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审计项目情况汇报精选(九篇)

审计项目情况汇报

第1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流程是外汇管理系统审计部门和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行为步骤,实质上是对整个审计过程的整体规划,大体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流程相类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前调查与风险评估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前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为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做好前期的准备。审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审计中不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审计风险。

(二)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整个审计项目实施的根本指南,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专家;制定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以及制定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

(三)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绩效状况的载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发表都是建立在所收集的证据的基础上。审计证据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真实而非臆想的,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可行的、相关的和有效的。因此,证据收集要注意充分性和适当性原则。

(四)编制和提交审计报告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可得出初步的审计结论,提出初步的审计建议。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签发审计报告前应首先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是否恰当,对其所提建议是否能够加以领会、予以接受和按期履行。其次审核审计建议,确定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的讨论草稿或详细审计报告所提建议已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后,审计报告的内容即可以确定,审计检查人员负责评审和考虑该审计报告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跟踪检查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有适当的整改措施,需要对此进行跟踪检查。首先通过现场回访、直接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以了解审计意见或建议得以遵循或未得以遵循的情况。然后将跟踪检查的结果向有管辖权的机构进行汇报。同时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为以后审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近期某省分局开展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为例。在开展外汇管理工作绩效审计试点过程中,检查组牢牢抓住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一是适时抓好审前调查。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基本情况,学习梳理相关法规文件、查阅文献资料,讨论研究PDI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的程序控制和风险;其次,邀请省分局资本项目管理人员召开研讨会就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的效率问题进行了专项讨论和剖析。通过审前调查,检查组确定了本次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内容:即对辖内涉汇主体执行资本金结汇政策的管理情况和对辖内违反资本金结汇政策行为的立案查处情况。二是认真编制审计方案。检查组为了避免绩效审计目标大而空,确保审计内容清楚,重点突出,范围明确,检查组认真编制审计方案,特别是思考审计每一步骤间的关系和区别,力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方案确定了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的四个方面,包括FID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在于后三性审计:经济性审计着重考察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各项成本费用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经费以及外汇检查办案补助经费两项专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人均工作率、工作的及时性、工作的创新性以及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效果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成效、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工作成绩和失误等。三是着力实施现场审计,收集审计证据。由于绩效审计对于外汇管理是探索性工作,缺乏时间和经验,所以通过现场审计等多种检查手段摸索前进的思路,通过运用现场审阅法、实地观察法、询问调查法以及工作流程图法等多种绩效审计方法,查找审计证据,发现问题,侧重于从多个维度来考察被查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是认真写好审计报告。为总结经验,发现试点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翔实记录本次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检查组突破常规审计报告格式,力求完整展现审计过程,分析审计内容,将一些思路甚至失败的过程都写入报告。审计中发现了效率低和不经济的问题,其一是资本项目管理岗月报表重复上报,其二是辖内外汇检查人力配置不经济,未能充分发挥岗位功效。对此,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五是跟踪整改情况,落实审计意见。检查组对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进行了后续跟踪,发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适当措施进行了整改。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首先,确认了一定形势下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必需性;其次,检查了被审计单位对辖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最后,改善了被审计单位在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操作和管理方式。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一般方法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个分支,其审计目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与一般的审计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许多通用的审计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等。1.审阅法。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各项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来收集审计证据,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了解相关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其性质可以把绩效标准分为两种: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1)定性标准一般是指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各级外汇局的各项活动的有效性必须以符合外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为前提,合法并且有效才能形成效益。审阅与日常业务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审查,检查各类业务办理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备等。(2)定量标准一般包括三种:一是预先确定的预算标准,这是评价资金、资源使用实际效益的基本标准。二是历史标准,是以以前的实际表现为基础,但应考虑不同时期的变化因素。三是外部标准,以其他涉外经济发展情况类似的外汇局分支机构的业绩为评价依据。各种历史的或现实的记录,都可以用作绩效标准。2.实地观察法。对各级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实地观察,了解其业务办理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对工作现场的实地观察,是了解外汇管理工作整体概况的最直接途径。3.询问和调查法。询问和调查是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向有关业务经办及管理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好文字记录。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并通过询问来发现事实真相,收集审计证据。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逐一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和调查中的问题应清晰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诱导性。

第2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 会计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 优化财务资源 防范财务风险

第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预算工作。本单位领导非常重视预算的管理工作,在每年的十月下旬即启动下年预算的编制布置工作,通过审核与规划对标、与年度任务对标、与经济目标对标的预算纲要,把关全所的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处牵头,全所各部门参与,根据业务职能划分为科研计划、生产、民品、固定资产投资、人工成本、管理费用六大板块,各业务管理部门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进行专项审查,在经过“两上两下”预算申报与审批后,财务管理处最终汇总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所内预算。

第二,报表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充分有效。所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预算报表体系,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专项费用预算、投资及筹融资预算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细化成相关表格,并注明责任部门、编报内容及填报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根据经费需求情况填报的预算经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上报财务管理部门。

第三,编制方法科学合理,预算数据有据可依。业务预算是编制预算的最主要内容,它与利润预算关系紧密,一方面是利润预算的依据;而另一方面,业务预算也受到利润目标的制约。财务管理处在取得各业务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后,依据批准的编报大纲的指标要求,开始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预算的方法不是采用对上年数据进行简单的增量或减量的方式进行预测,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账户模型,把所有收集到的预计发生数据填入模型,以模拟决算的方式,把销售收入作为起点,以实现利润指标作为终点,对于人工成本、税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刚性需求优先满足,对于有国拨资金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按照批示做出收支预算,对于管理费用等按照上级要求以控制数的方式进行预算,对于自筹资金、提前垫支经费项目及型号成本的预算根据账户模型的平衡原则,在综合考量现金流量指标的前提下,做出预算控制数。在此基础上填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三张财务预算主表。这种编报方式科学合理、依据充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影响。修改预算时,也是在账户模型中修改,数据自动建立匹配关系,修正报表数据,从而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一、预算控制与执行

预算控制与执行作为全面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预算指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本单位针对预算执行控制环节,特别是经费支出审批环节,根据ACS的有关要求及相关规定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及时下达预算指标,对各部门批示预算项目进行反馈,使部门有据可依,便于经费统筹安排和预算的执行。

第二,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与预算控制指标的统一,财务科目与预算支出项目的统一、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第三,对预算外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因市场经营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但必须履行所内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

第四,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有效降低财务资金风险。财务管理处将年度预算分解,按月以现金流的方式根据业务类型编制月度收付款资金计划,平衡收支,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周转中的问题。本单位月度收付款计划在实践中反复修改,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集月初资金账户情况,上月实际收付款执行情况、累计现金流量执行情况,当月预计收付款发生情况于一体的综合型报表,为领导及时掌握所内资金情况及审批支出提供了依据,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及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编制分工明确,与预算紧密结合。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即涵盖了全所各部门的经费需求,又突出了预算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管控作用,使收付款计划与预算有机结合,实用有效。经营计划处负责审核汇总军品及军二品项目取得的纵向、横向收款和支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处负责审核汇总各事业部、中心民品项目的收款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审核汇总专项技改项目、自筹固定资产购置的收款和支出;技术管理处负责审核汇总机器设备类维修改造支出;行政保障处负责审核汇总房屋建筑类维修改造支出;人力资源处负责审核汇总人员费用支出;其他开支由各部门审核汇总本部门月度付款总支出。财务管理处汇总上报的收付款计划,逐一审核,结合月初所账户资金情况,平衡收支,确定当月收支计划,并汇总形成报表。

二是严格付款计划的执行程序,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月度收付款计划一经所长审批,即作为各部门执行和领导签批的依据,对于计划未包括的临时性专项支出,付款部门须编制临时付款计划并提请业务主管所领导及总会计师批准后方可付款,临时付款计划作为已批示月度付款计划的补充,财务管理处合并归档,以保证当月实际执行情况的完整性。

