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得失寸心知范文

得失寸心知精选(九篇)

第1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2、原文

《偶题》唐·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第2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尺短寸长”这个成语,早在念中学时就学过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说法源于《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简缩为“尺短寸长”,则是宋代的事。宋代人卫宗武在为一本诗集写的序言中道:“然昔之能诗者蕃矣,多莫得全美何哉?尺短寸长,要不容强齐耳。”意思是说,人和事,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不可一概而论;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着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着长的时候。此说颇辩证,富有哲理。多年来,吾就是按照书本的教导,这样理解的,而且自以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已成为常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对自己的理解产生了不满足,甚至产生了一些疑问。

本来,成语的含义乃约定俗成,是较不得真的。可吾有一个好钻牛角尖的毛病,总不满足上述关于尺短寸长的说法。明知自己的有些想法可能荒谬,但仍然挥之不去。

“尺短寸长”,那么究竟是尺长还是寸长?当年吾刚到北京上大学时,见许多同学来自大城市,见多识广,穿着入时,气宇轩昂;而自己从穷乡僻壤来,真有点儿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于是自觉形秽,灰溜溜的。同室的一位同学见状,与吾聊了半天,最后说:尺短寸长,不必自悲!细细想来,吾的确也有些长处。虽然个小体弱,但挑挑扛扛,百来斤的东西不在话下,从小惯了;细粮粗粮,端来就能吃个饱;山里的东西,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能说出不少……这些,也许生长在大城市的同学不能。但吾又想,能不能说因为自己的这些长处,就与他们比肩相当了呢?显然不能!为了打消悲观情绪,树立信心,应该看到己的长处;但欲与他人比肩,还必须发挥长处,补上短处,切不可因寸有所长而心安理得甚至陶陶然。虽然尺短寸长,但尺毕竟比寸长!只有直面尺比寸长的事实,又看到寸有所长而不失信心,方为明智之举。吾算不得智者,庆幸的是当年慢慢悟了这个理儿。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待到毕业之时,虽不足尺,却也盈寸。

吾以为,一个人如此,一支队伍、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又何尚不应如此呢?红军时期,若看不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恐怕就不会有红军,不会有一块块红色根据地。但是,如果不直面当时“尺比寸长”的事实,恐怕就不会有的一整套战略战术。那些不敢跟反动派刀枪相对者,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人;那些主张攻打大城市,毕其功于一役的人,是不是未得“尺短寸长”之真谛呢?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尺短寸长”就能说得清的。

窃以为,“尺短寸长”,虽然也告诫强者要看到自己有所短而不能骄傲自满,但主要是用来鼓励弱者的。不能因只见尺长、不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而丧失信心。因此,多讲些尺短寸长,使弱者树立信心、鼓舞斗志,是完全应该的。但吾同时以为,尺虽有所短,然毕竟是尺;寸虽有所长,但终究是寸。也不能因只知寸有所长、无视尺比寸长的基本事实而盲目自醉。如此方不失偏颇,而得“尺短寸长”之真意。

不仅是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而且是长短发生了变化。如前所引,词典云:尺短寸长,是说“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着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着长的时候”。这当然是一种权威的解释。但吾以为,这主要是就单一事物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形势下而言的。换句话说,主要是就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自身比较而言的。例如,万吨巨轮,载重大,抗风浪能力强,在大洋中远航是“尺长”。但若在礁石丛生的浅海、或河湖港汊中航行,那便是“尺有所短了”。反之,小船在大海中航行,由于其抗风浪能力低,稳定性差,那是“寸短”。但到了河湖港汊之中,由于船小好调头,吃水浅,操作灵便,又“寸有所长”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吾以为,这只是“尺短寸长”这个成语的一种含义,最多是比较主要的一种含义。

窃以为“尺短寸长”还有另一种含义:一件事物、一个人,是长是短、是“尺”是“寸”,皆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的长短,可能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长短易位,“尺寸”易位。这话说起来有点绕口,其实生活中的事例是明白易晓的。世界万物,长与短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比较,哪来的长短?在比喻意义上使用的尺和寸,也因此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变化的。就以《水浒传》中李逵在江州遇张顺的故事为例。李逵与张顺,因讨鱼的事撕打起来。在陆地上,张顺哪里是黑旋风的对手,李长张短,也可以说李尺张寸。可到了水里,李逵根本无法与浪里白条匹敌,成了张长李短,张尺李寸。又如,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与日本侵略者相比,敌强我弱,日本帝国主义是“尺”,而我们只是“寸”。这是就全局而言的。到具体的战斗、战役,我们总是集中两倍、甚至几倍于敌的兵力,充分发挥“寸”之所长,与敌作战。就此种具体的局部而言,已经变成了我长敌短,我尺敌寸。

