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越王勾践破吴归精选(九篇)

第1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勾践-老生

文种-老生

范蠡-花脸

陈音-武生

陈处-武旦

西施-青衣

夫差-花脸

伯嚭-丑

伍员-老生

春秋战国,周敬王二十四年,吴越两国发生了一场战争。在激烈的战争中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囚压吴国为奴。三年后的一天,在吴越交界的浙江岸边…

第一场

【背景浙江岸边】(越国兵将上场)

头兵:停止前进!报文大夫来到浙江之岸。

文种:命令全队人马沿岸列队,拜迎越王还朝。

头兵:是!文大夫有令,全队人马沿岸列队拜迎越王还朝。

众兵将:啊!

文种:(下车念引子诗)

破楚凌齐意气豪,

又思吞越起兵刀。

以强欺弱行霸道,

越王忍辱入吴牢。

俺!文种,越王朝中为臣,只因吴王破楚凌齐又思吞我越国。于是,在老越王大丧之际,吴王带兵讨伐我越国,越王帅兵英勇抗敌,阖闾在战斗中受重伤不愈而亡。

三年后夫差替父报仇带兵再次讨伐越国,终因敌强越弱越国大败。越王与五千人兵将被困会稽山,在这紧急关头君臣议定向吴王夫差请和意图后报。

越王自入吴受辱以三年有余,文种闻得越王在范蠡陪辱周旋下以取信于夫差,夫差以应允越王今日还朝。

于是,文种带领守国群臣兵将来到浙江之岸,前来拜迎越王还朝。

正是:种谋蠡旋王忍计,效仿文王兵再起。

可笑夫差无远虑,越王还国险境离。

头兵:报文大夫!已看到大王的船向此岸驶来。

文种:锣鼓齐鸣摇旗欢呼,欢迎大王还朝!

头兵:是!锣鼓齐鸣欢迎大王还朝。(锣鼓齐鸣)

众兵将:大王!

勾践:(内起唱后范蠡、越夫人随上)

幸存残生还越国,

似离冥府别阎罗。

勾践平生遭坎坷,

吴王以强来欺弱。

椒山一战失国家破,

千里做俘囚忍辱入吴国。

英雄遭欺辱显豪杰本色,

全仗诸将臣抱术怀德。

扶危主献妙策,

我得生返越国。

还途勾践细思索,

还国后决心重整山河。

报吴仇雪污耻安民强国!

众兵将:大王!

勾践:众将士!

文种:大王!

勾践:文大夫!(悲伤地握住文种的手)

文种:大王,您受苦了!

勾践:大夫呀…(哭泣)

(唱)孤自意委骨异域命制人操,

永辞万民难还国朝。

恨吴王以强行霸道,

越国无辜遭****。

孤自怨无德把国保,

椒山一战被迫入吴牢。

悔不听二大夫良言告,

愧对百姓于妻娇。

幸文大夫的智谋高,

亏范蠡随君从难终日操劳。

寡人方得有今朝!

危难间扶危主功德天高。

范蠡:(白)大王!

(唱)非是臣功德高,此乃是大王福顺应天道。

文种:王不必为无益珠泪垂掉,过悲损志要知晓。

范蠡:古圣贤遭非王独道,艰苦境立壮志应为首要。

文种:昔日里周文王被纣囚牢,他曾经为图报忍食依考。

他忍勤发奋,开创了周朝。

王只要石室役牢记心稍,越国定可兴吴仇定可报。

勾践:(白)敬受教!

(唱)谢二大夫的良言慰告,勾践句句牢记心稍。

勾践向天誓言宣告,此仇勾践誓死要报。

再拜众臣将士助我勾践一臂之劳,

报吴仇强国强民不再受强欺扰。

文种:大王请放心!谁非臣子,唯王所命。

范蠡:大王!辅君主、治军旅、与君复仇,臣不敢辞。

众将士:大王!为国效力、为国尽忠、与君复仇,报吴仇雪国耻我等不敢辞。

勾践:好!谢众臣将士。二大夫,孤为自警决定把京都迁至会稽山如何?

文种:大王您一路辛劳还有路程,不如先早早回朝等安顿下来再做商议您看如何?

勾践:好!就按大夫之意,回朝。

文种:大王、夫人、范大夫请上车。(勾践和夫人范蠡一同上车下)还朝!

头兵:大王还朝喽!(全下)

第一场结束

第二场

【背景:吴王宫内】

夫差:(内)嗯啃!

(白)破楚凌齐越服降,军威浩荡振家帮。

扫除忧患心坦荡,四境无事太平享。

哈哈哈…俺,吴王夫差。来人!

侍人:有,大王有何吩咐?

夫差:传太宰来见。

侍人:是,传太宰来见呀!

伯嚭:(内)来也!(上白)

本是楚国人,投友为吴臣。

吴越结仇恨,我得美色银。

臣,伯嚭参见大王。

夫差:免礼!赐坐。

伯嚭:谢大王!大王唤臣前来有何旨意呀?

夫差:太宰听了!

(唱)现今吴国境无事,越也称臣吴扶侍。

孤欲自娱扩宫室,何地相宜王不知。

想听太宰高见识,特唤太宰议此事。

伯嚭:哦!原来如此。启奏大王,吴都现下崇台美景莫若姑苏台,此台乃是前大王所筑,可不足以巨览。大王不如将此台改建,高可望千里之外宽可容千人同观,再聚歌童在上表演,大王在上听歌赏舞真乃是人间之仙境啊!大王您看如何啊?

夫差:好!哈哈哈…就以太宰之意,那此事就由太宰劳办。

伯嚭:臣愿为大王效劳,只是如此大量的木材和巨大的良材一时难寻呀!

夫差:此事无妨,传令下去献大木者有赏!

伯嚭:是大王!臣立即就去办理此事。

夫差:好,去吧!

伯嚭:大王,臣有任在身,告辞啦!

夫差:下了去吧!哈哈哈…

第二场结束

第三场

【背景:越国某地的田边】

庶黎:(内白)走呀!

(唱)小庶黎清早起田间锄地,可怜我未成年做此劳役。

只恨那吴国军侵伐越地,我的父战乱中一命归西。

留下我母与弟三命相依,母子们终日里苦渡生计。

因思父母亲她病床不起,弟弟小还未成懂得事理。

现如今庶黎我年过十一,无奈何我只得把家撑起。

在家里为母亲多做活计,清早起还得要劳作地里。

不觉得来到了我家之地,我这就下田去干活锄地。(下地干活的村民们上)

乡亲们:庶黎,下地干活来啦?

庶黎:是呀!大伯、大婶你们也来啦!

大婶:是呀!庶黎你母亲好些了吗?

庶黎:我母亲她现在好多了,可还是经常头晕下不了床。

大伯:她就是想你父亲想的过过就会好起来的,你要好好照顾她呀!

庶黎:是。

大婶:庶黎,你只管照顾好你母亲,地里的活不用急我们大家会帮助你的。

庶黎:谢谢大伯大婶!

大伯:不用谢!来,我们去干活去吧。

庶黎:好。(下)

(勾践范蠡和随从上)

勾践:(唱)勾践我还国后终日奔忙,自警惕迁都城会稽山旁。

治军政由范文二人执掌,早朝罢出宫来民间探访。

(白)来到何地?

范蠡:大王,臣也不知。那面地里有人在劳作,我前去打听询问。

勾践:好,我们一起前去。

范蠡:喂!众乡亲近前说话。(大伯庶黎和众乡亲上)

大伯:大人,何事?

