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cdma技术论文范文

cdma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cdma技术论文

第1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直放站;CDMA;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65-02

1 概述

直放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

科学地应用CDMA直放站,能有效解决网络延伸和覆盖问题,是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使用CDMA直放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安装方便、不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等优点,特别在当今资本市场和客户市场双维度的经营环境下,应用直放站来提高CDMA网络覆盖效果不失为中国电信的一种重要选择。

2 直放站的基本概念

CDMA直放站主要由施主天线、重发天线、馈缆系统、直放主机、电源及保护系统以及防雷、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

根据支持的载频带宽,直放站可以分为选频直放站、宽带直放站。选频直放站放大一个载频的1.25M窄带CDMA信号,而宽带CDMA直放站可以放大多个载频地CDMA信号。

目前得到大规模应用的直放站是无线选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无线移频直放站,而微波直放站则较少应用。

3 CDMA直放站采用的关键技术

用于CDMA系统中的直放站产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以满足CDMA系统的应用特性:

1)低噪声电路设计技术

采用低噪声设计技术包括低噪声前级放大器和线性功放,主要考虑在较高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使得信号具有更好的信噪比。

2)线性功放技术

CDMA系统的调制方式以及频谱的利用率,对功放的线性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ACPR、IMD3等指标均与线性功放的性能有关。

3)增益、功率控制技术

为了保证应用的直放站不会影响CDMA系统环路控制的正常工作,直放站本身必须具备增益、功率调整控制技术,这种调整可以是现场的,也可以是远端的。

4)收发双工技术

通过双工器可以使直放站、下行收发天线共用,便于工程施工,减少工程造价。当直放站采用分体机结构时,使用双工器可以更方便的使前后端匹配。

5)滤波技术

CDMA系统上下行频率相隔45MHz,为了避免直放站设备内部形成环路自激,保证设备稳定工作,放大链路需有足够的滤波电路,对于需要严格控制带宽的设备(如选频型),还要采用变频、中频SAW滤波等技术。

6)光传输技术

光纤直放站利用光纤进行信号的传输,需要RF信号与光信号转换单元,以及光波分复用、光耦合及光功率分配等技术。

7)集中控制管理技术

为了便于设备的维护管理,直放站内部应具有较为完善的智能管理单元,以提供远程的遥测、遥控功能,并可定时上传状态信息,故障自动告警等。

8)多频合路、多模兼容技术

在室内分布应用的情况下,要考虑同已经安装的其它室内分布系统的兼容工作,这需要用到多频、多模兼容技术。

4 CDMA直放站工程关键技术

4.1 前期勘测及理论测算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直放站工作效果,在安装前均需进行实地测点,并按照测点的结果对覆盖效果及覆盖面积进行初步估算,测点通常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覆盖要求确定设备具体安装站址,准备前期的基础工程,如铁塔、机房、供电、接地等;2)确定需要转发的基站载频号,并测试接收点信号场强值;3)根据场强值初步确定使用设备的类型,天线的使用类型,天线的安装高度及位置;4)通过计算预测设备的工作增益、最大输出功率值;5)根据设备的输出功率及重发天线的类型预测设备开通后的覆盖范围及覆盖效果。

4.2 站址选择及定位

如果为了扩大基站覆盖范围,直放站应安装在基站覆盖区边界处。使用路测仪在地面测出的基站信号强度一般为-85dBm~-95dBm,在源天线处测得基站信号强度一般为-75dBm~-85dBm。

直放站距离基站太近(源天线接收信号强),则直放站与基站形成重叠覆盖,移动台信号一路通过直放站延时后到达基站,一路直接到达基站,将会对基站形成多径干扰。所以,尽量减少直放站与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面积,以保证对移动通信网的干扰尽可能最小。

由于重发天线是定向角度天线,直放站站址最好选在盲区外,靠近盲区边沿(根据现场条件确定,通常大约50m~200m)如果选在盲区内,则不能达到最佳覆盖效果。

直放站覆盖城市边缘的密集住宅区时,应避免在楼群的正面选点,因为CDMA信号要直接穿透靠前的楼房,才可覆盖到后面的区域,由于信号在穿透过程中衰减很大,信号强度将会很弱。如果从高楼的侧面覆盖,信号可以从楼与楼之间的空隙穿过,并借助反射达到很好的覆盖效果。

4.3 天线安装

因CDMA信号是宽带信号,受多径影响较大,天线位置的选择对直放站的覆盖范围影响很大,除考虑天线隔离度、输入信号电平大小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直放站输入信号的波形质量。原天线位置不合适,直放站向覆盖区转发恶劣信号,手机用户不可能接入基站。

在实际安装工程中,为增大隔离度,施主天线与重发天线采用背对背安装方式。当安装在铁塔上时,使用铁塔平台对天线进行隔离,当安装在楼房顶时,使用建筑物或增大天线水平距离进行隔离。如果两天线之间有隔离物,如楼顶的水箱、电梯间等,安装时要避免两天线在一侧。如果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主天线在满足信号接收强度的基础上,应尽量靠近建筑物(通常重发天线可放在建筑物上面,施主天线靠近建筑物侧墙)。如果建筑物为一般砖墙结构,应考虑用建筑物隔离和拉长距离的方法来满足隔离度要求。如塔上平台可做隔离物,天线可分别安装在平台、下塔身处。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CDMA直放站基本概念介绍、理论研究、工程实施、等几个方面来对CDMA直放站在网络覆盖优化中的技术进行了探析,基本达到了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有关从业人员CDMA直放站的理解和项目管理能力的目的。

当然,CDMA直放站无论从技术演进还是工程应用,都需要持续探索和发展,所以我们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总结和研究,增强直放站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效果,不断提高网络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网;调度业务;电力载波通信;PLC;通信方式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98-01

