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精选(九篇)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

第1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实施起来比较有效:

一、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既要读本专业书籍,又要读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中国古典名著,又要读外国优秀经典著作。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发现这汇集了民族精华的古诗文,今天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升学压力不大,认为学不学没关系,因而读来索然无味、了无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古诗文。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信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信心是获得阅读成功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西索洛维契克搞“满怀信心去学习”的实验,试验获得成功,我也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比较短的古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资源短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只能在“串讲课文”这一模式上徘徊不前,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往往是一句空话。记得课改刚开始时,课本薄了,内容少了,却让教师做得更多了。农村的语文老师可犯难了,他们感到一片慌乱,无从下手。比如很多课文后面给出与课文相关的很多的网址,可农村教师压根都没有上过网,还能谈什么呢?现在多媒体教学功能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许多的外延资源都得以走进了课堂。短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了,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记得以前上《口技》这篇课文时,笔者光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就用了一个课时,而讲解只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而已。课堂容量少,却耗时多。可以说我们往往教得很辛苦,而学生也学得特痛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把很多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给简化了。这不仅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优化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应结合所学的古诗文的内容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于课余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教材上的古诗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消闲”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古诗文,又可以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人格。(2)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班级内可以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申请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3)出版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重视古诗文教学的民俗化、生活化

第2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古代汉语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91-01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开始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若仅强调专业素质,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显然已不合时宜。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古代汉语教学也应进行改革,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还是一门文化教育传承课。古代汉语教学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古代汉语素养和阅读古文的技能等有着积极意义。然而,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繁富,仅通论部分就包含了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文体、古注、今译、句读、诗词曲律、工具书、古代文化常识等。要在有限教学课时内讲授如此多的内容,几无可能。另外,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强选修课、通识课,对古代汉语课非但不增加课时,反而还进行删减,致使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赶进度,很少安排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环节,导致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教学成果很不理想。

2、教学方法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当前,不少应用型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虽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结构,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获取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化为泡影。

3、教学手段单调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相关视频、图片、实物等形象化教学手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古代汉语这门本身就枯燥的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有的教师在讲解“汉字的形体演变”时,还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几个象形字符,滔滔不绝地讲不同阶段汉字的形体特点、载体材料、发展变化等,缺少直观表现,学生很难理解或领悟汉语形体演变的过程。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求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

1、合理规划课程内容,优选教学材料

(1)以通论为经、文选为纬

古代汉语内容丰富,在当前课时被大量压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应该以“通论”为经来指导文选的讲授和阅读,文选的教学要围绕通论中的知识点展开,不能仅仅局限在字词的翻译和文意的疏通上;以“文选”为纬来印证“通论”中的知识点,通论的教学要以文选为基础,不能让通论失去了语言材料的土壤,否则通论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还要将通论中的知识点辐射到文选中去,以一个知识点带动一个面,提纲挈领。这样,经纬交错,循环往复,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相得益彰,协调有致的教学效果。

(2)优选教学材料,重视学生课外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情况等方面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精讲或略讲,从而将有限的教学时间落到实处。可以推荐一些趣味性强的古文材料让学生去阅读,这样即可以提高他们对古代汉语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弥补教材所选材料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2、更新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变讲授法单向的信息交流模式为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知识获取的实践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建立起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些有关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别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去解决,未尽事宜可以向老师求助。

3、充分利网络资源

当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古代汉语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国学网站”“语言文字网”等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电子文献的检索与阅览,培养他们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教学也给古代汉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强了古代汉语的趣味性。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知识点和语料等内容可以通过 ppt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既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又达到了增强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4、适当增加地方性语料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地区文化是古代汉语应当承担的任务。古代汉语作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工具自然要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充分利用古代典籍有关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材料,并将其纳入到古代汉语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突出古代汉语教学的地方性,还有利于弘扬和宣传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古代汉语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3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古文教学的目的

1、训练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

浅易古文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的。从新课标中对古文教学目标的描述看,要达到几个标准:第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和古文背诵。第二,要读懂古文作品,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词句的表面。第三,要具备鉴赏古文作品的能力,正确看待古文的价值,汲取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

2、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古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可以借鉴古文的语言思维和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古文的文字表达非常简练,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古文的写作方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古文构思一般都很精巧,最值得学习的是斟字酌句的写作态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古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关键的。

3、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古文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弘扬人文精神也是学习古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对学生要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当前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学生学习古文的动机不佳

首先,学生缺乏良好的古文学习习惯,高中阶段对古文的考查力度加强,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对古文的学习。很多学生学到一个词汇只懂得死记硬背,不懂得灵活运用。其次,学习古文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学习古文是为了高考,对学习古文的价值认识不全面。第三,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还存在抵触情绪,原因是古文的语言障碍大,认为古文学了考试之外没有实用价值。

