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水土保持论文精选(九篇)

水土保持论文

第1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似不应就问题论问题,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保持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注重于经济发展,更关注生态环境,既要有辩论思维,又要考虑政策法规。从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经条件。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研究,积极争取,总有一天能够达到或部分达到这一艰巨而伟大的战略目标。

2土壤侵蚀量与输移比防治的方向与对策

流域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与进入河道的输沙量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密切相关。根本原因就是土壤侵蚀量没有显著减少。一般总是从源头开始,正本清源,将侵蚀、输移、沉积贯穿为一个整体,以观其全貌的拦截与滞蓄,然后进入干流。干流输沙量与流域侵蚀量的比值称为输移比。有些专家从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流域面积、时空差异等多方面对输移比作了理论分析;有些专家根据众多考虑与测试成果分析了水沙从源头至主干流一系列变化及相应的匡算。防治:一是防蚀,二是拦泥。拦泥作用显著,成效快,有利于防疗急性病症,狭义的水土保持,顾名思义是减蚀,一般包括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以梯田为主的坡地工程措施。这些措施直接作用是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间接作用是减少进入河下游的泥沙,减少河道的淤积抬高和洪水威胁,利在当地,惠及全河,既具有拦泥坝库对下游的有利作用,又没有拦泥坝库对当地人文社经的某些不利影响。

3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为国民经济服务。保护为了利用,利用必须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总体效益更为完善,是科学发展观,人地合一保证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的内容与要求已为大家所熟知。中小型的水土利用复杂多样:一是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植树种草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三是营造水窖、坑圹、涝地,就地调蓄雨水,提高当地抗旱防旱能力;四是引洪漫地,放淤改土,引水垦荒既增加耕地数量,也提高土壤质量;五是开发小型水电,直接缓解能源匮乏,间接维护林木发展;六是大中型灌区的浑水灌溉、中小水库的吸泥排沙,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增肥保墒。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坡改梯与淤地坝是水土保持工作中两项主要工作措施,目的是调整坡地与沟道的坡度,以就地入渗和就近入渗方式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淤地坝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小型拦泥库的作用,长期效果可能降低,梯田可以持续利用,两者时空搭配,相辅相成,共同对黄河中上游的减泥增产发挥重要作用。大部分水土利用的成就,是广大群众的自发性成果,不够理想。有时拿泥沙填死库容,难以发挥肥力作用;有时削坡填沟,劈山筑路,破坏表土;有时管理不当,良田沃土遭受沙埋沙压,变利为害令人遗憾。提高水土流失方面的水土利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5结论与建议

第2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土木工程,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移民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巨大、占地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例如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河段治理长度M.2km,土方开挖455.6万m3,回填种植土148万m3,绿化面积278万m2,整个工程区域面积达608hm2,充分体现了上述水利工程的各项特点。因此,在土石方量巨大,施工范围广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中变得不可避免,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水土流失以点状、线状分布

水利工程场内外的施工道路线路长,道路布设多沿江河两岸布置,施工中土石方易滚落至下游,占压植被,甚至滚落入河,破坏沿线植被,形成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大坝、料场、渣场及生产生活等设施呈点状布设,大坝坝基、岸坡开挖、场地平整、料场开采、弃渣堆弃均将扰动原地貌,破坏占压植被,形成面,引发水土流失。

1.2破坏占压植被,经扰动后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水利工程占用林草地大,工程占地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而且改变了其利用现状,而且水利工程中有大量的永久占地,永久占地被硬化或建筑物占压,难以恢复植被,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同时,经施工扰动后的地表被压实,且多为土石混合,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1.3土石方量大、弃渣多,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本身会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挖运。例如北京市通州区运潮减河治理工程,其土方开挖量为303.54万m3,土方回填量为28.42万m3,弃渣量为123.73万m3。大量的土石方挖填、堆弃不仅形成面,为水土流失创造条件,而且松散堆猹体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头。

1.4工程项目多,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道路、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回填等众多施工项目,因工程施工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由水力和重力作用引发的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崩塌、滑坡,甚至可能引发石洪、泥流。

1.5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为施工前期

水利工程在“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期为土石方挖填的高峰期,在项目施工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实施或未完全发挥固土保水的功能,地表面,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我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措施布设先是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保护、生态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治模式难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的要求。按照生态修复理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注重保护、转变观念、重视改良、合理配置重建结构。下面通过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这一案例,分析几种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

