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数理化教学辅导精选(九篇)

数理化教学辅导

第1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第2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52-02

2009年8月19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指在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务评聘应体现其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职业特点,既可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可聘任管理干部行政职务。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广东省各高校辅导员春天的到来,让广大工作在学工一线的辅导员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广东培正学院作为广东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办本科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一直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目前全校学生工作队伍共有89人,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65人(无兼职辅导员),而我校现有学生总数为13 666人,师生比为1∶154。

按学历层次分:博士(含在读博士)2人,占总人数2.2%;研究生(含硕士和在读硕士)70人,占总人数78.7%;本科17人,占总人数19.1%。

按职称结构分:高级职称(含副高):2人,占总人数2.2%;中级职称(含今年在评16人)42人,占总人数47.2%;初级职称(含新入职尚未评职称)45人,占总人数50.6%。

从年龄结构分:35岁以上17人,占总人数19.1%;30―35岁33人,占总人数37.1%;30岁以下39人,占总人数43.8%。

按性别分:男性40人,占总人数44.9%;女性49人,占总人数55.1%。

一、学工队伍现状分析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首先,从师生比来看,学校严格遵循了1∶200的师生比来配置专门的辅导员,这样会让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细化。同时,笔者在该学院工作近两年的实践表明,辅导员的工作的确是很细致入微的,包括查学生迟到旷课、每周走访学生宿舍这些都是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的。

其次,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大多数,而且学校也鼓励本科学历的辅导员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并且实施了学费报销和报销、科研奖励制度。同时,很多辅导员读的硕士都是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学位,这为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

再次,从职称评定来看,学校也给辅导员设置了两种职业发展路径,既可以评教师序列的职称,也可以单独评定行政序列的职务。在培正学院,辅导员老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努力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自己职称级别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最后,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据了辅导员总数的80.9%,这表明辅导员整体年龄偏向年轻化。年轻的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积极性相对较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比较顺畅,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但同时,由于专业知识、人生阅历和经验的局限,当面对学生心理健康失衡、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学生价值多元化和思政教育相冲突的问题时,就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只是简单地通过纪律和制度来进行约束,而当经验积累足够时,辅导员可能早就流动到其他岗位了,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的长期规划。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试图满足辅导员和学校双方需要的互动过程,为辅导员制定职业道路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并在同阶段做出各自的努力。因此必须把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职业生涯管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制约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因

虽然学校已经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鼓励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评定中级及以上职称、攻读硕士学位、转专业教师岗等,但是当前学校的辅导员流动性相对较大,辅导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也制约了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从辅导员自身来讲,职业选择不理性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很多研究生辅导员迫于就业的压力,在毕业之际匆忙选择了辅导员这一岗位,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并没有对这一职业做长期的规划。很多辅导员之前就读的专业并非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和辅导员日常工作有极大联系的专业,所以也很难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与此同时,平时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也占据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很形象地体现了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在培正学院,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非常强烈,遇到任何事情找辅导员成为了第一选择。长期下去,辅导员就会形成职业倦怠,感觉自己成为学生的“高级保姆”,也缺少应有的成就感,就更缺乏职业归属感。在此种情形下,就会考虑放弃辅导员这一职业。

其次,从学校管理层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对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很重视,推出兼课、评职称、转岗等多举措帮助辅导员规划职业生涯。辅导员可以兼课,可以评职称,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被考虑转岗,但是辅导员也只是在某些系部缺教师的情况下才可以兼课,于是大多数的辅导员很难连续获得兼课机会,也就造成辅导员评讲师成了很难的一件事情;虽然可以评职称,但是中级职称在民办学校的含金量也不是很大,而要往副高突破,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可以转岗,也就6名辅导员老师顺利转到了专业教师岗,但转岗对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也未必是良策。

再次,辅导员的待遇相比专业教师而言,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差距的,辅导员的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专业教师,这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毕竟多数的老师与辅导员学历是相当的。

同时,当前存在的不合理的辅导员评价机制,会让辅导员觉得好好干与随意干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会挫伤很大一部分人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从社会认同度来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也偏低。很多学生认为辅导员就是为他的生活提供便利,很少认为辅导员是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而辅导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的确是不用高学历就可以做到的。在职业评价上面也很少给辅导员岗位来个级别划分,只要在该岗位上面,就统一是辅导员,这让辅导员很难就辅导员做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对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辅导员日后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而且有助于坚定其从事辅导员职业的决心。因此,做好辅导员的生涯规划,对自己、学院和教育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索

