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棍棒武术入门教学精选(九篇)

棍棒武术入门教学

第1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峨嵋僧门是清嘉庆年间南少林反清大侠马朝柱所创,马为天地会分舵――香花僧堂主,与众兄弟刺杀嘉庆皇帝未成,被清廷通缉,大内高手四处追杀,为避官府追捕,来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入川后在新都,改名换姓,以贩麻布为生,人皆呼称为“赵麻布”,而不知他的真实来历。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使出尘封已久的武功,制服新都一大土豪,遂武名大振,立足新都。拉开南少林武术在川西传播的序幕。

二、传承概况

祖师赵麻布,二世传人有黎猴子、魏登云、刘厥拔。三世有周玉珊,四世有侯世荣、王镜平等。皆能承僧门武术衣钵,为蜀中武林之佼佼者。 第五代传人,彭元植(1911~2002年),承四世传人侯世荣之衣钵,武功精绝,出神入化,兼通武医伤科、丹青妙笔。融文、武、医、道于一炉。彭元植18岁在成都打擂一举成名后,又到四川省国术馆首届国术研究班学习(注,此馆当年是培养巴蜀地区高级武术教官和军官的学校),遍习中国各门派武术。彭元植老先生后将从少林派衍生的僧门武术与四川本土峨嵋武功、武当内家武术相融合,拳风大变,形成独树一帜的僧门拳术,被川内武林人尊称之为“彭氏僧门拳”。彭元植先生自年轻出道后,就以其身手敏捷、快如闪电、硬如精钢,而扬名四川武术界,赢得“千手观音”、“蜀中第一快手”之江湖名号。

第六代传人江少明(生于1957年)承彭老先生之衣钵,功力纯厚,武德高尚,江湖人称“小老虎”。言行举止皆有乃师之风范,有金钟罩体、铁布裹身之功,即使他人在背后偷袭也能被其不经意间化之打之,已入不见不闻、神化不测之境地。曾参加过多部影视剧的武打工作。现开门传授彭氏僧门拳法,已有重庆、浙江、川内各地等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为彭氏僧门当代承上启下之惟一嫡传。

三、拳功体系

(一)拳法

1、大练拳(龙)

此拳较古朴,灵捷敦厚,首尾转折,隐显变化,如龙行妖娆,长拳短打。攻防紧凑,于大练对扣中体现龙争之势。

2、单鞭拳(虎)

此拳较大练拳华丽,手法、步法、用法较为丰富,风格剽悍,如猛虎扑腾。具勇猛风格。龙虎二拳已将主要打法融于其中。

3、六通拳(鹤)

此拳形状像鹤,取昂藏、鹤行、鹤捕、鹤食、鹤翔、鹤斗之意。故有鹤拳之名。底盘灵巧,手法玲珑,目光照前应后。转动敏捷,故曰鹤拳练神。

4、缠丝拳(蛇)

此拳为滚桩之上层拳法,身、肘、肩、膝、手皆用滚劲,滚摇行步,迂回缠绵,如蛇行蛇斗,盘旋细腻,天盘功较前三路更为活跃。柔劲手法众多。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5、豹头拳(豹)

此拳法凶悍,多大追大赶冲击,如豹性凶残灵巧。拳势刚劲,手手进攻,故表现冲打、成胜追击之风格。

6、白虎拳

此拳为彭氏僧门三大秘传拳法之一。虎爪如风,重粘绵灵快劲。

7、金狮拳

此拳为彭氏僧门三大秘传拳法之二。如金狮抖擞,重抖绝劲。

8、黑豹拳

此拳为彭氏僧门三大秘传拳法之三。黑豹蹿林,重蹬劲。

9、龙虎太极拳

此拳为泸州武林异士―李氏三侠所传。龙为无形。吞云吐雾,忽隐忽现。虎为有形,冈0健勇猛,登山跃涧。龙吟虎啸,动静翻腾,阴阳开合,刚柔相济。此拳分三种架法,一为绵柔架,如微风拂柳;二为发劲架,如晴天炸雷;三为快架,如狂风扫叶。猛虎剪尾。又可大可小,大则方圆几米,小则在方桌上,卧牛之地皆可行拳。诚拳中之精品也。

10、无极八卦掌

此拳为泸州武林异士――李氏三侠所传。八八六十四手,手手精妙,最后达无手无招、捕风捉影、凭感而应、妙手空空的境界。

(二)器械

1、疯魔棍

又称风尾棍、六合棍,此棍系少林正宗棍法,少林后期精华之棍术,是少林棍中之王。特点是矮桩活步,进攻性强。防守严密,以打点准、狠、稳为基础,武林罕见,不外传,不外露,历代传人少知。

2、打狼棒(短棍)

此棒法为少林正宗棒法。招招实用,势势精奇。

3、滴水枪

此枪为少林枪法,原系少林僧人所习游龙枪法。后收集众多名将之枪,汇聚罗、杨家之法,再经明清战阵经验有所增进。有胜于古法十八枪势。古时战场枪为主,因招式巧捷,方法灵巧,故称之兵中之王,少林枪术杂有棍法,在内又有“棍夹枪”之说。

4、白虎单刀

此单刀可演化为白虎掌法,亦体现了少林的铁砂掌的劲法,和斩、拍、推、穿等技法。此刀朴实简练,刀刀得用,刀刀不同,势求临战。法窍分明。绝无华而不实之弊。舍强巧弱。诱杀施巧,藏有手法。绝无空行、徒作陪衬之势,刀路中与古谱同辙,实为实战之刀术。

5、慧灵剑

此剑技击性强,地盘灵活,剑法自然轻灵。走剑运锋。剑空,心空,意空,法空,方成妙法。主攻其穴。

6、龙翔太虚双刀

此刀又可以演化为双锏、双锤,此刀气势逼人,防守严密,所谓太虚者,法从虚来,虚实相生。是其精妙也。

7、春秋大刀

大刀为百兵之帅,昔汉关羽之刀称为“冷艳锯”。讲究抹、刺、洗、挑、砍、刺、转、拉等八法。威猛异常,是其精妙也。

8、双匕首

此套路从鹤拳演化而来。精妙绝伦。轻灵飘逸。

四、对练法

拳法对练:龙拳对扣,十八粘沾手,龙虎揉缠手。

器械对练:刀对刀,剑对剑,刀对枪等等。

五、功法

(一)内外壮身功

1、太子劲

此功又名“加刚功”。属拎劲功夫,是发劲运力,强筋壮骨增加体力、掌劲的,练功一百天后气力大增。

2、易筋经

相传为达摩所传,僧门入室弟子之必修。此功十二大势,走人体十二部位,通人体十二经脉,开任督二脉。能养生治病强身技击。对肥胖、脂肪肝、遗传性蛇皮病、肝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疑难病,效果显著。

3、嗨字功

练丹田内功,有引气血归元,壮元阳,生精血作用。

4、洗髓经

相传为达摩所传,僧门弟子之必修。与道家所谓的内丹功相近。是佛家的禅坐入定功夫,有九部练法。

(二)佐械练功法

1、木 木人桩,梅花桩,木球功,木牛功。

2、土 石袋功,黄泥阴手掌。

3、金 滚铁棍,铁砂袋。

4、水 绵阴击水掌,练眼功。

5、火 隔空灭灯掌。

六、风格特点

彭氏僧门行拳走架时。力求打得轻松自如,不用后天拙力,纯任先天自然,静缓如三春杨柳,动快如猛虎扑物。技击上为擒拿短打,挨肩挤靠,以拳肘掌为主,手法讲究格、钩、挂,身法为吞、吐、浮、沉,出手要滚出滚人,一撒通身皆是手,捕风捉影,使敌如入罗网而难走。以膝腿为辅助,腿法讲究蹬、撩、扫、挂,步法为消、摆、扣、踩。僧门拳理认为“起腿半边空”,意为大凡技击时起脚击人。单腿支持身体,身桩必然不稳而易被人攻击,所以提倡高练矮踢。练习时可踢高。但实战搏击时一般只打下盘,绝对不过中盘(腰腹部以上)。眼法讲究左顾右盼目视天堂,意注丹田。一粘二三滚四打五跌,为彭氏僧门之技击大法。至刚至快,快硬不破,为彭氏僧门之技击训练最终旨要。

七、武医伤科

第2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很多武术家学习武术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某些武器的使用。学习使用武器的确魅力无限,这一点无论对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同样适用。遗憾的是,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和日本的武术技术。可是很多习武者都发现短棍其实实用潜力巨大。也许最有效的短棍技术当数菲律宾短棍术了,而当今有名的短棍教练当数保罗・凡纳克了。他曾师从丹・伊诺山度多年,而且30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短棍技术。本文中将通过黑带记者对他的专访向大家介绍他所研究并传授的非常具有实战效果的短棍技术。

――编者

记者:为什么21世纪的武术专家都将棍术列入功夫训练内容?

