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精选(九篇)

读书报告格式

第1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1. 简爱英语读书报告格式范文Oliver Twis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is a novel reflecting the tragic fact of the life in Britain in 18th century.

The author who himself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wrote this novel in his twenties with a view to reveal the ugly masks of those cruel criminals and to expose the horror and violence hidden underneath the narrow and dirty streets in London.

The hero of this novel was Oliver Twist, an orphan, who was thrown into a world full of poverty and crime. He suffered enormous pain, such as hunger, thirst, beating and abuse. While reading the tragic experiences of the little Oliver, I was shocked by his sufferings. I felt for the poor boy, but at the same time I detested the evil Fagin and the brutal Bill. To my relief, as was written in all the best stories, the goodness eventually conquered devil and Oliver lived a happy life in the end. One of the plots that attracted me most is that after the theft, little Oliver was allowed to recover in the kind care of Mrs. Maylie and Rose and began a new life. He went for walks with them, or Rose read to him, and 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He felt as if he had left behind forever the world of crime and hardship and poverty.

How can such a little boy who had already suffered oppressive affliction remain pure in body and mind? The reason is the nature of goodness. I th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mplied in the novel by Dickens-he believed that goodness could conquer every difficulty. Although I don’t think goodness is omnipotent, yet I do believe that those who are kind-hearted live more happily than those who are evil-minded.

For me, the nature of goodness is one of the most necessary character for a person. Goodness is to humans what water is to fish. He who is without goodness is 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 On the contrary, as the famous saying goes, ‘The fragrance always stays in the hand that gives the rose’, he who is with goodness undoubtedly is a happy and useful person. People receiving his help are grateful to him and he also gets gratified from what he has done, and thus he can do good to both the people he has helped and himself.

To my disappointment, nowadays some people seem to doubt the existence of the goodness in humanity. They look down on people’s honesty and kindness, thinking it foolish of people to be warm-hearted. As a result, they show no sympathy to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 and seldom offer to help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money and benefit. In their opinion, money is the only real object while emotions and morality are nihility. If they cannot get profit from showing their ‘kindness’, they draw back when others are faced with trouble and even hit a man when he is down. They are one of the sorts that I really detest.

Francis Bacon said in his essay, ‘Goodness, of all virtues and dignities of the mind, is the greatest, be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Deity, and without it, man is a busy, mischievous, wretched thing, no better than a kind of vermin.’

That is to say a person without goodness is destined to lose everything. Therefore, I, a kind person, want to tell those ‘vermin-to-be’ to learn from the kind Oliver and regain the nature of goodness.

2.双城记英语读书报告格式范文After reading "A tale of two cities"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one of Dickens's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works.The novel profoundly exposed the society contradiction before the French Revolution,intensely attacks the aristocratic social class is dissolute and cruel,and sincerely sympathizes with the depressed classes.The novel also described many magnificent scenes like the revolt people attacked Bastille and so on,which displayed people's great strength.

The novel has portrayed many different people. Doctor Manette is honest and kind but suffers the persecution actually , Lucie is beautiful and gentle ,Charles is graceful and noble,Lorry is upright and honest ,Sydney is semblance of indifferent, innermost feelings of warm,unconventional but also selfless and lofty,Miss Pross is straightforward and loyal,Evremonde brothers are cruel and sinister......The complex hatred is hard to solve, the cruel revenge has made more hatreds, loves rebirth in the hell edge,but take the life as the price.

As an outstanding writer,in Dickens's work,the language skill is essential.Each kind of rhetoric technique,like the analogy,the exaggeration,the contrast,the humorous,and the taunt are handled skillfully,and the artistry of the work is also delivered the peak."A tale of two cities" has its difference with the general historical novel, its character and the main plot are all fictionalizes.With the broad real background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the author take the fictional character Doctor Manette's experience as the main clue,interweaves the unjust charge, love and revenge three independences but also incident cross-correlation stories together,the plot is criss-crossed,and the clue is complex.The author use insert narrates,foreshadowing,upholstery and so many techniques,causes the structure integrity and strictness,the plot winding anxious and rich of theatrical nature,it displayed the remarkable artistic skill.the style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solemnity and melancholy,fills indignantion,but lacks the humor of the early works.

3.老人与海英语读书报告格式范文This year summer vacation, I read the American well-known writer Hemingway's novel " old person and sea ". I extremely admire in the novel the senior fisherman's will, he let me understand one person certainly must have relentless spirit, only then could obtain successfully.

The novel description is one year near sixty years of age senior fisherman, when alone goes to sea in one fishing, fished one big fish, actually did not pull. The senior fisherman socialized several days after the fish, only then discovered this was the big marlin which one surpassed the oneself fishing boat several fold, although knew perfectly well very difficult to win, but still did not give up. Afterwards and further because in the big marlin wound fish fishy smell brought in several crowds of shark fish snatches the food, but the old person still did not hope like this to give up, finally highlighted encircles tightly, returned to the big fish belt the fishing port, lets other fishermen not admire already.

When I read " the senior fisherman think: Here to the seacoast really was too near, perhaps could have a bigger fish in a farther place... " When, I extremely admire this senior fisherman, because he by now already projected on some fish, but he had not settled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but was approaches the bigger goal advance. Again has a look us, usually meets one slightly is difficult, we all complain incessantly. We will be the motherland future, will be supposed to like this old person same mind lofty aspiration, will even better pursue even better, the bigger goal.

When I read " the big marlin start fast to gather round the young fishing boat hover, twined the cable on the mast, the old person right hand lifted up high the steel fork, leapt the water surface in it the flash, did utmost throws to its heart, one wail ended the big fish's life, it was static static floats on the water surface... " When, my heart also liked together the big stone falls. I extremely admire old person that kind do not dread, the relentless spirit, although knows the match strength is very strong, but he not slightly flinches, but is welcomes difficultly above. Just because had this kind of spirit, the senior fisherman only then achieved this life and death contest success. We also must study senior fisherman's spirit in life, handles the matter does not fear the difficulty, only then can obtain successfully.

Was reading the big fish's smell of blood is smelled by one crowd of shark fish, struggled swims snatches the food, old person's left hand happen to in the convulsions, he only could use the right hand, with wooden stick, the mouth and so on all was allowed to use for the weapon self-defense which attacked, and finally expelled this crowd of shark fish. But the big fish's meat was already eaten one most, but the old person also charmingly criticized oneself the left hand " this work time actually was resting " time, I also was subdued by the old person optimistic spirit. In the life, some losses are inevitable, we should treat by the optimistic manner, cannot be calculating.

Finally, the novel sees by one youth the senior fisherman fully has 18 foot long big marlin in the measure, once more described this fish's hugeness, explained senior fisherman overcomes the difficulty was big, non- was more common than.

The novel eulogized the spirit which the senior fisherman fear hard and dangerous diligently did not struggle, we also should like his such, could not satisfy the present situation, should positively to above, do any matter all is relentless, meets difficultly must welcome difficultly above, could give up halfway in no way. Only has this, we only then can obtain a bigger success and the victory.

4.雾都孤儿英语读书报告格式范文To Regain the Nature of Goodness

-- Review of ‘Oliver Twist’

Oliver Twis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is a novel reflecting the tragic fact of the life in Britain in 18th century.

The author who himself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wrote this novel in his twenties with a view to reveal the ugly masks of those cruel criminals and to expose the horror and violence hidden underneath the narrow and dirty streets in London.

The hero of this novel was Oliver Twist, an orphan, who was thrown into a world full of poverty and crime. He suffered enormous pain, such as hunger, thirst, beating and abuse. While reading the tragic experiences of the little Oliver, I was shocked by his sufferings. I felt for the poor boy, but at the same time I detested the evil Fagin and the brutal Bill. To my relief, as was written in all the best stories, the goodness eventually conquered devil and Oliver lived a happy life in the end. One of the plots that attracted me most is that after the theft, little Oliver was allowed to recover in the kind care of Mrs. Maylie and Rose and began a new life. He went for walks with them, or Rose read to him, and 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He felt as if he had left behind forever the world of crime and hardship and poverty.

How can such a little boy who had already suffered oppressive affliction remain pure in body and mind? The reason is the nature of goodness. I th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mplied in the novel by Dickens-he believed that goodness could conquer every difficulty. Although I don’t think goodness is omnipotent, yet I do believe that those who are kind-hearted live more happily than those who are evil-minded.

For me, the nature of goodness is one of the most necessary character for a person. Goodness is to humans what water is to fish. He who is without goodness is 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 On the contrary, as the famous saying goes, ‘The fragrance always stays in the hand that gives the rose’, he who is with goodness undoubtedly is a happy and useful person. People receiving his help are grateful to him and he also gets gratified from what he has done, and thus he can do good to both the people he has helped and himself.

To my disappointment, nowadays some people seem to doubt the existence of the goodness in humanity. They look down on people’s honesty and kindness, thinking it foolish of people to be warm-hearted. As a result, they show no sympathy to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 and seldom offer to help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money and benefit. In their opinion, money is the only real object while emotions and morality are nihility. If they cannot get profit from showing their ‘kindness’, they draw back when others are faced with trouble and even hit a man when he is down. They are one of the sorts that I really detest.

