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精选(九篇)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

第1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海明威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对人和劳动的尊重,反映从业者对社会和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安全、职业能力、职业体能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及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外在形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并且可以通过相关材料来佐证的,例如,毕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等级考试;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却占整个冰山绝大部分的我们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这是人们看不见的。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二者的关系为,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而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这对高职护生的培养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专业现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就业范围的逐步扩大的同时,对护理人才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护士的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高职护生毕业后不可避免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光荣而重要的护理行业,其职业素养达标与否在其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护士的显性职业素养包括护理形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这些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都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医疗工作中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体能等隐性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类的显性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载体,而技能、知识以外的隐性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类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在重视人文护理的今天,更为如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隐性职业素养。首先是职业道德: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护士的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要达到这一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有爱心,有献身精神、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时刻为病人着想,服务细心周到,注意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其次是职业安全:护理工作者应养成护理医疗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具有在医患纠纷中保护自己的能力,注重用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安全。再次是职业体能:护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即有与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了护理工作者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当代护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差距却日益明显[1],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即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其中,学校起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第一,是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护生入校的第一天,其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已经确定,所以首先应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第二,是学校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护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护生良好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判断和沟通能力,使护生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

第2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 护士;临床培养;性别;文化认同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模式的转变,人类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医药护理行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现代医学模式不断转变,男护生教育逐渐增加,且需求也日趋增加,尤其是一些特殊科室如急诊科、精神科、外科、手术室[1],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仍然以女性护理为主及公众性别偏好的原因,男护士护理教育模式落后,这些问题使得男护士临床培养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复习大量国内护士培养相关文献及部分社会学文献,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男护士培养的一些方法,为我国男护士临床培养教育提供相关详细的资料。

1男护士带教临床培养的一些问题

男护士教育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国内施小利[2]认为男护生在临床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心理应对能力欠缺,(2)职业态度、情感方面不稳定,(3)人际沟通能力欠缺,(4)职业角色不稳定,(5)积极主动性欠缺。而张颖[3]等则更加详细的叙述男护生在临床培养中的问题:(1)和病人主动交流少;(2)在操作中存在偏科现象;(3)和带教老师的交流少;(4)自尊心极强,心理排斥自身的角色。但金兰姬[4]等人则认为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面对病人表现不自信(2)普通病房男护士优势弱于女护士(3)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尚少。综述以上三种不同存在的问题,前两种具有相似之处,第一种观点全面,笼统的叙述了男护生在临床带教中的问题。第二种观点则较前一种更为详细,现实性更强,是基于临床实践观察所得。最后一种观点则从男护士自身与医院两方面来分析男护临床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总体看,目前临床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2男护士带教临床培养问题出现的原因

2.1男护士的入学动机及特点资料显示绝大部分男护士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愿,其决定因素是分数不高,其目的仅仅是获得本科文凭[5]。另外大部分男生报读护理专业都是无奈的选择,往往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未选择护理专业,而是因为分数局限被录取或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填报护理专业[6]。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男护士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兴趣,加之传统观念和环境对自身的双重影响,导致男护思想情绪不稳定,对就业趋向发生动摇,影响临床带教培养。这些因素可能部分的符合我国男护培养发展的基本现状,同时也与我国的传统职业价值观念取向相吻合,护理职业并不是男孩子首选的职业,但是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探究文化背景对职业选择的桎梏而产生的各种外在的表现及内在的心理顾虑。据文献显示:最早从事护理工作的是男性,11世纪~13世纪时男性已担任一半的临床护理工作,直到19世纪后期,男性仍然与女性一起从事护理工作,但是随着科学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越来越多的男性从事护理以外的工作,使男性护士数量大幅度下降。虽然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早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男性具有思维理性,逻辑性强,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处理果断,接受信息快,富有创造性与创新性,动手能力强,但是这仅仅是生物学邻域的解释,仍未能解释文化形塑及患者在服务来源方面对性别的偏好对男护士造成的影响,传统文化形塑和刻板性别认同是不允许大量男性气质的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是集体力脑力为一体的服务性极强的工作,工作的突发事件多,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要求护士具有极强的自身素质、应变能力和各种承受能力,但即便如此,文化背景的要求仍然是女性为主导的照护服务更为受到青睐。所以男护士在进入护理教育的动机来看,可能并不是出于对本职业的喜好,或者是未能深刻考量进入此职业领域可能会带来自我及社会的双重冲突,进而产生对学业的倦怠感和迷茫感。

