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精选(九篇)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第1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人口增长压力、资源短缺、环境与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对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1979 年日内瓦世界气候大会后,相继出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1987 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 WCED 成员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1992 年,WCED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 《21 世纪议程》 重要文件;2009 年,UNFCCC 在哥本哈根通过《哥本哈根协议》等。这些协议、文件都是关于应对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的各项对策。目前我国的 GDP 总量占世界的 10%左右,消耗却占世界能源消耗的近 20%,全球碳排放总量在 1971 到 2007年 37 年间增长了 38%,而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增长172.6%,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耗的三大板块分别是工业、交通、建筑,世界平均能源消耗结构中工业占 37.7%,交通为 29.5%,建筑为 32.9%,而我国建筑能耗占 26%,交通能耗为 10%,工业占 60%-70%。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必然增大建筑规模,因此及时提出和推广生态建筑,学习欧盟先进国家的经验做法,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起大国责任,提高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生态建筑的概念及内涵。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生态建筑定义为“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按此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态建筑是设计和实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建筑,表现在减少能耗,减少水耗和防治雨水流失,使用创新技术和循环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体现了三个原则:其一是生态循环原则,将建筑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从气候、地形、形体、尺寸、朝向、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符合当地生态基本要求,使建筑和生态环境相互匹配的生态循环;其二是健康原则,现在许多建筑材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的化学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生态建筑要少用甚至不用污染性的、放射性的材料,是以人类健康为出发点的建筑;其三是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建筑尽量使用低品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生态建筑理念和推广方面,欧盟走在了世界前列,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概念。其中被动式房屋(passivehouse),是最高能效的代表,这种房屋在没有传统制热和制冷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室内气温舒适,可再生能源能够充分满足其极低的能源消耗,其标准需要同时满足热需求小于 15kwh(/m2year),采暖、热水和电的使用小于 120kwh/(m2year)。近零能耗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是指年能源使用(初级能源)接近于零的建筑。净零能耗建筑(net zero energy building)是指年能源输入和输出大体相当的建筑。欧盟对近零能耗建筑和净零能耗建筑的实现路线图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3欧盟生态建筑立法与实践。

欧盟只生产其所需能源的 48%,更多能源供给需要进口。欧盟最终能源消费的近 40%用于住宅、公共和私人办公室、商场和其他建筑。欧盟平均家庭能源消费分布:做饭 4%,水加热 14%,照明和其他电器使用 15%,采暖67%。因此,为提高能源安全和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欧盟提出到 2020 年 3 个 20%的环境能源目标:20%的温室气体减排;20%的能效提高;20%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欧盟非常注重生态建筑的发展,把推广生态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和路径,其在环境与生态建筑立法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3.1欧盟的生态建筑立法。

欧盟环境法的立法基础是 1993、2002 年的环境行动计划(Ⅴ和Ⅵ)和 2001、2006 年的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TFEU(欧盟环境条约)191 是欧盟环境政策和法律的立法基础;TFEU192 是决策程序;TFEU193 是成员国的保障条款。最近的 2010/31EC 指令和 2012/27 欧盟指令对生态建筑作出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3.1.1 2010/31 EC指令。

该指令明确规定新建筑、既有建筑的革新(革新成本高于建筑总价值的 25%或革新面积超过建筑物总面积的 25%)必须符合生态建筑的要求,必须安装、升级和替换技术建筑体系(即制热、制冷、光伏、热水、照明等技术装备)。具体要求:成员国必须履行该指令;建筑能效统一计算方法;定期检测采暖和制冷设备的运转;必须建立建筑物能效的认证体系;成员国必须起草提高零排放建筑的数量。以下特例建筑可给予放宽:官方保护的具有建筑历史特征的;用于宗教活动信仰的;使用时间在 2 年以内的临时建筑;使用面积低于 50 平方米的;每年使用少于 4 个月的住宅。

其中,对建筑能效的计算和设备定期检查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筑能效的计算要求包括:(1)计算时必须考虑全年消费的能源能够满足建筑物的相关需求;(2)能够反映制冷、制热和家庭热水的需求;(3)建筑特征需要反映如下因素:绝缘或隔热的材料;保温能力(储存和调节内部温度的能力);被动制热;安装制冷制热供应热水的设备;建筑物的设计、位置、方向;自然采光;太阳能条件;可再生能源发电。定期检查的相关要求:(1)需要有资质的人员定期检查;(2)每次检查后都需要出具检查报告;(3)对资质人员需要专家评价。

3.1.2 2012/27欧盟指令。

该指令于 2012 年 10 月 25 日通过,暂时还未生效,2014 年 6 月 5 日将修订现行能效立法。主要内容包括:

(1)每个成员国提交给欧盟委员会一个本国能效目标;(2)截至 2014 年,每个成员国需要建立一个调动用于住宅、商业建筑革新投资的长期战略,并成为国家能效

行动计划的一部分;(3)截至 2014 年,成员国中央政府必须每年革新自己拥有或者占用建筑的制冷、制热设备的 3%;(4)成员国中央政府必须购买高能效产品;(5)成员国必须保证提供测量精确的仪表。 3.1.3 欧盟建筑能效认证系统。

欧盟建筑能效认证系统规定:所有新建筑和出租、出售的已有建筑都需要能效认证;认证时必须说明能效的计算方法;认证必须有国家授权的、有能力的、独立的认证员出具;认证的有效期为 10 年,认证时须标注能效等级(从 A 到 G);认证需要提供给房主或租户;能效的评价专家和认证员要定期培训;房屋的销售广告中必须含有能效信息。该认证系统还对公共机构提出了特殊要求:公众经常光顾的超过 500 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需要出示认证,这些认证需要出示在公众可视的地方;公共机构应该起到示范作用确保能效产品、材料和评价用于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应尽最大可能使业主和租户知晓提高建筑能效的方法和操作、能效认证的目标和目的。

3.2欧盟近零建筑的路线图和实现路径。

欧盟规定成员国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共部门拥有的或者占用的新建筑必须是近零建筑;截至 2020 年12 月 31 日,所有的新建筑必须是近零建筑。其实现路径包括:(1)成员国必须建立清晰的、严格的能源目标,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包括建筑的所有者、开发商、建筑师、甚至包括建筑的使用者)。(2)成员国必须充分认识当地的气候条件,抓住节能机会。以往的建筑主要考虑到其舒适性适用于当地的极冷或极热条件,很少考虑在极值之间的节省机会,现在要通盘考虑全年的能源需求。(3)成员国必须减少能源负担和能源使用,要具备建筑使用能源的详细知识以及能源之间的选择,考虑建筑的朝向、几何形状、大小、屋顶、墙壁、窗户等对整个建筑能源使用的影响。(4)充分使用自然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

3.3欧盟指定区域发展计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欧盟规定成员国在做出区域发展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如下问题:(1)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地形特征,保护建筑和文化遗产;(2)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减轻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环境;(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废物管理;(4)创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持续社区;(5)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鼓励住宅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7)限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活质量;(8)确保更为一致、更有效的决策制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发展;(9)应对住房短缺,提供充足的住宅、吉普赛旅行者安置点;(10)提供好的设计、安全清洁环境和好的服务质量;(11)提供可持续的、可供选择的小汽车使用,通过绿地的使用降低交通污染,提供到达室外娱乐场所、绿地的非机动车道路。

3.4意大利生态建筑立法与实践。

3.4.1 意大利的生态建筑节能潜力。

据意大利权威机构测算,意大利家庭在热水、采暖等方面有效的技术投入可以节省家庭支出:安装天然气锅炉(4* 效率的)年可节省 105 欧元;安装 5 平方米的太阳能板(用于提供热水) 年可节省 109-149欧元;取代锅炉的室外地热泵年可节省83-272 欧元。1950-1970 年期间的居民住宅消耗为 160kwh/sq. meter,而新住宅平均消耗 75 kwh/sq. meter,详见表 1。

3.4.2 意大利生态建筑的立法框架。

意大利的生态建筑立法框架由四部分组成:(1)强制能源标准(总统法令 2009(59),修订于 2011(28));(2)能源评价(部令 2009.6(26));(3)惩罚机制(法令 2005(192),修订于 2006(311));(4)税收减免(既有建筑的革新,多条部令)。