故吾以为,尺与寸、长与短,相比较而存在,并非一成不变,可依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尺短寸长”告诫强者,长之尺不可高枕无忧,而应因时应势,不断进取,保持优势;勉励弱者,短之寸不必灰心丧气,而应以己之长,创造条件,促成局部的尺寸易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尺”而代之。

第3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会觉得可惜,一是健康二是青春".其实失去才感到可惜的有何止这些呢.而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应该是时间,时间一旦失去后不会再有,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

还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玩的小调皮.虽然父母都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要那么贪玩,多点学习.可是当时我跟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在上课和同学开小差,回到家就和朋友玩捉迷藏......直到上了六年级,我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那时我开时拼命的赶上去可是那时我才意识到我的基础是那么的差,即使我亡羊补牢也没用

古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而应该珍惜每一分钟.

--------------------------------------------------------------------------------

第4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生活哲理:

1、 树挪死,人挪活。

2、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4、 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5、 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6、 人心齐,泰山移。

7、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8、 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9、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10、 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11、 办酒容易请客难。

12、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3、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惜时谚语:

1、 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2、 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天,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天。

3、 冬去春又来,年华似水流。

4、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5、 有钱难买少年时。

6、 懒人嘴里明天多。

7、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8、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9、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0、 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11、 光阴似箭,一去不返。

1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4、 走远路的人爱起早,

15、 勤学习的人惜分秒。

16、 笨鸟先飞早入林,

17、 人勤苦学早入门。

18、 光阴荏苒,日月不等人。

第5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狼来了!狼来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放养娃欺骗了村民,结果他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这是一个失去诚实,守信的惨痛教训。

同学们,请对周围的一切诚实守信,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好事,只有你真心的,诚心的去做才会有回报,才会有“馅饼“和“树荫“。

同学们,让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妈妈告诉我:诚实和守信是一双魔力的鞋子,只要你穿上它,就会给带来力量,幸运和快乐,让你一次一次的创造奇迹!缺少了这双鞋子就如同赤脚在有荆棘的路上,那将是多麽的痛苦啊!所以我说,没有诚信,你将寸步难行!那麽就让我们一起穿上诚实守信做成的鞋子,走一条阳光大道吧!

诚实是一种美德!对同学,朋友诚实,守信就会得到尊重,友谊和关心。知识就是力量,对学习诚实,守信,我们就学到许多知识,知识就变成身体里的力量,那麽我们就象超人一样啦!对时间诚实,守信,我们就会得到用金钱买不到的宝贵财富,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诚实,守信,永远成为我们前进的了力量!

第6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关键词]脉;血压;营卫;营卫失常;高血压;发病机制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代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高血压在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如何用中医理论来表述血压与高血压,至今尚无公认的说法。营卫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重要变量,是生命活动中可变性最大的因素。本文拟在营卫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并表述血压与高血压的相关理论问题。

1血压与脉

1.1血压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的是体循环动脉压,是推动血液持续流动的力量。临床常用测量血压的部位是肱动脉。心脏、血管、血液容量是决定血压的基本因素。通常这些因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或波动,但以血容量的变数最大。

1.2气口成寸

寸即寸口脉。肱动脉走行与手太阴肺脉循行一致,下行则为桡动脉,即寸口脉。气口成寸阐明脉行水谷精微所化气血以及寸口脉的发生机制。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四圣心源•寸口脉法》提出:“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古代尚无仪器测量血压,但中医并未忽略这一生命指征,而是用脉来表达对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

