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精选(九篇)

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of operative technologies of planting and managing honeysuckle in the AnXiang county town.

【Key words】Honeysuckle,Plant,Manage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系忍冬科忍冬属忍冬种,生长于山野,也可人工栽培。金银花是国家管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其茎、叶、花均可入药,味甘微苦,性寒无毒,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散风解表等功效。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福乡从山东平邑引种了1种树形四季金银花,适种约40hm2,通过2年的栽种,树形四季金银花在安乡长势良好。但要想获得高产,还需掌握以下栽培要点:

1 栽植

树形四季金银花适用性很广,在荒地、坡地、沟渠地、河边、地边、房前屋后等均可栽植,于早春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前栽植最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m、株距1m挖穴,用均匀的肥土填穴,栽下苗后一定要压紧踏实并浇透定根水。若想节约土地,可将1333地的苗假植在667地里,等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在隔行、隔株移出,效益会有很大的提高。

2 除草

树形四季金银花除草简便易行,早春萌芽前后和5~8月份中耕时均可以除草。在杂草滋生季节可以使用化学除草,但绝不能留药害在金银花枝叶上,3年大苗之后只有少量杂草时便不能使用化学除草。中耕时,近植株处要浅耕,以免伤根,行间稍深。

3 追肥

安乡北部种过棉花的田地本身就很肥沃,一般每年追2次肥即可,第一次在早春萌芽前后进行,以后在每次花蕾采收后看苗势进行追肥,施用人畜粪肥或硫酸铵、尿素等氮肥,开沟散入,覆土盖肥。进入高产期后,每年冬季需要施用过冬肥;其次,每年冬季还要看苗势进行叶面喷肥。

4 修剪

修剪是四季树形金银花种植的关键,分为栽植修剪、幼时修剪和盛花期修剪,目的是整理好树形以提高产量。栽植时修剪可将基本树形进行确定,为第一、第二年的整形修剪打好基础。每年的修剪可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的原则是旺枝轻剪、弱枝重剪、枯枝全剪、枝枝都剪,对所剩下的枝进行全部短截;夏剪的原则是剪荫蔽枝、细小弱枝、旺枝短截、去徒长枝,进入高产期的树势夏剪则为打尖清膛、去弱留强、掰净土叶、通风透光、疏枝成墩、树形似伞,一般保持树高1.3m左右以便采摘为宜。

5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避免开花期使用农药。四季树形金银花的病虫害较少,但周边环境的病虫害影响需要防病治虫。安乡北部一般有蚜虫和棉铃虫为害金银花,病害一般有白粉病和炭疽病。现在农药品种很多,需要注意农药的真假与质量,按农药标签上说明的标注进行施用。

6 采摘

采摘适时能够提高质量和价格,花开放后才采摘则质量差,采摘过早则产量低,因此,在花即将开放的当天采摘最好,以上花上部膨大但未开放且呈青白色时采摘最为适宜。

参考文献

第2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鄱阳县金银花种植标准化产业生产的起因、作用、生产概况和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金银花种植标准化产业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原料和其高产栽培技术与有关管理方法。旨在把我县种植金银花标准化产业生产做强做大服务于“三农”,争取让金银花种植标准化产业生产早日使我县百姓增收有一个好的新途径。

关键词:金银花标准化高产技术采收加工

中图分类号: S31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013年鄱阳县政协、人大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我县的金银花产业。我县用于保健的金银花人工种植工作起步于2011年,因政府重视和引导,开发商计划在近几年内大力发展我县的金银花产业,种植建设规模达到10万亩;新建金银花种植基地,建成年种植15000吨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生态循环示范基地,并达到有机原料的质量标准。因此,必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栽培。这是人们健康的需要,也是绿色原料走向世界的需要。金银花绿色原料标准化产业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其原料增产、增收的必由之路。

1.1金银花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进展很快,在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都对其有应用,前景广阔。 这就为种植标准化产业生产绿色原料金银花创造了商机,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可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一特色产业。

1.2金银花的生产概况

我县很早就有野生金银花,属于自然生长。但是,人工种植金银花产业在我县发展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金银花保健、药用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对金银花的价值重视不够等因素。

2金银花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与有关管理

2.1建园整地

2.1.1选地:金银花对土壤及水分条件要求不严,能抗旱、耐涝、耐瘠薄,但是作为一种高效的药材植物,且以花丰产为经营目的,则必须集约化管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喜阳不耐荫蔽,应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如灌溉方便、有水源,则更好。

2.2栽植技术

2.2.1将土地深翻疏松,施足土杂肥,本地栽种规格按株距1.50米、行距2.00米,挖直径0.40米左右、深0.25米左右(根据苗根的长短)的圆坑,每坑内栽入金银花苗1株,浇水,填土踩实。每亩用苗220株左右。

2.2.2种植当年可在行距间种植其它低矮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如果种植在路边地堰、房前屋后的金银花,可适当增加密度。

2.3土壤管理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金银花的丰产稳产。土壤要长期保持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才能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所以在金银花整个生育期内必须经常进行土壤管理,深翻改土,中耕除草等工作。 2.3.1深翻园地为防止土壤板结,减轻土壤容重,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对金银花园地要求

作者简介:杜田,男。E-mail: 。手机:15979343282

1年深翻一次,深度30—40cm,方法是:距主干20~30cm先出沟,依次处延,将表土和基肥混合翻入地下,整平地面。对干黄粘土进行压砂,厚度10~20cm,然后深刨,使土沙均匀混合。对于瘠薄的山地,若有土源,可进行压土加厚土层,为金银花根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3.2中耕除草金银花栽植成活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在栽植后的前3年必须每年进行3~4次,发出新叶进行第一次,7—8月进行第二次,最后1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并结合中耕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3年以后可视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杂草的滋生情况适当减少除草次数,每年春季2—3月和秋后要进行培土。

2.4肥水管理

2.4.1基肥:常用猪圈肥、人粪尿、绿肥等。在晚秋或金银花进入休眠期,结合每年深翻挖槽,将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均匀撒于沟槽内,然后将挖出的土回填于沟槽内,并用铁耙将地面耙平 ,以利蓄水、保墒。施肥量可根据树体大小而定,树体较大每株施土杂肥5—6公斤、化肥50—100克,小植株可适当减少;土壤肥沃,可少施或不施,以免植株疯长。一般以每穴施0.15kg 枯饼肥或腐熟农家肥5kg为宜。

2.4.2追肥:金银花为喜氮、磷植物,早春芽萌动时追施一定的氮肥,采花前增施磷钾肥都可显著促进生长和提高花的产量。据试验,在3年生以上的树体,于萌动前后每株追施尿素0.1kg或0.15kg复合肥,开花前每株追施磷酸二氢铵0.05kg或0.1kg复合肥,产量可提高50%—60%,增产效果显著。追肥时应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在树冠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后用土盖肥并进行培土,厚5厘米 。为了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成花数量,可在花芽分化时,用0.2—0.3%的磷酸二氢铵溶液喷施于叶面。

2.4.3施肥方法:施肥常与培土同时进行,采取环状沟施。沿树冠滴水线周围开20cm深的沟,将肥料拌匀后施入、与土混合,上边培土即可。

2.4.4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禁止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及粪便。禁止使用硝态氮化学合成肥料。

