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发财树的种植技术精选(九篇)

发财树的种植技术

第1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果树保存率;种植;措施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33-02 中图分类号:S602.4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以来,承德市政府提出5年打造“百万亩经济林”的建设目标,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县区掀起了种植果树热潮,从2013年到2015年全市累计种植果树达4.7 万hm2,地方财政投入专项果树种植资金达2亿多元,大力发展果树对促进当地果树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种植后调查,个别地区果树栽植保存率不足一半,有的甚至只有30%左右,造成园貌不整齐,严重影响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果树种植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一是农民认为种植果树投入大,要承担销售市场风险。大多农民认为种植果树5年后才能进入结果期,前5年只是投入几乎没有经济效益;5年后产出的果品还要承担销售风险。近几年的省内梨和苹果滞销事例,对发展果树起到了负面影响。基于这些,农民把种植果树只是当做政府任务被动执行完成。二是农民技术水平低,进行果树管理费工费事。农民认为种植果树与种植玉米相比,要求技术含量高,管理程序繁杂,不如种植玉米省工省事。由此导致疏于管理而死树。

1.2 果树建园选址不当

不考虑栽植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小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特点、土壤状况、水源状况和交通情况等因素,随意大规模地建设果园,主观随便地选择树种和品种。个别地区出现将板栗种植到低于年均温7 ℃以下的寒冷地区,苹果和梨树种植到沟门迎风口处,喜光果树种植到日照时数仅为4~5 h的阴坡处,在土层小于30 cm的地方直接建园栽植等违背果树生物学特性的果树种植现象,从而导致建园存活率低。

1.3 农民不懂果树管理技术

一是农民不懂栽植技术。栽植时离水源近的地方就浇水,离水源远的地方就不浇水,直接造成果树栽植成活率低,致使果树不能一次性整齐成园。二是栽植后不预留间隔带。果树栽植后在行间种植高秆作物,不预留间隔带,影响了果树正常生长。三是农民栽植果树任其自然生长,果树只长树不结果,迟迟见不到经济效益,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恶性循环,导致保存率低。

2 提高果树保存率具体措施

果农只有愿意管、会管,才能管好果园,提高果树的保存率。

2.1 做好果农参谋和指导工作

种植果树是一项前期投入较大的工程,实施前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参谋和指导工作。一要充分调查周边果品销售市场,找准果树需求方向,市场缺少哪些品种就发展哪些品种,市场过多的就慎重发展或者压缩种植,按照市场需求情况来确定发展果树基地规模及树种品种。在果树种植工作中,政府部门要为农民积极参谋和指导服务,不能抛弃市场规律,搞大规模形象工程。否则致富为民的好事,也会造成劳民伤财、事倍功半的结果。

2.2 做好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工作

种植果树要比种植大田作物技术含量高,现在农村果树种植户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政府部门要针对受训对象的文化水平及素质,采取室内理论讲解、田间实地操作等培训方式,做好农民果树技术培训工作,使果农真正掌握果树管理技术。

政府部门积极扶持和引导果品专业合作社,使其积极参与到果品销售中来,为果农提供销售信息,让果农真正做到“心中有底、产后无忧”。同时地方政府要整合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果树的水利设施配套力度,增大果树产投比例,从而增加果品收入,抵御果品市场风险。

2.3 加强果树建园技术指导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少则生长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都在固定地方生长结果,果树选址建园直接关系到果树种植的成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果树建园选址非常重要。

果树建园选址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一是注意栽植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小气候条件。依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果树树种和品种,做到适地适树。二是注意栽植地的地形地势。应尽量选择在阳坡和半阳坡地块种植果树,不选择风口、日照时数较短的背阴坡和陡坡,以免影响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三是注意栽植地的土壤状况。土层小于30 cm、黏重土壤和沙土的地块,种植果树前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四是注意栽植地的水源状况。没有水源的地块,不能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果树,如葡萄。五是注意栽植地的交通状况。果园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块,这样有利于管理、运输,可减少经营成本。不耐贮藏和运输的葡萄、杏等鲜食品种,不能种植在离城镇及交易市场较远的地块。

第2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1.1实现低碳的途径

一是低碳经济。主张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基础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更换能源的新工艺(如新能源汽车)。二是低碳生活。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如省电、节油、种树、回收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生活资料等。三是发展碳汇。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由于森林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吸收固定CO2的成本比工业减排低,所以碳汇林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凸显[1]。

