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精选(九篇)

欧债危机论文

第1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 欧元 汇率风险 最优货币区

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了针对2007—2008年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在2007年至2008年,世界经济仍然看好并能继续强劲增长”,“未来的总体风险看来要比6个月前来得低”(IMF,2007)。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是相当的乐观。然而,紧随而来的一系列危机似乎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使得世界经济遭受空前的冲击。Mundell(2011)认为这一系列危机包括四个阶段:(1)美国次级债券危机;(2)美元的升值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3)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4)欧洲债务危机。

从2001年开始,美国的低税率、低利率和低汇率使得美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过度繁荣。信用评级低于正常水平的高风险次级债券被大量发行。这些高风险债券也成为追求高回报的投资银行看好的投资产品。2007年夏,美国住宅抵押市场转向,房价下跌。银行业持有的大量以房产为抵押的证券(包括次级债券)价格下跌。按照会计准则中的市场定价(mark-to-market)规则以及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巴塞尔协议,银行业开始大量举债来填补银行资本的折损。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由次级债券引发的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在此期间,由于全球范围内美元的融资渠道被打破,出现对美元需求的全球性短缺,美元升值(徐以升,2011)。强势美元使得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美国经济衰退并直接或间接通过投资、国际贸易等渠道传递到全球。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Mundell,2011)。目前整个危机仍然继续着,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危机显露的重点会不同。

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着重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各种原因。其次,分析欧元可能增加的波动性风险。最后,提出我国企业如何规避欧元汇率波动风险。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次级债券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发展趋缓,进而使得原本经济发展不畅的部分欧洲国家,尤其是希腊等国家出现国家主权债券违约的可能。这些国家包括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等国家(简称PIIGS欧债危机五国)。希腊等欧债危机国家出现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仅是个别国家经济出现问题,而是有更深更广的原因。这涉及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在最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福利经济制度的局限性,欧盟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有限以及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金融方面的外部冲击等因素。

1.欧元区财政制度上的缺陷。1961年Mundell在他的论文中提出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在由几个国家或地区整合的市场区域中,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使用同一种货币或是有紧密联系汇率的几种货币,能减少参与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汇率波动,从而使得货币区社会总财富最优化。该理论在Mundell提出后,Mckinnon(1963) 进一步提出:越开放的经济体,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传递到国内商品价格上,结果使得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工具的作用越小。Kenen(1969)又提出:进出口中,生产和消费多样化能减少外部对特定行业的冲击。因而,含有多样化生产和消费的伙伴国家,能够用更少的成本应对外部的冲击。这样的伙伴国家能更好获得单一货币区的好处。

正是在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指引下,欧洲经济一体化得到逐步的发展。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签约国统一采用欧元。欧元在2002年1月1日开始起用欧元货币,成为欧元区法定货币。使用欧元的各个成员国,放弃发行本国货币的权利,而统一使用欧元。欧元的货币政策由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负责。按照最优货币区理论,各个成员国对内使用同一货币,对外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欧洲中央银行采取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目标。从法律层面上,要求欧元币值稳定。欧元区成员国采用同一货币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减少成员国之间的结算成本,增加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但是,欧元的先天不足之处是:各个成员国仍然有自己独立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统一,为目前的欧债危机发生埋下伏笔。由于各国无法应用货币政策(使得货币升值或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各国只能使用财政政策来调节。一些欧元区成员国政府为扩张财政,过度运用债务杠杆,使得公共和私人债务比率上升,甚至面临国家财政有可能出现经济意义上的破产情况。 转贴于   2.高福利经济制度的局限性。希腊等债务缠身国家,失业率高,经济发展停滞。在加入欧盟之前,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很高,本国货币币值低。在加入欧盟以后,由于采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币值升值(实际上是币值高估),同时采取和其他欧元核心国家相同的利率,极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使得希腊等欧债危机国家的公共和私人债务激增。同时,这些国家在福利政策上采取与德、法等欧元核心国家相同的福利水准,使得政府的公共开支增加;在欧债危机国家,欧元的币值所内涵的实际汇率高,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因为币值高而下降,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失业率增加。按照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债危机国家富余的劳动力如果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就业,也能维持经济均衡。但实际上,由于文化、语言等现实因素,理论上期望的移民大潮并没有出现(余永定,2010)。对待增加的失业人员,政府按照高福利的水平要支付昂贵的失业救济,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由于货币政策的丧失,政府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只能通过增加债务的方法。

3.“稳定与增长公约”约束力有限。1997年欧盟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其目的是保持欧元区的稳定。该公约规定欧元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如果超过规定,欧盟委员会会要求成员国在一定时间框架内减少过量的财政赤字{1}。按照该公约,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如果连续3年超过该国GDP的3%,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GDP的0.5%的罚款。但是事实上,该公约出台不久,德、法等欧洲大国即超过公约提出的限制比率,但并没有遭到惩罚。使得该公约的信誉造到极大损害。其他欧洲小国政府更是不断增加财政赤字来应对经济衰退。如何增加财政政策实施的纪律性,已经是成为摆在欧盟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经济体的外部冲击。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客观上为PIIGS欧债危机国家受到区域外的经济危机的冲击提供了条件。始于美国的次级债券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使得原本经济脆弱的PIIGS等国家,首先暴露出其主权债务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与此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连续下调危机各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国际投机机构大肆看空欧元的炒作,进一步加剧了欧元债务危机。

二、欧元汇率波动的可能因素

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等。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货币汇率有影响。但由于欧洲中央银行从法律上要求以通货膨胀目标制(年通货膨胀率2%)为货币政策目标,欧洲中央银行不可能实施让欧元对内贬值的通货膨胀政策。这样,欧元区是否能保持经济增长并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成为长远来看影响欧元汇率的主要因素。尽管欧元区有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不大,欧元区更有可能通过解决这次欧债危机而加速欧洲成员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整合进程。Eichengreen(2010)指出,如果欧元区解体,各个成员国在经济、政治、程序和法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障碍。如果各国重新启用本国自己的货币,会对各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德国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国家。如果重新启用德国马克,德国经济会因新马克升值而致出口竞争力下降;而PIIGS等欧债危机国家会出现本国货币贬值,资产缩水,资本外逃,融资成本增加,债务负担恶化。同时,欧元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而政治一体化的重要基石。任何国家退出欧元区,意味着在与欧洲其他国进行政治、经济以及外交领域的博弈中,将因缺失主导权而被边缘化。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各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面并没包含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规定。事实上,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以及各成员国政府积极筹集资金拯救危机各国,也表现出各国政府维护欧元区统一的政治决心。这些努力也增加了市场对欧元长期远景看好的信心。

从短期看,欧元区基准利率水平有调整的可能;同时,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保持低迷;欧债危机的主要国家(PIIGS),国际收支的逆差还会持续。更为重要的是,欧元汇率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投资者信心的影响。而欧盟和国际社会对PIIGS欧债危机国家的拯救措施,对提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2010年5月,欧盟和IMF共同推出7500亿欧元的拯救机制,并同意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援助贷款(余永定,2010)。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信心并使欧债危机有所缓和;此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信用评价,都会对欧元汇率有很大的影响。

