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精选(九篇)

关于和谐的作文

第1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对各位领导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按照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我们在全镇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我镇参加主题教育的领导干部共计44人,其中镇党政班子成员12人,镇中层干部22人。到目前为止,主题教育第一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从7月15日开始,主题教育进入第二阶段即检查剖析阶段。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并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做到“三个及时”,广泛动员、全面部署

县主题教育暨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动员大会之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主题教育和“党群连心工程”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我镇主题教育和“党群连心工程”实施方案。

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6月10日,我们召开了由全体党员和干部参加的主题教育暨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动员大会,学习县里的方案和彭县长的讲话,对我镇的主题教育工作和“党群连心工程”进行全面部署。

三是及时进行宣传。各支部利用广播、板报、连心墙等形式广泛宣传主题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为开展主题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二、以“五讲五提高”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在搞好动员、制定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五讲五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五讲五提高”就是:讲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讲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公开意识;讲团结,提高领导干部的凝聚力;讲业绩,提高领导干部的战斗力;讲奉献,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前一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理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

按照全面提高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的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把握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中心、省委和市委主要领导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学习县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彭庆慧同志在县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等内容。同时结合领导干部各自工作的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参学人员能够坚持不走过场,认真记好笔记,每人记笔记10,000字,都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营造了领导干部热爱学习、带头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明确教育目标

按照全县“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和创建“和谐班子”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领导干部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和“什么是和谐班子,怎样创建和谐班子,我在和谐班子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开展讨论,认真查找在解放思想上还有那些不足,查找班子以及成员与和谐班子“五有”标准存在的差距,明确任务、目标,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和“党群连心工程”的要求,镇领导与贫困党员、困难群众、上访老户、外出党员、致富能手建立了联系点,有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到目前,镇领导包保、联系农户和党员45户。我们还召开了四个层面的座谈会,即: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的群众代表座谈会、机关干部座谈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和由全体参加主题教育人员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大家提、自己查的方式,广泛征求各层面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到目前,共征求到意见、建议和要求450多条,经过梳理,共涉及经济发展、设施建设、土地使用、党员教育、社会治安、村集体债务等6个方面20条具体问题,已经整改的12条,正在整改的2条(水利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需要以后整改的3条(部分村屯水泥路、有线电视和村级债务),我们本镇无力解决或需要上级解决的3条(项目建设用地、经济发展软环境、农村部分人口无土地)。

(四)完善议事程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我们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决策听证制度等民主治理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事关民生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如:镇区水泥路工程、自来水工程、铁栅栏工程的决策)。同时,我们积极稳妥地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采取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形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劝导和息诉工作(如: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工资、保险兑现、农村土地问题、村集体资产治理等)。

(五)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和谐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大主题,积极开展“服务三农,永葆先进”、“党群心连心、共建新农村”等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眼,在关注民生上做足功课,在改善民生上尽到心思,大到经济社会发展,小到衣食住行,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60多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有11件,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促进了和谐发展。

1、心系百姓做好事

一是投资20多万元,修建200个沼气池,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沼气工程对秸秆、牲畜粪便进行利用,有助于改善村屯卫生环境,还可以省下购买液化气的开销,既干净卫生,又节约了开支。

二是招商引资拓宽了农民的“来钱道儿”。今年,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仅上半年,落户我镇的企业就有6户,加上原有企业,总用工量达到了1,000多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20,000元,这些农民不用再撇家舍业远赴外地打工,进入当地的企业,一方面不耽误照顾家庭,一方面又增加了收入,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真正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为百姓和投资者编制平安网。组建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职治安巡逻队伍,为巡逻队配备了一台巡逻车和警用装备,由民警带队,实行昼夜巡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在巡逻中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人,处理安全隐患80多起,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保证了一方平安。

四是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工作,积极为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参合人员解决报销过程中的问题,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到目前,全镇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50户、668人,落实城镇最低社会保障298户、616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7,554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0%。