2.2男护士在校思想状况分析在对男护士思想状况方面,护理界一些专家学者做出的分析认为:(1)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职业心态不稳定。(2)理想与现实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差距使得专业思想不牢固。(3)工作产生的心理压力导致男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4)对自身角色的排斥使男护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在护理界其他专家也给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主要表现在职业心态不稳定,专业思想不牢靠,心理压力大、角色敏感性强等。通过文献显示:男护士在实习期间的心理状况确实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心理压力对男护生的实习工作影响较大。据资料显示男护生在刚进入实习阶段,往往对社会估计过高,有些理想化,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但要承受世俗的偏见带来的舆论压力,还要面对患者的拒绝。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多数男护生在家被父母照顾,对进入临床实习后要对病人进行护理和操作时感到羞耻,自感不能胜任照顾者的角色。从这些所谓的男护士的“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并未能从深层次剖析这些“缺点”其实就是文化形塑和刻板性别观念下产出的观察者观察被观察者产生的结论,从职业要求来讲,男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但是必须是以去已有文化形塑为代价,或者去刻板性别认同为代价(即改变已经形成的社会性别认同及价值定位),去适应女性为主导的护理这个环境及其外延环境,在职业要求和已经形塑的自我认同中冲突不断,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懈怠。所以文献观点可能还是比较片面的,局限于观察者的单向视野里,局限于移植嫁接传统女性护理职业教育模式于男性,脱离社会群体文化主流偏好。

3男护士带教的一些方法与经验

针对男护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护理界的学者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有人提出要提高男护士的心理应对能力、强化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提高男护的沟通技巧[2]。也有人提出首先要做好男护士专业思想教育包括进行赏识教育、挫折教育、价值观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其次要改进专业教育包括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改进操作教学方法、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5]。还有人提出做好带教工作首先应选择好的临床带教老师,其次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缩短师生距离,培养男护士爱岗敬业的精神,最后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还有:1、有针对性的提高男护生的心理、沟通能力及男护的思想认识。2、从教师来说;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手把手的教男护的操作技能,系统的采用PBL教学方法。方韶青对做好男护生临床带教培养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要明确带教的意义与责任,其次要加强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再次就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的效果,接着加强与男护生的沟通,成为男护士的良师益友,最后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案”。这些男护士临床培养方法都是针对男护在临床实习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的改革意见与方法,总的来看,这些方法主要集中在对男护士主观观念的改造上,却没有在教育机制、性别和职业规划及职业性别文化认同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大多研究者是站在教学单位的单一角度上,而没有从背景中去寻找男护士教育困境的实际原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文化行为学的问题。临床专业男生或许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4结论与体会