第2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洲一体化;欧元;欧盟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欧洲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

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各国为打破国家藩篱寻求地区融合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60多个年头,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先后取得了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等成果,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我们知道,1648年欧洲国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民族国家开始成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正式登上国际舞台,此后数百年间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深受民族国家这一组织形式的影响。而欧洲一体化则又重新开启了一段历史,民族国家之间开始跨越国界和的藩篱而相互融合,开辟出了超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新篇章。民族国家是否会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没有民族国家的国际社会和人类社会将来会如何运行?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欧洲一体化的探索和经验。

二、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威胁

(一)欧债危机威胁欧洲一体化已有成果

1.对欧元区的威胁。欧元区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成果之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过程中,先后有各种分裂现有一体化进程的声音出现,如有的欧洲政客在私下曾说应把希腊踢出欧元区或欧盟,清除害群之马;法德国内有人主张退出欧元区,“好学生”自己玩,不跟一大群差生一起玩了;还有人说欧元最初就是一个错误,欧元应该废除。

2.对欧盟的威胁。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则警告说,欧债危机也可能导致欧盟解体。①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国内也出现要求“退出”欧盟的呼声,一份由保守党议员提出的议案,要求政府在2013年5月前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退出欧洲联盟的动议。

(二)欧债危机侵蚀欧洲一体化的根基

维系欧洲一体化存在的基础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面提到的动力因素,即欧洲人民对统一欧洲的向往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二是维护欧洲一体化的压力因素——欧洲一体化倒退甚至瓦解带来的巨大成本,对于欧元区的生存,最有力的保障正是解体的成本,但这还不够。②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正承受着欧债危机的巨大考验,欧债危机带来的复杂经济和政治形势使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统一欧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欧债危机后各国与希腊等不良经济体的快速切割使有些人开始相信欧元区失去希腊甚至欧元区瓦解的成本已不再是不可承受。而实现欧洲团结的另一关键因素——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在欧债危机中被不断消磨,危机中各成员国囿于传统的观念和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只愿自身得利,不愿贡献与牺牲,为欧债危机的解决和欧洲一体化的未来抹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三、欧债危机威胁下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一)欧洲一体化不会有大的倒退

虽然欧盟内部围绕欧债危机进行大量的争论和辩论,虽然有以上各种分裂声音的出现,但是放弃欧元,解散欧盟,从来没有成为一个正式选项被政治家们摆上欧洲桌面讨论,英国退出欧盟的议案也在英国国会遭到否决,而各国争论的焦点都是如何救欧元,救希腊。因为欧元解体不符合欧盟任何国家的利益。一旦欧元崩溃解体,希腊、葡萄牙、西班牙这些问题国自然受到的打击最大,同时对德法等的经济上的打击也是灾难性的。除了经济影响外,欧元区以失败告终将意味着欧洲战后半个多世纪联合的最重大倒退。其他一体化成果,如统一大市场也可能不保。

(二)欧债危机为欧洲一体化突破瓶颈带来机遇

我们国内经常说,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用加深改革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怀疑改革,放弃改革。套用这一句式,欧盟一体化中遇到的问题也要用加强一体化的方式解决,而不能往回走退路,走向分裂。

1.欧元区国家让渡财税。如果欧洲国家说为市场、资本、人力、技术开放国界是为欧洲一体化让渡了“低级”的话,而欧洲一体化走到现在,是时候需要各国放弃财政、税收这些国家中的“高级”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危机还可能正好是进一步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机遇。要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欧洲国家还是要加强政治联盟,走财政联盟的道路,实现货币一体化与财政联盟两条腿协调前进。实际上,欧洲人也正这样做。虽然由于英国的反对,在去年的欧盟峰会上最终未能成功修改《里斯本条约》,但是德法等达成了一个新的政府间条约。新条约的宗旨是逐步收回成员国的预算、财政决定权,如果有成员国违反了规定,由欧盟机构来审查和监督以及实施处罚。③

2.欧盟机构扩大权力与职责。从逻辑上说,在欧盟权力的架构中,一端是成员国让渡,则另一端自然是欧盟机构扩大权力。而事实也正如此,欧盟各机构在危机中或得到越来越多的授权,或悄悄壮大自身的实力,这一趋势也正是欧洲一体化深入的体现。

结语

世界形势总是云诡波谲,欧债危机究竟将如何收场,欧洲一体化的将走向何方,我们谁也无法准确预知,但是,这场危机的意义十分重大。正如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资中筠先生在2011年的一次年会中所说:“欧盟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如果这一关危机能成功地化解,那么一百年后回头看,欧洲又对制度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原来民族国家的形成就是从欧洲开始的,现在民族国家发展的一定程度,又可以联合起来。如果成功,是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如果这次危机过不去,可以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是仍然留下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④

注释:

①索罗斯:欧债危机可能导致欧盟瓦解

④资中筠:跨过新门槛

参考文献:

[1]于津平,张雨,张一兵,陈晓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与机制[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3.

[2]房乐宪.欧洲政治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第3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欧元区 债务危机 退出机制

一、引言

2009年12月,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评级,希腊逐步陷入债务危机。2009年,欧元区各国平均财政赤字水平占GDP达6.3%,超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2010年,欧元区各国平均债务占GDP达84%,超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这一局面引起了全球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关注,其解决措施也成为了各界讨论的热点。近日,索罗斯等人提出引入退出机制来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本文将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引入退出机制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欧元区危机的建议。

二、引起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原因

对引起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原因,学术界有两种普遍的看法,一种观点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是次贷危机的延续。另一种观点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由欧元区本身的问题,即欧元区机制中的问题造成。笔者认同后者,并会在下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离是欧元区机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而财政政策由各国政府度独立制定。第一,这一制度使得两项政策之间无法产生协同效应,不利于政策效果的发挥。第二,根据丁伯根法则,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应运用N种独立的政策工具进行配合。欧元区各国丧失了货币政策下的工具,使得各国可以实现的经济调节目标受限于政策工具的数量。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离还会造成市场对财政政策风险约束的缺失,容易引发道德风险。较高的政府赤字不一定会受到高利率惩罚,同时较低的赤字也不一定可以获得低利率奖励。

2、欧元区不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欧元之父蒙代尔(1961)指出最优货币区的重要标准是内部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性;托尔和威莱特(1976)指出最优货币区应满足财政政策和其他成员国的转移支付;Kawai(1987)指出最优货币区应该满足工资和价格的弹性。欧元区虽然满足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但不满组其他条件,尤其是工资和价格的弹性,欧元区国家普遍的高福利使得这一标准较难达到。所以,欧元区并不是最优货币区,这就使欧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困难增加。这一问题也是欧元区自身所存在的重要缺陷。