1.2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引入

在园林中能实现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2个目标。将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放入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即是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中。

1.3低碳园林的概念

目前,对于低碳园林的概念还不甚清晰,只有一个低碳景观的概念供人参考。低碳景观(Low Carbon Landscape)是指在景观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景观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景观已逐渐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2]。

2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2.1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自2005年提出以来,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一般指以最少的用地、用水和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3]。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2.2节约型园林的营造

节约型园林的营造离不开节能、节财、节地、节水。节能,就是要大力发展节能型的施工方式和少设计能源消耗型设施。尽量在园林设施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尽量少设计大型广场、音乐喷泉等能源消耗大的设施。节财,就是要用最少的钱产生更多的绿量,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草种,防止高价设计、买绿和建绿。节水,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提倡使用集水技术(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和节水技术(微喷、滴灌等),注重雨水的循环、中水的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节地,就是在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绿地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改良或不改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使园林绿化效益最大化[4-5]。

3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关系

3.1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区别

笔者认为,低碳园林应该包括在节约型园林之中。因为节约型园林中涵盖了节能的概念,而低碳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于能源的生产及使用。并且现阶段的技术和方法在低碳的概念下生产出的产品和形成的各种理念有时跟节财的理念相背离。

例如,一株大树的移植或许在运输和移植的过程中产生了比树苗栽植更大的财力消耗,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一株成年大树在未来长时间产生的碳汇效果绝对大于树苗。低碳的实现需要前期准备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样在前期其实就无法满足节财的要求,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低碳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3.2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联系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有3个共同之处:一是要求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二是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土、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可持续发展[6-8]。

4基于低碳理念的节约型园林营造方法

4.1设计

设计结合地形,尽量少修改或不修改。尽量借助所在地原有的特色景观,最少地改变当地面貌。少设计或不设计模纹花坛、草坪等需要大量人工修剪的种植模式。多结合新能源的利用,将太阳能、风能等新兴的能源类型运用于设计中。外遮阳节能设施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低碳景观元素。外遮阳的节能效果远远好于内遮阳,而且完全可以设计得精彩美观,既是对建筑节能传统有效措施的继承发扬,又可成为建筑物外立面的重要华丽装饰[9-10]。

4.2植物

在植物上尽量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树种,如常绿树强于 落叶树,阔叶树强于针叶树。坚持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树种。选择耐干旱、耐瘠薄、可以粗放管理的树种。在植物种类上尽量配置多层次的稳定群落,使单位叶面积达到最大。

4.3材料

低碳型园林材料的设计原则:推广使用地方材料,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循环使用人造材料,开发使用环保材料,巧妙利用废弃材料。

选择新型节能材料,在灯具、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做到节能。多使用当地材料,做到低排放、低人工。城市的灯环境,体现着现代化城市的繁华程度和艺术风貌。传统的灯光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互动下,由于电脑灯具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出现,灯光艺术已发展成具有自我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动态艺术。与此同时,节能灯具也在蓬勃发展。奥运水立方节能灯光艺术、大运河杭州段灯光艺术等灯环境艺术设计中,均可以看到景观元素与低碳元素的完美结合;各种造型的太阳能利用与风能利用相结合的小区路灯,不仅实现了节能减碳,也为人居环境大增了艺术光彩[11-13]。

4.4管理

管理上尽量减少人工输出,减少修剪,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近年来,我国住宅区的景观环境建设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存在过于重视视觉观感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倾向。低碳节能时代,不仅要求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要深入挖掘节能减排低碳型的景观元素。将低碳渗透入景观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积极筹划运营开发低碳项目。

5 参考文献

[1] 积极打造低碳人居环境[EB/OL].[2011-11-25].HTTP://WWW.COPYC .CN/COMPARE?PURL=HTTP:///GXJL XH/SHOWJKXX.ASP?NEWSID=117043.

[2] 什么是低碳景观[EB/OL].[2011-11-25].HTTP://LOWCARBONL /%E4%BB%80%E4%B9%88%E6%98%AF%E4%BD%8E%E7%A2%B3%E6%99%AF%E8%A7%82/.

[3] 郭汉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4] 贾春,任全进,于金平.谈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18-219.

[5] 刘南方,刘伍生.低碳经济环境对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思考[J].才智,2010(8):57-58.

[6] 闫煜涛,白丹.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手法[J].华中建筑,2009,27(6):185-188.