本文复习了国内大量有关男护生临床培养的文章,综述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一些关于男护培养的问题,从总体来看,男护士培养的最大困境可能在于男护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职业要求的形塑,一种职业从职业教育理论来看,它是一种投入,即教育投资,是需要回报的,男护士是一种职业,是可以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作为投资选择的。男护士培养的困惑从现有研究文献显示好像是一种出于男护士的“心理不适应”和对此职业教育期待值过高所致,进而衍生出各种促进男护士教育的方法和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未能逃脱其片面性,那就是单向性的进行思想宣教为主要手段,单方面的促进个人的职业个性塑造,但是却忽略了护理是个传统的,延续了几百年的女性主导的职业,这个职业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女性性别的标签,是被公众刻板固化并接受的,也同时被女性喜好并选择的职业,这种主导性的趋势同样根植于国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中,带有性别特质偏好;所以护理职业必须要把性别和职业紧密结合才可以被认同,而自我性别认同的产生和由性别衍生的性别文化及价值观已经根植于男护生的意识中,他特有的主流男性的特质已经建立;在进入护理院校之后,通过护理职业教育,通过实践,带有女性特性的护理培养方式和工作环境及社会文化嗜好的影响,男护生的性别相关活动为了适应护理职业将被重新改建和重塑,以适应女性特质的护理专业,必然产生文化不适,发生在学习中和工作适应上的双重矛盾,这也就出现了当前其他作者认为的男护生存在的各种“缺点”及相关的培养建议;从人的自由发展和性别与职业倾向观点看,这是一种片面的结论,也是片面的意见,是强制性灌输培养策略,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综合各方因素后的策略。反过来,被性别职业教育改造后的男护士已经失去已有的特有气质,进入临床后面临服务大众,又出现了自身性别和行为的不一致,必然遭受性别刻板印象主流人群的抵制和歧视,使其身陷性别身份自认和社会接纳的双重矛盾漩涡;所以男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着手点,必须要避开单向的“思想”改造和灌输,而应该放在如何培养适合男性性别的护理教育研究上来,并着重培养相关性别特质的临床实践活动项目,而不是重塑男护生个人性格来适应女性化特质的职业,以牺牲男护生个人心理、性格发展为代价。或许只有这样,男护生才可以认同护理职业,社会才可以接受区别于女护士的男性护理服务而认同男护士。避免一厢情愿套用形塑性教学模式,起不到育人的目的反而导致人为的障碍和误区。同时整个社会还需在职业性别偏好方面作出修正,而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本文笔者认为男护士培养的问题研究应该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应该从群体行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当前男护士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出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议,希冀此文可以为男性护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玲,牛小霞,谭有娟.不同人群对男护士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9B):2386-2388.

[2]施小利.男护生现状分析及带教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61.

[3]张颖,郑蔚颖.男护生的职业困惑及临床带教思路[J].护理研究,2004,18(10):1775.

[4]金兰姬,金今福,裴贞姬.带教男护生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7,28 (14):1608.

第3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1有计划、有目标的进修学习

为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利用每年年底疗养淡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派护士进修培训,1~2年内全院军人护士达到全部外出进修学习一遍。并拟将优秀的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护士作为奖励机制派出进修学习,提高了我院护士的整体素质。

2新毕业分配、新调入来院护士轮转制度

新毕业分配、新调入护士实行全院各科室轮转一年制度,以使她们尽快熟悉疗养工作环境、内容、性质、各班次工作程序,全面熟练掌握疗养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3非现役文职护士、合同护士岗前培训制度

聘用非现役文职护士、合同护士实行严格考核、择优录取、岗前集中统一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其军事素质、作风纪律、组织观念、团结协作、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文化与优质服务、常用技术操作、各班次工作程序,奠定她们良好的军事素质、思想素质、技术素质。

4 全院护理大课制度

护理部针对“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卫勤准备要求,年初制定全年度业务大课计划,每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上业务大课2次,到课率85%以上,并要求做好笔记。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如针对特殊病例组织全院教学查房,一是督促护理人员带着问题看书学习,二是科室护士人人参与、互相讨论,这种学习方法印象深刻,效果好。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前沿知识和新业务、新技术,拓宽了知识面。

5 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各科室年初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每月2次以上,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由护士长组织,每名护士轮流讲课,督促护士查阅资料、认真备课,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讲出来、给别人讲明白,提高了护士语言表达、综合判断能力,锻炼护士个个都是小教员,在开展科室体疗娱乐、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方面益处颇大。

