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环境治理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环境治理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环境治理论文

第1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1.1监视性环境监测

这种常规性的环境监测主要是监测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通常情况下,对这些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主要是通过长期、定点的监测方式,再利用相关环境监测高科技仪器设备对追踪到的环境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比较,得到环境污染排放物的趋势,以便在后期的环境治理下采取有效的措施。

1.2定点性环境监测

这种环境监测的方式主要是用于在污染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对该环境污染的区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采取该种监测方式能够有效定位污染源具体的位置。与此同时,当环境污染中发生有害物质的扩散等现象的时候,通过使用这种定点性的环境监测方式能够对有害物质具体的扩散方向以及速度进行掌握,从而为后期环境污染区域的治理提供很好的基础。

1.3研究性环境监测

这种环境的监测方式主要应用于科研方面,为相关的环境课题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进行研究性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其标准和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从而保证后期的环境治理能够正常的进行。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

环境监测在整个环境治理的环节中占用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及时、适当的环境监测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整个环境监测的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和繁琐的。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对于在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化学知识越来越频繁,重量法、色谱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以及电化学分析法都对环境的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环境污染中准确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具体信息。具体来说,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环境治理的目标更加明确。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其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多种不同形式,在对这些具体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监测形式,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针对性。具体到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有环境监测在前期具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管理,使得整个治理工作能够进行明确的范围、功能划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环境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2)环境监测的区域区别对待性能够促进治理工作的展开。根据区域的不同的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厂区环境监测和区域环境监测。在面对具体不同的区域来说,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落实到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区域性的差别化处理。这就使得在后期环境工作的处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抓住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顺利地展开环境治理的工作。

(3)环境监测促进治理工作的有序展开。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都是提前设计和规划具体详细的监测步骤,保证环境监测的有序进行,在后期的环境治理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制定和规划与之相适应的步骤展开工作,从而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性展开,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和环境质量。

3环境监测在提高环境治理效力上的措施分析

环境监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所以对于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上的效益上的发挥,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努力从而提高环境治理的成效。具体来说根据现阶段环境污染的具体现状和环境治理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加强环境监督检查

在环境监察的过程中,通过严格要求相关环保工作人员对污染源、举报地区以及具体的受污染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检查,从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制止非法排放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采用现代化高科技、高标准的环境监测设备等仪器,严格按照监测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规划所在行业环境监测的具体标准和规定,从而发挥其对环境监管的作用,更好的建设高质量的环境。

3.2制定和规划环境相关的法规

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渐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最高人员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这些相关的法律使得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与此同时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纳入到我国五大文明的建设之中,更加提高和加强了环境治理的我国法律层面的重要性。

3.3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可以说现阶段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通过提高公民在环境治理上的相关意识,这对于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在每年的中国环保日举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活动,可以借助相关网络新闻媒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认识;当然也可以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联系当年的世界环境主题和重点,为鼓励和引导公民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进行有力的宣传。

3.4加强生态净化绿色治理

对于环境的治理是一个很繁琐和大规模的工程,除了要对污染源进行减少和消除之外,还需要借助生态系统对环境进行改善处理。在进行生态净化绿色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生物科学的相关技术,设计和研发具体的绿色治理措施,如通过生物体的吸收、分解以及转化等功能对环境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有害性物质进行降解处理。

3.5减少工农业商等领域的污染

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以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研发和应用生态、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高科技的污染处理设备,促进无污染、绿色、高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和提高对环境治理的效果。

4结语

第2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当今农村,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心村”。其实除了“空心村”,还有“烂心村”。在那些很少有人外出务工的东部沿海村子里,村中心有成片无人居住的老房子日益残破,与外围的新房区形成鲜明对照,被称为“烂心村”。一方面是老旧房子空置却占地面积巨大,另一方面是这些村子的宅基地指标很紧张,即出现了空置与紧缺相矛盾。[4]5-6为何不把老旧房屋翻新?一是有不少老旧房屋宅基面积偏小,原址建设新房面积太小;二是很多老旧房屋所临的街道太窄,不方便农用车、汽车进出,结果导致“烂心村”环境不佳。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上述农村环境问题都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其出现源于工业化本身的两大特点。

