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精选(九篇)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

第1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解释: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出自: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2、 金风送爽

解释: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自: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3、 橙黄桔绿

解释: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4、 一叶知秋

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5、 望秋先零

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6、 金风玉露

解释: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自: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7、 春蛙秋蝉

解释: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自: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8、 春兰秋菊

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9、 春花秋月

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0、 落叶知秋

解释: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11、 春去秋来

解释: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自: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12、 秋雨绵绵

解释:指金秋时节的雨,预示着丰收与喜悦。还可解释为心情十分惬意,温柔似水。

13、 秋风萧瑟

解释:萧瑟 (xiāo sè )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 ②冷落;凄凉: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秋风萧瑟就是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出自:本词语出曹操《观沧海》,全诗如下: 步出夏门行·其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4、 秋色宜人

释义: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宜人: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1、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 2、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出处: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凄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15、 秋兰飘香

释义:秋季兰花飘香四溢.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 秋季兰花香飘四野,渲染一种收获和谐的气氛。

16、 秋意深浓

释义:指秋天的气息更加浓厚了。

17、 秋风习习

释义: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18、 五谷丰登

解释: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自:《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19、 硕果累累

解释: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 霍达 《补天裂》第十三章

20、 瓜果飘香

解释:描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

21、 秋高气爽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自: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22、 金秋时节

解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多数农作物在此时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黄色(实际是植物叶子枯萎了),所以形象地称为“金秋”。

23、 枫林尽染

解释:整个枫林都被染成红色的了,描写秋天枫林的景象。

24、 秋风过耳

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25、 雁过留声

解释: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景,更打动我边塞离情。还说甚雁过留声,那堪更瑶阶夜永,嫌杀月儿明!”

26、 春生秋杀

解释: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自: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27、 秋收东藏

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出自:《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28、 西风斜阳

解释: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出自: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路途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29、 洞察秋毫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30、 春兰秋菊

近义词: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反义词: 半斤八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比喻各有特色和专长

解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例子: 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31、 暗送秋波

近义词: 眉目传情、脉脉传情 反义词: 明目张胆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解释: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出处: 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明·冯梦龙《挂枝儿·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例子: 对张(作霖)则~,对曹(锟)尤密切勾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32、 春蛙秋蝉

解释: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3、 春花秋月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指春秋佳景

解释: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第2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中秋节有一个猜灯谜的传统,每年的中秋节的夜晚,很多地方都会举行一个猜灯谜活动,吸引着各方的人们前去参加,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中秋节高智商猜灯谜大全(附带答案),欢迎参阅。

中秋节高智商猜灯谜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答案:正大光明

2.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4.中秋佳节大团圆(打电影名一)

答案:喜相逢

5.佳节团圆笑哈哈(打花名一)

答案:合欢

6.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7.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8.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9.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10.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11.十五月亮照海滩(打成语一)

答案:一盘散沙

12.望星空(打成语一)

答案:高瞻远瞩

13.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语一)

答案:喜出望外

14.一轮明月照窗前(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光临舍下

15.举杯邀明月(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请光临

16.抬头望明月(打外国首都名一)

答案:仰光

17.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答案:高明

18.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语一)

答案:大白于天下

19.吴刚捧出桂花酒(打歌曲名一)

答案:迎宾曲

20.中秋赏月晚会(气象用语一)

答案:明天夜里多云

2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答案:八归

22.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答案:日涨盈亏

23.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答案:明月清风

24.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25.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答案:观光

2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答案:单人舞

27.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答案:赏光

28.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归有光

29.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30.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31.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下联各打一常用物件)

答案:油灯秤

32.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上下联各打一四字词语)

答案:敬请指导欢迎光临

33.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秃驴

34.明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瓣马蹄前(打一字)

答案:熊

35.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

答案:八一五光复

36.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37.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38.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39.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答案:当归

40.中秋清辉照百家(三字新词)

答案:爱民月

41.月到中秋(数字)

