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百分数应用题精选(九篇)

百分数应用题

第1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对于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更是难上加难,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1)先找单位“1”,比、是、占后面的量一般就是单位“1”;(2)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3)比单位“1”多,用1+几分之几,比单位“1”少,用1-几分之几;(4)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

以上方法简单易懂,学生按照此方法,能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受益无穷。学生会从题中的关键句子中快速确定解题方法,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下面我以最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的例题为例,分析我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快速找到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例1.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教师:“题中哪句话是重点句?”学生:“比爸爸的体重轻”。教师:“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学生:“爸爸的体重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教师:“轻就是比单位‘1’少,怎样列式?”学生:“用(1-)。”

教师引导学生分三步分析题意,最后顺利列出算式:35÷(1- )=75(千克)。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

例2.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第2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一、概念意义干扰 例1、比16少它的1/4的数是多少?学生把“比倍”与“比差”混淆起来。错解 为:16-1/4=(15)(3/4)。

二、多标准量干扰 例2、五年级一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5%,后来又转学来2名女生,这时女生 占全班人数的40%,这个班原来有学生多少人?学生对标准量意义不清楚,把37.5%和40%理解成了 标准量相同的两个百分率,导致错解:2÷(40%-37.5%)=80(人)。

三、思维定势干扰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每当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时,经常会产生 它的消极干扰作用。例3、甲仓库存粮120吨,比乙仓库存粮多2/3,求乙仓存粮多少吨?学生往往受整 数、小数的“比多”、“比少”应用题习惯思维的影响,认为甲仓存粮比乙仓多2/3,就是乙仓存粮比甲仓 少2/3。错解为:120×(1-2/3)=40(吨)。

四、解题模式干扰 学习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产生一种解题模式。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仍套用原来的 模式列式解答。例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1/2小时,乙单独做需1/3小时。两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时? 错解为:1÷( 1/2+1/3)=1(1/5)(小时)。

五、多余条件干扰 有些应用题,出现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解题的困难,干扰了解题思路,导致错误求 解。例5、修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 需要多少天?出现错误列式:600÷(1/20+1/30)。

六、迂回眩惑干扰 有的应用题在叙述数量关系时,采用顺叙、逆叙等形式,甚为迂回曲折,使学生分析 时产生眩惑,因此胡猜乱碰,出现错解。例6、小华读一本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1/4,第二天比第一天 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1/3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错解为:20÷1/4=80(页),(8 0+80-20)÷(1-1/3)=210(页)。

针对以上常见干扰,教学时可以通过如下几种训练,来扫除障碍,克服干扰。

一、重视分析关键句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不少题目中,有关分率、百分率的 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教学时可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例3“甲仓 存粮比乙仓多2/3”可引导学生推理出:乙仓存粮吨数看作单位“1”的量,甲仓存粮比乙仓多的吨数是乙 仓的2/3,甲仓存粮吨数相当于乙仓的(1+2/3),于是得到,甲仓存粮吨数=乙仓存粮吨数×(1+ 2/3)。题中甲仓存粮吨数已知,从而求出乙仓存粮吨数:120÷(1+2/3)=72(吨)。

根据“甲仓存粮比乙仓多2/3”,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出,乙仓存粮吨数是甲仓的3/5,乙仓 存粮吨数比甲仓少2/5,得到关系式;乙仓存粮吨数=甲仓存粮吨数×(1-2/5),得出解法:120 ×(1-2/5)=72(吨),进一步使学生明白120×(1-2/3)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二、重视作线段图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找到解题的 途径。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 注意线段的规范性(要完整、简明、清晰、比例适当),以及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截、移、叠等作图技巧 ,讲究作图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这 样就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作用。例如:甲班和乙班人数相等。甲班女生人数相当于乙班男生人数的1 /2;乙班女生人数相当于甲班男生人数的4/7。已知乙班有男生24人,甲班有男生多少人?由于条件的 叙述婉转含蓄,造成学生解题的困难。这时可引导学生作图:画图时,如果把甲班的男生部分与乙班男生部分 画在同一侧,则不容易显现出数量关系,难以解答。如果把互相比较的两个量画在同一边,如图,从图上容易 看出,甲班男生人数的(1-4/7)和乙班男生的1/2相等。找到了解题的方法:24×1/2÷(1- 4/7)=28(人)。

