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花艺活动方案精选(九篇)

花艺活动方案

第1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桦树皮;工艺;构成形式;造型特点;图案

一、原生态的记忆

鄂伦春族我国古老的游猎民族之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世代繁衍生息于中国北部边疆,游动于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之中,以山野为伴,以游猎为生,逐野兽而迁徙,看山水而居住。鄂伦春人在狩猎生活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是鄂伦春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以利用经过处理的白桦树皮制作的以桦树皮制品最具代表性。这些桦皮制品图案设计很有特色,它们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无不与鄂伦春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他们广阔的自然生活空间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造就了其鲜明的民族生存方式及民族个性。

二、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的题材分类

鄂伦春人对图案有着天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因此桦树皮制品上的图案种类繁多,富于变化它的图案题材分类大体可以分为植物形、动物形、几何形和人形四种。

植物图案在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由于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广阔的兴安岭地区,茂密的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植物,成为鄂伦春人创作优美图案的依据,植物图案有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蕾纹、花瓣纹等。一些写实花卉图案,如山丁子,都柿等野果的图案,形象鲜明,颇为写实。还有将各种花卉进行取舍提炼,通过变形手法,刻意追形求神,组成精美的图案。

动物图案也是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设计中多作为主纹应用,由于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不论男女对各种野兽的观察,都细致入微,映入他们脑海中的这种深刻印象,本应在桦树皮制品上表现的活灵活现,但在他们制作的桦树皮器皿上,动物的形象却较少,只在个别器皿上才有。动物图案包括各种野生动物、鸟、昆虫等,有羊角纹、马纹、鹿纹、鸟纹、蝴蝶纹、雁纹等。

人物图案在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上同动物纹样一样较少。但是个别地区也有刻画猎人和狩猎姿势的纹样。人物造型多采用正面,动物造型则多采用侧面,形态简洁、完美。

几何图案在桦皮工艺中的生活用具中比较常见,如碗、桶、篓、箱、盒、摇篮、盆、针线盒等,多有几何图案装饰,有的是对自然事物进行大胆的抽象、夸张、变形产生的富有艺术美感的符号,例如常见的水波纹、云卷纹等。有的是纯粹的几何形态,如三角图案、直线图案、半圆图案、回字图案等,这些几何形图案富于变化,使其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构成形式

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的图案构成形式一般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以及相互组合的纹样,这些图案显示了鄂伦春族人民热爱生活,善于美化生活的天性。单独纹样在桦皮器物上应用不多,一般在桦皮器具顶盖中央出现,连续纹样作为装饰经常镶嵌于边缘,通过图案的二方连续的复现方式出现,迂回不断,富于节奏,通过以中轴为中心的复制,让画面稳定、氛围和谐,植物,特别是花卉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构成。适合纹样受到桦树皮器具不同造型的影响,依型构成,主要表现一些动植物。

鄂伦春族桦树皮器皿上的装饰纹样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它遵循了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某些器皿上的纹样,个体形象仅仅是简单的线、面等几何形,其动人之处,主要是由于画面合乎变化与统一的规律,抓住了反复、条理、对比、虚实等构成方法,变化多端,各显其美。例如桦树皮器皿上的图.案,多采用均齐式的构成形式。容易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感。

四、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图案造型的特点

早期的桦皮制品优与劣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就是它的耐压、防潮、防漏、耐损程度如何,其次才是它的造型、印花图案美否,所以使用价值是第一性的,而审美价值是第二性的。现在鄂伦春民族桦皮制品在原有的刻印、花纹、图案描绘等基础上,出现了多层浮雕、镂雕等技术的运用,可以说是鄂伦春民族桦皮制品工艺的一大创新,它的图案设计存在于鄂伦春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形式感强。

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图案造型的特点,一般分为四点:多样性、抽象性、随意性、借鉴性。多样性:鄂伦春族的图案题材丰富,涉及大量的植物、动物、人物和抽象的几何图案;抽象性:鄂伦春族图案设计主要以动植物为题材,在尊重自然物的基础之上,进行省略、添加和变形;随意性:鄂伦春族人民在图案创作灵感就源于自然,他们常常在即兴的创作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借鉴性:随着各民族的融合,鄂伦春族的图案也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图案元素,如回纹、盘纹和八宝纹等。

五、鄂伦春族图案设计的象征内涵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上的图案,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反映,一般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另一些图案却蕴涵着美好的寓意,大多体现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如意、喜庆平安、长命百岁等美好的祝愿。例如鄂伦春族人把桦树皮箱称为“阿达玛勒”,箱盖中心刻有“珠勒都很”图案,它象征的意义是团圆,具有夫妻团圆,百年好合的象征意义。桦皮盒上最常见的云雷图案,一般作图案的中心,象征吉祥如意;“奎叶格音”图案,是一种连续回转纹,一般绘刻在桦皮盒边沿处作为花的四框,象征妻子对丈夫忠贞不二,永不变心,夫妻白头偕老。鄂伦春语“南绰罗花”意为“最美的花”,花形呈“十”字,以云卷变形纹表示,象征纯洁的爱情,多用于姑娘的嫁妆上,以示爱情纯真幸福,给人一种质朴的自然美和执著的生命之美的感受,反映出鄂伦春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豪迈的民族性格。

六、小结

鄂伦春民族的图案设计的题材分类、构成形式、造型特点以及特有的象征内涵,都与他们世代生存的大自然和世代从事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长期的自然中的狩猎生活使其图案设计涵盖了狩猎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鄂伦春民族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颂歌,形成了我国北方狩猎民族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图案设计,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人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追求美的一种体现,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古老文化的遗迹,有可以看到鄂伦春人浓郁的审美情趣,智慧勤劳鄂伦春人用双手在洁白的桦树皮上,雕刻出多彩的花纹图案,描绘着鄂伦春的游猎史,他们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良的装饰手法充分表现出鄂伦春民族淳朴的审美观和原始的艺术追求,丰富了世界民间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杜东志.浅析鄂伦春族桦皮制品的美学意蕴.赤峰学院学报2010.第5期

[2]王瑞.浅析鄂伦春族传统图案.新闻爱好者,2010.3(上半月)

