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空中家访总结精选(九篇)

空中家访总结

第1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家访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家访,就是高校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法教育的延伸,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以往走访工作经验,力求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将家访落在实处,促成高校与家庭在大学生教育上的良性互动。

一、家访形式:四维一体,点面结合

高校辅导员要带的学生少几十,多则数百,如何选择何种家访,即能突出重点,又关照大多数同学,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关怀。我认为可以多种形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四位一体,点面结合。

1、集体家访

如何让学生家长感受到学校、学院对学生关心关怀?如何把家长对孩子培养的意见最真实反馈给学院领导?如何激发贫寒学生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为此,我邀请学院领导走进学生家庭里,与学生家长交流。比如:我邀请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同事共同走访家境贫寒的学生李某。在李某家,我向李母介绍了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对学校在李某学业上的帮助多次表示感谢,李母声音哽咽,眼里噙满了泪花。事后,李涛发来短信说:“老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天这件事。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个人家访

除了邀请学院领导、同事集体家访外,针对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我还自己专门登门家访,和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对学生帮扶问题。翟某是平时在班级内学习成绩一般,部分学科出现挂科的现象,在宿舍时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出现轻度的交际困难,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交际困难生。为此在走访翟某家时,初见翟父,我不没有把翟辉挂科、不太交往的事合盘托出,而是与其父母谈起翟某在家生活状况,谈起翟某的高中时的事。当发现翟某以前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只是高中没有考好的情况时,我不失时机地侧面表扬了他,说班干部反映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近期学习有所进步。坐在一旁的翟某眼睛显得更加明亮,父母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学回来的第一天,翟辉找到我说:“老师,最初你到我家时我还很担心,怕你告我状。没有想到您把我说得那样好。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

3、视频家访

我所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那么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能否与家长见面呢?借助于互联网视频技术,就打破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放假前,通过调查我整理出一些具有视频连线的条件的学生名单。假期,利用家长空闲时间,春节拜年时间等,与7位家长进行视频家访。在视频家访过程中,就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交流:(1)学生在校表现;(2)学生寒假期间在家表现(3)了解学生家庭情况(4)介绍学院情况和学生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对于视频家访,许多家长表示这种形式非常好,直观、快捷,希望能经常交流。我也向家长承诺将这种家访坚持下去,不仅要寒假家访,而且平时也可以进行交流,共同把学生培养好。通过这次尝试,我想把这种视频家访常态化。

4、电话家访

如果说集体走访、个人家访、视频家访有一定局限性,受到时间、空间、经济条件的限制,那么电话家访则是以上三种家访的最有效的补充。为了更好地把家访铺开,假期我更多地进行了电话家访。打一百多个电话,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有两点启示:第一、电话家访,不是电话告状,要多多表扬学生的长处,多多肯定学生,同时策略性地告之学生努力方向。第二、电话家访,工作非常大,不应局限于假期,应当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交流。

通过集体走访、个人家访对重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视频家访、电话家访涵盖更多学生,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形成“四维一体”的与家长沟通交流方式。

二、家访反思:学生为本,注重反馈

在家访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围绕学生或以生为中心来制订与实施家访计划,真正把学生发展置于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在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时,要做“许三点”:要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批评;要多报点好事,多报点不足;要多说点赞美,少说点指责。

第2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1个多月前,即8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圆满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从中德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和签署的合作协议看,双方领导人对两国未来合作前景十分看好。接受记者专访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助理王朔认为,默克尔此次访华成果超出预期,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而且为未来中欧双方扩展了合作空间。他同时指出,中欧应不断增进互信,逐步突破制约双方经贸合作的瓶颈,促进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德磋商取得超预期成果

在谈到此次默克尔访华成果时,王朔将其概括为四点:一是合作协议内容超出预期。中德双方签署了18项协议,涉及航空、汽车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工银金融租赁公司将购买50架空客、价值达35亿美元的交易。王朔告诉记者,这确实是一项超预期的成果,“因欧盟航空碳排税等因素,德国媒体在默克尔访华前并未看好空客协议,预期此访只是将2016年到期的空客合资企业合同得到延长”。二是在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两国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贸易摩擦、避免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成一致。这被视为本次中德政府磋商的一个重要成果。“此前德媒预测默克尔很有可能向中方提出中欧太阳能之争问题。但默克尔访华期间提出中德通过协商解决光伏产业领域贸易争端,堪称为世界新能源竞争起到示范作用。”王朔说。三是双方同意在双边贸易结算中增加使用人民币和欧元。双方欢迎德国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促进两国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及在德国发行人民币金融产品。四是中国在购债问题上显示积极态度。王朔表示,总理在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后接见记者时表示,尽管中方对欧债问题心存担忧,但对欧洲经济、欧元区以及欧元依然“抱有信心”,中方愿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前提下,继续投资于欧元区国债市场。同时也希望欧盟能在财政紧缩和刺激经济两者间找到平衡点,乐于见到欧盟国家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第3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从近期高层释放出的信号,可以推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将是“保增长”。如果最终确定,这将是时隔三年的回归: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亦是“保增长”,而此后2009年、2010年的基调,却分别是“促转变”和“稳增长”。

“保增长”和“稳增长”虽仅一字之差,却包含着不同的财金政策。“稳增长”意即对次年的经济形势相对乐观,而“保增长”却意指对次年的经济形势并不那么乐观,为此将采用相对扩张的财金政策。那么,如果即将召开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终定调为“保增长”,将意味着2012年的政策资源有可能向“保增长”过度倾斜,为此社会公平亦有可能再次受到伤害。

社会公平的受伤,可以说是隐含在“保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回顾时隔不久的2008年甚或相距更远的1998年,在经济发展遭遇全球或区域性经济危机时,面对晦暗不明、难言乐观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一系列财金刺激政策,其后造成通胀高企、税负加重以及民生保障的停滞,而这些最终均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由民众所承受。

回到三年前,2008年面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冲击,当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为“保增长”。由此,中央4万亿元投资以及全年逾10万亿元的信贷,均于2009年陆续推出。但是,综观2009年的全国财政支出决算,除当年保障房支出同比增长313%外(其主要目的为拉动增长,仅占当年民生保障总支出的5%),其他民生保障性支出的增长却几乎均在10%上下,而当年全国财政支出总额却同比增加了22%。此外,此轮“保增长”所引发的财政透支,直接导致了延续至今的通胀高企以及总体税负的实质性大增。

再回到1998年,为了缓解亚洲经济危机给我国造成的通缩困境,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超出上年财政总支出50%。但是,如此巨大的财政支出增幅,并未过多惠及到民生保障。相反,由此拉开的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却让民众付出了堪称“惨痛”的代价。

抛开“保增长”的字面之义,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遵循着“增长为先”的内在逻辑。而如果以1992年十四届一中全会召开为节点,我们会发现,此前的改革尚存实质层面的机会公平,而此后的改革却已相对的机会不公平。这种相对的机会不公平,不仅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农民之间,还体现在求学、就医、住房等民生环节,更反映在国企改制、土地开发、金融改革等市场环节。

不可否认,“增长为先”对于曾经“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其之于改革开放巨大的理念感召和现实示范的作用;同样不可否认,“保增长”对于经济发展遭遇困境的年份,其之于拉动经济增长和强化合法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增长为先”在贫富悬殊日趋突出之当下,其与“兼顾公平”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我们还应该看到,“保增长”在经济改革存量资源日趋减少之当下,其所带来的有效增长周期越来越短,相反通货膨胀、贪腐不绝、内需难启等负面作用却越来越大;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国GDP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均GDP已近4500美元之当下,经济增长与民生保障的偏离度却日渐拉大,最为典型的是,我国当下社保基金还存在逾10万亿元的缺口,年均1600亿元、人均仅110元的全民免费医疗仍然不能全面施行。

“保增长”不应再以公平缺失为代价。即将召开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确定“保增长”为2012年的主基调,我们希望,此轮“保增长”的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而应正视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萧条以及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我们还希望,此轮“保增长”不再过多依赖财金政策的刺激,而应通过深层次的改革以激发被抑制的生产力;我们更希望,此轮“保增长”不再以公平缺失为代价,不仅相关财金政策的细化出台需要程序性公平,由此产生的投资机会更应让多重投资主体享受到实质性公平,而二次分配改革的步伐更不能因此减速以迅速弥补相对欠缺的民生性公平。