2、教师自身的古文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引导者,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第一,教师对古文教学的认识狭隘,只注重对字词的讲解和句子的翻译,忽略了古文对塑造青少年人格的作用。第二,教师自身的古文知识贫乏,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不能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第三,教授古文的方法不当。

3、古文教学的资源匮乏

古文教学资源匮乏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材中古文的设置不足。第二,扩展古文资源的空间有限,目前高中的古文教学对教材外的资源利用极其有限。

4、古文教学的环境缺失

首先是语言环境的缺失,文言文成为了历史文化,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社会的主流。其次,古文教学的评价体制僵化,评价的目的是以分数作为标准衡量。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的策略思考

1、强化学生学习古文的动机

首先要明确古文的学习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的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古文学习目的的真实性。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利用趣味性强的古文或者穿插一些背景资料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古文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围绕古文设置一些实践活动。第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古文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吸纳别人的学习意见。

2、提高教师的古文素养

首先要树立新课程古文教学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文言并重”的观念。其次要拓展古文教学的知识面,储备相当的文史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正确引导学生。最后要丰富古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诵读教学法、评点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3、丰富古文教学的资源

首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新课标下的教材实行“一纲多本”,为教学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要敢于质疑教材,要保护好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探究意识。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既不脱离教材又要尽可能地利用教材。多角度地处理文本,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利用师生对话过程中的预设加深理解。其次,要立足课内适当延伸,把不同的作品中的相似人物进行比较,利用题材的相似延伸阅读,最后要广泛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辅助教学,例如网络媒体资源、电视电影等。

4、改善古文的教学环境

第4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素养

图书馆古籍编目,就是对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进行著录、鉴定版本、分类、典藏,其目的是正确地揭示、反映所藏的古籍,为读者提供需要的古代文献资料,方便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检索,从而使蕴藏在古籍中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做好古籍编目工作,将对古籍一系列整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面对读者不断更新的阅读需求,要对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著录、版本鉴定、开发和利用,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的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队伍则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时代变迁和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相应地也对编目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古籍编目人员基本素质建设

1.1要热爱图书馆事业

作为图书馆工作者,首先要热爱图书馆事业,这是最起码的、也是最根本的。搞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要把对图书工作的事业心落实到热爱古籍整理工作上去;很难设想,不热爱、不懂得这一工作的人能把本身的工作搞好。道理是浅显易懂的,但是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却正是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事业心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学习和工作实践,逐步了解和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这方面有领导者的责任,有老古籍工作者的义务;当然,主要还是古籍工作者自身。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连门都没“领进”,是前者的责任和义务“;领进门”了,自己不坚持“修炼”,那是自己的事情。

1.2要有较强的古籍整理工作的事业心

怎样才能有较强的古籍整理工作的事业心,就领导和老古籍工作者而言,一要“讲”,二要“做”。“讲”就是讲馆史,讲馆藏古籍史,讲图书馆古籍整理的性质、工作范围和方法等。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反复阐明一个道理,围绕增强工作事业心这个主题做文章。图书馆是利用图书资料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古籍整理是图书馆的一个具体工作部分。有的同志进入图书馆搞古籍整理,首先想到的是利用馆藏,在工作时间里埋头写自己的文章,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认为古籍整理不过是抄抄写写,借借还还,平庸琐碎,没有什么学问,没有多大出息。因此,围绕增强工作事业心这个主题做文章,对于端正馆员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作风,熟悉馆藏,了解图书馆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等都是完全必要的,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更何况这些工作的本身,就带有学术性。所以,既要提倡利用一定业余时间,运用馆藏,写出高水平、有见地的文章,又要重视本职工作,并根据工作水平和业绩评估其学术水平和能力,引导馆员热爱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另外,还要讲明我国古籍整理的历史和现状,明确两种古籍整理的区别和联系:一是古籍出版所作的标点、校勘、注释、今译和汇编等古籍整理,是学术性的;二是图书馆对于所藏古籍所作的采选、版本鉴别、分类编目、典藏、为读者服务以及整理缩微再生、建立古籍数据库、制作古籍全文光盘等的古籍整理,则被有人视为非学术性的。其实,二者的古籍整理是一个整体,前者要利用后者的整理成果;后者的整理要为前者的整理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二者是一种工作的两个阶段,那种把前者整理视为学术性,而把后者整理视为非学术性的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仅就图书馆对古籍的收集保管、整理分编、揭示馆藏、促进社会各界对古籍的开发利用来说,它既标志着图书馆古籍整理的成果,也反映了图书馆古籍整理的学术水平;特别是现今图书馆的古籍整理,也利用馆藏图书资料方便条件作了些标点、校勘和编辑出版的工作。“做”就是领导和老古籍工作者要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和老古籍工作者重任在肩,要用好的思想、作风和一流的工作影响馆员。领导和老古籍工作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二、古籍编目人员业务素质建设