勾践:劳问此处何地?

庶黎:前面是我们庶家庄。

勾践:哦!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啦?

庶黎:我叫庶黎今年十一啦!

勾践:小小年纪也来劳作,你可能行?

大伯:大人!他父亲死于吴越战争之中,他无奈只好来地里劳作。

勾践:哦!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家境如何呢?

庶黎:大人!

(唱)三年前吴国军侵伐越地,我的父战乱中把命丢弃。

留下我母与弟三命相依,无奈何我只得下地劳役。

多亏了众乡亲多方周济,母子们才免得挨冻受饥。

勾践:呀!

(接唱)听他言来孤自怨,无德保国百姓遭惟难。

可怜他早年丧父人间的悲惨,

小小年纪过早的就把家来担。

(白)范大夫!

范蠡:大王!

勾践:著令全国,家有子二人的官养其一,家有子三人的官养其二,七年不收受民税。

范蠡:是,大王!

大伯:大王!您是越王?

勾践:我是勾践。

大伯:谢大王!

众百姓:谢大王!

勾践:众位百姓免礼!做为一国之君未能保住国家百姓遭难,是我有愧于百姓。我勾践隐忍不死到今日,就是要复国强民使越国不再受强国的欺凌,报仇雪耻。

大伯:越王!复国之事也是我们越国百姓的事,如有用到我们的之处我们会尽我们的全力。

众百姓:是呀越王!我们会尽全力的。

勾践:好!从此我要与你们在一起同吃同劳作,奋发图强。

众乡亲:好!大王。

勾践:我现在就和大家一起下地去。

传令兵:(上)大王!大王,文大夫到此。

文种:(上)越王!

勾践:文大夫怎来到此地?

文种:我从吴国回来听说大王出访,特此前来拜见。

勾践:此行如何?

文种:越王!我去向吴王送礼吴王大喜,另外我在吴闻得吴王要改建姑苏台。越王!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大王志在报吴,必先投其所好。

勾践:哦!文大夫有何妙策?

文种:破吴臣有七术!

勾践:大夫讲来。

文种:这一捐货币以悦其君、这二贵籴粟稿以虚其聚、这三遣美女以惑其志、这四遣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这五遣之谀臣以乱其谋、这六强其谏臣使自杀、这七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勾践:好!如今先行何术?

文种:大王!

(唱)三千木工山林派,

进入山林选良材。

巧工入吴助筑姑苏台,

使作宫室罄其财。

粟谷歉收君可向吴国请贷,

虚其积聚以免越民灾。

勾践:好!就此行事。文大夫向吴请贷就由你来办。

文种:是!(下)

勾践:范大夫立即召集木工进山伐木。

范蠡:是!

大伯:越王!我们庶家庄在会稽山脚下时常进山伐木,伐木之事算是熟悉,为国家效力我们愿意前往。

众乡亲:是呀,大王!

勾践:好!那能进山伐木的就同范大夫一起进山伐木。地里的活大家放心,我会带着士兵们替你们做好。

大伯:好!

范蠡:大王!那我们就去准备金山啦。

勾践:好,去吧!(范蠡和大伯们下)庶黎,乡亲们!走,我们下地干活去啦!

第三场结束

第四场

【背景:勾践的寝宫,有一张用薪铺的床】(越夫人在室内缝制被子)

越夫人:天色已晚,大王为何还不会转?唉!

(唱)一床被褥手中拿,夫人心中乱如麻。

只恨吴王越侵伐,越王家破失国家。

怜王为囚吴国压,怜他石室执养马。

怜王车前把马拉,怜他寄人与篱下。

幸存残生还国家,苦身劳心勤奋发。

夜以继日治国家,食前尝胆薪为榻。

见他如此志气大,夫人心中似刀扎。

为他被褥准备下,回来也好解劳乏。

侍女:夫人!大王回来了。

越夫人:知道了,下去吧。大王,您回来了?

勾践:回来了。

越夫人:大王可用过饭么?

勾践:用过了。

越夫人:大王,如今天气转凉,我为大王做了一套被褥,大王晚上休息时使用吧。

勾践:谢谢夫人!勾践暂且不用了。

越夫人:大王!你为复国终日劳累、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与民同劳作、夜晚卧薪而眠,长期如此怎么得了呀…(哭泣)

勾践:夫人啊!

(唱)夫人莫要情用事,勾践言来你听之。

先君至孤年三十,围成有此败与耻。

隐忍至今日。就为报仇雪污耻。

苦胆虽苦难尝食,时人何苦咎西施。

胸有复国强国志,怎忘于石室。

越夫人:越王!

(接唱)莫忘石室之苦妾身知,如此苦身劳心怕你体力不支。

勾践:夫人!

(唱)唤声夫人且放心,勾践深知保自身。

忍隐不死到如今,就为报吴雪污身。

今虽还越为国君,还需吴国面前殷。

此仇不报我怎么对得起先王君,

此耻不雪我怎么能为南面君。

不强国怎么保证越国不再受强国侵,

不灭吴国让我怎甘心。

越夫人:(白)如此说来大王你要多多保重了啊!

勾践:谢夫人,夫人放心了吧!

越夫人:大王劳累一日,早早安歇了吧!

勾践:夫人先安歇去吧!

越夫人:好,大王也要早早安歇。(勾践向夫人点点头,夫人下。)

勾践:(勾践见夫人休息去了,来到悬挂苦胆的前…)

(白)苦胆呀!你虽苦口可你能坚定复国强国的意志,你能使我不忘石室之辱、不会忘记这会稽山之耻…会稽呀…会稽…唉!

(唱)叹勾践承先绪初等龙庭,多勤恳未怠慌祈国泰平。

恨吴王恃霸强侵伐越境,为保国班师御抵敌不能。

只杀的血成河太湖染红,兵溃败折胥灵退守固城。

危难间文种卿与君计定,为图报忍入吴牢行。

我好似釜中鱼庖人操命,我好似山中虎入了牢笼。

我好似丹凤凰脱了锦绒,我好似入浅滩的玉娇龙。

亏范蠡巧周旋得生有幸,欲复仇苦身心日夜难宁。

卧薪尝胆发奋扶助百姓,尊贤礼士与民众同劳辛。

为的是越国早日能复兴,国富民强不再遭受欺凌。

今闻吴王把西施来宠幸,夫差沉迷酒色不顾朝政。

欲乘时机报吴思绪不定,找范文同商议在做决定。

(白)来人!

侍人:有!大王何事?

勾践:请范、文二大夫前来议事。

侍人:是!大王请范、文大夫前来议事呀!

范蠡:见大王!

文种:见大王!

勾践:二大夫免礼!快来坐下。

文种:大王叫我二人前来何事?

勾践:二大夫,孤今闻得夫差宠幸西施日行乐事不理朝政,吴国百姓怨声载道。孤欲乘机兴兵袭吴,二大夫意下如何?

文种:大王!时机还未到。吴国还有伍子胥在兵力还很强,咱越国还未具备进攻吴国的力量。莽撞不得!

范蠡:是呀!

勾践:孤复仇心切,那得等到何时才能报吴仇,雪我污身之耻?