三、引入退出机制解决欧元区危机的可能性

关于欧元区债务危机解决措施的讨论也是目前全球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近日引入退出机制来解决此问题的观点频频出现。笔者认为引入退出机制来解决欧元区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有以下两点原因。

1、退出机制会使单一国家的债务危机传导到整个欧元区,即单一国家的债务风险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由于预期在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一国若因其债务危机退出了欧元区,则市场会开始关注整个欧元区所有国家的债务状况和退出风险,调低对欧元区的预期,导致欧元预期汇率贬值,而预期贬值会立马贴现到现在,导致欧元走软,市场对欧元区债务问题产生恐慌情绪,整个欧元区系统性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某种程度而言,退出机制类似于落井下石。如果欧元区引入了退出机制,当一国刚刚显示出退出风险时,市场就会增强其退出的预期,这就容易使得一个本可以解决危机,避免退出的国家立马变得无力应对危机,退出欧元区。这无疑使得一些本不该退出的国家最终退出,且加快退出进程。所以,如果欧元区设置了退出机制,那么希腊的债务危机就会引起市场对有着较高债务规模的如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等国的关注,如果这些国家也相继退出,则欧元区就会崩溃。退出机制的提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其恶化。

2、决策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权衡成本的过程。退出机制的成本是整个欧元区系统性风险的增大和欧元区崩溃的可能。所以对于欧元区内的如德国、法国这样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而言,宁愿选择救助希腊也不会选择让希腊退出欧元区,因为欧元区崩溃对其他区域内国家带来的冲击是每一个成员国都不愿承受的。所以,在欧元区崩溃的成本面前,不引入退出机制,而是救助希腊就成为了更优的选择。

四、结论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欧元区债务危机是由欧元区自身机制中的问题所致。这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离;欧元区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

2、引入退出机制来解决欧元区危机可能性较小,反而可能使问题恶化。

3、退出机制抑或现在的救助机制对于欧元区问题而言都显得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如果不能从机制上解决欧元区问题,则欧元区的前景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Kawai,M., Optimum currency areas, The New Pla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1987

[2]Tower.E.&T.Willett,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 a sand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International Finance Section, 1976

第4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着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第5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 中国 投资欧盟 战略影响

2001年希腊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了财赤率,并在同年加入了欧元区。希腊加入欧元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该国为了尽可能缩减其外币债务,提高财赤率,以求加入欧元区,于是与高盛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该货币互换协议,确实达到了希腊的要求,但是却需要支付高于市价的回报给高盛,再加上希腊内政动荡不安,希腊赤字率逐步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欧债危机的发生。本文就结合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导致欧债危机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放宽相关政策,而希腊内部高福利和低盈余的经济政策却无法利用公共财政盈余来应对举债消费,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中诸多私人企业也加深金融杠杆化进一步加重了希腊的债务负担。(2)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直接导致危机深度蔓延。

2.内部原因。就希腊内部分析看来,导致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希腊本身经济发展就很脆弱、实体经济呈空心化状态、产业结构极为不平衡。(2)国民老龄化趋势加强,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状态,导致其人口结构呈现不平衡趋势。(3)国内高福利和低盈余的经济政策影响。(4)欧盟邻国(例如:法国、德国等)在支援战略上发生严重分歧,导致其违纪处于胶着状态。

3.根本原因。就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看来,主要是由于欧元区的制度存在缺陷,各国在单一货币下竞争力相明显拉大,希腊因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赤字,进而导致危机发生。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投资欧盟的战略影响

欧债危机的发生对我国而言,其影响短暂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欧债危机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下降,冲击了我国出口。欧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比例大约在18%~21%之间,所以欧债危机的发生导致欧盟外需下降,随着欧盟国家对欧债危机的控制,我国出口也收到影响,明显降低。

2.欧债危机加剧了短期资本流动性,加大央行冲销压力。欧债危机的发生直接加重了全球资金的避险情绪,欧盟国家资金纷纷回流美元,而对中国而言,汇流美元的资金不仅仅是短期资本,而是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然而同欧盟相比,中国还算相对安全,可以算得上一个安全港,其GDP增速超过9%,加上人民币对美元有升值的压力,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和加息的可能,进而增加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综合分析这些原因来看我国是吸引避险资金、逃离资金流入的重要目标市场。据调查显示,我国2010年一季度外汇储备(A)增加了479亿美元、贸易顺差(B)为144.9亿美元、直接投资(C)为234.4亿美元、A-B-C=99.7亿美元(即流入我国的热钱)。这样导致更多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央行冲销压力也随之加大,给我国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等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三、中国投资欧盟应如何让对欧债危机

1.加强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国内经济转型。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希腊债务的发生,让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010年之后,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速经济发展,保持投资、消费的旺盛势头,其材质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中,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期。其中成果最为显著的就是货币信贷的重要指标,存款准备金率呈持续上升状态。而从2009年开始,国内货币总量呈放缓态势,而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国内市场资金流动性呈趋紧状态等,种种迹象表明,就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实施来看,其成果是相对突出,就当前的发展态势,可以逐步退出金融政策。

2.不断调整国内政策,缓解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2010年5月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首先,我国无法免受欧洲债务危机的波及,欧元区作为我国最大进出口市场,债务危机的发生直接影响超过经济发展。其次,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高层做好了准备工作,其采取的预防经济“二次探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次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由此可见:针对本次欧洲债务危机,我国执行的调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3.加强产业升级,全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导向,出口产品低价流入欧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一产品国内价格大大高于出口价格。这样的政策的好处就在于,一旦有外部压力发生,我国就可以加大基本建设与设施等投资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样不但让我国失去产业升级调整的机会,还极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限制可持续发展、低工资低保障、竞争力不足等负面影响。总之,面对欧洲债务危机,应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自主创新品牌,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或停止对一些产品的出口补贴,拉近同一产品国内与出口间的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升级我国消费水平,全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由此可见,这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必经之路,也是十二五期间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姚铃.欧债危机背景下拓展中国对欧盟投资策略研究[J].亚太经济,2011(05):32-36

[2]许广义,董媛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问题分析[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09-110

第6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美欧债务危机真的是因为社会福利过高吗?