第2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首先,莫里斯图案在结构上表现非常特殊,它有一种“平面深度”:即以植物的枝蔓、枝杆等归纳为平面图形并在视觉上表现为平面效果;然而图案的细节表现却非常丰富,花、叶和鸟等自然元素都是写实且形象栩栩如生。其次,莫里斯设计的图案以装饰性的植物作为主题纹样的居多,往往采用植物的茎藤、叶属和花卉,有平涂勾线的花朵,在涡卷的枝叶中有层次的分解穿插,强调植物藤蔓的流利曲线,构成许多变化的形式:有左右对称的S形反曲线或椭圆形结构的茎藤,枝条中有小鸟唱歌,充满了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再次,莫里斯图案设计喜欢用斜线和菱形凸显其作品的力度,使作品结构清晰、色彩明朗,可是在图案的细节上又不乏植物的伸展与卷曲状,展现花卉植物生命力旺盛的生长形态。对称舒展的骨骼、柔美的枝叶、饱满华美的花朵、灵动的小鸟儿、排序紧密的构图、雅致的配色是其图案的典型造型特点。

二、莫里斯图案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一)设计应用方法1.莫里斯图案的整体或局部应用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完全借鉴莫里斯图案用在服装的整体或者局部,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模式将莫里斯图案完整的表现出来。整体运用莫里斯图案的设计方法,强调飘逸洒脱,活泼忌压抑,在设计使用时应注意面料、设计元素以及使用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和分析综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整体。通过营造局部的设计效果,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打破传统,将莫里斯图案的局部做装饰的设计方法,能使局部设计更加有力度,可取得稳重、高雅或前卫、大胆的外观,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整体服装设计添彩。2.莫里斯图案的分割重组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将莫里斯图案分割重组,就是将莫里斯风格图案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分解,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将分割的图案元素重新组合成新图案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在对莫里斯图案进行分割重组时,应根据图案本身的特点及服装结构特征,汲取所需的图案元素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然后再重组成新的图案应用于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将独立的莫里斯图案先进行横、纵向分割或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定向分割,分割完成后再图案进行夸张与变形。(二)莫里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应用表现近年来,在服装领域,莫里斯图案倍受广大设计师们的亲睐,由于其精致、唯美、浪漫的图案风格,特别是在今年春夏的服装中到处可以看到莫里斯图案的踪影,莫里斯风格图案已经成为当今服装图案流行的主体。由于织物本身的特性,莫里斯风格图案在不同的面料当中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各有所异:如在选用棉、麻织物时,因其大方素雅的风格特征,手感柔顺、挺括,给人以清新秀丽、自然纯朴的美感;在选用丝绸面料时,因为丝网面料手感柔软、轻薄飘逸、色泽鲜明的特性,可以增强图案的活力,有一种华丽的美感。同样图案的不同面料,经过设计师创新运用在不同的对象和装饰部位,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三)莫里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应用表现1.提花工艺。莫里斯图案通过提花工艺织成的纹样,如经纬起花花纹、蜂巢花纹等,色感浓艳、层次明显、肌理感强,多用于外套、成衣等面料上,给人深邃、丰富、立体的感觉,突出莫里斯纹样的平面深度特点,自然大气高贵。2.印花工艺。莫里斯图案通过印花工艺印染在飘逸的雪纺、华丽柔软的丝绸、轻薄的纱等面料上,激活了莫里斯图案生动灵气、灵活多样、清新自然的风格特点。另外,现代数码技术与印染的结合,使得莫里斯图案若隐若现,深浅的层次表现出了莫里斯花卉图案的立体形式,使得莫里斯图案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3.色织工艺。莫里斯图案在色织工艺中的表现应用虽不及印花工艺表现灵活多变和广泛,但通过织物组织色彩、纱线结构的变化衬托,更突出了莫里斯风格图案的独特美感与立体感。4.绣花工艺。由于莫里斯纹样所具有的“平面深度”和整体的特点,其结构清晰、色彩明朗,给绣花工艺提供了很大的表现空间,其适用的面料品种丰富、风格多样,秀面既能细腻精致,突出莫里斯图案的华丽质感,又能表现粗狂、朴实而厚重的肌理效果,针针入扣、工艺精巧,将莫里斯风格图案的风格特征发挥的淋漓精致。5.其他特殊工艺。莫里斯风格图案在服装工艺中还有很多应用广泛的表现形式,包括棒针或钩针编织、贴布绣、珠片绣、烂花秀等特殊工艺。表现效果丰富立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三、结语

第3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一、维吾尔模戳印花艺术

新疆模戳印花艺术,约起于北朝,流行于新疆维族民间,现在却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境地。从工艺技术到视觉特征,模戳印花艺术都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新疆模戳印花不同于我国内地流行的空心镂版印花、木版印花,属于木雕凸版印,受活字印刷技术的启发,印制方法独特。选用细而硬的梨木、沙枣木、核桃木等,依照不同单元纹样刻成一个个模戳,以手工纺织棉布做坯布。印制时先将坯布打湿,下垫毛毡。然后,木模戳蘸上各种天然染料,按结构拼成不同的图案单元,再由这些单元拼成整个图案戳印到坯布上。由于单元模戳排列不同而构成方形、圆形或米合拉普(龛形)。大型模戳刻成木质滚筒状,还印成四方连续图案。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毛笔,蘸上染料拓涂而形成绚丽多彩的印花布。木模彩色印花布又分少套色和多套色。少套色印花布以黑色为主填以赭红,有稳重、古朴、典雅之感,图案以几何纹样为主,具有早期彩陶的原始美。多套色印花布以黑色、红色、深蓝、深紫等为基本色,填以桃红、宝蓝、翠绿、金黄等纯度高的染料。可用来做方巾、台布、壁挂、炕围子、被面、拜垫等。

