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推介会主持词精选(九篇)

推介会主持词

第1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加强银企交流合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特别是小企业创业初期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促进小企业茁壮成长市中小企业促进局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汉中市分行密切合作,在县区中小企业促进局及邮储支行的配合下,经过精心筹备,中小企业与邮政储蓄银行银企合作暨信贷产品推介会隆重召开了!

今天的会议共有六项议程: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汉中分行行长致辞;

二、市中小企业促进局通报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并就项目(客户)作推介说明;

三、信贷产品推介;

四、县区支行发言;

五、项目(客户)签约;

六、市上领导讲话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

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汉中市分行吴明贵行长致辞

第二项议程:

请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副调研员史万忠同志通报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并就项目(客户)作推介说明

第三项议程:信贷产品推介

请邮储银行汉中分行推介邮储银行的信贷政策及产品

第四项议程:邮储银行县区支行发言

首先请邮政储蓄银行城固县支行行长发言

下面请邮政储蓄银行洋县支行行长发言

推介发言结束

第五项议程:项目(客户)签约

今天共签约27个项目分3组进行

第一组:(8户)

第一组签约完毕

第二组:(6户)

第二组签约完毕

第三组:(13户)

项目(客户)签约完毕本次会议共签约合作协议27个

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签约客户表示祝贺!向邮储银行表示衷心地感谢!

现在进行最后一项议程:

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市、县中小企业促进局、邮政储蓄银行汉中分行、县区支行的精心准备下,各客户积极参与,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效果很好会上市中小企业促进局通报了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并推介了一批小企业、小项目,邮储银行汉中分行又推介宣传了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县区支行就积极支持培育小企业作了表态发言最终27个项目(客户)成功签约,效果很好市委常委、副市长邢天虎同志又作了重要讲话,邢市长讲话从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培育小企业是大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深化银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我们:一要强化金融服务意识二要加大对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三要深化改革,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四要积极支持信用担保业发展,实现银企双赢五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六是企业要增强诚信意识请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银企合作之花,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第2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推介暨经贸洽谈会主持语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中国沈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会现在开会!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今天,为了促进沈阳农业的对外开放,增强与各界朋友的交往和合作,沈阳市人民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农业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会。会议期间,我们将向与会来宾介绍沈阳市的投资环境、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农业重点合资合作项目,与大家进行广泛的经贸洽谈活动。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

            等[1]  商务代表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今天的洽谈会。         

 

 

 等[1]家新闻单位的朋友也应邀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为了表示对各位来宾的欢迎,沈阳市副市长李宝权先生亲自到会并将致欢迎词。沈阳市八个农业区县(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市属农业各部门的有关人士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并将与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深入的经贸洽谈。

 下面,首先请沈阳市副市长李宝权先生致词。

--------------------------------------------------------------------------------

      

                  ***

请           先生介绍沈阳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业合资合作项目。

                * * *

朋友们,今天沈阳市在这里推介了一批农业合资合作项目,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商机。为了促进合资合作,下面开始进行农业经济贸易洽谈活动。

                  * * *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沈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会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参加沈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午餐会。

 

沈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

午餐会主持人用语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沈阳市农业项目推介暨经贸洽谈会午餐会现在开始!

 请沈阳市副市长李宝权先生致祝酒词。

--------------------------------------------------------------------------------

                                       ***

第3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关键词:舞台主持;舞台主持人;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36-03

主持人这一概念源自于西方国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主持人”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主持人队伍不仅数量变得庞大,而且类型也较为丰富,比如出现了很受观众欢迎的电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等。除此之外,在中国还有一种主持形式被广泛运用,那就是“舞台主持”。关于“舞台主持”的定义及内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很多人谈及“舞台主持”会狭义的认为那就是“晚会主持”,能够进行“舞台主持”的主持人自然被称为“舞台主持人”或“晚会主持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却较为片面。我们都知道主持人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主持的内容、主持的方式、主持的效果都与传播相关。所以说,传播学理论是阐述主持人定义和划分主持人类型的重要依据。因此,“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与内涵也可放在传播学视角下进行研究。

一、“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定义的探析

我们都知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定义是在不改变目标事物本身的前提下,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舞台主持”的概念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成“在舞台上主持”,它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不同,可以归属为舞台表演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主持艺术的一个分支。按照一般下定义时所使用的“属加种差”法我们可以得知,要想为“舞台主持”下定义,需从它的更高一级的类似概念“节目主持”的定义入手。遗憾的是“节目主持”也是一个有概念而无定义的专业术语,所以要探析“舞台主持”的定义可以尝试先从国内外关于“主持人”的概念、定义中进行梳理,得出“舞台主持人”的定义后再进行提炼,以推论出“舞台主持”的定义。