保罗:如果要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李小龙和丹・伊诺山度时期。李小龙很显然是当时令人惊讶、令人感到意外的武术家、功夫选手。他是当时丹・伊诺山度多年少见的功夫高手。遇到李小龙之后,爱德・帕克也曾向丹・伊诺山度引荐过一些菲律宾功夫高手。丹・伊诺山度注意到,这些菲律宾功夫好手与李小龙有相似之处:速度快、反应敏锐、动作技术充分发挥身体力学特征。丹・伊诺山度在认识李小龙之前也曾接触过二十多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武术家,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像李小龙那样动作迅速的。那些武术家跟李小龙不同,首先在于所使用的武器不同。当你手持武器进攻时,就会促使你自然品质的发展。无论是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协调配合速度、时机的选择速度,一旦手持武器,所有的速度都会加快三倍。

记者:持武器训练是怎样加快各方面速度的?

保罗:当你挥舞棍子的时候,棍端的移动速度是每小时150英里。没有任何一个拳手的出拳速度能够那样快。如果你看惯了棍子挥舞的速度,你会发现,再看对方打来之拳简直就像慢动作。有很多武器各有自己独特的攻击角度,如果把这些动作转化成徒手攻击动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记者:武器训练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

保罗:正如我前面说过的,你可以通过持械训练来提高徒手动作的速度,但是,你也可以通过持械训练来学习如何对付对方的持械攻击。70%的遭遇战中,对方会持械攻击。没;隹你是徒手格斗专家,或者是重量级陷搏斗冠军,但是如果你不懂如何使用武器战斗,你一定会于困境之中的。比如说,你和对手都手持破酒瓶对峙,你却不懂如何使用武器,那你几乎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你无法迫使对方与你保持距离。如果你过于自信,不懂得武器的重要性,你可能会因之而丧命。我们将这种人称为墨守成规者。所以我们说,无论你徒手格斗能力有多强,了解武器的作用能够使你幸免于难。

记者:你喜欢棍子是由于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棍子的替代品吗?

保罗:实际上,在菲律宾人的眼中,武器系统包括很多种,第一种是使用复杂而且最能够致命的武器长刀和短刀。但是说到什么武器可以马上改变成徒手,那就是棍棒。棍棒可以是笤帚把子或者是台球球杆,或者是其他任何可以当作棍棒使用的长条状物体。第二类武器是比较重、需要双手把持使用的武器,这类武器使用时类似日本的武士刀,需要双手把握使用。这类武器如何能在街上能够随手获得呢?你可以使用宽四寸厚两寸的长木条代替。第三类武器是双棍或双刀。在实战中,也可以使用台球球杆代替,如果你将台球球杆一折为二,你就可以获得长度相当的两根短棍。第四类是双刃刀,可以使用破酒瓶代替。当然也可以使用单棍或单刀。单刀可以是双刃的,也可以是单刃的。破酒瓶就可以代替这类刀。撬棍、装拆轮胎使用的铁棒、或者是手电筒都可以当作单棍使用。

所以说,在菲律宾人的武器系统中,有很多是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替代的。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实用的武器使用技术,不要太在意是什么样的武器。只要这套武器技术能够帮你对付歹徒就足够用了。

记者:你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对付歹徒、蛇口拔牙的技术吗?

保罗:无论你使用何种武器,设法击掉对方的武器,能够蛇口拔牙才是真正实用的技术。我的意思是说:蛇就是对手,蛇牙就是它的主要武器。当你要设法拔出蛇牙时,你就要设法打掉对手的武器。实战中,不是要你攻击对方的头部或是阻击对方的攻击,而是要你设法击打对方持武器的手。当对方的武器被打落后,你就做到了蛇口拔牙了。然后你可以全身离开或是将蛇打死。

记者:你要求击打的是对方的手指、手背、手腕、小臂,还是任何部位都可以?

保罗:这是无法固定要求的。在菲律宾人的训练中,主要是训练大脑的反应速度,以便当有人持武器袭来时,你所看到的不是对放的武器,而是你要攻击的目标。当你击打目标时,击打对方持武器之手背肘部一下的任何部位都可以。

记者:训练中你是要求双方点到为止呢?还是你不预设任何反应准备,随机而动呢?

保罗:不是点到为止。训练中就是要求实实在在的击打对方的持械之手。现在,这种实战训练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因为现在菲律宾很多武术流派的功夫都已经被运动化了。无论何时,一种实战功夫被运动化,就意味着其中实战的成分被淡化。

记者:你具体地讲讲什么是实战技术的运动化吗?

保罗:现在也有全球菲律宾棍术锦标赛。首先,所有的参赛选手要戴着头盔,所以选手们不用担心会受伤,没人会担心他们头部会受伤。比赛时选手们手上还戴着护具。所以比赛时没人会攻击对方的手,因为这样的攻击是无法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还有,比赛使用藤棍。在菲律宾人看来,藤棍就像外表裹有橡胶的棒子,是用来表演和玩的。所以这样的比赛中,你只能使用藤棍砰砰地击打对方带有护具的头部,然后,由裁判来裁决哪一方获胜。

在实战中,如果击中对方头部,无论是用管子、撬棍,还是手电筒,对方都会倒在血泊中,打斗也就随之而结束了。这种比赛实际上就是把实战功夫运动化了。以前的菲律宾功夫大师可不是向比赛那样打斗的。所以,我所训练的学生都必须学会对付袭击歹徒的技术,要能够做到蛇口拔牙。现在很多年轻人所学的功夫都运动化了,就像野蛮人猎取人头的征战。

记者:在实际训练中你是如何保证实战技术的街头应用的?

保罗:有趣的是,在空手道比赛中,比赛双方是有所顾忌的,这就实际上是说,虽说没有哪一方能够真正击打到对方的头部。可是,如果有一方能够先击中对方头部,就可以被判最终获胜,不需要继续进行比赛了。所以在比赛中,谁先击中对方头部,谁先获胜。这一点却有点脱离实际。在实战中,你可以攻击对方的面部,而且很重要的是你必须学会如何攻击对方,如何使用技术组合进一步击打对方。

而在菲律宾短棍比赛中,情况却恰恰相反。短棍选手在比赛中可以无所顾忌地击打对方的头部。其实,短棍比赛的结果判决应该向空手道比赛那样。谁先击中对

方的手部,就应该被判获胜。如果对方头部先进入攻击范围,先击中对方头部就应该被判获胜。这样会更实际一些。

记者:在设法打掉对方武器的时候,你持武器的手在身前,同侧的脚也在前吗?这有什么分别吗?

保罗:差别可大了。因为在蛇口拔牙的技术中,实际上不需要使用非常大的力量,只需要充分发挥手腕的力量就足够了。在实战中使用钢管、撬棍、或者刀子,只要能够一下击中对方持械之手就可以结束战斗了。如果不需要很大的攻击力量,那么你还是应该将持有武器的手至于身前,这样可以提高攻击的速度。这一点与李小龙截拳道的要求是一致的。

记者:蛇口拔牙的技术是非常干脆利落的动作,还是需要事先有一些引腕动作?

保罗:这种技术是非常干脆的动作,要求快速地击打对方的手部。如果打斗使用的是藤棍,手上可以不戴任何护具,因为全力击打也不会马上造成受伤。被击打部位第二天才会发现有受伤的情况。所以即便是被击中,你仍然可以继续打斗。如果将藤棍换成直径一英寸半粗的橡树棍,只要被击中手部一下,就足够让你尖叫的了,因为这一击足以击碎你手上的每一根骨头。

记者:如果蛇口拔牙使你实战中的首要战术,你是不是每次都使用这种战术攻击对方持械之手呢?

保罗:不是。比如说,你深处一个比较拥挤的环境中,也可能是酒吧中,两英尺之外有个家伙手拿破酒瓶向你袭来,你也拿到一个酒瓶并设法打破它当作武器。当对方向你靠近时,你先看到的是他的脸,你可能还没有看到对方的手,你就会直接将破酒瓶刺向对方的面部。攻击的要诀是攻击离你最近的目标。正常情况下,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攻击时,你先看到的是对方的手,而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攻击你时,你先看到的是对方的头部,所以你就应该先攻击对方的头部。

记者:一个徒手者如何对付一个持棍的攻击者?