强制能源标准规定在新建筑或既有建筑的革新中强制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计划:(1)50%的热水消费或者是热水+制冷+采暖的范围 20%-50%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2)2012 年每 80 平米 1 度电,2014-2016 年每 65 平米 1度电,到 2017 年每 50 平米 1 度电,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3)公共建筑在上述要求基础上提高 10%;(4)如果技术上不可行,必须在技术报告中解释原因,否则不予发放建筑许可证。

违反上述标准实施如下惩罚措施:建筑商罚款 5000-30000 欧元;认证机构罚款所收认证费的 30%-70%;业主或租户罚款 500-3000 欧元;监察部门的技术员罚款1000-6000 欧元。免责条款,发证机关没按要求发放真实有效认证的。

按照强制能源标准执行的建筑商或业主,成本投入可享受税收优惠:对既有建筑的革新(达到生态建筑标准的)投入可享受 55%的税收优惠;既有建筑的能源革新投入最高可享受税收减免 10 万欧元;墙壁、屋顶、窗户最高减免 6 万欧元;安装太阳能板最高减免 6 万欧元;用冷凝炉、高效热泵替换旧的加热系统最高减免 3 万欧元。

4欧盟推广生态建筑对我国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贯穿到欧盟成员国环境政策、法律的制订与实施全过程,贯穿到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等全过程,从理念到行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其理念、原则、政策与实践对我国推广生态建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1政府要尽快出台生态建筑强制标准。

欧盟成员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分别出台了各国的生态建筑强制标准,并据此标准给出相应具体的奖惩标准。一方面鼓励积极推广生态建筑,同时对于不达标准的建筑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我国的生态建筑标准的缺失或者说不完善,使得建筑师不知道材料是否低碳,环保产品是否达标等等,因此,生态建筑的推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政府要起到强制性和引领作用,首先出台生态建筑的强制标准;第二要制订奖惩的具体措施;第三要加强宣传,使得消费者认知和认可生态建筑。

图片20130910174650.jpg

4.2政策、法规要体现分区域分类指导原则。

欧盟环境立法程序严谨,监督、处罚措施严厉。除强制性指令外,欧盟出台环境指导性指令采取制订最低标准、分区域分阶段实施的方式,要求各成员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最后的实施期限,体现了“分区域分类指导”

的原则。相比之下,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较欧盟国家更为复杂,但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相对较严格、严厉,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不相符合,造成部分地区环境违法现象频发,环

境执法压力大,法律的威严得不到保障。因此,欧盟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程序和实施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4.3能源环境立法要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欧盟的能源环境立法规定得比较具体和详细,尤其是意大利,在一些约束性目标、期限设定以及技术标准上力求精确,给市场传达明确的预期。而我国的现行能源环境立法多是原则性和抽象性的规定,为法律的实施造成很大障碍。意大利的能源立法虽然体系不完善,但是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立法者可随时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立法,而不需要修改特定法律的形式,体现了与时俱进和适应现代能源环境变化频发的特点。如意大利在 2013 年将取消对于太阳能等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的政府补贴,加大对技术不成熟的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因此,欧盟能源环境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可操作性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4.4国家对区域发展规划要有生态建筑推广的明确要求。

欧盟对成员国做出的区域发展规划有明确的要求,使得欧盟在推广生态建筑、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雾霾天气日渐增多,城市不断遭遇水污染等问题,根结在于最初的区域发展规划存在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更为详细的区域发展规划要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态建筑的推广成为一个社会必须的和发展机遇,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对生态建筑的推广作出明确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5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应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欧盟和意大利的相关政策法规中首先约束、规定政府部门率先履行,并且履行的标准更高、更严格。如欧盟的近零能耗建筑路线图明确规定,到 2018 年 12 月 31日,成员国公共部门(权威)拥有的或者占用的新建筑必须是近零能耗建筑,其他新建筑到 2020 年 12 月 31日必须为近零能耗建筑,公共部门的执行期限比商业、民用建筑的截止期限提前两年。意大利生态建筑的立法框架中规定,公共建筑强制能源标准比一般建筑标准提高 10%。在我国,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曾提出公用建筑单位能耗比普通民用建筑能耗高出 5-10 倍,这种情况与欧盟成员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公用建筑高能耗的情况下,强力要求民用建筑的节能减排难以服众,因此,从公共建筑抓起、从政府办公楼抓起,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对于推广生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第2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超低能耗建筑;我国建筑产业;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272-01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配套产业将被提振

为推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产业内成立了产业联盟——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切实解决各地在推广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过程中对相关技术与产品不了解、无从选择的问题,该组织已编纂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配套产品目录,对产业内相关技术达标企业做出了公示。

据《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选用目录2017》,相关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是门窗(外门窗、型材、玻璃间隔条、护门窗洞口的密封材料、透明部分用玻璃、遮阳产品),屋面和外墙用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预压膨胀密封胶带等材料,设备(新风和空调设备)、其他(抽油烟机)等。

具体而言,围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的配套产业机会包括:

1.1新风产业

新风系统是由新风换气机及管道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新风换气机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净化,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

被动房性能的关键在于巧妙设计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不仅过滤了空气中过多的湿气和异味,还过滤掉空气中的花粉和粉尘,给室内提供纯净的新鲜空气,更重要的是其附带高效带热回收系统。同时,被动通风系统调节了室内的空气湿度(最优范围:相对湿度35%-55%),湿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尤其是对皮肤和呼吸系统。若通过开窗通风达到这一效果,则会造成热量大量损失,损失的热量甚至比一栋被动房所需的全部能量还多。

新风行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在行业协会、团体、企业等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标准在不断出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B11T1525-2018《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GB/T34012-2017《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等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将更进一步推动新风系统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普及率的提升。这些宏观政策,无一不是对新风这样改善民生的产业,从发展方向上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1.2保温材料产业

作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外墙传热系数K值要求小于等于0.15w/m2·K。目前国内传统建筑外墙要求传热系数K在0.40-0.60w/m2·K。欲达到这样高的保温性能,对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外保温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的方法有,加厚传统外墙保温材料的厚度,或者利用新型的导热系数更低的外保温材料。

由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对护结构保温系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目前性能指标较好的保温材料和外保温系统性能进行研究,编制不同材料的施工技术规程和标准,为超低能耗建筑用保温材料及外保温系统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建筑用保温材料,特别是外墙外保温用材料以有机材料为主体,其中聚苯乙烯市场占有率为80%,聚氨酯为15%,岩棉为5%。这些有机类保温材料在隔热性能、力学性能、施工性能等方面都有优异表现。

1.3节能门窗幕墙产业

我国节能门窗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行业的技术水平扔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国家对于节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建筑节能65%要求。

研究数据表明,门窗在整个建筑中所占面积比例约为30%,可是通过门窗损失的热量却占到整个建筑物热量损失的50%。

作为被动式房最关键的部品之一,外窗不但要满足保温、隔热要求,还要满足得热和采光要求。同传统意义上的节能外窗相比,被动式房屋的出现对外门窗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是对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要求,而且是对窗的得热系数,采光系数以及抗风压性、水密性、气密性和安装系统提出了严格规定。

1.4遮阳产业

建筑遮阳是建筑节能的有效方式之一,被动式建筑使用建筑遮阳更是一种自我调节手段,通过护结构上安装遮阳设施,可有效遮挡直射阳光、改善室内热环境、光环境,可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省建筑能耗,遮阳装置还可以调节自然采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国策的深入,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

2超低能耗建筑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形势严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建筑运行商品用能从2.89亿吨标准煤增加到了6.77亿吨标准煤,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5%以上。因此,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

2.1超低能耗建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能耗量极大地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加。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球总能耗比例的30-40%,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各国对能源保护、对环境保护的一时也逐渐提高,开始关注建筑能耗。被动房、低能耗、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等一系列概念也随之提出。同时,探索实现建筑超低能耗、接近零能耗、乃至零能耗的技术途径也在探索和实践中。

2.2有助于缓解我国大气污染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如何使中国经济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些目前已成为中国政府、学者、企业必须立刻面对并着手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报告,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而在建筑能耗中占50%的又是建筑外窗能耗。从这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要根本解决中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提高建筑节能的环节入手。而减少建筑能耗的重中之重又必须优先考虑提高建筑外窗的保温节能效果。

2.3可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第3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能源价格上涨,欧洲各国将节能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从盖房子开始节能的第一步。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在建建筑占据世界总数的近半壁江山。如何在城市中尽可能的节电节气节水,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成为我国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2009年,我国用于绿色领域发展的投入高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碳建筑的发展将催生百亿新兴企业的出现,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将共享低碳建筑“蛋糕”的进程。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评论:“‘红色中国’向‘绿色中国’的转变,将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最近1年半时间里最有象征意义的现象。”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说起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第一反应是“花钱”和“投入”。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节能成为“零投入干赚钱”的好 买卖。

