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第1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 学生特点 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渠道的桥梁。所以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关系一所学校每个学生的成长,班主任队伍建设也就成了学校的重中之重,而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管理者,我深刻体会了班主任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学生思想教育任务加重的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学生特点

      .我校地处定西,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大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中职类院校花费较少,家长能够承担,所以农村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青睐于我校。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

    同时我校也是一所中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

    .自信心不足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不清楚,普遍存在着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其次,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存在着矛盾。尽管考上了定西理工中等专科学校,但毕竟是一所中专学校,在人学后学生很容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对学习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

    .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均为,后,尤其是逐渐进人了以后为主的时代,这些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方面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我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到人,班主任也增加到人,相应的在班主任的聘任方面就出现了选拔过于草率的问题。在聘任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中选出来的,缺乏工作经验。所以,首先应当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也是一种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巫待提高

    学校应当适当的给予班主任进修的机会。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理论知识,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意义,另一方面安排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或其他院校的班主任学习、考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学校对班主任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

    在物质方面,应当提高班主任津贴,使工作量和津贴成正比。在精神方面,应对班主任的工作予以肯定,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班主任解决问题。对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让班主任真正意识到自我的价值,这样班主任才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班主任工作的自我责任意识一定要提高

   

  

在对待工作时,班主任应该保持“三心”即,上进心,责任心,奉献心。首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时刻要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此外,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为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利益看成是最高利益。据个别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识上存在着误区,只是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晋升职称的祛码。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上述特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大家相互探讨交流。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刚结束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与初中相比较,中专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以至于有些学生进人中专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中专生活。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人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校时,就帮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自己干什么来了,不让学生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例如,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班级情况的记录本和本班的课程表,对本班什么时间有课,在哪上课,什么课程等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无故旷课的学生要深人调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督促他们的学习。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提示他们要拿到技能证,让他们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除了可以激励自身的学习外,还可以激  励那些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

    .班主任管理当中,要考虑到当代学生的需  求,拓宽就业渠道

    不仅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悄然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还要在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协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创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如举办当前就业形势,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让他们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开拓视野。

    .突出班干部核心地位,增加班级凝聚力

    新环境要形成一个新的集体。要使这个新的集体充满活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仅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组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班委会来管理班级。班集体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集体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应往意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关心集体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集体核心。班主任对班干部不仅要信任,还要培养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勤勤恳恳的态度,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组建强有力的班于部队伍的同时,鼓励班集体的每一员都积极参与整个班级的工作。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组织班级内与班与班之间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同时,还应注重班级学风和班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学生课余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集体的温暖扩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能力特长、在活动中找到兴趣。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一些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第2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一、引言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树立“以教师为本”理念,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准,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做为治学兴校之本,改革发展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在于:一是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塑造,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二是高质量完成制定的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四是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二、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筹协调,分步实施,取得了明显实效。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发展过程中提倡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开展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离职进修或在职函授学习,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学术报告等活动。经过几年的培训和建设,原来的师资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尽管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学校旅游烹饪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学科结构比例不够合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学科的构成来看,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明显缺少,专业课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分布也不均衡。

2.教师梯队不合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中青年教师数量虽多,但中坚力量偏少,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师梯队,不利于旅游烹饪专业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3.教师影响力偏低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教师中领军任务和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省级、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

4.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部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提升较慢、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的人比较少,教科研热情和科研质量亟需提高。

5.师资培训和建设的力度不够

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够,专业教师的引进缺乏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经费较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化和规模化。

以上这些,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为中职学校今后几年的师资建设工作提出了非常艰巨的任务。

三、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具体目标:

第一,提高旅游烹饪专业师德水平。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师德标兵,把旅游烹饪专业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对此: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特别是要提高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争取在五年内,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100%,硕士以上的比例达到10%。二是要努力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高等级证书的获证率。争取在三年内专业教师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获高级证书的教师比例要达到40%,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三是要加强旅游烹饪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培训。十二五期间再选送3-5人参加部级培训,8-10人参加省级培训。四是要加强旅游烹饪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一些在中职旅游烹饪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第三,优化旅游烹饪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使旅游烹饪专业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第四,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第五,提高旅游烹饪专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做到在岗教师全部具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整合实验研究。

四、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完善考评机制

旅游烹饪专业应确立并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要求,完善师资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如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将教师参与企业菜品创新和开发等所获成果应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与考评体系结合起来,落到实处。

(二)恰当引进师资和培养师资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以引进为主,大力引进各类人才。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特聘一些专业技能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应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引进一批有成长潜力的教师,从源头上对教师培养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秀者晋升,不达标者下调的动态管理。

(三)严格教师队伍建设与考核管理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原则,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范。

(四)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旅游烹饪专业应以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一方面实施青年教师学位提升工程。支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旅游烹饪专业师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以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在不断地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如可以每年度举办“高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论坛”等活动,创造条件,加大展示力度,宣传涌现出的科研新秀及教改新星,鼓励更多的教师成名、成家。

(六)增加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师资队伍建设应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保证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加强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除此之外,还应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网络化、信息化,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婧慧.对中职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袁焕伟,蓝欣,张淑敏.中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四步比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第3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竞争的立足之本。如何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人事工作经验提出如下思考。