三是执行情况分析总结,突出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处在编制当月收付款计划时不是简单的汇总,同时还对上月收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主体账户实际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预算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从而使月度收付款计划的执行形成闭环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本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受上报上级外部预算时间的制约,由于编报时间的差异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导致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差异,预留部分机动费用作为调节余量。

第二,资金情况统计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未达账项的影响,月初资金账户的余额及月度现金流量执行情况的统计精确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会计审核,注意及时入账的问题。

第三,月度收付款计划编制与实际执行匹配程度存在差异。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执行的匹配程度还有差异,个别部门存在申请的事项未执行,临时申报付款较多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部门在编制付款计划时应尽量按实际情况,避免留有过大余量导致执行率较低的情况发生。

第3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绩效 审计 成果

一、控制绩效审计质量,打造精品审计报告

(一)当前绩效审计报告撰写的常见问题

1.过分求长求全。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已经跳出了财务收支的局限,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到业务开展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都可以评价,涉及的内容众多,报告也要面面俱到;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就是评价指标的事,往往拼凑计算一堆“率”,却又不成体系且没有参照评价标准,让报告阅读者不明白计算出的这些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部分审计人员担心报告写短了没有分量,怕领导不重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才能展示自己的审计成果。上面所列举的这些背景下写出来的报告往往主次不分,难以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无法深入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报告的阅读者常常是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审计发现的问题,被众多的“率”还有百分号弄得晕头转向,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作者意图。

2.套用模板引用总结。部分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习惯性地套用报告模板,这就导致了诸多绩效审计报告结构相同,内容相近,问题类似,缺乏针对性。一些审计人员甚至会大段摘录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缺乏审计的真实性判断,绩效审计报告也很容易拔高被审计对象,提出过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评价,有的近乎于歌功颂德的标榜文章,严重违背审计的真实性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3.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审计署的8号令及《江苏省审计单位绩效审计通用操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对审计建议都有相同的表述:“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审计建议是有则提无则免,而现在似乎不提审计建议就显示不出审计人员的水平,但提出的建议经常是有的站的高度太高,超出被审计单位的能力范围,被审计单位感到无能为力;有的建议缺乏针对性,似乎既是哪里都能用又是哪里都没用,属于建议中的“万金油”;有的建议脱离实际,被审计单位无从采纳,还会不小心被私下里议论为天方夜谭。如此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难以起到效果。

(二)对于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建议

1.健全完善报告质量控制制度。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报告内容要准确,能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合乎逻辑地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有支持报告主体内容的各种材料要完整充分;报告结构逻辑性要强,读者容易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

2.增添报告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审计人员应试图从报告的题目、图片、表格等方面增加报告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吸引读者的兴趣,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及专门数据,引用直观的数据、表格、图表等营造良好的视觉冲击。报告内容应尽量量化,避免出现非常模糊的审计表述。有时可以运用附录,将细节性的参考数据放入附录中供人查阅,一方面保证了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审计报告主体内容的可读性。

3.健全绩效审计报告的工作程序。如明确审计报告撰写者、复核者的责任,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应由未参与该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单位领导独立阅读,以检查报告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内容等等,或者在保证保密性前提之下,扩大阅读面,让更多的审计人员参与到报告的内容及文字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中,群策群力,降低审计风险,打造精品绩效审计报告。

二、公布绩效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力

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对绩效审计项目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型绩效审计项目,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报告篇幅很长,有些是涉及体制机制性问题,有些是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政府领导并不一定有时间关注到报告的方方面面,既使领导批示了,也并不能代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除了按正常的审计程序报送绩效审计报告外,绩效审计成果的应用应有更高的管理要求。

(一)加大绩效报告公开力度

为扩大审计的影响,能公告的报告应尽量公告或节选公告,难以公告的,应争取向人大或地方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

(二)做好绩效报告的解读工作

审计人员可以细分报告内容,将其改写成简报、审计要情、专题系列汇报等,语言应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词汇。

(三)汇编绩效审计优秀案例,互相借鉴绩效审计方法

如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在2009年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止绩效审计调查,项目结束后,先后多次以专题形式在各级媒介上宣传了本次绩效项目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全国审计单位都能够有所借鉴。基础建设的影响力虽然不及审计署那么广,但是也可以在其影响力范围内作一定的经验推广,如在全局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让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和共同学习。

三、做好审计回访,保护审计成果

(一)制定有关绩效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实施细则

针对目前绩效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报告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政府要明确由审计单位或由审计单位等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机构履行绩效审计整改报告职责。同时要明确审计整改机构的职责范围,除了报告职责外,要履行监督、评判的职责,既要跟踪、汇总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展情况,也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成效。

(二)加强绩效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

当前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整改情况报告人大部门后,后续的审计整改工作往往没有下文。因此,后续的审计整改跟踪工作重心应放在整改情况报告人大部门后被审计单位的进一步整改,避免整改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只有整改见实效,审计单位的绩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三)将单个审计项目转为跟踪审计项目

有必要时,针对关注民生的绩效审计项目,可以将单个的审计项目转变成跟踪审计项目,把强民惠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跟踪监督的重中之重,在审计中促整改,整改后持续关注,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经济性,保证资金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一、汇算清缴工作内容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首先按照《办法》的规定,自行调整、计算本纳税年度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应纳所得税额,自核本纳税年度应补(退)所得税税款并缴纳应补税款;二是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核,下发汇缴事项通知书,办理年度所得税多退少补工作,并进行资料汇总、情况分析和工作总结。

二、汇算清缴工作程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要求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宣传辅导。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向企业明确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应报送的资料及其他应注意事项。必要时,应组织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及手续。

2.明确职责。汇算清缴工作应有领导负责,由具体负责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必要时,应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3.建立台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主要记载企业预缴税款、享受税收优惠、弥补亏损等事项,以便在汇算清激工作中进行核对。

4.备办文书。向上级税务机关领取或按照规定的式样印制汇算清缴有关的表、证、单、书。

(二)实施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完成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受理、审核以及办理处罚、税款的补(退)手续。

1.资料受理。主管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后,应检查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附表、文件等资料,应责令限期补齐;对填报项目不完整的,应退回企业并责令限期补正。

2.资料审核。对企业报送的有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审核:

(1)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数字是否一致,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2)企业是否按规定结转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

(3)企业是否符合税收减免条件。

(4)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否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以及各机构、场所账表所记载涉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

(5)企业有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境外所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是否正确。

(6)企业已预缴税款填写是否正确。

3.结清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季度所得税申报表及日管情况,对企业报送的年度申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在5月31日前,对应补缴所得税、应办理退税的企业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涉税事宜通知书》,并办理税款多退少补事宜。

4.实施处罚。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未按《办法》规定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应按照规定实施处罚;必要时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核定企业年度应纳税额,责令其缴纳。

5.汇总申报协调。

(1)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受企业年度所得税汇总申报后,应于5月31日前为企业出具《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所得税证明》。

(2)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汇总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时,对其他机构的情况有疑问需要进一步审核的,可以向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协查函》(见附件1),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负责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函复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3)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或税务检查中,发现其他机构有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费用等所得税的问题,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见附件2)。

(4)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办法》规定对其他机构就地征收税款或调整亏损额的,应及时将征收税款及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额以《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通知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总额作相应调整,并在应补(退)税额中减除已在其他机构所在地缴纳的税款。

(三)总结阶段。各地税务机关应在7月15日前完成汇算清缴工作的资料归档、数据统计、汇总以及总结等工作,并于7月31日前向税务总局报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总结及有关报表。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税务登记户数、应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未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及其原因、据实申报企业户数、核定征收企业户数;据实申报企业的盈利户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亏损户数、亏损企业营业收入、亏损金额等内容;核定征收企业中换算的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