保罗:实战策略是要尽可能地靠近对方的身体。如果对方挥舞着棍子向你打来,你要设法护住头部迅速向对方猛冲。在你冲向对方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对方打中几下,但你必须忍受。十次中有七次,如果你能够把握好时机猛冲向对方身体,一旦你靠近了对方身体,你就可以使用各种击打和擒拿摔跤技术攻击对方身体,可以使用头顶、膝撞、肘砸等动作猛击对方身体。徒手对付持棍歹徒的唯一办法就是要迅速地靠近对方身体。可是如果对方所持的不是棍子而是刀子,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能够采取的所有策略就是尽可能离对方远一点。因为徒手是没有办法可以对付刀子的。

记者:所以说赤手空拳要对方持刀歹徒的攻击是愚蠢的?

保罗:这的确是愚蠢的。这就好像你要赤手空拳对付持枪歹徒一样愚蠢。从身体角度讲,赤手空拳是无法对付持枪歹徒的。你可以通过言辞,从心理方面对付对方。可以设法通过与对方交谈,回答对方的问题、注意对方的言辞来设法对付对方。

记者:那就是说,面对持刀歹徒,与面对持枪歹徒的情形差不多?

保罗:是的。如果你是赤手空拳地在一家餐馆里,有人拔出刀子向你袭来。你首先要做的是赶快逃跑。

再退一步讲,如果也是在餐馆里,你是与你的母亲在一起,所以此时你无法只管自己逃脱,你也无法带着她逃走。现在,你需要保护自己的母亲,你不能逃走。那你就需要使用武器对付对方了:比如使用自己的刀子,使用破瓶子,使用椅子或者桌子,或者使用一份热汤也可以。

再假设,你既不能逃走,也没有任何可以用作武器对付对方的东西。你们可能没有想象过这样的情形,但是我想过,比如你身处在一个手球场中,你无路可逃,因为歹徒正手持屠刀守着那唯一可以进出的门。这样的情况下,你该如何应对歹徒的攻击呢?

很多人会建议你护住自身的要害部位,设法靠近对方身体,攻击对方眼部、裆部、膝部。我们在27年来尝试过很多次了。我们用墨水笔、用没有刃的训练刀都做过实验。这种对付方法根本无法成功。实际情况完全取决于对方是如何攻击你的。如果对方像空手道选手持械攻击那样用刀向你刺击,你根本无法应对。但如果对方像一个逃跑的囚犯那样用刀向你狂乱地挥舞,你是根本无法攻击对方眼部或裆部的,因为你会被对方狂乱挥舞的刀子划伤、流血的。

你唯一可做的是,猛地向下在立地六英寸的地方扑向对方双脚,将对方扑倒在地,然后,设法控制对方持刀之手,并开始设法咬对方。对方也许有很多机会用刀刺中你或划伤你,但是无法对你造成致命的伤害。当你猛地向下扑向对方双踝,设法咬对方时,唯一可能致你于死地机会就是在你扑向对方双踝的过程之中。对于我这样一个练功三十年的武者,我成功的机会只有百分之十。如果有人说成功的机会更大,那他一定是在胡说。事实上,百分之十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要好得多。

记者:通过咬对方来防身自卫,那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

保罗:菲律宾有一种功夫,其中包含144种不间断的撕咬技术。这里所说的不间断,是指你要设法抱住对方进行撕咬。如果你仅仅是撕咬对方,对方可能会设法脱身离开你。所以当你实施撕咬时一定要设法抱住对方撕咬。单就撕就有十八种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功夫。我在巴西柔术中增加了这种撕咬技术。有人会问我,“你就不怕满嘴是血吗?”当然,我也害怕满嘴是血的情况。所以我只在自己被危及生命时才会使用这种技术。

记者:有哪些实用的棍术训练方法呢?

保罗:所有的实战训练技术都必须满足蛇口拔牙的要求。一定要保证实用有效。实战中只要设法击中对方持械之手,就可以打掉对方的武器。你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这一点。然后你们才能够在实战中做到蛇口拔牙,掌握和运用真正的实战棍术。训练中可以使用球棒代替短棍,但是手上要戴橡胶拍作为护具,保护持棍之手。

蛇口拔牙技术的学习不像其他技术的学习。功夫习练者学习某种技术,然后可以说自己学会了。而学习蛇口拔牙技术就像飞行员飞行一样。一个飞行员只能说他已经飞了多少小时了。如果我有个学生,跟我学习功夫一年了,他可能只有十到十五个小时运用蛇口拔牙技术。如果有个学生跟我练功二十五年了,那他运用蛇口拔牙技术的时间大概会有几千个小时。当他运用蛇口拔牙技术对方其他学生的攻击时,他可以以一对十,这不是由于他的技术高超,而是由于他练习使用这一技术的时间比别人长很多而已。

记者:你刚才谈到的技术训练时需要有对手,那么一个人如何进行练习呢?

保罗:那就要像打太极一样,通过假想敌人进行练习了。你只能反复地练习各种各样的击打技术,最好的办法是,练习用棍子在空中划字母,A、B、C、D、E……用棍子划写字母是要练习用棍子从各种角度攻击对手。

记者:习武者是不是在能够做到蛇口拔牙之后,还应该在掌握一些进一步攻击对方的技术呢?

保罗:当你使用进一步的攻击技术时,你可以使用各种攻击技术。攻击技术包括各种武器的多角度攻击技术。这些技术的练习就是要提高身体力量的运用。如果一个人学习拳击技术,却不能将全身的力量用于击出之拳,只会用手臂的力量击拳,那他只是在用手臂打拳。随着他技术水平的提高,他就能够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扭矩,发挥全身力量出拳了。当他成为专业拳击手后,他的每一击都可能是致命的。专业拳手和初学者的区别在于,如何使用各种扭矩发力的技术。棍术练习也是这样的。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力的击打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体力,以便能够使你在击打目标时能够对目标造成真正的伤害。

进一步的攻击技术也分很多种。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实质都是要求使用全身之力发动攻击。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要通过多次击打,彻底击垮对方。想学什么样的继续攻击技术?我也不清楚。不过这些技术都非常有效,都适用于用棍子攻击。

图示:

保罗・凡纳克(图中居左身穿黑衣者)与对手相向各持单棍(图1)。当对方攻击时,凡纳克用棍猛击对方来袭的持棍之手(图2),将对方短棍击落,紧接着左手顺势抓住对方右臂,右手挥棍击打对方面部(图3)。接下来凡纳克又挥棍击打对方后脑勺部位(图4),然后借势用右肘攻击对方头侧部(图5)。

在将对方武器击落之后,可以使用任何进一步的攻击技术击打对方。保罗・凡纳克(图中居左身穿黑衣者)说,训练中所学习的技术并没有事先安排好的运用顺序。按何种顺序使用都可以(图6)。

双方都持有一根短棍,一把短刀。保罗・凡纳克与对手相向站立(图7)。对方先挥舞右手的棍子攻击保罗・凡纳克,保罗则运用蛇口拔牙技术击掉对方的短棍(图8)。对方短棍掉地之后,又左手挥刀刺来(图9)。保罗采用同样的技术,棍击对方持刀之手,击掉对方的短刀(图10),然后保罗既可以逃走,也可以趁势用短刀刺击对方颈部(图11)。

第3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一、拳门门规

二郎门注重修身养性,崇武尚德,择徒严格,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宁可不传,也不轻传,俗有“传艺于佳徒,利国利民,传艺于恶徒,危害社会,师之过也”。特定“三打三不传、四有、五戒、六尊、十不准”作为门规,教育后人。

(一)三打三不传

一打强盗,二打败类,三打寻花问柳之徒;心不端正不传,轻师慢友不传,贪财忘义不传。

(二)四有

有勇气,有志气,有和气,有义气。

(三)五戒

一戒贪酒滥酒,二戒伤身,三戒骄傲失礼,四戒轻狂好斗,五戒懒散功夫。

(四)六尊

一尊天地(天地生养万物),二尊君王(君王乃万民之主)(编者注:此乃旧规,读者请明鉴),三尊父母(父母生养吾身),四尊师长(师长教我为人),五尊法纪(法纪规范行为),六尊仁义(人之立身之本)。

