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26-02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国高等院级经济类学生的主干专业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审计环境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相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缺乏实践、缺乏判断力,无论理论知识多么完善,也可能犯错误。因此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除传统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利用案例教学,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而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因而案例教学应成为高校审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MBA教学中采用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哈佛商学院,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分析800―1 000个案例,每天平均分析2―3个案例。20世纪90年代,哈佛MBA毕业生就职时的年薪平均已达10万美元,其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结构内容设立的成功,而且还在于将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训练综合技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案例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已在一部分高校得到应用。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课程有无兴趣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比较轻松地学好并掌握它。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以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为线索,让学生成为“主角”,真实感受“实战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学了就可以派上用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调动起来。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理论脱离实际,难以达到学以致用,而案例教学中的审计案例是教师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能为理论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与编写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选取既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确定是选择真实案例,还是选择根据审计知识进行情景设定的虚拟案例。一般来说,真实案例出自实践,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后者知识点的安排更为集中、方便。高校教师需要对审计案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集,并对相关资料做适当调整和修订,然后,编写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

一个好的审计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审计案例中,每个案例要以审计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为审计依据,既要融入审计理论与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同时又要让学习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的积极性。2.教学目的的突出性。案例所描绘的情景应是学习者将面临的场景,案例中的情节应该可以反映目前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为是学了有用,可以派上用场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案例结论应具备一般性和争议性。教学案例应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变化,能够反映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同时应具备争议性,即经过探讨,结论有可能有多种结果,这样可能鼓励学生的多种假设,以便提高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

三、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案例资料的作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阶段。案例资料应精心选择并在上课前印发给学生,以便让学生熟悉案例。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形成课堂互动。2.分析讨论阶段。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应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程,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个人模式,即每个学生单独就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表见解;二是小组讨论,由3―5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合作;三是大组讨论,由5个以上成员,甚至一个班组成一个大组,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以启发其思维。3.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要形成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总结,主要反映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二是教师案例分析结果,着重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同时,还要对案例中的争论焦点予以重点记录。要反映问题和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生运用的不恰当,或是案例信息不明确所造成的。只有持续这样的分析、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四、案例教学在高校审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缺乏。审计案例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国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审计案例比较缺乏。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审计教材尽管在不断改版,但改版之后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并无实质性的改进。编写的审计案例简单、枯燥,缺乏应有的背景资料,雷同于审计实务。而现有的审计案例要么取自国外,脱离了中国的审计环境,要么是审计失败的例子如琼民源、银广厦等恶性案件。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和能力水平有限。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积极配合,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它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课堂讲授高得多。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多数教师本身对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这导致了其本身就难以理论联系,就更难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讨论,无法对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案例反馈系统。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让所有参与的学生和教师了解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高校教师可以调查表的方式,在案例实施后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反应和想法,这些反馈信息将会对高校审计案例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审计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审计案例编写及教学方面有所作为,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案例教学内容。

3.采用现代化手段改革教材体系。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高校教师要重视,收集整理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并把案例教材作为与理论配套的正式教材。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编写案例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学校需将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学校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定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和从事案例教学教师的回报率,将案例教学实际成效与教师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形成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进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这一模式的顺利推广,以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学习积极性并加快其学习速度。

5.开展审计模拟实验与实践,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但仍然没能使学生身真实审计工作过程与环境中。建议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在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案例教学,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用。无论哪类教学都是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要传授的知识体系,再确定具体的传授方案。高校教学者应根据审计案例的课程的安排,教学课时、案例特点做更详细的准备和安排,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审计教学工作应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蔡才德.论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开放教育研究,2005,(1).

第2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第3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以案施教;案例组织;审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17-02

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对于拥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审计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灌输为主,忽视知识应用。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难以适应21世纪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审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学生尽可以调动自己的智慧,运用发散思维,找出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答案,并准备最充足的理由去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正因为案例教学法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它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营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简化理论过程

审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其中的审计原理课程,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会使学生感觉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对审计专业的学习丧失信心。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况则会不一样。由于审计案例是从无数真实存在的经济活动中实录、选取、归纳、综合出来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亲切的学习氛围,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案例活动中,去分析问题,提出各自的见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研究兴趣,为主动进行社会实践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充分准备。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审计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者只有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所在就是能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工作,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互动力,促使学生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审查出审计实务中的各种错报、漏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分高能”的审计专门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所谓审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审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审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会学”了,才可能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知识的主动者。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任重而道远。审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而案例教学法的借鉴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达到提供了一种可能。