1.3脉由心主

心主血脉是中医对包括血压在内的血液循环功能与机制的高度概括。血舍于脉,营卫是出入并影响脉的基本物质,血液因营卫津液出入而不断变化。营卫变化必然影响心、血、脉。

1.4脉行血气营卫津液

首先,脉为血府,是容血之府与行血之道。其次,脉为奇恒之腑,容通营卫气血等精微物质。营行脉中,卫气与呼吸清气合成宗气以贯心脉。第三,津液循脉,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组分。《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因此,脉裹挟血气营卫津液。《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营卫津液源自水谷,与三餐饮食攸关,可以说,脉汇聚营卫津液这些影响日常生活与受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于其中[1]。第四,营卫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能量,脉的重要性由此凸显。至此,血压与脉成为中西医学体系中近乎等量齐观的概念。

1.5脉映血压

从脉可以知心、知血、知营卫。脉如环无端,其主在心,内行血气营卫,宗气贯心脉,津液行脉中,脉与血气营卫津液不可分离。营卫是气血之源泉,津液入脉,循脉而行。显然,与血压攸关的因素皆与脉相关。《灵枢•逆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由脉可知血压,故曰脉映血压。脉是中医认识血压的最佳切入点。血压的维持、变化与调节是极为复杂的系统。中医学不能深入到微观去认识,但是从脉及其相关因素来认识血压,从而使复杂的生理现象变得相对简单。

2营卫与脉相关

2.1化血充脉

脉无营卫则不充。营卫入脉生血,充盈脉中。营卫不断生成布散,脉与脏腑百骸始得营养与支持。《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内外伤辨•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生命之脉赖营卫化血充盈。

2.2养心主脉

营卫养心。脉主于心,血行于脉,源泉却在营卫。营卫不足,气血无继,心气匮乏,脉失其主。《灵枢•五味》:“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营卫充脉养心,心能主持血脉。

2.3依脉而行

营卫无脉则不行。脉为奇恒之腑,内藏精气。营充脉化血且行于脉,而“入脉化血,环周不休是营气之特点,说明营气参与血液循环”[1]。

2.4固护血脉

营卫能护脉。营气主滋养,且能制约火热;卫行脉外,贯脉行血,司腠理开合,卫外为固。卫气既能推动营血循脉,复能固脉摄血。故曰:“卫气主推动与固摄。卫行脉外,或并脉而行,推动与固护营血”[1]。

2.5调节血脉

营卫出入,脉应之而变。《灵枢•邪客》:“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昼夜变化,天阳消长,人体以营卫出入应之于内。起则劳作,营卫气血循脉行于周身,以滋养温煦;卧则阳入于阴,阴气用事,进入睡眠。《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人体阳气一日之内有如四季变化,凡此皆赖营卫消长出入。已知正常人的血压有昼夜变化,有赖营卫特别是卫气为之协调。营卫昼夜盛衰消长,脉亦应之。卧则阳气闭藏,阴气主事,其脉是一日之内最为平静的时刻,最能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状态。《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血压通常有昼夜节律变化,称为杓型血压。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会导致血压变化,表现为非杓型血压、超杓型血压,或反杓型血压。营卫消长出入失常,阳不入阴,阳气浮越在外,脉必应之,而有相应的变化。脉有气化,营卫为本,故曰营卫有调脉之用。

2.6营卫失常,损及血脉

营卫与脉密切相关。《内经》有关于血脉损伤的记载,如脉衰、脉不通、脉痹、阳络伤、阴络伤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五七,阳明脉衰”。阳明胃为水谷之海,营卫化源,胃气、卫气异名同类。衰老始于阳明,脉衰为其肇端。营卫病变,必然累及血脉。营卫生于中焦,籍手太阴肺脉上行而周于身。因此,营卫与脉关系密切。

3血压在脉

3.1脉行周身,独取寸口

脉行气血而营阴阳。其状如环无端,贯通脏腑百骸,营卫气血运行其间。从寸口脉能察知脏腑气血阴阳之常变,故曰气口独为五脏主。

3.2阳脉是测量血压的依据

脉分阴阳,阳脉即动脉[2]。通常临床测量血压首选肱动脉,下行即为寸口脉,临床诊脉与测量血压本系一脉,惟方法不同。日常所用腕式血压计则直接测量寸口脉。

3.3脉集营卫气血形成血压

脉容血压的诸影响因素于一体。脉由心主,裹挟营卫气血,贯通百体,环行于身,形成、维持并体现血压。

3.3.1脉藏营血

营卫化血,充脉而行周身。《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为脉。”《灵枢•经脉》曰:“脉为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卫气循于脉外,营卫之行则不离于脉,脉亦不可无营卫。因而,脉反映营卫气血之亏盈。《素问•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营卫化血,影响脉之虚实。营卫充脉并化生气血,故诊脉可知营卫气血,血压是其外在表象。

