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规划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规划建设论文

第1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2006年国家把加快黄金水道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并出台《“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2007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确定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其中的“三大定位”为: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8年5月5日,交通运输部交水发[2008]82号文件《关于加强航运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对航电枢纽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滚动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主城、万州、涪陵三个港区,以及长江、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2009年6月25日,在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交通运输部与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完善沿江产业布局,加强水运资源保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不断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达成共识。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10a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这些纲领性文件为重庆市的水运建设、航电枢纽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航电枢纽规划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开展工作,站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这个国家战略高度来思考我们的规划建设工作。

2规划建设项目思考

2.1长江干线

2.1.1长江小南海、朱杨溪航电枢纽工程

小南海枢纽工程大坝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珞璜镇的猫儿峡,地处长江上游,距离重庆市主城区40km,距离江津城区39km。其配套建设的电站装机容量约168万kW,总投资约230亿元。朱杨溪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江津市朱杨溪处的长江干流河道上,下游距离江津城区66km,距离重庆市主城区139km。该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净化三峡水环境、航运、引水的综合利用水库枢纽工程。配套建设的水电站装机容量约为190万kW。2个电站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长江重庆至四川泸州段的航道条件,辅以少量航道整治措施,可以轻松达到Ⅰ级航道标准,实现3000t船舶和1万吨级船队的常年通行。目前,小南海枢纽已启动前期工作,若环保评价能通过国家审查,则可实现开工建设。朱杨溪枢纽尚未开展前期研究,应尽快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升该段航道标准达到Ⅰ级,这对建设高等级畅通航道,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2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探索

三峡电站水库水位常年在145~175m之间运行,从水库实际运行看,能维持在175m运行的时间非常短,然后就不断下滑,直至145m水位,对重庆的城市环境、港口码头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库尾航道也有较长时间恢复到原来的天然状况,加上库尾泥沙淤积的因素,很多时候都难以维持在较高的航道等级标准,船舶航行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影响船舶的正常装载和航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研究在三峡库尾145m末端涪陵、长寿附近增加1个调整重庆港及库尾航道水位的反调节航运枢纽,按全闸坝方案设计,在三峡水位下降时始终保持重庆港的水位在175m左右,水位上涨超过175m时打开所有闸门畅泄恢复到天然状态。三峡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175m时,船舶通过敞开的闸坝自由通行;三峡水库水位低于175m时,船舶通过船闸通行,可能的情况下也可安装几台小型的发电机组以维持船闸的正常运转。增加这个调节枢纽后,重庆港的水位变幅大幅度减小,码头结构变得简单,岸坡更加稳定,港口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都将降低。库尾航道也能常年保持一个稳定的水深,有利于船舶装载和安全通行。库尾消落带也得到根本性的治理,城市景观明显提升,城市环境极大改善,市民的亲水活动也有了安全保障,这与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的战略任务“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少量的缺点就是:在三峡水库低于175m时增加了船舶过坝环节;在汛期可能会少量抬高上游水位,由于采用全闸坝方案,汛期达到175m水位以后就畅泄,澭高的水面线到了一定位置就消失了,所以这个影响很小,基本上不会增加防洪压力和土地的淹没;江水自洁能力可能略有下降,但可与原三峡库区的水质基本保持一致(枯季缓水、汛期流水);对三峡的防洪库容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处于三峡库尾,这个影响也非常小。这些缺点在其巨大的社会效益面前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建议尽快开展该项目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2.2嘉陵江

2.2.1利泽航电枢纽工程

利泽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利泽乡嘉陵江干流,距利泽乡3.5km,距合川城区32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1100km2,是嘉陵江干流重庆段自下而上梯级开发的第三级,上游与四川省武胜县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衔接,下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衔接。利泽枢纽是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航电枢纽工程。该工程属河床式开发,规划正常蓄水位为213.3m,装机容量约92MW,总投资将超过2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渠化嘉陵江干流航道26.5km,使航道等级由现在的Ⅵ级提高到Ⅳ级,嘉陵江南充以下航道实现全江渠化。该项目本已由四川和重庆的两个单位联合组建了项目业主,并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和准备工程,然而两省市参建单位在项目正常蓄水位和征迁方面存在一些分歧,由于项目跨省,协调难度较大,几经协调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使得项目被迫暂停。目前,利泽航电枢纽工程是嘉陵江能否实现全江渠化的关键,项目建设是势在必行。建议交通运输部给予大力协调,四川和重庆双方也以推动嘉陵江航运事业发展为根本进行友好协商,尽快恢复利泽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工作,使嘉陵江能尽快实现全江渠化,积极推动嘉陵江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2井口航电枢纽工程