(一)国外关于“节目主持人”概念的相关研究

节目主持人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编导唐・休伊特于1952年提出的,他是用英文Anchor来表述的[1]。Anchor是锚的意思,它的引申义为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者。或许是受到当时媒介环境以及唐・休伊特个人身份的影响,Anchor这个词更多地被用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身上。而英国媒体则使用Presenter一词来称呼主持人,其本意为展示者。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常用来称为主持人的词――Moderator和Host。Moderator是调节人、仲裁者和协调人的意思,在主持人领域多指游戏、竞赛类节目主持人。Host是国内相关著作中最常见的“主持人”一词的英文翻译,其本意是主人,现主要指综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由此可见,国外关于主持人的概念来自不同的词汇,并未统一说法。因此关于主持人的定义多是来自概念词语本身意义的引申,显得模糊而不清晰。不过这些词语的指向性都非常鲜明――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主持人可以用不同的词进行表述。简单梳理这些表述后不难发现,上述四种主持人的定义多指广播电视媒介中的主持人,且主要谈的是主持人的功能,并未涉及主持人的其他方面,在定义方面显得过于单薄。想通过国外的主持人概念探究“舞台主持”,似乎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不多。

(二)国内关于“节目主持人”概念的相关研究

我国理论界对于主持人概念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自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首次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以来,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都已出现关于“主持人”的定义。如新华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的《新闻工作手册》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在广播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也直接向听众和观众传播信息。”1996年3月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里是这样说的:“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用自己的语言直接为听众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在节目中以个人身份向听众介绍新闻节目的内容,主导节目进展,给听众以节目主持人的认同感。由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是播音,因此中国目前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职务归播音员序列。”1999年5月赵淑萍老师在其著作《电视节目主持》中谈道:“主持人的基本含义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代表电视机构在电视屏幕上出面主持节目;以纯熟的技巧在双向交流的传播方式与实现节目有效传达的过程中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北京大学的俞虹教授也在其2004年1月的修订版《节目主持人通论》里给主持人下了这样的定义:“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媒介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能动地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以上的四种学说,尽管在表述上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把主持人的定义直接指向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是依靠大众传播媒介、以节目为载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依存于节目之中的一种“节目动物”。但“舞台主持”很显然不是这样的。按照郭红玲、杨涛编著的《非节目主持艺术》一书中的说法,“舞台主持”应该属于“非节目主持”。何谓“非节目主持”?非节目主持,顾名思义就是节目主持人主持广播电视播出节目之外的活动,如:舞台、庆典、会议、仪式及宴会等[2]。

(三)“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定义的推论

至此,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将“舞台主持”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进行对比后我们得知:

(1)普通受众对于“舞台主持”这一熟悉的主持形式是有自己的认知概念的,即狭义上的晚会主持和广义上的非节目主持(涵盖庆典、会议、仪式及宴会主持等)。(2)“舞台主持”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不同,不以节目为载体,一般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3)“舞台主持”在进行的依旧是传播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舞台主持”的其他特点,如:

(1)“舞台主持”总是在固定的特殊场合发生,像礼堂、会议室、酒店宴会厅等。(2)“舞台主持”总是有着自己特有的一套话语体系。(3)“舞台主持”总是有着自己特有的“仪式感”,即服饰、体态语、礼节等方面。

以上的种种,都为推论“舞台主持”和“舞台主持人”的定义奠定了基础。下图将综合运用“属加种差”法和“发生定义”法这两种方法对“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进行推理:

推论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3]

推论材料:上文提及的8个国内外“节目主持人”定义

二、传播学视角下“舞台主持”的内涵解析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关于“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概念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上文也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进行了推论。在基本了解了“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概念和定义后,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内涵尤其是“舞台主持”的内涵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有利于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舞台主持”的外在形态是群体传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以群体的形式活动的,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舞台主持”正是由个体组成了群体才具备了传播的条件和场所。所谓群体,指的是由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4]。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一,一个群体的产生要依托于个体的数量。第二,这个群体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第三,群体成员之间是有互动关系的。

西方的传播学理论把传播的形态分为体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几大类。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这里谈到的群体传播就和“舞台主持”很相似。因为“舞台主持”是基于群体的,“舞台主持”中的主持人、受众、工作人员等一起构建起了一个临时性的群体。

我们以“晚会主持”为例来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晚会的举行一般都是在礼堂等特殊场合,在这个场合里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的存在,他们是由临时的集合行为所产生的聚集的人群,这样的人群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称之为“乌合之众”。晚会里的“乌合之众”就是指在晚会现场的“观众和主持人”这一群体。其次,绝大部分的晚会都被称之为“主题晚会”,所以晚会的举行带着鲜明的主题、目的和意义,参与到晚会当中的观众和主持人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的。主持人早已获悉了晚会的主题,因此明确了晚会的传播目的;观众也是在清楚了晚会的主题和意义后才到达晚会的现场。因此,晚会的主题和意义使得主持人与观众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使得晚会拥有了凝聚力。第三,晚会的过程中的群体分工使得晚会有了主持人,灯光、音响、摄影师和观众等成员,在晚会的过程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在主持人与观众的话语互动、游戏互动等过程中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一台晚会有人群、有目的、有分工,还产生了显著的凝聚力和互动性,所以“晚会主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主持”形式之一,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从外在形态来看,“舞台主持”和群体传播是基本一致的。

