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运营模式论文精选(九篇)

运营模式论文

第1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通过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相应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合肥、武汉、温岭等地都出现了这种模式,这几个城市的报道相对较多。某网站对合肥的网上蔬菜超市进行了如下的报道,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四五十个定单很正常。可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一系列问题逐渐出现:

其一,是批发菜的问题。为了和早上卖菜的时间错开,基本都是晚上10时过后,骑着三轮车到菜市场批发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些批发户有时故意将价格抬高。这给他们采购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二,新客户难发展。一些居民习惯了在小摊上讨价还价地买菜,对于网上蔬菜超市还一时无法接受。

其三,利润空间小。现在有的时候一天只有不到10个定单,这么少的定单只能暂时维持生存,利润空间也非常地小,还要考虑交通费用等支出。

虽然上面只是对某一地的某一家公司的报道,但终归也具有的一定代表性。

二、网上蔬菜超市的运营模式

网上蔬菜超市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整个经历的时间不长,正处于一种探索状态。下面我们以目前网络里搜索出的几家公司为例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合肥的网上蔬菜超市(),它主要面向社区,定位于一般消费群体,和一般蔬菜市场的群体重合,社区用户只要打个电话或直接在网络上下订单,就会有公司配送人员送货上门。同时,它们也开了实体店,实行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在产品种类方面,它们不仅直接供给蔬菜,还供给蛋、包装食品、大米等上百种。在组织发展方面,实行全国加盟,地区独家模式。目前已经拓展到南京、上海等地。在货源方面,直接从周边的批发市场进行批发。在销售价位上,优势不明显。其赢利模式来源于产品差价。

其次,我们来看浙江温岭的易购网络(ES580)便民服务中心,这家网上蔬菜超市,涉及蔬菜水果、日常用药、家政服务等服务。在价位上与批发市场价格相当,赢利模式也是来自产品差价。同时他们与社区管委会联系较紧密,其性质更像一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最后,我们来看看上海的两家公司,一家是上海易果网,它与上海欧洋农场合作,由欧洋农场负责供货,易果网的销售配送队伍负责网上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所面向的人群也是一般消费群体,价位优势不明显。

另外一家是上海和乐康。它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销售有机产品,赢利模式主要是赚取差价,其价位是普通的3-6倍,货源主要来源于浙江的农场。

三、网上蔬菜超市的利润逻辑要素

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个常规的企业利润逻辑,利润=收入—成本=销量*价格—成本,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网上蔬菜超市的赢利的几个基本要素:消费方式或习惯、价格、规模。

1.消费方式或习惯问题。对于网上蔬菜超市而言,消费者网上消费习惯或通过电话订购的习惯很重要。从上面的几家公司消费群体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购买类型:一是子女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通过网络或电话为其家人订购,订购量有多有少;二是上班族由于日常工作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购买蔬菜;三是有些送礼品的人,需要一些土特产、原产地或很难获得的产品,他们可能会通过网络搜索,然后咨询或订购。总体来说,网上蔬菜超市应该与本地区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因素结合起来,寻找一种可行的运营模式。比如武汉绿时达,它目前选择的就是一些高档社区市场和高档的礼品市场,提供优质的有机产品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土特产等。

2.价格要素。根据其定位不同,网上蔬菜超市价格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一是普通蔬菜面向普通社区居民,其价格与菜场价格相当,货源与菜场相似,甚至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另一种是高端市场,主要是一些绿色和有机蔬菜,此类价格高,消费人群主要是对健康很重视的高收入者。从市场反应来看,部分消费者认为这部分产品的价格还是略微高了些。对此,网上蔬菜超市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策略,当然这个可能要从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着手去解决。

3.规模问题。不管是收入部分还是成本部分,都与规模有着根本性的关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购买人群的数量,二是购买产品的数量。对于网上蔬菜超市,如果所服务对象通过网上或电话订购人数不多,或者人数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产品数量也跟不上,那么要实现赢利是很难的。所以公司为了平衡这个问题,每次购买需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免运费。当然,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四、结论

网上蔬菜超市的这种商业模式为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元素。要更好发展这种模式,

良好的利润逻辑是基础。针对前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找准目标细分市场,注意规模问题。比如武汉绿时达对目标市场进行了良好的分析,不管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市场,都提供优质的土特产、相对稀缺的原产地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实行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转型,挖掘网上业务的拓展性,增强赢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绿时达为中国农业新血液前行..

