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双十一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双十一实训总结

第1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2007年下半年,社区计生协会工作基本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围绕街道党委办事处计生工作的总部署,以“双创”活动为主体,以宣传服务为重点,与时俱进,负重拼搏,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协会整体水平。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搞好计生协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十六大会议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区计生协会理事、户(组)和广大会员都要认真学习十六大会议的有关报到精神,要用十六大会议精神,指导协会开展各项工作,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显著成效,回报党的“十六大”。

二、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双创”活动,进一步搞好社区协会建设。一是要认真组织对理事、小组长开展“双创”活动的评估工作,⑴对社区协会专职副会长、小组长进行评估内容的学习培训;⑵抓好评估试点,总结评估试点经验,指导全面的评估工作;⑶街道组织有关人员,对社区“双创”评估验收。二是在评估基础上,修订开展“双创”活动计划,研究落实“双创”计划的措施,确保“双创”活动顺利开展。

三、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宣传活动,进一步转变居民群众婚育观念。一是宣传的方法要有灵活性、针对性,宣传的内容要丰富、易懂,宣传形式要多样化;二是提高宣传队伍的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保证[宣传效果,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

四、积极参加搞好“三结合”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健全贫困对象花名册、档案卡;二是结合节假日配合理事、小组长入户访视慰问;三是为贫困对象寻找脱贫之路,从根本上帮助解决脱贫出路。

第2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落实。一是精心组织到位。县委先后16次召开常委会议和34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全县“双培双带”工程实施工作。结合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县2003-2006年“双培双带”工程实施规划》、《关于在全县农村全面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意见》和《*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及“双培双带”工程考核奖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提出并制定了全县“双培双带”工程“467”(在全县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实施期间,达到六个70%)目标,即把70%以上的贫困党员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把70%以上的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70%以上的村干部培养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70%以上为致富能人,70%以上的村党(总)支部达到“五好示范村党(总)支部”标准,70%以上的乡镇党委成为“六好红旗乡镇党委”。结合“双培双带”工程的有序推进,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提出并制定了相应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的工作要求,保证了全县“双培双带”工程的深入实施。二是舆论宣传到位。通过电视、广播、制作宣传牌、办黑板报等形式,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的浓厚氛围。人民网、甘肃日报、定西日报等省市媒体先后编播采发全县“双培双带”工程消息通讯60多条,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播出有关“双培双带”工程的各类新闻消息400多条,在公路沿线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示范点制作固定宣传牌140多块,刷写墙头固定标语380多条,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双培双带”工程实施的良好格局。三是教育培训到位。充分发挥县、乡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等内容为重点,县、乡镇党校先后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76期,县委党校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8期,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4期,培训1.1万多人(次)。同时,把“双培双带”工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300多人(次)。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举办电动缝纫、民用建筑、保安等劳动力技能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8000多人(次)。举办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洋芋加工等农业科技培训班600多期,基本实现了全县农民党员都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目标。

