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测试项目总结精选(九篇)

测试项目总结

第1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提供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 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 (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

客户端配置

…….

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PARTⅣ 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并进行度量,度量包括对测试过程的度量和能力评估、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和产品评估。对于不需要过程度量或者相对较小的项目,例如用于验收时提交用户的测试报告、小型项目的测试报告,可省略过程方面的度量部分;而采用了CMM/ISO或者其他工程标准过程的,需要提供过程改进建议和参考的测试报告-主要用于公司内部测试改进和缺陷预防机制-则过程度量需要列出。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描述测试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实际数据。(测试、项目经理关注部分)

3.1.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测试组架构 (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主要测试人员

参与测试人员

3.1.2测试时间

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作量,最好区分测试文档和活动的时间。数据可供过程度量使用。例如 XXX子系统/子功能

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

总工时/总工作日

任务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计

合计

对于大系统/项目来说最终要统计资源的总投入,必要时要增加成本一栏,以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去完成测试。

测试类型 人员成本 工具设备 其他费用

总计

在数据汇总时可以统计个人的平均投入时间和总体时间、整体投入平均时间和总体时间,还可以算出每一个功能点所花费的时/人。

用时人员 编写用例 执行测试 总计

合计

这部分用于过程度量的数据包括文档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率。

生产率人员 用例/编写时间 用例/执行时间 平均

合计

3.1.3测试版本

给出测试的版本,如果是最终报告,可能要报告测试次数回归测试多少次。列出表格清单则便于知道那个子系统/子模块的测试频度,对于多次回归的子系统/子模块将引起开发者关注。

3.2覆盖分析

3.2.1需求覆盖

需求覆盖率是指经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有需求/功能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要达到100%的目标。

需求/功能(或编号) 测试类型 是否通过 备注

[Y][P][N][N/A]

根据测试结果 ,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实际上,需求跟踪矩阵列出了一一对应的用例情况以避免遗漏,此表作用为传达需求的测试信息以供检查和审核。

需求覆盖率计算 Y项/需求总数 ×100%

3.2.2测试覆盖

需求/功能(或编号) 用例个数 执行总数 未执行 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实际上,测试用例已经记载了预期结果数据,测试缺陷上说明了实测结果数据和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因此没有必要对每个编号在此包含更详细的说明的缺陷记录与偏差,列表的目的仅在于更好的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覆盖率计算 执行数/用例总数 ×100%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统计主要涉及到被测系统的质量,因此,这部分成为开发人员、质量人员重点关注的部分。

3.3.1缺陷汇总

被测系统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总计

合计

按严重程度

严重 一般 微小

按缺陷类型

用户界面 一致性 功能 算法 接口 文档 用户界面 其他

按功能分布

功能一 功能二 功能三 功能四 功能五 功能六 功能七

最好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标能够使阅读者迅速获得信息,尤其是各层面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去逐项阅读文章。

图例

3.3.2缺陷分析

本部分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可到具体人员得出平均指标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

测试曲线图

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缺陷编号 简要描述 分析结果 备注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残留缺陷

编号:BUG号

缺陷概要:该缺陷描述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何引起缺陷,缺陷的后果,描述造成软件局限性和其他限制性的原因预防和改进措施:弥补手段和长期策略

未解决问题

功能/测试类型: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缺陷:具体描述

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是这些问题如果发出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PARTⅤ 测试结论与建议

报告到了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总结了,对上述过程、缺陷分析之后该下个结论,此部分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及高层经理关注,请清晰扼要的下定论。

4.1测试结论

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 测试是否通过

5. 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项目目标

4.2建议

1.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2.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后续工作

3.对缺陷修改和产品设计的建议

4.对过程改进方面的建议

测试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对于一些测试报告而言,可能将第四和第五部分合并,逐项列出测试项、缺陷、分析和建议,这种方法也比较多见,尤其在第三方评测报告中,此份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第2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1.1项目简介

本章节中简介项目的基本情况

1.2术语定义

将该测试报告中的术语、缩写进行定义,包括用户应用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术语与缩略语等。

1.3参考资料

说明该测试报告使用的参考资料:如

【1】……

【2】……

1.4版本更新信息

版本更新记录格式,如下所表示:

表1-1版本更新记录

版本号

创建者

创建日期

维护者

维护日期

维护记录

V1.0

大林

2008/01/12

V1.01

萧萧

2008/03/24

不符合项测试

2.目标系统界面需求

由《用户需求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拷贝到的用户界面需求点列表,如下表所示:

编号功能名称使用部门使用岗位功能描述输入内容输出内容

1

2

3

3.目标系统功能需求

由《用户需求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拷贝到的功能需求点列表,如下表所示:

表1-2功能需求点列表

编号功能名称使用部门使用岗位功能描述输入内容输出内容

1

2

3

4.目标系统性能需求

由《用户需求报功能告》/《需求规格说明书》拷贝到的需求性能点列表,如下表所示:

表1-3需求性能点列表

编号性能名称使用部门使用岗位功能描述输入内容输出内容

1

2

3

5.目标系统接口需求

由《用户需求报功能告》/《需求规格说明书》拷贝到的接口列表,如下表所示:

表1-4需求性能点列表

编号接口名称接口规范接口标准入口参数出口参数传输频率

1

2

3

6.用户界面测试报告

搭建系统测试平台,使测试平台与运行平台一致。按照用户界面描述列表内容,设计测试用例(输入/输出)内容,进行现场测试,记录测试数据,评定测试结果。测试活动的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用户界面测试列表

编号界面名称界面描述输入内容输出内容发现问题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

1

2

3

4

×

7.功能测试报告

搭建功能测试平台,使测试平台与运行平台一致。按照功能点列表内容,设计测试用例(输入/输出)内容,进行现场测试,记录测试数据,评定测试结果。测试活动的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功能测试记录表

编号功能名称功能描述输入内容输出内容发现问题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

1

2

3

4

×

8.性能测试报告

搭建性能测试平台,使测试平台与运行平台一致。按照性能点列表内容,设计测试用例(输入/输出)内容,进行现场测试,记录测试数据,评定测试结果。测试活动的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性能测试记录表

编号

性能名称

性能描述

输入内容

输出内容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

测试人

1

2

3

×

4

9.接口测试报告

搭建功能测试平台,使测试平台与运行平台一致。按照接口列表内容,设计测试用例(输入/输出)内容,进行现场测试,记录测试数据,评定测试结果。测试活动的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接口测试记录表

编号

接口名称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传输频率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

