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杨善洲心得体会

第1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作者:liguowei111 文秘站原创投稿

学习杨善洲心得

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 机会,扎根家乡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了面积 7 万多亩、价值 3 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的移交当地政府。 杨善洲同志常说:“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管什么时候, 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能光想着自 己,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杨善洲同志说到做到,自从他工作以来, 随时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里时刻想着老百姓。 杨善洲同志说:“不能光讲经济建设不讲思想建设,而且要把思想建设摆到更 重要的位置, 不能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中丧失理想信念, 丢掉奉献精神, 迷失了方向”。 杨善洲是一个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的 共产党员,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全体共产 党员学习的榜样。创先争优,就要想杨善洲一样,常怀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 事实,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 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远保持党员和农民的本色。无论官有多大都想着 他的百姓们。老百姓的温饱时刻牵动他的心。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学习: 一、学习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 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 党员的风采。 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 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 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 3 亿元的林场无偿 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 10 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 20 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 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 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 正气。 二、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 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 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 的业绩。 三、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 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 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 婉言谢绝, 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 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 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 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 出于对他几十年卓有成绩的褒奖 和关心, 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 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但他婉言谢绝, 把“我 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 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 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 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 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 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 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 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忍耐,成长 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忠贞不渝地坚守了 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 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 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 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 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 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 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的楷模。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就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用饱满热情的精神状 况对待学习。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向扬善洲学习。

第2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从和珅到刘青山张子善到王宝森,那个做官不是为了捞钱,从中国“子承父业”的传统习俗上看,那个做官不是为了光耀门庭,泽被子孙,在世俗的眼里,做官捞点、吃点也是应该的,这是人家努力进取的结果。作为小老百姓,我是听惯见惯,不会为此发出惊叹。

今天,我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运动中,我却为当代政客文人的文采发出惊叹,“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咋就那么震撼小老百姓的柔弱心灵呢?“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我为保山人民感到自豪,我为自己作为云南人民中的一员感到自豪。我们今天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应该是老杨同志呕心沥血的成果。

在事迹中,“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老杨同志的顺风耳真不简单,竟然能够听到,并且能够立即送钱。虽然没有说这是老杨同志的私房钱,但关心农民的事,老杨同志是真正做到了,我又想,为什么别的领导没有这样的事迹呢?是没听到?还是没私房钱?还是政府真的很困难拿不出类似的资金?克老杨同志竟然做到了!恩,作为先进人物的老杨同志不能查,但发起宣传的组织应该查查没有送钱的政府部门,竟然能够拿出的钱,干嘛不给干实事好事的基层呢?

第3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杨善洲老人,一名平凡的农民干部,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他一生的光辉事迹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重信重诺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老人的这句话,平凡地道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对自己一生信仰的理解。在职期间,他大事小事亲力亲为,解决了不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但是,事情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总会自己想办法暂时克服,仍旧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为他人谋福利的工作中去,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在生活上,他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似小事,却体现出杨善洲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离休之后,在外人看来,本已经为人民福祉忙碌一生的杨善洲应该晚年和家人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杨善洲却不,他坚持‘虽然我退休了,如果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这一原则,和家乡的人民一起扎根大亮山兴办林场,用自己的双手将昔日的荒山秃岭改造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让周围家家户户都能有方便的饮水来源,切实地解决了当地人用水的问题。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和农业,帮助人民脱盲和致富。

作为一名还没有转正的预备党员,通过对杨善洲同志这一生光辉事迹的学习,我对“什么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党员是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的,因为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只有时时刻刻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信仰,我们才能够获得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最终实现我们伟大*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也许我现在还没有杨善洲同志这么高度的觉悟,但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现在开始善于发现周围的小事,本着“服务人民”的心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朝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看齐。

第4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党的纯洁性;时代价值;精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19-05

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正如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上指出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实际上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认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天功利化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层面乃至党员干部层面的困惑心态,一方面反映的是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对党员干部纯洁性的价值认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杨善洲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差距。在“四大危险”对执政党提出严峻挑战的今天,尤其是精神懈怠危险成为执政党悬顶之剑的当下,特别需要深入地挖掘和提炼杨善洲精神中的共产党人纯洁性的时代价值,重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时代形象。