二、立足实际,创新载体求深化。一是有序推进“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围绕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在一年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县委于2004年初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每年新建10个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县级示范点和重点扶持100户农村生活困难党员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十强百富”示范工程,通过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帮扶,不断提升示范点的规模、档次和水平;通过资金、信息、技能等方面的扶持,不断提高生活困难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使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量化到了示范点和党员示范户。先后建成“十强百富”县级示范点34个,培养发展党员示范户460户。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双强”带动工程。围绕培养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党员干部,先后安排项目发展资金89万元,扶持350户生活困难党员实施种养加等项目;按照每个示范点5—10万元、示范户5000—10000元的标准,协调安排小额信用贷款33万元,专项扶持农村党员干部“双强”示范工程。建成党员干部“双强”带动示范村6个,培养“双强”型村干部86名,培植产业示范村16个。三是拓展推广“红岘”模式。根据全县渭河沿川、南山、西北山和北山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积极在种、养、加、商贸及劳务输出等方面培育推广新典型,做到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各有特色、各有风格,逐步形成了项目、市场、龙头企业、村办实体、中介组织、园区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带动形式,积极拓展推广在干旱山区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的“支部加协会”工作新模式——“红岘模式”,组建成立了两个农村党总支部,7个专业协会党支部,逐步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靠实责任,健全机制抓落实。一是健全完善了深化“双培双带”工程五项资金筹措机制。结合“十强百富”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针对全县部分示范点、党员示范户壮大规模缺资金、加快发展缺项目的问题,建立健全了财政资金“挤”、县管党费“补”、项目资金“贴”、信贷资金“扶”和部门资金“帮”的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五项资金筹措保障机制,即每年从县财政和县管党费中各列支1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点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在每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切块安排项目总投资10%的资金,专项扶持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生产;每年协调信用联社安排小额信用贷款100万元(利息从“以奖代补”资金中支付),专项扶持“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开展结对帮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十强百富”示范水平,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二是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双培双带”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优势,先后健全完善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氛围浓厚的舆论导向机制、网络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分工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和奖罚严明的督查激励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在全县形成了宣传、广电部门全力抓宣传,组织、人事、教育、党校集中抓培训,财政、发改、扶贫等部门集中办项目,工商、税务、金融部门全力搞服务,农口、科技部门全力抓科普,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全力抓动员的强大合力。全面落实县委和乡镇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双培双带”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双培双带”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年度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并必须限期进行补课。三是建立健全了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和部门领导具体负责、抽调后备干部蹲点抓“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建设制度,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78个,乡镇领导干部联系点91个,形成了“三级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双培双带”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常年督查组,以村级班子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电化教育落实情况、村情、特色产业、“十强百富”示范工程、城乡支部结对共建、乡村示范点建设等10项内容为重点,采取拉网式村村过的办法,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先后召开14次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提出并制定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和整改时限,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围绕目标,加大投入提水平。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十强百富”示范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创新载体“建”点、立足实际“选”点、靠实责任“培”点和优化机制“育”点的要求,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劳务输出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相结合,努力使“培”向提高素质、注重效果、增强能力上转变,使“带”向建立经济利益纽带、提高组织化程度、开拓终端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上转变,拓宽了渠道,丰富了内涵,提升了水平。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03.7万元,其中县财政资金和县管党费9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117万元,信用联社安排小额信贷资金500万元,县直及省、市驻陇单位落实城乡支部结对共建资金196.7万元,建成“双培双带”工程县级示范点78个,乡镇级示范点91个,培育发展党员示范户460多户,帮扶1278名农村生活困难党员脱了贫,把560名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了党员,把666名村组干部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创建综合养殖园区15个,种草养畜示范村25个,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1800多户。创建规模种植基地45个,种植示范村55个,新发展规模种植示范户3800多户。建立党员联系户1754户,结成致富帮扶对子1030对。组建中药材、洋芋、菌菜、畜牧等产、加、销农业协会66个,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非公有制企业89家,吸纳城乡贫困劳动力6800多人。

“双培双带”工程实施四年多以来,在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广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致富能手,把优秀人才真正聚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为基层党组织强筋壮骨输入了新鲜血液,焕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紧紧抓住了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这些农村政治和经济上的先进群体,通过经常性的双向教育培养,把致富能手培养成政治上靠得住的党员和干部,把党员和干部培养成发展上有本事的致富能手,有效地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三是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创办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培植了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经营体制,较好地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变过去的行政命令为典型示范带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培双带”工程实施,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出现了“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喜人景象,从而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3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城乡互动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新模式,建设城乡党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与合作经济组织联建”模式,实施“区域共建”行动。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规范、经验丰富等优势,把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工程、“四议三双”活动结合起来。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城乡互动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新模式,建设城乡党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今年以来,××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基层党员干部培养管理体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员干部履职服务体系、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总结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按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与合作经济组织联建”模式,实施“区域共建”行动。先后建立了××镇五坪农业产业基地党总支和合作社,建成了“强强联合”示范点。在××镇三十铺村成立了××镇三十铺果蔬基地党总支和××镇三十铺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由××镇三十铺村党支部和××供销社三十铺分社党支部互联的村社联合示范点。在××镇网村建立了由石家庄村帮带东坪村的以强带弱示范点。在大像山镇建立了西关村党支部和西关社区党支部“村社互帮互联”示范点。在大像山镇建立了二十铺村党支部和××*水泥有限公司机关党支部“村企互帮互联”示范点。