笔者参阅了相关的资料,同时结合本校实际,也想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应确保辅导员走上讲台给学生教课的可能性。分析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原因,笔者以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辅导员很难真正将自己归入大学教师的行列。既然教育部的文件中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所以大学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可以考虑由辅导员来教授,这样也更便于学生私底下和辅导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专业不对口的辅导员,可以通过自身去考取一些诸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资格证书,之后再上岗。

当辅导员能够真正从琐事中走出来去做一些专业性的教学工作的时候,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而在此基础上评出的职称,其含金量也会更高,同时兼课的课时费虽不是很大的数目,但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所以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其次,应该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虽然学校每学期也会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的一大部分决定权掌握在了辅导员带的学生手中,而学生的评价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是极其不科学的,在此基础上评出来的优秀辅导员相应也很难具有说服性。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必须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

从宏观层面上,对辅导员的层次可以分为资深辅导员、中级辅导员和初级辅导员这几个级别。资深辅导员可以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撰写的学生工作案例达到一定数量,并且具有极大的典范作用,同时为了专业化的需求,要求具备一定的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当然学生评价也得占据其中的一部分,而中级辅导员和初级辅导员的级别可以参考资深辅导员的级别相应降低。对于不同级别的辅导员,其岗位津贴是可以有极大的差别,这样能更大程度地刺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微观方面,大学生是需要更加自主自立的群体,辅导员对他们的引导更多的是用行动力来做引导,要真正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成为他们信任的人,高度的人文关怀与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日常事务考核,可以设立一个机构专门从事学生对辅导员的反馈工作,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也能更加促进辅导员改进工作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最后,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服务业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国家因为国情的需要,设置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其实也可以考虑借鉴欧美的经验,除了将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之外,还是可以术业专攻,让辅导员分属于不同的社会服务团体,这样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将会大大提高,专业化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四、结语

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几年才提出来讨论的问题,但是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相对于每一位辅导员来说,却是从其一开始从业时,就不得不时刻思考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思考,不仅对于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一个职业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而它的后续发展,则需要整个行业内部的人不断摸索,共同寻求发展之道,也只有这样,广大的辅导员才能真正地走在省教育厅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给辅导员带来的春天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2]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实施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Z].

[3]秦海芬.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付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第3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队伍 德育 职业规划

一、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教育宗旨

(一)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1.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在校生2231.79万人;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招生146.74万人,在校生476.68万人。 从在校生人数上看,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在校生人数的21.37%,比重较大。2011年,在校生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重,又有所增加。从数量上来看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

2.2011年,我国5所民办高校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西京学院也是其中之一,这说明民办教育在办学质量上有所突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来会有更多民办高校获得社会和教育部门重视和认同。

(二)民办高校教育宗旨应该强调德育为先。

1.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决定应该德育为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机构,就必须按照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其机制的灵活性著称的民办高等教育,更容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要突出德育为先。

二、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在完成民办高校教育宗旨中的地位与作用

只有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处才具有承担起贯彻民办高校教育宗旨的可能性。

(一)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无法承担起系统的德育工作。

教师人数偏少、教学任务过重、专任教师的管理模式松散、评价晋升机制沿用公办学校等问题,决定专职教师队伍无法承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能够承担德育重任。原因在于:

1.民办高校率先完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作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主力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早于专职教师队伍,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以西京学院为例,学院有专职辅导员150多人,承担着学院两万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辅导员作为生活老师,处于德育工作的第一线,具备承担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3.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中已经初步建立起针对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评价晋级制度。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应该是明确的,但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性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原因如下:

(一)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的缺乏

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的缺乏大部分是源于他们对此职业前景的心理认同感缺乏。心理不认同会导致下意识排斥,自然也就不能产生集体归属感和社会归属感。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把辅导员工作视为可坚持终身的事业,而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谋生手段。

(二)辅导员工作职责庞杂,以事务性为主,缺乏专业性

辅导员是学生的日常管理者。这一角色定位毫无疑问把辅导员推向了“保姆”的境地。动辄数十甚至上百名学生的学习、生活辅导员要事事关心,无论周末还是周内,无数纠结缠连琐事大量占据着辅导员的时间。现在民办高校一般都明确要求辅导员要二十四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所以,辅导员既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也没有周末周内的区别。

(三)辅导员队伍结构特点复杂,整体素质偏低

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完成了专职化,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来源广泛,结构复杂。

与公办高校的由硕士研究生(包括少量博士研究生)为主的辅导员队伍相比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来源复杂,整体素质偏低。

(四)辅导员晋升体制不完善,职业未来不明晰

辅导员岗位晋升空间较为狭窄,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量化评判标准,现有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正在探索,可操作性及延续性有待接受时间和实践检验。

