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党群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党群工作思路

第1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实施单位机构的合并,通过开展人员精简工作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这时,很多人工作过程中兼任多个岗位,这给企业的党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在企业重组及改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党群部门以及人员等进行改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缩减党群工作人员数量的方式达到目的。但是,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岗位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通常是一个人同时兼任两个以上的职位。这明显造成了党群组织的重要地位下降的问题,甚至将其安排在其他管理部门工作之下。除了对党群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意外,随着近些年来热点问题持续增加,党群部门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尤其是在企业重组之后,使得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理念的变化,造成了企业员工队伍问题增加的问题,使得党群部门工作量增加,难度也加大。这些问题及现象都造成了企业党组织与群众相互脱离的问题,造成了党群关系紧张,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的合理定位

第一,核心定位。

树立起群众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核心的意识,正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做好党群工作是决定党能否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重要因素。在工作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群众工作是其他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不只是一种执政工作和手段,更加不是一种缓解党群关系的权宜之计。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纠正将党群工作作为加强执政管理的基础工具的错误认识。

第二,目标定位。

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支持、领导以及实现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发展作为党群工作的重点内容。同事将建设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群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做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及企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第三,制度定位。

在依靠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权力与职能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做好服务群众的相关工作。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党的政策、纲领、路线等达到凝聚群众力量、引导群众工作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利用党的先进性、凝聚能力以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去感化和带动群众,利用民主、法制的方式充分发挥并实现群众工作的基本目标。

三、新形势下创新党群工作的几点策略

第一,创新工作手段。

通过对党群工作手段的创新,能够有效延伸工作管理覆盖范围,同时解决企业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使之与行政工作相得益彰。

首先,应该积极引导员工正确的看待企业重组与改革,通过寻求合适的方式与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到员工的心中。潜移默化的转移员工的态度与认识,理顺员工波动的情绪,扩大员工的视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工作中来;其次,还需要积极引导员工正确应对外部信息化的变化,在应对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过程中,保证员工的思想观念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这时,党群工作者应该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和载体,通过新的方法达到开展党群工作的目的。例如,通过将情感工作与行政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群工作,让党群工作更加富有感染力,提高党群工作的人性化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党群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大局发展服务。

第二,将“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到企业的“凝聚力工程”建设中。

在积极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并完善党群服务工作体制,通过从关心人、了解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培养人、凝聚人等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将尊重人作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并健全党群工作基本框架,促进以人为本思想在党群工作中的渗透。 另外,在党群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工作优势,通过时间、空间上的统筹协调,在组织上根据“主题鲜明、意境新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努力开展党群工作建设,做好党群服务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创新队伍考核方式,打造新型管理队伍。

随着党群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企业的党群管理工作开始逐步向系统分工的管理方式发展。但是,在分工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出工作的整体性,通过明确中心目标以及共同任务的方式,发挥出党群管理队伍的整体力量。基于此,在党群工作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形成一套高效的考核机制,通过形成合力的方式发挥党群工作的整体优势。考虑到当前党群工作还存在着形式多、定性多、安排多、传统多等缺点,造成了党群管理工作不切实际、难以落实的问题。所以,在党群工作过程中,应该通过积极推行绩效考核的方式,增强党群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以及实效性。另外,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党群工作中将数字技术整合到党群管理工作中 ,未打造一个新型的党群管理队伍积极贡献力量。

四、结语

第2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党的群众工作;基层公路部门;机制;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22-03

公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产品,基层公路部门担负着公路养护行业监管和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公路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管理也是发展,基层公路部门坚持走群众路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工作,不仅要解决总量上不足的问题,使人民群众“走的了”,而且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和公路使用效率,解决人民群众“走的好”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里程的快速延伸,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想富,先修路”,是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人民群众心底的呼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公路建设与科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党的十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在新形势下,基层公路部门如何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建构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基层公路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公路部门党的群众工作现状分析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偏离群众的诉求