一、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体现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核心价值 深度阅读杨善洲事迹,撞击心灵的是他始终拥有一种纯洁的品质、纯洁的思想、纯洁的作风。这是他几十年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源。事实上,党性纯洁首先是品质的纯洁,而品质是人的理想、党性、修为、法律意识等综合的体现。因此,讲品质的纯洁是思想政治的纯洁的基础,思想政治的纯洁性是党的纯洁性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信念的坚定是最根本的坚定,思想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纯洁,才能在利益诱惑、权力膨胀面前立场坚定,在考验面前保持清醒,不为所动,在风险面前不为所惧,自觉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发展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理想之中。

(一)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杨善洲精

神体现党的纯洁性的最主要标志

杨善洲精神是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出于对国家和民族诚挚的热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于领导工作实践中,在甘当人民公仆这一条道路上,不离不弃,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走到底的实践升华。杨善洲的一辈子,充分体现的是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当官不摆谱,职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1](P20)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集中地反映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对党的政治主张的庄严承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在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功利浮躁,没有虚假奢华。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在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上,杨善洲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点点滴滴的对党忠诚的品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人性的清澈和党性的纯洁,在杨善洲身上都得到了朴实和完美的体现。总书记高度评价杨善洲,说他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1](P1)两个“一辈子”,把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精神提升到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的高度,凸现出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从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心在人民、利归天下、不离不弃、持之以恒的理想品格和思想品质。

(二)保持共产党人思想的纯洁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最主要特点

在面对云南省委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时,铿锵有力地回答:“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1](P12)退休后第三天,他就赶回去改变荒山。最后,他把5.6万亩山林无偿交给当地政府。有人说,应要点钱。杨善洲说:“我公开讲过的,退休后给家乡群众办点实事――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哄弄群众嘛!”[1](P13)他就是这样一个思想极其纯净的人。一心一意要为家乡、为老百姓做实事。没有时间和功夫让其他杂质渗透他的头脑。他的思想上的纯洁性还反映在他保持农民本色上。杨善洲在地委书记岗位上就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常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俨然就像一个农村放牧的老倌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杨善洲听了坦然笑笑说:“我就喜欢‘草帽书记’的称呼”。[1](P18)

如此朴素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庄严的承诺,反映的是他思想纯洁的真谛,展示的是人格的魅力,体现的是时代的风貌,揭示的是一辈子躬身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固守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风貌。冯友兰先生说:“功利境界的人,他们有我的境界,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功利,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表面上,他们虽是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是为着小我。在道德境界中的人 不论做什么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之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群体。”[2](P33)

二、以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维护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实质内容 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问题。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是关心还是冷漠,是解忧还是添乱,是依靠还是轻视,这不仅是方法问题、感情问题,更是事关党的纯洁性的政治问题。可以说,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党性是否具有党的纯洁性的试金石。杨善洲精神中最为可贵的就是他始终对人民群众有一种责任情怀,把对群众的关怀、对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正是这样的情操促使杨善洲在实践中不断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正是拥有大批这样的党性纯洁的共产党人才使我们的党旗高高飘扬。

(一)杨善洲以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情感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杨善洲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长年累月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努力实现群众愿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群众在荒山造林中的利益分配落实问题。杨善洲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杨善洲告诉我们:“搞建设、搞生产,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单靠发文件、开会、空喊空叫是办不好事情的。”“共产党员不要躲到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做雪松。”[1](P15)在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心系群众,恪尽职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是他笃行共产党人庄严承诺的实践主题,从杨善洲的精神世界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不懈奋斗,凭借的是精神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体现的是精神因素对物质因素的超越。