(五)辅导员专业培训不足,从业环境不佳

作为德育工作的排头兵,辅导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民办高校为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对辅导员求学深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作出了种种刚性限制。这样就造成辅导员既不掌握专业知识也不明晰相关的专业职责,缺乏健全的职业组织体系和良好的从业环境。[3]

四、民办高校辅导员教育宗旨维度的职业规划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辅导员的从教育的宗旨的维度出发进行职业规划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加强职业认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国外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一种职业。例如: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已基本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学生事务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经验和理论对于正在经历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应该从教育的宗旨的维度的职业规划,明确在中国高等教育过程中,贯穿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始终还是德育,这是关乎中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高等教育的意义所在,是民办高校的意义所在,而辅导员是这一使命的直接承担者。

(二)民办高校提供平台,辅导员努力进行专业提升;

辅导员要要完成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方面的使命,必须要完成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贯彻还是偏离高等教育的宗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辅导员要围绕教育的宗旨,完成自身技能的提升,实现职业发展的专业化、专家化、广博化,完成自身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规划。

(三)政府提供政策,辅导员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

第4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C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2-0063-0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相对高超的职业技能。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

绝大多数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既非专业教师,又非行政干部,只是一个干繁杂事务、待遇又较同级专业技术人员偏低的工作者。由于认为地位不高,加之很多辅导员找不到可以实现的自我价值定位,以致辅导员岗位成为其它岗位的跳板,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普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不是理想的职业,表示不会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这种情况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无人才梯队、无经验积累,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大多数年轻辅导员从业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当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太了解、没有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很好地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运用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辅导员职称晋升困难

辅导员的职称评审没有对应的适合工作特殊性的渠道,职称评审时的课时、科研等要求与专业教师相同,往往导致辅导员处于劣势。为了职称晋升,辅导员不得不在做学生复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专业研究,势必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辅导员专业素质不高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有工学、农学、文学、经济学、化工、美术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相对太少。现在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缺乏不同专业的背景的区别化培训,没有系统地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教育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是高等教育辅导员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广西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性农业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色,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深入。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确定辅导员的发展目标

一是培养辅导员具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感恩诚信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等方面所需的学科知识背景及专业素质;二是培养辅导员队伍成为一支工作能力强、敬业精神好、胜任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队伍;三是培养辅导员个人(或团队)具备在学生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较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生工作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落实辅导员的招聘制度

学校按照1:200师生比优先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选聘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不足的,从党政管理人员和党员专业教师中选聘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者任兼职辅导员。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学校制定了《辅导员管理规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具体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学校将辅导员分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等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的工作,通过明确分工促进辅导员在某一专业领域快速成长。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鼓励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学校鼓励辅导员适当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课、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打消辅导员与专任老师不平等的思想认识。

督促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学校制定了《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每年以每生10元标准划拨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专项经费,要求辅导员主持或参与l项以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每学期提交l篇以上的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每年公开发表l篇以上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支持辅导员提高学位层次学校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校对获得晋升学位的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学费补贴。

鼓励辅导员参加业务培圳学校按照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举办“辅导员上岗培训班”、每学期举办“辅导员专题培训班”,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工作论坛、专项学习。学校规定辅导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学校支持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规定辅导员完成具体工作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学期组织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不少于4次,随堂听课不少于5次,每月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述职、工作培训、经验交流等会议不少于1次,每周走访学生宿舍不少于1次,定期找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群体交流谈话。每次班会、团日、听课、谈话要做好记录。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考核辅导员的工作业绩

学校每年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由学生工作处考评、系部考评、学生评议、个人自评与等四部分组成,各项的权重分配是个人自评占10%,学生代表考核占30%,系部考核占30%,学生工作处考核占30%。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学校对于获得“优秀”等次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并优先提拔任用,对于工作表现较差、学生意见强烈的辅导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考评不合格的辅导员则转岗分流。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帮助辅导员的申报职称

学校在辅导员申报职称上给予教学时数的政策倾斜,规定获得年度工作考核“合格”等次以上的辅导员,每周计2个课时教学工作量用于职称评审。规定辅导员评、聘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或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实践取得的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践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辅导员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两年来,学校共安排6名辅导员参加岗前培训、3名辅导员参加骨干培训、23辅导员参加深度辅导能力培训、9名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6名辅导员考取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据调查统计,有103人次辅导员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13名辅导员获得行政职务晋升,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达到76.1%。

辅导员职称晋升得到提速

两年来,所有辅导员均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主持的校级以上课题达23项,以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37篇,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增强。加上,辅导员教学的工作量平均达60学时学期以上,获得年度考核“合格”等次以上辅导员给予2学时倜奖励,解决了辅导员参与职称申报所需课时数条件的瓶颈问题,使得辅导员职称晋升达到13人,年晋升人数是之前的2倍以上。

