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印刷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印刷技术论文

第1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印刷电子技术显然已经形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逐步引发了一场电子技术的革命。印刷电子技术的推进应用与材料科技、电子科技以及制造科技紧密相关,从而近些年电子电气和化学材料领域的相关国际知名公司如西门子(Siemens)、因特尔(Intel)、摩托罗拉(Motorola)、东芝(Toshiba)、索尼(Sony)、飞利浦(Phillips)、三星(Samsung),乐金(LG)、惠普(HP)、通用(GE)、霍尼威尔(Honeywell)及巴斯夫(BASF)、杜邦(DuPont)、拜尔(Bayer)、默克(Merck)等纷纷拆巨资开展印刷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欧盟早在第5、第6、第7框架计划下已持续投入了数十亿欧元进行了研发,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相关企业技术研发都致力于通过研究开发、集成制造不同功能的低成本印刷电子产品,来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用途。一些知名咨询公司如英国IDTechEx、德国PolyIC、美国NanoMarkets分析认为未来20年新兴的印刷电子产业可以达到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会逐步比硅电子产业还要大。印刷电子技术不仅会影响电子业、封装业、硅芯片业和显示业,而且对印刷电路板(PCB)和传统印刷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印刷电子与传统制造电子的比较

目前传统的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这是一种以半导体单晶硅为衬底材料的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硅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包括薄膜沉积、高温烧结、光刻、腐蚀、封装等,这种传统制造电子所采用的蚀刻制备方法称为“减法生产”。传统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优点在于精度高、性能好,缺点则是成本高,而且蚀刻环节产生大量重金属废液,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电子制造工艺中的高温烧结环节对衬底材料有一定要求,柔性衬底材料,比如塑料薄膜、纸张、纤维等上面很难实现电子的制造。然而,印刷电子技术是将具有导电、介电或半导体性能的电子材料配成可以流畅印刷的功能油墨,按照所需电子线路设计印刷图案,通过印刷的方式将这些特殊油墨印刷到衬底材料上。通过印刷方法将功能油墨层层叠加制备,完成对集成电路的各组成部件的制造,这种用印刷的方式制造集成电路的方式是一种“加成法”。

印刷加成制造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大面积、大批量生产;免于蚀刻处理,没有原材料浪费,环保无污染。虽然目前在产品精度和性能上还无法与传统制作技术抗衡,但它对衬底材料没有耐高温、硬度等要求,因而应用范围更广。很显然,印刷电子制造技术独特的优势与长处,可以补齐传统电子制造技术中的“短板”,但它也有自身存在的缺陷与局限,并非所有的电子器件和产品都能通过印刷的方式进行制造。因此,可以预测印刷电子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子制造技术。随着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研发和工艺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印刷电子技术在产品精度等方面的性能已有很大的突破和提升。虽然,现在印刷电子与传统的电子制造技术相比稍显稚嫩,但是,印刷电子技术由于在“大面积、低成本、柔性化、环保”诸多方面的优势,在以后的发展中探索、找准适合自身的应用与市场化发展空间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印刷电子技术特点

印刷电子的制备工艺不单单是将印刷技术简单的在电子制造中的重复,因此,在实际应用印刷电子技术进行电子制造过程中不要把印刷电子与传统印刷完全等同对待。传统印刷品如书刊、杂志、报纸的功能是用来看的,至于包装印刷品其功能往往是用于运输、保护、展示或者其他,而印刷电子产品,根据其实际用途主要在于做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方面,无疑要求具备突出的电学方面功能。除了认识到产品形态与功能方面的区分,印刷电子与传统印刷在制造工艺上也不能等尔视之。首先,从印刷材料的角度来看,印刷电子油墨与传统印刷油墨显然不是为了类似的需求进行制备的。

目前,油墨要求在传统印刷中大多强调流变性与印刷方式的匹配,分散性与印刷效果的完美再现等方面,在印刷电子的应用中,印刷材料还要与电子产品所需要的导电性能、透明度等相适应。例如,目前为了实现电子产品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现有的材料已经很难满足其要求,使得用到的原材料必须纳米化。这也使得把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纳米材料应用技术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印刷电子技术联系起来成为可能。毫不夸张地说,印刷电子材料的发展决定着印刷电子的发展,材料研发的问题目前国内诸多科研院所都在进行相关研究研发工作。例如,中科院化学所喷墨打印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导电透明膜的研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柔性大面积印刷透明导电膜技术、北京印刷学院纳米银制备技术等。因此,印刷电子产业化工作与全面的了解、研究印刷电子材料是紧密相连的。传统印刷设备不能简单的直接用于印刷电子领域,要经过适当的改造。在产品的印前和印后处理等环节,印刷电子也会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印刷的要求。

四、印刷电子制备工艺

随着印刷电子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根据不同的印刷电子需求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胶版印刷、喷墨印刷等几大印刷方式结合自身工艺特点在印刷电子技术领域都实现了应用。目前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丝网印刷电子技术,丝网印刷电子具有以下优点:(1)设备制备成本低,制版操作比较简单;(2)对基材和油墨的适应性较强,不同基材或者不同的表面均可以印刷,油墨无论是亲油型还是亲水型只要可从网孔中漏印下来均可实现印刷;(3)印刷至基材表面得到薄膜的膜厚较厚,可达到几十微米,远远厚于其他印刷方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器件的电学性能。另外,凹版印刷、凸版印刷、胶版印刷等传统印刷工艺技术分别因其高速、含挥发性溶剂、接触印刷、高精度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也在印刷电子领域获得了应用。目前,喷墨打印技术的推广以及其优越的非接触印刷工艺特点,在印刷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喷墨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多点打印,制备多功能印刷电子,在电子产品制造、科学研究研发等方面实现了诸多应用。

五、总结

第2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但对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活字印刷史中的金属活字印刷的研究,仍有相当多的空白需要填补。因此,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才是一件值得特别赞誉的大事。

印刷术是指按照文字或图画的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术。中国古代印刷术包括木版、铜版、非金属活字与金属活字的印刷。《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是把中国金属活字印刷作为中国整个印刷史的一个阶段进行考查的。中国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水墨进行印刷。中国现今的木版水印画作为艺术的一种,仍在沿用此法。这种方法被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到了唐代,中国的刻版印刷术不仅在国内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同时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更多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中国古代大发明家毕升首创了泥活字版,再次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这以后,又出现了使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活字版的印刷技术,从而使印刷变得更为便利。