测试人

1

×

2

3

10.数据库测试

数据库操作响应时间;

数据库容量;

数据库设计检查;

数据库连接;

11.安装、卸载测试

1)安装正确性和完整性核对

2)安装卸载测试兼容性检查点

12.不符合项列表

将测试中的所有不符合项(bug项),整理后分别记录到下面三个表中:

功能测试不符合项列表

编号

功能名称

功能描述

输入内容

输出内容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

测试人

1

×

2

×

3

×

4

×

性能测试不符合项列表

编号

性能名称

性能描述

输入内容

输出内容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

测试人

1

×

2

×

3

×

4

×

接口测试不符合项列表

编号

接口名称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传输频率

发现问题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

测试人

1

×

2

×

3

×

以上不符合项限期××天内改正。改正完毕后重新进行回归测试。

1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1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描述测试资源消耗情况,记录实际数据。(测试、项目经理关注部分)

13.1.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测试组架构(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主要测试人员

参与测试人员

13.1.2测试时间

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作量,最好区分测试文档和活动的时间。数据可供过程度量使用。

例如XXX子系统/子功能

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

总工时/总工作日

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计

合计

对于大系统/项目来说最终要统计资源的总投入,必要时要增加成本一栏,以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去完成测试。

测试类型人员成本工具设备其他费用

总计

在数据汇总时可以统计个人的平均投入时间和总体时间、整体投入平均时间和总体时间,还可以算出每一个功能点所花费的时/人。

用时人员编写用例执行测试总计

合计

这部分用于过程度量的数据包括文档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率。

生产率人员用例/编写时间用例/执行时间平均

合计

13.1.3测试版本

给出测试的版本,如果是最终报告,可能要报告测试次数回归测试多少次。列出表格清单则便于知道那个子系统/子模块的测试频度,对于多次回归的子系统/子模块将引起开发者关注。

13.2覆盖分析

13.2.1需求覆盖

需求覆盖率是指经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有需求/功能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要达到100%的目标。

需求/功能(或编号)测试类型是否通过备注

[Y][P][N][N/A]

根据测试结果,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实际上,需求跟踪矩阵列出了一一对应的用例情况以避免遗漏,此表作用为传达需求的测试信息以供检查和审核。

需求覆盖率计算Y项/需求总数×100%

13.2.2测试覆盖

需求/功能(或编号)用例个数执行总数未执行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实际上,测试用例已经记载了预期结果数据,测试缺陷上说明了实测结果数据和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因此没有必要对每个编号在此包含更详细的说明的缺陷记录与偏差,列表的目的仅在于更好的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覆盖率计算执行数/用例总数×100%

1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统计主要涉及到被测系统的质量,因此,这部分成为开发人员、质量人员重点关注的部分。

13.3.1缺陷汇总

被测系统系统测试回归测试总计

合计

按严重程度

严重一般微小

按缺陷类型

用户界面一致算法接口文档用户界面其他

按功能分布

功能一功能二功能三功能四功能五功能六功能七

最好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图标能够使阅读者迅速获得信息,尤其是各层面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去逐项阅读文章。

图例

13.3.2缺陷分析

本部分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可到具体人员得出平均指标

用例质量=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100%

缺陷密度=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

测试曲线图

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缺陷编号简要描述分析结果备注

1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残留缺陷

编号:BUG号

缺陷概要:该缺陷描述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何引起缺陷,缺陷的后果,描述造成软件局限性和其他限制性的原因

预防和改进措施:弥补手段和长期策略

未解决问题

功能/测试类型: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缺陷:具体描述

评价: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是这些问题如果发出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4.测试结论与建议

报告到了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总结了,对上述过程、缺陷分析之后该下个结论,此部分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及高层经理关注,请清晰扼要的下定论。

14.1测试结论

1.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测试是否通过

5.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项目目标

14.2建议

1.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2.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和后续工作

第3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建管理系统;性能优化;测试分析

1电力基建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由于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SG-186”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解决了基础设施项目的通信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管理和控制的难题。在业务方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正式开始构建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子系统。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子系统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基础设施业务的专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整合的方式组织和组织起来,可以满足公司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是从六个方面开始的主要途径:发电,安全,质量,成本,技术和集成。基础设施部门已开始满足其总部,区域公司(包括建筑和设计管理部门)和现场项目部门的基础设施业务管理需求。经过多年的基础架构管理系统建设,升级和完善,我们有效支持了各公司基础架构业务的稳定发展,实现了总部和总部基础架构数据的集成和实时分析。但是,由于系统将系统与运行监控(控制)中心,非典型平台,IMS,BPM和ISC进行了水平集成,因此系统接口复杂且系统相对较大。问题很慢。当前,系统访问缓慢的问题已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15年8月召开了有关降低系统访问速度的会议。如您所见,优化基础架构管理系统的性能迫在眉睫。尽管相关学者对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功能的设计和改进上,而对系统性能的兴趣不大。本文研究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通过测试系统的硬件功能和网络环境,您可以找到并解决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对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访问速度,并改善了电源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性能响应。在此阶段,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机制的使用对项目的安全性,成本,质量和进度有严重影响。首先,使用高级信息系统。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获得经济利益。例如,由NIS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项目管理中,以处理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成本管理和安全性。二是加强思想文明建设,如文明建设管理,进度管理,质量保证管理。先进的科学管理机制基于意识形态专家培训的需求,以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完成工作并确保:项目执行的有效性。例如,以110kV龙源变电站为例,该项目占地面积3900m*,建筑物为2200m。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中的所有信息均由MIS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以有效地实施项目。是是在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时,有必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完善管理体系,以符合既定的质量原则和安全原则等,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工程工作。了解更多。从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开始,仔细了解和规划项目的建设规模,背景,投资额和总建设期,注意项目成本,建设期和质量,注意项目安全风险和经济性倾斜项目管理效率。

2基建管理系统性能优化测试方法

2.1测试范围

为了全面反应系统问题,应当选择全省各建管单位所有在建项目部开展性能测试,共覆盖基建管理系统181项常用节点功能。具体测试范围见表1。可以看出,测试范围覆盖了基建项目主要电压等级,测试地域分布广泛,网络接入形式测试全面。在测试过程中,选取的测试账号所属用户角色应覆盖建设管理单位、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主要包含建设管理单位综合管理专责、业主项目部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及施工项目经理角色。