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规范、经验丰富等优势,把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工程、“四议三双”活动结合起来,由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网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积极探索“机关帮带农村”模式,实施“城乡共建”行动。

通过开展“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活动,在全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四个体系”,截止目前,已在××联谊养殖协会等10个协会中建立了党支部,为19个不网符合条件建立党支部的协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9名;共“公驯村党支部书记9名,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5名,培养选任“双高双强”型村干部12名,建立了有810人组成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共培训村干部2520人(次),培训党员、产业带头人、经纪人12500人(次);全县参与“三双”活动的村级党组织405个,达到了100%,参与的党员11663名,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95%。共承诺办实事31000多件,已完成29000多件,占93.5%;共建立各类党组织帮联对子231个,优秀机关党员帮联对子106个,全县231个机关党组织共为联带村、社区党组织办实事327件,帮助实施项目69个,总投资400.5万元。

第4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模式;关键点;针对性

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我们多年来都是采用三个阶段进行的复习模式,即三轮复习模式.具体地讲,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至第二年2月中旬,为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复习课本基础知识;3~4月中旬为第二轮复习,注重专题训练;4月下旬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模拟高考,进行实战演习.据我所知,全国许多地方,虽然在时间上安排有所不同,但也都是采用这种复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做法.一种是第一轮复习占用过长时间,导致整个复习安排“前松后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能力训练;另一种是忽略了双基教学,过早地运用“题海战术”.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我所采用的不单纯是上述所说的三轮复习模式,而是“3+1”立体交叉复习模式,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更加的理想.

所谓“3+1”立体交叉模式,就是强调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在三轮复习中,虽各有侧重,但是要互相渗透.或者也可以叫做“3合1”!例如,在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中,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在第二阶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中,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很显然,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双基教学”不能同“能力培养”截然分开,同时能力培养也不能脱离双基教学而独立进行.比如,在第一轮“双基复习”中,有不少教师抱着传统的复习套路,满足于对高中数学课本所有的语言点,不分巨细,搞单元过关.我称之为“地毯式轰炸”复习法.可是,实际效果呢?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讲解;另一方面,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其实,即使我去听这样的课时,感觉也就像是在听“催眠曲”一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个后果是,第一轮复习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甚至挤占了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时间,造成整个高三数学复习工作“先松后紧”,十分被动.而且,每次质量检测,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学生也觉得每次考的都不是自己所复习的,如此下来,连一些“尖子生”也会另起炉灶,自己复习.我向来反对这种“满堂灌”和“炒剩饭”的做法.它忽略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作用,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同时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但是,我并不是说要反对复习基础知识,反对单元过关测试.相反,我是十分重视“双基教学”的,其关键在于用何种方法复习更有效果.例如,对于“尖子生”,即我们所说的“重点生”来说,完全可以采用“学新忆旧法”复习,即:放弃复习统编课本,而继续学同等水平的新材料(比如说学“空间向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归纳整理旧知识.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也有一些教师采用另一种极端的复习方法:“以练代讲”,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让学生做大量的复习题,而完全抛弃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总结.我认为第一轮复习不适于采用这样的“题海战术”.因此,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要把握好“双基复习”的“度”.高中数学教材上的东西只是基础,高考很少单独去考一个知识点的.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一节课复习几单元的内容.可能有的教师说,“知识点那么多,一节课根本不够用”.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措施有两个: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对知识点进行排队,放弃一些次要的语言点和已经复习过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其次,把重点复习内容编印成讲义,事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也促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复习”,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因忙于记笔记而漏听要点.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所编印的“讲义”不能抄袭现成的教参或辅导书,也不能用老教案,而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高考重点重新编写,加强针对性,只有这样,“讲义”的“含金量”才高.