一、引进专业人才的馗尬

(一)编制内教师公开招聘门槛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师资,确保了聘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但受编制、岗位职数和各种招聘条件的限制,中职校的进人门槛被“抬高”,用人自主权和灵活性大大下降,加之招聘工作程序繁复,结果往往是“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努力想进来,进得来用得上的人留不住”。

(二)编制外教师招聘成本高

公开招聘教师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学校只能从企业或生产一线临时聘用急需人才。但中职学校待遇不高,个人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很多年富力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望而却步。学校即使能聘用到所需人才,也须自行解决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但办学成本加重,还容易发生劳动纠纷。

(三)特殊招聘风险高

编制外招聘不到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聘用对收人待遇等相对要求不高,且劳动用工风险少的退休人员,但退休人员健康风险依然制约着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留住人才的困难

(一)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缺乏竞争力

与企业许多相同学历、资历的人才薪酬相比,中职教师待遇差距很大,即使比较普高教师薪酬,中职教师实际收人也偏低。加之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陷人无序竞争、招生市场混乱的窘境,许多资深中职学校背负沉重的招生成本负担,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深受影响,待遇留人成为一纸空谈。

(二)事业成就感缺乏,削弱凝聚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素质较低,难教难管。教师付出十分的心血和努力,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还要参与招生等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繁杂工作,本末倒置,很难专心致力于教学干出成绩,以致事业上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消极怠工或干脆跳槽。

(三)教育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推动力

虽然政策舆论大力倡导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职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学校的办学业绩更多的还是从招生人数、就业安置率和稳定率等数据上体现,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严重挫伤教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动力不足

(一)教学成本的增加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的人才,都意味着学校必须增加支出,而这种不“封顶”的支出意味着必须占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且必须自行“买单”。

(二)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学校精心打造培养的人才既可能随时“跳槽”,也可能被“挖墙角”。由于受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限制,用人单位对“跳槽”和“挖墙角”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三)教师企业实践收效甚微

受市场机制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

四、对策

(一)扩大用人自主权,保证进人渠道畅通

首先,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制度,充分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进人方式,适当放宽用人自主权,真正录用到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时进人课堂,有效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另外,为中职学校特殊招聘教师提供政策、资金和法律保障,降低编外教师的用人成本和风险。

(二)健全评佑考核机制,待遇、事业和制度留人

第一,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教学投人,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中职教师待遇,从待遇上留住人才。第二,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竞争机制,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从事业成就上留住人才。第三,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留住优秀人术

第4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工权益;劳动人事争议;和谐高校

建设和谐校园,维护教工权益,发挥高校工会在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作用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只有用和谐的思维、和谐的理念、和谐的方式,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促进依法治校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海洋大学工会在日常处理教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1.协商。发生教工劳动人事争议后,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采用诉讼及其他方式解决。2.调解。通过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调解委员会设在工会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3.仲裁。调解不成功或不满意可以通过单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人民法院是处理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协商、调解、仲裁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当事人不满意调解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一、工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多工作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通过几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工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实践,感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工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多工作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1.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劳动争议是实施聘用制度的必然产物,当高校教工与学校、部门之间产生劳动人事争议时,调解委员会应当积极主动参与调解,迅速组成教工代表、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的调解小组,并由工会代表为负责人,通过听取事实,找出依据,通过民主协商方式解决劳动人事争议,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校工会要积极参与人事劳动合同制定和监督

高校工会不仅在劳动人事争议事件中要做有效的调解工作,更应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上下功夫,通过掐断源头来进行切实有效的预防从而保护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将存在的矛盾和争议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和处理。这就需要学校人事部门制定各种办法,签订劳动合同时要请工会全程参与、监督。在分配各种利益时征求工会及职工代表的意见,形成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局面,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谐持续的发展。

3.通过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强化校工会法律服务功能

教工劳动人事争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门类繁多,而且现实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毕竟工会干部不是法律专家和律师,不进行专门研究,不能专业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很有必要结合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来建立专门的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机构,工会专门聘请兼职法律顾问为教职工提供义务法律援助。

4.不断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校工会一方面要选派懂法律知识、熟悉本单位情况、责任心强、办事公道、为人正派、热心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同志担任调解员,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组织调解员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调解委员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调解工作,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和谐校园建设中维护教工权益的措施

1.建立源头参与、事前维护制度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高校的核心理念,工会要以教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在劳动关系调节中,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教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深入了解教工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困难,广泛征求教工对学校各项工作、学校领导、学校制度制度等方面意见,力争使即将出台的学校政策方案既有群众基础,又比较切合实际。二是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诸多程序和步骤中,始终要抓住开端,从工作的第一步就要参与切入其中,这对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易于防范和纠正。三是要按照要求选配符合条件要求的副校级干部担任专职工会主席,参加学校行政办公会议,参加行政设立的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教工代表与行政领导的民主对话会等常规性制度来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维护教工的合法权益。源头参与、事前维护主要利用相关法律武器,保障广大教工切身权益,把建设和谐校园落到实处。维护教工权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2.建立建全保障法律体系