2、突出重点办实事

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我们选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把重点放在了发展特色种植业、巩固养殖业上。利用龙湾旅游沿线优势,发展小棚香瓜种植200多亩,特色杂粮杂豆种植1,000多亩。利用中草药材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建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4个,林下参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林下天麻达到15,000穴,其它中小药材种植达到600多亩。在牧业生产上,在小椅山村、董家堡村、常兴卜村新建3个牧业小区,总数达到15个;太平、常兴卜两个村建设4个标准化肉鸭饲养科技示范园区;把河南、和平、河北、庙前卜、太平、常兴卜6个村培育发展成了牧业经济强村,拉动了全镇牧业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彻底改变镇区内的道路状况,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几年来,通过“村村通”工程,各村的道路状况焕然一新,90%以上的村实现了街路全部硬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镇区内绝大多数路段还是土路,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也影响了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老百姓都说,“村里的路越走越平了,镇里的路越陷越深了。”多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状况一直是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也是镇委、镇政府的一块心病。今年,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90多万元修建了8.6公里水泥路,镇区内主街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彻底离别了行路难的历史。在镇区水泥路筹资过程中,机关党员干部捐款3万多元,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会各界共捐资50多万元。

三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我镇的常兴堡村、杨家堡村和小椅山村的校舍由于年久失修,到了不能继续使用的地步。我们积极联系,争取到中国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支助,投资70万元在小椅山村、杨家堡村、常兴堡村的中心点建设起了英才天傲春蕾小学,其中,我们自筹资金40万元。

四是实施清洁文明工程,提高了群众的素质,改善了人居环境。我们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教育,逐步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整治“五乱”现象,环境卫生彻底改善。我们种植花草,栽植绿化树种,美化了村屯环境。投资20多万元,在龙湾旅游沿线4村6屯修建了3000延长米高标准的铁栅栏,不仅提升了村屯建设档次,也打造了我县旅游沿线形象。

3、关注热点解难事

一是政府协调,法院帮忙,为13户种粮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7月10日,因拖欠贷款,白山市法院扣押了样子哨金秋粮食购销公司290多万元的玉米,其中有13户农民的400多吨玉米,金秋粮食购销公司没有支付现金。通过镇政府积极协调,县法院协助,为种粮农民争取回来423吨玉米,价值60多万元,并积极为农民找销路,农民辛劳了一年的血汗钱才算没有“打水漂”。

二是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由于净化系统、输水管道老化,镇区出现了“自来水经常吃不上,不是浑就是脏”的问题,2,000多户居民的身体健康受着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群众反响强烈的民生问题,镇委、镇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多方筹措资金110万元,新建自来水泵房一座,更换了净化系统,改造自来水盲沟90余延长米,解决了镇区内2,000多户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常兴堡村自来水铁锰含量超标,直接影响该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年,投资了33万元,重新打井,铺设输水管线,彻底改善了该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积极解决棉织厂、针织厂、火山渣矿三户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经济问题。三户企业依法破产后,由于原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接续保险费、集资款和其他福利待遇,下岗职工集体到镇里上访,并表示要到县里和省里上访,镇领导和有关人员在耐心做好解释劝解工作的同时,多次到县里和县领导研究办法,及时筹措到资金,兑现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款项,既维护了下岗职工的利益,又保持了社会稳定。

三、下步打算

主题教育的第一阶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分析查摆阶段。我们将继续开展好“五讲五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搞好对照检查、开展好谈心活动、撰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和对照检查材料、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针对剖析检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际效果。

(五)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和谐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大主题,积极开展“服务三农,永葆先进”、“党群心连心、共建新农村”等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眼,在关注民生上做足功课,在改善民生上尽到心思,大到经济社会发展,小到衣食住行,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60多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有11件,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促进了和谐发展。

1、心系百姓做好事

一是投资20多万元,修建200个沼气池,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沼气工程对秸秆、牲畜粪便进行利用,有助于改善村屯卫生环境,还可以省下购买液化气的开销,既干净卫生,又节约了开支。

二是招商引资拓宽了农民的“来钱道儿”。今年,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仅上半年,落户我镇的企业就有6户,加上原有企业,总用工量达到了1,000多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20,000元,这些农民不用再撇家舍业远赴外地打工,进入当地的企业,一方面不耽误照顾家庭,一方面又增加了收入,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真正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为百姓和投资者编制平安网。组建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职治安巡逻队伍,为巡逻队配备了一台巡逻车和警用装备,由民警带队,实行昼夜巡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在巡逻中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人,处理安全隐患80多起,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保证了一方平安。

四是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工作,积极为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参合人员解决报销过程中的问题,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到目前,全镇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50户、668人,落实城镇最低社会保障298户、616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7,554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0%。