2.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旳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迹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河道经过长时间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坑,由于坑壁陡峭,大部分卵砾石地表,部分地段分布有杂填土,因此,在河道主体工程施工之前,特别区分了杂填土和原有种植土,将杂填土运弃后,留下了原有种植土,为后期绿化工程做好了准备。

2.2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在永定河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工程的三家店水库段属于植被良好的地段,为了避开施工临时占地对现有植被的破坏,于是将施工临时占地往下游移动了800m,同时对土方开挖回填重新平衡,避免因施工临时占地位置变化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

2.3转变治理模式观念,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边坡遍布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所处位置和其重要性多采用喷锚等工程措施防护,此类工程措施虽然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但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难以渗人,隔离了原边坡的水汽微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难以自我恢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混凝土、植生槽等新型技术巳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采用了新型的护岸材料,主要以连柴柳枝与各种柔性护岸相互结合,柳枝可用作护岸中的栅栏、筑堤的材料,也可以当作附生海苔的材料使用,这些枝条也被称作“柳木"或“枝柴”,可形成连柴栅栏植物护岸的形式。加工连柴栅栏需要长度约为1.5?3.0m、直径10?25mm的枝条,并需要应用活木桩(长度约为0.8m)、死木桩(长度约为0.7?0.9m)和粗麻绳若干(直径5?30mm)对连柴栅栏进行锚固。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可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恢复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这种护岸既能稳定河床,又能种植芦苇、菖蒲、鸢尾等高等级的水生植物和水柳等根系较为发达的树种等水边植物,形成自然的水陆过渡带,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从而更好地形成河流生物链,同时,水边植物可以削减波浪对河道冲刷影响。

2.4综合恢复,重视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中,人工植物措施类型和植物物种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土地经施工扰动后,土壤板结,肥力降低,有机质减少,直接恢复植被将影响其生长效果,以至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低下,易退化。如在水利工程网格梁植草护坡施工时,在网格梁完成施工后,未经土壤改良便散播单一草籽,其边坡生态效果极差。因此,实际施工中,应在网格梁内先进行除杂整治,然后覆盖种植土30?40cm,选择狗牙根、紫花苜蓿、三角梅、黄花槐等进行草、灌配置,效果会非常好。要注意的是,在植被重建前,应对施工迹地进行除杂清理,所有植物根系、种籽需建植在肥沃的种植土上,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

2.5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物种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植物物种应适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同当地物种不互克;耐贫瘠、耐干旱、抗逆;速生、管理粗放,应优先考虑能固氮的物种;生态效益明显,兼具景观观赏性;在不同区域的建植时,应考虑植物根系对工程的影响。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是形成以溪流湿地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故此在地被植物材质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适合沙质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如紫花地丁、二月兰、麦冬等,这些地被具有耐瘠薄、生命力强等多种特点,便于后斯粗放式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材质的应用上,以混播为主,打造大色块的大地景观效果,形成单一色调,多种材质。同时,将河道根据三年一遇洪水线划分成多个区域,根据植物的特点合理布置,力求体现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故此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形成大面积单一色块的地被植物效果。三年一遇洪水线以上覆土相对较厚,且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干旱,故此种植主要以灌乔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三年一遇洪水线以内土壤条件比较湿润,种植以各种湿生组合为主,局部种植单一开花植物品种,如马蔺、鸢尾、花叶芒等。湿生组合以开红花植物为主,主要为红蓼、红花酔架草、沼生柳叶菜按2:1:1的比例混播。湖岸线高程1.5m内搭配多种挺水及浮水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形成了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晓月湖等几个重要湖面景观。主要的植物品种有荷花、荇菜、再力花、梭鱼草、凤眼莲等。

