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雨的诗句范文

冬雨的诗句精选(九篇)

冬雨的诗句

第1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江南的冬景》,自然流淌出的是郁达夫心灵行走时的文化歌吟,从他对“江南的冬景”的描写、抒情的文字里,读者品味的是那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意生于中而言于形,以及理想于心而哲思见(现)的美学意蕴。

情趣:江南冬景之爱。“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意思是说,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词是情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先来看作者所写的这段文字:“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作者拿北国的“夏夜”比江南的“冬景”,抒发了对明朗的情调的喜爱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之色彩”,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由作者构想的“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就是本文“明朗”的情感基调的见证。因此,郁达夫心目中的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可爱,优美闲适,和煦温润。如“午后冬郊图”,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着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等,色彩亮丽,蕴含生气;“乡村冬郊图”,长桥、杂树、乌篷船、细雨、灯晕,淡雅朦胧;还有,“江南雪景图”,围炉对酒、月映梅花、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给人高雅、宁静的情调。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无不寄托了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壶”――对家乡的爱之情结。

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描写“晨霜”之“白”,所用之喻,对比强烈,白霜旨趣,可感可见;再如描写晨曦初照,鸟雀和鸣,地气升腾,余烟袅袅;尤其是描写人们冬阳晒背、谈笑风生的情景,让读者共同消受着江南的冬景所带给人们的如诗如画的意境和乐趣。一是文中对江南冬景的虚写。体现在行文上为引用古典诗歌,巧借诗句意境表达江南冬景。譬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景美丽,酒香怡人;生活悠闲,友情深厚。又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更静,有家倍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通过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再如,作者还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句,如果说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政治的远见,那么,郁达夫的纯美之处在于说明“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冬景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自豪地说,“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这是读者感受到的作者在自然景物面前体现出的精神世界。

第2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第3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你喜欢听雨吗?在有雨的日子里,不妨听雨。站在窗前,仔细聆听雨的声音,听春雨的轻缓;听夏雨的猛烈;听秋雨的诗意;听冬雨的深沉。而我,就好像这四个季节不同的雨一样,同时拥有着不同的性格——

我喜欢在柔柔飘洒的春雨中奔跑,任由一缕缕地长发在雨中飞舞,似乎全世界都只有我一个人一样无拘无束。当洋洋洒洒的细雨渐渐停息,那柔和的阳光会露出笑脸,我喜欢阳光那暖暖的味道,熟悉而又美好。

……·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轻缓柔和,正如我的性格。

我喜欢在晴朗的日子里河与朋友一起嬉闹、欢笑。似乎那样才是倾泄所有欢乐的方法。我喜欢在四周无人时尽情的叫喊,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在空中回响,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畅爽!妈妈总爱说我不像文静的女孩子,只是谁能懂,那只是我发泄的表面呢?

……·

所以,我有时就如猛烈的夏雨一样,活泼男孩子气!

我喜欢在下着秋雨的日子里弹钢琴。淅淅沥沥的秋雨仿佛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而我的心,似乎被丝丝的秋雨浸湿,,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曲子也被我弹奏的夹带着丝丝的凄凉。我也喜欢读那些优美伤感的诗句,那些诗句把我带到了另一个境界,闭上眼,回味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呀?我只能品味!

……

秋雨的诗意与伤感将我往日的稚嫩一洗而空,将我也变成了多愁善感的诗人!

冬雨的深沉无疑是我思想的另一种境界,我要思考人生,品读生活。鲁迅先生一句有一句的这里将我拉入了沉思的深渊。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那么,生活与我们所说的人生到底所谓何物?我要思考。

……

所以,深沉的冬雨将我的性格变得成熟起来。

第4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低年级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书面表达。教学中,如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儿童写话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利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学写诗歌亦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拐杖,从中汲取“写”的形式、方法和视角,在“仿”中,他们习得语言图式,摸索童诗写作的路径,感悟独特写作视角带来的新奇。仿写童诗,满足了儿童对认识世界的表达需求,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话语表现体验。

一、仿童诗的基本句式

很多经典的童诗,从形式排列看,是一行一行的,但是,把它连起来,是一句完整的富有童趣和诗意的话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经典句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是《四季》。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自然、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时,教师不必多讲,只须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儿童就能自己发现:每一节诗歌写了一个季节;每一节诗歌句式都基本相同,都是“谁怎么样,他对谁说或他怎么说,他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草芽说他是春天,荷叶说他是夏天,谷穗说他是秋天,雪人说他是冬天呢?”再次诵读,再次发现:诗歌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他又会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开启生活经验之门,再让学生学着课文中诗歌的基本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把学生仿写的诗句串烧一下,又是一首首新的《四季》。

柳枝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小鱼说:“我是夏天。”

黄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他对大树说:“我就是冬天。”