第二,根据“新课标”“任务型”教学理论,创造性地把单调无味的复习变成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课堂活动,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群言堂”,变学生的“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课堂复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整个复习活动的“主体”.具体方法是教师在编印课堂讲义时,不要对语言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要创造性地把复习内容中的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设计成不同的练习或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和总结,教师进行指正和点拨.教师的讲解一般不超过25分钟.

第三,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应适量安排“专项能力训练”,而不应该完全等到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因为,在双基复习的同时,能力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有些老师说时间不够用,但我说,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课堂复习教学的话,每周可以腾出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能力培养”.同时,第一轮复习,学生往往要做一些同步练习.那么,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练习进行“专项能力训练”,并适当地进行“技巧点拨”,而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这样做,正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时升华为解题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其关键点在于:根据高考新动向,好好把握训练要求.例如,近几年函数题多是用导数来求解,那么就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训练并加强“技巧点拨和总结”.同时,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高考实战要求进行限时训练.而且各个专项的训练时间应根据高考的变化和学生实际而调整,不可平均分配时间.特别在第三轮复习,多数老师的做法是采用比较权威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我主张“剪刀+浆糊”,即自己拼题,而不是拿一份整套的试题去训练学生.同时,我认为在第三轮复习中,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知识上的漏洞要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在必要时回归课本,这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一轮复习,包括第二轮复习,或是第三轮复习,我都反对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但我主张教师“跳入题海”,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所用材料精挑细选,才能在浩如烟海的高考模拟题中筛选出“上乘之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之,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认真研究,采取对策,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高效益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韩保席.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J].数学教学通讯,2004(4).

[2]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第5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摘 要】原地投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都占有一定地位。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初中投掷实心球教学的良策,值得同仁们在实践中也尝试一下。

关键词 持球;预备;最后;训练;总结

原地投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都占有一席之位,最近几年被南通市教育局确定为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但是,在考试过程中考生的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满分率不足68%,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总体分值。为此,笔者十分注重投掷实心球的训练,认真总结经验,科学改进技术,为提高考生考试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循循善诱,把握好掷实心球的技巧

1.持球要领

正确持球是完成实心球项目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如下持球要求:学生的双手要伸直,五个手指微微张开,两手的大拇指紧紧依附在一起;一般以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三关节托握住实心球的后面中下部,小指起到稳固球身的作用;掌心一定要腾空,双手五指自然分开环绕球的后半部,双手持球于头后,左右脚一前一后,并且稍屈膝,重心落在后腿上,从而形成预备姿势。

2.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掷的成绩,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站位,即:当学生两脚前后站立,并作后仰满弓时,就能够很好地控制重心,以利在出手时蹬地更有力。其次,注重预摆动作的正确性,在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中,预摆时头要稍前倾,肩关节放松,双手微屈,并进行二至三次的预摆,以达到最佳的预备姿势。

3.最后用力

投掷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动作,能直接影响球的出手速度,这个阶段的用力顺序主要包括:前脚后跟、伸腿挺髋、收腹、送肩、挥臂、甩腕和拨指。一般而言,只有前脚先发力,才能使后腿获得更大的蹬力。至于最后用力时,出手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了出手的角度,假如出手太迟,会出现砸球的现象;假如出手过早也会影响球的飞行速度。实践证明:在风平浪静的条件下,球出手的最佳角度在33°~37°之间,因此,学生在投掷实心球出手时,前脚一定要稍微的弯曲,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如果弯曲过多则事倍功半,既降低了出手高度,又分解了出手时的力量。

二、因材施教,提高实心球的投掷训练成绩

原地双手掷实心球的训练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平时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以两人一组对掷、多人一组的循环训练和个人单独训练三种方法。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十个投掷训练方法:

第一,热身训练:主要指教师鼓励学生从上下、左右、身前身后的角度来尝试拨指、抛接的训练。

第二,鞭打训练:原地的鞭打训练时,学生的两脚一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球上举,身体向上伸展,并且迅速将球垂直向下鞭打。

第三,以墙训练: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合适的墙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离墙壁4—5米的地方,面对墙壁进行练习,这样的途径比较适合单人训练实心球。