金属活字印刷是世界近代印刷的发展起点。《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所以可贵,在于它依据大量的中外文献和大量出土于中国境内的古代文物--既有代表印刷术前身的公元前的中国印章捺印,又有中国早期的刻版印刷实物;既有举世公认的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详细记载,又有对毕升之后金属活字印刷从出现到宋、金、元、明、清五朝发展的翔实例证,同时还依据大量事实,详细论述了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和中东以及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各国的影响。全书以大量权威著述和连绵不断的历代文物,以及67幅翔实插图,奠定了考证大厦的深厚事实之基。同时,对围绕金属活字印刷起源问题的纷纭争议并不回避,而是直面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金属活字印刷在11~12世纪由中国发明并首先使用,这一发明早于韩国二三百年,早于欧洲三四百年。此外,著述还从中外技术对比和技术交流史的角度,深入研究论证,再次证实东西方国家早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普遍受中国影响,其技术的广泛传播发生于元代。所有这些,都不仅对中国印刷史研究是一个推动,而且对世界印刷史研究也是一个贡献。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技术的进步。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术所以起步较早,是因为中国最早发明金属活字印刷,而与此相关的铸印、铸钱技术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铜版印刷也有千年历史。《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显然充分注意到了这些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出土实物的研究、模拟实验,并到有关手工作坊进行现场考察以及采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古代事物进行学理分析等,从而彻底理清了中国古代整个金属活字印刷工艺的工程细节。书中展示的"中国传统金属活字印刷工艺过程流程图",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工匠在各道工序中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情形,使整个金属活字印刷过程一览无余。这当然又是一个基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突破之举。

金属活字印刷的最早发源地在中国。但中国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长时间没能成为主流印刷形式。中国从宋代到清代的800年间,一直保持了印刷方式多样化的传统,即重点发展木版印刷,相应发展非金属活字和金属活字印刷。中国历史上的这种多元印刷文化是由中国特定的国情和传统积淀所决定的。对此,《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也进行了有说服力的精当分析。这也体现了著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3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传统

2011年,一大热闻无疑在于“数字”与“传统”的融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传统印刷设备制造商开始与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联姻,甚至某些大型传统印刷企业意欲分得一杯羹。也许,在数字浪潮下,传统印刷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2011年1月15日,多元印刷机械公司新产品――Duoyuan Jet3200/5000超宽幅高速UV数字印刷机新品会在多元印刷机械公司北京总部召开。该设备是一款平板、卷筒打印两用机,印刷速度高达172~350平方米/小时(5米幅宽)或130平方米/小时(3米幅宽),主要应用于市场旺盛的广告业、家装建材、瓦楞纸包装盒等领域。据称,这款设备的推出是多元向数字印刷进军的第一步。

2011年2月24日,理光与海德堡宣布结成全球战略合作联盟,并协定就理光生产型印刷产品系列签订全球分销合同。这一全球分销行动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并计划于2012年drupa展会时完成目标。

2011年3月,当纳利和高宝宣布签署技术伙伴合作关系协议,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新一代压电式喷墨印刷机。据称,这款设备将基于当纳利自行研发的ProteusJet喷墨印刷设备中的成熟技术,作为新一代票据、商业和报纸印刷的解决方案,其将于2012年5月在drupa2012上展示。

继2010年底曼罗兰与奥西达成专为印刷行业提供喷墨印刷等解决方案的全球合作协议后,2011年5月16~20日,曼罗兰携手奥西,在曼罗兰印刷技术中心举办单张纸印刷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2011:数字遇见胶印”为口号,吸引了逾千名业内人士前往。

2011年7月29日,海德堡再度发力,收购了生产型数字印刷机市场领导者之一的德国CSAT。

高速喷墨印刷

2011年,高速喷墨印刷可是出尽了风头,不但惠普、柯达等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巨头将核心战略转向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北人、上海电气等全球知名的传统印刷设备制造商也开始联合研制或推广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更令人兴奋的是,国内已经有印刷企业开始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了。2011年高速喷墨印刷的精彩表现让我们惊喜不已,高速喷墨印刷的未来更充满了无限可能!

2011年2月,施乐首度推出全球首台高速无水喷墨印刷机,其采用无水喷墨打印技术,能够在未经处理或非涂布的纸张上进行印刷,印刷速度达152米/分钟。

2011年3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数码印刷》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召开“2011喷墨印刷供应商大会”。大会以“携手共赢 构建和谐产业链”为主题,探讨了高速喷墨印刷市场及技术的发展状况、高速喷墨印刷带来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1年3月14日,惠普推出业界幅面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商用型彩色数字印刷机――T400彩色喷墨数字印刷机,其印刷幅宽为42英寸,印刷速度可达183米/分钟。此外,惠普T300连续纸喷墨数字印刷机也于2011年初落户于广东东莞的图书外贸印刷企业CTPS(东莞大朗中编印刷厂),CTPS成为惠普连续纸喷墨数字印刷机在亚洲的第一个客户。

2011年4月9日,柯达Prosper 1000喷墨数字印刷机落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用于改善短版图书印刷业务,帮助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降低图书库存,同时为发行系统提供更多的书目选择。Prosper 1000喷墨数字印刷机的印刷幅宽为24.5英寸,最快印刷速度为200米/分钟。

2011年8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1年)》(新出厅字[2011]254号),统一了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印刷企业的审批依据。

2011年11月16日,富士施乐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推出其首款彩色喷墨连续纸打印系统2800,该系统采用单机双面打印技术,印刷速度可达200米/分钟,印刷分辨率为600dpi×600dpi。

绿色印刷

对印刷行业来说,“绿色印刷”早已不是新鲜词汇。自201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推进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后,绿色印刷便如火如荼展开。2011年更成为我国的“绿色印刷元年”,各类行业活动的热烈开展、各种厂商及印刷企业的积极行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1年3月2日,《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由环保部颁布实施,成为我国印刷行业首个绿色印刷标准,针对印刷企业的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随之展开。

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印刷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印刷企业总数的30%。

2011年5月13~16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承办的“中国绿色印刷展”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成功举办。

2011年9月2日,“2011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之2011绿色印刷发展论坛及“绿色大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科印网主办的“2011绿色印刷在中国”系列活动于2011年1月13日正式拉开序幕,历时8个月,先后进行了“绿色大奖”作品征集、网络投票、评委专家评议以及《2011绿色印刷技术指南》出版等环节。此次论坛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政府机关、协会、优秀印刷企业与印刷设备及器材商等各界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印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1年10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新闻出版总署公告2011年第2号),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绿色印刷的工作安排,我国实施绿色印刷进入新阶段。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中,明确指出“鼓励使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产品”。这是“绿色印刷”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

2011年11月1日,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在京举办的绿色印刷推进会,掀开了主题为“让绿色印刷与美好生活同行”的2011年“绿色印刷宣传周”活动的序幕。推进会上公布了首批获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60家印刷企业名单。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出版业的一次深层次变革,继2010“数字出版元年”之后,2011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普及、相关标准的完善和盈利模式的逐渐成熟,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也让印刷企业不敢掉以轻心……

2011年3月,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率先在上海虹口区启动。2011年下半年,电子书包进入虹口区十几所学校的课堂,取代沉重的教辅课本。这一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的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就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部市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2011年5月13日,以“落实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 推动数字出版实质性发展”为主题的2011数字出版高端论坛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举行,旨在促进全行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紧抓机遇、开拓创新,为数字出版产业出谋划策,为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6月9日,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及创新体验中心项目启动签约仪式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举行。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产业数据中心和全球领先的数字媒体交易平台。

2011年7月6~8日,以“传统与现代融合,内容与技术共生”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吸引了68家数字出版企业展示最新成果及技术,综合反映出了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总体面貌。