辅导员对职业满意度提高

第5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边缘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 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2005年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将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尽管各级政府非常关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但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已经出现角色边缘化趋势,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边缘化现状

研究于2016年3~5月对成都市部分高校辅导员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经分析发现,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两类角色为主的高校员工体系中,有接近60%的辅导员觉得自己很难归属其中任何一类,有21%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已经是单位的边缘人。辅导员在高校中的角色边缘化现象比较严重,具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角色定位不明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事务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辅导咨询顾问等。但实际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明晰。绝大多数辅导员知道自己负责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但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来看,其涉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实习就业、补助申请、评优评奖、党团活动、违纪处分、勤工俭学、军训、点名请假、临时检查、心理辅导等数十项具体工作。学校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与学生工作有关,辅导员的角色也就成了“万金油”,可以说是学生的“全职保姆”和“救火队员”,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事都能做,精力被严重分散,无法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职业发展空间狭窄

我国高校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五条:第一条是专业职务系列,即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级领导;第二条是专业教师系列,即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第三条是行政管理系列,即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处长―校级领导;第四条是专业科研系列,即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五条是实验系列,即实验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师―高级实验师。

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由于没有专业路径,工作内容又与专业科研和实验教学联系较少,其职业发展出路就只有两条:一是转向专任教师,二是转为行政管理干部。但因为工作内容和角色定位所限,专任教师晋升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和科研成果、行政管理干部晋升所需要的高职称又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充当的是一个“过渡性”的角色,缺乏辅导员专门的上升通道,职业发展空间非常狭窄。

3.职业认同度不高

高校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内容与高校专任教师的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有较大区别,而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与辅导员之间在工作上又是安排与被安排的关系,如,学工部、团委、党办校办、宣传部、保卫处、招生就业处等。除后勤服务人员外,辅导员群体在单位内部基本处于高校底层,有较强的自卑感。对于学生而言,辅导员与中学时的科任教师兼班主任不同,除少数与辅导员接触较多的学生干部外,大多数学生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并不高,没有将辅导员和教师画等号,对于辅导员的认可和尊重远低于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

4.薪酬待遇低下

当前高校薪酬分配的参考依据主要是职务、职称和教龄。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畅,高职称、高级别职务与辅导员基本无缘,这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尽管近年来高校普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可是辅导员角色的边缘化导致该群体在单位内部的决策影响和话语权方面处于弱势,改革后的绩效方案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群体的特征和诉求。至于部分专业教师利用主持和参与各种项目课题获得劳务收入的方法,对辅导员来说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使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在单位内部相对低下,导致辅导员角色边缘化现象更严重。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边缘化成因分析

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日益边缘化,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观原因, 也有辅导员队伍自身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角色定位不准确。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现实中,辅导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反而使其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其身份都无法得到落实,直接导致辅导员的角色边缘化。

作为教师,受自身所学专业与授课专业不一致以及安排授课任务时优先考虑专任教师等因素的限制,辅导员很少能得到授课的机会;作为行政管理者,辅导员分属各个院系,又并非学校的专职行政部门人员,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只能在教师和行政管理者之间摇摆,无法得到准确的定位。

(2)高校缺少专门针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辅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分配都取决于单位对其个人绩效考核的结果,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少专门针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没有实现制度化,缺乏统一透明的标准,这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不像教师的授课学时、、课题研究等工作可以进行量化考核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尽管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也不比其他岗位少,但其在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选择、提高薪酬待遇等方面却无法与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相匹配,日常工作对职称晋升的帮助不大。工作业绩的考核与个人发展一旦脱钩,必然出现职业倦怠情况,角色的边缘化也就在所难免。

(3)高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普遍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将办学自和行政管理权下放至各个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因此成为集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权力于一身的实体性机构。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后,院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中心,逐渐开始强化对经济收入的重视。目前,二级院系的经济收入取决于专业设置数量、招生规模、承揽的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数量,这都与院系所拥有的专业教师数量和专业科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各院系在资源分配方面,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对待的现象。例如,引进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与院系所属的学科专业相关,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则不予考虑;在人员编制上,尽可能向专业教师倾斜,造成学生与辅导员的比例高达200∶1,有的甚至达到400∶1,辅导员忙于应付繁杂的学生事务;培训和深造机会则优先安排专业教师,安排给辅导员的极少。可见,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对辅导员角色的边缘化有着不小的影响。