第2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关键词:晚清小说;报刊;小说广告;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F20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4-0096-04

引言

晚清时期出版技术的飞跃和新式传播媒体的发展,对小说创作和出版发行影响巨大。近年来,随着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来研究晚清小说也成为学术界相关领域的热潮。但是单凭生搬硬套抽象的西方传播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晚清的小说,总似隔靴搔痒,不符合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原因是广告传播学中最基本的对象分析法的基础是穷尽文本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由于这种具体分析需要准确地把握数量巨大的、第一手的文本材料,这就导致了虽然晚清小说广告早已进入传播学和文学研究的视野,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大部分研究都是蜻蜓点水,真正将晚清小说与广告传播学结合起来的探讨还付之阙如。其中更不乏以偏盖全,断章取义,拿来部分广告文本,为自己的论证服务。①这样的做法,不但割裂了文本的整体内容,更未考虑其时代背景,很难真正恰如其分地把握这些小说广告文本的真实含义,更不用说为小说研究服务了。

除过少数通过上述方式进入研究视野的晚清小说广告,大量的晚清小说的广告文本一直尘封在晚清旧报刊之中,未得到重视。有些晚清报刊在进行影印出版的时候,甚至抽掉了广告页,这些都给晚晴报刊广告文本的研究带来了局限。②只有占有大量的可穷尽的广告文本材料,从整体上系统地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才能有较为客观准确的认识。笔者根据“晚清小说数据库”课题中积累并整理的大量晚清小说广告的第一手文本材料,尝试对晚清小说广告及其相关特征进行探讨。

在广告传播学的视野下,对大量晚清报刊小说广告进行分析分为五个部分,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③以小说广告为参照,我们可以对晚清小说出版市场、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小说读者以及当时的文化环境等因素及其关系进行探讨。

报刊广告是商家出资,在报刊上为其商品所做的宣传。小说广告、告白则是出版商为其商品也就是小说所做的宣传。小说广告活跃于晚清报刊,可见其作为商品的特征的凸现和张扬。广告传播学中,广告背后的商品,以及广告主、广告受众、传播渠道、社会环境这五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

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是精神产品,长期以来,我们并不关注它的商品性。但是作为文学形式的小说,并不像诗词曲赋那样有多种渠道可以传播,尤其是在晚清时期,新式媒体刚刚产生,小说的传播基本依赖于书坊和报馆,依赖于文化市场。晚清文化市场的特征决定了晚清小说的的双重品格―既是精神产品,又是文化商品,其创作、发展、传播、都同时受到文学规律与商品交换法则的制约。④正是因为小说作为一种商品进入了文化市场,才成为小说广告的主角。与此同时,小说作为一种商品,在广告传播学的视野下,它的发展遵循广告传播的原则。对小说广告的分析离不开广告主,即刊刻出版晚清小说的众多书坊、报馆,也离不开广告受众,也就是小说的读者,更离不广告背后的商品,也就是小说及其创作者。作家、书坊、报馆、读者、小说理论、文化环境,这五个要素互相制约,相互影响,推动了晚清小说的发展。以下依次论述:

一、读者

读者是小说商品的消费者,在广告传播学中被称为广告受众。但是广告受众只是小说商品的潜在消费者,并不一定成为小说的读者。把广告受众变为小说的真正读者,乃是小说广告的目标。晚清时期,报刊广告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商家已经非常注意广告的价值。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广告之价值与报中之论说、新闻亦相类,亦足以损益报纸之销路也。”⑤晚清报刊杂志上的书籍(尤其是小说书籍)广告非常之多,所谓“近来报纸流行每出一书,长篇广告,灿然满目。”⑥小说广告是小说作者、书坊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新出书籍,非广登启事,购者无从知悉。”⑦小说广告使新出小说的情况为读者所知悉,将作者、出版者的写作与出版动向传达给读者,读者可以通过广告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口味的小说。

晚清印刷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新的传播媒体和方式,同时也改变并扩大了小说的读者群。首先,印刷成本的降低使普通老百姓购买小说成为可能,而石印技术使得绣像、插图本小说进入市场,吸引了大量文化程度粗浅的平民、妇女、儿童读者;其次,书坊通过小说广告,借助新式媒体进行的广泛宣传,大大刺激、创造读者的阅读欲望,使小说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三,在报刊小说广告中的各类促销、降价、打折、买赠广告乃至打击盗版的广告,不但使小说在文化市场的竞争加剧,也使得小说价格在竞争中进一步降低,让利于读者,使更多低收入者阅读小说成为可能;第四,从小说广告可见晚清小说市场盗版之猖獗。盗版固然是阻碍市场有序化进程的因素,但是从读者角度看,盗版也会对小说价格和时人的阅读产生影响。就晚清文化市场而言, 盗版现象是图书畅销与否的晴雨表,小说不畅销,不能获利,一般是不会有盗版书出现的。盗版小说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小说的价格,对读者群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小说广告不仅能刺激购买,而且还能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但读者并非完全被动,广告必须迎合读者的趣味,才能获得认可,就此而言,“消费者的集体意识又主导了广告的内容。”⑧其他商品如此,小说也不例外。很大程度上,小说广告的热点,乃是读者趣味的体现。报刊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翻译小说、侦探小说,也是在文化市场上走红的小说。读者群的扩大必定带来作者群的扩大,出版群的扩大,以及小说市场的繁荣。

二、书坊和报馆

书坊和报馆乃是广告传播学中所谓的广告主,也是小说广告的策划及者。可以说,晚清报刊小说广告栏目就是是书坊和报馆的舞台。小说广告由广告主也就是书坊、报馆,是他们从小说市场获得利润的媒介,也是他们对小说市场需求做出的回应,更是晚清小说市场格局变化的体现。书坊和报馆在报刊上刊登的大量促销广告,降价广告,打折广告,批发广告,甚至买小说赠物、赠洋码的广告,打击盗版广告,不仅反映了晚清时期书坊和报馆丰富多样的小说营销策略和竞争手段,也反映了小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小说市场从无序到有序进程的体现。书坊老板面对竞争,不得不降低小说价格,为小说增加插图,绣像,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展开广告战,甚至不惜盗版来谋取最大利润。这个竞争过程中,书坊和报馆获得了利润,小说得到了广泛宣传,读者群也得到扩大。

除过在报刊上展开广告战,通过各种手段吸引读者、争夺读者、卖出更多的小说获利之外,书坊和报馆为了更多的利益,也通过广告搜书,征文,来获得好的小说稿源,引导作家创作符合读者趣味、符合市场需求的小说,以求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获得更高利润。这些搜书征文广告,对小说创作影响深远。小说的热销,使得更多商家投资文化市场,新的书坊、报馆不断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晚清小说市场的繁荣。从《世界繁华报》、《月月小说》等报馆的宣传广告中可以看到报馆和书坊为了获取读者的认可,依靠广告,进行积极的编读互动,以读者为中心,不断调整其办刊宗旨、经营策略。并将这些变化、改良不断地通过广告的形式报告给读者。他们的成功经营,与其报刊广告宣传的深度、广度、强度分不开。这些报馆和书坊刊登在报刊上的大量宣传广告,成为我们研究其发展脉络的珍贵资料。

三、作家

报刊小说征文广告与晚清小说稿酬制度的建立以及作家职业化过程联系紧密。小说家的创作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同时也必定关注市场需求、读者品味,以及书坊老板的要求。受市场欢迎的小说家也受出版商的欢迎。小说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小说家如王韬、林琴南以及各报馆麾下的报人小说家如包天笑、陈景韩、李伯元等也是读者欢迎的作家。这些作家深谙读者和出版商的需求。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藏之名山,而是为了进入市场,换取稿酬。事实上,早在1880年,申报馆就多次在《申报》上刊登“得书酬洋”告白,宣告其报馆为宣鼎的小说《夜雨秋灯续录》付出了30元稿酬,⑨这一广告其实开了小说稿酬制度的先例。此后,各家报馆从最初的收费刊稿,到以物代酬,新书奉赠到善价相偿,乃至最终形成了按千字分类分等付酬的完善的稿酬制度。对晚清报刊征文广告的整体考察,能够清楚地看到晚清稿酬制度从最初的雏形到完善的过程,也能清楚地看到晚清作家队伍职业化的过程。

四、小说理论

小说广告之于晚清小说理论的建构意义重大。首先,无论是报刊上的征文广告,还是销售广告,几乎都充当了小说理论启蒙教科书,对小说创作的方向进行了规范和引导。小说的题材、体裁,小说的技巧、语言风格、主题等在广告中无不得到强调。从最早的出现于《申报》的征文广告――傅兰雅的“求著时新小说启”开始,征文广告就充当了小说理论的教科书。征文广告对小说的题材、体裁、语言等都有详细要求。晚清早期的翻译小说、侦探小说等的销售广告中,也纷纷向读者阐述这些小说的概念,这些理论借助反复出现在报刊上的广告小说,在晚清小说的读者和作者中得到了普及和强化。

其次,小说广告对晚清小说篇幅的调控作用明显。晚清小说,通常首先在报刊连载,然后再出版单行本,如果篇幅过长或过短,必定会减弱其在小说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各家书局的征文启事中对篇幅都有要求:新小说社要求“十数回以上”(1902),商务印书馆要求字数在两万以上(1904),月月小说社则推出了三个标准,或“长篇不得逾五万字,短篇不得逾五千字”(1907),或“每部以十二、十六回为率”(1908),或“每部十六回或二十回为合格”(1908)。《时报》根据报刊连载长篇小说周期过长,容易导致读者厌倦的情况,根据读者需求,还特别刊载多起征文广告,征求适合一次性刊载的短篇小说,并且将征文广告和其刊载的短篇小说同时刊出,有意鼓励作者模仿、创作类似题材,⑩这类广告对短篇小说的发展有很大的助推意义。

