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1.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尝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新晨

第2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机遇

企业职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关系到企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以足够的人才优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它是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培养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源泉,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就像腾飞的巨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社会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搞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保持促进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搞好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想保持可持性的发展,必须调动保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职工能够积极认真地工作,乐于为企业做出奉献,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每一位职工,职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每一个职工都做到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重要的责任,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既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强化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

二、现阶段强化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首先,政府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科学导向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做出极大的贡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贯彻相关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市场经济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效的促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性、开放性的特点,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职工可以站在平等地位的条件上,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式,就必须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四,职工的良好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企业职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抓住机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需采取的几项措施

首先、强调理论先行。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地发挥理论的作用。只有先进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其次,善于运用必要的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强,在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的局面也越来越复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内容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做出必要的改变。在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单一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3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s reflecting every side at home irreversibly.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djustment cre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leading the comparable change in the systems in every country. facing various change and fluctuation, it’s of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era and politic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发展大变革

Keywords: The ide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作者简介:史薇,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级研究生

郭宏伦,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中国的发展,始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如何正确面对面对国内外众多的复杂局势,并且在复杂多变的局势当中深化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充实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理解

“大变革大调整”的说法,最早出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1 在当代形势的发展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指出,“大变革”则是对于大变化的应对和态度,要主动设计而不是被动接受;“大调整”则是对于以往取得成功的战略、经验、政策,在新形势下要做调整,而且幅度比较大。2这就说明在历史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变化二字。正是这种变化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维稳的重要作用。

二、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在变的环境下强调稳,以稳促变,稳定国内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

在现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国内面临着经济、政治体制等多方面调整发展的急速变化,国外又面临着众多压力,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工作重点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保持社会变革中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的变革不会引起人民的恐慌,才能实现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二) 打破敌对势力假借复杂局势、利用分裂中国人民的肮脏企图,提升危机感

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于中国的“西化”、“分化”活动。在应对国际局势中,如果我们仍以单一的、表面的方式进行理解必然会丧失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有的危机感。前几年发生的“”、“”事件便是实例。然而分化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武力对抗,更夹杂着西方“软”武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品、公民意识等等――的进攻,这种进攻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帮助中国人民认清形势,分清敌我,提升面对国际局势的危机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力量交叉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产生身为中国人与国家的“政治共鸣”,更加坚信对于党和国家的信任,积极投身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三)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政治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引导全民的政治取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团结一致实现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必须对全民进行必要的政治培养。这种政治培养,其特征在于普遍性、基础性、方向性,致力于在全民当中培养一致的政治认同。这样才能维护党的统治,最终实现人民的利益。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义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当如何应对

(一) 满足受教育者的正当需求――物质基础

空谈理论并不能解决问题,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终将走向一潭死水。强调满足群众的正当需求,这是与单一空洞的说理教育相对而言的。如何让受教育者真正的信奉并最终信仰我们思想政治的理论,关键还是要靠教育工作者、党员先锋队、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实现了群众的基本要求,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让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之后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展精神空间,从而真正的提高民众的政治认同和政治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形势和政策教育――关键动力

运用好形式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手段,特别是在现在民族团结意识被激发的时刻,与一般时刻相比更容易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针对在校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每半年印发一次。这种因时制宜的措施十分切合实际,不仅让青年学生更加深了对于形势政策的理解,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知识修养,深化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将政治理论和政治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

(三) 健康的宣传工作――形象保障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监督中,媒体良心、新闻伦理便是不可或缺的。

发展变革调整,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过程。在社会转型期间能够稳定社会,协调各方,才能及促进国家繁荣稳定,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涩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news.省略/newscenter/2007-10/24/con

tent_6938568.htm

第4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思维逻辑是单一和封闭的,在向学生传达话语时,话语的强制性和实效性不强,在学生中话语权的传播存在着障碍。另外,教育结构内容上,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不完善的,在大量内容的宣讲中,忽视了现实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对课本内容知识大一统的宣讲中,忽视了对人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相当重要,本文将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创新教育理念

(一)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提倡以人文本和以人为先的观念。大力倡导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同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人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实现人格人品的健全成长,使人的心灵和灵魂经受洗礼,实现个人的和谐健康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在于人行为的自觉,教育是使这个生命体不断向前发展动力,简单的教育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积累和思想政治的深入教育,实现教育对象成材与成人的目标。

(二)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如今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施教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所有的学习中,学习的是怎样成人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取得成就的高低,只要他的行为时合乎道德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值得被人尊重。受人尊重是做人的最高级模式,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在青年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高校学习阶段,就必须将道德教育放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