答案:0

42.中秋之夜开香槟(三字民俗)

答案:团圆酒

43.年年月月讲勤俭,户户家家盖新房(上下联各打一京剧名)

答案:千秋节嘉兴

44.秉公不偏三尺律,凿壁可偷一线光(上下联各打一三国人名)

答案:法正孔明

45.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嘿嘿..这个大家把横批也写来了谜底也就出来了)

答案:越圆越滑

46.老马奋蹄驰千里,大鹏展翅腾九霄(上下联各打一名人)

答案:马致远张天翼

47.你共人女边着子,怎知我门里添心(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好闷

48.曾有傲骨随人转,犹有童心只自忙(打一玩具)

答案:不倒翁

49.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国怠

5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打一四字成语)

答案:喜出望外

51.留取丹心照汗青(打四字称谓)

答案:名誉会长

52.中秋过后又重阳(打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53.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打成语)

答案:喜出望外

54.借问酒家何处有(打中医术语)

答案:童便作引

55.今世孔夫子(打古文篇名)

答案:后出师表

56.东张西望缘何事?(打六字常用语)

答案:两方面看问题

57.中秋相邀,灌吧(四字环保用语)

答案:节约用水

中秋节灯谜及答案1、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答案:也

2、运动会上都有。

答案:云

3、腿细长,脚瘦小,戴红帽,穿白袍。

答案:丹顶鹤

4、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答案:蜻蜓

5、一口咬掉牛尾巴。

答案:告

6、人对人

答案:从

7、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

答案:羊

8、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答案:青蛙

9、一物生来身穿365件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剩张皮。

答案:日历

10、大雨下在横山上。

答案:雪

11、卷帘人道雨过天晴打一七字常言。

答案:打开天窗说亮话

12、夜夜看落花打一礼貌用语。

答案:多谢

13、庄生晓梦相迷,望帝春心打一词牌名。

答案:蝶恋花

14、再掀昔日红学热打一成语。

答案:重温旧梦

15、天黑之前闲不着打三字常用语。

答案:白忙活

16、谜语题目:一轮明月照窗前(打一礼貌用语)

谜语解析及答案:光临舍下。谜面可理解为有光照在居住的地方,因此是光临舍下。

17、谜语题目:都在望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谜语解析及答案:大家赏光。“都”指所有人,因此扣“大家”;“望明月”扣“赏光”。

18、谜语题目:却叫明月送将来(打一字)

谜语解析及答案:脚。“却”“月”明企,“送将来”是放在该字的首位。该字表示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

19、谜语题目:举头望明月(打四字常用语)

谜语解析及答案:面上有光。谜面可引申为有月光照在脸上,因此是面上有光。

20、谜语题目:明月一出照园中(打一货币)

谜语解析及答案:日元。“明”字的“月”出走只余“日”;“园中”扣“元”。日元是日本的官方的货币,于1871年制定。

21、谜语题目:明月隐高树(打一字)

谜语解析及答案:杳。“明月隐”还剩“日”;“高树”是指“树”字的最上面,扣“木”。该字表示无影无声:~无音信。~然无声。~如黄鹤(喻人或物全无踪影)。

22、谜语题目:半江明月画中陈(打一字)

谜语解析及答案:渭。“江”字的一半“氵”,“画”字的中间“田”,月明企,合起来就是“渭”字。该字表示〔~河〕水名,源出中国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

23、谜语题目:明月当头天马行(打一字)

谜语解析及答案:腾。“明月”扣“月”,添上“天”“马”和“当”字的头合成腾字。该字在汉语中常表示奔跑,跳跃:~骧。奔~。欢~。~跃。~越。

24、谜语题目:西江月怀古(打一字)

谜语解析及答案:湖。“江”字的西边乃“氵”,添上“月”“古”二字,合成“湖”字。古人把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其中湖指水面长满胡子般水草的封闭水域。

25、谜语题目:欲上月宫折桂枝(打一成语)