这是建设和谐高校进程中维护教工权益的关键,维权工作必须要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教工权益的保障,虽已有宪法、教育法、教工法等法律法规,但体系还不完善,一是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待细化;三是法律权威不够,有些法规之间相互冲突。应通过立法、法律编纂、司法解释、法规配套、废止过时法规等各种途径完善教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教工合法权益保障有法可依。要完善《工会法》、《教育法》。《工会法》应明确规定保护工会和工会工作者的法律条款,增加“法律责任”,以增强约束力,保证工会更好地履行维权职能。《教育法》应明确规定学校工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要加快制订与《劳动法》、《工会法》、《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比如制订有关教工聘任制的法律法规、教职工奖惩条例等。在维护教职工权益建设和谐校园进程中,高校工会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维护职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拿出新举措。

3.推进高校工会自身改革和创新

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要大力推进高校工会自身改革和创新,才能树立起形象,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人心。

首先,学院二级工会有些活动以维权为中心,参与为目的,即使是举办联欢活动,组织外出参观,也尽量要围绕维权的中心和参与的目的。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主题,指向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如组织外出参观,要确定参观的目的,要以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校工作为出发点。第三,对于教职员工的呼声和要求,工会干部要听,但要学会识别,要及时将其引导到参与的轨道上来。第四,需要加大对工会工作四项职能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工会的“维权、建设、教育、参与”四大职能。第五,突出维护职能,多为教职员工办实事。如,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利益,对教职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敢于大声疾呼,积极促进学校解决。

总之,高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会要在学校发生劳动人事争议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扮演好疏导矛盾、化解矛盾的角色,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工会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维权机制,才能真正的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永山.略论高校工会维权内涵及其制度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10).

第5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2010年,国家实施千所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浙江省当年就有11所学校顺利入围。为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浙江省教育厅的倡导下,首批11所学校自发组织了示范学校协作会。之后,协作会先后吸纳了第二批、第三批示范校和第一批省级示范校,成员单位不断增加。

会议上,作为浙江省职业教育“排头兵”的首批11所部级示范校校长分别从人才培养、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产学研联合、校企合作新机制、资金管理以及示范校验收材料的准备、档案整理等方面,分享了本校在示范校建设方面的经验,为第二、三批示范校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

朱鑫杰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浙江省职业教育成果,认为在示范校建设方面,专业品牌更突出,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项目学校在区域职教中的领头羊地位更突出。朱鑫杰还传达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与教育部视频会议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要求全省职教单位要先行先试会议精神,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浙江省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浙江省教育厅也将全面谋划全省职教改革的发展新措施,并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朱鑫杰还对浙江省当前和今后的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研究解决当前职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处理好职教工作的三大规律,即人的成长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

第6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党外代表;工作机制;高校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73-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各高校党委领导下,已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工作制度,高校党外人士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等相关工作也从不重视到逐渐重视、从工作几乎不怎么开展到逐渐增多,从工作质量不高到逐渐提高,这些都是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重庆高职院校党外人士工作存还在几方面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不稳定。伴随高校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学校领导的工作任务也在加重,高职院校中部分主要领导认为教学才是高职教育的中心,拓宽经费、吸引生源、搞好就业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道,与此有密切关联的都是重要工作,否则便可有可无。

重庆市大部分高职院校,其中包括学院规模较大、派成员较多的国家示范性院校都没有设置统战部,有的虽然有统战部牌子和班子,但事实上党外人士工作日常工作没怎么开展,如遇到机构改革,统战部门则成为精简的对象,要么被撤销,要么被并到某个部门,名曰合署办公,实则名存实亡。

重庆市38所高职院校组织机构中没有一个是单独成立了统战部,有4所是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有5所是与组织部合署办公,还有两所是组织、宣传、统战合三为一,其他就基本是归在党委办公室工作中统一管理,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在民办院校中更是无专管统战工作的部门,党外人士工作就更无从说起。

2.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高职院校统战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只有较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才能保证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工作落到实处。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实践,重庆市高职院校统战工作制度已部分建立,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有个别高职学院成立早,领导熟悉这块工作,统战工作制度还有一些,然而大部分学校由中职升格而来,虽然有基本工作制度,但涉及统战工作的少,有的高职学院几年都很难下发一个统战工作文件,而且落实得不好。二是部分高校统战工作总体计划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想起一个问题就立一个制度,随意性很大,有些工作制度则是应付而生,与当前的形势不相适应,缺乏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势必会对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3.安排使用力度小,参政议政面受限。近年来,虽然各个学校已经注重从优秀党外人才中进行选拔领导干部,但相对于人数较多的党外人士群体,安排的力度还相对较小,优秀党外人才的优势和智慧发挥不够。从调研情况看,重庆各公办示范高职校院中院级领导全部为党员,每所高职院校中层干部一般为30人至50人,党外人士在中层干部中比例不超过20%,离市委在统战工作目标是80%以上的高校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人士还差距较远。

4.服务保障不到位,参政议政有效率低。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树立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的意识,在信息提供、工作协调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上还存在问题,对于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成果没有从函件的接办处理、领导的批示、办复结果反馈等工作程序上加以明确规范,并采取措施保证执行。