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位于沙坪坝区井口镇境内,是嘉陵江梯级开发至下而上的第一级,下游与三峡175m回水衔接,至朝天门嘉陵江河口约25km,上游尾水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衔接,回水里程约43km。按原规划,预计井口枢纽总投资约40亿元,装机约50MW,投资效益极差,无法实现以电养航的目标,因此,交通运输部同意暂不实施。后重庆市港航局牵头,对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以下至河口68km航道进行了整治,整治结束后航道水深达到2.1m,达到了Ⅲ级航道的标准。由于嘉陵江船舶吃水较深的自身因素,2.1m的航道水深在枯水季节无法保障1000吨级船舶正常通行,甚至无法保障多数300~500吨级船舶的满载吃水要求,而该段航道处于三峡回水变动区,属泥沙累积性淤积区域,预计2.1m航道水深也很难维持较长的时间,且受嘉陵江众多梯级电站和草街枢纽电厂调峰的影响,该段航道内的流量、水位日变幅较大,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幅也非常大,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港口作业影响很大。因此,为确保嘉陵江梯级开发的成果,井口枢纽上马势在必行,一级建设比两级好,多一个环节将影响通航效率和保证率。建议尽快开展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开发方式进行重点研究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发企业。以电养航行不通,可以采取发电+坝桥开发+枢纽区及两岸土地房产合作开发+枢纽区旅游开发等方式来综合开发,再加上交通运输部和重庆市政府的共同扶持以及航电枢纽电价扶持,应该能顺利建成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以早日实现嘉陵江真正意义上的全江渠化,为嘉陵江的航运、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3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重庆武隆县白马镇,上游接银盘水电站,下游与三峡库区尾水衔接,是乌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第11级(银盘+白马),是以渠化航道兼顾发电的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83m,死水位181m,调节库容0.32亿m3,拟安装3台13.5万kW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40.5万kW,多年年平均发电量16.44亿kW•h,项目总投资约96亿元(静态投资约82亿元),总工期为8a。白马枢纽建成后,使乌江干流大乌江以下河道达到Ⅳ级航道标准。

2.4綦江

綦江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凉风垭铜鼓园,自南向北流经贵州省桐梓县和重庆市的南川区、万盛区、綦江县、江津区,于江津区仁沱镇顺江村流入长江,全长约231.3km,流域面积约7000km2。多年平均流量约83.9m3/s。其中赶水至綦江县城为綦江中游,河段长63km,流域面积1733km2,总落差75.3m,河槽平均坡降1.23%,水能资源丰富。綦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煤、铁矿为主,其中已探明煤矿储量30多亿t。綦江航运开发较早,自古是川盐运黔的重要通道,1938年至1945年间就开始大量修建船闸,并进行航道整治。1940年修建大常水电站,开始了水能开发。早期重庆境内干流规划修建12座梯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供水,总装机容量38.76MW。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綦江干流至今仍未能实现渠化,且船闸规模较小,等级低,防洪抗旱能力差,经常发生水灾和旱灾,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较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重新规划綦江干流梯级开发方案,建议相关投融资平台积极介入,对綦江重庆境内的梯级进行整合,统一进行规划和开发利用,提升船闸和航道等级,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尽快实现綦江重庆境内全江渠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2.5涪江

按照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77年编制的《涪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和1994年编制的《涪江流域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涪江重庆境内共规划有5个梯级,目前已建成4级(渭沱、安居、富金坝、三块石),还有潼南双江梯级没有建设,初步实现了双江以下航道的全江渠化,已渠化库区航道基本达到了Ⅴ级标准。由于早期的渭沱、安居梯级为90年代初期电力部门建设,那时涪江航道尚未定级,船闸按Ⅵ级的最低标准进行设计,所建船闸规模较小,特别是闸室宽度、槛上水深等标准较低,其中闸室宽度仅8m(300吨级机驳船宽就达8.5m),只能满足当时当地小机驳船(最大100吨级船舶)的通行需要,未达到Ⅴ级航道船闸的标准。反而上游的富金坝、三块石船闸达到了Ⅴ级标准,能通行300吨级船舶。但300吨级的船舶却过不了渭沱、安居船闸,使得上游富金坝、三块石船闸也无300吨级船舶通过,这与涪江规划的Ⅴ级航道标准不符,梯级渠化的效果未能显现,造成涪江航道水路运输至今仍不景气,涪江梯级渠化工程的航运效益也无法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尽快立项启动涪江船闸标准化改造工程,将不符合标准的渭沱、安居等船闸改造升级,同时论证建设潼南双江航运梯级,并辅以少量的航道整治措施,使涪江重庆境内航道、船闸完全达到Ⅴ级标准,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对安居、三块石等梯级进行并购整合,实现涪江重庆境内梯级统一调度指挥,以充分发挥梯级渠化工程效益。

2.6三峡库区及其他支流航道

三峡水库成库后,受回水顶托,很多小支流都变成了高等级航道,其他航运梯级的开发或水电站的建设也增加了可以通航的支流航道,可以通行较大的船舶。建议相关部门或联合投融资平台作一个系统的调研,结合支流航道的矿产资源、工业布局、旅游开发、小城镇对外交通、航道尺度、流量、水位变幅等情况,对航道的开发利用作统一规划,次要航道采取航道整治的方式,重要的有条件的支流航道采取航电结合的梯级方式进行开发,增加高等级航道的里程,构建高等级航道网,干支联动,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

2.7其他

随着嘉陵江运力的不断增长,可能还将启动井口、草街、利泽等枢纽的二线船闸建设工程。

3航电枢纽建设保障措施及建议

重庆下一步的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任重道远,离不开交通运输部、重庆市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确保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领导,重新成立重庆市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至少明确一位副市长任组长亲自抓航电枢纽工程建设。

2)做大做强水运工程的投融资平台。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持航发司这个投融资平台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除了让航发司做以社会效益为主、企业可能亏损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外,还是要让航发司参与一些略有效益的项目(比如小南海、彭水等类似项目或其他有效益的项目),或政府加大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否则只做企业效益亏损或勉强持平的公益性项目,没有一些好项目的拉动或巨额补助资金的支撑,这个平台不仅起不到滚动开发、以电养航的目的,而且会因为巨额亏损而自身难保,长期下去最终的结果只有做垮,失去这个平台。

3)加大公益性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和交通运输部资本金补助力度。

4)协助、协调确定航电枢纽工程的电价定价机制,参照垃圾发电等特殊电量定价机制,除了给予合理的电价外,还要发文确保所发电量无条件全部上网。

5)在航电枢纽工程征迁移民安置、建设、经营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国土、规划、水利、建设、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上给予减免优惠,并在航电枢纽工程枢纽区或库区临江土地的开发、储备上优先照顾枢纽工程建设业主。

