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美工转正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美工转正工作总结

第1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需要在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1尊敬的领导:

本学年以来,自己一如既往地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任现职以来

我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把成为一名品优的学者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新目标英语学科的最新改革趋势,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从教的几年既忙碌又充实。在学校里,自己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此期间,我还对轻松过好听力测试关方面进行探讨,对每年的英语试卷进行仔细揣摩,通过反复的做题去深入体会,而且还将通过对试卷的理解与分析作为去找到提高自己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力求务实、高效、创新的新理念,针对全体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内外作业来鼓励学生扎实基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核心位置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中采用加强英语基础知识训练的方法,精讲多练、训练归纳每一个语言点,使知识系统化,注意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结合典型事例、个别辅导、适时激励等方法,注重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比如在平时的英语训练中,多利用学过的短语和重点句型培养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的目的。

三、严格要求学生

在要求学生积极听课、虚心求教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德育和日常管理的常规教育,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和他们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对班上存在的后进生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同时还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提高社会与家长的教育功效。因此,在转化后进生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教学中

我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住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并在讲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是以教案而教学,而是为教学而写教案。我还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及时批改,每次批改做到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课后自己还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认真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参加各级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力争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2尊敬的领导: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暑假又快要到了,一学期又快要过去了,那到底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今在此作一番的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今后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教学工作情况: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一初二的美术课,共十二个班,一个班每周一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根据得失及时写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因为初一初二处于叛逆时期,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叶贴画”,”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考核成绩:本学期考核还是按照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3、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评课。

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宣传工作,以及学校宣传栏的宣传。

4、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利用每星期六下午的时间指导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石膏几何素描,风景速写等,同时加以一些水果拼盘,花鸟写意国画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每次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活动,以及每个寒假暑假都参加了泉州师院的函授本科学习,同时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的一些新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法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以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创新。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3尊敬的领导: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以后的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协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学期末在校科技文化节术节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参加的还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

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4尊敬的领导: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圆满的。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课堂

这学期我担任初二年和高一年的美术课教学工作。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动手作业这块会表现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在指导技巧的同时,鼓励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美术认知领域里,初中生也表现得较为懵懂,但是教材里丰富的课题可以给他们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我认为牢牢抓住他们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一个情感要素!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将教材里的课题进行扩展,在上好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不忘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再者,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学习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高一年这边课堂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重点从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精心备课,收集大量可能被学生提问到的资料。精心准备用于多媒体幻灯片的图片和视频,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题。另有开设美术特长生的课,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第三节第四节课,旨在注意挖掘有美术禀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后也很积极的自动留下提问和绘画。虽然超出工作时间,但是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也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与同事们和谐相处。

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比如控制不好课堂长度、纪律控制不够理想等。我会好好总结教学经验,再接再厉。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优秀城镇教师个人转正申请书5尊敬的领导:

本人一直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力争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心目中都树立起好的榜样。响应学校各项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负责集体备课记录的整理工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一、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学习充电,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仔细钻研,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学年组教研活动,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虚心向组内、组外教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拿出了一节符合自身风格、深受学生喜欢的公开课《布娃娃》,并获得省市级优质课。为本年度的教学工作添上了一个美丽的音符。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在市说课比赛中《小船》获一等奖,论文《新课程下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获省级二等奖。

二、其他工作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还协助学校干好其它工作。我负责校前导队小号队的训练,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早晚训练学生,和同事配合训练合唱队,为了练好合唱队,我们从发声开始训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我还在网上学习指挥,和合唱理论,最终取得了优秀表演奖,我也荣获县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一切的获得也得力于领导、同志们的帮助。我还帮助少先队训练献词、工会小组编排节目、四学年编排大型团体操等等、付出总有回报,20__年我荣获市级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校级学习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我代表学校参加古诗词诵读比赛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我并没有沾沾自喜,我深知要想做就要更加努力。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有声有色,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2、对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恳求领导给我一个为学校效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第2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自我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自我总结范文一进入公司的三个月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协助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工作流程,现在基本能完成各项分配到的工作;同时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体会到了同事的团结向上,和睦的大家庭感觉。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以及对自身一些不足的地方得到了改进与提升,增进了对公司文化的更深了解,看到公司的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

由于原单位从事的是客户服务工作,对行政工作有很多做得并完不完善,在此,我要特地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公司领导对我的期望与栽培;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自我总结范文二我于20 年 月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别人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可以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对我的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从进入公司以来我一直从事事的帮助下,我从一个对成为可以独立进行 工作的一名合格员工,对此我对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关心表示由衷的感谢。现将本人这三个月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汇报:

从来到公司接手导和部门经理的帮助指导下慢慢的对 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个人素质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尽管如此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还是在工作期间犯了很多错误,对此我一定会积极做出改正,不在犯同样的错误,争取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工作。以下是我对这三个月的工作作出的总结:

1.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有关工作,做到工作上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懂就问,努力把工作做好;

2.工作与实际相符合,工作之前最大程度做好调查,分析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3.全面考虑问题,对于工作做到从整体去把握不漏掉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遇到不知道的问题绝不一带而过,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彻底把问题搞明白,不为将来的工作埋下隐患;

4.主动完成工作,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一定及时准确的去完成,对于领导没有安排的工作,要做到主动去发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成为一个执行命令的机器;

总之,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坚信这里就是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地方,因此,我会以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自我总结范文三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这么一个欣欣向荣而又蓬勃发展的企业,转眼间来到这里已经三个月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我来到了公司质检部,平凡而不平庸的岗位,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状态,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此非常感谢公司给我的这个机会。下面是我这三个月工作的简单小结:

一、工作情况

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在质检部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和突破,但也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岗位职责,不怕苦不怕累,在领导的带领下埋头苦干,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工作态度方面,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会的多学习,不懂的多问,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出国留学网质检部的这段时间,使我收获很多,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熟悉了每项工作的流程,通过这三个月对工作的不断熟悉与锻炼,对基本工作技能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效率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二、学习情况

不懂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得我刚来公司的时候,对公司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因为我毕竟刚毕业,对工程上的很多东西都缺乏实践,尽管如此,但我和其他同事一样对工作充满着热情,为尽快提高自己在工作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马经理经常带领我深入现场,了解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我不懂的问题详细解答,在我的学习中给予了很大帮助。

以上是我这三个月试用期中的简单总结,还请领导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公司的领导下,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学习,将自己完全奉献在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中。

第3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在将那些规模小、实力差、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局的同时,也会让部分真正想进行升级转换且正试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感受到生死考验。

如果还没做好准备,他们或许将陷入一场剧烈淘汰赛的泥沼――对中国东部诸多加工贸易企业而言,这场赛事的发令枪声已经响过。

7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

这一组略显枯燥的数字,其实意味着众多中国东部加工贸易企业的前途,以及数以千万人的就业甚至温饱问题。不过,你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此后,国际上甚嚣尘上、借题发挥的指责声或许会降低几分贝;国内此类企业集聚的地方,嘈杂污浊的环境几年后或许将被青山绿水的宁静取代,而类似作坊的小企业将不复存在。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而且,很不幸,已经有人付出了代价。

8月11日,13年前在佛山市创立了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张树鸿,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上吊自杀。尽管让他绝望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玩具召回事件,以及由此带来的3000多万美元损失,但是,业界似乎更愿意将之与加工贸易困境的大背景联系起来。

类似的困惑甚至悲观情绪,一时间挥之不去。而且,此前的7月1日,中国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政策的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许多人开始担心,如此大幅度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或许将对加工贸易行业造成“致命打击”。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这也必将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或是实现转型升级,或是迁徙,只不过是迁移到哪里罢了。