1 引言

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极高的要求。电力载波通信(PLC)一直是电力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它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介质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手段。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高速电力线通信采用单载波类、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扩展频谱类(主要应用CDMA)三类调制技术。下面主要对OFDM与CDMA做比较,并得出结合二者的MC-CDMA技术。

2 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PLC中的应用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由于其低成本、性能高,依然是现今广泛使用的一种调制方式,应用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上,使电力线上的高速数据通信成为可能。如何根据电力线介质高频段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及相应的编码、均衡、同步及自适应技术在合适的频带上实现告诉电力线通信是非常重要的。OFDM利用IDFT(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和DFT(离散傅里叶变换)或者WFT和FFT基带调制实现正交频分复用发送与接收,可以方便地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时实现,采用保护间隔和循环缀来抗多径,从而有效地降低ISI(码间干扰)和ICI(信道间干扰)。OFDM将高速行数据流转化为低速并行数据流,再将这些并行数据调制在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实现并行数据传输。虽然每个子载波的信号传输速率并不高,但是所有字信道合在一起可以获得很高的传输速率。OFDM系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数量的子信道实现上下行链路中不同传输速率,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可与多种接入方法结合使用,构成OFDMA系统,其中调频OFDM、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OFDM-TDMA等,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事利用OFDM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但OFDM与单载波系统相比,频率偏差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存在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

3 扩频通信(CDMA为主)在PLC中应用

CDMLA为除了OFMA技术的另外一种宽带电力线通信的实现方法。传输速率一定的条件下,增加频带宽度可降低传输信号的噪声比,可增加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PLC中,chirp扩频稍有应用,但主要还是CDMA技术,原理为伪随机码在发端进行扩频,在收端用想相同的码序列进行解扩,再将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CDMA保密性好,具有多址能力,易于实现码分多址,有抗衰落、抗多径干扰的能力。应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技术,对各种频率选择性干扰、白噪声以及窄带干扰等都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基于PN码及正交可变扩展系数(OVSF),各数据流经窜并转换为平行的子数据流,再乘上各自独立的OVSF码实现子数据流相互之间的正交化,然后所有子通道数据流叠加到一起并插入一个PN码用于保护它们免受多径干扰及其它用户的可能影响,接着调制后通过传输通道发送出去。两种编码的结合,有助于获得好的正交特性,可降低多址接入的影响。最后分离多径接收端对多径信号进行相关解调。

4 MC-CDMA技术在PLC中的应用

4.1 OFDM与CDMA比较

选择OFDM或CDMA,一般从系统容量、支持高速率多媒体服务、抗多径信道干扰、频谱利用率等因素考虑。

4.1.1 峰均功率比(PAPR)

PAPR过高会使得发送端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要提供额外功率和扩大设备的尺寸,进而增加设备的成本。OFDM对非线性非常敏感,还需结合其他技术来降低PAPR。而CDMA系统自身就有很多技术可降低PAPR。

4.1.2 调制技术

OFDM系统无论上下行链路都易于同时容纳多种混合调制方式,每条链路都可以独立调制,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信道好的情况下,终端可采用较高阶的如64QAM调制以获得最大频谱效率,信道条件变差时可以选择QPSK(四相移相键控)调制等低阶调制来确保信噪比。这样,系统就可以在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若信道问的干扰限制某条特定链路的调制方式,亦能通过无线资源管理和网络频率规划等手段来解决。CDMA上行线路不支持多种调制,下行线路虽支持,但规定符号调制方式需相同,而且在非正交的链路中,采用低阶调制的用户将受高阶调制用户的噪声干扰。误码率和频谱效率之间获得最佳平衡是判断一个通信系统优良的重要标准。

4.1.3 抗窄带干扰能力

OFDM与CDMA中窄带干扰都只影响其频段的小部分,自身技术均能解决。

4.1.4 抗多径干扰能力

多径传播效应造成接收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波形问的相互干扰,使接收端判断错误。这会严重地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OFDM通过窜并变换待发送的信息码,降低速率,以增大码元周期来削弱多径干扰的影响。同时使用循环前缀(CP)作作为保护间隔,大减少甚至消除了码问干扰,但CP越长,能量损失越大。CDMA接收机采用RAKE分集接收技术,使多路信号能量区分和绑定。但当路径条数达到一定值,信道估计精确度将降低,RAKE的接受性能将快速下降。

4.2 MC-CDMA技术

为使PLC得到更好的性能,研究发现,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能把OFDM和CDMA技术结合起来。多载波CDMA方案可分为时域扩频和频域扩频,二者分别用给定的扩频序列对串并变换后的数据流与原始数据流作处理。频域扩频用扩频序列中对应的每个码片将数据调制到不同的子载波上,MC-CDMA技术正是这种方式实现的。MC-CDMA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扩频在频域中完成,接收机在频域上能充分聚集信号的能量,从而做出最佳判决,具有最佳的频谱分布,抗干扰能力强,而且,频域内有一定的自由度,每个用户的处理增益可随通信网络的要求进行及时修正,同时接收端的解扩合并技术和OFDM的频域均衡技术结合,实现的复杂度较低,这些优点使得我们更倾向于选择MC-CDMA技术作为电力线载波中的应用技术。可以把MC-CDMA看作一种OFDM技术,只是在形成OFDM信号前,先将用户的信息和扩频码矩阵相乘。MC-CDMA方案保留了OFDM和CDMA各自的特点。

5 结论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的基础建设,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实现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运用及发展,将充分受益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叶青.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能表上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6)

第3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CDMA网络技术;水利水电;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 网络技术CDMA概述