范蠡:大王,不会太远。善战者,必须有精兵。精兵必须有超人的技艺,大者剑戟、小者弓弩非得有名师的教习。臣今天进山伐木时听说南林里住有以狩猎为生的陈音父女,善于弓弩、精于剑戟。大王!我们可以聘请他父女教习军兵武艺,如果陈音父女应允来越国,那报吴国之仇就有望了。

勾践:哦!那好,明天早上我亲自带重金,同范大夫去南林聘请陈氏父女。

范蠡:是,大王!

勾践:君臣商议定,进山名师请。

待机训精兵,有朝灭吴庭。

第四场 结束

第五场

【背景:南林之中】

陈处:哎嗨!

(念)日出东方林海映,父女狩猎苦度生。

精于剑戟善弓弩,哪怕鸟警兽捷凶。

(白)父亲快来呀!

陈音:来了!

(唱)陈音避仇南林居,父女打猎命相依。

怜我陈音早丧妻,势利小人将我欺。

我念女幼强忍屈,恶人仗势处处逼。

怒挥宝剑将尔劈,怎知陈音英雄躯。

携女逃出楚国地,南林隐度年十一。

女儿如今道花季,父女归宿音怎知。

陈处:爹爹!前面有猎物。

陈音:处儿!(接唱)唤儿备剑精神聚,多打猎物免受饥。

【父女聚精会神,撘弓备剑准备狩猎。】

陈处:看枪!投中了。爹野鸡!(陈处投中猎物,惊起野鸡。)

陈音:看剑!

陈处:全打中啦!爹!我们去取来。

陈音:好!哈哈…(下)

勾践:(上白)文王图报房贤人,志于报吴入南林。

(咂…有大雁从空中落下,范蠡捡起拿到勾践的眼前。)

范蠡:大王!好剑术,直射大雁脖颈。如此好的剑术定是陈音父女所为。

勾践:收起猎物,等他们的到来。(陈处,陈音来找猎物。上)

陈处:咦!爹,我看到是掉在这里啦,怎么没有了呢?

陈音:别急!慢慢找来。

范蠡:壮士!是否在找此物?

陈处:对!我们正是在找此物,这个野鸡是我们打下来的快还给我们。

范蠡:小姑娘叫做什么?

陈处:管我叫什么,快把猎物还给我们。

陈音:不得无礼,大人多有得罪了。我们走!

陈处:爹爹!着猎物就是我们的。

陈音:不要了,走!

勾践:壮士留步,把猎物还了与他。

陈音:谢大人!

勾践:壮士可是陈音?

陈音:我不是陈音,大人我们还要狩猎,无事各行方便吧!

范蠡:陈壮士不要误会,此乃是越王到此。

陈音:哦!不知是越王到此,陈音失礼了。

勾践:陈师傅不必多礼。

陈音:不知越王为何到此呢?

范蠡:越王到南林特为陈师傅而来。

陈音:哦!不知越王找音有何事宜?

勾践:陈壮士!

(唱)吴国破楚齐,又思吞越刀兵起。

敌强越弱未能抵,忍辱为俘吴牢里。

幸存残生出会稽,立志报吴雪污躯。

闻得壮士怀绝技,特此来聘治军旅。

陈音:哦!越王。

(唱)音隐南林因强欺,嫉恶如仇英雄躯。

适才听王话一席,愿为大王治军旅。

勾践:好!

陈音:越王!陈音弓弩之技五世于音,长枪剑戟更是精通,得此技艺之人可以一人抵挡数人。越王如若不信可试上一试以免误了大王的大志。

勾践:范大夫你看如何?

范蠡:陈壮士!越王心怀大志非等小可,谅范蠡用兵一试。

陈音:无仿事!

范蠡:陈壮士!仅试武艺点到为止。

陈音:好!

范蠡:来人!与陈壮士一试武艺。

陈音:闪开了!(越士兵上来与陈音比起武来。)

范蠡:好!陈壮士果然名不虚传,武艺高强。

勾践:陈壮士!

陈音:越王!

勾践:孤聘你为越国武师,教训越国军旅。

陈音:谢大王!

勾践:你父女上车这就与我回都去吧!请。

陈音:大王请!(同下)

第五场结束

第六场

【背景:吴王行宫姑苏台内,夫差正观看跳舞,西施和伯嚭陪同。】

西施:大王饮酒!

伯嚭:大王请!

夫差:请!

西施:大王!今日饮酒为何闷闷不乐,不知大王有何事如此烦恼?

夫差:妃子呀!

(唱)前齐许世服吴属,今聘不至兵伐鲁。

王欲发兵问罪那齐主,但闻勾践养士又训武。

勾践许王臣服为吴辅,复治兵旅为何呼?

西施:大王!

(唱)越王蒙王赦不诸,许王世世服侍吴。

越君身存仁德腹,怎能做那负心夫。

为王筑台献良木,献妾侍王于姑苏。

他蒙王赐越领土,守国常识兵莫数。

不知大王何疑呼?

伯嚭:是呀,大王!王妃说的言之有理呀!治兵旅是守国常识,有什么怀疑的呢?

夫差:但愿如此,这也是孤王原也。嗯!太宰。

伯嚭:大王!

夫差:子贡先生为王东见勾践有无音信?

伯嚭:先生走时说,此去见着勾践探明事实就立刻返回。已去几日了,我想也该回来了吧!

侍人:报,大王!子贡先生回来了,求见大王。

伯嚭:大王,子宫先生回来啦!

夫差:快快宣子贡先生进见。(夫差挥手示意退下,西施也一同退下。)

侍人:大王有旨宣子贡先生进殿呀!(子贡上)

子贡:子贡参见大王。

夫差:先生免礼!先生东见勾践如何?

子贡:越君非常感大王生全之德,听说大王有疑非常怵惧,特派文种大夫随同而来以谢大王。

夫差:哦!文种现在何处?

子贡:就在殿外等王宣见。

夫差:宣他进见。

子贡:宣文大夫进见。

侍人:文大夫进见。(文种上)

文种:臣文种叩见大王。

夫差:大夫免礼!越君遣大夫而来有何之意?

文种:大王!越君勾践感大王不杀之恩才得奉宗祀,虽愿肝脑涂地可还未报答大王。听说大王兴大义诸强救弱,故使臣文种前来贡上越前王所藏精甲二十领,还有长矛和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勾践还请问大王出师日期,勾践愿亲自带精兵三千助战,死无所惧。

夫差:哈哈哈…勾践果然是信义之人也。

伯嚭:是呀!

西施:是呀!

夫差:子贡先生!勾践愿亲带精兵三千随同吴国讨伐齐国,先生以为如何?

子贡:大王此事不可,您想!大王可用众将士,又用其君亦太过矣。

夫差:先生意思是?

子贡:大王不如许其师,而辞其君如何?

夫差:先生言之有理,事就如此。太宰!

伯嚭:大王!

夫差:传令下去,征九郡之兵十万同越军三千,讨伐那齐国。

伯嚭:大王传令兴师伐齐!

伍子胥:且慢!

伯嚭:殿外何人喧哗?

伍子胥:相国伍子胥。

伯嚭:大王!老相国来了。

夫差:叫他进来。

伯嚭:老相国进见。

伍子胥:来也!

(唱)勾践内怀虎狼心,外饰温恭王前殷。

大王以仇误为亲,好似投卵于千钧。

王再不察勾践心,吴国必遭越破侵。

(白)臣伍子胥拜见大王!

夫差:就不见相国耳边颇觉得清净,今来有何絮聒耳?