3.3.2卫气与脉

脉司气化,以通为用,以气为本。气为血帅,能行血摄血。饮食入胃,“谷入气满”,气旺生血,亦能行血。《素问•刺志论》曰:“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卫气有三种形态,皆可影响血脉[2]。功能态卫气能行血、摄血、护脉;液态卫气则循脉而行;其固态即脂肪,若过多停聚集于腹部,则需气血滋养。可知,三种形态的卫气均与血脉相关。

3.3.3宗气贯脉

功能态卫气与呼吸清气汇合,形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呼吸”,并变见于气口[3]。

3.3.4脉主于心

心气心阳为血行之动力。有心跳才有脉,有脉即有血压与血流。可由脉知脏腑气血阴阳。故《灵枢•经脉》指出经脉“不可不通”。心推动营血循脉而行,即心主血脉,是形成与维持血压的核心机制。《医门法律》曰:“盖人身一气周流,无往不贯,十二经脉有营卫,奇经八脉亦有营卫……一气流行,即得分阴分阳矣,营卫之义,亦何往而不贯哉。”

3.3.5百脉朝肺

诸脉皆由心主,百脉朝会于肺。手太阴肺脉“下循臑内”,达于寸口,肱动脉属于肺脉。心肺之气推动鼓舞呼吸循环,营血宗气籍此循脉而行[1]。

3.3.6脉是中医对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综合表述

营卫循脉周行一身上下,以脉为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营卫生会》曰:“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营卫虽生于中下二焦,然营卫之行,则统于心肺周行上下也。”营卫通过上述方式影响心、血、脉,涉及了影响血压的诸因素。

3.3.7脉映血压

血压由脉而知。脉集形成、维持与调节血压的各种因素于一体,贯通脏腑百骸,因而,脉成为中医认识、研究与表述血压的客体。脉本于脏腑,其主在心。心连血脉,如环无端,血气营卫贯充其中,周行不息,故曰脉映血压,亦即血压在脉。

4营卫是影响血压的可变因素

营卫变化与血压相关。营卫生成消长,不断变化,出入血脉,化生气血,支持脏腑功能,故可影响血压。

4.1血压以脉为本

脉是测量和观察血压的客体。营卫是与脉相关的诸因素中变化、变数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4.2脉有三要

即胃、神、根,三者皆以营卫为基础。一曰胃。人有胃气,才能纳化水谷,产生营卫。营卫充脉而行于一身,是为脉有胃气。《内外伤辨》曰:“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人有胃气腐熟水谷,化生营卫,充盈于脉,是为脉行周身,胃气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二曰神。脉来和缓是为有神。脉有神即人有神,血气为其支持。营卫化生气血,气血旺盛,神明乃彰,神机灵动。《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五气入鼻、五味入口,“神乃自生”。脉之神来自营卫宗气。三曰根。脉之根在肾。肾受脏腑精气而藏之,营卫滋贯脏腑,脏腑精气满盈,则肾能受脏腑之精。营卫能化精气充脏腑而归藏于肾,所谓脉有根,根在营卫化精归肾。

4.3脉以营卫为基础

营气、卫气、宗气是影响脉的三要素。平人之脉本于胃气,营卫为其基础。通常营卫变化可以影响心、血、脉及其功能,从而表现出血压的变化。一日三餐,饮食不断化生营卫津液,化血充脉。

4.3.1营能生血

营行脉中,是维持血容量的基础因素。《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营卫生会》:“营在脉中,谓营血由心”。“体液是生命代谢的环境与基础,营卫参与体液代谢”[1]。营气入脉生血,脉得充盈,血压乃成。

4.3.2卫气是维持血压的要素

卫气主推动鼓舞。寸口脉动由心肺阳气鼓舞使然,血液流动,便有血压。营卫调和,阴阳平秘,血脉和利,血压稳定。

4.3.2.1卫气维持与影响

血压卫行脉外,能煦养心气,心气旺盛则能推动血行。4.3.2.2卫气护脉固脉摄血是卫气之用。血脉完整,血不妄行,全籍卫气为之护卫。《血证论•吐血》:“盖人身之气游于血中,而出于血外,故上则出为呼吸,下则出为二便,外则出于皮毛而为汗,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