3结论及建议

第3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1.1白河县水保工程项目区基本情况

白河县水土保持工程区地处巴山山脉,岩石以变质火成岩为主,土壤以黄棕壤为主,矿物质营养丰富、砾石含量大,质地松,土层薄,保水保肥抗旱力差。植被以栎类为主,经济林以人工栽植木瓜、桑树、核桃为主,但管理粗放,效益较差,薪炭林较多,用材林次之,经济果林面积少。春干秋湿,夏季多暴雨,极易形成水灾,坡耕地无灌溉,群众靠天吃饭。白河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涉及8个乡镇,64个行政村,总人口83410人,农业人口81939人,农业劳动力49300个,其中40岁以上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小部分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豆类,经济作物有黄姜、烤烟、芝麻、油菜等,平均亩产134kg,人均占有粮食278kg,用材林群众自产自用,经济果林不成规模,农户饲养的牲畜大多供自己消费。在耕地中农田数量虽然较多,主要是以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修建的石坎梯地为主,因受当时资金制约修建质量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垮坎较多。项目水利工程较少,能够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更少,项目区群众基本上是走靠天吃饭的旱作雨养农业道路。经济果林很少,品种差,零星分散无规模,管理水平低,无支柱林种。坡耕地面积小、土层薄、坡度大、产量低、效益差,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1.2白河县水保工程治理措施

白河县内水土流失面积449.56km2,共规划治理449.56km2。主要治理方式有以下三种:①水利措施:建拦河坝、修渠、埋管道、渠系建筑物、小型蓄、排水工程、溪流护岸等;②农业措施:改良耕地、修建梯田埂等;③林业措施:造林(防护林、核桃木瓜等经济林);从山地区域位置上讲,走的是“山顶移民搬迁大封禁、山坡退耕搞造林、山腰修田造地种产业、山脚疏溪固堤保粮田”的水土保持道路。白河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3.14km2,其中坡改梯1254.7hm2,配套坡面水系600多处,建作业道路19km,新修河堤15.4km,建水窖590口可蓄水2.8万方,栽植经果林1479.02hm2,种草160.6hm2,坡耕地栽植生态林10161.65hm2,荒山栽植生态林2427.44hm2;生态修复面积286.42km2,制定封育管护制度,采取围栏,移民搬迁、建节柴灶和沼气池等措施来提高森林覆盖率。

2白河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概况

2.1白河县水土保持工程的“三个结合”

①把农业发展项目与水保项目相结合;采取“水保搭台,部门唱戏”的办法,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捆绑使用”原则,将小水工程、水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工程、迁移式扶贫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资金集中到“丹治”一期项目区。②把新农村建设与水保项目相结合;在龙王沟小流域治理中,朝阳村组织农户投劳参与治理,把田间道路、河堤、和沼气池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来抓;大构扒河流域的玉门村把小水工程和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工程有机结合,修地200多亩,水窖15口、田间道路2km,排洪沟2km、埋设管道3km,综合效益明显提高。③把水保项目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工程实施中把改善土地条件作为智力的关键,将上个世纪修的窄幅地改建为宽幅地,配套水窖、沟渠等小型水利设施,河道沟边新修防洪堤,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治理后的山坡地发展烤烟、木瓜、核桃、黄姜,旱平地兴桑养蚕,水平地发展大棚蔬菜,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使每个项目区都有特色主导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2.2白河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

由政府牵头整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捆绑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和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培育高效特色农产品,调整农业内产业结构。水保工程通过水利措施基本解决了沿河两岸集中连片耕地的灌溉不足问题,提高了河道两岸抗洪能力,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流域治理是基础和手段,小流域的农业经济开发才是目的,将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每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沟、坡、塬、梁、峁综合治理,点、片、带、网配套组合,山、水、田、林、路一步到位,林、草、果、粮、菜全面开发。梯田进行粮食、马铃薯和中药材特色农作物生产,缓坡种林果发展特色水果生产带,陡坡种草适度发展养殖业,做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菜则菜,提高资源利用和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推动农林牧副大农业系统的发展。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梯田、建设基本农田是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工程。通过改变坡地地形,对水土流失进行控制,将“三跑田”变为“三保田”,使得土地的生产力得以提高,从而保证农业产量的提升。据观测,水平梯田的拦蓄水效果能够达到90%以上,每公顷梯田要比坡耕地每年能够多拦蓄水600~700m3左右,每公顷梯田要比坡耕地每年能够多拦泥土50~60t左右。在产粮方面,旱作水平梯田要比旱坡地产粮多1000~1550kg/hm2。②加强植被修复与重建;植被修复与重建也是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地表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直接作用者,不仅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农林牧副业生产的再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③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蓄水保土耕作技术;除了采取深翻深松耕作、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等均具有抗旱保墒增产作用措施外,建立了技术培训和示范园。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核桃栽培、木瓜种植、大棚蔬菜、地膜洋芋、优质高产油菜、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并且建立了核桃示范园、优质木瓜示范园、优质高产油菜示范园等。④相关的配套措施:实施龙头引领和大户带动,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支持返乡能人创办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园区化的现代生态农业转变;以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猪-沼-园、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限制砍伐就限制了香菇、木耳产业的发展,大量种植既是经济林又是水保林的木瓜,2012年底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人均1亩)。