伍子胥:大王!齐国如同我吴国的一疥癩之患,而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病也。大王兴师十万行粮千里去去争疥癩之患,而忘越国这大毒在腹心,臣恐齐患未除而越患大发至也。

夫差:住口!孤发兵注意已定,老贼故意口出不祥之语阻挠我大计,发病之前扰乱军心理当问斩。

伯嚭:哎!大王息怒,相国本是前王的老臣怎可问斩呢。

夫差:让他退了下去。

伯嚭:相国您先退下吧。

伍子胥:哼!(伍子胥生气的下去)

夫差:气死我也!不念他是前王老臣,必问斩与他。

伯嚭:大王不必生气!大王不如遣他前往齐国约战,以借齐手。

夫差:嗯!太宰之计甚善,让他进来。

伯嚭:宣相国进殿。

侍人:宣相国进殿呀。

伍子胥:见大王!

夫差:嗯!王念你是前王的老臣不加问罪与你,命你去齐国约战去吧。以后再有此举,王定不赦。下去准备去吧!

伍子胥:告退。(下)

伯嚭:大王!臣敬大王一杯,祝大王出师伐齐旗开得胜。

夫差:干!哈哈哈……歌舞。(西施和上来跳舞)

第六场结束

第七场

【背景:吴王宫殿,吴王伐齐得胜,在宫殿内祝贺胜利,君臣共饮庆功酒。】

众将官:恭贺大王胜利凯旋归来!

夫差:众臣免礼!入座。

伯嚭:诸位,我们大家为大王伐齐得胜凯旋干杯!

众将官:贺大王!

夫差:干!哈哈哈…

(唱)陈恒齐君小侯帮,王聘不至吴殿堂。

十万大军屯汶上,伐鲁及吴气嚣张。

讨伐狂徒吴军浩荡,杀的艾陵尸堆如山岗。

吓得陈恒使大贡谢罪求和吴军帐,

应允臣服听命受盟吴国帮。

众臣:哈哈哈…贺大王!

夫差:孤兴师伐齐得此大胜,不会忘记有功之臣。太宰伯嚭为寡人 治兵有功,将赏封为上卿。越王勾践孝事寡人始终不倦,吾将赏再增其国土以酬劳助伐齐之功,众臣以为如何?

众臣:大王赏功酬劳此乃霸王之事也。

伍子胥:哼哼哼…

夫差:相国为何发笑?当初相国谏寡人不当伐齐,今王得胜而回你不觉羞愧么?哈哈哈…

伍子胥:大王!今大王德胜只是小喜,臣怕吴国将有大忧所至也!

伯嚭:哎呀呀,岂有此理!吴国之强将有代周之事,相国在大殿之上口出此言乃是臣范君也。哪来的什么大忧啊?

伍子胥:哀哉!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吴国要完了。

夫差:住口!老贼之言太不祥多诈实为吴国妖孽,乃欲专权擅威倾覆我国。

伯嚭:是呀大王!臣听说伍子胥使齐之时把子托付于齐臣鲍氏,定有叛吴之心请大王察之。

夫差:伍子胥你现在还有何话可讲?

伍子胥:哼!…(冷笑)我对我国忠信先王有鉴,不然不得为前王之臣。

夫差:你既然是先王之臣,王就不加诛与你。赐你“属镂”之剑,剑见先王去吧。

伍子胥:欲我自裁也!你这个昏君。夫差!

(唱)初昔王不欲将你建,悔不该将你来推荐。

为你破楚败越功劳建,误仇为亲你纵勾践。

你不听我的忠言谏,反而还赐我“属镂”剑。

你养乱蓄奸忠臣视而不见,

情愿一死与你不复相见。(伍子胥在大殿之上自刎)

夫差:拉了出去!再有敢多言阻挠我大计者,就是如此下场。太宰听命!

伯嚭:伯嚭听命!

夫差:传我命令,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等守国,军队随我约各诸侯大会绳池议定盟主。

伯嚭:是,大王!

夫差:来,大家同饮。

众将官:干!

夫差:哈哈哈……

第七场结束

第八场

【背景:越国练兵场内,越国士兵正在练习武艺。(展示越兵的武功和武打)】

范蠡:好啊!哈哈哈…

(唱)十年生聚,十年训教。

击剑弯弓,为把吴报。

忍辱负重,日夜兵操。

如今将士,如虎似犳。

但等时机,早日来到。

大军齐发,捣毁吴朝。

陈音:范大夫您看!如今将士个个武艺高强,要是与吴国交战一定是战无不胜,不知何时才能讨伐那吴王?

范蠡:时不远矣!如今只差时机,等时机一到就会讨伐那夫差。

庶黎:报范大夫!

范蠡:哦!庶黎何时?

庶黎:越王到此。(勾践文种上,范蠡陈音父女上前迎接。)

范蠡:大王!

陈音:大王!

陈处:大王!

勾践:范大夫,陈武师。越军如今可具备攻战之用?

范蠡:大王!经多年生聚多年训教,现今已是兵多将广。

陈音:大王!经多年日夜操练,如今将士是个个武艺高强弓弩剑戟无不精良,如与敌作战定是战无不胜。

勾践:好!大夫,陈音。

(唱)王闻夫差争霸强,于他国相争军大伤。

戳杀忠臣听谗佞,沉迷酒色朝不上。

吴连年歉收闹饥荒,百姓哀怨于心房。

孤欲发兵袭吴帐,报仇雪耻伐吴王。

范蠡:好!

陈音:好!

勾践:众将官听命!

众将官:听命!

勾践:文种率军为左阵。

文种:是!

勾践:范蠡率军为右军。

范蠡:是!

勾践:陈音、陈处与我为中阵。

陈音、陈处:是!

勾践:各路军做好准备,明日发兵讨伐那无道的夫差。

众将官:啊!

第八场结束

第九场

【背景:吴宫内。】

传信兵:报!大王大事不好了。

夫差:何事惊慌?

传信兵:勾践率兵讨伐吴国来了。

夫差:快!命令军队随我迎敌。

传信兵:是!(下)

【背景:换到吴国边境。吴军和越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里设计武打)最后吴军大败。夫差带着残兵败将逃到干隧,被越军团团包围。勾践持剑立于军前,夫差看到勾践…】

夫差:哦!越王!当初夫差得罪于会稽,我赦于你还国。今你举兵得胜,望越王如同当初一样赦我之罪如何?

勾践:夫差!你以强欺弱数伐无罪齐晋,侵伐越国戳杀忠良你的罪实难赦!总之一死,何必非得我军加刃于你?

夫差:话到如此,我无言可讲。(自刎)

第2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了解关于《国语》的文学常识

学习常用字“知”、“复”、“既”、“劝”、“遂”、“当”。背诵第五、六段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感受勾践为图复国卧薪尝胆的意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论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请给这段话用成语起个标题,有能力的把这段话翻译出来。

题目:卧薪尝胆

译文:勾践困守在会稽的时候,喟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困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的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诵读课文

根据下列问题学生自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字音、断句。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小声读课文。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时,为什么要号令三军?号令三军的内容是什么?

2文种是怎样进见勾践的?勾践派谁向吴国求和?勾践怎么说服出使者的?

3“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为什么没“成”?后来为什么又“成”了?

4当越国解了会稽之困后,勾践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5越国国土面积有多大?勾践对父兄昆弟发誓说了什么?勾践对国人下了什么命令?对“达士”,对“四方之士”,对“国之孺子之游者”,对自己什么态度?十年没收什么产生什么结果?

