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集镇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集镇建设论文

第1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河北省小城镇分布是在 经济 发展辐射理论 指导 下的分布,但并没有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小城镇辐射、带动功能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基于辐射理论的河北省小城镇分布现状

可见,优越的 地理 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促使河北省小城镇向交通干线发展和聚集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环中心城市密集分布的格局,会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扩张,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必将逐渐增大。但从实际发展来看小城镇的辐射功能并没发挥出来,河北省小城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城镇的经济集聚水平与辐射能力较低。

河北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镇区面积规模小。河北省小城镇存在着镇区面积较小的问题,根据 农业 普查资料得到河北省农村建制镇的镇区面积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集中在2~5平方公里内,同时2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城镇数量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而5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镇数量只占很小的比例。

小城镇建设分散化严重。从宏观上看,河北省小城镇布局,基本上还处于数量型外延扩张的状况,一哄而上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发展潜力、区位条件等因素。从微观上看,小城镇内部分区不明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特征。

河北省小城镇辐射与带动功能不足的原因

(一) 没能促成多个增长极的出现

小城镇人口规模小。一般来说当重点镇人口规模大于2万时,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超过5万人则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经济和 社会 起到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见河北省很多城镇只有几千人,离形成集聚效应的2万人的规模人口还有很大的差距。

镇区面积规模小。河北省较小的镇区面积规模限制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没有形成乡镇企业集中的 工业 小区,建制镇对乡村地区带动服务功能不强。因而没有出现小城镇的集群化。

(二) 没有形成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小城镇地方性不突出,没有形成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所谓小城镇的地方性,主要是指小城镇与周围腹地的密切联系性,它包括小城镇的地方经济体系、小城镇的社会网络、小城镇的地域 文化 和小城镇与区域及大城市的关系等方面。小城镇的地方性是小城镇的特色所在,也是小城镇的生命力所在。

河北省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的地方 经济 体系建设没有引起重视,造成小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各自的特色、盲目攀比、建设无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建设方式上,相当数量的小城镇在建设上互相模仿,缺乏自身应有的个性与地方特色,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存在危机。

行政 区域的分割,僵化的政府 管理 体制 。在现行的体制下,小城镇作为独立的行政实体,无论其规模大小自成系统,每个乡镇均建有一套独立的市政设施和 社会 公用设施。传统的城镇组织机制往往将行政区划单元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运行系统,仅限于对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而当前一些区域与城镇发展的事实表明,许多发展的现象和机理是远远超过行政区划所圈定的狭隘系统的,城镇区域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解决河北省小城镇辐射与带动功能不足的对策

(一)经济增长极的理论 指导 下促使一批小城镇成为强有力的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中心思想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但这种增长极的形成一般需有 历史 、技术经济、资源优势等方面的条件。因此,在河北省小城镇应通过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促使资源要素向中心镇集聚,并使其中的一部分综合实力强镇迅速成长为小城市,充分发挥强镇的“增长极”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由量的扩张阶段进入质的提高阶段。

优化小城镇规模结构并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镇处在中心城市与一般城镇之间的接点上,它能够通过自身的极化效应吸纳周边乡镇的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形成组团式小城镇集群的龙头,是优化小城镇规模结构的突破口。为此,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突出中心镇建设,集中配置、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走集约化的小城镇重点发展新模式。

河北省小城镇数量大面积广,规模结构水平失衡,同时规模效益水平普遍偏低。应在合理的城镇密度基础上,优化小城镇空间格局。对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数量上逐步将目前的98个省级重点中心镇进行优化调整,真正集中 人力 、物力、 财力进行重点培育、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提高中心镇的 人口 规模,使之成为县域发展的副中心,在带动与辐射 农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中城市的风险和 成本 ,实现城乡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有三个基本要素: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打破封闭的发展体制,建立集群化发展的新理念。城镇在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特大城市在不断发展和延伸,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开始向极化方向发展。鉴于现有的城镇行政体系的关系,可以从建立合理的区域宏观经济体系出发,跳出本行政区域范围,进一步理顺城镇关系,从更大的经济社会区域和城乡区域城镇体系的角度来调整与完善多层次、多核心的城镇发展格局。同时,注重区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注重加强城镇内部的有机联系,注重基础设施的共享效应,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小城镇集群。