2、突出重点办实事

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富起来。我们选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把重点放在了发展特色种植业、巩固养殖业上。利用龙湾旅游沿线优势,发展小棚香瓜种植200多亩,特色杂粮杂豆种植1,000多亩。利用中草药材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建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4个,林下参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林下天麻达到15,000穴,其它中小药材种植达到600多亩。在牧业生产上,在小椅山村、董家堡村、常兴卜村新建3个牧业小区,总数达到15个;太平、常兴卜两个村建设4个标准化肉鸭饲养科技示范园区;把河南、和平、河北、庙前卜、太平、常兴卜6个村培育发展成了牧业经济强村,拉动了全镇牧业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彻底改变镇区内的道路状况,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几年来,通过“村村通”工程,各村的道路状况焕然一新,90%以上的村实现了街路全部硬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镇区内绝大多数路段还是土路,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也影响了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老百姓都说,“村里的路越走越平了,镇里的路越陷越深了。”多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状况一直是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也是镇委、镇政府的一块心病。今年,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90多万元修建了8.6公里水泥路,镇区内主街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彻底离别了行路难的历史。在镇区水泥路筹资过程中,机关党员干部捐款3万多元,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会各界共捐资50多万元。

三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我镇的常兴堡村、杨家堡村和小椅山村的校舍由于年久失修,到了不能继续使用的地步。我们积极联系,争取到中国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支助,投资70万元在小椅山村、杨家堡村、常兴堡村的中心点建设起了英才天傲春蕾小学,其中,我们自筹资金40万元。

四是实施清洁文明工程,提高了群众的素质,改善了人居环境。我们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教育,逐步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整治“五乱”现象,环境卫生彻底改善。我们种植花草,栽植绿化树种,美化了村屯环境。投资20多万元,在龙湾旅游沿线4村6屯修建了3000延长米高标准的铁栅栏,不仅提升了村屯建设档次,也打造了我县旅游沿线形象。

3、关注热点解难事

一是政府协调,法院帮忙,为13户种粮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7月10日,因拖欠贷款,白山市法院扣押了样子哨金秋粮食购销公司290多万元的玉米,其中有13户农民的400多吨玉米,金秋粮食购销公司没有支付现金。通过镇政府积极协调,县法院协助,为种粮农民争取回来423吨玉米,价值60多万元,并积极为农民找销路,农民辛劳了一年的血汗钱才算没有“打水漂”。

二是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由于净化系统、输水管道老化,镇区出现了“自来水经常吃不上,不是浑就是脏”的问题,2,000多户居民的身体健康受着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群众反响强烈的民生问题,镇委、镇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多方筹措资金110万元,新建自来水泵房一座,更换了净化系统,改造自来水盲沟90余延长米,解决了镇区内2,000多户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常兴堡村自来水铁锰含量超标,直接影响该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年,投资了33万元,重新打井,铺设输水管线,彻底改善了该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积极解决棉织厂、针织厂、火山渣矿三户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经济问题。三户企业依法破产后,由于原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接续保险费、集资款和其他福利待遇,下岗职工集体到镇里上访,并表示要到县里和省里上访,镇领导和有关人员在耐心做好解释劝解工作的同时,多次到县里和县领导研究办法,及时筹措到资金,兑现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款项,既维护了下岗职工的利益,又保持了社会稳定。

第2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促进作用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教育是受社会发展诸因素制约着的育人的社会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反映在教育上就必然是“和谐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个体发展,培养“和谐主体”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个人是社会的元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合,因此个体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完美发展,个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因此主体的发展程度应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和谐教育是通过其内部组织系统的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社会的“和谐主体”为目的的教育,它所尊崇的教育理念同和谐社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和谐主体”的培养,主体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承担着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职责,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起点,是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谐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主张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少体育、缺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倡导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至上、教师即权威的旧师生关系;在教学管理上提倡人文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理要求,把学生作为一个完全发展着的“主体人”来看待,反对把学生当做机器,忽视学生独立尊严和人格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和谐教育的这些和谐行为在完成自身的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自觉地完成社会“和谐主体”的培养功能。所以说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内源性基础和逻辑前提,具有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主体”的作用。