古籍不同于现代一般纸质文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这就对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素养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既需要他们具有相应的编目专业知识,又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2.1编目专业知识

相对而言,与古籍相关的编目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古汉语基础知识、编目条例规则、四部分类法、古籍版本知识、印章篆刻知识等。

(1)古汉语基础知识。古籍编目主要是对古籍进行著录、确定版本、分类。而这一系列工作往往与理解分析古籍内容密切相关,要看懂古籍中前序后跋,理解古籍图书内容,必然要求古籍编目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熟悉古代各种文体,并能够句读和校勘。古籍上的文字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要对篆书、行书草书等都有所研究并认识其常规用字。还应熟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的用法,熟练使用工具书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一般常用的繁体字、异体字均能认识,最好达到一定量的储备,否则,拿到一本古籍书,满目生字,不会句读,不知所云,怎么去分类编目?何谈阅读原著进行版本考证?那样的话,若要辨别古籍版本的优劣,则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是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先决条件。

(2)编目条例规则。编目规则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作为一名古籍编目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古籍编目规则条例,录入格式,既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又不应只拘泥于条例规则的条条框框。这一点在题名著录中尤为重要。例如 :按规定,一般200题名与责任者说明字段中,题名是按照原书中的卷端题名进行客观著录,但是当卷端题名不足以反映全书意旨概貌时,编目人员则要用可反映全书宗旨面貌的题名代替原书卷端题名,卷端题名则在其他字段进行著录,作为补充信息。

(3)四部分类法。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除了应该熟悉中图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十五大类分类法、十进制分类法等几种图书分类法之外,还应掌握四部分类法,这一点对从事古籍工作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对于中国传统古籍,四部分类法仍是主流,是最完整体现中国古代文化学术渊源的图书分类法,是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直到今天,许多图书馆仍在使用它或使用在它基础上增删的分类表。笔者认为,无论馆藏古籍是否运用四部分类法编排,编目人员均应懂得它。懂得了四部分类法并追根溯源,才能对古籍分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以此法编纂的各种书目工具书,如《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当需对馆藏未编书进行编目而馆藏古籍又按四部分类时,编目人员掌握这一分类法则尤显重要,不然,就会造成重复编排或者分类错误,引起排架混乱和查找的困难。

(4)古籍版本知识。古籍编目工作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版本鉴定。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门深奥博杂且永无止境的学问,它可以专门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版本鉴定涉及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其中包括中国书史、文学史、通史、哲学史等方面知识,行书草书字体的辨认,历代思想代表人物著述行文风格,避讳制度、职官制度、姓氏谥法、古代地理沿革等常识,不一而足,枚不胜举。所以,这也对我们图书馆古

籍编目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平常在工作中注意积累,并向专家多请教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版本鉴定能力。

(5)印章篆刻知识。古籍中常钤盖有藏书印,印章大多是藏书家或著者自己加盖上去,以表明所属关系。印章向我们传递了古籍流传的递藏信息。一般古籍编目都会涉及印章著录,藏书印多数是篆字刻成,所以,要对篆字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篆字量的积累。编目时一般要求在数据库中罗列出这些印章释文,以便读者从中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而印章释文,也就是把篆字翻译为现代文字,这一工作前提就是辨识印章篆字。不识篆字,也就无法著录藏书印的内容。如果辨识错误,则会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贻笑大方。此外,还应该注意辨识字体比较相近的篆字,比如:小和川、泉和甲、年和季、鸟和乌等篆字的细微区别,尽量减少释文错误。

2.2相关专业知识

古籍编目也涉及现代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外语等相关专业知识。

(1)计算机应用技能与网络应用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大量古籍文献信息数字化要求古籍编目人员必须掌握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比如繁体字输入技术,这是建立古籍目录数据库和书目的基本条件;创建书目数据库新记录时及迅捷地将书目数据远距离传递,进行、核实;机读目录创建等等均要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才能有效获取网络资源信息,才能确保编目数据的质量,从而使得古籍编目工作标准化、网络化得以真正实现。

(2)外语知识。很多人还包括许多从事古籍的工作人员认为,与古籍为伍,只要具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能够胜任自己工作就行了,外语会不会无所谓。这是一种相当偏颇的想法,也是一种眼界狭隘的表现。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外语知识缺乏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学术交流。古籍编目人员除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只有掌握了一两门外语知识,才能及时跟踪了解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相关方面学术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本职工作中新的体验创意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切磋,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而言之,古籍编目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既要求编目人员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又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古籍编目人员只有积极主动地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素养及业务能力,才能为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图书馆古籍编目[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2]戴南海.版本学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 1989.