巨额顺差之累

但是,政策的制订者似乎没有这么悲观。

商务部产业司司长王琴华8月9日就表示,将于8月23日实施的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涉及内地3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企业需缴纳的保证金形成的真正的财务负担为6亿元人民币,“摊到东部企业上,平均来说负担不是太重”。

重与不重,或许还应该看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的效果与数据。然而,接连的重拳,对于抑制加工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应该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7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23亿美元增长了18.6%。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一直处于急剧扩大的态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元,2005年增加至1020亿美元,2006年则进一步增加到1443亿美元。

由于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为1443亿美元(美国方面统计为:与中国的逆差2325.5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27.8%),对欧盟顺差亦达到917亿美元,所以,巨额贸易顺差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成为美对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今年以来,美国参众两院已先后提出15项涉华经贸议案,内容涉及人民币汇率、政府补贴、市场准入、环境和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今年2月,美欧等国还将中国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禁止性补贴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国的贸易顺差结构,可以发现,加工贸易形成的顺差恰恰在贸易顺差总额中占相当大比例。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达1888.8亿美元。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商务部2007年初会立志将“减顺差”作为全年外贸工作头等大事。

如今,出口退税下调和加工贸易新政“双管齐下”的作用似乎已经浮现。8月13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243.57亿美元,低于6月的贸易顺差269.1亿美元。不过,也有专家提出,由于中国顺差存量过大,政策的调节作用不会短期显现出来。

但是显然,贸易顺差诱发的外部压力,仅仅是新政出台的催化剂而已。

不升级,就转移

如今,加工贸易企业已强烈感受到了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收紧,此举抑制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这一意料中的结果,其实也与中国的现状有关。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出口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其中,发展最快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酸雨面积逐步扩大,河流污染日趋严重,各种疾病发病率亦明显上升;此外,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能随着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而解决,比如: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能耗物耗等等。

不过,此次政策调整,还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施了差别政策: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而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实业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商务部有关人士认为,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按照政策制订者的设想,此次政策调整,无疑会给中西部地区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因为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有潜力的。而东部地区则会压力较大,但压力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转型升级对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必须抓住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自主品牌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最近如此表态。

实际上,此前,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原材料上涨等方面的限制,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转型。在该地区的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已转变为“招商选资”,意图就在于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进入。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中西部仅仅是选项之一,在此之前,就有不少企业因为长三角、珠三角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而选择了移师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不妨回顾一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轨迹:自改革开放之初的“来料加工”,以及随后的进料加工,及至加工贸易如今的形态,我国加工贸易尽管不断自发地转型升级,而且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比如脱胎于加工企业的华为、中兴,如今已是中国品牌与国际化的先行者,但是,这一过程仍显漫长而反复。

第4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近些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拉大,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产品内贸易。在全球专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中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影响。文章详细分析欧美、日韩、东盟等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影响机制,对中国贸易顺差从全球分工角度做出了全面的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经验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产品内贸易与顺差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该紧跟全球分工趋势,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加大进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良性循环,根据当前产品内贸易对顺差的重要影响针对性地实施平衡贸易顺差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贸易顺差;产品内贸易;国际分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世界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外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995年至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年度贸易顺差皆在12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之间,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1.97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增势放缓,但年度顺差仍达到29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净增328.3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象征,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有助于保持全球债务的偿债能力,降低金融高风险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以及动乱。但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代表了贸易伙伴国不断加大的贸易逆差,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因此向中国施加压力,引发了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日益加重的汇率调整压力。除此之外,高额的外汇储备还会成为少数反华势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借口,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鉴于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目前的贸易失衡状况,探求引起中国贸易顺差的本质原因和解决贸易顺差的政策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从国内外各个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解读,但总的看来,文献探讨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证两大类。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长期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邓立、张坤(2007)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余永定、覃东海(2006)指出中国的双顺差:是中国长期推行FDI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加工贸易型FDI优惠政策的结果。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资,导致了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John Whalley(2010)运用二阶段增长法估测了FDI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由于外资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大大超过国内企业,导致国内市场产品大量剩余,形成大规模出口,占据了中国经济增长的40%。刘光溪(2005)指出,国际收支近十几年来的持续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攀升,说明我国外向型经济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发展,应从根本上着力进行政策规范、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钟山(2009)也提出相似观点,认为国内外贸易的限制措施是顺差得以扩大的政策性原因,国家需要营造良好环境,以此来缓解过度出口的不平衡压力。孙彩梅(2007)认为,贸易顺差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认为贸易的重点在于出口,对于保持贸易平衡的措施相对较少。

(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Alicia García-Herrero and Tuuli Koivu(2007)运用经验数据,通过建立双边进口等式,发现外贸进口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减少,而这部分减少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减少,这反映出“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垂直一体化现象,也使得中国的贸易平衡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反映敏感。Martin S Feldstein(2008)通过对美国贸易账户的数据分析,指出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基本方式在于汇率以及国民储蓄率的调整。Yin-Wong Cheung, Menzie D. Chinn,Eiji Fujii(2009)认为人民币显著低于通过跨国模型估算出的价值,并且多面贸易受相对价格的影响,尽管这种相对价格的关系有时不够准确。因此,中美的贸易平衡应该依附于预期的实际汇率以及相对收入的变动。卢锋,刘鎏(2007)以巴拉萨-萨缪尔森为理论基础,分析得出虽然贸易部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方向呈正相关性,但作为具备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前者的涨幅仍低于后者,由此导致实际汇率被低估,形成出口部门的又一优势,拉大贸易顺差。 刘光溪(2006)认为,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是由制度、结构和特定的发展阶段综合形成的,汇率政策在平衡贸易收支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对于处于转型并轨期间的中国经济,其作用的发挥受到其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三)国内投资无法完全吸收国内高储蓄

Martin S Feldstein(2008)结合中美贸易实际情况,认为虽然极具竞争力的货币是解决贸易失衡的重要方式,但是本质的解决方式还是来自于国民储蓄率。对于中国而言,降低储蓄率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消费和政府在医疗、教育方面的公共支出来实现,借贷市场的发展,保险业的完善等举措都能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李扬,殷剑峰 (2007) 从国民经济的供应角度出发,认为高储蓄率构成了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高顺差的物质基础,并且由于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贸易顺差将继续拉大。李稻葵、李丹宁(2006)认为应从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和两国储蓄的变化两方面来解释中美贸易顺差。管涛,王信(2007)从国际经验来看,认为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初期,当前规模的贸易顺差在正常范围内,贸易顺差变动可以用国民储蓄投资的缺口变化来解释。何帆、张明(2007)指出,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起出现持续贸易顺差的原因在于国内总储蓄高于国内总投资。政府若放任总储蓄率和总投资率的上升,贸易顺差将继续增长,政府若采取积极政策调整,贸易顺差将会逐渐下降,后者符合中国现实内外平衡的增长战略。与国内投资储蓄投资缺口引起贸易顺差观点相似的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张家胜、祁春节(2007)基于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分析,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扩张必然使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导致贸易顺差的增长。除此之外,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和贸易品供给过剩以及国民储蓄持续超过投资也构成了贸易顺差的直接因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佟家栋(2007)认为因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所产生的“生产过剩”必须借助国外市场出清,形成了中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高度依赖,这种有效需求不足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不足。