6 大力营造学术氛围

外请科研专家讲课,培养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研论文、项目在晋职、晋级中的分值,全额报销论文版面费,鼓励护理人员多写论文,多开展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科室每年要申报一项护理科研课题,无课题的科室和未按职称完成目标的个人年底实施扣罚。

7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活动

结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科室每月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术考核一次,护理部跟踪检查指导,全院每年组织两次业务技术考核,进行技术比武,选拔技术能手,评选“年度训练先进科室”,调动个人及科室的练兵积极性。

第4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我区于2006年7月份招聘了8名高学历的非现役文职护士,她们年轻有活力,是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她们重视能促进其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知识、对个体及事业的成长有持续不断的要求。今天的文职护士就是将来部队护理事业的骨干力量,她们思想素质的好坏,业务水平的高低,医德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部队护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她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带教老师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现将自己的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1充分认识带教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搭建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首先带教老师要有信心,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其观念、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护理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要有牢固的医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疗养员在疗养期间,不仅需要提供治疗,还需要知道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知识并扩大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准确的护理知识为疗养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

带教老师能否以身作则很重要,因为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与文职护士几乎天天在一起,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她们临床工作的标杆,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疗养员及同事的沟通方法,临床思维的方式,操作的规范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文职护士这些方面的成长。当带教老师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时,文职护士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专业榜样去模仿并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带教老师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会直接影响到文职护士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3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调查表明,最受疗养员喜爱的护士是那些技术水平高且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护士,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个人护理水平的提高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专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得到疗养员认可的重要因素,如何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带教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①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应当不断的督促和指导她们复习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让她们尽快地接触并掌握最新的理论并指导其实践。② 必须在过程中强化各项操作技术规范,督促她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特别是无菌操作技术。③ 尽量多给机会,让她们直接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④根据经验指导和帮助文职护士,协调与疗养员的关系,指导和帮助她们与疗养员交流,一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二则及时了解病情。

4针对特点,因人带教

第5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护理教育者而言,就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因此加强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护生;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护理教育者而言,就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因此加强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献从专业能力、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风险防护意识四个方面对如何培养护生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阐述。

一、护理专业核心能力

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注册护士从业时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1.构建以“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将课程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案例、角色扮演以及多媒体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使护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是护士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其理论基础很扎实而实际操作能力很差,那么其护理工作就如纸上谈兵。抓住机会、多练习、找窍门。因此,护生必须牢固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有将理论运用实践能力。[1]

3.护生临床实践教育。临床带教老师可组织护生专题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查房、床旁培训等有意识地训练和培训护士良好的素质。并进行灵活多样的考核。比如演讲、竞赛、临床操作考核。

二、护理职业道德素养

1.严格要求自己。护生要经常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先进的护理质量规范要求,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的规范标准,时时严于律己,自觉地运用各种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做到自己遵纪守法,还能督促单位其他专业人员遵纪守法,确保护理质量。

2.学会自我约束。在日常护理教学中,给予护生灌输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严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工作理念。在守法、护法的同时,要能够平等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3.培养慎独精神。爱岗敬业,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特点,要让护生认识到作为一名护士,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工作中吃苦耐劳、严谨求实,这是提高慎独修养的基础。尤其是在护理操作这方面更加需要注意,比如护士日常工作中的查对、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病人手术中的无菌操作都是需要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因此,护理教学中要多结合临床案例,加强对护生的教育,让护生认识到慎独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自己向这方面发展。

三、护理人文素养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授课时,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中,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转变出来,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培养他们的了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建人文学科特色教学方法。人文素质教育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护理反思日志等,从多个侧面为护生补充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护理专业思想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教会护生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全面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和尊重人,充分收集来自身心、社会、文化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思考,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一个人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而真正实现对病人的关爱和照顾。

