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精选(九篇)

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

第1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我们学校数学教学难,学生基础差,一些教学观念的落后陈旧,内容的不灵活,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使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有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重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进而遗忘很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只会模仿,不会举一反三,有点变化的题目就会变得束手无策。

  二、教学目的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数学理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对数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分式、数的乘方和开方的概念;中我他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能灵活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3、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的概念:了解区间的概念,能够利用区间的形式表示简单的数集。

  四、教学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能体现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培养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号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3、搞好单元测试,对阶段性的考试进行分析。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_,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6课时

  二、长方体(一)……………………………………………………7课时

  三、分数乘法…………………………………………………………8课时

  四、长方体(二)……………………………………………………8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分数除法…………………………………………………………6课时

  六、确定位置…………………………………………………………3课时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课时

  总复习……………………………………………………………5课时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研究新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学生基本情况

  新的学期里,本人任教高三x、xx班两个文科班的数学课,这些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制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差,懒惰思想严重,因此整个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当艰巨。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xxx》,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xxx》是命题的依据,备考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因此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从而加深对《xxx》的理解,及时把握高考新动向,理解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以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配例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复习质量。

  2、教学进度

  按照高三数学组学年教学计划进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第一轮高三总复习,预计在2月底3月初完成。配合学校举行的月考,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3、了解学生

  通过课堂展示、学生交流互动、批改作业、评阅试卷、课堂板书以及课堂上学生情态的变化等途径,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的观察、发现、捕捉有关学生的信息调节教法,让教师的教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学生。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增强他们学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4、精心备课

  精心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平常多去听同科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任教能力。

  5、优化练习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

  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展示讲解,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注重综合。选取“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6、注重学习方法、数学方法的指导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等。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如: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尤其是考后错题,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学生善于结合图形直观思维的习惯;养成学生表述规范,按照解答题的必要步骤和书写格式答题的习惯等。

第2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凌驾于知识之上的方法的提炼和能力的提高,这才是学生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学生时代所学到的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踏入社会后不到几年就可能忘掉,但是那种铭刻在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使人终生受用。因此,我们的平日教学,应该以知识为基础,重视方法的提炼与运用,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公式的死搬硬套,减少繁杂的机械计算和过难的几何论证。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等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我们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思想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比如: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初中数学解决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配方法最终所蕴涵的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转化的思想,就是一种常用而又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平时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更是追求机械的套用公式,不利于对数学方法的真正理解。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既然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应怎样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问题和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要巧妙运用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在讲解概念时,可结合图形,化抽象为具体,利用数形结合加深理解。比如:利用数轴讲解有理数绝对值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做练习、复习等过程才能掌握与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也只有经过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直觉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

比如:在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不应该怕学生“浪费”时间而过早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研究结论的形成过程及应用的条件,领悟它的知识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

二、在问题探索、解决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数学思想方法在平日教与学中不断积淀,形成一种综合素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最大的教学精力花在引导学生在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调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和已学知识,逐步缩小题设和结论间的差异,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若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解题功能,不仅可少走弯路,而且还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若教师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和领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在教与学中不断地使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整合,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弄清楚教材中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与数学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适时作出归纳和概括。另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都具有系统性,对它们的学习和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复习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基础知识给学生设计专题练习,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3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衔接;方法;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5-02