(四)全球产品内分工生产方式导致的结果

Hummels, Rapoport, and Yi (1998)指出国际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了国际分工,并将这样的国际分工称为“垂直专业化”。 Hummels, Ishii, and Yi (2001)建立了两阶段生产模型,并通过研究指出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形成是开放型国家成长多于所得的重要原因。马野青(2009)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这种贸易顺差由于是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因此是可持续的,并且对我国产生一系列的福利,主要体现在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积极作用。徐毅(2009),蒲华林、张捷(2007)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卢锋(2006)指出,双顺差直接原因来自加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盟效应”,深层根源则是产品内分工时代背景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双顺差结构特点是中国经济开放成长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可持续表现。

除了以上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提出针对贸易顺差的不同观点外,一部分学者也尝试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提出新的想法或者对已有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验证。Berthélemy and Démurger(2000)采用联立方程组回归模型,从全国的视角出发,认为FDI作为产品内贸易的一种具体方式,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贡献。许煜、徐翱、尚长风(2007)提出了理论假设,中国式的财政分权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制度性根源,并采用了多变量的Johnsen协整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且系数很大,表明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贸易顺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张茵、万广华(2005)构造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在1985 ~2000 年间影响中国贸易余额的因素进行了探究,指出实际冲击是影响中国贸易余额的主要因素,实际冲击包括国外供给冲击、国内供给冲击和相对需求冲击。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影响不大。因此,货币性手段将不足以解决所谓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徐毅(2009)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特征事实分析以及对储蓄论的验证,认为国际产品内分工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而生产要素在地方的流动和结合是其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蒲华林、张捷(2007)针对产品内分

工和产品内贸易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发现中日产品内贸易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最大,韩国和东盟位居其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转移所导致的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

以上几种观点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依据对贸易顺差进行了合理的解释,部分也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其理论推导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都存在一些漏洞,主要有以下三点:(1)多数研究都将贸易假设为同质,或者直接解读为一般贸易。事实上,除了一般贸易,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不同的贸易形式形成原因可能不相同,同时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贸易影响。(2)多数观点关注的都是内部因素,视角局限在国内,对于国际分工带来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当前国际贸易分工深化的世界局势不符。(3)在对于国内影响贸易顺差的诸多因素的分析中,某些观点一味固守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脱离了中国当前国情,导致理论推导与实际情况产生了偏离,不能用于指导实践。

徐毅(2009),蒲华林、张捷(2007),卢锋(2006)等学者虽然已从全球分工角度对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但都缺乏系统的内在机制分析。马野青(2009)“产品内分工视角的中国外贸顺差及其利益分析”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从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外贸顺差转移的角度对贸易顺差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但上文只采用了统计性描述进行验证,并没有结合精确的实证检验,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实践性。基于以上研究的不足,笔者进一步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寻找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并运用Eviews进行深入分析,以得到更加完善的结论。

三、贸易顺差的形成机制

产品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贸易形式,是指由产品内分工所引起的中间投入品的贸易。所谓产品内分工,则是将产品生产价值链中的不同环节,包括工序、区段、零部件进行拆分,在空间上分散到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对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的现象。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向型经济策略中,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即充足的劳动力资本,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出口成本低廉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为了降低生产品本,提高竞争水平,扩大营业利润,纷纷将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工序转移到中国内地,之后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加入其行列,由此逐步形成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现实。产品内分工导致全球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产组织结构呈现出一条类似于“U”形的微笑曲线,而各个国家根据其专业化工序的不同分布在曲线上的不同位置。日本和韩国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美国和欧洲各国则提供核心技术,从事产品的全球化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这些都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附加价值最高,位于微笑曲线的两端最高处。台湾地区和东盟各国提供产品的零部件系统或模块,属于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处于微笑曲线的次高端。中国大陆则从事中间品的加工组装,提供少量的组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附加价值最低,位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由于各个国家都顺应了全球化变革下对生产工序的“重新洗牌”,在改变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国内原有的某些生产环节进行海外转移,或者对当前的生产工序寻找更加廉价的生产地进行外包生产,这一方面使得各国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密切,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必然引起各国贸易顺差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根据微笑曲线的各国的不同位置,贸易顺差转移的原因和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消费水平高,占据了消费品市场的大块份额,同时它们也具有共同的产业特点,即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人力资本价格昂贵,若在国内进行生产,最终产品价格必然居高不下,不利于国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欧美企业会将大量产品生产链移向海外转移,在本国内重点发展服务业,并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牢牢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对于产业链的转移,主要包括中间产品、零部件系统及最终产品的生产转移,而最终出口地分为两种情况,不同的出口地带来的贸易顺差转移的影响也不相同。一是将加工制成品用于承接国本国市场的销售,事实上,大量的欧美企业投资都是以在东道国销售产品为目的。原本在欧美国家制造生产并销往海外的产品现在直接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进行销售,并且不需要中间产品的出口,这样欧美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变为零。而对中国而言,本来应该向海外进口中间产品或制成品,由于产业链转移到国内,这部分进口也就不需要了,因此贸易进口量减少。二是将加工制成品销往海外,包括对转移国最终产品需求的进口返销。欧美企业将本该承担的对外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的经常性账户中,并且由于对该产品由于需要进口返销,欧美国家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中国由于出口经加工后的制成品,出口增加。因此,中国的外贸顺差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两方面得以扩大。在将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某些欧美企业也会向承接国出口一些精密部件,由此增加了中间产品的出口,账户上反映出对中国的顺差。但是,精密部件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欧美对中国一直以来实行技术出口限制,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难度大。因此,中国真正进口的零部件只是一小部分,再加上中间产品价值远小于最终产品价值,远无法覆盖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额,账户总额上仍然显示大额顺差。由此可见,欧美国家通过在中国建立跨国公司,获取对外投资的利益,却将贸易顺差留在中国的账户上。

(二)日韩国家

日本和韩国在产业结构升级后,将产业的重心转移到产品的功能设计和工艺开发上,而较低层次的加工制造环节则外包给毗邻的中国,最后将最终产品从中国出口销往海外。当日韩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时,需要向中国出口大量的中间产品及零部件系统,虽然日韩本国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要从中国返销进口,形成了一部分的日韩对中国的逆差,但其价值远低于中间产品出口的价值额,日韩对中国显示的是大额顺差。对于中国而言,日韩的产业链转移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从日韩进口中间产品以及零部件;第二步是在国内进行加工制造;第三步是将成品出口至欧美国家以及日韩。虽然中国对日韩国家存在中间产品的进口逆差,但在承接生产链的同时也承接了向海外出口制成品的贸易顺差,而后者的价值远远大于前者。日韩国家将对制成品的贸易顺差用中间品顺差来替代,大大缩小了顺差额,但中国却承担了对日韩国家和欧美国家的两部分顺差,形成了顺差最大化。统计数据分析,近年美国对日韩的贸易逆差占其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在不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转移所引致的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三)台湾地区和东盟

台湾地区和东盟各国在产业特点上也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特点,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和零部件模块是其利用资源禀赋以及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体现。制造业是台湾和东盟地区的支柱产业,若将生产环节全部转移到中国大陆,必将产生“制造空洞”,因此这些地区往往会将对欧美出口摩擦较大的产业链进行转移,以避免国际贸易纠纷。转移地将某些加工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到中国,经过加工制造后以中国为出口平台销往海外。这个过程将本该转移地承担的贸易顺差全额转移到了中国的账户上,转移地对海外的最终产品贸易顺差为零,只承担了部分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顺差,远远小于成品的贸易顺差。由于进口大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中国对台湾和东盟地区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作为出口平台,对欧美国家又表现为贸易顺差,两相抵消,在账户上仍显示为贸易顺差。在向中国转移生产环节的同时,台湾和东盟国家进口中国内地生产的制造业的中间产品,主要包括零部件系统及模块,这进一步拉大了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贸易顺差。除此之外,台湾和东盟地区向中国的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再进口,也就是将原材料、中间品在中国进行加工制造,再返销到原地区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制成。事实上,承接国在其中只获得了少量的劳务费用,但在经常账户上却显示了对转移地的大额顺差。

