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方根教案范文

平方根教案精选(九篇)

平方根教案

第1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练” 学案

2008年下学期,我校在凤岗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东教育学院周峰教授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两年来,各科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08~2010两个学年度,我校均获得东莞市教育局的“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管理”双奖。我校从一个相对薄弱、相对落后的面上中学,发展成为获得“双奖”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使用。

我们知道,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华侨中学这样的学校,数学这一科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使用,在我们学校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个人认为,“教•学•练”的使用,对于我们数学这个学科,效果明显,作用突出。而的“教•学•练”的使用,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的“教•学•练”学案的编写。

下面就本人近两年使用“教•学•练”的点滴体会,谈谈“教•学•练”学案(以下简称为《学案》)的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推进,关键在于《学案》的编写。《学案》编写好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学案》的编写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环。

《学案》的编写,如同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写教案”,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先由一个老师主备,再由同备课组一个老师初审,最后由同备课组的老师集体讨论定稿。这样做的优点是:即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

在实践中,由于各人对教材理解方面的偏异以及对"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理解的偏颇,在《学案》的编写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目的不明

有的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透,理解不到位,在《学案》的编写中目的不明。

例如,在《教材》(人教版•下同)中《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编写时,有的老师对把多边形划分为三角形强调过多,导致这节课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学生弄不清这节课到底是掌握划多边形为三角形还是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清晰的目的,明确的主题。

1.2 照本宣科

有的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中,对教材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解,教材上有什么,编什么,有多少,编多少,照本宣科,毫无新意。

例如,在《不等式的性质》中,关于“不等式的解法”,如果仅编写 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①x-7>26 ②3x

③23x>50 ④-4x>3

显然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该内容对该能力点的要求,再补充一节课,专门讲授“不等式的解法”,以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1.3 教材搬家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或者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把教材中的内容、过程悉数搬到《学案》中,实行“教材搬家”。这样导致《学案》篇幅冗长,版面臃肿。

我认为,“教材搬家”没有必要。《学案》编写要尽量地做到“精练、简练”。

1.4 面面俱到,顾此失彼

我们还注意到,在《学案》的编写中,有的教师对学生这里不放心,那里也不放心。在一个《学案》中,东拉西扯,内容一大堆,希望做到面面俱到。

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插入《角的平分线》,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中,又编入点的坐标表示、点所在象限、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等等,导致《学案》卷面冗杂,主次不分,主题不明。

与面面俱到相反的就是顾此失彼。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有的教师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在讲《平方根》的时候,对“平方根”讲得很多,很到位。但是,对于“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却注意不够。教学中,要注意“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对比,在对比中深化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材》 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144 ②-0.81 ③±121196

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惜,我们在编写《平方根》的时候,容易丢失这样的好例子。

因此,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顾此失彼。要做到主次鲜明,主题分明。

1.5 拔苗助长

在《学案》的编写中,我们有的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内容往往编得过深、过高、过广。

例如,在《函数的图象》中,对于《教材》 中,判断“一条曲线”是不是“某个函数的图象”,《教材》是通过如下的两个图象来展开的。这样的问题,

对于初学函数的初二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难”。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却乐此不疲,讲得太多!

又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个知识点,《教材》是通过 来体现的。这里的“难度”应该控制在“一步到位”。但是,我们有的教师编写了这样的例子: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y=x+1x-1 ②y=x-1+1-x

这样的例子对于初学函数的初二学生来说,拔得太高、太难。

我们认为,在《学案》的编写中,对某些“知识点”,作适当的“挖掘”,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有益处的。但是,过深、过高、过广,拔苗助长,则是有害的。我们不排除个别“天才”学生能够接受,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和伤害。

对于“知识点”的挖掘,其深度――我的观点是“使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苹果”即可,过高、过难的要求,甚至“爬梯子还摘不到苹果”,只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伤害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在《学案》的编写中,切忌拔苗助长。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以上所谈,就是我们在实践中,编写《学案》中常见的所存在的问题。

2.《学案》编写中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下面再来谈谈在《学案》的编写中,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我们通常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这个“材”,我的理解:一是学生;二是教材。