令狐补充:解锁环保数据 还原污染真相

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大雾笼罩北京,12月6日局部地区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已经达到了浓雾的级别。虽说在气象学中,大雾乃至浓雾均非极端天气现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雾已成灾。通过相关报道可知:大雾迷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骤增,口罩热销;首都机场数百航班延误和停飞;京城内外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仅104国道几个路段,仅两小时内即发生了20多起交通事故……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损失显而易见。

其实,这次化首都为雾都的大雾,经济损失不小,社会影响不良,但也不乏正面意义。联系到已热议有时的是否该公布PM2.5监测结果的争拗,以及PM2.5浓度已突破监测仪器极限,“爆表”一词流行,那么,博弈中的一方将大雾视为老天爷助攻,属于气候的眷顾,是一次大自然的“爆表”,也不无道理。更进一步,如果将大雾看做是猛击一掌,催醒准备睡到2016年才起床的监测PM2.5计划,则可谓正得其时。

有必要澄清,这并非幸灾乐祸,而是针对雾灾导致的客观效果的一种解读,可归于灾后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范畴。

首先,事实证明,“管不住温度,管得住温度计”的方针可以奏效一时,但也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失灵。不肯直面PM2.5,即可能在雾中迷失,看来是漠视民瘼回避真相的宿命。毕竟民意可琢磨操控,天意却从来高难问。当然,还可见,靠安装室内空气净化器,解决不了室外的空气污染问题。

其次,茫茫大雾遮蔽着北京,却廓清了笼罩在环保问题的公共决策上的一些迷雾,尤其暴露了权威公开空气质量指数,与公众感受相距甚远的症结所在。

空气污染本是一个客观事实,一方面与公众的健康和利益密切相关,人人能够感知、也有权评判;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污染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人人都是污染源。比如,北京数百万辆汽车的尾气,就是空气污染中PM2.5颗粒的主要来源。同时,空气污染并非孤立现象,不能简单地将污染责任归咎于一个城市、一级政府或者一个部门。在如此容易免责的背景下,环保监测不肯在空气质量指数中纳入国际通行的PM2.5浓度,已是咄咄怪事。而在公众追问中,有关部门还猛捂盖子,将相关数据当作秘密“只供科研用”,就怪不得公众要非议事体并追究缘由了。

究其原因,与“国情不同”这一万能理由相比较,猜测这是“奥运遗产”或许更确切。不少人理当记得,曾几何时,在绿色奥运的口号之下,北京的空气质量开始了政治正确之旅,接着渐变为面子问题,并在今日的大雾中骑虎难下、窘态毕露。倘若果真如此,那么,面子比民生更重要,也即面子比公众健康更重要,就是顺理成章的结论,真可谓一愚何及而大可不必。

固然,综观全球大都市,无论是汽车保有量与北京相当的巴黎,更多的伦敦、汉城,甚至多出近一倍的纽约、东京,空气质量均远远优于北京。但这是直面污染,积极治理的回馈,而非遮掩、拖延、隐瞒的结果。

例如,伦敦历史上空气污染长期十分严重,1952年烟雾灾害致死数千人后,痛定思痛,制定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治理持续多年,措施不断升级,才摘掉空气污染的帽子。1988年,汉城为保障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也一度用行政手段严控污染源,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企业;但其处理奥运会后污染反弹的手段,并非遮掩、粉饰,而是直面、改进,努力让奥运遗产产生正面效应,摆脱空气污染的困局。

环保本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实际上,奥运后环境和空气污染的反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陶醉和迷失绿色奥运的浓雾之中找不着北,把虚幻的光环当成自缚的绳索,为了挂住面子,积攒政绩而无视事实、遮盖真相、弄虚作假。及至迷雾散尽,决策者和决策部门的不自信昭然若揭;既不相信群众,更不依赖群众的弱点显露无遗,而PM2.5还在那里,空气污染依旧。莫非,要让京城人民告别脏、毒空气,唯一的办法是宣布奥运会永远在北京举行?

刘洪波:宜黄官员复出 合乎规定触犯民意

刘洪波

江西宜黄县著名的前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前县长苏建国,近期复出。两位“建国”同志的这次复出本属低调,因为消息传出,舆论大哗,经抚州市委组织部正式作出“情况说明”,变成了高调复出。

邱苏二建国,于去年10月9日同时被免职,今年11月29日同日被任命,一个当抚州金巢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一个当抚州市公路局局长。两位建国同名又同僚,因同一事而命运同步,应有呼吸与共、情若金兰的感慨,两位同落同起也见组织上不偏不倚的关爱。这事有造就政坛佳话的潜质。

邱苏二人以拆迁事件而著名。这一拆迁事件,有烈火自焚、厕所攻防、率队抢尸等情节令人不胜错愕,终致邱苏二人在事发一月后因“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被免除职务。现在两位复出,抚州市委组织部说明,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并履行了相关程序。

这个说明正面回答了很多质疑。人们初听二建国复职,纷纷指为问责不落实,复出偷偷摸摸。然而,确如抚州的官方说明所言,二建国“重新安排任职”,没有任何地方不符合规定。一个严格遵守规定的行为,造成了民意的震动,既显现了相关规定疾言厉色后面“重责轻打”的底色,也显示了人们对“规定”的理解不乏浪漫主义的想象。

根据相关规定,邱苏二建国当初被免职,这不是以免职代替了问责,而就是被问责。免职正是问责的一种方式,而“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就是他们被问责的原因。免职期满一年,重新安排任职,也符合规定。还是根据规定,他们再获职务并未提拔,因而无须公示,悄然复出或低调复出,原也在规定之内。

二建国被免职时,还拖着被“立案调查”的尾巴。现在既然重获任命,抚州方面可以说调查已经完结,立案已被撤销,二人没有其他问题。当然,实际上对两人的立案调查是否真正进行,是否有过正式的结论,结论是否可以服众,我们无法得知。然而,公布立案调查的情况是否有明文规定,恐怕也是疑问,按规定抚州方面可能也无须公布调查结论。

邱苏二人复出,民意并不认可,但完全合乎规定。问题已不是邱苏二人是否应该复出,而是官员问责与任用的规定与民意之间存在的巨大裂隙,官意与民意之间的严重分离。规定总是神情庄严,人们也总将规定想象为严肃认真,因而每当遇到事情,总是先呼吁有规定,一旦有了规定仍然怪状百出,就认为一定是规定没有认真执行。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情况并非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规定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为什么认为规定必能实现民意?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简略地说,这既有把规定误当成制度的因素,也有未能了解规定和制度产生于博弈的因素,还有无奈之下只能寄望于规定的因素。

制度可以是总体性和根本性的原则,而规定只会是零碎的办事章程。若无充分监督制约的制度,一事一拟的规定再多,不愁没有乱事因“没有明文规定”而免于惩罚;若有充分监督制约的制度,则很多乱事虽无“明文规定”仍可得到制止。制度也好,规定也好,并不天然建基于民意,只有民意在从制定到执行的全部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参与,才有望使民意得到体现。当然,在民众基本被排除出直接参与制度和规定博弈的情况下,多少有个规定,总好过全无章程,但以为只须严格执行规定就万事顺遂,程序无误必能导出结果的良好,仍是一种想当然。

邱苏二人严格遵守规定复出,他们得此厚遇不是谁徇私枉规,而是他们获得了体制的包容和承认。尽管他们未获民意的支持,但他们已获得体制的谅解,体制在邱苏二人与民意之间作出了一项选择,这个选择不是临时的、徇私的,而是早已包含在规定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体制对问题官员的态度,优容且缺乏考虑民意。邱苏二人复出,就是一个合乎规定的政治决定,一个背离民意的政治决定。

我们不能主张对人“一棍子打死”,不主张一旦犯错永世不得翻身,但我们主张权力无论初任还是复出,必当与民意符合。民意是正当制度的最终体现,也是一切规定的精神指归。民意不值得神化,它也可能犯错;但民意更不能无视,背离它更可能万劫不复。正因为邱苏二人复出完全合乎规定,人们得以了解制度与规定的实际意义。这有助于人们消除对制度和规定的浪漫主义想象,消除合乎程序就可以保证公正的误见,进入对制度公正的深入思考。

作者系杂文家

沈彬:应回归法治路径

沈彬

一则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接待上访者的新闻,引起舆论重视―这是本届政府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个面对面接待上访者的部长。

12月1日韩部长在农业部人民来访接待室接待了3批上访农民,他们反映:村集体乱收费、截留补贴、村财务不公开、承包地被强行占用,以及出嫁女村民的承包地被收回等问题。不难发现其中一些问题,本可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农业行政机关的执法也未必能解决。

韩部长的亲民之举,值得舆论褒扬,但我们也不免会反思:是否需要正部级领导接待访民?接见能否实现访民的诉求?乃至反思:到底该起什么作用?