3白河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效益分析

①经济效益显著;只计算坡改梯、水田、水浇地净增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按照2010年当地市场价计算得出治理期末各项措施年发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50kg。②生态效益显著;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首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其次,林草措施净化了空气,改善了水状况,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涵养了水源,调节地表径流,减少了泥沙的冲刷量,减轻对下游水库的淤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治理,白河县植被覆盖率达到89.3%(治理前71.3%),年可拦蓄水1016万吨,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减少侵蚀量142.37万吨(全流域估算年侵蚀总量197.45万吨),占总侵蚀量的70%以上。③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结合,群众从中获得了利益,生态农业开发积极性大大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和自觉性有了提升,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开发,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就业岗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对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得水土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流域内水资源环境,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使得区域内群众生存安全得到保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结论

第4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还要保证工程的效益,对工程管理的设施要进行维修与改造,要做好养护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其效用的发挥,这也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还包括对设施的拍卖与租赁,这些设施属水土保持工程的固定资产,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监管,对租赁的单位或个人,要做好登记等工作,而且工程管理还要做好对设施的维修与拍卖的记录工作,需要成立专门负责的部门,由专人对这些工作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记录。如果缺乏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这项工作就无法有序的进行,这也会降低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而且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与发展。

2.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水土保持由于发展的比较晚,其工程管理存在一定问题,而且相关制度也不够完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是国家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对其的投资也比较多,很多企业对这项工程也非常支持,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当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使得其经常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部门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这些漏洞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而一旦出现资金缺乏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还有一些水土保持部门,对管理工作的理解还不到位,导致其管理工作的失败,使得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弱化管理给水土保持工程带来的影响: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不到位,经费不落实,最终导致工程有建设无管理,任工程自由的发挥作用,一般的水土保持工程竣工后,往往是工程早期发挥效益较好,而后期则由于长时间不维护,或因灾损坏或人为破坏,就使工程保存率、防护标准及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造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保存面积小,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预期效益无法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重新投资建设,这就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农业耕作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或部分设施由农民自主管理,由于农民耕作理念和经营手段落后,加上短期内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就致使水土保持工程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维护和修复,工程效益发挥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一年建、二年无、三年水土流失仍依旧”的现象。

3.改善水土保持工程管理问题的建议

(1)需结合其他行业管理机制

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成功的行业管理机制,比如农、林等行业,当工程完工后,像其他行业一样将管理权移交给相关的各部门,从而使得水土保持工程成为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期得到保值以及获得增值的空间,水土保持工程在进展中所获得的费用也可以用来保障期日常看护和维护的费用所需。

(2)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中应增加工程效益时限内的管理经费

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中,可按照措施和工程性质的不同,核定不同额度的管理费用,就像植物措施所列的抚育费和管护费那样,以保证工程竣工后其设计能力能够实现。

(3)强化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法律地位

法律法规对于有效措施的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但可以起到一个管理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实施可以起到强制的作用,即便出现了不履行的情况,也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强制行为,这就可以使得管理工作的进行得以更加的主动,而不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修订当中,应该增加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条款,对于应该履行的管理机构、管理资金的来源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任何部门的企业都不得互相推诿,而造成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的纰漏,对于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相关经费的安排,要规定恰当比例的资金去进行维护以及修缮的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

4.结语

第5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一、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轨道。今年的“两会”,水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央高度重视水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指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最终是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务。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恶化已对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我们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还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电视、散发传达、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执法监督,取得了显着成绩,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二、注重综合效益,改善滦河生态环境