零碳诞生地――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也是把科学环保生活理念引入现实的第一个成功典范。目前,贝丁顿社区的零能耗理念已经被推广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之中。

2000年建成的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社区被称为“未来之家”。社区设计者、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的理念是,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环保的和谐社区。

贝丁顿社区占地1.7公顷,99套住宅、210位居民、近2400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社区建筑采用环保材料,通过对阳光、水、风能和木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能耗”;贝丁顿社区屋顶上一排风帽,都会自动找到主力风向,新风量的最大化得将室外的新风灌入到室内去,使得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度;

英国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季白天时间长时。贝丁顿社区内的各种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墙壁厚度超过半米,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朝阳的玻璃阳光房充分的利用太阳光照,减少了使用电灯的时间。阳光房玻璃夏天打开利于散热,冬天关闭充分保持吸收的热量。玻璃房所带来的热量提供了有效的热能保障,等到夜晚或季节变迁室内温度降低时,之前存储的热量就会被自动 释放。

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木材来自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树林被砍伐后马上补种上新的树苗;使用节能电器和低能耗灯具;垃圾箱分类放置纸张、玻璃和塑料制品;厨房垃圾的废渣作为自家种植地的肥料;屋顶种植景天类植被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独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生活废水,未被回收的水进行生物回收或被土壤吸收利用;安装了多种节水装置和自动检测功能;能源量的使用可以通过电表、水表、天然气表了解得一清二楚。

住宅和商务等空间的联合开发,使居民可以徒步去工作场所,减少了社区内的交通量和驾车外出,设置了免费的汽车充电站,去伦敦上班的人乘坐火车往返;社区附近的农场商店把居民订购的食品、蔬菜放在各家门口的食品篮中;居民在自家花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为了鼓励步行,人行道上照明设备比较好,四处都设有轮椅通行、婴儿车的特殊通道。

贝丁顿社区将节约、勤俭做到了极致,但是社区内房屋的配套设施都非常完善。和普通社区相比,贝丁顿社区的家庭可以节省45%的用电,50%以上的用水量,减少80%以上的取暖能耗,60%以上的私家车行驶里程。贝丁顿社区充分体现了贝丁顿社区最初的设计理念――环保而且舒适。

“省钱”的贝丁顿社区,每周接待两批来自中国的参观团。

碳排放的控制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案例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约为502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从节能项目的分布来看,建筑节能项目占30%左右。

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举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行业各方搭桥和完善交易秩序和市场改进。能耗大的企业面对低碳减排时,虽然感觉到压力的增大,但是合同能源管理也让关联企业嗅到了巨大的商机。节能服务企业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从资金、技术到设备的一整套节能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后,从节省的收益中拿走一部分作为收益,达到节能服务公司与能耗企业间的“双赢” 局面。

如何才能让建筑更加节能 ――

从源头减少能耗

室内温度依靠地下水降温,冷水在房子中循环升温后被送回地下循环往复。选用品质优良的聚氨酯板材做内外保温;在方圆35英里之内选购建筑建材,以减少运输能耗;首选“废弃物”或边角料、木屑;收集热力的房间尽量朝南,装上太阳能光电板转化电能;给屋顶、墙体和地面裹上厚厚的“大衣”,保温层可以将阳光、灯光、热水、烹饪产生的热能留住;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设施。

上海世博会的几大地标性建筑――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江水源热泵系统。

国际先进低碳技术与现代建筑的 组合

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

海外华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们思想的启示。

8月中旬的上海,据当地人介绍当日的温度不高、湿度适宜。

进入零碳馆一路参观下来,与场馆人员、零碳馆馆长、企业领导们互动的内容,像一场建筑专业的知识强化课程。

伦敦案例零碳馆以英国贝丁顿社区为原型设计建造,建筑物内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示 范房。

入馆墙壁上有一张手绘的结构图,清晰地向参观者介绍了零碳馆实现自给自足“神话”的原因。零碳展示厅内,2010年伦敦东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景沙盘,药囊抱枕,沿街小鸟和鸟箱,泰晤士河、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建,淘汰的列车,展现着英国的废物再利用、生物制药、伦敦街景、艺术长廊或餐厅……。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在案例馆内的碳系统旁,兴奋不已。

零碳馆屋顶的风帽转动着寻找主力风向。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零碳馆在下箱体里放了很多的热回收芯片、热交换器、除湿芯片、加湿芯片,通过溶液除湿的方式使得吹入室内的温度保持好的舒适度。

零碳馆的创意无限及先进的节约理念吸引了无数游人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零碳报告厅内,摆满了中央美院学生的作品――废物再利用的座椅。

中午到零碳餐厅用餐。餐厅食物原材料来自上海郊区的有机农场,由零排放汽车运到场馆。啤酒瓶做的灯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废旧水管做的椅子、装在橙子里的冰激凌,能食用的餐具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垃圾的能源消耗,零碳馆想尽办法在游客不经意间把环保的生活理念渗透进每一个生活细节。松松散散的坐在餐厅里废旧水管的椅子上,与年轻有为的零碳馆馆长陈硕、实干型的中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朱辉东、服务烟台万华近三十年的房春光总裁助理等几位好友,从2009年零碳馆的筹备开始聊起来。

身在其中的低碳建筑专家们

能源结构推动了建筑业的转折

《中国外资》:零碳馆开馆至今,让您体会最深刻的有哪些?

陈硕:我2009年回国准备零碳馆,。开馆至今,我看到国内对节能减排做了比我预想的多的工作。零碳馆在设计初期定位为住宅及办公使用,但是零碳馆和世博会其他场馆一样,面临人群增加、室外空气和湿气不断进入馆内的问题。我们从各方面因地制宜的考虑了场馆的碳排放和谈排查的问题。我们还参与了世博会5.2万平方公里的碳核算的工作和内容,关注大量国内外人流的交通出行、水处理、基建的模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中国外资》:结合零碳馆,谈谈您对中国的低碳之路的体会?

朱辉东:世博零碳馆使用的降低碳排放的新技术相当多,馆长陈硕在英国伦敦工作时,对英国零碳中心的整体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非常熟悉,后来把它搬到世博会中来,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很多方面比英国人做得更好,比方说外形更酷,外墙更精致(英国人偏爱红砖,而中国因为保护耕地,已经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又比方说为了降低造价,大量使用了国产设备技术,建设成本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效果却不差。世博零碳馆在零碳技术上“洋为中用”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英国纬度偏高,冬季湿冷,保温尤其重要,贝丁顿社区的建筑保温工作做得很好,仅此一项措施,就能降低近50%的能耗。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环保节能保温材料。中国迈向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中国人用得起的环保节能保温材料。这个工作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另外,零碳社区提倡大家在社区中的SOHO(居家办公一体化),减少因频繁工作出行带来的碳排放,这其实与我们国家多年提倡的“就近入学”,“就近就业”以节约资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如何与低碳的新经济结合起来,则是时代的新课题。在贝丁顿社区中,因为居民对环保的共同关注,对减少碳排放的共同认识,社区感就很强,邻里交往就很多,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生意。分享认同,创建价值。石岩大师说过“让实实在在的朋友成为有实力的人,让有实力的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我非常认同。贝丁顿人的环保理念居然能结合商业模式,实实在在可资 我国我民深度学习。

谁的低碳是标准?

《中国外资》:各位作为建筑业的专家,怎么理解低碳?