谜语解析及答案:高不可攀。月宫以及月宫上的桂花树都是高得无法攀登的地方。该成语常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26、谜语题目:黑暗中点灯(打一湖南卫视主持人)

谜语解析:点灯是为了照亮,赵靓目前是湖南最火爆的娱乐综艺节目《娱乐急先锋》的主持人,以其清新甜美的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谜语答案:赵靓

27、谜语题目:赵本山卖自行车(打一明星名字)

谜语解析:《卖车》是赵本山与高秀敏、范伟合作的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主要讲了大忽悠赵本山将轮椅卖给正常人范伟的故事。

谜语答案:范玮琪(骑)

28、谜语:猪肉稀饭(打一地名)

谜语解析:稀饭有的地方是说“粥”,粥与“洲”同音,“猪”也要往它的谐音方向想。

谜底:株洲

29、谜语:三男两女一个房,两女回家还剩男(打一明星)

谜语解析:她是中国一位技艺精湛的演员,摘得多个影后奖项,大家别往歪处想。

谜底:余男

30、谜语:打雷(打一明星)

谜语解析:一般打雷就会下雨,而“下”与“夏”谐音。

谜底:夏雨

31、谜语:大象与蚂蚁单挑(打一俗语)

谜语解析:大象在人们的眼中属于庞然大物,而蚂蚁则是渺小至极的动物,二者单挑,大象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气就能将蚂蚁击败。该俗语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谜底:不费吹灰之力

32、谜语:天上的太阳(打一明星)

谜语解析:天上,是人难以触摸的,显得很高;太阳,在人的思中一直是又圆又大的形态,组合起来,即为:高圆圆

谜底:高圆圆

中秋节学生经典灯谜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软盘

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4、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

———自负盈亏

5、二月平(打一字)

———朋

6、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

———腥

7、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

———崩

8、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

———掌上明珠

9、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

———明晚多云

10、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

———中

11、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

———秋

12、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

———快

13、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

———乐

14、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15、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16、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17、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归有光

18、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19、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单人舞

20、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21、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22、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明月清风

23、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日涨盈亏

2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一节复一节

2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2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第3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一、诗歌语言的形象性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德国文艺评论家莱新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

诗歌语言极具形象性,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十个文字就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很简单,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表现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可见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就有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一个多么静寂的境界。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可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构成一幅十分悲壮的边塞风景画。

二、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闻一多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出无穷花样,装下无限的内容。”[2]这种弹性就体现为语言的跳跃性。这种弹性的获得来自:一是虚词的省略,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这样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单音词,而且都是名词,无法分出哪个是主谓宾,哪个是定状补。十个意象并列,却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充实言外之意,贴近自然境界。诗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和朦胧的意味。二是诗句的跳跃,法国现代大诗人梵乐希曾“把散文比作走路”,“把诗歌比作跳舞”,形象说明了诗歌跳跃而变化多姿的语言特点。试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时空大跳跃,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白”。三是语序的颠倒。因语序颠倒而诗歌意境更美的实例很多,诸如“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陈子昂《春日登九华观》),“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六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这些诗句以打破语法规范的“越规”、“违法”的“倒装法”,使诗的语言灵活变异,富于弹性。

三、诗歌色彩语言的情感性

诗歌语言的形象性不仅要表现出事物的轮廓及其动态,使形象触手可及,呼之欲出,而且要表现出物象的色彩。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3]诗歌色彩感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是由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承担的。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如的《沁园春·长沙》中写秋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用暖色写出了秋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热烈情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同样是写秋,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清、白这一组冷色调,写出了秋的萧瑟、凄凉,抒发了落寞、惆怅、孤独的情怀。

四、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性

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正是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结果。我们品味诗歌语言时要特别注意品味那些经过诗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含的丰富含义和不尽韵味。

为了使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诗人们非常注意对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锤炼。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最富有表现力,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用得是否恰当和准确。