3.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目前,大多数护生人文素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忽视病人的社会性;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和病人交流以及不能安于护理工作,不能爱岗敬业。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护理实践还是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作为教师和护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教学中应认真敬业,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给学生鼓励的言语,这样学生也容易把教师的道德要求变成自觉的需要和行为。老师一丝不苟,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举止大方,仪态端庄,谈吐文明,为护生树立行为规范的典范。

四、护理职业风险防护意识

1.提高教师护理风险意识。对于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具有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意识。[2]培养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需要调整和改革护理课程设置,把临床护理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护理核心课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尽量缩短与临床护理的差距。

2.强化护生护理风险意识。把“任何临床护理活动都有风险”的意识要传递给护生。[3]在日常护理教学中,引入临床护理风险案例,多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该类案例。另外在护理操作中更加强化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护意识,比如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的处理与器械的毁形,无菌手套的正确穿戴、手的消毒与无菌口罩的使用等临床常用护理操作都要反复给予护生进行强调,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应对能力,为以后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护士更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护理的需求,因此加强护生在校期间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中,随时更新教学理念,与临床护理接轨,加强对护生的指导与沟通,从而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罗苏亚.高职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宜春学院学报,2013,9(9):105-106.

第6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士;素质培养;道德堵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106-02

护士是神圣的职业,她是医生与病人间的一座重要桥梁,联系着医生与病人。产科因其服务的对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护士的要求也更高,以保证两条生命的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以往对护士的要求主要是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但现在已经要求护士全方面的发展,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同时对其思想道德、情操、责任感、心理素质、爱心等都有进一步的要求。以往,护理人员只是给予患者单纯的生理护理,但现在已经扩大到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疾病预防等领域,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个人与文化素质。本文将探讨一下护士素质培养以及护理职业道德。

1 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

1.1 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完成岗位工作的前提,只有护士具备必要的知识,才能够合理、正确的判断病情并提供合适的护理。作为产科护士,需要定期阅读书籍与参加培训,务必学习孕妇、婴儿的生理知识,了解孕妇、婴儿的基本生理特点,以及学习如何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1.2 良好的职业道德 每种职业都要求必要的职业道德,作为产科的护士,必须牢记基本的职责: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尊重人权,不因病人的出身、家庭背景不同而区别对待,做到一视同仁。

1.3 高度的责任感 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态度严谨、要求严格、方法缜密。一旦接诊,必须负责起孕妇和婴儿的安全,以及根据孕妇的情况安抚其临产前的紧张情绪,给予其鼓励与支持。

1.4 强大的心理素质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孕妇以及家属,需要面对不同性格的人,也会遇到部分不认同自己的工作的人,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

2 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及护理职业道德

2.1 加强业务素质 必要的专业知识是每个岗位人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多方面来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①护士应该定期阅读相关护理书籍和文献;②医院应该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整体护理的理论性知识;③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学习,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④医院应该定期举办相关的护理知识讲座,在实践基础上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不管提高,不断改进;⑤护士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跟随医生查房,就产科病人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⑥参加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专题报告,实行计划性的护理查房,以找到问题和不足之处;⑦加强在岗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操竞赛,提高业务水平;⑧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练习,提高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将语言艺术应用到整个护理过程中。

2.2 增强爱心与耐心 孕妇是一个特别的保护群体,要求产科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热情地对待。产科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必须细心,注重保护孕妇,避免受到碰撞、受伤等。产科新生的婴儿较多,由于出生不久,婴儿的身体虚弱,很容易受伤,所以护士应该注意保护婴儿。保育室内接触婴儿更要小心翼翼,同时,婴儿会不定时地哭闹,遇到啼哭的婴儿应该耐心地对待,把小朋友当做自己的子女去对待,提高爱心与耐心,应该做到:①视患者如亲人,用心服务,而不是一种任务;②主动的关心、问候患者;③和蔼、友善地对待患者,即使对方态度不好,也要微笑对待;④温和地接纳患者的抱怨和建议;⑤学会聆听,耐心地聆听患者的心声。

