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艺术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艺术专业论文

第1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环境设计行业在高校教育模式当中的直接体现,其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背景下,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这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市场环境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来看,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遇到了发展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1、学生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导致学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该学科的复杂性使学生提不起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劳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始终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

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随时掌握市场环境的需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学生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环境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向。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要彻底改变,要满足市场环境的需求,要与社会接轨,就要转变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所面向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可持续发展观与了彩色设计、环保节能理念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科发展观要转变,要朝着学科群方向转变,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为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出改变,由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教育,转变为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等社会职能方向,进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设计人才。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科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只在课上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环境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市场环境的对接,使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否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要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及,将校内教学与市场需求进行完美对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并了解市场环境和需求,学会与各种客户如何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通过实践,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专业的实训室,如建筑材料工作室、设计车间、灯光效果实验室等,将其作为补充学生课堂不论不足的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真实的认识。

3、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找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造型符号。校方可以定期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使学生通过听讲座使自身的视野更丰富,聘请高级讲师、该领域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简单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和理论原理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熟练运用的能力,从而更满足市场环境对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提高学生的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以艺术原理发展为基础,建立可以科学表述出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属性关系的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其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一致性,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作用,通过超前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提升创造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的环境设计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姚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利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应建立以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二、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现状来看,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能够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校非常少,理论的不足有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和师资缺乏两个个原因,即使开设,也大多是基础课教师来担当教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因为创新思维的缺乏而在实践中表现为创新不足,形成缺乏“专业理论”思想指导的设计。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学生来自应试教育,带有应试教育的阴影,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容易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张皮的状态,也是不利于培养创造力、设计创新的关键。

三、对策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融合,理论有效指导实践,实现设计创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1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环境美学课程。目前,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在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开设环境美学课程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室制”,或者创办社会型设计公司。“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设计公司(工作室)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让理论通过实践升华。高职院校一定要以灵活的方式办学,形成培养产品(即学生)与社会需求无夹缝,培养即懂理论有具有强有力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

2 创新教学环境

如何实现培养即懂理论有具有强有力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创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的保证,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创新教学环境,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专业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不少老师不仅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而且在服务地方上大有建树,创办设计公司,担当设计总监、设计师,利用项目制教学引入,这些公司作为北海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系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先后承担完成了无数个设计项目,学生们通过实战设计水平明显提升,教师也通过真实的环境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服务地方,融入地方

任何一个物质形态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设计出的作品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背景、人文思想观念、民族化特点、经济发展概况、人的思想演变过程等因素具有民族化观念。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通过表象,表现出以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思想,才能对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设计出符合当地民情、民风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民俗作品。所以说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强调民族化观念、服务地方的北海概念,在基础课的设置上主动融入北海底蕴,北海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申报,通过项目立项开展科学研究有效的解决在服务地方中存在的问题,在服务地方中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地方化有效加强。

四、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构想

1教学管理者应该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努力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环境美学课程。目前,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在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开设环境美学课程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创建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专业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年学习“共同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对学生在第一、二学年综合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的认定后,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学习。 3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而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讨论式的教学法体现在某一课程教学过程的细节中,意在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小组来对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和“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和表达等全过程的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更新教学内窖,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横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学、建筑结构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和消防环保等;在纵向上,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人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改进,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精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引进电脑这个现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连网,使师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和思维。电脑多媒体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力开发研究电脑多媒体,充实电化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6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更新使教学观念: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新思维方向方法的讲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中,强调“多种可能性”。对每一个同等规模的设计题目来说,强调和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方案。其关键是优化认知机制策略,即对解决问题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的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另外,创新的意识除了有设计理念的引导外还依靠实践的培养。不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就不能深刻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此,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结合实际课题,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使学生切实地形成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调查研究是环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的要点。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