(附图 {图})

三、重视变式对比训练

对于易混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分析它们的细微差别,从而掌 握解题规律。如:

①比16米少1/4米的数是多少?

②比16米少1/4的数是多少?

③比16少1/4的数是多少?

④比16少它的1/4的数是多少?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①③的“1/4米”和“1/4”与② ④的“1/4”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具体的数量,后者表示份数,不能混淆起来。

四、重视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经常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或题中的关 键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例5,引 导学生从一般工作问题和工程问题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法:

①600÷(600÷20+600÷30)=12(天)

②1÷(1/20+1/30)=12(天)

再加以比较,得出最佳解法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600米”换成900米、3000米、120 0米等,用两种方法求解,使学生明白“600米”这个条件对于解法②是多余的。

五、重视估算、验算训练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经常让学生作估算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明确答案范围,达到减少错误的效 果,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如例4,通过估算 ,就可明确甲、乙合做时间范围是在1/6小时至1/4小时之间,发现1÷(1/2+1/3)=1(1/ 5)(小时)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及时纠正错误。

第3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一、加强关键句的分析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实际题目中,很多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都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十月份超产了20%,九月份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可引导学生补充:十月份比九月份超产了20%,十月份超产的是九月份的20%,从而列出关系式:十月份生产的台数=九月份的台数+九月份的台数×20%。

二、重视单位“1”的量的判断训练

借助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量的判断,能够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找出题中单位1的量,看看单位1的量是否已知: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

三、重视题型分类对比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二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每一类题型中又分三个类型,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就有:(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这是最简单的。(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百)分之几?(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百)分之几?这两类是比较复杂的。

四、加强易混题型的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分析它们的细微差别,从而掌握解题规律。如:

1.比25吨少吨的数是多少?

2.比25吨少的数是多少?

第4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两个数;百分数;规律;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90—01

人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善于留心、观察、总结、归纳,总能找出事物间的规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中常常接触到这方面的问题,它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题目易考,学生不易掌握。如果有规律可循,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我和同学们在探索活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有关“两个数及百分数相关联”6种情况下的具体解法。

一.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也就是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

解法可利用公式:①(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②(大数—小数)÷小数③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如:5比4多百分之几?

可利用公式,①或②都是(5—4)÷4×100%=25%。也可利用公式③5÷4—100%=25%。

练习:盒子中有45㎝3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二.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也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

解法可利用公式:①(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②(大数—小数)÷大数×100%③100%—一个数÷另一个数

如:4比5少百分之几?

代入公式①或②都是(5—4)÷5=20%,代入公式③100%—4÷5=20%。

练习:盒子里有25个红球,40个黄球,红球比黄球少百分之几?

三.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也就是求“比这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

解法可利用公式:一个数×(1+百分数)

如:什么数比4多25%?

解法可代入公式:4×(1+25%)=5

练习: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km,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也就是求“比这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解法可利用公式:一个数×(1—百分数)

如:什么数比5少20%?

解法可代入公式:5×(1—20%)=4

练习:一个钢厂去年产钢88万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少产25%。今年计划产钢多少万吨?

五.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比什么数多百分之几的数。

解法可利用公式:一个数÷(1+百分数)

如:5比什么数多25%。

解法可直接代入公式:5÷(1+25%)=4

练习:某市现有出租车4000辆,比去年增加25%,去年有出租车多少辆?