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高中新教材,进行模块教学,感觉内容多,时间紧,学生难学,教师使用教材困惑多。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材,师生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且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因素等。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研读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初中课改采用的教材,从内容,编排及要求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的改变,不了解这些,在衔接教学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如初中课标降低了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注重估算等,这些和以前差别较大,中招考试试题的难度比以往降低不少,允许考生携带计算机进入考场。这些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不可否认地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现在的初中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依赖很大,离开计算器,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初中数学新课标降低了一些要求,如只要求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且明确规定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列入《标准》中,高中教材在必修2的解析几何内容中,求直线和圆的交点坐标,求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时,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出现了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二次方程组等。初中的老师为了对付中考,很多与高中知识有关联但是中考不考的数学老师课上不重视,给我感受比较深的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这个内容很多在初中只是提一下,有的甚至连提都不提,但是高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经常要用的,当然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配方法、公式法,但是对于系数大的方程,学生就无从计算了。所以就造成很多高三的学生都面对一元二次不等式都是一个难点。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一必修1集合章节,设A={x|6x2-11x-30<0},B={x|7x2+13x-60<0},求A∩B,A∪B。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用公式法求解,但是结果大部分不正确。如果会用十字相乘法求解就会非常方便。再举一个例子:韦达定理x1+x2=-■,x1x2=■。我在上课的时候说出这个定理很多的学生都说没有听过,但是高中这个定理却在高中非常重要,比如必修四三角函数章课后有这么一道习题: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2x2+3x-7=0的两个实数根,求tan(α+β)的值。这个题目是A组的一个简单题目,只要用和角的正切公式展开,在结合韦达定理就可很快解决,但是我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包括好的学生展开后就不知道如何做了。还遇到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练习。还有就是完全平方和(差),平方差,立方和(差)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都是高中必备的基础而学生又是初中学的很薄弱的环节,这里不一一举例。若教师不了解这些,在相关内容上很难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做到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做好初中数学内容的针对性复习,加深和补充工作。高一的必修课程不管采用那个顺序,都要先教必修1,从实践过程来看,必修1的内容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包括原有的知识结构,都不大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因此,不论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还是人文关怀的角度,对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学要安排一个过渡和缓冲,查漏补缺。根据各校的实际,用一个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补充初中的数学内容。复习拓展的内容主要有: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②函数的概念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联系,初中教材有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内容,相关的探究方法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对这个做法目前争议不少,有些老师认为高——个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教材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这么做不可行。但是从课改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这么做有三点理由,一是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前面的复习有助于后面教学的展开,为学习高中新课程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三是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存在的脱节问题,避免以往必修1刚学完学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尴尬局面。

第4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8-02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 “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 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

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

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笔记指导

第5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方法主要是展现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与手段。高中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认识知识的基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自然,使用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包括:性质、定理、公式、概念、法则等,和从内容中展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转换观念,加强对思想方法的认识。高中数学教师应从基本备课着手,用数学思想方法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对定理、公式、概念的不断探讨、研究,挖掘出一些有关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数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相关数学技能、知识的教学要求一起提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在数学每章小节中,加强对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经过思考独立地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思想方法的角度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总之,就是要将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使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层次。从“九年义务的教学大纲”中可以明确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思想方法教学是由一定分寸的。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相应提升了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层次,比如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于这些思想方法教学形式,不仅仅要求能够理解,并且要求在理解前提下灵活掌握以及运用。随意降低或是提升要求层次,都会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思想方法就是渗透方法,通俗的来讲渗透法就是在教与学数学知识过程中,将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的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讲解的过程。经过逐渐积累,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一定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使用。

之所以在数学思想方法中使用渗透方法,这是由思想方法自身的特征决定的。从思想方法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埋藏于知识中,具体展现在知识的使用中,数学的思想方法不能像知识一样安排在具体章节中,只能依靠教师讲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时,学生不能向掌握知识点那样短时间内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理解过程。通过不断地认识、理解、掌握、使用,最终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深入,不能在考试前强行灌输。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方式

将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在高中数学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渗透原则。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是融入在数学方法与知识中的,因此使用渗透方法要抓住时机,因材施教,逐步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