6越国父兄几次向勾践请求报仇?勾践是怎样回答的?

7讨伐吴国的战争开始后,国人有什么表现?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并准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勾践灭吴的故事。要求学生在讲叙时要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生动叙述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重点字的理解。

注:讲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词“知”、“复”、“既”、“劝”、“遂”、“当”用幻灯打出这些常用词在初中使用过的句子,并注明出处,让学生快速回答。

评价勾践

分析评价勾践,要求用原文语句来分析。

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就行。对勾践评价好与坏,学生可能会超出《勾践灭吴》这课的内容,只要学生引用的史实没能科学性错误,教师都不要轻易否定。目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指导背诵

1越国父兄几次向勾践请求报仇?勾践是怎回答的?

2讨伐吴国的战争开始后,国人有什么表现?

3战绩如何?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完成书后练习第61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了解关于《国语》的文学常识

学习常用字“知”、“复”、“既”、“劝”、“遂”、“当”。背诵第五、六段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感受勾践为图复国卧薪尝胆的意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论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请给这段话用成语起个标题,有能力的把这段话翻译出来。

题目:卧薪尝胆

译文:勾践困守在会稽的时候,喟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困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的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诵读课文

根据下列问题学生自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注意字音、断句。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小声读课文。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时,为什么要号令三军?号令三军的内容是什么?

2文种是怎样进见勾践的?勾践派谁向吴国求和?勾践怎么说服出使者的?

3“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为什么没“成”?后来为什么又“成”了?

4当越国解了会稽之困后,勾践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5越国国土面积有多大?勾践对父兄昆弟发誓说了什么?勾践对国人下了什么命令?对“达士”,对“四方之士”,对“国之孺子之游者”,对自己什么态度?十年没收什么产生什么结果?

6越国父兄几次向勾践请求报仇?勾践是怎样回答的?

7讨伐吴国的战争开始后,国人有什么表现?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并准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勾践灭吴的故事。要求学生在讲叙时要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生动叙述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重点字的理解。

注:讲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词“知”、“复”、“既”、“劝”、“遂”、“当”用幻灯打出这些常用词在初中使用过的句子,并注明出处,让学生快速回答。

评价勾践

分析评价勾践,要求用原文语句来分析。

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就行。对勾践评价好与坏,学生可能会超出《勾践灭吴》这课的内容,只要学生引用的史实没能科学性错误,教师都不要轻易否定。目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指导背诵

1越国父兄几次向勾践请求报仇?勾践是怎回答的?

2讨伐吴国的战争开始后,国人有什么表现?

3战绩如何?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完成书后练习第61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3、认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与其奋斗成功的具体缘由,理解文种、申胥的忠贤报国之志。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艺术。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简介《国语》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与本文相关时代背景;把握全文内容要点;讲读第一部分。

一、导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写的。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恨,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二、题解: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1、关于《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一般的看法是,《国语》有一个成书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它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采择有多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叙》、刘熙《释名》)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为言谈的验证。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故名为《国语》。它叙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2、关于本文时代背景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地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战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吴师战败,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即位。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今太湖)大败。率五千甲盾而退保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王求和。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十年生聚,而是年教训”,一方面为保命存国,施行缓兵之计,忍辱含垢图生存,一方面引诱吴王肆无忌惮地膨胀称霸诸侯的野心。吴先后征服中原的鲁、邾等国,压服齐、晋,夺得霸主之位。《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说吴王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事实如此,吴王沉湎声色,扰乱农工,违背时令,相信谗言,喜欢娼优,疏远了拾遗补阙、劝善规过的大臣,所以通达贤人隐居不出,忠臣背叛;周围人曲意逢迎,施肥不分,苟且偷安。勾践、鲁哀公十六年攻打吴,鲁哀公二十年保卫了吴,在军营中过了三年之后,终于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灭吴。

三、指名分别朗读课文,正音释词。

(一)正音:会稽(kuàijī)浠(chī)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句(gōu)无鄞(yǐ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嚭(pǐ)人名,即伯嚭。疾疹(chēn)患病的人。无不脯(fǔ)也

(二)掌握本文的通假字

仇雠敌战之国也。“雠”同“仇”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娶”,迎娶

将免者以告。“免”同“娩”,生育

三年释其政。“政”同“征”,税赋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同“磨砺”

无不餔也。“餔”同“哺”,给人吃

振贫吊死。“振”同“赈”,赈济

四、齐声诵读课文一遍,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简要概括其内容。

明确:全文共三部分,分别为:战败和谈(第一至二自然段),卧薪尝胆(第三至四自然段),胜而灭吴(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五、讲读第一部分

(一)学生自译此部分,解答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疑难处。

难词难句解析: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本指鸟类歇宿,引申为停留居住。

2、乃(于是、就)号令三军(古时军队大多氛围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也泛指军队。)

3、有能助寡人谋而退(使动用法,使之撤退)吴者,吾与之共知(动词,主管、管理)越国之政(朝政、政权)

4、贾人夏则资(动词,积蓄,储备。文中是早作准备之意)皮,旱则资舟,水(用作动词,发大水)则资车,以(目的连词,来)待乏(物质匮乏的时候)也。

5、夫虽(即使)无四方之忧,然(转折连词,然而、但是)谋臣与爪牙(指勇猛的将士)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6、今君王既(已经)栖于会稽之上,然后(这样以后)乃求谋臣,无乃后(晚)乎?(无乃……乎:固定句式,岂不是……吗?表反问的句式)

7、苟(如果)得闻子大夫(即大夫,子是加在人名或官名之前的尊敬之词)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后,即有什么晚的)

8、遂使之行成(求和,成,和)于吴

9、子胥谏曰:“不可(与之成)!”省略句

10、夫上(高)党(所、处、地)之国,我攻而胜之

11、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使动词,使服从)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讲和)而去(使动词,使离开)之

(二)讨论:

1、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2、越王勾践和吴王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明确:越王纳谏,吴王拒谏)

3、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

(明确:批评勾践平时不注意任用谋臣与武将,而到兵临城下时才想到寻找有用之才,为时已晚。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用贾人与蓑笠作比。)

4、伍子胥反对议和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吴月两国是世代的仇敌;吴越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不能并存;吴国占据中原无利可图,而占据越地则得益非浅。)

5、谈判的结果怎样?(提示:夫差王与之成而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二、三部分;概括评析人物形象;归纳全文中心与写作特点。

一、讲读第二部分

(一)疑难字词句疏通

1、勾践说于国人曰shui劝说

2、寡人不知其(自己)力之不足也,而(却)又与大国执雠(结仇),以(导致,以致)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改变治国政策)【省略句】。

3、吊忧者(慰问)

4、去民之所恶(厌恶)

5、然后卑(恭卑)事(服事)夫差

6、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名词用作使动词,“使……为宦)士三百人于(到)吴

7、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像什么一样)水之归也

8、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的习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各位”等)夫妇以蕃(生息,繁殖)

9、其达(明智达理)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漂亮的衣服穿,让他们吃饱饭。)

10、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礼,礼遇)

(二)讨论: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提示: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3、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不食,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二、讲读第三部分

(一)疑难字词句疏通

1、昔者(从前)夫差耻(侮辱、羞辱;另解:原为形容词,现作使动词,“使吾君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克制)矣,请报(报仇)之

2、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怎么能不知道羞耻呢)请姑(暂时)无庸(用)战!