(二)“舞台主持”的内在本质是组织传播

“舞台主持”不仅仅是“晚会主持”,它还包含了会议、宴会、仪式、庆典等场合的主持。因此,不能光从外在形态上判断它属于群体传播就认定它只是群体传播。其实,“舞台主持”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上文以“晚会主持”为例解释了“舞台主持”是基于群体的,因此外在形态为群体传播。其实这里所说的晚会只是泛指一般的主题晚会。越是主题鲜明的专题晚会,主持人与受众的特征、需求、功能就越会发生变化,晚会现场由主持人、受众、工作人员构建起来的这个群体就越像是一个组织。关于组织的定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如果把“舞台主持”涉及的会议、宴会、仪式、庆典等场合的主持也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很明显的,“舞台主持”更像是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5]。组织内传播拥有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两种途径,而组织外传播则更多采用正式的渠道。根据“舞台主持”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会议是“舞台主持”的平台之一,同时它也是组织内传播的渠道之一;晚会、宴会、仪式也都是“舞台主持”的平台,但它们同时也属于组织外传播的公关宣传。由此可见,“舞台主持”在组织传播里发挥的作用要比在群体传播里显得高规格、高层次,所以“舞台主持”的内在本质其实更偏向于组织传播。

(三)“舞台主持”的发展趋向是大众传播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传者可使用的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舞台主持”的发展趋向毫无疑问的要走向大众传播,这是传者与受众的选择,更是时代与媒介环境的选择。

当下的传媒领域快速发展,具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的周围。当大众传播媒介强势介入,会使得“舞台主持”的传播形态发生变化。例如:一台晚会究竟是群体传播还是组织传播,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与受众”这个群体的性质;一旦这个群体的性质明显出现了组织的特征,那么它就有可能是组织传播。同样,一台晚会究竟是组织传播(或群体传播)还是大众传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使用了大众传播媒介辅助传播。如果使用了,参与的受众更多了,传播的辐射面更广了,影响力更大了,那么它就应该是大众传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分要素,那就是受众的身份不同。在组织传播(或群体传播)视野下的“舞台主持”,其受众的身份是可以预知、判断的;但是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舞台主持”的受众,其身份是不得而知的,就如同一档电视节目的传播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是谁在看着这档电视节目。

我们还是可以以“晚会”为例进行说明。一台学校里举行的晚会,一般情况下是属于组织传播(或群体传播),可是如果它被电视台现场直播或转播了,那么它就成了大众传播。因为直播或转播的晚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更多的受众,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提升了影响力。同时,主持人面对的受众由“有形”转为“无形”,不再是单纯的和晚会现场“可视可感”的受众进行交流,还得兼顾其他的以大众传播媒介收听收看的受众的交流。特别要提及的是,这种交流是单向的,是无法同步接收到受众的反馈的,这也是大众传播的一大特点。

其实无论是晚会还是会议、宴会、和仪式,所有的参与者都已不满足于小团体成员之间的传播,大家都希望“舞台主持”更有影响力,尤其是在传播依旧具有“强效果论”的当代社会。像各种会、慈善晚宴、公益募捐等“舞台主持”的新形式,它们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应该引起我们的观察和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主持形式之一的“舞台主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学视角对它进行研究只是其中的一种思路,研究结论难免粗浅。其实,“舞台主持”还可以通过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论证,尤其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提炼、校正其定义和内涵,为后人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这不仅能丰富我国的主持艺术理论,还可以为舞台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3.

[2]刘洪林.浅谈节目主持与非节目主持[J].现代交际,2009(8):77.

[3]巨朝军.试论给概念下定义及其误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5):34.

第4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关键词】健美;《玲珑》杂志;翻译;传播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都来自西方,这种新词汇的引进,大概自清末国人对西方著作的翻译和介绍开始。新词汇的出现,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早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而编纂的语言字典(如马礼逊的《华英字典》),国人在与洋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洋泾浜语(Pidgin),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翻译介绍的大量西学著作,中国境内的各种流行报刊,甚至某种日常消费、娱乐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西方外来词汇在中国语境中生根发芽的土壤。而在对“健美”这一外来词的翻译和介绍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的一份流行女性周刊《玲珑》就成为这样一种传播中介。

今天,当我们说起“健美”时,不由得会联想到健美操、健美比赛和健美先生等一系列与身体锻炼和肌肉发达有关的运动和形象。而实际上,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汉语词典中,关于“健美”一词却很难寻觅其踪影,中国民众对“健美”的认知,要归功于20世纪30年代的《玲珑》杂志在“国难”时期对该词汇的翻译和引介。

《玲珑》杂志创刊于1931年,到1937年停刊为止,共出版298期。[1]其办刊宗旨是“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倡社会高尚娱乐”[2],并在每期封面上宣称自己是“妇女界唯一的喉舌,向男子发动进攻的唯一武器”。杂志开本亦如其名,娇小玲珑如扑克牌般大小,可袋装。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当时世界第五大的国际大都会,号称“东方巴黎”,物质的丰富,带来现代印刷文化的大繁荣。当时的上海被称作“杂志的麦加”,仅1933年就出版了至少215种杂志,还出现了专营杂志的书店――上海杂志公司,1933年也因而被叫做“杂志年”。[2]根据1933年6月刊登在《玲珑》上的“全国妇女报纸杂志调查”,中国的主要大城市里,有32种不同类别的妇女期刊。[3]而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玲珑》杂志,与同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其流行程度,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30年代上海的女学生手上总有一本《玲珑》。”[4]