(五)十不准

一不准假借拳门,寻衅滋事;二不准恃强凌弱,欺辱妇孺;三不准酗酒发疯,聚众斗殴;四不准招摇撞骗,有辱师门;五不准信口开河,污言秽语;六不准无中生有,造谣惑众;七不准挑拨离间,破坏团结;八不准欺师盗名,诋毁他人;九不准狂妄自大,目无尊长;十不准假公济私,见利忘义。

凡本门弟子,须谨记以上条规,永不敢忘;若有犯者,逐出师门,严惩不贷。

二、拜师习俗

拳谚云:投师不易,收徒更难。一般是师傅先教授基本功,经过3年以上的训练,观其德,察其功,弟子有意,师傅再考虑择优收徒。收徒前,师傅还要考察该弟子本人及家庭情况,当然家长也要了解所要投的师傅的情况。要请有威望的引进师,引见新入门的弟子。要行拜师礼,师傅讲门规戒律,传授辈次,讲明拳种来历。各拳门虽然拳规戒律各有不同,但具体仪式大同小异。

(一)古时拜师仪式

1?郾焚香敢告;2?郾宣读帖文;3?郾递帖;4?郾拜授业师傅;5?郾拜引进师;6?郾授业师傅宣读本门拳规、戒律;7?郾引进师引领新弟子盟誓。

(二)今之拜师仪式

1?郾宗师碑前

(1)焚香鸣炮,碑前就位;(2)敢告拜碑。

2?郾授业师傅家中

(1)焚香鸣炮,弟子就位;(2)宣读帖文;(3)递帖:引进师傅――入门弟子――授业师傅;(4)拜授业师傅:三叩首;(5)拜引进师:三叩首;(6)拜师伯师叔代表:三叩首;(7)拜师兄代表:三叩首;(8)授业师傅和引进师分别讲话;(9)拳门简介,入门宣誓;(10)仪式结束。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迅猛增长,门派观念也逐渐淡漠,部分传承人的拜师仪式也已经入乡随俗,一切简化了。

三、江湖行话

以前二郎拳习练者,或为了生计,打拳卖艺;或为了提高技艺,访师拜友;或为了结交各地武林豪杰,行走江湖,常需要使用一些所谓的“江湖行话”。下即简介之。

(一)

“山在西,海在东,山水流海四处通。五湖四海访朋友,九州八府结宾朋。天下好汉爱好汉,四海英雄爱英雄。张良卖剑访韩信,桃园结义刘关张;三国有个常山赵,张飞喝断当阳桥;你说他力量有多大,蛟龙碑他能用枪挑;一条枪翻江倒海把汉室保。”

“说的是:天高日月明亮,地高水流八方;官大入阁拜相,艺高四海名扬。”

“今天各位都是捧场架势的,人有千里朋友,哪有千里威风。既在场边站,都有望景心;世上无君子不能养艺人;敬请各位帮帮场吧!”

(二)

“卖艺江湖四海游,玩起靶子串九州;走了多少州城府县,过了多少河路码头;见过了多少英雄好汉,识过了多少宾朋至友;南京收(即丰收)了往南去,北京收了往北游;南北二京都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

“文教师不笑字丑,武教师别笑拳孬。丑不丑,一家手;关上门,一家人。一个师傅一个传法,一个将军一个令,不会一样。”

“安下拳场先拜师,拜过师来又作揖。何必多礼?礼多人不怪,怪人不知礼。老师在上,弟子在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棵树不开两样花。俺年轻,投师晚,离师早,礼有所不知,话有所不明,乍进芦苇不知深浅,初出茅庐不知高低。话说到无不义的朋友,礼行到谁不识抬举!师傅当初交代得明白:上场先做罗圈大揖,叫一炷高香;把老师敬得高高的:弟子有礼,当场拜过众位师傅。”

“今天来到贵地,乃大帮之地,藏龙卧虎的地方;老师傅足多,少师傅足广,有临近在场的,打过拳踢过教的,扎过枪劈过刀的,看过家护过院的,保过人护过镖的,都是我的师傅;张的张师傅,李的李师傅,张王李赵各位师傅,不知贵府何处,家住何乡,弟子修帖前去拜望;修帖不及,当场拜过。这边有礼,口诉一章:人不亲,艺亲;艺不亲,行亲;亲不亲,同行人,穿黑的,抱铁柱子的,凡是学过拳的,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身手不成身手,脚步不成脚步;练得好,练得孬,万望各位在场名师担待一二;同时,不吝赐教。”

(三)

“在家千日学,出门常练之。学擒拿、功法、靠打,学斧钺、枪刀、剑法。只学得:枪有谱,拳有论,不怕名师当场问。枪有杨家枪,棍是赵家棍。枪扎一点,棍打一片,刀削节腕,镖打闪点;拳是金丝缠腕。”

“浪迹江湖多少秋,走遍天下访朋友。五湖四海都游遍,到处卖艺把师投。名师拜过无数位,宾朋结交满九州。”

“俺从小尽读诗书,同时好习拳棒。先学扎枪、劈刀,后演梢子、棍棒、铁尺、流星、钩镰、鞭、锏、铛。”

“学会拳脚艺,乃有外出心。艺高人胆大,四外访知音。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豪杰在青春。学会拳脚艺,文明知艺高。行动不露相,到处访英豪。习字念文章,学武演刀枪。踩下平稳地,才敢安拳场。”

四、结束语

第4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著名武术家宝鼎曾经说过:学好了武术自然会“防身有余”。我在前面文章里说到过空手对刀,这里补充一句:如果不能面对利刃和器械,也不能面对众敌,所谓“防身有余”岂不正是一句空话?因为需要防身的时候,绝大多数场合都是面对众多找麻烦的家伙,空手一对一的几率几乎是零。

我曾经在朋友的武馆里看到一个很有资质的学生,他在一对一的较量中表现得相当出色,控制时机也极为准确,和师兄弟们较量时总是能抢得先机,我当时判断,他除了耐力和力量都不太足之外,在技术上看不出明显破绽,后来在擂台赛中他也拿到过省市级的金牌,渐渐地他开始变得有点自大。有一次,我看到他要求师父给他面对两个人较量的机会,没有想到,面对两个人的攻击,他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状态,毫无招架之力,结果可以说败得一塌糊涂。他的老师认为他只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已,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果从擂台的角度来看,让一个拳手面对两个以上的对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同级别的擂台选手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可以这样说,在理论上,一对二以上的较量,如果对方和你功夫相差并不太远的话,你根本没有取得胜机的可能。

可是,看问题不能这样简单,至少我不是这样看的,如果说张三丰“单丁杀贼百余”只是传说的话,那根据历史记载,英王“狮心查理”就曾经有过空手一对一百的生死较量,并且完全战胜了所有的勇士;据说古罗马英雄斯巴达克在格斗生涯中,曾多次面对狮子老虎,一对十以上的情况也常有出现。

不同级别的人当然有资格面对武功不如他的众人,霍利菲尔德不耐烦记者反复提到李小龙、李连杰和成龙与他的比较,干脆地说:“他们都只是演员,三个人一起上都完全是可以的。”

一位上过朝鲜战场的侦察部队教官指点过我近身格杀的功夫,他对我说过:他曾经要一个警卫排的学员在操场上空手抓他,结果由于武功相差太远,试验了三次,战士们都无法对他构成大的威胁。

其实我们简单假想一下,当一个特种部队的格斗专家真的面对一群普通人,进行没有限制的格杀时,即使双方都是空手,恐怕也等于是狼入羊群一样恐怖的局面,如果手上有家伙,结果可能会更加惨不忍睹。

并且,实战的效果是需要一个相当特殊的场景的,一位会些武功的朋友对我说:“我相信你面对普通人手持几把刀时不会害怕,但我多年以来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提刀和你完全真实地较量一回,倒不是为了打败你,而是想体验一下被人空手夺刀的滋味。”我说:“这不可能!并且你说这话说明你某些武术方面的观念是模糊的。因为一旦提刀,就是生死相搏,稍不小心,就可能流血受伤,根本不是你想象的‘完全真实’那样简单。如果只是玩一玩,你没有任何思想压力,我还手时大有顾忌,根本不容易和手持利刃的你较量,但如果是拼命的场合,你面对我这样一个杀气腾腾的对手,你每一次攻击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还能有平时打架那样的勇气吗?”