4.3.2.3化生营血

卫气蒸津,化血行血。卫气鼓舞脏腑气化,津液血液乃能生化。体液是形成与维持血压的重要因素,卫气推动津血运行,故能影响血压。脉无卫气则不行、不充、不固。卫气运行,则血脉调畅,血不妄行。4.3.3宗气贯心脉行呼吸呼吸与血脉功能不同,但是目标一致。天地之五气五味由心肺入脉,形成有效的血液循环。

4.4营卫调脉

营卫能充脉护脉调脉。营卫与人体呼吸、循环、体液代谢相关,因而,营卫通过对呼吸、血液、体液的影响发挥调脉功能。血压在脉。营卫多用,营卫可变且多变,因而,营卫是与血压相关的可变因素,故能调节血压。

4.5脉以胃气为本

脏腑一脉贯通,营卫气血运行其间。《四圣心源•寸口脉法》:“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人本于胃气,营卫乃胃气之别名。故从寸口脉能知胃气、知营卫,从脉能知血压。

4.6营卫与血压攸关

营卫充养一身,循脉运行,与血压密切相关。营气充脉,卫气护脉,宗气贯心脉行呼吸,是营卫与呼吸循环一气贯通,循脉行周身。营阴卫阳,阴静阳动。阳主动,心阳鼓动则脉动,卫气、宗气为之鼓舞,营气入脉,血充脉满,是营卫共同参与血压形成、维持和调节机制。

5高血压影响因素与营卫

营卫影响血压。血压有常变,即正常血压、低血压、高血压。营卫与饮食、劳作、运动、情绪、睡眠、昼夜等有关,凡此亦皆高血压影响因素。

5.1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膳食高钠与低钾、超重、肥胖、饮酒、精神紧张等,此外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4]。

5.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营卫

高血压影响因素中,除不可变因素,其余如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皆可影响营卫。

5.2.1饮食影响营卫

饮食化生营卫津液,营卫津液影响血压。《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饮食肥甘厚味,营卫产生过多。营气增多则血盈脉满,脉满则张。卫气增多,鼓舞力强,血充脉数;卫气增多,久则体质量增加;卫气过剩,余则化热,火热内生,营卫失常。饮食偏嗜,五味过盛,营卫生化失常,在一些个体会引发高血压。

5.2.2运动不足影响营卫

运动依赖营卫气血。运动耗气产热,劳作汗出,会消耗营卫津液。若劳作不足,或久坐不动,体内卫气营血不得消耗,以致卫气失常,体重增加乃至肥胖。

5.2.3精神情感与营卫

精神情感生于五脏。五脏赖营卫气血滋养,精神紧张、恐惧,或情感障碍、悒悒不乐、多思忧虑等,责在脏腑失常,营卫气血失和。营卫病变,累及脏腑气化,五志失和,神机不宁。神由心主,精神情绪失常,心受其累,脉失其主,以致血压变化。

5.2.4睡眠失常与营卫

营卫消长出入是睡眠的内在机制,睡眠异常与营卫失和互为影响。营卫失调,神机受损,脉受其害,损及血压。

5.2.5营卫失常引起血糖血脂异常

血糖血脂源于饮食水谷,与卫气关系密切。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血脂、血糖升高,继而发生超重肥胖,终则引发糖尿病、高血压[3,5]。不良生活方式均可导致营卫失调。脉与营卫相关,营卫损伤,累及于脉,血压因之异常。

6营卫失调是高血压发病基础

营卫维持血压。营卫行于五脏则化为五脏之气,推动气血阴阳,鼓舞脏腑气化。因此,营卫是人体调控血压的基础因素。脉与血压一体,营卫是脉的生理基础与调节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影响营卫而累及血脉,引起血压变化。

6.1营气失常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

营阴充脉化血,是维持血压的基础。营卫参与体液代谢与调节,在卫气的调节下,营阴可化汗化尿,以达阴阳平密,血脉和利。营气失常,血脉失和,影响血压。

6.2卫气失常与高血压发病

营卫失调特别是卫气失常通过不同环节影响血压引发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常见危险因素,诸因素多可引起卫气失常。