[2]全国首个大学生网上蔬菜超市经营陷入低谷..

[3]绿色需求激增,高端农产品市场洞开..

第2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割裂营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协议,通过兼业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二)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

(三)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2001年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2004年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二)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渠道的整合。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

(三)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第3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4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始于2012年,3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公布了3批近300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实战阶段和突围状态,智慧城市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自建自营、服务外包、建设转移、商业建设运营和公私合作PPP5种模式,其中公私合作PPP模式最为业内推崇,众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发展智慧城市应该首先采用PPP模式。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对话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徐枫表示,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社会多方介入,多方运营,按照PPP模式进行发展[1]。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及架构师岳梅樱在她编写出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2]一书中谈到,在智慧城市运营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长期合作关系,增强智慧城市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钱斌华在他撰写的《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3]一文中,分析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针对已建项目、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3种情况,列出了公私合作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建议;张希在他撰写的《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4]一文中谈到,运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管理效率等优点,同时也有国外PPP模式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PPP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主流模式。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虽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可如何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相关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本文拟从PPP模式视角入手,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为落脚点,构建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框架体系,为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2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1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分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各有侧重,且差异较大,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尚未统一。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仿佛更加符合狭义上的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的各种功能之间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来发展城市。根据智慧城市项目服务领域的不同,可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环保、社区、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和电力等几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每一类目下仍包括很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为此,本文在相关学者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按照所建设施的形态再进行分类,这样可分为实体类项目、软件网站类项目、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类项目。(1)实体类项目。也可称基础设施类项目,是为实现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存储原始数据,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如光纤通信传送网、移动信号基站、大型数据中心等[5]。(2)软件网站类项目。是为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类社会信息整合转化为电子信息,形成专门的门户网站,从而方便各项信息的整合,提高社会利用率。如政府门户网站、征信信息系统等。(3)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项目。主要是指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又需要软件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支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项目,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

2.2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他的定义有所相同。本文赞同亚洲开发银行对PPP模式的定义,即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具有政府授权和监管,私营部门出资、运营提供服务,实现长期合作、风险共担,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等目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但也了一些有关PPP模式方面的文件。2014年,财政部以财金[2014]76号文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2015年财政部又以财金[2015]167号文印发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正式施行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方式来确定建设项目是否应该采用PPP模式。结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的推广范围具有一定的交集性,但如何明晰和界定可推行范围,这需要通过研究才能较好地划分。但本文认为,除了完全属于公共服务、没有获利空间的项目和涉及国家机密、保密性强的智慧城市项目严格禁止采用PPP模式外,其他建设项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物有所值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2.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分析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完全采用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势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就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能够提高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就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就能促进私营部门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比较容易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土建类建设项目,他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更有利于选择具有信息技术实力的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完成项目建设,满足使用要求。

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运作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并结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特点,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作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合作谈判阶段;合作建设阶段;合作运营阶段,各个阶段的参与部门和运作过程。

3.1合作谈判阶段

在合作谈判阶段,要开展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招投标等。首先由项目发起人(一般为政府公共部门)提出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然后由咨询单位(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盈利情况、预期风险和可实施能力等,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确定所建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可行。如果评价采用PPP模式优于传统建设模式,则由政府公共部门主持进行公开招标,并根据所建项目的特点,选择具有综合实力和经验的私营部门,成立项目公司(SPV),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中应明确合作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确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并由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由选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担保。

3.2合作建设阶段

成立的项目公司(SPV),应统筹负责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准备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方应在SPV的组织下,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确定的投资比例落实资金,由SPV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设工期和质量。