当前美欧金融垄断资本操纵的主流媒体正误导舆论,将财政债务危机归咎于民众享受过高的社会福利保障。美国许多州政府纷纷推出各种削减社会服务保障开支的紧缩措施,如大幅度裁减警察、教师岗位并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等。中国某些媒体和学者受误导,将此视为与时俱进的改革,某些地方甚至开始试点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改革,将会损害职工利益并造成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

其实,美国陷入财政债务危机的原因根本不是西方主流媒体指责的高社会福利,而是政府花费大量纳税人金钱挽救金融财团的金融投机赌债。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仅为1760亿美元,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财政赤字飙升了三倍,猛增到4600亿美元,当年美国政府宣称这是为挽救危机被迫采取的措施,并信誓旦旦称以后不会再次采取类似的举措。但是, 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再次飙升了3倍,猛增到1.4万亿美元,此后连续三年财政赤字水平一直保持在1.5万千亿美元左右,危机后短短几年中美国国债就膨胀了大约5万亿美元,超过了此前美国国债近200年的增长额度。显而易见,美国维持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可能是财政赤字两年内增长九倍多的主要原因。美国民众不仅被迫承担了挽救华尔街的巨大纳税负担,背上了未来子孙数代人都难以偿还的沉重债务包袱,而且还被指责为享受过高的社会福利保障导致了财政危机,恰恰在忍受危机剧痛时被迫削减维持生存的社会保障权益,难怪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纷纷打出标语,强烈谴责美国政府用纳税人金钱挽救华尔街而出卖民众利益。美国政府救市实际上是以挽救危机为借口掠夺民众财富的金融战争,而以财政危机为借口削减社会保障则是发动新一轮掠夺攻势。

美国很有可能陷入社会动荡

2011年中东国家发生的政局动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些人认为发展中国家专制、贫穷,因此容易发生动荡。美国政治民主、经济富裕因而容易保持社会稳定。其实,美国陷入经济危机后也面临着社会动荡的风险,包括紧缩财政,削减社会保障不断引发的各州示威、罢工活动,特别是倘若压制占领华尔街运动,堵塞了和平改革的途径,美国甚至将面临暴力革命的危险。美国许多州面临着比希腊等欧洲国家更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如加利福尼亚、弗罗里达、伊利诺伊、俄亥俄、新泽西等等。这些州财政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被迫在公共服务领域大量裁员,如密执根州的不少城市裁减了高达三分之一的警察,加剧了失业危机,导致就业不足率高达15%以上。2011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1.6万亿美元,美国政府维持运转需要筹集3万亿美元资金,而美国一年国内的全部储蓄总额仅为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迟早将像希腊一样陷入债务危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曾表示,经济危机已取代恐怖主义成为对美国安全的最大挑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规模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多次因财政危机入不敷出被迫打白条支付公务员工资,甚至因财政危机被迫让5万多名监狱囚犯流入社会,成为严重威胁社会公众人身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欧洲受到了美国金融战争的攻击

当前欧洲经济正面临着同美国经济一样的危险形势,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其实是遭到了美国金融战争的攻击。法国、德国曾强烈抵制美国的单边政策,美国副总统切尼等人扬言要惩罚老欧洲,后来美国在法国、德国大选中进行了大量公关活动,成功扶植亲美政客萨科奇、默克尔等人上台执政,放弃了以前欧洲模式的长处转而推行新自由主义,放弃了严格的政府监管转而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美国趁机向欧洲输出有毒资产转嫁即将爆发的次贷危机,结果欧洲购买的次贷衍生有毒资产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并不因萨科奇、默克尔转向亲美而善待欧洲国家,反而趁机发动了凶狠的金融战争将欧洲拖入有毒资产泥潭。

据英国某媒体披露欧盟区银行体系的有毒资产已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注入巨资挽救银行破产后又陷入了债务危机。这启示中国不可幻想奉行亲美政策就能受到美国善待。中国一旦屈从美国施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金融自由化,就会像欧洲国家一样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难以自拔,就会像日本、欧洲那样沦为金融战争的战败国并横遭劫掠。这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但是,欧洲遭受危机冲击的程度反而超过了危机发源地美国。2009年末美元遭遇信誉危机出现大幅度贬值之时,美国金融垄断财团不失时机发动了金融战争攻势,大肆炒作自己参与孕育的迪拜和希腊债务泡沫。美国权威金融评级机构也骤然调高了迪拜和希腊的风险评级,促使迪拜和希腊借贷成本大幅度上升并引爆了债务危机,扭转了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势头并出现了强劲反弹。美国虽然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但经济形势反而好于欧洲,将一度威胁美元霸权的欧元经济拖到了分崩离析边缘,显示了美国有能力通过金融战争向别国转嫁巨大危机损失。

希腊政府在美欧压力下强行采取严厉财政紧缩,包括大幅度削减财政福利开支和裁减20%公务员,大举抛售公共财产并推行公用事业领域的私有化,计划出售国有银行和电力、供水、港口等领域公共财产还债,不仅不会改善希腊的经济状况而且导致长期偿债能力恶化,就仿佛被债务缠身的企业拆掉机器设备变卖还债。这种杀鸡取卵的办法只能促使企业加速破产并丧失偿债能力。希腊对自然垄断和公益事业领域的国企推行私有化,跨国公司将趁机垄断寻租导致电力、供水价格暴涨,失业增加、财政收入下降、生产、生活成本上涨,不可避免导致希腊的经济形势恶化并陷入恶性循环。正因如此,希腊接受欧盟第一轮1100亿欧元援救计划仅仅一年,就因财政状况恶化和无法偿还欧美金融垄断财团的债务,被迫再次进行财政紧缩并接受新一轮所谓外部援救计划。希腊民众面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巨大压力,被迫接受甚至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的收入,普遍挣扎在入不敷出的边缘。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强加希腊的紧缩政策毫无成效,但是,现在希腊正被迫接受完全相同的新一轮紧缩。显然,其目的根本不是帮助希腊摆脱债务危机,而是以挽救债务危机为借口掠夺希腊民众财富。希腊10年期债券的利率已从8%飙升至30%,两年期债券的利率更是飙升至惊人的80%,高利贷枷锁正迅速将希腊民众变成无法赎身的债务奴隶。希腊陷入债务危机的原因根本不是高社会福利,而是高盛策划金融战争蓄意引发的危机连锁反应,债务危机实际上是被当做金融战争的掠夺武器,危机破坏越大金融寡头掠夺的财富就越多。

中国应该支持欧美民众的正当要求

美欧媒体纷纷制造舆论声称对中国援救寄予很大希望,称中国正在筹建数千亿美元的基金准备援救美欧债务危机。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依照美欧奉行的错误政策,无论投入多少资金挽救美欧债务危机都是毫无希望的,因为美欧借口挽救危机四处举借各国的公共资金,实际上是掠夺各国民众财富并转嫁危机损失的金融战争。这些资金将落入金融垄断财团腰包,而不是用于挽救经济。中国虽然能暂时换来美欧称赞,但今后一旦无法持续满足贪欲就会翻脸导致关系更加恶化,就像善良的人借钱给有暴力倾向的贪婪黑社会老大,往往不是无法收回借款就是遭到黑社会老大的杀害。中国应敢于指出美欧关于债务危机的性质和援救办法的错误,这些错误将会对各国民众财富和外汇储备产生不利的影响,美欧应该怎样纠正对危机走势判断和反危机政策的错误,将反危机措施重点从挽救虚拟金融部门转向扶植实体经济。中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认识美欧债务危机的本质,提出更好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解决危机政策主张。

当前中国应支持美欧民众特别是希腊民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即在公众的直接监督下对迅速膨胀的政府债务进行公开透明的审计,对爆发危机后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巨额有毒资产形成的债务,同发展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和维护民众利益形成的债务进行彻底剥离。通过公开透明的公众审计来区分上述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债务,是中国能够有效援助美欧债务危机而不被拖入无底的投机赌债黑洞的前提。