第四,跳深训练:一般可以采用6~9个高60~80厘米的跳箱,间距约1米依次排列,学生从跳箱上跳下,再迅速跳上下一个跳箱,类似的连续训练,可以促进下肢动作速度和反应力量的稳步提高。

第五,负重蹲跳:学生肩负杠铃,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背部挺直,屈髋、屈膝,直至大腿靠近于地面,最后两脚发力向上蹬起,从而使学生的臀大肌及大腿肌肉群的力量得到了同步提高。

第六,前抛铅球:学生可以面对抛掷方向,双脚左右开立约一肩半宽,伸直双臂后双手持铅球举过自己头顶,最后迅速蹬腿、挺身,并奋力挥臂向前上方抛出铅球。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下肢、肩部和上肢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

第七,仰卧训练:要求学生仰卧负重挺髋起,做到屈膝仰卧,在髋部加一10~25kg重物完成挺髋动作,这是提高伸髋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八,上抛训练:所谓上抛训练是指学生面对抛掷方向,首先双脚前后开立,直臂双手举过头顶接同伴传来的实心球,当接球后顺势形成“满弓”姿势,最后蹬腿、挺身、挥臂向前上方抛回实心球给同组同学,一次重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下肢、腹部、胸部和上肢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

第九,“杠铃”训练:这个训练方法也叫站立头后拉杠铃,一般背靠在山羊上,双手持杠铃于头上方,双脚前后开立于地面;向头后下降杠铃,同时向上挺髋,并依靠胸部带动双臂快速上拉。经过如此的重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胸部和肩带的力量,而且能加强肩带的柔韧性。

第十,背向训练:所谓背向训练就是背向双手原地拉胶带,我们可以将3~4米长胶带一端固定于地面位置,背对胶带,双脚前后开立,两手紧握胶带另一端,当举过头顶后就可以进行模拟投掷实心球,胶带也随之被迅速拉动。这样的方法能发展下肢、髋部和躯干的力量,并且构建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的用力顺序。

三、反思总结,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不管采取何种训练方法,只要适合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硬道理。我在平时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训练方法,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投掷潜能,中考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相对领先的地位。由于投掷实心球项目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能被调动起来,为此,我们一定要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投掷成绩。

第6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福建省 “双证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福建省“双证书”制度的早期实践(1979-1989年)

从总体上看,在福建省高职教育发展初期,各短期职业大学均能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种经济并存,人才需求多样,社会职业结构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实际,突出职业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实验、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各项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制订了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体系;同时,各校大都对学生开办了第二专业、技能证书和双专业等,对原来单一的大专毕业证书进行改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职业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校除了建设一支骨干专任教师队伍之外,还下大功夫聘用社会上富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不拘一格聘请一批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校讲课,建立“专、兼、聘”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各校还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从各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并从晋升、考核、奖励制度上给予保证,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各校均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投入,想方设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虽然,在福建省高职教育发展初期,福建省各短期职业大学就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政策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与不足,这一时期福建省“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实践教学和技能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实践教学管理薄弱等。

2福建省“双证书”制度初步确立(1990-1999年)

在这一阶段,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短期职业大学的充实整顿、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完善,进一步理顺和改善了短期职业大学的布局,加快了教学领域改革,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短期职业大学的职业性、地方性特征更加明显,福建省“双证书”制度开始初步确立。

2.1课程设置上实行“双证书”制

这一时期福建省高等职业学校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上灵活多样,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证书”制等,增设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会计证、电工证、计算机程序员资格证和汽车驾驶证等职业技能证书。

2.2实践教学上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在实践教学上,各校均把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力求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各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课等在内的实践环节教学计划和执行计划,明确目的要求、时数分配、时间和地点安排、组织形式、实习纪律和考核办法等,并加强实践环节的督促检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各校均能保证必要的实践教学时数,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总时数不低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并逐步达到二分之一;部分学校还实行了“双证书”制度,既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也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加大投入,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各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建设了一批校内实验室;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这一时期职业大学探索出“校企共建”的互惠方式,学校利用人才优势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开发和科研攻关,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将聘请兼职教师作为充实实践环节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利用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指导学生掌握技能、熟悉职业岗位的规范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这一时期福建省“双证书”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时,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调研分析还不够深入,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和素质模块等各个模块之间的比例构成还不够合理,课程内容还无法及时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上,“校企共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形式比较单一,合作深度和广度急需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宏观指导,内涵理解和实践中存在较大偏差,校企共训教师尚未取得进展和突破。