最后,小说广告对小说题材的分类成为晚清小说广告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出现在晚清小说广告中的小说种类繁多。有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科学小说、社会小说、翻译小说、侦探小说等近200个名目。众多题材、门类的小说在晚清小说市场上繁荣昌盛,争奇斗艳。这些题材也根据时局的变迁而变化。根据对1902年至1908年晚清征文启事的统计, 1902年,征求“提倡新学,开发国民”之小说;1904年,征求教育、历史、社会、实业小说;1906年,征求科学、理想、哲理、教育小说;1907年,征求家庭、社会、教育、科学、理想、侦探、军事小说;1908年,征求历史、家庭、教育、军事、政治、写情、滑稽小说。很显然,书局征文所倡导的晚清小说题材,是从严肃的救国、强国、教育题材,向消闲的家庭、写情、滑稽题材逐渐转移的。客观地讲,晚清色情、黑幕小说猖獗,和小说广告的宣传不无关系。晚清末期,大小报刊上铺天盖地的黑幕、广告,以其煽动性的修辞策略和叙述方式,刺激、暗示、引导着读者,对这一势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小说广告对小说发展的推动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小说广告对小说发展曾起到的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无可否认。小说广告对小说发展的影响,绝不能简单地用推进或者阻碍来概括。

五、文化环境

晚清的文化环境、文化政策,以及社会舆论对小说的影响也借助广告得到实践。清初中央政府接连令禁小说,曾导致半个世纪的创作萧条。到了晚清时期,政府禁毁力量已经大大削弱,这是小说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书坊主受利益驱使,和政府周旋,利用上海租界优势,大量刊印小说,更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同时,各家书房和报馆都非常重视广告的传播功能,其广告不单单传递商品信息,往往还兼而包含了各自的小说理念和文化价值观。晚清最早的征文广告,1895年傅兰雅刊载在申报上的《求著时新小说启》 宣布其宗旨是征求“愿本国兴盛者,撰著新趣小说,变易风俗,怯除积弊”;1902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报社在多家报刊同时刊发了题为“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的广告,宣告其办刊宗旨:“专在借小说家言,以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此后出现在报刊上的小说广告,如改良小说社、小说林社、鸿文书局、新新小说社、有正书局等的广告无不强调小说的启蒙和教化功能。翻开报刊小说广告栏,其间充斤着关于启蒙、强国、改良、教化等语汇。这些论述由有识之士、趋新人士提出,被出版商攀附和挪用,用以展现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改良 、启蒙、文明、强国的关系,激发读者的消费需求。实际上,这些小说广告中的宣传往往只是一种噱头,小说内容并不见得和这些宣传一致,有时甚至明显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是这种修辞策略与叙述方式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环境,是时人集体心态的表达。而广告“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的强大功能,必定使这些观念,借助于新式传播媒体,逐渐成为思维定式和创作实践,悄无声息地渗透于当时的报人圈和作家群体,在其小说创作及读者的阅读中得以实践。

当然,从小说广告的视角对晚清小说活动进行探讨,就不得不考虑到广告的真实性。广告作为商家为自己产品进行的宣传,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和今天的广告一样,晚清时期的小说广告,也常有“挂羊头卖狗肉”之举,需要对其一分为二地看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夕,文化界也掀起了启蒙创新的浪潮,1907年成立的竞立小说社、1908年成立的改良小说社、以及1909年成立的群学社,都在报刊广告版留下了众多宣传创新、改良的小说广告。其宣传广告,大都使用最通俗、生动的语言,力求最大程度地鼓动读者,吸引读者,争取读者。这些广告往往篇幅巨大,语言激进,气势宏大。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书局宣传广告当属改良小说社的广告。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十日(1908年8月6日)《申报》刊载《改良小说社之开办缘由及收稿广告》称旧小说乃“淫盗之媒介、神仙鬼怪之迷信,流弊滋多,似不适于今日”,“本社同人有鉴于此,以去非存是之心,因势利导之计,改良社会主义惩劝”。广告之后,附有已经开始印刷的小说书目:《飞行之怪物》、《新电话》、《断肠草》(一名《苏州现形记》)、《新列国志》、《女侠传》、《电幻奇谈》、《宦海升沉记》、《新儿女英雄》、《最近商界现形记》、《怪室案》、《最近女界现形记》、《醋鸳鸯》、《最近学堂现形记》、《醉生梦死》、《最近志士现形记》等。改良小说社的宣传不仅仅在《申报》上展开,在《神州日报》、《时报》这两家重要日报上也同时展开。但是从其出售的书目看,丝毫没有体现出改良社会的意味 ,倒是其创刊宗旨中反对的“淫盗之媒介、神仙鬼怪之迷信”之类的小说居多。

再看宣统三年二月初五日(1911年3月7日)《申报》刊载“上海改良小说社辛亥年新出版小说广告”: “本社为开通风气、改良社会起见,发行新小说不下百数十种,久已脍炙人口。兹同人精益求精,不惜巨资,选购诸大小说家最近之杰构,大凡不外历史小说、社会小说、滑稽小说、侦探小说,以及艳情、侠情、哀情、言情诸小说,而其内容尤以官界、学界、商界、伶界、妓界之风流佳话、游戏文章唤醒一切痴迷同超孽海为主。至其用笔之工、构思之巧,写情写景、绘影绘声,无不跃然纸上,真说部大观也。今将最新出版三种,并早经出版各书目分别列下。”广告之后所列新出三种为绘图《官场离婚案》一册二角五分,绘图《珠江艳史》一册三角,《上海暗杀案》一册二角。其所宣称的“开通风气、改良社会”的宗旨,和其征求小说的标准――“艳情、侠情、哀情、言情诸小说,而其内容尤以官界、学界、商界、伶界、妓界之风流佳话、游戏文章”似乎南辕北辙,而其出版小说的书目中更是满目皆是伶界、妓界等香艳题材,如此前后矛盾,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如此前后矛盾、谎话连篇的小说广告,却堂而皇之地在晚清报刊上接连刊载。不仅仅是改良小说社刊载如此广告,这种书籍广告、小说广告,在晚清报刊上比比皆是。如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小说林社、月月小说社的小说出版广告都有类似的修辞。仔细分析,在晚清小说广告中,很多广告辞都经不住多少推敲,但是却以铺天盖地之势,每天出现在报刊上,堂而皇之地“挂羊头卖狗肉”,向读者撒谎。但是小说广告内容的不“真实”,恰恰反映了社会心态的“真实”性,是我们研究晚清小说的宝贵材料。

这类现象的存在并非偶然。这些广告中的表述绝非凭空的作伪,而是广告主在充分考虑了社会心态情况与实际的市场需要来精心构制的,“盖商人非借用新学,则其名不尊。” 这些情况展现的是当时商业经营的特色,是其时社会心态的反映。这些小说广告中的修辞策略与叙述方式,只是一种噱头。这种修辞方式的背后,体现了广告主,也就是书局老板的意图。一方面,他们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认同“淫盗之媒介、神仙鬼怪之迷信”的小说有害社会,转而宣扬改良小说“开通风气、改良社会”,以取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形象,尽量减少来自舆论方面的压力。从这些小说广告的叙述结构与修辞方式来看,它们在情节编织上非常严密,都在努力营造一种“使命感”、“真实性”,向顾客表明其小说出版的崇高动机,将读者的消费需求转移到爱国、强国这样的崇高话题上,强调这些商品是顾客的“真实”需求,以及顾客阅读其小说之行为的高尚性与所造成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却又积极迎合读者搜奇猎艳的阅读心理,推出好销易卖的伶界、妓界等香艳小说。小说广告的叙述方式是不是经得住推敲,并不是广告受众(读者)关注的焦点,重要的是广告主(书局老板)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的营销策略。借助“改良、启蒙”的社会舆论,将小说销售出去,获得最大利润才是其真正追求。

至于小说广告中涉及小说的内容、价格、促销方式等的具体内容,基本真实可信。当然也有少数书局在广告中称其胡乱拼凑的绘图本小说“插图精美”,“特请名家绘得”;还有书局将市面上已有的小说换个名字出版,在广告中宣称新的小说,介绍给读者,例如万选楼就曾将《红楼梦》改名《金玉缘》出版;更有书局将一部小说拆成两部出版,在广告中谎称下半部是该书的“续书”,例如,文宜书局将一部20万字的《大明奇侠传》割裂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大明奇侠传》,后一部分改称《大明奇侠后传》,稍后出版。 但这样以侵害读者利益为目的的广告,毕竟是少数。所以,对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判断,需根据相关因素,综合考量。

结语

总之,从研究角度看,晚清时期尚属报刊广告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广告的界定宽泛,分类模糊,不仅其他商业广告如此,小说广告也是如此,这一现象使得当时的小说广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而小说对报刊特别是对报刊广告的依赖,使得小说从创作到销售、阅读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广告的参与。在晚清报刊的小说广告中,包含着小说内容、梗概、介绍,以及小说创作、出版、销售、阅读各个层面的信息, 也包含了小说作家、出版商、评论家以及读者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广告传播学的视野下,对这些小说广告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上述小说创作出版阅读各个环节的诸多特征、联系及其对小说发展的意义。当然,以上探讨,仅仅是围绕小说广告对晚清小说发展的一些初步的分析,更多有价值的探索,尚待学界进一步的努力。

注 释:

①如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9卷) 刊载的《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称“晚清报载新小说广告主要包括征文广告和销售广告”,“而且还参与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章认为小说广告本身参与了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这两个主题对于浩如烟海的晚清小说广告的作用和影响的概括,显然有点以偏概全。

②一些期刊在影印时,影印者居然把报刊的广告部分插页抽掉了,如《东方杂志》、《万国公报》、《警钟日报》、《新小说》、《月月小说》、《新新小说》、《绣像小说》等等,这些杂志中都 有大量书籍广告插页,影印时却被去掉了。

③反映在晚清小说研究中,控制分析是通过广告对广告主,也就是出版小说的晚清书局和报馆的分析;内容分析则是指通过小说广告的内容对晚清小说的营销方式、创作理论 等的分析;而受众分析则是指对小说广告与读者的互动间接对小说读者的分析;效果分析则是指小说广告以及小说传播分析。参考文言所著《文学传播学引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④参考陈大康教授在“小说文献与小说史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见2004-11-07《解放日报》。

⑤心一:《说广告》(续),《神州日报》1907年6月5日。

⑥孙毓修:《图书馆》,《教育杂志》第1年第12期,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910年1月6日)。