20世纪30年代也是近代中国的“国难时期”。同时期左派激进女性杂志强调的是政治参与、男女平等、爱国主义运动,而《玲珑》谈论的却是怎么穿衣、怎么择偶、怎么学习电影明星,不过在推行体育与健美方面《玲珑》却是独树一帜。1931年,《玲珑》开辟了一个用体育照片和文章来提倡体育、促进健康的专栏,并呼吁读者提供相关的材料。1932年的一个编者按指出:“我们的杂志专门刊登体育消息,特别是妇女的。”[5]而介绍健美这样的西式概念和倡导妇女的强健体魄,对于《玲珑》的编辑来说,是向女性读者推广各种体育运动的最佳途径。

作为一种生活实践和理念,西方对“健美”的认识主要受到20世纪早期流行于欧美、特别是德国的“生活改良运动”的影响。[6]该运动的倡导者通过运动、体操、舞蹈和以流行卫生(包括户外运动、饮食、衣饰改革以及强调阳光和主义的自然疗法)为中心的“身体文化”,树立了对“健”和“美”的虔诚信仰。追求“健”和“美”的目的是重获“真实的”、“自然的”生命力量来抵御“人工的”现代文明。由此,“健美”这一概念的出现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强调的是自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天然美感。而随着这种朴素、简单的生活观念的提倡和推广,人们对于“什么是美”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与强调化妆打扮、衣着华丽的现代都市“摩登女郎”所代表的“人工美”相对立的新的审美标准。而为了获得这种自然、健康的美,人们开始强调对身体的锻炼和约束,于是“健美”又逐渐演变为一种体育运动。

从1933年起,《玲珑》宣布“本杂志特别关注健美”,并开创了《美容顾问》栏作为争论健美的主要论坛。[7]在其中的一个编者按里,《玲珑》要求读者把注意力从妇女的脸蛋转移到身材上,宣称“化妆是暂时的,有欺骗性的,但健美是自我完善,如持之以恒,(美丽)会一直持续到老”。“所谓健美,并非是指大块头或胖子,也不是指涂脂抹粉的粉雕美人,而是指有丰满的体格、健康的颜色和有活泼举动的人。”[8]

通过体育培育的健美是西方的、现代的,是中国都市女性走向现代化的必备条件,甚至也是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玲珑》在译介健美的过程中,极力要向中国读者呈现的一种社会进化论。

在《玲珑》的译介中,“健美”首先是作为一种现代时尚和审美观念进入中国的。通过刊登西方妇女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摆出不同运动姿势的照片,《玲珑》向中国读者展示了女性如何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美的体格,那些有着“健康曲线”的西方妇女的裸画和也被用来劝说中国妇女将注意力从漂亮脸蛋转移到健康体格。而大量好莱坞明星的绚丽形象更是帮助确定了健美成为一种现代时尚与审美标准。与此相对应的是《玲珑》对中国女运动员形象的推崇。当中国女运动员留短发,穿T恤、短裤的形象在流行杂志中传播时,健美作为新的审美观念成为当时穿高跟鞋、旗袍和烫发的苗条美人所代表的都市时尚标准的鲜明对比。

当“健美”作为一种新的都市时尚和现代审美观念被中国的读者接受和认同后,通过“健美”而获得的强健体魄和自然健康的美成为“时代新女性”的象征。《玲珑》认为,从传统的林黛玉式的“病态美”向现代的“健康美”的过渡是一种“进化论式”的社会进步。强健的体格这时被认为是现代男女拥有坚强意志、高尚品格、远见卓识和伟大希望的基础,体育场上的体格训练和心智训练被当做是“新女性”的必要条件。[9]由此,建立在体育与健美基础上的别样“新女性”形象,逐渐成为浓妆华服的“摩登女郎”的对立面,被体育和健美滋养的爱国、纯洁、道德的妇女成了堕落的欢场人物的视觉对照。

同时,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关头,与政府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相呼应,《玲珑》也一再呼吁妇女要为民族牺牲,在政治上教育自己,拥有勇气、力量,以及和男子一样结实的身体。1937年日本侵犯华北前夕,《玲珑》的主编就敦促女性说:“今天妇女的紧急任务是团结起来为民族解放运动而斗争,因为所有公民,无论男女,都应在‘国难时期’奋斗”。[10]于是,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健康而美丽的身体,从而像西方妇女一样,能够从事职业工作,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进而让中国摆脱“弱母无强子”的种族劣势,成为《玲珑》在译介健美时的重要诉求。尤其在国民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中,“健美”所崇尚的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被当做“国难时期”勤俭持家、献身社会的民族精粹加以提倡,而通过体育和健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公民道德,成为实现强国保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理想。