转贴于

(四)中国内地

中国人口总数大,就业岗位有限,因此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长期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对外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包工作也同样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就业压力。从某一程度上来说,低廉的劳动力优势缓解了农业隐形失业问题,这种社会福利是大部分国家在全球产业转移中都无法惠及的。中国在整个世界产业链中负责加工、组装的部分,从国内角度来看主要经过进口-加工-出口三个环节。随着大量外资的引进,许多外资公司将整条产业链转移到中国,经常账户上进口为零。生产出成品之后,外资公司将产品向海外销售,获取销售利润,产品出口收益记录在中国出口账户上,而实际上中国只是作为出口收益的“属地”,真正获取这部分收益的“属人”是外资公司。这里的外资公司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设立的公司。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在中国设立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子机械、皮靴、玩具以及服装。这种产业转移使得中国与周边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呈现逆差状态,而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呈现大量的贸易顺差。

四、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产品内贸易对贸易顺差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将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关系及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加工贸易总额与贸易顺差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阐明其中的内在联系。由于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展产品内贸易,因此加工贸易贸易进口与加工贸易出口数据选择1981~2008年年度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于1981~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在本文实证检验中,分别设进出口差额以及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SUR、PRO。

(一)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一系列的检验之前,首先运用Eviews对序列SUR和PRO及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进出口差额的ADF检验表明,SUR在差分前是不平稳序列,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因此SUR序列为二阶单整过程。

在对加工贸易总额的ADF检验中发现,PRO是一个三阶的单整过程。在协整检验中,根据降阶规则,本文等号两边的变量的单整阶数要求相等。由于等号左边的SUR序列是二阶单整过程,因此需要转化PRO的形式,使其序列同样变为二阶单整过程。在此,将PRO变量去对数,重新进行ADF检验。

上述检验结果表明,PRO的对数形式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因此LPRO是二阶单整过程,在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中,加工贸易总额将以对数形式出现,以保证检验的正常运行。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运用Eviews中的Granger Causality Tests,检验贸易顺差(SUR)和加工贸易总额(PRO)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Estimate VAR中,根据AIC、SC最小值原则,选择滞后4期为最优滞后期(选择过程略)。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观察两个假设的可能性值,可以得出,可能性值分别低于1%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原假设,得出结论:(1)加工贸易是贸易顺差的格兰杰原因,即加工贸易增长促进了贸易顺差。(2)贸易顺差是加工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即贸易顺差增长促进了加工贸易。

可见加工贸易能够促进贸易顺差的扩大,同时国内贸易顺差也能显著正向作用于加工贸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前者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因此下文将对两者的长期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

(三)协整检验

在LPRO与SUR时间序列都为二阶单整的基础上,做如下协整回归,检验二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AIC、SC最小原则,选择滞后5期最为时间序列LPRO和SUR的最优滞后期。检验可得,上述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其中,LPRO的t值显著。上述等式说明了加工贸易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加工贸易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总额就会上升225个单位,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长期关系。

利用协整关系,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SUR(t)= 1.528*SUR(t-1) +1.47*SUR(t-2) +1.388*SUR(t-3) + 1.340*SUR(t-4) +1.276*SUR(t-5) +1219.606*LPRO(t-1)+ 647.696*LPRO(t-2)+ 1088.004*LPRO(t-3)-743.992*LPRO(t-4)-650.511*LPRO(t-5)-612.046-1.384( SUR(t-1)-225.053*LPRO(t-1)+ 1259.052)

上述模型将长期效应和短期影响明确分开,SUR(t-1)=225.053LPRO(t-1) -1259.052为长期均衡关系,调整系数为-1.384,表明误差修正项对SUR(t)的调整速度,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短期动态关系较为复杂加工贸易对数与贸易顺差总额的滞后一期至五期均对贸易顺差产生短期影响。

五、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加工贸易是贸易顺差的形成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贸易顺差也会对加工贸易产生正面影响。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从加工贸易的角度出发,提出减少贸易顺差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完善加工贸易政策

政府需要加强外资引进测评力度,合理引导海外产业链向国内的转移。对于大规模的产品外包承接,地方不能一味追求政府绩效全盘接受,而忽略了产品和生产链本身的质量及其发展潜力。政府需要制定更为全面、严格的外资引进政策,对于引进的外商投资,不仅要考量其规模,更需要对其产品链中涉及的原材料、加工工艺、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考虑其是否对地方整体发展有益。在对产业链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重新思考对于外商投资的引进问题,逐步减少低质量外资,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逐步取消某些吸引外资政策,如“超国民待遇”。推出此类政策的最初目的是吸引外商投资,而现今中国已经建立并且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加工组装地位,优惠政策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假外资”流入国内。对于欧美国家市场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取消并不会影响其FDI的进程,因此取消部分政策实际上是给所有面向中国的产业转移进行了一次“过滤”,使得海外投资市场更加透明,利于中国FDI的长期发展,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二)改善进口结构,在贸易转移过程中适当加大进口规模

在上文中提到,欧美、日韩国家在向中国进行产业链转移的同时,也会向中国出口精密部件,并且这种情况是常态。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制度限制(如美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这部分进口往往有限。政府需要在国际贸易协商中加强谈判技巧,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多的进口机会。同时改善国内进口环境,实行进口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国内。对于进口的内容,不仅包括精密仪器,也要拓展至国内短缺的原材料、精密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逐步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口结构。随着进口量的扩大,贸易顺差的压力会有所减小。 转贴于

(三)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出口增长方式

劳动力低廉的特点使得中国外贸出口呈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即出口量是由大规模出口而非高收益引起。要摆脱加工贸易引起的贸易顺差,就必须打破当前的贸易格局,脱离“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不断向上攀升,最终实现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政府需要重点发展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不断增加外包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辅以金融、财政、投资政策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直至出口贸易实现内涵式发展。当然,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在产业结构没有彻底转换之前,外贸都要始终保持自身比较优势,将加工贸易作为本国外贸的一大奠基石,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良性转换。

(四)发展良性循环

从上述的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贸易顺差也会对加工贸易施加正面影响,因此贸易顺差的减少会引起加工贸易的减少,由此进一步降低贸易顺差总量。由于两者相互促进,可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最终缓解贸易顺差的效果。

以上政策建议是从加工贸易角度出发提出的,实际上,贸易顺差是一个宏观问题,受到国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优化一方面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加工贸易属于影响贸易顺差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外汇管理、经济发展等,只有综合所有因素考量贸易顺差的形成,并针对各方面问题辅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以调整,才有可能引导贸易顺差达到较为合适的位置,真正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立,张坤.我国双顺差剧增成因及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07,(9).

[2]管涛,王信,潘红胜,林艳红.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J].国际金融研究,2007,(6).

[3]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5).

[4]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1992 ~2003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6).

[5]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5).

[6]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11).

[7]刘光溪.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汇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客观、冷静地对待国际收支“双顺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8]刘光溪.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虚拟性”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调整[J].中国外汇管理,2005,(8).

[9]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思考[J].经济学,2007,(2).

[10]蒲华林,张捷.产品内分工与中美结构性贸易顺差[J].世界经济研究,2007,(2).

[11]孙彩梅.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28).

[12]佟家栋.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J].国际贸易,2007,(5).

[13]许煜,徐翱,尚长风.中国式财政分权与贸易收支顺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8).

[14]徐毅.从产品内分工看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

[15]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16]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8).

[17]张茵,万广华.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1).