(二)杨善洲以察民所虑、解民所忧的情愫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是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杨善洲一辈子坚守的工作方法。他说:“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的情况才真实。”“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领导干部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全面,不要只盯着万元户,也要看到贫困户。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能让困难户掉队,要帮助这些群众。”“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P21)杨善洲曾说:“群众的任何小事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1](P24)杨善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所拥有的“草帽书记”的称呼、“农民书记”的本色就是他深入群众、为民解忧的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最好验证。

(三)杨善洲以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情怀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杨善洲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1](P10)我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1](P8)这段话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感动着我们的心灵。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给杨善洲的颁奖词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天。60年的一切作为,就是不辜负人民的期望。”[1](P1)这个颁奖词不溢美,不夸张,展示的是一个领导干部为民尽责,为民造福的品质。揭示的是杨善洲精神中思想品质纯洁、信仰纯粹、安贫乐道、造福群众的担当精神和共产党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精神世界。

三、 以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保持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性原则是党的生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是党的中坚和骨干,更是党性原则的坚定维护者。 维护党的纪律,就要模范执行党的纪律。正人先正己,严下先严上。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在自身建设上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一)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体现

保持共产党人纯洁性,在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对党性原则的维护和坚守。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具体来讲就是正确对待权力问题。也就是在执政的条件下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的问题。杨善洲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1](P3)这是杨善洲能够一辈子保持清正廉洁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他始终如一地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就有可能滥用权力、漠视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无数事实证明:那些没能保持清正廉洁的官员落马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对待手中的权力问题上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缺少一种自律的品质。一位熟悉杨善洲的转业干部曾经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他。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地委是党的机关,要告诉机关所有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1](P6)这种对待权力的态度展现了杨善洲清正廉洁的光辉品德,展示了共产党人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人格魅力。

(二)对个人利益的超然态度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对党性原则的维护还表现在如何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如果是信仰权力、关系、金钱、财富、物质享受、美色,凡此等等,就必然会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私、为家人捞好处。杨善洲为官30余载,从未给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1](P25)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小女儿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杨善洲就说过: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杨善洲下乡吃饭一定要交费,即使离开几十里了也要秘书必须返回全额补上。他回家,不坐公车,自己买票做长途客车,即使带女儿走几十里山路,也不坐公车。老人家一辈子廉洁奉公。他说,唯一让他不安的是,参加保山机场纪念活动时,人家赠送的一块电子表,没有送回去。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1](P7)杨善洲就是这样时刻不忘以党性为“尺子”,经常“丈量”自己,时刻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这种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难道不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纯洁性需要学习和对照的品质吗?

四、杨善洲精神对新时期加强党

的纯洁性的精神启示 杨善洲精神作为时代价值的标杆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精神启示对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的能动作用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社会生存压力所产生的激情反弹程度;二是时代环境发展变化所提供给养的认识程度;三是统治集团实现政治诉求的创新程度。精神启示的这种能动作用表明,它不是纯粹停留在空中的抽象虚无和空洞哲思,而是产生于实践或形成于实践的智慧凝结。当一种精神成为大多数人所希望、激动和追求不已的圭臬时,就必然渗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成为指导或激励执政党成员行动的力量。

启示之一:党员干部的品质纯洁应是以超越个体生命意义来体验和追求的

杨善洲精神的文化内涵,在于其精神品质的生命力。精神的时代内涵,在于精神的文化传承。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这样说道:如果把世界历史翻开来,“我们便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图画,充满着变化和流动,以及在永无宁息的推移之中的形形的民族、国家、个人。凡是人类心灵所能想到的和发生兴趣的任何东西――我们对于善、美和伟大的一切感觉――都能表现出来。”[3](P113)剔除掉黑格尔关于把精神看成是本质和万事万物的创造主的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把精神品质看成是社会主体对历史发展的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觉,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心灵之希望和欲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承上启下,一脉相承,反映时代,体现时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多数人所希望、所向往、所信奉、所为之不懈奋斗,追求不已的东西。这种精神品质使人们超越浑浑噩噩动物式的生活,使人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摆脱汹潮险浪的浮浮沉沉,在人类追求善、美和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精神文化永恒的生命。这种精神品质体现着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价值追求,并在时代演进中映现时代和表现时代。