终于,在《玲珑》这样的流行杂志的推动下,西方关于“健”和“美”的理想,被译介为“健美”,进而成为中国妇女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对身体、丰胸、肥臀、细腰、赤足、匀称的身材、健壮的腿等身体部位的审美强调,与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礼义廉耻”、“女正则家正”的国民精神与道德观念又发生了冲突。健美的流行与有伤风化的指责,成为都市女性在接受这一西方现念时必须面对的两难境地。高云翔认为,这是20世纪30年代有关健美的论调中最基本的矛盾。而矛盾的深层正是中国渴望现代化的复杂状况。要显得现代化,中国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西方都市、世界主义;要确认中国的独特身份,中国又必须努力寻找和定义民族的精神、道德和文化精髓。妇女的身体成为两者冲突的场地。一方面,政权要废除妇女身体的“封建”和“落后”限制来表示进步;另一方面,妇女身体从国家政权控制的解放被抨击为西化,有伤新生活运动所提倡的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11]

通过《玲珑》杂志译介的“健美”理念,从一种崇尚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演化为一种参加体育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都市时尚,进而又被当做一种通过健康的身体表现出美的现代审美观念,由此展现了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女性的新形象。而且,在中国30年代的“国难时期”,健美更是与中国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自律相联系,强调的是对女性身体的约束与规训。

由此可见,西式话语在中国语境中的传播,不仅仅因阶级、种族和社会性别的不同,而让受众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差,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群体有关身体的文化与特定社会所处地域及其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当年,《玲珑》这样一本流行时尚杂志对“健美”概念的介绍和推广,一方面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大背景,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近代国人在接受外来词汇时的理解方式和主观能动性。近代中国对“健美”的理解,既包含了中国读者对来自西方的现代性的渴望和认同,如将白人女性作为“健”与“美”的理想偶像;又被迫融入民族主义的叙事框架,强调对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美德的坚持。因此,在“健美”的译介中,存在着矛盾心理。而当国家政权通过新生活运动,介入到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对公民道德的控制时,这种矛盾就被更加放大和扩张了。个体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锻炼和约束,在与公民道德、爱国主义和民族救亡的内涵相联系后,上升到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从而也被打上更多民族、阶级和时代的烙印。

而且,在将“健美”介绍为一种新的审美标准时,《玲珑》对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美的认识始终以西方的白人女性作为参照系,而全然不顾国人在种族、历史和文化等条件上与西方国家人种的差异。当它把“健美”当做一种现代体育运动,强调对女性进行身体塑型、意志锻炼,从而打造现代新女性形象时,又一味推崇中国女运动员的身体结实、体格强健、不化妆、留短发等外在表现,而不考虑每个女性在体质、性格、职业和教育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人人屈服于这样的社会集体压力。

因此,我们在看到“健美”这一西方词汇通过文化翻译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的意义变化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和承载物的中介传递作用,媒介本身的特性和立场也会对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健美”这一概念产生影响。如果不是《玲珑》,如果不是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人们对“健美”的解读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参考文献:

[1]张竞琼,曹彦菊.《玲珑》杂志在中西服饰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2]龙佳.《玲珑》对都市女性形象的塑造[J].新闻爱好者,2007(3).

[3]玲珑[J],1933(100)∶964.

[4]张爱玲.谈女人.流言[M].香港皇冠出版社,1998∶84.

[5]玲珑[J].1932(58)∶375.

[6]Michael Hau,The Cult of Life and Beauty in Germany: A Social History, 18901930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13.

[7]玲珑[J].1933(104)∶1216.

[8]玲珑[J].1933(95)∶635-7.

[9]玲珑[J].1932(76)∶1203-4.

[10]玲珑[J].1937(268)∶5-8.

[11]Yunxiang GAO,‘Nationalist and Feminist Discourses on Jianmei (Robust Beauty) during China’s “National Crisis” in the 1930s’,Gender & History, Vol.18 No.3 November 2006∶546-573.

第5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 职业英语(EOP) EGP + EOP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8-02

EOP、ESP及相关概念

EOP(职场英语)是 ESP(专门用途英语)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强调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与专业相结合,与日常社会需求相结合,突出职业性。

构建高职公共英语EGP + EOP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整合教学内容

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和语言学i+l理论,根据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依据教学材料,以英语知识为内容,将职业知识融于语言教学,整合设计了职业导向的一系列主题,如:求职面试、公司介绍、产品介绍、商务会议等,将EGP教学内容与EOP教学活动融入到每个主题模块中。主题之间环环相扣,职场英语教学模拟了完整的职业生涯。主题1求职面试:要求学生制作英语求职简历,书写英文求职信,参加模拟招聘会,应聘专业相关的职位,成为公司职员;主题2公司介绍:制作名片,了解并介绍公司及其业务;主题3产品介绍:掌握营销技巧,推介公司专业领域的产品;主题4商务会议:主持商务会议,致开幕辞、闭幕辞和感谢辞等,能够作memo、minute的会议记录,收发Email。

二、简要分析EGP + EOP 的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听p说p读p写p演”的训练,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巩固,作为中学阶段普通英语教学的延续;不同的是教学设计偏向实用性、通过专业拓展环节体现职业性(以风电专业(产品介绍)一课为例简要介绍 EGP + EOP 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将相关的一些专业词汇、句型补充资料给学生,然后下发新的任务,即参加英语模拟推介会,对专业领域的风光互补路灯进行推介;分小组搜索信息,可以下校企合作企业调研,搜集第一手产品信息资源,也可以咨询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了解专业词汇。查阅学校图书馆藏书,查阅国内外有关网页;接下来整合信息,建立相应文件夹并制作产品推介PPT;在此基础上,表达信息,即参加英语模拟展销会,小组进行风光互补路灯现场推介。

三、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EGP+EOP教学模式改革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水平以及职业能力。公共英语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跳出哑巴英语,乐于表达和运用语言,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娜,肖运红.高职英语融合 EGP 和 EOP 的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7-68.