维族装饰纹样中没有人物和动物形象,装饰纹样多取材于自然景象及生活器物。图案构成主要有植物、几何图形、器皿、外来形四大类。植物类主体纹样多为枝叶、花蕾、蔓草,通常使用的花纹有巴旦木花、石榴花、牡丹花、梅花等。因材料工艺制作条件的限制,人们便对图案造型进行概括处理,视觉秩序感强烈的几何图形被大量应用,从而易于操作印花工艺。器皿类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如壶、盆、瓶、坛、罐等。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维吾尔人吸收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的精华,如汉族图案中的回纹、寿纹、博古、琴棋书画等。图案组织也影射出维族人虔诚的,如多组龛形纹样连续排列,广泛用于墙围、壁挂等多种印花布。在龛形内安排一个主体纹样,上方和左右两边多拓印对称的连续图案,左右角处拓印角隅纹样。每个龛形为一个图案单位,再以不同的图案单位连续排列,往往可达数十个之多,数丈之长。印花布应用于室内装饰,其图案结构依据建筑结构,如墙围子是模戳印花布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图案组织结构与当地建筑造型的特点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室内天花板、壁橱等装饰有着统一的整体关系,形成了和谐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维吾尔模戳印花艺术的传承

将生产工具和产品放进玻璃柜、临摹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图案、恢复昔日作坊式的生产环境……这些强制性手段都不能真正留住模戳印花艺术,相反,它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在繁华的现代文明中消失。“生态传承”,即通过人为改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开拓性创新。显然,模戳印花艺术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是其存在形态不适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我们可以梳理维吾尔模戳印花艺术的生命本质,找到适合其生长的现代土壤,也就是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

1.传统工艺技术的现代转型

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古老技艺,是人类辉煌的历史,是人们了解过去、开拓未来的依据,可以在教育、旅游、考古等多个行业领域进行开发。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其生产效率已不能满足现代文明的需要,但一些古老的配方和技术仍具有先进性,并可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如模戳印花技艺失传多年,现代人仍不能完全破解印花布千百年不褪色的工艺,并且这种配方是现代技术难以企及的。另外,用一个单独纹样戳可以拓印成多种形态的纹样,构成组合图案。手工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此,一个模戳可以组成多个花色形式,不同模戳有无数种搭配模式。这种打散、重组的思路对现代生产工艺和艺术创作仍有启发,也正是设计的生命力所在。

2.传统装饰风格的现代转型

模戳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装饰趣味,这正是维吾尔族民族个性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装饰纹样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出民间艺人对自然物象的创造性的提炼;其构成手法继承了本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如织绣、地毯、花毡、陶瓷、雕刻、建筑)的典型特征,吸收了中外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的精华。这些特征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精华,不论是纹样、色彩还是组织结构,都是现代装饰可以借鉴学习的。如维吾尔人对形的理解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装饰构成的基础是由不同角度的线条组织形成的,其意义不在于线条本身,而在于它们所构成的内部、外部形状,并注意到图形本身的位置、方向、大小变化与整体关系。有时传统图案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不妨引入流行元素,或以现代特效(如涂鸦)表现传统图案,或以传统手法表现流行符号等,都可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不论是装饰纹样还是构成手法,维吾尔模戳印花布的装饰风格都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也为现代艺术开拓了创作思路。

3.传统产品种类的现代转型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要精心地装饰。因此,在过去印花布的使用十分普遍。为迎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对其产品的开发既可以改造其“土气”,也可以利用“土气”。如将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设计,用传统布料制成现代生活用品(如靠枕、窗帘、壁布)。精致的室内环境应用质感粗糙的传统印花布,会使生活更添一份情趣。这种异域风情的装饰手法亦可为现代室内、室外环境设计提供新的思路。除了传统产品,新产品开发也十分必要,如模戳印花这种奔放的艺术效果应用于鞋、帽、围巾,这说明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将传统纹样、工艺技术与现代产品相结合。另外,在消费日益膨胀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怎样将文化本身与消费品一起传播,加强对模戳印花艺术这类传统艺术的文化精神的弘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

结语

维吾尔族模戳印花艺术把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图案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装饰趣味。虽然人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但地域性艺术特征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一味地保护地域性艺术是固步自封,是对艺术的狭隘理解。真正具有生命力并能够广泛推广的传统艺术,还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从生产到消费全面地与时代接轨,实现其“生态传承”。

参考文献:

[1]韩莲芬.维吾尔民间印花布图案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

[2]楼望皓.新疆民俗[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门琳系北京林业大学

第4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西兰卡普”;传统图案;装饰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74-01

一、土家织锦的一种――西兰卡普

据《后汉书.西南蛮夷传》、《龙山县志》、《永顺府志》等文献记载“土家织锦之乡”出土于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土家织锦是土家文化的精髓,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也是土家地区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雏形于汉(宝布),成型于两晋(斑布)、成熟与唐宋(溪布、峒布、溪峒布)、精辟与明清(土布)”。

土家织锦包括“西兰卡普”和“厄拉卡普”(通经通纬、正面编织)。其中西兰卡普是土家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土家语,汉译为“土花铺盖”(及土家织锦做被面),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它是在木制斜腰织机上用红、蓝、青三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种棉线、丝线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制成,具有色彩艳丽、图案清晰、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等特点。正如溪州竹枝词中所描绘的“溪州女儿最聪明,丝挑被最有名。四十八勾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从这字里行间足见西兰卡普的精巧、美观。

二、“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分类研究

(一)植物图案。土家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带,乡间田野的一切植物都是土家织女手工艺取材的源泉。与她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籽花、八角花、南瓜花、玫瑰、牡丹、九朵梅、滕藤花、荷花、莲花、桃花、包谷、岩墙花、金钩莲等都是花卉的取材。其中岩墙花最具特色、最美、最能代表土家文化。西拉卡普的植物图形多以抽象的方形和菱形等几何形状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组合、重叠、交叉等造型手法对图形进行归纳、勾画。

(二)动物图案。长期渔猎的生活,使土家族很自然地关注到了自然界的动物。西兰卡普动物纹样形象刻画只是一种对历史生活最详尽最真切的传达方式,是对生活文化艺术性的复苏。土家织女对动物图形大多采用夸张、提炼、概括、变形手法,以记忆为准,以自身想象力作为辅助。从而在西兰卡普中反映了很多优秀的动物造型,如有:鸡盒子花、蛇形花、石必(小兽)花、燕子花、猫脚迹花、马必(小马)花、蝴蝶花、螃蟹花等。

(三)天象、地理图案。西兰卡普中表现天象地理的图案有:满天星、月亮花、太阳花、千丘田、田子花等。从这些题材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土家人对大自然的热衷与眷恋,以及对西兰卡普浓浓的乡情气息。