(2)主要指标分析和说明。主要分析汇算清缴面、所得税预缴率、税收负担率、企业亏损面等指标。

(3)据实申报企业盈亏情况分析。根据盈利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缴户数分析盈利面变化情况;分析盈利和亏损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未弥补亏损前利润总额、亏损总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纳税情况分析。包括预缴率变化,所得税预缴、补税和退税等情况。

2.企业自行申报情况。主要包括申报表及其附表的填写和报送,自行调整的企业户数、主要项目和金额等情况。

3.税务机关依法调整情况。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依法调整的户数、主要项目、金额,同时应分别说明调增(减)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亏损总额的户数、金额等情况。

4.主要做法。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落实情况,对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对企业的前期宣传、培训、辅导情况,对申报表的审核情况以及汇算清缴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等情况。

第5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外汇管理 绩效审计 特点

一、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项目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最终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优化、效益提高的一种独立的监督活动。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美国甚至达到90%以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2010年以来,随着外汇管理“五个转变”工作要求和目标的实施,外汇管理工作职能定位有了较大的改变,多年来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虽然有助于监督和推动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规范自身行政执法行为,但较少关注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1年内控监督工作会议上指出,需要积极研究新的审计形式、方法和手段,认真探索绩效审计在外汇局的运用,开创外汇管理内审内控工作新局面。基于此种认识,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以下简称“江苏省分局”)等分局针对外汇政策实施效果、资金管理情况等尝试开展了专项绩效审计工作。

二、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特点

根据目前部分分局已经开展的专项绩效审计,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均有较高的要求,呈现以下特点:

(一)绩效审计目标的多元化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2010年初,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审计模式,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责任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传统外汇审计目标是规范外汇管理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而绩效审计则是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考察。以江苏为例,针对2010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的政策法规,江苏省分局根据工作实际和地方特点,在辖区内尝试开展了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的绩效审计,以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实施相关制度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政策的实施对维护地区外汇收支平衡的影响和效果,达到促进基层外汇部门提升执行各项外汇管理政策的效能。

总体而言,绩效审计目标包括“三性”:第一是工作合理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是否有效开展工作、资源是否得到合理使用等;第二是履职高效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或项目所在单位人员是否尽职尽责、高质高量地完成了工作;第三是流程科学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事先设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严格按照此既定流程运行。

(二)绩效审计方法的综合化

传统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和目标的相对固定,因此其审计方法也相对固定,如抽查法、列单查法等。绩效审计方法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往往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绩效审计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主要包括:一是事前准备法。通过监测系统,采集被审计对象审计期限内的各类数据和记录,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行为,以便于现场审计时与相关纸质资料进行核对。二是现场调阅资料法。包括调阅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相关业务档案、相关统计报表、政策宣传资料等。三是问卷调查法。主要根据被审计项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以审计政策宣传和实施的效果。四是参与式审计法。与传统审计不同,绩效审计可邀请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共同查找被审计项目中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便于提出改进措施。五是部门工作流程图法。此种方法是基于流程管理原理,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事先将被审计项目的工作步骤逐一列示,借助工作流程图,理清审计思路,明确审计目标。六是定量分析法,包括表格分析、非现场数据分析、因素分析、平衡计分卡等。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并分别设定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判。定量分析是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合规性审计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对被审计项目进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量化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提出若干建议。

(三)绩效审计程序的科学化

以江苏省分局开展的外汇业务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绩效审计为例,整个绩效审计过程遵循流程化管理思路,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完成。首先是审计准备阶段,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江苏省分局成立了审计项目组,选择辖内XX市中心支局开展外汇业务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绩效审计。在审前调查中,审计项目组研读相关文件,深入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项目的背景和预期目标、运作流程、机构和人员设置、内部控制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方案,确定了审计具体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期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分工等事项。其次是审计实施阶段,重点是收集信息和审计证据,运用绩效审计方法将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被审计项目绩效情况,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组综合运用事前准备法、现场调阅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参与式审计法对XX市中心支局在外汇业务管理措施的宣传工作和执行工作方面进行了考核与评价,认为XX市中心支局在实施措施方面基本具备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维护当地外汇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四)绩效审计结论的辩证化

绩效审计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深入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做出审计判断,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最终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职能的完善,这是绩效审计的出发点和审计是否成功的关键点。因此,不同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的结论并不仅限于发现被审计对象的问题与不足,而是注重立足于内外部客观环境,采取辩证性思维,一方面挖掘被审计对象绩效管理方面的成绩和创新点,另一方面剖析被审计对象的不足。亚洲审计组织(ASOSAI)指出,“最高审计机关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通过(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建议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和受托责任。”绩效审计结论的重点不仅在于“工作的对与错”,更重要的在于“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避免了审计评价的片面性,而且有利于鼓励被审计单位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履职效能。

(五)绩效审计结果运用的全面化

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绩效审计实施全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体现审计目的的实现程度。审计结果的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责运用。审计项目组向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后,需要在审计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持续考核并评价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的情况,确保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二是问效运用。绩效审计报告结果可提交给被审计对象的上级部门,考虑作为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或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经验及借鉴意义

根据近年来江苏外汇管理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践与探索,本文认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强调绩效审计的服务性。绩效审计最终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将“服务型绩效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一方面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深入推进绩效审计向纵深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偏重于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目标的传统审计思想指导之下,被审计单位往往带有抵触甚至对立情绪;而将“服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效用。需要指出的是,绩效审计的服务性,是其审计功能的必然回归,而不是为了迎合被审计单位做出的妥协。

二是强调审计项目选择的合理性。目前,正处于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外汇管理各部门职能各异,管理的公共资源范围较广、数额较大;另一方面,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审计环境和被审计项目的要求都比较高,现有条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当前一段时期,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应该立足于实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应选取外汇管理工作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或某项改革措施,开展专项绩效审计。应通过有限的审计项目,更大地发挥绩效审计在管理优化、效益提高方面的作用。

三是强调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审计项目的精品性。审计资源是稀缺的,如何利用最少的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是所有审计机构都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满足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专业审计知识培训和外汇局各项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根据项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审计。其次要注重绩效审计项目自身的绩效,争取以最少的审计资源获得最大的审计效果,打造有价值的审计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探索开展绩效审计”课题组.中央银行绩效审计探讨[J],中国金融,2012(9):54-56.

[2]何凯.人民银行内部实施绩效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11(5):107-109.

第6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一、创新财政企业财会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改革

针对传统企业财务快报所统计的企业范围过小,不能全面反映本地区经济指标全貌和企业财会信息中央、地方不能共享以及快报指标不能突出财政特色的实际,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布置,我们在全市进行了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改革。一是将现《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更名为《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二是扩大编报范围,保留现已纳入编报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将具备一定规模的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纳入编报范围、中央及省属驻地方企业有关信息由财政部与地方财政部门实行信息共享,也要向当地财政部门报送主要财务会计指标月报;三是实行新的快报指标体系,突出财政特色,以满足财政宏观管理的实际需要。

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改革,是财政企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局里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市财政XX年财政改革的一项重点,列为市政府对我局综合位次考评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为做好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改革目标,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认真调查摸底,确定编报企业户数

召集统计局、乡企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的同志开会布置,向他们宣传进行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取得这些部门的支持,由他们提供本部门登记注册的全部企业名单和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综合参考各部门提供的企业情况,从中确定纳入企业财务快报统计范围的企业,并分县(市)区列出名单,发给各县区作为参考。同时,与局内有关科室协商确定市级纳入扩大企业财务快报统计范围的市级企业名单(包括中、省营企业)。