3、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请允许我们再打一战)

4、勾践既许之,乃致(招致,召集)其众而誓之

5、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思想行为)之少耻(缺少知耻的精神)也

6、今寡人将助(帮助,顺应)天灭之。吾不与(赞成)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同进同退,旅;俱)。

7、如此,则有常(规定的)刑就会有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8、果行(果断地这样做(伐吴)),国人皆劝(劝勉鼓励)

(二)讨论: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1因为勾践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越国国力大增,百姓忠君爱国;越国上下精诚团结,雪耻心切。2根本原因是勾践忍辱负重,全国同仇敌忾。具体而言:勾践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民心所向,才能无敌于天下,因此,他能够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与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于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勾践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面对强敌,他毫不畏惧,坚持反攻复国的目标,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终于复仇雪耻。勾践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2、越国灭吴经过了哪几次战争?(明确:三次,即课文最后一句: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三、总结全文

(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亡吴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2、本文塑造了一组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性格特点。

(明确:

勾践:一代开明圣贤的明君。他胸怀大志,不忘国耻,有胆有识,处变不惊;知人善任,勇于自责,能屈能伸,奋发图强;抚慰百姓,深得民心。

夫差:一个有勇少谋的昏君。他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矜自满,不纳忠言,听信佞臣,终于错失良机,埋下祸根。

文种:一个治乱之贤臣。他耿直坦率,忠贞自负,足智多谋,长于辞令。

子胥:一个失败的忠臣。他忠心耿耿,力谏君主,观察敏锐,分析深刻,但缺乏进谏之艺术,又遇上惑于谗臣的昏君,一片苦心付之东流。

伯嚭:一个色令智昏的奸佞之臣。他置自己的职责于脑后,贪图越国美女,巧言惑君,帮助越国“行成于吴”,成为吴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3、分析本文详略取舍上的特点。(提问:文章标题为“勾践灭吴”,那么,全文的重点是否在于“灭吴”之战?)

(明确:吴越战争的具体情节不是作者所要反映的内容,因此文中隐去了吴越五湖之战、勾践被打败这一段史实:对于越国反攻过程中数年发生的几次战争,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和谈备战是作者要重点表现的,因此不惜笔墨放开去写。写和谈,各色人等纷纷出场,文势跌宕,高潮迭起。写备战,从人力物力两方面写,人力一面写得尤为详细,如婚娶的具体规定,奖励剩余的具体措施等,无不如实笔录。从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勾践灭吴,事有必然;夫差覆亡,无法逆转。)

4、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1叙述语言古朴简明,点到即止,绝无赘言;2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旁征博引,巧譬善喻;3人物对话曲折尽情,起到了推进事态发展与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4人物语言切合特定环境与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勾践只有在兵败国危以后才会亲切地称三军将士为“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并提出谁能退吴,便与他一道分享国家权力。再如文种作为治乱之贤臣,忠心耿耿,才敢于对勾践提出批评。而伍子胥、老谋深算,富有远见,才会入木三分地剖析不可与越国议和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

第3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零,既是起点又是终点,零可以代表一切吗?从零开始,为什么要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让人重新面对世间,取得成功。这叫从零开始吗?天底下难道都是从零开始获得成功的吗?或许是,或许不是,大多的成功并不是从零开始的。

《从零开始》中“会稽山的勾践,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何等悲惨;为吴王洗马,为夫差尝粪,何等耻辱。但他明白一切从零开始,卧薪尝胆,一尝便是十个年头。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勾践是从零开始吗?我的回答是:不是。所谓一切从零开始是没有拥有一切的东西,孤零零的一人,从头打拼。勾践是这种情况吗?何况他当年也没有失去什么,只不过打了败仗,做了夫差的俘虏而已,后来的卧薪尝胆只是勾践的醒悟而已,使他促成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胜利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百姓对勾践的信任,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吴国民心未齐,而越国人心一齐,百姓众望所归,这样的形式对比,夫差是必败无疑,这就是所谓的从零开始吗?

沙门中学初一:a1998104

第4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在政治、军事、商业领域皆有成就的范蠡,他的一生可谓传奇。司马迁曾评价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范蠡三次迁徙,都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玉在椟中求善价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之一,但他并非越国人,而是楚国宛地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出身于当地的一户农家,少年时期即通过苦读《诗》、《书》、《易》等书籍,为以后治国安邦储备了大量知识。此外它还潜心钻研姜尚的《六韬》和《三略》,为以后从事军事指挥奠定了基础。

身为楚国人,范蠡并非不想报效国家,但当他长大成人、踌躇满志欲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却遇上了楚平王当政。平王和佞臣费无忌狼狈为奸、陷害忠良。他们先后诛杀伍奢父子,还逼走当时楚国杰出的人才——伍子胥。

面对这种景象,范蠡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他开始隐忍下来,等待机会、待时而动,又“被发佯狂,不与于世”,甘受世人的不解与嘲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若干年的等待,范蠡终于等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知音——宛邑县令文种。种蠡二人,虽然一个年长,一个年少;一个贵为官长,一个贫穷落魄。但甫一相见便惺惺相惜,大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感:文种欣赏范蠡的智慧和才华,范蠡则对文种的老成持重赞誉有加。他们一起谋划自己的人生后认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战乱不已,动荡不停,但也造就了许多成功的机遇。眼下天下能够争霸的只剩下吴、越两国,既然伍子胥、孙武早已到了吴国效力吴王,那他们就弃吴奔越,辅佐越王成就霸业。就这样他们从楚国来到越国。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国老国王去世、政局不稳之际,入侵越国,意图一举占领该国。越国新任国王勾践依据范蠡的计策率众伏击吴军,并射杀吴王阖闾,取得大捷,这是范蠡的军事才华第一次得到展现。

战败的阖闾临终告诫儿子夫差:你一定要灭掉越国!夫差谨遵父诲,时刻不忘杀父之仇,操练军队,准备随时攻打越国。不愿坐以待毙的勾践不听范蠡劝告,决定“先发制人”,结果在夫椒一败涂地,只剩下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此时的勾践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他凄然地询问范蠡:“我不听先生的话,到了这个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冷静地回答道:“现在只有卑辞厚礼,贿赂吴国君臣,使他们原谅;如果他们不接受,大王您就屈身侍奉吴王,等待转机,这是如今不得已的策略”。随后他随勾践夫妇入吴为奴三年,并令文种留守国内。

20年助就霸业

范蠡和勾践在吴国辛苦备尝,为了获得吴王的信任,尽早回国,勾践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返国后,勾践卧薪尝胆,不忘被掳之耻,为此他向范蠡请教振兴越国之道,范蠡于是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计划。这一计划就是在前十年做好各种物质基础的准备,尤其是人力、粮食和财富;后十年则加强对人口的精神教育和士兵的军事训练。

在范蠡的指导下,越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规定。振兴国家,除了要有人,还要有粮食和财富。范蠡认为君王应该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粮食丰收、歉收的情形,并谋划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勾践经过范蠡的一番指点,在全国各地寻找隐秘的地方,建造了好几个大仓库,在丰收之年大量买进粮食;而在粮食短缺之际,大量抛售。除此之外,范蠡还指导开发、发展了越国的畜牧业、养殖业、纺织业和冶铁业。这些做法使越国在短短的数年之内,粮食和财富增长了好几倍。