党的十通过的中国共产程中指出基层党组织有八项基本任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力和利益。这是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所在,但在很多地方,占据党组织相当大部分工作的并不是联系群众,很多党组织忙于参与行政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被抛在了脑后。基层党组织成为干部群众的“精神家园”的政治功能部分地丧失了,在党组织应该出面的地方看不到党组织的身影,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经常性地偏离群众的利益诉求。

(二)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缺乏动力

就开展群众工作的主体党员来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处于一种无作为状态,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部分党员干部觉得做不做群众工作、做好做坏、做多做少都对自己影响不大。一方面由于行业管理的要求,部分党员干部平时较多注重行业管理,对群众工作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党员应该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的主体作用不强[1]。另一方面,党员党性强弱不均,尤其是年轻党员,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不深,不重视、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倡导到群众中去、提高干部思想认识的问题,更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解决“到群众中去”的动力问题。

(三)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方法存在误区

开展群众工作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在群众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陷入了种种误区,使得群众工作方法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群众工作的效力越来越弱,群众工作的创新力和活力也受到了限制。

二、明确基层公路部门党的群众工作实质性意义

新形势下,基层公路部门建构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首先要明确基层公路部门党的群众工作实质性意义:

(一)公路行业的群众工作应该注重为群众的长远利益服务

公路部门强化服务,要在不断夯实行业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基础上,关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在服务发展方面,以服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切入点,着力解决供给能力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提高公路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服务民生方面,以服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公路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服务群众方面,以着力解决关系群众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顺应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公路行业的群众工作要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任何一项措施的开展都应该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服务需求才能实施到基层。满足所有人的意愿使所有人受益是不现实的,只让小部分人受益也是不可取的,基层公路部门的群众服务工作应该是能使绝大多数人受益的服务。

(三)公路行业的群众工作应该注重实效

党的群众工作方法概括起来有六种[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一个无限期的循环,是一个意见形成与实施的闭合线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个号召面广,一个只做试点取经;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要求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发扬民主的方法。要求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做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工作,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基层公路部门的群众工作具体运用哪种方法才能取得实效,要结合公路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实施,不能以“动机”为考量,而应以实效为准绳,动机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没有使群众受益,那也不能称之为做好了群众工作。

三、基层公路部门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好

(一)用“换位”来向群众学习

基层公路部门推出的“换位”举措,是深入群众、了解民意的一项积极有效措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杭州地方公路部门开展“我做一天养路工”活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与养路工吃一锅饭,干一样活,感受养路工的工作环境和艰辛。这种换位体验,让党员干部设身处地感受到了养路工的辛苦,多站在养路工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增加了与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沟通。“换位”在心理学上也叫作“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对选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描述的一种传达方式,是一种在事先经过设计的情境中,自然地扮演某个角色,扮演者必须模拟主角的心路历程。俗语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透过这些不同角色,自然地扮演着在该角色的样貌,也可以更清楚自己和周围其他人的关系。“角色扮演”对改变态度有重要影响,如让服务态度不好的医护人员扮演病人角色,使其亲自体验病人得不到及时医治和护理时的痛苦[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有些地方开展乡镇干部大走访,机关干部巡访,提出每年与群众同吃同住不少于3天,每年下连当兵不少于15天等措施,特别关注和关心基层群众,体验群众生活,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换位”,不仅换位思考,更要换位体验、换位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群众,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最终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积极建设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为更好地建设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基层公路部门推出“约谈”运输企业负责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公布公路路政管理统一电话、“党员进社区服务”、“扶贫结对”等措施。其中,“约谈”运输企业负责人是结合治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工作的实际产生的,以公路部门“约谈”运输企业负责人的方式进行,主要向运输企业了解路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根据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整改,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是基层公路部门运用比较多的一项沟通措施,调查表根据一定时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执法人员在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方面的评价指标,发放给前来处理事务的群众进行匿名评价,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路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瞄准“细节”主动“找”服务