(一)工业化带来的矿物能源对有机能源的替代

工业化以前,我国农业长期面临着燃料、肥料紧张的问题,那时,燃料、肥料的来源都是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而工业化过程中煤炭、石油等矿物的开采和提炼加工,解决了我国农业长期燃料、肥料紧张的问题,这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但是,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以前作为燃料、肥料来源的秸秆、禽畜粪便成为废弃物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工业化扩大再生产带来的生活改善

工业化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以简单再生产为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极其缓慢,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传统农业社会里,我国农村几乎很少人烧得起煤,烟花爆竹燃放也很有限。工业化启动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全面加速以来,社会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极其显著。一方面由于收入不断增加从而使购买力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使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农民对煤炭和烟花爆竹的消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此外,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村也不存在烂心村。那时农村除个别人有条件改善住房条件,多数人几代之内住房条件都少有改善。当农民能够改善住房条件后,因为统一的规划协调没有跟上,烂心村就出现了。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宏观政策建议

(一)调整政府考核方式

把包括农村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是我国目前条件下促进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方式。安徽省在张宝顺就任省委书记之初就曾提出打破唯GDP的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推行新考核体系。以分类考核代替单一GDP考核,强调发展转型和资源保护。新体系将GDP增幅的权重由原来14%剧降到最低仅3%。环境保护与发展方式转变等第一次单列考核。[5]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二)发挥环保NGO作用

生态治理不仅强调政府主导,还强调公民社会等外在力量的参与,自上而下的管制与自下而上的参与并重。[6]110农民是农村环境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政府是第一责任人。除了这两者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环保NGO的作用。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规定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这为环保NGO的创立、成长提供了宽松有利的大环境,有利于发挥环保NGO的作用。就农村环境治理活动来说,NGO有政府不具有的优势:机制灵活、贴近群众等。对此优势政府应予承认,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政策、场地和资金支持。

四、农村环境整治的微观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电气化

现在农村一些居民已经用上空调、电取暖器,但仍有许多农民嫌电费贵而用燃煤取暖。要改变燃煤取暖,应该禁烧原煤,但政策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施。首先可以对农民用电不烧原煤的举动进行政策奖励补贴,这一点可以参照2004年11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行,该法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该法实施后,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可以参照该法制定《农村电气化促进法》,实行农村冬季优惠电价,减少农民做饭取暖、冬季生产的燃煤。

(二)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孟德斯鸠曾说:“用法律去改变法律所建立的东西,用习惯去改变习惯所确定了的东西。如果用法律去改变应该用习惯去改变的东西的话,那是极糟的策略。”[7]310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古老习俗,想要改变它,需要慎重从事。目前,全面禁放并不现实,较为可行的办法是村两委成员及农村党员带头减少以至放弃燃放。“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些人带头,再假以时日,必然发生正面影响。在那些把燃放习俗看得很重的地区,也许让村两委成员及全村党员先移风易俗都有困难,那就应该先从村支书、村主任带头实行。对于普通村民可以实行对自愿放弃燃放者进行物质奖励的做法。

(三)实行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

应当由政府统一部署,明确环保、建设等各部门职能,实行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当然,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仅靠乡镇农村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政府出资才能运转。这就要看各级政府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力度了。如山东省蓬莱市2013年投入1300多万元,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全覆盖,这样对农村环境整治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就非常值得肯定。此外,处理农村垃圾时还要进行垃圾分选,把农药瓶、塑料袋等无用的垃圾分选出来后,把有用的垃圾散入林地堆肥,垃圾便能变废为宝,得到有效利用。

(四)整治烂心村

建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住建部联合出资进行农村烂心村整治。整治出来的土地,根据面积大小、土壤情况、当地村民意向,或用作耕地、菜地、林地,或就地建设居住用楼房、村民文体用房。一些地区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约使用农村大量建设用地,空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供城市使用的做法就有效解决了整治“空心村”、“烂心村”的资金问题。这种经验值得完善并推广。