第二,渐进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结合两点实际内容,也就是学生和教材,教材不同其要求也就不同,同样学生不同其要求也会不同,应充分考虑到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三,发展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在渗透时要将起点放低,放低是为了今后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训练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并加强对它的研究,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改善行为,从而使教师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第6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呼声越来越大,并受到很大相关人士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原则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执行的过程。高效教学构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尤其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实现“做数学”概念的树立,并淡化“知识对话”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做数学”概念的树立能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引导,不但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拓展。第二,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还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鼓励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的形式,了解到相互之间数学想法中的局限性和合理性,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学习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高[1]。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原则数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逻辑。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数学具有很高的兴趣,才能将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学习好。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教师可以将直观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中,以此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实体,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方便学生理解。第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意识来判断。学生如果能够潜意识的发现数学中的美,那么他们数学学习兴趣肯定只增不减,所以要从意识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迪和数学视野的开阔。第三,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且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因为良好且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构建高效课堂第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并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数学课堂上。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第二,教师要持以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高,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生活上及学习上的交流,并构建与学生友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主体地位被尊重,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数学学习态度[2]。

(二)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数学意识渗透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前,要将渗透的数学思想进行分类,以此培养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及思想的分类意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思维去解决数学难题,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特点进行思考,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其特点思考不同图形之间异同,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图形的特点,同时要求他们根据图形形状和特点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划分,让他们学会利用分类思维去解决图形分类问题。

(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拓展教学空间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地说就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将生活中数学实例引用到数学课堂上,然后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数学课堂上模拟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度及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每小组中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情境教学活动中,如数学故事演绎、数学游戏等,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社交能力及意识的提高[4]。第三,教师还可以联合其他数学教师一起举办数学实践活动,如初中数学生活应用比赛、初中数学建模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生活化,实现数学课堂与生活现实的密切联系。第四,教师可以单独开展数学故事会,让学生在故事会活动中了解数学,同时还开展课件创作知识大赛,以实现对学生好胜心理的激发,让学生持以积极乐观态度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方法的分析了解到,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使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时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原则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原则,以此作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重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2]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90+104.

[3]王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5+119.

第7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78-02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不感到吃力,轻松学好数学,实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及其教学的自然衔接和平衡过渡呢?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与统一性,我们可以通过在以下四方面来努力。

首先,必须明确在新课程理念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我的理解是:不同的人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能,把学困生和学优生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上。

其次,对学优生进行拓展性学习,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应用。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精神实质,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与考查工作中,必然要把数学思想和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学习数学必然要解题,所以只有在通过例题与习题的训练,领会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并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习惯和观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与解题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类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等。

再者,重视课本资源的开发,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地衔接高中数学的教学。如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习题3.3B组第4题(81页)的改编,原题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是BC边上的高,BC=30cm,AD=2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正方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上,顶点G、H在AC、AB上,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若改编为: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是BC边上的高,BC=30cm,AD=2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矩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上,顶点G、H在AC、AB上,且EF:FG=4∶3,求这个矩形的边长?或改编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是BC边上的高,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正方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上,顶点G、D在AC、AB上,求证=BE×CF?这两道改编题尽管变化不多,知识点依旧,但同样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像这样一题多变的开发课本资源,让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也得到了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发展,并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

最后,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适度对初中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借此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比初、高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两个学段的教材在数学知识的编排上存在不少脱节之处,如:整式计算中高中数学计算上用到的立方根和与差公式,三项以上完全平方公式,仅在B组习题上出现;因式分解章节B组习题中提到的十字相乘法在初中数学中仅限二次项系数为1,而高中数学中却常见二次项系数不为1,求根公式法却从未提及;二次根式化简时分母有理化在初中未提及,可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二次函数是高中贯穿始终的内容,在初中要求很低,根与系数的关系在高中是重要内容,却中初中教材中未安排专门章节,而只简略提了一下;参数方程、参数函数是高考综合题型,却在初中不作教学要求;几何中的很多定理如平行线分段成分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切线长定理、切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初中数学教材根本未提,而高中数学学习常涉及。