⑦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6页。

⑧黄克武:《从申报医药广告看民初上海的医疗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下,第141-144、191-194页。

第3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关键词:社会语言;商务英语;跨文化;语境

一. 社会语言学理论背景

社会语言学是在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言语社区”是一个言语互动的场所,社区成员不一定都讲同一种语言,社区的“语库”可以包括一种以上语言代码;所谓“言语场景,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是用于研究同一言语社区话语交际行为互动模式的一套等级式表述单位。三者关系是从上到下,“言语行为”构成“言语事件“的内容,“言语事件”又是“言语场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商务报告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1.商务报告的言语社区

商务英语是传达商务报告信息的一种方式。 商务英语划定的言语社区使以商务报告为媒介的交际策略形成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文化语境

1992年,Edgar Schein在《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将组织文化定义为: “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企业文化影响交际媒介,导致有些公司倾向于书面式报告,而其他公司倾向于口头式报告。商业环境的本质要求企业创造详细的书面依据,因而如有必要应递交周期性书面报告。

(2)跨文化语境

跨文化交际伴随所有对外贸易业务和国际投资。商务英语是跨文化口头和书面交际的主要语言。虽是言语社区共享的语言,在不同文化中商务英语差别极大。G. Hofstede将不同文化价值观归纳为四个方面: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规避、高语境和低语境。高语境是集体主义文化,讲话或写作意欲表现和谐社会关系,常通过报告作者的态度、角色、等级或者地位甚至环境间接地表达消息。在低语境文化中,对话者被鼓励“强硬”,并且“停止拐弯抹角地说”,首选的写作风格是简单和直接。

2.商务报告的言语情景

言语情景是交际发生的当时语境。与对话交际不同,书面商务报告编码的消息以语言的形式在另一时间、空间被解码,不可避免地使交际复杂化。随着时间推移语境发生变化,一些最初的有效数据和事实也许将丧失有效性,因此语言的力量和报告权威性将缩减。此外,时间的消逝也会导致接收者丧失对所传达信息的兴趣。

3.商务报告的言语事件

言语事件被认为是口头交际的单位。商务报告的目的在于监察和控制经营,履行方针和程序,遵守规章制度,纪录进展,分析信息,指导决策,以及获得新的贸易机会和资助。商务报告参与者包括商务报告作者,读者。商务报告程序指出商务报告也可程序化归入不同单位,例如选定的内容、口头惯例和风格。虽然由于商务报告种类繁多而没有序列规范化的格式,但多数商务报告,无论正式非正式,都采用相同的元素传递分析结果。

4.商务报告的言语行为

(1)告知:告知言语行为被定义为商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之一,即向听众陈述事实。参与者的唯一目的就是有效交流信息。 告知言语行为中的语言和文体应该体现“不唐突”。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应该采用①简单词汇,保证高效向读者传递要表达的信息;② 具体词汇,容易让读者将它们与所指事物联系在一起;③图表和数据,增加可观性,帮助读者抓住重点并使陈述更加可信。④专业术语,证实作者在该言语社区的成员身份和权威性,与读者更好的交流。⑤有标题的短段落,抓住读者注意力,使报告更加容易阅读,让读者更加愉快。

(2)劝说:劝说是商务报告语言的另一功能,员工通过商务报告提出创新想法并且说服读者接纳其提议。作者应该使用①读者偏爱的词,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实现劝说目的;②正面语言,消除读者疑虑,促使读者采取行动;③中性语言,避免各种歧视,表达共同目的、价值和信仰。④修辞手法,加强论据,使劝说目标具体化。

(3)推荐:推荐是商务报告的一种重要言语行为,解说领导欲采取的行动并且提供关于谁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等细节。如果报告按直接顺序组织,推荐内容被放在正文之前,在文末只简要重提。 如果报告按间接顺序组织,推荐内容放在末尾并做详细阐述。用语隐晦会导致推荐缺乏力量无法敦促读者采取行动。所以在推荐中,作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文体和语气,①平行结构,将众多内容结合在一起。②动作动词,传达更多能量和精确度,③情态动词,体现委婉语气。

(4)影象辅助说明:日常交流中,信息交流多靠非语言言语行为。影象辅助是商务报告中认知和修辞的关键。经营活动强度和复杂性导致商务报告越来越依赖图表。随着计算机科技进步,影象更具描绘性,因此经常用作论据。影象辅助以简单、清晰和中肯为特色,不用作者语言描述就可让读者快速理解。但影象辅助不能完全代替商务报告中的语言行为。考虑到客观性和精确度,语言行为通常用来评论或引伸影象辅助提供的信息。

三.结论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商务报告可归入言语事件,发生在特定言语社区和言语情景中,有自身的目的,参加者和序列。言语社区,言语情景和言语事件构成商务报告中言语行为的语境,因此具备自身的语言和文体特征。作为言语事件,商务报告包含各种言语行为,可分为 “告知,说服,推荐和影象辅助说明”。商务报告言语行为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体特征。配有影象辅助的图解,作为非语言的言语行为,是另一种交际手段,在传递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之,这些言语行为运用要符合高效和有效交流的原则,以花费读者最小努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佐良、丁往道主编,1997,《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4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 “朗润格政”论坛:中国未来五年的增长与改革暨《北大国情报告:在朗润园读懂中国》新书 “重述神话”中国卷新书《人间》在京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国与去年持平 机械工业社2014年度新书会暨“技术创新引领变革”高峰论坛举办 博鳌论坛再显中国“大国担当”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专家论坛成果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2014年多部新书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30年论坛暨评选活动 Tradegood中国市场会暨供应链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①②》新书 中国国情报告:“十二五”开局国情十大新认识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3)》新书会在京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新书会在京举办 学习中国论坛 中国水处理及水家电高峰论坛暨净水器国家标准审定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会在京召开 2017中国汽车论坛日程安排正式 《于若木与中国营养促进文集》会暨营养促进高层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2016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年度会暨高端论坛在蓉隆重举行 在中国,读懂中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朗润格政”论坛:中国未来五年的增长与改革暨《北大国情报告:在朗润园读懂中国》新书 “朗润格政”论坛:中国未来五年的增长与改革暨《北大国情报告:在朗润园读懂中国》新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武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朗润格政”论坛上发言

1994年,林毅夫、易纲、海闻和张维迎等“六君子”在未名湖畔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立志打造一个在教学、科研和智库三个方面齐头并进的一流的学术机构。20年之后,这个坐落在皇家园林朗润园的机构已经更名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教学、科研和智库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同一般的成绩。根据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的排名,国发院的影响力在全国智库中排名第二,在高校智库中排名第一。

第5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关于如何学好语文,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你问一个语文好的同学,他会告诉你多读多写。”近些年来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年轻作家,如窦寇、邹琳、蒋方舟、韩寒、郭敬明等,他们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具备了不凡的语文水平?北大教授严家炎是这样总结的:“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他们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事实证明,要学好语文必须多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多读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有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淡漠。不少学生认为学与不学语文考分都相差不大,语文用力过多没有价值。对语文如此轻视,阅读的动力不足,兴趣自然就低。二是语文学习习惯不良。很多学生已适应了填鸭式教学,习惯于坐等老师的“灌”,不愿意主动学习,导致阅读的兴趣尚未萌芽。三是观念错误。不少家长和老师(甚至包括学生自己)认为阅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读“杂书”,孩子的阅读兴趣被扼杀了。四是时间无保障。在应试的压力下,教师普遍采用题海战术,主张“多磨出高分”的做法。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几乎被作业占满了,而阅读(尤其是读有一定长度与难度的名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理论引导。专门安排时间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探讨并明确阅读的意义(学语文不仅是提高成绩的工具,更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2.阅读指导。在学生明确了阅读的价值之后,教给阅读的方法,包括选书、读书(如精读、粗读、快读、吟诵等)、摘抄、写读书笔记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方法。

3.确保书籍供应。学生每人提供自家图书,组成班级“流动图书馆”,让学生互相借阅图书;同时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和阅读报刊杂志。

4.做好督促检查工作。要求每个学生上报阅读书目,制定每个学生的读书进度表。

5.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报告会形式多样,有读书心得,佳作推荐、佳文朗诵等。

三、培养学生纯正的阅读趣味

阅读数量提上去了,阅读质量却令人担忧,我不时发现学生阅读的书并不是上报的书,而是卡通、武侠、言情等通俗“时尚”读物。学生对此的解释是:“老师您叫我们读《三国演义》、《简・爱》,可我读不懂,读不进,不喜欢,没味道。”学生阅读倾向的偏差让我忧心。想起杜威的一句话:“放任兴趣等于以暂时的东西代替永久的东西。”杜威还说:“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结果是,任性和好奇代替了兴趣。”

为了纠正学生阅读倾向的偏差,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让学生明白读书应当慎重选择。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读完的书不会超过2000本。”而当今世界的书是以亿计算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慎重选择书籍;其次告诫学生应读经典。卡通、武侠、言情等通俗读物可以给人一时的“享受”,但其思想境界不高,经典名著内容与形式俱“美”,能陶冶我们的情操,砥砺我们的思想,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大为有益。

2.严格检查学生所阅读书籍。严格执行学生读书的上报审批制度。若发现所阅读的书与上报的不符,则予以批评并让其改正。

3.给学生推荐“入门”书。有些学生语文功底较差,就向他们推荐较容易阅读的书,让他们先“入门”,待其水平有所提高后,再推荐较难阅读的书。

4.开设名著选读赏析课。为了使学生领略名著之美,笔者开设了名著选读赏析课,很受学生欢迎。读《简・爱》,当读到简・爱回到“身无分文”的罗彻斯特身边的情景时,学生们纷纷鼓掌,对简・爱的独立人格与忠贞爱情大表赞赏;读到《红楼梦》九十八回,宝玉在迷糊中成婚,黛玉却在冷清中死去,“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这时,学生们眼睛湿润,有几个女生忍不住低声哭起来……