启示之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纯洁应该是以把握时代道义为准绳的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再次启示我们的是,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能够继往开来的先知先觉者寥若晨星,他们给人类启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存意境。而推动人类不断实现这些新的生存意境的,是那些不惜以身殉道的思想品质高尚者。这些富有牺牲精神的社会责任分子是民族的栋梁。一旦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就能把对未来的设想变成现实。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政党思想与意识形态整合的发挥,都是围绕着争取人民群众的认同而展开的。思想理论的力量首先是归附社会责任分子,再由社会责任分子归附群众。吸引社会责任分子是靠道义,吸引广大民众是靠利益。民众的利益所在,本身就是道义所在。道义是社会群体生存的理性,不仅维护现实的合理性而且要实现长远的合理性,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党性强、作风正、有本事、口碑好就是把握道义的时代内容,就是具有的历史感。但仅凭民众本能的社会直觉所感受到的,只是具体的现实的利益,而不是根本的未来的利益。政党的思想力量不在于迎合民众的一般需要,而是要把领导干部从本能的知觉提高到自觉的意识,把领导干部一般的生存需要提高到高尚的道义要求上来,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前行中的一盏明灯、困难中的一根脊梁。

启示之三:党员干部的信念纯洁应是对权力和利益认识的超然为状态的

对权力和利益的秉持态度尤其在今天,在利益驱动使社会价值准则失落、心理结构失衡、文化屏障溃散、社会躁动不安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党员干部没有对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的守望,那么当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利益驱动的价值观冲击原有价值体系时,社会认可的个人价值与财富及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就会出现耗尽心力追求权力财富,以此带来感官和心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状况。殊不知这些价值认同始终依附在外部世界上,越是将个人价值牢牢捆绑在物质财富上,越是不安全。因为一旦失去了这些东西,人就一无是处。正因如此,对执政党怎样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而言,保持政党成员的理想信念的纯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整合,在某种意义上说,更甚于用经济绩效对社会进行整合。对此,杨善洲精神中所展示出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权力和利益的超然态度成为执政党成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标杆,成为洗刷迷信权势、崇拜金钱的精神力量,成为燃烧出超越肉体的生命价值,熔炼出社会真实生活的道义感,在魂不守舍的社会迷乱和精神苍白的繁荣中引导人们走出堕落,重建高尚。因此,杨善洲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使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得以提升精神道德,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党的精神形象――先进性、纯洁性、高尚性的典范。正是因为有了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才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卓越不凡,绚丽多彩。

启示之四:党员干部的作风纯洁应是以坚守人民公仆的意识为精神高地的

杨善洲精神中所涵盖的先进典范应具备的品质形象还在于,他们在兑现执政党政治承诺的时代进程中,始终坚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众所周知,执政党的党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但在利益博弈、权钱对决的当下,党风形象的缺憾让人们失望迷茫。杨善洲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心灵感动:那就是杨善洲身上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永远艰苦奋斗、永远严格自律、永远想着群众、永远为了群众的精神。杨善洲工作的目标是群众利益,工作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求实名而不务虚名,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这样的作风,无愧于共产党人光辉典范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奉行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文化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了杨善洲这样一批共产党人,他们是以执政党的作风纯洁来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合乎道义的精神价值。在高尚道德引导下,把握时代的规律性,用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魅力把群众本能的利益需求提高到未来的理性层次上,使群众摆脱盲目的羁绊,走到自觉意识的历史高度。当一个民族对这个时代的价值目标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时,执政党实现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目标就会在其成员中传承并得到清晰的体现。

总之,杨善洲精神中所展示的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告诉我们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业都有着内在的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核心的价值规定性。它总是需要有杨善洲这样一批担当道义的共产党人摆脱个人特定的权力角色,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神圣的使命,无怨无悔地为人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奉献自己。因此,经过灵魂净化的人,展示出的是共产党人的时代形象,这种展示是新时代党的纯洁性的高尚精神展示,它能穿越时空,照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1]杨善洲箴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第5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也是着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州委决定,今天召开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动员部署大会。学习宣传杨善