陈硕:一谈到低碳,大家就想到要花钱,新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低碳最早的发起目的是为了帮大家省钱。我们所说的零碳,实际上是为了发展未来更加便宜的、最可行的城市发展模型。低碳并不是为了时尚、时髦、政治口号性的目的,也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物理学的定义,精确的对应千克二氧化碳,或者吨二氧化碳的数据。国际的低碳核查以碳交易和碳剂量的一系列数值为基准的。国内对低碳缺乏了解,很多新生力量都在试图推动低碳的前进,但是很少有人把低碳落实在数字上。

朱辉东:低碳是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几十年前,欧洲就提出过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意译), 到如今还在一脉相承的推行,只有低碳才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就是定性定量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一词,意指承载力,包含生态、环境、能源、空间以及土地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前我们总在说中国地大物博,改革开放了三十年才发现这块我们深情热爱的土地实在承载力太有限,千年绿洲的阿拉善沙尘滚滚,百年平安的松花江洪水滔滔,而森林横遭五十年滥砍滥伐后的舟曲呢,泥石横流!温总理尊重科学,善待自然的表态,舟曲县长“为国贡献千万立方木材”动情述说,百姓的悲哭面容,种种画面交织,无不在提醒我们:中国,再也承载不起下一个三十年的盲目开发了,必须要科学发展,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低碳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是环保的时尚代名词,是定性定量的环保,而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必定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复杂的低碳建筑之路,理应始于最简单易行的外墙保温,始于最环保的聚氨酯 保温。

房春光:烟台万华在建筑节能材料领域有很多年的经验,我们也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建筑中低碳的清晰理解,使用到好的保温材料大幅度降低能耗。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低碳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房地产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市场定位,谁与谁协作?

《中国外资》:媒体的作用是帮助大家在合适的时间发出适合的声音。许多企业与我们的互动态度,让我们感觉企业更关注产品技术和后续服务环节。北极星创投的创始人邓锋曾经提到,他从硅谷回国后看到国内的很多企业专注的埋头做技术,他付出了比以往多的时间帮助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产品与市场如何可以良性接轨?

房春光:我们最近的市场思路是低碳 + 生态 + 科技的整体方案。低碳的解决方案是,外墙保温用高档的保温材料聚氨酯,用低品位能源利用地源热泵做室内循环。我们与普来福公司合作的毛细管网可以做到房内恒温恒湿,其成本仅为德国产品1/3;生态的解决方案是,捆绑生态板业及后续服务的精装修给市场,提高房地产品牌价值,增加了房子的卖点。我们已经成立了万华房地产公司,准备做一个产品样板的示范社区给大家参考;科技方面,运用低品位能源,通过海水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都可很好的利用。

陈硕:用专业的规划师、设计师,得当的处理城市绿化、道路交通、餐厅商店、农业、工业、建筑、垃圾处理等一系列涉及生活方式的系统,把复杂的矛盾相互利用。例如,玉米油和菜油供应给汽车;遇到合适的技术,通过生物能的回收和氧化,将垃圾变成燃料发电、发热驱动建筑的运转。一切的问题需要重新的界定,这将催生一系列的产业市场,这将影响下一轮以及更下一轮的发展机遇。

市场”是否了解我国的建材产品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

《中国外资》:您的谈话让我明白了保温材料对于低碳建筑的重要性,那么我国建筑保温节能材料目前的情况如何?

朱辉东:目前国内的主要建筑保温板市场仍然被聚苯板占领,这个材料就是CCTV央视大楼起火中的元凶,现已被北京市禁用,俗称泡沫板,易燃且助燃,着火后散发刺鼻剧毒浓烟,溶液呈蜡烛油状下滴;埋入土中不能降解,又称“白色垃圾”;挂在外墙上,太阳直射超过摄氏70度就变形甚至开裂,导致外墙渗水,最终失去保温效果,是最典型的不环保非绿色建材,“伪节能”产品。8年前,我就接触过这个材料,合作的瑞士建筑师说,这个材料使用十年左右就要出问题(还是欧标产品)不保温了,我们国家已经不让用了。令人痛心的是,欧洲淘汰的设备,多数莫名其妙地流转到了中国,并且还被大规模推广。作为专业人士,看到中国刚刚受到重视,刚刚起步的低碳建筑中大量潜藏这个节能“杀手”,而不大声疾呼,有违职业操守。中国的建筑低碳,最有效的起点是保温节能。保温节能的材料选择,关键是可持续保温,防火以及环保。与建筑同等寿命的,耐久的,防火的,保温节能性能好的绿色建材,也就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材料,完全国产的目前只有烟台万华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板。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值得的。烟台万华的聚氨酯,突破了德国人的技术壁垒,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产能中国第一。与烟台万华这个大型国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很多低碳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从垄断技术到垄断市场,从被牵着鼻子走,到最终灰飞烟灭不过是寥寥数年。

房春光:相对而言,聚氨酯在国内的销售占比大。聚氨酯不仅仅使用于建筑业,还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

低碳建筑的发展,突破点在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筑材料的优化升级、不断复制的成功理念。谁为培训专业的低碳技术设计和整合团队买单?

《中国外资》:你们所理解的低碳建筑的最佳节能办法和技术是什么?

陈硕:在零碳馆的技术当中,大约有三十项左右的技术被环环相扣的使用到。零碳馆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太阳能发电、电能储存、生物能储存、水处理等具体的技术。实现低碳城市低碳技术需要大批设计人才,根据不同的城市形态因地制宜的规划其低碳模式。我们帮助英国零碳社区做了很多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人员到国外去了解低碳实施手段。

朱辉东:聚氨酯保温是实现低碳建筑节能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因为使用者认识提高,国内市场目前正在迅速扩张。大冬天人如何才能觉得不冷?穿上鸭绒大衣呗。那么给我们的房子都穿上“保暖衣”,有什么不好?冬天,少买单燃煤采暖,城市天更蓝;夏天,省空调电费,还可以降低了空调安装功率大大省钱。未来再配合远大直燃中央空调,太阳能光伏蓄能空调,地源热泵空调,江水源热泵空调,海水源热泵空调等等新技术,我相信政府提出的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眼界决定方向 需求决定市场

《中国外资》:什么是你们目前所关注的投资或发展方向?

朱辉东:我们公司的投资主攻方向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低碳地产,在国内找到一家做新能源或是新材料并且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扶持其发展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陈硕:未来我们将更多的关注低碳设计、零碳中心代建。世博会结束后,我们会以世博零碳馆的世博后重建计划,与各地政府合作建设城市的低碳启动区,帮助城市建设城市基建。目前正在与上游的资金提供方进行谈判,用于帮助城市建设和升级城市的基建系统。争取出资50%、建设、设计、运营、技术、管理、工程、设备、协助低碳的产品提供方在当地落地产生更多的税收、教育、培训、就业、采购后帮助城市或产业来帮助在各个地方落户。

急迫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外资》:我国在低碳的城市建设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陈硕:我有两个建议,希望各方关注。第一,建议国内相关机构尽早开展碳剂量方面的工作。碳交易在西方国家已经呈蓬勃发展之势,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欧洲因为低碳经济已经催化了大量的新型企业,出现了大量从事碳交易碳核算的体系。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快速跟进谈交易的进度。一旦中国加入了碳核算、碳交易体系,我国的人才和技术有可能跟不上。提前进行更多的碳核算工作,能让我们在未来国际在碳的谈判和位置上,判断更加理性。我已经与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中国的适合建筑方面的碳的标准和计量方法。第二,在低碳城市方面,我们提倡引进或关注新型的商业和开发模式,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应用,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能源模式的重新利用。未来我们可能不从电网买电,而是从邻居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买电。

初衷很简单――全面减排

《中国外资》:我们栏目的定位,就是希望更好的融合各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陈硕:城市是人类应对不同问题的一种方案,不同的时代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朱辉东: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把低碳之路走好,最终走到完美――零碳建筑。

第4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养老设施将在未来成为遍及主要居住区的常见建筑类型,而且作为一种长期运行的较高能耗的综合类公共服务设施,养老设施必然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公共建筑的国家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包括养老设施在内的老年建筑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不但有助于让大量的微利型养老设施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盈利,而且更能为人住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高效专业的工作空间。因此,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下,发展“绿色”老年建筑将最终有助于起到减轻社会和国家养老负担的长远效果。

0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设施基础建设正处于不断加快的阶段。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养老设施建设量正在以每年超过30万床的速度迅速增加,截至2015年初,我国已建成养老床位约584万张。至2030年,按每干位60岁以上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计算,我国仍需建设496万张养老床位。除了养老设施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养老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也在普遍扩大,床位数超过300床的项目频繁出现。这些迹象意味着未来养老设施不但将成为遍及主要居住区的常见建筑类型之一,而且必然在实现绿色公共建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国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然而,在目前我国养老设施项目的筹备和建设过程中,能够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养老建筑这一思路,并且认真落实建成的“绿色”老年建筑项目的数量屈指可数,这里面的原因值得反思。对此,本文认为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对我国养老设施为什么要提倡节能减排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认识不足,从而重视不够;第二,对如何用可以承受的物资和人力投入,达到理想的建筑节能效果这一问题研究不够,从而难以有的放矢。下文就这两点进行探讨。