就其本意来说,是民意上达,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手段,也是投诉官员的重要渠道。它不是法律程序,对矛盾的解决不具有终局性,甚至还留有浓重的旧时代的“青天情结”。但近些年“”却在不断扩权,相应的是司法权威的收缩,本该拿起法律武器的人,不得不当起访民,且渐有“以访代法”的趋势,背离了法治发展路径。

首先,近几年,一些地方法院为回避自己的“风险”,不愿审理“敏感”案件。最著名的是2003年南方某省区高级人民法院下发文件:对于集资纠纷、土地纠纷、职工下岗纠纷等13类“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关注”的案件暂不受理。今年,又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省高法内部文件成了基层法院不立案依据。司法机关自己不能坚持法律,那么这些“敏感案件”的当事人,自然不得不当访民,不麻烦地方法官了,那就要麻烦北京的韩部长,乃至要麻烦温总理亲自接见。

还有的案件,虽然“不敏感”,但法院可能出于结案率考核的目的,也不受理。于是当事人要先去局,拿着回执,才能在法院立上案。司法权的这种收缩,无疑制造了大量访民,也在自贬司法公信。

其次,更多表现为官员对上负责,而不是对访民负责。也必然演变为“”“维稳”。

一方面,是国务院《条例》里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另一方面,遏止上访又是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两者存在严重矛盾,基层官民就在这种别扭的逻辑弈着。在网上检索“纳入年终目标考评”,就会发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的规定比比皆是。

因为考核只需对上负责,“搞定”访民就成为基层官员政绩的关键所在。于是各种关押访民的“学习班”“黑监狱”应运而生;成为基层的日常任务,乃至出现北京“安元鼎”这种专门的黑保安公司,形成公权外包,严重恶化了法治环境。以致北京警方称要对北京的黑保安“零容忍”。有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只要还有考核,各地基层政府就会想办法“”。

吊诡的是“学习班”“”已经涉嫌非法拘禁等犯罪,所谓的“越级上访”连行政违法都谈不上;但现实却是搞出前者的地方官员每每能平安过关,其逻辑一如所谓“暴力拆迁”中鲜有官员真的被问责―因为地方官员不需要真正对当地群众负责,权力是上级授予的。

思想家托克维尔有句名言:在美国,所有问题都会转化为法律问题。正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美国再激烈的社会矛盾,也一直在司法渠道内吸纳。而在中国,可能所有问题都成转化为上访问题,而且很多法律问题也变成了上访问题。权的膨胀背后,是行政权力的膨胀。清代的上访―“京控”,只能在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两处告状;如今,在北京上访除了国家局,还有全国人大、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各个部委的机关。古代“告御状”本身还有着德政的寓意;而当下的,又何尝不是底层百姓的心理寄托?

固然,访民的成因比较复杂,司法公正未必能全面解决访民的诉求,比如,有的访民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或者有高于法律的诉求,把公正的判决当成冤案反复上访;有的属于改革的历史问题,早已过了诉讼时效,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司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还需要利用现行的制度,予以妥善吸纳、解决。

但更多的访民,原本可进入司法渠道,终局性地解决纠纷,而不是一次次去北京,跟基层政府玩的“游戏”。试想如果有健全法治,有说理的通畅管道,何必再走上访道路?一是地方法院要勇于担当,不要再回避“敏感”案件,把相信法律的公民弄成访民;二是改变地方政治生态,让官员对下而不是对上负责,那么考核就不会异化为“考核”。应回归法治的路径,扭转“以访代法”的局面;地方政府、法院各司其职,访民也就不用麻烦韩部长、温总理接见了。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

罗世宏:台湾“大选”渐别意识形态之争

罗世宏

连续三个周六,2012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行三场辩论。开头和末尾的两场由代表三党的“总统”候选人同台辩论,中间的第二场辩论则由三位“副总统”候选人担纲。上周末(12月3日)的首场电视辩论,、蔡英文和宋楚瑜分别代表、和亲民党参加辩论,最是引起选民关注,转播同时约有半数以上的民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也吸引30多家海外媒体、超过200名记者现场采访,创下历年“电视辩论会的最高纪录,场外也有人举牌示威抗议,是个热闹滚滚的周末。

很多人关心三位候选人在首场电视辩论的表现,辩论会结束后,也有多家媒体进行电话民调,例如《苹果日报》民调结果,有47.61%的受访者认为表现较好,35.49%的人认为蔡英文较好,14.37%的人认为宋楚瑜表现较好,2.53%的受访者未表示意见,一定程度反映了选民原先的支持倾向。

在辩论中略显紧张,定睛看观众可能会发现这四年来老了不少,可见“总统”不是人干的。马在辩论时,不断抨击前次执政8年期间,台湾有严重的贪腐、贫富差距、经济倒退,两岸紧张,难道“还要回到执政的台湾?”马强调他执政期间达成的两岸关系成果丰硕,包括两岸直航、陆客来台和ECFA的签订,而这正是最弱的环节,另外,也强调执政三年邦交国没有减少,免签证待遇国家或地区增加到124个,并保证他继续执政明年可望取得美国的免签证待遇。

符合外界希望塑造“双英对决”(意指与蔡英文对决)的气氛,整个辩论过程刻意避开宋楚瑜,专注于和蔡英文之间的攻防。不少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马的言词变得越来越犀利了,特别是他对蔡英文的攻击中,这一句话最有力度:“改变了,可是却改变了蔡英文”,以此对照两党此前推出的“立委”不分区名单,推出形象清新的学者和弱势民间团体代表,而名单上不少是贪腐官司缠身的政客。

被问到副手苏嘉全先前的豪华农舍争议、当选后是否特赦因贪渎被囚的前“总统”、两岸对话与“九二共识”,以及非核家园等问题,蔡英文都显得刻意回避。不过,蔡英文的专业女性与诚恳理性风格相当突出,特别是响应不断抨击前次执政时贪腐问题时,蔡英文坚定地说:“站在你面前的是蔡英文,不是。”最后更坚定地向选民诉求:“我是蔡英文,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甚具说服力。

宋楚瑜在交叉诘问中突然抛出青少年关注的网络速度与价格问题,除了显示他想刻意讨好青年族群之外,也似乎是想用这个一般政治人物不熟悉的问题将双英一军,果然是工于心计的“大内高手”。

这次辩论过程的共同之处是不再出现过往激烈的意识型态之争,也不再激情诉求“爱台湾”,更没有人再指控对手“不爱台湾”。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三位候选人的两岸政策无甚区别,都强调两岸对话与和平,以及经贸文化关系的维持与强化,“泛蓝”的马宋自不待言,“泛绿”的蔡英文也急着在辩论前一天宣布“不排除两岸政治协商”,欢迎“一中各表”和“不统不独不武”,只是特意强调要符合民主程序。

第4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系和相互信任”

记者:您能谈谈此次访华的主要内容吗?您希望在访问中带给中国人民何种信息?