5.让学生互荐佳作。鼓励学生推荐佳作(尤其是时下的优秀作品),我则大体把关(当然标准不可降低),让学生在佳作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第6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摘 要:本文根据县级市闭架式图书馆设计上限制条件较多的情况,论述了图书馆设计的要素、要领―总平面、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流线和结构柱网等的设计思路要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以资参考。

关键词:县级市;闭架式;方案设计

关键词:县级市;闭架式;方案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unty-level city closed the more restrictions in the design of the stack library, discusses the elements of library design, design ideas of the essentials - general layout, function z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and flow lines and structural column grid for their reference.Key words: county-level cities; closed stack; designsign

中图分类号:G25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25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总平面

1 总平面

县级市图书馆规模,藏书量一般为60万册的中型图书馆,建筑面积约在9000,其周边环境因地而异,但总有相邻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和周边建筑围合。总平面规划应考虑现用地与发展用地的比例,控制建筑基地覆盖率不大于40%。图底关系,周密思考如下诸多因素。保证建筑的门厅读者主入口与场地主入口呼应,以方便读者出入,次入口宜选择在内部业务的物流、员工入口进出方便的位置(图2),还要注意阅览室有良好的南北朝向和通风条件,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县级市图书馆规模,藏书量一般为60万册的中型图书馆,建筑面积约在9000,其周边环境因地而异,但总有相邻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和周边建筑围合。总平面规划应考虑现用地与发展用地的比例,控制建筑基地覆盖率不大于40%。图底关系,周密思考如下诸多因素。保证建筑的门厅读者主入口与场地主入口呼应,以方便读者出入,次入口宜选择在内部业务的物流、员工入口进出方便的位置(图2),还要注意阅览室有良好的南北朝向和通风条件,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用地范围内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还要考虑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场。道路布置应便于人流、图书运送和消防疏散环形道路整体统筹考虑。同时合理布置绿化景观,用地边界与城市道路间以绿化带相隔,达到提升街景的同时,也形成噪音屏障。在场地内建筑物周围也做绿地为读者造成宁静优雅的阅读环境。

用地范围内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还要考虑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场。道路布置应便于人流、图书运送和消防疏散环形道路整体统筹考虑。同时合理布置绿化景观,用地边界与城市道路间以绿化带相隔,达到提升街景的同时,也形成噪音屏障。在场地内建筑物周围也做绿地为读者造成宁静优雅的阅读环境。

2 功能区组成(图1)

2 功能区组成(图1)

一二层功能区组成类同,其中底层以使用为主的公共区有门厅、咨询、办证、寄存、书店、新书展示、楼电梯、卫生间,阅读区包括少儿阅览、报刊阅览,报告厅中包含观众厅、休息厅及贵宾室和其它附属房间等。其次与管理相关系的内部业务区如编目、典藏、美工、装裱等,再次还有后勤范畴的书库区,如基本书库与其配套的中心借阅处、目录检索、管理室等。上述功能按人流构成分析有成人读者、少儿读者、报告厅听众及贵宾,还有办公员工及货物等,自然他们应有各自的出入口,它的方位具置根据使用者流线顺畅、路线短捷的原则确定。

一二层功能区组成类同,其中底层以使用为主的公共区有门厅、咨询、办证、寄存、书店、新书展示、楼电梯、卫生间,阅读区包括少儿阅览、报刊阅览,报告厅中包含观众厅、休息厅及贵宾室和其它附属房间等。其次与管理相关系的内部业务区如编目、典藏、美工、装裱等,再次还有后勤范畴的书库区,如基本书库与其配套的中心借阅处、目录检索、管理室等。上述功能按人流构成分析有成人读者、少儿读者、报告厅听众及贵宾,还有办公员工及货物等,自然他们应有各自的出入口,它的方位具置根据使用者流线顺畅、路线短捷的原则确定。

3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图2)

3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图2)

图书馆功能分区首要的问题是把读者公共活动和内部业务管理严格区分开来。不但要分区明确,内外流线也必须分开,避免交叉。通常是把上述二种功能各放在平面的一端,两种人流相对而行,最终进入他们共同活动场所阅览室,各自入口背向设置。平面构图上在内部业务公共活动的水平带状空间为上端与公共活动的水平带状空间为下端的平行空间之间,与他们垂直地按排相互平行的两个阅览室、基本书库(二层缩微、音像等)三个功能腿和报告厅视为另一功能腿共四个功能腿。各类阅览室需要有南北朝向和良好的采光通风,可以通过各类阅览室功能腿之间置入与其平行的内庭院的方式保证各类阅览室的采光通风。这样既保证了采光通风又达到各阅览区之间互相拉开距离,以保持独立成区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这样的空间组合自然形成阅览(或基本书库)与内庭院相间的日字型或报告厅作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重要功能内容,居阅览室同等地位的目字平面形态的理想空间组合方式。二层也相同构思方法构图。

图书馆功能分区首要的问题是把读者公共活动和内部业务管理严格区分开来。不但要分区明确,内外流线也必须分开,避免交叉。通常是把上述二种功能各放在平面的一端,两种人流相对而行,最终进入他们共同活动场所阅览室,各自入口背向设置。平面构图上在内部业务公共活动的水平带状空间为上端与公共活动的水平带状空间为下端的平行空间之间,与他们垂直地按排相互平行的两个阅览室、基本书库(二层缩微、音像等)三个功能腿和报告厅视为另一功能腿共四个功能腿。各类阅览室需要有南北朝向和良好的采光通风,可以通过各类阅览室功能腿之间置入与其平行的内庭院的方式保证各类阅览室的采光通风。这样既保证了采光通风又达到各阅览区之间互相拉开距离,以保持独立成区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这样的空间组合自然形成阅览(或基本书库)与内庭院相间的日字型或报告厅作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重要功能内容,居阅览室同等地位的目字平面形态的理想空间组合方式。二层也相同构思方法构图。

报告厅的空间组合可以考虑二种形式,其一是报告厅的观众厅、休息厅及附属房间都建为6.6m高的单层建筑,报告厅成独立单体建筑较简单,但这种空间组合没充分利用空间,还有一种方案是从适用经济角度说,只保证观众厅6.6m层高,其他休息厅等附属房间与图书馆相同层高4.5m。把图书馆的一部分房间迭落在除观众厅以外的其他房间之上,形成二层空间这样平面功能组合略显复杂,但充分利用了空间较紧臻一些。

报告厅的空间组合可以考虑二种形式,其一是报告厅的观众厅、休息厅及附属房间都建为6.6m高的单层建筑,报告厅成独立单体建筑较简单,但这种空间组合没充分利用空间,还有一种方案是从适用经济角度说,只保证观众厅6.6m层高,其他休息厅等附属房间与图书馆相同层高4.5m。把图书馆的一部分房间迭落在除观众厅以外的其他房间之上,形成二层空间这样平面功能组合略显复杂,但充分利用了空间较紧臻一些。

4 人流组织、交通分析

4 人流组织、交通分析

公共活动空间以大厅式交通为主,各读者的房间都以空间与空间对接不需要走廊线形空间形成连接,但内部业务区的房间众多,需要一条走廊式的水平交通手段将他们联系起来,所以业务区是一条长长的水平交通流线。在这水平交通流线上,结合业务区的二个入口,布置成两个水平交通节点,即门厅。内部业务区水平交通流线上分别向阅览室或书库等,用短走廊垂直联系。

公共活动空间以大厅式交通为主,各读者的房间都以空间与空间对接不需要走廊线形空间形成连接,但内部业务区的房间众多,需要一条走廊式的水平交通手段将他们联系起来,所以业务区是一条长长的水平交通流线。在这水平交通流线上,结合业务区的二个入口,布置成两个水平交通节点,即门厅。内部业务区水平交通流线上分别向阅览室或书库等,用短走廊垂直联系。

垂直交通,选在一层门厅侧面,合适的位置,但门厅狭长时,从疏散考虑二个入口,所以宜设二部交通楼梯,这样有利于一、二层读者尽快分流,也利于二楼疏散。无障碍电梯,兼顾至二楼宜位于大厅的醒目位置上,迎向读者进入大厅的方向。内部业务区楼梯位置,主要从二楼疏散角度设定在合适的位置。楼梯间距不大于70m,袋形走道不大于20m(因开敞式楼梯),在靠近编目区附近入口处设书籍电梯。

垂直交通,选在一层门厅侧面,合适的位置,但门厅狭长时,从疏散考虑二个入口,所以宜设二部交通楼梯,这样有利于一、二层读者尽快分流,也利于二楼疏散。无障碍电梯,兼顾至二楼宜位于大厅的醒目位置上,迎向读者进入大厅的方向。内部业务区楼梯位置,主要从二楼疏散角度设定在合适的位置。楼梯间距不大于70m,袋形走道不大于20m(因开敞式楼梯),在靠近编目区附近入口处设书籍电梯。

5 结构体系

5 结构体系

中型图书馆多数多层、二层居多,报告厅单层。图书馆部分层高4.5m,报告厅6.6m。结构形式考虑到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宜采用大开间,所以采用框架结构较合适。其开间尺寸应与图书馆家具(主要书架和阅览桌)尺寸呈模数关系,一般书库书架中距2.5m的模数,阅览桌中距为2.5m,所以开间尺寸宜为2.5m模数,阅览空间开敞一些,按规范可取7.5m或1.2m模数7.2m均可。内庭院的开间应比框架柱网要大一些,主要考虑日照问题,不遮挡房间采光为原则,与建筑同高或略高一些。如二倍层高9m、7.2m柱网取10.2m,3M模数或柱网7.5m时12m,报告厅开间采用2倍柱距为宜。