(五)建设村级责任林

第3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面源污染的比重增大,上海市水环境治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影响上海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一是上游来水。根据计算分析,全市省际边界流域来水中CODCr和NH3-N污染物通量分别为27.55万t/a和1.96万t/a,而全市太湖流域CODCr和NH3-N的入河量分别为29.52万t/a和2.38万t/a,两者基本相当。二是直排水体污染源。2013年,全市城镇污水产生量为635.05万m3/d,城镇污水处理率为87.7%,每天仍有约78.3万m3的城镇污水直接排入水体(12.3%)。通过实施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攻坚战,将截除7724个污染源38.39万m3/d的污水,约占现存污水量的一半。同时,郊区现有非保留工业区企业约12000家,农村分散小企业约15000家,很多属于小作坊生产,混杂在各个角落,加上数量众多的畜禽场、垃圾临时堆场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均对河道水质有较大影响。从全市入河污染源构成来看,全市污染源CODCr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41.22万t/a和4.73万t/a,点源CODCr和NH3-N负荷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18%和65.14%,点源和面源的污染负荷基本相当。三是雨水泵站放江。根据对全市雨污混接情况的判断,全市雨污混接量在20%左右。根据徐汇田林地区漕河泾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其混接量为35%,其中14个主要混接点占全部混接点数量的5%,混接量可占全部混接量的71%。另据松江区水务局开展的雨水泵站截流工程设计分析,旱天截流量约占小区污水的1/3。虽然漕河泾地区因新港箱涵的影响导致混接量偏大,但从现状分析,全市目前的污水混接量比原来预计的还要大。2013年,中心城区泵站全年放江量为37225.12万m3(102万m3/d),其中旱流放江量为6169.25万m3(17万m3/d)。另外,四大污水处理厂尚有约40万m3/d的雨天溢流量。经初步估算,全市放江的污水量约占全市污水量的1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向长江排放。四是面源污染。根据上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分析,全市面源污染以地表径流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OD地表径流贡献率最高,达到40%;其他还有农业面源、水产养殖等污染源。综上分析,上海市水环境污染状况的基本格局是:

①上游来水和本地污染负荷基本相当,点源负荷和面源负荷基本相当,未纳管的直排污染源和泵站放江的污染负荷基本相当。

②中心城区雨水泵站放江是目前中心城区河道水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占中心城区入河污水量的60%,且为短时高强度排放),禽畜污染、雨污混接、分散企业和面源污染是郊区河道水质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③河道的阶段性黑臭、城乡接合部的河道脏乱、突发性的河道污染等成为多渠道社会投诉的主要焦点(2013年上海市水务局共接到1186例涉河问题投诉,其中涉及水质污染的827例)。

④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3年)为30%,其中太湖流域为15.6%。扣除上游来水影响后全市为43.3%,其中太湖流域为33.3%。与国家要求的2015年5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相距甚远。

二、治理思路和对策

在基本实现水环境初步治理的基础上,应形成全面推进新一轮水环境深化治理的总体思路,从而为“十三五”水务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指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牢把握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冲破利益藩篱,创新工作模式,引进科技手段,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环境提升;在技术路线上,必须牢牢把握上海水务长期实践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即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营造水景;在工作目标上,牢牢把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总体要求,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为目标,深化流域和上海两个方面的改善途径,研究每个水功能区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达标的时限和措施,进而实现河道水质改善从感官判断向水质指标考核转变。

①基本完成建成区截污纳管工作,研究推进郊区分散污染源的治理。7724个建成区的污染源在2015年要基本完成治理,最晚要在2016年完成。郊区198、195区域的污染源治理是影响郊区水质的重要因素,同时部分区县的禽畜污染也是下一阶段需要大力治理的。