2.5保花管理

花期遇干旱无雨或雨水过多,都可能会引起大量落花、沤花或未成熟的花破裂。可在金银花花蕾普遍有0.2—0.3厘米长时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以乐果15克、人尿1公斤、清水20公斤混匀喷施 。结合实行天旱淋水、雨多排渍的措施,则能有效减少落花。

2.6病虫防治

金银花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锈病,主要虫害是蚜虫等。注意:在其花蕾期严禁使用毒性农药。 2.6.1金银花多发生炭疽病,可用敌克松原粉稀释500倍—1000倍灌注。锈病可用敌锈钠原粉200倍—250倍液喷雾。

2.6.2蚜虫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2000倍液进行防治。

3金银花的采收加工贮藏

3.1采收 :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是灰毡毛忍冬等,在6月初前后是我县金银花的采收期,要准备好采收花蕾的容器和建造花蕾加工烤房。 金银花单花从萌蕾到开放约需13-20d,根据温度情况变化,花蕾发育时温度低要慢些,花蕾发育时温度高要快些。当花蕾长到应有长度的1/2时发育加快,花蕾颜色开始由青变白,如不及时采收,就要开放。 采收时机金银花因在白蕾前期和白蕾期采收,这样其干物质较多,药用成分、产量、质量均高,但白蕾期采收容易错过采收时机,因此,最佳采收期是白蕾前期,即百姓所称二白针期。 金银花采收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 ,影响质量。采收时要只采成熟花蕾和接近成熟的花蕾,采后放入条编或竹编的篮子内,集中的时候不可堆成大堆,应摊开放置,放置时间不可太长,最长不要超过4h。

3.2晒、烘花:采收的花蕾,若晴天以在水泥地晒为好,及时将采收的金银花摊在场地,晒花层要薄,厚度2—3cm,晒时中途不可翻动,在未干时翻动,会造成花蕾发黑,影响商品花的价格,以曝晒干制的花蕾,商品价值最优。采花后如遇阴雨,可用烘干机械加工,上花前先预烘,去除烤箱内潮气和提高温度,当烤箱内温度上升至35℃时即可装花,鲜花厚度保持在3-4厘米。无论晒干或烘干,均应在l-2天后再烘(晒)一 次,使其干透以便贮藏。

第3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龙泉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图解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三)——培养料的配制

北方夏季香菇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

不同配方熟料袋栽鸡腿菇比较试验

利用废弃的混合中药渣栽培平菇试验

金针菇菌糠栽培金福菇的配方试验

桉木屑栽培平菇配方试验

我国发现世界最大真菌长10米重半吨

美专家发现亚马逊雨林真菌可有效降解塑料

北方黑木耳秋耳代料栽培技术要点

台湾中兴大学建立牛樟芝指纹图谱辨识真假快速有依据

大球盖菇免棚栽培与加工技术

东北地区黑木耳袋栽新技术阶段性总结

滑菇代料高产栽培的技术

黑木耳棒式栽培需把好的几个技术关

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助农增收12亿

食用菌是多种营养之源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广西浦北红椎菌开始采摘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三)——银耳两个纯菌种的单独分离与混合育成母种的技术

中国“80后”的年轻人在俄罗斯当上平菇王

谈景宁县实行食用菌安全生产监管的做法

美国食用菌零售动向

澳大利亚促进食用菌消费的措施

黑龙江林区大型经济真菌非褶菌目的种质资源

食用菌种植原材料棉籽壳市场的近期动态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河北漕河镇双孢蘑菇在循环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利用灰树花废菌料栽培真姬菇

优质香菇新品种“L808”品种特性与栽培管理要点

日本解除对我国输日香菇甲氰菊酯命令检查有助于磐安香菇出口

桑枝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

利用千岛湖深层水反季节栽培香菇获成功

银耳不同菌龄的菌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

2007年全球食用菌价格有望继续增长

食用菌的营养与保健、药用价值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欧盟执行“多菌灵”检测新标准

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技术标准解析

巨大口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接种箱的换代产品——“奇风”牌食用菌接种净化机

褐环粘盖牛肝菌的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珍稀侧耳类富硒液体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食用菌多糖作为功能食品配料的市场状况及对策

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的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状况

7种食用菌被北京食品安全办责令全市停售

美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香菇“庆科20”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第4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2.狠抓多种经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科技 "丰乐种业"

3.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朱湖根,吴春兰

4.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吴复保

5.十年磨一剑

6.在蔚蓝天空里放飞

7.标准化建设:我国农业的又一场革命(等18则)

8.沼虾进大棚多赚5万元(等10则)