服务要做深做细,就要动脑筋、下功夫在服务“细节”上有所创新。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剑彪在给厅机关干部上党的群众路线党课时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贵在用“心”,交通工作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要围绕群众的需求,围绕基层的需求去落实,要花心思、动脑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杭州地方公路部门在执法中发现驾驶员用现金缴纳款项,总会遇到去银行取现这一问题,来回花费不少时间,这一看似“细小”的问题,却常常给驾驶员缴纳公路赔(补)偿款造成不便和风险,为此公路部门在办事窗口申请安装了pos机刷卡系统,不仅节省了驾驶员的时间,还避免了携带现金的风险,受到了驾驶员们的肯定和好评。九月份是临安市山核桃的采摘期,当地沿线村民直接翻越高速公路到山头采摘山核桃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这一特殊时期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公路部门动足脑筋、花足心思,瞄准各个“细节”为群众“找”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加强山核桃采摘前安全宣传工作,使沿线村民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做好主线道路安全保畅工作,在山核桃采摘期间,要求公路经营单位加强实时视频监控,并通过“外场情报板”向过往司乘人员宣传山核桃采摘期间行车安全;加强联勤联动,分路段静态定点设卡,在凌晨五点至晚上七点动态巡逻,及时劝阻群众徒步翻越高速公路。同时,公路部门坚持“文明执法、亲情服务”工作理念,要求每名队员克服采摘期间上班时间长,工作单一枯燥等困难,做到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充满善意地做好这一特殊时期的公路安全保畅工作。

四、建立基层公路部门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基层公路部门建构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要解决既出成效又保长期运行的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大部分都能自觉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党性素养,但客观地说,把为人民服务的希望单纯寄托在党员干部的自觉上是不够的,要保证党员干部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真正地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并形成压力制约机制。

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是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要特别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和群众性。对于基层公路部门来说,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要注意将“换位”体验、“建设沟通桥梁”、“注重细节服务”等好的做法转化为制度,结合公路工作实际,建章立制,根据各部门分工研究制定贯彻群众路线、改进作风和提高效能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形成制度汇编。几十年来,我们党群众工作比较通用的做法是集中精力和人力研究“一般号召”,然后通过各级领导亲力亲为的“具体指导”,来实现与实际相结合,与群众相联系。但是,新时期以来,制度建设的实践和国外成功的做法已经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有效并长期稳定地解决好这种结合和联系,不通过制度建设的引导和强制,不通过程序化的规范和界定,很难落到实处,即使落到实处了,也面临一个持久的问题[4]。制度建设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有切实的保障作用。制度建设解决的不仅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人治”问题,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贯彻落实在制度建设的保障下,进入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加强群众工作制度建设,要采取建立深入群众的机制、服务群众的机制、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等相应措施。一要建立深入群众的机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下基层体验生活,“换位”开展工作的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解决问题。二要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以公开统一管理电话,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疏通、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三要建立服务群众的机制。从细节处入手,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社会结对帮扶制度,一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另一方面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

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建立制约压力机制,才能使群众工作发挥长期效果。建立群众工作压力机制应该注重:施加压力的主体需要多元化。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级主管部门要定期给下级布置活动任务,而后利用行政权力督促下级党员干部投身到这些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中去。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这个压力主体外,还要利用媒体这一大众传播工具,引导社会舆论对党员干部进行施压;另外,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及群众代表等人士担任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监督员,对党员履行承诺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定期不定期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听取意见建议等。施加压力的形式需要多样化。比如在年终考评、评先选优时,把具体的为民服务项目纳入考核内容,通过考核迫使党员干部努力完成为群众服务的项目。也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来迫使党员干部反思日常工作中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和能力问题等等。施加压力的措施要多层次。过去在很多党纪、政纪、法律条文中,虽也一直强调党员干部必须为人民服务,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问责条款。

五、增强基层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群众观点

增强群众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就是到实践中去检验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