2.2测试内容

为了确保系统测试的深度,需要将测试纵向延伸到第3、4级子菜单中。经过分析发现,系统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技术管理、综合管理、队伍管理、业务查询等八个模块的子菜单包含的用户常用的功能较多,需要进行深入测试。由于系统的使用具有角色关联性,也就是不同的角色在使用系统时的应用功能会有所区别,因此我们把以上八个模块的各项功能进行拆分,根据用户角色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测试项。其中,施工项目经理涉及进度管理、协调管理、综合管理、分包安全管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等89项功能;总监理工程师涉及筹划准备、进度管理、质量活动等30项功能;业主项目经理涉及筹划准备、进度管理、信息资料、综合管理等29项功能;建设管理单位涉及工程前期、项目前期、分包安全管理、分析查询等33项功能。共测试181项常用节点功能。

2.3测试步骤

在每个测试位置的每个用户使用以下方法执行系统测试。(1)检查用户终端与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提供的最低终端配置相比,在启动后操作软件之前,请检查并记录用户的计算机配置,计算机负载状态,浏览器型号和版本。(2)网络环境测试测试用户使用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速度,并将其与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提供的最低终端网络环境要求进行比较,以确保当前的网络环境符合要求。

3性能优化测试和分析

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所需的网络环境如表1所示。对被测终端进行测试的结果是,在112个用户网络环境中,有14个低于标准要求,占12.5%。为了评估网络环境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一些在管理网络环境之前和之后通常用于比较测试的功能。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当网络环境满足要求时,相关功能的性能得到了改善,某些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看出,低于最低标准的用户终端的网络环境对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运行影响较大,修改网络环境后,用户的运行时间大大减少。

第4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管理:探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country to test t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work, the test work in highway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est work also more and more normative, but in actual work,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impedes the development of testing work,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highway test current condition and specific problem and a highway de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scussion, and that the relevant solution and experience,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highways; and Test management: to explore;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材料的自然缺陷、工程结构设计、建造和施工的失误难以避免,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如何对公路的实际品质进行鉴定是各参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试验检测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准试验、工艺试验及原材料试验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最根本的基础;地基承载力试验、强度试验及压实度试验作为过程控制为工程质量提供过程保障; 而最终的验收评定工作则为工程质量提供一个最终的试验数据。总之,试验检测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试验检测工作仍存在着规范不齐全、试验检测工作的范围及试验材料所检测的项目不明确的问题。高速公路的试验检测方法和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级试验室管理制度

制定试验室管理办法。用制度来明确各级试验室的职责和作用,用制度来约束试验检测管理行为,从而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

1.1 组织机构设置

业主聘请检测机构设立第三方工地试验室,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下设中心试验室,承包人各自建立工地试验室,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检测体系。

1.2 人员设置

各级试验室配备材料、公路、桥梁等试验检测工程师。第三方工地试验室代表业主对全路段的试验检测进行抽检,不少5%。总监办设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中心试验室的试验管理,对全路段的试验工作进行宏观监控,独立平行试验频率不小于20%。施工单位试验室配备专职的试验工程师,负责本合同段工程所需的所有试验及其质量自检工作。试验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必须遵照有关试验检测规程,力求消除试验检测的人为误差,提高试验检测精度,积极配合总监办等各级质量保证体系的质监工作,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1.3 管理程度

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并将试验仪器设备的安装、标定、人员配置、试验管理细则等书面材料报驻地办审批,并报备总监办。驻地办根据承包人的报告对其试验室的规模、设备和试验人员进行审查,确认承包人试验室满足合同规定的本合同段工程各项试验的需要后,签发审批意见并抄送总监办。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负责对承包人试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置等工作的核查工作。

1.4 职责范围

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负责对全线工程材料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对有争议的材料及时进行试验,并向总监及专业工程师提供准确的试验结果。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在施工检查过程中,检测人员中如有出具假资料,或与驻地办、承包人共同作弊者,中心试验室主任有权向总监办及项目办领导请示作清场处理。不定期的检查驻地办的内业抽检资料,发现有涂改、不真实的资料,提交总监进行处罚。检测试验人员每天认真填写监理日志并做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向试验室主任或总监、专业工程师汇报。

2 试验检测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2.1所使用规范的问题

试验检测工作所涉及的规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① 试验对象提供检测范围及提供相应的试验检测方法:②对所检测的结果提供判定标准,用于判断所检测的结果是否合格,或者提供其所适用的范围。如果试验检测缺乏相应的试验依据或判定标准,让试验工作就会陷入团境。

目前高速公路上试验检测规范不齐全的有:①隧道复合防水板的气密性试验,不论是国标或是行业标准中均找不到相应的试验依据。②缺少水泥浆以下几个项目的试验方法:泌水率、膨胀率、抗压强度、凝结时间及净浆配合比的设计过程。

2.2 高速公路工地所使用材料的检测范围及项目

随着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材料的检测范围及项目也更加严格。对于目前工程上所用的材料,是否进行检测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对于主要材料如集料、钢筋、水泥、外加剂、钢铰线、支座等毫无疑问都应进行检测。而对于只作为工程的辅助材料如隧道超前支护、管棚、小导管及小钢管等的应如何进行检测则应有清晰的界线。目前工程上所使用的材料繁多,而对于那些根据规范必须进行检验的材料,应检测哪些指标也应有比较清晰的界定。高速公路上每个标段都设有自己的工地试验室,都能对常用材料的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检测的项目则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以土工合成材料为例,根据文献[1]规定,土工合成材料在工地现场所应检测的项目(表1),表l中只提供l2个试验项目,且根据加筋、过滤、排水、坡面防护、冲砌防护、路面裂缝防治6种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试验项目, 而根据文献[2]中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共有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水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试验四大类共有25小项试验。由此可见,现场检测还是具有一定选择性的。

3 关于试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5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软件测试

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自主可控是国家重要的发展规划,近年来国产化软件平台取得了长足发展,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中间件等均已出现不少商用国产化产品,为信息系统能够采用国产化平台进行研发奠定了基础。软件测试作为软件研发领域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软件产品质量,一直备受重视[1]。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紧密相连,软件研发采用国产化平台实现,这对软件测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软件测试所需要的技术,因此研究国产化平台下的软件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非国产化软件平台,国产化软件平台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对应的软件测试技术也比较欠缺,尤其是在配套的测试软件方面。本文通过分析软件测试关键活动,根据国产化软件测试技术现状,提出一种适应于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软件测试技术。