1我国养老设施应向"绿色化”建

设方向转变的原因

在我国,目前典型的养老设施属于建筑运营能耗成本相对较高、节能减排空间较大的一类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引导非盈利、微盈利的养老服务这一朝阳产业,朝着“绿色建筑”方向转变,是实现该行业健康、成熟、有序发展的必然出路。

1.1我国养老设施普遍处于微盈利状态,建筑节能关乎生存

从能耗方面讲,一座典型的养老设施往往处于全天长年运行状态,除了提供住宿,还需提供各类生活、护理、娱乐等配套设施设备及日常服务。这就意味着一股养老设旋的单位能耗需求往往较大,一个典型北方养老院的建筑总能耗强度每年约t0250—350kW·h/m2。这一数字往往超过教育建筑、普通办公建筑、剧院建筑等公共建筑类型的平均建筑总能耗,而是接近普通旅馆建筑和一般医疗建筑等公认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类型的平均建筑总能耗。虽然在我国,养老设施(包括普通旅馆、医疗建筑等)建筑的平均总能耗强度往往低于如五星级宾馆、大型商业建筑、综合餐饮建筑等能耗值非常高(普遍突破每年500 kW·h/m2)的公共建筑类型。但是,由于养老设施本身属于非盈利或微盈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其相对较高的日常能耗会对养老设施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明显的威胁。

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节省日常运营开支关乎养老机构的生存。由于当前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收人水平并不高(1000—5000元/月),因此,许多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定的不敢过高,往往以维持经营、提高入住率为首要定价原则。从许多已知的案例看,一家养老机构常常在开业后的较长时期内(一般在5~10年)都会处于非盈利或微盈利状态。比如,北方某座规模为100床的中端老年护理院平均每月收入费用约为70万元(已住满,平均每位老人缴费约为每月7000元),而日常运营成本就达到了月均约40万元。这其中,约有16万用于发放雇员工资,18万用于支付房屋租赁费,还有约4万元(夏季)至6万元(冬季)用于支付包括水、电、燃气费在内的运行能耗费用。此外,再减去约10%的建筑折旧以及平均每月约有10万元的收入属于收回项目初期投资,该养老设施当前每月的实际平均纯利润仅有3~4万元,实属微利状态。

随着近些年能源费用不断攀升,许多养老机构的能耗投入比例随之逐渐提高。众多养老机构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压力,以致影响了正常营业。实地调研数据表明,一些北方养老院的能源费用支出至少达到总营业收入的10%~15%;多家养老院还表示能源及用水费用的支出已经占到非人力费用支出的50%左右。许多私人办养老院甚至由于交不起取暖费或买不起取暖燃料,不得不选择在冬季采暖季停止营业,将老人送回家过冬的窘境。

但是,在能耗费用节节攀升的背后,其实存在养老机构能耗浪费较大的问题,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养老设施仍维持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如未制定能耗标准、监管机制等),我国养老设施在实现节能减排的硬件方面普遍“先天不足”,而后期管理阶段也往往缺乏明确的有关节能减排的应对策略,养老院的运营者往往不知道如何减低能耗和污染。因此,从现实层面讲,应当通过有效措施实现建筑节能,从而让养老机构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帮助其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存活下去。

1.2我国各档次养老设施均具有较大的建筑节能潜力

经调查,我国很高比例的养老设施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调研中发现,大多数被调研的中低端养老院主要以煤为燃料提供烹饪、取暖能源,但是设备能耗高、效率低,而且在运输、储存、使用中污染严重。此外,当前中高端养老设施所消耗最主要的资源是燃气、电力和水,特别是采暧、空调制冷、照明、生活热水对建筑节能影响巨大,因此有必要在这几方面进行重点优化。

现仍以上文某北方规模为100床的中端老年护理院为例,此机构以燃气为主要能源,建筑主体围护结构达到国家标准,但未采用太阳能热水器、高效节能窗等绿色建筑技术,因此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经计算,若通过更换节能灯、安装节水设备、提高窗户保温性能这三项节能改造,该机构可以降低每月能耗费用约1万元,从而提高年均利润12万元左右。单就采用节能灯这一项措施,每月就能节省约0.6万元的电费(将所有灯泡更换为LED节能灯),而且,此改造费用仅需约3万元,半年就可收回投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从这个典型案例反映出,对养老机构进行节能改造的需求不仅普遍,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养老设施资金有限的现实状况,争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节能环保效果。

2寻找遁合国情的养老设施“绿色化”发展道路

我国当代养老设施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几类较早被实践的绿色公共建筑类型(如医院类、酒店类建筑)相比,我国的“绿色”老年建筑仍属相对空白的领域,相关规范政策仍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罕见。因此,多数建设方和运营方对如何合理控制养老项目的前期设备建设投人,以及如何减少后期运行能耗投入等方面普遍缺乏明确的策略和引导。

对此,在养老设施项目中考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应充分尊重我国养老设施目前非盈利、微盈利的服务状态(资金有限),和当前老年人普遍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未富先老),唯以为投资过高的绿色建筑买单的现实国情。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各地养老设施项目自身的现实条件和运营特点,以采用经济投入相对小、发展相对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为主要投资目标,从而以最小的投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环境舒适度的目的。

2.1提倡采用适合养老设施的绿色“适宜”技术,初步实现节能效果

考虑到目前的实际国情,我国的养老设施首先应做的是“节流”,即以节约日常用水、用电、用材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避免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其次才是“开源”,即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为主要技术手段,追求“低碳、零碳”建筑。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养老设施中合理采用绿色“适宜”技术,让老年建筑实现初步“绿色化”,不一定做到“零碳”这样的高标准,但至少应做到不浪费,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了。

所谓在养老设施中采用绿色“适宜”技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采用适用于当地老年人群和养老设施运营特点,具有较低的长期能耗和较低的短、长期经济投入的经过筛选的绿色建筑技术。对绿色“适宜”技术的筛选,可以考虑从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节能环保性和习俗限制性6个方面对某绿色建筑技术用于某建筑类型的适用性进行科学辩证,根据其综合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在项目建设中予以采纳的研究过程。

在筛选适合养老设施的绿色“适宜”技术时,应特别强调对技水性、经济性以及节能环保性这三大核心指标的考察(见表1)。也就是说,为了减少建设风险,降低投资门槛,应当强调优先考虑采纳技术应用成熟度相对高、建设投资相对小、回收周期相对短、适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绿色技术;其次考虑新型的、投资较大的、回收周期较长的绿色技术。如果以此作为标准进行理论判断和筛选,则可以初步提出 套适合当前我国养老设施的绿色“适宜”技术(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初步实现养老设施的“绿色化”并不总是意味着必须与最高新的技术相结合,而是充分运用现有的许多较为成熟的建筑主动节能技术(如节能灯具、外窗遮阳、节能窗等),以及被动节能技术(低技木策略,如合理优化建筑布局,提高通风和采光效果等),同样能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有些技术的节能效果虽然不一定明显,但是能够显著提高人体热舒适度,如辐射热地暧、自然通风技术等,也被认为是尤为适合在养老设施中采纳的技术,因而被列举出来。这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养老院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相比传统养老院中采用的暖气片取暖方式或部分沿袭宾馆建筑采用空调采暧方式,地暧采暖系统具有不占空间、无卫生死角、空气加热均匀等更加出色的采暖特性,同时避免了空调采暧的空气干燥和“头热脚冷”等人体不舒适问题。又如,我国老年人其实非常注重室内通风,但是我国传统养老院往往采用内走廊式建筑布局。这种建筑的走廊往往较长,同时两边满布居室房间,并未在走廊两侧间隔性留出可随时开启的通风窗。这种设计常常造成内走廊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问题,不但影响老年人和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往往给来访者留下不良印象。因此,特别将优化养老设施的自然通风设计这一重要的被动节能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适宜”技水专门提出,以此希望引起重视。

2.2在时机成熟时尝试低碳型创新“绿色”养老设施

从近十几年的西方经验来看,对于有条件投资绿色新科技和绿色化技水的老年建筑项目来说,其所面临的节能增效、降低运营成本的要求,更可以通过整合新科技、新技术的方式,实现有效节能、高效管理的目标。合理利用节能“低碳”技术不仅能有效降低适老建筑的长期资源投入,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易于控制的室内外环境。比如,通过采用无毒低挥发性建筑材料,结合当地光、热、水资源条件,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制造建筑能源(如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措施建造的养老设施,不但能为老年居民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更能创造一个贴近自然、具有绿色生活价值理念的退休居住环境。图1为美国首先达到LEED“零碳”标准的“绿色老年住宅”项目——帕萨诺绿色老年社区。