3.3合作运营阶段

项目建成开通后,可由SPV直接负责运营,也可委托专门从事运营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如有必要,可聘请有关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等。在该阶段,政府公共部门作为SPV的主要责任者,具有负责运营的权力,同时又是使用者和监督者。所以,要从SPV的角度出发,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为运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项目建设3个阶段的分析不难发现,智慧城市PPP项目的关键阶段是运营阶段,而负责PPP项目运营的主体是SPV,既成立的项目公司。所以,必须理清SPV对所建项目运营管理的本质。本文从PPP项目的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公担)入手,通过分析引申出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关系。

4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在3个不同的阶段,其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为此,需对其3大属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对项目进行动态运营管理的框架。

4.1权利归属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的伙伴关系,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了实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签订拟建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来体现的。要确定这种拟建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力归属。为此,本文认为建立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确定在建设项目中合作双方权力的归属过程。本文所说的权力,可分为对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控制权又可分为决策权、经营权、分配权等。所以,要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权力归属,就要解决所建项目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4.2利益分配

采用PPP模式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不是单纯追求政府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但又要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这就要求政府公共部门要合理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服务价格,既保证私营部门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明确项目的利益分配,是保证合作双方利益共享的前提。这样就需要解决项目的盈利模式,确定项目的利润来源。在合理制定项目服务价格策略,满足私营部门利益需要,又能保证项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利润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利润。

4.3风险分担

这里所说的风险分担,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合作双方应承担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政府公共部门应尽可能承担PPP项目较大的风险,并帮助私营部门规避相关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私营部门投资PPP项目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这是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难以合理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将风险分担确定为PPP模式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第三大本质属性。对智慧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和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方面。首先应对在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和规避,从而预防、降低、规避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的目的。

5结束语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行性及运作过程的基础上,针对PPP模式的特征,通过分析提出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三大本质属性,即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结论。并针对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三大属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各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构建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框架,为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杰,赵利娟,等.助力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对话[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12):54-55.

[2]岳梅樱.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钱斌华.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10):15-19.

[4]张希.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J].金卡工程,2015(8):29-35.

[5]胡一石,王守清.当智慧城市遇到PPP-ICT项目[J].项目管理评论,2015(2):20-22.

第5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一、传媒分账营销模式

从传媒经济的角度分析,目前在传媒经济领域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即传媒产业的走势问题、如何科学的深化实践和实现传媒的两种功能问题、如何改革传媒与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广告经营收入一直是我国传媒产业的一项主要收入。到2010年,印刷传媒的经营收入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60~70%是广告收入;电子传媒的经营收入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80%以上是广告收入。现在,虽然我国传媒广告的经营收入总量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但是传媒广告经营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并不是广告资源的匮乏,而是传媒广告的可信度在下降,这样不仅影响了传媒的声誉,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损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1.传媒广告经营模式僵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传媒广告基本上采用的是“三点一线”的运营模式,即广告主提供广告运营经费、广告公司制作广告、传播媒介传播广告信息。广告公司的任务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制作广告,不承担广告传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传播媒介的任务是传播广告信息,同样不承担广告传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唯有广告主最关心广告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广告主又没有任何监督机制来保证其目的的实现。2.广告界的腐败现象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广告效益的实现。据测算,企业投放的广告资金大约有50%都打了水漂。3.从现象上来看,我国传媒广告经营收入年年在增加,但是就其本质来看,这些广告经营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关注的人很少。根据信息产品的价值量与生产信息产品所付出的劳动量是不成比例的,是同使用信息产品的劳动者的素质成正比的理论来分析,广告运营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广告产品的真正价值是使用广告产品的劳动者创造的。可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广告产品的真正价值,仅仅是广告主投放的那部分资金,而这部分价值并不是广告产品运营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是广告主所在的企业或经济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为了科学地使用好广告主投放的资金和有效地发挥广告产品使用者创造那部分新价值的作用,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在我国形成了。那么,什么是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呢?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在益生康健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它的基本运营方式是:传播媒介在企业或广告主预先不投入广告费用的前提下,采用广告信息识别、监测技术传播有效广告信息,然后根据对已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科学解码和最终收益分配协议进行已实现的广告信息价值分配,同时支付给传播媒界相应的广告费用。