(四)生活用具为题材的图案。这类题材属于西兰卡普中非常特殊的一种题材,也是土家织锦的一种装饰风格和特色所在。其中椅子花,土家语“块毕卡普”,是这类题材创作中最经典的图形纹样之一。由于造型的特殊需要,必须用十五种以上的色线在斜纹和平纹织物结构上互相多次纵横转化,可称是土家织锦中的一绝。故土家民间有“八勾名堂大,最难岩墙椅子花”一说。西兰卡普中表现生活用具的图案有:桌子花、椅子花、大王章盖花、粑粑架花、桶盖花、梭子花等。

(五)反映民情风俗的图案。西兰卡普中反映民俗风情和民间传说的图案有:迎亲图、老鼠嫁女、白果花等。

(六)勾花类图案。勾花类图案也是西兰卡普中独具特色的民族图案。主要花型有:单八勾花、双八勾花、二十四勾花、四十八勾花、满天星花、(万)字格花、福禄寿喜花等。

三、“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装饰性解析与传承

为什么西兰卡普会受到如此重视、如此珍贵呢?下面我们就从两个个方面来对西兰卡普图案的装饰性进行研究。

(一)意象在西兰卡普中的体现。土家织锦的纹样属于意象图案,是通过对具体对象从真实形态升华成艺术上的提炼,可以说是有原形影子但不完全像原形。传统的土体家织锦图案不求具象、复杂的图案,而是善于用最古朴的纹样表达最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种意象既没有脱离实际、脱离客观,又使其形式特征升华,变异为抽象的几何图案,依然属于再现图案的表现形式。艺术大师格罗色在《艺术的起源》中提到“原始艺术主要特征,在于对生命的真实性和形式性合二为一。”而西兰卡普纹样正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特征。

(二)图案的象征意义。西兰卡普的构图装饰感强,但构图不会繁复,其中的语义也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西兰卡普发展到今天,从图案的造型上不难看出其简洁、寓意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总结

通过对西兰卡普装饰图案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和美感,我们可以将这个有价值的传统图案更好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第5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第1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正确答案】:B

第2题 《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正确答案】:C

第3题 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正确答案】:D

第4题 《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正确答案】:A

第5题 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正确答案】:C

第6题 《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正确答案】:D

第7题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正确答案】:B

第8题 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正确答案】:D

第9题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正确答案】:D

第11题 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正确答案】:D

第12题 《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正确答案】:C

第13题 《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正确答案】:B

第14题 《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正确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2分)

第15题 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第16题 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

【答案】: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

第17题 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理解

第18题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第19题 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旦净丑

第20题 中国书法,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楷书行书草书

第21题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时期的艺术家。

【答案】:文艺复兴

第22题 中国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和麦积山石窟。

【答案】: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第23题  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间接性广阔性想像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

第24题 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答案】:

(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第25题 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答案】:(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第26题 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答案】: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第27题 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答案】:(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第28题 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答案】:(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境界。

四、论述题(每题9分)

第29题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五、作品赏析题(每题5分)

第30题 园林艺术: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答案】:(1)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园林,位于法国巴黎西南20公里的凡尔赛城,17、18世纪是法国的王宫和行政中心。

第6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挑花在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区较广,较著名的有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中的瑶、苗、侗、羌、黎、土家、维吾尔族和台湾的高山族都盛行挑花。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和湖南省隆回县的挑花技艺各具特色。

溯源

中国古代民间挑花多为自绣自用。汉代以前,挑花代表之一花瑶挑花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1958年,在黄梅县蔡山脚下发掘的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尸头上搭有彩线挑绣的“福寿双桃”方巾,可以证明黄梅挑花这门民间工艺,最少距今有约500年历史。

至近代有些地区的挑花渐渐成为有组织的手工商品生产。19世纪,外国商人在浙江温州开设商行,组织农村妇女生产挑花绣品远销欧美。北京挑花约于1910年起也成为外销产品。至今,中国挑花依然是民间刺绣与商品生产并存,二者的风格和品类有所不同。

工艺

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也有在同一产品上有挑有绣有补。挑花的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经过巧妇们千针万线的描绘,使窗帘、手帕桌布、挎包、衣服、虎头鞋、猫头鞋、背囊等用品上增添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装饰,令人爱不释手,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挑花严格按照底布的经纬纹理数丝而绣,其针法以十字挑针为主,每针拉一对角线,两挑花针架成一个斜“十”字,组成基本单位,并以此组合各种纹样。十字挑针只求正面纹样的完整,反面针迹为直线排列。除十字挑针外,还有密针铺花,即紧密铺线,形成的纹样正反两面相同而黑白互变;单针纤花,即单线纹样,正反纹样完全相同。

品种特色

挑花多为实用品。民间挑花的品种主要有:门帘、帐帘、床沿、被面、荷包、头巾、手巾、枕巾、鞋、帽以及肚兜、褡裢、花带等。

外销商品的品种主要有:台布、盘托、餐巾、围裙、衬衫、靠垫、被套等。

民间挑花多取生动活泼的自然景物和吉祥图案为题材,如凤穿牡丹、双龙抢宝、莲莲(年年)有鱼(余)、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鸳鸯戏荷、迎亲嫁女、福寿三多等。根据绣品装饰部位的不同要求,绣制团花、角花、折枝花和边条花等纹样。

各地域、各民族因风尚习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

四川郫县、茂汶挑花素雅古朴,图案及针法多变化,装饰性强;湖南挑花喜在深蓝黑的土布上挑绣五彩缤纷的吉祥纹样挑花,格调明快热烈、秀丽丰满;湖南隆回的瑶族挑花,形象古朴,精巧细密,花里套花,独具一格;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采用铺花和纤花针法,严谨细致,以工整见长;陕西挑花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现名胜古迹和古代建筑;温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几何图案为主。工艺纯熟的民间挑花艺人可以不描图稿,手追心授,组织图案。

现代挑花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纤维织物为面料,使用棉、麻、丝、毛等各种质地的绣线,并吸收其他刺绣和花边、编结、补花等工艺的特长,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代表流派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又被称为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黄梅挑花不同于一般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农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代代相传的纹样样板,以白色棉线为纹线骨架,配以多彩丝线的十字交叉针法挑制成的一种刺绣。其中针脚为×字形的称“十字绣”,针脚为“一”字形的称平线绣。