3福建省“双证书”制度快速发展(2000年至今)

这一时期,福建省尚未就“双证书”制度制订专门政策文件,与此有关的主要有,2004年《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07年,每个设区市办好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省建成10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支持职业院校与省内外大企业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实施“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2006年《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重点建设100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和20个左右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构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对外交流合作、中高职贯通等五大平台;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等。

(1)师资队伍建设。福建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专任教师9687名,高、中、初级职称教师分别占26.84%、37.08%和28.08%;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含在读)占42.20%,56.89%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2)占地面积(含非产权独立使用)。全省高职院校占地面积1607.76万平方米,占全省高等学校占地面积(5420. 46万平方米)的29. 66%;教学行政用房371.78万平方米,占全省高等学校教学行政用房(1155.5万平方米)的32. 17%。

(3)实训基地。全省高职院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42个,省级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82个;全省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2082个,生均实训场所面积7. 3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总值7069元。全省高职院校有校外实训基地4671个,接待学生80. 3万人次,接待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3. 14万人,接收毕业生1.35万人,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3. 79万人次。

(4)课程建设。福建省高职院校重视课程建设,注重强调对学生实用性技能培养,截止2012年,纯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分别占22. 94%、60. 29%和16.77%,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

(5)毕业生职业技能。2012年福建省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2012年上半年英语A级一次通过率为49.60%,B级一次通过率为45.10%,分别比2011年同期提高2.6和12个百分点,毕业生B级(含以上)通过率达98.60%;计算机一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88%;公办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87.31%,其中,中级以上资格证书占79.90%。

纵观三十多年的发展,福建高职教育经历了创办兴起、充实整顿、规模扩张、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的艰苦历程,“双证书”制度教育也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总体上我省“双证书”制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相对滞后,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思路不够明晰;专业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不强;校企合作政策落实不到位,“产学”合作机制困难重重,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办学处于浅表层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任重道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服务能力较弱,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巩固与强化;“双证书”教育之间缺乏融通,学历证书重于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规章制度建设急待细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一、以思想建设为先导,拓宽视野强素质,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1、加强理论武装,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各党(总)支部要切实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年度学习计划。重点抓好十六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贯彻学习;继续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部门实际,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服务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做到坚持学习常充电,学以致用多放电。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讲座,使机关干部及时领会新精神、掌握新信息。

2、立足服务定位,理解超常规深刻内涵。坚持找准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中的切入点,发挥作用,寻求突破。按照“四个超常规”的要求大力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一切以发展为要,以群众为先,以基层为重,不断弘扬新时期**精神,敢于争先,敢争一流。进一步在发展创新中实现新的思想解放,增强机关干部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拼抢精神加快发展,以优质服务促进发展,以实干作风推动发展。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片区组织协调作用,各党(总)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对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一次讨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加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机制、途径和方法,努力在理论上、制度上取得成果。在机制建立的内容上注意突出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纯洁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和新形势下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

二、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固本强基求实效,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4、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市区党建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和落实市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区委《xx年党建工作意见》和区委组织部、纪委、机关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机关党组织作用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各项制度。坚持和落实“一把手”抓党建目标责任制,选派部门优秀干部担任支部委员,配齐支部班子,充实支部力量,并把党建工作目标绩效纳入各部门二次考核之中。

5、严格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基层支部建设。各党(总)支部要认真落实“”制度,使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用“七一”前后一段时间,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对照和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进行党性分析,开展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开展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按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质量关。力争使机关各党(总)支部建设全面达到“班子更坚强、组织更健全、制度更完善”的目标。