6.2.1卫气影响体质量

超重尤其是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与卫气失常密切相关。饮食化生卫气,卫气产生膏脂,膏脂堆积久则发生肥胖,肥胖影响血压[3]。6.2.2营卫影响睡眠睡眠障碍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营卫消长出入与睡眠相关,卫气出入,阳气消长,卧寐按时转化。睡眠则心神得以宁养,精神平和,心安神宁,主血脉功能正常[1]。若阳不入阴,心神不宁,血脉失和,以致不寐、鼾眠等,血压随之变化。6.2.3运动影响卫气人要劳动,劳动消耗卫气。心主血脉,能运行血气营卫,劳动自然会影响血压。劳动不足,卫气营血不得消耗,心主血脉因而失和[1]。

6.2.4精神情志活动影响营卫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指出:日常生活中能够显著影响血压的因素包括精神心理与睡眠状态[7],因此,调整心理状态和改善睡眠已经成为防治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脏腑依赖营卫滋养,乃生精神情志变化。脏腑之中,心肝为要,心主血脉而藏神明,肝主疏泄能藏血。血属阴,主血脉、藏血,必赖旺盛之阳气,故心肝二脏阳气因而旺盛,成为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主要病变脏腑,其病变对血脉影响最为突出[1]。

6.2.5糖尿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卫气失常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研究证实,糖尿病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从超重、肥胖到糖尿病,再到高血压,卫气失常贯穿始终[5]。

6.3卫气为百病母

营卫具有滋养、护卫与调节功能。营卫失常,诸病由生。营气化血,卫气随宗气进入血脉,共同维持呼吸与循环。卫气失常则累及血液循环,自然会影响血压[6]。饮食、劳作、情志、烟草、睡眠等皆可导致卫气失常,卫气失常影响血压,引起血压异常。又卫气失常久则引起血脂、血糖升高,进而造成超重与肥胖。此外,卫气为使,能传达神机,协调脏腑气化[6],卫气失常,神机失和,气化失司,心主血脉异常,引发高血压。

总之,卫气失常则脏腑气化失司,营卫失和,气血失调,累及血脉,成为高血压发病基础。7结语血压在脉,营卫为用。营卫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营卫失调是高血压发病基础。脉因血盈,胃气为本,脾胃化生营卫灌诸脉、行诸经,其主在心。心血管的健康因素,如适度运动、健康膳食构成有助于调养营卫;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则以营卫和调为基础。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7]。心主血脉是中医对血压形成与维持机制的高度概括,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皆可影响或损伤营卫,营卫失常因而是高血压的发病基础,同时通调营卫也就成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环节。营卫理论是指导认识血压与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基础,正如《难经•十四难》所说:“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仅以本文作为“损心调营卫”之注脚。(本文承蒙张安玲教授审阅并提出意见,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丁元庆.对营卫实质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2):99-101,114.

[2]丁元庆.有关血脉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4):245-247.

[3]张安玲,丁元庆.基于《内经》探讨卫气的三种状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4):309-31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丁元庆.从卫气探索血糖与糖尿病病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195-198.

[6]丁元庆.《内经》营卫理论回顾[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3-7.

第7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关键词:王莽;币制改革;六品宝货制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133-02

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的方式获得政权,建立新朝。王莽登基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始轰轰烈烈的改制。在王莽的诸项改革中,币制改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钱穆先生说:“此盖最为莽之秕政矣”[1]310。深入系统地分析王莽的币制改革究竟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其改制措施中最失败、最为后人诟病的一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与理解王莽改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历次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早在王莽居摄时期,就已经着手更改币制。“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汉书・食货志》)如此一来,新钱的价值远远高于旧钱,“民多盗铸者”。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王莽下令,“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然卒不与直。”(《汉书・王莽传》)

王莽即位之后,币制改革更是大刀阔斧地全面展开。王莽即位之后更改币制与前一次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并非出于流通的需要,而是以新货币来标志与刘汉王朝的不同。王莽这样说:“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汉书・王莽传》)基于这种目的的改革无疑是迂腐而愚蠢的,王莽“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汉书・王莽传》)但严刑峻法并不奏效,因为百姓早已习惯了使用汉五铢,①而王莽对币制的屡次更改使百姓认为其毫无信用可言,而且人们认为大小钱同时流通难以预知结果,所以在暗地里还是偷偷用汉五铢交易。还有谣传说大钱要被废除,百姓因此不肯携带。针对这种情况,王莽又下诏:“诸挟五铢钱,言大钱当罢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汉书・王莽传》)币制改革的后果:“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道”(《汉书・王莽传》)。