9.春棚花菜栽培关键杨德宝

10.葡萄当年栽植当年结果技术张仕刚,赵华荣

11.茗荷高产栽培技术吴周

12.人参果栽培技术刘国祥,张丽,邵英姬,郜锦兰

13.扁豆冬季栽培技术薛志成

14.结果栗树今冬剪苞棚满枝来年挂刘令智,徐熙伟

15.冬春茬春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温度要求李春来

16.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高宜兴

17.怎样种好矮牵牛满天星

18.四季秋海棠栽培技术丽人

19.六安地区席草高产栽培技术黄德尧,严厚永

20.二十四节气农事歌陶长田

21.移栽油菜抓早管防止僵苗促早发韩素芹

22.利用甘薯藤越冬繁苗技术张保华,张仕刚

23.油菜培土壅根作用大苗昌泽

24.超甜玉米大棚早熟栽培技术项多银

25.苦丁茶矮化密植法姜阳

26.杂交中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高宜胜

27.赚钱新水果--名贵红钙果刘十道

28.紫皮洋葱超高产大型新品种--紫星梁国增

29.温室专用黄瓜良种--锦丰2号邓民英

30.旱地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龚德荣

31.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郭桂荣

32.日光温室芹菜的生理障碍与防治薛勇

33.无公害蔬菜的科学用药杜强

34.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甘芳

35.油菜菌核病在桐城市的发生及防治汪超纲

36.秋冬蔬菜病虫害综防要点李青,何人

37.棚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卜晓静

38.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郭立岭

39.棚室蔬菜土壤盐害的发生与防治陈建忠

40.幼兔、育成兔的饲养管理孙润忠

41.现代农业科技 冬季白鹅育肥技术汪永安

42.仔猪早期断奶讲科学孙华

43.草鸡如何安全育雏张华东,张强

44.如何提高种鹅产蛋率和受精率张传海

45.鸭的常见病及防治陈佰年,齐捍东

46.奶牛闭孔神经挫伤的诊治徐登廷,马元山

47.垂钓鱼塘的饲养管理要点董乔仕

48.80:20模式池塘养殖异育银鲫技术刘秀云

49.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王树林

50.池塘鱼鸭混养高产技术洪家春

51.引种要谨慎野猪有假冒尉红兵

52.人工养殖水蛭的几个要点李志坚

53.养龟小心被误导朱尔

54.榛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肖冬

55.斑鸠的养殖李文丽

56.家庭仓贮常见害虫防除李继光

57.柿果脱涩有新招葛德光,李红岩

1.14个平菇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培养特性研究武模戈

2.两种外源激素对促进芹菜种子发芽的研究栗东霞,韩旭娟

3.压力处理种子对黄豆芽的影响徐萍,田旭,陈丽英

4.欧李的组培快繁与移栽技术研究刘春颖,孙伯铮,冉学忠

5.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徐永星,徐建平,钱炳先,周建光,蔡建新,徐奎源

6.呈贡县大棚蔬菜施肥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王晓春,唐敏

7.切花非洲菊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秦新惠

8.马尾松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树种选择试验鲍学峰

9.飞燕草等野生中药材种子发芽率初探张蕾光,杨波,马喜,程晓东,王占才,朱丹,李莉,高丽

10.延龄草栽培技术张国华,廖朝林,林先明,由金文,郭汉玖,黄燕

11.山栀高产栽培技术戴孝东,程雅梅

12.春早熟番茄栽培技术高建坤,代淑芳,马连

13.日光温室大棚辣椒栽培技术马连,高建坤,代淑芳

14.青海无公害菠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尚朝花

15.莴笋大棚冬栽高产栽培技术浦超群,张汉荣,叶小红

16.优质猴头菇袋栽新技术李玉贞,林爱钦

17.有机生姜丰产栽培技术罗惟希,刘向众

18.礼品西瓜新品种珍春的栽培技术焦书升,何淑英,杜晓莉

19.大棚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张峰

20.苍山县北部丘陵枸杞种植技术邱付蒙,王俊利,赵民祥,吴玉广

21.菊芋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石建业,任生兰

22.甜叶菊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 崔学东

23.板蓝根栽培技术王登林,张敬君hHTTp://

24.苍山县北部丘陵洋桔梗栽培技术吴玉广,赵民祥,王俊利,邱付蒙

25.板栗低产园改造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杨宏栋,张会歌

26.茭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王伟民

27.番茄-萝卜-菠菜高效栽培技术陶伟,李婷婷

28.草坪的春季管理戴文,刘国华,熊伟,崔舜

29.盆栽栽培管理技术王友国,伏秀娟

30.乡土树种在运城市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樊建平

31.适于无锡地区的几种观果园林绿化树种马富贞,于金平,任全进,龚志龙

32.国内园林彩叶植物应用研究丁廷发

33.花卉矮化栽培技术周圣发

34.西充县竹业经济现状与对策任家甫,吴红梅,吴学明

35.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周宋芳,陈剑锋,朱兴正

36.蘑菇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彭辉

37.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早春温湿度调控技术熊彩珍

38.山地茶园高产管理技术沈旭伟

39.无公害苹果园的花果管理(续)苏金霞,高九思,王秀梅,段爱琴,何艳花,卫松梅,侯引茹

40.果树夏季管理技术蔡静,孙红玲,张建模

41.闽东野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王鹏,盖新敏,黄信金,彭彪

42.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思路董生兰

43.辣椒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何娜,曾会才

44.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综述高博,邓柳红,易小平,肖苏生,张春发

45.甲磺隆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探讨陈永亭,陆军良

46.对农药残留速测卡适用和有效性的评价付晓陆,陈余平

47.化隆县天然林区山杨烂皮病的防治研究杨占英,赵忠学,严多发

48.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解素萍

49.98%诱蝇谜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效果试验初报李云明,顾云琴,项顺尧,方斌善

50.水稻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初报陆文霞,纪拥军,马秀凤

51.水稻条纹叶枯病致灾原因及控害技术的研究应用刘丹红,高波,吴雪芹

52.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王志浩,胡乐华

53.东海县西部丘陵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杨中兴,王继申

1.家庭水养花卉培育技术张施君,周厚高,贺珊

2.石榴树的栽培管理王积飞,门国保

3.合肥地区苦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朱海燕,高正辉

4.现代农业科技 国槐大苗培育技术杨晓春

5.草莓蜜蜂传粉技术魏发胜

6.蒌蒿大棚早熟栽培及管理技术陆玉高

7.榨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冯新军,胡景炬,卢纪法,王序贤

8.早春大棚粉质小南瓜改良型无土栽培技术吴冬乾,夏月明,吴明兴,朱玉萍

9.网纹甜瓜新品种甬甜1号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薛旭初,王毓洪,黄芸萍

第5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银杏;栽培;壮苗培育;嫁接;病虫害防治

银杏是一种果材两用的树种,树形高大美观,值得欣赏的树种。银杏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耐酸、耐碱并耐旱,寿命长达数百年,群众也称之为“公孙树”。果实富含白果酸及白果醇,营养丰富,可供食用,也可入药,叶能制造“冠心酮”等药,又可用作水田肥料和杀虫剂。其木材轻柔具韧性,纹理细致,不易翘裂,是建筑、工艺、家具的良材。

1.育苗技术

1.1采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择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的健壮母树采种,最好待其自然成熟脱落,将采后的种子集中堆置1周左右,踏踩,使种子与果肉分离后淘洗,再将种子薄摊于匾内晾晒0.5-1h,待种壳转为白色即可,再置于箩内,保持通风透光条件贮藏。

1.2育苗

繁殖方法有根蘖苗移植和播种育苗2种。在春节后至清明前可挖取根蘖苗定植,多带细根,不宜浇大水,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生长快;大面积栽培需播种育苗,以春播为宜,多采用条播法,行距30cm,株距15cm,播种沟深3-4cm,播种量450-600kg/hm2,种子横摆于沟内,覆土3cm左右,压实土面,4月中旬开始发芽。苗期需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及茎腐病等危害,第二年生长加速,三年生苗高可达1-1.5m,即可出圃栽植。

2.栽植及嫁接

银杏为不耐湿、喜暖性的阳性树种,宜栽植于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分为群体栽植和散生栽植,成片(群体)栽植株行距为7m×8m或8m×8m,150-180株/hm2。五至六年生的银杏即可进行嫁接,嫁接时间以春分至清明期间为宜,选择已结果的十至三十年生、生长健壮的母树,在朝阳外部的枝条上,剪取三至四年生的枝条作为接穗,在树高1.5-2m处用皮下接的方法进行嫁接。

2.1削接穗

每根接穗留1-2个芽,全长8-12cm,下端一侧重削一刀,呈3-5cm左右的斜面,对侧下端左、右各削一刀成0.5cm尖头,再在上端两侧各削一刀(长4cm左右),使其露出形成层,成三棱形,所削斜面要光滑平整,上端保持1-2个饱满的叶芽。

2.2剪砧

将砧木距地面1.5-2m处剪断或锯断,削平顶面,然后在皮层光滑处纵向切开皮层,长4-5cm。

2.3插入接穗

将接穗的长斜面对准砧木木质部插入,动作要快,嫁接口要干净,缝口要紧密。1个砧木上可同时接上1-3个接穗。

2.4绑扎

接穗插上后,用塑料薄膜包裹1-2层,再用塑料捆扎绳(细绳)绑缚紧实,保留1-2个芽在外面以保持水分。待接穗成活后的旺盛生长期,过了8月中旬即可去除绑缚绳,以防止缢断新植。另外,嫁接后要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以免影响接穗的成活率。