高职院校党外人士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高职院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加以保障,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工作效果,是加强新时期高等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1.提高认识,加强对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增强对高职院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视,把统战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统战工作的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统战工作机制,明确各校党委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建立每学期1到2次的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制度。二是要增强统战工作力量。如编制有限不能单设统战部的,可与组织、宣传、党办合署办公,但必须有专人负责统战工作。要选派政治上可靠,组织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亲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或兼任统战部长。三是要在工作条件上给予保障。设立专项统战工作经费确保统战工作开展,特别是保障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发挥作用方面,要在工作用车、调研经费、活动场所、工作补贴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让党外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作用。

2.提高比率,加大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力度。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是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前提,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障。高等院校的优秀党外人士通过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很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职责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相对于高职院校党外人士这一庞大群体而言,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比率还比较低。一是要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机制,为党外人士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采取调查摸底、建档立卡、重点培养、备用结合的方法,建立党外后备人才储备库。二是有计划地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水平。要通过定期学习、参观考察、相互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外人士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要积极遴选推荐优秀党外代表人物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计划地进行党外干部的选拔、考察和任用。对高职院校优秀党外人才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应制定相关政策适当提高安排比率,从而扩大高职院校党外人才的参政议政范围。

3.健全制度,推进参政议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建立统战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制度。市教委和市级统战部门共同参与高职院校统战干部培训和统战理论研究工作,每年举办1到2次统战干部培训班和统战理论研修班,交流统战工作经验,提高统战干部的理论水平,为更好地组织引导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情况通报会制度。参政先要知政,各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就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党外人士进行通报,特别是要求党外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通报会,可以通过“双月座谈会”等形式,对有关工作进行通报和沟通,并及时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和邀请他们列席重要会议,使他们了解掌握全市以及本校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工作方向,为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前提。

三是建立同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分管工作的实际情况,每人交1-3位党外代表人士做朋友。学校统战部门负责制订列为交友范围的党外人士名单,并做好与相关领导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要在生活上关心党外人士,坚持重大节日走访和看望党外代表人士制度。通过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沟通思想,达成共识,增进情感,增强高职院校党委的亲和力,使广大党外人士心情舒畅,积极为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建立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工作平台。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搭建平台。通过设立意见箱、校长信箱,举办座谈会、论坛等多种形式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五是建立提高参政议政效率的工作制度。各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从意见建议的接办、处理的方法、领导的批示、办复结果的反馈等工作程序上都要用制度加以规范,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制度的执行。同时,要建立协调服务于参政议政工作的制度,及时掌握情况,提供服务保障,搞好组织引导,提高参政议政的工作效率。

4.加强建设,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党外人士要依托各自的党派组织和各地区知联会,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要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了解,继承老一代党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明确政治责任,增强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自觉性。要通过举办市级各种参政议政培训班、研讨班,交流探讨参政议政工作的经验,提高参政议政的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知识优势,提升参政议政的工作水平。同时各学院统战相关部门要支持党外人士加强自身建设,在活动场所、经费需要等方面给予保障。

新时期高职学院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新变化对加强和改进重庆高职学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顺应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通过具体举措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宽松有利的政治环境、工作环境、事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探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挥他们在学校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跃传,尹兴国,陈凌.关于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2]刘文洁,段建南,周清.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探讨[J].社科纵横,2009(9).

第7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国家要求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8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意见》指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情况,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意见》要求,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意见》还提出,完善相关人事政策,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鼓励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

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研讨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9月7日,民进中央、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重庆市开幕,论坛主题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城乡统筹发展”。论坛设有主题演讲和五个专题分论坛,来自各地的200多位教育界人士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部委

国家现代农村职教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举行

8月31日,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暨汇报会在哈尔滨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第五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召开

9月18日,由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在铜仁市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秀琴出席会议,来自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省内外职业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参会。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对话系列活动举办

8月23~24日,由中国教育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主办的“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对话系列活动”在重庆举行。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欧洲与国际事务司司长沃尔克·雷基等出席开幕式。活动期间,举行了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华晨宝马学校、德国驻外商会与沈阳市装备制造学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授牌,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研究所”授牌等活动。

首次中国职业教育展在德国柏林举行

9月14日,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工商总会承办的中国职业教育展在德国柏林开幕。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外举行专展推介中国职业教育。展览以“创新、合作、跨越”为主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现场演示等方式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成就。

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闭幕

8月30日,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纪检组组长、书记处书记王瑞生致闭幕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00 万职工参与了各个层次的技能比赛。

人社部职业能力司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京座谈

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召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雪庚来京听取建议办理情况并座谈。

预告

第二届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大会将在杭州召开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于2012年11月23~24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二届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大会。本次对接会的主题是“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

机构

中国就业促进会举办实施 《就业促进法》5周年、积极就业政策10周年主题报告会

8月30~31日,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天津举办贯彻实施 《就业促进法》5周年、积极就业政策10周年主题报告会和专题研讨活动。中国就业促进会名誉会长张左己,天津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崔津渡,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主题报告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主持会议。

全国省级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8月21~22日,由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省级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山西太原召开。教育部职成教司德育处黄辉副处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十六个省级(计划单列市)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的43位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第二十五届校长会议召开

9月5日,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第二十五届校长(书记)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会上了中等职业学校印刷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包装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据介绍,此次印刷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和包装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统一后,将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规范办学,为印刷企业培养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会成立