2、以政府名义开会布置、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财务快报改革工作的认识,推动全市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通过向政府领导汇报并研究决定以市政府名义于3月26日召开了全市扩大企业财务快报编报范围工作会议,布置全市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敏参加会议,并对市直各有关部门如何搞好协调和各企业如何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企业财务快报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王涌翔局长就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做了专题讲话。会议对我市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确定了我市企业财务快报改革的起动时间为XX年3月份,同时对企业财会人员就《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进行了专题培训。以政府名义就企业快报工作开会布置,是企财历史上的第一次,极大推动了全市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的开展。

3、建立企业财务快报制度考核评比机制,调动企业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为调动企业财会人员认真填报《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财务快报改革工作,我们建立了考核评比机制。起草并以局文件形式份印发了《关于对市直企业和相关单位企业财务快报工作进行考核评比的通知》,制定了《市企业财务快报基层单位编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和《市企业财务快报汇总单位编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对基层报表单位和汇总单位在《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报送时间、指标填列全面、数字准确以及重大事项说明和分析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考核评比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按月对各市级基层报表单位和各汇总单位财务快报编报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打分,调动了基层单位报表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财务快报编报质量。年末,我们对全市XX年企业财务快报工作进行了认真考评,根据考核评比结果评出优胜企业16户、优秀企业46户、优胜汇总报送单位5个、优秀汇总报送单位4个,对被评为优胜(优秀)的单位将以局文件形式给予通报表扬。

4、按月汇总、反馈全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信息。

对全市规模企业主要财务会计指标月报进行汇总后,及时按规定时间上报省厅,并整理分析全市汇总信息,按月形成《市规模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表》向领导和有关方面反馈,引起政府领导重视。根据全市汇总信息,不定期分析我市经济运行完成情况,并向有关方面发送。七月份就以财政情况形式向有关方面反馈了《市规模企业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经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基层单位的辛勤工作,我市企业财务快报报表质量不断提高,报送企业户数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3月份报送快报企业户数为301户,到12月份增加到377户,其中,中省营企业26户,市直企业101户,县(市)区企业250户,全市已基本建立了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统计体系。据12月份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反映,全市纳入快报统计范围的377户企业上交各种税金(管理费中列支的税种除外)154,8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620万元,增长50%,占到当年全市国、地税全部税收入库数的72.4%,完成了“财务快报统计的指标反映当地经济总量70%、初步建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统计体系”的市政府对我局综合位次考核指标。

二、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XX年是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之年,到年末,市直39户工业生产企业中,有38户企业已经实施改制,其中37户企业的改制已基本完成。工口企业改制进入收尾的关键阶段,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从生产企业延伸到事转企业单位及非工企业。我们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继续将参与和支持国企改制作为科里的一项重点工作,并派专人参与部分企业的具体改制和破产清算工作。

(一)、严格审核、及时支付国企改制资金缺口,保证国企改制顺利进行

XX年市财政在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然筹集资金2,089万元(不含职工并轨资金),解决企业改制偿付职工敏感性债务及改制工作费用资金缺口。有利支持了水泥厂、朝纺、辽轮集团公司、长征轮胎有限公司等14户企业改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企业改制进程。在保证企业改制资金缺口的同时,我们严格财政支付资金的管理,严格审核企业改制财政支付资金项目,尽最大限度压缩财政资金支出;按项目、照进度拨付资金;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

1、严格审核企业改制需

财政支付资金项目,最大限度压缩财政资金支出。今年先后对水泥厂破产、辽宁长征轮胎有限公司留守等11户企业,41项需财政支付资金项目进行认真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向政府领导汇报后,财政拨付资金解决。在资金审核上,对政府领导决定的费用项目,本着“认事不认数”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并兼顾所有改制企业同一原则,进行审核。特别是水泥厂破产所需费用的审核,在要求改制组多次充实与修正费用申报的基础上,先后反复6次,历时了近半年的时间,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于10月8日向政府主要领导报送了《关于水泥厂改制需财政支付资金审核情况的报告》,并向领导作了具体汇报,“报告”审减财政支出161.9万元。根据政府领导指示,在进一步审核修改后,于11月4日又向政府领导报出了《关于水泥厂改制需财政支付资金审核情况的报告》,领导批准执行;市国资委为辽宁长征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留守人员经费,月支出需8万多元。经我们到企业现场调查,审核其有关账目,向政府领导提出了补助该公司留守经费12.3万元的建议,并提出公司减少留守人员,压缩办公费用,加大清欠力度等增收节支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认可。对于需要财政支付资金解决建设性资金需求,如辽轮改制向阳街道路灯改造项目,都要求具体实施单位提出工程预算,委托市投资审核中心进行审核后,财政再拨付资金。

2、实行专户管理,按进度下拨资金。经过审核并经政府领导批准财政拨付的企业改制资金,在局内实行专户管理。先由国库将资金拨付到产改资金专户,再由专户根据资金实际支付进度下拨资金。对一些缴费性的资金和代改制企业偿还有关单位的资金,则由专户直接拨付到相关单位,减少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保证资金安全和资金运转效率。

(二)、选派专人参加企业改制工作组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科里派3名同志直接参与到水泥厂、朝重、建平二十家子煤矿、特电公司、药材公司、抗旱服务中心、自来水公司、冶金煤炭供应站等11户企业的改制工作。他们经常深入企业,参与研究制定企业改制方案,严格把关,按法律、政策规定清查资产,审核企业敏感性债务,制定改制(清算)组的财务核算方法,做好与劳动、法院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推动企业改制工作规范操作、有序进行。

(三)、参与部分非工口企业改制工作。XX年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从工业生产企业延伸到非工企业和事转企业单位,企业科不但全面介入了工业企业的改制工作,还参与了部分非工口企业的改制工作,一方面按产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参加了水利口企业改制工作小组。另方面参加市产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产改方案论证会议,对产改办提出各相关单位的改制方案进行论证。在企业改制方案论证中,都能从全市改制的全局和尽力压缩财政支出角度提出财政部门的意见。

三、支持企业发展,扶持壮大税源

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XX年我局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任务。市政府《关于下达XX年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中,下达给我局XX年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任务为:储备项目数1个,实施项目数1个。我们经过充分论证选择,在有关科室的协作下,确定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作为实施项目,市三羊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肉羊良种繁育项目作为储备项目,并报市政府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办公室审查通过。“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总投资12,938万元,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局以科技补助形式投入资金500万元,并向上争取贴息资金480万元,一期增加20万套工程已经完工,并顺利达产。浪马公司当年生产子午轮胎47.7万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188万元,比上年增加30727万元,增长124.2%,实现利润6500万元,比上年增加4451万元,增长217.2%。市政府已将浪马公司纳入我市重点支持的“十企一园”计划。

2、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

一是筹集资金支持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扩大生产能力。今年市财力拨付资金500万元支持浪马公司“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

二是为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吸引海外学子来朝创业,市财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XX年,市本级财力共下达科技三项费用及科技专项资金1031.9万元,比上年增加96.6万元,支持科技、技改项目62个。这些项目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保护地、畜牧业、干果业三个大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科技进步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大科技资金投入。

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市财力无力对生产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我们与有关部门一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1)、与科技部门共同向省财政争取科技三项费用及科技专项资金717万元,支持项目39个。

(2)、根据《辽宁省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与经济委共同对我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考察筛选,对其中的浪马公司“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中泽纺织厂布机改造项目、喀左化工厂乳化炸药项目和利达金属包装技术改造等七个项目向省财政厅申报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浪马公司“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省财政已下拨贴息资金480万元,中泽纺织厂、喀左化工厂、和利达金属包装技术改造三个项目省里已经批准,贴息资金也即将下达。