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改变了坚持多年的广告信息传播“先交费后刊播”的传统做法。“先交费后刊播”是我国许多有影响力的、权威的、大型的传播媒介在广告刊播合同或文件上常用的以显示自己实力的一种提法或一种概念。这种提法或概念说明三个问题,即表明传媒的“牛气”、广告主的信誉度不高、广告传播的管理尚未完善。2.实践了“信息价值论”。广告产品是一种信息产品,其价值主要来源于广告产品的使用者。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采用有利于开发广告产品的再生价值,是现今阶段的一种有效利用广告资源的最佳模式。3.建立了广告信息传播的监控体系。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促进广告信息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向社会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监控广告运营的技术系统,有利于提高广告经营的管理水平。

二、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实质

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传媒市场营销体系中广告营销系统的一种制约性营销模式,是提高传媒广告影响力的一种有效举措,是实现广告营销效益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实施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泛传媒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是信息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对传媒广告经营、对电子商务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实施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实质就是一种利益分配问题。

关于分配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即现实生活中的微观分配(包括个人之间的分配、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等)问题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节)中的宏观分配问题。微观分配也好,宏观分配也好,都存在着一个公平的问题。比如现阶段我国的个人分配问题,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正因为这样,分配不公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在2011年3月份召开的人代会上,分配不公已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存在着科学分配问题。这就是说,无论是微观分配问题,还是宏观分配问题,都需要公平、科学地进行分配,这是保证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以及个人积极性的关键。传媒分账营销仅仅是从传媒广告经营效益的角度探索公平、科学的进行分配的一种尝试,现在只是迈开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以便使传媒分账营销模式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作用。比如广联时代(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造的“左手牵企业,右手牵传媒,按约定好的销售流水比例分账”和“打造空间销售渠道”的经验,在广联时代看来,他们已“成功握到了资本的手”。是否真正的“成功”?不要过早下结论,因为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有笑到了最后,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衡量一个成功营销模式的标准,不仅要注意到对当前现有问题的解决程度和已解决的问题的稳定程度,而且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发展以及对相关行业问题的解决力度。比如电子商务业务,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条件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着各种形式商贸活动,现在已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B2C、C2C、B2M、M2C等10多个种类,基本上实现了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商贸活动。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怎样同电子商务活动对接,并在这些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以及相关的交易活动中发挥作用,这还是一个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三、传媒分账营销的传媒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传媒经济在理论、政策、实践三个领域内分别实现了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

在传媒经济理论方面实现的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是:“传媒二重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思想武器;“传媒产业化”理论的创新突破,为传媒经济的发展设计出了一种可供操作的运营模式;“传媒融合化”理论的创新突破,为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利用传媒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传媒经济政策方面实现的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是: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做了明确规定,指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这些政策的出台,科学的确定了传媒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传媒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2010年,国务院决定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并要求在2012年前推广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试点,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为实施传媒融合提供条件,三网融合的试点和发展为传媒融合积累了经验,为宏观传媒融合做好了准备。

在传媒经济实践方面实现的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是:1.开始着手把现在的传播媒介机构改造成为传媒事业机构和传媒产业机构,并在传媒事业机构和传媒产业机构的科学结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传媒产业化进程加快,并不断总结传媒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3.宏观的传媒融合在传媒理论界已开始了研究,微观的传媒融合,即电子传媒的“三网融合”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

我国传媒经济在理论、政策、实践三个领域内实现的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说明了我国传媒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说明了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走向成熟,市场机制已开始对传媒活动起调节作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我国传媒经济的走势是怎样的呢?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国传媒经济的基本走势是:服务化、产业化、融合化、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在我国传媒系统实施传媒分账营销的理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实践环境已基本形成,当前的任务是如何科学的实施传媒分账营销,充分发挥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在传媒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传媒分账营销应解决的问题

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创立并不等于其科学的实施,为保证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顺利实施,当前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科学的对传媒分账营销模式进行定位。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针对当前传媒广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假、乱、散等不正之风所造成的传媒广告信息传播效益分配不公现象而创建的一种监管式运营模式,它的任务是在当前我国广告运营监管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对传媒广告信息传播效益实施科学识别、监测的广告收益分配模式,充分体现广告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可见,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并不是一个能够解决一切领域内分配不公的万能的营销模式,它只是传媒广告领域的一个尝试性的营销模式。