6)支持开展“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嘉陵江井口航电枢纽工程”、“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梯级)开发”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和规划建设。特别是加强部市协作,共同协调,让三峡建设总公司理解、支持、资助“三峡库尾重庆港反调节航运枢纽工程”的建设。

7)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政府共同努力,协调利泽枢纽建设与四川省的关系,推动利泽航电枢纽工程尽快上马。

8)进一步加强对非交通部门所建水电站或航电枢纽的监督管理,按照长远规划,确保通航建筑物的等级标准和客货通过能力。

4结语

第2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生态政区建设的宗旨是通过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从技术革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入手,调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全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经济、生态和文化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的综合发展。

自1987年由当时的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科委支持的江苏大丰全国第一个生态县规划开始以来,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当地政府生态政区建设办公室合作组织了一大批跨学科的研究人员先后开展和跟踪了大丰生态县、扬州、日照生态市和海南生态省等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典型生态政区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课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18年来,我们与当地的科研、决策和管理人员一起在理论探索、规划编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典型工程示范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也发现了一些挑战和机遇,在这里与大家磋商。

1生态政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富人阳春白雪的奢侈品吗?

生态政区的测度指标是过程的健康程度而不是目标的绝对数量,必须看趋势、看进步、看活力、看阈值(饱和度)、看公平性、看和谐度、看满意度。经济富裕的不一定都是生态合理的,发展滞后不一定生态落后。生态政区的目标是生态和谐而不是环境优美,自然条件较差地区也可以通过生态建设实现关系和谐。目前创建生态政区的过程中,人们过分看重生态政区评估的绝对指标而忽视相对指标,着重结构指标而忽视功能指标,着重静态指标而忽视动态指标,导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生态政区的积极性不高。今后除部级的评估考核指标要逐步完善、科研部门的重点要有所倾斜外、体制改革要相应配套外,各地区的思想解放、观念转型十分重要。

生态政区的内涵远不是经济发达和环境优美,其根本宗旨在于引进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不同发展水平下城乡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1)系统化针对传统城市建设中条块分割、学科分离、技术单干、行为割据的还原论趋势,引进生态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复合生态系统原理,重视景观整合性、代谢循环性、反馈灵敏性、技术交叉性、体制综合性和时空连续性。

(2)自然化营建一种朴实无华、多样性高、适应性强、生命力活、能自我调节的人居环境,具有强的竞争、共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强调水的流动性、风的畅通性、生物的活力、能源的自然性以及人对自然的适应性和低的风险。

(3)经济化以尽可能小的物理空间容纳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以尽可能小的生态代价换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小的物理交通量换取尽可能大的生态交流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4)人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美学及文化等社会需求,诱导和激发人们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信仰境界和天地境界的融和与升华。

2生态政区建设是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建设,钱到渠成吗?

生态建设是各类自然、社会和经济生态关系的建设,需要从体制、技术、行为多方面全面规划、设计与管理,资金可以加速硬件环境的建设,而软件核心件环境的建设光靠资金是不行的,必须以认知文化和体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观念转型、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强化完善生态规划、活化整合生态资产、催化孵化生态产业、优化升华文化品位来培育。才有可能引来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改善硬件环境。

生态政区建设面临新旧体制的矛盾、条块分割的冲突、上下认识的差异、内外环境的匹配、近期和远期效益的权衡,以及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处置。事实表明,成功的生态政区建设必须有一个革新的班子、一类先进的理念、一种统筹兼顾的机制,一套决策咨询、科技术孵、信息反馈的技术支撑体系,一支长期合作、相互信赖的科研队伍,以及一个人才培训、绩效考核、生态监测、社会参与和舆论监督的能力建设网络,缺一不可。

3生态政区追求的是环境、经济双赢目标吗?

当前社会上流行一种观念,认为国内外经验表明,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腐败后廉洁是资本积累的必由之路,最终都能达到环境经济双赢。其实,早期工业化国家经过200多年的摸索实现的局部环境经济双赢,是以对全球生态资产的掠夺、全球环境的恶化、殖民地人民的贫困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来的。沿海一些经济发达但生态失调地区局部可以双赢,也是以牺牲区域利益、健康利益、农民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代价(不健康、不公平、不文明)换来的。

发展是硬道理,包括经济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环境的发展。生态政区建设就是要在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以生态为纲,拉动社会、经济的快速起步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富裕、健康和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三赢而不是双赢,双赢不是可持续发展。生态省、市、县规划要在对传统双赢战略的反思中强调区域环境尺度上的生态整合,产业层次上物质生产方式的重组,文化层次上人的素质观念和体制耦合方式的升华,实现人、物、境三层次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这里的生态不只是生物生态、景观生态,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利用方式的经济生态、和复合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整合生态。

4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是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环保产业吗?