我们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你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基础知识怎么样,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何,对这些知识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要有足够的估计;甚至这些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作为老师,你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你的教学就会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对于教材,我们通常说,“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个《纲》就是《教学大纲》,这个《本》就是《教材》。

《教材》对于我们来说,它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不可能把什么知识都叙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材》的编者,他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公式、定理、例题、习题等,传达他的意愿,表达他的要求。如果什么都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教材就会篇幅冗长,不精练。

例如,在《实数》这一章中,关于“a2=a”和“(a)2=a(a≥0)”这两个公式,教材就是通过p76T11来体现的。

题:(1)求22,(-3)2,52,(-6)2,72,02,的值,对于任意数a,a2等于多少?

(2)求(4)2,(9)2,(25)2,(36)2,(49)2,(0)2,的值,对于任意非负数a,(a)2 等于多少?

象这样,教材正文里没有,在教材的练习题或习题中出现“知识点”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我们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要很好地,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2.2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我们在《学案》的编写中,要注意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所编写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不要动东拉西扯,象抓“中药”一样。

例如,编写《完全平方公式》,那么你编写的例题、练习题以及习题都要紧扣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来开展,不要脱离主题,东一榔头西一锤,搞得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2.3 设计梯度,突破难点

任何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会有一些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的技艺体现。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时,如果按教材P154例3的安排,一开始就要学生计算:① (4m+n)2,②(y-12)2

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讲完《完全平方公式》以后,我安排了如下的四个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1)2 ② (x+3)2 ③(a-2)2 ④(a-1)2

通过以上计算,学生就会逐步明白《完全平方公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能够初步记住公式。然后我再要求学生计算 例3,还按"梯级"补充一些计算题(见附件《完全平方公式》学案),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难,公式应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2.4 精编习题,加强巩固

任何知识的掌握,学生都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而“消化、巩固”成效的取得,有赖于教师精编习题。

对于习题的编写,一要紧扣主题,不要东拉西扯,更不要与主题内容脱节;二要“精”。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学六、七门功课,每科都有巩固练习,如果我们的习题过多过滥,势必就会影响其它科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有碍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学案中,我充分估计了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并根据该公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精编了一些巩固练习题(见附件)

总之,《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我们学校,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对我来说,更是一件有待学习,有待改进的新生事物。

以上所谈,仅是我个人近两年使用“教•学•练”三合一教学模式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它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完全平方公式》学案一例

课题: 完全平方公式

主备:××× 初审:××× 终审:初二数学备课组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能够较熟练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公式的变形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阅读P153~P154,完成下列问题)

1、 运用整式的乘法计算:

①(a+b)2=(a+b)•(a+b) ② (a-b)2=(a-b).(a-b)

= =

= =

2、总结上述两个公式:

(a+b)2=

(a-b)2=

即 ①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 ,加上它们的;

②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减去它们的;

二、教学互动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1)2=( )+2••+( )2

=

②(X+3)2=( )2+2••+( )2

=

③(a-2)2=( )2-2••+( )2

=

④(a-1)2=( )2-2••+( )2

=

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 (4m+n)2 ② (y-12)2

③(-2a+3b)2 ④(-a-2b)2

例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1022 ②992

例4、(1)对任意实数a,b下列等式成立吗?

①(a+b)2+(a-b)2=2a2+2b2 ②(a+b)2-(a-b)2=4ab

(2)若(x+y)2=7,(x-y)2=5求值:x2+y2和xy .

三、 达标检测

1、对于任意实数a,b,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

(A)(a+b)2=a2+b2 (B)(a-b)2=a2-b2

(C)(-a-b)2=a+2ab+b2(D)(-a+2b)2=-a2+4ab+4b2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12=x2-14 (B)(a-b)2=a2-b2

(C) (x+12)2=a2+a+12 (D) (x-1)2=1-2x+x2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x+6)2 ②(y-5)2