不可否认,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其搏击能力可能达到极致,以至再多的人都难以对他构成太大的威胁。日本高手大山倍达曾经分别与52头公牛、三百人组手交战,结果是,再没有人愿意加入到后来计划的四百人组手当中来,因为有三头公牛当场死亡,其余49头牛的牛角被他用手掌砍断。

在真实的搏斗中,许多因素诸如天时、地利、人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影响搏斗效果的作用,特别是搏斗者的心理素质,在实战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它对搏斗进程的影响远远大于武功高低对其的影响。

我一位朋友的遭遇很能说明这一点。一次他遭到本地十几个人的围攻,那些人手里都拿着棍棒、铁锹。开始,他的肩背挨了好几下,后来,他抓住机会,一出手就打倒了其中最凶的那个对手,没有想到,对方的人居然全都吓呆了,几乎是在同时全都逃离了现场。第二天那些人请了几个所谓的“高手”来找他的麻烦,并要求他赔偿医药费,因为这件事最后是我亲自出面为他解决的,所以,我当然知道事情的经过及来龙去脉。

我经历过或者是亲眼看到过太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如前面的理论中“想当然”那样简单。因为实战中有更多非常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战斗的进程。四川人常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手败于人多”,这指的是一般情况,而真正的实战和一般情况有很大的距离。比如,一般情况下,把一个人打倒非常容易,因为平时人的承受能力和爆发力都是有限的、可以预见的,但真实的战斗中却常常有“奇迹”发生,大大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

先说小时候看到的吧,“”期间,我地区有过一次超过千人的武斗,双方的力量相当悬殊,一方不到一百人,并且毫无准备地在睡觉,直到敌人的偷袭已经临近了才发现,匆忙地投入战斗,我还记得反击一方为首的是个外号叫“张三”的重庆知青,据说他出身于武术世家,当时他提了一对白铁短水管,带头就冲进对方全是手持长长的锋利的钢钎的数百人的队伍,横冲直撞,不到半分钟对方就倒下一大片,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对方精心准备的一次攻击就这样惨败了。这件事当时在我们地区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来张三对我们说,那场战斗中倒在他棍下的不下五十人,他说他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别的,在人群中简直就是见人就打,只听见钢钎和戴了藤帽的人头撞在他棍上的声音。他自己身上也挨了好几下,衣服上十多个洞,根本顾不上了,后来就看到人群潮水一般地逃跑,他就追着打,只是放过了一个冲回来救人的青年,那青年背着一个被他打倒的人,“张三”没有打他,让他离开了,“张三”说,这种时候,还能冒死讲义气的人太难得了。

另外一次,我更是亲眼见到,在我们镇上,“”中正是两派剑拔弩张之时,双方都集中了大量武斗人员,驻军部队一个侦察排也驻扎在街上,严密关注双方的情况。四个青年人为了抓一个在街上打人的凶手,直接空手冲进了对方戒备森严的总部大楼,当时大楼里有近四百个武斗人员,只在大门口就有四个大汉站岗,他们拉开门口的人冲上二楼,到处寻找刚才的肇事者,踢开一道门又一道门,整个大楼里一片混乱,后来当事者告诉我说,他们看到楼梯那里冒上来一个又一个穿着黑色背心的人,大家都慌了,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人,所以只顾着逃跑,没能组织任何反抗。四个青年终于在二楼一个小房间里找到了他们的“目标”,是个强壮的汉子,他们揪着头发把他拉到楼下外面的大街上,狠狠地

修理了一顿,直到他们看到巡逻队闻讯赶来,才从容地撤退了。当时正是赶场天,目击者不知有多少,此事没有半点虚假,并且,这几个人我都认识,全都没有练过武功,只凭了当时一股勇气冒险成功而已。

我在文章里曾经讲过,我和哥哥们经历过一次空手面对超过三百多个手持各种器械对手的激烈打斗,说几百人应该是毫不夸张,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可能都记得结尾那场面:四面八方的队伍围过来,真是声势浩大。而当时看到四面漫山遍野都是拿着锄头扁担之类呐喊着围过来的人,一下子出现在我头脑中的就是《地道战》那镜头,所以当时没有经历过这种规模实战的我的确有些害怕,好在除了我之外,其他几个人多少都有些这种场合的实战经验,他们首先集中力量打倒了最前面最厉害的几个人,并夺下了武器后,就完全控制了形势,打败了对手。通过那件事,我得出一个经验,以少敌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强敌,许多人缺乏勇气,放弃了胜利的机会而已。

那么,面对强大的敌人,最要注意的是用哪些原则来控制搏击中那些不确定的因素呢?

首先,仍然是我多次强调过的勇气,永不言退的气概。它能使你的搏斗潜力发挥到极致。这个原则不仅是对我前面说到过的乌合之众有效,面对训练有素的军队同样有效。在古代有一个著名的“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齐国,靠的就是“一鼓作气”,正如指挥者最后的经典概括:夫战,勇气也!事实上,没有勇气,是不能赢得任何战斗的。在苏门口诀中是这样说的:“一打胆子二打力,三打眼睛四打疾。”苏门拳把胆,把一往无前的勇气放在第一位,无疑是几百年来无数次实战经验的总结。

注意,苏门把“胆”放在武术的第一位。所谓“胆”,我的理解是不但要有搏击的胆量,而且要有敢于出手,毫无顾忌和限制,不怕敌人死伤这样放手的胆量。可惜的是,在拳家的所有素质中,“胆气”却实在是最难培养。难怪有经验的教练都“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弟子战胜敌人的自信,生怕受到一点伤害。如一位前世界拳击冠军的教练就讲到了他的“训练秘诀”:即精心地挑选他的陪练对手,既不能太差,让他自满,也不能太强,让他气馁,最好是挑选让他能努力战胜,并且一点不感到轻松的对手,每一次都比前一次稍微强一点,逐渐让他成长到能战胜一切般强大,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以前我在文章里提到以少敌众是苏门大手拳最重要的特点,也许好多人看了都不以为然,认为事实上这并不太可能,在看了我以上所举的事实后,或者仍然有人并不太相信,那我就举点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吧。在淮海战役中,一个班俘虏一两千人,是比较普遍的,最典型的无疑是一个团部参谋,他坐了一辆旧车,一个人就俘虏了一个整编的骑兵旅。真的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这也说明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勇气的依赖,可以设想一下,红军在井冈山时期,要消灭敌人的一个旅是多么的困难?难怪旧时下棋的高手们都把“胜气”列在棋手素质的第一位了。

汉代昆阳之战中,刘秀就曾经以一千多人击溃了王莽派出的几十万大军。更加极端的例子还有:宋代辛弃疾就曾经以二十五人(有的说是五十人)冲进金兵数万人的军营,还在其中寻找并且活捉了叛徒张安国,把他押回南方受审。这又是何等的胆气,才能创造出超过我们常人想象的奇迹,这些光凭武功,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即使是面对训练有素的对手,胆量仍然是战斗中最重要的因素,还记得电视《亮剑》中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观点吗?李云龙的军队最重要的特点,也就是他的军队之魂,就是面对任何强大的敌人时,敢于“亮剑”出招,所以才能一往无前,所向无敌。

再次当然是混战的经验了,先说技术吧,在一对一的较量中,许多技术虽然有效,却不适合在混战中使用。比如高腿,就违反了搏击中“牢牢地控制重心”的原则,难于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苏门就有四句关于“混战”的口诀:奔身摆对妙无穷,燕擒宰洗在其中,羊落虎口四方走,混身一起四门空。这几句并不是每个苏门弟子都能理解的,要有相当的武功基础才有机会领略。它可以说是较好地体现了“混战”的战术特点和技术要求。比如第二句吧,讲的是乱军中面对利刃攻击时“擒”的要求:燕擒,指如飞燕掠过一般快速地并且短暂的擒捉,不能恋战,要速战速决。在擒住那一瞬间里你可以做什么?通过“宰”,打断对方的手臂,通过“洗”,以敌人的手臂为路线,直奔敌人的咽喉要害,达到彻底制服敌人的目的。

记得一位美国格斗专家曾经说过,击打大多人体的要害在真实的格斗中是非常不容易得手的,如下身,大多人都会做出本能的防护动作。在实战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三大要害:眼、喉、骨盆。特别是骨盆,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位之一,一旦被了解其结构的对手攻击,即使是最强壮的人都自然会全身崩溃,毫无反抗能力,可惜这一要害并不被一般武术家所注意和重视。在我看来,苏门的“奔身”就是有针对性地以摧毁骨盆要害为主的技术,“羊落虎口”就是重点保护眼睛,并瞬间控制和重伤敌之手臂、摔倒敌人的技术,混身则是摆脱正面强敌、从侧后争取主动的最佳手段,可见苏门功夫虽然理论上看比较简单,功法也原始,但的确有它的“混战”优势,很有实战价值。