经过十年发展,越国的人口大量增长,生产力也迅速进步,羽翼逐渐丰满起来。紧接着加强军队的建设,逐渐被越国君臣重视起来。组建军队是夫差最为忧虑的,因而他只同意勾践组建一支3000人的军队,负责国内治安。为了提高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范蠡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并尤其注重培养士兵为国雪耻、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一精神训练,大大加强了勾践对军队的控制力,《韩非子·内储篇》曾记载:只要勾践临火击鼓,士兵便直往火场冲;临江击鼓,士兵便往江心跳;临战击鼓,全体将士都会直冲阵前,粉身碎骨也全然不计。

在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的二十年间,范蠡和文种还为麻痹吴王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实施美人计。美人计成功后,范蠡又制定出第二条计策:掏空吴国的府库。一年越国大旱,范蠡趁此机会提出向吴国借贷了一批粮食。等到越国丰收的时候,范蠡将大量蒸过的粮食还给吴国。夫差觉得这批粮食颗粒饱满,就下令作为粮种播种,岂料一年之后,颗粒无收。吴国绝产一年,动摇了自身经济基础,直接影响到了国力。但越国此时要消灭吴国,还有一道阻碍,那就是吴国股肱大臣伍子胥。伍子胥是吴国两朝元老,一心辅佐夫差,对越国充满了警惕。范蠡和文种为帮助勾践实现复仇计划,实施狠毒的离间计,挑拨吴国君臣间的关系,借夫差之手杀掉了伍子胥,为实现灭吴计划,扫清了障碍。

伍子胥死后,吴王宠信佞臣太宰伯嚭,朝政更加腐败黑暗。公元前482年,越国趁夫差北上黄池之机,发兵攻吴,俘获吴太子友。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包围了吴国首都。勾践采纳范蠡围而不攻的策略,三年之后,夫差被迫自杀,吴国被占领,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灭吴之后,又率军北上,大会齐、晋等诸侯,成就了一代霸业。就在越王成就霸业的同时,范蠡却突然消失了。

激流勇退的智慧

勾践灭吴之后,摆宴姑苏台,犒赏伐吴将士。觥筹交错中,范蠡不经意间瞥见勾践面无喜色。二十年忍辱负重一扫而光,而越王却面无喜色!这不由得不令范蠡胆战心惊。深谙道家智慧的范蠡,不禁想到“大名之下,难以久居”的古训,表面风光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作为一个臣子,功劳太大,很容易引起君王的不安。如果继续留在越国非但无法享福,或许连性命都无法保证。范蠡于是决定急流勇退,这一次的离开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但也成功的保全了自身。曾有诗人这样评价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和范蠡一起为越王事业付出大量心血的文种就没那么幸运了。身为文种好友的范蠡在离开越国之际曾留有一封信给他,劝他离开,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收到信后,心绪复杂,他相信自己一心为国,勾践不会对他怎么样,但又有一丝隐忧,因而称病不朝,借此表明自己无意于权力,希望能以此打消勾践的疑虑。但勾践反以为文种是想获取更大的权柄,因而才装病不朝,再加上他听信谗言,最后下令文种自裁。文种临死深悔没有听从范蠡的告诫,但为时已晚。

范蠡离开越国后,自称鸱夷子皮,来到齐国海边经营海盐,不出几年置产数十万。齐国君听说范蠡来到了齐国,就邀请他做相国,没过没久,因为“久受尊名,不祥”,就辞职不干了,散其钱财,分给朋友与乡亲,自己和家人则迁徙到陶地,继续经商。陶地为齐、鲁、卫、宋交界之地,商贾来往频繁,范蠡在此地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小心经营,又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很快又致资财巨万,他也因此成为被后人敬仰的商战始祖。

第5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西子湖畔浣薄纱,观景台前舞霓裳;

清逸拂止天外风,淡妆浓粉相思浓;

忽闻席间婴声闹,方觉愁思上眉梢;

倚门红颜憔悴损,未知死生痴心遥;

姑苏红时醇香至,夜夜轻语君回日。

转眼夏自成伤阙,秋水恒波意绵绵;

望君楼前亡君归,吴王台下无王回;

旧时楼台旧时月,曾经沧海曾经水;

家破国衰非以往,拆忙为心却已亡。

第6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关键词] 昆曲 梁辰渔 《浣纱记》

一、昆曲的起源

昆曲原名“昆山腔”,清代被称为“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昆山,盛行于苏州,距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古代中国戏曲史上,元有杂剧,明有传奇,是中国戏曲繁盛与璀璨时期。传奇由唱南曲的宋元南戏演变而来,其取材多出自传奇故事,剧情又颇具传奇性,故专称为传奇。明代传奇对中国戏曲极为突出的是它在音乐声腔方面的贡献。以前的元杂剧在北方流行,基本上只有一种北曲声腔体系,而明传奇则发展成了四大声腔:先后流行的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昆山腔起初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之所以“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取代其他声腔,得益于嘉靖年间的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他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终于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海盐腔但更加清丽宛转的新腔,称“水磨腔”,即昆山腔。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不得不提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一个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学基础的剧作家梁辰渔。

二、梁辰渔与《浣纱记》

梁辰渔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戏曲作家。他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个不肯随俗,不拘小节,潇洒得有点古怪的白衣书生。他为人任侠好游,通音律,善度曲。徐又陵在《蜗亭杂订》云:“梁伯龙风流自赏,身长八尺,为一时词家所宗。”当时的名流如文征明、李攀龙、王世贞等均与他有过来往。

梁辰渔喜爱昆山腔,但觉得昆山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考证元剧,自翻新调。”积稿盈尺写出新编传奇《浣纱记》。这是第一部以昆山腔谱曲的传奇大戏,对昆曲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它也使梁辰渔真正名扬天下。

《浣纱记》取材于《史记•越王苟践世家》、《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有关的历史记载,全剧共四十五出,以西施与范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吴越两国兴亡的历史教训。在我国文学史上,这是个屡被采用的题材,但《浣纱记》却是完整叙述这一故事而又流传至今的最早、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清晨西施在若耶溪畔浣纱,越国士大夫范蠡经此地,惊叹于西施的绝色,不觉爱上了她。西施对他也有好感,两人在溪边以一缕纱作为定情信物,订下了终身之约。

一别三年不通音讯,西施思念成疾,久卧病榻。原来吴越争霸,越败而亡国,范随国君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后,勾践终于在范的谋划下得以释放回国。范知道要让越国反败为胜,必须对吴王实施“美人计”,而自己的未婚妻西施则是不二人选。于是范献计于勾践:将西施献于夫差,使其贪色误国,好让越国赢得喘息复国的机会。

这一天,在西施家,西施与范再次重逢,但西施无法接受苦等三年等来的这个结果。可是当范说明“社稷兴废,全赖此举”之后,西施毅然决定牺牲个人情爱,甘冒风险只身去就敌国。重逢变成了生离,范蠡亲手将自己的爱人送于敌人的怀抱。范西施分别之时,将定情之物溪纱分作两半,两人各持一端。

在吴国的西施,锦衣玉食和吴王的厚爱未能动摇她为国雪耻的意志;而越国君臣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灭吴复越。

范深知勾践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的君王,于是在大功告成后立即引退,与西施泛舟五湖而去。当这对情人重新团聚在太湖扁舟上的时候,各自从胸口取出当年的定物――西施所浣的一缕细纱。