中国应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美国政府救市应严格区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债权。一种债权是花费真金白银形成的债权,像美国人民拥有的存款、养老金等资产,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两房等金融机构的3A级债券,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政府债券,才是美国政府必须优先保障的实实在在的债权。还有一种债权是金融机构投机产生的赌债,如具有高杠杆投机性质的金融衍生品,已高达天文数字的庞大规模根本无法挽救,挽救这类投机坏债必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金融衍生品债务是脱离实体经济的投机赌债,彻底废除这类债务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相反废除这类债务才能避免美欧银行陷入彻底破产,节省充裕的资金用于刺激实体部门推动经济复苏。

中国应重温农夫和蛇的故事

中国还应指出,挽救危机的正确办法是抛弃新自由主义,重新恢复二战后帮助西方成功重建经济的社会改良政策,包括实行与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截然相反的国有化和金融管制化,恢复当年西方借鉴马克思理论实行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政策,确保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和保障民生而不被用于金融投机,严禁金融投机、高利贷并恢复利率上限管制,等等。当年西方借鉴马克思理论实行一系列社会改良政策,曾经成功克服了资金匮乏、沉重战争债务并走出危机困境,倘若美欧重新恢复当年的成功政策也能很快克服当前的危机。因此,国际金融机构和中国提供援救资金应该附加的正确条件,不是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方案而是恢复社会改良政策。

中国应清醒地认识到,购买希腊等国债券不可避免面临巨大风险,应该在美欧改变当前错误经济政策后再实施援助计划。中国应对美欧债务危机前景有清醒认识,并慎重评估风险,谨慎发表乐观言论以免令人误以为中国缺乏评估风险能力,谈判中应要求给予相当的债务违约保险担保和经贸优惠等补偿,还可考虑用中国持有量过高的美国国债来置换欧洲债券。这样可以降低美元贬值和减持美国国债的风险,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并促使外汇资产的多样化。中国还应要求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做出明确承诺,不以任何借口和形式支持和新疆的分裂势力,以免今后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冻结中国资产并拒绝偿还债务,甚至像对待利比亚一样将中国资产转交给分裂势力,这涉及中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不容退让的关键核心利益,应该在中国与借债国的协议条款中加以明确阐述以获得法律保障。中国必须重视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奥运前夕的反华表现,利用经济、外交政策筹码迫使其回到传统的对华友好道路上来。否则,将像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那样,很可能好心救难反遭伤害。

美欧模式已丧失纠错能力

当前美欧债务危机暴露了美欧模式的深层次弊端,金融和经济危机正向社会和政治领域不断蔓延,引发了民众对美欧经济政治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活动。2011年美国、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强迫希腊推行的经济调整政策,直接伤害了希腊民众的利益并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活动。希腊所有城市的主要广场都挤满了举行抗议的人群,雅典的辛塔格玛广场聚集了数十万抗议民众,希腊工会发动了多次全国大罢工抗议向民众转嫁危机。但是,西方主流媒体曾以极大热情报道中东的政局动荡,却对希腊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刻意保持高度沉默,头两周几乎没有播放任何文字和图像信息,反映希腊民众对国际货币基金、欧洲央行的愤怒谴责,随后仅仅轻描淡写地报道有数千雅典民众街头示威,反映出西方媒体宣称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双重标准,以及它们对欧洲民众抗议蔓延趋势的深深恐惧。希腊等欧洲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及民众抗议活动,表明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缺乏纠正政府错误政策的能力,根本无法减轻民众的痛苦并防止危机再次爆发。示威民众谴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盗走了一个世纪的社会发展”,其强加的经济政策将会使希腊“倒退到上世纪60年代”,“试图夺走我们过去多年来斗争获得的权利”。希腊全国劳工总会主席欧罗斯将美欧强加政策比喻为金融战争,指出“民众正在丧失权利、丧失他们的未来,这个国家不能不战而败” 。2010年5月希腊爆发第一轮债务危机之时,希腊曾有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希腊工会还组织了250万人参加的全国大罢工,规模之大涉及希腊全国半数的劳动人口。

西方有少数媒体敏锐察觉到欧洲民众抗议蔓延的意义深远,表明民众不满情绪不仅针对经济紧缩,而且涉及社会制度,显示出美欧的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模式面临着深刻危机。美国《时代》发表了布鲁斯·克拉姆利题为《欧洲版“阿拉伯之春”即将到来》文章。该文指出:“地中海南北两岸愤怒的年轻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看法,即现有社会结构和对其负责的领导人无法让人民的愿望得到实现。对于许多年轻的欧洲人来说,通过遵守这种体系的各项规则往前走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小。希腊愤怒的人群走上街头的情景将在欧洲不断重演,而且程度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不仅是在希腊,而且还会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确,希腊的民众抗议活动正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西班牙债务危机也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痛苦,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难以容忍的40% ,人们发现两个主要政党社会党和中右的人民党,其实都是忠实维护金融垄断财团利益的人,为挽救金融垄断财团利益不惜不断剥夺民众权益。愤怒的西班牙民众在马德里广场举行了长期抗议活动。

中国必须纠正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

中国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主张以美欧模式作为改革目标模式,对美欧经济陷入深重危机感到困惑不解。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扩大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许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缺乏对资本主义的长期深入了解,他们非常羡慕西方国家的物质财富和富裕生活,误认为效仿资本主义制度没有风险并能迅速致富,直言不讳宣称他们设计的所谓“全面、系统改革方案”,其实就是将“美欧经济模式”作为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这些学者访问西方看到实际上是社会改良带来的成果,而被美国传授的是全面否定社会改良的新自由主义。

某些著名学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应邀访问西方看到的富裕景象,其实完全不能归功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而应归功于西方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借鉴马克思主义而非依据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的违反垄断资本主义贪婪本性的社会改良。

中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老前辈陈岱荪指出,以前中国有盲目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倾向,忽视了西方社会改良时期值得借鉴的经验,而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特别是盲目崇拜主张返古复辟的新自由主义,某些学者用新自由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是扮演了推动历史倒退的可悲角色。这说明有必要搞清楚社会思潮演变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六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自觉抵制美国宣扬的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的误导。

尼克松曾在他的著作《不战而胜》一书中明确指出,美国一旦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缓和战略,就会使共产党政府的理论失效,就会无情地推动共产党政府去改革,或者通过追求民族独立来寻找合法性。这就意味着他知道缓和战略将会产生深远影响,诱迫共产党政府放弃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丧失国家的凝聚力甚至陷入分裂之中。尼克松深知以前的帝国主义总是不停发动侵略战争掠夺财富,一旦采取不同的缓和战略转向扩大经济文化交流,这种新情况从表面上来看就好像是马列主义过时、失效了,其实这恰恰是马列主义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强大生命力的证明,而且迫使自己的敌人被迫为了生存和博弈需要借鉴对手的理论。