1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分析

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在不同研发模型中所分阶段不同,而区别于不同的研发模型,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一般都需要经过测试策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总结四个基本活动。测试策划活动主要进行需求分析,识别软件测试项、测试所需软硬件、人力资源等;测试设计活动主要根据识别的软件测试项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手工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用例等;测试执行活动通过手工、自动执行测试,发现软件缺陷,进行软件缺陷归零验证;测试总结活动对测试执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编写测试报告。同样的,基于国产化平台研发的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亦需要经过测试策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总结四个活动。1)测试策划活动进行需求分析、识别软件测试项依赖于软件自身需求,其与研发平台具有无关性,识别测试所需的软硬件则取决于研发平台。目前国产化平台的测试工具也面临着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的问题,应用于国产化平台的软件测试工具种类远没有丰国产化平台软件测试工具丰富[2]。测试策划过程中需要识别出可用于国产化平台的测试软件是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已有的测试软件,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2)测试设计活动所编写的手工测试用例取决于被测信息系统软件自身,而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则取决于所使用的自动化测试平台,不同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所适用的软件类别不同。基于国产化的自动化测试平台选择范围小,且成熟度相比于非国产化平台并不高。因此测试设计阶段所面临的是被测信息系统软件的可实现自动化测试的用例覆盖程度问题。3)测试执行活动一方面是执行测试用例,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软件缺陷进行分析定位,对被测信息系统的内存、CPU、网络、磁盘IO等指标进行监控,其对国产化平台依赖性较高。国产化平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乃至办公软件所提供的分析、监控工具直接影响着软件测试的执行和软件缺陷的分析定位。目前,国产计算机环境的应用面、规模相对较小,应对复杂环境时,兼容性、综合性能、可靠性验证不充分,缺乏有效的诊断分析工具和测试评估环境[1]。测试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充分利用国产化平台所提供的分析和监控工具完成测试执行、如何通过第三方辅助软件解决国产化平台自身不具备的功能完成测试执行的问题。4)测试总结活动为测试过程的最后一个活动,对测试执行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于国产化平台研发的信息系统,测试总结需要分析前几项测试活动的结果形成测试报告,还需要对测试技术形成积累,为基于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的软件测试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图1为信息系统软件测试活动图以及基于国产化平台进行软件测试活动的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软件测试技术应用

2.1测试策划

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策划活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识别测试所需软件项,应用于项目,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每个项目的系统架构、软件开发语言、运行环境等各不一样,因此在识别时结合被测软件,从三个方面解决测用所需软件:开源软件[3]、商用软件、自研软件。图2所示在项目测试过程中开源软件、商用软件、自研软件选择比重,其中开源软件选择优先,其次可通过自研软件、商用软件覆盖测试所需。1)开源软件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自由的优势,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识别测试所需软件项可以优先从开源软件中选择,获取满足项目软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测试类型的开源软件。2)开源软件在支持方面、文档方面、稳定性方面不如商业软件,对于测试软件要求高的项目可选择商用软件进行支撑。商用软件具有支持度高、日常更新、技术难度低的优势,采用商用软件可以避免测试过程中的一些无法解决问题。3)商用软件所提供的是适用于大多数用户需求的接口,对于被测软件,在不同的测试阶段、不同测试类型中,存在商用软件无法实现测试内容的场景,需要项目通过研发专用测试工具以实现测试覆盖,解决测试软件问题。

2.2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代替手工测试的反复操作,自动化测试用例覆盖率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用例复用率和执行效率。基于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在采用的自动化测试平台上,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测试用例设计增加自动化测试用例覆盖率,即分别从单元测试、接口测试、GUI测试分别设计自动化测试用例[4]。自动化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一般遵循图3所示的三角形用例覆盖率比例,单元测试与代码直接相关,软件代码改动对单元自动化用例的影响较小,单元测试自动化用例覆盖率最高,其次是接口测试自动化用例。GUI自动化测试用例实现难度高,且受代码改动影响大,因此其自动化测试用例覆盖率最低。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缺少QTP、Loadrunner等工具,目前只有少数自动化平台支持国产化操作系统,如kylinTOP自动化测试工具,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Selenium、Python等实现自动化测试。此类软件对于GUI自动化测试与非国产化软件类似,因此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自动化测试用例亦需要遵循图3的测试用例覆盖率。

2.3测试执行

在测试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系统软件缺陷进行分析定位、对信息系统的指标进行监控。信息系统的缺陷分析和指标监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依赖的国产化平台相关,另一部分与信息系统软件自身相关。与国产化平台相关的缺陷分析和指标监控可以采用国产化平台自持软件,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软件、国产中间件软件等均具备满足监控平台自身指标的工具[5]。基于国产化平台的第三方测试工具如WGCLOUD、PIGOSS、SugarNMS等可以实现多平台、分布式监控。表1为这三款工具软件可支持的国产化平台以及可用于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的监控项。

2.4测试总结

测试总结活动是对之前几项测试活动的总结,在测试执行完成后对各项测试活动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测试报告。基于国产化平台的信息系统软件研发还未广泛开展,对应的软件测试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相比于非国产化平台的软件测试,国产化平台信息系统的软件测试不再仅限于单一项目,还需要与其他项目的测试策划相关联。因此测试总结活动还需要以资源池的形式进行技术积累,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软件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分析等进行技术储备与传播,为其他国产化平台的软件测试提供借鉴。同样的,在其他项目的软件测试策划活动中,可以从资源池中的技术储备选取用于支撑整个项目测试的技术。

第6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反应理论;化学测试;化学平衡;试卷编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40056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引言

学生学业的认知诊断,类似于医院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当我们用诊断性测验来探测学生的“病情”时,我们希望诊断性测验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不随被试人群不同而变化。显然,以经典测量理论为指导的传统测验不能达到上述目的,这是因为经典测量理论的理论基础严重依赖于被试:项目的难度用学生的通过率表示,项目的区分度则以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或高低能力组的通过率之差表示,测验信度建立在平行测验基础之上。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经典测量理论的先天不足?项目反应理论应运而生。

2 项目反应理论简介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为IRT)是在克服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性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验理论。它以考生对题目的作答模式为依据,将考生在项目上的答对概率和潜在特质,以及项目的参数(如难度、区分度和猜测度),以概率模型的形式确定下来,估算出不依赖于项目样本和考生样本的能力值和项目参数,而且考生的能力值与项目的难度值定义在同一等距量尺上,这就给组卷时针对被试水平选择相应难度项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1 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