第7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传统期刊如果依然固守现有的传播形式和经营模式,那么“期刊寒冬”也就为时不远了。传统期刊是等着市场被一点点蚕食,还是奋起直追,答案当然是后者。而要想与新媒体们一争高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倒是很明智的策略,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最优秀的内容生产人才,目前的被动局面不过是因为对发展神速的新媒体技术还不很适应造成的。如果传统期刊能够开阔视野,寻觅恰当的新技术,就有可能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寻求到一条与新媒体的共生共荣之路。新近出现的一种便于传统期刊实现电子化的MagMaker新技术,以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正能为传统期刊一解燃眉之急。

传统期刊依然是电子期刊发展的原动力

电子期刊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在2000年就兴起了网站形式发行的电子杂志,当时还仅仅是网页的形式。2002年,随着Xplus与中央广播电台合作的电子杂志《风格癖》的推出,现代意义上的电子杂志开始出现。2005年,南方网推出电子杂志《物志Zine》,正式拉开了传统媒体自办电子杂志的序幕。随后,国内各大媒体、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电子杂志市场,掀起互联网又一轮新浪潮。

电子期刊的快速成长,不断引发新一轮行业角色细分的狂波。首当其冲的就是平台发行商,主要是负责搭建供用户下载阅读各类数字杂志的网站,如POCO、XPLUS和ZCOM三大平台。2005年,Acer、联想投资和招商局三家共同向发行门户Xplus注资450万美元;IDG两次向POCO注资达2000万美元;凯雷则出手1000万美元投资Zoom(见图1)。据业内人士估计,整个电子杂志行业在2006年吸纳了一亿美元的资本。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电子期刊的用户数量可达3200万,2010年将扩大到8200万。针对电子期刊的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内容的突破与创新。而电子期刊内容生产这个环节,由于成本投入和技术投入都非常大,没有相关经验和必须资源很难进入,即使目前风头正劲的几大电子期刊网站在内容制作方面与传统期刊相比都是无法与之匹敌的。

内容的同质化一直是电子期刊被外界诟病的软肋之一,包括ZCOM、Xplus在内的主流电子期刊网站,其主要内容都是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来获得。目前,社会主流媒体对电子期刊的关注率很高,仅2006年3~6月间,就有20%的传统媒体进入该行业。而电子期刊要想发展更快,没有内容的原动力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传统期刊依然是电子期刊市场发展的原动力。

Magmaker与传统期刊的“蝶变”

电子期刊网站内容生产环节薄弱,而传统期刊却受制于平面展现形式的单一,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将两者融合,各自取长补短。而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的传统期刊自然处于主动地位,毕竟采用新技术要比创意内容相对容易很多。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期刊因为观念、体制和人才的原因,在新技术运用方面一直十分滞后,所谓的电子化也只是授人以柄,主要的模式还是传统期刊把纸质版的内容授权给经营电子杂志的网站去制作和进行,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而当北京金鼎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鼎力数字期刊处理系统即MagMaker技术面世之后,传统期刊在电子化方面的被动局面将彻底改变。

MagMaker技术包含数字转化软件MagMaker/P1.0和数字化制作软件MagMaker/R 1.0。MagMaker/P1.0主要是将其他文档格式转化成电子期刊兼容的格式,可以将PDF、Quark、FrameMaker、PageMaker、Phptoshop、FIT、Indesign、Word、Excel等多种排版及编辑文件格式以及HTML格式进行转换。MagMaker/R 1.0的系统具有图形化的全中文人机界面、Windows的操作风格,易于使用、配置灵活并且便于函数扩展等特点。在控制界面上可以直观地对报刊页面进行批量处理及随时修改,也可针对单个页面进行个性化的单独处理与修改。通过软件将相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素材进行快速整合,制作出具有专业表现效果的电子期刊。

与常见的电子书或电子杂志制作软件不同,MagMaker技术是以书本概念为基础,将页面以书本形式进行组织,逼真的三维翻页效果使各个页面如同真实的书本中那样的翻看效果,并且可以加入音频、视频、动画效果等多媒体元素,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在版权保护方面,MagMaker技术利用多种访问权限设置以及授权方式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保护作者以及报刊社的版权。在“数字版权管理”(DRM)中,利用独特的函数调用技术,达到了即使MagMaker期刊处理系统被破解,也无法看到电子期刊内容的技术。

从此期刊社只需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或租用MagMaker技术软件系统,就可以很方便地自己制作电子期刊,通过Magmaker技术生成的电子期刊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发行提供读者在线阅读,或刻录到光盘以离线方式发行提供读者本地阅读,该光盘适用于任何系统的电脑使用。期刊社无需再将自己的期刊授权给专业的电子期刊网站去,期刊社可以将自己的内容轻松进行电子化,并且可以随意在电子版中增加本社原创的电子版内容,从而最大化地保护自主的内容产权并且突破当前平面介质的表现形式,实现多媒体融合的发展。

MagMaker技术为传统期刊发展带来无尽遐想

Magmaker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期刊电子化进入了2.0时代,如同博客的出现使源代码向个人用户的放开,Magmaker是电子期刊制作技术向传统期刊社的放开,今后传统期刊社将不再受制于电子期刊网站的限制,而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杂志,Magmaker技术将引领传统期刊进入自主制作电子期刊的2.0时代,随之可见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有:

期刊社数据库和回溯库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建设期刊社将彻底摆脱一直以来只能用合订本和排版文件保存资料的局限性,实现期刊历史资源数字化的转换。而将以往的期刊资料以数字期刊的形式制作成数据库,不仅保留了刊物自身的原貌,更可将期刊资料长期保存,以光盘为存储介质(注:光盘保存资料的年限为20年),保存寿命大大高于纸介质,且成本低廉。同时通过数字期刊回溯库的建设,还可以随时对历史资源以多种形式检索与阅读。

满足读者需求,激活历史资源,实现二次销售很多读者都有将期刊积攒成册的习惯,尤其是专业类、学术类期刊的忠实读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漏掉的情况,保存上也受现实条件的局限。但如果刊社将历史资源再次进行印刷销售,目前来说并不现实。期刊社如果将制作完成的数字期刊刻成光盘,就可以将1年、多年以及从创刊以来的数字期刊光盘销售给读者。光盘中还可加入期刊社的发展历程、相关产品等,既满足了读者,方便阅读,又使本期刊的品牌得到了延伸。期刊社除去光盘成本外,无需增加更多的投入,能够产生巨大的盈利空间。

通过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冲破纸质期刊的发行局限 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期刊销往海外的年发行量不到100万册,平均年销售额约300万美元,其中邮寄费用占了很大比例。以《新华文摘》为例,从美国订购一份《新华文摘》要460美元,其中航空邮资占70%,期刊社获得的实际收益仅仅是20美元,而读者收到刊物最快也要到半个月以后。

而如果期刊社将创刊以来的期刊制作成电子期刊后,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委托互联网发行平台发行,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行,让世界任何国家、城市需要浏览的读者,只要可以登陆互联网就可以马上搜索到该期刊,从而提升了期刊社自身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扩大了读者群体。

通过互联网,电子期刊可以直接面向广泛的读者群,面向国内公众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及科研机构、个人用户等,还可以面向全球的中文用户,实施团体订阅。这将使期刊的发行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化,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而为期刊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降低期刊制作成本提升盈利空间纸质期刊的发行销售,扣除印刷成本、给发行商的折扣以后,毛利润一般在报刊定价的15%左右。以一本定价为10元的报刊为例,毛利润是1.50元;假设电子期刊的每期定价为5元,扣除互联网发行平台宣传费用后,纯利润是2.50元。由此不难看出,电子期刊的发行销售无需投入纸张印刷等费用,降低了制作成本从而提升了报刊的盈利空间。

对新创报刊、发行量小、专业性强的报刊,可以通过电子期刊快速形成品牌传统的发行模式壁垒越来越多,随着发行渠道的细化,各种渠道纷纷开始收费,例如机场、超市、写字楼、报刊亭等。而对于新创报刊、发行量小、专业性强的期刊社来说,他们急于展示自己、树立期刊形象,但是又存在投入小、维持运营不易的问题,通过电子期刊在互联网的发行方式既有宣传效果又有实际收益,可以大大减少投入成本,扩大宣传推广,快速形成品牌。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得广告收益的最大化平面媒体广告都以图文静态形式表现,一般网络广告则受广告版面和显示速度等因素制约,相比之下,电子期刊提供了一个广告创意尽情施展的舞台。电子期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与文字等多种元素的重复组合形成的视频广告、声音广告、动画广告、图片与文字的链接广告给读者以最大的冲击力。

电子期刊广告内容的互动性、广告形式的多样化、用户的参与程度、用户信息获取的便利性都是传统期刊无法比拟的。电子期刊一般有横通栏广告、竖通栏广告、内页全屏广告、全页交互式广告、产品问卷调查、视频广告等形式。有了电子期刊作为宣传依托,期刊社在收取广告商纸版平面广告费用的同时,还可以收取电子期刊的多媒体广告费。而且通过多种媒体的交互技术的应用,为广告主们提供了更加简便的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利用网络电话,呼叫中心等先进技术,潜在消费者可通过电子期刊中的功能与广告主及厂商直接沟通,从而提高了广告投放的有效性及广告商对刊社广告投放的可信度。

加强编读互动,提高了期刊的未来竞争力 电子期刊通过互联网发行平台的增值服务,可以让期刊社了解到最精确的读者统计数据,如年龄、区域、喜好、阅读流量等。期刊社可以获知读者对于期刊的阅读情况。例如,读者最关注的是哪些版面、哪些文章。这为期刊内容的调整、针对性的增强提供了依据。