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一种有机联系的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然而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人与自然的矛盾却越来越严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致使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酸雨区的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29%。南方有81%的城市出现过酸雨;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每年达6.2亿吨,累积存量达64.6亿吨,占地面积5.6万顷;全国60%的河流和1000多公顷土地,受到乡镇企业的污染,淮河流域80%的河流水体呈黑绿色;植被严重破坏,沙漠化飞速发展,洪水频频发生。如果这些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和谐教育对于改变传统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想认识,树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和谐教育本身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具有“天人合一”的历史思想渊源。“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学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的“天”指“天道”即自然规律,“人”指“人道”即人类社会的规律。“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和谐教育必然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渗透到卖践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人们热爱自然、珍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人得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矛盾统一体。在这里,需要加以解释说明的是,和谐教育所提倡的“自然和谐观”不仅仅是指当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应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自然问题是指与人现行生存密切相关的地球以内的自然客体,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于宇宙奥妙的探索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地球、太阳系、宇宙均处于统一联系体之中,一方的不和谐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调。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自然客体为地球,是在考虑人与地球所含自然客体的和谐,将来我们很可能考虑的是地球与太阳系所包含客体的和谐关系。和谐教育在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和谐的自然发展观时,不仅能使人们认识到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且能使人们提升认识,考虑未来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

(二)协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指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统一,完全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解放程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开放的形势下,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及价值观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滋生蔓延,黑恶势力、各种腐败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一方面,和谐教育致力于使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人格的实现是和谐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和谐教育价值观充分尊重个体的合理需求,允许个体在正常的机制范围内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完全满足,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和谐教育所培养的“和谐主体”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者,离开了这一社会意义或目的,和谐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而施加集体影响,在每个人身上塑造新的和谐人格,使之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将个体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和谐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的两方面并不相矛盾,相反是辩证统一的,旨在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只有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全面的发展;只有每个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一切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

三、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整合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的内在要求,在文化层次上包涵着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要求。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主要机构必然要满足社会发展的文化要求,发挥其作用。

(一)要继承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思想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内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道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

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据。庄子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儒家思想更是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要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至中和,天地信笃,万物发焉。”均在强调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孑L子还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的主张。主张用鱼钩钓鱼,而不用网拦河捕鱼。很显然,孔子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含义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爱人,这是提倡人与人的平等。在这个前提下,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一切符合礼的准则。在孔子看来,一切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不可少的内在机制,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传统和谐思想主张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强调具有怡淡的心态,协调二者的关系。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允许满足人的正当需要。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但应“欲而不贪”(《论语・尧日》),反对放念。老子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挫其锐,解其纷,和基光,同其要”(《老子》第50章),人应具有和谐的人格,身心获得协调发展。

(二)要批判传统思想中不适宜于现代文化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

传统和谐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免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对于传统和谐思想我们要有批判精神,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文角度来阐释传统和谐思想。在当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改造和发展传统思想,使其现代化,赋予其时代新意,只有过样,传统和谐思想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源源不断。

继承和发展传统和谐思想,和谐教育将发挥主导。和谐教育在丰富自身的思想内容时必定要继承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容,同时和谐教育要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对传统和谐思想不断地进行创造和更新发展,赋予其时代新意。结合这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和谐教育具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整合作用。

四、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国民素质整体不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之一。和谐教育认为,主体人的发展,关键的是个体的人格的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道德完善是和谐人格的主要内容,德育在和谐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人的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道德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主体”必然是道德高尚的主体。和谐教育将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发展视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和谐教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3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其包括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中,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唯有确立思想工作,才能保障民族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得以凝聚于一体,进而推动社会趋于和谐稳定地发展。对此,本文探讨如何运用思想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思想工作;以人为本

如今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造成了经济与社会不相协调的现象。对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其包括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它的核心任务是加强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中,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唯有确立思想工作,才能保障民族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得以凝聚于一体,进而推动社会趋于和谐稳定地发展,使人民信服。对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思想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基本象征;“和谐”自古以来便是我们国家与人民的共同价值趋向。从古至今,国人无不寄托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给国家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思想工作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文化大抨击下,它更是以新兴文化形态存于社会间,它不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还能互融互进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谐不仅是思想工作的基本特点,也是思想工作的社会性质。至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能通过思想工作的调节使之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思想工作具有知识普及、宣传教化以及精神调剂等作用,继而具有和谐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达成。所谓和谐社会,也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二、思想工作

所谓思想工作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只有加深其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才能使之发展。它是以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育为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各自特色和综合性、普遍性以及传承性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总称,更多地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取向的生活需求;是人们在职场之外,自我发起、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如今,国家着重强化思想工作建设,相关机构颁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有关实施思想工作建设的文件。在此基础之上,建设乡镇文化站,并以此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引导以及村镇文化市场协助管理等工作,将党的十精神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得基层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思想工作与和谐社会