黄梅挑花被国内许多民间工艺研究专家称为彩挑。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浓郁。当地有俗谚说:“黄梅有女皆挑花。”蔡山、新开、孔垅等地的挑花工艺最为兴盛,女孩刚懂事就跟着妈妈或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当地人把不会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这对女孩是一种羞辱。“不会挑花绣朵,没有脸面出阁”。许多秀外慧中的姑娘掌握了挑花基本功后,又别出心裁,创造出各种针法、图案,以期得到自己心上人和婆家的好评。

黄梅挑花的图案有团花、边花、填花、角花和花边之别。各纹样造型迥然不同。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如团花就有富寿双全、龙凤呈祥等;边花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填花则有斑鸠石榴、龙舟竞渡等;角花则无一定格式,多以字、柏叶、莲花为主体,组成三角型图案置于四角;边花多以二方连接为主,大多用作挑花头巾的花边。

黄梅挑花作品通过图案、文字等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们的理想,一些图案和文字分别蕴涵各种不同的寓意。

1.连年有余,丰衣足食。在黄梅挑花中,“鱼”是“余”的谐音,寓意富足有余。“鲤鱼”是“利余”的谐音,寓意“吉利有余”。有的把“鱼”和“莲”连在一起,取“莲”和“鱼”的谐音,寓意连年有余。“龙”是我国祖先崇拜的图腾,在黄梅挑花中,都以“龙”能呼风唤雨的神话传说,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后,所得来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2.爱情忠贞,婚姻美满。除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用“鸳鸯”寓意夫妻永不分离、相亲相爱外,黄梅挑花还有很多独特的寓意表现形式。如把鲤鱼、喜鹊、鹭鸶视作男性,把凤凰、荷花、梅花视为女性,并以此组合成“龙凤呈祥”“鲤鱼穿莲”“喜鹊登梅”“鹭鸶戏荷”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在黄梅挑花中,有的作品还干脆用直接叙情的手法,明白无误地表达对美满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亲图”,图上二十多个人物用“S”联成四排,前排为华盖、红灯、彩旗开道,紧接的是三乘大轿,按黄梅习俗第一乘为媒人,第二乘为新娘,第三乘为新郎,殿后的是嫁娶和吹打的乐队,从阵阵锣鼓、阵阵鞭炮的热烈气氛中形象地寓意着人民对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祝福。

3.驱邪镇妖,富贵如意。在黄梅挑花图案中,大量使用了龙、凤、狮、虎等人们敬仰和敬畏的动物,寓意驱病免灾、平安吉祥、富贵如意、家庭兴旺等。如狮为百兽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镇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能呼风唤雨;凤代表着吉祥,古时就有“凤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还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运用到黄梅挑花中,如莲花,寓意多子;并蒂莲,象征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满。

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在图案构成上,黄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对称式(如角花蝴蝶戏金瓜等)、旋转式(如鹭鸶戏莲、凤追凤等)、向心式(如福寿双桃、柏叶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莲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图案。如七女送子、状元游街、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等。这种图案不遵从格律,无一定法规,全凭艺术随心所欲地增减人数针数,但又不脱离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产生了独特的构图效果。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段历史,这种极为罕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产生于黄梅,是因为黄梅是一个戏曲之乡。

黄梅挑花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美展奖牌和奖金,并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纪念章;1956年获首届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一等奖;1959年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1990年获“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瑶挑花

花瑶是瑶族大家庭中一个很小的支系,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雪峰山北麓的高寒山区,湖南隆回虎形山瑶族乡是花瑶的主要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花瑶占其总数的70%以上,总人口8000余人。这里曾经是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络甚少,所以现在仍然较好的保持着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近年来,随着交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花瑶民族风情游的旅游开发,花瑶文化逐渐走出山野,以其独具魅力的原生态民俗文化特征走进人民的视线。

花瑶挑花是瑶族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主要用于统裙、领口、袖口几绑腿边缘的加固与装饰,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动植物为表现对象,运用独特的造物造型观念及审美习惯表现其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审美趣味,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具有程式化语言特点的表现形式,无论在造型方面还是在构成形式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花瑶挑花美轮美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工艺美术的绝品。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隆回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这种描述与今天隆回花瑶女子的服饰正好相同:交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在她们的头巾、衣领、裙口、绑腿、小孩背带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除筒裙后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绣。筒裙后片则是在藏青色的直纹面布上用白线挑出各种图案。由于筒裙后片面积较大,大小一般长100厘米左右,高50 ~ 60厘米之间,故其挑花图案题材最丰富,主题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识也最鲜明,是隆回花瑶挑花中的精华。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瑶挑花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2003年又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花瑶挑花工艺非常精致,挑花时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均需一致。繁密处针针相套,不现底色,简练处仅一支花,几条线。在主体图案两边,配以用红、黄、绿等七彩丝线挑绣的彩色花饰。整件挑花画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动静相济,色彩对比鲜明,“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在花瑶挑花中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如“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意即头人)御敌”等。“乘龙过海”中的盘王,头带三尖神冠,英姿焕发,骑在龙背上。骄龙昂首,腾云驾雾,呼呼生风。盘王冠发飘逸,上下群龙朝贺。盘王头顶的太阳与蛟龙头部的鸾鸟飞舞,使整个画面造成一种飞腾流动的感觉,非常形象生动,有很深的历史内涵。“盘王升殿”中的盘王则头带王服,端坐殿中。宫殿是瑶族典型建筑,风格独特。翘檐宫殿上横书“寿”字,寓意永久。寿字左右挑绣富贵花,两边插旌旗,迎风飘扬。盘王头像两边绣有竹子,殿柱两边绣有双龙。整个图案造型稚拙,表达了经常遭受杀伐、生活贫困的瑶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的美好意愿。“朗丘御敌”则是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瑶族将士守卫家园,英勇杀敌的场面。朗丘骑在马上,头带神冠,身着铠甲,手执羽箭,马下有来犯者的首级。这幅图案既是对历史的记载,又是对英雄的讴歌,也是对先祖的崇敬。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