③(-2x+5)2 ④(2x-3y)2

四、 课后巩固

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a+2)2 ② (a-3)2 ③(2a+b)2

④ (-2m-1)2 ⑤(32a-23b)2 ⑥(-a+2b)2

⑦972 ⑧1012

2、若(a+b)2=3,(a-b)2=5,求值:①a2+b2 ② a

第2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引言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或故事,由学员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和处置,从而培养学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在军事院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化。[2]目前在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王瑞研究了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3]解永芬等探讨了在任职培训教学中采用与Seminar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法;[4]郭巍、常翔等在航空装备教学中,通过航空装备故障判断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5]张复春等结合航空理论学科特性,就航空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6]总体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建设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校“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了一种基于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技术支撑的案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目标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我校军事指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和工程技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较多。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分类、发展简史、装备性能以及基本科技原理,理解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课程教学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首先弹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毁伤的装备,如通常所称的战斗部;武器是将战斗部直接投射到目标位置的装备,如枪炮、导弹等;平台是具有装载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并能够在相应作战空间中机动到目标区域的装备,如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等;体系则是上述弹药、武器和平台装备组成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集成系统,如航母战斗群、联合火力打击装备体系等。[7]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很难面面俱到,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对象是大四的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因此案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了解武器装备基本性能参数,掌握武器装备体系制胜机理,夯实学员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指挥素养。案例教学的重点是以作战应用案例为背景,采用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手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通过对作战过程的推演、问题分析和情况处置,提升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围绕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员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案例设计、问题分析、仿真设计、对策研究和实验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采用学员分组实施、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要,选择某热点地区,例如南海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地区冲突的各方,设计案例背景、作战条件、双方可能参与的行动、以及作战过程,讨论形成一个作战想定。(2)问题分析。从作战想定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员截取作战过程的片段,指导学员进行细化分析,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防空作战中,多部雷达的联网对作战的影响;在电子战中,干扰节点的选择;作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问题等等。(3)仿真设计。将问题分配给学员小组展开独立研究。学员首先要查阅资料,整理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兵力编成、作战规则、作战条件等基础数据;随后根据想定中的作战行动,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建模规则,建立武器装备体系;最后对体系中的模型参数和实验参数进行配置。这一步需要学员分工协作完成。(4)对策研究。学员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冲突各方的指挥员)的角度,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敌情等方面从武器装备运用的角度探索装备运用的策略以及提高装备效能的方法。例如电子战中,不同的干扰方式、不同的干扰目标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将不同的策略转化为不同的仿真方案。(5)实验评估。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案、仿真参数的实验运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用策略的思考,并撰写研究报告。

3案例教学平台的构建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课程教学要求,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必须能够实现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使用简便,结构灵活,使得学员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集中主要精力在研究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可分为仿真软件类和战争游戏类,如MAK公司的VR-FORCE,VPI公司的STAGE,matrixg-ames的COMMANDNAVALAiroperations等。这里介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通用仿真建模与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XSIM包括专业模型库,支持用户利用已有资源直接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论证、试验和训练工作;同时提供了建模框架和应用框架,支持用户进行模型和应用的定制。其主要功能如下:[8](1)模型设计。提供公共的模型框架和建模规范,支持组件化的开发模式,用于辅助开发系统所需组件模型。(2)仿真驱动。提供规范的军事模型框架和作战流程框架,根据想定内容集成、驱动各领域模型,通过时间管理、战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服务调度各军兵种模型的运行和交互。(3)管理控制。支持仿真想定多方案多样本的分布式运行;支持云端节点管理,包括运行环境部署、系统状态管理及软件远程启动。(4)模型组件库。提供飞机、雷达、舰船、导弹等功能级实体模型组件,以及空中作战、地面火力打击等战术规则类行为模型组件等,可供用户选配使用。(5)想定编辑。将作战行动方案、战术意图转化为仿真方案,为分析、优化、统计提供支持。(6)数据统计。对仿真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在线和事后分析、回放提供支撑。由于XSIM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学员主要工作是使用想定编辑功能,通过左侧的模型组件库中选择使用的模型组件,拖动到右侧的编辑窗口中,并进行简单的配置后即可形成仿真方案,并展开案例研究。