(一)思想工作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1.建设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对思想工作的建设或强化,使之与时俱进,能够给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给予强劲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持以及思想观念保障,继而使社会根基得以长期稳定地强化。2.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方式。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思想工作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思想工作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工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加明确了社会发展方向,以及人民对和谐文明的社会殷实需求。运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并树立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思想工作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它具有文化的传播和整合功能。通过积极地创造并弘扬具有和谐精神的思想工作产品、活动,表达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大力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新主张,使之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并取得人民的信服,继而提升全民族的自觉意识,逐步实现以和为真、善、美、贵的共同理念;思想工作具有群众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等特点,它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德于情”,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思想工作丰富多样,它能宣传教化,熏陶思想,进而提升人格品质,丰富精神内涵,提高文化素养,使人趋于完人;在思想工作活动中,加强相关社会和谐的民主法治、荣耻观念等的宣传教育,使人熏陶养成良好的自觉性,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式,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基于此类,思想工作吻合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关需求,它能为其提供精神支柱。

四、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大力开展思想工作活动的同时,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切实开展公益服务性质较强的,以“关爱群众、共创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彰显人文关怀,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其次,着重改良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制定相关服务机制,使其服务职能得以完善,更好地保障思想工作的良性发展;最后,有效地针对当前社会文化多样化,致使思想工作相对落后的现状得以改观,加强对基层思想工作的建设,使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健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着重广场文化建设,从而使得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等得以有效地发展,支持并指导思想工作,建设工作,提升群众受益面,使得更多的人群参与或享受思想工作带来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五、结语

第4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大学校园既是本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相对独立的、有一定地域范围并具有某种自治功能的区域小社会,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既具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意义,又有其不同一般的、独特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利于每一个家庭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的校园中,学校能够稳定和谐地发展,大学生可以静心学习、储存知识、培养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和谐的氛围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份子,每一颗和谐的心又传递出巨大的和谐的力量,最终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和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序。

(二)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以人为本”不仅是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种新理念,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贴近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建立师生身心愉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

(三)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

诚信是中国人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教育工作者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的重要的因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诚信教育,使大学树立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通过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做人与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用。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诚信也油然而生。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近促进了学生的彼此信任和相互支持。

(四)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密切相关。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学生的自我成才,自我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良好的氛围促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心智和心态也会更加成熟,从而更快地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明白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份子,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一定的担当的。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里,人际关系主要由教师与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感动人心。学校中全体成员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从而和谐共生的。若如此,学校师生将会更加宽容,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也将得以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文明、友好、合作对于学生进步和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纯洁性和丰富性。学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学生,这种情况必然体现在学生的群体人际关系中。同时,在班集体中,所有成员都可以进行直接交往,几乎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学校越是追求教育效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加丰富多彩。因此,改变管理控制方式、优化改善师生关系、创造温馨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气氛、丰富集体活动内容、更新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等,都有利于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

学校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成为构建和谐学校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的互动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教师与学生和谐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彼此教学相长的快乐,享受彼此尊重的快乐,享受亦师亦友的快乐。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因为师生的和谐有利于教学的圆满完成,有利于教育理念的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客体,彼此都是需要一个和谐的校园保障的。和谐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也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可以促使教学的效果加倍,促使校园作为知识的海洋,变得更加生动和绚烂。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这样的和谐校园的氛围中健康积极地成长,最终教师更能驾驭教学,更能精通知识;而学生更会学习,更明白学习的真谛。师生以尊重关心为前提,体现以“和谐和共生”为宗旨的人文素质特征,着力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方面推动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共同提高。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教育机智,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三)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是必须的。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无形的,对于构建一个健康宁静的心境是很有效的。美丽整齐的花草树木、绿色清新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是很好的熏陶。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和谐的人文环境更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和谐的人文环境集中表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校园中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一颗温暖和友善的心在工作学习,彼此是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的,在这里充满诚信和奉献,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帮互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互敬互爱,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亦师亦友。和谐的校园需要环境的和谐,需要人际的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造诣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有着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兴趣得到生发,素质得到提升。

三、按照和谐校园构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要建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构建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培养、技术的培养,高校在培养人才同时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建立全员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教育渗透,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挥其作用,但同时家长和社会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职能。思想政治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但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及管理者都应发挥他们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有机整合,打造全员育人的环境。