2011年7月29日,国内首个“数字出版与传播”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启动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启动。这将有助于上海理工大学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学科特色,对培养一大批精通出版业务、懂技术、善经营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数字出版高级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1月10~11日,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全国数字出版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会上做重要发言,强调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行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正确导向、创新发展、统筹兼顾等方面。

2011年11月,中国首个电子书标准规范制定完成,送交国家相关部门审核。

印刷标准认证

2011年的国内印刷行业中,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诸如“认证”、“PSO”、“G7”等字眼:某企业通过PSO或G7认证、某机构成为国际印刷标准认证机构、某专家成为国际印刷标准认证专家……印刷工艺标准化生产及印刷标准认证,正牵动印刷人的神经。

2011年4月9日,与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同期,富士胶片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3号馆二楼多功能会议厅C会议室主办了“透过PSO看印刷标准化”的专业主题论坛。论坛特邀资深业内人士、Ugra PSO专家、凸版利丰雅高印刷包装(东莞)有限公司制版与印刷部高级经理佘文成等人为与会嘉宾介绍成功经验并答疑解惑。

2011年4月28日,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同期,“印刷标准化:G7 & Fogra PSO”研讨会在亚洲国际博览馆6号展览馆论坛区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分为“G7在数码印刷的应用”和“介绍Forgra PSO”两大主题,分别由G7及Fogra PSO认证专家、APTEC导师伍冠华及G7及Fogra PSO认证专家、香港知专设计学院讲师欧阳家耀主讲。

2011年6月17日,由香港印刷业商会主办的“香港高峰会――国际印刷标准化”论坛在香港职业训练局综艺馆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为香港首办的以印刷标准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吸引了超过600名业内人士参会,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多位顶尖专家讲解了印刷标准化的最新趋势,共同探讨如何应用国际印刷标准ISO12647及印刷标准化带来的裨益。

第4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Zhai Wenwen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本文从丝网印刷的发展脉络入手,在与其他印刷方式的比较中,对其涵义、内容题材、造型、表现形式及工艺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条理化分析。旨在对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进行探究。通过论述,进一步加强丝网技术无论是在艺术实践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的价值,使古老的丝网印刷技术散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国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screen prin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meaning, content, theme, style, forms and the technology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printing methods, aiming at studying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screen printing. Through discussion, it further enhanced the application of screen technology in art practice or the social life, and enhanced the its valu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o make the old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e new life,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关键词: 丝网印刷 生命力 应用 传承

Key words: screen printing; vitality; applications;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T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311-02

0引言

丝网印刷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技术,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艺术、生活相互交织与和谐共处的理念。

丝网印刷即用丝网作基材,借助阴、阳型版的一种孔版印刷技术。日常生活中的印染面料、背包图案、壁纸、T恤图形设计及各种产品上面的标志等等,大多都是通过丝网印刷得以最终体现。

1丝网印刷的旺盛生命力

丝网印刷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1700多年前的技术在今天依然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由视觉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具体地说丝网印刷主要应用在下述几方面:①纸类印刷:美术印刷――广告、画刊、日历、灯笼纸等。②建材印刷――墙纸,壁纸、塑料印刷。③木制品印刷:工艺品――漆器、木制工艺品、玩具。④金属制品印刷金属筒、金属器皿、金属制品。⑤玻璃、陶瓷制品印刷。

2丝网印刷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2.1 丝网印刷在企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时代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得以解放,社会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加上丝网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与传播,60年代摇滚乐和嬉皮运动的兴起,使T恤衫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服饰。在这个时期,T恤衫又多了一个属性:就是胸前印制许多标语与图形,表达人们的心声与姿态。有些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它的广告与明星效应,因此很多厂商开始大量生产T恤衫时纷纷在胸前印上一些宣传标语与图形。所以,60年代T恤上文字和图形,大都跟音乐有关系。

在当代T恤DIY个性表达的快速传递由于丝网印刷有其他印刷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其速度快,形式多,个性化,互动性强等。这也为各种文化潮流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延伸。

新技术(电脑与数码技术)的提高,新材料的出现,新工艺的探索,使得丝网印刷的成本降低,制作简易,方便快捷,不再是那么的繁复,丝网的体恤DIY制作可以被常人所掌握。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丝网印刷制作个性化的T恤,这样减少和避免了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无数次尴尬的“撞衫”。

2.2 丝网印刷在家居软装饰中的应用丝网印刷在家居软装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波普风格的家居环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家中波普风是大胆热情女性的最爱,其前卫的设计往往并不复杂,有时候也许简单得出人意料。

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享乐主义敞开了后门。因此,各种奇怪的、特殊的产品造型、表面装饰、图案设计都使得新时代的人们大吃一惊、眼前一亮。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风格来说,它的回潮不是全部照搬以往的内容与形式。波普风格的再次流行,是顺应这个时期家居文化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

2.2.1 在家具装饰中的应用与以前的波普家具相比,现代家具在设计上收敛了很多,毕竟真正能打入市场的都是那些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波普家具的设计大都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气息,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的家具设计相比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它打破了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利用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使用鲜艳颜色,展现出与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特别受到一些开放青年们的喜爱。要使家居环境更具波普风格,不仅可以在家具上下功夫,还可以在装饰品上做文章。波普风格装饰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利用丝网印刷快捷方便的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居住空间改头换面,达到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

2.2.2 在玻璃装饰中的应用玻璃具有平整透明,能遮挡风雨,容易擦洗等优点而广泛应用。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在玻璃上美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丝网印刷,曲尽其妙、巧夺天工,它可以很好地将玻璃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为人室内环境创造色泽斑斓装饰效果。因此,不仅在门窗、水杯、茶几、电视柜等物品广泛应用,还在墙体、墙面装饰中大量应用。

2.2.3 个性陶瓷制品,打造清爽家居现代陶瓷与生活、时尚的紧密关系被人们越发重视,它结合丝网印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进步,使陶瓷变得更加美观和时尚,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卫生概念,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如:通过丝网印刷印制各色图案的卫浴产品、时尚典雅的陶瓷器皿等……哪怕只是几朵小花的点缀都会让稍显冷清的空间充满温情。

陶瓷器皿的表面装饰也已由传统的手绘和喷彩改为方便快捷,实用为上的丝网印刷与贴花纸转印。

丝网印刷的印花技术使得家居环境更加美观,此外丝网印刷艺术在壁纸印制中充分运用。可以说丝网印刷可以融入到家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丝网印刷在家居软环境的艺术表现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2.4现代印染技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图案是人类感知自然世界中的各种物象,并形成各种图形。丝网印刷的图形具有其特定表达的含义,如生命之树纹样主要以树为蓝本,或单独表现,或与动物、人物相结合,装饰感很强,在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的文化圈有着不同意义。