第3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介绍和发展方向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应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强调挖掘继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方向指导法,也适用于艺术设计,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学院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根据“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和促进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创造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对市场的发展也有前瞻性的,冷、热专业相互调剂、合理的配置。最后,结合当地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逐渐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例如室内装饰和设计两大行业,对更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人才培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原始的教学结构分化着。同时,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读书时间和逐渐涨增多的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整合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必要,在强调基础宽厚、积累厚实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1.讲授时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解决问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密切与设计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融入每个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通过参观访问,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每一个设计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如“装饰材料和施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另外,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的课堂教学无法描述的知识、无法感受的设计理念,如空间感,装饰材料的质感、材质的对比等。

2.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资料

任何创新意识的建立都出现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因此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基于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功能、背景、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再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市场调查不深入就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市场定位的项目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勇敢、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3.确立合适的课题,再展开设计

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遍有一些利用虚拟的课题进行联系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该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协调和监督等都需设计到,甚至一块玻璃的成本应该知道。课堂上的虚拟课题,没有实际设计项目真实,解决不了真正的技术问题。因此,建立设计课题时,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实题实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到社会去联系及设计项目,还可举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比赛,更加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

4.加强能力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就必须涉及到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等。目前,各种新的学科、边缘学科的整合了各种传统专业知识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的对其需要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的一些课程经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朝着多面化、宽广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的相互关系。高等院校不是游玩的乐园,当代的大学教育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万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这是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高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我们应该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引领设计市场方向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也应该具备适应设计时间的基本技能。我们相信,在国家建设的大潮中,环境艺术设计会占据较为重要的一席。

参考文献:

[1]赵琛.设计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辨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2]谢麒.论环境设计中的用户参与机制[J].装饰,2006,(12).

[3]李晓敏.建筑绿色景观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N].中国房地产报,2004.

第4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 “五位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其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没有跟上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步伐。因此,本文从市场需求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能力为出发点,提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方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理论的教学,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近几年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市场需求的火热,高校大规模扩张,导致师资缺乏。一些教师刚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缺乏足够的设计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偏向理论知识的课程较多。在学生接触专业的初始阶段,引入过多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对该专业全面的认识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对此产生厌烦的情绪,对后期实践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开拓精神。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生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差,操作实践能力薄弱。这与我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有较大的关联。学生在动手和实际操作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

(三)教学过程缺乏实质性的专业交互和经验传授。按照我国现行的设计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设计思想和审美观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设计师的专业教师也只是泛泛地传授一般知识,并且主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采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性教学。

二、市场需求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

目前,就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来看,企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建筑装潢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相关设计软件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的艺术灵感、敏锐的设计思维和实战经历。

因此,如何将市场的需求与对学生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实现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认为应建立以市场需求的“五位一体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将培养艺术设计灵感和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互动、“第二课堂”拓展、“设施设备”完善、“专业工作室”支撑、“校企联合”的全方位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效果。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根据市场需求的能力和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相结合,构建“五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将互动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专业设计软件工具的掌握、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企业实践经验这五个方面市场需求的能力,在高校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一一体现,以达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实现“教与学”互动学习。

设计市场的发展现状,需要整个团队在互相启发和合作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需要从业人员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因此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况,让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打破思维的界限,共同探讨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融合与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二)实施基础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结合。

在认识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行学术科技活动、设计创新、社会实践及文化体育活动等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认识专业知识,发展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其培养创新性的艺术灵感、敏锐的设计思维提供了开放式的课堂。

(三)培养熟练掌握各类艺术设计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设置相关软件学习的课程并配备机房和软件设施,为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各类艺术技术软件工具创造条件。

(四)建立“专业工作室”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方面,通过“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环境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过渡的平台;另一方面,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为实现校企之间良性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并结合市场需求有效完成人才培养实践课程和教材开发,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五)建立高校与企业实习的联合教学方法。

高校注重与企业的联合,并与企业建立长期和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学生,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提前进行实践,将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及时地查找疏漏。同时也使高校有机会在市场需求中摸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结语

文章在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时,主要考虑市场需求,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市场需求“五位一体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五位一体化”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以社会市场需求能力为环境,以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为内容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方式,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发展的创新性。这一教学方法实现了市场专业能力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相结合,做到了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促进。

参考文献

[1]许兴海. 基于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四位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3(3).