[18]钟山.关于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是,2009,(16).

[19]Whalley, John and Xian Xin. China's FDI and Non-FDI Economies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Future High Chinese Growth.[J].China Economic Review 21, 1 (March 2010): 123-135.

[20]Hummels, David, Dana Rapoport, and Kei-Mu Yi (1998),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Trad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79-99.

[21]Hummels, David, Jun Ishii, and Kei-Mu Yi (2001),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1), 75-96. Knetter, Michael M. and Matthew J. Slaughter (1999), "Measuring Production-Market.

[22]Yin-Wong Cheung & Menzie D. Chinn & Eiji Fujii, 2010. "China's Current Account and Exchange Rate," NBER Chapters, in: China's Growing Role in World Trade, pages 231-271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第5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中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产出效益较低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造成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单位GDP能耗居高难下的原因很多,国际产业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逐步融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水平,并客观地反映在中国能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指标上。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它既包括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也包括国际产业由于全球竞争在某些新兴国家成长的同时而在老产业基地关闭或消失的情况。具体来说,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来实现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能源消耗也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涨、跨国流动。

一、国际产业转移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变迁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所谓世界制造业中心就是面向全球市场的最重要、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基地。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样经历了跨国转移的过程。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并出现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基础,英国的纺织、冶金、机器制造、交通等行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奠定了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1760―1830年,英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从1.9%上升到9.5%,1860年更是达到了19.9%;到186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在19世纪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以及世界贸易的1/5―1/4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作为第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英国当时的工业制成品及其跨国贸易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作为付出的代价,英国这一时期能源消耗强度(亦即单位GDP能耗)快速爬升,并在1880年左右达到峰值。

其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则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跨国转移的过程。

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一次转移,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的英国――美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美国诞生,美国由此建立和完善了钢铁、化工、电力三大产业。美国于内战结束后,统合了全国的经济体制,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欧洲的资金、技术,飞速向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了以铁路带动的“新经济”。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的工业和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1860年美国工业制成品居世界第四位,但到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就已等于英国的两倍。而在1895~191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同一时期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了近5倍,并且美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已经是欧洲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产量已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1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在南北战争爆发前1859年的不足2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2倍以上。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中期,美国已经完全取代了英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械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继英国之后的第二个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

纵观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一方面与大规模外资流人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分不开的。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使美国的经济茁壮成长,国际资本源源流入美国。最初是英国资本流入,而后是大量欧洲国家的资本。到1914年,美国吸收的外资就达67亿美元,相当于1843年的33倍。另一方面,与美国巨大的能源消耗紧密相联。在此期间,美国能源消耗强度快速上升,并在1920年左右创造了美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历史峰值。

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转移,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技术改进,综合利用各国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转移、结构升级和经济起飞的道路,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1965年至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产量增长占全球产量增长的比重依次为:钢铁占54%、造船占54%、汽车占46%、电子机械中的民用产品占90%。到80年代,日本制造业已经全面超过欧洲,赶上美国,并在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形成了强于美国的竞争优势。80年代中期,日本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方面超过美国,赢得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份额达到了10%左右,出口产品以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与英国、美国不同的是,日本世界工厂的规模并没有达到绝对控制的地位,而是表现为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因此,世界制造业中心第二次转移应当确切地说是在美国这一世界制造业中心外形成了又一新的制造业中心。但与英国、美国相同的是,在形成新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日本的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上攻,并在1960―1970年代摸到峰顶。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单向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二是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三是国际转移的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是在转移

国已经成熟或趋于衰退的产业;四是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并最终完成转移国与承接国的产业升级。反映在能源消耗上,转移国――先行工业化国家或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轻型化,其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或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趋于稳定;而承接国――后续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断趋重,其能源消耗强度不断爬高,详见图1。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特点、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共同驱动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可以从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该产业或产业链条上特定环节最佳的投资区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多方向、跳跃式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说,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目前,实施国际产业转移的不仅包括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而且还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再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客体即产业本身来看,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的已经由衰退产业或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迅速辐射。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机械技术为技术特征的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向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高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服务业领域正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领域。1990―2002年间,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达到了950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总流入存量的60%。随着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内部分工的发展和各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客体也日趋多元化。跨国公司对金融、电信、传媒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展开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国际流动的新变化,由于转移产业本身的轻型化,不论转移国或承接国因此可能带来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减,但对自身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可能很小。

三、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自身能源消耗的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中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中国步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经济正在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并向全球制造中心和“世界工厂”的目标加速迈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相应地加大了自身的能源消耗总量。

从国际贸易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80―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381.4亿美元增加到17607亿美元,27年中增长了46.2倍。其中,出口额由181.2亿美元增加到9691亿美元,增长了53.5倍。在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8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1亿美元,在当年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为49.7%,到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了916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4.5%,大大超出同年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5494.2亿美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6.1%上升到56.7%,已经成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

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2006年中国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焦炭1450万吨;同时,中国还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这里面都包含着大量能源消耗。可以这样说,中国因此增加的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耗的“替代”,这一方面是对世界能源供应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从外商投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2005年,流入中国的FDI为724亿美元,在全球FDI总流入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9%;至此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FDI流入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7%,房地产业为11.8%,金融业为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2.9%。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27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99亿美元。受中国固有的产业结构、开放政策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共同影响。制造业一直是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1979―2006年间,在外商投资行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始终居于首位。其中,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在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总体超过60%,而制造业中的电子电气、汽车、化工、纺织服装、机器设备、通信设备则成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对华产业转移较集中的行业。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在对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强的同时;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银行、电信、保险、证券、租赁、批发零售、旅游、专业服务等行业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热点领域,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

考察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在三次产业中以第二产业为高,在第二产业中以工业为高,在工业中又以制造业为高;而中国工业及其制造业正是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势必会对中国的能源消耗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中国统计数据中缺少外商投资企业的能耗数据,作者以工业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例为权重,假设各行业能源消耗强度一定,测算出2001―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各行业能源消耗。测算结果是: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29863.94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4523.77万吨标准煤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7%。其中,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能源消耗26797.92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2551.47万吨标准煤也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0.9%。由此可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但是,国际产业转移并没有加大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5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0年不变价,

下同),远低于同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35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34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也远低于同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03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虽然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以平均每年0.06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的幅度上升;但是上升后的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大大小于较低的2001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总体上看,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结构,抑制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而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只是说明这种抑制力有所减弱。

国际产业转移使中国工业结构以及制造业结构得到调整,具体来看: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中五大高耗能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年占制造业能耗总量的28.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7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3l%)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63%),五大产业能耗占制造业能耗总量的75.51%;而在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中,这五大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仅为14.7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为6.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重为2.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比重为1.25%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重为1.40%。详见图2。另一方面,五大外商投资制造业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5年占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增加值的23.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0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为(6.31%)和纺织业(4.39%),这五大产业占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比重为49.45%;相对应的中国制造业这五大产业能耗不过占制造业总能耗的25.13%,若除去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外仅占7.51%,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中国制造业总能耗的1.1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1.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0.9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占17.62%和纺织业占3.90%。详见图3。由此可见,对中国制造业中五大高耗能产业,在外商投资制造业结构的比重不高;反之,对外商投资制造业中前五大产业,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制造业这五大产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不高,这说明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以及制造业结构,有效地平衡和抑制了中国工业以及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第6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一.教育教学教学中我们能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不仅抛弃那种“老师作范画,学生临摹画”的美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给予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感悟、理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对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直接讲解少了,而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给予学生感悟、理解的机会多了。拓展美术文化范畴,培养创新的思维。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树立以发展能力和人格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在学生发展创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术的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的主动性上。课堂上要有效的运用创新教育,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养的转化,在教学中能够愉快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实行教育民主化,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完善美术评价机制,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加强对差生的帮助教育。