(3)、申报国债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XX年国家已下达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的“转炉煤气回收与轧钢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改造”国家补助资金220万元及国债转贷资金440万元。除凌钢公司已下达的国债项目外,今年还对森塬活性炭“年产3000吨高中档活性炭易地扩建工程”、飞马铸造公司的“零部件改造”、天力集团的“全自动硬脐囊充填机及高速旋转压片机”、市加华电子有限公司的“油罐参量检测计量系统”、凌钢“信息化”等5个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向上级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转贷承诺函,以争取国家正式下文批复。这些项目实施完成后,必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国家有关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

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中,对企业最为实际的,就是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实行购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政策,以及提高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这些政策其实质是财政给企业非常大的税收减让,这无疑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仅凌源钢铁集团公司一家,今年就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享受税收优惠7503万元。另外落实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相关政策,全市减免所得税3300多万元。

4、落实我市有关招商引资政策,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以科技投入或投资补助等形式,兑现政府优惠政策,给予税金返还86.9万元。全年认真核实新隆毛纺公司实际上交税金数额,提出财政落实毛纺厂出售合同政府约定返税条款建议,以社保支出反还税金30.4万元;审核蓝凌水泥公司入库税金情况,以科技投入形式对该公司给予投资补助40万元;核实利达金属包装公司异地公司销售在缴纳税金情况,以科技投入形式返还税金16.5万元。

四、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严格国家关闭破产补助资金的管理,配合审计署对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1、严格核定资金支出计划,保证资金支付。根据《市北票矿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核定并下达了XX年《北票矿务局离退休职工养老统筹外费用及退管机构经费年度支出计划》,计划核定年北票矿务局离退休职工养老统筹外费用及退管机构经费6409.6万元,根据计划按月下拨资金。对国家新出台的有关增加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核后给予保证。

2、加强检查,切实监督。在上年委托中介机构对北票矿务局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今年又委托中介机构对新华钼矿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根据 审核结果,向政府领导以局文件形式报送了《关于如何解决原新华钼业有限责任公司使用破产资金及采矿权价款转增资本问题的报告》,所反映的问题领导批示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为及时收回被挪用的破产补助资金,还向有关方面下发了《关于限期归还违规占用国家破产补助资金的通知》。

3、清理解决破产遗留问题,消除不稳定隐患。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破产终结后,负责破产工作的清算组相应结束了其使命而取消,破产中的遗留问题主要是涉及资金问题都集中到财政部门负责。科里在处理遗留问题方面,重点清理解决了新华钼矿拖欠职工伤残补助金和北票矿务局破产清算组没付的拖欠职工各种费用。新华钼矿拖欠职工伤残补助金根据省政府45号令,和省劳动部门出据的工伤鉴定结果,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及时下拨资金123.8万元,及时发放。北票矿务局破产清算组解散后,有大量的拖欠职工费用没有支付完毕,如不及时发放,将引起大面积上访。科里组织人员对这些应付而清算组未付的北票矿务局拖欠职工费用逐一进行审核清理,逐笔按人重新登记造册。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清理出了北票矿务局拖欠职工各种费用169.3万元,涉及费用项目17

项、人员5826人。清理完成后,立既委托市北票矿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组织发放,稳定了相关人员,杜绝了大面积上访。

由于北票矿务局破产已经完成三年,职工破产时领的安置费也消费殆尽,部分破产群众出于生计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矿区也曾一度出现群众围堵政府的紧张局面。对于其中涉及财政动用破产补助资金的问题,我们都按国家政策做以耐心解释,向有关方面就北票矿务局破产国家的政策和破产中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说明,防止事态扩大,在没有支付资金的情况下使矿区群众大面积上访得以平息。

4、向上汇报,取得上级财政对破产工作的后续资金补助。新华钼矿和北票矿务局破产后,由于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费在国家核定补助资金时,是安企业年工资总额的6%计算5年,资金不能满足企业参加当地医疗保险的标准,至使两矿离退休职工都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实际发生的医药费支出都在挤占退休统筹外费用支付。另外,国家核定的统筹外费用以及公共设施补助费用都是按5年支出核定的,新华钼矿到XX年底已经整五年,将面临无资金支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多次向省厅反映和汇报,特别是在今年的三月底向财政部领导分别作了《关于北票矿务局破产工作的汇报》和《关于新华钼矿关闭破产工作的汇报》,就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费不足、移交设施经费缺口等,提出申请中央财政解决的建议。到年底,上述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省财政已经下文明确:离休干部药费按当地标准每年下达资金,破产满五年的移交设施补助费分别不同情况再给予补助,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费省财政将再补助部分资金。今年省已下达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离休人员药费158万元,新华钼矿移交设施补助费37万元,新华钼矿离退休人员取暖费25万元。

5、积极配合审计署对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今年,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辽宁省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计,我市北票矿务局做为中央补助资金较大的个案成为审计重点。审计工作自XX年7月14日起至十一月结束,历时100多天,审计组全面严格审查了我市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破产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虽然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破产工作是在政府专门成立的领导组织和清算组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操作下进行的,很多问题都不是财政部门决策和所知的,但是由于破产领导组织和清算组已经解散,财政部门做为资金收付单位,审计组一遇问题就找财政部门。无论审计组提出什么问题,我们都认真解释,积极提供情况,涉及其他部门(单位)的,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为审计组顺利审计尽可能提供一切便利。没有发生因提供资料不及时而使审计组产生误解的情况。

在全面为审计提供便利的同时,对我市政府在补助资金使用方面审计组提出的问题,认真作出正规的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原始证明材料。由于企业情况不同,破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各有其特殊性,国家文件所规定的补助资金项目与企业破产时的实际情况有出入,我市政府都在国家补助资金范围内对各别费用项目予以解决。所有这些,如不认真说明,容易使审计组产生违反政策使用资金的理解,对此我们都多方提供政策根据,认真加以说明,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审计期间共向审计组作出书面审

计说明材料24份。

审计组通过100多天的审计工作结束时,分别向市政府报出了《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关于对市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有关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向省政府报送了《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关于辽宁省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的报告》,对《报告》中所提出的有关我市破产补助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向政府汇报后,两次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代政府先后起草并向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和省财政厅报送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关于对市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有关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和《关于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关于辽宁省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的几点补充说明》,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关于辽宁省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对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都从符合政策以及实际必须的角度作了充分的说明。

6、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对破产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紧急检查。根据《财政部关于认真组织开展企业关闭破产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对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破产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紧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政府汇报后,召集相关单位进行纠正,共纠正不合理使用资金4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向省财政厅报出了《关于市关闭破产企业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

(二)、加强和规范科技资金管理

为加强和规范各项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我们转发了《XX年省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使用和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市去年已经制定下发的管理办法,对我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加强管理。为总结我市海外学子创业资金使用成果,我们委托中介机构对XX年至XX年市本级海外学子创业资金项目进行检查,共检查74个单位、76个项目所使用的财政资金494万元。目前检查工作已经结束。

五、做好向东化工厂关闭破产费用测算基础工作

继我市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关闭破产后,辽宁凌源向东化工厂也将进行关闭破产。我们积极参与了关闭破产前期工作,根据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的经验,重点进行了破产费用测算。在费用测算过程中,与企业一道学习国家有关企业关闭破产的各项政策,充分考虑、核实、分析企业实际问题,研究符合国家政策的变通办法,同时提出企业存在而政策没有的破产工作中又不可逾越的问题,以《关于向东化工厂破产费用测算相关情况的汇报》向政府领导作了详尽汇报。目前,向东化工厂关闭破产已经国务院同意被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列入XX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项目。