当然,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还要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理论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因其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继续探索、创新的事物,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完善。

三、案例教学法选择案例的原则

由于时间、费用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不可能使教材上的每个内容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设计审计案例就成为审计案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选择审计案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用性

审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陈旧过时和瞎编乱造的,否则,学生就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就会失去意义。为此,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政府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去搜集审计案例素材,以设计出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案例。

2.代表性

在审计实务中,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程序、目标、取证的方法不同,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和去异求同的方法,从中找出具有一般代表性的案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针对性

是指教师针对审计教学上的某些突出问题来设计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无须对许多问题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否则,教师将难以集中精力来搞好案例教学工作,学生也会对过多的案例教学感到厌烦。

4.启发性

审计案例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实践,但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做法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因此,在设计审计案例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活跃,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不应完全照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而应该设计一些情节和方法与需要思考的问题,使案例具有启发性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研讨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适用性

由于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工商管理学院,在培养层次和适用社会环境上与我国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引进过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修正,特别是案例选编一般都不原版照搬。如由北京大学牵头,全国40多所高校和企业界合作编制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就是成功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在借鉴这些成功范例的时候,除了注意国情、体制的特点外,还应注意高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要求,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

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以案释教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高潮所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可选择或设计“发散式”、“变换式”等案例。

3.案例演习

所谓“案例演习”,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把班级视为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把学生分组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部门,模拟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报进行审计。设计审计目标、制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方法等一系列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得出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学生一边对照教材一边操作,印象会特别深刻,使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尽快胜任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加深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实践教学方法。审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高校已在积极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审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审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它将促进审计教育各项改革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必将有助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陆君信.浅谈会计专业如何实施案例式教学[J].会计之友,2006,(21):69-70.

[2] 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08-06.

第4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应用型人才 案例选取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33-01

一、引言

《审计学》是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杂乱、多,章节之间内部逻辑不清晰,理论知识多,理论和实务部分不好衔接。所以,通过对学生和老师的调研,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满意:学生认为审计内容比较乱、枯燥,概念多,条条框框太多,老师上课没有新意,知识掌握得程度不好;教师认为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程气氛死气沉沉,自身缺少审计实践经验,讲课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不好。这些现象说明了审计教学必须改革,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和活生生的审计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教学效率差。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倡审计教学案例法,但是实际在高校课程中应用得不是很好,大部分老师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为主,上课照本宣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上课效率不高,学生掌握得情况也不好。

2.案例的获取渠道少。由于专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对审计案例做到很精细的收集、整理,再加上学校经费紧张、领导重视不够,使老师缺乏积极性,大部分案例的获取都是在网上搜集或者是在不同的教科书里面随便摘录的,适用性不一定那么合适,也没有创新性。

3.案例教学中缺乏互动。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有案例讲解的话,基本上都是老师把题目给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共同来分析案例,由于课时有限,很少给学生单独留时间去找资料思考、分析和讨论,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活学活用,对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是很好。如果是学生自己从头到尾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肯定比上面的案例讲解方式的效率高。

三、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对策建议

1.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是有很多学校在上审计学这门课的时候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很差,所以我们提倡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专业基础较差(比如独立院校或者高职学校的学生),建议老师慢慢过渡,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适当地选取案例,选取和实际相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根据上课内容,分模块进行案例教学。导论课案例;一门课要让学生感兴趣,必须上好导论课,尤其是一些理论知识偏多,比较枯燥的课程。第一堂课给学生把生活中的审计案例列举出来,吸引学生。比如,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奖名单一般都是会计事务所第一个知晓的,为什么?这就和审计的监督功能有关;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认为审计很重要,曾经在相关场合中强调审计的重要性等。不同的内容分模块讲解:审计学里面内容比较多,前后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因此可以分模块来讲解,比如有风险评估模块,这时候可以引出:“帝国大厦的鸟粪”的案例,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联想财务系统和鸟粪的关系;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系统和鸟、虫子的关系等。审计证据模块,老师可以在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提前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审计证据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讨论,这样比只进行理论教学印象更深刻,学生知识掌握得程度更好。最后一次课的延伸案例,我们建议在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讲这门课程的前沿,嵌入一个研究性的主题,比如给学生讲讲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等,一定要是最新的知识和数据,让学生感兴趣。