优化小城镇空间结构,协同发展区域。优化河北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将特定区域内小城镇从空间上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城镇集群化发展的空间态势。在这个空间整体中,每个小城镇作为一个小区域的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心,发挥着综合职能作用,同时又是整个大区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某一方面的中心,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各个层次的小城镇,连同它周围的乡村地区,构成了小城镇整体空间结构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由于河北省各地的区域发展差异,小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条件、进程也各异,应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谋划构建小城镇集群。

另外,随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崛起,城市区域化步伐加速,小城镇正在逐步纳人城市区域化空间范畴。因此,小城镇已经成为了整个城市区域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实践证明,小城镇的 发展战略 必须从单纯的小城镇战略向小城镇与城市群和小城镇与区域结合战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德勇等.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M].中国 农业 出版社,2005

2.王志强.小城镇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小城镇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口流动的原因。在其著作《政治算数》中,比较利益差异被看成是人口流动的直接原因。 在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博格等人提出了人口流动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人口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作用的结果。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则把人口流动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从而用投入与收益的比较来做出判断。刘易斯、拉费侨根森和托达罗先后分别建立了乡城人口流动模型。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于1995年提出了“增长极理论”,指出通过能对临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而后缪尔达尔针对“增长极”对其他地区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如何既充分发挥地区的带动作用,又采取适应的对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

国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一部分致力于找出影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因素。如张培刚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指出扩张的经济中,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总的说来要大于农业,这种差异使经济重心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而后,辜胜祖教授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各流派的劳动力非农化、人口城市化的思想,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另一部分则对我国的城镇化过程做出分析。90年代以来,传统小城镇研究多是集中在小城镇发展研究、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研究、小城镇经济研究、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等相关领域上。近年来,又掀起从产业聚集理论、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路径依赖理论等角度对城镇发展进行阐述的研究热潮。但综而观之,大多数论述都是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进行论述,缺乏对我国小城镇系统体系的建构。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我国城市化应当选择什么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提法,但其基本精神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确认这一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是防止大城市过分膨胀,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类似某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病”。但是,在实际执行这一基本方针时,不仅大城市的规模没有被控制住,同时也不利于各类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城镇化发展方针,作了新的表述:“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这个新的表述,对大城市的政策,从控制大城市规模改为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中小城市的政策,从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改为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对小城镇的政策,从积极发展小城镇改为有重点发展小城镇。随着八、九十年代我国小城镇大规模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建制镇的数量从1982年的2664个增加到2000年的19692个,农村集镇达到3万多个。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兴起的小城镇,更多的是依据从农村地区自身的角度规划、忽视了与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依存关系,所以在一些地方虽然也兴建了一些小城镇,但发展规模都比较小,也没有起到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这就引发了学界关于“小城镇战略是否是农村城市化应坚持的路线”的大讨论。

许多学者反对小城镇发展战略,认为小城镇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城市功能不健全,经济效益低下,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他们主张发展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支持者则认为片面强调城市的优先发展不仅会导致“二元结构”更为加剧,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悬殊,城乡差别拉大,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弥补省际和城乡差异带来的损失,而且大城市作用的发挥极可能会因空间的不易衔接而难以体现。

3 小城镇的城市化路径分析

从小城镇入手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总体的战略选择,称为“小城镇驱动战略”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小城镇 大战略”主张即是这一战略的蓝图。

小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小城镇作为城镇化战略中的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所起到的驱动作用。

(1)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城市是现代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及其向农村扩散和传播的过程。 由于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无论在空间距离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相差较远,因而城市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难以直接传播到农村。而小城镇作为城乡系统中一种中间层次聚落,在经济性质、人口构成、文化特征和景观面貌等方面都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过渡状态。这种过渡的性质性质决定了小城镇在城乡交流中的纽带地位和桥梁作用。