3.整形及修剪

嫁接后4-9a内要适当疏除过密枝条,使大枝分布均匀,树形呈圆锥形或自然开心形。嫁接部位叉间积水易造成腐烂,故需及时用刮刀把突起粗糙的树皮刮平。对于小老树可在3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主干上划1-2条纵线,深达形成层,刺激其生长,也可在嫁接口向上的枝条中部的饱满芽处剪断枝条,促使重发新枝,4~5a后即可结果。

4.肥水管理

银杏要重施秋冬肥,肥料以堆肥或粪肥等腐熟的有机肥为好,以复混肥为主。草木灰碱性较重,易使根部腐烂,不宜施用。秋末冬初施肥可用环状施肥法。3月中旬和7月份要分别施催芽肥和长果肥,宜用穴施。成片定植的银杏园,林间可大量种植绿肥,鲜草就地埋青。银杏耐旱不耐湿,故要深挖排水沟;连续干旱,也需及时适当浇灌。

5.人工授粉

银杏是风媒花植物,授粉不足,常造成产量不稳定,故须进行人工授粉,方法主要有2种:

5.1挂花法

在雌株开花前(即雌花将要吐性水时),采集雄花枝,挂在雌株上,为雌株授粉提供条件。

5.2喷花法

在雌株开花前,将采集的雄花序进行贮藏,需要授粉时,将贮藏的雄花序置于筛子里,上下分别放一张白纸,移至阳光下晾晒2h左右,然后取出花粉花,在雌花将要吐性水时,将花粉用清水充分混和成黄色悬浊液,用干净的喷雾器喷洒于母树雌株各部的花株上,如果母树上的雌花过多,可授花粉1~2次即可。如果母树上的雌花过少,可适当增加授花粉次数,以避免大小年的发生。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

主要有苗木茎腐病。多发生在当年播种苗及二至四年生的苗木上。一般在雨季之后开始发生,夏季土温增高,致使苗木茎基部灼伤,病菌便从伤口侵入。病苗茎基部初现褐斑,后韧皮部腐烂碎裂至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搭建荫棚,排除积水,抚育管理时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拔除病苗,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

6.2虫害

①铜绿金龟子。可用堆火诱杀、人工捕捉、树上喷洒石灰水驱避。②天牛。可用人工捕捉或用棉球蘸500~1000倍的80%敌敌畏溶液堵洞毒杀。③银杏超小卷叶蛾。可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幼虫。④黄刺蛾。可在其幼虫发生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效果最好。

7.银杏养护要点分析

7.1土地选择

银杏寿命长,一次栽植长期受益,因此土地选择非常重要。银杏属喜光树种,应选择坡度不大的阳坡为造林地。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上层厚、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为好。

7.2栽植

(1)合理配置授粉树。

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要达到高产,应当合理配置授粉树。选择与雌株品种、花期相同的雄株,雌雄株比例是25~50:1。配置方式采用5株或7株间方中心式,也可四角配置。

(2)合理密植。

银杏早期生长较慢,密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采用 2.5X3m或3X3.5m株行距、每亩定植88株或63株,封行后进行移栽,先从株距中隔一行移一行,变成5X3m或6X3m株行距,每亩44株或31株,隔几年又从原来行距里隔一行移植一行,成5X6m或6X7m株行距,每亩定植22株或16株。

(3)苗木规格。

良种壮苗是银杏早实丰产的物质基础,应选择高径比50:1以上,主根长30cm,侧根齐,当年新梢生长量30cm以上的苗木进行栽植。此外,苗木还须有健壮的顶芽,侧芽饱满充实,无病虫害。

(4)栽植时间。

银杏以秋季带叶栽植及春季发叶前栽植为主,秋季栽植在10—11月进行,可使苗木根系有较长的恢复期,为第二年春地上部发芽作好准备。春季发芽前栽植,由于地上部分很快发芽根系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所以生长不如秋季栽植好。

(5)栽植方法。 (下转第355页)

(上接第223页)银杏栽植要按设计的株行距挖栽植窝,规格为0.5~0.8X0.6~0.8米,窝挖好后要回填表土,施发酵过的含过磷酸钙的肥料.栽植时,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与前后左右苗木对齐,然后边填表上边踏实。栽植深度以培土到苗木原土印上2-3cm为宜,不要将苗木埋得过深。定植好后及时浇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8.结语

综上所述,银杏作为观赏型的树木,不仅需要加强对银杏的育苗技术、栽植以及嫁接技术,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保障银杏树木的成活率。 [科]

【参考文献】

第6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加注重水源区生态产业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做大做强原产于本地的传统地道中药材品种为重点,以GAP认证为动力,加快构建中药材的种苗繁育、规范种植、技术推广、市场营销、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努力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任务目标

1、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万亩,其中,在*等乡镇发展金银花5000亩,在*等乡镇发展柴胡1000亩,在*等乡镇发展板兰根1000亩,在白桑、大柳、南化等乡镇发展苍术1000亩,在*发展杜仲500亩,在叶*营等乡镇发展丹参、连翘、五味子、山茱萸等其它中药材1500亩;

2、建立中药材育苗基地40亩,兴办百亩以上的样板示范块4个;

3、引进金银花深加工龙头企业一家,金银花茶生产线两条,建成加工网点10个;

4、制定以金银花为主的GAP生产标准和基地的GAP认证。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应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移民、发改、财政、科技、扶贫、科协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开发、科技服务和苗木生产体系与市场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强有力的组织平台。

2、强化资金扶持。将中药材产业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库区移民补偿、扶贫开发等项目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年度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谋划包装一批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3、大力招商引资。在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放宽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吸纳省内外制药企业、中介组织、个体承包业主通过买断经营、土地转让、入股、租赁等方式建设基地,购销药材,从事中药材深加工。特别是要以申报GAP基地认证为基础,采取宣传推介、网上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进一家以金银花为原料的绿源酸加工企业,建成金银花烘干加工网点10个,金银花茶生产线两条。

4、健全服务体系。药材产业办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本县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全力配合龙头企业做好科技人才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站。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作用,及时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同时,通过兴办金银花等中药材规模种植,野生连翘、山茱萸去杂连片,五味子、苍术、柴胡、丹参等药材的野转家试验和退耕还林地套种短品种药材四个示范样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5、强化督办检查。县药材产业办要加大基地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督促各乡镇保质保量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加强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对药材产业的发展进行目标考核。

六桑蚕产业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把桑蚕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想不动摇,坚持走基地连片化、品种优质化、养殖标准化、蚕农组织化、服务网络化、(桑)农企(业)一体化道路,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科技助动的发展格局。不断加大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把桑蚕产业培植成出口创汇农业,从而实现桑园增效、桑农增收,推动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及工作重点

1、任务目标

新发展桑园面积5000亩,年养蚕2万张,产鲜茧680吨,为桑农增加收入1300万元。

2、工作重点

(1)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①规范建园标准。新建桑园基地,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修建反坡梯田,平整土地,对无法平整的地块,实行等高线栽植。新建成块成片桑园,要按照桑园快速丰产的要求,抽槽施肥,客良。一般丰产密植桑园亩栽1000株的优质嫁接桑苗,要求按行距150cm抽槽,槽宽、深各60cm。