第二年,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王莽认为百姓对新钱的接受与认同程度不高是因为使用不够方便,所以他再一次对币制进行调整。“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汉书・食货志》)“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汉书・王莽传》)这便是王莽币制改革中最为烦琐复杂的“六品宝货制”。可惜事与愿违,王莽的这次更改,不但没有方便百姓使用,反而因币制的繁杂加大了流通的难度。“六品宝货制”具体规定如下:“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幺钱一十’。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元龟■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宝四品。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凡宝货三物,六名,二十八品。铸作钱布皆用铜,淆以连锡,文质周郭放汉五铢钱云。其金、银与它物杂,色不纯好,龟不盈五寸,贝不盈六分,皆不得为宝货。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有者,入大卜受直。”(《汉书・食货志》)如此复杂的币制,换算不易,而且使用不便,流通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汉书・食货志》)新的货币中,只有大钱和小钱两种流通。“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二品并行,龟、贝、布属且寝。”(《汉书・食货志》)在这种情况下,王莽制定了更加严苛的律法来推动新钱的流通。“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汉书・王莽传》)不带布币的百姓“厨传勿舍,关津苛留”;连公卿百官进宫,也必须持有布币。为了推动新货币的流通使用,货币甚至成为出入的通行证,这是荒唐又可笑的。

天凤元年,王莽再一次更改币制,在这次更改中,废除了原来流通使用的大小钱,仍然试图推行金银龟贝。“天凤元年,复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又以大钱行久,罢之,恐民挟不止,乃令民且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尽六年,毋得复挟大钱矣。”(《汉书・食货志》)王莽不仅频繁更改币制,而且新的币制也有着致命的缺陷。萨孟武指出,“凡钱币有二品以上并行,又用统一金属铸造者,必须每品所含有的价值与其所表示之价格能够成为比例。王莽不知此中道理,货布重二十五铢,货泉重五铢,而一枚货布能易货泉二十五,何怪庶民甚至诸侯卿大夫均将五枚货泉熔铸为一枚货布。”(《汉书・食货志》)为了应对这种盗铸的风气,王莽出台了更加严厉的律法。“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告,与同罪;非沮宝货,民罚作一岁,吏免官。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汉书・食货志》)每一次币制改革,都不啻为一次浩劫,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很多百姓因此倾家荡产,深陷牢狱。

地皇元年,王莽第五次变革币制。“罢大小钱,更行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一。两品并行。敢盗铸钱及偏行布货,伍人知不发举,皆没入为官奴婢。”(《汉书・王莽传》)这次更改币制试图纠正之前的错误,重新恢复五铢钱的使用,然而却为时已晚,新莽王朝早已深陷农民起义的漩涡之中。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二、币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因此,国家发行的货币必须具有稳定性才能具有权威性。而王莽从居摄期间到地皇元年的十几年间,五次更改币制,频繁的更改使得新莽王朝的货币制度极为混乱。纵观王莽的历次币制改革,几乎每次改变都是对上一次的否定,很多新币甚至还没来得及发挥其作用就被废止;天凤元年,王莽似乎意识到了“六品宝货制”的尴尬与困境,又恢复了五铢钱的使用,但败局已经铸成。而且如此改易频繁,不仅令百姓无所适从,损失惨重,由此而带来的国家信用的丧失更是无法挽回。

与此同时,在宣布使用新货币的时候对旧货币如何处理毫无考虑,按常理来说,每发行一种新币总该有新旧兑换,而王莽的每次币制改革几乎都是废弃旧币。仅在第四次币制改革中,大泉继续流通使用六年,但六年以后如何处理却不置可否[3]。百姓稍有财富积蓄币制就改变,而变化的结果是百姓辛苦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这只能激起社会更大的动荡。《汉书・食货志》说:“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这是对王莽币制改革的生动概括。尽管每次更改币制都伴随着严刑酷法,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币制改革走向失败的结局,反而激起百姓更深的怨恨和更大的反抗。总之,国家信用的丧失,国家财政的危机,民间盗铸的冲击以及新币自身的缺陷,都使得王莽的币制改革一步步走向越改越坏,越改越乱的境地。