不过,为了达到更高的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目标,绿色“低碳”老年建筑不得不在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若想推动绿色“低碳”老年建筑的发展,则一定要考虑这种“低碳”老年建筑是否与项目地区的经济条件及老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是否与可供产品的工艺及水平相吻合,是否与当地的项目建设及管理规范相协调。总之,应尽量避免以单纯追求时髦和卖点而建设过高标准、过高投入的绿色老年建筑。

因此,对现阶段我国老年建筑实践项目来说,建议在各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尝试开发低碳、零碳、环保的创新“绿色”养老设施。这将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会对该行业的精细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更能带来长远的社会教育意义。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养老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城市能源消耗和人居环境建设问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抓住目前我国老年建筑总量快速提升的时期,植入绿色化理念,让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尽量降低日常能耗及维护费用,达到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接近这样一个长远目标,就要注意以下两项:首先,在新建、改建项目中提倡采用适合养老设施的绿色“适宜”技术,初步实现节能效果;其次,在条件成熟的项目中可开始尝试建设低碳型创新“绿色”养老设施。应当相信,推动养老设施及适老建筑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将对国家、投资运营单位和人住人员等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起到减轻社会和国家养老负担的长远效果。

参考文献:

[1]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R]. 2015

[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27.5张[R/OL].2015-04-29[2015-06-10].cFuna news.com/gn/201 5/04-29/7242582.shtml.

[3]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29(6): 92-95

[4]加雨灵,王雅捷公共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2013

[5]魏庆芃,王鑫,肖贺,等中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和特点Ul建设科技,2009(8): 38-43

[6]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7] Simon Cuy, Steven A Moore.Sustainable architectures: critical explorations ofgreen

第5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1新农村聚落

当前的农村需要在“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绿色建筑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农村居住建筑和空间关系展开全面研究,以探索采用绿色的低成本建筑节能技术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从而找寻出经济可行的符合现农村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本文中所涉及的低成本建筑节能低技术更注重的是能满足农民居住需求和经济承受力,而非对农村地区在技术上的歧视),从而因地制宜实现设计能耗和成本最低的目标。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凝聚了人类建筑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并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因此,绿色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主旨是与地球和谐共生。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将建筑与适宜技术相结合,采用低能耗达到高效率的能源循环模式,将建筑从建造到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减到最低,并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3绿色建筑技术

在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福斯特曾经指出:“谈论技术不时髦了,但我却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制造物品?而这正是技术之所在,也即我们的文化之所在”。任何时代建筑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建筑师对当时先进技术与结构的大胆运用和拓展密切相关。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乃至成为当代的文化特征,建筑亦不能不把技术的运用当作一个关键课题。在分析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以建筑所利用技术的特征和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技术、中间技术(或称轻技术)、高技术。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复杂性、经济性和可普及性之间的关系。(1)低技术是指在传统建筑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在建筑营造中使用的技术。当今低技术的源泉是传统建筑,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中挖掘传统的节能、通风、利用土生材料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在形式上主要强调乡土、地方特征。(2)中间技术是因其并不拘泥于技术类型的时空性,并在上述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的原理和设备,通过深入的建筑设计,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层面上,它倾向于利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工业产品,也不排斥传统低技术。中间技术的核心是依据建筑所处的经济、环境条件适度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形态。(3)高技术是指积极主张运用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解决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并把其他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进来且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题。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加以实现。技术的三个层次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绝对观念,而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中间技术相对低技术而言是高技术,而相对高技术则是低技术。同时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之间的技术,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相互转化。传统建筑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态的观点,在技术上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所形成的,其所依据的建筑技术往往是最朴素最直观的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对现代建筑而言,低技术具有良好的普及性、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和应用、成本低廉。传统建筑的低技术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制约,营建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由于以上诸多的原因,传统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方法保留和延续着较多的传统因子,携带的文化信息较多,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最结合自然,采用最少的改造自然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建筑的低技术特征是绿色建筑技术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

4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分析

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相关节能建筑上,德国在居住建筑中的能源节约计划主要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将这些节能方式运用到建筑上形成了———低能建筑、近零能建筑、全零能耗建筑。其中有一项建筑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那就是“石灰砂砌块”和泡沫混凝土砌块。德国的砌体外墙和中国的砌体外墙非常相近,砌块的基本模数是一样的,原来也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后来发展成为空心粘土砖,但粘土砖都要开采粘土而破坏植被,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烧结并释放有害气体。而石灰砂砖砌块是在200摄氏度下,蒸汽养护数小时即可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泡沫混凝土砌块也不需要烧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原材料也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这种方式形成的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都比粘土砖好。低能耗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实用型节能建筑,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探求的一种能耗节约模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层面上来讲是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的研究。德国的零能耗建筑实验表明,建筑所必需的能源都可不需要靠外部系统提供,而可以仅依靠建筑自身从太阳能和地热等资源中取得,所以这种建筑也叫太阳能全自给建筑。在设计上主要从建筑设计、外墙和窗户的构造、通风系统、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热水系统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每个方面的相互搭配补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上,讲究建筑的进深尽可能小,这样采暖能耗小;外墙和窗户的构造上,首先要避免“热桥效应”的产生,还有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墙体砌体材料的选择;通风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风速,室内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室内的温度来选择是自然通风还是被动进风或排风系统,同时配合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在一个范围内的恒定,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系统和氢氧电池系统为建筑提供能源和供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和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热水系统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设备,在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可利用氢氧电池系统为热水器提供热源。实际上,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常有多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太阳能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虽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能耗,但可采用适宜技术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比如沼气、利用乡土材料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为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是要认真审视建筑周围现状,哪些技术和条件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如果常规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仔细比较,何者更经济可靠;同时还要找到在热工学上的平衡点,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增加能量获得,力求节能效益更大化。

5绿色建筑技术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绿色建筑技术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着眼,从建筑的材料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这只是从空间建构的材料方面为考量,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又应该对建筑投以什么样的关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的生态性、建筑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从传统居住模式中转变为现代居住模式,势必会造成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建筑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分散式居住,演变为新农村的集中、密集、小区化居住形态。传统的居住建筑是人们长期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往往是采用简单、经济的技术来达到生产生活居住的目的。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应该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尽力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使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前期阶段,应全面考虑地域特色、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调查研究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加以重点思考,力图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设计与自然结合。而在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中,也应该对工程作出系统分析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针对建筑的各种物理性能,还需要作出相应评估,例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物理性能。此外,也要对当地的光环境进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在农村沼气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第6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械;节能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建筑机械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国家各项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者我国建筑机械设备的刚性需求。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际绝大多数产品类别、年产值在1000多亿的大行业,在国际建筑机械市场也有着不一般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建筑机械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健全,由建筑机械所消耗的大量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及机械施工所带来的粉尘、噪声等都对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负荷,我国的建筑机械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粗放式的传统模式。

自上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建筑机械行业就己经步入到互联网和微电子信息时代,并且在节能与环保、自动化控制技术、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可视化技术、机群作业信息和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等方面有了大量的应用,还颁布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我国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机械起步晚,还没有相对应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在安全、环境、人机等方面还存在着指标过低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建筑机械的“绿色”发展。建筑机械的产品设计与制造需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开发研制节能环保型建筑机械产品将会是以后建筑机械的发展大势。

环保和节能建筑机械的开发设计趋势

现在,建筑机械在进行开发设计时,更加注重机械的能源节约性,不断地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各类污染,提高机械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环境保护。建筑机械的开发设计需要不断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等环节加强融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更好的实现机械生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产生环保节能产品要依赖相关的技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环保材料的选用、绿色设计、进行无污染、无公害化制造、生产和使用。

选择节能环保型材料

作为机械产品构成的基础,所用材料可以说对机械设备价格、性能、特点及环境属性都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建筑机械往往由多种不同的材料构成,在选择一些节能环保型材料时,需要认识到材料的功能特性和节能环保特性。结合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尽可能的使用一些不需要额外涂镀的材料以及一些可再生、易回收、可降解或分解材料。尽可能的降低材料总量的使用,减少材料使用种类,特别是一些对人类和周围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材料,也尽量少用或代用较为昂贵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选择使用一些低环境的负荷材料,保证环境和材料的相互协调共容,选择一些易于加工、低害、低毒、污染小或者是无毒无污染介质和材料。比如说,对于一些散热器、仪表和蓄电池等配套生产,减少对于铅的使用量;选择低碳非调质钢、马氏体钢来替代调质钢结构构件。刚才的性能越好,就越能提高性能、节约材料,比如起重机臂架和变幅小车用高强度钢,既可以有效地降低自重又能切实提高起重的性能。对于混凝士机械所使用的合金铸铁,可以选择高强度的尼龙进行替代,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很好的降低噪声污染。