[3]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本书编写组.目录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第5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倍受人们喜爱。因此,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思维能力。怎样学好古诗词,首先,教师应该对古诗词的特点以及内容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教师的思想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并不注重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

(二)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古诗词的作者、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上的讲授上,忽略了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教师对教学重点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不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短期的记忆效果,不注重在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学生记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导致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不同时,教师就将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引导,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答案进行掌握。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自己的答案,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

二、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中包含着很多美好的意境,它们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情感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美好意境的感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教师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感受,并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篇幅短小,但是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学生要想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古诗词进行补充与创造,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弘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吸收古代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

学生要想提高古诗词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对知识进行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时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可以将一些好的诗词打印下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忆。

(二)注重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对学生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自主进行朗诵。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朗读比赛,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诗词进行比赛。同时,教师还要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

(三)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会很难准确有效地进行记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在意境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诗词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将古诗词进行整合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有很多都是作者不同但是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感情相同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诗词按主题或者作者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进行记忆。

(五)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花了很长时间在作者介绍上,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不能发挥出其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并加以合理利用,发挥出其最大作用。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对作者称谓、生活时代等方面的介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及重要经历的讲授上。对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介绍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六)加强对古诗词的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学生要想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对作者以及作者的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学生只有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切实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前了解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一些疑问,可以先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学生一定要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国芹.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57.

第6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提及历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处理,历史教学研究者们往往会从宏观的角度概括出一些大的原则。毫无疑问,这些原则有助于历史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但是,历史教师的日常工作毕竟是以“课”为单位的历史教学内容处理。因此,以问题案例分析的研究形式来深入剖析课时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更具实效意义。

 

由于“以本为本”历史教科书观的根深蒂固,大多数历史教师已经丧失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习惯于“照本宣科”,一些重要的历史隐性知识得不到应有的挖掘,致使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弹性和连贯性,历史知识点干瘪而散乱。以高中历史新课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历史教师一般是从产生条件、发展阶段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来处理教学内容的。这种处理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显性历史知识框架如果失去必要的隐形历史知识的扎实支撑,就会沦为空中楼阁。由于隐性历史知识常常被大多数历史教师忽视,我们权且称之为历史教学内容的盲点。

 

下面就高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内容处理中的若干盲点问题予以列举和分析,目的不在于就课论课,而是从中探求处理课时历史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

 

一、在地理空间范围上,今天的希腊只是古希腊的核心区域。

 

历史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展开的。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不可取,但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传统历史教学下,历史教师重视手工绘图。随着多媒体历史教学的普及,下载现成的历史地图成为通行做法,笼统展示而不求甚解的用图方法相当流行。

 

以本课为例,教师一般会展示“古代希腊图”,但会忽视古代希腊与今日希腊在地理空间范围上的关系问题。今日希腊是指希腊共和国,它是一个主权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水,首都在雅典。古代希腊不是一个统一国家,而是数百个独立城邦国家的统称,其地理范围不但包括今天的希腊本土,而且遍及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整个地中海沿岸区域。因此,有些学者也把古希腊文明看作古代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雅典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的文明成就最高,也是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区域。要言之,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本土的核心区域和环地中海的殖民扩展区域。

 

二、在时序坐标上,古希腊民主政治处于古希腊城邦历史的发展阶段。

 

历史在时间长河中奔流,时间是历史前进路上的标尺,历史学是以时间延续来构成学科系统的。过去的历史教学大纲强调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①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把“年代的思考”列为历史科能力的第一项;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也把“时序感”作为历史科能力的首项。

 

在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专题史架构下,历史大时序有弱化之嫌。以高中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时序教学为例,教科书为了聚焦民主政治,往往重视其内部小时序,把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予以清晰排列:第一阶段,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第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开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样一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外部大时序就被弱化了,其城邦历史时序定位也就隐而不彰。因此,教师在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内部小时序的同时,还要注意梳理其外部大时序:

 

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时代。

 

公元前1200年,荷马时代。

 

公元前800年,城邦时代。(包括城邦形成期和城邦繁盛期。)

 

公元前336年,希腊化时代。

 

显然,雅典民主政治处于古希腊城邦历史的发展阶段,而“城邦”也就成了理解雅典乃至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关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杰弗里·帕克的《城邦》和顾准的《希腊城邦制度》等著作都聚焦古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当代世界史专家何顺果一语中的:“城邦是解读希腊文明全部问题的钥匙。”②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26题考查的就是古代雅典的城邦民主政制。