桃花粉粉,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蝉儿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枫叶红红,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腊梅黄黄,他对人们说:“我就是冬天。”

儿童在仿写中,不但习得了书面语言的基本句式,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写话的兴趣被诱发了,一句句活泼泼的充满儿童气息的语言,就像泉眼里的泡泡,不断地涌出来、涌出来。

二、仿童诗的语言结构

儿童诗虽然短小、简练,却也有自己的结构章法:有的层层渲染,引人入境;有的首尾照应,引发共鸣;有的循环往复,趣味盎然……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结构,为儿童搭建起一座座具有魔力的语言宫殿,吸引着他们去探秘、解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首篇课文是《柳树醒了》,题目就散发出浓浓的诗意。这首儿童诗,恰似从一个好奇孩童的视角,在窥探柳树醒了的前后变化,语言结构颇具特色: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啊,飞了。

柳树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柳树醒了》把“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这四个柳树在春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描摹出来,诗歌弥漫着逗人的童趣。儿童读这样的童诗,就如沉醉在美妙的音乐里,欢快而愉悦,仿佛能看到文字从纸上蹦着跳着走出来。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如果能像课文那样一步一步讲清楚它的变化那就更了不起了!”把儿童的语言表达指向语言结构的迁移运用。

事实证明,儿童的诗情诗意足以让教师自豪。

小芽醒了

春雷跟种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种子呀,发芽了。

春雨给小芽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芽芽呀,长高了。

春风给小芽梳头了,梳着梳着,小芽上的子叶呀,掉了。

春燕跟小芽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芽啊,长出绿叶了。

(胡宇翔)

胡宇翔小朋友的诗歌编写非常有逻辑,看得出,他平时很善于观察自然,把种子发芽、长高、掉子叶、长绿叶的过程清晰地记在脑海里,所以,写话要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提取运用。

而郑馨蕊小朋友对冬天的梅花感触特别深,换一个视角,写得也很有韵味。

梅花开了

冬风跟梅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梅花呀,醒了。

冬雨给梅花洗澡了,洗着洗着,梅花哟,开了。

冬雪帮梅花染发了,染着染着,梅花哟,白了。

梅花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强壮了……

(郑馨蕊)

童诗仿写,让儿童和生活贴得更近了。简短有趣的儿童诗仿写,让他们在“诗兴大发”的过程中,感受到仿写诗歌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仿童诗的独特视角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优秀的儿童诗,读着会有眼前灿然一亮的感觉,仿佛那些语句是你寻寻觅觅了很久,而今突然跳到眼前,令人欣喜万分。这种独特的视角某种程度上就是儿童的视角,这样的审美就是儿童的审美。就如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在《奇怪的事》中所写: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乌云里落下的雨,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吃的是绿色的桑叶,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在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儿童眼里,却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不可思议!当儿童用清澈的目光抚摸世界的时候,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心灵与事物对话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了迷人的诗境中,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就会恣情洋溢。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圆圆的蛋里,怎么会爬出长长的小蛇?

我奇怪得不得了,明明没有脖子的向日葵,怎么会自己扭转方向?

我奇怪得不得了,没有人告诉太阳时间,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第5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自古文人都爱——春的明媚,夏的欢快,秋的悲伤,冬的白茫。可为唯独秋是悲伤的。

有句话说,“树叶的飘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倒希望是风的追求。这样看起来秋不会太凄凉。如果要说起秋,秋风势必不可数的。秋风扫落叶,有人说,春风妩媚,夏风闷热,秋风凉爽,冬风寒冷。这样看来,秋风也是最受宠那个的一个了。秋天,每天坐在家门前,秋风便随着枯叶,飘来。

秋雨是最缠绵的啦,一下就是三两天。不像春雨的苏醒万物,夏雨的狂躁,冬雨的尖锐。晚上,躺在床上,听见雨声在滴滴答答的回荡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如烟,如雾,如梦一般。

我喜欢把秋天,唤作秋,听起来会更与诗意一点吧。有人说秋就是一个谜,无论怎么解都解不开。他有着神一般的色彩,诗一般的境界,梦一般的感觉。

第6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步骤模式:

1.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示例:在语文和数学这两科中,你认为哪科更重要?