二.我们除了认真上好常规课外,还自觉开展了培养美术兴趣学生的工作。课外兴趣辅导,学生特长培养,投入的工作量是没有底的。我们利用中午休息或者大课间带着学生在教室里面画呀,涂呀,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那就别想从学生那里提取什么。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创作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又花费了许多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精力。即为了培养有美术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孩子,又为校、区艺术节做充分准备。

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吸取有益的经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教学观念,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水平,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本学期因为有新岗教师的到来,我们加大了美术教研的力度,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我们从备课,互相看课,反思评课等几大块入手,不断提高新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尽快适应学校工作,较好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

四.我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学习有关教研教改的理论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使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借阅美术资料,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经常点击大连教育网了解专业知识,最新教育资讯和上级部门的相关指导要求。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提高。本学期,美术教师参加省论文评选,二等奖一人。参加区美术教师书画比赛,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二人。

第7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航天工业发展也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以军品为主转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直至逐步形成军、民、商结合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使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再认识,是我国航天人在这场变革中能否抓住机遇,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并寻求航天事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仅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以求抛砖引玉。

思考之一: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军、民、商有机结合,这也是航天总公司真正走向市场的关键。

在军、民、商中,军品、民品为国家需求,由国家投资;而商业性活动,国家不再投资,主要由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为什么我国航天工业要军、民、商结合?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从市场经济的观点出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牵引是航天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航天技术和系统及其发展的推动是航天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因此,航天总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军品、民品和商业市场,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环境的要求,又是航天总公司走向市场、按真正的公司机制运行的关键。

美国1996年新的航天政策中明确了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的界限和重点,对于军用和民用航天,以国家为主导,确立了军用和民用航天的重点;对于商业航天,则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在政策方面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为航天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值得我国借鉴。例如, 就军用航天而言,美国政府将进行“国家安全所必需的航天活动”,重点是提高支持世界范围的军事行动、监视战略性军事威胁并作出反应、以及监督军备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必须保证实现航天任务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并在设计和规划、研制、采购、使用和支援的各个阶段予以保证;对于民用航天,美国政府重点放在空间科学、对地观测、载人航天、航天技术和应用方面,并由政府部门(如NASA等)进行任务协调和管理,除了研究发展活动需要NASA各研究中心独有的技术能力外,一般均从私营部门获取航天器和其它产品;对于商业航天,美国政府机构将尽可能地从市场上购买航天产品和服务,并将促进经营状况较好的美国商业部门方便地使用美国政府与航天有关的硬件、设备和数据。为了进一步促进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美国航天政策中还承诺 在目前的航天发射协议期满后,即从发射服务中的谈判贸易转向以自由公开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贸易方式,同时,美国政府还将确保其电信政策对天基电信竞争性的国际环境给予支持。

就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而言,同样存在着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的内容和发展趋向, 在我国航天的军、民、商中,“商”是关键,之所以是关键,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抓住我国航天的自身优势,又要主动、积极地开拓航天商业市场,尤其是在初期,更要积极争取和制定有利于走向商业市场的各项配套政策。可以说“商”是目前我国全体航天人面临的新课题,它的确立将带来目前我国航天战略的重大调整,它的成败决定了我国航天工业能否走向良性循环之路。

思考之二:选准航天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优势,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所能产生的效益出发,对有重大效益的项目先上、早上。

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通信卫星、防灾减灾卫星、资源卫星、直播卫星、空间技术育种以及卫星地面设备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和社会及经济效益。为此,航天总公司应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我国航天产业化、商业化的重点项目。例如,在通信卫星方面,我国需求市场远未饱和, 与之相应的卫星通信业务方兴未艾;在直播电视卫星方面,美国的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已取得成功, 致使有线电视业务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直播卫星及其业务尚未起步,它在我国的兴起已为期不远; 在卫星地面设备方面,其市场和经济效益潜力巨大。据国外统计,其效益仅次于卫星通信业务,远高于商业发射获得的效益,因此,应大力发展,获取并扩大市场份额;在我国防灾减灾卫星、资源卫星和空间技术育种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应尽快掌握卫星的研制、生产和供货的主动权,同时应注重有关空间产品(如种子、遥感图片等)、地面接收设备等的经营活动,注重参与有关配套系统的建设。为了确保航天已有优势的充分发挥,必须思考第三个问题。

思考之三:以争取国家经费为主改变为争取有关经营政策为主的发展思路,努力争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行业垄断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 ,引入竞争机制或创造竞争环境,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航天总公司欢迎其它行业企业参与航天产品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应允许航天企业参与其它行业的市场竞争。为此,航天总公司应努力争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政策,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例如,通过获取卫星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遥感等业务的经营政策,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形成空间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使我国航天技术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思考之四:如何主持或参与应用卫星的经营活动。

首先立足国内卫星应用及应用卫星的经营活动。据预测分析,仅就卫星通信而言,到2000年, 我国将有10.8亿~13.5亿美元的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按国际平均价格计算);我国需要C频段卫星转发器145~159个,Ku频段转发器22~26个,每年可产生1.8亿~2.5亿美元的转发器租赁市场;卫星地面设备市场将为30亿~40亿美元;卫星通信经营业务收入每年可达288亿~40 亿美元。到2010年,上述市场还将扩大3~6倍。面对这一巨大市场,航天总公司不可坐失良机。一方面需积极发展用户,另一方面应主动出击,以多种方式筹资,以最快的方式生产通信卫星(如东方红3号),并多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吸引国内广大用户,从而获得卫星生产、供货和经营的主动权。另据预测,我国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领域潜在需求和市场也十分巨大,也需要我们主动开发和推进。

其次,开拓卫星应用的国际市场。

思考之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

第8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推动军工科技转民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军工科技转民用已成为台当局的既定政策,所以连当时隶属方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下辖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1996年7月改制为汉翔航太工业公司)也于1991年5月与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所属“工业局”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之后再与工研院航太专案处签订《航空备忘录》,委托其进行技术转让工作。

之所以航发中心的技术转让需要连过两道手,其实是因为航发中心的技术敏感度甚高,主管负责人担心日后要背负泄密的罪名,所以特别拖上述两个单位背书。该机构与“工业局”约定的转让方式是:先由岛内厂商向“工业局”提出申请,经台湾防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再由航发中心派人进行转让;而与工研院约定的转让方式则比较务实,即由航发中心先将某些技术转给航太专案处,该处可以先进行过滤,或者自行选择厂商进行转让,技转方式更为灵活。

1992年9月5日,即在美国决定出售F-16战机给台湾数日后,工研院院长林垂宙与航发中心主任华锡钧正式签订《航空工业技术支援》协议,后者承诺将把不涉及军事防务机密的航空工业技术转让给工研院,后者在研究改进这些技术的量产制造过程后,再将技术转让给民间厂商,协助民间企业进入航空工业领域。

当时工研院为配合台当局发展航太工业,已在1991年成立航空与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太中心),同时结合该院电子所、机械所及材料所研究力量,共同执行台当局“航太工业技术发展五年计划”,发展关链性的航空技术,并拟定未来五年的“航太工业技术发展策略”,预计到1997年可望完整建立30项航太关键零组件的制造技术,促使民间承制厂商达成年产总值30亿美元的目标。其近程主要发展方向为:(一)从航太维修技术起步,再进入航电零组件的开发;(二)发展精密加工、非传统加工技术,以提升制造加工技术;(三)着重二次材料加工,开发铸、锻技术;(四)结合化工生产技术与航空品保制度,开拓内装件产业;(五)建立关键零组件制造技术;(六)尽量运用台湾现有资源与能量,加速建立航太工业技术基础。