第6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今天分享的方法不分先后,每种都有每种的优势。有些需要一定的资金做为支持,有些需要自己有资源或者自己能够开发批量操作的软件,有一些则依靠一口好的文笔来做软文推广,所以如果你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般坚持一段就会小有成效。好了,下边开始分享吧。

其一、利用好QQ空间

QQ空间是一个优质的社区,里边定位大都是年轻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都有购买能力,所以特别适合引流量。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擅长让别人转载日志,可以批量留言,可以留下访问痕迹,然后引导别人回访达到目的。但这里边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不要一次性发太多或者太频繁,如果想批量操作,必须更坏IP或者账号。通过QQ空间引来的流量,不论是做淘宝客,CPA、CPS都可以。这个思路的重点就是批量,思路还是自己的,但如果批量化就会产生价值。

其二、长尾SEO流量

如果说QQ空间是见效较快的流量,那么利用SEO关键词进行优化就是长期稳定的流量。进行关键词优化的时候不能盯着核心关键词进行,要优化有流量的长尾关键词,有些长尾关键词比核心关键词流量还要大,特别是有些热门事件或者某些行业,长尾来流量特别厉害,这就是我们要努力突破的地方。

其三、论坛活动推广

一般利用论坛推广不是传统意义的发帖推广,这里主要说的是付费推广,比如征文比赛,征文比赛的性价比非常高,持续的时间非常久,对网站的流量和品牌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推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另外,还包括很多有奖活动,T楼,秒杀,都是非常火爆的宣传网站的方式,同时都能带来很不错的流量。有时候如果能争取参加聊版也是相当不错的活动,聊版的影响力非常大,能为网站带去一股不小的流量。

其四、利用电子书推广

第7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①“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文人的责任

2003年,耄耋之年的汤一介发起编纂丛书《儒藏》的远大工程并承担主持的重任。2004年,汤一介被查出肝硬化,病情反复不定,医生劝他注意休息,而一向谦逊低调的大师此时竟说:“我的梦想是让《儒藏》成为全世界儒学丛书最权威的范本。”2014年6月,《儒藏》精华编的前100册在北京大学举行会,汤一介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轮椅出席会议。即便是弥留之际,汤一介依然不忘嘱咐学生加紧编纂工作。

素材运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在耄耋之年的勇挑重担,还是在弥留之际的不忘嘱托,在汤一介心里,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场关键词:勇担重任

②“阐旧邦,辅新命”

――学者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汤一介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20世纪90年代,他首倡国学,提出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2003年,76岁高龄的他主持规模宏大的《儒藏》编纂工程。汤一介是中国哲学界泰斗,他的《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著作。他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中国哲学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素材运用:古有曹操,老骥伏枥,欲为统一天下之大事;今有汤一介,推陈出新,甘做中华文化的布道人。

考场关键词:推陈出新

③“敬始慎终,始终如一”

――学术的严谨

汤一介的学生王平回忆恩师:炎热的夏天,在窄小的办公室里,汤先生为学生修改论文,挥汗如雨,一坐就是数小时;因为几个错字,汤先生追回已付梓的出版物,连夜修改、处理。他的同事、北大哲学系教授张学智也回忆说:“汤老师将稿子反复修改和打磨,一定要达到学术要求,并告诉我们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开始做了,就要认真做下去。”

素材运用:欲登泰山之巅,必要有拾六千级而上的耐心;欲极蓬莱之境,必要有斩风破浪之勇气。从来没有随便得来的成功,既已有追求成功的心,就必须为追求成功付出努力。

考场关键词:执着认真

{话说+教学之道}

关键词:蜡烛情怀

一个人活着,就像一个发光体,是希望发光很小让它很长时间存在,还是希望发光很大却瞬息消失?我愿意做发光很大却瞬息消失的人,因为发光很大可以照亮别人。(汤一介)

汤一介始终铭记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1984年,中山大学学生邢益海备考研究生期间,几经辗转联系到汤一介先生。据邢益海回忆,他们共通信三次,每次汤一介都耐心地写信为他答疑解惑,由于报名时间紧急,汤一介每次还特地用航空信回复了他。多年来,汤一介为中国思想研究储备人才,一直不遗余力。

微点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付出总有回报,汤一介能够得到世人敬仰,正是对他无私奉献的回馈。

关键词:思想自由

如果说我想让孩子们明白什么人生道理,我希望他们知道:自由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汤一介)