使用环保型发动机

在建筑机械的所有部件中,发动机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为此,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使用一些低排放、低油耗、高效率、低噪声的环保型发动机或者是在其上配置废气净化、再循环等装置,切实降低发动机对环境产生的负荷。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着装载机等建筑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大量使用,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烟度、噪声等限制愈发严格,建筑机械产品需要按行业环保新标准改造、使用环保型发动机。

可回收利用

在设计中应简化产品结构,对产品的组成类型进行分析计算,减少零件和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利用结构,用附设少量零件的方法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目标,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和再循环利用性,并对零部件分类,如设各中不同种类、类型的材料可用不同颜色相区分,确定可再循环利用的比率,尽量使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对可回收的零部件进行拆卸和清洗并加以必要的修复,使零部件的尺寸和性能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

降低能耗

世界己公认节能是继煤炭、石油、水能、核能之后的第五种能源,而且降低油耗有利于环保。因此在保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提高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加强作业机械和管理,减少内部摩擦和机械磨损,延长产品寿命,降低报废量.。还可以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体积和重量以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开发节能技术

应选择洁净的能源,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使之能耗最少。如可采用飞轮、蓄能器及蓄电池等来减少机械在行驶或作业中因变速或制动等而耗费的能量。开发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清新能源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并可再生使用的特点,开发电动机械、电动执行元件、太阳能电池和新型蓄电池;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如开发新型驱动机构,合理确定传动与动力匹配,建立能源回收存储系统,减少泄漏和管路损失,电梯的同步永磁无齿轮曳引机、变频驱动系统或间歇式操作系统都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6、科学性和美学设计

建筑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各种工况下的自动判断,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况,使机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控制和操纵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传统的建筑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注重外观美学设计,达到机器与环境的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三、建立完善的机制

1、建立和完善环境法律体系

提倡“绿色施工”,完善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等,降低电磁波辐射、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将环境保护贯彻到政府各重大建设项目中,区域开发、流域开发、资源开发、城市建设等宏观决策要有法律基础。实施公共建筑节能国家标准,建筑机械行业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平台和评定体系。为保证立法科学合理,法案起草需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全社会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政策、法规,让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环保与节能意识观念。发动企业和社会团体,发挥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将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保证环境法律实施。

经济激励和限制相结合

传统建筑机械比较适用于较为落后的施工方法,如果只是从市场价格来看,传统机械还是有不小的优势,毕竟当一个单位在购买设备时,相比较于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节能型,还是更加注意产品的价格。为此,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到经济激励和限制相结合,限期淘汰一些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产品,以出台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式进行引导。采取更为合理有效地税收制度推动节能环保,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产品的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完善节能环保机械公共服务平台,做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打破公共技术服务瓶颈,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技术集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竞争力。

四、结论

建筑机械节能环保符合现在绿色建筑机械的时代大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面对着发展与挑战并存的现况,建筑机械行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措施,制造绿色产品,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让建筑机械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关键词:电气技术 节能 原则 设计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也在推进,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相应地对居住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此外,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坚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而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筑运行的耗能也随之快速增长,所以在我国发展节能建筑意义重大。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国内外概况

说到节能减排,西方国家在这个方面一直做得不错。在欧美发达国家,节能型建筑的比例已达到40%,其中,德国节能建筑的设计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节能建筑发展经历了太阳房、低能耗建筑、特低能耗建筑和零采暖能耗建筑几个阶段。日本对太阳能被动式通风降温有关的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有“零能耗”实验屋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英国根据自身建筑的特点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太阳能光电系统、日光照明技术、低碳排量建筑、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玻璃技术、地源热泵制冷、自然通风、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等。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比较低,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拉闸限电屡见不鲜,建筑节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局限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此外,倒是有一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生态小区的建设,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节能楼,有“零能耗”独立住宅和低能耗生态公寓两种形式的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建筑电气节能的原则

电气节能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虑其经济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发展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最主要的是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以节约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并降低气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需坚持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这三个原则。

3. 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

总体来说,建筑节能设计一般要考虑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建筑体形系数,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系统的节能。在电气节能设计上,主要考虑照明节能设计和供配电系统的的节能设计。

3.1 照明节能的设计

照明的节能应能改善和提高整个照明系统的效率,保证不降低工作场所的视觉和功能要求,在保证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系统中的电能损失, 最大限度的节能 。

(1)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在民用建筑中, 主要应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HID 灯,新的光源如光纤照明、L E D 等。有些节能光源,如紧凑型荧光灯,是替代白炽灯的理想光源。室内照明中尽量采用 T 8 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在室外照明中, 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灯具悬挂较高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高压钠灯、金卤灯,在灯具悬挂较低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荧光灯。作为城市夜景照明,多推广使用LED灯具

(2)改善照明控制方式, 重视控制设计。其中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明显,主要用于大型公用建筑,如公园、剧场、体育馆等, 应用较多的系统是邦奇的Dynet 总线和奇胜的 C-bus 总线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编程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自动调整到最适水平,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场景要求。而对于一般建筑,设计时应注意:每个开关所控制的灯不宜太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宜采用一灯或两灯一控, 面积较大的房间采用多灯一控。房间有多列灯时宜分组控制,所控的灯列与侧窗平行;生产场所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多媒体教室、会议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建筑内的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宜采用声光控节电开关或定时开关控制;在远离侧窗的天然采光不足的区域,宜采用光电控制的自动调光装置。室外宜采用光电自动或定时开关控制。

3.2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1) 变配电站的位置设定变配电站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这样缩短了配电半径,同时大大减少了传输线路的损耗。

(2)变压器的节能设计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根据季节灵活地投切变压器,既不能使变压器轻载运行,也不能使变压器过载运行。综合考虑运行费用和投资比,合理分配负荷,使变压器工作范围保持在高效低耗的区域内。主要是降低变压器线损和降低铁损铁损(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4. 建筑电气的节能措施分析

4.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1)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根据负荷性质、供电距离、用电设备、负荷容量等因素,合理选择供电电压和设计供配电系统,力求简单可靠的供配电系统接线,同一电压供电系统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两级。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这样就可灵活根据负荷变化情况投入或切换变压器,使变压器能高效运行,减少损耗。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一般按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单位面积经济电流密度,以减少线路阻抗。

(2)正确选用变压器。不同时期生产的变压器其技术特性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节能型变压器SL7系列和JB1300-73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10kV级空载损耗降低41.5%,短路损耗降低13.97%。而变压器有功功率损失和无功功率消耗都是负载率的二次函数,因此择优选择技术参数好的变压器十分重要。合理调整负荷,使变压器在经济区运行,以达到变压器降低损耗,提高运行效率节能的实质。

(3)提高功率因数和负荷率。变压器效率与变压器损耗和负荷有关,同时也与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经济运行区,负荷率在0.3~0.75;变压器效率最高时负荷率在0.5~0.6。而当负荷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则变压器效率亦越高。总体上变压器损耗主要是铁损和铜损,所以提高变压器二次侧功率因数,可以使总的负荷电流减少,从而减少铜损。(2)改善系统功率因数,可以改善线路及变压器的电压损失,由此提高了现有设备和线路的供配电能力。主要措施有:采用移相电容器进行补偿:变压器和高压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对用电设备集中的采用成组补偿,供电点距离较远且无功功率较大的采用就地补偿。2.自然调整法:合理选用电气设备的容量,提高负荷率;尽量减少用电设备的空载运行时间,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4.2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

照明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太阳能,并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照明系统中的光能损失。而在建筑照明中积极推广应用细管径荧光灯、高压钠灯、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和金属卤化物灯这些高效光源,并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量。对于建筑物公共部分照明采用自熄开关控制系统。

4.3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新一代建筑电气技术试图采用各种先进的控制方式对传统建筑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通过控制系统可监视和控制整个建筑的灯光、遮阳及空调设备,另外,还可以看到各区域、各房间的实际温度,并可设定各房间可调节温度的上下限;通过定时设置则可对定时上下班场所的灯光、窗帘、空调等进行定时控制。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有效地降低建筑电气的能耗。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建筑电气设计应充分考虑选择高效率的节能设备,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5. 结束语:

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还对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 李宏毅,金晶:《建筑工程电气节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3]谢社初:《浅议建筑工程电气节能的主要方式》[J],低压电器,2008年第24期。

[4]赵艳君:《新世纪建筑中的节能要素》[J],山西建筑,2007年第3期。

[5]程嬛,杨豪,程妍:《实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2期。

[6]倪东晓:《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3期。

[7]张军《关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

第8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及内涵

发展绿色建筑,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为降低;二是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是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布局有很大区别;四是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健康舒适。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即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近两年评选的绿色建筑案例

(一)世博零碳馆。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从外形来看,零碳馆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除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植物,有助于减少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世博零碳馆将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二)成都来福士广场。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m2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冷热水蓄藏、中水回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整个建筑呈大悬挑、大孔洞和不规则倾斜状,属于超高清水混凝土建筑,高度在112~123m之间。低辐射节能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普通透明玻璃最高可降低建筑能耗达70%以上,普通透明玻璃幕墙,每年节约的空调能耗将超过百万元。

(三)武汉泰跃金河。武汉市2008年建成绿色建筑23万m2,2009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3个,总建筑面积160.79万m2。2010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7个,总建筑面积173万m2。相继新建绿景苑、清江花园、泰跃金河、金都汉宫、水木清华等37个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建筑面积约369万m2。泰跃金河住宅项目,是泰跃地产推出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该项目广泛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从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五大环境方面采取了30余项生态措施,力求保证居住的人感到最舒适。这五大环境包括:温环境、光环境、风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窗户活动外遮阳、风能、太阳能光电系统等。采用以上节能技术后,泰跃金河小区节能达到65%以上;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直接节水率为20%;中水回用率为30%;雨水利用率为3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0%;年可节约用电1326.89万kWh,相当于全年可节约标煤5,429吨以上,每年可减排大量CO2、SO2、NOX、烟尘、煤渣等。

三、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一个流行词。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为特点的“绿色低碳建筑”,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高调登场。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绿色低碳建筑已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了50%,这一比例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表明,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的使用,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我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的碳。另外,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在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国城市节能,却是一块“大短板”。目前,在中国城乡430多亿m2的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我国的绿色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m2。通过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的绿化率可以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把建筑节能总体的目标限制在10亿t标准煤以内,甚至可能会低于8亿t标准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节水节材,从而降低工业能耗。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江苏名列前茅,广东紧随其后,广东省所有的绿色建筑中70%是深圳的项目。前十位的省市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这些省市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表扬的。而其他省区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年获得明显的加速。

(二)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几十个项目进行测算,如果每年新增绿色建筑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约25.5亿度电,相当于节约煤87.6万t,减排CO2229.8万t,节约水资源0.9亿t,节约可再循环材料3.3亿t。按照规划,“十二五”末期,每年将新建一千个绿色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将更加巨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高,与常规节能建筑相比,一星级公共建筑平均只增加31元/m2,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平均不足200元/m2,而且增量成本可以在2~6年内收回。而我国的建筑设计寿命一般都超过70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将节约非常可观的能源资源。目前深圳、厦门、江苏省多个城市已经率先提出将新建的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到2014年,将要求所有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新建保障房都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增长速度非常快,新建保障房建筑面积将达到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的30%以上。如果保障房能够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每年新增一千个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可能完成的。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但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限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责任意识的不足,同时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绿色建筑难以赢得多数市场。因此,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结语

第9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范文

一、问题分析

西北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策引导不够虽然两北欠发达地区在全国较早推行了建筑节能标准及较旱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实施效果令人不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的迫切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没有从政府层面制订宏观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三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和激励。

(二)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认为这种房屋只是为富人建造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初期造价成本仅高于传统建筑的8%左右,在未来5至11年可以完全收回。按初期每平方米建设成本1200元计算,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或本为96元,如按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总共增加的费用大约为96oo~,普通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宣传不够,使开发商在建房,老百姓在购房时,盲目性较大。

(三)不能兼顾开发商和购房者利益兼顾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利益,既是推进绿色建筑的直接动力,也是为购房者提供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现实要求。事实上,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开发商往往喜欢炒“概念”,找“卖点”,做表面文章;而不成熟的购房者也不懂“真货…‘实货”。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先期购房者入住的反馈,事情将向“货真价实”、讲究实效的方向转化。这给建设部门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寻找开发商和购房者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结合点。

(四)二次装修问题新建住宅住户二次装修问题,是全国住房供给体系的一个普遍h生问题。刚刚建好的新房子,居民人住时,都要进行装修,拆除、废弃尚未使用过的建筑构件、设备和管线,造成了极大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甚至对房屋结构安全造成隐患。如何引导住户,如何引导开发商建造多个装修层次的样板房,是我们需要考虑和研究的又一问题。

(五)关键技术的研发问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西北地区未有相关的重大科研立项,也没有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的战略规划。这就使得两北地区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缺乏有特色的自有的技术和产品,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些原因导致两北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

(六)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两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和国外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西北地区采用的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与东部地区和国外发达地区相差一代甚至更多。以建筑供暖为例,西北地区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瓴/平方米,气候条件相同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条件相同的建筑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平均能耗相差一倍。如果把这些能源节约下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将会给我们西北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益。

二、推广建议

(一)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建议将发展绿色建筑确定为两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目前,最需要的是在做好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两北地区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法规,对建筑物的最高能源消耗进行强制性限定。

(二)完善绿色建筑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议大力发展并完善西北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与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紧密相关,建议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包括建筑用太阳能、风能、无害自然资源、水资源等能源资源使用标准、绿色建筑材料标准、室内外环境标准、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建筑绿色改造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能耗分级标准等一系列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同时,要使这些标准互相配套,并不断更新完善。

(三)完善西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绿色建筑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发展符合本地条件的绿色建筑成套产品和新技术。要大力推动先进、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建议政府考虑对能耗、排放等方面符合规定的建筑给予政策优惠,并采取行政通报、政府宣传等行政措施来优化绿色建筑的市场价值,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采用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政策来直接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同时,加大对非绿色建筑的企业和项目征收强制性能源消耗税和排放税,以加大非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引导企业向绿色建筑方向转化。

(五)建立绿色建筑物能效分级和示范计划建议探索开展建筑能效分级标识,用来区分各种建筑物的耗能水平,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在能效上加以区分。在能效分级标识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用实际建筑能效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标杆,使绿色建筑沿着良『生循环的轨道,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六)产业1全装修人们对传统盖房子的印象,往往是大量钢筋水泥堆放在场地里,现场搅拌、现场浇筑,工地人多、噪音大、尘土飞扬。这种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在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几幢实验楼的施工现场,现场堆放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已经按照设计规格做好的梁、柱、楼板、墙体、楼梯等盖房子的“零件”。三名施工人员,一个负责指挥,一个操作起重机,将不同的“零件”吊装到相应的位置,另一个工人负责将吊装到位的“零件”加固,组装到一起。这种“车间生产零件、施工现场装配”的住房建设方式,就是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模式。万科的这种探索或是我国今后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之一。

(七)充分应用绿色环保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据调查,有不少建材对^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不利。所谓“有害建材”主要源于五种有害物质——氡、甲醛、苯、酯、三氯乙烯。氡主要是在混凝土、碳化砖、砖头、水泥、石膏板、花岗岩及供水系统中;氡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同时释放出一定能量,逐步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癌及各种怪病。甲醛主要来自保温材料、地板胶、涂料、塑料贴面板等,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它可以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建议人们在建筑选址、建筑施工、房屋装修等方面在选择实用、美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健康和环保。具体应从以几个方面人手。

1.太阳能的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特别是在农村,太用最多的是热水器的应用,它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应该把它加入到建筑设计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美观。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表现在对窗户的设计,合适的窗户设计可以在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传递热、光和空气。

2.照明节能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如门厅、走廊采用节能灯,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灯,自行车库、电信间等采用T8细管荧光灯,并配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

3.建筑物的废物排放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实行分类多次重复使用;粪便可实行脱水灭菌处理,生产农家肥料,或发酵综合利用。

4.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阳等效果。

5.建筑物的人文景观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6.建筑物的费用选择建筑造价与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使用合适的先进技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使建筑造价得到节约。

7.建筑物的拆除回收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