党的十报告强调,“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我们应该站在履行党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高度,不断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通过党组织内部上党课、观看教育视频、集中学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对群众观点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但可以因为个体知识的学习和累积而发展变化,所以人的思维是具有可塑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破除思想上的障碍,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到实践中检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检验标准问题。我们要检验的是党员干部有没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心中有没有装着人民群众,做到急人民群众所急,思人民群众所思,想人民群众所想,盼人民群众所盼;能不能够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内心深处真心实意地愿意让人民群众来评判自己的工作,自觉做到人民群众拥护的事情就坚决办,人民群众反对的事情坚决不办。从理论上说要增强群众观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要把这些检验内容“由虚入实”,就要靠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将在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形成条款,制定一整套的检验考核制度,并成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运行机制的一部分。

基层公路部门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建构的目的在于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切实贯彻落实,使人民群众的公路出行得到真正的实惠,这需要各部门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摸索总结,完善提高,确保各项工作制度真正得到执行,从而使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并能得到长期保持。

参考文献:

[1]赵世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党员主体地位[EB/OL].http://.

[2]彭.新编党员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06-108.

第3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一、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必然要求以人生存和发展的更好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必须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和灌输形式,要以平等的民主对话、谈心交心的形式,想方设法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实现零距离的贴心服务:第一是多些“人情味”,淡化“火药味”。在当前加快市场化转型、应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依旧是老一套,讲话硬梆梆,听得心发慌,则往往引发员工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第二是多些“民主味”。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启发疏导,注意发扬民主,多些宽松宽厚,少些指令批示指责;多些尊重理解帮助,少些压服训斥伤害;主体和客体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关系。

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贴近实际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增强针对性和主动性

在企业中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经济搞上去,发展生产力。离开了这一条,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就不能落实,企业不欢迎,群众也会有反应。当前,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职工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紧紧围绕企业的推进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冶工作,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脱节的现象,掌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以“情”感人

在解决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时反映出的思想问题要倾注“实情”。就是用心熟悉基本情况,留心观察细微变化,潜心探索内在规律,真正把握思想脉搏,坚持不懈地做好说服教育、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在解决职工个人和家庭实际困难引起的思想问题时要融入“真情”。下功夫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于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千方百计地为对方排忧解难。在解决个人理想前途出现的思想问题时,要充满“感情”。

五、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创新方式方法。

要做好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不能因循守旧地沿用老一套说教式的工作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媒体作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手机和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建立覆盖全体职工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电子期刊、手机彩信等及时传播给一线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要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点。

第4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66-01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首次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精辟阐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界定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实质是党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绍兴市越城区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成效及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绍兴市越城区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背景及成效

(一)绍兴市越城区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背景

绍兴市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越城区作为绍兴市核心城区建城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美誉,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区参加第二批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是区级四套领导班子、8个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41个区级部门(单位),涉及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314名,基层党组织1113个,党员22909名。全区第二批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2月开始,到2014年10月基本结束。区委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区委派出8个督导组,指导督促各单位扎实开展活动。目前,我区的教育实践活动己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 (二)主要成效 我区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省委督导组和市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聚焦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以认真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环节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有力推进了党风政风的转变,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而:一是思想灵魂接受洗礼,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进一步牢固;二是“四风”问题有效遏制,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二是党内生活更加严格,白我净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制度建设得到推进,规矩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五是精气神明显提振,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各项工作得到全而推进。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作为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一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与新要求,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是基层党的建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基层党组织是一种组织性存在,其功能随着环境的刺激而发生变化,与外界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从战略高度充分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增强基层党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要与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这一方是因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构建一定的载体,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为其提供一个覆盖范围广泛、参与便捷的渠道和平台。另一方而是因为,街道(乡镇)和社区也十分需要借助各种资源,提高街道(乡镇)和社区党组织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能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把基层党组织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

在社会转型期,要提高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把基层党组织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强化服务功能。这是因为,基层党组织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党组织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行使行政权力和资源调配权力,权力性影响相对弱化。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化的功能定位回归到政党化的功能定位。

(四)要深刻认识当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一些新情况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组织深刻认识当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临的一些新情况,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做好群众工作。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的问题,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5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79-02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也是新时期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应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依靠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群众路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线的经典表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就是要了解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把广大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标准。群众路线应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群众路线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大学生的本质,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