凡此种种,加上初中学生思维单一、逻辑推理能力并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自学能力,而高中学生在两年内完成12本书的教学任务,必然要求学生自觉能力强,思维广阔,考虑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从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深度、广度在高中阶段比初中阶段的要求更高,同时知识的综合性和难度更大,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度深化教材,有意识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这里以初中教材中“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适当加以说明。大家都知道,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在初中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对于系数不为1的未涉及,而高中解方程、不等式时降次用得较多,所以教师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上可补充这类知识。还可在学过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后补充求根公式法,如二次三项式2x2-4x-6的因式分解,可以先利用因式分解法求方程2x2-4x-6=0的根,再根据过程:2x2-4x-6=0化为2(x+1)(x-3)=0,得出2x2-4x-6因式分解的结果,从而推导出一般二次三项式ax2+bx+c的因式分解的结果为a(x-x1)(x-x2),其中x1、x2为方程ax2+bx+c=0的根;还应深化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后得出一般结论:若 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存在x1+x2=-■,x1・x2=■,并通过应用来感知韦达定理。

第8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范文一: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我们以《金太阳考案》为主线,穿插周练试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建立以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综合提高”的二轮复习思路制定如下计划:

一、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为重点专题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训练:

第二阶段以《小题大做》为载体强化客观题得分训练。

二、抓好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尤其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

1.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此专题中高考试题在各个知识点全面开花,一定的全覆盖。

7.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8.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

三、抓规范训练

加强思维训练,规范答题过程

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要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通过训练过好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准又快,为此,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认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学会踩点得分。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

2.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选择、填空题都是客观试题,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皆备、解法多样形、题量大,分值高,实现对“三基”的考查。每次小题训练应不断强化自己选择题的解法,如特值法、数形结合等,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在50分钟以内完成十二道选择题和四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

四、试题讲解

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四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是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

范文二: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以下列举各章节的重点,供参考.

1.函数与不等式(主体).代数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热点”.

(1)关于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常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对称性及反函数等处处可考.常以具体函数,结合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有时作适当抽象.

(2)关于一元二次函数,是重中之重.有关性质及应用的训练要深入、广泛.函数值域(最值),以二次函数或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研究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换元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都与一元二次函数息息相关,在训练中应占较大比重.

(3)关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不等式证明,与数列联系结合是重点.方法要突出比较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公式法.对于放缩法虽不是高考重点,但历年考题中都或多或少用到放缩法,故掌握几种简单地的放缩技巧是必要的.

(4)关于解不等式.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目标,突出灵活转化,突出分类讨论.

2.数列(主体).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极限等为重点.关于抽象数列(用递推关系给出的),讲练界限要分明,只限定可化为等差、等比之类.

3.三角训练中要抓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突出正用、逆用和变式用.近几年呈降温趋势.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达到教材水准即可.

4.立体几何(主体).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段、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置于某几何体的情景中.几何体以棱柱、棱锥为重点.棱柱中又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也要重视.位置关系以判断或证明垂直为重点,突出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强化三垂线定理定角法.空间距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二者结合尤为重要.等积转化、等距转化是最常用方法.面积、体积计算,解答题涉及棱锥(特别是三棱锥)居多.因为三棱锥体积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5.解析几何(主体).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解答题应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突出与函数的联系.

二.研究高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二个加强三个突出”.

1.填空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小题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每周至少1次,总量不得少于8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2个题目分的目标.题目设计,数形结合(4~5个),组合选(2~3个),“估算”或特值法(2~3个).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近几年考题在“解法代数化”的基础上,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联系考查明显加强了.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高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问为多问,一证为多证多算等.

5.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做到“四个转变四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篇:高二数学的提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1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 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 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2 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3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2001学年,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 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3.1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3.2 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 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板书):

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3.3 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 (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1: 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 数,B层次的多数,C,D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和D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

我再作引导4: 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D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D层次学生) 学生答:要证明ADM≌BEM. 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D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D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和D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教学效果对比:

(1)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二班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一班快。因为在一班有些数学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二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

(2)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

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