而在这次签约后,该院藉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幅缩短其自身的技术研发时间,也间接加速推动岛内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

1994年3月3日,台湾工研院航太中心又正式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约,共同设立航空质量检测实验室,接受岛内航空材料,特别是军机用材料的测试服务工作。此外,该中心还参与华航公司的引擎静态自动测试计划和三通公司的真空硬焊检测技术、复材压力斧成型技术、直升飞机齿轮箱等厂商指导 计划。后来又接受雷虎模型公司提出的“小型喷射气滑轮引擎”计划,成功地开发出具有16磅推力的喷射引擎。

随着台湾工研院航太中心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加,仅在1996年转让民间厂商的技术即有七大类37种,分别是:(1)航空引擎零组件,其中包括涡轮叶片叶型设计、小引擎设计、齿轮箱测试等技术;(2)引擎维修和研制技术,其中包括激光钻孔及焊接、引擎自动检测、抗磨耗涂层等技术;(3)通讯电子,其中有差分卫星定位、调副载波广播系统集成、接收显示器、RDS解码器、信息信号处理和设计等;(4)结构加工技术,其中包括五轴CAD/CAM加工、结构分析与减重、快速成型模具铸造加工、结构分析与减重、快速成型模具铸造加工、绕线成型、树脂转注成型、高速铣削等技术;(5)技术引进及可行性评估,其中包括航太产品开发、技术引进规划等计划;(6)航空检测及制造过程控制技术方面有难燃泡棉内装材技术、环氧树脂SMC制造技术、航空扣件钛合金真空热处理及锻打成型技术、检测服务及实验室规划和协助认证争取等;(7)质保技术及认证系统类,其中包括基本品质系统、品质机能展开技术(QFD)、供应商管理系统、实验室设计、DI9000高品质系统、内部及流程和基本、软件品质管理系统、汽车业OS9000品质系统、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0)、统计过程控制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湾从美国引进C-130H“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初期,数量还无法替换原先的C-119勤务机,但后者的发动机已苦无备件,所以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除了委请台商前往越南寻找美军遗留的库存品外,也紧急授命工研院为该型机生产活塞零部件。

研制b甲车动力系统总成

台湾自产CM21型步兵战斗车(大陆称装甲车或步兵战车)系依据美制M113装甲运兵车改良而来的装甲作战载具,采用铝合金焊接车体结构,第一部原型车于1979年出厂,1982年量产型配发陆军机械化师服役。由于成效良好,不仅发展出7种各式衍生型,其生产期程更延续超过20年,直到2006年才宣告停产,总产量估计超过1000辆,而这里面至少有半数都采用了工研院的动力系统总成产品。

工研院最早对外与装甲车有关的发明是在1983年8月,当时正是CM21开始量产之际,所以工研院可以说在国军第一代自制装甲车研发时就被赋予任务,宣称由于装甲车注重车身材料的保养,当要喷漆之前,必须将车体置入大型电解槽中进行阳极处理,使其表面附上一层耐蚀性强的薄膜。而要维护如此大型电解槽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工研院就研发出一种磷酸盐皮膜处理剂,直接喷上车体即可达到相同的防腐蚀功能,轻便而廉价。

当然,工研院对CM21的贡献绝非仅是喷漆设备那么简单,而是在他们最拿手的动力系统上。装甲车的动力系统总成除了引擎之外,还包括加力箱、差速箱与变速箱,当时工研院的技术还造不出引擎,所以由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下属“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简称兵整中心)从美国进口GM6V53引擎,然后与工研院仿制的动力包件组合成CM21车系的动力系统总成。

工研院机械所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最终仿制成功,总共生产了500多套。这也是首次委托非军方机构研制生产的最大一批车辆零件,正因为有了这一次的合作经验之后,工研院后来才会再度得到方委托的“云豹”装甲车的细部设计项目。

参与对外工业合作

1994年6月,美国雷神(Raytheo)公司获得美国政府许可,首次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给台湾。在那之前,台湾立法机构为利用防务军品采购的机会提升岛内工业技术水准,制定了防务军品采购与工业合作推动专案,规定凡是卖军火给台湾的外国厂家,都必须提供一定额度的“工业合作”承诺,希望以此让台湾厂商能有机会与他们通过开展技术合作,提升自己的水平。

当时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依此规定向雷神公司争取工业合作承诺,7月双方正式签订一纸承诺书,商定未来10年雷神公司必须提供新台币45亿元以上的工业合作项目承诺额,以协助台湾工业发展。由于承诺书中载明雷神公司将提供整个采购合约金额以上的工业合作额度,所以被岛内媒体推算出整个采购项目应超过150亿元新台币。

由于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担心雷神公司空口说白话,还特别委托工研院所属航太中心就该公司所提出来的合作项目进行逐项调查,一旦证明无误,才能和雷神公司签订工业合作议定书,并确定合作内容。

此后台当局又先后利用购买F-16战机、E2-T预警机、S-70直升机、C-130运输机、鱼叉导弹等采购项目,争取到与美国洛马公司、麦道公司等开展工业合作的承诺,最初要求额度高达30%,但因为双方工业水准的差距以及美方的推拖,这个比例逐年下降。

以自修F-16军机雷达为例。1993年美国政府同意出售台湾150架F-16战机,并于1999年10月全部运交岛内。这笔天文数字的军售项目,台当局自然也紧盯美方的工业合作承诺,除了先前洛马同意让汉翔公司自行生产进气道、尾鳍等7项结构件装在这批战机上之外(并不能回销美国),台湾方面还希望在成军之后仍能继续开展一些有经济价值的维修工作。经过与美方讨价还价,最终商定由台湾方面负责维修F-16机头内的APG-66雷达。因为此前汉翔公司在研造IDF战机时所使用的金龙(GD)-58型雷达,已有向美国西屋公司技转的经验,再加上工研院电子所当时也具有生产雷达行波管和接受器等关链零组件的能力,所以美方才点头同意在台湾设立APG-66雷达的厂级维修中心作为回馈项,而汉翔公司也与台湾神通电脑公司和工研院签订F-16雷达系统维修能力筹建合作协议书,共同承担此项任务。

当时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得意洋洋地表示,原本委托美国维修F-16雷达要12至18个月,而在台中建立APG-66雷达维修厂后,则可将时程缩短为4至6个月,在经费方面更只有送外维修的一半。F-16如果以20年寿期计算,可为节省1.5亿美元。

当台湾才刚刚从雷达维修抢回了一点蝇头小利,美国洛马公司却又看上另一块大肥肉。当时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与防务主管部门正在规划军工厂公有民营制度,准备将陆、海、空与联勤总部所属的生产及厂级维修工厂都转型为台当局与民间共同经营的民营企业,以迎合当时世界各国和地区不断删减防务预算下所形成的趋势。

公有民营项目中最吸引美国洛马公司的就是军机商业维修,因为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当时正计划将位于台中、台南和屏东的3个空军维修指挥部都委托民间经营。而航空界有一句话:购机容易,养机难。通常一架飞机所花费的维修费是购机费用的3倍,以台湾购买的150架F-16战斗机花了60多亿美元、60架幻影2000战斗机花了30多亿美元,再加上自制的130架IDF“经国号”,即可得知军机维修的商机有多大。

从1999年10月以后,工研院即与洛马公司合作,利用自身的雷达研发技术,参与F-16战斗机的商业维修中。

“云豹弊案”