 

三、在课题定位上,古希腊民主政治不仅是一个时空概念,更是一个区域文明单位。

 

了解古希腊的空间范围和时序定位,还只是最基本的浅层次历史学习,因为在历史时空的表层之下,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就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文明。关于文明史,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分析历史的单位是文明,并列出了世界历史上的20几种文明。布罗代尔认为,文明史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较之稍纵即逝的短时段的政治和军事事件,文明对历史变迁的影响更为持久和稳定。杨宁一认为:“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因而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③在笔者看来,文明史视角能够使后来者以一种平和、宽容、客观和现实关怀的心态去同情地理解历史文明遗产。目前,以文明史冠名的中外通史性著作令人目不暇接,上海市的历史新课改明确以文明史为体系框架,全国历史新课改也把文明史作为历史线索之一。可见,以文明史来统整历史教学内容已逐步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据此,历史教师应当站在文明史的高度去审视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提升到古代地中海区域文明的层次。当然,古希腊文明涉及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方面,就本课而言,主要聚焦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文明。

 

四、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类型上,雅典民主政治无疑是其典型代表。但它并不能够代替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关于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的教学,教科书聚焦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而且详细叙述了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容。显然,这种单点突击式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凸显教学重点,但也容易以偏概全,使师生误把民主政治与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等同起来。

 

实际上,从纵向时序和横向时序结合的角度看,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经历了孕育、形成、成熟、传播和衰落等非常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其间,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不仅得到本土因素的滋养,也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古希腊各个城邦的政体不都是整齐划一的公民民主制,也有君主世袭专制、贵族民主制、贵族寡头制和僭主独裁制等其他类型。例如,斯巴达城邦的政体就倾向于贵族寡头制,权力集中在少数富有的贵族手里;雅典城邦的政体则倾向于公民民主制。当然,相较古希腊城邦的其他政体,雅典的政体具有典型的历史优越性和成熟性。

 

五、在课题立意上,雅典民主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城邦公民原始直接民主制。

 

谈及古希腊政治文明,人们下意识地就会想到“民主”,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呈现的也是雅典的民主成就。这是一种典型的希腊民主观,它容易使今人夸大或迷信古希腊的政治民主成就,忽视其本质特征。雅典民主政治的要义有三:

 

1.城邦至上。

 

如前所述,城邦政体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要素之一,何顺果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象地比喻为“城邦制的产儿”。①关于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地理因素,诸如环海、岛状、多山等散裂特点早已为人们熟知,其数量众多、小国寡民、城乡共生、独立自治等外部特征也被经常提及。但是,历史教学界对城邦政体的内核却鲜有深究。

 

从城邦的内核看,她是一个集军事、神权、经济、政治、文化于一身的联合体。在数百个城邦为了生存而常常诉诸战争的动荡环境下,许多城邦为了激发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战的热情,需要最大限度地赋予他们各项民主权利,确如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所说:“男人就是城邦。”②另一方面,城邦也要求公民必须绝对服从她,如强制男子当兵、禁止男子不婚等。此外,古希腊城邦盛行祭神、占卜等活动,雅典娜、宙斯、赫拉、普罗米修斯都是有名的城邦神,古希腊奥运会就是为宙斯举办的,城邦的战争决策等许多大事经常由神谕来决定。因此,敬神乃城邦铁律,苏格拉底正是因为不敬城邦神而被处死。

 

由此可见,在“城邦至上”理念下,城邦可以全权支配公民,公民完全属于城邦,其个体民主权利往往受到极大限制乃至漠视。

 

2.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公民的参政途径和方式广泛而多样。从参政途径看,公民大会、公民代表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以及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公职均向全体公民开放;从参政方式看,举手表决、公开投票、秘密投票、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等不一而足。据此,有些学者将其概括为“主权在民”。其实,在雅典,享有公民资格的一般是父母祖籍均属本邦的成年男性,有些城邦还对成年男性的公民资格附加财产和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严格限制,妇女、奴隶、外邦人和边区居民则被排斥在公民之外。从学者的统计看,雅典全盛期的公民与非公民比例关系不一,但公民占全体居民少数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3.原始直接民主。

 

雅典的民主形式是公民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多数票作为决策依据。这种直接民主制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但也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民主”,苏格拉底就是被民主地、合乎民意地、合乎法律程序地处死了。

 