六.已知一个数,求一个数比什么数少百分之几。

解法可利用公式:一个数÷(1—百分数)

如:4比什么数少20%?

解法可直接代入公式:4÷(1—20%)=5

第5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500人。

⑴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或几倍)?

⑵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⑶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⑷女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⑸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⑹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⑺男生比女生多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⑻女生比男生少全校人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可做如下板书(写成分数的形式更好):

⑴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即:500÷450;

⑵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即:450÷500;

⑶男生人数÷全校人数,即:500÷(450+500);

⑷女生人数÷全校人数,即:450÷(450+500);

⑸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女生人数,即:(500-450)÷450;

⑹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男生人数,即:(500-450)÷500;

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全校人数,即:(500-450)÷(500+450);

⑻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全校人数,即:(500-450)÷(500+450)。

第6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既是学生掌握数概念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百分数是分数的特殊形式,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与解法和分数应用题是一致的。因此,把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纳入分数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扩大、完善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

一、理清概念,细审题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即不能带单位)。分数则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带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带单位)。如:“一桶油重10千克,用去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解答后可让学生讨论:(1)把题中的“1/5千克”换成“1/5”,题意变了没有?是否可以这样变换?(2)把题中的“1/5千克”换成“20%千克”,题意是否相同?可否这样?(3)把题中的“1/5千克”换成“20%”,与第一次改题是否相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理解和区别“多(少)几”与“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含义。(1)“多多少”与“少多少”的意义是比差,应直接求两个数的差,如“8千克比5千克多多少”“5千克比8千克少多少”等。(2)“多或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比倍,应该用两个数的差除以标准数(单位“1”),如“8千克比5千克多百分之几(几分之几)”“5千克比8千克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等。

其次,认真区别处理三类情况。(1)不名数与几分之几(或小数)可直接相加减,如“15加上1/5,等于多少”“15加上0.2,等于多少”等。(2)如“15增加了20%,等于多少”“15加上它的1/5,等于多少”等问题中的分数、百分数是倍比关系,而不是实际数值,应加上(或减去)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3)名数与名数可直接相加减,如“比0.6千克多1/4千克是多少”“0.6千克加上1/4千克,等于多少”等。

再次,弄清题意,找准应用题中的单位“1”。(1)一般情况下,在“比”“是”“占”或“相当于”等字眼后面的“谁”,就是单位“1”。(2)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3)求谁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

二、区分类型,夯基础

教师应注重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从例题中理解数量关系,并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正确掌握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可列表如下:

三、发展引申,重比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将相似(或相同)的数量关系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旧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克服“多(少)几”对“多(少)百分之几”的干扰。对稍复杂的应用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从总体上观察,全面感知题意,再引导他们对题中的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关键,提高解题的能力。这样由三类基本题通过发展变式得到三类相应的引申题,教师可通过列表加以比较,揭示它们的本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下:

四、灵活思维,促拓展

学生解题的直觉经验来自于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概括,正是这种深刻的理解与概括,使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并顺利迁移到解决稍复杂应用题之中,能动地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6页例5求出勤率,这是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倍比关系,没有单位名称,表示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提醒学生注意出勤率、发芽率、出油率、成活率、合格率等都不大于单位“1”(100%)。经过训练后可出示一些选择题给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学校田径队周二出勤38人,缺勤2人,周二的出勤率是(

)。”

又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页的一道思考题:“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30%后出售。后来因为季节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卖104元。这种商品卖出一件是赔还是赚?赔或赚多少元?”学生通过分析找到数量的对应分率,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用方程x×(1+30%)×80%=104或算术方法104÷80%÷(1+30%)求出成本价,再把成本价与现价相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通过潜移默化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从定量分析逐步转化为变量分析,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教师更要充分发挥“一题三变”的思维训练作用,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一是一题多问。通过对相同数量的多问多思,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并顺利迁移到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过程中,重新变通数量关系,获得多解。如:“金湖实小合唱队有80人,鼓号队有100人。(1)合唱队人数是鼓号队人数的百分之几?(2)鼓号队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百分之几?(3)合唱队人数占两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4)鼓号队人数占两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5)合唱队人数比鼓号队人数少百分之几?(6)鼓号队人数比合唱队人数多百分之几?”