我以前就已经说过,苏门也有不足之处:大多技术在一对一的较量中并不如其它拳种,更不如现代搏击简洁有效,我也曾经对想上门请教的读者朋友说过,苏门在拳理上远不如几大名拳,倒不是因为谦虚或者保守,据我所知,在我这一代的几十个师兄弟中(包括我自己),下一代数千弟子中,由于种种局限,并没有听说有真正能称得上名家高手的人才。

再说战术吧,我想用我还未成年时亲历过的,和一批“百战王”们的两个回合的较量来说明,则更加具有说服力。那是八个重庆知青,个个都身强体壮,又都是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据说身经百战,从未有过敌手,当时我才不到十五岁,没有正式练过功夫,更没有过和这样的人的打斗经验,所以我们在他们手上吃了大亏,算是交了学费,也积累了经验。

第一回合:我们在离家十多公里以外的一处小镇上与他们因为一件小事(他们抢我头上的军帽)起了冲突,双方都说了一些激化矛盾的话,哥哥要他们选个代表出来“单挑”,他们没有应战,似乎是服软了,我们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表哥虽然有过中武斗经历,但到底没有和这类人打交道的经验,就是说,只会堂堂正正地打,根本没有想过打架还会有什么阴谋和诡计,没有想到正在饭馆里吃饭时,却意外地遭到他们手提棍棒从背后围上来的突然偷袭,我们当中除我没有这种实战经验之外,能出手的就三四个人,其他就是女孩和老人,因为事出突然,哥哥头部、背后、右臂多处在第一时间就被打了,当场被打昏扑

倒在地,我刚站起来就被头上两棒打得头重脚轻,根本没有了反抗能力。最有经验的表哥却被三个人提棒追打,转眼就不见了人影,其他的人大都走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我的邻居――一个转业军人在拼命提起板凳抵抗,后来,我在厨房里看到哥哥挣扎着起身夺了条扁担,对方八个人很快就又集中起来,打得整个饭馆里只见棍棒乱飞,我拿碗和板凳砸中了一个人的下巴和头部,他根本满不在乎,提棒就向我追来。由于哥哥的右臂受伤,也使不出力,并且他也没有练过功夫,当然寡不敌众,终于,打不过了,哥哥只好拉起我逃走,边打边退,才勉强逃到镇外,脱离了危险。这一回合我们可以说是惨败,原因是他们太有经验,战术上偷袭得手,出手又凶狠毒辣,并且集中兵力把他们认为最厉害的对手打倒或者追开,我们如一盘散沙,自然就没有了斗志和抵抗力,只能任他们宰割了。

第二回合,我们中有人和当地人有些关系,很快就集中了约二百人,也找到了一些棍棒之类的家伙,从两头堵住了小镇唯一的街道,防止他们逃走,哥哥说表哥下落不明,我们就是拼命也得把人抢回来。那街道中间由一层层台阶组成,我和哥哥几十人就从上面压下去,街道两边的店铺和人家吓得都关上了门。没有想到他们根本不怕,分成两队,一边四个,居然主动向上面发起了进攻,为首的两人一人一把菜刀,另一手提了棍棒,就呐喊着冲了上来,当时我站在哥哥背后,只听见后面的人群在惊呼:有刀!顿时就乱了阵脚,有人开始逃跑,我当时也非常害怕,头部的伤也让我反应迟钝,只是感觉这种场合不该跑而已,哥哥看情况不对,才果断地冲上前去,打退了最前面提刀的壮汉,那刀也打落在地。我才紧跟上一阵乱棒把另一个持刀的赶下街道上的一组台阶,于是,我们的人才又凶了起来,冲上去控制了形势,对方只能被困在一段十来米的街道上,被我们的人用石头瓦块攻击得都不敢再动弹,表示愿意谈判。这时表哥出现了,他只受了轻伤,说是逃到长江边跑了半公里才摆脱了追击。我想冲进他们那圈子里去报仇,被哥哥拉住了,他说既然表哥没有出事,就别把事情闹大了,这种太多人的混乱局面最不易控制,更担心打出人命大家都不好交待,当地驻军也闻讯及时赶来了,几队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冲锋枪把我们双方都隔离开来,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并协调双方解决了医药治疗等问题。

这一回合我们有了进步,并不完全是因为人多,而是抓住了对方的要害,打败了为首的对手,也打垮了他们的抵抗意志,他们又无路可逃,只能认输,说来也险,如果当时我们在他们的第一轮冲击面前溃败了,后果则不堪设想。所以,哥哥直到现在都有时难免拿我当时的犹豫开玩笑,说我武功再好,至少小时候曾经不如他,缺乏在关键场合里冲锋在前拼命的勇气。

所谓“不打不成交”,后来和这伙人熟了,才知道他们凭着勇猛、凶狠(不择手段)及“顾朋”(相互配合)多次打败过比他们人数多得多的对手,那次遇上我们,他们自然以为照样会“夺关斩将”,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中有人在那样的形势下仍然能顶得住他们的冲击,并且凶猛地反击,他们才感到“大势已去”,居然“走了麦城”,吃了不小的亏。

总结和这伙人打架的经验和战术:一是对敌人不能放松警惕,既然已经矛盾有所激化,就不能掉以轻心,要考虑到对手可能会使用任何手段,我们首先是吃了轻敌的大亏。重庆武术界有句话:“三岁孩童当虎打!”可以说是重要的对敌经验。反之,打败敌人,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无论是对一般盗贼还是无恶不作的歹徒,都不能太君子了,可以考虑不择手段,以彻底制服敌人为最终目标。二是人多是最不可靠的因素,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首先击倒最具危险的敌人,就可能掌握战场的主动。三是必须要讲究战术配合,记得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过:斯巴达克这样的勇士,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并且大声喊:“保护我的背后!”说明再厉害的好手也必须要和战友配合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也是重要的教训。四是勇气在搏斗中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勇气的人,功夫再好也没有战斗力,没有勇气的团体,个人其它素质再好也在真实的搏斗中根本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这件事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人多根本不可怕!后来,当我的武功基本学成了,胆量也大了,敢于面对任何强敌了,就再没有因对方人多而感到过恐惧。当年我甚至觉得,只要有把握很快制服最面前的敌人,后面有一两个人相互配合,在冷兵状态下,再多的人都并不值得害怕,甚至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乌合之众,人越多,越容易被打垮士气。

只有一种情况我是最害怕的,即你的对手并不是坏人,你如果出手伤害了他,可能违反法律,对你对他都不划算,所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最好是撤退甚至可以“逃走”,免得激化矛盾,导致严重后果,千万不能惩一时之快,对爱好武术的朋友,我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也曾经年轻和好胜,我非常清楚,男人,特别是勇敢的男人,一般都很难克制挺身而斗,追求战胜强敌的和男子汉的荣誉。但必须明白,这不是真正的“大勇”,就如古人说的,大勇应该是“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这样心理素质的人自然会更加冷静地面对危险,并且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这样,一般人就都能理解为什么平常搏斗很少有人能战胜多数对手,是因为普通的搏斗一般都是有限制的,双方都必然会有所顾忌,不能激发真正的勇士的战场拼杀本能,我在其它文章中已经写过了,勇士的“高峰体验”才能爆发出人最大的潜能,所以,只有真正的生死拼杀才可能创造出格斗的奇迹。

武术界里的许多人,甚至是八极拳的晚辈们都怀疑八极高手吴秀峰曾经只用一支细棍打走了几十个村民,认为那是夸大事实,我却一点不怀疑这事的真实性,因为据我所知,他的武功、经验和胆量都远在我等之上,这点情况,只是临时凑合的一群人,并非经过训练的有组织的队伍,对他来说,应该不是大的困难。

全国著名气功师方宗骅的老师、峨嵋气功大师罗海林曾经对我和一块去拜访他的余建华说过,他看过重庆解放前好多高手之间过招,根本没有擂台般的精彩好看,大多就在接触那一瞬间就倒下一人,结束了战斗。我完全相信他的话,因为我一下就想起了那一次在龙水镇上余拳学员之间的一次“事故”,由于没有准备护具,一个高大强壮的青年在切磋中被一个个子比他小得多的师弟击中,双膝跪地,还没有倒下在空中就已经完全失去知觉,连手都没有能撑一下地面,就直接鼻尖着地扑倒在地。我当时看他在被击中的那一瞬间就眼神呆滞,鼻涕滴落,根本不可能有丝毫的反击能力。当时在场亲眼得见之人至少有三十多,幸好余建华在场,他把人放倒在床上,在他背后按了几处穴位,过了一分多钟才将人救醒。我就站在建华旁边,他一边救人一边对大家说,余拳的东西,

不要在社会上乱用,你们不会救治,后果不堪设想。他说着还特地回头看了我一眼,我明白他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我在同辈朋友中性格最莽撞,出手和刚才那小师侄自然远不是一个档次。所以,从那以后,凡是遇到普通纠纷,即使有时真的不小心挨打了,我都从来不敢还手,因为我知道,可能很少有人能承受我出手的力量,并且出手已经形成习惯,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避开要害,我还没有能练到那种收放自如的层次。如今已经是法治社会,有太多比出手更好的选择,值得轻易出手吗?