植被的破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植被覆盖对地面尤其是坡面土壤侵蚀影响极大,植被的减蚀作用主要表现在:植被茎叶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削减作用,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对径流流速的减缓作用;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入渗‘可以涵养水源,固结土壤,提高土壤抗蚀性作用;植被可以减缓风速,降低风力侵蚀危害。在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栽种牧草,禁止毁林、毁草;同时对沟、河、路、渠的堤岸坡面布设植被或砌护措施,防止坍塌和冲淤。在河道综合整治中,除抓好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外,注重综合效益,在河岸两侧堤顶大搞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这里已经初步树立了高标准的景观河道新形象。并建设了一批疏浚达标、水清面洁、绿化美化、道路配套的河道整治样板段,达到“利水、治水、亲水”的综合效益,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场所,为创建卫生城镇、促进都市郊区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改良耕作措施,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

耕作措施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面覆盖率和粗糙度。主要方法有:深耕、混播与套播、增施有机肥以及起垄种植等。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足本地,面向全国,考虑国际。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四、搞好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其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坡面渗蓄、工程拦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无雨时节,上游的地下水转换为下游的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发挥以淡压咸的作用。

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

三是避免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受纳水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一切都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都建设景观水利、营造亲水空间的基础。同样,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缺少水资源管理,就会使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分配上失调;就会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难以实施;就会损害地表植被,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没有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就会失去支撑,失去生机和活力。唯有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之上的水资源管理才是健康的、稳固的、可持续的。

水土保持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等新情况,我们的水土保持工作要为实现天津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切实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继续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抓好基础对城市基建、扩建、改造建设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新天津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家坦.以水土保持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3):4~6.

王跃,周林.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8~19.

段巧甫着,水土保持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8。

杨吉华.水土保持原理与综合治理.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法知识问答.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第6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着自身的要求和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区域特色,不同的环境区域面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不同现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手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缺乏比较充足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也在不断摸索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正在进行,这对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将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与提炼,现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网络布局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网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且还要兼顾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来建设合适的水土保持环境生态建设网络。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有着相应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确保自然水系与行政区划是相统一的;其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兼顾微观监测与宏观监测相结合;再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注重整体与特殊性相结合;最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将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避免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我国很多省市都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中秉持了这些原则和理念,根据省市之间的区域性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进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

2.1、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整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成效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全面客观认识水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便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采取适合的措施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宏观区域水土流失的阶段性变化,根据对区域水土流失的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进而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下一个环节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下一步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策略。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时候要注意监测工作的全面系统性,不能只是将监测工作停留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完成状况上,也不能只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数据复核,而是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预防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相关内部矛盾问题,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2.2、客观处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划分,也关系到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同的省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监测工作管理内容,有些省份会规定一般省级的监测公告要在5年更新一次,这一个周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要展示出该省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例如某个省份展示的监测数据就可以显示出这个省份的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其减少幅度大体上是南部大于北部,而国家和省份水土保持的资金重点反而不在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较高的地方,这就使得水土保持的效果很难实现。很多省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水热条件比较好、植被恢复比较快,这些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影像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不同的省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该省区域应该间隔多少时间对数据进行采集,进行系统监测、评价并公告值得认真考虑。如果间隔的时间太短,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监测投入的问题,以至于治理的效果不太明显;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意义。因此,不同的省份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监测时间的间隔问题,根据省份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来决定适当的间隔时间,尽量确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2.3、正确处理监测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可以监测到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和程度等数据,但是如果要分析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效益等数据,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观测或调查来取得。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点源数据得出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但是在一些省级行政区域公布的水土保持公告中没有体现出点源数据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中的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关系和在公告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将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利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体系,而且也可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邹燕莉.水土保持监测档案管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土保.2012(7)

第7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水土保持耕作 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水土保持耕作课程运用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在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技术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基本原理、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补灌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特点、布局、技术设计和效益评价等,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该课程教学方法目前主要以教师授课讲述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课堂,而课堂上教师多讲述的是教材及措施设计的理论知识。尽管学生在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一定的课堂效果,专业认识实习也涉及部分课程内容,但形式多为参观,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在熟悉掌握了教材及措施设计理论知识后,却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往往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水土保持耕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涉及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三大防治措施之一,是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完成,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独立思考与互相讨论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水土保持耕作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水土保持耕作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学生作为项目教学的主体,对教师给出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参考书本知识或向老师提出,边做边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项目完成后在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最后对项目做出总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项目准备