六、在古希腊民主观上,我们要注意剥离既往知识界因时代需要而人为增添的附会成分,明确古典民主与近现代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近代以来,谈及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西方和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观点都是一边倒式的高调赞誉,“西方民主的源头”“民主的黄金时代”“民主的奇迹”“民主的光荣”等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相沿成习的话语系统下,雅典民主已经脱离了特定历史时空的限制,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要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面目,就需要了解近代以来古希腊民主观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过程。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资产阶级反专制求民主的现实政治需要,西方思想界从古希腊民主中寻找和挖掘历史根据,以便古为今用。久而久之,古希腊民主制中的优秀成分被层累式地叠加放大,而糟粕部分则被忽视和掩盖,甚至还牵强地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民主因子。

 

从中国史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承袭了西方近代思想界古希腊民主观的热潮,他们“言必称希腊”,民主不离口,人为地拔高古希腊的政治民主成就,无视其原始特征,形成了浓郁的古希腊民主情结,流波及今。

 

今天,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古希腊民主内容增加了其历史局限性部分,但由于篇幅小而且概括性强,妨碍了师生的深入理解,极易模糊近现代民主与古希腊原始民主的界限,违背“名从主人”的历史教学原则。

 

关于“民主”的概念,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主要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由全体公民按多数裁决程序直接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间接民主是指公民通过由他们选举并向他们负责的代表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据此,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具有排他性、原始性和动荡性特征;而近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民族国家的全体国民的间接民主制,具有广泛性、平等性、成熟性和稳定性特征。因此,具体把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是必要的。

 

1.两者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同。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城邦国家,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民族国家。城邦国家的特点是政教合一,城邦至上,公民完全受城邦的支配,个体的独立性无从保护。近现代民族国家的特点是政教分离、有限政府,公民既属于国家又享有个体独立性,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不受国家公共权力的侵犯。

 

2.两者的公民含义和范围不同。

 

古希腊的公民一般是指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在全体居民中居于少数。近现代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全体居民。

 

3.两者民主政体的结构与特点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机构主要包括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这三大机构已经具有分权的倾向,但是,它们之间缺乏法定的制衡机制,公民大会的权力独大往往带来许多决策失误。近现代民主国家的机构主要包括议会、政府和最高法院,它们之间不但具有明确的权力分工,而且还相互制衡,从而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

 

4.两者的民主形式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形式是公民直接参政的直接民主,它带来的是外行治国和以多数牺牲少数的结果,古希腊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表达了对这种直接民主制的批评,苏格拉底还因此死难。近现代的民主形式是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议员来间接参政的代议制,它带来的是专家治国和有效保护少数的机制。

 

5.两者的历史影响不同。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昙花一现,经过罗马帝国的冲击、蛮族的入侵和基督教的传播,其民主传统早已中断,中世纪的人们已经不知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为何物,它留给后人的只是对民主精神的憧憬和向往。近现代西方民主不是对古希腊民主的直接承继,而主要是缘起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块基石是《大宪章》,历代英国国王曾经44次确认《大宪章》的基本原则,其历史影响惠及欧美的宪政民主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聚焦高中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内容盲点,无意否定和淡化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就,目的只是为广大教师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范红军,男,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教学论研究。

第7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10月15日,“温故而知新――2009雪花啤酒第一届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颁奖典礼在京召开,至此,历时5个月的摄影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大赛开赛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大学生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大学生组有近5000人参与活动,共收集作品2万余幅;公众组有3000余人参与,收集作品总计近7000幅。参与者遍布全国30多个省,还吸引了不少留学生的参与。

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在全国举办的“温故而知新――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将持续五年,今年是第一届,拍摄对象为北京天坛、紫禁城、颐和园和北京四合院,还包括代表北京古建筑特色的胡同,寺庙等。初赛时,所有参赛作品在网上通过人气排行的评选方式入围复赛,大学生组、公众组各前100名选手入围复赛后,大赛组委会收集两组前100名的原始作品,并且选手在网上对参赛作品进行作品诠释。其中一等奖分别由公众组的王明明和大学生组的赵凯获得,这次参赛作品中点击率最高的是名为“皇家粮仓”的作品。此外,中国古建筑系列丛书之[北京五书]编写组的学者们也从古建筑的专业角度评选出了5名特别奖项,以呼吁更多人关注中国古建筑文化。除此以外,100名大学生还获得了在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实习的机会,这些学生将在市场、销售、财务等不同部门进行带薪实习。

“温故而知新――雪花啤酒第一届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是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就“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传播”合作项目中的一部分,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古建筑系列丛书的出版与推广,这两项工作将同步进行。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认为,这次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形式很新颖,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这一行为自然会引发他们对古建筑的热爱,进而也会增强他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另外,他也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华润雪花啤酒抱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非常有远见地与清华合作,来完成这次既具有科学性又大众的著作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已出版的“北京五书”来看,虽然题目是天坛、四合院等,但内容上要比过去的书籍新颖,相信今后将诞生更多的精品书籍。