②严格技术操作。新发展的基地,品种主要以农桑14号、农桑12号、育71-1号等优良品种为主,良种率达到100%。栽植技术要求按每亩100担有机肥(即农家肥、厩肥、城镇生活垃圾、稻田土、河塘泥等)施入槽内作为底肥,然后填盖表土至槽深2/3。等高线栽植桑园,一般为中干桑园,以穴栽为主。栽植穴要纵横成线,以70cm为直径,50cm为穴深开挖。每穴按50斤有机肥作底肥(肥源同前),有机肥施入后覆盖表土至穴深2/3。

③抓好示范样板。计划建设丰产示范样板1000亩,具体布局为胡家营镇土地沟村200亩;鲍峡镇200亩,辽坡村、鲜鱼寺村各100亩;城关镇黄土梁村200亩;刘洞镇孔沟村200亩;白桑淘沟河村200亩。

(2)争取政策扶持。继续与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积极向国家商务部争取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继续在我县实施。同时,积极向省农业厅申报,争取把我县的桑蚕产业列入全省优势板块予以扶持。

(3)引进龙头企业。今年要引进培育蚕桑龙头加工企业一家,培育养蚕专业村20个,养蚕1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100户。

(4)加大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培训蚕桑实用技术20批次,5000人。培训对象是桑蚕技术员、产业信息员、村组干部、养蚕农户。通过培训,使每家养蚕户至少有一人掌握栽桑养蚕技术,每个村有2至3名技术骨干,每个乡镇有一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

(5)健全服务体系。形成县有桑蚕技术服务中心、乡有桑蚕技术服务站、村有桑蚕技术服务员的服务网络体系。

(三)工作措施

1、坚持集中连片,扩大基地规模。在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桑蚕产品出口大幅下跌、蚕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要教育群众树立长远意识和“向前看”的思想,做到“逢俏不赶、逢疲不丢”,巩固管护好现有的桑园。同时,选择群众有积极性的专业乡镇、专业村,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新基地,确保5000亩新基地和2000亩更新改造任务按期完成。

2、想尽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拿出优势资源,加大对桑蚕产业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降低进入门坎,创优发展环境,给予优惠政策,提供专班服务。通过采取盯紧现有线索抓住不放、借用各种平台宣传推介、网上查找线索专班登门拜访、利用各种途径以商招商等方式,确保引进一家龙头企业。

3、整合现有资源,加大产业投入。对新建标准桑园,优先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优先纳入丹江库区及其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优先纳入石漠化治理规划,予以项目、资金扶持。发改、农业、移民、扶贫等部门要把支持桑蚕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尽可能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提供优质服务。

4、健全服务网络,加强跟踪服务。继续聘请省农科院桑蚕研所专家给予长年技术指导,桑蚕办要开办桑蚕110技术服务,乡镇、村要配备1-2名养蚕技术员,每个组要培养5个以上的标准化养蚕大户,从供种、小蚕共育、蚕药蚕具、大蚕养殖、蚕病防治等,提供全程服务,降低桑农风险。

第7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桂花;分类标准;起源和演化;品种分类系统

AStudyOnthe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origin,evolutionand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Thecharacteristicsofreproductiveorgans,suchasinflorescencetypes,blossominghabits,flowercolors,flowertypes,fertilityorsterilityofovaries,aremuchmoresignificantthanthoseofvegetativeorgans,suchasthesizeandshapeoflamina,leafmarginandapex,petiole.Sotheformershouldbeusedasthefirstconsiderationincultivars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whilethelatterasareferenceonly.Usingtheinflorescencetypesandblossominghabitsasthefirstcriterion,andtheflowercolorsasthesecondone,weproposedasysteminwhichtwodivisionsandfourgroupsarerecognized,namely,FragransDivision(only1group,i.e.,FragransGroup)andAutumnDivision(3groups,i.e.,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FragransDivisionismoreprimitivethanAutumnDivision,whiletheevolutionarysequencefromprimitivetoadvancedinAutumnDivisionis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Sixty-twocultivarsfoundinChinaa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system.

Keywords:Sweetosmanthus;Classificationcriterion;Originandevolution;Cultivarclassificationsystem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南岭以北至秦岭淮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并形成了苏州、咸宁、成都、杭州和桂林等历史上著名的"五大桂花产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桂花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桂花品种演化与品种分类的研究,是桂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对于桂花的育种、栽培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随着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工作的开展,桂花品种的基础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1桂花品种研究历史概况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的记载,但由于桂花与樟科肉桂类的植物形态上相似,仅从记载上很难得出当时所称的"桂"即指桂花的结论,不过秦汉间的古籍如《尔雅》、《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记载的"桂"已经包括了现在的桂花。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具体品种名称的记载,如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黄、毬子等桂花品种现在仍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不可能对桂花品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载,更不能进行品种分类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记载了桂花的一些类别。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根据桂花花色、叶形和开花时期记载了上海地区10个品种,如月桂、寒露桂、大叶黄等;1963~1964年,鲁涤非曾对武汉桂花进行过品种调查,但未见公开发表的资料;1980年陈俊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名称12个,如纯白银桂、朱砂丹桂等,但无品种特征记载。1985年,刘玉莲记载了南京的桂花品种13个,采用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了品种分类,并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类[4]。1986年,鲁涤非和王其超探讨了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刘玉莲的系统相似,同样是根据开花季节和花色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5]。1992年,朱长山记载河南的桂花品种18个,仍分为四类[13]。

关于桂花品种的调查和记载,则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缺乏全国品种的比较,因而对品种本身的变异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存在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几个桂花主要产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范围包括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澄清了部分同物异名现象,现已记载105个品种。有些古代记载的品种未再发现,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经》中提到的寒露桂等。

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对桂花品种分类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2,12]。但由于未建立在可靠的品种鉴定基础上,或由于取样、技术等原因,不同研究者的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并常有矛盾之处。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品种鉴定基础上。国外由于桂花栽培较少,品种资源有限,虽然对木犀属作过分类研究[14],但对桂花品种未进行研究。

2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的初步探讨

2.1桂花品种的起源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该属植物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P.S.Green对木犀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分为4个组,除了圆锥花序组为亚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组均特产亚洲。圆锥花序组包括2个美洲种和亚洲产的小叶月桂、牛矢果等5种,其中3种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管花木犀组和离瓣木犀组种类较少,分别仅有2种和1种,特产中国或以中国为分布中心。木犀组是最大的组,有20种,除了日本特产的岛屿木犀外,其余种类我国均产,而且大多为我国特产,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组。该组分布最广,从热带一直延伸到温带地区。从形态上看,仍处于强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种的划分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极其困难。由此可见,木犀属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不包括杂交种齿叶木犀,我国共有24个自然种,占总种数的82.76%,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该属所有4个组均分布于中国,因而处于演化各阶段的该属植物在中国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属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应在中国,而且从地理分布上看,极有可能在西南地区。

关于桂花品种起源则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记载,而野生分布区又很难界定。关于桂花的野生分布区,P.S.Green认为桂花属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此后的文献大多笼统提到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然而从未提到具体的分布地点。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品种的起源地在中国应无疑问,国外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我们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在华东、西南等多处已经发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为进一步研究桂花品种的起源积累了资料[11]。