2.3 提高观察能力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到产科就诊的人是孕妇。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怀孕的患者来说,心里极其复杂,既期待,又担心。期待着新生命的诞生和成为父母的时刻,但是由于第一次怀孕,没有相关的经验,容易产生恐惧的心里。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孕妇的表情变化和行为变化,洞察孕妇的不安情绪,护士应该给予准母亲支持,以及详细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她可以充分地了解分娩的过程,解除其疑惑与担心。还可以给孕妇一些与小朋友相关的书籍和视频,刺激其好奇的心里,达到放松的目的。提高洞察能力,应该做到:①观察患者行为的变化;②观察患者表情的变化;③揣摩患者的心理变化。

2.4 提高心理素质 产科是一个繁忙、责任重大的科室。孕妇与婴儿都是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因此护理人员的压力与任务重大,面对强大的压力,护士应该做好调整,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化压力为动力。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应该做到:①学会把握个人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性;②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寻找释放压力的渠道;③医院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护士的心理学知识。

2.5 提高护士的外在素质 外在素质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给患者留下好印象,间接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护士的外在素质应该做到:①外表端庄整洁;②行为举止稳重大方;③语言亲切和蔼。

2.6 其他素质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包括医疗法、行政法以及部门规章制度等,尤其是《护士条例》。加强护理安全,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护理人员对慎独的重要性认识,医院应给予道德方面的培训,增强监督等,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第7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5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163-02

一名合格的高職生不仅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相应人文素质,这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兼顾“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理应得到重视。结合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1],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特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护理教学提供资源。

1课程定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主干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主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与他人沟通及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及护理实践中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融洽人际关系,并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适应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也是内、外科护理等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开展起到桥梁作用[3]。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2.1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参照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绪论、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士日常工作礼仪、跨文化护理礼仪、护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与有效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与护患冲突、综合训练及考核。

2.2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教学中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运用礼仪的道德功能,规范护生的行为方式,要求护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保持慎独精神,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患者的利益,使护理礼仪成为护生乐意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塑造“美好情操,良好气质,端庄仪表,严谨作风,精湛技术”的白衣天使形象。

2.3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为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专业礼仪和职业修养特点,增加护理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训力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立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临床奠定基础。

2.4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训的同时,在学校组建“礼仪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社会服务中进行实践锻炼,使学生能把课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及护理实际结合起来,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3学时分配

总学时不变,将理论与实训课比例由2∶1调整为1∶1。目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见表1。

4教学方法

4.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以护理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思想[4]。通过开展沟通实践的活动项目来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视频录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训练、见习、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生动形象地演示护理礼仪服务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体现在个人形象的树立,护理工作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运用,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沟通能力,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等;方法能力体现在自主学习,分析迁移应用能力,决策的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团队合作、溝通、协调及包容的能力。

4.3课外辅导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学生训练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及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4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和趋势要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本课程特别要重视实践,注重自身双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5考核方案

5.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占40%,命题应注意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少机械性记忆,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化。考核包括平时的课堂考核、小组讨论,作业以及期末结业考核组成。

5.2实践考核实践考核占60%,分成模块考核和综合测评,如护士礼仪的化妆、形体、接待、引领、日常礼仪、求职应聘、简历制作、自我介绍等模块,综合测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编情景剧设计各种护理工作情景、交往情境,并将礼仪及沟通知识运用情境中,根据承担的角色表现给予不同评价,通过考核无形之中也在提升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增加了胆量和自信心,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给予教师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玲,秦素霞,安晓妤.浅谈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4(5):302-303. 

[2]高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12. 

[3]邹琴,赵延慧,李晓玲.《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8(30):73-75. 

[4]王静.人际沟通与交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8-111. 