(2)聚集生产要素。小城镇的特点是“小”,性质是“城”,形式是“镇”。要素聚集是城镇的首要功能,作为城镇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小城镇也不例外。小城镇一方面聚集城市扩散的产业、物资、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一方面聚集农村的非农产业、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可供利用的初级产品。 小城镇的这种聚集不仅仅是为城乡生产要素的交流发挥中介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城乡生产要素的合成作用,小城镇自身正是在聚集合成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自身聚集功能的大小,而聚集功能的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纳生产要素的多少,特别是吸纳大中城市生产要素的多少。

(3)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城市所不可替代的直接辐射和带动作用。作为农村区域经济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的工业力量、商业规模、金融和服务等去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作为农村区域文化中心,小城镇通过各种科技交流推广、中小学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体育、图书馆等设施及社区活动传播城市文明,开阔农民视野,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帮助农民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上的根本转变。对于促进农村工业集中、集约经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从经营理念到操作方式的变革,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4)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虽然城市也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许多服务,但这些服务一般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的。由于农户经营和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大量直接与农业、农民打交道的服务内容还得依托更贴近乡村的小城镇来提供。

(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小城镇的区位特征决定了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是上连城市下带农村。小城镇把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广大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又通过自身的聚集辐射功能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既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和缩小城乡差距,又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 如何推动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如何以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改变农村面貌的“前进基地”,影响着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驱动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立足长远,制定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制定规划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这个总的指导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规划要把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现实需要与实际可能结合起来,统筹兼顾,通盘安排通讯、交通、水电、环保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统筹规划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软件”的配套。 规划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做好几个科学合理的定位:①要进行小城镇布局定位。②要进行小城镇的规模定位。③要进行小城镇类型和产业结构定位。规划要从地域区情出发,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确定小城镇的不同类型的产业构成,并突出其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2)推进城镇化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有相关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政策支撑。①继续改革有碍实行城乡一体化和贯彻国民待遇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对农民的歧视。让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取得永久性的居住权,在居住权上享有国民待遇。②要制定宽松灵活的小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政策。国务院体改办产业与市场司俞燕山提出“着力于建立用地置换和存量调整机制”,应当作为制定城镇建设用地政策的借鉴。③完善资本投入政策,拓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筹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融资政策。除政府在财政实力增强基础上增加对小城镇的投入,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入。④制定产业集聚政策。其立脚点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的诱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产业集聚政策以及规范乡镇企业布局到小城镇的政策法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引导原有分散的乡企向有条件的小城镇搬迁。

(3)必须研究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水平问题。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功能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经营聚集度的提高和对整个区域辐射力的增大。我们主张,在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城市化,要特别搞好县城的建设,使它们真正赋有城市的各种功能,成为综合产业极点。简而言之,“城镇城市化”要求突出城镇的多种功能,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理念来建设城镇,促使其逐步成长为新型的小城镇。这应当被视为当今正在建设的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

参考文献

[1][英]威廉配第著,陈冬野译. 政治算术[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2][德]克里斯塔勒,常正文等译.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第3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

成立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__*任组长。__*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组长,也是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亲自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指导和督促中心组成员学习。在具体地学习过程中,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上党课、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撰写理论文章,确保中心组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二、规范学习管理制度,落实“三到位”。

一是制度落实到位。对理论学习的时间、内容、形式、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度开展一次理论测试。二是计划安排到位。根据县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就学习的总体要求、学习时间、阅读书目等进行超前谋划。时间上,中心组要求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__*次,全年不小于__*次。内容上,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省、市、县委有关会议精神,中央、省、市、县重要文件、重大决策和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文献、报刊、书籍、文章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方法上,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镇机关干部和村委的主要负责人,针对不同的参会人员和阶段性工作需要,科学选择学习内容,灵活学习方式。三是笔记本发放到位。镇党委为每个学习成员统一订购学习笔记本,做到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心得体会规范统一。