GPRS、GSM、CDMA为现有主要无线通信技术。GPRS是GSM进化而来,可在下载数据与通话同时进行;成为全球通的GSM为蜂窝系统;CDMA具有软切换、高质量、大容量、综合业务、国际漫游等优点的通信移动网络技术,其将宽带信号数据在伪随机码的高速调制下,扩展了原信号数据,最后通过调制载波传输。CDMA在关键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因CDMA存在自扰,在频率、宽带相同情况下有远近效应出现,核心技术功率技术控制可避免远近效应,在通信高标准前提下避免了产生其他干扰。系统容量、接入、抗干扰力、切换速度受PN码的影响,当前-m系列为 PN技术的基本地址码,可对差异用户进行区分。另外,语音编码技术、软切换技术、RAKE技术为CDMA技术运用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在网络特点上,CDMA具有大容量系统、良好的通话效果、简易的频率规划、灵活配设系统的容量等网络特点优势,在技术成熟基础上,网络成本建设也相应的下降。在主要运营商中,联通的CDMA1X网络在升级的基础上网络覆盖面极为广泛, 传输速率高达308kb/s,实现IP业务兼容,并且实现与IS-95的平滑过渡,因存在相同载波,节省了运营商的投资。CDMA 1X具有发送分集、相干反向解调、Turbo编码、向前快速功控的功能,容量大于IS-95,有着280Kb/s的宽带速率。

因为CDMA具有诸多优点,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创始着高通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在竞争环境下,1xEV-DV、1xEV-DO技术也被研发出来。随着3G技术的发展,CDMA作为成熟的网络远程监控平台,是正确的数据传输选择方式。

二 监控系统技术实现概述

水利水电的监控系统设计应包括采集水文数据、传送水文数据的硬件设备,也包括软件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坚持原则为在系统的要求功能满足下实现准确、可靠、先进、实用等要求。水利控制板功能在采集数据对RS-485总线传输数据,随后对数据接收,打包处理,最终个传送到CDMA设备。语音录放、串口模块、液晶模块、CPU模块德国是水利控制板的组成。通电后系统开始初始化,进行波特率的协商处理,再进行DTGS800的初始模块化处理,配置参数,传送AT指令。水利控制板各部分功能不同,水利设备在RS-485串口下与水利模块相接,对水文资料收集处理,通信终端CDMA与RS-232谅解,对处理完善数据打包传输到中心控制平台。CDMA通信终端在接受数据处理上不可或缺,现在主流的终端为TCP/IP module+CDMA模块,在同样价格优势下,可满足多样化的用户所需。在该技术实现应用中,外部接口与通信模块是主要组成部分,TCP/IP协议在通信模块下实现数据打包,或数据剥离。外接口由RS-232串口、天线接口、UIM卡座接口组成,进行外部通信。DTGS800由于其通信质量好、传输数据块、抗干扰性强的优势,通过RS-232C串口,实现接口设计简化,开发周期短。通信终端的设计电路为电源、TTL电平接口、UIM卡电路、语音部分等电路。AT指令主要用于MODEM与计算机上的通信,因有事实标准,AT指令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监控设备主要是基于以上硬件设施发挥作用,下面介绍设备软件功能设计。软件主要包括现场之终端程序设计中心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监控系统终端设备主要放置在水文站、水库、湖泊等地,组成部分包括水利控制板、水利设施、通信终端,MEGA64单片机程序设计是水利控制板的中心,对AT指令进行发送,收集水文数据资料,控制模块。单片机负责对系统初始化,协商处理水利设施,再初始DTGS800模块后配置参数。通过AT指令传输配置数据,终端扫描,监测新数据,如有则打包处理新数据,如无,则进入省电状态。在遇到信号阻塞,网络不畅,非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会得到缓存处理,打包列队稍后发送。 在循环处理打包数据中,对数据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发送差异数据,监测UART运行状况,若闲置则进行数据发送,反之则等待判断。对于数据是否发送完毕进行等待判断,发送完毕系统推出。解压数据包也存在循环执行,接受完毕进行解码,相反则等待执行。在数据中心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其主要进行接受和存取水文数据,对数据情况判断进行升降闸门。监测动态接收的数据,制作变化曲线图。构建监测的动态数据库,提供浏览、插入、删除、修改的功能。信息数据库自动生成,进行信息管理与统计,对信息实时在internet上公布,为社会公众提供水文资料的咨询服务。存在网络接入的PC机以及通信软件是中心控制系统的组成,实现了UDP的接收传送。通信设备存在接口,对不同的协议与资料格式进行远程监控系统的传输。该软件系统采取的是C++运用语言,支持网络编程。可方便实现对Socket的编写。在转换IP地址、Create过程装换与主机名的转换中,CAsync Socket有着将繁杂类型转换为简单字符的功能,通过异步特点,线性操作实现了简洁化。

三 结语

水情状况的采集及时,对水资源管控、水文预报、抗旱防汛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这就要求监控系统具有高速的采集、传送能力,网络技术CDMA可有效实现水位、水量、展开升降作出实时收集。本文进行水电水利的监测技术的实现做了硬件与软件上的设计分析,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做到软件的配套,扩展电路,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监测系统上要做到点点对应开发。希望本文能为我国水电水利的监测设计实现带来理论参考,为水利智能化的实现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王晓亮.基于CDMA网络技术的水利水电监控系统的实现技术研究[D].中山大学,2007.

[2] 配电监控系统中CDMA 1X网络技术应用[J].魅力中国,2009,(19):192.