一、开展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理论课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思想理论本科生导师制,是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即指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定期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品德及生活上指导[1]。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为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促进学生健康个性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思想理论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教师对本科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习方法及心理和生活辅导等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始于14世纪的英国。2002年以后我国一些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深化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模式[2]。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本科阶段是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阶段,是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成效对其能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2013年3月,在我校选取2个本科生实验班,探索思想理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验研究。首先,规范、明确导师的基本职责及工作内容。导师工作内容包括:(1)思想、品德教育。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文明教育。(2)学习方法辅导。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完成大学生的学习任务。(3)心理、生活辅导。指导学生有效安排大学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勇敢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其次,导师在课外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通过参加学生班会、班级学生活动或加入学生班级QQ群,增加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导师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思想理论本科生导师制遵循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潜能发挥,有益于医学生个性及人格健康发展。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医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思想理论本科生导师制能深层次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建构系统、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构互动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体性,活跃学生课外文化生活,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学校团委在大学生学术实践、文化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全面展开各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读书节、艺术节、社团节为平台整合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运作。

首先,积极开展学生学术实践和文化艺术活动。在学生学术实践上,学校团委举办了“博极医源”学生课外科研学术系列活动,我校学生作品《熟地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在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与校外公司合作举办商业策划大赛,与学校病理教研室合作举办病理知识竞赛,组织参加辽宁省挑战杯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9项。在文化艺术活动方面,一方面团委积极举办文化讲座、创业讲座和报告会,另一方面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等11项主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踊跃,网络新媒体宣传、学生生活区平面宣传等非常活跃。学校团委还在全校开展了全国大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参加沈阳市大学生文化节的主体活动。仅2014上半年由校团委直接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达60余项。

其次,践行回馈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项目之一。2013年8月,按上级要求成立国家重点团队1支,辽宁省重点团队2支,沈阳市重点团队8支。学校团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组建由17名博士组成的国家重点团队博士生义务医疗服务团,来到朝阳建平县,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两天的义诊服务中,共计接待群众千余人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作为首批应募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项目的高校之一,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已有14年,组织工作得力,选派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较好,得到了团中央的认可,并于2013年9月完成了由11人组建的学校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和选拔工作。学校团委还开展了其他传递正能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爱与星星在一起”关爱自闭症儿童感恩节大型校园融合活动、“走进无声的世界”大东聋校活动、“天使之心”儿童福利院慰问活动、“我的公益之心”演讲比赛,还有校青协、图书馆义工队、心电图义工队开展的常规志愿服务工作。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了医学生的大爱情怀。

三、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群众路线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对大学生需求的深刻了解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加强载体建设,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主题班会,增强圆梦自信。学生党总支号召各级党支部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通过集体收听、收看《感动中国》、《雨中的树》等有教育意义的英雄模范事迹,涤荡心灵,感受中国力量,深刻体会“中国梦”的内涵。广泛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为题目的班会活动,上千名同学参与,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活动点燃了学生们内心的梦想,加大了自我教育的力度,增强了学生“中国梦”的圆梦自信。

改进党校培训,内化学生修养。通过党校分级教育培训等固定动作,使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提高,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党总支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党员入党后再教育和工作。开办学生党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党校学员做精彩报告。同时,组织全体党校学员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后勤史馆和沈阳铸造博物馆,为学员展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影片,通过讨论使学员内化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层内涵。

志愿结对服务,培养责任意识。学生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对学习、生活困难学生“结对子・一帮一”和“手拉手・一对一――大手牵小手”系列活动。学校七年制党支部组织学生与农民工子弟小学和平区长白中心小学、大东区启智学校、皇姑区聋校、沈阳市图书馆、虎石台镇敬老院等社会实践基地结对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践行回馈社会、培养感恩意识。为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期党支部创先争优服务群众、回报社会,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先进性。七年制党支部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连续多年坚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山村健康义诊“旗舰”活动,组织“感恩母亲节・党员献爱心”中山广场大型义诊活动,多年的义诊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用所学的知识服务大众,传播健康理念,为实现救死扶伤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就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热情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通过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打造紧扣时代背景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学森,李敏.高等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7.