三、拓宽学习途径,确保学习形式多样化。

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在总体上坚持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广泛学习,深入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是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镇党委充分利用每周召开的班子例会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一个主题,确定一名同志作中心发言。围绕阶段性主题展开学习,特别是上级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安排。二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即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人士进行专题辅导,交流工作经验。“走出去”即组织中心组成员到外县、外乡镇进行参观学习、取经,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研究性与课题化相结合。中心组成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联系工作实际,确定每年研讨的课题,根据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学习。

四、坚持学以致用,推动学习成果实践化。

加强理论学习,目的是提高实践的本领,更好的推进工作落实。党委中心组从两个方面着手,做到学以致用。一是注重理论武装头脑,在推进思想大解放上下功夫。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打造干事型队伍上下功夫。党委中心组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成员通过学习明确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主动地把理论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提高了解决实际矛盾和应对当前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能力,使各项工作能够向纵深发展。全体领导班子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从全镇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经过研究论证,确定了符合我镇新时期发展的“经济强镇、特色名镇、旅游新镇、文明集镇”战略和思路,统一了全镇干群思想,凝聚了发展共识。近年来,镇党委围绕新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全镇种植马蹄__*万亩,荔浦芋__*亩,特色水果__*亩,出栏生猪__*万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__*元;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风貌改造等项目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__*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__*个;建立健全了科学的预防化解矛盾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加强村民教育引导,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浓厚氛围,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__*年分别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科学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电网改造、

水利建设等项目的“__*”荣誉称号。__*镇强化措施确保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效果

__*镇党委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核心,不断加强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党委中心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执政水平,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念,转变了作风,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力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

成立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__*任组长。__*既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组长,也是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亲自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指导和督促中心组成员学习。在具体地学习过程中,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上党课、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撰写理论文章,确保中心组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二、规范学习管理制度,落实“三到位”。

一是制度落实到位。对理论学习的时间、内容、形式、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度开展一次理论测试。二是计划安排到位。根据县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就学习的总体要求、学习时间、阅读书目等进行超前谋划。时间上,中心组要求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__*次,全年不小于__*次。内容上,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省、市、县委有关会议精神,中央、省、市、县重要文件、重大决策和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文献、报刊、书籍、文章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方法上,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镇机关干部和村委的主要负责人,针对不同的参会人员和阶段性工作需要,科学选择学习内容,灵活学习方式。三是笔记本发放到位。镇党委为每个学习成员统一订购学习笔记本,做到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心得体会规范统一。

三、拓宽学习途径,确保学习形式多样化。

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在总体上坚持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广泛学习,深入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是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镇党委充分利用每周召开的班子例会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每次学习有一个主题,确定一名同志作中心发言。围绕阶段性主题展开学习,特别是上级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安排。二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即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人士进行专题辅导,交流工作经验。“走出去”即组织中心组成员到外县、外乡镇进行参观学习、取经,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研究性与课题化相结合。中心组成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联系工作实际,确定每年研讨的课题,根据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学习。

第4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一、抓组织领导,完善文明村镇机制

(一)落实文明创建责任。出台了《2021年XX镇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认真抓、党员干部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四级联动”创建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能有效地指导协调创建工作。

(二)严格文明创建考评。建立完善的评选、考核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镇党委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为各村年度考评的重要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各村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乡镇”的重要内容。

(三)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动员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在创建工作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制定创建文明村镇的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文明村镇创建面达到90%以上。广泛开展”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评选活动和“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

二、抓思想建设,树立文明村镇新风

(一)打造学习型乡镇。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主题活动,镇党委把抓好中心组学习作为推动干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学习主题。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理论学习与讨论交流、课堂讲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党委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及时领会政策精神,提升理论水平。

(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发展完善形势报告会制度,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年初学习计划,2次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等内容,并系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读”与”看”相结合,“听”与“讲”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干部学习兴趣,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端正干部学习风气。

(三)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制定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四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具体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镇形成素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发现和挖掘身边典型,积极开展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活动。持续开展‘六提倡、六反对”活动,破除封建迷信、革除大操大办等陋习。

