QQ号、电子邮箱,让联系对象随时能够“找得到人、递得上话”,并向联系人发放联系服务卡片。

截止目前,全市妇联干部累计向联系对象做出承诺2000余件,已办结1255件。

重心下沉,搭建广泛平台

“三八”节前夕,市妇联主席孙雪莲到抚宁县北赵庄村看望新当选的女村支部书记何秀丽,详细询问了该村妇女生产生活状况、现有的致富项目和意愿诉求。不只是孙雪莲,市妇联的其他班子成员和各县(区)妇联干部也在同一时间分赴联系对象家中,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倾听呼声。

卢龙县妇联干部驻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山海关区妇联干部深入村“两委”换届现场,了解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参与管理的意愿,向上级传递妇女呼声。

据统计,全市妇联干部在3个月内共走访联系对象2114人次,电话联系3954人次,向联系对象发出短信2055条、信函133封,掌握妇女诉求信息592条,撰写调研报告4篇。

贴心扎根,打造“温暖之家”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妇联主席杨新萍的联系对象是苏丈子村妇女柴玉兰。在走访中,杨新萍了解到其因缺乏启动资金导致蔬菜大棚无法建成的情况后,立即联系县妇联,从该县农工委协调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3万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昌黎县妇联主席高淑贤在春节前去刘台庄刘三村看望自己的联系对象——昌黎一中高三学生李雪娜,一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孤儿,给她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和救助金。春节后,高淑贤又到昌黎一中了解李雪娜的学习情况,并与学校领导座谈,希望他们能更多地关心、爱护该生。

除了“一对一”的帮扶外,全市妇联系统还通过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切实为城乡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并组建“维权妈妈”志愿服务团和“玫瑰留香”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志愿服务,宣传妇女政策,为流动妇女儿童、贫困单亲母亲、空巢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帮助。

海港区妇联通过举办 “夸夸咱的好老伴”解决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昌黎、青龙妇联积极联系中国妇女基金会,争取妇女创业资金29万元,帮助58名妇女创业;北戴河区妇联通过摸底调查,将69名特困母亲、59名特困儿童确定为联系对象,为她们送去救助资金共1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