2.案例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对自己所上课程负责,案例选取也要正规:可以从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审计署公告中搜集资料,这些案例是具有权威性的,也结合我们的国情。比如讲固定资产审计的时候可以以中国红光集团为例让学生来讨论学习;可以通过电视财经频道、杂志报纸、网络方式获取资料,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搜集的资料,教师要花时间和精力自己分析原始数据,和学生一样自己认真地去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效果会比较好;还可以通过其他书籍来搜集,很多学者编辑了关于审计案例的书籍,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厦门大学李若山教授编辑的资料等;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去自己搜集案例,这样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积极参与其中。

3.让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上好一门课必须有好的老师,好的教材还要有积极参与、爱学习的学生。学生是重要的一分子,学生是主角,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把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学效率就会非常高。

四、结论

审计教学过程以审计案例为导向是大势所趋,通过审计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但是,案例教学要想成功必须要求老师有很丰富的实践能力以及很过硬的专业知识;学校也要大力支持,不仅从工作上,还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黎焱.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0(7)

[2] 何芹.审计案例教学现状及效果评价[J].财会月刊,2009(9)

[3] 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4)

[4] 邢永梅.建构主义理论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0(4)

[5] 杨罡.财务收支审计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第5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摘要】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关系到审计案例教学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审计案例教学中有关案例选编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它来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材料,很真实,有环境、有情节。而审计案例是指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选编人员根据案情及教学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并能体现出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等的具体审计实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精彩的、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讲审计准则的内容,就显得艰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适时地加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背景和情节的发展中学习审计准则的内容,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但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现有的审计案例书籍和教材中选择恰当的审计案例存在许多困难。

二、在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的难点

(一)难以找到满足教学具体要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审计案例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已出版的审计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来自于国外的审计案例,和我国的教学内容很难紧密相关,所以即使选择这些案例,也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我国审计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可以说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我国目前出版的审计案例的书籍和一些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往往给出的是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审计案例缺乏系统性、引导性

审计案例应以审计实践为基础,但应更典型,更生动灵活,并且所选取的审计案例能体现内在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目前我国在介绍审计案例时,倾向于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叙述,这样的审计案例其实就是审计实务的翻版。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我国选取的审计案例过分关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

在我国出版的一些审计案例教材中,选取的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案例,大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择这些案例过多,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审计案例主要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有关,与我国的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有关,从而忽视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只看到了审计案例的表面,而忽视审计案例的实质。

三、在教学中关于审计案例选编的思考

针对上述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择审计案例面临的困难,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编审计案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所以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到综合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逐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执业技能,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注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应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课前,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在讲授审计理论之前,先举几个短小、趣味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别有名、或特别典型,但要能和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课中,实用性强的案例,并且要突出与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结合。这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某一些具体问题,注重案例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这时运用的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

3.课后,大型的、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促进会计职业界发展的、对会计界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引起会计界改革的,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料。这就应该选择详细的案例,不但要交代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案情进展,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给出最后的解决方法以及对会计执业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案例要求影响越大越好,越详细越好。教师也可以将课前、课中所运用到的具体案例编写成一个综合案例,交代清楚所运用案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在每一章所讨论的案例最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综合案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这些案例进行课后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界和审计工作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

案例的选择应尽量与实际、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首先调查本地区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广泛运用网络资源,关注会计界的最新动态

因为不同时代的审计案例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经济、法律特征以及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和会计的最新变更。在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教师应经常关注会计界的最新进展、变革以及最近发生的案例。鉴于在网络上看到的资料大都是零星、片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补充,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并且将这些最新的案例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最新的审计案例,让学生能够随时接触反映时代特征的审计实践。

第6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audit teaching's educational model, discussed the case teaching to audit really teaches the curriculum concrete application.