2.回答问题

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

在语文和数学这两科中,我认为语文更重要。

第二步,给出你这么认为的理由。

我认为语文更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

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

它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能力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好,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表达能力差,其它学科的学习研究成果就难以完整准确地表达。

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

所以,不学好语文就难以学好其它的学科,在语文和数学这两科中,我认为语文更重要。

模式解读:本模式设计旨在训练学生形成回答问题的完整严密的思维。第一步,重复问题作答,既实现了回答问题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学生审题的失误。同时,把结论放在前面,醒目而不容易失分。第二、第三部实际上结合在一起的,找理由的过程,既实现了题目的“简析”一类的要求,又使学生积极调动所知,完善答案。第四步结论必不可少,它有三个作用:呈现完整的思维过程;总结出表达效果;回答了题干中的隐含要求,避免过失性失分。

下面我们举例来解读这种模式。

【例1】(2005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春 行 即 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语言整齐,富有节奏感。(“三四句”的重复使答题具有明显的指向,不会误答)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答:从写景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从抒情的角度看,诗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全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行”时的所见所闻”,结论在前,提纲挈领;“全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总结句自然写出“情景”关系,是本考题隐含的要点,不会遗漏)

【例2】(2005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主要是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写“思家”的。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就是这样来表现“思家”的。(想象1分,画面描绘2分)

(“想象的画面”直接回答题干中的“怎样”,自然引出下面的分析。)

②语言的特点是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例3】(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答:这首诗是用比喻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屋檐和楹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比喻来表现”直接扣紧要求,引出分析。“生动形象”的总结简明点出修辞效果。)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从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从动的角度看,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苘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从静的角度看”“从静的角度看”的重复,答题指向性非常明显。“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总结,完善了答案,找出“动”“静”之间的关系,正是“赏析”中隐含的要点。)

【例4】(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摇琊?摇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摇?摇[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这首诗围绕溪水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邪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第7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成语释义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科学隧道

春雨为什么珍贵?

说到春雨,人们不禁会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想到“沾衣欲湿杏花雨”,更会想到“春雨贵如油”。春雨真的如“油”一样珍贵吗?对这种说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春雨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少于10%。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刮风天气多、蒸发强烈,往往易形成连续干旱。同时。这时正是过冬的农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要求充分的水分。因而春旱显得突出。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而在东北和南方,这种说法就不太适用。第一,因为南方春天下雨的机会较多。第二。东北地区虽春雨也少,降水量的2/3集中在6~8月,但东北冬季漫长,地面积雪厚,山地积雪厚达40~50厘米,平原一般厚达20厘米。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少。积雪像水库一样,把冬季的大部分降水积存下来。第二年春季积雪消融,正值春播开始,雪水便成为稳定的水源,故东北无春旱现象。

但不管在什么地方,人们都会盼望着春雨。春雨落在树叶上,树叶绿得发亮:落在小草上,小草青得直逼双眼。春雨是一股神奇的力量,赶走了冬天的白雪,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花儿们喝饱了春雨,也赶趟儿似的竞相开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在春雨的指挥下,柳树绿了,小草青了,天空蓝了,湖水也更清了。这时,谁能不感谢春雨带给人类的恩惠呢?

故事长廊

说起这则成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位文人叫解禁,从小就很聪明,他6岁能吟诗作对,大家都称他为神童。有一年春天,下一场春雨,解禁来了兴致,写了一首诗《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解禁用那风趣的语言,通俗地写出了人们对春雨的渴望。

智慧锦囊

赞美春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8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杜甫曾描写过春雨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句,足以写出春雨的绵绵而不断,丝丝而又不绝。春雨,犹如一丝丝牛毛,一条条丝针,它轻而软。当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田野中的一切是如此花枝招展,花儿展示了自己的新衣裳,草儿展示了自己碧洁的绿衣,鸟儿也在欢乐地演奏着,一切给人以温柔而多情。

夏天的雨虽然没有春雨温柔而多情,可是它却浇醒了人的心灵,浇透了万物。看,泥土们正在咕咚咕咚地喝着水,花朵们张开了自己的花蕾,让雨给他们欢畅。夏雨也同时给了夏日中的我们带来了一丝丝凉爽,令人感觉是如此的及时而热烈。

秋雨更是与众不同,它与夏雨相比显得是多么的绵长。透过家中的窗户,望着窗外的雨,那么朦胧,好似一幅模糊的画面。秋雨过后,雨滴沾在枯黄的叶子上,微风吹过,阳光照耀,让人感到诗情画意。

第9篇:冬雨的诗句范文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①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欧阳修为此不平,写文章直斥司谏高若纳,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春,他作了此诗。元珍,欧阳修好友,在夷陵做判官。②天涯:与下句中的“山城”均指夷陵城。③花下客:欧阳修曾任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故自称“花下客”。

1.在写景抒情中蕴涵更深一层的寓意,是此诗的显著特色。请以首联或颔联为例作具体说明。(4分)

2.该诗尾联与颈联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结合其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1.示例1:首联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恶劣,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示例2: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2.示例: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结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面对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实则充满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

・ 【赏欣】

宋仁宗景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自作宽慰之言(陈衍《宋诗精华录》指出“结韵用高一层意”),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诗作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读来感人至深。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眦《西清诗话》)因起句不凡,下面各句又环环相扣,所以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赏欣】

本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的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阁 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 ①阴阳:指日月。②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③星河:星辰与银河。④“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⑤“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⑥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写及。

・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