他们的话也给我以启发:即以少敌众,不但在事实上可行,在理论上也能站得住脚。你想,假如你出手够快够准确,并且有足够的杀伤力,再多的人都不过是许多个“瞬间”而已,要不了多少个这样的“瞬间”,不要说一般社会上的乌合之众,即使是训练有素的队伍都肯定会军心大乱,有什么可怕的呢?

我有一位熟人不太会功夫,只会点飞刀,他也对我提到过,在后期,一次他们三个人在外地面对四十来个持刀棍的知青的较量,当时除了他口袋里有两把折叠式龙水尖刀,另外两个朋友都是空手,并且都不怎么会功夫。在对方向他们围上来时,他判断了一下形势,硬打是不行的了,只能以勇气赌一把,也算智取吧!他就果断地打开刀子,飞刀刺在丈外最前面的那个大汉脸上,对方一看他会飞刀,顿时就吓得四处逃窜,那个受伤的当然跑不快,挣扎着跑了不到百米,就被他们追上,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以说赢得实在是太轻松了。

不怕大家笑话,当年我对打“野架”并没有什么自信,所以我就是听了他的话后才开始苦练飞刀的。

在战术上,大多数的教材里,包括在特种部队教材中说到面对众敌的战术都似乎强调最好是先集中力量击倒最弱的对手,减少自己遭到围攻的机会。也许编教材的人都有真正的战场经验吧?但我的看法却刚好相反,大家从我举的大多数例子中都可以看到,击倒最凶恶的对手才是最佳的选择!我没有经历过战场,不过,我想,即使在战场上,最有战斗力的倒下了,其他的人恐怕也难免是“兵败如山倒”了。

判断你的攻击对象很简单,通常是冲在最前面,最强壮,叫喊得最凶,也最先出手,打起架来也最拼命的那位,这种人在搏斗中的作用相当强大,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作用,可以鼓舞士气,同样的,你打倒了他,就可以极大地打击敌人的士气,摧毁他们的战斗力,被打垮了精神的队伍,无论有多少人,都自然不堪一击。

自然,我的说法是要有实力做后盾的,如果你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瞬间击倒敢于靠近你身边的敌人的实力,你就可以相信我的话。我也许是见识太少,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敢死队”,我坚持认为,至少在一般情况下,在一大群人中只有极少几个是有拼死勇气的“尖子”,只要这几个人倒了,其他的人越多越好办,因为垮得快嘛。我曾经见过几个歹徒威胁和殴打我所在学校的一个学生,开始气势相当嚣张,口气大得要命,可是当那学生在饭馆里抓菜刀砍断其中一个人的手臂后,其他的就全都吓得不像个男人,细节我就不再描写了。

因为即使在男子汉中,真正的铁老虎也是不多的。就是抢劫,他也只是想谋财,而绝对不希望冒生命的危险,如果你的勇气危及了他的生命,他是不会有拼命的思想基础的。再凶恶的坏人,只是在他出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果而已,只要你重伤了他,让他失去抵抗力,他已经恢复理智,就肯定凶不起来了。至于邪不敌正的道理,就不用我多说了。

当然,既然是以少敌众的混战,就得考虑武器问题,大多数情况是突然发生的,不可能准备武器,如果对方有,你必须要努力夺取武器,就是苏门说的“抢刀夺棍”,为什么是“抢刀”,因为你要击倒敌人,才有机会抢过他手上的刀,直接夺刀很危险。在多人的混战中,夺下对手的棍大多都相当容易。手上有了武器,加之你会功夫,自然会如虎添翼。

如果你能有机会和时间准备武器,最好是双手都有东西,相互配合,如前面说的“张三”,当然双手短棍不一定最有威力,估计“张三”也考虑过不是真正的战争,所以没有用刀,避免杀伤力太大,为自己留点后路。有人认为东洋刀最好,其实在大家纠缠的时候,东洋刀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就是我说的“攻击能力太强,保护能力偏弱”,我地发生过的黑帮之间的单人决斗,就有用两把菜刀砍死了用东洋刀的对手的例子。从保护自己的角度看,双手铁尺都要比刀强得多。我看到的防身和杀伤力都最厉害的是苏门的“滚刀”,有护手,长一尺多点,形状如百斩刀,轻一点,刃窄一些,左手阴握,右手阳握,攻守兼备。

现代社会是禁止随身带刀出行的,所以,有防范意识的朋友可以考虑在练武的同时,练一点短棍、双节棍之类,既可健身娱乐,也可在关键时随手就能找到类似的东西,用来保护自己,脱离危险。

在混战中眼法也重要,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人更加不可能看清所有的事物,必须用我以前说过的“全视场”法,当然,只是我这样水平的普通武者,没有达到苏门的“打前照后”的程度,更没有达到只凭感觉就能对付背后敌人的境界,我只能用这样的眼法配合变化的身、步法来尽量增大自己的视野,并且有些东西,比如凶器,你不看得那样准确反而更能保持平常心,反应速度也更快,才能保证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实战潜力。

从纯技术的角度看,也许应该注意一点:即迅速离开刚才激烈搏击过的位置。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行,越快越好。也可用苏门混身的身法和步法。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参与者都习惯性地扑向打得最凶的地方,对方手上的武器甚至暗器都会自然地向你身上招呼。除非是吓坏了的人,自然对你没有威胁。如果你在击倒一两个敌人后,不能果断地转移,就可能陷入最可怕的“纠缠状态”,一旦被扑上来的人扭结在一起,即使你有再好的功夫都可能难以施展。

第5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禅宗;少林武术;岭南;传播;历史原因

说起少林武术,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把它分为若干个阶段来认识。跋陀创寺时,少林寺的供养是来自官府,寺院本身没有太多财产,寺院之外更没有地产,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拥有武装力量。这样,在跋陀创寺时期,没有必要拥有武装力量。少林寺和武术结缘,是在隋唐及其以后,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认识。一是隋唐时期,政府赐给少林寺大量地产,如赐柏谷坞地一百顷给了少林寺,少林寺就要用心去经营管理它。少林寺无疑必须拥有武装力量。接着便有有了王世充窥视、图谋梵宫,“寺僧拒贼”的情况,进而又有了十三棍僧擒王世充之侄王仁则归唐等历史传说。二是到了明朝,少林寺和与政府积极合作,参与平定倭寇沿海入侵和地方武装“叛乱”,保留和训练合法的僧兵武装组织,少林武装力量逐步闻名于世。少林武术开始逐步形成。三是在清朝,在满清贵族统治背景下,少林武术又被赋予民族政治寓意,而且渐渐被神化。清初爱国诗人顾炎武诗“寄语惠玚流,勉待秦王至”,是少林武术具有民族意义的开端。四是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近代火器的普及,少林武术进一步被文学化、民俗化,进一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在当代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化格局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少林武术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通俗的表述,成为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支点。〔1〕

上述可见,少林武术是诞生在阶级矛盾尖锐发展时期。尤其是到了元、明、清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尖锐发展,少林武术也愈以得到发展和广泛传播。少林武术在岭南的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广东作为岭南的核心地带,又和少林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清代、民国的所谓少林十虎,到产生诸多以粤港为背景的少林功夫影视片,进而出现了“万片归宗一少林”的现象。无论如何,出现少林武术(或者说少林功夫)在岭南得到广泛传播这一奇特的现象,应该是有它的特殊历史原因的。梳理考察少林武术在岭南得以广泛传播的历史原因,对于认识少林武术在岭南广泛传播这个中国武术史上的特殊现象,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认识少林武术在岭南广泛传播的原因,不仅要从少林武术的产生、发展说起,

而且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既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又和佛教禅宗的传播发展密切相关,还和社会战乱引起的中原客家族群岭南大迁徙有关。综合看来,可以把少林武术在岭南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归纳为以下诸点。