希拉克:我首先要向中国和中国人民表达赞赏和友谊。继2004年圆满访华后,我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因为去中国访问对我而言始终是莫大的快乐。其次,是向中国和中国人民传递我的信任,我对法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法中互办文化年的成功非同寻常,其影响延续至今。我相信法中两国有能力将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服务于和平与进步;相信中国有能力证明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国际安全,并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更平衡、更互助、更尊重环境。

记者:您对当下的中法关系有何评价?

希拉克:在法中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中,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系和相互信任;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接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法中经贸关系呈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双边贸易往来自2000年以来几乎翻了一番。仅2006年上半年,法国对中国的出口就增长了30%。第一批中国企业尝试来法国落户。法国愿意同中国建立真正的战略工业伙伴关系,法中在航空领域的伙伴关系就是很好的先例。我们希望这样的合作延伸到核能、铁路运输以及其他法国有独特优势的领域。法中关系也得益于各界的参与,从议员到地方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室、公民社团,还有日益增多的两国旅游者都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参与者。从这意义上讲,去年12月由两国总理决定的400名青年互访更具有人文意义,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法中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

记者:您认为中法双边合作的成果主要在哪些领域?是否仍有巨大潜力?在双边关系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希拉克:自2003年以来,我注意到法中之间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观点迅速接近,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其他伙伴国家也一样,似乎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团结的重要性,在处理危机上更尊重别国。我们两国之间内容广泛的战略对话无疑有助于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在工业领域,法中工程设计中心在北京成立,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配线落户天津,这无疑是法中两国之间最成功的战略联姻。其他领域可以遵循同样的发展途径。法中两国的科技合作关系也在发展。

然而,对两国经贸往来中过于不平衡的状况和法国占有的市场份额,我并不感到特别满意。中国政府让越来越多的法国中小企业落户中国、将中国经济向法国服务业开放应该能够改善这样的状况。

记者:请您就中法战略伙伴关系、中欧伙伴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表高见。中法伙伴关系的强势在哪里?法国政界是否一致看好中法战略伙伴关系?

希拉克:法中之间的伙伴关系,首先是在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中,并在国际组织范畴内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共同责任精神。在此意义上,我想对中国参与向黎巴嫩派遣联黎增援部队的行动表示敬意。在经济、工业和科技领域,具体体现法中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除了目前的重大合作领域,尤其是能源、航空和地面交通方面,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还向新的领域发展:如通信、金融服务、食品以及环保行业。

同中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是今后法国外交行动中的一项中心工作,因为每个法国人都懂得,世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而中国也清楚她在法国始终能找到愿意为建设平衡世界共同工作,而又不依附于他人的伙伴。法国随时可以向中国伙伴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

本着同样的精神,我认为欧盟与中国加强伙伴关系是我们的使命,因为欧中之间只有共同利益而不存在力量对抗。正如您所知,中国已经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欧中之间保持着深入广泛的政治对话。最近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中峰会使欧中之间就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得以启动。这是重要的一步。

“中国的复兴将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创造活力,并丰富世界文化”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法国如何看中国?

希拉克:中国的成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中国的变化已被视为对明天世界产生最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之一。中国的成就首先是其卓越的经济腾飞,使中国跻身于决定世界经济趋势的少数强国之列;其次是它的科技突破。中国已经开始涉足高科技,如航天、通信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这对未来意义重大。中国的成功自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工厂企业向廉价劳动力地区迁移问题;遵守市场经济规则的问题。

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人们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抱负有所顾虑。我本人对中国充满信心。我认为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其经验足以帮助它建立实现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在世界舞台上长期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我还认为中国的复兴将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创造活力,并丰富世界文化。

记者:许多中国人都知道您喜爱中国文化,您能告诉我们其中的缘由吗?

希拉克:我喜欢亚洲,特别是中国。得益于法国学者对远东伟大文明,尤其是中国伟大文明的介绍,我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对中国情有独钟。我在法国博物馆,尤其是集美博物馆发现了令我着迷的中国艺术品。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诗人、外交家圣琼・佩斯说过:“如果没有到过远东,就不能称之为受过完整的人类文明的熏陶。”自从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以来,我这是第4次去贵国进行国事访问。同主席今年7月在圣彼得堡八国峰会上会晤后,我很高兴能再同胡主席见面,也期待着同总理在9月赫尔辛基欧亚会议见面后的再次会面。此次访华期间,我很高兴能去访问长江之滨的武汉,一览这条养育中国大地的伟大河流,并且带着深厚的情感重访中华文明的圣地西安。

“法国与中国具有相同的建设多元的和平与和谐世界的观点”

记者:总统先生,您最近说,法国在欧洲乃至在世界上都独树一帜,它具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使命感。请问总统先生,何谓法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使命感?

希拉克:法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使命感是法国的历史结晶,是法国实现未来抱负的发动机。

自由、平等与博爱。法兰西共和国是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理想的产物。全世界来法国的一代代避难者,在他们国家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得到了法国的接纳。面对极权镇压,法国作为避风的港湾,在他们的眼里是自由、民主和美好明天的希望。

和平与民族和解。法国与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实现了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民族之间的和解。法国是欧盟创始国,致力于终结百年分裂的欧洲建设。法国的经历证明,只要懂得寻找新的途径,对抗不是不可以避免的。法国在戴高乐将军时期也同样抛弃了东西方两极对抗的自杀性逻辑,于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独立与互助。同其他国家相比,法国是在与霸权的对抗中建成并生存的,所以法国特别关注强权政治的风险,法国愿意通过对话来建设和平与和谐。面对日益加剧的文明冲突风险(西方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世俗文明与宗教文明的对立,南北国家之间的对立,富国与穷国的对立),法国与中国以及其他伙伴大国具有相同的建设多元的和平与和谐世界的观点;在强有力的、合法的和所有国家都接受的国际机构框架内共同承担责任,使全球化和谐、公平、互助地为人而服务。

记者:法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已经一年多了,您对欧盟宪法的前途有何看法,您对欧洲建设的未来有何期许?

希拉克:欧盟不仅体现了持久的和平与民主的进步,而且不断书写解决和克服危机的历史。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否决欧盟宪法而受到任何质疑,相反,我们重新制定了欧盟计划,以恢复欧盟与欧盟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欧盟的重大规划,使欧盟公民看到一个致力于解决未来重大问题的具体的欧盟:这些问题包括能源、科研与创新、移民。其次,建设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欧盟,有能力承担服务于和平的国际责任,成为平衡世界力量的主要因素。法国将继续为实现这一政治抱负而努力,正如在黎巴嫩问题和刚果问题上对其欧洲伙伴国家所承诺的一样。

总之,欧盟体制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现在的欧盟是一个25个国家的欧盟,未来会更多。为在2007至2008年取得成果,我们将同德国和其他伙伴国家一道努力工作。

(10月26日《参考消息》,作者为该刊驻巴黎记者)

延伸阅读

中法伙伴再度蜜月

10月2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与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会谈。

两国元首在会后发表题为《共同建设更加安全、繁荣、和谐与团结的世界》的联合声明,并共同出席了14项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14项协议涉及空间合作、核电项目开发、购买空客飞机等。

中法联合声明表示,双方认为,欧盟应该根据欧盟与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得出正确结论,尤其是取消在目前形势下已不合时宜的对华军售禁令,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双方认为,中欧应充分发挥现有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领域,中法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决定在战略对话的框架内,促进建立两国企业真正的工业和技术伙伴关系,建立更紧密的工业和金融伙伴关系。

声明回顾了自2004年以来两国在核能、航空航天、铁路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决定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将战略性的交流扩大到能源、航空航天、铁路、通信、金融服务、农业和食品加工、环境保护七个领域。

此外,双方承诺继续支持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

在司法和安全方面,双方同意,在律师、法官和公证人培训交流取得成果的良好基础上,将法律合作纳入双方合作的有关各领域。两国还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鉴于中方已经批准中法刑事司法协助协定,法方承诺加速履行相关程序,以使协议尽快生效。双方同意启动双边引渡条约的谈判。

根据两国警务合作协议,双方重申愿在打击非法移民、打击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犯罪、打击走私和有组织犯罪、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执法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双方同意,中法两国将推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合作项目,并着重加强筹办工作的交流。

这是希拉克入主爱丽舍宫以来第四次访华。当日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后,希拉克下午前往北京大学做了题为《中法伙伴关系:一个为了和平与进步的雄心》的演讲。在演讲中,希拉克指出,中国可能会在未来50年时间里成为世界大国之一,在和平和稳定方面是大家要借鉴的一个典范。

第5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拉关系;战略思考;拉美三国;合作;互利共赢

一、“旧曲新唱”还是“焕然一新”?