项目反应理论与心理学上的潜在特质理论紧密相关,有3个基本假设:(1)潜在特质的单维性,即测验仅测被试的一项特质(知识、技能、人格等)。单维假设是不能严格满足的,因为总会有一些认知的、人格的影响测验表现,只要有一个主导因素即可;(2)局部独立性假设,它指考生对每道题目的作答行为相互独立,考生之间的成绩互不影响;(3)项目特征曲线假设(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ICC),ICC反应了被试对某一测验项目的正确反应概率与该项目所对应的特质或能力水平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项目反应模型[1]。

2.2 常用模型和项目参数

到目前为止,项目反应理论已经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最成熟、最常用还是logistic模型。根据参数估计所涉及的个数,可分为单参数模型,只估计项目难度;双参数模型,估计项目难度和区分度;三参数模型,估计项目难度、区分度和猜测度。项目反应理论中项目参数的含义与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参数的比较见表1。

图1中横轴表示被试的能力量尺,b表示项目的难度参数,可见被试的能力值和项目难度值在同一量尺上;纵轴表示不同能力被试答对该项目的概率;截距表 示项目的猜测参数,它的值越大,说明能力水平低的被试更容易猜对项目。因此,利用ICC曲线,只要已知考生的能力值,就可预测出被试可能答对某个项目的概率。

2.4 信息函数

一般来说,信息可以看成是不肯定性的消除,当信息量增大时,这种不肯定性会随之进一步消除。项目反应理论用信息函数来代替经典测量理论中的信度概念。项目信息函数曲线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被试的能力量尺,纵轴表示项目针对某一被试特质水平θ所能提供的信息量,随θ取值的不同而变化。信息函数还具有如下重要性质:(1)每个项目在某一特质水平处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还受项目自身特性的影响,区分度越大,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越多;(2)每个项目所提供的信息不受其他项目的影响,测验中各项目均独立地对测验总信息作贡献;(3)测验信息函数在某一特质水平上的值的平方根的倒数,就是该点特质水平估计值的估计标准误[1]。

3 研究方法

3.1 认知属性模型的构建

认知诊断根据测验的观察分数推断被试的心理结构,需要施测者将想要了解的认知属性投射在测验中。研究表明,基于认知属性模型编制诊断性测试卷较之传统的测试卷编制方法具有结构效度上的优势[2]。本研究以化学平衡内容为载体,认知属性模型以Tatsuoka所构建的TIMSS数学测试认知属性模型为框架[3],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等文本性材料为内容素材,构建了包含5个知识内容属性、8个过程技能属性的化学平衡属性模型。

3.2 项目的编制及预测卷的形成

在项目的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据化学平衡属性模型;二是能实现对每个属性的多次观察;三是难度适中。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所以关于化学平衡的高考测试题是本研究选编测试项目的主要来源,共选编了75个项目。选编好试题之后,征求了测试对象的任课教师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删除了部分项目,并对部分测试项目作了修改,共保留65个项目,以确保测试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使所有的项目具有同一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使这些项目都在相同的被试上实施,但是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做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另外被试的疲劳和倦怠也会对测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项目反应的铆试题等值技术,从编选的65个项目中挑选5个作为铆试题,其余60个按照上述编制试题的原则分布在测试卷1、测试卷2、测试卷3等3套试卷中,每套试卷各包括25个项目(其中含5个铆题)。

3.3 测试对象

被试均是高二学生,完成了化学平衡内容的学习,具体构成如表2所示。发放测试卷520份,收回520份,剔除无效试卷19份,最后得到有效试卷501份。

3.4 测试过程

在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采用纸笔测试,由各班级的化学教师担任主试,测试前跟学生交代这是一次考试,但不限制作答时间,做完测试题即可上交。从实际情况来看,能一小时左右完成的学生居多。

3.5 测试数据的评分

施测的测试题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但这些测试题均是以(1、0)形式计分,答案对计1分,答案错或者没有作答均计0分。

3.6 统计处理

本研究使用BILOG-MG3.0软件进行项目参数的估计,测验等值及项目信息函数的估计,用SPSS 13.0软件进行因素分析等。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单维性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SPSS 13.0中因素分析主成分方法对数据进行单维性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3套预测卷的KMO检验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均小于0.5,这表明3套预测卷完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另外,3套预测卷的第一特征值与第二特征值的比值均大于或等于3.0,这表明3套预测卷的单维性假设是成立的,适合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分析[1]。

4.2 拟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二参数Logistic模型,使用BILOGMG 3.0软件“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进行项目参数估计和模型―资料拟合度检验(Assessment of model-Data Fit)。从χ2(prob)估计拟合度情况来看,项目8(测试卷1中项目12)、项目28(测试卷2中项目4)的p值小于0.05,χ2检验不接受该模型,说明这两个项目参数估计拟合度较差。从校正卡方值(Chi/df)来看,项目28的校正卡方值则是正无穷,大于3,说明该项目与模型拟合度的确较差;而项目8的校正卡方值为2.1,小于3,满足拟合度要求,暂时予以保留[4]。

4.3 项目初选

在使用BILOG-MG 3.0软件估计项目参数时发现项目8(测试卷1中项目12)的参数值无法估计,其得分与测试卷1测验总分的二列相关系数rb=-0.061。项目55(测试卷3中项目14)的参数值也无法估计,其得分与测试卷3测验总分二列相关系数rb=-0.017。二列相关为负表明,能力值越低的学生反倒越能准确回答该项目,不符合测量理论的要求。因此,从测试卷1中删除项目12,从测试卷2中删除项目14。经过项目初选后,共删除了3个项目,测试卷1、测试卷2、测试卷3均保留了24个项目。

4.4 测验等值

采用铆测验设计的做法,把待等值的测验分别向不同的被试施测,使用BILOG-MG 3.0软件进3套试卷的项目参数等值转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验间区分度参数、难度参数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各试卷的项目(包括等值后的所有项目)结构是一致的。另外,项目区分度的分布范围是0.353到1.195,项目难度的分布范围是-2.802到3.000。区分度参数a<0.5或a>3的项目有18个,在项目终选阶段列为替补项目。

4.5 测试卷的形成

一般来说,测量的标准误在能力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需控制在0.4以内[5]。从初测情况来看,学生的能力值基本上分布在-1.5―1这段区域内,集中了80 %多的学生。因此,测试卷在这段能力值范围内的信息量必须达到6.25。在遴选项目的过程中,如果两个或多个项目考查的属性相同或相似,则选择信息量最大的项目,这样既能使被选的项目的区分度得到保证,又能使测验以较少的项目达到预定信息函数的要求,节约了测试的时间成本。