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是生态政区的动脉。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线性生产、单向消费、线性思维型的传统工业经济而言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全部原则。循环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或闭路循环,而是一种螺旋式的有机进化和系统发育过程,包括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将时空错置的废弃物资源重新纳入代谢循环中);能源的清洁利用和永续更新;信息的灵敏反馈和知识创新;人力的培育、繁衍和继往开来;资金的高效融通和增值;空间格局和过程的整合而非破碎,融通而非板结,平衡而非滞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连贯性、代际公平性和过程平稳性;以及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的协同进化功能(进化而非优化,柔化而非钢化,人化而非物化)。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循环经济不只是物质的闭路循环,而且是一场技术、体制、行为领域有关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和结构、功能的重组。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3r小循环相对应,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观念转型、体制改革和功能重组的3R大循环。

观念转型(Rethinking):从还原论走向整体论,从掠夺型走向共生型。促进决策者、经营者、消费者、科技工作者和社会传媒在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方面以信息反馈为核心的理念更新和观念转型。

体制改革(Reform):从基于产值与利润的物流型部门经济小循环走向面向社会与自然的服务型区域经济大循环,引进催化、孵化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景观结构、管理体制和科技结构的横向、纵向、区域和社会耦合。

功能重组(Re-function):从谋生型被动受控行为到学习型自主自生行为,从物态、事态走向人类生态,促进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时、空、量、构、序尺度的功能整合和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技术更新,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功能健康型循环。

3R大循环的核心是运用产业生态学方法,通过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增加就业和人性化生产等手段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市场经济,遵守竞争原则、效率原则和效用原则。现代循环经济既要求宏观尺度上资源利用的效率,又要求微观尺度上经济发展的效用,实现高效与和谐的辩证统一。我国整体上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我们的建设既需要发展的稳度又需要发展的力度,如果只强调物质的闭路循环而忽视产业发展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骤会十分缓慢。循环经济依托于自然生态的大循环(水、土、气、生、矿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全代谢过程),社会生态的中循环(规划、管理、研究、教育、消费)和产业生态的小循环(研发、生产、营销、废弃物管理和培训)。未来循环经济的焦点正从运筹物态(优质畅销的物质产品)向事态(多功能的社会系统服务)、生态(无形的自然生态公益)和人态(企业和社区文化与人的能力建设)转型(图1)。

生态政区的产业不可能都是生态产业,而是面向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转型,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孵化,要通过从产品经济走向服务经济的功能导向、从链式经济走向循环经济的纵向闭合、从竞争经济走向共生经济的横向联合、从厂区经济走向园区经济的区域耦合、从部门经济走向网络经济的社会复合、从自然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软硬磨合、从刚性生产走向柔性生产的自我调节、从减员增效(效率)走向增员增效(效率加效用)的就业结构调整以及从务工谋生走向生态乐生的价值观念转化,系统推进生态政区的产业革命,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和谐发展地方经济的新型产业化模式。

5生态文化是文物保护、景观塑造的物态文化吗?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政区的灵魂。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化,涉及体制文化(管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体制、制度、政策、法规、机构、组织等);认知文化(对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以及天人关系的系统生态的认知,包括生态哲学、生态科学、生态技术、生态美学的教育和传播);物态文化(人类改造自然、适应环境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行为,以及有关自然和人文生态关系的物质产品,如建筑、景观、古迹、艺术产品等);心态文化(人类行为及精神生活的规范,如道德、伦理、信仰、价值观等,以及有关自然和人文生态关系的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美术、声像等)。其核心是改造人、增强人类种群利用资源、适应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能力,而不只是狭义的文物保护、景观塑造意义上的视觉文化。

6生态政区建设规划就是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规划吗?

生态政区建设规划不同于政区生态环境规划,它是一类综合型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是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以及三者相互关系在内的战略发展规划。“生态政区”中的生态不是简单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而是一种竞争、共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一种具有开拓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活力结构;一种时间、空间、数量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服务功能;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一种发展生产力同时又保育生存环境的战略举措;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其理论基础是作为自然哲学、系统科学和工艺美学的生态科学。生态是辨证的,和谐而不均衡、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滞留、循环而不回归。

生态政区规划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其中,生态概念规划包括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规划;生态关系规划;生态功能规划;生态网络规划。

(1)自然生态因子规划水(水量、水质、水生、水景、水灾);火(太阳能、化石能、气候、大气);土(土壤、土地、地质、地理、景观);木(植被、作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他生命有机体);金(矿产、建材,营养物、废弃物)。

(2)人类生态因子规划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动态);人力(劳力、智力、购买力);人文(技术、体制、文化);人心(价值、信仰、伦理、道德、风尚);人气(集聚效应、环境影响)。

(3)生态关系规划空间区域流域政域城域街区;时间:地质地理城建经济人文;数量:规模速度密度容量足迹;结构:人口产业景观社会基础设施;序理:竞争共生自生再生进化。

(4)生态功能规划生产功能(物质和精神产品);生活功能(就业、消费、居住、游息);流通功能(人、财、物、信息);还原功能(环境净化缓冲、废物循环再生、医疗保健、教育改造);调节功能(人工管理和自然调节)。

(5)生态网络规划物质代谢网络(输入、排出);能源聚散网络(供需、耗散);水代谢网络(量与质、自然与人工);交通运输网络(人、物、信息);城市景观肌理(风、水、形、神);城市社会纹脉(商贾、人文、邻里);城市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安全网络(治安、急救、防灾)。

生态概念规划是一种新思路、大手笔、粗线条的战略规划、目标规划和概念规划,它不是代替,而是引导、促进、补充、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这些规划的制定和修编提供战略指导和生态协同方法。其功能在于指明方向、孕育机制、推荐方法、控制进程。主张一种逆向思维:不是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而是不这样发展就不可能持续。生态承载力K(含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市场潜力)、内禀增长率R(技术、体制、行为)以及系统整合力I(景观整合、产业整合、文化整合)的动态变化是生态政区调控的抓手,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

生态工程规划包括水生态工程、能源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工程、交通生态工程、建筑生态工程以及废弃资源利用的生态工程等的系统设计、规划与管理。