9月12日,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宁波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确定了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单位名单。目前“促进会”已经发展了176家会员单位,其中中、高职院校和成人学校40家,企业131家,选定10家专业协会成为首批“校企合作发展调研基地”,并作为促进会今后开展工作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韬奋基金会共建“职业教育教材样书中心”

8月22日,“职业教育教材样书中心”揭牌及图书捐赠仪式在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韬奋基金会共同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职业教育教材样书中心”,并为教材样书中心提供了高教版教材样书2397种,7191册。中心建立后,将为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研究

2012年高职研究会会长联席会暨13次学术年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评审会召开

7月30~31日,2012 年中国高职研究会会长联席会暨13 次学术年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评审会在银川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交流教育部最新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动态,研究梳理日前高职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及应对举措。会议就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进行了交流。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就第13 次学术年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的申报资料进行评审。此次申报项目共涉及近500 篇学术论文、200 项课题成果和200 余所高职院校。

学校

东营职业学院与台湾两所技术本科签订合作协议

8月25日,东营职业学院与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台北商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签订合作交流意向书。双方在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专任教师交流、联合培养学生、管理与制度建设、实习体系建设6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贵州省供销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8月24日,由贵州省经济学校、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和贵州省内贸学校牵头,有关部门和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组建的贵州省供销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长治学院举办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

日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暨《大学化学实验》系列教材首发式在长治学院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如何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交流。同时,还举行了《大学化学实验》系列教材首发式。

安徽科技学院主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务处长工作会议

日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务处长工作会议举行,此次会议由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安徽科技学院主办、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各联盟高校教务处长、教务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成立专家库,分学科对开发视频课程和教材编写进行具体指导。会议还对联盟高校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合作对接、学生跨校辅修专业(双学位)合作等工作逐一落实。

阿坝师专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实践基地

近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来北京理工大学“赴四川汶川-水磨镇实践团”一行,两校正式挂牌成立了阿坝师专“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实践基地”。在阿坝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师生参观了灾后重建的阿坝师专新学校,走访了当地村寨和村民等。

企业

三星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三星半导体工科大学

9月3日,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企业大学“三星半导体工科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企业工科大学的成立将推动双方校企合作走向更高水平。

德国凯勒软件公司与广州铁路职院共建数控实训室

近日,德国凯勒软件公司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数控实训室计划正式启动。双方将在推广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教育和培训模式方面加强合作,并邀请德国工商会、企业、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帮助德资企业了解中国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双方还将共同举办中德合作师资培训班,聘请德国职教专家,重点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制度构建,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的培训。

各地

广东省2012年职业技能大赛启动

8月20日,由广东省人社厅、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电视台主办的 “技行天下——广东省2012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启动仪式。大赛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在全省89个职业技能竞赛工种中精选7个竞赛项目,选拔精英选手进行技能竞赛 “达人秀”。

新疆决定建立职业教育专家库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据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建立自治区职业教育专家库。专家库专家将参与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督导评估、技能大赛、成人教育等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并对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江苏启动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日前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所学校,获批正式启动该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据悉,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江苏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并将逐年增加投入。

川滇黔渝七市启动职教战略合作

日前,由泸州市发起成立的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交流合作组织在云南省召开第二届研讨会,各方重点就进一步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展开交流讨论。川滇黔渝四省(市)教育厅共同签署了《会议备忘录》,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自贡市、重庆市江津区、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等七个市区共同签订《职业教育发展合作框架意向书》。

吉林省召开部级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

9月5日,吉林省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女子学校召开。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吉林航空学校、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汇报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工作经验以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吉林女子学校就项目建设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

皖北职业教育推进会召开

9月12~13日,皖北职业教育推进会在毫州举行。会议提出,将加大对皖北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各地的职教园区、特色专业建设等作为今后工作重点,皖北六市将各建一个职教园区。

浙江宁波职教助小微企业转型“校企通”平台上线

9月12日, 全国首创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校企通”)正式上线。据了解,这是专门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服务的创新型示范平台。目前,“校企通”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包括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展示中心,专业技能人才供需信息中心,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警中心,专业教师、企业家和技术专家资源库中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种子项目信息中心,并囊括了首期宁波72所院校、数十万在校生及毕业生数据,还拥有六千多家企业需求信息,50多个行业协会以及200多个培训机构信息。

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

日前,甘肃—天津“9+3”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项目正式启动。根据该项目协议,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将出资2500万元,在5年内资助1500名甘肃藏区学生免费学技能。

日前,对口援疆的19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签订了《对口支援新疆职业教育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建立职业教育援疆工作长效机制,搭建省区之间、校际之间职业教育协作平台,明确工作机制和责任,确定分管部门和责任人,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与受援地区共同努力,确保受援地区2015年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的目标。

国际

尼日利亚计划2013年对技术大学进行升级

8月15日,尼日利亚政府称,2013年该国的国家预算将会包括对每个联邦技术大学的升级资金。尼日利亚教育部长尼斯姆·瓦克(Nyesom Wike)说,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也将被升级。尼斯姆·瓦克还号召尼日利亚各地区政府加强与联邦政府的紧密合作,以提高各种类型教育水平。

英国政府出台新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实行学徒制

英国《继续教育周报》8月29日报道,日前,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新举措,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实施学徒制,这包括承诺为培训机构制定标准;与立法部门合作,为雇主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为向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学徒信息,政府表示将支持地方采取行动,加强协调合作,增强学生对学徒制的认识。