[2]张兰芝. 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结合[J]. 装饰,2006(3).

第5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但是我国的环境艺术学科办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摸索的阶段,与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全国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多达上万人,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缺少高精尖的人才,经常会因为找不到让人满意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而烦恼,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2013年的艺术设计大类中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所以会出现低就业率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和市场有了明显的脱节,在这种大前提下,要深入剖析企业对设计人才结构的具体需求,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分析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包括空间计划和装饰计划、使用和审美功能计划、环境计划和设施计划、造型计划和构造计划在内的环境艺术工程的规划和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这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工程学科,涵盖建筑、建筑装饰、材料、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和园林景观等多个方向,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室外环境及室内装饰两种设计类型。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装饰产业大规模兴起,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人才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每年都向相应的单位输送大量专业性较强的设计人员。

2.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

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建筑装饰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59%。有数据显示,到2021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的工作人员呈现递增的态势,每年的增长幅度达10%。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建筑装饰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亟需大量人才,尤其是有创意、懂设计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另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开始出现变化,这带动了园林景观和室内设计的社会需求呈现上升的态势,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不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求专业人才有良好的动手技能和实操能力。但是从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质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虽能拿到很高的文凭,但是缺少实操能力,很难胜任公司分配下来的工作,最终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因此,市场需求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环境设计起步比较晚,要想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尽快达到甚至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对国内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分析,现有的设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

“艺考热”带动了很多艺考生的大量出现,虽然有一小部分的艺考生是真正喜欢艺术,也愿意将自己的时间放在艺术的学习上,但是绝大多数的艺考生还是因为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差,被教师推荐参加艺考。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基础能力比较差,缺乏艺术理论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学,不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随着后期的学习内容更加繁杂,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严重不足。

2.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环节中,没有联系市场需求,单凭主观设定目标和课程,导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严重失调。例如,有的课程虽和本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专业的实际作用不大;有的高校为了照顾课时不满的教师,压缩了部分课程,导致课程虽多,但是不尽合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漏洞,这正是高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造成的。

三、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该专业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已经发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开始重视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目标的建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还需要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1.根据基础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目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源分布广,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首先,高校需要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从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出发,重视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并帮助学生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好学习的全部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对软件学习的兴趣比较强,那么可以向效果图设计师的方向发展;而对于那些手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朝着接单设计师的方向发展;如果学生在管理方面能力比较强,那么学生可以朝着项目经理的方向努力。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最后,还需要加强课堂及课外练习,不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善。

2.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发展提供保证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人们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意义,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被忽视,这是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就懂得如何解决。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非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例如设计素描、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设计基础以及表现技法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主次。不同的学生精通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对居住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更在行,而有的学生对商业空间环境设计更加精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受固定思维的限制,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得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重视设计体系的完善

环境艺术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及室外设计,具体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属于一项工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因而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施工工艺,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施工工艺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要从多方面考虑。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开展校内模拟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还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设计现场,通过借鉴专业设计人员的经验,加强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从时间上来讲,可以将实践机会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及其他放假期间。高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更快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4.紧跟时展的步伐,发展创新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品很快就会过时。同时,随着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风格的喜好也会发生改变。在室内装修行业中,装修材料的不断改进也需要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教学工作需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做到言传身教,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创新。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为此,高校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工作,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进,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从学生角度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途径的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罡.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2]蔡安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市场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神州旬刊,2013(8).

[3]杨卫波.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18).