①复古思潮的影响。借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借古喻今”。以现代服装面料、现代金属材料、现代日用器物造型作基础表现介质,附加以完整的传统装饰图案或重新构成的传统装饰图案,或淋漓尽致的、或“断章取义”的从不同角度去体现,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古典式的中国人文思想与现代个性化思潮的相互交融,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材料介质)与民族个性潜移默化。②在个性化思潮中的渗透。中华文明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任何形式的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与艺术表现语言都不能脱离其轨道,丝网印刷也是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T恤文化还是现在的涂鸦等,其表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传统书法的飘逸洒脱、绘画的泼墨豪情、诗词歌赋的节奏韵律等个性张扬的一面,最终得以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不同介质上体现出来。如火如荼的旅游产业更能体现个性化思潮,其中的旅游产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等等这些都在打造“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更大的个性化思潮。

3结论

丝网印刷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技术。说其古老可以追溯到我国秦代,说其年轻,是由于其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操作方便,制版简易、成本低廉,印刷方式适应性强、快捷灵活多样,印刷色彩鲜艳、颜色饱和厚重,艺术效果强等特点,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紧密与变革中的社会思潮、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创作、生活生产等相互交织,共生存,共发展。因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在我国,丝网印刷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即使作为艺术形式的丝网版画也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丝网印刷技术才进入到美术院校。因而无论是在丝网印刷艺术表现上的研究,还是在丝网印刷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探讨与尝试上都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和挖掘。

丝网印刷的进步是随着社会思潮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前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彼此不可或缺。因此,如果要想构建完整的丝网印刷理论体系。对于社会思潮运动、科学技术、艺术与美学、艺术与设计、材料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出于时间及资料有限等原因,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时,这些不足也是进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贾静茹.实用丝网印刷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2]朱立德.论丝网印刷的现展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7,(4).

[3]胡昌盛.中国丝网印刷的表现形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2).

第5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其特点,并分析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和在 工业 界的应用。

1引言

传统印刷有凸印、平印、凹印、丝印四大印刷,先是凸印一统天下,后来演变为以胶印为主导的情形。胶印固然可以提供良好的质量和较短的生产周期,但仍存在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而数字印刷具有个性化强、按需印刷交件快、使用劳动力少、占地面积小、节约资源等优势。由于在数字印刷工作流程中无需胶片,甚至无需印版、润版液及显影液,所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图文转移时溶剂的挥发,有效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程度[1]。

数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自1995年在drupa展览会上展出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而我国的数字印刷近几年也有了快速的 发展 。

2数字印刷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1数字印刷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数字印刷(digitalprinting)的标准定义,主要存在两个观点,一个是 计算 机行业的观点,另一个是印刷行业的观点。计算机行业把由数据输出到纸上的技术过程均称为数字印刷,不管它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WWw.133229.CoM因此也把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印刷机称为打印机(printer)。而印刷行业则把由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叫做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用数字信息代替传统的模拟信息,直接将数字图像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技术,它将各种原稿(文字、图像、 电子 文件、 网络 文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无需经过电分胶片输出、冲片、打样、晒ps版等工序和时间,而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cmyk四色数字印刷机上印刷或直接进行分色制版的一种新型印刷工艺[2]。

2.2数字印刷的工作原理数字印刷系统一般由图文合一的印前处理系统与数字印刷机或照排系统组成。数字印刷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原稿输入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图文数据的处理,对图像进行色彩、阶调、层次等有益的调整,进行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创意、修改以及文字合成等,再将图文信息进行编辑排版,最终将理想的图案、文字编排成用户满意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最后经过rip栅格化处理,生成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输出到电子数据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进行分色制版;也可以将数字信号传送到印刷机的激光器上进行调制,发出相应的单色激光对印版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版滚筒经感光后就能吸附油墨或墨粒,这样就可把图文信息转印到呈印物上,完成印刷[3]。

3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

3.1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静电成像(electro-photographic)又称电子照相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在光导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再利用带电色粉与静电潜影之间的库仑作用力实现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色粉影像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将小颗粒的粉末附着固定在纸上成像。打印的程序各厂牌虽有不同,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是将打印的资料转换成小点之后,以激光把小点扫描到一个旋转的滚筒上(滚筒用对光高度敏感的材料制成,并带有正静电荷,被激光扫描到的部位则转为负静电荷);当滚筒转到粉末槽的旁边,粉末带正静电荷,所以立即附着在激光扫描的部位,即是要打印的影像;这时一张带负静电荷的纸在滚筒下方出现,所带电极强度较激光扫描到滚筒上的略大一些,于是滚筒上的粉末就被吸到纸上,加热固定之后,打印就完成。这一流程单色走一次,彩色要走4次(cmyk四色粉末各走一个滚筒)。成像的粉末非常细小,通常是固体粉状[4]。

3.2喷墨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喷墨打印则采用不同技术,以小滴的墨水滴到纸上,组合成像,墨滴非常小。滴墨的位置靠喷墨头准确的精细移动,用多个不同彩色的墨水匣,可以打印出完全色彩的影像。一般要求油墨中的溶剂、水能够快速渗透进入承印物,以保证足够的干燥速度;油墨中的呈色剂能够尽可能固着在承印物的表面,以保证足够高的印刷密度和分辨率。因此,所使用的油墨必须与承印物匹配,才能保证良好的印刷质量。

按照喷墨的形式把喷墨成像分为连续喷墨和按需(脉冲)喷墨[5]。连续喷墨所喷出的墨流是连续不间断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小的喷嘴,在高速下分散成细小的墨滴。当每一滴墨滴离开喷嘴的时候被充以静电荷,通过改变电场的有或无来实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按需喷墨也叫脉冲给墨,它是将计算机里的图文信息转化成脉冲的电信号,然后由这些电信号来控制喷墨头的闭合,即实现承印物上的图文区或是空白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喷墨技术要属压电陶瓷技术。

3.3磁成像数字印刷技术磁记录成像技术与磁带的记录技术采用的是相同的记录原理,即依靠磁性材料的磁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形成磁性潜影;然后再利用磁性色粉与磁性潜影之间的磁场力的相互作用,完成潜影的可视化;最后将磁性色粉转移到承印物上[6]。

磁性色粉采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氧化铁,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制作黑白影像,不容易实现彩色影像。

4数字印刷的应用

数字印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印刷、情报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卡片印刷、制罐印刷、短版印刷、按需印刷等。由于数字印刷的特点,它已经在印刷业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尤其在欧美市场,已经形成与传统印刷并驾齐驱的态势。

5结束语

数字印刷技术以其不同于传统印刷技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引起广大关注。同时由于数字印刷开发的是以一个新的概念来开发的市场,与传统印刷业务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随着我国印刷业务朝向短版、快速、个性化 发展 的领域进军,数字印刷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我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 文献

[1]杨净.数字印刷及应用[m].北京:化学 工业 出版社,2005

[2]贝内特.数字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3]时永青.数字印刷及其与传统印刷之比较[j].印刷杂志,2004(2)

[4]胡维友.数字印刷与 计算 机直接制版技术[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第6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印刷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图书馆 古籍

[分类号]G250.9 G239.19

1 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

1.1 印刷的概念

印刷,即印刷术,英文为printing,或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笼统地说,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精确的表达,当推钱存训先生在《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中对印刷术的定义:“印刷术是以反体文字或图画制成版面,然后着墨(或其他色料)就纸(或其他表面),加以压力以取得正文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以”反体“取得”正文“乃是印刷术发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雕版或活字,或是西方凸版、凹版或平板,基本上都是应用这个原理而产生的不同方法。因此,印刷品和由正文而取得正文的石刻拓本不同,也和现代不用印刷而取得复本的油印(mimeograph)、直接影印法(photostat)或静电复印法(xerography)不一样。这一类复制品一般都称为复本(copy,duplication),而不是印刷品(print)”。