4结束语

第3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案例教学是为数学知识点教学活动“服务”,设置的教学案例,必须充分展示教材知识内容重点及学生认知疑难点,成为教材有效承载体,形象“代言人”。在平面向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授新知定义、性质、公式、定理等基础上,要设置针对性强,典型性强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借”典型案例而“悉知”平面向量知识内涵要义。如在“向量的数乘”一节教学中,向量的数乘运算律是该节课教材知识点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有效认知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案例设置过程中,抓住向量的数乘运算律知识点内涵,设置“已知a=2e1+e2,b=e1-2e2,求a+b,a-b,2a-3b的值分别是多少?”、“已知向量a,b,并且2x-y=a,x+2y=b,求x与y的值”等典型案例,学生在分析探析案例内容的过程中,认识到本题是考查向量的数乘的运算知识点内容。第一小题解答时,可以直接代入进行求解;第二小题通过分析发现,实际该问题是关于解x,y方程组方面的案例。学生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对向量数乘的运算律知识点深刻全面掌握和有效运用。

二、凸显教学活动双边互动特性,让案例成为师生深入沟通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共进的双向过程。笔者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教师讲解问题、学生仔细听讲的单向活动,学生思维活动不能与教师同频共振,主体特性受到压抑,案例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应该凸显教学活动双边特性,重视案例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语言、思维、观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展现案例在师生沟通交流方面的“桥梁”作用,推进案例教学进程。如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计算与证明”考查点“从向量知识思考的角度,用向量的方法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共点”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师:引导学生复习在初中阶段证明三角形的三个中线共点的方法。生:代表阐述解题方法和思路。师:用向量的方法进行证明,应该怎样进行证明,教师展示数学图形,如图1所示,组织学生思考研析。生:自主研析基础上,通过同桌讨论,认为要证明三线共点,可以先设AD与BE两条中线相交于点的G1点,AD与CF相交于G2点,然后证明G1与G2两点重合。师:组织学生根据分析思路,用向量的方法开展证明活动。生:按照证明要求开展求证活动。师:针对求证活动,向学生指出,综合运用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结合向量相等的条件求待定系数。

三、展现解析案例循序渐进特点,让案例成为锻炼探析技能的“平台”

学生的解题技能、数学素养及学习品质的提升和树立,是一个逐步递进、逐渐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教师在平面向量案例讲解时,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探知、分析、理解案例条件内容以及找寻解题基本思路,从而在逐步深入、步步紧扣的锻炼探析中掌握策略,提升技能。问题:已知向量OA为(1,7),向量OB为(5,1),向量OM为(2,1),在直线OM上有一个动点为点P,并且PA与PB积为-8,(1)求出向量OP的坐标值;(2)试结合向量知识点内容,求出向量PA与PB之间的夹角余弦值为多少?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内容,认为该问题涉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到的数学知识内容。根据解题要求,学生研析认为:根据问题条件,可以设向量OP的坐标点为(x,y),根据直线OM上有一个动点为点P这一条件,得到OP与O之间共线,得出x与y之间的关系,解出x与y的值,然后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性质,即可得到PA和PB的坐标值,最后根据夹角的向量表示公式内容,从而得出问题第二解的值。教师补充完善学生解题推导过程,指出:要根据问题条件正确运用向量共线的条件、向量的坐标运算、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向量的模的求法及利用数量积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等内容。学生开展解题活动,相互讨论补充。

四、强化案例综合概括功效,让案例成为综合数学素养提升的“阶梯”

近年来高考政策趋向于对综合性数学问题的考查,侧重于对学生综合思维辨析能力的考查。在平面向量案例教学中,教者应把准高考政策要求及命题“脉络”,设置包括众多数学知识点内容的综合性数学问题,将其他数学知识点与平面向量内容有效融合,让学生在综合思维探析活动中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得到提高。如在向量的应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近年来高考命题政策要求,发现,向量的知识多于方程与函数相结合,通过共线、垂直、夹角等知识点呈现出来,这已成为高考考查向量的一个方向,多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相联系。设置了“如图所示,F1,F2分别为椭圆x2/a2+y2/b2=1(a>b>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左、右焦点,顶点B坐标(0,b),连接BF2并延长交椭圆于点A,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另一点C,连接F1C.若点C的坐标为(4/3,1/3),且BF2=2%姨,求椭圆的方程”2014年江苏省高考模拟题。学生解析此高考模拟题中,运用多个知识点内容、多个解题方法研析探究,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第4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刹析学案导学的内涵,结合黄瓜栽培教学案例,从学案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4.4学案的编写要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