其次,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活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复杂,我们只有不断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加牢固地占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一要立足教育内容创新,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高校要挖掘自身的宝贵历史资源、传承光荣传统,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富营养;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唱红歌、传箴言等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要拓展跨院校文化沟通交流的新渠道,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组织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凸现校园文化的新特点。二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通过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活泼多样的实践方式是使大学生摆脱枯燥的本本主义说教,欣然地接受理论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关键。

再次,合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主阵地意识,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设主流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建立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网络的效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网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用现代技术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营造网络的和谐的互动氛围,通过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基地。

第5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六个论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快高校图书馆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分别进行了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同时给教育战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范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的一种群体文化,所以说,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核心

建设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紧密联系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和学校特点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师生人人有自己的文明守则,以和谐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1]。

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外部条件

校园周边环境一直是困绕学校对青年学生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阻碍和谐校园文化的不利因素之一,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校园周边网吧已使有些青年学生沦入情绪消沉的境地,侵蚀了他们的思想,污染了校园。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模仿,当前,在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传媒内容千奇百怪,格调低下。渲染贩毒、走私、抢劫、敲诈等情节的作品容易吸引青少年而使其受影响。网络则由于虚拟性而产生一种包容力,成了学生情感倾诉的合适对象,以致沉溺于网络已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产生了过多的负面效果。这样的外部环境必然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此,彻底清除校园周边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内部条件

学校是以教育为根本,所以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所以,营造相互配合的教育环境,提供协调一致的教学条件,对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 转贴于

四、加快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手段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特有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及图书馆员提供的优质服务显示出极大的优势。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文献资源经过长期积累,内容丰富,莘莘学子在这里可以博览群书,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优秀作品的鼓舞和高尚精神的感召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这种优势,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中,健全人格、培养能力,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根本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它受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尊师爱生是新型师生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是搞好学校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利的条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爱,关怀他们的成长,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这种爱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就是一个家,只有这个家庭当中的成员——全体师生员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个家才能和谐,校园文化才能和谐,德育工作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六、开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载体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校园内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会促进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在交流中鼓劲儿、在流动中消气儿、促进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学习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应立足实际,通过有效地教育管理,增强全体师生的“和谐校园文化意识”。学校应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和育人环境的优化,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激发师生投身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实践的热情。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校上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创建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培育和谐企业

一、正确认识供电企业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建设意义。

所谓和谐企业,就是企业各个子系统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祥和融洽、稳定有序的状态。

1.“和谐”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历年已久的思想智慧,依然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当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同,今天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正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祥瑞伟大复兴的良好契机。

2.和谐是供电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建和谐企业,既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导向,也是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创建“和谐企业”,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内和则众志成城,外和则四通八达,因此,建设和谐企业是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供电企业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载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供电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评析

各供电企业在推进企业经营发展工作中突出了创建和谐企业这一主题,紧紧抓住直接关系到企业和谐的安全、发展、服务、稳定等主要方面,努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持续发展。

1.坚持以安全促和谐,把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家普遍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供电企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实现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不只靠文件、制度、规程,更要靠扎根于职工心底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培育出良好的安全文化。

坚持以发展促和谐,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各供电企业把建设坚强电网,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供电企业的客观要求,科学制定电网发展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步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坚持以服务促和谐,以高品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广泛信任和支持。供电企业以创建和谐企业为契机,从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坚持以稳定促和谐,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供电企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维护公司职工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培育富有特色的和谐文化

和谐企业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全面建设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具有企业特色的和谐文化。基于此,各供电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致力培育以和谐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培育适合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文化。供电系统以“以人为本、以德治企、奉献社会、和谐共赢”为基本内涵,构建“仁德和赢”文化体系,对内体现了对员工的充分尊重和关爱,对外体现出供电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和谐文化培育进程中,供电企业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把人的精神情感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因素。 培育和谐文化,需要一系列的活动载体作为支撑,将和谐理念逐步渗透到广大职工的心目中。和谐文化建设,有效增强了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供电企业与客户、与社会公众的进一步融合。临颍局多年来持续开展“金桥工程”,在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

3.供电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培育和谐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有的部门由于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以及机制、措施上的差异,致使操作不当、效果不尽人意。一是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上还有差距。目前,供电企业对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的深度思考还不够,这是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普遍存在的差距。二是存在在行政命令替代文化建设的现象。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与和谐企业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的企业只有行政上的“管”,没有思想上的“理”。三是缺乏新思路、新办法,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谈到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不少供电企业会将关心职工生活、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加强安全服务等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