(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实际,以“读书思廉、躬行践廉、家庭助廉、谈话促廉”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廉政教育经常化。读书思廉,每月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每季召开支部学习会或读书会、每半年召开次研讨交流会。躬行践廉,在各村委会所在地制作了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张贴廉政宣传画154张,悬挂了廉政横幅15条。在各村老年活动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中心户等场所设立了廉政文化图书角。家庭助廉,组织镇两委领导、各村书记、主任及配偶60余人进行了座谈,从正反两方面集中进行廉政宣传教育,鼓励家属当好贤内助。

(五)加强未成年人教育。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把工作成效作为基层基础创建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经常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普、道德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农村文化娱乐场所实施有效管理。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入学、日常管理工作,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抓阵地建设,发挥文明村镇功能

(一)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按照规划序时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结合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打造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与维护农村稳定相联系、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联系、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加强民主法制相联系的“三联”机制,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带动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开展文体娱活动。继续发展民间文艺队伍,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管乐队等群众文艺队伍逐渐壮大成熟。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民读书月”等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国防教育知识、普法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等(有奖)竞答活动。

四、抓村镇建设,树立文明镇村形象

(一)稳步推进集镇搬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思路,稳步推进集镇搬迁工作。集镇建房方面主要采取统规建设的做法,户型规划体现文化内涵,提升建设品位。目前,XX镇一期项目已完工,共计完成办理手续187户。

第5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

1. 加快小城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当前,随着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以及大中城市承载力日趋饱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同时,结合当地情况,走一条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解决城市化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小城镇走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2)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小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解决小城镇建设的不足,结合各地情况,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特色小城镇,从而将我国的城镇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和潜力

小城镇作为覆盖农村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利用小城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形成城乡互补的新机制。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1)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吸聚大量农村人口,有助于把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的重要作用。小城镇与农村相比,小城镇虽然处于城市体系的末端,但仍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大的比较优势,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有力保障。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又具有面向农村、量大面广、转移成本低等特点,能较好地解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小城镇是开辟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它是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主要途径。

(2)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经济交流发展,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小城镇是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郊型经济的平台。首先,小城镇是城乡商品市场交流的平台。当前,随着城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而农村对工业品需求量亦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平台。其次,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再次,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

(3)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是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将大中城市的先进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小城镇,再由小城镇发散传递到周边农村,为农民现代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也对农民向市民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实现人的现代化。

3. 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小城镇规模偏小,辐射能力较差,集聚功能难以发挥。小城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定人口的聚集体,其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因此,小城镇规模不够大,人口的数量少,就会造成小城镇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导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小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小城镇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2)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特色不够鲜明。小城镇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并且受资金、人才及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普遍存在起点不高、定位不准观念不新等问题。同时,在城镇规划中,往往忽视对自身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的把握,使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3)小城镇发展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功能较为单一。对投资缺乏吸引力资金不足是全国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小城镇建设和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特别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收益小、问题多,市场化运作难度大,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加之,地方财政配套财力不足,小城镇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现象。

(4)小城镇建设权责不明,管理混乱,改革滞后。由于小城镇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不能形成集中统一领导,政策资源和资金项目比较分散,不能集中投向重点小城镇,未能形成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合力,城镇建设管理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同时,由于主管部门间职权交叉,责任不明,加之改革滞后,对小城镇的建设管理有时放任自流,在管理上执法力度不够,违规建设、未批先建、乱搭乱建等现象突出。

4. 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融资,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配套,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以制度创新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全面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作为基本前提,全面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小城镇规划要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体现高起点、可持续,从而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必须突出科学性,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其区位优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规模,注重实效,真正走一条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面向“三农”问题,坚持把“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城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融资,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小城镇建设要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方法,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使小城镇建设从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转变为向社会向市场要投入的机制,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市公共资产,走资本运营的路子,逐步朝着国家投入为辅,社会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形式过渡。完善小城镇地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小城镇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城镇土地转化和升值、房地产增值中筹集建设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大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培育资本市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努力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配套,集聚农村人口,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关键之一,要充分考虑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功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载体功能,增强人口凝聚性,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积极探索农民安居、就业、失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乡村延伸,实现城镇化。同时,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重点解决水、电、路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4)以制度创新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因此,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必须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进行体制创新,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首先,要全面落实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力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决策管理水平。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搞好城乡社区服务上来,要不断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方面的执法力度,实现建设管理规范化,创造有序、文明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贾玉洁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2011(4).