二是一题多解。教师可鼓励学生突破单一思维,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解答问题。一些学生之所以对应用题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揭示题中隐藏的各种数量关系,也不善于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些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善于唤起学生有关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再现,诱发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发散思维,实现各种思路的沟通。如:“金湖实小美术组有40人,书法组人数占美术组人数的80%,书法组和美术组共有多少人?”用百分数方法解,列式为40×(1+80%);用归一问题方法解,列式为40÷5×4+40或40÷100×80+40;用方程解,列式为x-40×80%=40……

三是一题多变。在揭示一些典型题目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变式题,变化非本质特性,突出本质特性,让学生在变中求通,加深对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理解。如:“(1)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20%(或1/5),已修了多少千米?(2)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20%(或1/5),还剩多少千米没修?(3)修路队修一条20千米长的公路,已修了1/5千米,已修了几分之几?(4)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5千米,还剩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5)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5,正好是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6)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5,还剩20千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千米?”

第7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一、充分感知,萌生问题(即准备阶段)

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自主探究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棉80%,涤纶20%。

生2: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酒精度52%,还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脂肪>3.5%……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百分数。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3:百分数用途很广。

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的百分数。看,这是晚报中“证券一周”的版面,谁愿意来数一数,看看其中出现了多少个百分数?

生4:有30多个,这么多啊!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那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呢?

生7:百分数有什么用处?

生8: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

探究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自然萌生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为后面进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感悟,解决问题(即探究阶段)

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归纳类比等形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三种酒商标上的百分数(大屏幕显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为8%,张裕干红的酒精度为11%,茅台白酒的酒精度为52%),你认为这三种酒哪种最厉害?同时说明理由。

生1:我认为白酒最厉害,因为我爸爸有一次喝白酒喝醉了。

生2:我也认为白酒最厉害,我是从酒精度上来看的,白酒的酒精度最高。

师:你们认为他们的说法有道理吗?(学生都表示同意)那怎样理解表示酒精度的百分数呢?(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生(小结):百分数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结果。

师:同学们理解了表示酒精度的百分数,那生活中其他的百分数,你们又怎么理解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进行分析,同桌可以交流。(生思考、交流后汇报)

生4:“太平洋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和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6: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仅仅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主动探究,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百分数是什么”“它与一般分数的区别是什么”,又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好处。

三、主动应用,升华问题(即应用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成知识脉络,然后进行相应的巩固性、综合性、应用拓展性练习。这一阶段是将知识吸收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时候用百分数比较恰当?

生1:学校每学期要求各班评选10%的同学为“三好学生”。

生2:学校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六(1)班有8人获奖,我们六(2)班有9人获奖,如果比哪个班的获奖率高就要用百分数。

师:成语“事半功倍”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吗?

生3:可以的,应该是200%吧!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4:我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

第8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关键词:数学故事;数学历史;成语;名人名言

我们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学科在数学学习中互相渗透和融入,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融入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平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利用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思想

有人说过:“数学知识是可以遗忘的,那么被遗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颂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曹冲称象”蕴含等量代换的思想,司马光砸缸蕴含从反面入手思想,田忌赛马蕴含逐次调整思想。这些题材广泛、妙趣横生的故事能引发学生无穷的遐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每则故事冷静思索、细心体味,就会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

二、利用数学历史让孩子再创造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孩子应该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数学概念、方法、语言发展的历史道路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负数时,通过了解历史我知道科学家遇到的困难: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负数的意义等。在设计教案时首先我让学生探究上下车如何表示,然后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看温度计。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负数”,而这又可以与数学家发明的数对相媲美。学生经历了负数的“再创造”过程,体验了创造的快乐,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教师恰当中肯的评价中得到培养。