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拉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拓展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拉美势在必行。但此次主席出访拉美是否跟前几任国家元首有着共同的战略意图是值得考量的。

1. 出访日程有变动,外交重视显高度。并不是访问拉美的首位国家元首,同样是作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方面,但从重视程度上截然不同。此前国家元首访问拉美大多是在任内或任末,出访目的性较强,如主席于2008年11月金融危机期间访问拉美;或者象征性较强,如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总理等非国家元首对拉美的访问。而主席在上任初期便出访拉美,可见对于此次出访的重视程度,亦可见此次出访的战略高度。从目的性、象征性到战略性不得不说是一个亮点。既体现出延续性,又体现出新特性。

2. 出访之前有互动,高调出访推高潮。访问拉美除了要保持此前历届领导人的历史延续性以外,各方已为的此次出访做足了铺垫,造足了势头。而之后的高调出访正是对之前互动的一种回应,将中拉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3. 选择国家抓典型,重点出访意义深。相比于之前国家领导人对拉美的国事访问,此次出访国家选择了全新的排列组合。此前国家领导人对拉美的访问大多以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国或者古巴、委内瑞拉等排美国家为主,而这次选择的三个国家都处在加勒比地区,而且三国各有所长,影响各不相同。

4.国际风云遇变化,今非昔比显特殊。当前中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发展缓慢期,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环境并不乐观,围绕领土纠纷各大国博弈暗流汹涌;而拉美也不是从前的拉美,作为一个资源宝库,拉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中拉贸易不断深化,因此中拉关系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对外交流迎突破,民间交往是纽带。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但民间交往仍显不足。主席深入民间,广泛接触普通民众,赢得当地民众和舆论的一致好评。主席倡议加强中加、中拉人文交流,确定在有关国家开设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见证签署多项学术、教育、医疗、卫生合作协议。他同当地青少年交谈,鼓励他们了解中国、传承友谊,提倡通过互派留学生、培训、互访等形式促进青年交流。

二、中国深化与拉美关系的战略考量

拉美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是与当下国内外的现实状况紧密联系的,中国对于拉美的需求既是国内现实状况的需要,也是国际形势的需要。深化与拉美的关系对于中国破除国内外困局,拓展战略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国内政策和发展的需要

第一、这是我国拓展海外市场,深化经贸合作的需要。在金融危机雾霾仍未散去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缓慢期,传统的欧美市场萎靡不振,我国调整的内需拉动经济的效果也暂不明显,因此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重要贸易伙伴与出口市场,贸易额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第二、这是拓展我国海外投资渠道的需要。金融危机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在欧美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投资渠道也需要多元化。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很多中国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实力。而拉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正需要较多的外部资金。中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已经成为对拉美投资的主体。

第三、这是我国能源战略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超过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且国内能源供应不足,对外依赖严重,确保能源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就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拉美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开展与拉美的能源合作对于分担能源供应风险意义重大。

2.国际战略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围绕东海、南海领土争端不断,而这背后的大国博弈更是暗流汹涌;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同为发展中国家,中拉有着共同的利益。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中拉关系深化的需要。

第一、拓展战略空间,深化全方位外交。中国在拉美的外交市场仍显不足。如,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唯一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仅6年。新的友谊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也需要以点带面结识新的朋友。因此中拉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落实,同时面临当前严峻的周边环境,有利于拓展外交战略空间,传递友好信息,争取国际的同情与支持。

第二、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我国作为能源需求的大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而传统的能源运输线面临重大挑战。阿拉伯之春硝烟未去,叙利亚问题造成地区形势紧张,西方国家联手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拉美政局相对稳定,石油储量丰富,加勒比地区资源丰富,委内瑞拉又是欧派克国家,因此,这是我国确保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要。

第三,中美会晤的前奏。主席出访拉美三国后前往加州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会晤,拉美之行为接下来的中美会晤做好了铺垫,在中美当前微妙时期采取这一系列外交举措不得不说是外交上的得分。围绕东海、南海等问题,美国不断出来挑唆,批评中国,一面重申美日安保条约,一面加强与菲律宾等国联盟,还在贸易战、汇率战上不断的施压中国,因此在中美会晤前的拉美之行有暖场的意思,也有“冷却”美国的意思,凸显出外交艺术。

三、结语

中国愿全面加强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管国家大小,距离远近。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始终休戚相关,命运相连。中国将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此次拉美之行,并不完全是策略性的,更多的体现在战略性层面,是基于变化着的国内外环境作出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国经贸、金融、外交、能源、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源自新京报,《中国国家主席访拉美始于23年前,中拉关系迅猛发展》,2013年5月31日。http:///gn/2013/05-31/4876721.shtml

[2]吴长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新华网,《中拉关系开启新篇章――解读国家主席访问拉美三国》,2013年5月22日。http:///world/2013-05/22/c_124744686.htm

[3]新华网,源自人民日报,《外交部长谈主席出访拉美三国有关情况》,2013年6月8日。http:///world/2013-06/08/c_116084298.htm

[4]新浪新闻中心:《为什么出访拉美三国》:http://.cn/z/cflm/

[5]:《合作促发展,万里尚为邻》,人民日报,2013年6月8日。http:///world/2013-06/08/c_116084298.htm

[6]孙赫:《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总第533期。

[7]石政:《主席与钦奇利亚总统共同见证中国石油与哥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综合信息,2013年第四期。

第6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体育记者?在我们国家新闻事业、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体育记者的形象不佳,假新闻同竞技场上的假球、黑哨、、服用兴奋剂等丑恶现象一起,成为体坛的五大“毒瘤”,严重败坏了我国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信誉。

笔者利用2005年一年的新闻采访实践的机会,对一百余位被采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6份,回收103份,其中有效卷100份(见表1)。本选题希望通过对体育记者的采访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折射出他们对体育传媒和体育记者感知、注意、情绪、需求等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他们对体育传媒和体育记者的印象与认可、接纳与防范,有助于体育记者更好地与被采访对象建立有效顺畅的沟通,重塑体育新闻工作者敬业、健康、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二、对媒体的感知与态度

1.媒体功过:总体印象是好的

新闻媒体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体育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离不开新闻界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体育记者的辛勤耕耘。体育离不开宣传,宣传离不开体育。①我国体育界高层对体育新闻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与体育界整体对新闻媒体、体育记者的认可相吻合。在受访者中,认为新闻媒体对中国体育事业有巨大贡献和功大于过的占七成半,认为功过相当的仅二成半,认为功不抵过的、有重大失误的为零。这说明,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等对新闻报道的总体印象是好的,评价是正面的。

2.接受采访:有些被动,比较传统

在调查中,受访者与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接触是多方位的。有63%收集有关报道自己的简报和录像带。在接受记者采访方面,“经常”和“有时”接受记者采访的超过了55%,90%的对记者采访表示“乐意”和“不反对”。但是,经常接受记者采访的人数比较少、比较集中,说明我们的新闻采访的趋同性、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被访者对记者采访还抱一种相对被动的心态,表示“乐意”接受采访的、“主动”接受采访的比较少;绝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朋友式漫谈聊天”的采访,对于新闻会、贴身采访等很不习惯。

总体而言,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界人士,对新闻媒体、体育记者的印象是良好的,态度是友善的,但因他们封闭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面对的是一种高压力的目标和任务,与媒体和记者的交往比较单纯,而更愿意以一种传统的交朋友的姿态接受记者采访。他们的被采访仍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位置,接受采访能力不强,更多的人仍然没有将接受采访作为体育工作的一个部分,不少人甚至将媒体和记者视为“洪水猛兽”,“宁愿得罪记者”②。因为接受采访,可能增加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心理压力。