2.主观原因

(1)自身不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长期受到包括辅导员自己在内的社会的误解,认为辅导员管好学生不出事即可。实际上,从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角度看,辅导员应当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多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就业咨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在接受调查的辅导员中,只有30%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其他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之相关度不高,包括旅游管理、高等数学、商务英语、企业管理、工艺设计等。同时,由于担任高校辅导员的多为年轻教师,对社会的认知和实践经验比较欠缺,一部分辅导员本身并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部分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不合格,不能给予学生较好的指导和咨询,其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不可避免地使其角色逐渐边缘化。

(2)职业的自我认可度不高。在调查中,有多达80%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甚至有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业就是个“管学生、做杂事”的,说明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不够,缺乏职业归属感。从职业幸福感的角度看,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与价值认同、工作胜任力、职业幸福感知能力、物质待遇、领导认可、社会地位几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有外界的客观条件限制,也有辅导员自身的诸多因素影响。当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都没有足够的认可,那么他们在单位的角色边缘化也就在所难免。

(3)入职目的复杂。随着政府逐渐对高等教育加强重视,高校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稳中有升,工作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高校教师已经成为很多高学历人员的首选职业。但高校的人事编制有限,以及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大规模扩招,加剧了高校教师职位的竞争, 目前进入高校从教的难度正逐年增加。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时,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入职的目的就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今后转向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跳板,以获得较为优越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当前高校中,辅导员利用各种手段成功转岗为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抱有这种入职目的的人员无疑是种激励。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这一类辅导员立足本职岗位,长期进行职业规划,出面争取辅导员群体的权益,是不太可能的。由此导致辅导员自身及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在单位逐渐边缘化。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角色边缘化问题的对策

在高校辅导员角色日益边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会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质量。针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边缘化的现状和成因,需要采取系统性的对策及措施以解决问题。

1.落实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

改革政府部门关于高校辅导员身份的规定,废除目前辅导员兼具教师和行政干部双重身份的制度。从辅导员队伍今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为教师。为区别于学科专业教师,可以把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专业德育教师来培养,全面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辅导员对职业的自我认知度,还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年轻教师将辅导员岗位作为向专业教师岗位的过渡等问题。

2.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狭窄是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员工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向专业德育教师转变后,需要配套建立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体系,以便拓展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使辅导员队伍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道路。

在职业发展路径上,作为专业德育教师队伍,辅导员可以沿袭教师职称系列,从助教、讲师、副教授直到教授。在辅导员职称的评定方面,按照专业德育教师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关评定标准。标准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量化考核,还需增设学生和同行评价环节,并赋予一定的权重。通过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打开辅导员上升通道的天花板,改变辅导员岗位成为中转站的现状。

3.厘清辅导员工作内容,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

辅导员的身份定位改变后,如果还是负责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关的琐碎事务,则仍然无法解决辅导员角色边缘化问题。关键在于厘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并按照岗位职责建立针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专业德育教师,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为保证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实施,对辅导员的上述工作内容应实行项目化考核,将辅导员的指导和咨询与教学任务相对应,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同时将辅导员的薪酬待遇也提升至专业教师岗位水平,将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则移交给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并依托学生团体,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改变大学生已经成年却还配有“专职保姆”的窘境。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学生工作可以交由专业任课教师负责,改变目前专业教师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接触较少、只教书不育人的现状。通过重新厘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为辅导员从本质上转变为专业德育教师做好制度设计,有效解决辅导员角色边缘化问题。

4.制定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

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向专业德育教师转变后,为了保证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满足辅导员队伍长期发展的需要,加强辅导员职业认可,使辅导员工作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需要制定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包括辅导员的从业准入标准,如学历、专业、技术资质证书、相关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辅导员的职业退出机制,以便形成必要的淘汰通道,并为现有辅导员自愿分流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周春晓.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出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3]何卫东.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

第6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辅导员 矛盾因素 缓解方法

我国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高职院校在逐步的增多,有数据统计,高职院校学生数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数的半数。但是,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学生生源复杂,学生起点低且人文素质较差、不良行为习惯多、思想政治上不成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如何缓解相关矛盾,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矛盾因素

1.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当前90后已经正式进入我们大学生行列之中,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多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其个性相对独特,甚至有些孤僻。繁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同时,高职院校的门槛较低,学生的个人素质也相对较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但困难,还给辅导员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辅导员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抓迟到早退,抓宿舍卫生,抓各种违纪等,无法去认认真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出现更多的矛盾。

2.辅导员个人素质与国家政策要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政策不断调整,要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学生辅导员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长,甚至连休息时间也要处理突发性事件或接待学生,而且很多学生辅导员也刚刚经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本身还要学习提高,知识上的局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时难以适应时代对本职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感。