钱存训先生特别强调了印刷术的“从反到正”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太过广泛和笼统的定义容易抹杀中西方印刷术的特点和区别,使“拓本”、“复本”和“印本”没有分别,更令西方使用压力的印刷术和中国发明印刷术的由反到正这一基本原理扯不上关系而成为独立发明。印刷术的由反到正这一原则是“中国人发明印刷术的一种巧妙构思,应该是一切称为印刷品的一个基本条件”。

笔者很赞同钱存训先生通过追本溯源地考证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独特技法而强调人类印刷术发明的源流来自中国,而且从基本原理上严格界定了印刷的含义。不过,随着现代各种复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也一般笼统地应用广泛意义上的印刷概念: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过程。

1.2 印刷文化遗产及其文化安全意义

所谓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性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的印刷文化遗产也相应地包含了两个方面:历史上各时代印刷出版的重要文献和图书资料以及相关的重要实物等可移动文物是物质层面的印刷文化遗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各类印刷工艺技能,则称得上是非物质层面的印刷文化遗产。这两种类型的印刷文化遗产都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涉及到国家文化安全层面上的问题。对于印刷术的发明权归属,我国就时常受到其他少数国家的挑战。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这基本上已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尽管如此,印刷术的起源之争,至今仍未停息。近年来,少数外国学者、媒体不断否认、挑战中国发明印刷术,甚至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金属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所拥有的印刷术发明权的挑战和威胁,而且也不利于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种种争论和异议时不时就会出现,有些甚至成为难以定论的学术公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除了一些印刷史、科技史等领域的学者坚持认定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以外,对于不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大众以及媒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进行“拨乱反正”,溯本求源,以正视听。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捍卫我国印刷术的发明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习和研究者知道,还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在印刷术发展史上的贡献。这是文化安全方面的遗产保护。

2 电子媒体时代研究纸本印刷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新特点

加强对印刷文化的研究将会推动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对电子媒介在传播信息、交流知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态势,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就有许多人预言:电子时代不久将取代传统的印刷时代。在数字图书馆的浪潮中,很多人预言:传统的保存纸本图书的图书馆将演变为纸本文献博物馆――而博物馆的本质则就是保存文物遗产的场所。

就在许多文化评论家慨叹社会不再重视书籍和阅读时,国际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书籍史的热潮,有些学者把书籍和阅读视作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新领域称为书籍史。所研究的就是印刷品生产和发行的来龙去脉,探讨书籍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1991年,美国成立作者、读书与出版史学会,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团体。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拨款赞助美国文物工作者学会编纂一部多卷的美国文化书籍史。美国加兰出版社和亨利・霍尔特公司宣布出版当代出版与书籍史百科全书的计划,坎布里奇大学出版社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也开始出版这门学科的丛书。南卡罗来纳大学英语系将书籍史作为博士学位的副修课程。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跨学科的书籍史研究中心。法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年鉴学派”代表人物也出版了《印刷书的诞生》、《书籍的历史》等世界名著。

书籍史受到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产品的兴起与发展有关。电子媒介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印刷文化更为引人注目,并给人们提供了认识印刷文化的一个可供比较的基础。

随着数字阅读与无纸印刷时代的来临,基于纸媒介的印刷文化将作为人类一个漫长历史阶段的文明传播形态,其特有的信息传播与复制形态将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文化研究遗产。发掘和保护我国传统的古老印刷工艺和珍稀印刷文献,深刻探究人类社会在纸本印刷时代与数字印刷时代所进行的文化传播行为的差异,将是一个跨时代、跨学科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刷技艺的留存现状

我国古老的印刷技艺如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手

工艺需要靠人来一代代传承,所以,其操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大任务。如雕版印刷技艺,就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制技术的先河,承载了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世界印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雕版印刷技艺方面,国内目前还有一些“活化石”留存着。它们是:

・木版水印。专业学名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是在继承了明代胡正言发明的恒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2006年,北京市荣宝斋申报的木版水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96年,荣宝斋设“荣宝斋帖套作”机构,开创木版水印事业。开始时,只印刷些供文人雅士书写信札、吟诗作赋用的信笺、诗笺。最有名的作品是上世纪30年代鲁迅、郑振铎主持印制的《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上海朵云轩和天津杨柳青也用木版水印技艺复制书画作品。如朵云轩1981年复制《萝轩变古笺谱》,仿古本完全依上海博物馆藏本精印,只印300部。不过,津沪两地的规模均不及荣宝斋。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该类技艺已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地的印刷技艺被捆绑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三者均属于传统技艺,相似性较大,是国内目前雕版技艺保存最好的3家单位。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印刷联盟。千百年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仍保存着传统的、纯手工的雕版印刷技艺,拥有陈义时、陆文彬等一批部级、市级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人,这批传人运用传统工具手工操作,整理、雕刻、出版了一大批珍贵古籍印刷联盟。目前扬州完好保存近30万片古籍版片。同时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相继在扬州成立,有现场表演传统造纸和雕版印刷的四道工序。扬州广陵书社这些年也在刻印,“原汁原味”地展示与传承了雕版印刷技艺,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得到最大化保护和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命运远远不如雕版印刷术。据史料记载,北宋布衣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事实上毕异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目前,海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宋元时期的汉文活字印本。这也使一些国际学者对活字印刷术的起源产生怀疑,有的甚至公然否定印刷术起源于中国。

但从20世纪以来,在我国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的泥活字和木活字。如今从宁夏的银川、贺兰山,一直到甘肃敦煌、新疆西域一线上,发现十几处西夏文的泥活字和木活字,这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不仅成功了,而且很快向西北传播。2006年底,宁夏文物工作者发现在一部西夏时期的佛经文献中,记录了参加印刷该经书的人名及其工作分工,其中最能证明其为活字印本的有“取字”、“作字兼丁”。作为首次发现的西夏使用活字印刷书籍最直接的证据,这一考古发现成果对澄清历史事实、匡正视听意义重大。

除了西夏活字的发现,另外还有回鹘活字的历史研究成果。作为维吾尔文献和历史研究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雅森・吾守尔博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回鹘文活字印刷术的探索,他的研究为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研究带来质的突破。雅森-吾守尔通过多年研究,于2000年与西夏研究专家史金波合著出版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一书,成为国内第一部论述研究中国早期活字印刷术及其传播的专著。

2010年4月9日,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客家祖地发现仍然存活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以及木活字30万枚,其中部分来自清朝,其他大部分属于20世纪80年代。村中几位民间艺匠均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制作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印刷、装帧等印刷技艺,至今仍使用木活字为当地人印制族谱。木活字印刷几乎已经绝迹,仅浙江瑞安曾有发现,但木活字数目远不及此次发现。福建宁化留存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4 图书馆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