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州委六届十次全委会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五个争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省委下发了《中共省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州委高度重视,决定从今年年底至明年3月集中开展好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主要是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讨论,开展一次为民服务主题活动,开展一次义务植树纪念活动,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按照州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州各项事业不断创先进、争优秀。

一、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我们要建设富主文明开放和谐,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二、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造福群众。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百姓。当前,我州经济还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深怀爱民之心,做群众的贴心人,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常兴安民之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维护稳定。

三、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满怀激情,恪尽职守,勇担责任。州委六届十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州委关于制定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在总结“十一五”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新起点,迈向新目标,把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心无旁骛的执着、百折不挠的坚毅、奋发有为的干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我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思想上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坚持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当前本职工作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每一件实事。

五、要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第6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2012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

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

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着

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第7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杨善洲虽然获得过许多奖励和称号,但是,最大的荣誉莫过于被亿万民众自发投票,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崇高的官德人品感动了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感动了整个中国大地,也足令当今一些蒙耻固位、尸位素餐、假公济私的官吏,尤其是其中的高级干部羞愧难当!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自己的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吧。”妻子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吗?我真的没有再多的钱了。”妻子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以还清借款。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他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他说:“村里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家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把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省委书记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他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省委的安排。他坚定地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说干就干,杨善洲带着人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通过调研,他们选定了施甸县旧城、酒房、姚关三乡接合的大亮山造林,造林指挥部就设在山上,他担任指挥长。指挥部成立当晚,就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决定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把造林的意义讲明白,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看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感动不已。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只要老书记一句话,我们都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间,一住就是8年。没钱购买农具、办公桌、板凳、床铺,就自己动手做出来。晚上照明没有电,就每人买一盏马灯照明。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和义务承包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非但如此,林场创办之初,他还常常用自己的退休金帮补林场。后来林场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场长多次对他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断然谢绝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杨善洲虽然不是林场场长,却没少为林场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边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我们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座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挂两块用旧了的洗脸毛巾。

杨善洲在林场工作20多年,他的老伴只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为此,他交了370元的汽油钱给林场。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事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我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们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那就太不应该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地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次年10月10日,劳累一生的老书记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乡保山市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杨善洲去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2011年,杨善洲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2年,杨善洲荣获“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

第8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作者:云南红河卫校 饶培辉 (新浪博客:.cn/raopeihui)

每个人都照过镜子,每个人都需要镜子。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与之对照,先进分子可以发现不足,落后分子可以发现问题,腐化堕落分子会暴露丑恶。

乐于和敢于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无疑是光明磊落的人。而且,必将通过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由此受益一生。

不愿意或者不敢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可能是问题严重的人,甚至是病入膏肓的人。这些人若不痛改前非,必然在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自毁前程,甚至断送性命。

杨善洲很固执,固执成一头拓荒的牛。他退休不要国家照顾,不进省城享福,而是一头扎进荒山野岭,住在深山里,“白天种树,晚上烤火”,拼了老命办林场。他要履行“退休后为家乡做点事情”的庄严承诺。这一做,就做了整整22年,这一做,就做成了辉煌的事业:他和他带领的林场工人,在大亮山上完成了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的壮举。绿化了荒山,造福了百姓。作为荒山承包人,杨善洲拥有林场的产权,留着,他拥有一个绿色银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卖了,他和他的子孙几代人都是富翁。有人因此称他为“施甸第一富翁”。

然而,他不做物质上的富翁。2008年11月11日,82岁的杨善洲把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了施甸县林业局,交给了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去。他将政府奖励的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杨善洲,又回归两袖清风。然而,杨善洲却是更高层次的富翁:他以60年的执着,坚守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与之相反,那些在退休之前违法乱纪为自己捞好处,退休之后还用尽余威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在“杨善洲”这棵雪松面前,是多么卑微,多么灰暗,多么苍白。