其二,提高传媒人对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认知度。传媒分账营销模式要求传媒实体在企业或广告主预先不投入广告费用的前提下刊播广告信息,这一要求对于传播媒介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权威性的传播媒介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在我国广告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广告信息刊播后企业或广告主不能够按照预先的协议支付广告费用的现象,损害了传播媒介的利益,也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先付费,后刊播”的有关规定。现在实施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用什么方式能够保证企业或广告主在广告信息刊播后能够顺利地支付传播媒介的刊播费用呢?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实施将是很困难的。所以,提高传媒人对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认知度是实施传媒分账营销模式的关键。

其三,强化对传媒分账营销人才的培养。传媒分账营销是一个创新模式,目前基本上还处在少数人掌控的阶段,要发挥传媒分账营销的作用,必须强化对传媒分账营销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人知晓传媒分账营销模式,这是保证传媒分账营销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

五、传媒分账营销的发展走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营销模式都是一种动态的模式,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营销模式。因此,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营销模式,随着传媒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传媒分账营销模式可能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也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这是一种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首先,传媒分账营销模式是在传媒广告经营腐败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广告管理机制的健全,这种传媒广告经营腐败现象一定是会改变的。当我国广告产业规范化运营的环境条件形成以后,要么产生新的营销模式,要么改造传媒分账营销模式,以适应我国广告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第6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1.1基于教学过程提出的方法秦世波(2008)提出基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计;(2)学习情境的创设;(3)自主学习设计;(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张驰(2011)提出基于建构主义迁移观指导下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具体设计:(1)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2)创建仿真情境,实施体验式教学;(3)科学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4)设计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李雪岩(2012)提出基于教学过程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方法:(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郑宽明、李天芳(2010)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步骤:(1)准备分析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2)学教互动阶段。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资源设计、管理与帮助设计、总结与强化练习等几个环节。(3)评价与修改阶段。学习评价包括对阶段学习效果和期末学习效果的总结评价。

1.2基于几大教学模块的方法李春富(2011)提出了基于市场营销教学的几大模块的方法:(1)理论教学模块。要求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嵌入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新型体验式教学手段。(2)案例教学模块。案例练习通常包括:个人课前准备、小组课前准备、课堂时沦、老师归纳总结、个人书面报告。(3)模拟实验模块。提出建立市场营销实验室。如SimMar-keting模拟实验,SimMarketing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4)实践项目模块。实践项目可以由教师联系某企业具体的实践项目,也可以由学生联系熟悉的企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是网上虚拟运营的项目。

1.3基于具体教学方法姬虹、余秀华、揭新华(2009)基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教学具体方法:(1)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教学模式。(2)项目教学法。指出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3)虚拟公司运作法。提出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杨洁,安翔(2011)提出5种具体方法:(1)调研性案例教学法。要求突破传统的文本案例,还强调组织学生自己实地调查案例。(2)辩论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3)角色扮演法。提出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运用小品、短剧或现实模拟等形式寓教育于表演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4)企业模拟经营学习法。是指透过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实况所创造的情境、所产生与衍生的问题来训练学生,藉此启发学生对于分析环境信息、处理群体关系以及制订决策的能力。(5)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项目作为实训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该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贺庆文(2007)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合作学习,并指出了合作学习的实施条件:(1)适合中等规模班级的教学。(2)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3)做好课程结束以后的总结工作。王继红(2010)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1)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软环境。(2)推动模拟实训的开展。(3)推动深入课堂的实践教学。(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营销竞赛,实现以赛促学。(5)重视专业认知实践教学环节平建恒(2004)在比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市场营销教学具体方法:(1)支架式教学。提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进行效果评价。(2)实例式教学。要求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知识,从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案例讨论式教学。(4)实战式教学。