柬埔寨和越南在教育与培训领域加强合作

《越南新闻》8月29日报道,柬埔寨和越南教育与培训部门已经同意在两国边境地区省份加强教育交流与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合作。根据之前签署的一份协议,越南将接收120名来自科学、技术和越语专业的柬埔寨学生,同时柬埔寨将会接纳15名越南学生在柬埔寨大学进行全日制学习,并为学习高棉语的20位越南官员提供学费。

欧盟“教育与培训2020”进展报告

“教育与培训2020”是继“教育与培训2010”后欧盟在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根本性战略合作框架。9月4日,欧洲议会该战略近两年的进展报告。报告提出如下结论:随着政策改革的推进,需要对教育与培训及技能开发进行更明智的投资;为实现“欧洲2020目标”中降低早期学校离校率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对于大部分欧洲公民来说,终身学习并没有成为现实;需要进一步促进跨国流动,使公民不断获得新的技能;需要持续改进欧洲的技能基础。上述几方面将被作为“2012~2014”年的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提出了如下需要关注的新领域:为语言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更加重视老年人口的发展;加强对高等教育前学生资助制度的研究。

OECD呼吁丹麦改革中等后职业教育与培训

9月4日,OECD一个关于丹麦中等学校后教育的研究报告,报告呼吁丹麦对中等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具体要求是更新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的职业技能,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先前学习的认可。报告提倡制定更强劲的政策和激励措施,认可学生的先前学习,并为中等后职业教育学生开发行业导向的考试制度。该报告是OECD在17个国家调查中等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后所发表的诸多报告之一。

南非政府推出新体制促进实现技能供需匹配

日前,南非政府推出一项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制度,旨在更好地实现技能供需的匹配。该制度建立的初始成本是900万美元,旨在支持培训机构更有效地应对雇主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培训部门指出,该制度将会帮助学生和求职者作出更明智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决定,从而增强自身对于雇主和总体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印度启用新的国家培训基础设施

日前,印度布巴内斯瓦尔市宣布一项计划,提出要重点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为100万名失业的年轻人在未来五年内接受培训提供机会。负责这一项目的首席部长提出,要在目前缺乏基本技能训练设施的地区优先发展培训基础设施。

英国对中等教育提出新的评估标准

日前,英国政府宣布一项新的改革,主要是在一些关键学科领域用中学毕业会考代替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这一改革将首先应用于在2015年开始第四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这一新的标准并非由层次或模块化学习组成,而主要以百分制考试为标准进行评估。每所中学的毕业会考科目都由同一个机构进行认可,并由考试委员会负责提交标准资格框架,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科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撤回学徒培训计划资金

《澳大利亚人》9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撤回了联合组织培训计划的资金,该资金原本计划资助8000名学徒和受训者,政府撤回资金是大范围内削减成本的举措之一。新南威尔士州的许多培训机构主要依赖于州政府的资金才能为小公司的学徒提供支持,这一举措将对该州学徒制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图说/澳大利亚《国家成人基础技能战略》

日前,澳大利亚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国家成人基础技能战略》。这是一个关于未来十年澳大利亚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战略,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包容性的澳大利亚,使成人发展并保持较强的基础技能,从而能够积极参与现代经济并满足现代生活的复杂需求。

《战略》提出,基础技能是如下两种类型技能的结合:一是英语语言、读写、计算、听、说、阅读、写作、数字化阅读及数学思想的应用;二是包括合作、问题解决、自我管理、学习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技能在内的现代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就业技能。《战略》强调,扎实的基础技能对于公民在现代知识型社会中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劳动者提高生产力,并更好地融入社会。具备高水平技能的劳动力被雇佣、融入社会、获得更好生活和参加继续培训的几率更高,其对于人们获得并维持就业至关重要。目前,澳大利亚有超过750万成年人缺乏有效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读写技能。基于此,《战略》重视提高处于工作年龄阶段(15~64岁),特别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但基础技能较差公民的基础技能娴熟水平。《战略》提出一个长期目标,即到2022年,使2/3的工作年龄公民具备3级或以上水平的读写算技能。

《战略》以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构建了支持成人基础技能发展的基本模式,具体见图1。这一模式包括四个重要行动领域,旨在使成人学习者成功参与到基础技能的相关学习中。具体为:一是提高对行动的认识和承诺——加强对工作场所和社会基础技能的理解和重视,使每个个体都能寻求发展机会,培养自己的技能;二是使成人学习者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成果——根据个体需求为其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基础技能发展机会,促进其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三是强化工作场所的基础技能——在各级政府、行业、雇主和工会之间建立稳固、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符合雇主和行业需求的基础技能培训,以强化目前劳动力的基础技能;四是培养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的基础技能教学能力——培养专业从业者的技能,发展培训队伍的就业技能教学能力,支持职业培训者更好地将基础技能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基础技能的教学质量。