杨善洲公私分明,他在公与私之间划定了楚河汉界。他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杨善洲出差和下乡,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一次,他到家乡姚关镇出差,在保山一中读书的女儿想顺便搭车回家,他说:“我是公家的人,办公家的事,坐公家的车。你是杨善洲的囡,凭啥坐车?”杨善洲晚年,省市领导考虑到他往返林场办事不方便,给他配了一辆三菱车,他从不让家人搭车,子女顺道坐车要付钱。

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那些以“专车”炫耀身份的人,显得多么渺小。

某杂志曾经刊发过这样一则征婚启事:“某男,副处级,配有专车”。

一位七品芝麻官的驾驶员的夫人,与同事聊天时语出惊人:我家有两辆车,我一辆,自己买的;老公一辆,公家配的!

专车,配给杨善洲,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配给有些官员,却成了全家享受的福利。

杨善洲的“家风”很正。他对家里人很“苛刻”,家里人却从不对他苛求,也没有因他做官而感觉不同。杨善洲的老伴说:“他当官是给老百姓当,不是给我们家人当!”

杨善洲从不在就学、找工作、提干等事关一生前途的事情上照顾家里人。他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他的母亲和妻子可以“农转非”,他却把组织部门办好的手续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有人问到此事,杨善洲解释说:“我当时想,大多数科、局长,还有地委委员的家属都是农民,我这个‘班长’怎能转?”杨善洲的晚辈们,在工作、提干等等事关个人前途的问题上,全凭个人能力和自力更生,沾不上杨善洲这位大官的一点光泽。

以此相反,有的官员的家风很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官员不该说的话,家属说;官员不该做的事,家属做;官员不能收的礼,家属收。最后,官员下了地狱,家属也上不了天堂。

杨善洲家里很穷。“穷书记”这个称号,是人民群众对杨善洲的最大的褒奖。在保山地区,杨善洲是有名的“穷人”。杨善洲老家的房子在山坡上,是2006年新起的一栋砖瓦房。大女儿杨慧菊说,之前的房子几乎是全村最差的——漏雨就用土罐接,雨大时水往房里灌。1995年,杨善洲退休到大亮山植树造林去了。家里人借5万多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栋房子。老伴张玉珍特意找他谈:能不能凑点钱帮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了9600元。老伴说:“9600元,能还5万?”杨善洲摆摆手:“你还不知道?我真没钱!”结果,房子没入住就卖了。杨善洲的工资,许多部分都开支去救助特困群众、为贫困村买种子、下乡支付餐费等等。

以之相反,有的官员,几套房产,狡兔三窟,不仅房外有房,而且家外有家,包二奶,养小蜜。因为开销巨大,千方百计挖公家的墙角,掏集体的仓库。最终,成为过街的老鼠,被正义的车轮碾死。

杨善洲是有名的“草鞋书记”。他从担任县级领导干部起,到从地委书记岗位卸任,几十年如一日地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竹帽、蓑衣、草鞋,是杨善洲最爱的“时装”,没有派头,更不是作秀,正是这身“时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杨善洲的事迹说不完。

杨善洲的精神道不尽。

“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在机关大院里作盆景,要到群众当中做雪松啊!”这是杨善洲常说的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一生的无私奉献,向世人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雪松”精神。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正心志,可以心明眼亮,可以前程光明。

我以杨善洲为镜,不断扶正我的心志,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走好我平凡的人生。

如果,我只能成为一颗小草,那么,我就紧紧抓住红土地,以谦卑的身躯,为大地增添一点绿色。

第9篇: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

【摘 要】主旋律电影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对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关系进行阐释;立足电影《杨善洲》对道德榜样塑造中文化元素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在以后主旋律影片中当合理的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将道德榜样平民化、草根化,起到教人心的作用。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道德榜样 文化元素

一直以来,主旋律电影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挥舆论导向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87年到2013年,我国共拍摄主旋律电影100多部,主旋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多是从视听语言或叙事策略的角度来分析,也有对人物符号结构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变化趋势。本研究试着从新的视角——中国文化元素去分析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塑造,判断其人物塑造得失,以期对以后道德榜样的塑造提供一些启发。