[7] 李清宇,黄耀志,周颖,等.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小城镇公共绿地与生态经济一体化设计——以常州市嘉泽镇镇区滨水公共绿地为例[J].生态经济,2010(2):191-195.

[8] 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 2010(2):168-172.

[9] 王恩,包志毅,章银柯,等.杭州园林与低碳生活方式研究[J].杭州科技,2010(2):50-52.

[10] 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1-23.

[11] 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0(5):53.

第3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 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 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

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 361.87hm2,且多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都属投产茶园,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关系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为此,全县各级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广辟财源,利用各项财政措施,坚持“稳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稳定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 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 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第4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一)争取政策扶持,全力支持枣乡发展。茌平圆铃大枣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和品牌优势,发展大枣产业,老百姓易于接受,很容易大面积推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财政部门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按照 “提高品质、扩大规模,群体加工、塑造特色”的思路,以发展圆铃大枣产业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委政府连续几年都把枣乡建设列入县“十大惠农工程”中的“一号工程”,把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文件对枣苗培育、枣树栽植、大枣回收、技术员培训、农产品龙头企业扶持等财政补贴或贴息标准给予了明确规定。有了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再加上全县党员干部的发动宣传,老百姓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很高,如今茌平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鲁西枣乡”。

(二)整合支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强了支农惠农的力度,我县立足实际,打破部门、行业、预算内外资金界限,在不改变资金用途、不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前提下,整合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农业科技、水利、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捆绑使用,将枣乡建设列入整合支农资金优先发展的产业。县财政预算中每年都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补贴项目、标准安排好枣乡建设资金。每新育1株枣苗财政补助3元,每栽植1株枣树(地径4厘米以上)财政补助6元,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枣园(片林100亩以上)每公斤给于0.6元的财政补贴,每亩枣园管理及占地补助120元;在枣树专业村每村培训一名农民技术员,给于600元/年的财政补贴;每年举办大枣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枣农种植技术;对于枣树片林100亩以上的,给予10-50万元的贴息贷款。

(三)建设示范服务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县财政局采取职工集资的方式建起了占地300多亩的“茌平县财政局科技服务示范基地”, 基地立足于我县圆铃大枣优势,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科技为先导、以示范为纽带、以科普惠农为宗旨,基地走出了集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普推广的路子,成为科技农业发展的新样板。几年来,基地已向社会提供优质苗木210万株,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林业科技园”等荣誉称号,被山东省财政厅确定为“财政厅党员教育基地”,为我县“鲁西枣乡”建设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成立枣业协会,推动枣乡发展。为提高全县枣农的科技素质,县财政安排专款筹划成立了“茌平县枣业协会”,协会由退居二线的老财政局长及科协、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任会长、副会长,大枣种植户为会员,先后入会农民达20000多户。推广应用了提纯复壮、无公害种植、生物治虫等先进技术,“茌平园铃大枣”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并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提升了我县大枣的品质,重振了我县历史名牌“圆铃大枣”的品牌。

第5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 林业;珍贵树种;培育

一、珍贵树种资源现状

我区目前能够进行培育的主要珍贵树种有:侧柏、楸树和香椿。侧柏是国有林场实施天保工程的主要造林树种,栽植面积约2000hm2,蓄积60000m3,种群数量因人工培育、栽植而呈上升趋势。侧柏目前主要采用营养袋育苗,纯林造林模式,鱼鳞坑整地栽植,在天保工程区分布较广。楸树和香椿种主要以零星分布的四旁树为主,大约各有6000余株,属于适生的乡土树种,分布不太均衡,普遍不被重视,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珍贵树种的利用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

二、加快珍贵树种培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珍贵树种多为十分稀有的乡土树种,目前种群数量小,利用率低,已经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状态。急需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来拯救和发展壮大这些物种,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尽可能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过去的一些工作给我们的珍贵树种栽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些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且已普遍得到重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新造型基地选择

(一)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新造型基地应选择应具备以下原则和标准:一是宜林地要具有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小气候适宜等优良立地条件。二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方式能够建设珍贵树种培育基地。三是过去工作基础好、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相对成熟、区域类型和所有制类型有代表性,并且示范带动力强。

(二)新造型基地选择

我区选择林地条件好,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相对成熟、区域类型和所有制类型有代表性的两个国有林场作为侧柏的培育基地。选择集体林部分作为楸树和香椿的培育基地。