3.辅导员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矛盾。高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在一年年明显增加,辅导员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很多辅导员所学专业并非教育学专业,或者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从而导致了学生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一大障碍。从目前选择辅导员的情况看,辅导员在学生时代的政治表现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好的,是得到认可后才能进入这个队伍。但多数情况下,由于所学专业和工作对象所学专业不一定相同,这样在与学生接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在专业思想的沟通上缺少共同的语言,这无疑是辅导员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的一大障碍。

4.辅导员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辅导员不但是一个教育者,还是家庭成员的主要角色。现有的工作体制导致了学生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工作范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所,都有学生辅导员的身影。甚至可以说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不可避免的都投入了工作,相对家庭生活所付出的比例就大大减少,家庭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矛盾因素的缓解方法

1.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和人生的引路人,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应努力结合时代性、多样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学习指导包括对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以创建良好的学风。生活指导是指辅导员对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心理疏导是辅导员要更多地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做好学生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并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及修养。由于大部分辅导员都比较年轻,心理承受能力不是特别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学校需要针对辅导员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积极应对角色冲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心理协助机构。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地应对挑战。在新时期更要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压力并及时进行调适。辅导员还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3.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培训体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固有的特征,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地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素质与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与典范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就非常重要了。新时期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强素质、职业化给出路”为指导思想,在保证和促进学生辅导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要按一定的专业方向提高和完善自己;应建立与完善学生辅导员培养体系,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辅导员梯队。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要进行严格而又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促进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职业化的学生工作者,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两课教学等方面的专才。这既是高校学生辅导员今后出路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辅导员以稳定、健康、积极的心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7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困境;路径选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305-02

一、历史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

六百多年前,英国高校开创导师制度,自此导师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英国高校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大学对每一位入校的新生都会安排导师(Tutor),每一位导师都是学校从事教学的教师,他们都会被分配负责5~20名左右的学生,导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而且要负责学生生活上的事务。导师主要的职责体现在:一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学业上的辅导与帮助,例如,选课、对使用参考文献的指导、如何准备考试等方面;二是对在校学生生活方面上的帮助,例如定期的谈话与交流、处理学生在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三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导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给学生各方面的参考意见及提供各种就业技巧等。英国导师角色定位明确,是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可以看做是高校辅导员的雏形。

辅导员制度在中国高校由来已久。1931年,我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就设有政治指导员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个时候的政治指导员制度为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先生率先提出在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员,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也从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中国高校现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

二、现实状况下辅导员队伍所面临的困境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积累壮大。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与日俱增,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

1.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据有关数据统计,多数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事实并非如此。普通本科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平均为1∶280,最高为1∶130,最低为1∶416。有的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辅导员配备数量不平衡,有的院系师生比1∶100,有的则达1∶700左右。辅导员配备失调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2.辅导员职责不明确。高校里流行一句话,“只要是学生的事,就是你辅导员的事”,辅导员是干什么工作的?可能辅导员自己现在也搞不清楚了。高校辅导员由于身处一线,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导致很多非本职工作任务加到他们身上。这样的结果是辅导员的工作量不断累积,他们的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日渐下降。由于学校没有能够明确,至少没能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按其工作任务履行职责。目前,多数高校管理机制不合理,辅导员处在一种多重管理的状态下,由于辅导员岗位处于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学校的党政各级管理机关,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并且辅导员因人事上归院系管理,辅导员又承担了院系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工作和行政事务。

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岗位的认识处于盲区,即辅导员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的定位到底倾向哪里?是应对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学校没有明确的定位,社会没有统一的看法。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1] 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多重考核,这必然导致他们工作的“虚位”、“缺位”、“错位”,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更谈不上创新研究,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九零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上容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势必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这样是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与建设。

3.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迷茫。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辅导员中有30%多的人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满意的选择;60%多的人认为该工作不被理解、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前途;还有少部分人认为辅导员岗位仅是谋生的手段。辅导员外出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甚少,有些高校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不能与同等条件的专任教师同步解决;有些高校实行职员制改革,出现辅导员不能评定职称等等现象。这些状况使得辅导员在岗位工作二至三年后,普遍感觉前途渺茫,希望转向教学或其他岗位。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特点。辅导员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心甘情愿做辅导员的就更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热情,职业倦怠,管理活动缺乏创造性。辅导员面对繁重而清贫的工作,对自身岗位的职业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陷入一种较困难的处境。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1.健全辅导员考评、晋级体系。改革辅导员晋级考评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职教师同等待遇,待遇问题解决了,才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辅导员建设专业化。教育学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这里的专业化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普通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二是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应有的水平,拥有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这一群体从业的基本依据;三是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 [2] 洪盛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考》中指出,“一名辅导员只有形成专业特色,才能最终走向成熟,专业自我的形成以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理想的树立作为三大支。” [3] 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基础,辅导员要像专业任课教师一样长期稳定的工作,并从中找到归属感。只有在工作中获得职业感、事业感,才能使辅导员自觉地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奋斗一生的一项事业。