六、学赤峰、找差距,把企财工作推向新台阶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学赤峰、促振兴”的要求,局里统一组织,于八月二十五日赴赤峰市财政局学习考察。我局组织的学习,事前有准备,了解细、学的实。我们向赤峰市财政局的企业科、经济建设一科、教科文科的负责同志详细了解了赤峰市财政企业管理方面的情况,整理提出了《企业科赴赤峰财政局学习考察的报告》。赤峰市的情况与我市的情况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和学习了赤峰市在国企改革、项目管理、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我市和企财管理中吸收借鉴。

七、开展调查研究,解决或反馈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XX年,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和局的安排,我们围绕全局工作重点,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或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大多都形成报告或书面意见,向领导反馈,为政府或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全年共形成报告、建议等书面材料49份。重要或比较大的调查有:

1、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政府支付成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向领导反馈国企改制成本支付水平。我们先后于8、9月份和年末,两次对市直所有改制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改制过程中财政直接支付和未来或有支付改制成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了改制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可变现水平,改制成本大小,以及需财政支付资金金额。调查结果反映:XX年至XX年5年间,市政府支付市直国有企业改制成本总计52,992.28万元,其中:政府已经支付44,130.48万元、今后需要支出的或有支付合计8,861.8万元。政府当期支付的资金中,财政从财力中直接支付资金15,583.88万元。调查结果以财政情况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进行反馈,报送了《二年至二四年市直企业改制成本统计情况》。

2、对浪马轮胎公司技改及科技投入情况进行调查,完成了《关于浪马轮胎有限公司申请解决科技发展资金有关情况的汇报》。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精神,我们对浪马公司“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和科技投入情况进行了调查论证,通过调查,将该公司“年产7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作为今年我局的市政府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任务项目,同时向政府主要领导报出了《关于浪马轮胎有限公司申请解决科技发展资金有关情况的汇报》,并经领导批准,补助浪马公司科技资金500万元。同时还将此项目向省里申请贷款贴息480万元。

3、完成贯彻企业财税优惠政策情况调查。为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了解企业实际享受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情况,根据省厅布置,对东风朝柴公司、凌源钢铁集团公司、浪马轮胎公司、飞马铸造公司和国电电力发电厂等10户骨干企业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情况进行调查,从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企业投入技术开发费抵免所得税政策、企业生产高薪技术产品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免征所得税政策,五个方面实际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调查结果为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优惠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依据。

4、对厂办大集体情况进行调查,为国家解决企业厂办大集问题做好准备。厂办大集体问题,一直是困绕国企改革脱困的一个难点问题,今年我们对全市厂办大集体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人数、职工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情况、企业财务

、及历史负担情况几个方面,调查了全市20户国有企业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并根据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厅。为国家出台政策解决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问题做好了准备。

5、对原市医药管理局遗留问题及原医药管理局办公楼产权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解决意见,并向政府领导汇报。原医药管理局撤销后,许多遗留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离退休人员为此多次上访,曾经反映到省里。同时医药综合楼产权状况也一直没有部门核实清楚。根据政府领导的指示,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核实,核实清医药综合楼产权状况和初步了解原医药管理局的遗留问题后,向政府领导报送了《关于原市医药综合楼产权状况及原市医药管理局有关遗留问题的汇报》。根据领导对《汇报》的批示,我们又对原市医药管理局的遗留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审核。审核多年未解决、事牵离退休和在职人员、多次上访所反映的遗留问题,我们非常审慎。先是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后又多次与市老干部局沟通商议,研究原医药管理局拖欠职工遗留问题的清理办法,并共同召开原医药局离休和退休干部两个党支部成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布置清理统计遗留问题的工作,提出了《解决医药局遗留问题应执行的有关政策》。经与市老干部局、原市医药管理局的离休支部和退休支部成员共同研究议定:由原医药管理局的离休、退休党支部分别负责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几名在职人员遗留问题的清理统计工作。经过原医药管理局离退休两个党支部成员的细致和辛苦工作,重新清理并提出了原医药管理局拖欠职工遗留问题经审核后为21.5万元,比原来有关部门所反映数据减少27.5万元。根据清理审核的结果,我们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并形成《关于原市医药管理局申报遗留问题审核情况及处理意见的汇报》,报政府主要领导。

6、调查煤气公司为建行贷款担保被扣款问题,向政府领导进行反馈。为解决市建行扣贷款担保单位市煤气公司款项问题,年初我们会同市煤气公司的同志,就该公司为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向建行借贷款担保,解决原物资局职工为建物资大厦的集资款,及市建行扣市煤气公司款项情况,向一建公司进行了解,并就调查了解的情况向领导报送了《关于市煤气公司为市一建贷款担保解决原物资局职工集资款有关问题的汇报》。后来,又对XX年6月17日,第36期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就市煤气公司为一建贷款担保被执行扣款问题所作的决议,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向政府领导报送了《关于第36期市长办公会议纪要有关财政事项的解决建议》。

7、完成大中型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摸底调查。配合企业快报制度改革,按照省厅布置,我们选择飞马集团车桥配件有限公司、宏文热电有限公司、辽宁松林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市电源有限公司等15户大中型非国有企业,就其资产、利润、上缴税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报告上报省厅。调查显示,我市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骨干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8、及时发现第二制药厂改制后,新组建企业“凌桥制药有限公司”税务部门要求其变更纳税级次到双塔区进行税务登记的情况,立即向领导报送了《凌桥制药有限公司税收管辖权问题的汇报》,使问题得以制止,也避免了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9、总结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关闭破产工作及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分别向财政部领导和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企业关闭破产国家补助资金审计组以及省财政厅,报出了《关于北票矿务局破产工作的汇报》、《北票矿务局和新华钼矿破产重组情况的汇报》、《关于新华钼矿关闭破产工作的汇报》、《关于北票矿务局破产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和《关于新华钼矿破产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对破产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国家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都作了充分的汇报与说明。

10、根据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局里布置,随时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大多形成调查报告,进行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辽宁长征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留守经费情况进行调查,提出解决建议,并向政府领导报出了《关于辽宁长征轮胎有限公司留守经费支出调查情况的汇报》,领导批示执行;根据东风朝柴公司关于为辽轮集团公司担保被的有关情况报告和陈列副市长的批示要求,提出了《关于解决东风朝柴公司为辽轮集团公司担保被的几点意见》;在对辽轮公司改制职工债务支付情况统计的基础上,向领导报送了《关于辽轮集团公司出售子午胎生产线职工敏感性债务解决情况的汇报》;总结几年来全市科技资金投入情况,提出了《关于科技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凌源钢铁集团公司拟改制子公司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形成了《关于凌钢集团公司拟改制子公司有关情况的汇报》。

八、完成XX年各类企业决算的布置工作

XX年,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工作要求,各类国有企业的年度决算工作,改由企业科牵头布置与汇总。由于牵头负责处室变化,省厅决算会议召开较晚,给各市布置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省厅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决算规定。省厅会议后,我们立即着手准备我市年度决算的布置工作,起草并下发了《市XX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决算编审工作的若干规定》,并在一周内连续召开三个决算布置会议,分不同层面进行布置。为保证企业年度财会信息资料的全面和能够基本反映全市经济总量,我们还在上级要求之外,把非国有企业年度决算纳入了汇编范围。全市各类企业XX年度财务会计决算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第7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各项政策规定的全面检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早布置和开始行动。今年的汇缴工作要坚持以总局企业所得税管理“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紧密围绕省局“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汇算清缴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人才为保障”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强分类管理,优化纳税服务,规范汇缴管理,完善工作程序,开展对汇缴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使汇缴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年度汇缴工作质量。

二、有效组织,分类指导,扎实开展汇缴宣传、培训和辅导

一是在宣传培训的内容上,各单位要根据省局在内网设立的“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专栏”中提供的相关政策、提示与数据,结合本地管理要求,在汇缴申报前做好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解释辅导、汇缴程序的宣传培训和纳税遵从风险提示等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所得税新政策和网上申报有关变化事项的辅导,对中小企业、文化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开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将汇缴政策宣传培训到位。