第8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50-03

一、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报告指: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利。这一系列论断,对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民主治校,促进高校和谐、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高校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实现管理重心日趋下移,校内二级学院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事务不断扩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办学自主管理权[1]。在这种背景下,依靠学校教代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二级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这样,与二级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建立将更加适应二级学院发展的需求。当前,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党组部署,各高校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是落实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2],是充分调动基层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加强二级学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已普遍建立起来,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及依法治校工作向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贯彻落实《工会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第三条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可以在其下属单位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该单位范围内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3]近期,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工会委员会联合发文出台新修订的《湖北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4]。华中农业大学积极落实教育部、地方政府的有关精神,于今年及时出台了关于教代会的三个配套办法,即《华中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华中农业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华中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规定》等,因此,高校二级教代会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都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下来,应该说制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也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二、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摸清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如何,且高校广大教职工对该项制度的认可度怎样,该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课题组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问卷调查,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本次调查实行无记名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为学校下属5个学院的教职工,年龄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比例66.37%,该群体正处于事业爬坡期,有想法,有主见,有思路,也比较关注学校事业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有代表性。另外,随机选择的调查对象中,有校级教代会代表,也有院二级教代会代表(占20.35%),但非两级代表占比例比较大,占63.72%,普通教职工从“局外”观察更清晰、有见地。纵览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高度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认为有必要召开二级教代会的比例高达93.81%,(其中非常有必要占46.02%),且大部分都表示赞成一年召开一次,这反映了教职工的强烈诉求,重要性和必要性毫无置疑,同时也反映了现行出台的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文件完全符合“主流民意”。

2.充满期待,期望值高。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关注程度很高,很关注的占55.75%,不关注只占6.19%。同时,教职工还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二级教代会的召开能切实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希望自身的权益能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对二级教代会代表的履职也充满期待,“非常希望代表们能提出好的议案,并得以落实解决”。

3.关注议题突出一个“实”字。调查显示,关于二级教代会上“最应该讨论、审议和表决的哪些内容”,根据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依次为学院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院行政工作报告、分配方案、队伍建设、福利制度、改革方案、财务状况、工会工作报告、聘任方案、教工考核、奖惩办法等,说明调查对象更关注学院事业发展动态、长远的规划,更突出一个“实”字,希望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4.对二级教代会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教职工对目前二级教代会执行的总体评价大多数认为是一般,占调查总数的60.18%。在问到“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时候,二级教代会发挥的作用怎样?”时,有40.71%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同时,在关于二级教代会职权落实方面,有47.79%的认为是一般,且存在职权虚化现象。有58.41%的调查对象认为学院在二级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问及学校二级教代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哪些具体问题中,占前两位的分别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占75.22%)、“认识不到位,教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占57.52%)。

三、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在教代会制度运行规范化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极力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运行的规范化。

1.认识到位,坚持教代会制度化。理学院目前拥有191位在职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58位,是全校教职工大院,也是教学大院。如何提高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学院党政工班子认为,坚持学院二级教代会制度就是一项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2007年,在学校启动二级单位教代会机制之初,理学院积极响应,率先召开了教代会,至今已召开两届共六次教代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且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自2007年召开第一届院教代会以来,教代会已成为我院民主办院、依法治院的基本形式,也为我院内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将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事项:如学科建设、分配方案、奖惩制度、院务公开、职称评审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既能形成共识有效推进工作,又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如,2008年讨论分配方案之前,有些青年教师态度激进,后来把此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份合理的方案,达成共识,此方案至今仍在参照使用。

2.组织到位,推进教代会规范化。规范教代会工作程序是二级单位教代会顺利召开的必要保证,也是发挥教代会作用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实践,我院教代会逐步形成工作“三部曲”:(1)会前充分筹备。注重做好选好代表、拟好程序、预算好经费等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主题确定、提案征集两个关键点。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注重围绕学院当前的中心工作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征集研讨,凝聚全院教职工智慧,充分酝酿会议主题及中心议题,做到一次会一个好主题。通过专题调研,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一次会一批好提案。(2)会中专心致志。会议期间,强调开会秩序和质量,要求与会代表集中精力、专心开会、认真研讨,充分履行代表职责。预备会议、开幕式、正式会议、分组讨论、主席团会、大会发言、闭幕式等基本环节做到程序到位、秩序井然,院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和大会发言等文件材料做到精益求精、讲求质量,确保会议取得成效。(3)闭会认真落实。会后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教代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务必切实加强。会议精神的宣传和贯彻是先导,提案落实的督办和处理是重点,不能闭会就了事,确保每次教代会都能切实解决好一、二件教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发挥工会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与工会建设“教职之家”结合起来,动员更多的职工参与建家的具体活动中来,并及时将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等通过在“建家”的过程有机衔接起来,并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广泛宣传,逐步得到了学院教职工的认可。2012年底,经过学校评审小组集中验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该院工会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先进教职工之家”验收。二级单位教代会已经成为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途径和院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既是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职工直接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利的需要。

四、关于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积极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认识。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二级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坚持一年召开一次二级教代会的基本制度。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群众基础。高校校院两级应加大宣传力度,包括对国家、地方、学校出台的有关法规、制度文件,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解读,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应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动员,提高认识,构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稳定长效机制,实现二级教代会制度全覆盖。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院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