本研究选取影片《杨善洲》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杨善洲》要表现出优秀先进党员的典型形象,赞颂讴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另一方面,影片承载着更多的时代使命,它要引导共产党员学习杨善洲的奉献精神,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的典范。

一、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传播

主旋律电影是常提的概念,1987年3月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国务院电影局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学界对主旋律电影有着普遍的共识:即“表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社会秩序,只要具有这样功能的影片便可归入主旋律之列”,主旋律的提出表明了国家当局对电影教化功能的重视,此类电影有着重要的社会使命。①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有着特殊的关联,道德榜样常常通过主旋律电影的塑造出现在银幕上。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证明长期看电视会影响受众对现实社会的感知。电视培养就像“冰川效应”一样,在较短的时间里,人们不会感觉到温度的变化,但长期的积累,就会产生沧海桑田的巨变。②电影的画面有着一种超出智力对事物理解的、感人肺腑的力量,长期看影像作品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的感知,甚至重新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

道德榜样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价值取向不断的多样化、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当下。榜样在影视的建构下具有了主体性,并通过影像的宣传扩展影响。这种方式又称为“榜样示范法”,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进行模仿学习。③

主旋律电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奏,宣扬社会道德,为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消费社会里,主旋律电影并不是很受大众欢迎,有时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对抗式解码,究其原因在于电影中的人物并不被大众所认可。主旋律电影虽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如何塑造出符合大众接受习惯的道德榜样形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文化元素与人物形象的表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很多文化元素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在影视中出现时能给人们一种移情作用,当文化元素外射到其指涉的某一物质身上时,受众会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情嫁接到这种物质上。

主旋律电影中通过文化元素符号隐喻道德模范形象并不少见,尤其是通过自然界元素,这似乎有着规律可循。2000年以来至今,这一类电影有《郑培民》(2002)、《生死牛玉儒》(2004)、《任长霞》(2005)、《第一书记》(2009)、《杨善洲》(2011),山路、草原、花、土地、水和树等元素与这些影片中的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种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它们将观众对文化符号元素的情感移情到人身上,在渲染和塑造影片主人公的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杨善洲》进行分析,除了其距现在时间最近,还因为在影片“水”和“树”意象的营造和运用独具匠心,它们带来了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的独特意境和魅力。

皮尔斯认为“符号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构成符号的要素有三:代表事物的符号(形式)、被符号指涉的对象(指称)、对符号的解释(意义)”。④在对符号进行解释时,最深一层是隐喻,隐喻是借助一种事物去理解和把握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现象,叙事者借助符号的意义,以使得电影中的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并得到升华。

影片以现实题材塑造当代英雄人物,以线性的叙事时间层层展开,主要分为两部分:杨善洲退休前和退休后;相应的主要叙事空间围绕着保山地区和大亮山。叙事的故事也紧紧围绕着两个符号:水和树,电影通过“水”和“树”的意象对杨善洲的形象进行诗意的塑造。

1、生命之水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一切的生命活动的源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赋予水以神的灵性,水能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影片开始讲诉了80年代云南保山的一个“奇观”:近乎光秃的大山上,一位叔叔挑了担水,去给侄子结婚送大礼,更突显水的珍贵。当地的山林因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被砍伐,以致生态严重失衡,水土流失严重,而水是人民生活的希望。

而电影中杨善洲就是保山地区人民的“生命之水”,他用自己的大半生滋润着这片土地,造就了富饶的滇西粮仓,带来了郁郁葱葱的大亮山,哺育着这片土地的人民。干旱时,他果断要求开闸放水,并计划向上级如实汇报灾情请求援助,停建地委大楼并将资金投入到打井抗旱,缓解了人民的压力;他退休后回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为保持水源做了巨大贡献。