2建构主义理论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滕霞(2009)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研究旅游教学模式,提出运用方法:(1)抛锚式教学模式。(2)随机访问式教学模式。(3)支架式教学模式。(4)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周英男、陈芳(2008)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1)支架式教学。指出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要求事先要把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处。(2)抛锚式教学。(3)随机进入教学。并重点突出了支架式教学。张党利、李安周、杨帆(2011)提出了基于建构主文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1)管理情境建构前的活动。即一些准备性的活动,提出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2)管理情境建构中的活动。(3)管理情境建构后的活动。李梅、彭定新(2012)从建构主义教学观研究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认为可以采取5种具体方法:(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2)案例教学法。(3)项目教学法。(4)角色扮演法。(5)企业调研实践法。王曼莹(2009)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体参与为主导的市场营销案例体验教学模式:(1)通过案例体验教学模式设计,建构市场营销学习环境。(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望。(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在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

3对相关学者研究的评价

第7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摘 要 本篇论文是探讨有别于服装三大传统运营模式的新型运营模式,即以80、90后为目标群体,以其感兴趣的动漫、游戏为切入点,再与服装产业相结合的新选择。论文将从该运营模式的前景、优势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论证它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新型运营模式 动漫 游戏

一、新型服装运营模式的必要性

2008年以来,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集中释放和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的严峻发展环境,不少纺织企业已经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行业亏损总额增加。

面临当前的局面,我们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传统三大运营模式,高级时装与高级成衣,虽然正在降低它们的门槛,但对于中国服装业来说,短期之内成功运营是很不现实的。大众成衣进入门槛相对很低,也是当前很多服装企业的运营模式。但是,面对当前的环境,国内服装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暂且不说,单就很多外贸企业没有自己专业的设计团队、营销团队、优秀的管理人才等而言,短期之内创造自己的品牌也是眼高手低的。

由此看来,面对目前形势,传统运营模式不适合当前很多的中小型服装企业,所以服装运营模式第四种选择就有必要了。

二、新型运营模式的发展前景

巴黎百富勤在2005年11月了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将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预计到2008年左右年轻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中国的消费结构将可能随着80后新生一代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而发生历史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是新的服装运营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80、90后追求个性,喜欢与众不同,80后是伴随动漫成长的一代,90后是伴随网络游戏成长的一代,如能在这两个方面找到突破口,将会得到他们的强列共鸣。选择动漫与游戏的周边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他们对童年的美好追忆,得到心理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下面将以两个实例来分析此运营模式的发展空间。

1.班尼路与阿童木

阿童木是班尼路旗下的一个品牌,它把社会潮流中最炫的一部分吸收到自己品牌里面,取得了消费认同,获得了很大成功。1996年进入内地的德永佳集团的班尼路品牌服装系列后来居上,超过了早自己几年进入中国内地的竞争者。在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中,阿童木这个著名的形象对班尼路的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2.挥舞“霜之哀伤”

魔兽世界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玩家最多的网络游戏。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家小公司,依靠暴雪创业成功。这家名为Epic Weapons的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霜之哀伤”,是游戏中阿尔萨斯的宝剑的真实复制品。尽管美国的经济恢复缓慢,不过美国海内外的收藏热潮让这家仅有14名员工的公司获得了大丰收。

前者与动漫人物有关系的,班尼路通过已经成名的漫画人物阿童木,丰富了产品线,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增长了营业额,并使班尼路引领时尚潮流、强调个性化的企业理念深入人心。这也给出口转内销、想走品牌路线的服装企业以启发,一个知名且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形象作为突破。

后者是以网络游戏为依托创业成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其公司的正式员工只有十四个人,他们正是通过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这证明可以通过加工制作动漫、游戏中人物的衣服、装备、物品等等来满足80、90后人群酷爱新奇的心理,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三、新型运营模式的优势与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服装品牌运营模式相比,新型运营模式有哪些比较优势,又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新型运营模式的消费对象与市场定位明确,针对性强。它的目标群体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市场定位于时尚个性的动漫、游戏周边附属品,针对性更强。

其次,它所利用的对象是现成的,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与资金进行设计。漫画人物、游戏物品等都是其母公司设计好的,并且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这就不必担心设计是否能与市场很好的结合。