二、改革教育内容

对教育内容的结构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可以从突出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奠定文化素质的人文内容、拓展教育载体的结构内容四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的内容。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的理想、信念、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解决的是学生对国家中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立场的态度。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党的政治路线制约,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针对国内外复杂社会形势,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导性时,应当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增强自身的国家归宿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多元的社会形态意识,增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制度自觉和理论自觉。

(二)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思想教育是对对象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着重解决的是主客观相一致的问题。道德教育是形成道德观念、评判、情感、行为的重要途径。优化道德教育的内容结构,应当将重点放置于内在的行为规范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在对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化上,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首先,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从客观能否满足主观的角度,对个人、社会主义社会意义的考察。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出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来推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深化科学发展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广发开展心理教育,与职业素质道德教育。

(三)奠定文化素质的人文内容。时代离不开传统的发展,人文是涵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摇篮。因此,奠定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文内容,可以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人伦自觉意识,通过心灵和谐的教育,诗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思想道德成果的同时,对教育的内容结构进行优化,使人文性蕴含时代的特征。

(四)拓展教育载体的结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课新媒体的影响。网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完善的知识结构,心理发展水平的欠缺,以及阅读能力的降落,使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非常的薄弱,无法准确地解读网上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的改革中,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的素质教育解读,拓展教育载体的结构内容。

三、改进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内植于人的发展中,其所关注的本质是人与人性的表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体现着对于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基于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当将师生的地位放置在同一平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就调查研究的方法而言,要增强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使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最后,通过物化形式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和信念,实现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对于人和人性的关怀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本文通过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体现了人文的关怀,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保安.论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教性[J].教育与职业,2010,3(19):45-47.

[2] 左茜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发展, 2011,4(15):124-126.

第5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文化强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的召开,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培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不容忽视的。

一、文化强国的基本定位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是物质与意识的综合体现和象征,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性、时限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自身"认识周边的环境及生物,使"自身"更好的适应周边的环境,以及跟其它生物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强国的培育也同样是使文化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环境大趋势之下的,所以要站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把文化强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结合,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依据社会社会思潮和个人品德变化发展的规律,由社会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进行的,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三、文化强国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要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就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更要坚定这一原则,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重视的是培养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即重视"即时的 ,显性的政治功效",忽视 了"长期 的、本质的塑造人的功效",不能满足时代需要。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功利化"、"工具化 "的倾向仍然十分严重,削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面临这种现象,要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主要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科学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规范,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精神和思想,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使高校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帮助广大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深入认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提高高校学生各方面的政治素质,运用文化教育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三)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指导,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宝贵的革命传统和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展示出来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气概,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如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都是借鉴历史经验,这些都包含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鼓舞着一代代人民,是人们共同奋进、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将这些宝贵的革命传统,历史经历展现给高校学生,将当下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相结合,继续把中国的历史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四)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心理健康作为人的精神支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些人尤其是高校学生频繁出现心理扭曲、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等,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处理问题还不成熟,由于心理上的情感、思维、意志等影响到了人的思想和认识,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动机,高校面临学生心理问题呈逐渐上升趋势的状态,就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辅导,开展有关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的活动,积极解决和回应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搞好心理问题的教育就势必影响到思想的转化和行为的极端,不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文化强国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平章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裴晓涛.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德育研究.2013(2).

[3]徐学英,谢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4]林岚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

第6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目标理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才能有效践行个人价值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在提高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科学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积极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用型人才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1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34—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孙大为(1989— ),男,安徽淮北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更加便捷,特别是在现实化和网络化的直接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当负面能量累积时,各种狭隘的、扭曲的甚至是畸形的思想认识逐渐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塑学生的理想信念,用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引导、矫正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督导和强化学生的行为实践。

一、科学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使学生在积极正面的环境氛围驱动下,不断地整合和拓展思想内涵,激发学习斗志,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先进革命事迹的活动,并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活动形式深化思想觉悟;也可以在特殊节日,如“九·一八”等历史纪念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形式警醒学生,加强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以优化外部环境为前提,感染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它能有效地辅助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导向基础。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校园宣传标语、标志性建筑、历史遗像、特殊纪念日等进行历史根源的讲解、剖析和讨论,科学融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积极深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将无形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才能有效地深化、科学地落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为主要内容,采取课堂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只会滋生学生的厌烦情绪,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有效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另外,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也决定了其行为高度,在逐渐社会化的高等院校中,很多大学生的行为更加放纵,不受约束,甚至触及到道德和法律底线,在个人目标理想和职业道路上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系统的规划,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学生的思想根源上着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和矫正学生的行为实践。实践证明,一味地进行思想课堂讲解教育,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教育效果,只有将思想理论科学地融合到社会实践中,积极构建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和行为高度。