2000年台湾首次实行政党轮替,新上任的当局同样重视发展军工防务工业,通过协调整合中山科学研究院与工研院,进一步促进发展军工基础研究。由于此前台湾自行研制和装备的CM21系列装甲车都是采用铝合金护甲,既不防弹也不防火,而台湾自产防弹钢板的质量无法达到军用标准,导致性能不如进口品,价格反而还更贵一倍,因此方一直极力推动对新一代自产装甲车的研制。

2003年7月,台湾防务主管部门预算书出炉,外界赫然发现所谓“迅驰专案”即八轮装甲车采购案的预算高达360亿元新台币,堪称岛内军购市场上前所未见的大饼。

八轮装甲车(后称“云豹”装甲车)的研发分为五大部分,其中工研院负责研发动力、转向及承载系统,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研制防护板、内衬及复合装甲,h翔公司开发电源及管理系统,联勤负责炮塔及射控系统,最后再由兵整中心负责车体组装。

没想到此时台当局却接获检举,指称接受委托研发的工研院以非制造商身份坚持参与竞标。依据当时军品释商的新政策,军方与工研院所所签订的研发合约,只设定其角色是将从爱尔兰Timoney公司买来的设计图分解成量产制程的工作蓝图,再释出给军方作为招商用,而不再视工研院为生产厂商,所以将它排除在量产招商之列。

第9篇:美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今天召开全区商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安排部署“十一五”和今年的商务工作。刚才,李钧副厅长简要传达了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20*年商务工作简要回顾

对我区商务事业的发展来说,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可圈可点的一年。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原油和铁矿石价格上涨、禽流感疫情发生等大背景下,全区商务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13111”工作重点,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加快发展,为“十五”商务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商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概括起来,去年我区商务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九大亮点:

(一)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以转变机关作风为突破口,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党建活力,全厅21个机关党支部、12个基层党总支、党支部、565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认真接受洗礼,党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成果和思想上的收获,积极转化为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有效促进了各项商务工作。同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党组织建设和党建活动形式,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开展了争创“五好支部”和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我厅被评为全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二)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对外贸易额9.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4%,相当于“九五”末期的2.18倍,其中出口6.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2%,相当于“九五”末期的2.1倍,五年平均增长16.48%,高于自治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进口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4%。在外贸规模扩大的同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兴贸,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出口商品向多元化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达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2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33.14%,较上年增加出口52*万美元,对全区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127.4%,对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机电产品出口6385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9.3%;农产品出口达9000余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3.1%。制定并经自治区政府批转实施《关于扶持出口品牌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口品牌”战略开始启动。

(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家,合同外资金额1.9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6712万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额最多的一年。“十五”期间,我区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2亿美元,较“九五”增加1.2亿美元,增长1.58倍。佳通轮胎、加宁铝业、长城须崎、共享铸钢、捷美丰友化工、埃肯炭素等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20*年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1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四)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取得新成绩。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419万美元,外派劳务229人次,年末在外人数221人。“十五”期间,我区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700多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18%,累计外派劳务人员800多人次,增长53%。稳步推进“走出去”步伐,“十五”期间,我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00多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

1.3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宁夏东辉运动器械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在卢旺达的钽资源开发合作项目;阿尔法绒业拟在蒙古国、吴忠仪表拟在巴基斯坦、青铝集团拟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正在积极推进。积极争取国际无偿援助,20*年我区接收实施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9个,到位援助资金715万元人民币。“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接受实施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26个,到位受援资金1600万美元。加强对受援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在全国项目执行会上介绍了经验,得到了商务部表扬,也受到了国际有关援助机构的好评。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新型营销业态不断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自2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的增幅,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于全区GDP增长速度,也略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比“九五”末期的90亿元增长93.6%。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流通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协调安排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扶持19个有发展潜力的流通现代化财政贴息项目,有力地带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连锁经营跨行业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电子商务进展迅速,全区连锁经营销售增长明显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推进成品油流通现代化,制定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推行《加油站分等级管理办法》,开展星级加油站评审工作;在全国率先执行零售商地方标准;在美容美发行业推行《服务质量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城市社区商业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在*市启动社区商业试点工作,*市申报的民生社区和新城南社区被商务部评审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市已完成规划编制待批,*、*市已形成初稿,其它各市正在编制当中。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工作有所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市生活必需品市场检测系统、重点流通企业信息直报系统,提高了市场监测分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防治禽流感疫情期间,及时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对全区大中型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日监测工作。20*年我区市场监测工作获全国一等奖。

(六)农村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启动了全区“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制定了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全区已有5个县区的5个乡镇、4家企业列入全国首批“农家店”建设试点,经各级商务部门和试点企业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区共改扩建乡村两级“农家店”22个,已验收合格19家,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同时,优选*市*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宁夏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已报商务部待批。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历年来农村市场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

(七)促进商务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协调保障机制,在继续坚持科技兴贸11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商务厅领导联系重点出口企业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建立了全区重点企业出口协调保障机制,成立了“重点企业出口协调保障机制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协调保障机制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区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经自治区政府批转实施;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实施意见》,许多成员单位制定了支持外贸出口的配套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协调保障机制的启动和各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促进全区外贸发展具有长远和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商务部、财政部等部委对宁夏商务发展的支持;注重加强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调动基层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作用,形成了上下联通、横向互动的工作局面和良好工作氛围,商务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八)口岸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河东机场航空口岸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于20*年4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这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目前,口岸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我区还与天津、内蒙、新疆等省区口岸办建立了跨区域口岸合作关系,积极推动铁海联运、陆海陆路联运。制定了电子口岸建设方案并由自治区政府批转实施,正式启动了电子口岸建设工作。

(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强。“三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创建绿色市场评审标准,牵头并组织开展了“三绿工程”咨询日和宣传月、畅销品牌推荐活动,集中开展食品清仓查库,有效打击了制假贩假行为,推动了我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认真履行商务厅在自治区“放心食品工程”中的职责,完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被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为“食品安全达标单位”。各项专项整治成效明显,认真履行自治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职责,安排部署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和五市整规工作三年规划编制工作。牵头组织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和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协调开展了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等一系列整治行动;落实陈书记重要批示,联合有关部门对典当行、寄卖行进行专项检查和整顿,市场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20*年全区商务事业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高度重视;离不开区直各兄弟部门的积极协作和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商务厅向工作在商务第一线的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最崇高

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商务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商务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外贸结构总体层次偏低,进出口规模在西部十二省市区的位置靠后;利用外资规模依然不大,质量仍然不高,大项目不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流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流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流通企业规模偏小,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干部队伍素质尚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工作需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思考研究,在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十一五”商务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个新的时代关头。纵观国内外形势,“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加速期,也是摩擦多发期;既是商务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交汇期。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部长对未来五年的商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共讲了六句话:国际发展空间大,但贸易摩擦多;经济增长快,但制约因素多;储蓄规模大,但扩大消费难;市场大发展,但秩序欠规范;贸易总量大,但自主品牌少;注重“引进来”,但尚少“走出去”。我们商务战线的同志们要认清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增强发展意识。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特征,“十一五”期间,我区商务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务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增强对外贸易生产加工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对外贸易,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创新对外开放环境,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推进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立足扩大国内消费,加快流通业发展,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着力培养一批外向型企业,使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我区经济的外向度,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十一五”时期,我区商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流通业增加值在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到2010年,进出口达到17.5亿美元,年均增长12%左右,其中:出口12.34亿美元,年均增长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0%左右,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左右;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保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5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亿美元,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消化、吸收外资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5年对外投资累计达到1300万美元,较“十五”增长50%左右;对外工程承包累计实现营业额2500万美元,外派劳务累计1500人次,建立较为稳定的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