第5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1.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如何写好教案”,通过校本培训,使政史地教研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备课水平和科研能力,使教师能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的教学方案,并能够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2.培训原则:

2.1 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专门针对“如何提高书写教案这个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进行校本研修,达到理论联实际,真正实现编写教案服务与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2.2 坚持特色与创新原则:明确目标,精选培训内容,在共同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科性质不同,教师年龄、性别、爱好、特长不同。鼓励创新,编写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案。

3.校本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政史地组老师

4.培训时间:2013年(周末)3月

5.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内容分为两个模块5个专题。

5.1 理论学习模块:

专题1:编写教案应具有的内容,原则。

专题2:编写不同课型教案的方法。

专题3:反思在编写教案中的重要作用。

研修方式:名优教师课堂讲授 全组老师讨论交流。

讲师:段治学 鲁强明 艾科学

学时:6学时

5.2 实践操作模块:

活 动 一:开展“晒晒教案“活动。

研修方式:交流研讨 合作探究

学时:1学时

活动 二:开展“最美教案”评比活动。

研修方式:一案多写 自主创作 集体评判

学时:1学时

6.评价方式:

根据政、史、地三科不同,确定不同课题,同科目创作富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并在教研组会上共同研讨评价,并评出最美教案。

第6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原则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针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几点要求: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探究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氛围,探究性学习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因此,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时,要注意这5条原则,以免适得其反。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案例的途径

1.根据培养需要对教材中的“探究”有所取舍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概括为若干个步骤,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人教版教材中很多“探究”都是按照这些步骤进行编写的。根据探究的过程,探究可分为完全探究 (或全程探究)和部分探究。部分探究侧重于探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从而达到培养某些探究能力的目标,如突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或实验设计能力或记录试验结果或资料分析等技能。受课时的限制,我们往往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进行全程探究。因此,对教材中的“探究”,要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才有所突破。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课程一些内容是按照探究性学习过程来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将教学内容编写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可改编成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提出问题: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生态学家高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图略)。

得出结论:

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内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也从中进行“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将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些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1节 二酶的特性”一节的教学,在复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下的分解实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之后,可将下面练习题改编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练习资料: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 一些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材料: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用温水浸泡片刻,切勿用60℃以上的水.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提出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下面2―3个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较易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

(2)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羊毛衣料?

(3)为什么不能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组织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内驱力,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酶具有专一性”,理解上面提出的(1)、(2)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试验,得出“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特性,理解上面提出的(3)问题。

4.挖掘生物科学史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科学史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许多生物科学史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素材。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部分内容,是教学上的难点。如果将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史料,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探究性学习案例,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学生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法的训练。如: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杂交实验: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图解

提出问题:摩尔根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什么问题? 。

作出假设: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 。

解释实验:根据摩尔根提出的假设解释果蝇杂交实验。

验证假设:介绍摩尔根的测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证明 。

又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料,也可按照科学的思维过程编写成探究性学习案例。

5.从验证实验中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根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0.3g/mL的 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而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这个探究性学习案例,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设计梯度浓度)、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6.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师要着眼于现实的世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合生物教学,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探究性学习案例,往往具有重要的教学和教研价值。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中,笔者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会引起植物“根、茎”的弯曲生长,有没有引起“叶”弯曲生长的案例呢?联想到家里买回的葱,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于是提炼出下面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如:

探究: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活现象:葱(Allium fistulosum Linn.),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弯曲生长。

提出问题: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葱水平放置时既受单侧光也受重力影响,其弯曲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的还是重力引起的呢?重力会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作出假设:排除光的影响,葱的幼叶在水平放置时,生长素的运输是否受到重力影响?如果受到,生长素在葱叶中如何分布?其结果怎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作出假设,并预测结果。

设计实验: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1)材料用具:葱的幼叶;玻璃皿;剪刀;清水;透明胶;纸盒

(2)方法步骤 。

第7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一、强化双边互动探讨,让学生主体充分动起来

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不是各自为阵的单独活动,而是有机融合的协作劳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深入的交流、沟通等双边活动.教师只有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与教师讨论互动,才能展示出课堂的互动特性、教学的本质属性;学生只有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主动与教师交流、积极与学生合作,才能展现个人的能力风采、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就必须紧抓课堂教学双向特性,强化双边互动教学,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或解题任务,开展师与生的交流互动或生与生的合作探讨等活动,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贡献才智,在互动探讨进程中充分参与其中,动起来.