第7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希腊债务危机、债务、解决路径

自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债务危机接二连三的爆发。2009年年底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超过12%,随即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均下调了希腊评级。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如果债务比重大幅度增加,可能面临无法偿还未来的风险,这就是债务危机。现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借入大量外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一些国家可能面临无法按时偿还未来债务的风险。

一、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剖析

1.货币掉期交易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1)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2)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2001年刚刚加入欧盟区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希腊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以虚构的汇率实际借给希腊10亿欧元,从而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构成了此次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为希腊在2010年的违约风险埋下了伏笔。随着这笔债务到期,而希腊政府财政上又面临超比例的赤字,此时就进一步增大了希腊政府偿还公共债务的压力,增大了希腊政府的违约风险,造成其无法及时偿还的困境。而且不够资格的国家勉强加入了欧元区,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但却没有履行自己所应尽的义务,结果不仅给欧元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给本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希腊脆弱的经济结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会发生债务危机

如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发生,或许这笔货币掉期交易永远不会被人们知晓。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希腊本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3%上升到12%。金融危机来袭后,作为其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更是受到了重创。旅游业收入占希腊全国GDP的15%,加之公共部门支出占GDP的40%,因此造成希腊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这才造成其财政赤字一路飙升的原因。

这主要归结于希腊国内的经济状况存在着结构性弊端:过度依赖旅游业、没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却实施高福利制度、市场竞争力疲软、加之腐败问题等等,让希腊财政入不敷出,唯有靠对外举债才能维持运转。债务的不断增加,经济的持续疲软无力,让希腊不堪重负,当债务增加到一定临界点,必然会出现债务危机。特别是美国的次债危机传导到希腊之后,更是让希腊经济雪上加霜,让希腊的债务临界点提前到来。财政收入的减少造成了希腊无法按时偿还2010年即将到期的530亿欧元外债,这是造成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希腊可行的道路

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途径有两方面:短期中国外举债、国内实施紧缩政策,长期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在短期中,在欧元区的框架下,主体思路是以债还债。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发国债,先在欧洲市场举债,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再到北美市场或者亚洲市场发债。如果成本和风险过高或者发国债仍旧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资金量,那么可以求助于欧元区及其各个国家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低于市场的优惠利率向它们借款。对于希腊来说,无论是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不会任由希腊破产,短期的拯救是必然,只是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国家和公司不一样,债权不会超越。如果希腊选择退出欧元区,那么情况将大不一样了,可以通过货币贬值、与债权人谈判等方式来缓解债务危机,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国内方面,由于希腊是欧元区的成员之一,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只能调整本国的财政政策;外债当头,势必要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缩减政府开支,加大税收力度。在长期中,希腊在未来三年中还有将近300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要偿还,要想顺利按时还债,关键还要看其国内改革的力度、经济结构的调整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

1.希腊在欧元区体系内解决债务危机的途径

在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体系下,既无法让货币贬值,也不能调低利率或多印钞票以刺激借贷,只能依靠向外借钱来筹集资金、以债还债。在欧元区框架内,举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行为,利率由市场来决定,即希腊政府在各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国债,借入大量不同期限的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另一种是以协定利率和附加条件的方式向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和IMF借款来偿还到期债务。两种方式对于解决债务危机问题都很有效,但是适用于具体情况时利弊不同。

(1)在各市场上发国债会增大希腊未来的违约风险

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高达2800亿欧元。紧迫的是,希腊政府要在5月中旬前筹到110亿欧元,2010年要筹到530亿欧元才能顺利摆脱债务危机。

如果可以通过在各个市场上发外债来度过债务危机,那么这条路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债务国家需要考虑的是:发国债的成本和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即评估能否通过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所需的资金。当债务额度和比例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时,意味着信用风险和还债能力还处于正常可控水平,通常可以以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债务。但是,当债务额和比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还想在市场上借到足够的资金,这时的利率将会出奇的高,信用风险将会急剧增大,还债能力会显著下降。此时还想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筹资,就变得相当困难了,而且越往前走会越困难,因为以高利率借来的钱以后还是要还的,这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正所谓资本向来是“救急不救穷”的。对于希腊来说,其预算赤字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高达12%,而且根据测算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更高,这种债务比例还想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债务危机,简直是太自不量力了,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

(2)向欧元区和IMF借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无论是求助于欧元区还是求助于IMF,都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信用贷款。当希腊已经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市场行为准时还债,或者希腊的债务危机给欧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此时求助于欧元区和IMF似乎变成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唯一选择。

关于求助于欧元区。首先欧元区各国可能自身都难保,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来救助希腊;其次欧元区各国政府就救助计划和救助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再次欧元区各国人民认为没有理由为希腊付出代价。因此只有当希腊债务危机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整个欧元区的利益时,大家才会愿意出资帮助希腊度过难关。此时,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此才有了7500亿的欧元救助计划,不是为了救希腊,而是为了救欧元。但是欧元区的资金也是各个国家出资共同构成的,这实际上已经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财政的压力。如果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财政危机的话,那么后果将是欧元的瓦解。所以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没有任何压力的话,那么这是解决希腊债务危机最好的方式,而且这是欧元区内部利用危机优化监管权限和机制、并进一步加快欧元区一体化建设的决好机会。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有较大的压力,那么希腊可以同时求助于IMF。否则会给欧元带来更大的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快欧元的瓦解。

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救援机构,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优惠的利率。当欧元区各国的能力无法负担时,这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不过IMF会提出相当多的条件包括对希腊的经济政策的监管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早一点向欧元区和IMF借款,市场情形会比走到绝路上再向外求助要好得多。

2.退出欧元区独自解决债务危机对于希腊和欧元区是弊大于利的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欧元区内大部分国家债务比例都超过了60%的红线标准,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国家赤字占比都超过了3%的红线标准,如果希腊退出了欧元区,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所以无论是希腊还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都极其不愿意看到这一结果的发生。如果希腊真的借不到足够的资金,而又无法做到欧元区所要求的货币政策,那么退出欧元区便成为无可奈何之举,可以算是一个下下策了。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那基本上离欧元崩溃已经不远了。

对于希腊来说,退出欧元区以后的投资环境、信用等级等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希腊现在就退出欧元区,将导致希腊违约和债务重组,因为希腊将被迫用不断贬值的本国货币来偿还以强势欧元计价的债务。那么希腊的债券将无法避免地大幅下挫,并大大推高收益率。在本国货币贬值及不与债权人协调而导致债券自然违约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将遭遇巨额损失。希腊债务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将取决于其货币的贬值幅度、债券合约的条款及全球市场的整体状况。在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进行自愿债务重组。这一点IMF有详细的两种方案CAC和SDRM。

3.希腊国内相配合的财政政策

希腊的债务余额从2009年的占GDP 124.9%到2011年将上升到占GDP 135%的水平。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总额为2800亿欧元。为了控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不断上升,能够及时还债,希腊一方面应该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GDP。