6、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以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契机,开展“保持先进性,建功新**”主题实践活动、“最佳党日”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在地税党总支部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适时召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力争再创一批星级示范点。“七一”前夕,召开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评比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年底,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及党建工作创新奖评比活动。把挖掘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通过系列评比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促进机关党建工作的规范和创新。结合香港回归十周年、建军八十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7、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党员干部先进形象。“双结对、双促进”活动已成为我区党建工作品牌,今年要结合“党员义工服务”、“八小时以外树形象”活动,继续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让更多的党员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不断拓展为群众服务的新途径,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达到互促互学“双赢”的目的,取得永葆先进的实效。

第8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关于校园双拥的工作计划范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加强我校的学生军训、军民共建、国防教育等工作,为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人的社会氛围,根据区教育局20XX年双拥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双拥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双拥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开展双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开展双拥工作,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二、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抓总,分工负责,积极配合,做到拥军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自觉增强拥军工作责任感。

 

认真制订双拥工作计划,把“双拥”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防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对双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双拥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各部门协调做好有关双拥工作。

 

2、深入开展师生员工的国防教育

 

把双拥宣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纳入年度宣传计划,营造双拥活动的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利用师生大会等形式组织师生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宣传和推广双拥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军民的爱国热情,形成良好的双拥氛围。

 

3、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由德育处、团委都组织师生拥军和慰问军、烈属。让学生了解各种消防车辆以及所配备的各种消防装备器材的名称和用途。开展现场参观、知识问答、项目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育他们认真学习消防知识、关心支持消防事业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做一个合格的义务消防宣传员。

 

4、抓好新生军训,搞好国防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坚持每学年新学期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军训贯穿国防教育,包括两个环节: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训。两个环节密不可分、紧密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落实双拥政策

 

帮助解决军烈属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制订各项政策;积极做好20XX年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工作。

 

6、开展好相关活动。

 

开展现场参观、知识问答、项目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 意识和技能,培育了他们认真学习消防知识、关心支持消防事业的责任性和积极 性,并表示做一个合格的义务消防宣传员。

 

关于校园双拥的工作计划范文

 

一、组织制度:学校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实行组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组长抓好全盘,各成员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二、会议制度:领导小组会议每学期召开两次,由组长召集;经验交流会、调研会、座谈会等视需要召开。

 

三、计划制度:学校根据上级指示和年度工作制定双拥工作全年总体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四、学习教育制度:学习上级有关双拥工作的文件、规定和指示,认清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各种宣传渠道,结合学校工作特点,进行拥军优属的教育,增强全校师生拥军优属意识。

 

五、分析汇报制度:校双拥领导小组应定期向校党支部汇报双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双拥工作的新路子。

 

六、走访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人员到部队及优抚对象家庭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或邀请部队同志到学校来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促进双拥工作的发展。

 

七、目标管理制度:一年确定一个双拥目标,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切实抓出成效。

第9篇:双十一实训总结范文

一、求科学发展,是几代领导人几十年探索追求的目标,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早期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提出过“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曾经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过较快的发展。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后,曾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

科学发展观我们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二、围绕“育人为本方针”,结合部门实际,做好学用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学校武装部门和军事教学单位,既是学校机关部门,又是教学单位,如何摆正位置,更好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学习应该明确和提高认识。

(一)、落实机关党总支“科学发展,管理创先,廉洁高效,和谐机关”要求,以科技拥军为主线,为学校奠基良好的政治工作平台做出贡献

长春工业大学和驻军65319部队有着20多年(1984年-2008年)的军民共建历史,军地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利,重在育人强军”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广泛、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涌现了像9812-13、9416班这样的“全国十佳大学生班集体标兵”和学雷锋标兵宋运生,全国百优大学生贾晓欧和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李宝东、袁红刚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65319部队被吉林省和长春市评为“军区共建标兵单位”;被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和“基层建设标兵团”和“军共建标兵单位”,学校连续10次被长春市委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连续5次被长春市和吉林省评为“科技拥军先进集体”;连续2次被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学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军地双方被、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0624年的光荣历史,为我校加强正治工作优势,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作用,一如既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赋予科技拥军以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提高思想认识,把军民共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是深化军民共建工作的基本途径。65319部队与学校始终注重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军民共建工作新的内容。顺应时代的进步,我们率先提出了“用高科技知识武装部队,是时代赋予高校及广大知识分子的重任”的口号,并实施了科技拥军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举措。