第4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CDMA 车载监控系统 设计 实现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87-02

当前,对于无线通信网络应用问题的研究已经越加受到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尤其是对于移动物体的加以监控始终是这一监控系统的焦点。CDMA本身具有独特的网络,进而脱离了GPS系统的限制,实现了自身的定位服务,并且其终端严格同步于网络,从而使得监控信息和定位信息的传输能够实现。

1 CDMA技术概述

1.1 CDMA通信技术概述

CDMA通信技术是将先进的无线扩频技术通过多址接入的方式应用于数字通信中,从而使得其用户能够在同一频阶、同一时间依据编码的差异来获取业务信道。通过多址技术的应用使得其众多客户能够对通信线路共同使用,实现信号多址分路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及码分多址三种形式,而频分多址技术既是我们通常说的CDMA。CDMA的通信是依靠不同频率的信道来实现的,将整个可分配频道进行多个无线电信道的划分,每一个信道负责一路控制和话音信息的传输。

1.2 CDMA定位技术概述

CDMA定位技术基本上包括Cell ID技术、AOA技术、TDOAFFOA技术及AFLT/IPDL技术及AGPS四种形式。这四种定位技术,都是通过对无线电波信号参数的接受和测量,并利用定位算法,来对其移动终端位置加以测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测量的参数包括信号强度、传播时间及角度等。

2 基于CDMA车载监控系统的设计

基于CDMA车载监控系统中关键设计是CDMA无线通信模块,论文选用的模块具有国际领先的先进水平。

2.1 设计过程

由于车载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涉及到相对更复杂的环境干扰、频繁的启动,以及机械的振动等因素,只有稳定运行的系统,才能确保电子监控系统平稳可靠,同时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麻烦。传统的PC构架(工控式系统)或居于一些开放式平台开发的系统(Windows、Linux等)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其稳定性受到质疑。因此选择采用工业级专用高速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高可靠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WinCE),是系统稳定可靠的有力保证。

设计选择ARM9S3C2440作为微处理器,通过处理器串口向通讯模块下发指令,这种程序实现了控制工作方式、查询模块状态、维护和设置通讯连接及发送和接受通讯数据等功能。将CDMA通讯模块设置自己的命令集,由外部设备来对其进行控制,由用户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分析和执行的指令,并有为主机为目标发送相应代码。CDMA是公众电话接入网的一种,同时也是具有高智能特性的通信终端,内部设有微控制器,功能完善,其终端的一切操作均由AT指令来进行控制,例如挂机、拨号、链路连接和参数设置等。此外,还应设置AT指令的补充部分,以用于特殊操作的实现。车载监控系统程序执行时,应首先对CDMA模块和ARM9主控模块进行初始化,检查其模块和SIM卡工作转台,若正常,则进行网络连接,反之只对错误信息判断程序加以执行。在检查其硬件和启动之后,利用通信模块系统对CDMA网络进行搜索,网络连接成功后直接连接系统服务器。硬件模块包括了CMOS摄像头MT9M111、Altera FPGA、统宝液晶屏TD036THEA3、SDRAM、时钟复位模块和配置模块。结构图中CMOS摄像头用于实时接收视频信号;LCD用于实时显示视频数据;时钟复位模块用于提供相应的系统时钟和复位信号;SDRAM用于缓冲视频数据,由于FPGA为易失性器件,即上电后需要从外部读入程序才能进行功能控制,配置Flash用于缓冲程序。

系统图像的压缩、解压缩技术从WAVELET、M-JPEG、MPEG1、MPEG2、MPEG4、H.263、H.264一路演变发展过来,尤以MPEG4成为当今视频监控的主流,其既具有DVD级(MPEG2)高清晰画质,又在同等画质MPEG2下存储容量减少1/3到一半。其它的压缩、解压缩技术要么技术不先进,画质达不到监控要求,要么仅为概念其核心仍为MPEG4,目前国外的视频监控类产品中MPEG4占据主导地位,图像的压缩、解压缩处理芯片,市场上也分有纯硬件处理芯片和DSP+压缩算法处理模式。其中以纯硬件处理芯片较好的解决了音视频同步问题,是安防监控应用的首选。而DSP+算法的方式,除音视频同步问题需解决外,还需解决算法优化、处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其可靠性受到质疑。

2.2 系统中心服务器和车载终端的连接

连接建立之后通过车载终端进行中心服务器登录,并向中心服务器的车载终端发生相关标识。中心服务器接受到登录信息后,两者间就建立了对应的连接关系。此时,车载终端进行成功信息的发送,反之则发送失败的信息。在系统设计时,我们以飞凌公司的ARM9作为本系统的核心器件,以统宝公司的3.6寸液晶屏TD036THEA3,进行图像的显示。

对于统宝的TD036THEA3液晶显示屏控制,主要就是对如下输入信号进行控制,表对各个引脚进行说明。

3 基于CDMA车载监控系统的实现

在设计阶段性结束时用设计软件包对这些程序进行仿真测试,模拟实际物理环境下的工作情况。而其中对于功能仿真仅对逻辑功能进行测试模拟,以了解其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原设计的要求。

3.1 位置查询功能

车载位置查询功能的实现涉及到车载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车载终端及通讯网络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查询请求的发送、定位、信息返回、信息处理及误差处理。车载台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对来自于监控中心的指令查询加以接受,并通过芯片上的接口对接收器收到的最晚输出信息加以查询,提取信息后,随之通过CDMA通信模块向监控平台进行定位信息和回应信号的发送。监控中心则利用通讯串口所接受的车辆目标位置信息进行必要的提前处理,对其中的经纬度信息进行提取,以实现车辆实际位置的实时显示。值得注意的是经由互联网和无线信道的传输,信息数据难免出现误差,出现误码,因此,车载监控系统必须在基于地图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3.2 系统其他功能

车载监控系统的实现得益于稳定实时的CDMA无线通信能力,主要包括对车辆信息的管理、车辆信息的查询、车辆轨迹的回访、巡线路线的锁定、最近车辆的位置查询、日常状态的告警及日常行车的报告。这些系统功能的实现是也正是车辆监控系统自身特色所在,在其实际设计应用过程中,有效结合通讯技术和定位数据,从而使得这些功能得以更好的细化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杰,车载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信号与信息处理,2008(5)

第5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 imt-2000

1 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 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 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 mhz~2025 mhz,2110 mhz~2200 mhz(共230 mhz)

1980 mhz~2010 mhz,2170 mhz~2200 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 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 三种方案的特点

(1) w-cdma系统

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 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 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4.096 mchip/s;

每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 mhz/20 mhz);

载波速率:16 kbit/s~256 kbit/s

帧长度:1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 ms;