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神奇作用。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敲”字,以声衬静更显静谧,动态演示新奇生动,使静谧中有生气。比“推”字更能点染静中有动,动静相生,增加了审美情绪。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活画了出来,生动而又形象。动词、形容词的妙用,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使诗歌含有了不尽的意境。只要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就能深刻领会诗家语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体会出诗歌中浓缩的内涵。

五、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中国上古时的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阙。”这里所描述的场面就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综合表演。在汉代人写的《毛诗序》中,对诗、乐、舞三者做了进一步论述:“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而音乐美又是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诗经》、乐府诗和历代词曲都能配乐歌唱。在诗歌后来的发展中,虽然与音乐逐渐分离,但仍保留了不少音乐的某些特质,形成诗歌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鲜明的节奏和铿锵调。

节奏是诗歌音乐性的主要因素,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言排列次序的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中国古体诗的节奏主要在于顿(即诗句中按律单位划分的大体均匀的段落)的安排,一般来说,四言诗是每句两顿,每顿两字节,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五言诗句三顿,每顿两字或一个字,“造化……钟……神季,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七言诗则每句四顿,每顿两字或一个字。这样读起来便觉节奏明快,跌宕有致,其中顿的字数的划分,固然与字义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音调的和谐,近体诗(格律诗及词曲的节奏要求更严格,除了顿和字数的限制以外,还要合乎一定的平仄格律,即按每个字的音调的高低升降,分成平声字和仄声字,在诗句中按一定的格式交替使用,并和顿的安排恰好结合。这种平仄的要求不仅加强了诗句内部的抑扬和声调的变换,而且加强了诗句间的对照,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旋律感,使全诗产生了悦耳的节奏感和极好的音乐效果。

诗歌音乐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押韵,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似的词,形成声音的重复回环,韵脚的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

总之,只有抓住了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才能品味出诗歌的美,从诗歌中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高尔基文学论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第4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中秋节猜灯谜来历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这玩意儿在本地毕竟还不是一项很普遍的文艺活动,为使初学者能了解灯谜的基本法则和掌握一些技巧,在灯谜会举办前,斗胆先来介绍一些猜谜方法,但愿能吸引 初学者对猜谜发生兴趣,进而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中秋节灯谜及答案谜面: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中秋

谜面:山旁隐现横空日,雨下埋香寂寞人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中秋

谜面:六点一分东方明,有望采得火种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八月十五中秋

谜面:中秋佳节结良缘 (打一城市名)

谜底:重庆

解析:双重喜庆!

谜面:最好能化悲痛为力量 (探骊格)

谜底:佳节·中秋

谜面:华夏之后 (打一节日)

谜底:中秋

谜面:冬去春来又夏至 (打三字节日名)

谜底:中秋节

解析:谜底别解为“节减去了中间的秋天”。

谜面: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谜底:月饼

谜面:又圆又扁,有咸有甜;你若不相信,面上着个印;你若猜不着,屁股上贴膏药。 (打一食物)

谜底:月饼

谜面:三五盈盈还二八 (打一歌曲名)

谜底:十五的月亮

谜面:回头望桂 (打一节日)

谜底:八月十五

谜面:中秋遥看众星小 (打一歌曲名)

谜底:十五的月亮

谜面:月到中秋 (打一俗语五字)

谜底:行行出状元

谜面:木兰迷恋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谜面:国庆中秋紧相连 (打郑板桥诗词一句)

谜底:一节复一节

谜面: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面:金灿灿,银闪闪,一到中秋香气散,用它酿酒请宾客,用它浸渍供美餐。 (打一植物)

谜底:桂花

谜面:中秋月饼 (打一电脑名词)