各高校应设立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能像专业任课教师一样有自己的教研室。辅导员应认真研究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学生事务管理这些方面,把自己打造成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创办《辅导员》研究刊物及辅导员论坛,为辅导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业务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采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3.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高等院校应积极引进职业生涯管理,为辅导员制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帮助他们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业目标三个方面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明确的指导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预期的职级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按照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安排,五年内,分批选拔5 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34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已经招收了首批1 000余名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

教育部还确定了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说,辅导员基地除承担培训任务外,还要承担专题研究的任务,要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为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确保政策的合理到位,努力成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

辅导员通过培训研修等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全可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管理与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完善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人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光荣而艰巨。拥有一支焕发着蓬勃生命力的辅导员队伍,能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2006.

第8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数控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和教学效果测试等具体实施方案。以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特征建模上的强大功能,使数控设计更优化,加之其工作路径输出的多样性,使数控加工制造更便利。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数控加工制造中被广泛的应用。在数控加工制造业中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数控技术,数控专业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的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的提高数控教学效果和降低教学成本,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1 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控专业涉及多门学科,且交叉程度高,具有很强的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数控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很复杂,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能够让学生加快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操作cad/cam应用的方法与流程,最终提高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数控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教学条件和专业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1)由于数控车床涉及多门学科,因此数控这门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体系相当复杂,而且许多教学内容很抽象、知识结构复杂,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课本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过程中选择逃过复杂的数控理论体系,导致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欠缺,最后必然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理论知识;(2)数控车床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结构原理和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车床产品类型极为复杂,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模型和各种数控车床,其价格远高于普通车床。数控车床价格太贵导致教学成本太高,因此学校在教学中不能将用于数控车床模型和数量配置完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3)车床型号太多且价格昂贵,导致学校配置不能配齐所有车床型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对所有型号的数控车床进行实际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学校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实际应用到企业;(4)当前职业教育广泛采用班级授课制,数控实训往往是一个班的同学在同一时间对数控实习室培训操作,训练设备的限制,很难确保每个学生数控车床操作培训,培训指导老师不能到每个学生调度监控和指导,这将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数控专业的专业特征及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计算机辅助数控教学,凭借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的模拟效果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包括:(1)数控专业理论中存在大量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数控车床的结构与原理极为复杂,而且很难找到实物演示观察,教师在讲解时难以表达清楚,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这些抽象概念学生很难理解,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将复杂和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和具体化,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在讲解数控指令等抽象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将其实现功能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还能突出重点、简化难点,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利用硬件与软件结合构建虚拟实验室,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模拟、仿真各种实验操作,替代部分甚至全部传统的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由于数控车床的型号和种类繁多,且更新换代极为快速,以职业学校的经济实力,不能将所有型号的实验设备配备齐全,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日趋成熟,计算机仿真系统越来越完善,可模拟数控实际设备加工环境以及其工作状态也更加全面,可以验证数控加工程序更高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仿真在数控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辅助方式。在虚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辅助处于虚拟环境中可动态分析观察数控工件制作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教师利用仿真平台进行工件加工操作演示,学生都能清楚的观察到每一个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自己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学校不必花费太多的经济就能够使学生得到实践练习的机会,仿真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数控指令的理解,缩短对实际数控车床的熟悉时间,减少加工材料损耗和浪费,节约时间;(3)在学习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知识点后,有必要进行一次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但传统的单一的书面考试形式的评价模式的运作程序,将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影响评定效果,也不利于教学。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教学的效果是可以测试学生在学习效果,通过仿真实验,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可以直接反映教学效果,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本文对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且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计算机辅助在教学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简单化,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薛成,罗霞.浅谈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2] 梁家强.数控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6).

[3] 刘峻,朱敏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1(10).

[4] 杨丽.浅谈中职数控专业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以及课程设置[j].科技资讯,2010(06).

[5] 李大国,郭翠.关于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风,2009(9).