调制方式: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 kbit/s)

w- 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 ms,分成16个时隙(time 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 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 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 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 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 cdmaone系统

cdmaone是lucent、 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20 mhz)

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

扩频速率:3.6864 mchip/s;

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

帧长度:2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 ms;

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

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 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 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多载波cdma链路在5 mhz带宽内有3个1.25 mhz cdma载波,10 mhz带宽则有10个1.25 mhz载波。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 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 kbit/s或者14.4 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 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

(3) td-cdma

umts是etsi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又分为 2个子方案即由德国的kaiserslautern大学、西门子公司、阿尔卡特公司提出并得到gsm网络运营者支持的td-cdma系统和由ntt docomo、爱立信公司、诺基亚公司提出的w-cdma系统。

td- cdma可以单独运营以满足etsi/umts和itu/imt- 2000的要求也可双模工作向后兼容gsm900和dcs1800,使第二代gsm900、dcs1800系统可以平滑过渡至imt-2000,从而可以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设备,节约了投资,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每载波带宽:1.6 mhz;

每载波时隙数:8 slot;

帧长度:4.615 ms;

时隙长度:577 μs;

单位时隙信道数:8个;

单位时隙传信率:8/16 kbit/s;

特征码扩频码长度:16 bit;

单位载波信道数:64个。

从td- cdma的接入方式可以看出其兼有tdma和cdma的特点,是以 tdma为基本框架在每个时隙传送具有正交特征码的多用户信号,好处是能利用tdma、cdma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缺点且与gsm有较好的兼容性。tdma的优势是已经通过了大量用户的试验和有全球最大的用户数;而cdma的优势是可灵活提供可变速率业务和多径分集能力。单位载波信道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是对于同样的小区用户数而言,收发信机个数降低,最多可达8倍,从而可降低基站设备的投资。

td- cdma中的扩频调制不同于ds- cdma,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适应于gsm中所采用的qpsk/gmsk方式,又可适应于多载波cdma和脉冲压缩(pulse compression) cdma,从而确保了对gsm系统的兼容性和对新技术的开放性。

由于td- cdma系统接入方式的特殊性,从时域上已大幅度降低了多址干扰,加上小区复用系数为 3,又从空间上隔离了部分多址干扰,仅考虑上述2项就比直扩cdma要优越。另外,由于td-cdma用户数少,每时隙最多为8个信道,共有16个特征码字表示的信道,多用户信号是同步的,从而决定了联合检测(即多用户检测)容易实现,且可进行最大似然检测以达到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极限,大大降低了多址干扰。而在直扩cdma中(如is-95),由于反向信道异步和用户数多的特点使得多用户检测难以实现。

3 三种方案的性能比较

这三种方案都是根据itu的imt-2000系统框架要求,结合原有的系统及近几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在2000年左右推出商用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案。

(1) 利用cdma技术的程度

cdma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小区复用系数为1,利用多径能力,可变扩频增益,多用户检测,软切换,软容量。td-cdma、w-cdma、cdmaone对cdma技术的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td-cdma较差,这是因为td-cdma系统要与gsm系统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并且因为扩频带宽只有1.6 mhz,所以并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并且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因为每个时隙内最多只有8个用户,所以采用联合检测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对干扰抵消能力强。

表1 三种方案的比较 w- cdma cdmaone td-cdma 小区复用系数 1 1 3 利用多径能力 好 好 差 软切换 好 好 困难 扩频增益 4~256 4~256 16 多用户检测 困难 困难 容易 软容量 可以实现 可以实现 无法实现 (2) 同步方式,功率控制和支持高速业务能力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is-95),采用64位walsh正交扩频码序列,反向信道采取非相干接收方式,成为限制系统容量的主要问题,所以在第三代系统中反向链路普遍采用相干接收方式。w-cdma系统采用内插导频符号辅助相干接收技术,两者具体性能目前还较难比较,涉及到接收机的结构及实际环境限制,但前者在车辆移动速度较快时,会跟踪不上快衰落变化,性能恶化。另外,cdmaone系统需要gps精确定时,小区间要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较高;而w-cdma和td-cdma系统则不需要小区间的同步,可适应环境的变化,可在室外、室内、甚至地铁中使用。td-cdma系统继承了gsm900和dcs1800正反向信息同步的特点,从而克服了反向信道限制容量的瓶颈效应,而同步意味着正反向信道均可采用正交码,从而克服了远近效应,降低了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cdmaone系统采用与is-95系统相同的开环加闭环功率控制方式,功控速率为800 bit/s,w-cdma系统采用开环加自适应闭环功控方式,功控速率增加到1600 bit/s,效果有较大提高,可以抵消一般快衰落的影响。td-cdma采用了联合检测进一步消除了多用户干扰,使得上行链路用户之间功率相差很大时仍能有效地解调信息即克服了远近效应,带来的好处是为了克服瑞利衰落(快衰落)的快速功率控制不是必须的,而消除对数正态衰落(慢衰落)的慢速功率控制仍有必要,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功率、延长移动台的电池使用寿命和提高业务质量。由于对抗快衰落的能力较强,td-cdma可以支持高达每小时500 km的移动体的通信,这在现代移动通信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直扩 cdma对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支持能力较差。

w-cdma系统在5 mhz带宽中可提供16 kbit/s、32 kbit/s、64 kbit/s、128 kbit/s等多个传输速率。当信息速率超过128 kbit/s时,w-cdma系统可分配多个码分信道给用户进行复用,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可提供384 kbit/s(128 kbit/s×3),并且可容易地实现室内2 mbit/s的信息传送。cdmaone系统可通过多载波传送或复用码信道,实现较高速率的信息传送。 td-cdma提供综合业务是通过无线电资源的复用,可采用在每个时隙内的多码传输和时隙合并方式,为了达到2 mbit/s的峰值速率需采用16进制的qam调制方式,当移动台的传信率较高时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又因为采用与gsm系统相同的tdma时隙分配方式,所以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造成浪费。