第6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是时代的一个侧面体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科技的进步,还能从中获取更多关于艺术的途径。罗马斗兽场、北京的故宫等都是当时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它凝聚着物质与精神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就是饮茶大国,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时期信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带去了新的活力。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与之前的纯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环境艺术的美不会随我们的主观感受发生变化,它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并带有强制性的色彩。传统的茶文化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精髓,在时间的流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中都会涉及到传统的茶文化。竞争要求我国学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的适应社会需求。由于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认知水平不一,如何更好地让环境艺术教育开展下去,以及怎样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这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学校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需要大量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用到的软件都依赖于信息化教学,互联网上的数据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并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软件视频教学。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多,还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助推力。当下的学生在接收新思想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的茶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精神被不断沉淀,留到最后的都是精髓。所以,依托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非常恰当且必要的。

2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现状

2.1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全面

一般来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说的职业能力主要是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能力与思维交际能力。在环境艺术教学中,就目前情况而言,利用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学校少之又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子,更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学习,从茶文化中学习其精神内涵,有利于推进环境艺术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明确事物的特征寓意,通过手绘等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色彩还是结构,从内到外都需要将其表达出来,只有设计者对作品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够推进环境艺术教学的改革,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职业技术能力方面,高校学子缺乏合作意识,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够全面,许多高校目前都没有将其联系起来学习,甚至还有的学校并未开设茶文化课程。若通过茶文化的课程来推进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有利于提升高校环境艺术学子的认知能力。

2.2课程教学设计欠缺茶文化内涵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只注意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精神层次的指导,没有合理注入茶文化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环境艺术教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茶文化中精神内涵因素,既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没法在设计中融入思想。在我国,茶文化是经典的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十分广泛,融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包含着多方面的艺术内涵。若能在高校传承茶文化,在当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环境艺术学子多元化成长。

2.3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改革重要一环是在教师身上的,想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就必须先改善当前的师资情况。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想突破局限、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就必须要重视茶文化的思想引入,关注相关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时代背景的当下,诸多学校没有树立环境艺术课程需要多元化推动其教学改革的理念,只是一味的让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环境艺术的价值与历史。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要想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建立茶文化思想,这就需要学校有复合型教师,能够指导学习茶文化,并通过茶文化推进环境艺术课程的创新。

3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改进措施

3.1增强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愈来愈复杂化,我们需要增强课程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茶文化来推进课程的改革。高校就需要从茶文化与现代的环境艺术教学间的联系入手,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中国茶文化创新教学改革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学术理论去将其运用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内涵,将茶的魅力及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能提升了高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又能够让茶文化得到传承。环境艺术设计与现代茶文化的结合,能够充分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学子的主导地位,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2创新教学方法

现如今,高校一般在课堂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提炼茶文化的教学价值功能,综合运用影像、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依据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不同,开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规划,合理利用互联网+模式。学校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规划上,为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教学的兴趣,就必须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多媒体中得到释放。譬如,将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注重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运用,让学生的作品富有新意。

3.3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增加相关茶文化的培训课程,这对茶文化的传承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有着实际的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应至少有相关茶文化的教学经验,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专业地指导学生,传授专业的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在培训教师时,要着力体验式教学,将互联网+技术贯彻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专门聘请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指导教师来授课,根据茶文化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指导。

3.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传递具有创意的信息,让观众对某个点产生兴趣并且深入了解信息。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与茶文化紧密联系,考验学生对不同事物如何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散思维,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全新的设计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诸多生活中的元素运用在设计作品中,提升作品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快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精神去实现教学的改革,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经之路。在茶文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利于我国环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校铸造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J].大众文艺,2015(12):251-252.

[2]贾广雷.试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33.

[3]吕永新,向东.第六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暨2008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综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26-31.

[4]辛艺峰.改革中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及其实践探索[J].室内设计,2009(1):46-50+33-35.

[5]吴彪.论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手绘课程教学改革[J].装饰,2009(11):135-136.

[6]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164-166.

[7]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94-395+397.

[8]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139-140.