谜底:软盘

谜面:中秋菊盛开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解析:花开得好,月圆得满。

中秋猜灯谜方法灯谜一般分为3个结构,谜面,谜目,谜底。当然谜底是要猜的结果,也就是要猜迷人来回答的答案。至于谜目,可能大家很多人没太听说过这个名词,不过经我一解释,相信大家都会明白。谜目就是谜底的范围,是灯谜的属性。谜底就包括在谜目给出的范围里。而谜面呢,就不用说了,自然就是灯谜给出的内容。

猜灯谜呢,要仔细分析谜面,结合历史等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来分析和猜想。也有一大部分灯谜还要靠谐音来猜谜底。

第5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春光明媚】 :形容春景妙丽动人。

【春光如海】 :形容大地遍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春光融融】 :形容春光明媚、和煦动人。

【春和景明】 :春气和煦,景物明丽。

【春寒料峭】 :早春薄寒侵人肌骨。

【春深似海】 :形容大地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

【大地回春】 :冬天过后,春天来了,地球回暖,一片绿意盎然。

【花坞春晓】 :形容鸟语花香的美好春景。

【春风雨露】 :和煦吹拂的春风,滋润大地的雨露。

【春暖花开】 :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

【春暖花香】 :春气和煦宜人,百花盛开,香气馥郁。

【春树暮云】 :春天的树,日暮的云。

【春日迟迟】 :形容春天漫长。

【时雨春风】 :及时的雨和春天温暖的和风,能滋润万物的生长。

【夏雨雨人】 :夏日及时降雨,给人凉意。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

【浮瓜沉李】 :比喻夏日消暑的乐事。

【热气腾腾】 :热气蒸腾的样子。

【秋高气爽】 :深秋天空清朗,气候凉爽。

【秋高气肃】 :深秋天空清朗,气候冷冽。

【秋扇见捐】 :凉爽的秋天一到,扇子就被弃置不用。

【寒冬腊月】 :最寒冷的十二月天。

【残冬腊月】 :比喻一年将尽。

【天寒地冻】 :天气寒冷极了。

【寒风刺骨】 :寒冷的风刺入骨髓。形容极度寒冷。

第6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始与足下。小学语文教育就是我们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以后自身语文学习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整个知识领域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小学语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就更为重要。既要打好语文基础,还要让孩子们打好做人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相较于数学学科而言更好渗透德育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几点经验。

1在教授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汉字的意义非常丰富,许多字暗含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组词也是很好的渗透德育的地方,在组词时,合理引导学生去组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从解释词语的意义中渗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抓住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教育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学生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中。在教学《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一课时,我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在学校升旗仪式时的感受,为学生能走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作好铺垫,然后再讲解一些与国旗相关的知识,如我国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五颗星星代表的是什么等等。从而让孩子们知道红色代表的是烈士的鲜血。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用鲜血换来的,是在我们祖祖辈辈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创造的。请珍惜我们周围的美好事物,请珍惜今天大家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的机会,从而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把课文内容结合学校升旗仪式时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重,激发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在设问、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教《秋天》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

3.1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3.2你觉得秋天最美的是什么?

3.3秋天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提示学生对比春、夏、冬来思考)

3.4秋天最大的特点什么?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尽力把学生

引导到认识秋天的美,秋天的收获等,并对学生的回答做针对性分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秋的热爱。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美丽景色和人们丰收的喜悦,让学生热爱秋天以至进一步热爱大自然,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由此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能去破坏它。并乘机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爱护地球妈妈,别让地球妈妈伤心哭泣;爱护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成为最美丽的大家庭;爱护我们的教室,爱护教书里的一桌一椅,让我们的班级成为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最闪亮的小太阳。

4把握故事情节,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一般故事性都很强,而故事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7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一、定位单元主题,形成整体教学主线

单元整体备课的关键就是能准确地定位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并以此为线索去研究每篇课文与它的对应点,形成整体教学主线,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高效性。我们一般是从单元习作要求入手,结合口语交际、单元导读来考虑这一问题。