(3) 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

cdmaone系统将is-95从一个话音、低速数据系统改进为一个无线多媒体系统,使之能提供基本满足imt-2000要求的容量和服务,优化了话音和数据业务,能支持高速率的电路和分组业务,提供平滑地向后兼容性(与 is-95),其网络结构和软件均从is-95系统发展而来,n× 1.25 mhz信道带宽与is-95已经使用的频带兼容。td-cdma系统与gsm有相同的帧长度和时隙长度,将gsm或dcs1800的网络作相应扩充,即可实现与td-cdma系统的兼容,在与公网的接口上则向atm过渡,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w-cdma系统,与第二代及在第二代基础上开发的pcs及pcn系统不兼容,需要单独的基站和移动台子系统,需要全面安装系统设备,所以初期投资要大一些。

4 未来的发展趋势

itu为 imt-2000/fplmts系统提出的时间表是:1998年底完成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1999年完成标准的制定,2000年以后开始商用。现在以日本、欧洲和美国电信公司为主的联盟已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决定最终结果的不仅是技术的先进,还有成本、系统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具体如下:(1) 市场需求。imt-2000商用系统将在2000年左右推出,会在以后十年内逐渐占领市场,所以要研究今后几年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需求,imt- 2000应能够提供那些业务。(2) 成本和系统复杂性。成本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投入,及与已有系统设备的兼容性。从初期投入来分析,w-cdma系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要设计全新的基站和移动台,及整个网络结构,所以投入要大一些。(3) 技术先进性。运营商希望以较少的基站覆盖较大的区域,并且提高系统容量。从整体的性能来衡量,w-cdma因为设计比较超前,可提供更多的业务、较大的系统容量而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td-cdma系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无法充分发挥cdma技术的优势。

由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已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必然希望将自己目前的系统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另外,欧、日、美电信公司都希望在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因此,国际电联很难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极有可能几种方案共存。

5 结束语

第6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1.WCDMA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

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本的窄带CDMA的平滑升级。

(1)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

④WCDMA工作频段:1900~2025MH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CDMA2000利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下行)。

(2)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根据ITU关于5MHz信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3.84Mcps。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方案,即CDMA2000-1X和CDMA2000-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i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CDMA2000在前向和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25MHz。

②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容,所以它把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议。

③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④为了使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

2.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

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和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MHZ和2GHZ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率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中则不会如此。

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IS-95厂家设备难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

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

(1)WCDMA的网络演进技术

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bit/s的数据服务。如果复用多个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后出现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384kbit/s这就是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

(2)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

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式为IS-95AIS95BIS-95CIMT2000。IS-95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4.4kb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I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bit/s的速率。I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

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演进等方面。

①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IS295A,其支持的数据速率为14.4kbit/s,由IS295A升级到IS295B,可支持64kbit/s。

②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比较,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修改标准。

③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IS241A到IS241B到I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IS241C为基础,IS241D规范在1999年底,目前IS241E规范还未正式。

二、WCDMA和CDMA2000在我国的前景

对3G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两种标准最后不能融合成一种,但可以共存。

在我国,GSMMAP网络已形成巨大的规模,欧洲标准的WCDMA在网络上充分考虑到与第二代的GSM的兼容性,在技术上也考虑了与GSM的双模切换兼容,向WCDMA体制的第三代系统演进,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全网覆盖的问题。而且CDMA2000采用GPS系统,对GPS依赖较大;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CDMA2000基站通过GPS实现同步,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部署的困难,而WCDMA设计可以使用异步基站,运营者独立性强;对于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我国在GSM蜂窝移动通信方面发展成熟,而窄带CDMA系统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WCDMA采用全新的CDMA多址技术,并且使用新的频段及话音编码技术等。因此GSM网络虽然可采用一些临时的替代方案提供中等速率的数据服务,却不能提供一种相对平滑的路径以过渡到WCDMA。而CDMA2000的设计是以IS-95系统的丰富经验为依据的,因此窄带CDMA向CDMA2000的演进无论从无线还是网络部分都更为平滑。在基站方面只需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基站。

由此可见,WCDMA和CDMA2000还将长时间在我国共存,鹿死谁手?尚未分晓。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RamjeePrasad.朱旭红译.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罗凌,焦元媛,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第7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华立汪氏;民营企业;跨国并购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跨国并购也悄然刮起了“中国风”。如今中国企业频繁购买西方企业着实让西方人大吃一惊,更引起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也积极融入到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其中,一个引起轰动的案例便是浙江民企华立集团收购美国飞利浦公司CDMA研发中心。华立的起飞是通过收购手段来达到企业技术升级和品牌升值而实现的。但收购之后,华立CDMA却一直悄无声息,直到今天3G时代的到来,市场上还是看不到华立CDMA产品的影子。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较早实践者之一,华立此次并购的得失,无疑对未来中国民企的跨国并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华立汪氏的收购案例

(一)华立汪氏并购概述

华立集团是一家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从1970年成立至今,已发展为一家以医药为核心主业、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等多元化投资发展的企业集团。

华立汪氏的并购始于1996年。汪氏并购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2001年收购飞利浦CDMA技术部门,并组建了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此次华立的资本运营战略实现了跨国并购,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直接掌握移动通信最核心芯片技术的企业。

(二)华立并购的成败之处

1.成功之处

(1)战略定位明确

2001年华立的主业是电能表,由于该行业市场需求狭窄、市场规模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华立以3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位,此时,每再提高一点都很困难,而且经济效益并不总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增加。这种格局显然不符合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因此,华立试图通过并购海外高起点的技术型企业,通过多元化来探寻企业新的发展空间。

为了避免成为美国的代工厂,华立有着明确的战略核心:并购相匹配的高科技技术企业,并以此为桥头堡,进一步整合华立集团所需要的技术资源,最终形成一个研发体系在北美、产业链在中国、目标市场在中国和全球的这样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