通过对目前栽培的桂花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从花期和花序类型上可以明确分为两大类,即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我们认为,两类桂花品种有着不同的起源。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而长江流域栽培的四季桂引自南方,具有两种类型的花序而且有规律出现:秋季开花主要为簇生的聚伞花序,无总梗,与秋桂类无异,间或出现具有总梗的花序;春季开花则花序有明显的总梗,有时长达5cm,顶生或腋生,与圆锥花序组中的花序极为相近。在花期上,四季桂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开花,又具有圆锥花序组(春季开花)和普通秋桂类(秋季开花)的共同特点。此外,四季桂类的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而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因此,总体而言,四季桂类的性状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普通秋桂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测四季桂类为杂交起源。

秋桂类具有木犀组的典型特点,花序为簇生的无总梗聚伞花序,依花色可明显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类,但由于花的结构和花序形态差别不大,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各不相同。系统分析秋桂类品种的分布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日本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桂花品种以银桂类居多,叶片一般较为宽短,锯齿明显,而西部的品种则以金桂类为主,叶片相对狭长,锯齿也少。P.S.Green也曾注意到这种情况。因此,银桂类和金桂类品种是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的,丹桂则可能系芽变产生,现仍能在金桂植株上发现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不过,我们在桂花野生群落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的丹桂类单株,因此,关于丹桂的起源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2.2桂花的品种演化

过去一般认为,桂花为单系起源,在各类品种中,由于金桂中可以结实的品种多,而银桂中相对较少,因而金桂类较原始,由金桂类花色变浅形成银桂类,花色加深形成丹桂类。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品种性状分析表明,银桂类是原始的,金桂类出现较晚,丹桂类出现最晚,应是最进化的品种群。至于四季桂类,则与普通秋桂的起源不同,从植物演化的观点看,其性状比秋桂类原始。

四季桂类多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其他生长季节有时也有少量花开;花序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在秋季花期为多,仅见于四季桂品种群。秋桂类仅秋季开花(一般为8~11月,可开花多次),花期相对较短;花序多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依花色可分3个品种群,即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

根据植物进化规律分析,四季桂类比秋桂类原始,而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为原始,丹桂品种群出现最晚。主要理由如下:

(1)四季桂类的形态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而圆锥花序组是木犀属中最原始的组。四季桂类的花序反映了其原始性状,而秋桂类的无总梗聚伞花序则是由圆锥花序经总梗缩短退化、花数减少而形成,这种花序演化进程在木犀科中是普遍的,是进化的表现。

(2)四季桂类的热带亲缘强于秋桂类。四季桂类花期长,可多季开花(包括冬季),对昼夜温差要求不严,显然残存了热带植物的特点;秋桂类秋季开花,对昼夜温差和夜间低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是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进化表现。

(3)在秋桂类中,由于白色花是木犀属的固有特征,显然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所有的木犀属野生种花朵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我们对福建、湖南等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的调查也表明,其花色均为银桂型的白色和淡黄色,而黄色的花仅见于栽培类型。因此,具有白色和淡黄色特征的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

(4)从历史记载可看出,银桂出现的较早,而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人工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丹桂品种群最进化。

陈俊愉教授认为,通过历史的方法可以探求花卉不同类型出现的早晚和演化轨迹[1]。尽管历史上缺乏桂花专著,但根据古代诗词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如南北朝北周庾信有"桂白小山秋"、唐朝崔琪"花又白而纯"、皮日休"花状白毫蕤"、陆龟蒙"雪点迎芳蕤"、李商隐"兔寒蟾凉桂香白"、方干"仙客此时头不白"等,可见唐朝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的花色描述为白色,充分说明当时的桂花主要是银桂类。但黄色的桂花在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如李德裕有"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人间"的描述。

宋朝及宋朝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仍有"白色"桂花的描述,如梅尧臣"花白萱堂侧"、欧阳修"更待繁华白"等,但更多的是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金粟枝头一夜开"等,而且此时,"金粟"作为桂花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中。可见宋朝应以黄色的金桂为主,而且世人喜爱金桂甚于银桂。

丹桂在历史上出现最晚,可能由银桂或金桂芽变产生,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和苏州留园均发现过金桂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历史上,在宋朝以前很少有关于丹桂的记载,而且诗词中提到的"丹桂"并非指现在概念上的丹桂,如白居易《有木诗-丹桂》中有"花团夜雪明"之句。比较明确的是南宋时已有丹桂,但品种少而珍贵,据吴自牧《梦梁录》和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

3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

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1],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

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笔者认为,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花型、品种群内花色的差异、花径、子房发育状况(结实与否)和花期早晚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同时可以参考叶形、叶片大小等营养器官特性。

花型是重瓣性与瓣型的综合表现。重瓣性是指花瓣数目的增加(可由花瓣增生、雌雄蕊瓣化等引起),瓣型指花瓣的皱、裂、卷以及形状的差异和花瓣的排列。对桂花而言,重瓣性和台阁现象仍然存在,如''''天香台阁'''';桂花瓣型的变化也非常丰富,花冠裂片的排列也有不同的情况。花冠裂片形状有卵圆形、倒卵状条形、椭圆形等,并且分裂有深浅之别;花冠裂片排列有平展、内扣和外卷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桂花花型可以分为外卷型(花冠裂片向外反卷,花冠分裂较浅)、平展型(花冠裂片平展)、斜展型(花瓣斜向外伸,不反卷或内扣)、内扣型(花冠裂片拱状,明显内扣,盛开时亦不能完全展开)和台阁型(雌蕊瓣化,形成一朵完全或不完全的花)等。

金桂、银桂、丹桂虽以花色划分,但品种群内花色仍有差异,如花色深浅的变化、开花期内花色的变化、杂色的情况等均可用于品种分类,如银桂中有纯白、乳白、淡黄等色,金桂中有黄、浅橙黄等色,丹桂中有橙黄、橙红等色。花径是一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要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在同样的条件下,各品种的花朵大小是比较稳定的,桂花花径大多为6~8mm,但少数品种可达12mm甚至更大。子房发育状况是桂花品种的稳定性状,毋庸多言应成为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秋桂类花期主要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根据早于或迟于此时期可区分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如''''早籽黄''''(金桂类)花期早至8月下旬,''''早银桂''''第一次开花的花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而''''晚金桂''''花期为10月中旬。不少品种还有多次开花的现象。此外,还应考虑每叶腋内叠生花芽的数目(有的多达4~5个,有的仅1个);花梗的长短(一般长0.8~1cm,但可短至5mm、长至2.0cm)、颜色;花萼的形态(萼片的大小、质地、颜色等)。

4桂花品种分类系统与桂花品种记载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和整理,现知桂花品种约有105个。

Ⅰ四季桂类(FragransDivision)

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高1~3m,偶可长成高达5~6m的小乔木。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花序顶生或(及)腋生,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主要见于秋季花期。花期长,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仅1个品种群。

①四季桂品种群(FragransGroup),特征同上。现知''''月月桂''''、''''天香台阁''''、''''皱叶四季桂''''、''''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大叶四季桂''''、''''贵州四季桂''''、''''大叶佛顶珠''''、''''小叶佛顶珠''''、''''日香桂''''、''''冬香红''''、''''小花四季桂''''等大约15个品种。