挑花艺术的传承意义

第7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艺术;陶瓷;图案;综合装饰

图案艺术是陶瓷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以图案装饰为瓷器主体,也有用边饰图案配合主题绘画。变形巧妙的图案,体现出鲜明的装饰特点。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先民们就发明了以粗犷豪放的图案来装饰彩陶。远古时期的陶工创造了丰富的装饰图案,其中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植物、花卉纹等,以变形夸张的手法构成意象图案,把不规则的自然形态概括为几何图形。彩陶纹样线条粗放,色彩单纯明快。秦汉时期的原始瓷器,以刻、印花为主,有人字纹、水波纹、叶脉纹、几何纹等图案。从南北朝到隋代,仍以刻划法装饰陶瓷,开始出现花卉纹图案。唐代以后,出现了釉下彩陶瓷装饰,为瓷器装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从隋代到唐代,陶瓷装饰中花鸟图案较多,莲花图案开始流行。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制造工艺和装饰图案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瓷器装饰图案,青花瓷以龙凤团鹤、朵花、缠枝花、松、竹、梅、莲托八宝为主,山水为辅。粉彩瓷器以花蝶、蝙蝠、鹿等吉祥图案为主。近代瓷器装饰,基本上沿袭了清代瓷器的装饰工艺和艺术风格,以仿古瓷为主,也有一些新的图案。从近代开始,瓷器装饰逐步变成以绘画为主,图案为辅的形态。有一部份绘画与图案结合的产品,很少图案装饰作品。元、明、清的图案装饰手工绘画,从近代开始,出现了以橡皮图章雕刻的花纹、蘸上颜料后在瓷器盖印的图案形式,既提高了工效,也使图案纹样更加工整规范。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形式多样,装饰图案显得笔触灵活,线条生动洒脱,于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趣,矫健中表现出灵气,笔触挥洒自然流利,体现出陶瓷艺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表现能力。这种简练的图案形式,由于是在特定的瓶、罐、碗、盘等器型上绘制的,因此,充分考虑到构图的均衡、呼应、对称关系。“适器造型”的装饰图案,与器型结合紧密,器型与纹样珠联壁合,妙趣天成。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变革,陶瓷图案发生了很大变化,陶瓷装饰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新手法不断出现,釉、珍珠彩、金彩、玛瑙彩、综合装饰等新工艺,把陶瓷图案装饰推向了新的阶段。传统优秀图案得到继承和发展,缠枝莲、缠枝牡丹等图案,经过陶瓷艺术家的重新设计比传统图案显得明快简练,“梧桐山水”、“古典园林”“、富贵吉祥”“、祥龙献瑞”等新图案,体现出鲜明的装饰特征。在现代陶瓷中艺术瓷以绘画装饰为主,以绘画结合图案装饰为辅,很少有完全以图案装饰的作品,而在日用瓷中,则普遍采用制版贴花图案装饰,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审美习惯,日用瓷图案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图案特点进行设计,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陶瓷装饰艺术,是为器型服务的,在设计图案时,既要以精美的画面显示装饰美,又要以空白体现材质美。在构图时,要注重虚实,疏密、穿插关系,不能以“密不通风”的图案掩盖材质美,给人以繁杂堆砌的印象。即使是满地百花装饰,也要密中有疏,实中有虚,在瓷器造型的口肩,底足部位适当留白,以体现瓷器晶莹玉润的质地美。艺术是创造,不能摹仿,仿制的产品只能是工艺品,而并非艺术品。

图案设计是物质的需要,又透过物质反映出人们的思想内涵。美观与实用结合,造型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合成,使陶瓷艺术工作者设计出美妙的陶瓷图案。历代陶瓷艺人创造了丰富的图案,是我们设计新图案的基础。大自然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陶瓷艺术作品中,图案与绘画是不可缺一的组成部分。“古为今用”,才能“推陈出新”,达到图案装饰与瓷器造型的完美结合。

陶瓷综合装饰的特点在于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各种材料可以扬长避短;各种装饰形式可以得到相互的衬托和补充,不仅提高了陶瓷作品的装饰效果,还会给观赏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主要的是展示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无限魅力。综合装饰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有造型、色彩、纹饰、材质和技法,共同赋予了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的源泉和生命力。进行艺术再创造,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实现“现实――艺术――艺术化的现实”的创作中。

陶瓷综合装饰,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工艺和技法综合运用到一件具有完整艺术效果的陶瓷作品中,其中包括运用刻、划、喷、洒、彩等多种装饰手法;使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装饰形式等,同时把陶瓷材料与异质材料结合的装饰形式也纳入到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也是现代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创新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研发,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创造、变化。

图案是非常漂亮的,自己设计图案又是一件享受的过程。每一个图案的起源都离不开生活。向生活索取是设计工作长期坚持的一项艰苦的工作。生活与创作如同鱼水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熟悉生活才会丰富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想象不是空想,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黑格尔曾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列宾曾说:“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研究自然科学血药想象,搞造型设计更需要想象,而这种想象考什么能够丰富起来呢?我认为考的就是“生活”。对生活要随时感受和捕捉以索取创作的源泉,然后在脑中进行再加工整理。将新的形象、色彩、组织等方面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长期积累来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图案创作设计就是依赖于生活,依赖于想象。向大自然求索美的灵感,美的形象感受是设计工作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陈永春,洪震颐,喻斐.传统纹饰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与人文体现[J].社科纵横,2008(4).