范蠡就是陶朱公,后来因为经商而富甲一方。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沙的经典,在中国,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关于西施最终的归宿,在历史与传说中一般有几种结局:一是回到故乡,不慎落江溺亡;二是沉江而死,《吴越春秋》有“吴亡,西子被杀”。《墨子•亲士》中也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三是随范蠡泛舟而去。历史已无法还原,真相可能永远是迷。但梁辰渔给了西施一个美好的归宿,让她在痛苦的付出之后最终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补偿,显然这既是观众最宜接受的结局,也符合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的结构。

三、《浣纱记》的艺术成就

西施与范蠡从若耶溪畔的定情到泛舟五湖,历时十年,这十年中他们历经了远非常人能够承受的沉重与悲凉。但《浣纱记》决不仅仅为了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是要“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这才是此剧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作品形象地演示了国家兴亡成败的历史教训。剧终下场诗云:“尽道梁郎识见无,反编苟践破姑苏。大明今日归一统,安问当年越与吴?”看似赞美,实为棒喝。《浣纱记》能盛行于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以吴越兴亡的史实,揭示了昏君宠信权奸而误国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正是嘉靖、万历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纷争的历史背景下,士大夫与广大市民阶层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若不以吴越为训,安知今日一统之大明不为当年之强吴?

作品突破了一般的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俗套。将男女爱情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政治色彩,并以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历史观。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打破了商周以来一直把美丽女子视做“祸水”的定论,充满同情和赞扬地把西施描绘成为勇敢、善良的正面人物,从而也为传奇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浣纱记》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昆山腔的典范之作。此剧的成功加速了昆山腔的戏曲化进程。“昆山腔”兴起之后,其他腔调似乎都暂敛锋芒,以致所有的剧本,无论杂剧还是传奇,都以“昆腔”的声调和排场上演。不久之后《琵琶记》《刘知远白兔记》等南戏均改为昆山腔重新演出。“盖昆腔一出,而众响皆废焉”昆山腔终于取代了海盐腔,由苏州等地迅速遍及全国各地,进入宫中称为官腔。从此昆曲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的声腔剧种,真正成为剧坛盟主。

参考文献:

[1](明)徐谓.南词叙录[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金宁芬.明代戏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0.

第7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一朵花开的时间》

花开无声,花落无息,是一种高尚的境界。花开花落,不过须臾,昙花一现刹那芬芳,但终归于平静。春去秋来,落英缤纷,只怕物是人非,花枯叶零。但花早已心如止水,毕竟它有过盛开的美丽。

青春亦是如此。侧耳聆听,谁在低声浅唱?绝代风华,皆破碎在后朝的清辉里;金碧辉煌,只醉风韵流转的暗香中。悠悠的唱起了红尘末路,吴王夫差带着苦涩的笑沦陷其间。她以青春为赌注,肩负重担踏上了未名的路途,一个王朝的覆灭握在了云鬓花颜之中。

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掀开历史,静静的穿越时空,看着曾经如花似月的西施,用花开的年华凄美的诠释着“越必灭吴”的将定信念。

生命是一朵花,青春是花开的时间。只有那一刻花才会开的馥雅芬芳,才会美的动人心魄。

《调整与坚守》

时代在变迁,岁月在流逝。花香飘万里总会有它消逝的那一刻,当英雄的名字总能流芳百世。烟随风逝,名随史流,为何?因为他们故步自封,因为他们不会被刮到。

赵王勾践,会稽受困,但他没有放弃,他正视缺陷。卧薪尝胆,不忘复国,坚守自己的征地。苦心人天不负,完成他复国的心愿,成就了“三千越甲可灭吴”的神话。

勾践的调整,让我想起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上,他不懂的调整,一味坚守自尊:“纵使江东父老怜而于我,我何面目见之?”殊不知,正如后人所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的一味坚守只留下悲歌供后人凭吊。

第8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这里的屈服当然不是指永远的,放弃自己高尚的信念和理想追求的不负责任的、随意的屈服,而是指有为了信念、目标的,暂时的屈服,以积蓄力量,为再次成功做准备,这种屈服是必要的,也不是没有骨气,没有坚定信念的表现。

在一座山的一侧,除了松树外基本没有其他植物存在,而山的另一侧却长着各种树木。为什么其他高大的植物在这一侧不能生存呢?于是植物学家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两侧的区别只是这一侧的温度比那侧低,下雪时间多,但还是适合植物生长的。可为什么只有松树能生长呢?后来才发现,当松枝上的雪积多时,松枝就会弯曲,当弯曲到一定程度时,松枝上的雪就滑落,没有了积雪松树又恢复昂首挺胸的雄姿,这种情况一直反复进行着。所以不管下多大的雪,松树一直都耸立着。而其他植物则都因为不会屈服,树枝总是被雪压断,久而久之,被大自然淘汰了。屈服,有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有时,甚至可以促使人成就一番壮国伟业。

东周时期,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发动全国之兵与吴兵交战,结果惨败被围,后被迫投降。在吴国做俘虏的日子里,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一间破旧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让忠于勾践的大臣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勾践屈服了,为了能够保全自己和大臣们的性命,为了积蓄力量,为了将来能够东山再起,打回吴国以一雪前耻,勾践和他的大臣们屈服了,甚至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都会主动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后来就有了卧薪尝胆的佳话,也就有了勾践勤于朝政,虚心求教,体察民情的美谈,也就有了勾践后来成功复仇的故事。屈服,并不意味着失败,屈服甚至会使人更加发愤图强,屈服只是在再次成功前所经历的身体,心志上的痛苦。若是因为身上有沉重的责任、担子或努力追求的理想、抱负而不得不屈服以保存实力,那么,这种屈服不仅不应唾弃,反而应当敬畏,因为他们需要承受太多的鄙夷,太多的误解,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正是因为他们需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也为了能为国家、为社会多贡献一点,他们屈服了,这种屈服是值得的,必要的。

在初一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不肯屈服的人,别人能做的数学难题我为什么不能做?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这种无谓的不屈是愚蠢的,在数学基础不如别人的情况下,就应当适当屈服,多找基础题、难度中等的题做,以充实基础,更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解体水平,而不是一味只追求怪题、难题。因为在水平还不够的情况下疯狂的追求难题只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只会造成学习效果差、耗时多。而适当的屈服,实际上会促成更大的成功。现在,我已经进步了很多。

第9篇:越王勾践破吴归范文

信念是一朵花,花开是美好的,花落也是美好的,我必将信念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中。

一肩担尽古今愁,历史的演绎如同滚滚的江水,历代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信念去奋斗,使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卧薪尝胆

面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却为了信念说“不”,一条木舟承载着他划过江心,在岸边招贤纳士;一张薪床,上面已没有他的美姬,有的只是他的思考,他的决心;一枚苦胆,除了苦涩之外,更给予他信念与勇气。他便是勾践,为了心中的信念,努力拼搏。终于灭吴,成就千古霸业。

与勾践相遇,他的信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千古史书

面对腐刑,他为了信念勇敢地接受。他凭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在为王候将相和诸子百家列传时,却忘却了自己,然而后人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便是司马迁,为了信念二流芳百世。

与司马迁邂逅,他的信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陶潜归隐

面对“五斗米”的官场,他为了信念不为其折腰,是“采菊东篱下”的隐士,是“带月荷锄归”的农夫,他便是陶渊明。远离朝廷,为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信念而种豆南山下,终于不会“望云渐飞鸟,临水愧游鱼”找到了心中圣地——桃花源。

与陶渊明相逢,他的信念: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