[2]张宝,郁昊斌,刘飞,刘文宝.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必要性及过程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3-15.

收稿日期:2014-10-02

基金项目:2014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DSZ2014-004);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ADJ003)

作者简介:郑宗保(1973-),男,安徽芜湖人,团委书记,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丛潜(1961-),女,辽宁沈阳人,副研究员,学生处党总支书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通讯作者)于淼(1962-),女,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02

第6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校后勤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一名从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破除“”,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做好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1 理想信念要坚定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为高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的,是高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而后勤服务管理的行政人员是整个后勤服务管理的主干、核心。因此,后勤管理行政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影响着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方向。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行政人员,必须主动深入到教师、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服务诉求与困难,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尽可能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要深入到后勤各科室工作人员中去,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善规章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后勤服务管理中树立后勤行政人员的良好形象,对以后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工作要忠诚,服务要走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生产生命安全,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后勤办公室作为一个直接为后勤工作服务的综合窗口、一个高校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其工作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后勤的正常运转。因此,后勤办公室的行政人员要用心服务于广大师生。具体举措为:

一是在工作认识方面,以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求行政办公人员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工作计划。要明白领导交办的一切事物都是围绕后勤管理工作,但凡是后勤管理方面没有做好或是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都是领导需要交办的事情。如掌握了这一规律,办公室行政人员开展工作时就会主动查找工作漏洞,及时解决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收集、分析工作存在问题与工作难题,从小事抓起,化被动为主动。

二是在工作任务方面,敢于担当敢于突破。俗话说得好,“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后勤办公室有分工有职责,要想工作开展得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且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办公室人员要团结,有沟通有商量有担当地开展职责内的工作,拒绝互相推诿,只有办公人员心往一起靠,劲往一起使,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是在工作方法方面,求实求精求稳。作为办公室的人员,首先要具有政治敏感性,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等,所以必须懂政策和制度。其次,办公要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注重以制度管人、办事,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工作风气。再者,就是办公人员要精通业务,处理事情得到,既提高工作效果,同时也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3 机构设置要合理、规章制度要有可操作性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工作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因此,后勤办公室在规划部门科室和制定规章制度、方案时要做到:首先,科学设置后勤管理机制。其次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后勤必须制定全面系统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说明书。例如停水停电应急预案,一些高校预案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可操作性,一旦遇到问题,各部门缺乏实际应对能力。笔者认为,应对停水停电应急预案进行细化,规范操作流程。如制定出不同时间段(白天或晚间)出现停水停电情况的应急工作程序,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一旦出现停水停电情况,每个后勤人员都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开展工作,采取应对措施,而并非出现等、靠或是不知所措的现象。

4 过程要监控,监管要有效

第7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主要内容;重大意义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

一、 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共产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务实、清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为民,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务实,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式。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清廉,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清廉,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保持清廉,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不仅仅为党内成员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的不良现象。群众路线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情况已经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首先,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则体现我们党的领导的目的和手段。其次,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的事业能否成功,根本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再次,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也是检验、丰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执政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三)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

执政党是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必须正确认识党与权力的关系。从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来看待共产党人的权力,其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二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要替人民办事。这就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既然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么这种权力就应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就要了解和集中人民群众的意愿。既然共产党人的权力要为人民服务,要替人民群众办实事,那么,每一个掌权的共产党员就必须树立公仆意识,一切对人民负责。

(四)群众路线反映了党的根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来说,群众路线主要是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由于群众的经验和知识往往是自发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群众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案。只要领导者的认识集中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那么,领导者的认识同群众认识就会达到一致。用理性认识的成果指导群众的实践,一方面可以通过群众实践,使精神变为物质,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群众实践检验已有的认识正确与否,从而补充、修正和发展已有的认识。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切实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指针,也是确保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进而搞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能走向成功、走向胜利;反之,什么时候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作者单位:1.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第8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历史轨迹;中国特色;价值维度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12-0056-04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工科院校’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仁准(1970-),男,安徽肥东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有别于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形式的新型民主范式,具有鲜明的人民民主性质与中国特色。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群众路线主张采取更为灵活积极的运动形式,既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又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有效化解公民社会的与个人主义等消极影响。加强新时期的群众路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导思想,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为基础,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工作所遵守的基本准则。