关键词:案例教学 模拟实训 实训教学

key word: Case teaching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e reality teaches teaching

作者简介:罗立立(1973-5),女,壮族,广西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

吴奇峰(1973-1 ),男,汉族,广西合浦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开展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审计模拟实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解决审什么的问题,即审计对象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用“虚拟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对象这一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开展审计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精选历年来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典型资料,作为审计模拟实训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模拟实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被审计资料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这是审计模拟实训的核心。

一、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对于审计实训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易学、易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1.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审计案例教学与审计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如在讲述审计证据这节课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审计证据的定义及特征、审计证据具备的条件、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分析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审计证据事例,这样对照起来,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仍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但要大量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三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人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足审计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 案例实训模拟教学的形式

本课程采用模拟案例实训教学模式,操作办法是:利用一周时间,将学生带入审计实训模拟教室,将既定的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对照实训模拟教室里的相关法规、合同、凭证、业务流程等审计标准去检查、分析、发现错误,然后定性进行账项调整和发表审计意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

在组织审计实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方式的培训,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

二、 案例教学中审计实训教学课程

1.在审计实训教学课程中,做到以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为主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针对教学内容中确定的单项实训,可以采用以案例法为主的结合课堂训练、分组讨论、课后自测等方法开展教学。案例内容丰富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分析透彻,能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自测则为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 在实训教学课程上,做到课堂、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

实训教学的组织,也就是教学在什么环境下开展。我们将审计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对于单项实训,可以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按教学单元内容组织训练,主要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或自测法来实现,所以,通常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就行。对于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工作量比较大,为确保其效果,必须独立(停课)安排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或顶岗实践的形式,所以,必须在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践基地来完成。

三、 结语

高职层次的审计实训课程通常是以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为主线,并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高职审计实训方面,紧紧围绕高职高专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总之,要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关键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只有实践教学抓出成效,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审计理沦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岗应职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摘要:审计学抽象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导致案例教学普遍运用于审计教学中。但是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和需求如何?文章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审计教学;案例教学;现状;改进

审计学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审计理论的抽象性导致该课程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与此同时,审计学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这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本人从事审计教学已有五年之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大量的审计案例。为了了解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更好地开展审计案例教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攀枝花学院2010 级和2011 级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一、调查情况分析

(一)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的认识

为了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我们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审计课程是否有必要加入案例学习;②学生对案例学习是否感兴趣;③案例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91.5%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程有必要加入案例学习,其原因62.5%的学生认为是审计理论很抽象,难以理解,另外29%的学生认为是审计课程的实务性很强。对于案例学习所能起到的作用学生认为是多方面的,有73.5%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学习丰富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学习;88%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学习可以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64.5%的学生认为案例学习有利于开发思维能力、提高判断能力;50%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见,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的认识普遍趋于一致。但在论及个人对案例分析是否感兴趣时,只有33%的学生选择“喜欢”,57%的学生选择“一般”,另外3%的学生“不在乎”,7%的学生“不喜欢”,虽然这个问题主要了解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的案例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在学习审计案例时,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②除了老师提供的案例外,是否主动关注其他审计案例;③在审计案例学习中,是否与同学老师讨论问题;④案例学习时的态度或反映如何。

从调查结果来看,80.5%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学习;78%的学生除了教师要求的审计案例外,不会主动关注其他审计案例,47.5%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相关案例书籍;只有5.5%学生会经常和同学或老师讨论问题,42.5%的学生会偶尔和同学或老师讨论;6.5%学生在案例学习时很投入,能积极进行思考,40.5%的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进行一些思考;但有77.5%的学生在课堂案例学习时能记笔记,这说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差,仍然局限于中学时代的被动学习模式。

(三)学生对案例教学实施细节的看法

对案例教学实施细节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问题:①在所接触的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②在案例教学方式上,希望哪种形式?③每个案例给予的学习时间是否合适;④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表现?

目前老师提供的审计案例存在哪些问题,66%的学生认为关于实践操作的案例较少;47.5%的学生认为反面案例太多,正面案例较少;44.5%的学生认为案例的启发性少;24%的学生认为案例不够典型,缺少问题性。在案例教学的方式上,40%的学生希望由老师介绍案例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讨论;32.5%的学生认为由老师提供案例,由学生讲解并分析案例;27.5%的学生希望由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在课堂上一起分享。关于每个案例给予的课堂学习时间,45.5%的学生认为很合适,31%的学生认为时间过短,影响充分思考,14%的学生认为时间过长,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9.5%学生觉得无所谓。对于如何客观评价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表现,64%的学生认为可以由各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相关说明,46.5%的学生认为可以对平时案例分析时每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打分,35%的学生认为可以要求每位同学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四)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设计了如下问题:①目前在教学中结合案例学习的整体效果如何?②通过案例学习你是否认为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③对于所接触的案例是否有很深的印象?就目前的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而言,26.5%的学生认为很好,59.5%的学生认为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好,6%的学生没感觉。具体来看,78%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学习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及实际问题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72.5%的学生对于所接触的案例有很深或较深的印象。可见,目前的案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够明显。