二是在宣传培训的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场所、网络报刊媒介开展工作。根据纳税人需求,及时举办汇缴政策集中培训、纳税申报填报讲评、税企座谈会等宣传活动,接受纳税人电话、网络或现场咨询,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对适用特殊政策的重点企业要派专人辅导,主动送政策上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相结合深入宣传税收政策。各单位面上集中培训工作要在3月底前结束,为纳税人提供咨询、解答、个别辅导等针对性的宣传服务工作则要贯穿于整个汇缴始终,以满足纳税人的各种年度申报需求。

三是加强分类培训,不断提升宣传培训的效果。今年的汇缴培训要加强分类,更加重视区分企业类型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培训宣传。培训对象不应少于主要税源企业、一般查帐征收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三个层面,根据企业特性有重点地实施宣传和服务。对房地产、汇总纳税等特殊行业特定类型企业也要开展专门政策讲解。培训辅导既要遍及所有参加汇缴的企业,培训面达到100%,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影响,形成有利的汇缴氛围。

三、核实税源,核查税基,进一步加强汇缴相关基础管理

1、抓好户籍管理,理清汇缴对象。各单位要对辖区范围内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年度应汇缴户情况,防止漏征漏管、应汇缴而未汇缴情况发生。对年度内已注销企业,以及非正常户、实行跨地区税收转移的分支机构等不需要参加年度汇缴的,也要在做好数据核对基础上,分类整理清册。

2、核对信息,开展所得税管理信息基础维护。明确税务登记、税种认定、新办企业调查等所得税基础管理事项的数据质量要求,开展企业所得税基础信息全面复核维护,对跨地区经营企业特别是总机构在省外、分支机构在我市的企业也要加强基础信息复核,充分应用决策监控系统所得税管理提示信息完成基础管理综合调查相关工作。

3、加强企业所得税涉税事项受理审核。今年网上申报增加了资产损失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受理表,各地要辅导企业按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5公告)规定的要求及省局25号公告问答,正确做好资产损失的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工作。对所得税优惠事项严格按照省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国税发〔〕93号)的规定,做好税收优惠备案受理相关工作。企业重组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重组双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也应按照税收规定进行备案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提醒纳税人注意所得税涉税事项受理、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的截止时间和管理要求,提高其税收遵从度和依法纳税能力。

四、有序安排,优化服务,全力做好汇缴申报全过程跟踪管理

1、合理安排申报进度,保证汇缴准期申报率。各单位要加强年度申报序时管理,妥善安排好不同类别企业分期分批申报。告知汇缴截止期限,从纳税人角度建议其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集中申报带来不便。除个别特殊重点企业外,要力争在5月中旬完成所有企业年度申报受理工作。市局将加强整个申报过程监控,适时通报进度,确保准期申报比例达到100%。

2、积极组织所得税网上申报工作。今年是网上纳税申报模块全省统一后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统一网上纳税申报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纳税人做好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网上申报工作,辅导纳税人网上申报操作,正确归集和填列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发挥网上申报逻辑控制和自动比对作用。

3、认真做好备案事项管理和附报资料受理。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5公告、省局25号公告问答、国税发〔〕93号文的规定,做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受理等相关工作,确保纳税人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企业重组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重组双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要根据省局重组业务操作指南进行备案管理。对企业报送的涉税事项备案资料,要认真审核是否齐全有效,凡资料不齐全、项目不完整的要及时退回并限期补正。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提醒纳税人注意所得税备案受理的资料内容、截止时间和管理要求,提高其税收遵从度和依法纳税能力。

4、正确引导发挥中介机构涉税鉴证的作用。各单位要加强中介机构企业所得税涉税鉴证业务管理,密切关注涉税鉴证质量。凡经过中介机构涉税鉴证的,须报送汇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详细说明审核情况、纳税调整项目、原因、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加强涉税鉴证质量评审,以发挥涉税鉴证业务在汇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密切关注,突出重点,大力提升主要税源所得税申报质量

1、利用汇缴契机,着力加强主要税源企业税收宣传辅导和纳税提醒。各单位要根据预缴申报营业收入、会计利润等指标排出前位企业,对主要税源特别是达到省、市局监控标准的所得税重点税源,结合纳税申报资料、会计报表及有关第三方信息,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展“一对一”沟通辅导。一是核对其预缴情况,与实际会计利润额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在企业年度申报前通知其及时补充四季度预缴申报,保证应预缴入库的税款及时入库;二是结合前期宣传辅导,开展主要税源企业基础管理事项综合调整,对总分机构、关联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重要的征管信息加强动态维护,保证征管信息完整、准确;三是对主要税源企业适用政策和主要业务所得税处理开展针对性辅导,深入企业调研,掌握了解其核算状况、会计和税收可能存在的差异,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纳税提醒,帮助并督促企业对照税法政策准确进行纳税调整。

2、加强年度申报审核,提高主要税源申报质量。关注企业申报动态,在主要税源企业初始申报完成后及时组织年度申报表审核。审核申报表要素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表内表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审核申报数据与台帐数据是否吻合,与基础管理信息是否一致,与其他资料的基本勾稽关系是否准确;审核收入和支出明细、纳税调整具体项目,判断企业纳税调整是否到位,发现申报错误及时通知重新申报或者补充申报。主要税源企业年度申报质量是所得税征管质量的重要反映,各单位要充分重视,加强申报质量的监控管理,省、市局也将充分关注,在汇缴期结束后适时组织抽查考核。

3、建立完善台帐,加强重要事项备案信息管理。对规模较大、达省市局监控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要逐户建立所得税管理信息台帐,全面反映包括时间性差异、优惠享受、亏损弥补、税额抵减等所得税常规管理必备内容,对投入产出、主要物料人工耗用、关键评税指标前后各期变化等带有行业特性或个体企业规律性的情报信息也应尽量通过台帐跟踪反映,便于管理。重要事项涉及跨年延续管理或政策适用发生重大改变的,要分清不同年度税基差异对企业所得税实现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到底子清楚、情况明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

六、规范核定,强化征管,坚持抓好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

1、严格对照政策,做好征收方式认定管理。各单位要对照总局、省局的文件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对限制行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以及当年新办企业不得核定征收。对新办企业初始征收方式认定按查帐征收管理的,应在纳税人年度申报前根据企业核算状况进行征收方式重新鉴定。各单位要督促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建帐建制和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把核定征收面控制在合理范围。

2、加强核定征收企业应税所得率管理。开展核定征收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核查,如企业经营业务与行业认定不符合,及时做好系统内行业类别更新维护。凡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与行业类型不匹配,突破核定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业应税所得率上下限的,要利用汇缴期及时进行调整。对某些利润率较高、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应从高确定其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至少高于同类行业查账征收户的利润和税负水平,防止纳税人通过核定征收恶意筹划人为降低税负。

3、强化核定征收企业收入管控,防止少征税或税收流失。各单位要加强不同税种间申报收入比对,积极从源头上控管销售收入。对容易隐瞒收入、纳税申报不实的,要采取以可计量的成本费用支出核定应税所得额方式控管企业税收。对异常零申报企业和长期空挂企业,尽力做好零申报情况核查工作,最大限度地挤压虚假零申报面。

七、细化分析,排查风险,不断加强汇缴评查和后续管理

1、加强税基项目风险审核。根据市局统一布置,充分应用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开展汇缴申报结束后主要税基项目风险审核工作。各单位要总结近几年汇缴审核工作经验,在市局分析选案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税源税基特点,加强自身风险识别,完成二级选案。要熟悉风险审核工作流程,按规范的程序进行选案和审核操作,重点加强审核质量管理。根据工作底稿中提示项目和审核要点,认真开展应对处理。涉及主要税源重点风险事项的,要集中骨干力量专业团队重点应对。各单位要加强审核工作组织,强化过程跟踪、督查复查、结果反馈,把好审核质量关口。