第8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在军队精简整编后,立足医院自身条件积极培养心脏手术专科护士,促使其能尽快胜任本职需要,并提高心脏手术专科技术水平,促进医院护理专科队伍建设。方法 加强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教育培养。以进修过的军护骨干队伍为中心,以老带新、以强补弱,培养壮大技术力量队伍。在互帮互学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通过传、帮、带提高心脏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这一临床实践培养方法是一种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护理质量也全面提高。结果 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从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升患者满意率。医护工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使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时间缩短,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患关系和谐友善使患者心理压力降低。其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都有了提高。促进了护士的心理素质成熟,鼓励启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强化,从带教、陪练至独立工作培养。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专科护士已是现代护理发展培养的重点。加强心脏专科护士的培养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了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实际出发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专科护士,有利于我国医疗与护理的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 心脏手术;专科护士;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种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手术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军队进行编制体制调整的新形势下,大批聘用制护士进入军队医院,并已成为护理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心脏手术又是整个外科手术中尖端复杂、风险大的手术,对护理要求高,因此心脏手术专科护士的培养要求更高。要求护士反应灵活快速,动作敏捷,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并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

1 临床资料

心脏专科护士9名,大专学历5名,中专学历4名,在手术室工作7年以上6名,另3名工作6年,护师5名,护士4名,年龄在26~33岁,平均28.6岁。非现役文职1名,聘用制8名,都是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

2 方法

2.1 业务学习 通过传、帮、带的教育方式,指导鼓励她们学习心脏专科理论书籍和专科图谱。从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到熟练配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配合心脏手术不仅要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手术操作还要知道每个操作的原因和结果。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和

术前后机体有可能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常用的心血管外科药物知识[1]。这就要求我们多看书和心脏图谱从提高理论水平开始结合技能两方面全面提高心脏手术专科护士的职业素质。参与专科手术的护士应采用自学和提问方式督促学习,巩固知识。也可看些手术讲解书配合实践分析学习。近年来临床实践这一培养方法是一种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护量也全面。

2.2 人员管理 从护士中选出综合能力较强工作5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良好的技能和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观察、总结、学习,主动性强的护士进行心脏专科培养。我院是一所部队医院,聘用制占大多数,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挑选一些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反应敏捷,理论基础扎实,技术熟练,心理素质好的护士作为培养对象。

2.3 人员安排 巡回手术4人,年资10年以上。器械护士5人,大动脉转位,夹层动脉瘤等全能胜任心脏专科护士2名7年以上护师职称,搭桥,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等3人6年以上。

2.4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强化掌握专科理论和技能,快速掌握医生手术习惯和操作特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经选择后固定护士可激发人的积极性更有益于护理专业水平的提高。

2.5 继续教育 鼓励参加护理大专和本科的再学习。

2.6 促进职称考评 护理部参照地方晋升职称的要求和形势制定晋升条件,通过报名、考核,参加国家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3 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关系

(1)手术室的工作是密切配合外科开展手术,负责台上器械传递,台下巡回工作。熟练配合医生手术,可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体耗,降低医疗费用,因此要积极主动与医生交流、沟通,达到配合默契[2]。(2)要调节好心态,心脏手术是耗时长,耗力大,术前准备复杂,责任心强,心理压力大的一项工作,许多同志上手术前都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调节,自我安慰尽量使自己乐观,不要太情绪化,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

4 手术准备

4.1 手术物品准备 以传、帮、带的教育方式,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情况,准备手术物品和药物的配置。患者病情掌握,先由带教者讲解之后,看书看图谱,同时强调物品准备的重要性,杜绝物品准备不齐全影响手术进程。

4.2 手术配合 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搭桥手术、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瘤根治术等。配合中要灵活机动的掌握每一个人情况,通过平时表现定位后独立承担巡回和器械护士的工作(手术配合,心脏常备药物配制操作)。