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习作?那就是要从阅读课文中学习观察的方法、写作方法。再看单元导读是这样说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显然,“随着课文的学习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秋天里的景色(色彩、声音、气味等)特点、秋天里活动带来的欢乐,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描绘心中的秋天”――从不同的方面抓住特点写出秋天的美好,秋天里的欢乐,就是习作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我们整体教学最终的落脚点。

二、沟通内在联系,设计整体教学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主线确定后,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将它一一对应落实的问题,即要“沟通整体与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秋天”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从多角度来表现了秋天的美好。精读课文《古诗二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从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到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天的声音》从颜色、气味和声音等方面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根据单元整体教学主线和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可把每篇课文的对应教学要点整体设计为:

从《古诗两首》中学习发现和感受秋天,要注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风筝》一课学习发现和感受“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特别是“心情什么样”。

从《秋天的雨》一课学习从色彩、气味和声音等方面观察和感受秋天,表现秋天。

从《听听,秋的声音》一课学习怎样听声音,感受秋天的声音,特别是用心去听,展开想象去感受。

不难看出,这样设计会较好地避免过去那种单篇孤授、面面俱到,但对实际教学又无较大指导作用的“单课式备课”的弊端,使各课教学能前后照应,形成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三、放眼单元整体,统筹整体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单元教学主线整体安排这些活动,能更有效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益。

1.演讲。为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自动化和敏捷性,我们提出了每节课安排5分钟演讲的要求。演讲内容和主题的设计,也要对应着单元整体教学主线来确定,而且题目要小,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切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着“描绘心中的秋天”这一主线,可作如下安排: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围绕“金秋的词语我知道”展开,让学生把积累的关于秋天的词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第二课时“用秋高气爽、心旷神怡说一段话”,锻炼学生用词造句,善于表达自己心情的能力。

《风筝》第一课时以“早晨的空气真清新”为题,重点突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以“早晨走出家门,呼吸着凉爽、清新的空气,仰望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我……”为提示,重点落脚在对自己心情的描述上。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以“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为题,重点让学生描述对颜色的观察和感受。第二课时以“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为提示展开想象,重点突出气味的描述。

《听听,秋的声音》以“我听到了蟋蟀的欢叫声”为题,围绕秋天里的声音展开演讲。

以上内容都是学生身边可及的,既能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又有利于口语交际和习作目标的达成。

2.积累。积累是单元整体教学极其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最基本的双基积累、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积累。围绕教学主线系统安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8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秋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语文秋游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范文一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提供动口的平台

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

二、创设动手的条件

“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为了增强孩子对秋天“色彩斑斓”这一认识,我采用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造性也得以展现。

三、拓宽动脑的空间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鼓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知识。(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

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用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范文二《秋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缺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我以秋游图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调商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标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我根据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从而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能够抓住重点,层次分明,不至于让学生走入误区,从而浪费学生更多地宝贵的精力。

四、在练习的安排上也比较有层次,由浅入深,学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有二点:

一、我在本节课也有点拘束,不能做到“收”“放”自由,对学生的思维“收”得太紧,也太快了,感觉她们好像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一样,我应该相信学生,应该再“放”开些。

二、在交流算法过程中,虽然我抓住了“调商”这一教学重点,但没有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的发言,也没有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好像走了一个过场,没有深入。

第9篇: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导学案;合作讨论

一、制定预习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

导学案,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最大的特点是“导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制定预习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自由表达和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就给学生制定了这样一份简单的导学案:(1)自主预习: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句式辨认、一词多义等等;(2)合作探究: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项羽是如何一步步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如何一步步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这两人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然后让学生依据这些内容对本篇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得出问题的合理答案并在课堂上进行阐释。这样,我就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究的机会,既实现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也为我们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设置合作讨论环节,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一节课都用来向学生讲解课文知识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合作讨论环节,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从而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方法和答案。

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我组织班里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本文中哪部分内容最能体现故都的秋味?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几幅画面?它们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味的?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还是以空间为序记叙的?故都的秋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对课文细致阅读的状态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我们的启发诱导下,以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打造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