自中国共产党登上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舞台之后,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开展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启蒙和民主教育,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与方法。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提出要紧密联系群众的观点。同志于1929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将党的群众工作进行高度的理论抽象与概括,并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他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群众路线作了经典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899同年,邓小平同志在《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一文中也指出,“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2]52等人的“群众路线”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升到关系政权稳定的高度。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强调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3]邓小平同志在1961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正如讲的,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2]287-288群众路线的坚决贯彻实施是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4]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贯穿于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同志继承与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进行了概括与评价,他指出,“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5]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在继续迎来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经受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验,对此,同志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6]同志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应紧密贴近基层:“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内容、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和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来。”[7]

综合上述,不难发现,群众路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她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政治自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的统一。

二、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内涵

首先,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对我国国情认识的不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主要着眼于城市工人阶级的教育、组织与发动,忽视了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忽视了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教育与团结,忽视了对军队领导权的掌控,忽视了对构成我国群众的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真分析与研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失误导致党的一些早期工人运动与民主革命出现挫折。在党的斗争出现挫折与失误时期,以、彭湃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开展了湖南农民运动等的考察之后,深刻地指出“没有贫民,便没有革命”,指出党的民主革命的开展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要充分发动和组织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民,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对于土地革命中表现出的迷恋城市暴动的“急性病”,在农村中错误执行打击中农、消灭富农,排斥民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极“左”政策,同志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还是不要农民,不要领导权,不要中国人民最大的力量,五个指头不要四个”,[8]劝诫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应有的群众路线与工作方针,要求各级党组织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准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工农联盟,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甚至于对买办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都采取了深入分析与区别对待的政策。在改革开放的当下,群众路线中的对象内涵显然远远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当前的人民群众不仅包含工农联盟,还包含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群众路线适合生产力相对较为落后的人民群众构成实际,高度重视占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重视对其他革命阶级的团结与联合,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成果,人民群众内涵的扩大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自我社会基础认识更加深刻理性,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更趋成熟。

其次,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展社会民主革命的新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民主运动并不局限于反动势力预设的法律与制度,他们总是紧密结合广大革命群众,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政治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取广大革命群众最愿意认同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与组织活动方式,以谋求人民群众的民益。“发动与组织群众中注意群众的政治教育,在发动与组织任务完成之后,应将重心转入教育群众,把群众运动提高到民主政治和武装斗争的阶段,使群众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力量……以巩固既得的政治经济权利……”[2]67-68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农民占多数的基本国情,为了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原则与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认同与拥护,并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吸引力与惊人的社会影响力,推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将先进的革命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之后,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与组织程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工人阶级的维权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我们的革命运动,黄花岗、潮州之役,人数极少;镇南关之役不过200人;钦廉之役不过100余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运动,群众一起来,动辄成千逾万;开滦罢工、‘二七’罢工规模浩大,震惊中外,其势尤不可侮!”[9]“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际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将人民群众的“所急”与“所想”上升为党的意志,转化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与政策。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丰富而又感性的社会实践,先进人物在高度抽象概括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后形成社会发展理论,理论也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改变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力量。先进人物(包括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790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态度与明确的工作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10]