生态管理规划包括政区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生态文明的管理。其中城市生态资产指城市的生存、发展、进化所依赖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支持条件和环境耦合关系,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形生态资产如太阳能、大气、水文、土地、生物、景观等自然生态资产和附加有人类劳动的水利、环保设施、道路、绿地等人工生态资产。无形生态资产包括生态区位、风水组合、气候组合等自然生态资产及交通、市场、文化等人工生态资产。生态资产审计、监测和管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生态服务是指为维持城市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功能所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和环境公益。它是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一种产出和功效,如合成生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分与稳定水文,调节气候,保护土壤与维持土壤肥力,对环境污染的净化、与缓冲,贮存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城市大气的平衡与稳定等。城市生态服务有时折合为生态足迹来计算。城市生态代谢是流入和流出城市的食物、原材料、产品、能流、水流及废弃物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生态效益和生态影响。可以通过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来测度。城市生态代谢评价是城市产业发展和市政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海南、扬州、日照等省市的生态规划中提出了通过生态产业的孵化、生态环境的培育和生态文化的诱导去弘扬一种高效的生态技术、和谐的管理体制和系统负责的社会行为,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新模式,为各级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方法。如扬州生态市规划的重点是:以水资源调控、水环境治理、水生境保育、水景观建设和水安全保障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建设;以生物资源循环再生、生态卫生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整合为核心的乡村生态建设;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延续为核心的城镇生态建设。

7生态政区规划编制是规划单位的事、生态政区建设是环保部门的事吗?

生态政区规划不是一个职能部门或一个科研单位可以完成的,而首先应是主管领导的事,是各部门间综合协调的事。规划单位只能提供技术指导,其数据来源、关系调查、信息反馈和实施办法全靠各主管和职能部门承担。当前很多生态政区规划只是为完成任务,请一个规划单位,炒点概念,列点指标,纸上划划,墙上挂挂而已。其实,政府部门要的不是本本,而是推进生态政区整体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符合区情的行动纲领和外引内联的技术途径,规划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渗透到地上和心里。科研单位的职责不只是编一个本本,而是要连续跟踪、与当地部门紧密配合,参与当地的能力建设和软硬技术的催化、孵化和策划。不仅要告诉执行者哪些不能做(红线),还要告诉他们哪些能做(绿线)和怎么做。多年来,我们跟踪和参与大丰生态县建设18年、海南10年、扬州6年、日照5年等地的生态建设,帮助他们引进项目、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更新规划、推进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生态政区建设不是单一环保部门可以组织和协调的。大丰1988年就成立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办公室,直属县政府领导,有编制、有经费、有计划、有检查。海南省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计划厅和资源环境厅联合牵头成立了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和综合协调办公室,扬州、日照等市也都建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办公室,在分管市长主持下协调各类超越环保部门权限的统筹兼顾事宜。我们也调查了一些正在开展生态政区建设的地区,凡是主要负责人不重视,没有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没有落实人员编制、资金渠道和管理办法的,其生态规划都如同虚设,生态建设只是一个口号。

8生态政区建设就是分部门指标的达标建设吗?

很多地区在争创生态政区时往往有一项或多项经济或环境指标差距较大,导致这些地区要么灰心丧气,可望不可及,要么几年内分部门突击,“全面”达标。这些都是片面的。

第3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城市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四)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五)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北京在近几年修建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和拓宽新街口、菜市口大街的过程当中将戊戌维新重要的遗址粤东新馆、广渠门的曹雪芹故居、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美术馆后街等都夷为平地;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反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就强得多。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二、未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几个转变

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二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三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四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三、如何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二)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第4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其次是关于城市消防给水管网问题,给水管网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是规划好的,但是往往由于种种的原因,在紧急的时刻出现种种的问题,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消防的水源主要就是城市的消防给水管网和相配备的消防栓,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现状大部分的地区都是有覆盖的,但是管网的输水能力不足,无法保证消防用水所需的水压、水量,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就是火灾现场找不到消防栓或者有了消防栓没有水,尤其是城市中的小区,往往是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而最严重的就是城市中的老城区,由于那些历史的原因,老城区的消防基本上是最原始的状态,管道安排主要是用于生活供水,往往没有用于消防的水源,而且管道的输水能力也是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年代的缘故,管道往往出现破损的现象,而老城区往往居住的密集度比较高,道路狭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及时到达第一现场,而且供水问题很难解决,消防的级别很低,往往是重灾区。而那些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往往存在大量的建筑,但是缺乏统一的消防给水规划,建筑防火等级低,给水管网一般为枝状,很多管道为临时管道,甚至是私接管道,没有考虑消防用水,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而对于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没有修建集中加压泵站,水压不能达到消防要求。给水管网结构不合理,安全性差,不利于消防供水。此外,由于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急剧膨胀,且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加,有些城市在规划给水管网时,规划的管径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管网扩建、改建速度也跟不上,难以保证消防供水。往往造成消防上的漏洞。

再者是关于消防栓的一些列问题,消防栓的总体情况是有布网,但是数量明显不够,一个居民小区往往看不到几个,而对于那些人口高密集度的地区,往往找不到,就像市中心这样的地区消防栓很难看到,而同样存在的问题是消防栓的保护问题,总是看到电视里面的新闻会播放一些消防栓喷水漏水的画面,本来数量就不够还没有好好的保护,就是的要使用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消防栓可用,这样往往会延误救火的最佳时机,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最后是其他消防水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当主要的水源没有办法及时跟进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替代水源,就是第二类水源或者第三类水源的开发利用。就像人工的消防水池,很少看见一个居民区能有一个消防水池的,而那些城乡结合部也往往是不注意保护天然河流,往往是为了发展,掩埋掉这些河流,这样就存在了极大的消防隐患,往往没有充足的消防水量,而且这些地区往往不会考虑到消防的需要加强消防通道的建设,往往形成有水没法取的局面。