(1)精简政府开支以控制财政赤字

为了能够解决债务危机、准时还债,希腊政府只能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减少政府开支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减少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降低公务员工资,其次还包括延长工作年限、减少退休金的发放等。但是这些措施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和各种各样的全国性罢工,会阻碍希腊政府的经济计划,甚至会使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因此,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的基础上控制财政赤字才是最可取的办法。

(2)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既可以提高税率也可以修改税制、增加税种。然而,这需要经议会投票通过才能生效,因此需要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后受到重创的希腊经济迫切需要恢复,此时增加税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税收与发展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这是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矛盾之处。因此增加税收这一做法实属下策。

(3)货币政策方面

希腊加入欧元区,这给它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和廉价的贷款,从而给希腊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当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时,部分的赛跑行为――银行挤兑、抛售货币和撤回跨境银行间信用便开始发生,这不仅给希腊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过紧缩压力,而且也给其经济恢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借贷和投资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受制于欧元区的规定,希腊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或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本国经济,也不能在必要时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度过债务危机。

(4)国内政策的总结

国内方面实行紧缩型财政政策,毫无疑问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会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和大量的罢工。金融危机后,尽管复苏基调向好,但是依然需要依赖经济刺激政策来维系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因此这些刺激扩张政策,导致了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致使债务负担大幅增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希腊政府至此陷入两难的局面:如果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债务问题则将更加严重,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经济体的信用和融资;相反,减少相关支出,刚刚确立的经济增长趋势很可能无以为继。如此一来,在“保增长”、“保就业”与“削赤字”、“按时还债”之间取得平衡,显得困难重重。

无论是否在欧元区,无论找谁融资,通过发行新债务来解决旧债务,效果只能是减缓危机而不能消除危机。希腊得到新贷款的主要用途就是偿还旧贷款,虽然燃眉之急的债务危机暂时解决了,但是债务并没有减轻,而且,IMF给希腊的救助贷款利息为5%,这会使希腊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希腊国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作为配合国外借债使用的辅助手段,要想在未来几年中不发生债务违约,从长期来看还是以国内的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三、解决债务危机长期要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中心

多年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借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希腊也不例外。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总产出占GDP的3.4%,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12.4%,由于自然资源和可耕种土地的短缺,希腊在农产品上无法自给自足。第二产业工业部门总产出占GDP的20.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22.4%,由于希腊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海边的雅典作为他的工业中心,既有其连接性又有交通的便利性,主要包括:采矿、石油、食品和烟草的加工、冶金工业、纺织品和化学制品。其第三产业,和欧洲的其它国家一样,是服务业,占GDP的75.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65.1%,比如:零售业摊贩、旅馆业、酒店业、公共管理和电信业等,其中旅游业收入占到了希腊全国GDP的15%。

金融危机中,希腊原本过度依赖的旅游业受到重创,金融危机过后,旅游业仍旧没有迅速恢复起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重建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广希腊在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的优势特征;另一方面,要启动产业结构的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教育医疗等的投入,使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财政收支保持平衡,这样经济结构性调整才能顺利进行,长期中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伟、覃东海:“国际债重组:博弈视角的分析”,江苏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2] 臧海蓉:“从冰岛金融危机谈国家破产”,经济学研究,2009.10

[3] 贺力平:“债重组机制国际讨论的新进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69-72

[4] 明金维:“希腊危机 更大挑战在后面”,经济参考报,2010年04月14日

第8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 影响 启示

2009年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许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成本,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利影响。随后欧债危机不断恶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要影响。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欧债危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但根源于欧元区自身经济政策、货币环境、经济结构以及欧元区制度等层面所累积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催化

全球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外部诱因。金融海啸导致投资者不再视欧元区为一个整体,开始区别对待不同国家。2009年10月,希腊新政府宣布希腊当年赤字并非GDP的3.7%,而是12.5%,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的上限,立刻引发金融市场的不信任。投资者开始怀疑希腊的偿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风险溢价,欧债危机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经济政策方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崇尚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该思潮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市场。同时,由于政治原因,这些国家不得不长期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需要,不敢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导致财政上入不敷出,多年来靠举债度日。经济衰退致使税收所得减少,失业率上升又导致社会支出增加,而银行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则进一步加重财政预算的压力,债务负担不断攀升,欧债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货币环境方面

在欧洲货币联盟形成过程中,欧元区各国尤其是非核心国利率大幅下调。利率下跌为公共及私营部门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贷款,消费需求尤其是进口产品需求大增,欧元区非核心国家的经常账户因此逐渐恶化。低利率及消费需求强劲增长诱使许多国家放松了财政纪律。

(四)经济结构方面

经济结构单一,普遍缺乏活力是欧洲五国危机爆发的又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爆发危机的欧洲五国(也称“欧猪五国”,因其各国的首字母组合为PIIGS而得名)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贡献较低的经济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单调,使其难以形成核心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欧猪五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其中经济规模较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外贸依存度最高,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0%以上,葡萄牙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400%。一旦爆发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GDP增速大幅下降。

(五)欧元区制度缺陷

欧债危机还暴露出欧元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统一的货币导致各国不能针对自身情况而实行相应的政策,连本币贬值的自由也欠奉。于是各国只能通过财政方法应对各种经济困难,这就难免使某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水平突破欧盟《稳定和增长公约》的限制,而且欧元区对违规的国家也无法采取任何强制性限制措施。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不断蔓延,持续恶化,影响广泛。不仅影响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其中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外汇储备缩水,外债风险加大

欧债危机后,欧元贬值给持有大量欧洲国家债券的中国带来了直接风险。欧债危机的恶化和长期债务评级的下降将加剧欧洲债券和欧元贬值,直接影响中国欧元储备的价值。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持有约6000亿欧元的欧债,其中1000亿欧元为“欧猪五国”的债券。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之忧,且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避险”,中国外汇的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从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情况看,2011年6月8日,1欧元兑9.5058元人民币,2012年6月8日已经恶化至1欧元兑7.9222元人民币,同比下跌约16.7%。可见,欧债危机的恶化使中国的外债风险持续加大。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出口增速放缓,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欧债危机蔓延,西方国家持续高失业率、高通胀、内需不振。为了应对本国经济的不景气,各国政府的干预都在加大,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更趋隐蔽,贸易摩擦范围逐步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蔓延,这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巨大影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当下欧洲各国纷纷通过对富人增税、削减公共开支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暂度难关,再加上受债务危机拖累,欧洲经济复苏放缓,使得中国出口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2011年9月进出口增速双双逊于预期,而贸易顺差持续收窄,对外需求降低,这又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2012年7月份,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为六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6月份的增幅为11.3%。7月份的出口增幅远低于市场预期,说明欧债危机影响加剧,海外需求不振。7月份中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7%,低于6月份6.3%的增幅,表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趋于下降。7月份的贸易顺差为251亿美元,为两个月来的低点。欧债危机通过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严重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就业问题,给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降至7.6%,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欧债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了。

(三)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热钱流入,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