社会实践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积极构建大学生实践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社区等之间的联动教育,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特殊纪念日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古迹、革命先烈遗像等,也可以组织学生慰问革命先烈家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其更加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到企业、社区中去检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组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进行纪念日爱国宣传活动等。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行为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目的是统一和明确的,都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收获,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科学指导个人实践行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全面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保障大学生的思想健康

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保障其思想健康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管理模式的开放化以及社会化,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更加广泛,为了保障学生社会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教师必须随时、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积极构建心理咨询平台,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加强沟通调节,保证学生在健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应该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满腔的理想抱负和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导向。然而,社会化的高校运行模式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现实打击和利益诱惑时,常常出现心理扭曲、行为极端的现象。比如: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于大学生心理偏执、扭曲所导致的犯罪案件。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否则,知识技能只能成为辅助大学生恶劣行为的催化剂。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一对一沟通调节等形式科学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构建心理咨询平台,给学生提供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调节的窗口,科学地缓解其心理压力,化解其心理矛盾。

四、有效利用网络教育功能,拓展大学生的思想内涵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大学生的思想内涵。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另一方面,要科学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随着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媒体的全面普及,学生接触信息资源的渠道更加迅速、便捷,但是,多元化的网络也包含着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辨别、考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要注重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好融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联动。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关于加强网络安全的条规条例。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捏造虚假信息的现象,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甚至危害了社会稳定,这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导向所致。所以,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积极拓展大学生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孙长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2]许青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6(12).

[3]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第7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和基石作用。过分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忽视和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出现了偏离。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但由于历史的惯性,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排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各类高校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机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严重匮乏,传统的道德精神在大学生道德观中非常淡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宝库,以此来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奋发图强、全体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贵州大学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大力搭建平台,精心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努力打造精神家园。师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滋养身心,启迪智慧,提高了人文素质和人文学术创造力。

一、加强教育研究,积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文化传播渠道,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贵州大学在教育计划中推行文理交叉,倡导学生选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精读》、《中国古典美学》、《汉语诗律学》、《楚辞研究》等人文艺术类课程,提高人文素养;实践活动中,琴艺雅集、儒家礼仪、民乐演奏、国学传习、学术研讨、田野调研等活动常年不断,传统文化浸润着学生心灵。

二、丰富传承载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整合资源,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贵州大学有传统文化促进会、麟山诗社、合一琴社、中华传统武术协会、大学生书画协会等近20个传统文化类社团,涉及国学、书画、音乐、戏剧等众多领域。社团活动已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活动周期间,诗词、戏剧、书画展示,武术、琵琶表演,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秀以及各类传统文化讲座闪亮登场;“人文之光・古韵滥觞”传统文化艺术节中,围棋、象棋、书法、对联、古诗填空、现场吟诗作对等传统文化比赛,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志愿者活动中,在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集中的黔东南州开展水书、端节、马尾绣、苗族刺绣等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班,提升优秀文化遗产的存续能力和影响力。此外,学校承办的全省高校“传统文化校园风”系列活动,每年均组织十余位人文社科专家在省内部分高校举办“传统文化鉴赏”讲座,营造了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2011年5月9日,主席来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和师生们一同参加“我读《大学》――以‘五四’精神解读‘修齐治平’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溪山论道”读书会活动时强调,“学习国学不是为了把它当古董摆设,也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传统文化是现代大学教育民族化的重要支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和根源。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思想精华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对于加强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中国大学教育的民族化,必须尊重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丰富教育思想与文化价值,并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并契合世界发展需要的合理解释,在此基础上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并予以现代性转化,走出一条既具有国际化又充分体现民族化的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新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2).

[3]徐健等.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

[5]焦艳,黄琳庆.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6]王润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J .教育与现代化,2010(1).