在测试卷组卷的过程中研究者将项目的难度、区分度、信息函数以及项目涉及的属性等内容整合在一张表格中,形成高中化学平衡内容组卷信息表(如表4),那么组卷过程中各项目的信息以及整张测试卷的信息就一目了然。

依据上述挑选项目的原则,利用组卷信息表共挑选了22个项目,使得本测试卷达到了目标函数的要求,信息量与测量标准误差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该测试卷在能力值-1.5―1之间的信息量在6.25以上,标准误差在0.4以下,达到目标信息函数的要求。其中,在能力值-0.3处最大信息量达到11.40,测量标准误仅为0.29。因此,该份测试卷能够保证一定的测试精度。另外,从项目属性的初步编码来看,除了化学平衡中的思维策略(P5)这一属性只被观察了2次,其余属性均被观察了3次或3次以上,达到了属性观察次数的基本要求。

5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1)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等内容,建构了高中化学平衡内容的认知属性模型,该模型获得了专家、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

(2)在认知属性模型框架下,编制了3套高中化学平衡内容的预测卷并施测,利用项目反应中的BILOGMG 3.0软件估算项目的性能参数,淘汰拟合度不佳、区 分度较低的项目;

(3)在认知属性模型框架下,基于各项目的特征曲线、信息曲线编制测试卷,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编制了一套效度较高、信度可靠的化学平衡内容诊断性测试卷。

参考文献:

[1]漆书青.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峰等.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113~118.

[3] Chen,Y.H. Cross-Cultural Validity of the TIMSS-1999 Mathematics Test: Verification of a Cognitiv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ting,2008,(3):251~271.

第7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分析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取证模式,与原有的三种取证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相比,克服了它们的共同缺陷,即从“部分整体”收集证据的模式,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能较好地保证审计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避免法律诉讼,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证模式,因此,探讨分析基础审计的取证原理,对于指导我国的审计实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基础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的比较分析基础审计模式与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原三种审计取证模式都有固定的取证模式,账目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按照会计处理相同或相反的循序依次审查会计资料,特点是审计直接针对会计处理的结果是否可靠进行实质性测试,而不考虑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特点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符合性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一般来说,应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下所产生的会计数据作为审计重点。

风险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是了解内部控制结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在术语上,内部控制制度变为内部控制结构,符合性测试变为控制测试,这一改变,不仅是术语上的改变,而且应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风险基础审计下,对内部控制结构的了解及控制测试的目的不再是确定审计重点,而是根据了解、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的高低,据此进一步确定构成会计报表的具体项目的检查风险的高低,从而确定对该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需的证据数量。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归纳出原三种取证模式的共同点是从构成被审计内容的个体出发,根据对个体的审查结果对被审计内容的整体表述意见,采取的是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因此,其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审计的个体数量的多少成正比,一般来说,审计的个体数量越多,审计结论越可靠。

在现代审计中,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审查的个体的增多,为确保审计质量,该模式下审计界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审查较少的个体数量,既能减轻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又能确保审计质量。在这一需求的带动下,审计取证模式由审查全部个体模式(账目基础审计)发展为抽查部分个体模式(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在抽查部分个体的情况下,由于只审查了部分业务,虽然减轻了审计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未查部分是否存在错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使得根据部分业务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所做出的审计结论产生了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引发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是引发审计诉讼爆炸的技术原因。

与原三种取证模式相比,分析基础审计不具有固定的取证模式,它是以分析技术作为审计的切入点,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性测试,确定审计重点,然后根据构成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和审计人员所了解掌握的信息,分别采用不同的审计策略,若不准备依赖与该报表项目有关的内部控制,则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与账目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相结合;若准备依赖内部控制,则实施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控制测试,与风险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相结合。所以,在应用上,分析基础审计的取证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分析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二是分析性测试了解内部控制结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该模式的特点是克服了原三种模式的局限,采取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即首先对被审无忧论文网计的整体进行总体合理性的分析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审计重点;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对构成被审计整体的个体进行检查取证;最后,根据个体的审查结果对总体结果进行再次判断。

二、不拟依赖内部控制下的分析基础审计取证模式的应用步骤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不拟依赖内部控制的企业进行审计时,分析基础审计的应用可采取以下步骤:

1.运用分析性测试,确定审计重点。为便于审计工作有序进行,既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又能满足审计质量的要求,任何一项审计,在具体收集审计证据之前,应编制详细可行的审计计划。而审计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审计重点,在分析基础审计下,审计重点的确定是依赖分析性测试来完成的。在确定审计重点的过程中,应用的分析性技术是“本期到前期的变化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本期会计账面数与上期审定数相比,计算差异及其变动幅度,并据此确定审计重点。具体操作程序为: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人员将客户当年的账面数和上期审定数放到相邻栏目中,使两个数字可以相当容易地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差异及变动幅度,并根据事先确定的重要性差异的判断标准,确定在审计实施阶段应予重点关注的项目。若本期账面数与上期审定数之间存在差异,由于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包括经济的自然增长和偶然因素两方面,因此,审计人员不能据此而推断凡有差异均需重点审计。要判断差异是否作为重要性差异而列为审计重点,审计人员需要确定一个重要性差异的判断标准,这也是运用分析性测试确定审计重点的困难所在。判断标准的确定既可以是单纯的绝对数变化或百分比变化,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体,无论选择何种标准,均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增加一栏“重要性判断标准”并做出说明。重要性判断标准的确定应由审计人员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职业判断加以确定。在确定了重要性差异的判断标准后,凡是差异或百分比超过重要性差异标准的项目都应作为审计重点。

2.实施实质性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在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规划阶段中确定的审计计划,对于审计重点内的项目,应进行比较充分的实质性测试;对于非审计重点的项目,也应逐项进行实质性测试,只是与审计重点内的项目相比,测试的量有所减少,而测试的类型不应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实质性测试的类型包括:分析性测试、交易测试和余额测试。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性测试。在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时,首先应对其进行分析性测试。此时进行的分析性测试与确定审计重点时应用的分析性测试的目的是不同的,在这一阶段,应用分析性测试的目的是从总体上把握会计报表项目的“总体合理性”。一般来说,在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审计人员首先应根据其所掌握的商务知识、会计知识和分析技术知识,分析每一个项目是否适宜采用分析性测试。商务知识用来理解经济环境和客户在该环境下的运作;会计知识用来理解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关系;分析技术知识用来明确在什么环境下,最适合采用分析性测试和怎样正确运用及评价分析性测试。