通过互联网发行平台的增值服务,可以使期刊社的主编、编辑在线直接与读者交流。读者可以随时对期刊的某些栏目、文章进行评论,也可以和主编、编辑之间进行互动。期刊社通过生动的编读互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保证了内容更接近目标人群,使读者更为关注期刊,从而提升期刊的未来竞争力。

第8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新技术;平台

一、引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段时间以来,出版体制改革,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图书市场竞争加剧,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使一些出版社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时,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造成一些出版物品质粗糙,为读者所诟病,产生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党的报告中关于文化出版的论述,为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出版为人民服务,核心就是把最好的、最优质的出版产品奉献给读者,这是实践以人民利益为出版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必然体现。同时,文化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不仅靠数量,更要靠质量。没有质量,数量再大,也难以发挥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这就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出版工作提出了要求:出版工作的重点应以质量为先,实现从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变。

二、出版物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客观地说,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的确给出版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和管理压力。随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图书只要畅销,只要赚钱,就是好书。这样的观念使得一部分人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图书的质量及其社会效益。一时间,“出版流程不规范,出版时间被缩短”等行业乱象频出,造成了产品品质粗糙,为读者所诟病。质量才是出版物的生命。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图书的社会效益和质量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应该深刻理解质量对图书品牌建设、对出版社生存及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切实地将“质量第一”的原则落到实处。

三、出版管理过程对平台的需求

为切实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各家出版社都在不断探索,各出奇招。以我社为例,在管理模式上,我们不断强化“以制度落实质量”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比如,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格实行“版前审读”制度;推行责任编辑交叉互查、印前质检、印后质检等举措;每月在社内编校网络平台推出错例展示;不定期地组织业务上的培训和交流等。这些都为编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对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编辑缓解了因图书加工周期短、数量多而造成的编校压力。然而在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造成重复劳动。比如新书登记,目前我们新书登记的流程是先从总编室的样书库领取新书,然后手动登记入库,然而同时总编室也需要走一个新书登记的流程。如果能建立一个新书的共享数据库,是否能简化流程,避免重复劳动?其次,在一些管理举措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在实际使用中却遇到了难题:有些资料在使用中存在关联性,但在实际存储时却各自独立,操作过程繁琐且查找不便。比如我社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对当年所出新书进行版后质检,版后质检的结果会形成报告并留存。国家新闻出版署、地方省出版局、出版社所在管理部门会对当年所出版的新书质量进行抽查,抽查反馈的结果会归档留存。为严格实行版前审读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我社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审读专家库,并对入库专家的信息进行归档管理;版前审读过的图书形成审读报告,对审读报告进行归档管理。近几年,我社为提高书稿质量,对付型前的新书进行版前质检,版前质检的结果一方面反馈给编辑,另一方面留存并归档。这些资料的存储都是按年度录入、按年份归档。这些资料的存储形式单一,不利于信息的长久保存,甚至出现过因经办人电脑故障造成信息遗失的情况。各自独立的存储方式使查找资料的过程繁琐,有效的信息无法形成关联。如果能分别建立几个资料的数据库,是否更有利于资料的规整保存?如果在这些数据库之间建立关联,是否能更有效地调取和使用信息?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挑战和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管理手段越来越显示其弊端,例如按年留存的信息单一且易失、质检信息起不到和责编交流学习的作用、学习资料零散、错例的展示平台单一,形式单调,起到的学习作用有限。所以,传统管理手段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与新技术进行融合,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和更有效传送,“网络质量管理平台”的设想应运而生。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把数据保留起来;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把零碎的信息整合起来;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成为编辑们的资料库。

四、平台搭建的构想

基于上述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创建“网络质量管理平台”的构想。首先,将长期积累的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分类入库,建立样书库、错例库、资料库。在样书库下建立版前质检库、版前审读库、版后质检库、质检信息存储库。在版前审读库下建立审读专家库、审读报告库。我们在编务室新书登记产生的样书库基础上进行后续的质检工作,无需重复登记,这样既简化了流程,又方便调取数据。我们及时上传更新审读信息、质检安排信息、上级管理部分抽检信息,对审读专家库进行动态维护和管理。我们对每月收集的错例进行分类整理,并对每一个错例加注错例分析后上传错例库。同时,所有平台使用者都可以上传自己手中的典型错例,经过审核后存入错例库。我们对掌握的编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后上传资料库,同时,所有平台使用者都可以上传自己手中涉及业务的相关资料,经过审核后存入资料库。其次,在这些数据库之间建立关联,实现信息共享。为使用人员设立权限,使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权限查找所需要的资料:通过书名检索,可以方便地调阅该书的情况,包括版前审读信息、版后质检信息、查差信息等;通过责编名检索,可以方便地查看该责编的出书情况和相关图书的质量检查情况;通过相关字段检索,可以方便地得到某个编辑部或全社在某个时间段的图书质量情况。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关键字检索,从平台上调取自己需要的资料或错例,供自己在工作中参考。“网络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简化了流程,使信息的建立与使用都更加方便快捷;收集信息的渠道更广,种类更多;信息的存储更加安全。

五、“网络质量管理平台”结构

“网络质量管理平台”的样书库存储新书信息,错例库存储各类错例及其评析,资料库存储业务知识的各类资料,版前质检库存储所有图书版前质检信息,版后质检库存储所有图书版后质检信息,质检信息存储库存储所有被上级主管部分抽查的图书信息。版前审读库下设审读报告库和审读专家库。审读报告库存储所有的版前审读过的图书所形成的报告;审读专家库对入库专家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样书库与版前质检库、版前审读库、质检信息存储库、版后质检库之间建立关联,实现信息共享。输入书名,即可检索到相关图书的版前审读信息、版前质检信息、查差信息、版后质检信息。版前审读库与审读专家库、审读报告库建立关联。输入已完成版前审读的图书书名,即可检索到它的审读专家信息和相关审读报告信息。在错例库中,按不同类型将错例进行评析、分类、存储,编辑们上传的错例,经过审核、分类、加注评析后入库。使用时既可以通过评析,实现对错例图片的文字检索;也可以通过输入类型关键字,查找同类型错例。资料库中的资料是动态的,一些在编校业务方面最新的文件资料会及时上传,以便编辑们学习和参考,编辑们上传的相关业务方面的资料经过审核,确认有分享价值后入库。平台的各数据库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关联,数据信息存储安全,信息更新及时,信息使用方便快捷。

六、平台实现的意义

“网络质量管理平台”搭建的构想,是新政策形势下的新尝试,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突破,是传统出版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不妨比较一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新书库、印前质检或印后质检信息、版前审读信息、版审专家信息是单一的,不可关联的。而“网络质量管理平台”可以将它们建立起联系,通过检索新书名,可以查阅到该书的质检信息,版审信息,专家信息,实现“一键打包”。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错例按月推出,时间一长容易遗忘,编辑们真到想用其中的错例进行比较学习时,也无从查找,而“网络质量管理平台”建立的“错例库”,增加检索功能,实现“一查便知”。

七、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质量管理平台”是一个工作平台,编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掌握到自己新书的质检和审读信息,可以浏览错例库、资料库,同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业务知识上传到平台上,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网络质量管理平台”是一个存储平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更新资源,按需导出历史档案,有效进行档案管理。“网络质量管理平台”是一个共享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共享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动态维护及时上传最新的信息、资料、错例,编辑们既可查找所需的资料和错例,又可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和错例上传,经审核后成为共享资源。“网络质量管理平台”还是一个检索平台,通过不同的检索方式,使用者能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陆向军.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3-176.

[2]欧阳志荣.关于提高当前教辅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1(1):52-53.

[3]姜涛.加强教辅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传播,2014(19):24+31.

[4]孙森.项目过程质量控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学报,2006(5):10.

[5]王建华.浅析出版社解决编校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J].发展,2020(06).

[6]李岩.流程化管理在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J].长江丛刊,2021(07).

第9篇: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全新的定位

《上海星期三》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和主办的一个新媒体。如何办好这张新报纸?创刊前,决策者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赵凯、总经理顾行伟与报社筹备组的同志一起研究报纸定位、定价、发行、版面内容编排,并听取广告商的意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最后确定报纸为四开32版,全彩色印刷,定价0.3元。同时,明确发行全权委托上海全日送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总,然后由该公司下发给东方书报亭、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上海市报刊零售公司、新民晚报零售公司进行零售,因为这些零售公司的销售点点多面广,遍及上海的大街小巷,对扩大报纸的发行量非常有利。这样做,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确保了上报摊的零售时间,而且报社只安排一位人员管理发行便可。

全新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上海星期三》和传统报纸不同:她是一份广告信息类的报纸,32个版面中,有三分之二为广告版。因此,《上海星期三》无须像其他报纸那样出于多刊载新闻的考虑而往往限制广告版面的篇幅,而是尽量吸附大量的广告,实现新闻与广告联动。其次,《上海星期三》的广告形式与其他媒体也有所不同,整版广告要求四分之三为“软广告”(以文章形式介绍企业形象或产品),要有照片、图表及文字,力争图文并茂;四分之一为“硬广告”(纯粹的广告)。这样一来,广告版面不再成为媒体的附庸和累赘,而是在报纸上唱主角,因此多多益善。

全新的定位还在于《上海星期三》的报名非常独特:星期三是时间上的一个连接点,一周的中间点,承上而启下;同时也是生活上的一个连接点,连接厂家、商家、读者,乃至都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另外,“星期三”谐音“信息山”,寓意《上海星期三》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广告,而更多的是信息,让读者能从报纸的广告中获得各人所需要的信息。

今年6月6日晚,《上海星期三》报社全体同仁举行联谊会,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赶来向大家表示祝贺,同与会人员一一握手,祝贺《上海星期三》创刊“一炮打响”。他勉励《上海星期三》要适应新的形势,要用全新的办报模式、全新的运作机制、全新的分配制度,在人员编制、分配制度、职称评聘等方面进行试点。他希望《上海星期三》报社迅速发展,争取做大。