第三,新型运营模式可以节省部分费用。由于其所的品牌与形象已经得到广泛认知,所以一些宣传费用是可以考虑省却的,这样可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四,新型运营模式更新产品快。它可选制造的产品种类丰富,可以选择少而精的路线,进行限量销售,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快速的更新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运营新型模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重知识产权。在开发产品之前,首先要得到所有权公司的授权,并谈好相关细节,否则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第二,所选定的形象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选择深受大众喜爱、关注的形象,才会得到较高的市场反响,获得更大的利润,相应也会提高企业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保证产品的质量。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具有收藏、观赏性质的产品更要注重品质。良好的品质是企业获得良好口碑的保证,是维持企业生命力的关键。

四、结论

论文从与时尚动漫、游戏与服装相结合的新型服装运营模式的必要性、发展前景、相对优势,以及它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中可以发现它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这种运营模式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果开发得当,对于合作双方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同时也是企业今后扩展业务,多方面发展的坚实基石;但是同时它也潜藏着风险,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广泛的市场调研,寻找时尚且生命力持久的目标,如果需要工厂代工,一定要严守质量关,注意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这将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

参考文献:

[1]刘元风,胡月.服装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第8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PPP投资模式 运作 风险

一、PPP模式的起源及定义

(一)PPP模式的起源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其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在80年代及90年代先后由荷兰国会及英国工党政府先后提及并投入实践。目前的文献证据表明,该概念的提出早于BOT概念和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即“私人主动融资”)概念。

(二)PPP模式的定义

关于PPP模式,目前比较典型的定义方式有联合国培训研究院(UNITR)定义方式、欧盟委员会(EC)定义方式、英国财政部定义方式等。涉及的内涵包括参与者、合同、分享、合作伙伴、信任等要素。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及定义方式,可以将PPP模式定义概括为: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为提供公共服务,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

二、PPP模式理论基础及法律基础

(一)PPP模式理论基础

PPP模式关系到国家、社会公众及私营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交汇。因此,其理论为多学科理论的交叉集成,学科间关系为:

(二)我国PPP模式的法律基础及适用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公私合作立法体系,没有针对PPP模式的专门法律法规,对于PPP项目的合同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PPP项目的操作受公法、私法的双重规制。

PPP项目实践操作中通常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包括:

(1)涉及的法律有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行政法、政府采购法、担保法、保险法、公司法、环境保护法等;

(2)涉及的行政法规有《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

(3)涉及的部委规章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利用外资暂行规定》(建设部2000)、《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设部2002)、《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城市供水、管道燃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城建2004)。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地方政府规章,如《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200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2006)。

三、PPP模式与BOT模式关系及PPP模式分类

(一)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关系

(1)BOT模式主要指基于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的一种特许经营权模式。因此,根据前述PPP模式定义,可以认为PPP模式涵盖了BOT模式,或者BOT模式是作为PPP模式的一种具体操作模式。

(2)将PPP模式同BOT、TOT、ABS、PFI等模式并列,作为基础设施融资的一种新兴模式。此种分类,主要是基于private的私人机构(民营企业)视角的狭义范围定义方式。在此种视角下,PPP模式同BOT模式的区别是:

(1)基础设施BOT模式下,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基本上由项目所在国或者所属机构进行并报政府审批,私人企业基本无法参与。

(2)PPP模式可以使得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参与进来,有利于利用私人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利于合理控制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上的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我国项目实施具体环境,以下内容中将PPP模式确定为公共与私营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层面的广义模式,其中的的私人机构范围定义为包括民营、国有、外资企业。

(二)结合中国国情的PPP模式分类

世界银行使用术语“私营部门参与”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简称PSP)来泛指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各种程度的合作关系。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可将PPP模式作如下分类:

四、PPP模式在国际及国内的应用情况

(一)PPP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英国、美国、新西兰、智利、匈牙利、阿根廷等国家在发展PPP模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英国在PPP模式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医院和学校项目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利用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配套法律体系。

(二)PPP模式在国内的发展沿革

国内PPP模式的发展以及相应阶段的案例如图四:

(三)现阶段PPP模式的运行机制

PPP模式下,公共部门从始至终在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较有力政府部门的推动,项目难以顺利开展,为此在欧美一些国家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PPP项目。为此,代表政府采购方常见方式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或其他机构:

第9篇:运营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运营模式;发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具有大运量、速度快、污染小、能耗低的交通特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以下同)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其投融资模式从政府单一投资向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多元化发展,其运营管理模式除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外,委托经营和特许经营大力发展。科学、系统、全面分析各种运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我国城轨运营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1.1传统模式

北京、上海、广州城轨发展较早,其管理模式代表了中国城轨的传统模式,如表1所示。

1.2国内城轨运营管理新模式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倡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引导下,以北京、深圳等城市为代表,城轨建设出现了BT、BOT、BOOT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尤其是在党的十大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高潮,城轨运营出现了特许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但多数项目尚未进入运营期,投融资多元化、运营模式多元化和市场化是其主要特点。

2城轨运营模式优缺点分析

2.1传统运营管理模式

传统模式在管理上高度集中,有利于网络化运营和资源共享,但不能实现市场化配置资源,管理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2.2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采用市场化配置资源,必然能够“增加供给、优化风险分配、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但目前国内城轨PPP项目的社会投资人除京港公司、杭港公司外,均无运营管理经验,同时PPP项目商业模式会产生新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同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设计时,对运营模式的研究深度不够,给市场化、多元化运营带来先天缺陷;二是同一线网内各运营商之间的协调难度大,资源共享、应急联动将是政府今后监管的核心;三是多数社会投资人无城轨运营管理经验,培养和壮大运营人才队伍是关键;四是PPP项目运作刚刚起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3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建议和思路

3.1系统规划城轨线网运营模式

传统线网规划和线路设计重城轨线路本身功能和性能研究,对其今后的运营模式尚未做深度研究,如何实现同一线网多种运营模式下,线网功能最大化、效率最高化、成本最低化是目前城轨运营的新课题。建议各地政府对城轨线网运营模式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一是,将城轨线网商业运作模式纳入统一规划,以便各线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不同商业运作模式的需求;二是,引进有序竞争的运营市场秩序,合理确定本地运营商数量,避免过度竞争或无序竞争;三是,建立线网控制中心并独立运营,充分保障网络化运营、应急联动及政府监管的需要;四是,建设线网综合性基地,实现车辆大架修、培训中心等核心资源的共享,独立运营,避免各运营商的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3.2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创新

既有政府性质的地铁集团负责的城轨线路运营,若采取委托运营或特许经营的可行性不大,首先是人员安置很难解决,其次是市场缺乏成熟管理经验的运营商,采取自我创新是最为稳妥可行的办法:一是,政府加强对城轨运营监管和预算管理,迫使其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二是,地铁公司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部分业务实行外包,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三是,充分发挥自身运营管理和技术优势,对社会投资人运作的PPP项目运营筹备全方位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等业务,创收创效。

3.3PPP项目特许经营期的运营管理模式运作

目前已落地的城轨PPP项目,根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可采取自主或委托运营模式,但从社会投资人能力和经验的现状分析,无论是采取完全自主运营,还是完全委托运营的可行性不是很大,故建议采取"自主运营+委托运营"模式。项目公司组建运营管理团队,聘请技术咨询和服务团队,负责实施与客运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业务,其他业务采取委托方式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一是,项目公司在运营筹备和初期选择一家管理规范、技术力量强的的地铁公司(不是咨询公司,他们缺乏实操经验)作为技术咨询和服务商;二是,社会投资人根据自身企业特长,将设备维护、维修及更新等业务委托给下属子分公司,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可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市场化成熟度高的专业委托给当地的优秀企业;四是,车辆大修业务采取与厂商联合方式委托实施,可保证车辆维修质量,同时减少日常人员配置数量;五是,项目在设计、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全面融入多元化经营理念,努力提高非票务收入。

4结论

创新城轨运营管理模式,增加供给、化解风险、提升服务、降低成本是城轨行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更是PPP项目公司运营管理面临的新课题,需要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

作者:王战群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2013)[M].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13年

[2]梁素枝.城市轨道交通PPP投融资模式研究[R].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