Ⅱ秋桂类(AutumnDivision)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高达3~8m(间或高达12m以上),少数品种呈丛生灌木状。花序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花期短,集中于秋季8~11月间。包括3个品种群。

②银桂品种群(LatifoliusGroup),花色浅,白色、浅黄色(皇家园艺协会色卡RHS2~5)、柠檬黄色(RHS6~8)至中黄色(RHS9~12)。现知''''籽银桂''''、''''宽叶籽银桂''''、''''早银桂''''、''''阔叶早银桂''''、''''圆叶银桂''''、''''晚银桂''''、''''硬叶银桂''''、''''白洁''''、''''苏州早黄''''、''''柳叶桂''''、''''九龙桂''''等约30个品种。

③金桂品种群(ThunbergiiGroup),花色为黄色(RHS13~17)至浅橙黄色(RHS18~22)。现知''''早籽黄''''、''''苏金桂''''、''''墨叶金桂''''、''''大花金桂''''、''''晚金桂''''、''''潢川金桂''''、''''大叶籽金桂''''、''''大叶黄''''、''''小叶金桂''''、''''金狮桂''''、''''金球桂''''、''''波叶金桂''''、''''圆瓣金桂''''、''''金桂''''、''''柳叶金桂''''、''''折叶金桂''''、''''亮叶金桂''''、''''镰刀金桂''''、''''山茶金桂''''、''''卷叶金桂''''、''''大叶金桂''''、''''卷花黄''''、''''齿叶金桂''''、''''曲枝金桂''''等约35个品种。

④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Group),花色最深,为橙黄色(RHS23~24)、橙色(RHS25~N25),至红橙色(RHS35)。现知''''籽丹桂''''、''''大叶丹桂''''、''''华盖丹桂''''、''''大花丹桂''''、''''丹桂''''、''''宽叶红''''、''''齿叶丹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桃叶丹桂''''、''''状元红''''、''''咸宁丹桂''''、''''镉橙丹桂''''、''''小叶丹桂''''等约25个品种。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建业,宁玉霞.河南桂花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园艺学报,1995,24(5):310~311

3郝日明、臧德奎.木犀属的区系地理学研究.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44

4刘玉莲.南京地区桂花栽培品种调查研究[J].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9(1):30~37

5鲁涤非.桂花品种分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2):179~181

6鲁涤非.桂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刘青林.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改良和遗传[J].园艺学报,1998,25(1):81~86

8向其柏,刘玉莲.桂花品种国际登录的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5(5):67~70

9向其柏、臧德奎、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初步整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2.

10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2

11臧德奎,刘龙昌,向其柏等.野生桂花的考证与调查.同上,2002,45~49

12赵小兰,姚崇怀.桂花部分品种的RAPD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5):484~487

13朱长山.河南桂花品种的分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6(2):192~201

14GreenP.S.AMonographicRevisionofOsmanthusinEastAsiaandNorthAmerica[J].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gburg.1958,22(5):435~542

15A.HuxleyandGriffith.TheNew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DictionaryofGardening[M].TheStocktonPress.1992

第8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栽培;效益;市场价值

1、金银花的繁殖和栽培管理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藤状灌木,适应性强。对光、热、温度等条件要求均不高。具有耐寒、耐热、耐旱、耐涝等性能。其对环境要求也不高。适宜于山地、丘陵等地形,在我国各地均能栽培,但栽培时仍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主。

1.1金银花的繁殖。金银花的繁殖主要以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为主、分株、压条等繁殖方式也可以。

1.1.1种子繁殖。8—10月间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采收成熟的果实,去皮、阴干。将所得种子在0—5℃下层积至翌年3—4月。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25—35℃温水中浸泡24h,然后在室温下与湿沙混拌催芽,当30%—4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插种。苗床播种时以每平方米100克为宜。将种子掺上5—10倍的干净河沙

1.1.2扦插繁殖。扦插法可以有效繁殖金银花。扦插可在春、夏和秋季进行,高温多雨季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时,取1年生健壮枝条,每插穗上要留有3—4对芽(或叶),摘去下部叶片,扦插于苗床即可。也可每50根扎成l小捆,用300ppmABT6溶液浸泡下端斜面2—3小时,稍晾干后立即进行扦插。春插苗当年秋季可移栽,夏秋苗可于翌年春季移栽。

1.1.3压条繁殖。6—10月间,用富含养分的湿泥垫底,取当年生花后枝条,。选择3—4年生已经开花、生长健壮、产量高的金银花作母株。将近地面的1年生枝条弯曲埋入土中,在枝条入土部分将其刻伤,压盖10—15厘米细肥土以保湿,压后勤浇水施肥,第2年春季即可将已发根的压条苗截离母体,另行栽植。1.1.4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或晚秋进行。由于分株后会使母株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应只在野生优良品种少量扩繁时采用。

1.2栽培管理要点。

1.2.1选地整地。栽植地的土壤要求同育苗地,宜选择向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靠水源近的肥沃砂壤土,每亩施堆肥2500kg,深翻土壤30cm以上即可。

1.2.2移栽。栽植时间为11月份至翌年,但以晚秋或早春栽植最好。生产上常用的栽植密度为行距150厘米、株距120厘米,按此密度挖穴,宽深各40厘米,每穴施入农家肥5公斤,拌匀后覆土2—3厘米。再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

1.2.3除草与松土。每年的初春和初冬及时地进行中耕和除草。在冬季寒冷地区栽植时,入冬土壤封冻前应结合松土向根际培土,以防根系受到冻害。

1.2.4施肥、排灌水。在初春和初冬结合除草和松土在植株四周开环状沟,施入复合肥150g土杂肥5kg后覆土填平。另外可在花前见有花芽分化时,叶面辅助喷施磷酸二氢铵(NHHPO)等。有条件的地方,早春或花期若遇干旱应适当灌溉,雨季雨水过多时则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造成落花或幼蕾破裂等现象。

1.2.5整形修剪。金银花自然更新能力强,分枝较多,其方法是:定植的1—2年生植株,培养主干高15—20厘米,选留主干4—5个,其余枝条剪成长15厘米左右。当主干高度在30—40厘米时,剪去顶梢。以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入冬或初春,应剪去枯老、病虫、细弱枝、及过密的枝条,以利养分集中生长花枝。对久未修正过的植株,可于收花后距地面25CM处剪去全部枝条,让其重生嫩枝形成新花枝。

1.2.6病虫害防治。

1)褐斑病症状。病原为半知菌,为害叶片,夏季较重。病发时叶上出现不规则点状褐斑,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暗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脱落。可于收获后清园,清理病残枝、株,集中烧毁;也可用65%森代锌600倍液或用1︰1.5︰3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2)蚜虫症状。在4月上、中旬发生,15~25℃时繁殖最快。主要刺及植物的叶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防治时须先清除杂草,在植株未发芽前用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先喷1次,以后清明、谷雨、立夏各喷1次,能根治蚜虫,并能兼治多种病虫害。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叶片伸开,蚜虫开始发生时,喷洒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每5~7d喷1次,连续数次。采花期禁用药物,可用洗衣粉1kg对水10kg或用酒精1kg对水100kg喷洒。