②基本解决市政雨水泵站污水旱天放江现象。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市排水公司所属的42座泵站旱流污水截流和改造工程的实施,确保旱天不放江,雨天少放江;郊区要明确提出市政泵站的旱天泵站截流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可参照松江区泵站内部截流、管道截流和雨水排放口截流的经验,实施相关的小型工程改造。

③加快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污染河道问题。重点梳理城乡接合部地区脏乱河道、市民反映强烈的反复黑臭河道和经常保洁不到位的河道。对由于污水系统影响或者地区开发滞后等地区的污染河道,近期主要通过河道保洁减轻河道脏乱差的现象,远期要结合地区开发实施整治。

④实施区域联片的水生态文明治理区域。加快河道水系建设,结合新城、新镇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态农业需求,集中连片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建议以水生态文明乡镇为切入点,扎实建设一批生态河道治理区域,形成河道生态治理的示范区和实践区。

⑤有效转变引清调水的工作思路和调度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分片和小区域水资源引清调度方式,在原有自然引排基本饱和的条件下,调整为在巩固自然引排的基础上,强化动力引排的作业。要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为目标,在研究外围水质条件和引排能力的基础上,用足规划的设计泵站,如果不够可加大引排的动力规模。

⑥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心城区雨水泵站和河道外围水闸的联调功能。中心城区的市政泵站一级排水与水利片外围二级水闸翻水关系密切,要在原来防汛联系的基础上,密切日常的联络机制,市排水公司要将泵站的运行纳入水务APP系统,使各水闸能及时了解泵站运行动态以实施联调,将污水团第一时间向外排放。在此基础上,要研究泵站的管理机制,只有将职责下放给区县,才能责权利相统一,切实联动运行。

⑦解剖分析逐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措施。在推动面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要以国家确定的水功能区达标时间节点为目标,分析研究每个水功能区达标的措施。要开展每个水功能区周边环境调查,分析影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提出达标治理措施。

⑧积极研究并倡导开展低影响开发的新理念。要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绿色路面”的改造问题,着力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地表径流,有效削减城市面源污染。

第4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1.地质环境质量标准

确定地质环境质量的标准是地质环境恶性功能的易发程度和良性功能的易开发程度两个方面。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潜水位埋深、富水性、煤层埋深、植被覆盖率、沙漠化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和水质,划分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四个等级。

2.地质环境质量结果

该区内,上部主采4-1煤层埋深211.58m-589.20m之间,以良好型为主;潜水位埋深恶化型为主,富水性以恶化型为主;植被覆盖率25%~70%,以较好~良好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土地沙漠化类型及水土流失强度以中等-较好为主,因此,评价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总体以中等至较好类型为主。

(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防治措施

防治环境恶化必须以开发煤炭资源为核心,“防”和“治”相结合,以“防”为主。

1.水土流失

施工前编好水土保持方案;固定施工便道,减少对沙土植被破坏;煤炭开发造成的开挖面、取土面、施工场地等破坏原有地表植被,用完后及时种草,合理规划煤矿弃土堆放、排渣等,充分利用天然洼地铺放弃渣,植树种草。对工业场地、居住区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缩小风蚀水蚀面。在防治重点上基建阶段适当加大治理力度,生产阶段侧重于管理维护,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渐形成坡林草、沟坝堤防护体系。煤层开采时,增多增大预留保安柱,以减少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使地下水不受到较大影响;使用井下排水灌溉农田和人工草林地,以弥补由地裂缝潜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长造成的影响;建议采用水砂胶料充填法采煤或留设相应的安全煤柱,以减少甚至不发生地表变形为目的,保证区内的水源地不受到破坏。