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如何渗透到民众当中这个话题,楼庆西教授表示,关键就是让大家认识古代建筑文化的价值,多做宣传。国家之所以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礼拜六是全国遗产日,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对文化遗产的集中宣传,使全民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华润雪花”所进行的工作也正有此意,出版古建筑书,包括这次摄影大赛,都是非常好的群众教育。通过实践,出版物的宣传,实际上向群众宣传了古建筑文化。

据悉,2010年的摄影大赛及丛书的出版将均以“中国民居与乡土”为主题,拍摄的范围与对象将扩展到全国。

第8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文普遍存在厌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艰涩难懂,不知所云;有的认为既不生动又不有趣,却经常被强制背诵默写,实在痛苦;有的认为古诗文跟今天完全无关,不学也行等等。这些错误的观念,极大了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也让古诗文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做到:“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怎样完成这些积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怎样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这已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往往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同一种识记材料,用不同形式进行编码,识记效果往往不一样。”根据这一理论,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做好“三个一”的积累,即一个文学常识本、一个常见词汇本、一个量化分析本,对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文学常识本――有效教学的平台

《孟子•万章下》中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从文学常识入手,进行古诗文学习是很有必要、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以专用本(文学常识本)的形式立足于课本,对课文中作品出现较多的作家,将其作品罗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和积累,对于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记录。它易于引导学生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理解、记忆,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为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创设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整理文学常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更有利于使之转化为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

二、常见词汇本――有效教学的基础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积累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要发生质变,没有一定的量变做基础是不行的。学习任何知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因此,一定量的积累对任何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引导学生鉴赏体验古诗文中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文言知识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词汇积累,古诗文阅读和鉴赏如同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词汇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这其中常用词汇的积累更是重中之重,它包括: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

如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同时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有一个意义),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像“去”就有三个意思:

(1)离去。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2)除掉,去掉。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

(3)损失,失去。今日存,明日去。 (《黄生借书说》)

归纳整理好去的几个意义后,在课外阅读遇到时便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在阅读以下三篇课外文言时,便是通过课内知识迁移,使“去”的意思迎刃而解。

《善士于令仪》:既去,复呼之。(离开)

《辽阳妇拒贼 》:遂退去。(离开)

《王翱》:公悉拆去之 。(去除)

通过“一个词汇本”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新旧文言实词整合的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二次学习,加深了记忆,还有助于拓展学生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使学生形成词汇的“立体”网络意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把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落实到了实处。

三、量化分析本――有效教学的关键

所谓量化分析,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做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专用本归类记录每次文言测试中的犯错试题、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针对错误率较高的古诗文题目,通过量化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软肋”,充实部分薄弱的环节,探索、归纳古诗文阅读方法,感悟、总结古诗文解题思路,学会自我监督和控制古诗文学习的过程,快速提升古诗文阅读水平。

如以下是八(1)班学生单瑜玮的《量化分析本》中的量化分析内容的片段:

在量化分析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去寻找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而且带领学生总结经验,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试题之上,更多的是打开思路,习得方法,这对于提升学生古诗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很有价值。

这种教学策略不但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而且促使教师在深入分析学生量化分析本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相应的辅导。只有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才能谈及迁移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新的积累方式,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愉悦心理,让他们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天赋找到兴奋点,寻找到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9篇:古文文学常识大全范文

论文摘要:纵观古代东方各国及罗马和希腊等国,研究者发现罗马及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地位高低截然不同,本文立足于描述它们之间教师地位差异的事实,比较影响教师地位的四素,进而为现代社会提高教师地位提供理论依据。

在古代,罗马及希腊与东方各国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但仔细考察它们各自的教育,研究者就会发现它们的教师地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罗马与希腊初等学校教师地位考察

(一)罗马初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1、古代罗马的初等学校又称卢达斯,这种初等学校在共和后期得到比较普遍的发展。它主要招收7一I2岁儿童。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由于学校是私人开办的,往往设在教师家里或寺庙屋檐下,因此,教学条件十分简陋},a。教师往往是由一些有知识有修养的奴隶或被解放了的奴隶来担任,更甚的是,教师也有在奴隶市场上被拍卖的。

2、在罗马,教育是在军事色彩浓厚的社会背景卜展开的,国家完全掌握着教育,非常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学习,因此教师地位不显。即使是重视部分知识的习得,也是关注中等、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级学校教育,这也是在古代罗马教师社会地位卑卜的原因之一。