古往今来,珍贵的图书善本一般都保存在藏书楼、图书馆里,如今图书馆是收藏印刷文献(其中包括珍贵的印版、印刷典籍等印刷遗产精华)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全国图书馆系统的古籍有2750万册,加之文物部门和寺院等单位的收藏,古籍总数超过3000万册,其中可列入善本的超过250万册。

围绕着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前人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情况却远不能令人满意:①现存各类古籍版本的数量摸底不清;②古籍老化、破损情况加剧;③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④传统古籍装帧和修复工艺面临失传;⑤大量珍贵版本流落海外,回归无望;⑥现有善本“重藏轻用”,制度门槛重重,社会舆论批评强烈。

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加强古籍保护和抢救工作。200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古籍保护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5月,“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以贯彻《意见》所作各项工作部署:①对全国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②实现古籍分级保护,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③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④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等。

国际图书馆界也对印刷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予以深切关注,以“中国书写与印刷文化遗产和图书馆工作”为主题的2006年国际图联杭州会前会,于2006年8月14日至16日在浙江图书馆召开。会议对图书馆保存人类印刷文明的文献典籍与其他多方面的印刷文化遗产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未来规划。

以古籍善本收藏最为丰富的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许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部分专业图书馆,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国家图书馆除了编辑出版中华善本古籍复制系列图书外,还多次举办珍藏古籍展览。2010年6月11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京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86家收藏单位的300余件珍贵古籍,分为“传承文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成果”、“楮墨芸香――推荐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品”、“完善典藏――推荐

第三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介绍”、“永驻书魂――部级古籍修复中心巡礼”以及“任重道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未来的发展”五个部分。

曾经有外国专家这样评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书写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手稿和一些珍贵的卷轴和书籍,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专家和学者,普通民众也必须懂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这样的书写文化遗产的意义在当今的社会中,对教育年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学生、家长、老师、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都需要意识到这样一个工程的价值。只有拥有了这样的知识,我们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才能做到位。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将文化遗产和人们今天的生活相结合,为未来准备了充足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现代的方式来保护这样的古代文化遗产,这也必将会使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大融合,我们会看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彼此尊重和交流沟通”。

5 结语

对我国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亟待加强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总结起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

・充分认识到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

・学术界加强研究和发掘,期待有新的实物发现以利于实证研究,同时要多与国外交流和宣传,充分显示印刷文明古国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传承实力;

・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公益部门要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和创新功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分别制定科学的保护框架措施;

・加强印刷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大学能够培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提高古籍修复保护人才的培养层次。古籍也是文物,而且是最脆弱的文物,古籍保护和修复在大学里应该有一席之地。

・图书馆还需要对古籍馆员进行古籍修复和保护方面的教育,把具备一定的保护知识和修复技法作为人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促进古籍工作的科学化,形成有意识地、科学地保护古籍的氛围。目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即将在全国展开,2009年由国家图书馆和其他9家大型图书馆合作,承担了保护计划的标准研制工作,做了6个标准,其中一个《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任职资格》就是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的管理规范。

・培养全社会的印刷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氛围,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增强民族文化传统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20

[2]彭俊玲,国外对印刷文字与书籍史的研究新动向,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5):63

[3]吴文彪,陈华,活字印刷新发现匡正学术公案,北京:人民政协报,2007-2-8(C01)

[4]赵志研,雅森・吾守尔:捍卫中国首创活字印刷的地位,北京:中国民族报,2007-01-26(8)

[5]福建首次发现30万枚术活字,世界遗产,2010(2):6

[6]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图书馆杂志,2009(3):14-19

第7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双元制,高职,数字印刷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国印刷工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发展,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2%。印刷业总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多样化、快捷化。政府已经确立了印刷业今后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生产基地之一,第二步是到2020年,实现从印刷大国到印刷强国的转变,加入世界先进印刷国家的行列。

数码印刷作为一项科技含量颇重的新技术,其在中国刚刚结束了其概念普及推广期。因此,数码印刷技术的专业人才基本上处于空白。“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教育教学论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国内目前的高职教育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在湖北中部个东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印刷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三个一百,两个一千”,人才目标全部指向了高技能人才。

目前国内开设数字印刷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所,且其他院校大都以传统印刷技术为主,很少涉及到数字快印技术。在数字印刷人才的培养上,大都以基本理论和仿真训练为主,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和真实的操作锻炼,毕业后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及行业的认可。 而 “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正好弥补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和企业分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中国学术期刊网。“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操作。

一、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校内基地,建设以“双元制教学、‘2+1’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教育教学论文,学习内容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基础课由学校负责,专业理论基础课由企业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并安排顶岗实习。学习方式为:理论+实训+实习+顶岗。使师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企业化管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重构“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如下图1。

 

情境1

实践项目与流程

检查

教学目标与项目

分析

第8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印刷新趋势

近10年来,数字印刷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快速融入印刷产业,并通过积极与传统印刷相融合来突破传统印刷的瓶颈,弥补传统印刷在超短版和按需印刷领域的短板,创新数字印刷增值链,引发数字印刷的新趋势。

1.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从drupa2016亮相的数字印刷技术来看,数字印刷技术正日益聚焦到喷墨印刷技术和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上,印刷幅面不断增大、印刷速度不断加快、印刷质量不断改善、适用的印刷耗材不断增多、印刷数据日益兼容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一切正改变着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技术格局和市场格局。

(1)喷墨印刷技术新趋势

毋庸置疑,喷墨印刷是全印展上数字印刷领域首推的前沿技术,对该技术的讨论将体现在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精细化和多元化上。

喷墨打印头的阵列化是将单个小尺寸打印头集成制造为与印刷幅面宽度相一致的页面阵列宽度打印头阵列,使喷墨成像的印刷宽度达到B2幅面及以上,以完全满足大多数印刷幅面的需要。

精细化是指喷嘴孔径所支持的最大喷墨打印分辨率以及最高喷墨频率,能使墨滴直径达到高精细印刷水平或相片级水平。

多元化是指随着喷墨打印头研发技术的国际化,喷墨打印头技术正在逐步从少数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向国内国外厂商技术共享的形势转变,并按照应用需求和产品特点形成不断细分的格局。如在标签、书刊等领域的特定喷墨印刷产品中,国产喷墨打印头及相关设备开始“小荷露出尖尖角”。

此外,喷墨打印油墨或墨水开始从专用性向通用性与可替换方向演变,国内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商针对喷墨打印头的特性,推出了诸多具有通用性和可替代性的喷墨墨水,让印刷企业获得了选择印刷材料的主动权。

(2)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新趋势

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是应用类型多样化和厂商云集的技术热点。这首先体现在适应更高速度、更大幅面和更高品质的感光鼓/带的感光涂层的均匀性以及设备耐印力上。

其次是色粉制造技术。无论是采用物理研磨还是化学研磨,色粉的颗粒形状、尺寸一致性、呈色性以及介质附着力都是关键技术指标。

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纳米技术应用、高饱和度呈色以及材料绿色化等技术,如富士施乐推出的高饱和专色以及金银高光泽颜色等。