2.矸石堆放

矸石尽可能放置于未有地下水存在的低洼处。谨防矸石自燃,减少残煤量,在排矸石过程中及时洒水以免扬尘,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积极做到矸石再利用和资源化。据西安煤研院《煤矸石肥料研制试验报告》和国外资料介绍,适宜研制肥料的煤矸石为炭质泥岩、粉岩和页岩类,在这类岩石中,一般有机质含量为20%-39%,pH值5.7-7.1,氮含量为0.20%-0.33%,并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B、Cu、Zu、Mn、Mo、CO等),这些含量要比矿区相对贫瘠的土壤含量高得多;作为公路、铁路筑路路基铺垫材料,国内鹤壁矿区利用煤矸石修筑专线铁路路基17km效果好,公路路基在各矿区都曾采用过;作为水泥、制砖的原料、燃料,代替黏土和燃煤;利用煤矸石提取和生产化工产品;煤矸石中的热能资源(矸石发热量6.7MJ/kg-8.39MJ/kg),可作为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等。

3.水质污染

把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生活垃圾、矿坑水等建立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及净化后的污水,加强人口比较集中地区污染源的控制,压缩污水排放量。

4.煤炭洗选废水的防治

对于井筒及矿坑中的较为洁净的水另行修仓储存,作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饮用及工业用水;对生活废水及井下排水投加混凝剂沉淀或采用系统工艺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回用或排放,既做到水资源化,也避免了水循环污染。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积沙,它不仅具有透水能力,且具有吸附性的作用,故可利用它实现对污染水的净化。

二、结语

第5篇: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为使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应积极健全水环保税收制度。其一,扩大征税范围,动员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水环保责任,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应纳入征税范围,把收费改成征税,以有效限制企业、居民浪费水资源。其二,城市水环保税收标准需要改善,针对企业及个人消耗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一旦发生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就提高税收标准。其三,完善相关水环境污染税费政策。一直以来,城市环保部门的工作难点就是征收税费,应真正落实污染罚单,跟法律部门协商进行强制征收,以有效约束企业及居民的污染行为。另外,城市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还需加强调整其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含量等,鼓励企业启用绿色环保设备,努力降低企业对城市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2科学治理城市水环境

2.1严格控制污染源

河流、湖泊等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就是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所以,城市有效治理水环境的先决条件是严格控制污染源。这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完善法律法规,还需要城市的水务监管机构依法办事,严格限制居民及企业的污染排放,严厉打击违法的水体污染行为。同时,城市应加强建设处理污水的设施,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争取将整个城区覆盖,确保一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有效的污水处理后才排放到河流、湖泊里,促使城市从根源处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

2.2综合整治水环境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不能只在城区进行,而应实施综合整治,认真贯彻引、截、治、疏、保、管得六字方针,并以先城区后农村、先上游后下游、先重点后一般为综合整治原则,始终坚持引疏结合、截污先行、治保并重、多管齐下,有效实施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当然,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重点推进建设城市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等,确保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达到标准,争取对城市水环境进行长效管护。

2.3加强雨污资源化

在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中,污水回收利用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目前,城市水资源日趋贫乏,污水经过二次安全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于市区的绿化、公园景观等,还可用于工业及道路喷洒,在投资较小的基础上将收获较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城市新建的小区应加强建设水循环系统,完善小区的绿色基础设施,通过渗水管道、植树种草等方法有效控制雨水渗透,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有效缓和城市水资源贫乏的困境,从而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3加强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

3.1强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民主化

治理城市水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实现公众参与治理水环境的权利,促使他们共同参与决策[3]。其一,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的过程应民主化,确保居民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制定水环境的治理决策;其二,水环境治理的内容应民主化,促使治理决策及治理内容的制定能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重视群众给出的意见、建议,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3.2加强宣传教育,公开环境信息

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并给予新闻媒体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会媒体为公众宣传水环境保护观念。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公布相关的环境信息,促使公众能及时了解城市水环境动态,从而有效提高水环境保护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鼓励公众监督非法污染企业及个人等,并通过奖励等手段有效激发出公众的监督热情,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全员参与性。

3.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渠道

当然,如果参与渠道不畅通,公众就无法有效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公众不管是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决策还是监督,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参与渠道,邀请公众参加定期举行的信息会、听证会等,并鼓励他们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提出建议;官方设立举报平台,针对公众举报的信息进行公开,并告知公众后续的处理办法,定期收集公众意见,确保公众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权等。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