3、古罗马的教育家西塞罗曾经把职业划分为“自由的”与“卑贱的”两大类,他把教师这个职业列在自由地与卑贱的职业之间,由此也可见教师的地位较低。

4、下面是《讽刺短诗》中的一首诗,它生动地描绘了罗马小学教师的生活: 可恶的教师,男女儿童都讨厌的人,你有什么权力来打扰我们?大冠子公鸡还没有报晓之前,你就开始野蛮地大声打骂起来。工匠在雕刻讽刺骑马的法官的雕塑中把法官安上马背时,敲打铁砧的金属声音也没有你声音大;在大型竞技场里,观众为打败对手的斗士的喝彩声也没有你的声音大。作为你的邻居,我们并不希望你能让我们睡个通宵,因为偶然被你吵醒,问题不大,但你吵得我们彻夜不眠,却是重大的折磨。把吵闹的教师解雇吧,当你听到吵闹声时,尽量采取措施保持安静吧Izl }

(二)希腊初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希腊的教育分为斯巴达的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1、斯巴达学校教师的地位

由于斯巴达的教育是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智慧的培养,而且鄙视知识,所以学校教师的地位很低。

2、雅典的初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在雅典,不同阶段的教育学校类型是不同的,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可谓雅典的初等学校教育。7岁后,除女孩继续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所有男孩进人私人开办的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在雅典,这是最初级的学校教育川。雅典人追求多才多艺,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反对从事专门的职业或拥有专门的技能而作为谋生之道。例如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娱乐的要求,但不可学得太好,否则就有人指责川。由于这样,教师的地位极其低下,有些教师还是获得自由的奴隶,收人菲薄,不受社会尊重。教师作为一种阶层是最受轻蔑的。孩子们怀着一种优越感带着在上课时玩耍的爱物、豹、猫和狗等,去上学就象去逛商店一样。游手好闲之徒进入小学校和角力学校,就象他们进人店铺摊店一样,继续闲谈,观望,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学习。教师似乎明显地受着学生们及其朋友们的支配川。

二、古代东方国家初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在古代东方国家,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国家培养统治人员、合格的官吏、文士人员,所以教师的地位较高。同时,各初等学校都极重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尊师重道被当作一种品质来培养。

(一)古埃及初等学校教师的地位

1、在古埃及,存在着宫廷学校教育、神庙学校教育、文士学校教育,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和神庙学校的数量是很有限的。那些想成为政府官吏或寺庙祭司的地位较低的奴隶主子弟,大多数进人“文士”所设立的学校学习。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神庙学校出来的。他们本来也是准备为官为僧的,其中有的已获得一定官职,握有一定权势;有的并无任何官职,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人的最大特点是他们都长于文墨,并具有一定初步科学知识!s1。于是,古埃及不但以僧侣、官吏为师,而且产生了大批专业教师一文士。

2,僧侣乌若霍若新特在记述他设置学校的铭文上说:“我遵照法老的法令,创办和管理学校,学校的全部学生全来白显贵人家,而非贫穷人家!”!”。这裸地表明,人学校受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所以教师的地位较高。

3、同时,埃及的初等学校要求学生尊日神、忠国君、敬长官、孝双亲,显然尊敬教师也在此之列。

4、在初等学校中,教师可以随便施行体罚,认为“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脊背上的,你不打他不听”,包括贵族家的孩子,这也说明教师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很高!3!

(二)古印度古儒学校教师的地位

古印度的初等学校教育主要是古儒学校的教育。古儒学校内的教师称为“古儒”,古儒是由于在当时的印度,科学知识的萌芽和发展,传播多样化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经义具有研究而专门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因为古儒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儿童圣书,即《吠陀经》,所以古儒被认为是从事神职,受到普遍的尊重。他们名义上为神效命,不受报酬。实际上,学生家长每每给他们以丰厚的赠礼,学生无微不至地侍奉教师和服从师命,因为师礼不周,是要被开除的。

(三)古代希伯来的教师地位情况

i、在古代的希伯来,教师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因为在希伯来,“人人必须受教,才能人人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才能保证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所以不受教育的人必须被剥夺一切权力,必须逐放城外,没有设置学校的城市,乃是不容存在的。”教育事业被视为神圣的事业,所以教师也是受人尊崇的。

2、希伯来的教育是神学的附庸,初级学校的最初阶段,教师传授圣经中的《摩西五书》,教师被人们成为“拉比”,他们有较高的宗教修养和文化水平。随着希伯来的经典日益多起来后,唯有拉比才能理解,所以教师的地位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师,并且成为社会上享有权威的特殊人士。“拉比的语言是上帝的语言”,通过这句话就可以看到古代希伯来社会中教师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