第9篇:数理化教学辅导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基建队伍;发展模式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本文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了队伍建设的发展模式,对高校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认真做好辅导员选聘配备工作。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都是要由辅导员去落实,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决定高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和扶持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同时在各类评定适当倾斜;最后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优秀人才留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如此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建队目标不清晰

自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正因为如此各高校也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据调查,部分专职辅导员是从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一些成绩优秀、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先做两年专职辅导员,再保送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青年业务课教师兼职,另一种是由研究生党员或高年级本科生兼职,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的专职人员。由此可见,在学习与管理学生并存的情况下,这些辅导员管理学生的目标发生了本质性的偏移,即整个队伍的目标不清晰。

(二)队伍数量没保障

据统计,目前按规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的高校有50%,有34.8%的高校未按规定配备,辅导员与学生比例最高的达1∶760。据厦门大学关于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的调查:配备比例在1∶150以下的高校占0.9%,比例在1∶l50-250的占29.5%,比例在1∶250-350的占26.4%,比例在1∶350-450的占12.6%,比例在1∶450以上的占22.5%,专科学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基本上在1∶35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人员与学生比例失调,数量偏低,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

(三)队伍连续性不够

为了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深入学生群体,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多数为年轻人。但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有限,处理事情难免欠妥当,导致思想上的浮动。大多数人把辅导员工作当成留在高校工作的过渡阶段,把能够成为专业课教师当成了发展目标。比如一些高校实行了短期的辅导员制度,专职辅导员一般的工作期限是三到四年,服务期满后有相当部分的人通过转岗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或报考研究生、学历进修而离开辅导员岗位,还有些高校的部分辅导员采用流动岗位,辅导员工作两到三年后转为攻读研究生。队伍的频繁调整和更替,造成了队伍的连续性不够,稳定性差。

(四)队伍整体待遇低,心理反差大

辅导员历来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是具体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他们虽然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工作繁杂,事无巨细,凡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必须过问,但其地位比较低下,不仅接受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而且各个行政部门几乎都是辅导员的领导。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辅导员不但没有科研项目,而且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另外政工人员的职称普遍较低,待遇也往往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而政工人员待遇又偏低,这一高一低大反差,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展模式探析

(一)建立明确的辅导员管理体制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不明确:其工作重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却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助学贷款、学费、就业等事务性管理工作上,更多地扮演了“办事员、勤杂工、保姆或消防队”的角色,经常是“受命于学校任一部门、任一人员”。所以明确辅导员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应该从日常管理、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和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辅导员归口和管理,避免出现“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有效建立辅导员的工作阵地;在编制问题上,辅导员应由目前专兼职并重过渡到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模式。这既有利于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非职业化”问题,又能缓解学校编制紧张的现状,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考核可分为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实行奖惩分明,能上能下。

(二)强化辅导员基建队伍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辅导员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角色定位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是基础,专业化、专家化的岗位载体是职业化。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关键。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提高育人水平,改变辅导员工作的过渡性和临时性做法,专业化要求辅导员在专业上“守一而望多”。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建立专职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结构,积极探索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专门化、职业化的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作为担当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辅导员,应该审时度势,把学习作为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终身任务。

(三)引入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促进辅导员的合理流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高素质的辅导员。其次,科学管理,明确岗位目标和责任,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严格考核,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分配的多少与岗位、能力、业绩与效益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促进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四)优化辅导员待遇,提升辅导员地位

虽然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社会地位相对而言比较低。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教育辅导员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并对其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关心支持辅导员工作,提高辅导员待遇,根据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辅导员的劳动特点,实事求是地确认其正当利益;提高辅导员的工资水平,使之与同期毕业的教师相当;增加辅导员岗位津贴,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的中上水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促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还要从职称评聘、科研立项、评优选先等方面对辅导员予以倾斜,确保其权益,为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部分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相对稳定1+1>2的辅导员队伍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的现状,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深层次地开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辅导员的评价与出路问题没有解决好,专职辅导员应定期进行工作研讨,常沟通、常协调,及时总结学生的管理工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能,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做好定位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事业。历史是前进的,教育是发展的。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其目标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不辱使命,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高校的培养目标,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对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定位,帮助其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方面3-5年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学校要明确地指导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预期的职业目标,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培训,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要优化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消除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三)加大对辅导员个人的培养力度,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校要制订辅导员培养培训规划,逐步建立起自学、专题研讨、在职进修、学习考察、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等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的培养培训体系。这与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密切相联。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由青年人组成的朝气蓬勃的队伍,稳定是主要的。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学科专业骨干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源头之一。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有序发展:鼓励有志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在政策上要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和行政职级问题;对优秀的辅导员要列入青年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优先从具有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生工作经历的同志中产生,对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也要优先从他们中选拔和推荐;高校应出台辅导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考博的相关政策与规定,为优秀辅导员创造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机会。

(四)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机制

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没有明确的职责,也就没有有效的管理。因此各高校应当加强“数量与质量、选拔与管理、使用与培养、考核与激励”四个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与队伍建设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评优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解决出路问题,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和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来培养,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向校内其他党政管理岗位、教学科研岗位输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有了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必将会逐步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要求,政策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稳定而又精良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袁伟菊.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

2、张端鸿.中关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