2 .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新趋势

在未来“集中式生产+分布式定制”的印刷新格局下,建立一个全数字化、从印刷产品编创到应用服务的数字印刷流程,是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企业、不同软件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交换、内容关联与检索问题,是真正实现“数据进、产品出”,创造印刷价值链以及印刷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关键。

从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印刷流程及色彩管理技术必须是一个自适应与智能化的印刷生产管理及色彩管理系统,系统既能够适应用户色彩设计环境,又能够保证用户色彩复现精度,智能地优化生产作业流程,还能够满足印刷买家个性化印刷材质需求、产品成型加工需求、表面整饰需求以及体验评价需求,减少数字印刷品在印制中的作业冗余与成本冗余,优质地按时交付,并保证良好的盈利能力与水平。如富士施乐建立的色彩管理标准化实验室,不仅解决了现有数字印刷流程的软肋,而且很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数字印刷新应用

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来看,本次展会的数字印刷新应用将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以“内容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内容印刷是印刷产业千百年来的需求,但始终存在优质低价的定制印刷或按需印刷难于实现的瓶颈。目前,以静电成像数字印刷为主、喷墨印刷为辅的内容按需印刷已基本实现,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和商业印刷领域。

在文化传播方面,重点是满足按需出版和大众教育中品质多样、承印材料多样以及产品价格多样的图文产品印制需求。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理光先后推出了不同印刷幅面、速度、产能以及色彩再现品质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与印刷企业一起通过生产细分、产品细分与服务细分来构建多层次的印刷生产与印制服务模式,形成内容印刷的新应用。

在商业印刷方面,重点是满足商业型录、商业促销产品、企业文化用品以及商务产品等多类别商业印刷产品的需求。目前惠普、富士施乐、柯尼卡美能达都结合自己的软硬件,集成相关网络化的设计与制作软件及数据管理体系,形成针对不同商业印刷需求的作业模式和管控方法,初步形成了可盈利的数字印刷生产经营模式,特别是富士施乐的色彩管理与质量认证显著改善了数字印刷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物耗和人工成本。

2.以“功能印刷”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功能印刷是数字印刷创新解决包装印刷及其衍生产品服务的新模式,其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首先是B2及以上幅面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应用于定制包装、折叠纸盒打样,打开了数字印刷在包装领域实际生产应用的大幕,已悄然改变或撼动传统包装印刷市场格局,惠普B2幅面数字印刷机是最典型的范例。

其次是“喷墨+胶印”混合印刷方式的包装印刷,即采用以橡皮布作为转印介质,喷墨墨水先喷在橡皮布上完成叠印,固化后再将墨层100%转印在承印物上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多色套印精度的设备需求,有效提升了印刷品质量和作业效率。

其三是在线涂布+UV墨水/纳米墨水(Nano Ink)的工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功能包装不同承印材料与喷墨墨水之间的印刷适性,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广色域、更少VOCs排放,如惠普T系列数字印刷机。

第四是与传统印刷技术融合,高效、低成本地印制包装产品的防伪码、防窜货码、药品电子监管码等,实现包装印刷设备连线喷墨印刷的集成,如海德堡XL106、高宝利必达105配装的用来喷印药品电子监管码或二维码的可变数据按需喷码设备。

3.以“3D打印”为中心的数字印刷新应用

3D打印是指采用三维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加工与叠加成形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打印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的数字制造技术。目前,3D打印机基本采用喷墨印刷机制,通过打印熔融沉积材料、生物材料或食材来制造所需的各种产品。可依托现有的二维印刷技术的多层叠合来实现三维印刷的新产品和新功能,从而为数字印刷拓展到大众制造、精密制造、电影动漫、医疗美容、食品等行业奠定基础,实现印刷“你确定它会引发颠覆,却不知道它具体颠覆什么”的新境界。

数字印刷新看点

在当下数字印刷技术日益趋近传统印刷品质、成本和效率的环境下,数字印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高市场附加值以及产品化的新领域,吸引了更多传统印刷人和传统印刷企业的关注。本届展会上,数字印刷新看点将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

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是当今内容产业需求旺盛、变化无限的新领域,是传统书刊报印刷企业应用数字印刷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精耕细作的数字出版和数字影像已成为社会、市场和用户共识的环境下,传统印刷企业既可嵌入数字出版领域,利用数字印前部门从制作电子书刊、网络教育、网络地图、数字动漫到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媒介浏览产品及其演变的个性化纸媒介产品中获得市场容量和获利机会,还能从图说时代的无限量图片信息引发的影像印制(如婚嫁、游记、个人影集以及各种纪念册)中,挖掘出无限商机。但只有更多地关注出版的实时性、内容更新的便利性、产品外观的多样性特点,才能在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产品传播途径中创造需求与价值。

2.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与物联网智能包装

集成制造的功能印刷产品和物联网智能包装是印刷企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加工跨越到智能制造的最合理途径。包装印刷企业依托数字印刷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功能印刷与物联网智能包装印刷,这不仅需要学习集成制造技术,采用数字印刷方法将许多功能性材料和信息嵌入到包装、标签等产品中,还要通过数字化精细生产保持所复制的产品具备某些特定的、个性化的功能,如温致变色、过时变色等。包装印刷企业也可使产品外包装具备与物联网以及数字防伪相关联的特殊识别功能,如二维码等满足应用功能性和可追溯性的新功能,从而使包装印刷企业融入到现代IT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的高附加值领域。

3.数字化的印刷全流程管控

数字印刷因“数字”而改变印刷企业的市场、技术工艺、作业方法以及营销手段,形成面向跨媒体、多介质、多需求以及互动体验的作业模式,依托互联网和DIY软件来营造出用户就是设计师的乐趣与成就感体验,构建出一个以“高产能的集中式加工中心与分布式定制服务中心”的分布式数字印刷标准化作业流程。

其中,定制化精准印后加工技术实现了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技术基础,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多幅面、复杂折页或多样成型的印后加工模式。

在线检测技术则以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为技术基础,通过标准印刷图像和检测印制图像的比对来实现印品质量缺陷检测,解决了机器换人的新难题。

第9篇:印刷技术论文范文

>>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探析 中专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探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陕西省安康市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探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铁路货运仓储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地震预报现状及发展方向 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初探 浅论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发展方向 临床药师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新闻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巷道支护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建筑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发展方向刍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马荻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按需出版打破了原有的出版模式,开创了新的出版思路,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大量研究成果的文献分析,对按需出版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梳理;归纳国内外按需出版发展现状;对按需出版研究结论中的两大论点提出新的看法,即按需出版的发展基础及按需出版的发展空间;并为按需出版未来发展途径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按需;出版;印刷;数字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62-02

一、按需出版的定义及辨析

1.定义。按需出版(Book On Demand, BOD;Publish On Demand, POD)尚无规范、明确的定义,目前较公认的说法是:按需出版“是充分利用数码印刷技术的优势,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字化以及超高速的数字印刷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按需和高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型出版方式[1]。”从定义中可看出,按需出版以“需”为第一要义,以“数字化”为实现平台,以“数字印刷”为技术支撑得以运行和发展。

2.相关定义辨析。按需出版与按需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网络出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文件梳理,对其进行了归纳(如下图所示)。