三、对新闻报道质量的认知与评价

体育新闻报道的质量,由其特定的性质组成,其中包括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专业性、精彩度(可读性和趣味性)等组成。体育新闻报道,由于竞争激烈,其时效性要求更高;由于体育竞技的特性,其专业性更强。

1.评价:满意指数不高

本课题在测量被采访者对体育新闻报道质量的认知与评价的指标时,采用了“语意差异”的方法呈现受访者的心理感受,并以此计算受访者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满意指数”。分析前两项正面的评价指标,在真实性、时效性、专业性、精彩度四项测量中,他们对时间性的满意度最高,认为“非常及时”、“比较及时”的有74%;其次是“真实性”,认为“非常真实”、“比较真实”的有65%;再次为“专业性”,最后的是“精彩度”。相反,分析后两项负面的评价指标中,最“不满意”的是“专业性”,“真实性”排在第二,“精彩度”第三,而“时效性”负面评价最低(见表2)。

综合全部五个维度的指标含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受访者对体育报道质量的分项“满意指数”(五项数字依次4、3、2、1、0,其总和除4)―――

“时效性”满意指数:72.50

“真实性”满意指数:66.25

“精彩度”满意指数:63.50

“专业性”满意指数:61.50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体育新闻被采访对象对当前体育报道的综合满意指数:65.94。这个综合满意指数属于中等的位置,刚刚过及格线。

2.期待:加大揭露腐败的力度

当前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负面评价不少,本次问卷调查对虚假新闻等当前体育报道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测量。

受访者对体育报道的总体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他们认为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不够、还需提高的前三项依次是“揭露腐败现象不够”、“人云亦云缺乏特色”、“精彩内容太少”。在这个特别设计的“李克特量表”中,受访者对“假新闻猖獗”、“急功近利”和“商业炒作气息太浓”等问题的认定也居前列,这与客观存在的体育报道假新闻是吻合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界内部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体育圈内人士对体育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改善体育竞赛环境有相当的期待。

3.要求:新闻必须真实

他们对新闻真实性表达了清晰无误的要求,绝大多数人表示新闻必须真实,决不能失实做假。对于当前出现的体育报道虚假新闻,他们对新闻竞争激烈造成的虚假新闻给予比较客观的认定,对有的记者哗众取宠弄虚作假、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等给予了无情的批评。(见表3)

四、对体育记者的认同与回避

体育记者是采访活动的主动者,他们与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等构成了新闻采访两个重要的环节。被采访者对体育记者的印象、评价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他们对新闻记者的认同与回避。

1.印象:中等状态

体育报道被采访者对体育记者的印象与评价,主要可以从他们对体育记者的总体素质评价和具体素质评价两方面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对体育记者的总体素质评价不高,属于中等印象,认为“素质一般”的占近六成之多,应该让感觉良好的老记好好反省检点自己了(总体素质评价5个等级,按照5分制计算,总分336,平均分3.36。见表4)。

在关于我国体育记者具体素质评价方面,受访者对设定的16项特征元素给予“亮分”,总平均分4.80分,与总体素质评价的印象分是接近的(7分制的4.80,按照5分制换算,相当于3.43分。见表5)。

在16个分项中,受访者对体育记者的新闻职业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如文采(5.94)、新闻敏感(5.31)、热情(5.22)、敬业精神(5.07)、勇气胆识(5.05)、友善(5.04)等,但对体育记者的经济水平、外貌气质、诚信程度、采访技巧以及专业水准等的给分比较低,特别是关系被采访者心理的采访技巧(4.63)、真实可靠(4.64)、专业水准(4.66)。

2.距离:希望保留私人空间

为了探讨运动员教练员等与体育记者交往的意愿,问卷根据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测量了他们对体育记者的交往接触的心理距离和心理接近指数。④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运动员教练员等对于结交体育记者、邀请记者做客等社交性活动表示较高的认可度,对于家人中有人与体育记者联姻、从事体育记者职业等关系家庭成员职业性质的选项显示了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对于体育记者做自己的社区邻居、社交朋友,其接近与戒备指数体现了与“隔壁”、“邻居”到“小区”空间距离成正比的关系,说明了他们对体育记者存在的一定的回避与戒备,他们不希望体育记者过于接近自己的私人生活圈(见表6)。

五、对新闻采访的接受与拒绝

在体育新闻采访中,对话式的面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采访者对新闻采访的接受与拒绝,他们面临新闻采访时的情绪、心境等对采访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1.被采访时,情绪很重要

一个运动员教练员是否愿意接受采访,他当时的情绪、心境几乎是第一位的。我们一般所说的情绪、心境就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和行为表现。如心情的愉快与悲伤,兴奋与郁闷,激动与平静,紧张与轻松,处等等。⑤运动员教练员情绪变化,对新闻采访的接受与拒绝,与当时他们身处的环境、当时他们面对的压力有关。因此,本问卷调查对受访者“最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情形进行了测量,采用排斥法,分析他们被采访时的情绪波动。

从表7可以看出,被访者最不希望接受采访、最不愿意被打搅的时候依次是“与家人度假休息或朋友聚会时”、“比赛之前压力很大”、“比赛刚刚结束气喘未定时”和“失败之后”。“与家人度假休息或朋友聚会时”成为不愿意被打扰的首位,反映了体育人渴望更多的私人生活空间,就像奥运冠军刘翔、冬奥冠军韩晓鹏一直呼吁的,给他们多一点空间、多一点自由。同时,我国运动员教练员竞赛成绩的压力比较大,他们希望自己在比赛前、失败后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运动员教练员最愿意接受采访的时候,是他们获得胜利的时刻。

在受访者中,“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分项中,“胜利时刻”是“0”,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当然,比赛刚刚结束,运动员气喘未定的时候,对新闻记者强行将话筒塞到他们的嘴边、或者拉着他们谈“感想”的,也是老大的不情愿。

男性更不希望在私人聚会中受到打扰;比赛之后气喘吁吁时也不愿意立即接受采访,男性与女性的态度惊人地相似;从本次问卷对象的比例而言,比赛前回避记者的女性特别是女运动员略多,失败后谢绝采访的男性略多。

2.面对采访者,颇有讲究

面对记者的采访,受访者对记者的性别、年龄、名望、经历大多采取随意宽容的态度。在数量不多的做出选择的受访者中,相比较而言,女性记者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男性记者,年轻记者要高于年长记者,有名气的记者要高于无名之辈。最突出的一点是,近七成的人欢迎有“充分准备”的采访工作(见表8)。

在被采访被报道的过程中,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等不可避免与新闻记者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与某记者或媒体发生纠纷或冲突时,有七成半的受访者选择“沟通解决”,一成半选择“回避忍让”,只有很少的人会采取“找领导上法庭”等方式,至于公开对立的互相仇视的非常之少。

3.采访有矛盾,须多沟通

总体而言,他们更愿意以传统的、友好的方式与体育记者相处,以更积极的姿态处理好与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

采访与被采访本身是一对矛盾体。体育报道的采访与被采访之间的冲突,有的是双方无过错,记者要求正常的采访,被采访者要求正常的回避;有的是双方各有失误,或者要求非正常采访,或者非正常回避、拒绝。体育与传媒的双重发展,引发了媒体的激烈竞争,体育记者逐渐摆脱“拉拉队长”的角色困惑,独立、批判成为普遍的追求,这种批判性带来了体育新闻对体育明星不可回避的攻击性,体育记者的报道不再仅仅集中于赛事结果和赛场发生的事情。赛场外所发生的事情变得同样重要,体育记者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体育新闻的报道已经有了新的游戏规则。但人们认为体育报道因此而变得粗鲁失礼,有些球队管理人员甚至认为,体育记者们的这种做法是出于邪恶的用心和动机。⑥

(作者单位:文汇报)

注释:

①刘鹏:《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文汇报》2005年8月12日

(2)叶志明:《得罪说其实很缺陷》,《文汇报》2005年8月12日

③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第7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经历了有意义的活动后,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需要好好地写一份活动总结总结一下了。写活动总结可马虎不得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1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活动已圆满落下了帷幕,我很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这次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了平常时很少接触到的东西。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让我获益匪浅。