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之间的双向特点,设计师生之间互动式教学方式,围绕该判定定理的内容,开展如下教学活动:

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内容,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符号展示判定定理内容.

生:根据判定定理内容进行分析活动,用数学符号把已知和求证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得到其内容.

师:引导学生围绕已知和求证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活动.

生:合作分析认为:已知它们的一组对边相等,此时只需证明另外一组对边相等,因此可以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将对角线进行连接,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就可以证出结果.

生:用刚才的解题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师: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认知,我们已经全面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几个方法?哪几个?

生:进行口头表述.

师:运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师:组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区别之处.

生:开展分析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总结归纳,向学生指出,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如何结合题目条件,灵活、综合、有效运用相关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是关键.

二、拉长案例解析过程,让学生主体真正探起来

数学案例,永远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永远是学生进步发展的有效阶梯.数学案例的讲解,应将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深入“探”有机结合,相互融合,使案例讲解过程变为教师指引探究、学生深刻探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案例教学中,有时为了教学进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强调教师的案例讲解教学,忽视学生对案例的探究活动,压缩学生探究的时间,导致学生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对获得的解题方法理解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案例教学时,不能只顾解题结果的揭示,将问题解答过程一带而过,而要延长、扩充案例解析的过程,把案例条件之间的关系、获得解答要求的过程以及解题活动的推导等方面进行扩充和延伸,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承担任务,深刻探知、分析、解答数学问题,展示出学生解答问题的主体地位,探究能力得到深入的锤炼,实现问题有效解答以及解题技能提升的“双丰收”.

图1问题 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和点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B=DF.

在上述问题解析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进行求证的思路以及对策,而是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延长问题探析和解答的过程.有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及要求过程中指出:可以利用问题条件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解答.此时,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可以根据问题条件,证明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的途径进行解答.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探析出来的两种不同思路展示出解题过程,组织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比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更为简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归纳该类型问题解答方法,并出示“如图2,ACD、ABE、BCF均为直线BC同侧的等边三角形.当AB≠AC时,证明四边形ADFE为平行四边形”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巩固性强化练习,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探究分析的技能素养.图2

三、科学利用认知缺陷,让学生主体深入思起来

众所周知,初中生作为“当局者”对自身出现的学习缺陷不能及时了解和认知,需要教师这一“旁观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引导他们深入反思、追根求源,认真改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针对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点或解答数学案例中出现的认识缺陷或解析错误,不要一味地教训呵斥,而应该保持平常之心,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回头看”,积极反思,对照剖析,深刻思考认知过程或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之处以及根源,并组织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借助集体智慧,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获得正确的数学认知和解答策略,提高数学思维和辨析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笔者发现初中生在“解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有关习题”中,经常发生由于忽略考虑“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根的判别式Δ≥0、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这些隐含条件发生认知缺陷.此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缺陷这一实情,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分析案例过程中认识到,解析问题中忽略掉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根的判别式Δ≥0、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内容,没有关注到二次项系数、根的判别式的取值范围等等情况,导致解析出现不足,从而得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四、放大评判指点功效,让学生主体技能提起来