二、案例教学的改进

(一)关于案例的选择

调查显示66%的学生认为关于实践操作的案例太少,希望老师给予更多实务强的案例。就本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审计课程方面我们只开设了《审计学》和《审计学实验》两门课程,案例教学是《审计学》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的审计概念和理论,比如,审计的作用、重要性、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职业道德等等,所介绍的案例必然偏重于理论分析,而且是一些比较精典的案例,比如,南海公司、银广厦、东方电子等。这些案例资料本身已经对审计过程和公司的财务问题做了非常清晰的介绍,因此很难再让学生根据公司的报表数据去判断哪些地方有问题。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是想让学生明白审计理论、审计准则在案例中的运用,通过案例能参悟相关理论知识,并吸取经验教训。因此,目前的案例安排是合理的,至于实践操作的案例,则更多地放在了《审计学实验》这门课程中。对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向学生明确不同课程的目的和重点,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此外,通过调查70%的学生认为在审计课程中有必要建设案例库,以利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这应该是今后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关于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

目前,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老师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个目标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的收集整理并制作PPT,在相应章节的理论教学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案例的主要内容,然后老师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最后老师进行点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一方式虽然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第一,每个案例除了安排相应的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外,还应该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熟悉案例的主要内容,以避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导致对案例了解不够充分,进而影响对案例的分析。第二,对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应相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给出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以避免学生在分析时不知如何联系知识点,无从下手的现象。第三,在案例分析时,很少有学生能自愿回答问题,为此,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点评,避免将案例讨论变成案例提问。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第一,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由于课堂学习的案例有限,同时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每个小组有七、八个学生,在准备案例时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同时,其余学生也要充分熟悉案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案例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都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有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学生要有相关的知识体系储备。审计案例的综合性很强,一个审计案例不仅涉及到较多的审计理论,还涉及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会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对相应知识能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否则,很难对案例展开讨论。第三,学生要积极思考,参与案例讨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克服课堂回答问题的心里障碍,甘当“出头鸟”。

(三)关于案例教学的时间

目前,每个案例的学习时间大致安排1 个学时,总的案例学习时间大概占总学时的17%左右。这个安排45.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但仍有31%的学生认为时间过短,影响对问题的充分思考。审计学的内容非常多,老师首先要保证有充分的课时介绍审计理论,在目前高校整体课时压缩的情况下,要想再显著延长案例教学的课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老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为弥补课时的不足,可以考虑将一部分案例学习由课堂转为课后,比如,阅读案例库中的案例、收集感兴趣的案例、开展网络学习讨论等。

(四)关于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我们已将案例学习情况纳入了期末成绩评定,占总成绩的30%,考评的依据是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情况、课堂讲解的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但这种方式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无法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学习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在采取小组案例负责制的情况下,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二是在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无法做到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为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可以由小组长给予适当的监督,对每位小组成员完成的工作做一个说明;第二,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第三,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课题名称:

第8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家审计管理模式现状与弊端,结合陕西审计管理工作实践,从计划管理创新、现场管理创新和审理稽核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和探讨,在法律政策、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进行了梳理提炼和经验归纳,针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技术、制度和人力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一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生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目标;对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进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免疫功能的自身优势;在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机制框架;并从审计理念、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经济案件的本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点上,探寻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对审计在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总体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和论证,运用多种学科及相关理论,归纳、梳理和提炼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主要从聘用审计的委托关系、聘用审计的动因、聘用审计的作用、聘用审计的过程管理和基本指标评价等方面构建出了一套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充实和丰富了现有国家审计理论,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的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这次由审计署组织的2010年至201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共193篇,其数量与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多,经专家评委匿名打分评审,通过审计署领导批准,共评选出优秀审计论文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从这次论文评选结果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审计署机关7篇;地方审计机关40篇;特派办和派出局19篇;审计署4篇。