四、珍贵树种培育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一)要解决人工育苗上的技术难题

(二)要解决抗旱造林的难题。

(三)要解决规模化栽植上的密植难题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扎实作好宣传工作,宣传保护珍贵树种的法定性和义务性,宣传培育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干部职工和群众的认识,使珍贵树种的培育工作得到广泛支持。

(二)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程管理。建议从上到下,成立珍贵树种培育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将该项工作纳入严格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日常管理。

(三)培育技术管理。在珍贵树种培育过程中,严格国家苗木生产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保证苗木安全。专门抽调懂技术、熟悉作业操作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培育工作,并且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珍贵树种培育工作的进展。

(四)实行财政报账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建议设立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各级财政报账制度,规范工程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用足用好资金,搞好工程建设。

(五)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确保珍贵树种有效增长。严格执行珍贵树种的采伐限额制度,使利用与培育相协调,确保珍贵树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消长变化日趋合理。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第6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依据宝鸡市《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年),充分利用南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宝鸡历史文化资源、风景资源等因素,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南山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构建山、水、城、人和谐共存的城市园林系统,以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规划原则

(1)整体与连续性原则:城乡统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促进区域园林化的实现。构筑经济性、生态性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2)区域特色原则: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通过园林绿地建设,弘扬地方文化,改良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突出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特色。

(3)远近期结合原则:规划采取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做到南山绿化建设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栽植思路

工作目标:对南山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3000亩重点台塬坡面,逐年实施退耕还林,使南山林带相互连贯。

栽植思路:在坡地内部栽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周边栽植桧柏、红叶李等风景林树种,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三、任务分工

1、南山建委、区林业局负责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苗木供给、造林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及管护费、补助费的兑付工作。

2、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退耕地的落实、苗木栽植、管护工作,配合开展检查验收和兑付工作。

3、村委会(社区)负责做好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并进行具体实施。

四、工程实施

(一)造林

每年春秋季,南山建委、相关镇街组织人员,进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要推广实用抗旱造林技术,严把造林技术标准,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并及时浇水。

(二)补植

次年,南山建委、区林业局要对成活率进行调查;相关镇街应及时组织人员,对枯死苗木进行清理和补植。

(三)抚育管护

抚育主要措施为浇水、松土、除草、打药、施肥等。“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后相关镇街必须立即落实人员,加强抚育和管护,提高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果。

五、资金来源及补助办法

(一)、资金来源

鉴于国务院[]25号文件已明确,国家暂不下达退耕还林计划,资金无法从国家财政取得,由区财政出资解决。

(二)补助办法:原是耕地的,参照退耕还林政策给予补助(每亩每年140元);原是经济林、未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在地边栽植风景树的,参照退耕还林政策给予补助;已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在地边栽植风景树的,原则上不予补助。

六、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南山建委、林业局及相关镇、街要将这项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包抓领导和专人负责,采取得力措施,按时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努力提高南山绿化的品位和档次。

第7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要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00-02

云南省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类繁多,品种优良。云南大叶种茶是我国最优良的红绿茶品种之一,产量高、品质好,闻名全国。茶和咖啡、可可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天然饮品,其商品性很强。现在茶已从单纯饮用发展到旅游、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茶的综合利用得到广泛开发,市场前景看好。茶叶是云南省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是山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茶叶生产可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云南省现阶段茶叶生产中,平均单产比较低,低产茶园面积比重较大。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性

(1)发展茶叶生产,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以及提高单产和品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林地管理使用等林业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核桃、梨等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山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采取新垦或利用耕地新建茶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很小。要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只能依靠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通过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采取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发展茶叶生产的目的[1-2]。

(2)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遵循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栽培生产的茶园一般有经济价值的时间为40~60年。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而产量降低,现在的高产茶园,几年后也将衰退为低产茶园,也将进行改造,故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性的生产手段。现阶段,云南省茶叶生产中,低产茶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产量的快速提高。根据云南省茶叶协会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种植茶叶28.07万hm2,其茶叶总产量17.2万t,平均产量613.5 kg/hm2,即大约有50%的茶园产量都在750 kg/hm2以下,亟需改造。为迅速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并延长其经济年限,低产茶园改造已成为现阶段的紧要任务。