1月24号,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在--镇中集合,主要说这次活动的大概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那天,寒风习习,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积极参加此次社区服务活动。因为经费不足,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都自愿捐款来支持此次活动。这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来说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锻炼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5号,我们第六组是采访乡镇司法所所长。他很可亲可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接受我们的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显得有些拘紧,不敢放松,但在他的鼓励下我们也慢慢放开了,与他进行了开心而又有意义的谈话采访。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虽然在学校的社团我诗关部的部长,但在这次的采访中,我还是深深觉得自身的礼仪知识是不足的。理论知识也要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是最好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好社交礼仪,让自己的知识库更丰富。其次还要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突发情况要灵活。

27号,在--镇派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宣传资料。每个小组都派几个人去分发资料,并为当地居民讲解。我们每个人都很积极的去分发资料,虽然大家都互不认识,但是我们在活动中都不约而同地进行着默契合作的锻炼。我感受很深的是,大家都有很强的集体意识。接着选出来的二十人跟着副书记步行去了--镇敬老院。路上,当地居民看到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就对我们说,大学生就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祖国的明天就靠我们去建设。到了敬老院,虽然我们和那里的老人都不认识,但是他们还是露出了笑容来迎接我们。我们给他们送去了一些慰问品,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些老人还是舍不得的。其实老人的'心愿是很简单的,就是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家里有老人就是拥有一块宝,不要觉得要照顾他们而感到麻烦。当初他们含辛茹苦的养我们,是那么艰辛,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28号,,我们上党课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又一次重温了历史,深知今天地和平世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应多学习先辈们的艰辛与拼搏精神;听了《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方向》的知识讲座,现在的我们不能在茫目、无计划、无目标的去生活,应找到自己人生中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为此付诸自己的努力,并实现它。29号,每组派两人一男一女组合,去敬老院打扫卫生。下午三点半在--镇中进行友谊篮球赛。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感触最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2做为一名90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使大学生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加强了同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志愿服务他人的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现将具体内容向院团委及学生会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电脑义诊服务区:

针对社区中有故障的电脑,进行维修,故障不能排除的,给予帮助建议;若是台式机,应登门进行服务

活动之二:爱心服务站:

a.清扫工具在街道、墙体处打扫卫生

b.组织同学进行义务家教服务

c.采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科普知识供大家参观。

d.以社区孤老病残和下岗失业等生活困难群体为重点对象

活动之三:社区阳光体育:

组织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体育活动,主要以社区情况而定。

二、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而言,这次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

策划阶段:根据各班班级调查,先由电信1001、1003两班集体协商,并积极与玉兰街社区主任联系征求社区同意,并商量活动举办方式以及内容,

准备阶段:利用课余时间,电信1001、1003两班集体协商活动的相关事项,准备活动必备物品,及时将活动信息通知给全班同学

活动阶段:两班班长、团支书共同负责,其他班委协同,组织参加人员有序开展活动。

2、密切配合

活动期间由两班班长,团支书全权负责。,在其他班委的协同下,同班级同学积极沟通,有序的进行准备工作。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①活动由两班班长、团支书总体负责

②宣传委员负责宣传活动

③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协同负责

④摄影人员2名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1、通过这次活动,做为一名90后的我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志愿服务他人的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使大学生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2、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同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3、做为一名参加者,这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希望能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社区逐渐步入老年人社区,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妇联决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让爱扬帆远播”的活动。

社区妇联十分重视本次活动,专门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小组”来负责本次活动。组长由社区书记祁柱均担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副组长由妇联主任祁丽云担任,负责活动的全面工作。服务小组的成员由计生服务组成员、团委志愿服务队队员和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成立服务小组后,我们立即开展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在各居民小组的配合下,对社区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记存档,作为日后开展工作的材料。

4月20日,服务小组的队员到超市选购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鲜水果。我们逐一到空巢老人家进行探访。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连连表示感谢。我们陪着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历史,听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空虚,听他们反映生活的困难,听他们感谢当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兴致高时,老人们手舞足蹈,甚是可爱。我们跟老人们谈现今的民生政策,跟他们聊社会趣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快乐生活。他们表示,儿女不在身旁确实多了许多的牵挂和寂寞,不过儿女们也有自己的难处,自己也不能给儿女添烦恼。只希望儿女们多给家里打电话,多回家看看、坐坐。服务组的成员把老人们的心愿记下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作进一步的沟通,一方面我们加强与老人子女的联系,让他们明白老人的心声,一方面组织社工、志愿者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访。

为了让广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实、快乐,社区妇联将定期在组织老年人活动,除了开展慰问活动还会举行各类的文体活动,如老年人文化周末等等。社区妇联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空巢老人带去一份快乐,献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关怀,让他们感到温暖。

我社区不断探索解决关爱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发挥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关注空巢老人,既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美德,也让我们从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爱。我们将会将这种服务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4为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深入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在全社区范围内持续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共组织志愿者21名,服务空巢老人13个。现将7-8月份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如下:

一、定期走访,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

7月1日,社区各委主任对空巢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子女外出工作情况等,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紧急需求,陪同老人聊天解闷,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增进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赠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给老人,嘱咐老人要注意饮食,保重身体。此外,还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以及专为老人开展的系列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享受老年生活。

为了让空巢老人在平时生活中更注重饮食健康,科学合理地控制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预防三高疾病,社区在5月份向空巢老人陆续免费发放控盐勺、限油壶、量油尺共13个,并组织20名志愿者专程上门为老人详细介绍正确使用方法。为此,老人都纷纷对社区以及志愿者的关爱和帮扶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开展体检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为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社区定期为空巢老人举办免费的身体检查活动,使老人生病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7月10日下午,社区组织了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排查,通过验视力、散瞳等形式检查老人的视力情况,为下阶段的手术治疗提前做好准备。7月下旬,社区会同铁西区人民医院对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体检,得到了社区老人的广泛赞同。

三、宣传引导,扎实推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全面铺开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工作,大量收集关爱服务情况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对帮扶对象进行跟踪报道,加大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重大意义的宣传,广泛宣传无私奉献、关爱老人的.感人事迹,号召广大市民向志愿者学习,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关爱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一直是我社区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和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

开展社区活动总结模板5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围绕以人为本,注重“强基础、抓载体、促特色”,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使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先后获得了---市和谐示范社区、---市“两型”社区创建示范区、---市民主法治社区、区级再就业示范基地、天心区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关爱人是社区党建的根本所在,为此,---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了援助站,建立了帮扶信息化管理,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并结合社区实际,创新载体达到人文的关爱。

一是关爱弱势群体。我社区现有80岁以上老人12名,残疾人17名,困难边缘3户,失业职工83人。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他们的家庭情况、联系电话都进行记录以备急用,平时通过走访慰问、电话问候及时了解帮扶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帮助和解决帮扶者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的送到需要关爱的人群。

二是建立老年文化乐园。社区通过建立老年活动室、成立老年文艺宣传队,通过举办老年读书会、老年人健康、文化、体育知识讲座,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观光,上门慰问等,使老年人能老有所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活多姿多彩。

三是帮助居民实现再就业。我们积极开辟就业岗位,不断满足和提供失业人员再就业,近年来为失业职工提供就职岗位208只,已就业的为128人。

第8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关键词 重大事件 电视科技新闻 报道特色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我国电视媒体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中的科技报道特色十分明显,本文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为例,对2008年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进行针对性研究。