[2]许经勇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

第6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强化镇区管理展示大豫新貌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昨天,我们认真听取了**镇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镇长的工作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尤其是近几年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有目共睹、实事求是,通过讨论对过去政府工作是满意的,一致认为希望继续发扬,对今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表示拥护和赞成,同时也表示积极发挥好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镇党委和政府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对报告中提出的“完善镇区长效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思路和要求,我们听了很振奋,很高兴,在当今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面貌如何,能反映经济实力和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以上建议仅是本人所见的、所想的,人民群众所盼的作了归纳,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人民代表,深感联系选民还不够,为此表示这次会议后,加倍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探讨基层管理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有责任支持政府,广泛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认识,共同为建立和谐美貌的新大豫而努力。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谨请领导和代表们谅解。

第7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总的看,几年来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得比较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二是一些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存在不严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事,对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有我们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等等。

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从提高农民生产水平的高度,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为促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五项措施,突出“五个强化”,着力建立健全惩防并重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反腐保廉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抓典型示范,强化整体推进

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我们把冯家镇柏家村和林家村做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认真总结这两个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这两个村实行了“六步走”的议事决策机制:第一步是村民提议,第二步是议事会议题,第三步是在议的基础上村两委会就村民提议的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方案,第四步是召开党员会讨论,形成初步的决策意见,第五步是把初步决策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形成决议,第六步是把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议在村务公开栏中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全村村民的监督,没有大的异议的正式形成决策,并组织实施。例如,柏家村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决策,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力量放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来。20__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34.4万元,现金存款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林家村在决策中严格执行“六步走”,并且把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全体村民中。通过民主决策,村民们集思广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4年来,全村化解不良债务达90余万元。

同时,我们还把五峰镇作为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乡镇,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工作的引导和推动。我们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宣教室同志为成员的工作组织,深入到五峰镇进行调研、指导、检查。为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五峰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宣传、财政、经管等部门各司其职,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工作之中。

二是明确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目标及责任分工。五峰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务公开、党员干部教育、民主管理等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为15项,与村党支部书记、镇直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评定,与工资、奖金挂钩,并做为干部交流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五峰镇将建章立制工作做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实际,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集体议事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制度、“三公开”制度、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等,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四是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费的投入。为确保典型示范的正常开展,五峰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入资金10余万元,制作政务公开板6块、村务公开板22块。政务公开从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程序等方面,能公开的都公开。村务公开将村级财务、计划生育指标、农村合作医疗、山林转制、“四荒地”发包、土地征用补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涉农法律法规、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等全部公示上墙。

我们认真总结五峰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用来指导其他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学 有样板,各具特色,全面推进了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抓教育,强化廉洁从政意识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扩展教育平台。我们把、《实施纲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全部纳入到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党校学习培训计划之中,通过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县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10余万人次。东六家子镇、西六家子乡、五峰镇等19个乡镇,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教育片展播及开展读廉政书、唱廉政歌、授廉政课活动等多种形式,推进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增强纪律观念。

二是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各乡镇多次组织本乡镇党员干部观看《牛玉儒》、《任长霞》等,邀请县先进人物宣讲团,宣讲范守文、郭永吉等人的先进事迹。冯家镇还树立林家村党支部书记田文义先进典型,总结了林家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经验,并在全镇各村推广。各乡镇还组织观看《梦断庄园》、《用金钱碓砌的坟墓》、《一起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案件的思考》等电教片,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五峰镇把某村主任超指标采伐林木的案件做为反面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他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刘承福等先进人物做专题报告,到大四家子乡扎兰村学习郭永吉的先进事迹,强化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意识。