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长远建设上把这项工作纳入武装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全身心投入到位,率先垂范,坚持做到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审定、军民共建工作任务部署,军民共建指导,等工作不断更新。协调各基层单位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从而形成了上下统一、左右协调、职责分明的工作体系。

2、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军民共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协调部队和学校党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军民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军民共建工作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军民共建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军民共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把军民共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年初军地双方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共同研究制定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坚持做到了军民共建工作有规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有交流、有表彰,使这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密切双方往来,增进学校和部队深厚友谊。

我们要始终坚持“不管领导班子怎么换,军民共建工作不断线;不管形势怎么变,共建育人的宗旨不改变;不管部队走到哪,共建工作不间断”的基本工作原则,不断密切共建双方多种形式的交流往来。这是我们多年的传统,从当年部队赴老山前线作战,赴大兴安岭灭火,到赴月亮泡抗洪,还是2001年到大连台海作战演习,2007年的勇士部队演习,校、军双方的密切往来始终没有间断。二十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特别是新兵入伍,老兵复原及部队执行重大任务归来时,学校领导都要亲自带队到部队进行慰问,并组织师生同官兵开展联谊活动。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为开展好军民共建活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二)、以军训为契机,上好第一课,坚持“共建共育,共同提高”,抓好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优化共育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军民共建和军训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学生和官兵的特点,提高理论层次,优化方式方法,讲求实际成效。学校与部队紧紧抓住“学理论坚定信念、讲理想无私奉献”两个基本点,坚持开展“四学四讲,共建育人”活动。

A、学理论,讲理想

过去的24年里,双方多次派出干部、战士和理论教师举办“社会主义专题讲座”、“学哲学理论辅导报告”等100多场。2007年11月1日,“红九连”十七大代表葛百军为共建对子材料学院和全校机关干部做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报告。学校还为部队培养了理论骨干800多名。部队多次派官兵参加学校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活动。战士和大学生共同开展了“读书演讲会”、“理论研讨会”、“学习心得展览”、“哲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并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编写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三字经》,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校和部队先后六次举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论研讨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双方交流论文80余篇。在军地双方的学生和官兵中,有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141个,邓小平理论研究会12个。在校学生中40%以上提出了入党申请,在学生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B、学传统,讲作风

65319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队。学校充分利用部队的政治优势,把部队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都组织4000多名大学生到部队参观荣誉室,参观连队的内务卫生和军事训练,并认真开展“一日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部队的生活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亲身体验到军人的艰辛和责任。学校组织大规模赴部队过“一日兵”生活共计18次,人数达3万余人。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的集体荣誉普遍增强。

C、学雷锋,讲奉献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始终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双拥共建工作轨道,共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学校和部队的100多个学雷锋小组活跃在军营和校园内外,90%以上的学生自愿加入到学雷锋行列,好人好事层出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D、学,讲纪律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把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号召学生学习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先后请部队“前线英模报告团”、“老首长报告团”、“抗洪抢险报告团”等到学校作报告,使学生们感受到军人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2、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到目前为止,军事学科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尚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使军事教育教学发展较为缓慢。在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研究和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主要。

高校军事教学评估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一定的军事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重要的措施保证。所以,建立军事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对于加强高校军事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加强和完善军事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军事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新兴学科,军事教育评估必须遵循《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重要依据。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估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军事学科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因此,军事教育课程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强并逐步完善军事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和确立军事学科在高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使军事课真正成为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课。

4、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军事教学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教育者只有在思想觉悟、国防观念等方面提高了,并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才能担负起军事教学的重任,使教育者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组织军事教师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层次和教学能力素质等,一是教研部严格检查教案是否合格,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试讲;二是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老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经验;三是组织军事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积极撰写论文,编著军事课教材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军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四是在教学工作中定期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制定措施。这样不仅强化军事教师的教学责任感还加强了教师的使命感;五是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集训、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军事教师的综合素质。

5、加强军事教学学科建设,不断促进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