由此可见,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的消防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反思,同时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城市消防供水系统的规划和落实。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构思:

首先要重视城市水源问题,合理布局,合理采用。各个城市应根据当地水源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水源规划,切实的做到可靠安全的供水,同时应该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因素,保留一些提前量。而对于大面积缺水地区,应加快给水厂的规划建设,合理布置给水厂,同时引进高科技提高制水能力。

其次就是要合理建设城市供水管网和改造旧城区管网,城市应采用环状管网供水方式,并进行合理供水分区,分区间以连通干管连接,提高各分区的供水可靠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市给水管网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对管路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优化调度,实时对管网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控,加强管道的检漏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供水事故,提高管网的综合输水能力。

再者,一定要注意水压的保障,一般情况下水压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往往有一下高地势地区的水压不够,供水往往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压泵站的合理建设,既能保障合理供水又能保障水压的稳定。

同时,要加强消防栓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是要扩大消防栓的数量,按照消防的标准落实,对于一些建筑密集地区只能多建不能遗漏。同时应该健全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应该根本上杜绝私开私用的情况,同时加强维护,切实的保护号这些基础设施。而对于那些老城区,往往无法一下子完全改造,但是可以加强其他消防设施的建设,譬如加建一些消防水池,来确保消防水源的稳定,而具体建设时这些消防水池可以和那些水景建设相结合,譬如把消防水池建设在公共广场中,作为一个欣赏用途的喷泉,这样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加强消防供水安全。

再者,一定要合理利用周边的天然水体,譬如河流,湖泊。但是由于城市的现代化,这些水体往往会被掩埋或者污染,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些天然水体的保护,同时建设一些相应的消防设施,就拿工大来举例,工大校园里面有一条上塘河,如果我们的教课大楼十几楼发生重大火灾,如果我们的河边有配套的基本接水口,消防车完全可以开到河边利用喝水灭火,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减少了对管网水量的需求,可以节省不少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管理和建设,尤其消防通道的建设,一定要落实。还有就是一些绿化带的铺设,保护好水源。而这些水体旁的取水设施也可以优化设计,譬如可以建设一个钓鱼台,同时架设号供水口,这样就可以应付紧急情况。

城市消防,作为城市给水规划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刻面临着不断发生的城市火灾的严峻考验,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改进城市消防设施,为扑灭火灾创造有利的条件、切实的保障。城市消防规划同时也联系着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城市消防供水设施的建设更是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城市消防供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必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给水规划,考虑到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要求,以确保城市消防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王炳坤编

《城市水工程概论》李圭白,蒋展鹏,龙腾锐等编

《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编

第5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智慧城市;智慧生态城市;生态城市

1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涵

城市的发展从早期的人类的憧憬构想中逐渐建立,乌托邦式的城市建设无疑带来了一定的理想与愿望,人们也朝着这样的理想城市靠近,在时间的回溯和科技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城市的发展,经由普遍化的城市模式的反映机制,产生无数的构想一与憧憬,同时也是对自身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生态文明城市是在对以往城市模式建设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和协同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人类社会进程发展,转变到大趋势下发展而来的新型城市模型,对今天的城市建设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强有力的正确教育宣传和突出环境灾害的危机意识导向都是人们群众将目光聚焦到对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里去。在现目前对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城市生态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又经由多方面的生态道德标准评价体系机制引入,使人们愈发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反馈到建设城市社会的工作中,并积极投入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行动中去。

2智慧生态城市的规划构建

2.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最近几年开始趋于流行的热门话题,自2009年由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后,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媒体传播,并逐渐被世人所认知。在全球引发的“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监督的背景下,我国也将“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在未来的可行的城市发展建设前景,大力支持和倡导,并将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概念主要是从信息技术出发,联系各个领域。由此看来,“智慧城市”更多承担的是一个核心的位置,关联其他包括以互联网、云端链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内的智慧方式运作,从而达到一个改变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为城市、市政、企业和个体等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率的互动联系,使其在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要做出符合时代效率的积极响应,达到符合现代化城市的信息运行状态,并具有不断积极发展的空间。

2.2智慧生态城市理念。通过前文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生态城市的核心无疑体现在其“智慧”与“生态”的两个关键詞上。将智慧与生态两者融为一体,作用于城市规划中,从社会层面来说,智慧生态城市的存在无疑和谐的处理好了自然生态空间和城市生活,并绝妙的解决了二者的平衡关系,使得城市空间和城市空间周边环境都处于协调一致的环境中,为社会稳定带来重要作用;经济层面来说,智慧生态城市在促进经济开发的同时追求其生态效益,提升经济可利用率。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智慧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

3.1明晰概念体系。智慧生态城市涵盖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多种因子,超越了城市建设的层次,并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所以明晰其具体概念体系非常重要。在智慧生态城市的总体建构体系里,我们可以将智慧生态城市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慧生态城市等层次;将这样的大致框架结构建立出来,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指导布局和技术框架,为现有新兴发展起来的智慧城市作出技术指导和补充行业空缺。

3.2系统方法统筹。较为传统的观点并不能支撑出复杂斑驳的理论,在现在的现代化进程中,早已远远赶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构建智慧生态城市必须要求一个连续的、总体的、全局的系统支撑,并将系统科学下的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原理梳理成为一个具体的系统体系,为其基础性宣传做理论基础。

此外,明确其任务核心,从智慧生态的整体出发,在“协调、合理”,的原则下,寻求最优的发展道路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是必要的。在城市这个大系统下,所具有的变量、参数、指标、要素极为庞杂,唯有从整体出发的系统分析方法,才有可能把握那些最能反映城市问题特征的变量或参数,从而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前提下找出一条最佳发展道路。