第8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

(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三)案例库的维护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四)案例库的课堂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五)案例库的网上教学实践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六)教学案例的完善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二、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共包括10个小实验)、2次课堂测验、5次课堂讨论、3次大作业成果提交、2次团队合作、2次团队合作心得。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平时考评与期末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讨论、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和两次课程测验成绩,按10分、10分、10分、10分的权重评定。大作业成绩占60%(实验报告25分,大作业报告30分,团队合作心得5分)。其中,大作业报告与实验报告要面向团队进行评分,再以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系数评定个人的得分;团队合作心得(最后一次的合作心得必须对每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给出评分)直接面向个人进行评分。大作业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能够较好完成选题、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违反基本假设的修正、结果分析等过程的大作业,其得分为优秀。通过计量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和教学效果:(1)形成满足不同教学层次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激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适应数学基础专业与非数学基础专业、本科层次与非本科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要求;(2)推动“问题导向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建模的思路、步骤与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量经济学“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3)提供案例资料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第9篇:平方根教案范文

一、一字之差:“学案”与“同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同案”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设计的教学方案。

二、针对性的不同,即目的、作用不同

学案的针对目标是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起到“导航”的作用,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功能。同案的针对目标是老师,目的是帮助老师如何运用设计的教具、环节的设疑、学具的利用,引导幼儿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它对幼儿具有吸引兴趣、激发潜能、引领完成的功能,对教师起着指导性作用。

三、载体不同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的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体系。

同案教学:是以同案为载体,以个性化修改的手段、策略,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层次目标,指导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突出全体,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当然,幼儿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因为教育对象的不同,国家教学大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同,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在此,仅谈谈个人见解:

首先,中小学教学更多注重的还是知识,在运用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分科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向。一节课的安排,让学生对个体与整体、教育分期目标与课堂掌握情况及个人的认知水平有个评估。幼儿园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生活中知道什么该做,该怎么做。在组织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的浓厚及探索的欲望随时调整活动时间,可以及时缩短时间,还可以增加活动课时。教师的随机性很强,甚至可以根据兴趣及时改变教育目标,生成更有价值的目标。

其次,中小学教学分科明确、目标指向明确。当堂课学生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表象。而幼儿园教学的各科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目标教学在单一的活动中以情感及态度目标为重。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活跃、探索的欲望、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对事物的专注力等综合各种技能的表现才是教育真正的内涵。

最后,中小学教学,学生以“学”为主,虽然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但归根到底,为的还是一个字“学”,即学生“学”到什么;而幼儿园教学以“玩”为主,教师设计不同的活动,玩中学、学中玩,不刻意强调学到什么,而强调喜欢玩与怎么玩,有多少种玩法,怎么与别人的玩法不同,注重的是兴趣、想象、拓展及专注力。

不管是“学案导学”还是幼儿园的“同案教学”,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要求各科知识掌握到位。在“同案”设计过程中应做到:

1.分析内容到位,确定目标指向,语言表述准确。

2.教具设计合理,操作性强。

3.设计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环环紧扣。

4.活动过程中,设疑有实效性、开放性。

5.小结语言简洁明了、评价合理,具有激励性。

6.拓展延伸活动具有挑战性或能力巩固性。

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老师,更要备幼儿。备老师的语言流畅,导入合理又自然,过程衔接有实效,小结简洁明了,活动灵活、形式多样。备幼儿的能力差异,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不同幼儿的目标价值取向,制定可以想到的突发事件应对方案,提前设想幼儿所有可能提出的问题答案,制定针对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目标取向,根据目标的不同准备难易不同的学具等等,在区角活动设计中,要求教师做到:

1.知识丰富,设计出奇。

2.材料投放充足,适合幼儿操作。

3.学具设计合理,具有挑战性。

4.区角指导能恰到好处,适时介入。

5.材料更换时间合理,具有实效性。

6.区角活动目标与集体活动目标有机结合,起到引领与巩固作用。

四、过程不同,落脚点不同

学案作为教学载体的教学价值,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承载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思维及视野的开阔、思路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基本按照老师的设计而通过各种途径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园的“同案”教学的价值取向,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在主动玩耍、探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玩法、思路可以生成新的目标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修改更让老师可以随心所欲。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新的思路,做到幼儿想学什么,教师引导什么。同案是策略,个性化修改是手段。以幼儿发展为目标,注重的不是活动结果,而是活动^程。这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随时能跟上幼儿多变的思维,并能自然转换。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挑战,也对校长、园长提出了思考:

1.教师素养如何提高?

2.教师个体的创造精神和教学风格如何充分体现?

3.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同案”教学的个性化修改水平如何提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