3)咖啡虎天牛症状。5月中、下旬产卵幼嫩茎部,幼虫钻蛀危害木质的茎秆从而使整株枯死。产卵期用50%硫磷乳油600~1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7~10d喷1次,连喷数次。剪去被害幼茎20cm左右并摘除枯株,集中烧毁。

1.3采摘加工。

1.3.1采花。金银花的花期一般为5—7月,果期8—10月。一般采收时间为上午的9—12时,在露水和雨天不宜采收。金银花的开放时间比较集中,因此合适的采摘时间是提高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1.3.2加工。金银花采收后应立即晒干或烘干,烘干比晒干的成品率高,质量好。烘干的关键是掌握好温度。一般烘12—20小时即可。初烘时温度应控制在30度左右,不宜过高。在烘干或晒干的过程中,不可以用手翻动或停止烘干,否则会导致品质下降。

2、金银花的市场效益

2.1经济效益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饮料、茶叶、食品和日用产品(如:牙膏、花露水、啤酒等)等都是以金银花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养生和防疫疾病也越来越重视,而这种重视也加大了国内对金银花的需求。目前金银花新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走红,在国外的市场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青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2医疗保健效益

医学证明金银花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护肝、抗肿瘤、抗炎、解热等功效。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药材之一。近年来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很多具有保健和美容的产品(如金银花茶、金银花面膜膏等)。

2.3改善生态环境效益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具有缠绕和着地生根的能力,其根系特别发达,护坡效果非常明显。在荒山秃岭地带种植,可有效地延缓雨水汇流时间,起到固结表土、防止地面雨水冲刷和冻融侵蚀作用。金银花具有抗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可在干旱、盐碱及沙滩等地带种植,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熟化土壤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2.4观光旅游效益

金银花抗寒性较强,冬季,叶片“凌冬不调”,碧绿可爱,夏季开花,其花姿态优美,气味芳香,早期为白色后变成金黄色。金银花的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用于制作各式盆景。此外还是庭院绿化美化的好材料。观赏价值极高。金银花全身皆是宝,是传统的药材品种。因此金银花既是一项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同时还是一项极具医疗保健、旅游观光和生态建设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徐荣.园林植物环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第9篇: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摘要介绍了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连粳7号在大中农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7号由通育124生产田选择自然变异株经系统法选育而成,栽培产量表现突出[1]。现将连粳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中熟品种,生育期136 d,株高95~100 cm,株型中散适中,茎叶浅绿色,主茎13~14叶,穴有效穗25个,分蘖力强,剑叶长度为中。穗长20cm,中散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180~210粒,平均穗粒数120粒,着粒密度中,结实率90%~95%。长椭圆形粒,籽粒黄色,具稀短芒,千粒重22.3 g。

1.2米质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果:糙米率83%,精米率76%,整精米率69%,粒长4.9mm,长宽比1.8,垩白率5%,垩白度0.5%,透明度1级,碱硝值7.0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8.7%,蛋白质含量7.4%。

1.3产量表现

2002年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 581.5 kg/hm2,比吉玉粳增产7.5%;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 089.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3.4%;2002—2004年平均产量8 253.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4.8%;200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71.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0.2%。

2栽培技术

2.1种子准备

选晴好天气晒种2~3次,用比重1.08 g/cm3的盐水进行选种,并用16%恶线清400~600倍液浸种48~72 h。

2.2培育壮秧

2.2.1精制苗床。精制苗床,抓好“三要”:一要早,干整机开沟的,抓住有利天气早开沟,利用雨后多次验平;二要平,挑高补低,确保秧池格内高差≤2 cm;三要畅,秧池沟系要深,确保排水通畅,利于秧苗旱育,促苗老健,提高抗逆性[2]。

2.2.2科学育秧。采用塑盘育秧,每盘3 500株,盘落谷量120~130 g。播后半旱控水,促进长根;对营养土培肥不足的适当补施肥料,做好秧田期病虫草防除。超龄秧将导致大田有效分蘖叶位减少,加速大小苗分化。尤其是无纺布育秧,后期布内气温比露天育秧高、生长快,超龄危害会加重,所以应严格控制秧龄在13~18 d。此时秧苗2.5~3.5叶,苗高12~15 cm。

2.3精整大田

大田机械平整质量是栽后管理的基础,关键是控制水层[3]。要提早泡田,将土壤泡软,灭茬时,要控制水层,使秸杆与土壤充分粘合,提高灭茬旋田效果。平整后结合化除淀足时间,提高化除封闭效果,防止插深不发棵,甚至下沉死苗。

2.4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用运秧架分层运秧,也可用“地龙”运秧。准备地膜,用于雨前秧块挡雨防水,防止秧块过湿变形。根据叶龄确定基本苗,并做好增穴和补秧工作。一般四叶期栽插,5个分蘖叶位,争取330万穗/hm2,需栽插97.5万株/hm2。栽时绝不能因抢进度栽深秧,以免降低成秧率,造成僵苗不发。对当天栽不掉的秧,必须摊放田头,防止受捂,留待补秧。

2.5肥水管理

水稻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一铵225 kg/hm2。具体施肥技术如下:①基肥:在大田耱好后机械抛下,施尿素112.5 kg/hm2、一铵150 kg/hm2。结合土壤化除封闭保水,防止窜肥和水肥流失,大雨前,开好平水缺防倒缺。②返青分蘖肥:第1遍分蘖肥,在插后7 d左右,缓苗期第1次晒田覆水前追施,施后复水,使肥料随水入土,提高肥效。施尿素112.5 kg/hm2;第2遍分蘖肥,在插后14~15 d,第2次晒田覆水前追施,施尿素150 kg/hm2,施肥水层≤3 cm。③穗肥:一般中粳等5个伸长节间品种,基部第一节间刚开始伸长2 mm左右,为倒一叶期,此时刻必须立即追施促花肥,一般施一铵75 kg/hm2、尿素112.5 kg/hm2,对叶色落黄早、生长量小的群体要提早到倒5叶施用,并适当增加用量,并于倒4叶再施1次穗肥,早施促花肥有利于保蘖增穗;④保花肥:施尿素75~90 kg/hm2,减少颖花退化。注意适当提早追施,确保剑叶期得力,减少颖花退化,破口期开始落黄,提高抗病能力,减少花壳,防止贪青,提高稻米品质,防止后期低温冷害。

坚持有水插秧,过水保苗,晒田促根,分次轻搁,间隙灌溉的管水原则。重点是抓好插后15 d左右的水浆管理,提高秧苗成秧率,促进早发棵。

2.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采用土壤封闭除草,用30%丙草胺900 mL/hm2+10%吡嘧磺隆270 g/hm2;插后15~20 d,用2.5%稻杰油悬浮剂750~1 050 mL/hm2排水施药,隔天覆水,并保持3 cm水层5~7 d,草龄小用低量,草龄大用高量。对千金子用10%国产千金乳油1 350~2 100 mL/hm2排干水喷药,隔天覆水,并保水5~7 d。

3参考文献

[1] 廖建东,周晓辉,何兆琴.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61.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