由欧债危机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欧洲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机构投资者将投资转向潜力更好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从中国QFII规模来看,其已从2008年初的102.45亿美元直线上扬,到2011年4月份已经达到了204.9亿美元,3年里增幅达2倍。资本的流入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不可避免地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欧债危机和信用评级下调使得欧元进一步走低,欧洲央行也宣布注资购买欧元区国家发行的债券,变相实施宽松政策,而且欧元疲弱的趋势可能会长期存在,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四)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投资环境恶化,影响中国金融安全

欧债危机使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为了避险,全球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欧元汇率持续下跌。西班牙财政部于2011年11月17日以超过7%的收益率发行了新一轮十年期国债,融资成本大幅飙升。西班牙股市当天大幅下跌。

欧债危机的实质是信用的过度扩张,随着危机蔓延,全球金融风险增加,与欧盟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国内企业及银行面对的风险也势必会随之增加。此外,中国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存在较大隐患。根据2010年地方财政收支的全国审计结果,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10.7万亿元,约占2010年GDP总额的27%。如此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很容易受到金融体系震荡的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

三、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面对频发的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我们也能从这次欧债危机中汲取教训,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一)优化外汇储备方式以降低外汇储备缩水风险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主要使用方法是购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债。欧美国家经济困境告诉我们,这种投资手段未必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换方式,抓紧机会,改善外汇储备的使用结构。在其管理方面,必须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除了购买国债外,一定要拿出一定额度的外汇储备并购国际上的优质企业,尤其是那些价值被严重贬低的能源和矿山企业。可以由外汇储备机构直接入股优质企业、参与其他企业并购、支持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共同组建并购基金等。同时,要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已在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进程。渣打银行估计,中国将大约四分之三的新增外汇储备投入非美元资产,2011年前五个月中国购买了大约240亿美元的德国、法国所发行AAA级债券,以及720亿美元的欧洲公司债。美国财政部数据还显示,中国2011年5月增持了日本国债,系连续八个月增持日本长期债券。

(二)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当前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国家普遍陷入“高债务、高赤字、高失业、低增长”的困境,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出口需求下降。要减少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对中国可能的重大影响,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经济。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是关键。另一方面,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无论欧洲的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还是中国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都存在着结构单一性的缺陷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从目前的投资拉动模式转化为“扩大内需与投资拉动并举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从外需为主调整为内需为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少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警惕经济“空心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实体经济代表了一国经济的核心生产力,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众所周知,欧债危机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即近半个世纪以来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其制造业却大量外迁,其经济表现出“空心化”的特点,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联系近期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温州大量企业的“债务危机”,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抽离”,进入房地产与高利贷领域,致使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正常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上述情况,警示我们应及时发现并清除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改革和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

(四)全面审视中国债务问题,引以为戒

根据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性债务余额已达10.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6.7%;另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6.75万亿元,前后两项相加,中国政府债务余额大于17万亿,这已远超当年公共财政收入的规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审视中国债务问题,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信贷风险及财政担保风险,充分借鉴国外债务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建立多层次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止地方资金链出现断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局部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

总之,应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发展经济中加快经济的转型,提高金融创新。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把制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6):89-93.

[2]谢琳.谈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05):13-14.

[3]黄少明.欧债危机是各种矛盾的综合结果[J].中国投资,2012(01):119.

[4]逄锦聚.欧美债务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2(1):44-49.

[5]安国俊.欧债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反思[J].中国金融,2012(18):46-47.

[6]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0(3):108-121.

第9篇: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中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10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希腊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导致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大幅上升,引发市场恐慌。特别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的时候,在赤字问题上做了一些手脚,在市场上暴露出来后影响了希腊政府信誉,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2010年9月底,爱尔兰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耗资巨大,财政赤字将大幅攀升。到11月,爱尔兰债务形势急剧恶化,正式请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救助,引爆了新一轮欧洲债务危机。到2011年下半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着手系统解决欧债危机,因为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法国等核心国家蔓延的势头,法国现有AAA评级存在下调可能,欧洲银行业受到了严重威胁。德国2011年11月23日发行总值约60亿欧元的政府债券,结果仅有39亿欧元被市场投资者认购,此次发行是欧元问世以来德国最不成功的一次国债发售。德国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和世界经济强国,其长期国债一直是全球各国热捧的优质资产,此次遭受冷遇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悲观。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外需的冲击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欧洲的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20%,而本次危机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对我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需下降,出口受到抑制。此外,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因此被动升值,这就削弱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企业方面,来自浙江、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家们有的已经感受到了债务危机的影响。对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一直是企业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这些外贸企业的“脆弱性”逐渐显露出来。

此外,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从而间接地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这种机制主要表现在危机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日本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二)欧元表现不稳定,会影响我国储备资产安全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改革,有相当一部分外汇储备投向了欧洲。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仍享受着增长的快乐,欧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性货币,对美元表现得十分强势,被视为有朝一日可能替代美元的强势货币。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了欧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加大了对欧洲的战略性投资,先后购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债,资产种类从基础设施到金融资产。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接近3.2万亿美元,持有欧债达6000亿欧元。虽然目前中国持有的欧洲各“问题国家”国债和金融机构的资产有限,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如果危机持续蔓延,中国面临的风险敞口势必扩大。[1]

相对于疲弱的美元、信用评级被降的美债,欧债更不能让人放心。靠欧元串起来的欧元区经济比美国经济有更强的复苏动力吗?面对金融动荡,欧洲各国五花八门的债券比美债更有价值吗?目前看起来情况并不乐观。

(三)由欧债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将显著影响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普遍以紧缩为主,利率水平处于高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再加上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受阻,流入中国的短期资本将大量增加,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四)本次欧债危机可能产生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极有可能推出QE3,危机中的欧洲也只能跟随,其结果是全球流动性会因此而长期保持“过剩”,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长期在高位运行,全球通胀压力会因此而居高不下,国际大宗商品会因美元贬值而不断走高,届时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五)本次危机同时给中国带来一些机遇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场大危机其实是全球洗牌,我们不能只看到负面影响,还要看到它带来的巨大机遇。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恰恰是我们去买技术、买品牌、买渠道的好机会;另一方面,经过本次危机的洗礼,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必然会下降,人民币可借此机会提高其份额。

(六)各国之间可能发生货币战争

美元、欧元、日元争相贬值,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

二、我国的应对之策

短期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维持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是要稳定国内市场的信心,防止欧债和美债危机传递到国内市场。虽然我国实施资本账户管制,资金不能自由进出,但仍然有些境外资金通过QFII或别的渠道进入国内;同时,虽然相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的政府负债规模和水平依然是非常低的,财政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健康,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大,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将逐步展现。要防止国际上的一些投机资本利用欧美市场的问题,故意散布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言论或评价,从而扰乱我国国内市场、误导投资者心理,以达到其投机炒作、乱中牟利的目的。可以通过及时和必要的政策指导、客观的舆论引导,以及对国际投机资本不符合事实的言论的驳斥达到正本清源、维护投资者信心和国内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的目的。[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