三是以廉政文化“六进入”为契机,把廉政文化创作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一个暂新载体。我们把五峰镇、东六家子镇、后新秋镇、大四家子乡作为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示范乡镇。如五峰镇文化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市、县评剧团,组织镇村文艺骨干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廉政文学作品创作。东六家子镇一方面以本镇红石村党支部书记王权、双坨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景荣、西南山村村委会主任徐成安等同志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先进人物为典型,让他们介绍经验,交流做法,进行典型引路。另一方面以各村党支部为核心,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村民开展的争创文明生态村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不断拓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领域,营造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镇党委、镇政府还制作了廉政警示牌,在党政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桌上分别摆放,做到警钟长鸣。后新秋镇平顶山村还建起了廉政图书室,制作廉政教育图板,定期组织党员和村干部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大四家子乡还加大对小剧团的经费投入,小剧团自编自演,走村串户,为村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抓制度,强化源头治理

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钱、管人、管物。

一是工作例会制度。大部分乡镇都规定每个季度党委会要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门学习一次党纪政纪条规。做到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文章。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每年年初,各乡镇都与本乡镇所辖的各村和乡镇直部门层层签订形式任务不同、分工范围不同、责任内容不同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同时明确规定,农村各级班子及其每一位成员都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各级“一把手”负总责,每半年对责任状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年末进行全面考核,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制的行为严肃追究,并与村干部的工资直接挂钩。例如,五峰镇几年来,共查处责任追究案件14件,四堡子乡共查处责任追究案件5件,大德乡查处责任追究案件4件。

三是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制度。各乡镇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集体议事规则,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后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在村集体土地承包、征地安置补偿、粮食直补、新农村建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监督权。

四是村务公开制度。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对于征地安置补偿、集体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退耕还林等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要求公开的事项,都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全面公开。全县每个村都选出3~5名村民代表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五是健全完善了农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第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由乡镇经营管理站监督管理。第二,完善村级支出“一支笔”的规定,实行“3 1”签字支出模式,增强村级财务的公开透明度。第三,无特殊情况不允许村组干部或他人借用村级资金,更不允许将村级资金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第四,取消村组招待费,凡涉及村组公务接待、招待支出,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一律不予核销。第五,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监督,1000元上以大宗支出项目及金额提供祥细说明。公开的内容和项目、金额要与原始事实相符。村级救济救灾收支和捐赠物资收支必须在一个月内向群众公开。第六,成立乡镇村级资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村集体资产处置、村集体资源流转、转制、出售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各村村集体资产处置、村集体资源流转、转制、出售时,事先要向乡镇村级资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申报,并在其监督下,履行合法手续,并按程序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及时进行公开。

六是健全完善了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全县各村都加强了财务审计工作。第一,加强报账审计。村级每月财务收支原始票据在报账时必须经乡镇经管站专职审计人员审计,重点审核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经手人签字,是否有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审核签字,是否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审批签字。上述人员分别审核同意盖章后方可报账。第二,加强定期审计。乡镇经管站每月对村级的现金、存款进行一次清查审 核,每季度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产成品等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年终对当年村级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审计面达到100。第三,加强抽查审计。县农业局、审计局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对村级财务进行抽查审计,抽查审计面不低于全县总村数的三分之一。第四,加强重点审计。对村干部离任、村会计交接及有案件的村实行重点审计。

七是行风评议和质询制度。各乡镇都明确了党员群众评议基层站所和村级班子的时间、内容、步骤和对评议结果的处理,大部分乡镇站所和村全部建立政务、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提出质询和改进意见。近几年来,五峰镇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共提出意见和建议达50余条,彰武镇村民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达60余条,四合城乡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0余条。各站所和村按照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及时整改,有效地改善了服务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八是“三项谈话”制度。各乡镇都实行了镇纪委负责人同村两委班子和镇直部门负责人谈话制度、对新任职村两委班子和镇直部门负责人廉政谈话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对谈话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规范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四、抓监督,强化制约作用