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项目准备工作大体上可划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为项目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具体来讲,教师要为学生协调项目实施所需的场所、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行动小组,建立小组的组织体系和行动规则。这样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查阅相关材料选择项目,丰富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项目设计经验,在准备好项目材料之后教师应该对项目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项目实施前要积极主动地围绕项目任务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储备,独立完成工作项目设计方案。对于水土保持耕作来说,针对学生的生源地不同,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中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的项目,学生可以查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3453.1~6-2008)等相关规范自学,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对第一类改变微地形为主的保水保土耕作、第二类增加地面植被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第三类增加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第四类减少土壤增发的保水保土耕作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项目执行过程

1.前期展示

在水土保持耕作教学前期,展示几个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耕作设计的项目,引导学生思考项目中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等。同时将准备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规范作为自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个人结合设计规范分析案例,了解项目中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否符合规范。通过让学生结合项目规范分析项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规范,并通过项目学习为后期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2.后期实践

在水土保持耕作教学后期,可以分小组安排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设计,设计提交的内容应包括设计文本和相应的标准图件。教师针对学生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通过实践掌握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项目总结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边教边做,边做边学,同时针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如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中,要注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措施的整体配合。在水土保持措施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按照《水利水土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的要求制作,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能力。

三、思考与建议

项目教学法在水土保持耕作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工作,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项目完成后,并进行点评、总结和最后的消化,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做到得心应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加强综合性实践内容和学习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发启,史冬梅.水土保持农业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2.

[2]荣浩.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6.

第8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哨子河乡政府辽宁岫岩114300)

【摘要】自水土保持法出台以来,相关的开发建设都已开始着手于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施工,从而也为降低人为水土流失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受设计深度的影响,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还存在不足之处,且水土保持施工验收的难度偏高,同时还影响了水土保持规划方案的有效性。文章以水土保持规划与施工作为切入点,为此给出了各个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施工深度指标。

关键词 水土保持;阶段规划;施工要求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Gao Tie

(Liaoning Province whistle Township government Anshan Xiuyan CountyYouyanLiaoning114300)

【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ct, i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tarted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thus to reduce anthropogenic soil erosion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designed dept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 there are deficiencies,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of the high degree of difficulty, but also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scheme. Tak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refore it give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depth of construction index for each planning stage.

【Key word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tages of planning;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中以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如大片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砍伐,大片草原已经开始变成荒漠,大部分内蒙地区已经失去防风固沙、蓄水保土的天然作用。水土保持作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步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这使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得以缓解。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有必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基于此点本文就水土保持工程与施工进行了浅谈。

2. 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内容

2.1水土保持规划的核心内容。

水土保持规划的核心内容有下述几点:

(1)项目的基本情况,(2)项目区的基本情况,(3)对水土流失的预测,(4)主体工程与施工组织规划的评定,(5)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与效果研究,(5)水土保持测检与规划方案的保障。根据目前的水土保持技术方案规范项目,都要在工程立项期间报批水土保持方案,而方案一定要与立项研究期间的规划深度相匹配。

2.2水土保持规划的意义。

水土保持规划是法人以及建设方在项目立项前,为确保水土资源不被破坏以及降低生产环节造成的水土流失,向相关部门递交的文件。相关部门按照我国法律与规范,予以评定建设规划与相关工艺的合理性,同时要检测项目占地与水土保持设施的基本状况,预测施工过程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分析相关风险率,研究防治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可实施性等。若没有获得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许可,那么项目则不予开工。

3. 初始阶段规划与施工要求

(1)这和立项期间的水土保持规划有较大的差异,初始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内容能够和主体工程共同进行规划,不过要以单独的形式进行。初始规划阶段是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先决条件,是对水土保护与专项验收的参照。立项期间的水土保持规划,大多都会将重心放在建设环节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与不同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过在什么地方规划哪一类的水土保持措施,在立项期间是没有予以明确的,要在初始规划阶段再进行明确。由于不涉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的评定,所以初始设计阶段就不需要单独进行审批。不过,一定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相关内容落实下去,且通过行业相关部门以及建设方共同主持,同时要请水土保持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较为深入的技术指导。通过水行政相关系统审批下来的水土保持方案和规划阶段的一系列责任范围、施工的土石方量、相关的防治、分区、防治方法以及施工量等如有变更。那么就要说明变更的原因。