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不仅要对工作对象认真研究,具体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还应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实际与生活实际,应旗帜鲜明地反对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同志指出:革命者的工作如果不注意方法,革命者的工作如果“不合农村的需要”,则他们“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11]“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2]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13]从在野党到执政党社会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党对新时期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知,将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到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攸关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例如,同志于2009年9月就提醒全党:“贯彻群众路线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4]“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内容、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和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来。”[7]对群众路线重要性认知的深化促进了工作作风的改进,改善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化解了社会矛盾,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首先,就理论维度而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深化。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实践,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理论与正确认识产生的基本载体。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持科学的唯物的认识论与历史观,坚持劳动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主要创造者;群众路线高扬人民民主旗帜,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自由解放的学说,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也关注对农民阶级的宣传教育与团结,强调:“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15]但是,对于东方社会语境下无产阶级相对弱小、农民阶级队伍相对庞大的现实关注不足,对农民阶级占多数形势下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原则研究不足。诚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9不断总结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建设实践,并将之上升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日益成熟的理论自觉与政治自信。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有描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立场的同时,坚持结合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群众路线”思想,提出要对人民群众的内部构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论,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就实践维度而言,群众路线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正确的原则与方法。第一,群众路线强调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党的工作应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群众的实际。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出发,无条件地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群众路线为我党在历史上赢得民心和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强调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今天,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常囿于规范管理思维而滋生本本主义与等不良习气,逐渐脱离人民群众,造成党群关系的隔阂与紧张。贯彻群众路线既要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决同各种背离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言行作坚决斗争,必须始终向各级党员干部反复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6]283第二,群众路线倡导人民民主作风。认真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作风。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参政权、知情权与表决权等权益。只有真正倡导人民民主作风,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最后,就制度维度而言,群众路线的贯彻与实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从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等方面予以确立并提供保障。第一,就政治制度而言,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群众路线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形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结合人民群众自身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灌输”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最终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实现自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路线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建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由平等的党内民主秩序。党内民主是有序推进群众路线的前提与基础,群众路线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推动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第二,就法律制度而言,在积极探讨规范人民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程序设计与实施措施等合法性的同时,还应积极探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语境下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维护与实现。群众路线的实施不是在法外设法,而是在遵循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的同时,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积极探索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维护路径和实现方式,有效消除法治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的保守影响。坚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人大代表的群众观念,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务使各级人大代表了民情、知民意、为民利,积极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5].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81.

[6].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G]//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93-594.

[7].为“十二五”开好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EB/OL].人民网,2010-12-18.

[8]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8-309.

[9]金一南.苦难辉煌[M].华艺出版社,2009∶11.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11]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12]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13].扎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EB/OL].2008-11-10,中国新闻网.

[14].结合新的实际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J].学习与研究,2009,(9).

第9篇:党群工作思路范文

《中国共产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是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表述。

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和形成的标志性节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形成有如下标志性节点。

第一节点,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始。党的一大上,地方早期党组织的报告提出重视群众、发动群众的主张,一大党纲要求“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文件正式提出了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第二个节点,“群众路线”概念的出现。1929年9月,在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李立三多次谈话要点,由起草并经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中,多处提到了“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第三个节点,党的领袖对“群众路线”的首次阐发。1943年6月,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就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初步的阐发。

第四个节点,对群众路线的首次表述。1945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首次有了总纲部分。当时的总纲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深入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是由于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了这条革命道路,形成并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党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伟大转变,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有很多好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比如:关于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的思想;关于兼顾各方面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提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思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关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扫除“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种低级趣味的“官气”的思想;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党面临着完全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的考验。脱离群众就是最大的考验和最大的危险。关于这一点,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了。他严肃告诫全党,由于胜利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和贪图享乐。他提出对付的办法是牢记“两个务必”,反骄破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反对贪图享乐,这是同志特别强调的问题。在我们党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的三反运动中,他对浪费问题看得很重,认为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极大的犯罪”。他解释说: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

党的群众路线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

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上,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用专门一个部分论述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指出:“我们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四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说:“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上。

这集中体现在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进行斗争。”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邓小平同志根据同志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这如同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群众观点内涵所作的概括一样重要,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他说,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从做群众工作方法上讲的,重申和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了起来,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明确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大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二大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党的十四大中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认为这是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表现在同志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这样高度的评价,突显了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指导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总结是在经历了党的以来25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而进行的。我们对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提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提出要恢复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他说:“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他甚至把群众路线放在了前面。历史决议关于群众路线的这些认识,虽然吸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鲜经验,但主要还是总结概括了同志从战争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群路线的思想,是拨乱反正,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