2.落实职权,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会前应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单位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行政班子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教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参政议政渠道,增强学院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每次会议议题应该鲜明,多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时学院层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答复或解释,让教职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各二级教代会代表应本着为促进单位事业发展的原则,会前充分酝酿、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人翁意识,珍惜机会,切实履行好代表的职责,积极向会议建言献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反映教职工心声并切实可行的提案。提高认识,正确区别二级教代会与学院一般性全院职工会议、工作布置会的关系。确保该项制度执行不走过场、不留形式。

3.进一步完善制度和运行机制。随着二级单位教代会在二级单位的不断普及,建立二级单位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单位教代会职权、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与校工会对各单位工会建设“教工之家”的考核联系起来,与学校、工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使其运行更加规范化。包括代表产生、议题选择、议案征集、议案回复、会议流程等应进入规范化渠道,并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真正实现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学院依法治院、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民主决策的重要制度。

4.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支持。当前,各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不一样,有的完全实行人财物二级管理,有的部分实行二级管理,有的还在摸索当中。虽然各高校都在呼吁工作重心下移,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管理仍然处于相对“集权”制,各种资源还是相对集中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二级单位的权限也是非常有限,这样才会导致有时确实难以落实教职工提出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尤其涉及到民生问题(比如住房、物理空间等)。因此,为了能维护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权威,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如是学院自身职权范围内,必须做到全力解决,权限之外不能解决的,一定要及时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力求得到解决。

5.加强工会干部的素质培训。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具体执行机构都是各单位工会组织,工会干部的作用发挥如何,决定该项制度执行的质量。由于各种因素,现有的高校下属单位基层工会干部都是兼职的,且存在着一些素质也不是很高,服务意识也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干与不干差不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工会干部的素质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精心组织培训,让每位工会干部有归属感,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可以大大增进各工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对工会工作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杰.基于民主管理的新时期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33-34.

[2]胡国胜.高校院系教代会民主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与途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2):69-71.

第9篇: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推进高等院校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我们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根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精神,在强化管理,加强高校民主制度建设,促进依法治校,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文就我们在贯彻落实教代会规定,推进高校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所作的工作做一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1序言

多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就教职工关切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商议。教代会在推动学校民主制度建设、维护教职工自身权益、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广大教职工的称赞。

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学院党委的领导、支持下,我院教代会制度逐步规范、逐步完善。坚持教代会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推进院务公开,确保教代会四项基本职权得到有效落实。

坚持在教代会上听取和审议《学院年度行政工作报告》、《学院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学院年度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上届教代会提案落实报告》等。让教职工充分行使教代会参政议政、民主管理的权力,形成了群策群力共商学校发展大事的良好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对于加强学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学院依法治校和民主制度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真心拥护。

2在落实教代会规定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院教代会制度规范化、程序化逐年得到完善,四项基本职权逐步落实。学院党政非常重视教代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教代会成为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学院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但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要求,学院教代会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1教代会按时换届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一般高校教代会应该每年召开,教代会机构应及时换届改选,可我院的目前现状却不令人满意,在数年间对这一问题还没有按规定解决,应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问题。

2.2教代会代表比例结构不合理现象还需进一步调整

因历史原因,我校的教职工人员组成结构严重失调,师生比例严重不足。所选出的教代会代表中一线教师、工人、服务人员比例偏低,干部比例相对过高,这对

2.3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如(1)议案的征集时间不够充分;(2)提案征集人及提案书写格式不符合要求;(3)提案答复程序不严谨等。

3全面贯彻落实教代会规定,有效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一)提高认识,明确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性

教育部令第32号《规定》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规章,全面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需要。《规定》明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

教代会工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好教代会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教代会代表的培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认真落实教代会提案,提高代表对提案落实的满意度。不断加强校(院)务公开的力度和深度,拓宽公开的内容,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必须把广大教职工作为依靠对象,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才能促进学院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理顺党、政、工关系,完善学院领导体制,支持工会和教代会工作

学院党、政、工都要贯彻落实《规定》,加强和改进组织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制,形成党、政、工协调运行的格局,形成学院内部责、权分明,相互负责、团结合作的机制。

学校行政应当为学校工会承担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遵守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规则,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按照《规定》要求期满应当进行换届选举。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活动。

(三)认真履行工会工作职责,做好教代会的工作

工会组织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教代会是履行工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学校工会要认真履行相关的工作职责,做好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务工作,组织选举符合《规定》要求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征集和整理提案,提出会议议题、方案和主席团建议人选。教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督促检查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落实,学校工会要认真发挥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作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做好教代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和日常工作,充分调动教职工代表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校长的行政指挥权威,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保证。

贯彻落实《规定》,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就是要切实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切实体现教职工在学院决策管理中的参与权、物质分配的决定权、民主评议干部等最实际的权利。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教职工主人翁权益在学院的体现。

(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水平。

贯彻落实《规定》,必须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这是贯彻落实《规定》的重要基础。从学院情况看,提高教职工尤其是提高中青年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平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

首先要创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从教师的工作、住房待遇、教学硬件设施配备、教学科研奖励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增强中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加强中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教育。研究制定全面提高教职工文化素质和修养计划,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和办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将师德建设引入教师任职考核程序和奖惩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教职工素质,创建一流学院,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责任在党委,关键在校长,工作在工会,群众是基础,只要党政工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我校的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工作就一定能上层次、上水平,实现高层次的国防职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