第7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x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

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

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

第8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猛增的态势。但是,从相关企业反馈来的信息却显示,目前高校在对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仍然体现为理论与实践有一定距离的脱节。独立二级学院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办学的灵活性,以及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最终,实现所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能较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0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大众对于城乡建筑设施、人居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下文简称:环艺)需求也普遍重视。因此,近年来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猛增的态势。据估算每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突破近百万人。但是,近年来从相关企业反馈来的信息却显示,目前高校在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仍然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高校注重的是对学生艺术气质以及艺术感悟的培养,而企业则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协作能力的要求。由此,在“职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模式下,就要求目前高校应该对环艺专业的教育进行创新。  

环艺专业的教学创新对于独立二级学院来说,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其所培养的环艺专业学生在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性。该适应性涵盖时间、熟练两个维度。笔者认为,工作适应性可以从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去理解。因此,独立二级学院对该专业的教育创新也应遵循这一技术路径。  

综上所述,独立二级学院对于环艺专业教学的创新,便构成了本文的中心议题。  

1 环艺专业教学的创新能力的路径构建  

“创新”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指出创新体现为:创造性毁灭。即新事物的创造和旧有落后事物的毁灭。对于环艺专业教育而言,正如上文所述:目前高校注重的是对学生艺术气质以及艺术感悟的培养,这种旧有的培养模式需要得到变革。然而,笔者认为该模式不应该被当作旧模式而被毁灭掉,应在保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上文也提到,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性涵盖了时间、熟练两个维度。具体而言,体现为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可见,考察环艺专业教育创新路径的正确性,也主要从这两个维度的实现上进行检验。  

1.1 专业技能教育的创新路径  

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应突出课堂与施工现场相结合的模式。环艺的专业方向按所处空间范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室内装潢设计;(2)室外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艺术感悟的同时,更需要他们具备真实的施工现场体验。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环节引入学生项目小组这种团队形式。进而,组织学生项目小组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上述方面的训练。对于如何寻找“施工现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独立二级学院,在进行校园建设过程中本身的施工现场;(2)独立二级学院,自身对外承担任务的施工现场。  

笔者之所以引入“学生项目小组”这一团队形式,主要出于对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考虑。通过对本独立二级学院,该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岗位统计显示:在毕业后仍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中,有60%承担着项目监理这一工作任务。因此,大学阶段引入这一团队形式,能使他们实现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15页)  

1.2 专业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专业素质体现为学生的进取心、协作精神,以及业务的创新能力。该专业素质的提升,可以从学生的内心信念上支撑专业技能的施展,最终实现岗位适应的时间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初始要求大多为:(1)责任心和敬业精神;(2)团队合作精神;(3)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这说明企业对于大学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期望值并不高;同时,基于建筑和环境艺术行业资产专用性高的特征,刚毕业的环艺专业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由此,适应效果的好坏,就主要取决于毕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目前,作为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上述三种精神普遍较为缺乏。为此,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在实训环节中增加“拓展”活动。拓展活动在企业活动中是普遍开展的,该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团队成员形成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因此,笔者期望通过引入这种形式,来增进学生的上述三个方面的素质。  

1.3 专业精神理念培养的创新路径  

另外,笔者建议创新思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环艺专业教师树立创新思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在目前这个市场需求占主导位置的社会大环境中,使环艺专业实践教学更市场化、科学化、人性化,同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倡艺术创新的同时,引入儒家思想进入教学体系,意在于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度,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来,构建人性化的、和谐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平衡教授,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对学生创新智慧的开启和提升的作用。  

2 小结  

近20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住宅区的建设速度与规模空前发展。城市广场、街区、公共建筑、私人住宅都已开始加强环境的设计与装修。这些环境建设都存在着十分迫切的艺术文化要求。这一要求的最终实现主要依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环艺专业人员。那么,独立二级学院如何办好环艺专业呢?独立二级学院植根于我国目前的高校环境下,显得比较尴尬。改善这一尴尬的局面,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办学的灵活性以及与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最终,实现所培养的毕业生能较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效果。独立二级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非师范)职业化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不能总是沿袭传统的二本或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应该通过对独立二级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集教学、科研,承接市场项目“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化教育要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度,完善、提高设计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结构性转变,动手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重要标准。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通过环艺专业实践教学创作平台的建立,探索出一条创新型的教学思路,学习同类院校先进的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  

第9篇:环境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改革措施,如在专业基础课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转贴于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