“做学问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由是一种最宝贵的创造力。对学术研究来说,‘自由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汤一介经常如此告诫学生,自己也始终践行着这句话。他率先打破唯物与唯心对垒的传统,并以敏锐的眼光,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

微点评:学术研究,需要自由之思,还需要以追求自由的勇气去破除前人研究成果的禁锢。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追求自由的勇气正是思想自由的稳固支撑。

{反思+学人之风}

这是继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又一大师级人物殒殁。在这个“钱学森之问无法得到正解”、新生代国学大师还无处寻觅的时代,极其遗憾。

――台湾《旺报》怀念汤一介

①何谓“大师”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人能轻易地从网络上搜索出“大师”的身影,这些“大师”巡讲、授课、收徒、出书等,热闹得很。但在汤一介看来,不仅他自己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在《汤一介传》中,他说:“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

现象深思考:这是一个轻言大师的时代,但又有多少名副其实的大师?古往今来,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几乎都不承认自己是大师,因为他们越是深入学识,便越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师从来都是谦虚、慷慨的,他们教书育人,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无形中也就成了真正的大师。

②何谓学人应有的风范?

第8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英语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45-03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是指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教学四要素进行全新构建,突显出交互、共享、自主、探究、合作的特点。信息化资源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同时还是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1]。这种整合使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的角色定位及应用现状

高职英语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英语教师在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过程中,往往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高职生英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既要照顾全体,又要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教学精力和能力都提出挑战。第二,很多学生厌倦课上教师单一的听说读写译的讲授,因此对英语兴趣不高。第三,很多学生源于自身对英语学习的不敏感,不会学英语的现象比较突出。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展示、交流、搜索、模拟工具,既可有效地补充教学资源的不足,辅助教师模拟真实环境,也能够以各种形象手段及创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有效沟通,教师可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基于这些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辅助英语教学,但是整合中也存在下列问题:第一,由于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仅停留在模板及视频材料的演示功能上,忽略了其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师生互动、有效测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为了整合而整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体验[3];第三,照搬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没有因地制宜,因此收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过程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来看,一般有三个环节:课前整合、课内整合、课后整合。在英语课前,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有效衔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和负荷,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一些课堂上,甚至可以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知识点完全放在课前学习,课上有效地分别指导和差异化学习。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把学习资料、软件、评价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到网络平台中,提前布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资料输入,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输入的信息资料既可以是语言性的,如一系列指令或读物,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一个图表或一张图画、一段视频等。

在课内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营造真实环境氛围,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完成意义的建构。具体策略为:依据教学目标确定任务,任务难度适中,以启发型、实践型任务引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英语教学中涉及到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等,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陌生、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的场面。同时,设置交互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评价交流提供行动框架,保证各种学习方式能有效正确地运行。

在课后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辅助课后拓展。此环节,应突出拓展型任务设计,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又能拓展新知识领域。其任务应有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设计指令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设计要适合语言能力有差异的群体,使各类学习者均能投入其中。此环节要设置评价指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教学背景

本次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册)》中Unit7 Product Presentation(产品推介)[4],教学对象为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本次教学设计从思维水平和学习内容两个维度确定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项目教学和“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5]。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法,辅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将课堂教学、视听说资源以及拓展教学所用的相关资源整合优化在英语视听说资源平台中,课下自学辅以社交工具微信、资源平台评价交流区,建立完整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英语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师生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目标指向具体的能力和素质养成,突出小而精的目标设计。其中,能力目标是能够向客户描述产品,做简短的产品推介;知识目标是掌握关于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商务公关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定为“做一个简短的产品推介”,将教学难点设为“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教学资源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将跟读软件、电子词典、视频资料、自学材料等归至网络平台。

(三)基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视角的教学过程

1.任务引领,引发思考

以任务引领课堂教学,明确本次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手机推介会,并播放学过这门课的其他班级学生完成的产品推介视频:iWatch 产品推介会。接着,教师提出主导性问题:Do you remember the procedure of product presentation?(你记得产品推介流程么?)通过复习产品推介会的流程,引入本次课的难点:语言积累的内容――产品描述相关词汇。

2.语言积累,自主探究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打开网络资源平台,播放本节课的视频――手机产品推介会,学生看视频,完成书上的填空题,做相应词汇积累;接着引导学生用能飞英语学习软件学习听力原文,学生用软件展示听力原文,点击句型进行拼读、跟读、配音练习,完成视频材料中关于手机产品描述相关词汇的学习。最后,学生利用电子词典,自学资源平台中教师补充材料――描述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自主学习策略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关键环节。

3.应用拓展,协作交流

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假设你参加手机类的产品会,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选取一款手机(小米、锤子、三星S5、HTC、索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提供相应型号手机的广告视频、图片型号、词汇与词组。小组讨论后,进行分工与合作,最后制作PPT,进行产品推介报告准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自主建构意义的基础上,完善与深化对产品推介的意义建构。