第6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不少地区也逐步面临发展瓶颈,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规划缺乏科学性

中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于城镇建设需要,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没有科学有效地进行分区规划,中小城镇的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功能少,服务设施的布局及发展不平衡。中小城镇的规划没有长远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1.2经济发展模式落后

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老化,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如果不能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进入低碳环保的发展阶段,将很难跟得上新型城镇什的发展速度。

1.3规划的综合功能不配套

中小城镇在规划中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区的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而是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因而出现城镇规划中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镇设施现象。中小城镇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中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

1.4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权力有限,以规划部门的权限不可能改变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在中小城镇中,规划管理人才数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1.5居民生活无保障

随着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城镇慢慢形成半成品的城镇化,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就业没有保障。

2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对策

在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导向下,中小城镇应充分把握国家政策和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的规划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

科学的城镇规划是中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根据自身的资源、产业和人口布局,找准城镇规划的定位,充分利用城镇的自然资源及人文优势,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功能,注重实用原则,多方案规划,规划方案应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打造符合自身产业文化发展的城镇。

2.2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改善民生,应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同发展。不断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城镇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2.3倡导节约发展模式

建立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体系。坚持走新型节约化道路,依托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变目前重速度、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政策作出改革和调整,才可能实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4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中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是以科学的规划建设为基础,另一方面,合理的规划管理是关键,一个城镇的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和法律来监督实施。应利用管理及法律手段来监督城镇规划建设的严格实施,同时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案件,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的严格实施。

2.5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国家应制定一些帮扶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城镇居民就业,在城镇化的发展当中,让中小城镇居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生活质量。

3结语

第7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设置、土地利用等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的,在设计时要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城市的设计必须以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时更要接受和延续城市现有的历史景观,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的改造升级,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从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出发,保证建筑的经济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和生态性。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自身特点的需求,同时符合当地的基本环境与人文状况,更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从布局、色彩以及功能上与城市规划完美对接。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建筑是整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城市的任何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以及建筑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布局的高效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些都为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而这一联系都是城市规划所构建出来的大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全局上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调和,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分配问题上实现最大化的协调。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而言建筑甚至在城市中占到了主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建筑也会作出相应的规划,而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服从城市的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最近几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发展都会包含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当中,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搜集充足的资料,了解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与环境的要求。建筑的色彩选择尽量保证与城市规划环境的相协调,建筑的标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的功能选择应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等。建筑物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城市建筑中脱颖而出,但是也应当注重自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城市建筑的良性发展。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3.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3.2科学的建筑设计

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如城市规划中对道路交通、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发展作出了长期的规定,则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长远的需求,从而保证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仅仅依据设计人员的单方面思路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导致运营阶段出现建筑无法与周围变化的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筑设计必须遵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硬性规定,如建筑的色彩、标高和布局等。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营造一个合理的规定和环境,通过建筑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相应,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第8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地域文化;民间艺术元素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结构的大幅变异,给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然而,当我们置身某城市,除了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留可以让心灵有一丝传统文化的安慰和滋养外,其余足以使我们感到强烈的空洞和乏味!尤其是当代众多城市在规划建筑上,基本没有考虑地域文化气质和民俗艺术元素的渗入,更没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因其建筑同一性的相互模仿和拷贝,呈现了千城一面的同一模样,使我们的精神感到无处皈依。中国大部分城市正在像革命一样疯狂地抄袭和复制,这样将导致城市品位的急剧下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城市应有的魅力。

那么,一个好的城市具体应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评价一个好的城市,主要应从城市自然景观、城市规划布局、城市人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以及政府的管理模式和行政效率等方面人手,而市民行为、文化氛围,风土人情又是富于特色的城市形象最关键的内容。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上内容呢?如何借鉴、融汇地域文化气质和民俗艺术元素?使民间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如何使城市成为一种景观,一种具有深层文化魅力的城市?下面,就以甘肃庆阳市为例来论述以上问题:

庆阳市历史渊源、城市建设规划及视觉现状

庆阳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坐落在土地肥沃,植被丰茂的董志塬上,一望无垠的董志塬为城市的基础建设提供了无限方便。近代庆阳市城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从城市功能上讲,庆阳市城市建设从四面八方依次展开,城市格局也在不断的扩展,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畅通的城市环境。遗憾的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脉的今天,城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写道:“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并在同一著作中写道;“城市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和反射”。那么,如今的城市又是如何体现和反射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呢?严格的讲这种反射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人们的精神风貌、气质、文明程度、建筑风格和幸福指数等。这里我们只论述在庆阳市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上融入和体现地域文化气质和民间艺术元素的必要性。

首先,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轩辕皇帝曾在此活动,周朝先祖在此兴业,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独特的黄土高原地域地貌使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在这里得以完好保存,原始古朴的民间艺术和浓烈的乡土文化成为庆阳民俗民间艺术得以延续的基础。这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主要文化遗留包括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雕塑、编制、轧染、民歌等。其中香包刺绣、皮影、剪纸和陇东道情因其艺术风格独特,被誉为庆阳民间民俗艺术“四绝”。如何建设魅力的庆阳城市,不但要依托美丽的自然环境资源,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建设和整体规划中体现地域文化气质和民间艺术元素,因为文化因素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影响有长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有时也具有决定性。列宁曾写道:“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要以研究和挖掘能代表本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视觉识别做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首要目标。

其次,城市特色是城市生长的基因,如何保持城市特有的基因,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规划中应结合庆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脉、建设现状、文化传承和主题景观等。近年来,随着庆阳经济的复苏和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同时伴随着数次相关大型民俗活动的成功举办,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道情皮影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问题的焦点正在于:试想,当国内外朋友慕名来到这个文化之都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与其他城市并无差异的城市面貌,这所城市并没有提供与以上称谓相匹配的视觉识别和信息元素,使人们无法判断和感知到庆阳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丰富的民间艺术。