第9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56-02

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按审计主体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承担审计工作的人员须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和实操能力。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1]。目前,各本科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均开设了“审计学”课程,也有学校开设了审计专业,不少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关注,也有文献探讨了审计教学实践和审计案例教学的相关问题,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改革的文章仍然稍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知识,更需学会审计实务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以致用,更要在走出校门后取得就业成功和职业成功。基于此,本文就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简称《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的多样化成长渠道[2]。因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争实现《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3]。

(二)内在要求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目增大,因此,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就业竞争力代表毕业生是否能达到就业单位的要求。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教授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因素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指出以下5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成功:(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2)人际关系技巧;(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4)有效的工作方法;(5)敏锐的、广阔的视野[4]。所以,高校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知识教育只是五个要素当中的一个,除了知识教育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其他四个方面的培养。高校只有优化学生的培养过程,并结合市场的需要,提供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毕业生,才有助于解决“就业鸿沟”问题,并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成功提供基础支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本科审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和要求,能对复杂、重大、隐藏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现有的审计学教材基本上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审计》编写,也有高校直接选用该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而注册会计(以下简称注会)师考试难度大,学生需花大量时间认真学习才能通过该考试,在短暂的高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要点显然不大可能。此外,很多学生不打算参加注会考试,基于注会师考试用书《审计》的理论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5]。

(二)理论教学

审计教材以审计准则为基础,因此“审计学”的大多数内容是从复杂多变的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非常强的知识,虽然目前高校教师拥有高学历,但是在处理源于复杂的社会活动和法律条文的审计理论教学中仍有较大难度。因为法律条文的制定事实上是多专家、多智囊团反复思考的结果。教师若无法把握住以上法律条文的制定依据,则很难做到在课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影响学生知识获取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学生缺少实践操作机会,这不仅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审计文档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在应用教学的改革下部分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审计本身是一个职业,部分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人员往往都有工作无从下手的苦恼。审计实践的关键问题是设定恰当的审计场景,若承担“审计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未真正从事过审计工作,则很难设计恰当的审计场景,从而影响审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被很多教师选择用于“审计学”教学。现阶段,虽然课堂上引入少许案例,但大部分是用于引入课题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缺乏对案例分析的参与,也把握不了案例的要点,案例效果不佳。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改建议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改革

“审计学”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审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花更多的心思组织该课程的内容,应该进行较彻底的思路改变,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组织。

表1 教学目标分解与实现

我们需分解“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审计学”课程教学应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审计就业与职业,该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就业情况和职场情况,吸引学生产生对审计形成兴趣。第二部分为审计知识,将原有的理论简化为审计应知应会的知识。第三部分为审计基本实践,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具体怎么做。第四部分为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中的要点是什么。

(二)面向知识获取的理论教学改革

由原有的理论教学改变为知识获取引导教育,改变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打破灌输式教学,由原有的对理论的阐述变更为对审计知识的获取,学生侧重于掌握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是什么,如何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课堂中要合理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通过漫画、语音动画来组织课件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引进“第二课堂”,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学生自由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再次,知识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审计市场和企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标准。最后,考核模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三)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审计模拟实验(或审计实训),二是审计实习。在模拟实验中,教师应做好引导作用,利用“案例导入情境设计任务确定任务实施任务考核”的模式,可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的前期资料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审计实务。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将审计理论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审计技术与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习则是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现实生活的审计工作,通过参与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并对理论教学未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四)面向知识固化的案例教学改革

“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分析的侧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固化升级成自己的本领。现有的案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在讲解知识点之后,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小结,将抽象无形的知识具体有形化。第二,将审计理论融入案例,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第三,提前将编制的审计案例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课下讨论,课堂上选出某一个小组就课下讨论内容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对其进行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分析教学应该主要采用第三种方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关键问题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需掌握的关键知识固化成为本领。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的r代要求,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对高校原有的知识传授教学提出挑战,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受到广大关注。审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和实践应用性的学科,审计人才培养应当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首先应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做为教学工作的目标,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修改教学目标和内容,完善教学环节,然后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要进行面向知识获取的理论教学改革,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面向知识固化的案例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实现审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向真,陈振凤,吴兰飞.我国大学审计学教学实践与教

学研究改革措施[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职业技

术教育,2015,(3).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

教学,2010,(6).

[4]郑雨兰,严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J].中国成

人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