首先需要阐明的一点是,目前出版界及学术界对按需出版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一般设定在对图书的出版上,上图中对几个概念的梳理也基于该范畴。(1)数字印刷是按需印刷的技术支撑。按需印刷得以实现必须依靠数字化的内容、数码印刷机械设备以及数字化的工作流程。这些条件是数字印刷才能提供的。故在此将按需印刷简单理解为针对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印刷产品进行的数字印刷。(2)针对数字出版有比较专业、规范的定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的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过程的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2]。”现实运用中,数字出版的范围更为广泛,CD、VCD、读书机等均可定义为数字出版,且其传播渠道并非局限于网络传播。故将数字出版中以网络为载体的部分独立归为网络出版。(3)数字印刷是数字出版的一个过程,且全程数字化。同理,按需印刷也为按需出版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虽从按需出版的定义上来讲,按需出版是数字出版的特殊化需求,但目前还无法完全做到从内容源头的数字化。在出版转型过程中,按需出版的另一种重要定位是:按需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目前的按需出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来源于传统出版的图书,按需出版是将传统出版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这也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按需出版的主要出版内容。(4)网络出版现多以电子书的形式传播,而对有特殊阅读习惯的受众而言,将电子书纸质化,进行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按需出版发展现状

1.欧美国家。按需出版的起源最早出现在美国。1997年,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公司创立的电印刷公司(Lightning Print)利用IBM技术为一所学校印制50本已在市场上脱销的教材事件,被认为是按需出版的开端。在英格拉姆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一大批按需出版的传统机构及数字印刷服务网站。被人们熟知的如Lightning Souree公司、Offset Paper Baek Mfrs公司、Vesteom公司、Xlibris公司、Lulu公司等。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在欧洲一直名列前茅。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便开始应用按需印刷。德国最大的图书配送公司Libri的子公司Books on Demand GmbH(简称BoD),将传统书业和按需印刷进行了有效结合。贝塔斯曼集团也从2001年起涉足这一领域,下属的Bertelsmann Media on Demand(简称BMOD)公司专营这一业务,并被视为成功案例[3]。按需出版在英、法、意、西、日等国也相继展开。在英国,1998年剑桥大学出版社率先开展按需出版,2009年成立专门出版社Punked Books;2012年,原创电子书出版社开放之路全媒体(Open Road Integrated Media)公司和英格拉姆、闪电资源公司开始合作发行开放之路全媒体公司电子书的印刷版本。在日本,东京书籍贩卖公司、凸版印刷公司和29家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Booking公司开展按需印刷;富士施乐、微软和大型出版社讲谈社、小学馆4家共同出资成立按需出版专业公司。

2.中国。我国的按需出版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0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引进数码印刷技术,并在2004年试行按需出版。之后,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传统出版社等也陆续开始实践。此外,除知识产权出版社旗下的中国按需出版网()以外,开展此类业务的还有北大方正的印捷网()、印客网(.cn)、印象社(.cn)、超印速网()、中国博客网的博文e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下属的易文网(ewen.cc)等。上述几家已经借助互联网平台,先后开展了图书按需印刷服务[4]。

三、按需印刷研究现状

目前按需出版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外发展历程,我国发展现状、限制因素及发展途径。按需出版研究层出不穷,但观念存在一边倒现象。通过对前者文献的梳理,发现存在两大具有争议的观点。

1.按需出版得以发展的根本条件。许多学者认为按需出版在我国得以发展的条件除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大(网民数量膨胀及个性化需求增加)以外,传统出版存在的弊端是发展按需出版的重要原因。传统出版存在起印门槛高、库存堆积严重、回款难、印数限制、资源浪费等问题[5],且不少绝版、短版图书无法再购买等原因促使按需出版进入图书出版行业,从而弥补传统出版的不足。但这些原因并没有抓住造成传统出版缺陷的根本,也没有真正体现按需出版的价值。库存堆积不是问题,导致库存堆积的原因才是根本问题。从源头梳理传统出版的弊端所在,是出版社的管理制度问题。出版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前期营利为目的造成恶性循环。起印数量高、追印数量不公开、营利“行规”比比皆是。起因门槛、库存堆积等一系列问题是该行业状态下必然带来的副产品。目前我国的出版市场营利来源大多为教材印刷,这一现象可有力证明我国出版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

按需出版的意义不仅是解决出版业的上述问题,更是为出版业带来数字化变革,给予其新生。同时,也更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当然,要实现按需出版管理制度的完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按需出版是少量印刷还是永久印刷。按需出版较传统出版而言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或特征体现在①可实现零库存;②节约销售成本;③复活绝版、短版书籍,促进文化积累和传播;④满足用户个性需求[1];⑤促进产业由“先出版再销售”向“先销售再出版”变革等。但也有学者认为,按需出版除技术、资金、管理、配送等外界限制因素外[6],其自身适用范围是个重要瓶颈,仅适合印刷次数相对较少的书籍。按需出版目前的适用范围确实多用于专业教材、学术图书、历史古籍、小众丛书、专利文献数据等受众较少、印刷数量要求不大的图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按需出版仅适合于这类图书。首先,按需出版适用于所有图书,当图书出版达到一定量时,按需出版的数字印刷成本可能低于传统出版的胶装印刷成本;其次,按需出版不能简单归类于少量发行。在作为出版业巨头的德国,人们认为按需出版非但不是量上的减少,而是无限发行的开端。

当然,按需出版也存在其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书号管理问题、盈利模式问题、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等。按需出版毕竟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其发展牵动着一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其完善之路也更为崎岖。但不少学者在指出其不足时,牢牢抓住其印刷成本不放。认为其设备的购置费用巨大,且设备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且单位印刷成本高等。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前瞻性,且学术在一定程度上应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我们不能仅因眼前蝇头之利,而蒙蔽透视发展之路的双眼。按需出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理念的革新。

四、对按需出版未来发展的展望

1.以网络为纽带发展按需出版。按需出版的销售链顶端是用户,用户对图书的搜索是销售的开端。无论是传统出版社、图书经销商还是兴起的数字印刷机构,都要积极借助网络建立健全分销搜索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资源的整合与控制服务。

2.以内容为基石夯实按需出版。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讲,可依靠自身在图书量上的积累及对图书的深度挖掘来巩固自身按需出版的地位;而作为兴起的小型数字印刷机构来说,注重内容的个性、品味、质量和风格是其生存之道。

3.以行动为证明践行按需出版。喊着按需出版的口号,做着按需印刷工作的单位不在少数。按需印刷是用技术改进技术,而按需出版则需要技术改进人工。按需出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对内容进行不断创新,这都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不能仅将技术用于最后的印刷工作。

五、总 结

出版行业的发展牵涉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虽然我国的按需出版起步落后于欧美国家,且发展限制条件较多,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发展有瓶颈,是挑战亦是机遇。

在学习借鉴上,因制度差异,我们能向欧美国家学习的内容技术多于管理。但笔者认为,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德国人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国青少年极度缺失的东西。按需出版是为大众读书提供便利的途径,不要让其仅成为我国青年一代的个人秀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