全县各乡镇都采取落实“三权”的有效措施,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到集体事物的管理中来。一是落实民主参与权。凡是村级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工程项目资金筹集、招投标方案、集体山林等资源出售和转制,以及广大群众认为必要的事项,在决策前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避免营私舞弊,暗箱操作等现象发生。二是落实民主决策权。进一步明确村民代表有权力和义务,以各种形式确立村级重大事务由村民集体决策的制度。三是落实民主管理权。例如:五峰镇制定出台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重新制定修改了《村民自治章程》并提交镇人代会讨论通过后印发至各个农户,使村级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达到村规民约合法化、村务制度系统化、村务管理程序化。

五、抓案件查处,强化警示教育

第8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昨天,我们认真听取了陈兵镇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镇长的工作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尤其是近几年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有目共睹、实事求是,通过讨论对过去政府工作是满意的,一致认为希望继续发扬,对今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表示拥护和赞成,同时也表示积极发挥好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镇党委和政府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对报告中提出的“完善镇区长效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思路和要求,我们听了很振奋,很高兴,在当今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来自)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面貌如何,能反映经济实力和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以上建议仅是本人所见的、所想的,人民群众所盼的作了归纳,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人民代表,深感联系选民还不够,(来自)为此表示这次会议后,加倍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探讨基层管理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有责任支持政府,广泛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认识,共同为建立和谐美貌的新大豫而努力。

第9篇:集镇建设论文范文

(一)议事范围

1、镇党委会议议事范围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要文件、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本镇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作出重大决策和部署。

(2)研究决定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部署全镇重大活动和阶段性中心工作。

(3)讨论决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有关事宜。

(4)决定镇管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聘用、调动、借用、考核、奖惩。

(5)研究决定和指导群团组织的重大事项和换届等工作。

(6)讨论通过以镇党委名义发出的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

2、镇长办公会议议事范围

(1)传达讨论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提出实施意见。

(2)研究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措施。

(3)讨论实施镇人代会以及镇人大主席团提出的目标、任务,并处理好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4)讨论研究全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5)讨论研究政府各部门和镇各直属单位提交的重大事项。

(6)讨论研究本镇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提出的与政府工作相关的重大问题。

(7)讨论通过以镇政府名义发出的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

(8)研究属于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重大事项。

3、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

(1)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2)完善各项经济体制及年终的结算、兑现。

(3)研究引进项目、利用外资、技改投入等重大事项。

(4)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重大问题。

(5)研究镇财政预决算的制定、修改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6)研究决定社会事业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7)研究决定全镇性的重大问题。

(二)会议召开

1、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随时召开。

2、会议一般由正职领导召集并主持,必要时可委托一名副职领导召集和主持。

3、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方能举行。遇研究干部的任免和推荐名单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方能举行。

4、召开会议,一般由主要领导或党政办公室在会前将会议时间、议题通知与会成员。

5、议题涉及有关部门的,必要时可通知相关部门派员列席。

6、召开会议时,如参加人员因公、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出席的,应事先向主要领导请假,并告知党政办公室。

7、议题涉及到某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而需要回避的,该成员应予以回避。

(三)议题的确定

1、会议议题由各成员提出,主持人确定。也可在征得主持人同意后,由各分管领导负责提出。

2、如属政府职权范围的议题,需要提交镇党委讨论的,一般应先经镇政府镇长办公会议讨论并认为确有必要的,然后提交党委会议讨论,必要时也可举行党政联席会。

3、对于重大决策,应在会议召开之前,进行必要的协商和调研论证,然后再把议题提交会议讨论决定。

(四)议题的讨论和表决

1、会议议事时,应由提出议题的领导或成员就议题作简要说明。

2、讨论时要发扬民主,充分发表意见。发言要中心突出,观点明确,会议主持人要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集中,提出决定或决议草案。

3、作出决定或决议时应贯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争议较多的问题,可暂缓作出决定,在作深入调查后再行商议。

4、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必要时可在下次会议上再行提出讨论。

5、讨论干部任免时,如原定人选被否定,应由组织部门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