作者简介:刘丽莉(1982.09),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8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影视文化影响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影视文化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供利用

在信息时展的今天,大量影片、电视节目不断涌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如由著名导演韩三平、黄建新导演的于2009年9月上映的具有历史爱国教育意义的影片《建国大业》,该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如由冯小宁自编自导的历史战争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该片从还原历史的角度,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向观众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诸如此类的影片,还有很多如《闪闪的红星》、《林则徐》、《小兵张嘎》等等,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这些影片来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堂上进行影片大讨论、定期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从思想上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树立人生理想。

(二)利用影视文化自有的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优势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堂说教、举办课堂讨论等模式进行的,在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过程中,教育实施者容易忽视真正的教育主体,而受教育者只是一味被动消极的接受着这种思想灌输,久而久之,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和真正效果,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而影视文化具有生动形象、直接性等特性,在高速运转的影视文化世界里,一部电视剧、电影等就可以轻松自如、形象逼真地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串联在一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看者面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观看者的思想观念。当今大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电视连续剧便可以与文化大师、思想伟人进行心灵之间的无限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升华自己的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

(三)利于把握当前大学生整体的思想状况,增强了预警

改革开放和入世成功以后,港、澳、台以及海内外的大量影视信息都一览无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高等院校作为思想、文化活跃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义无反顾地感受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新潮影视文化的交汇冲击。一些优秀的影视文化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取材于现实社会实际生活,反映当下社会聚焦热点问题,与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共鸣。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考研难等,各种压力导致这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容易心情抑郁与苦闷,通过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有利于缓解大学生郁闷的心理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思考,就可以整体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影视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因素分析

(一)影视中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沦丧

由于大学生还处于青春萌动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道德观念、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对现实社会生活没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影视文化中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和悲观的思想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沦丧以及失去生活信心,如一些影视垃圾所宣传的赤裸裸的色情内容,易导致还处于萌动期、不成熟的青年学生内心对于爱情理想的扭曲。网上被曝光的一些关于贪污腐败的负面新闻,使大学生们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缺乏走出大学校园的信心与勇气,再加上来自西方国家为了从影视文化软实力上战胜社会主义国家而播出的大量影片,它们所宣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背道而驰,长期受此类影视内容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非常不利的。

(二)影视文化中的虚拟世界易导致大学生脱离现实世界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受到各方面的挫折和打击,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情绪,他们选择影视文化世界来消磨时间,逃避现实,他们对影视文化中虚拟世界里完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向往,对电影里那些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的成功人士充满了崇拜,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往往与理想世界相反,一个人努力奋斗了不一定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成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长期观看那些脱离现实的影视内容,易导致大学生脱离现实世界,从而沉浸在自我的虚拟的完美世界,与现实社会脱轨。

三、影视文化影响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高等院校应积极利用优秀影视作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阵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针对当前影视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品格起着一定的弱化、趋利化等的负面影响的情况,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有必要积极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有效地利用影视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扬优去弊,如何使大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多元空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赋予自身更多的道德品味与思想蕴含,在不断地扬弃与升华中走向完美与成熟。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运行系统中感受力最敏锐而且控制力最缺乏、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一个群体,面对形形色色的影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由于大学生有限的甄别能力,不良的影视信息容会导致大学生扭曲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如西方影视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崇尚现实物质享受、超前消费以及奢侈品高消费的思想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崇尚绝对自由等的人生理念,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都起了一定的误导作用,与此同时,受影视节目中所宣扬的资本主义社会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成才意识淡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模糊、使命感不强。针对这些现状,高等院校应选择优秀的影视节目,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启发他们走立志成才的道路,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来,增强抵制影视文化不良影响的内在机制。

(二)提高大学生信息识别能力,使其学会正确选择和对待影视文化信息

影视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常忽略观众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体差异。这使大学生在某些认知方面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迷茫。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大学生的潜意识进行科学、正确、合理的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去认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影视作品,是大学生从中吸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自身成长的东西。此外,学校还应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拥有高品质、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影视作品,通过讲座示范以及开展影评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引导和启发大学生真正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影视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念。

(三)加强校园影视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运用影视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有利的思想的指导下构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影视文化内容体系,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对于校园影视文化软件系统的建设,高校有关部门应思考如何有效地将我们的德育目标和任务与影视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着眼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避免走入人生误区。

(四)加强校园影视文化的服务功能,增强与影视管理部门的联系

面对多元文化对校园的巨大冲击,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如果我们的教育在一帆风顺中进行,那么这种教育注定是不堪一击,是要失败的,在影视文化势头正强的今天,为了大学生本身,更为了社会主义社会美好的未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院校必须对泛滥成灾的暴力、校园色情、恐怖等低俗影视内容采取有力的打击、控制措施。除此之外,社会有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减少影视文化垃圾对大学生的毒害。