5 结果

(1)促进学习热情高涨,激励护理人员克服惰性,努力进取。为了更好地胜任专科护士工作,大家主动查阅资料,向医生请教相互学习,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提高了。(2)护理满意率提高了,医护的相对固定使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时间缩短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患关系和谐友善,使患者心理压力降低。(3)有效利用手术室资源,设定心脏专科护士,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全科工作积极性,同时树立以科为家、科兴我兴、科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让同志们在科室全面建设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医院赢得经济效益。(4)促进了职业道德,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方面有了提高。护士从心理素质成熟开始,鼓励启发,循序渐进的启发强化,从带教、陪练至独立工作培养。

6 讨论

(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疾病种类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对心脏专科护士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我们不能和美国的“护理专家”相比,毕竟在我国护士学历普遍在中专、大专,以国际标准对专科护士的认证条件不成熟,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专科护士。有利于我国医疗与护理的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2)近年来我科开展心脏专科护士培养,应急能力迅速提高,工作有条不紊,手术配合默契。心脏手术专科护士都能熟练操作相关医疗护理器械,掌握心脏手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手术配合,有效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了护理向专业方向发展。只有强练精兵掌握每位医生的操作习惯才能打好胜仗。

参考文献

第9篇:护士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1疗养院和医院的区别

1.1性质不同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应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1];疗养院是运用疗养学的理论和各种疗养因子及疗养医学技术,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促进伤病康复的医疗保健机构。

1.2 面对的群体不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患者,它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强,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部队疗养院面向部队离职和在职的高、中级干部,海、空勤等特勤人员,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优秀基层干部[2],他们是国家的有功之臣,而且相对素质较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1.3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医院主要是以疾病矫治为主,康复治疗为辅,工作的重点是救死扶伤。而疗养院为疗养员提供良好的疗养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健康教育来改掉一些疗养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疗养员的生活质量。疗养员的疗养康复活动有风景名胜古迹的游览、企业的参观、院内外的文体联欢活动等,具有丰富的社会性,这就要求文职人员既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环境知识。

1.4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医院护士要具有全面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照顾好患者生活,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精神护理、营养指导等服务。部队疗养院护士不但要具备以上能力,还要求掌握战地急救本领,随时准备参加作战。

1.5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地方医院对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符合医务人员工作要求就可以,而作为非现役文职人员要履行现役军人的义务,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去肩负这一神圣的使命。

1.6纪律要求不同医院上班期间要求在岗在位,下班期间属于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不受单位严格的管制,而非现役文职护士要求严格遵守中国人民纪律的基本内容、政治纪律“十不准”和行政管理“十不得”,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存在8 h以内和8 h以外的说法,不但要求上班期间在岗在位,休班期间也要求不得离开市区,手机24 h畅通,随叫随到。

2非现役文职护士如何适应疗养院工作

2.1参加军事训练,增强身体素质通过军事训练,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使非现役文职护士更真切地体验到军旅生活,并以较好的身体素质胜任工作。我院首批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正式进入科室工作之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军事训练,第二批非现役文职人员进行了半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项目有:跑步、俯卧撑、单腿深蹲、站军姿等基本的训练。并在护理部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通过培训,全面掌握了匍匐前进、头部包扎、上下肢包扎和运送伤员等救护技术,提高了军事技能。

2.2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通过集中授课、观看录像等形式认真学习《文职人员条例》、院《文职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及军队有关条令条例,军队优良传统及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和时事政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觉悟,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用党的理论和军队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腐蚀和影响。

2.3参加专业训练,提高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岗位练兵活动,使非现役文职护士掌握了动态微光静脉输液、心肺复苏和无菌技术,并对《三基训练》护理部分、《现代战创伤护理》进行理论考核,提高了业务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

2.4向文职干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组织“三带三学”活动向军人特别是文职干部学军人品质、学基本素质、学服务本领。向文职干部学习听党指挥、政治坚定、严守纪律、顽强进取、公道正派等优秀的军人品质,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关爱社会、热爱集体、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基本素养;学习专业技能、优质服务理念和工作经验,努力在本职工作中提高为疗养员服务的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炎,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