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笔者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走近科学》、《面对面》、《今日关注》等栏目中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相关的电视新闻报道、新闻频道的“神七问天特别直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舟七号飞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相关系统的设计者及宇航员成为报道的主角。据笔者初步统计,《面对面》、《今日关注》、《走近科学》及《中国新闻》(12点)栏目中“神舟七号工程”方面专家(包括设计师、负责人)及宇航员参与报道人次数量累计达到155以上如图一、二,专家的采访报道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早期的现场报道采访、视频连线现场采访、演播室访谈、早期访谈等。如图二“作为新闻频道惟一的长篇人物访谈类节目。《面对面》栏目在神七报道中发挥自身节目特色和优势,以神七发射任务中的高端人物――航天员、七大系统总指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军人物为采访对象,由主持人董倩面对面作深度人物访谈,揭秘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讲述航天人在备战神七过程中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在发射之前,《面对面》栏目就独家专访了三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近距离深入地采访,讲述他们的种种经历,人生感受,这在国内媒体仅此一家。”而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今日关注》栏目作了7期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有关的特别节目,每期节目演播室邀请两位相关的专家,就事态进展穿插相关新闻背景展开话题讨论,播出时间分别在“神七发前”和“神七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两个时间段。《走近科学》栏目作了9期与“神七”相关的特别节目,重点在于通过报道普及相关的航空航天知识。中央电视台四套12点整播出的《中国新闻》从9月20日到9月29日每天都有15――25分钟与神舟七号相关的新闻资讯。同时在9月20日至9月24目播出的报道中贴上了“期待神七”的显著标签,国内专家及宇航员的采访形式比较多,每期都有直播的现场采访,而关于国外的专家及宇航员的采访大多是早期记者采访的报道,就报道的主要内容而言大部分专家在“神七发射前后”给予热情的祝贺与积极的评价肯定,采访的宇航员主要是有过太空经历的以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宇航员。国外的航天专家及宇航员从国家分布来看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

2、“专家解读”、“揭秘”等名词是“神七”电视科技新闻报道中的显著标签,是报道的主要内容。笔者对中央电视台“神七”电视新闻报道就报道内容进行筛选后,节选出专家解读内容的部分报道,如资料二所示,主要解读内容为神七工程相关系统及硬件的设计及功能等,这同时也是“神七”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与亮点。

中央电视台神七新闻报道专家解读内容节选

火箭系统总指挥详解负8小时的工作(09月25日)

神七训练与神六神五的不(09月25日)

火箭系统总指挥:阴天对发射没影响(09月25日)

神七较神六多一个摄像头 以看清火箭分离过程(09月25日)

专家认为三位航天员状态良好、精神饱满(09月25日)

三种逃逸系统确保火箭发射万无一失(09月25日)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三项重大改进(09月25日)

神七舒适性比神五神六要好堪比高级轿车(09月25日)

火箭发射前要做哪些调试(09月25日)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的区别(09月25日)

逃逸塔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09月25日)

多种因素确定飞船最佳发射时间(09月25日)

“神七”发射时为什么发射口令很重要(09月25日)

神七飞船未来几天的看A(09月25日)

杨利伟谈“神五”发射全程感受比坐飞机更稳(09月25日)

专家解读“神七”任务航天员的训练内容(09月27日)

3、神七工程进展动态与航天知识普及同步进行神七升天电视科技新闻报道是报道的主要特色。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主持人端端在9月20日报道中说:“《中国新闻》和《新闻60分》中推出“期待神七”系列节目,报道中国航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为观众朋友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二、2008年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1、与重大事件相关的专家、学者、工程师、设计者、负责人成为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主角。报道“解读、揭秘、权威”色彩浓厚。

2、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就内容而言。多种学科交汇特点明显。就上述中的两个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有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气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汇综合。比如神舟七号报道从飞船的研制到发射系统的设置都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气象学等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航天员的选拔训练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其中科普报道突出。比如观众了解“神七”的相关动态时也了解了具体的空间科学知识,比如“什么是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有什么难度?”、“火箭的作用以及航天服的设置”等。

4、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中标签名词成为事件代名词,其中含有很多的科技成分。专业的代名词如“空间站”、“太空行走”等相关的专家在报道中都做过具体的解释。

5、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及演播间主持人具有足够的相关科技知识储备,成为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准科学人”。因为观众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参差不齐,而主持人及现场报道记者承担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事实真相、工程原理等的重要任务,在完成这个报道任务的过程中,主持人及现场报道的记者要进行大量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储备,成为了报道领域的“准科学人”。

第9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空间数据库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 发展 ,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升到网络平台可谓适逢其时.但从 目前 的应用情况来看,除了国外极少的公司拥有网络版的gis之外,在国内还处于试验研制的阶段.因此,尽快地研制出我国自主版权的网络gis的原型和产品,并在技术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 网络计算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集中式.这是一种主机-终端模式,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终端只是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延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管理,缺点是对主机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费了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购置费用相当的情况下,一台主机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几台计算机所组成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模式已逐渐退出主流.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计算完毕,计算结果可返回给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只需一通用的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器则为web服务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tcp/ip这一通讯协议进行连接.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向后台取出数据并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浏览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用户端所用软件只是一个简单的浏览器,用户基本上无需培训,用户端软件也无需维护;软件的升级与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对用户透明;服务器与浏览器可处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其缺点为:web动态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标准有待统一,如各厂家的动态协议互不支持、浏览器之争等.总之,它是一种先进的但发展还未成熟的技术.

基于以上的分析,应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模式.

2 c/s模式下的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设计在总体上分为c/s两层(见图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台、易扩充、数据独立等优点.在client端又分两层来进行设计——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gis功能层是gis的功能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是gis的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作为一中间层,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对上是具有gis特点的数据文件,对下是标准的数据库记录.这种分层设计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单机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的开发可同时进行,只要接口标准不变,本层的变动不会 影响 到另一层.

 

fig.1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gis accessing database based on c/s 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 database engine,简称sde)的设计方案(见图2).它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gis数据处理的网络计算模型.其数据的访问形式为:由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 application)通过sde应用编程接口(sde api)向sde服务器提出空间数据请求,sde服务器内存放有空间对象模型,并依据空间对象的特点在本地完成空间数据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过网络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返回.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将gis功能实现与数据请求进行分层处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数据库的数据请求实现的位置:图1在客户机端实现,图2在服务器端实现.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主要优点为:(1)对于空间对象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的升级可以只在服务器端实现,而且对客户机端透明;(2)由于sde服务器与数据库oracle 7.2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数据的搜寻速度非常快.对于图1来说,把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机端,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务器,后者对数据库的选型有极强的依赖性(目前sde服务器只在oracle 7.2实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结构,它所支持的服务器不但可跨数据库系统平台,而且还可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说,图1和图2两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

3 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比较

基于程序的访问数据库的几种 方法 如下.

(1)专用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如power 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具有限的 计算 功能.既不适于用它来开发gis 应用 系统,也难以将它们的数据操纵功能与现有的gis应用系统紧密结合.

(2)嵌入数据库语言的常规语言.各数据库厂家为了让用户程序能直接访问自已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提供了专有的面向c语言的预编译头和静态库,如sybase公司的open client和oracle的pro*c.

(3)开放数据库互连性应用编程接口(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odbcapi)[2,3].它是微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它通过确保所有的应用系统遵循标准的调用层接口,提供对特定数据源命令进行解释的驱动程序来保持应用系统的互用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是开放的,只要有相应数据源的odbc的驱动,它就无需改变代码而可访问相应的数据库.

在确定访问数据库的方式时,odbcapi的开放性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种访问形式.应说明的是:odbc sql语法分为3层,即最小层、核心层和扩展层,尽管 目前 的大型数据库都能支持到扩展层,但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具体编程实现时,尽量只使用最小层和核心层的语法.

 

 

4 某电信局配线系统的实现

客户机为mapgis/odbc/windows 95,服务器为sql server/windows nt,要访问的相关表中记录约为13万条.要求从地理底图上选中某一dp,在数据库中寻找出从这一dp到配线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数据库中作相应配线修改.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1)程序实现了mapgis访问 网络 数据库的功能;(2)客户机和服务器均为pc机(主频166mhz),每次操作反应时间为数秒,换机观察,发现服务器的性能是整个网络计算的瓶颈.

5 结论

(1)c/s模式为目前网络平台gis的首选,将gis功能与数据库访问分层实现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开发成果;(2)将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端和以odbc作为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其访问可跨越数据系统和操作系统平台;(3)实例表明,应用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多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参考 文献

1 /base/common/userconf/proc96/to100/pap094/p94a.htm.1998.4

2 /odbc/start.htm.1998.4

3 signor r, creamer j, stegman m o;侯雪萍译.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dbc方案集粹.北京: 电子 工业 出版社,199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