2、强化所得税优惠政策后续管理。及时开展享受优惠企业有关数据分析,组织备案资料核查,按照优惠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等因素,实行分级专业化审核管理。涉及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金额较大的,要实行集中专业评审,督促辅导企业完善专项申报资料;对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政策较复杂事项,要通过服务引导和后续管理,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义,明确适用口径,降低优惠政策管理风险。对确实不符合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要严格核查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3、对重点企业统筹开展汇缴评查。各单位要结合前期宣传辅导、纳税提醒、汇缴审核情况,科学规划后期管理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做好所得税汇缴评估检查工作统筹。根据企业年度申报和纳税遵从,运用各类指标和分析工具,切实选出评点,周密制定评查计划,有序安排检查工作,力保评估检查的质量和效果。要按照分层分级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应对风险较大的规模企业,加强市、县局层面专业应对,推进团队实体化运作。要充分发挥管查联动在汇缴评查中的兜底和保障作用,努力提升执法威慑,力求评一户、清一户,实现以查促管促进所得税收入稳定增长。

第8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 会计报表 真实性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56(2000)01-0076-03

[作者简介]1.余春宏(1959-),男,安徽定远人,山西财经大学审计系教授。1.吴秋生(1962-),男,江苏东台人,山西财经大学审计系副教授。[收稿日期]1999-12-08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和审计工作中的一项共同原则,其含义是指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明显影响,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不重要的。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反映的逼真程度。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真实。所谓会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所有会计报表使用者都能允许的,不影响他们决策的错报或漏报,即允许存在不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但不允许存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因此,会计报表审计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因此,重要性标准有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两种。

  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是确认各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它通常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以往的审计经验,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自主判断确定的。通常认为,“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现金和资本账户中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重要性的金额标准,是确认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在总金额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总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以及各报表项目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是否重要的标准。它是由审计人员根据被审单位实际和被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构成,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是会计报表及其项目可以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也叫重要性限额。其中,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项目(也称“账户”)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账户(或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确定的一般程序是,先确定其判断基础,再确定其相对数,最后将其判断基础与相对数相乘,即确定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应主要依据报表使用者的构成情况确定。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在作经济决策时,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审计人员应根据会计报表主要使用者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选择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一般而言,投资者往往更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因而他们对会计报表中的净收益和净资产信息更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净收益或净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债权人往往更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因而对会计报表中的总资产信息更为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而当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年度报表审计服务时,由于既要为投资者服务,又要为债权人服务,所以,应选择净收益或净资产和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以其中判断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较低者,作为实际使用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相对数(以下简称“相对数”),通常由审计人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后确定:一是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要求越严格的,表明其允许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的错报或漏报数额就越小,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二是被审单位的规模和所处行业的性质。规模越大的,表明报表使用者越多,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行业竞争性越强,或是夕阳产业,表明其会计报表中较易出现错报或漏报,审计应越谨慎,相对数应定得越低。三是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相关业务的审计经验越丰富的,就越能准确把握审计的要害和重点,相对数就可定得适当高些。四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可靠,审计风险越低的,意味着出现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小,相对数可适当定得高些。五是判断基础的金额大小和前后期的波动幅度。金额和波动幅度大的,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关注,相对数应定得低些。

  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的,在复式记账法下,影响损益表的错报或漏报,必然都影响资产负债表。只要查明资产负债表的公允真实性,就可进而据以查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公允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一般只需确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重要性限额。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重要性限额的确定方法有分配法和比例法两种。分配法就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之间,根据一定的因素进行分配,以确定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比例法就是按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一定比例,如20%~50%或1/6~1/3等,考虑一定的因素,确定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这两种方法在确定分配额或比例时,都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账户的性质及其发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一般说来,流动性越强,与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关系越密切,项目金额前后期波动幅度越大,其发生错报或漏报对其他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影响越大;发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大的项目,其重要性限额应定得越低;余额越大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限额应越多,确定的比例应越低。二是账户的审计成本。审计成本越大的项目,其重要性限额应定得适当高些,以提高审计效率。在采用分配法时,还应考虑有些项目可能是多报,有些项目可能是少报,多报和少报在汇总时会相互抵销。由于资产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往往会被高估多报,而负债项目往往会被低估少报,且负债往往占资金来源一半左右,故分配时,应按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两倍左右进行分配,其中一倍分配给资产项目,另一倍左右分配给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

  重要性限额是总体审计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策略、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设想和安排。在总体审计计划中,审计人员应运用前述方法,确定报表层次和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为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提供依据。具体审计计划是根据总体审计计划编制的,为具体查明各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而对各报表项目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和说明。因此,编制具体审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中对审计程序范围的规划,应主要依据重要性限额来进行。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运用审计程序,审查某报表项目的抽样数量和取证数量。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是一种全面审计,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要进行抽样审计,就必须事先对抽样规模作出规划。报表审计的抽样规模主要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可信性、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总体性质、样本项目数量、结论可靠性水平等因素。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就是对账户进行抽样审计的可容忍误差,因而是规划抽样规模的重要依据。抽样规模与取证数量具有正向关系,即抽样规模越大,证据数量就越多;抽样规模越小,能取得的证据数量就越少。取证数量取决于抽样规模,抽样规模又主要取决于重要性限额。因此,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也是规模取证数量的重要依据。

  重要性标准是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验证会计报表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会计报表的总体公允真实性是建立在所有报表项目公允真实性基础上的。因此,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一般是先对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项目公允真实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对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进行验证。无论是审查和评价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还是验证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都必须运用重要性标准来进行。

  就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审计评价而言,审计人员必须同时采用重要性的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审计评价。具体评价时,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来进行:

  其一,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都不重要时,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没有超过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可以初步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超过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认定其是公允真实的程度。

  其二,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中有的在性质上是重要的,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低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已发现的各项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进行调整;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高于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确认其是否公允真实的程度。

  就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验证而言,审计人员也需要将所有报表项目抽查推断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进行比较,以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因为全部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合计数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并不相等,而且审计人员在抽查完所有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后,往往会因为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而对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作出调整。因此,审计人员初步查明全部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后,仍有必要将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比较,才能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这一验证过程也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下进行:

第9篇:审计项目情况汇报范文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价结果阶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重要性》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 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仅从数量角度考虑,重要性水平只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临界点,在该门槛或临界点之上的错报就是重要的,反之, 该错报则不重要。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审计计划阶段对重要性的运用

为了指导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另外在有些情况下, 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 需要从性质上考虑是否重要。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等其他外部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因素,都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等因素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例如对特定报表项目进行审计的业务,其重要性水平可能需要以该项目金额,而不是以财务报表的一些汇总性财务数据为基础加以确定。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不同的报表项目的关心程度不同。一般而言,财务报表使用者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由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由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信息汇集加工而成,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实施审计,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 要性。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 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第一,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第二,各类交

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由于为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对审计证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

二、重要性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 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 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重要性水平愈低, 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多, 重要性水平愈高, 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 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 样本量越大, 抽样风险越低。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 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或修正的审计重要性水平, 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 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 考虑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 合理确定审计程序, 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 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 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 则审计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三、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的运用

1.将评价审计结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与前阶段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更趋于客观的量,它可能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将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如果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意味着原来较高的重要性水平,较低的审计风险,因而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和所收集的证据相对较少;而现在看来,因为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比原来有所降低,则审计风险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2.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错报与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发表审计意见

经过判断或重新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之后,如果认为审计程序足够充分,则再直接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与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尚未更正错报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的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按照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规定,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Z].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Z].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

[3]程明娥:审计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与思考[J].会计之友(下),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