2、无私如水

老子曾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电影的艺术创作要让观众不仅看到现实生活的外在影像,还应看到其深处表达的情感与生命律动,本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有效编织和人物关系的精心设置,塑造出了大公无私的杨善洲,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父女之情是天地间最亲密的亲情,影片中的二女儿的一系列事件使得影片中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和曲折。她希望父亲能答应帮自己的户口农转非,户口是一个人地位身份的象征,中国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使得不同阶层的人所享受的福利有着巨大差别,农转非意味着脱离了底层,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身份认同。解决这件事,只需要杨善洲的一句话,他却一直没有答应;二女儿与丈夫因工作原因分居多年,请求杨善洲帮她调职回来,杨善洲坚决不同意。杨善洲的所作所为彰显出共产党员铁面无私的风貌。

3、灵活如水

水无常形,因机而动。水不拘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有着无限活力与生机。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影片中杨善洲遇事不慌不忙,总是能妥善解决问题。当干旱时,他决定把农业灌溉用水集中管理,适时开闸放水;当两个县长因为水的问题吵闹不休时,他提议两个人互换角度考虑问题,使得事情顺利解决。他为了吸引村里的人和他一起种树,给大家播放《庐山恋》,给大家美好的想象,又提出和大家签合同,收益分红,但自己一分不要。这些事生动的展现了精明能干、灵活多变的杨善洲。

4、坚强如树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和树有着同一性,这不仅表现在外形上可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树和人一样有着崇高的品质,有着坚忍不拔、独立顽强的精神。树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的根紧紧的扎在地下,从中汲取水分,同时依靠阳光获取自己生存的力量。

杨善洲在抗旱和种树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生活艰苦,然而却从未动摇过。树代指人才,杨善洲好种树、好哺育人才,杨善洲无论何时都没有忘记对后辈的栽培:他怒斥不准孙子求学的女儿;对牛长平和周波悉心培养,把他们培育成合格的接班人。

他把树当作自己的孩子、亲人来对待,而他自己也成为一棵树,伟大、高贵、充满智慧的树。“天大旱,人大干”,这是在抗旱时期人民喊出的口号,他号召人民要自己做“龙王”,不靠天不靠地,用勤劳的双手去改变世界。他自己也是行动者,走进田地里插秧,走进荒山里植树,带领人们抗旱致富。在“水”和“树”意境的烘托下,杨善洲形象越发高大,渐渐走向了神坛。

三、文化元素的意识形态转向及规避

文化元素符号承载人们的很多情感,这些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很好效果,然而在主旋律影片中,当主人公自身有着意识形态转向时,这一种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巴赫金认为: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话语永远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⑤影片中通过水与树塑造了高大、雄伟、大公无私的杨善洲。影片中杨善洲在退休之际带领新党员宣誓入职,这种仪式使得人物的形象发生重要偏转。在仪式上,杨善洲由先进道德榜样转向优秀共产党员,人们对道德榜样本身产生质疑。没有杨善洲就没有保山,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人民幸福的生活;杨善洲将农业灌溉用水集中管理带领大家克服了旱灾,这一行动象征着政府家长制。

这是很多主旋律电影共同存在的问题,人物在文化元素的烘托下展现出高大的形象。在大量来自生活的生动细节刻画他们人物性格的同时,他们也被意识形态化。然而这样会引起观众反感主旋律电影的情绪,而电影的引导作用也只能束之高阁。

正如前文分析的,现在人们更喜欢情绪化、平民化、生活化的道德偶像。若要规避这种转向,主旋律电影一定要把道德榜样平民化、草根化,不要刻意拔高,并且尽量不出现隐喻意识形态的场景。用传统文化元素并没有错,适当用一些普通的文化元素来烘托人物,让观众在心灵震撼和精神感召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歌颂和赞扬,也促使观众乐于观看影片,积极学习道德榜样,最终真正达到教化观众的目的。

【课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媒介引导研究”;项目编码:13XW052】

参考文献

①张凌云,《类型化:在政治和商业之间——中国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J].《当代电影》,2005(5)

②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和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③于淼,《榜样再现与偶像生产:媒体引导个体价值取向的机制及困境》[J].《湖北社会科学》,2011(4)

④李彬:《传播符号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⑤刁生虎,《水——中国古代的根隐喻》[J].《中州学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