(3)改造低产茶园可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云南省山区面积广阔,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根据各地近年新建和低改茶园的经验,大部分茶区实现大范围茶叶产量超过1 500 kg/hm2并不困难。在目前的低产水平条件下,通过改造,茶园的增产潜力是巨大的,一般2~4年即可实现大幅增产。同时,改造投入少,且茶叶质量也随之提高,有利于生产加工优质茶叶,提高产值。

2低产原因分析

低产茶园的形成除因为树龄长、树势衰老外,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主要原因:①茶树品种混杂。因为地区间调种繁殖造成品种混杂。例如巍山县在20世纪90年代调种繁殖并种植的茶园就出现混杂有“大黑茶”品种的现象,造成茶园产量低,品质差。②生态条件不适。茶叶生产缺乏统一规划,有不少茶园建在坡度大于30°的山坡,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干旱缺水,建园基础不牢固,茶树生长不良。③栽培管理粗放,投入少。茶园在新建时初植密度不足,有坡地单株单行栽植;在管理上重采不重养,茶农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生产力低下,茶树早衰低产。

3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要点

3.1树体改造

茶树树体改造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①树冠改造。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铡。利用其他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更新茶树枝干,通过2~4年优化管理,培植、整理树冠,便于采摘。②根系改造。根系更新改造一般可在树冠改造前进行。主要通过深耕断根,增施肥料供新根的吸收和根群萌发。

3.2园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营养的源泉。园良要抓好以下3个方面:①保梯扶埂,搞好茶园水土保持。②深施有机肥,加厚耕作层,改良土壤。③加培客土,投放“山基土”,培厚土壤[3-4]。

3.3园相改造

改造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坡度在30°以上的退耕还林;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良)茶园进行淘汰;茶园缺株、断行严重的,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植,保持密度不低于4.5万株/hm2;逐渐以良种代替老树;对茶园道路、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等应加以重视和建设。改园的同时重视生态茶园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对于生产年限较长、经过若干次更新、树势恢复能力弱的茶园,则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

3.4加强改造后的管理

茶园改造后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增施肥料;二是修剪养蓬;三是合理采摘,采养协调;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小结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度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只有依靠改造现有茶园提高单产来实现产量的增加。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的技术内容之一,当前云南省茶叶生产平均产量基数低下,待改造的低产茶园面积比例较大,客观上形成了改造低产茶园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较大经济效益的现实,也自然成为当前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手段和机遇。现阶段待改造的低产茶园比例较大,且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种植经营的零散茶区,产量低,收入薄,影响茶农改造和投入的积极性。改造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各级农业服务部门、社会茶叶生产经营组织要对目前低产茶园改造高度重视,争取和借助各级财政、社会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核清当前茶叶生产状况,在开发茶叶商品流通市场的同时,引导茶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以了解低产茶园改造的实际情况,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通过引导、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茶农对低产茶园改造的积极性和科学种植水平,在社会资金及财政资金扶持下,抓住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改造完成一批(全省预期6.67万hm2)低产茶园,实现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又一次飞跃,增强茶叶发展后劲。

5参考文献

[1] 唐应和.景洪市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云南种业,2010(9):10.

[2] 田伟儒.浅谈山区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丽水农业科技,2010(3):39-40.

第8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今年第一季度,赵庙乡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在以上,居全县中上游,部分指标居全县前列,其发展质量与水平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实现了首季生产开门红。—月份,全乡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居全县第位,同比增长,增幅居全县第位;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产品销售收入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工业利税达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基建投资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技改投资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民营经济上缴税金万元,居全县第位,增长,居全县第位;引进县外资金万元,居全县第位,增幅,居全县第位。现将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些汇报:

一、招商引资势头强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第一季度,赵庙乡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开工建设项目个,即将开工项目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个。即将开工的项目即前几天西安厦门招商的两项目。在西安经洽会上,我乡与江阴客商签订了加工生产硅钢片投资协议,引资额达万元;原创:在厦门经洽会上,我乡又与福建福鼎公司签订了建设菌种厂及双孢菇加工厂的协议,引资额达万元;两个项目均签订了正式合同,现正积极实施立项、办证等手续,近几天两项目即可开工建设。已开工建设的个项目即裘皮工艺厂投资建设的麻纺厂及台商投资建设的养殖场项目。裘皮工艺厂投资万元建设的麻纺厂项目现已全面开工,现已完成厂房地基建设,预计月底可全面建好厂房,月初可投入生产;我乡赵楼村台胞王景云在乡党委政府亲商政府的感召下,在赵楼村新上的大型养殖场项目。两个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是玻璃钢厂引资项目及浙江中强物流公司拟建纺织厂项目。玻璃钢厂现已与香港欧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欧亚公司拟投资万元实施玻璃钢厂微晶玻璃项目;浙江中强物流公司看中了赵庙乡优惠的招商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拟投资万元建设大型纺织厂。两项目乡里已派专人负责盯紧、靠上、落实。