三、利用扩句、缩句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学中,常要求学生扩句、缩句,句子不论扩句还是缩句都要找准基本句型,且扩句或缩句之后并不改变句子本身的意思,这在分数应用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有些题目不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的量,从而出现不能正确解答题目,养殖场有鸡120只,鸭比鸡多■,求鸭有多少只。把第二个条件改成“比鸭多■”对于这样的一组题,列式是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原因正是单位“1”的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题意。如果让学生补充完整单位“1”变成“鸡比鸭多鸭的■”,“鸭比鸡多鸡的■”,题目就豁然开朗了。

缩句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缩句去掉题中不必要的词语,缩出题目的主干,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某校六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求男生有多少人?通过画图、找准单位“1”等常规分析后。最后得出结论要求男生多少人?就是求120的(1+■)是多少?这样就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缩成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类型相符的简单文字题。

四、利用成语巩固学习的知识

在数学练习中,如果能够发挥出成语的作用巩固学习的知识,学生一定会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十分深刻。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蕴含与百分率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成语百发百中”的意思谁能用百分率来表示?学生愣一下,犹豫地回答:“百分之一百。”“还有哪个成语也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思?”“十全十美”……“请四人小组合作再找出一些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有的还当场翻起了成语词典:“十室九空”“百里挑一”“九死一生”……交流时学生说出了许多相关的成语。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以前从没有想到数学课上能学成语,还有简单的百分数竟能表示含义丰富的成语,这节课真有趣。对于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成语,让成语与百分数结合,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这样既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名人名言锦上添花

第9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

片断一:

(出示3道准备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不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1)甲是100,乙是80,乙是甲的百分之几?

(2)甲是100,乙是甲的80%, 乙是多少?

(3)乙是80,乙是甲的80%,甲是多少?

师:大家想一想,这三道准备题是属于哪一类问题?

生:这些都是属于百分数的问题。

师:对,这三道题目都是百分数的问题。那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

生2: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也是解题的关键。

师:是的,确定单位“1”的量和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都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大家解决上面这三道题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3:第一步是找出单位“1”的量。

生4:第二步是理清数量关系。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怎样理清数量关系?

生5:如果是求百分数的题目,用除法计算,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生6:如果单位“1 ”的量已知,用单位“1 ”的量乘分率,就可以求出未知量;如果单位“1”的量未知,用已知量除以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生7:然后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师板书:确定单位“1” 理清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片断二:

出示:我们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

师:这是我们班男女生信息,请同学们为它补充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看谁想出的问题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想出的问题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把组内想到的问题汇总到一张纸上。教师巡视,选出一组展示,让大家补充)

(1)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6)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这些都是求百分数的解决问题,解答这样的问题,与准备题(1)有什么区别?

生1:这里第一、第二个问题和准备题一样,都是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

生2:第三和第四个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它们单位“1”的量不同,只要用男女生人数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就可以了。

生3:第五和第六个问题单位“1”的量是相同的,都是全班人数,注意相关量是男生还是女生就可以了。

师:那么,求百分数的解决问题,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生4:单位“1”的量和相关量有时候不直接给我们。

生5:相关的量怎么找呀?

生6:求谁是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谁就是相关的量,就用它除以单位“1”的量。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多”或“少”的部分也是相关的量。

片断三:

出示:一盒彩色粉笔,里面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粉笔共50支,其中红色粉笔占总数的50%,黄色粉笔占总数的30%,蓝色粉笔有多少支?