王莽对币制的改革变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并非出于经济生活与货币流通的需要,而是为了彰显新王朝与旧王朝的区别和实现儒家经典中所设计的理想社会。如果说王莽即位之后更改币制,是为了凸显其受命的标志;那么其后的两次更改币制,都是取法儒家经典的设计,以复古的方式对儒家学说的实践。“宝货”制的设计与取名尤其凸显这一点。“宝货”取名于周景王时所铸大钱,“次布”来自于《周礼・地官・廛人》,“元龟”来自于《诗经・鲁颂・泮水》,“公龟”、“侯龟”、“子龟”取自《礼记・王制》。不仅在名称上如此,王莽还试图恢复龟、贝等作为货币。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恢复使用这种早已无法承担货币职能的货币,除了凸显复古意味,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反而徒增烦琐。这一点,也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王莽行政,重礼制,恤民生,着眼于社会经济……而其病则在拘古……其最著者莫如改币制一事。”[1]303而当时的复古思潮中的重农抑商、重实物轻货币等观念,必然对王莽的币制改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早在元帝时期,贡禹就提出:“古者不以金钱为币,专意于农,故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饥者。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凿地数百丈,销阴气之精,地臧空虚,不能含气出云,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自五铢钱起已来七十余年,民坐盗铸钱被刑者众,富人积钱满室,犹亡厌足。民心动摇,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于钱也。疾其末者绝其本,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无复以为币。市井勿得贩卖,除其租铢之律,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一归于农,复古道便。”(《汉书・贡禹传》)贡禹的主张是较为激进的,甚至建议取消货币。但不可否认的是,交易还是需要用货币来进行的,因为布帛不方便撕成小条进行交易,所以贡禹的建议暂时搁置。在哀帝时,师丹又建议:“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汉书・师丹传》)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一大批儒生将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原因归结为货币的使用,认为以取消金银货币为手段的复古即为解决问题之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迂腐且愚蠢的,这与19世纪初英国的卢德派工人通过破坏机器来反对工业化并无本质区别,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推本古昔,着意小民”初衷是美好的,但“惟其智则甚见其为迂固耳”[1]305,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

参考文献:

[1]钱穆.秦汉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萨孟武.中国社会政治史[M].台北:三民书局,2011.

[3]孟聚.王莽币制改革简论[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第8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2、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3、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4、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5、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6、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7、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8、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9、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1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11、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12、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13、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14、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5、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16、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7、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18、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2、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3、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4、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5、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2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0、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31、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32、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3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34、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35、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36、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37、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38、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39、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40、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41、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42、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43、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44、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45、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46、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4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48、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49、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50、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51、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52、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5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5、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56、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57、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58、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59、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60、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61、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62、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63、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第9篇:得失寸心知范文

连续几周的阴雨天气,让人心情也变得灰暗。仰望天空,才知道 空白 真的很恐怖,让人透不过气。第一缕阳光竟在今天出现,久违的温馨漫入窗户,时间离去得太快。太快。迟钝的我很久才明白,2011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去了,2012悄然来临,,我似乎还没有来的及认真对待,它就倏忽间渐行渐远,有些不舍,有些流连,也有些感慨。

回首2011,喜怒哀乐填满了我的生活 ,我奇怪地问自己:“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我努力过了吗?每次考试我都认真对待过了吗?有。那个708分就可以证明我努力过,但是这个708会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地“掉色”。不论是“鲜红”还是“乌黑”都已经成为过去了。 回首2011,我快乐吗?快乐。只有失败后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望着红领巾,这是一个时间的标志,我已经八年级了。这不正是证明了时间走了吗?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此时,正在发呆的我,心里空落落的。脑海里突然闪现了一幕幕……新年的时候玩耍的场景,上学的时候在教室中认真地听课,期末考试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回报。这一幕幕都似昨天发生似的,我简直像把这一幕幕抓住,但是,他像顽皮的小孩,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儿了?

这个春天,格外明媚。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不管我们愿意与否,2012年,还是向我们走来了。告别我的2011,迎接我的2012!开心的,悲伤的,幸福的一切一切都向我告别。告别2011,走进2012,这一切的一切,还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2012年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完成……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