第9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

在行业专用网络规划首先是各分支机构的局域网规划,然后是将所有局域网连接起来的广域网规划。涉及如下关键技术:(1)网络拓扑结构———规划、选取一种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来构建行业专用网络,即包括局域网又包括广域网。(2)IP规划———规划适合的IP网段划分及IP地址分配。(3)网络安全规划———规划适合的网络安全技术,确保行业专用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2拓扑结构

2.1局域网拓扑

局域网拓扑规划需要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通常根据各分支机构在地域上分布划分以下3类:(1)楼层———小型分支机构,分布在一个完整或部分楼层。由于规模、空间分布小,通常只规划接入交换设备,用户终端直接连接接入交换设备,接入交换设备相连接,构成整个局域网。(2)楼宇———中型分支机构,分布在整个或部分楼宇。在每个楼层规划多个边缘接入交换设备,汇总到楼层的汇聚交换设备,再由楼层的汇聚交换设备接入到核心交换设备。(3)楼宇间———大型分支机构,分布在多个楼宇之间。楼宇间拓扑结构的规划基于(2)楼宇的拓扑结构,为多个楼宇各自的局域网接入到中心交换设备的拓扑结构。

2.2广域网拓扑

广域网拓扑规划主要规划各分支机构局域网,如何利用路由设备将空间上分布在各地的局域网相连接形成广域网,通常行业专用网络采用与其组织结构图相匹配的树状分层结构。由于广域网连接需要依托网络运营商,所以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级之间网络带宽的分配,其次考虑重点分支机构网络回路的建设,以提高广域局的可靠性。网络带宽规划一般采用上层大于下层带宽均值,小于下层带宽之和的模式,如公式1所示。M下层平均≤M上层≤M下层之和公式1网络回路规划对于保证重点分支机构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互通是必须的,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负载均衡与STP规划。

3IP规划

行业专用网络IP规划主要是选择IP网段并进行划分,在划分时即要规划合适的子网段,不浪费IP地址网段,又要充分考虑行业专用网络的成长,为各分支机构及下属部门的发展预留充足的IP地址。

3.1IP规划

根据IP地址的类别(Class)进行IP地址分配的方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为了解决分类IP地址划分带来的地址浪费,就需要使用子网划分(Subnetting)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子网划分技术,将二级IP地址通过子网划分为三级IP地址。在划分中遵守以下原则:(1)假设子网的主机号位数为N,则可用地址数为2N-2个,主机号全1为广播地址,主机号全0为网络地址。(2)假设每个子网需要划分Y个IP地址,并且满足2N-1≤Y≤2N,则主机号位数为N,子网掩码位数为32-N。(3)假设子网号位数为M,则子网数为2M个。(4)假设需要划分X个子网,每个子网包括尽可能多的主机,并且满足2M-1≤X≤2M,则子网号位数为M。

3.2VLSM与CIDR

VLSM和CIDR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址利用效率,缓解地址数量不足的问题。子网划分存在以下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把网络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子网,常常会浪费许多主机地址。VLSM(VariableLengthSubnet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允许使用多个子网掩码划分子网,使组织的IP地址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可以消除了自然分类地址和子网划分的界限,将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同时支持强化地址汇聚。4.3NAT技术行业专用网络是基于私有网络做IP规划的,优势是私有网络内的IP地址可以选择任何私有网段进行灵活划分,但这样的私有网络由于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相冲突,所以是无法直接接入互联网的。私有地址用户若要访问互联网,就需要利用NAT技术提供私有地址到公有地址的转换。NAT服务规划在行业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路由设备上,通过BasicNAT实现私有用户通过行业专用网络的固定公网IP访问互联网。通过规划EasyIP实现私网用户通过浮动公网IP访问互联网。通过规划NATServer实现公网用户访问行业专用网络私网中的特定设备。

4安全规划

行业专用网络由于运行、存储着大量高价值信息,往往是黑客的重点攻击目标,所以行业专用网络在规划时就必须考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规划是行业专用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6-8]。

4.1防火墙

防火墙部署在行业专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或行业专用网内部不同信息安全级别网络之间,执行网络间通信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阻止行业专用网来自不可信网络的攻击,保护行业专用网络中关键数据的完整性。防火墙技术的功能是: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数据包,过滤不安全的服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审计功能,部署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逻辑隔离内部网段,对外提供Web和FTP;实现集中的安全管理,提供VPN功能。

4.2IDS

入侵探测设备以旁路方式部署在行业专用网络的重要部分,它自动检测入侵行为,监测网络流量和主机中的操作,通过基于特征或异常进行入侵行为分析,并按预定的规则做出响应,阻止指定的行为。入侵探测设备往往与防火墙配合部署,以连动方式共同保护行业专用网络的安全。

4.3病毒防治

行业专用网络的病毒防治,主要是行业网络内部部署网络版的系统漏洞补丁的分发和病毒查杀的病毒防治系统。即行业专用网络内部所有终端、服务器设备全部安装病毒防治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病毒防治系统管理后台规划补丁升级、病毒查杀。

4.4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实现行业专用网络中核心数据、系统的高可靠备份与恢复,它在行业专用网络的规划中主要考虑:如何在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小地减少核心数据的损失。由于数据备份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系统备份相当于重建另一套系统,所以容灾备份的规模与频度并不是越大越快就越好,在它的建设中就要选择一个成本与功能适合的合点,常用的选择是: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安全备份。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