(2)获得飞利浦现有的市场和客户

华立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背后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2001年飞利浦公司已经收到来自国内的四笔订货量很大的订单,此时买下飞利浦CDMA公司就等于拥有现成的市场和客户,拥有了潜力巨大的未来经济效益,为收购的成功率系数增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3)对先进技术的并购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技术和资源的关键性越来越被重视。在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核心技术又是核心竞争力中最缺乏的,核心技术的掌握需要创新。但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据统计,世界上的科研投入,最后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只有不到10%。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不仅要具备一流的研发能力,还需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巨大的科研投入,而这正是众多民营企业的短板。因此,引进先进技术就成为首要选择。通过收购飞利浦CDMA技术,华立实现了技术的跨越——拥有了核心技术,华立因此而进入了移动通信产业的上游,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技术获取模式。

与以前国内民营企业单纯引进先进技术的做法相比,本案例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华立购买的是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技术,而不是被发达国家准备淘汰的技术。其次,华立不是单纯地购买技术专利本身,而是更注重获得研发人员,留住了拥有技术开发能力的活技术。最后,华立购买国外先进技术的资金是以资本运作的手段获得的,用国外的分支机构等渠道融资来购买国外技术,节省了外汇,同时也避开了一些政策局限。

2.失败之处

(1)未获得目标企业的核心所有权优势

虽然此次华立汪氏并购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实现了技术的跨越,突破了以往单纯为了“走向国际”的规模扩张等模式,但是华立汪氏并未获得飞利浦CDMA的核心所有权优势,而仅仅取得了技术使用权。美国高通方面提供的信息表明,关于CDMA芯片飞利浦与高通之间已签订一些授权协议和交叉协议,且双方承诺不对第三方公开。这个承诺并不会随着飞利浦CDMA研发部门的转让而改变。因此,华立的收购无法获得飞利浦所拥有的高通CDMA专利技术。这样,华立如果要开发和销售客户端设备和CDMA芯片,就需要向高通缴纳授权费用。高通只要提起CDMA知识产权保护诉讼,就会有上亿美元的标的金额,这就为进一步的开发埋下了不确定因素及风险,束缚了华立的创新研发。

(2)多元化投资的非关联度较高

按照当时的战略原则,华立准备在电能表、电气自动化、房地产、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行业五个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而上述行业的非关联度很高。其中,偏离主业的飞利浦CDMA的并购就给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华立的组织体系似乎越来越不能支撑华立日益膨胀的多元化产业,管理团队的捉襟见肘限制了华立的发展步伐,这也是后来汪力成主动盘整的主因所在。

2011年华立集团的公告表明,其核心产业是医药,包括化学药、生物药、植物药、中药、保健品;而智能电网、新能源等六个行业是其投资型产业。由此可看出,移动通信并不符合华立长期发展战略,最终被剥离出去,而之前的CDMA并购也因脱离主业导致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其所耗费的资金精力付之东流。

(3)脆弱的资金链制约华立CDMA发展

第8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空口质量;载干比;导频污染;异频邻区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系统,尤其是CDMA1X&EVDO网络,它会随着用户数量、运行环境变化、技术的更新等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网络指标的变化和网络性能,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对网络进行监测和优化。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提高效益,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工作。因此,网络优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 CDMA 1X&EVDO技术

1.1 CDMA技术优势

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的技术,利用扩频通信的原理,在系统中使用多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使CDMA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大容量

根据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表明,CDMA系统的信道容量是模拟系统的10--20倍,是TDMA系统的4倍。CDMA系统的高容量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它的频率复用系数远远超过其它制式的蜂窝系统,同时CDMA使用了话音激活和扇区化,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

(2)软容量

在FDMA、TDMA系统中,当小区服务的用户数达到最大信道数,已满载的系统再无法增添一个信号,此时若有新的呼叫,该用户只能听到忙音。而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目和服务质量之间可以相互折中,灵活确定。例如系统运营者可以在话务量高峰期将某些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目标误帧率稍稍提高,从而增加可用信道数。同时,在相邻小区的负荷较轻时,本小区受到的干扰较小,容量就可以适当增加。

(3)软切换

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因为据统计,模拟系统、TDMA系统无线信道上的掉话90%发生在切换中。

1.2 CDMA EVDO网络架构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主要包含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分组控制功能(Packet Ccontrol Function,PCF)和接入网鉴权/认证/计费服务器(AN-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ccounting,AN-AAA)等功能实体。AN 完成基站收发及其控制器的功能。其中,PCF 完成A8 和A10 连接的建立以及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acket Data Service Node,PDSN)的选择功能。AN-AAA 存储接入鉴权的算法和参数,执行接入鉴权功能。

2 CDMA 1X&EVDO优化研究

2.1 无线网络优化目的

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某个用户相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就是干扰,每个小区也会对其它小区构成干扰,尤其是同载频的邻区。同时,小区具有呼吸功能,网络负载越高,干扰越大,覆盖范围越小;反之网络负载越小,干扰越小,覆盖范围越广,网络的覆盖范围与容量都是随时变化的,每个扇区的容量是一种软容量。因此基于CDMA技术的网规网优相比基于GSM技术的网规网优要复杂的多,不是增加几个基站就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功率控制在CDMA网络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CDMA的核心,通过功控,有效地解决“远近效应”。因此从另外一个概念来讲,CDMA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功率控制的系统,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取决于干扰功率的控制程度。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软切换,它虽然能够降低用户切换过程中的掉话率,但是当某个用户在进行软切换时,同时可以与激活集中的多个基站建立业务信道,这样也就占用了多个基站的资源,即浪费了网络容量。

无线网络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程优化,即建网时的优化,主要是网络建设初期以及扩容后的初期的优化,它注重全网的整体性能;二是运维优化,是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的优化,即日常优化,通过整合OMC、现场测试、投诉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定位影响网络质量的各种问题和原因,着重于局部地区的故障排除和单站性能的提高。