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以双孢菇种植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落实“一年启动,两年形成规模,三年建成产业乡”的双孢菇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强化措施,全面实施了双孢菇富民工程。在具体工作中,乡党委、政府不搞强迫命令,注重从示范、培训、服务上做文章,有力的激发了群众种植的热情,现全乡已落实双孢菇大棚个。主要做法是:一是搞好示范。去年,乡名机关干部率先垂范建成了双孢菇种植基地一处,建棚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今年,全乡名村“两委”成员又全部落实了建棚任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强化培训。从×月×日至×月×日,乡里集中天时间,邀请了江苏省丰县食用菌中心技术专家在全乡个行政村进行了双孢菇种植技术辅导,全乡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了培训,乡党委还组织参训人员实地到乡双孢菇种植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观看双孢菇种植技术电教片。乡里先后五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赴江苏丰县、河南夏邑县等地考察学习,解放了群众思想,开阔了群众眼界。三是提供服务。乡里成立了以党务书记任组长的双孢菇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双孢菇发展工作。乡里制定了优惠政策,规定每建一个标准棚给予元贷款、元补助。乡领导小组同时还承诺从资金落实、大棚建设、菌种购买、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将提供全程服务,最大限度的消除群众疑虑,解决群众困难。

(二)以退耕还林、经济林建设为重点的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成绩。乡党委、政府从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安排布置早,发动落实快,资金筹措到位,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今春,全乡共植树万棵,完善林网亩,发展经济林亩,其中冬枣亩,发展速生林亩,完成退耕还林亩。为把植树造林工作落到实处,年初,乡里就召开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及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动员会,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乡林业站在深入各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植树造林任务分解到各村。今年,全乡植树造林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退耕还林;二是突出速生林、经济林建设,栽植的树木全部为毛白杨、速生杨及冬枣、柿子等速生林⒕昧郑蝗侵氐憬ㄉ琛傲教跸呷笃保骸傲教跸摺奔囱睾鞔蟮陶悦矶沃敛茏米,沿苏北堤河曹庄段米的两条线,“三大片”即赵庙村西亩中低产田、侣楼村东亩中低产田及王庄村东亩中低产田三大片。为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各村都采取了“统一规划、拍卖承包、收益分成”的方法。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优惠政策,乡里规定:栽植的树木成活率当年达到以上的,乡里每棵补助元,每建一处护林房,乡里补助元,每育苗一亩,乡里补助元,各村也都出台了补助奖励措施,王庄、赵庙等村还为成片造林地通了电、打了井,建了护林房,这此措施极大的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以水禽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又有新起色。今年乡党委政府继续把养鸭(鹅)业作为农业“一号工程”,充实调整了养鸭领导小组,设立了养鸭办公室,专门负责鸭鹅养殖。现全乡已建立了王庄塌方区、赵楼顺堤河、米大河三大养鸭基地,全乡养鸭(鹅)数量达万只。在发展鸭鹅养殖的同时,乡里注重拉长兔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养兔业,现全乡养兔数量突破万只。

(四)以名优特水产品养殖为重点的渔湖业到得新进展。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抓好春季渔业生产,现已初见成效。(一)是调整渔业结构,大力发展了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通过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进一步更新了群众的养殖观念。今年,重点发展了以河蟹为重点的名优特水产品养殖。现已落实养蟹面积亩,并全部完成了清塘、消毒、防逃板设置、订购蟹苗等任务;(二)是建成了米大河“三网”养殖带一条。对乡内南北长公里、宽米水面约亩的米大河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湖滩地渔池,浅水域网围,深水域网箱三层次的养殖格局。米大河内共发展“三网”亩,其中网箱亩,网围、网栏亩;(三)是对矿区塌陷地进行了综合开发改造。发动群众,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对全乡矿区塌陷地进行了综合开发改造。今春共开发改造塌陷地亩,其中渔池亩,台田亩,原创:全乡总面积达到了亩,塌陷地变成了“上粮上渔”、“渔鸭混养”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的亮点;(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渔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乡渔技站每天都深入到各村、湖边、塘边,积极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适时发放明白纸余份,指导渔业生产。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赵庙至孔庄矿公路建设即将完成。积极优化环境,克服困难,全力搞好赵庙至孔庄矿公路建设。该项工程预计月上旬即可完工。