在确定是否适宜采用分析性测试时,审计人员应从三方面进行:第一,评价特定风险因素,即对既定的会计项目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辨别,如针对销售收入项目,客户高估收入的可能性大,还是低估收入的可能性大。第二,确定是否需要能够减少风险因素的审计证据,即决定审计人员是否需要取得或形成审计证据以将风险因素降至一个可接受的水平。第三,确定分析性测试是否能够提供合适的证据。若经过判断,无法进行分析性测试的会计报表项目,则直接转入下一步,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中的交易测试;需要进行分析性测试的会计报表项目,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最能达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并进行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该项目的总体合理性进行评价。(2)交易测试。无论对报表项目是否进行分析性测试,都应进行交易测试。交易测试是通过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对企业所发生的各项交易进行记录的整个过程进行测试,以对交易的真实性、记录的完整性、记账金额的正确性、分类正确性、时间正确性和过账与汇总正确性等交易测试目标做出评价。例如,企业应收账款的年初余额为5000元,假设该余额为上年审定数,本年发生两笔业务,一是本年赊销3000元,二是本年收回4000元,若对该应收账款账户本年发生的这两笔业务实施了交易测试,验证其符合交易测试的六项目标,据此可以推定该应收账款账户的年末余额4000元是正确的。构成会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实施交易测试,只是不同的会计报表项目实施的交易测试的数量不同。

(3)余额测试。余额测试是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对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满足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分类和披露等余额测试目标的过程。虽然通过交易测试可以间接证实账户余额的正确性,但交易测试的范围没有包括所有的交易,也就无法通过交易测试来证实账户余额的正确性,还必须通过对余额的直接测试,取得证明账户余额正确性的确证证据。如上例对应收账款的交易测试,虽然可以间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正确性,但由于受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人员不能对所有的应收账款业务进行测试,从而也就不能保证应收账款总账余额的正确性。为确保应收账款余额的正确性,审计人员还必须实施验证余额正确性的审计程序,如函证应收账款,以取得证明应收账款余额正确性的审计证据。

三、依赖内部控制下的分析基础审计取证模式的应用步骤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准备依赖客户的内部控制,则分析基础审计的应用可采用以下步骤:

1.运用分析性测试,确定审计重点。在分析基础审计下,无论是何种情况,第一步的应用都是运用分析性测试确定审计重点。

2.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准备依赖客户的内部控制,则审计人员应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了解客户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了哪些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通常包括:(1)利用以前年度审计中获取的内部控制信息,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更新;(2)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凭证和记录;(3)询问客户的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的文件。通过上述程序,可以了解客户内部控制的设计情况,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客户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如果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则意味着客户的内部控制不能依赖,则应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不再进行控制测试;如果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高水平的较低水平,则审计人员可考虑进行控制测试,以便获取支持控制风险较低的初步评价的审计证据。

第8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猛增,软件测试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模式,测试理论和测试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很好的满足软件企业对测试人才的要求。依托广东东软学院的特色教学实践1321教学模式,进行以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探索,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贴近现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了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岗位的工作过程和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二、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构建的主要思路

软件综合实践安排在大三课程开始之前的实践学期进行,为期4个星期,每天4学时的实践教学指导,软件测试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专业基础课《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过程实践》,专业课《软件测试概论》、《功能测试》,学生初步具备了参与综合实践的专业素质能力。在综合实践开发团队中,将软件开发专业、网站规划与设计专业、数据库管理专业、软件测试专业和网络技术的同学,以3:1:1:1:1这样的比例进行团队建设,从中选出一位同学兼职项目经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配备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老师,一位教师负责指导5-7个团队的项目开发,当需要进行专业指导时,临时进行专业化实践指导,全方位分阶段、分岗位进行进行全程交叉技术指导,同时邀请合作单位的软件工程师,同步进行项目过程的跟踪,给予学生岗位最精准的实践指导。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发真实的软件项目,以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为导向,制定软件综合实践——软件测试方向的实践方案,分阶段进行实践,选择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项目给学生选题,选题要贴合实际项目,需求相对容易获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求的调研,需求的评审,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测试记录的跟踪和测试总结报告,对每个测试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的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践中,增强学生职业岗位素养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探索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三、软件综合实践测试岗位的工作过程与方法

在软件综合开发实践过程中,对软件测试岗位的同学依据软件工程的理论进行指导,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采用软件测试常用的W模型,进行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测试岗位的工作主要分成两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需求的调研和评审,测试计划中测试策略的选择、任务的时间安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第二部分主要是测试执行,安装测试工具,部署测试环境,按照测试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手动功能测试,尝试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QTP进行自动化测试,运用所学过的黑盒测试方法,进行web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方法的测试工作,将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到测试管理平台(QC)的缺陷缺陷跟踪表中,修复后,进行验证性测试,第三部分就是测试总结报告。

四、软件综合实践的考核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采用学生团队答辩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由软件开发方向教师、网站规划与开发教师、数据库管理方向教师、软件测试技术方向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2.软件测试岗位的知识点的考核。每个专业都设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三个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评。第一部分IT职业素养能,占总成绩比例的30%,考勤、项目管理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演讲与答辩能力;第二部分团队实践成果,占总成绩比例的30%测试环境部署、测试工具软件的安装、测试执行中缺陷报告的跟踪、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第三部分岗位技能成果,占总成绩比例的40%,软件开发过程文档:需求评审报告、测试计划报告、测试用例报告。

五、软件综合实践教学实践的意义

1.软件综合实践项目分组教学的意义2.软件测试岗位同学的收获3.综合实践教学的后续影响4.软件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未来方向

作者:张彤宇 李晶 姚庚梅 单位: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参考文献:

[1]罗先录.IT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J].计算机教育,2007(18):14-15.