(2)确定渣、料场的方位,若有改变同样要给予相应的说明。针对土料场与弃土场实施测量,同时要将地形图绘制到图纸上,对过水的拦渣坝与蓄水以及护坡工程予以相应的勘探,且对工程后有可能可能出现的泥石流以及滑坡等灾害实施分析及评定。而且要对各区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应急体系实施设计,且将设计绘制成图。同时初始阶段规划与施工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植物的管理规划、水土保持的工程组织规划与监测规划。储量以及开采、天然材料的品质等。

4. 技施阶段规划

(1)技施阶段的规划文件就无需针对整个工程,一般技施阶段根据施工要求分段的对地质以及地形的相应情况实施规划,这也是施工与单项工程验收的参照,要通过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以交付施工方。对任何一项防护都要实施详细的规划,而且要满足评定所需项目划分的需要,要尤其重视水土保持设施的标高、放线以及断面设计等,同时要对临时防护体系实施细致的规划。要对工程场址实施相应的勘探,对土壤养分含量予以检测,整合植物的种类与种植的方法,制作所有水土保持措施与地面监测的工程图纸,同时还要计算工程量且进行精准的预算。

(2)对于工程深度,施工场址的勘探通常要利用坑探的方式,在场址中挖掘探井,从而获得土样,通过试验得出埋深、剥离表土的厚度、地基的负荷度以及稳定边坡的相应参数等。对拦渣坝以及蓄水、护坡与挡渣墙,在规划标准不足水利行业指标时,就要根据水利行业的硬性指标予以调整。按照施工图计算工程量,且按照合同的预算额编制进行预算,植物就要根据相应建设材料预算中的单价表与安装预算定额的绿化定额予以计算,同时要掌握植物的成活率以及养护要求。不要在雨季的时候进行土石方开挖回填工作,一般都要在雨季前进行开挖回填,同时要提前处理好弃方边坡,如果是在雨季进行回填那么就要进行苫盖。如果开挖路基的过程将项目建设区排水出路改变,那么就要第一时间设置临时沉淀池,用以隔绝泥沙,在完成后第一时间推平土沉淀池,在此基础上实施绿化。一般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要第一时间设置排水渠,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边坡坍塌。

5. 结论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想要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相关规划和施工工作,为此,应当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严格的要求,并对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全面系统地做好工程的规划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这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英宪,李志华,张彦明,冀长甫;浅谈水土保持工程地方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11,14(05):631-634.

[2]沈波;孟令钦;生态经济型果树台田——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工程[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13(22):104-106.

[3]许文宝;陈廷裕;浅谈晋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10,12(11):71-83.

第9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

摘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关键词:水土保持 规划研究

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合理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似不应就问题论问题,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保持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注重于经济发展,更关注生态环境,既要有辩论思维,又要考虑政策法规。从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经条件。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研究,积极争取,总有一天能够达到或部分达到这一艰巨而伟大的战略目标。

2、土壤侵蚀量与输移比防治的方向与对策

流域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与进入河道的输沙量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密切相关。根本原因就是土壤侵蚀量没有显著减少。一般总是从源头开始,正本清源,将侵蚀、输移、沉积贯穿为一个整体,以观其全貌的拦截与滞蓄,然后进入干流。干流输沙量与流域侵蚀量的比值称为输移比。有些专家从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流域面积、时空差异等多方面对输移比作了理论分析:有些专家根据众多考虑与测试成果分析了水沙从源头至主干流一系列变化及相应的匡算。防治:一是防蚀,二是拦泥。拦泥作用显著,成效快,有利于防疗急性病症,狭义的水土保持,顾名思义是减蚀,一般包括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以梯田为主的坡地工程措施。这些措施直接作用是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间接作用是减少进入河下游的泥沙,减少河道的淤积抬高和洪水威胁,利在当地,惠及全河,既具有拦泥坝库对下游的有利作用,又没有拦泥坝库对当地人文社经的某些不利影响。

3、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为国民经济服务。保护为了利用,利用必须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总体效益更为完善,是科学发展观,人地合一保证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的内容与要求已为大家所熟知。中小型的水土利用复杂多样:一是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植树种草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三是营造水窖、坑圹、涝地,就地调蓄雨水,提高当地抗旱防旱能力:四是引洪漫地,放淤改土,引水垦荒既增加耕地数量,也提高土壤质量:五是开发小型水电,直接缓解能源匮乏,间接维护林木发展:六是大中型灌区的浑水灌溉、中小水库的吸泥排沙,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增肥保墒。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4、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5、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