(二)进一步搞好了小城镇规范化管理。坚持小城镇建设“一支笔审批,一张图建设,一个样设计”的总体要求,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杜绝了乱建、滥建行为。今年小城镇内商品房门前路面全面实现了硬化、净化。

第9篇:发财树的种植技术范文

生物质能又称“绿色能源”,是指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将太阳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包括树木、青草、农作物、藻类、兽类及各种有机废料。据推算,每年由植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世界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就其能源当量而言,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而列第四位的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14%,在发展中国家,则占到40%以上。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发展生物质能,既利于能源多元化,缓解能源紧张,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物质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主要用于生活、供热和发电等方面。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欧盟决定,到2010年生物柴油的产量发展到800-1000万吨,占柴油市场份额的5.75%;2020年将达到20%。美国计划2012年燃料乙醇达到2200万吨,2020年生物质能利用达到能源消费量的25%。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已达到22.2亿吨标准煤,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带给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是由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源,致使中国1/3国土成为酸雨区。中国为什么能耗高、污染厉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烧煤太多。要真正实现降耗减污,节能之外,必须要尽快改变中国的燃料结构。

根据规划,今后15年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重点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方面充满希望,一方面目前还很弱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经验证明,生物质能源在其发展的初期,尤其需要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在此问题上,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态度十分明确。他在一次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研讨会上表示,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在支持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问题上,公共财政要提供支持,“该出手时就出手”。显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开发生物质能的重要性,一些新的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已酝酿了许久,据悉,相关财税政策即将出台。具体的政策形式估计应该是规范市场准入限制、弹性补贴、风险分担、税收优惠等。

促进生物质能替代石油将主要通过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材料三个方面来实现。财政部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下一阶段,发展燃料乙醇将基本稳定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规模,重点发展以薯类、甜高梁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生产,大力推进纤维素乙醇技术进步。发展生物柴油近期将主要以动植物废弃油为原料,同时积极推进菜籽油、野生植物油生产示范,逐步形成原料多元化生产格局。财政部还准备与建设部一起制定相关政策,联合推广太阳能、浅层地能的应用。财政部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示范应用。目前,正在设计选择具备条件的少数城市小区,选择技术先进、意义重大的项目,选择推进重点产业,适当安排资金支持,争取能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这种“定向支持”的财政税收政策无疑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稳步发展。

发展生物质能源,最忌讳的是盲目上马、大干快上。对于发展生物质能,人们并非没有疑虑:在利用生物质能缓解能源安全的同时,会不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财政扶植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壮大这一产业,防止企业的过度依赖?政府又将怎样有效地规避遍地开花、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诸种隐患?一项好的财税政策,应同时具有保护公平竞争、鼓励优势企业提高效率、坚持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的“双赢”、促进技术创新、鼓励产学研各类机构推进产业化示范等综合效应。据了解,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健康发展,财政部专门厘定了三大政策原则:不与粮争地、鼓励高效企业、控制支持范围。我们就来简单谈谈这三个原则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个原则,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这一条最重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应对粮食供需格局和粮食价格产生不良影响。为保证这一原则的实现,国家财税政策应更多鼓励利用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利用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农作物和小桐子、黄连木等木本油料树种为加工原料,鼓励开发利用盐碱地、荒山和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生物能原料基地,并将具备原料基地作为生物能源行业准入与国家财税政策扶植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原则,是要坚持产业发展与财政支持相结合,鼓励企业提高效率。这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非粮食作物的技术都还处于起初步阶段,企业也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财税政策的扶植从而加快产业发展进程,而这也正是国际上的惯例。作为国际公认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的典范,巴西在实施乙醇汽车的前10年,政府投入了100亿美元,才形成现在43%的石油低成本替代能力和完善的替代体系。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在燃油税收方面对生物能源提供较大的优惠。当然,财政补贴不是让企业永远“贴”在上面,不思进取,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财政要通过一定的机制鼓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技术进步。给补贴的目的应该是让企业尽早摆脱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