2.2 系统相关参数设定

(1)系统参数

系统参数是指用来分析的系统的参数,例如码片速率、寻呼速率、载频邻区和邻接小区、ROT(反向符合控制门限)、DRCSupervision Timer(DRC监视定时器)、DRCChannelGain(DRC信道增益)等。

邻区列表参数:20个

(2)移动台参数

移动台参数是指基于主要手机生产厂家设置的一些参数,如噪声系数、前向链路Eb/No等。移动台参数有:

最大发射功率:23dBrn(0.2 Watt)

移动台设备噪音指标:8dB

人体损耗:3dB

Eb/No:7dB

3 CDMA EVDO优化策略设计

3.1 基础优化

网络基础优化主要是评估现网存在的网络基础性问题,主要包括无线网络覆盖、信号空口质量、邻区配置、RSSI异常、设备状态健康检查、全网配置参数核查,定位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验证。EVDO网络存在用户接入失败、掉线、速率慢、扇区吞吐效率低等性能差的问题,在做好站点优化基础工作上从端到端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验证性能提升效果。同时协助处理因工程遗留问题引起或VIP用户投诉的EVDO性能差问题。

3.2 无线环境优化

无线环境包含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优化重点为前向覆盖、覆盖区域应用层下载速率。反向链路是建立在前向链路的基础之上,反向上传到那个基站、上传速率等都与基站距离(干扰和传输除外)有关。所以无线的优化重点为前向链路和覆盖的优化。现网中主要反映现网的问题有导频污染、弱覆盖、越区覆盖、路段C/I差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优化方案。

4 结语

CDMA EVDO网络优化工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工作,要不断地对正在运行的网络进行优化。在网络运行初期,由于用户数较少,需要通过路测进行优化,这种过程一般需要重复多次。随着用户数的增多,可以通过网络维护中心记录的数据对网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美)Vijay K.Gar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IS95 CDMA和CDMA2000[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9篇:cdma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无线宽带;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Wireless Broadband Mobil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Dong Xuyan

(China Mobile Group Hebei Co.,Ltd.,Network Center,Tangshan063000,China)

Abstract:We know tha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s the use of radio waves(electromagnetic,laser)in the space of communication to deliver voice,text,images and other information.Channel space with removable,share,broadcast and can quickly build,etc.,but also with high interference,a strong decline of the narrow bandwidth of the shortcomings.Therefore,the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requires special techniques to ensure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This fixed wireless access,mobile wireless access and cellular introduced three seri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statu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Wireless broadband;Mobile;Communication

一、固定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

由于固定无线接入比移动通信场合容易现实操作,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现代编码调制及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功率/频谱有效利用的新技术往往首先在固定无线接入中试验与装备应用,固定无线接入往往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先导。目前,与xDSL、HFC、FTTx、APON等有线宽带传输的发展相对应,LMDS、MMDS、SFO等无线宽带接入亦在快速推进。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采用TDMA和CDMA等多址技术将点对点微波传输系统发展到一点对多点的无线集中系统,它可以提供本地交换局至终端用户之间的宽带通信服务。

二、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是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一般采用无线方式。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前者依赖于现有网络系统,仅仅是现有网络的接入系统;后者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系统,除了骨干传输部分外,都需要重新建立。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以往主要包括第一代(CT1)、第二代(CT2)、第三代(CT3和PHS)无绳电话,它们仅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则有以下几种:

三、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和全球无缝漫游,90年代初,一些标准化组织就已经对3G进行研究。在1999年10月的ITU芬兰会议上,3G(即IMT-2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获得通过,标志着第三代技术的格局最终确定。它分为CDMA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其中主流技术为三种CDMA技术:CDMA-DS(直接扩频)即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技术;CDMA-MC(多载波)即美国提出的cdma2000技术;CDMA-TDD(时分双工)包括我国提出的TD-SCDMA和欧洲提出的UTRATDD。这些标准的制定主要靠3GPP和3GPP2两个国际组织。

3GPP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变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等。GSM系统在向3G演进的过程中,其无线接入网络采用新型WCDMA技术,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可支持144Kbps、384Kbps、2Mbps的数据速率,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而在网络部分则采用演进的方式,即在初期针对话音和数据业务分别接入到不同的交换网络--电路型和分组型的交换网络。通过提高现有GSM的传输带宽,逐步向提供3G所要求的2Mbps速率的方向努力。目前,3GPP完成了许多标准版本,其中版本5完成了IP多媒体子系统的定义,诸如路由选取及多媒体会话,其下行峰值数据速率可高达8-10Mbps,并具有高的数据吞吐量和低的延时。

按照从事CDMA2000标准研究的国际组织―3GPP2的规范,窄带CDMA系统(IS-95)无论是无线接口部分还是网络部分在向3G过渡时,都将采用演进的方式。cdma2000-1X商用初期,网络部分在窄带CDMA网络基础上,保持电路交换、引入分组交换,以分别支持话音和移动IP业务。为了进一步增强传输能力,3GPP2开始制订支持速率高于2Mbps的cdma2000-1X增强标准,其中高通公司的HDR、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公司联合提交的1Xtreme,还有中国的LAS-CDMA都作为候选技术在探讨中。

(二)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即使3G系统建成了,也仅仅实现了相当于窄带ISDN的数据速率。为了提供交互式移动多媒体服务、更高速数据接入(相当于宽带ISDN)、真正的全球漫游和服务可携带性,超3G的研究已经启动。目前的设想是将各种无线接入手段(包括宏/微蜂窝漫游、高/低速率传输等)组合起来,与以IPv6为基础的核心网相连接,构成超3G的框架,从而形成慢速移动与快速移动的有机融合。ITU认为,可以将IMT重新定义为Internet Mobile/Multimedia Telecommunications即互联网移动/多媒体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