第8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晋南布鞋 地方刺绣 麻绳拉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案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116-02

在山西晋南地区的布鞋和鞋垫上可以看到色彩绚丽、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刺绣图案。这是当地民间刺绣应用在布鞋的一种地方工艺,用该工艺所绣出的布鞋即俗称的绣花鞋。

巧合的是,民间流传中,绣花鞋的起源就在古代山西的晋国。相传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当时位于山西的晋国仍是一个小国。公元前660年,晋献公继位,此后便竭力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之后便开始称霸。为了让全国百姓永远记住他的功绩,便下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石榴花、桃花、葡萄、佛手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穿此“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当时绣有此类图案的绣花女鞋为“晋国鞋”。从此,晋国的刺绣工艺便从绣花鞋延伸到绣花衣以及其他用品上①。在当地,至今仍有将花果绣与鞋面和鞋垫相结合的习俗,因此“十果鞋”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从民间故事中可以推断,该地的刺绣工艺是从布鞋开始的。

晋南地区的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拉绣两大类。丝线绣是用丝线将图形绣在真丝缎面上,结婚的绣衣,龙凤绣鞋、鞋垫,围裙角等均用丝线绣。而布贴拉绣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刺绣,在全国十分少见。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教授曾称此工艺为“汉民族地区少有的国宝级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太行山地域民间刺绣中绣工最精湛、造型最古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民间刺绣。”② 2008年6月,当地的布贴拉绣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贴拉绣是利用裁剪衣服剩下的布头以及零星碎片做材料,制作时先将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剪成深浅不同的色彩块面,然后把图形堆贴在底面上锁边而成。这种贴绣用料简单,造型别致。丝线绣费工耗时,不宜做大块面的纹样,而布贴绣却解决了大块面的纹样和色彩的问题。如堆贴一朵花,由里及表,一层一层精心配色,一瓣瓣花形正反两面均十分清晰,且翻卷自然,一针针细密缝合,既有层次感,又有浮雕感;既结实耐用,又美观大方。

除了运用于龙凤绣鞋、绣花鞋垫等布鞋外,该刺绣还被应用于结婚服饰、枕套、胸饰、肚兜、针扎包、春节供桌上围的桌裙,元宵节宫灯的灯罩和帆苇,以及母亲为孩子精心绣制的童帽,和妻子为丈夫绣的钱袋、荷包、耳套等。

民间刺绣者多是农村妇女,她们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什么艺术训练,但是她们热爱生活,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她们用一双灵巧的双手,银针牵彩线,描绘着内心的情感、描绘着对生活的赞美、描绘着许多富有诗意的画面。

一 晋南地区布鞋刺绣中的图案造型

晋南地区布鞋鞋面和鞋底因制作手法和材料的不同,图案造型和表现效果也各有特点,鞋底以当地的手工纳底拉花为主,麻线为材料,因此粗中有细、质朴淳厚、肌理感极强;鞋面则以当地的民间刺绣为主,色彩绚丽、精致细腻。笔者将从鞋面和鞋底这两个部分归纳。

二 鞋底图案造型

当地的布鞋鞋底以麻绳拉花工艺为主,其中鞋底图案造型大致可分为具象类与抽象类两大类。

1.具象类

具象类图案多以植物题材为主,采用民间广为流传的梅花、石榴、牡丹、葫芦、梅兰竹菊、莲花、百合、如意等,也有少数用汉字如“福”“寿”“喜”等造型进行纳制,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具象图形的纳制多以曲线为主,利用上文中所提到的双盘和单盘拉花工艺进行制作(见图3)。

2.抽象类

抽象类图形分为点状和线状两类。抽象类的图形是当地艺人基于真实的素材形态,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概括化、形式化、几何图形化的处理,使之在原有形态上充满了主观的意味,将异形的花草和动物等在抽象处理后成为几何形状的点线面等形式。

以线条为主的抽象图形,均以双盘拉花和单盘拉花工艺为主。其中“万字纹”是抽象鞋底图形中最为多见的(见图4),民间称为“万字不断头”,有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此外还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扇面形、菱形纹、回字纹、云纹、雷纹、抽象的植物纹等。线条组成的抽象图形也时常采用连续图案,即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

以点状为主的图形,其图形呈现点状均匀分布在鞋底,也时常用菱形的方式进行均匀或局部分布。点状图形主要使用了两种拉花工艺,其一为绳结拉花,点状颗粒较大,且肌理感较强(如图5)。其二为平针纳底,呈短线条细密均匀地分布在鞋底,鞋底较平实。

三 鞋面和鞋垫图案造型

鞋面和鞋垫均用上文所提及的当地刺绣加以绣饰,其地方特色浓郁、丝线鲜明泽润、图案栩栩如生。既有具体的真实,又有抽象的洗练。

其图案题材多取花卉、瓜果、虫鱼、蜂蝶、吉祥鸟、瑞兽等自然物,用这些形象组成种种吉祥图案,如二龙戏珠、凤戏牡丹、龙凤呈祥等。表现手法上重神似而不求形似。为了增强装饰效果,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大胆采用夸张手法,突出物体的神态和内在的精神。

四 小结

本文着重从山西晋南地区布鞋中的地方刺绣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并对其制作工艺和图案造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当地刺绣工艺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其中主要以丝线绣和布贴拉绣、麻绳拉花为制作工艺,而当地的布贴拉绣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足以反映出该工艺的独特性。独特的刺绣工艺被巧妇们制作成形色百态的图案,同时被巧妙地运用在生活的点滴中,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民间的智慧。

注 释

①吴欣.中国消失的服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80

②安新鲜.高平民间刺绣[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8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9篇:花艺活动方案范文

新疆哈萨克族祖居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含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县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等,基本上都分布在北疆。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定居后经营农业之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按照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族通常以一个家庭为单元。独立生活在某一片地方。家庭与家庭之间相隔比较远,基本是男人放牧,女人做家务,花毡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新疆哈萨克族对于花毡称之为“斯尔马克”,其与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具有密切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哈萨克族逐渐受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定影响,体现在族民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行为方式方面,但花毡作为哈萨克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已逐渐呈现出衰落与弱化的趋势。故对新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展开研究与分析,对于新疆人民及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的历史由来

在我国西汉时期的史书中便详细记载了西域的“旃”,旃其实也是毡子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背景也从侧面角度反映出新疆哈萨克族的花毡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此同时,随着花毡文物在社会市场上的大量出土,也充分验证了哈萨克族花毡的历史非常悠久。哈萨克族的花毡经过不断的加工与再创造后,品种种类众多,图样花纹也日益丰富,制作工艺与制作方法不断精细与走俏,花毡的用途也逐渐增多,可见花毡在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的位置与影响愈来愈重要。花毡是传统新疆哈萨克民族的手工制作品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在实用基础上的基本生活用品,各式各样的花毡制作方法能够凸显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及民族风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花毡的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且图案众多,制作时需要经过大量的程序,要想制作一张美丽且有吸引力的花毡必须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花毡上的各种图案与花纹都由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也是传统的女红工艺,倾注了其大量的心血,也是女性艺术创作的色彩组成版块之一,能够充分展现民间妇女在艺术造型与色彩方面的技能水平与修养。花毡的制作材料有:羊毛、羔羊毛、驼羊毛、羊毛线及细毛线等,因羊毛具有耐寒、防潮、耐灰尘及实用等特点,也极易清理与上色。花毡的制作方法如下:

1.擀毡

在制作花毡前,首先要擀好毡子,在已经擀好的毡子上再开展花毡的具体制作,因花毡主要是以原色底毡为基础。擀制毛毡作为新疆哈萨克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项家务活动,因牧区没有从事擀毡的专门人员,而家家户户都有花毡的制作材料,即养羊毛,其技术简单,程序单一,故擀毡可以亲自操作,如果需要制作擀制尺寸较大或者厚度较大的毛毡时,可以邀请亲朋好友来协助。

擀毡子时,首先要将所有的羊毛弹成絮状,用芨芨草编成一个巨大的草帘,将羊毛平铺在草帘上,其次再用开水浇透羊毛,将所有的草帘用绳子捆扎好,由一个人施加力度不停地往前拉,几个人在后面用脚踢,当草帘往前面滚动2-3个小时后,原色底毡便制作完毕。

2.花毡的制作方法

当原色底毡制作完后,便要把图案与花纹绣好花毡上。因花毡上各式各样的颜色与图案都是事先利用土质染料染出来的,当哈萨克族妇女在绣花毡时,没有详细的样本与图案,全都靠她们的记忆。花毡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毡贴,即事先将毡子染成多种颜色,将不同颜色的毡块裁剪下来,利用羊毛线缝制在一块整体的毡子上。第二,布贴,即用彩色布裁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利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打底的毡子上,其中哈萨克族十分喜爱红色布。第三,彩布与毛毡并用,即将毛毡与彩布拼凑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图案,再利用羊毛线将其缝制。第四,针绣,即利用彩色的羊毛线直接在白色打底的毛毡上绣出花纹与图案。针绣法,基本采用的平绣法与套针绣法,用锁针法将花毡的周围进行锁边,再利用1-3种彩色的毛线,套针可以绣成辫子花,起到装饰花毡周边的作用。

花毡的图案、色彩与文化意义

1.图案

因新疆哈萨克民族对于花毡上的图案要求具有形象与生动性,图案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两种:自然形与几何形。在现代社会的哈萨克花毡图案中,羊纹图案是主要图案之一,其具有抽象与变形的形式特点,能够制作出写实型的图案。与此同时,因哈萨克民族长期居住草原上,故在制作花毡时,除了可以增加植物、鲜花之类的图形外,还可添设人形与动物图案。这样的设计方法,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对于偶像崇拜的反对,并不能有效制止与消除几千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得以形成的民间艺术思想意识与艺术形态。

2.色彩

因新疆哈萨克民族长期居住在高原、草场及山区地带中,这些地区常年四季分明、光照丰富,促使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极其喜爱浓烈且鲜明的色彩,因其觉得只有色彩足够鲜明,才能与美丽的大自然相互融合,故哈萨克族人民钟爱红色、白色、蓝色、绿色与黄色,这几种纯净色彩构成了花毡的制作基调,能够起到丰富整个毡子色彩艳丽的作用,也能够充分体现民族风格与文化特色。制作花毡时常见的色彩有:黑底白花、黑底红花、白底红花、绿边黄花、黄边绿叶等五颜六色,其中具有明显对比度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及绿色,红色、黄色与绿色比较柔和,不但不会给观赏者产生一张混杂错乱的视觉效果,而且会使毛毡的整体效果极其丰富与艳丽。

在哈萨克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中,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黑色代表严肃、庄重,也表示着古老的土地;红色代表太阳与喜庆;黄色代表富丽堂皇、阳光与丰收等;绿色代表希望、春天与生命等,故哈萨克族的妇女极其喜爱用红色、黄色、黑色、绿色与蓝色作为花毡的基本色彩,尤其是喜欢用黑色作为打底色,在表面热衷用大红色、宝蓝色、白色及橘红色作为搭配,以暖色调为整体效果。这样的方法下搭配出来的毛毡显得十分艳丽,能够真实表现新疆哈萨克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态的热爱及向往,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出哈萨克族人民热爱生活及热爱草原的态度。

3.花毡图案代表的文化意义

新疆哈萨克族花毡上的图案,不仅是哈萨克族展示悠久历史的工具,也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能够揭示新疆哈萨克族人民的审美观念、情感沉积与宗教崇拜。从文化生态学方面来看,新疆地区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质主要来源于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哈萨克族人民非常豪迈与开朗的性格,在其作品中也能充分展现其淳朴、直爽的情感与性格特征。花毡上的图案具有豪迈、大方、气势磅礴等特点,给予观赏者的第一感觉为张力、厚重与质朴,与其他游牧民族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哈萨克族的花毡上很少较少出现人工栽培类的植物图样与品种,更为常见的是野生类的花卉植物、果实及各种变形图案,这些都与哈萨克族人民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花毡的具体运用

花毡,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如长方形的花毡,可铺设在毡房地上,方便客人就坐;扇形的花毡,可用来睡觉。花毡,一方面可以展现哈萨克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够直接反应哈萨克民族的工艺美术与民间习俗等,对其展开研究与分析具有较高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花毡制作手法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后,加上现代工艺方法下制作出来的地毯及化纤地毯在社会市场中的层出不穷,同时因为花毡的价格十分低廉,造成了现在愿意学习花毡制作方法的哈萨克族年轻女性越来越少,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哈萨克族的花毡工艺,如在新疆乡镇地区开展刺绣合作社、大力组织哈萨克族女性学习花毡的制作方法、加强推广工艺品等,这样一来,能够起到传播与继承新疆哈萨克民族传统工艺的正面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哈萨克族民间手工艺,不管是手工艺制作方面,还是装饰内容方面,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无一不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同时又充分展现了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借鉴、文化交流与文化吸收,故对新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具有十分长久与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的历史由来进行分析,对花毡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展开研究,最后再对花毡的图案、色彩、文化意义及具体运用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