4.成果展示,深化理解

教师组织各组做产品推介报告并总结。各组派代表做简短陈述报告, 每组在展示时,其他组同学根据教师提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此环节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输出,既可锻炼报告人的英语语言技巧,也能锻炼其他学生的听力。这是教师指导下学生深化理解语法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关键步骤。

5.评价总结,持续发展

布置课后拓展性的作业。全班按小组分为家电类产品组、电子类产品组(除了手机)、服饰类产品组、化妆品类产品组、食品类产品组,各组课后做相应产品推介。学生完成各组的产品推介材料,将PPT与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并进入平台学习其他组内容,掌握各类常见产品描述,积累了职业技能。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学生课外自学提供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组织学生登陆自学平台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并倾听同学、教师评价。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完成课外拓展,增加了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第9篇:推介会主持词范文

《金果香》

——金果茶业形象歌曲策划方案

周龙然

一、策划缘起

金果茶业,生机盎然。

作为崛起于巴山楚水的新兴绿色企业,其年轻的治企团队、创新的开拓精神、睿智的市场意识、明确的发展方向,一路走来都广受业界关注、赢获多方支持。近年以来,在企业以蓬勃态势稳步发展的时日,人们注意到金果企业不断投身公益、回报社会,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恰恰是一个注定会卓有建树的企业所应该具备的,也自然地为企业文化建设累聚了魅力积分。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金果茶业与壮大企业实力相提并论的长久夙愿。

09年来,企业管理者计划推出阶段性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笔者应邀为金果企业先期创作、制作、推出一首行业歌曲。作为成长于恩施本土的文艺策划人,除了对企业管理团队的治企理念、企业发展的良性势头深为钦佩之外,同时也视宣传推介家乡企业为应尽之责,便欣然应允,萌发了创作激情。

二、主题诠释

综合考量金果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前行步伐,本案将金果茶业之歌仍定位在品牌宣传为主、企业理念为辅的思路上,从金果企业和金果产品的契合入手,使之具有宣传产品和推广企业的双重功效。将歌曲定名为《金果香》,直奔主题地代言“金果”品牌,宣传“金果”企业, 唯美地诠释金果茶业“企业受青睐、产品受欢迎”魅力格局。该作品既是企业形象歌曲,更是产品广告歌曲,这是金果企业现阶段文化包装的最佳定位。

三、风格定位

该作品摒弃落套的口号歌曲创作手法,唯美地、艺术地展现企业的品牌魅力。

歌词仿佛是在写远隔天涯的恋人深切的相思,却句句不离那片茶园,那片山岗。精心描摹的那份思念,那份热爱,何尝不是天下茶友对金果茶香的浓情密意。

考虑后期音乐电视摄制的画面需要,本案歌曲风格定位与著名企业广告歌曲异曲同工,唯美、抒情、曼妙、动人。并不直接歌唱企业产品,却在精美故事的描绘中,呈现出企业、产品醉人之美。文中也巧妙地提及了“家乡茶”、“那片山岗”、“共品尝”、“金果飘香”等词句,是艺术歌曲中的软广告手法。

金果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虽未达到著名企业文化建设的层级,但在企业文化理念的追求上,必须具有前瞻的、高远的视野。

四、词稿曲谱

金果香

周龙然 词曲

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滴绿的季节最惹人思乡

那道小河,那片山岗

梦绕魂牵是谁的模样。

一杯家乡茶

品不够山高水长长

满眼金果香

相思的人儿啊,还在老地方。

走遍天涯,故土难忘

那片山寨就是思念的方向

谁的身影,浮现眼前

像那月儿挂在温馨梦乡

一段故乡谣

唱不够深情有多长

金果飘香时,

醉人的甜美啊,等你共品尝。

五、应用范围

该作品采用分步制作、逐步成型的方式完成,最终成品为企业歌曲音乐电视作品。适用于多种媒体宣传推介之需要。

1、网络:制作歌曲MV的网络视频版,在公司网站长期挂榜推广,于国内网络媒体多方、广泛推介。结合企业形象片、专题片、企业活动视频等,进行动态更新、宣传推广。

2、电视展播:借助企业与本土电视媒体的长期合作关系,作为音乐电视单曲在电视媒体长期展播,或于产品推广重要时段在各级媒体集中推广。亦可作为企业各种专题片、形象片的主题歌,贴片播出。

3、商务推介: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商务推介、产品展会等活动中,与企业宣传片一道宣传展播,更可与企业推介片一道制作光碟赠品,面向客户及社会友好人士发放推广。

4、其它方式

该作品也可适用于企业员工学唱、企业文艺活动及地方性文艺汇演等等。

六、推广步骤

该作品推广采取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完成,大致分为音乐制作演唱录音、企业员工推广学唱、网站背景音乐、春节档期演艺推广、音乐电视拍摄制作、完成作品集中推介等6个步骤。分步进程为:

20__年9月至10月,制作歌曲音乐,完成歌手录音及混音制作;同期企业网站提供歌曲试听,启动相关企业文艺新闻宣传;

11月内,进行歌曲MV拍摄细案策划;

12月,歌曲春节档演播策划,于各级电视媒体春节联欢晚会演播。

20__年3月,启动歌曲MV摄制,同期启动相关企业文化建设新闻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