(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之间交流解题方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解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生1:可以先分别求出红色粉笔和黄色粉笔的支数,然后再求蓝色粉笔的支数;也可以先求蓝色粉笔支数占总数的百分率,再求蓝色粉笔的支数。

师:刚才有同学说如果单位“1 ”的量已知,用单位“1 ”的量乘分率,就可以求出未知量。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

生2:我觉得应该是乘未知量的对应分率。

师:在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中,量率的对应也是解题的关键,大家一定要注意相关量的对应分率或分率的对应量。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这道习题,改编题目中的条件,形成一道新的题目。

(学生独立改题,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1)一盒彩色粉笔,里面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粉笔共 50支,其中红色粉笔占总数的50%,黄色粉笔是红色粉笔的60%,蓝色粉笔有多少支?

(2)一盒彩色粉笔,里面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粉笔共 50支,其中黄色粉笔占总数的30%,红色粉笔是黄色粉笔的1(2/3)倍,蓝色粉笔有多少支?

(3)一盒彩色粉笔,里面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粉笔共 50支,其中红色粉笔占总数的50%,黄色粉笔和蓝色粉笔支数的比是3∶2,蓝色粉笔有多少支?

……

师:同学们改编的题目真不少,在这里我们先解决第一题,其余的题目课后再研究。大家看这道改编题和原题有什么区别?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3:这两道题都知道粉笔的总数,还有红色粉笔的数量,要求的问题也一样,都是求蓝色粉笔的支数;不同的是,原题只有一个单位“1”的量,改编题有两个单位“1”的量。

生4:可先求红色粉笔的支数,然后用红色粉笔的支数乘60%就能求出黄色粉笔的支数,最后用粉笔总数减去红、黄两种颜色的粉笔数就能求蓝色粉笔的支数。

生5:黄色粉笔是红色粉笔的60%,而红色粉笔是总数的50%,用50%乘60%就能算出黄色粉笔是粉笔总数的百分数,这样就变成原题了。

师:这两个同学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先求红色粉笔和黄色粉笔的支数,然后再求出蓝色粉笔的支数,而另一个同学的想法是――

生:他是先求蓝色粉笔的对应分率。

师:对,还是量率对应问题。

片断四:

师(拿出一个笔粉盒,并从中取出4 支):里面装有一些粉笔,我请五个同学来猜一猜,现在盒子里还剩下多少支粉笔?

(生异常兴奋,师把生猜测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师:很遗憾,没有一个同学猜对,大家也不用再猜了,干脆用计算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出示:一个粉笔盒里装有若干支粉笔,老师从中取出4支, 盒子里还有多少支粉笔?

师:这道题才有一个条件,这样的题可解决不了,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把需要补充的条件写出来。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选取一组讨论的结果呈现)

(1) 拿出的粉笔数量是原来的百分数。

(2) 盒子里剩下的粉笔数量是原来的百分数。

(3) 拿出来的粉笔比剩下的少的百分数。

(4) 剩下的粉笔数比拿出来的多的百分数。

(5) 拿出来的是剩下的百分数。

(6) 剩下的是拿出来的百分数。

……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问题可不少,不过我从中拿出的4 支粉笔比盒子剩余的更少,这第3 和第4题的“少”与“多”要交换一下位置。[同时根据学生的要求补充条件,在(1)~(6)的百分数后面分别写上80%、20%、300%、75%、400%、25%]

(然后让学生列式,小组讨论归纳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纸上,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

1.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总复习中的教学内容,它包括了三大类解决问题,一是求百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上课伊始,我没有刻意创设情境,开课显得平淡无奇,但我注意寻求知识的生长点,直接出示三类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题型,毕竟学生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时间间隔较长,且无论多复杂的百分数解决问题都是以其基本类型演变而来的,简单的三道复习题能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简明扼要的复习也节约了时间,为后面学生的讨论交流留出时间。

2.让学生改编题目,设计一组对比练习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审题,把握两题之间的联系,辨别两题之间的差异,化繁为简,让学生在对比中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我以班级男女生人数作为资源,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接着又通过粉笔这课堂上常见的物品来创编题,采用的这些数学信息就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学生通过学习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充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