三、创建和谐企业的途径与展望

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建设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是企业最为根本、最具活力的第一资源。要从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需求,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民主、宽容、透明、公平的氛围。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热心、真诚、及时地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重视并做好深化改革中的稳定工作,使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第7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法律;保障

何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书记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讲: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关键要靠人的思想道德力量的和谐。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书记曾指出,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谐文化,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即团结互助、和睦相邻、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充满爱心的文化,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文化,是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文化。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立和谐社会对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保障一个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使之和谐永久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持一个和谐社会的长远的和谐,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便是保证一个社会的德与法的和谐。我们知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许多道德需要我们去遵守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等。但是道德比较注重道德的自觉性和主体的内心的自省性与法律的外在硬性规定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保障我们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笔者认为应该保持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和谐共处。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道德的软教化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代际之间的和谐。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使以上各种关系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除了靠外在的法制手段来解决,还要靠内在的道德来实现。因此道德就成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软教化的手段。

构建和谐社会与道德二者是统一的关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道德教化,道德教化的意义体现在:

1.坚持道德教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通过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公平正义感。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不断增强道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道德调节依赖的是主体的内心信念,依靠的是主体的自律性。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支柱。

2.坚持道德教化。发挥道德在协调社会各种关系中的作用。通过道德教化的作用,人们从内心中遵从道德规范,即使在法律真空之处也会遵守道德的律法,这样便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如果失去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单一的靠法律来维持。那么在法律没有规范到的地方便出现了法律真空,便会出现道德失范,人们无法可依之处,丑陋、邪恶等便随之而生。所以,坚持道德的教化的作用,便能够填补法律真空的空白,人们在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和监控的情况之下,完全靠内心的道德律令来行事,使整个社会处于协调和谐发展之中。因此,道德教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坚持道德教化,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坚持道德教化,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代与代之间等等形成了良好的秉承和衔接,各种关系能够良好有序的发展,人们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发自内心的去爱护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而不至于让那些活生生的生灵灭绝和受到残忍的迫害:发自内心地去爱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两代人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晚辈能够尊重和孝敬长辈等等。总之,这些都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所在,这些作用是单纯靠法律是无法完成的。

二、坚持法律的硬教化

虽然道德教化有以上诸种作用,但是由于道德教化的作用是软教化,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有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挥作用需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的维持才能形成。然而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不良的道德行为甚至更恶劣的行径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这样社会将会是一团混乱。因此。在坚持道德教化的同时,法律的教化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在对不良行径进行惩治之时。也是对道德的行径的支持与鼓励,从侧面使道德的行径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肯定。这样也有利于道德的传承。

三、保持二者的和谐共处

第8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大学校园既是本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相对独立的、有一定地域范围并具有某种自治功能的区域小社会,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既具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意义,又有其不同一般的、独特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利于每一个家庭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的校园中,学校能够稳定和谐地发展,大学生可以静心学习、储存知识、培养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和谐的氛围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份子,每一颗和谐的心又传递出巨大的和谐的力量,最终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和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序。

    (二)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以人为本”不仅是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种新理念,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贴近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建立师生身心愉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

    (三)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

    诚信是中国人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教育工作者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的重要的因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诚信教育,使大学树立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通过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做人与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用。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诚信也油然而生。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近促进了学生的彼此信任和相互支持。

    (四)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密切相关。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学生的自我成才,自我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良好的氛围促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心智和心态也会更加成熟,从而更快地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明白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份子,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一定的担当的。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里,人际关系主要由教师与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感动人心。学校中全体成员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从而和谐共生的。若如此,学校师生将会更加宽容,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也将得以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文明、友好、合作对于学生进步和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纯洁性和丰富性。学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学生,这种情况必然体现在学生的群体人际关系中。同时,在班集体中,所有成员都可以进行直接交往,几乎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学校越是追求教育效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加丰富多彩。因此,改变管理控制方式、优化改善师生关系、创造温馨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气氛、丰富集体活动内容、更新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等,都有利于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