第9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摘要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将思政宣传工作誉为党的“生命线”这一说法毫不为过。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战争时期、抗战与解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政工作都是解决矛盾、推动进步的关键助力。即便是在当前社会,思政工作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与运营同样意义重大,是组织领导工作的核心所在,且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现。借助行之有效的思政措施,能够强化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知名度得以提升,并获得良好的外部形象。所以,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强化思政工作,是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围绕思政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及其改善建议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政工

思政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助于增强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在实践中内化为物质动力,为企业增效提供精神支撑力。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全社会各企业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松懈,为思政工作的高效进行创造有利契机,使之在更好地服务于员工、服务于企业的同时,产生经济助推的力量。

一、思政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政工作的践行与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思政工作藉由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实现对社会主体的思想启蒙与思想指引,能使主体改变偏颇性认知以及谬误的桎梏,进而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企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基准线。

第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及企业的发展理念。藉由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践行与落实,使公众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引,从而保证党的重大方针、路线得以坚决贯行。对于广大企业而言,依托对领导与员工进行思政教育,能够使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理念的创新,从而进一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理论基础。

第二,维护了企业稳定。主体所实施的外部行为乃是由其自身思想意志所决定。从社会发展整体层面来看,党风建设的落实和社会风气的引导,对“中国梦”这一伟大战略图景的实现意义重大。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是否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的思想境界状况如何等问题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决定要素,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思政教育,使企业在夯实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同步提升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思政工作教育效能的实践措施

(一)革新体制,使企业政工工作更具指导性

改进宣传教育学习制度,革新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企业工作重点,正确引导员工善于学习、遵守纪律,不断创新。首先,传统思政工作多以会议形式展开,多是围绕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政策、新要求的解读与学习,具有一定的应对性和反思性。然而,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理应秉持超前性和学习性等特质,一来便于广大员工形成定期学习、不断补充理论知识的自律性;二来企业发展所涉面众多,且牵扯成本巨大,需要动员企业内每一双眼睛、每一个头脑去观察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广泛意义上收集这些观点、意见,就需要建立健全例会汇报机制,为员工提供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有效窗口。换言之,企业发展离不开个体支撑,只有当个人的思想观念与企业建设高度契合时,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前行。

(二)调整内容,依托思想理念升华企业文化

围绕企业发展要求和企业文化建设,调整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企业活动,让政工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实现现代思想理念的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当然,为了能让思想宣传效果最大化,可将员工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融入其中,让员工在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同时“有话想说”,乐于受教。其次,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依托思想理念实现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升华,从而让企业文化成为管理和维系员工的最强有力武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全然取决于思政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为此,应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思政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整个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可从下述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提升思政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不断加强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来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学习环境与氛围;二是利用企业内一切有助于思想政治学习、有利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的渠道来进行宣传,使广大思政人员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理念,将思想上的闪光点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保障工作的实效性。

(三)优化方法,以人为本搭建广阔思政平台

“人”是企业赖以立足的第一要素,当代企业所处不同的行业,专业壁垒性相对较强,企业要获得长远的效益,则必须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遵循“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总基调,以科学的方式提高思政工作效率,为文化建设奠定总基调,将思政工作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和生活之点滴之中,使其能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推动企业运营目标的实现。首先要认清“以人为本”理念内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造就一批经得起企业发展检验的人才;尊重员工的意愿,发挥每个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依托人才的强大优势,逐步形成高度契合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和思政工作新方法。其次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自主创新活力,彰显个性优势。在信息化浪潮奔放的今天,社会信息已近乎彻底开放,人才的发展也已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所以,企业思政人员应当高度关注这一发展态势,不失时机地释放员工个性,切忌束缚、禁锢思想,方能与时俱进、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反省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并非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一颗“螺丝钉”,而是要统筹员工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需求,逐步为员工获得自身价值、实现自我定位、开拓新思路,为员工搭建一个相对广阔的文化诉求平台。藉由对员工实施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彰显文化塑造人的强大功能,积极挖掘文化引导人、武装人的潜能,努力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权,进而使思政工作不拘一格,最终实现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实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于凝聚企业员工的文化共识、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中,要时刻革新思政工作的形式,丰富其工作内容,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使之能够与企业文化建设高度结合。同时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力量以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坚实的精神基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因势利导,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淑贤.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大科技,2012(04).

[2]邝惠连.浅论在十后的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卷宗,2014(03).

[3]朱耀斌.不同体制文化视域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