全新的办报理念

当今世界每天都有新的媒体在诞生,同时,也有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新的办报理念。

《上海星期三》充分运用了价格杠杆在报纸发行中的作用,读者只需花三角钱就能买到32版的全彩色报纸(实际情况是创刊至今一直是40版),这在上海报界可算是首创。低价位的报价,使发行量节节攀升,发行量大了,就能吸附大量广告,从而以广告养发行。几个月来的实践证明,《上海星期三》低定价的新理念,取得了预想中的成功。

《上海星期三》是一份广告信息类的报纸,如何办好一张以广告为主的报纸,首先要创造一种新的广告传播方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从传媒接受信息无非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传媒刊载的新闻、文章获得信息,另一种是通过媒体的广告获得信息。这种广告的双向需求将日益增加,读者群也会日益扩大。《上海星期三》正是适应这一潮流应运而生。作为上海第一家广告信息报,它为新都市生活注入了新概念,成为新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因为广告本身也具有知识性和艺术审美性,即使对无直接消费需求的读者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这一点随着广告艺术性的提高会越来越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上海星期三》力图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报纸广告版的面目,在满足读者生活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使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上海星期三》创刊伊始,就非常注重广告版面的设计,不仅要求文字与图案、“软广告”与“硬广告”的有机搭配,还考虑到版面编排的艺术效果。如旅游休闲、美容美发、商街卖场、家居装饰、养生保健、品味生活,以及网络空间、汽车城等版面,广告编排得体,软硬相间,既实用更好看,让读者在兴味盎然中了解信息。现在,这种广告版面的编排方式已逐渐被广大读者、广告商所接受,《上海星期三》的发行量不断攀高便是明证。试刊第一期发行15万份(其中7万份是赠送的),试刊第二期发行17万份(其中赠送了3万份),创刊号发行一下子冲到19万份,到第6期发行量就突破了30万份。作为一张广告信息报,能够做到使读者非但不讨厌,而且喜欢看,实属不易。读者普遍反映,现在是“星期三买不到《上海星期三》”。因为《上海星期三》每周星期二下午上报摊,读者购买踊跃,到星期三下午基本售完。所以去得稍微晚些的读者,自然就买不到了。

创办一张新型报纸,还要想方设法让读者过目难忘,因此我们提出,《上海星期三》要给读者一个全彩的世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这种视觉冲击,使得《上海星期三》一上报摊,便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从而燃起读者的购买欲。她的版式采用大块面的色彩,粗犷的线条,给人一种现代派的感觉,这在国内报纸中尚不多见,从而形成了《上海星期三》与众不同的版式风格。

全新办报理念的另外一个做法,是《上海星期三》的发行变邮发为自办发行,变订阅为主为零售为主。《上海星期三》95%为零售,星期二中午印刷完毕,由上海全日送报刊发行有限公司送发到各零售点,下午便上报摊销售,保证了读者在第一时间里看到《上海星期三》。报纸以零售为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读者反馈迅速:这一期报纸办得好,销售得就快,反之就会无人问津。因此,报纸销售就成为报纸办得如何的晴雨表,有助于办报人及时调整办报思路。

全新的办报模式

《上海星期三》是在新千年诞生的一张报纸,它虽然依托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这艘报业“航空母舰”而诞生,但又不能按照原有的分配机制、用人机制和办报模式来办报,必须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办报模式。

为了能一鸣惊人,从而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报刊市场上脱颖而出,《上海星期三》在正式创刊前,就投入了200万元的广告宣传费,进行自我宣传。从报纸、电台到电视台,从平面媒体到立体媒体,发动了全方位的攻势。经过这一轮的宣传,使30%的上海市民知道《上海星期三》是上海第一张全彩色报纸、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定价最低、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倾力推出。因此,当报纸正式上市时就产生了轰动效应。

由于报纸自身宣传到位,吸引了方方面面的人员前来加盟,其中有《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劳动报》、《新闻报》等十多家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新闻高级职称的6位,还有一批资深编辑记者。而这些新加盟的人员,除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编制的11人外,其余都是借用、聘用,没有一个正式进编的(虽然市委宣传部、市编制委核定给《上海星期三》人员编制数是40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用人制度,这是一大进步。因为捧上铁饭碗容易带来惰性,只有彻底打破铁饭碗,随时有被解聘的压力,才能逼得你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

《上海星期三》全新的用人机制,使得报社内办报气氛浓郁。报社从周一至周日,每天人员不断;因为周二出报,周一照排印刷,周六、日拼版,所以大家自愿放弃双休日的休息,而没有一句怨言。有些同仁从报纸创刊至今,还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

办报模式另一个突破,是报纸所有的广告版面通过招商由各广告公司。由于是新创媒体,所以《上海星期三》把广告价格降低到同类报纸广告价格的60%~70%,因此对广告客户极具诱惑力。5月9日,早在《上海星期三》创刊前夕,报社就举行了《上海星期三》广告版面招商洽谈会,会上有13家广告公司与报社签订了广告版面承包协议书。6月6日,报社根据版面情况,举行了第二次广告版面招商洽谈会,又有5家广告公司与报社签订承包版面协议书。广告公司取得版面广告权后,报社不是把广告版面丢给广告公司从此不管,而是把近20家取得权的广告公司,作为第二支采编队伍,每周星期三下午召开一次例会,从不间断,从版面的内容、版式、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要求;报社还专门派了5位编辑负责广告版面的编排审核工作。同时,每周一次的例会还分析广告市场走势,并提出对策。所以,报社与广告公司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

由于报社拥有一支较强的编外广告专业队伍,报社不再设立广告部门,没有一位广告业务员,只有两位广告管理员,大大降低了报社成本,精简了人员,减少了许多复杂繁琐的事务。如果报社直接承接广告业务的话,按照这么多的广告版面,再增加20个广告业务员也不为多。

作为一张报纸,它生存的关键是报纸发行量,报纸的发行就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因此,各报老总都在为如何提高本报的发行量而殚精竭虑,更有人把发行大战比作一场没有硝烟、不流血的战争。而《上海星期三》刚创刊,高成本低定价,所以确定的发行战略却是限量发行,平均控制在25万份,并有上有下,所以每期报纸一上报摊,欲购者从速,否则就买不到。因此,有读者生怕买不到,便提早向报贩预订。实践证明,限量发行的方法效果奇佳,可谓欲扬先抑。

全新的报纸

《上海星期三》的广告信息力求多、快、准,如“旅游休闲”版用一个通版的篇幅,开辟“新千年、新风光、千岛湖新景游”专题,图文并茂,从风光介绍到吃、住、行、游、购、娱,使读者一目了然。

除了广告信息外,《上海星期三》还着重抓独家新闻,使新闻与广告相得益彰,先以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然后再将这种注意力资源卖给广告客户。比如,今年8月,《上海星期三》派出记者吴建民、胡兴泉赴西部采访,发表了一组“体验西部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尤其是8月9日刊登的有关甘肃会宁学子的两篇通讯《“冠军村”的妈妈在讨饭》和《优秀学生泪诉心声》,在读者中间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来电来函接连不断,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愿意捐助会宁县今年考取大学却因没钱而念不起书的学生。《上海星期三》适时地抓住这一机遇,一个多月来,推出了一系列读者爱心活动,举行了专题读者座谈会。9月12日“上海会宁爱心助学”活动正式启动,由上海鹏欣集团、工商银行上海市虹桥支行发起筹集的上海会宁爱心助学专项资金目前已达130余万元。还有一批个人捐款和长期定向助学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会宁首批受资助的贫困生共36名,其中2人将在上海完成大学学业。

在当前传媒的竞争态势中,《上海星期三》要不断发展,仅仅满足于拥有上海的读者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出上海,实现跨地域扩张。于是,创刊才4个月的《上海星期三》就首选市场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作为对外扩张的第一个桥头堡。因为在浙江的至今尚无一份指导生活消费的报纸,这无疑给《上海星期三》留下了一块拓展的空间。9月24日上午,在浙江杭州武林广场,《上海星期三》打出了以“品味生活、精彩传播、情系浙江、回报读者”为主题的大型读者日活动,现场出现火爆场面,报社形象顾问叶辛、陈逸飞、徐根宝,以及人们熟悉的影坛、歌坛明星奚美娟、杨学进、曹可凡、方亚芬、王志萍、李九松、嫩娘、张蒙晰等纷纷赶来助兴,与广大浙江读者见面并签名留念。报社编辑记者也来到现场,倾听浙江读者的心声和意见,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征求浙江读者对办好《上海星期三》的建议和要求。杭州市副市长叶德范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浙江日报》、《都市快报》、《浙年报》、《经济生活报》、浙江有线电视台、西湖明珠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浙江电台、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次活动;新华社还在网上发了消息,东方网及时转载了新华网的内容;西湖之声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了整个活动。

在成功地进行了向浙江地区拓展的战役以后,《上海星期三》又向江苏省进发,10月27日在江苏无锡市举办大型读者日活动。上述两个活动迈出了向江浙两翼拓展战略目标的第一步。

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各种活动,等于延长了报社的触角,使之逐步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上海星期三》进一步开门办报、社会办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提升《上海星期三》的层次,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报社除不间断地组织大型读者日活动外,还聘请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公众人物担任报社的形象顾问,首批形象顾问人选为:叶辛、陈逸飞、杨澜、倪萍、徐根宝。这些顾问本身就是新闻人物,《上海星期三》的初衷就是通过这些新闻人物,来宣传《上海星期三》,为《上海星期三》造势。

《上海星期三》从诞生至今,只有半年时间,虽然还是个婴儿,但她成长速度之快,却出乎人们的预料。今年,报纸的期发量控制在25万份,广告营业额预计可达1600~1800万元,利润为600万元,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创刊,当年产出,当年完成第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