    学校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成为构建和谐学校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的互动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教师与学生和谐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彼此教学相长的快乐,享受彼此尊重的快乐,享受亦师亦友的快乐。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因为师生的和谐有利于教学的圆满完成,有利于教育理念的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客体,彼此都是需要一个和谐的校园保障的。和谐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也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可以促使教学的效果加倍,促使校园作为知识的海洋,变得更加生动和绚烂。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这样的和谐校园的氛围中健康积极地成长,最终教师更能驾驭教学,更能精通知识;而学生更会学习,更明白学习的真谛。师生以尊重关心为前提,体现以“和谐和共生”为宗旨的人文素质特征,着力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方面推动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共同提高。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教育机智,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是必须的。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无形的,对于构建一个健康宁静的心境是很有效的。美丽整齐的花草树木、绿色清新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是很好的熏陶。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和谐的人文环境更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和谐的人文环境集中表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校园中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一颗温暖和友善的心在工作学习,彼此是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的,在这里充满诚信和奉献,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帮互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互敬互爱,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亦师亦友。和谐的校园需要环境的和谐,需要人际的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造诣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有着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兴趣得到生发,素质得到提升。

    三、按照和谐校园构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要建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构建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培养、技术的培养,高校在培养人才同时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建立全员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教育渗透,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挥其作用,但同时家长和社会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职能。思想政治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但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及管理者都应发挥他们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有机整合,打造全员育人的环境。

    其次,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活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复杂,我们只有不断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加牢固地占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一要立足教育内容创新,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高校要挖掘自身的宝贵历史资源、传承光荣传统,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富营养;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唱红歌、传箴言等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要拓展跨院校文化沟通交流的新渠道,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组织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凸现校园文化的新特点。二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通过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活泼多样的实践方式是使大学生摆脱枯燥的本本主义说教,欣然地接受理论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关键。

第9篇:关于和谐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历史命题和战略部署。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创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之一,他们正处在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培养他们具有健全优良的人格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身心疾病,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人格最佳作用,为社会多作贡献。因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对于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也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说到和谐校园,首先必须要明确和谐的涵义。在古希腊语中,和谐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调和在一起。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和”即和睦,有和衷共济的意思;“谐”即相合,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和谐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匹配。由此,和谐校园就是指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和谐的校园中有着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和所属各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师生员工和学校所属子系统活动总体协调。苏州大学唐文跃等认为和谐校园是资源兼容共生的校园,是学术氛围浓厚、文化繁荣的校园,是主体(群体)际和而不同的校园,是道德水准高的校园,是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校园[1]。个人认为,这一表述深刻提示了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在校园里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积极营造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当前高校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建设和谐校园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众多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个体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大学生个体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严重影响着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理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相关性

(一)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要以和谐的校园作保障

健全优良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正确面对挫折,保持身心健康发展,并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然而,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以和谐的社会特别是和谐的校园作保障。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从校园抓起,通过一个个和谐校园的创建,引领社会走向和谐发展。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等[2]。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这对于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二)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大学生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事件、天津医科大学马晓明杀亲事件等等,已向全社会提出了严正警告,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综观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模式方面,多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求职竞争的需要,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3]。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人的心理和谐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新世纪要求大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而这些往往与自信、外向、乐观、进取、顽强、灵活、守信等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因而构建和谐校园要求大学生具有健全发展的人格特征。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校园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具有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富有激情且具有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等。造就和谐发展的大学生个体,就是要使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三、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构建和谐校园

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大学生人格发展不平衡现象给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任务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人格内部个要素内在的、和谐的统一构成完善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对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等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更大的发展可能,也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然而急剧变革、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使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变得更加困难和不确定,从而使其人格的发展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21世纪将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因而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强化个人修养,培育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正确思想意识和观念,如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整合优化育人环境,建设良好校风学风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勇于开拓,充满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既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性格特点,又能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新时期一种很好的载体。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将健全人格教育融汇于文娱活动中,使学生在美感欣赏、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更乐于接受,校园内的氛围也更为轻松活泼,和谐自由。因而应重视建设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

(三)教育大学生学会悦纳自己、他人与现实社会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应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认同自己,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对自己有满意感,不断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随时保持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要学会宽容,敢于承认他人的存在价值,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乐群好施,虚怀若谷;要善于容纳社会上现实存在的事物,乐于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经验和新观点,尽快顺应社会的变革。也就是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现实社会,这对于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首要因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2000年,武汉大学曾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对当代大学生质量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生相对不足的是“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4]。我们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特别是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以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应该强调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大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大学生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之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促使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同样,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也应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两者基于协调和默契,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

参考文献:

[1]唐文跃,张明.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举措[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5):107.

[2]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N].光明日报,2005.10.11.5.

[3]李耀臻.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N].光明日报,2005.6.29. 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