第9篇:测试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能力,测验编制。 分类号G449.5

1 问题提出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研究儿童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思维能力的有效评估是思维能力发展与培养研究的前提。目前思维能力测验较少,虽然国外有一些著名的测量量表,如《比纳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但并非针对思维能力而设置的题目,而且只适合于个别施测;《瑞文推理测验》只测查了推理能力。国内也有学者编制了一些思维能力的测验,如小学儿童的假言推理测验,思维发展水平测验,但是要么材料单一,测查了思维能力的某一方面,要么测验时间太长,不便于操作。基于此,编制了适用于小学1-4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测验,该测验可以作为小学低年级思维能力的测查工具。为儿童思维训练的效果提供评定依据。也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是思维能力团体测验的有益探索,并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2 测验编制过程

2.1 确定思维能力测验的分项目

思维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形态、多联系的复杂系统。思维能力的各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根据系统理论、能力理论和思维理论。我们提出了思维能力的结构是由思维内容、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构成的有机整体,对思维能力的测量必须同时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另外,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思维主要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形式。其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科学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因此,抽象思维能力的结构主要包括分析综合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比较分类能力: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其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想象、联想、空间转换。因此,形象思维能力的结构主要包括想象、联想、空间转换等。根据上述对思维能力的理解,考虑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本思维能力测验采用了图形、文字和数字三种丰富的材料。包括6个分测验,即比较分类(14)、归纳推理(12)、演绎推理(12)、空间认知(12)、类比推理(12)和抽象概括(13),共75道题目,为操作方便,全部采用“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

2.2 测验题目的筛选

测验题目在山西省三所小学随机选取被试242人进行试测,有效回收问卷为231份。利用区分度和鉴别指数两个指标。对测题进行初步的项目分析。利用各个题目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显著则说明可以代表要测量的内容,相关不显著说明该项目缺乏鉴别力,预测测验中相关不显著的题目有11个题目:5,15,17,23,38,67,68,69,71,73,75。

鉴别度指数法,即比较高分组(27%)和低分组(27%)的每一项目的通过率。鉴别度指数用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率的差值来表示,即D=PH-PL,D值越大,项目的区分度越高。将被试按照测验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处的临界分数,46分和58分为临界分数,高分组和低分组的t检验结果显示。删除在0.05水平上没有差异的项目:2,3,4,6,7,43,52,53,55。

2.3 正式测验

思维能力测验初始题目一共55道题。在三所小学进行施测,发放问卷816份,有效问卷793份,缺失为23份。一年级202份(男103人,女生99人),二年级224份(男117人,女107人),三年级165份(男81人,女84人),四年级192份(男109人,女83人)。思维能力测验采用团体施测,测验时间为30分钟,每人发一份试卷和一张答题纸,统一指导语,统一收卷。

2.4 数据的统计处理

对测试的结果用SPSS12.0和Liser18.2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项目分析

3.1.1 难度分析

用项目的通过率来表示,即项目回答正确的比率。本文把测验的难度分为5个等级,p

由表1可见,比较分类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92.9%:归纳推理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88.8%;演绎推理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88.8%;空间认知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83.3%:类比推理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92.3%;抽象概括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25%,总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总测验的85.3%。最难的题目和最易的题目较少。整个测验难度属于中等难度偏易。各分测验对不同年级的通过率见表2所示。

从表2可见,小学儿童在各个分测验和总测验上的通过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升高的趋势。

3.1.2 区分度分析

采用鉴别力指数法来考察项目的区分度。鉴别度指数法,即比较高分组(27%)和低分组(27%)的每一项目的通过率。鉴别度指数用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率的差值来表示,即D=PH-PL,D值越大,项目的区分度越高。按照美国心理测量专家Ebel提出的鉴别力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将鉴别力指数分为

比较分类测验中。D>0.2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57.2%:归纳推理测验中,D>0.2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88.9%;演绎推理、空间认知和类比推理的测验中。所有项目的鉴别力指数都大于2;抽象概括测验中,D>0.2的项目占该分测验的50%;总测验中,D>0.2的项目占整个测验的83.6%。按照鉴别力指数评价的等级标准,整个测验的区分度较好。

3.2 信效度分析

3.2.1 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

量表的信度可以考察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

分半信度。总测验的克隆巴赫Cronbach α系数为0.892,具有良好的信度。各个分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如表4所示。

3.2.2 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系数

结构效度可以用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系数矩阵来考查。见表5所示。

各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除空间认知外),在0.45-0.57,但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较高,说明总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思维能力的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结果很好的拟和了模型。用Liserl 8.2对测验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参数估计如下图1所示,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来看,模型拟合的很好。各个拟合指数见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的非常好(NFI、CH、IFI、GH和NNFI>0.95,RMSEA

3.2.4 测验的年级特征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从测验的数据可以看到这种趋势,结果见表7。

从测验的原始数据来看,分测验中,归纳推理、空间认知、类比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均随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二年级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要比三年级高,而三年级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要比四年级高。从总测验来看,思维能力测验的总分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效度。

3.2.5 测验和瑞文推理的相关

在进行思维能力测验的同时,也实施了瑞文推理能力的测试。瑞文推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推理能力的测验,本文用瑞文推理来作为本测验的效标关联指标。结果见表8。

总测验和瑞文推理的相关系数为0.70,除了空间认知外,其他几个分测验与瑞文推理的相关都在0.50以上,说明该测验跟瑞文推理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4 讨论

4.1 思维能力测验的编制结果分析

从本测验测试的山西省三所小学1-4年级793个学生的问卷分析来看,整个测验的信效度基本达到测量学的要求。总测验中。难度系数在0.3-0.9的项目占总测验的85.3%。最难的题目和最易的题目较少。由于个别项目题目较易(抽象概括、比较分类),总测验的难度中等偏易,尚未达到正态分布,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整个测验题目中,有83.6%的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根据测量学的要求,已经达到优良的水平。测验的各个分项目的相关较低。和总测验的相关较高,相关系数在0.71-0.88之间。对6个分测验作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数据表明模型拟合的很好,思维能力测验的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测验的总分也在增加,具有明显的年级特征。本测验编制的结构效度良好。总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8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各个分项目(除空间认知)的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较好,分别为0.50-0.66,0.53-0.71,由于空间认知分测验题目少。且只测查了其中的几个部分。并且题目没有明显区分空间认知的几种能力,而是综合起来考查,将空间意识和空间转换结合起来,将图形组合分解能力和图形特征抽象与概括结合起来,所以这一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由于测验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无法排除被试有猜测的嫌疑,这也是选择题型无法避免的一点。

4.2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结构及发展

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比较分类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认知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分类能力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最先发展的思维能力。推理是从已知信息得出推论和评价,这是一种认知性的任务。归纳推理是思维的主要认知形式和重要的思维能力,根据Sloutskv的标签属性模型。儿童特殊归纳推理的能力是以7-8岁为分水岭,也就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是一个分界点。演绎推理更多出现一种假言推理和三段式推理,学生在演绎推方面,不如归纳和类比推理,这与本文测验编制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探索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本测验中主要是通过对于概念和种属关系来测试的。材料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空间认知能力是对思维能力的重要衡量,本测验主要是采用字符或者图形的表象转换、图形组合分解能力、空间意识来测查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