1 禅宗发展传播和少林武术南传相伴随行

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唐咸亨三年(672),出生于岭南的惠能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黄梅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后在弘忍让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偈受到弘忍首肯,并授与衣钵成为禅宗传法继承人,成为禅宗六祖。惠能回到岭南韶州的宝林寺,为了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的追杀,他不得不离寺向南,长期辗转隐遁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在深山老林中过着野居生活。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有辩论风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著名禅语而被该寺住持印宗法师发现,进一步为惠能剃度受戒,正式成为禅宗传法师。第二年,他毅然前往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准备永久弘法,并在韶州城中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为禅宗传宗法宝,并逐步演绎成《六祖坛经》,成为其后开辟“南宗”禅的经典。宝林寺也成为“南宗禅法”的发源地。惠能在岭南弘法近四十年,使得“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扩大。后来经过弟子神会的努力,南宗禅取代了“北宗”禅学在北方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并进一步风行全国。至北宋初期,禅宗共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宗,再加上临济门下分出的黄龙、杨歧两派,合称五宗七派,禅宗成为唐朝以后中国佛教主流的,岭南地区成为禅宗佛教的盛行之地,“禅宗”文化更是深深融化在岭南文化之中。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体系中最庞大的门派体系,因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又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所以佛门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乃末技,练功习武的目的只是收心敛性、屏虑入定。少林武术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习练,是学习少林武术的第一要领。少林武术又有“武术禅”之称。除了具有以禅入武,习武修禅,禅武合一的特点,还有以防御和功夫为主、以攻击和武术为辅,练拳脚为主、练器械军兵为辅等诸多特点。少林武术作为一项综合的庞大武术体系,能够在岭南迅速传播,与禅宗在岭南的迅速崛起密切相关。假如没有禅宗在岭南的广泛传播,没有禅宗从初祖到六祖的一脉相传,诞生于少林寺的少林武术在岭南的广泛传播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六祖惠能在湖北黄梅得到的禅法,是从初祖达摩以后,通过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又到六祖惠能,这样一脉传承下来的。岭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一种六祖惠能崇拜现象,禅宗在岭南得到了广泛传播。广东省的光孝寺,广东新兴的六祖寺,因是惠能的剃度和出生地而分别也成为禅宗祖庭。至于惠能避难的其他地方,也星罗棋布了很多六祖寺。禅宗祖庭少林寺产生的少林武术在岭南得以广泛传播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2 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是少林武术南传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来以农立国,中原和关中地区是开发比较早的农业地区。唐朝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以后逐步东移到了中原地区。唐朝设东都于洛阳,就是经济重心东移的一种表现。到了宋代,先是建都开封,又南迁临安(今杭州),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在逐步转移,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长江以南地区。在北宋时期,为了将盛产于南方的稻米运到京城,不得不依靠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来完成。这样十分费时费力,大为不便。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是全方位的,必然引起文化的传播和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摇篮地,中原文化的整体南传,必然也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少林武术传到南方。唐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逐步实现的,处在中原地区的少林武术,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逐步向岭南传播。

3 中原人南迁成为少林武术岭南传播又一原因

少林寺地处中原,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少林寺诞生少林武术既和处在中原地带防备战乱中的乱兵骚扰和山贼抢劫有关。由于中原战乱,使得人民难以中原地区安身立命。于是有一部分民众为了躲避中原战乱,便拖家带口,或者结帮成群地向南方迁徙。他们进入到人烟稀少的岭南和福建一带,成为南渡的客家人。在来自中原的客家人中,也不乏少林寺的出家和在家的俗门弟子,他们必然要把少林武术从中原带到岭南地区。岭南客家为了南方立足自保,也有不少练习和运用少林武术的情况。躲避战乱,中原人南渡而成为岭南客家,实际上也成为少林武术得以南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还远不止此,在中原地区发生战乱期间,受影响的不仅是中原地区的农民,也包括少林寺及其他寺庙中的僧人。他们在中原地区难以安身立命的情况下,也是要游走江湖、避乱岭南的。中原战乱实际上成为客家人南传少林武术和江湖游侠南传少林武术的一个重要原因。粤北是客家人聚居区,在粤东北、粤北梅州、韶关等地,不仅有通过南迁的中原客家人传来了少林武术(主要是拳术),还有自己的客家拳师,更通过客家人和禅宗传播,练出了和少林武术密切相关客家拳和佛家拳。尤其是客家拳是南拳流派之一。因流行于广东客家地区,因而得名。客家拳种有朱家教、刘家教、刁家教、钟家教、李家教、岳家教、流民教、刘凤山派、昆仑拳,牛家教等,大都和少林武术的南传有关。诸如流民教,也叫流民拳,就是从北方躲避战乱的北方流民中传出来的。

广东新会京梅乡人陈享创立的蔡李佛拳,据传说是陈在幼年从其叔父陈远护学了佛家拳,长大拜李友山为师,后来又跟随少林寺和尚蔡福学拳。他把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融会贯通,创造了“蔡李佛拳”。蔡李佛拳在广东流行于广州、还有南海平洲人林世佛山、肇庆、韶关等地。这些拳术既和少林拳、禅宗有关。该拳流行于广东的南海、番禺、顺德、肇庆、广宁、怀集等地,进一步传播到港澳和南洋一带。广东的佛家拳,在佛门弟子中广泛传习,“韶关的南华寺、肇庆鼎湖山的庆云寺均传习佛家拳。1814年前后,新会县京梅乡的陈远护从鼎湖山习技功成后,回乡里设馆授徒。自此,佛家拳开始在民间流传。韶关、新会、封开、广州、罗定、新兴等地,学者甚众,斗门县亦较盛行。”〔2〕韶关、新兴、肇庆、广州,是六祖惠能修行、弘法之地,也是禅宗发达地区,佛家拳的盛行,不仅是有道理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4 少林武僧参与抗倭战争为少林武术南传提供了契机

少林寺处在中原地带,不仅和军事战争脱不开干系,也必然和中央政权发生这样和那样的联系。隋唐就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后来,少林寺要么和官府发生密切联系,接受官府供养和赏赐,要么不受官府羁系,不断受到政治迫害。少林寺为了看家护院、保护庙产,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武僧团),这也是少林武术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载体。但是,这一寺庙武装也受到了官府的关注,并不时加以利用。在阶级矛盾激烈之时,一旦有农民起义爆发,官府自然会利用少林武僧团,出来参加军事行动。朱云锦《予乘时小录》说:“明时倭寇作乱,总制胡宗宪始用少林僧兵。”明李绍闻《云间杂志》也记载说,“嘉靖癸丑(1553年),倭初至海上……按院蔡公可泉,召少林僧兵百余人,其首号月空,次号自然,傍贼结营。浙江宁波人万表在《海寇议》中写道:“时值海寇出没,为江浙患。其后倭乱大起,万表结少林僧,习格斗法,屡歼其众。”公元1553年,倭寇犯杭州。杭州城门紧闭,三司率领僧兵四十人御敌,并且大破倭寇。这支僧兵队伍的将领为天真、天池二人。这是僧兵参加抗倭的一次重要战役,并打了一次胜仗。郑若曾《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详细记载了随后不久天真所率“苏州僧兵八十四名”、月空所率“杭州僧兵一十八名”参加的几次战役。在这些抗倭斗争中,少林武僧手持铁棍,“便捷骁勇,官兵临阵,用为前锋”,面对着“电掣风翻、旋转格杀”的倭寇们,毫无惧色,运使铁棍“便捷如竹杖”。少林武僧月空与敌格杀时,“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打出了少林武功的威风。〔3〕少林僧兵转战于东南沿海,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初十的一次战斗中,他们以不足80人的队伍痛歼倭贼100余人,而僧兵只有4人受伤,少林武僧的精湛武技,由此可见一斑。《僧兵首捷记》还说:“诸僧衣锦袈裟,持杖,口含淀蓝。遇贼以蓝涂面,自地跃起,若倮鬼,前搏。倭大惊,以为神。遂大败倭。追及嘉兴之白沙滩,尽歼焉。”僧兵队伍在作战之时,“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胆已唬落。”后来有人认为,以蓝涂面、口含淀蓝的作法,是在模仿少林寺有金刚神力的那罗延神。而这种打扮,加之高强的武艺,是现代特种兵的前身。正因为僧兵武艺高强,所以官兵每次临阵都让少林僧兵打头阵,用为前锋。在上海抗倭战斗中,“贼队有巨人穿红衣舞刀而来……兵始交,智囊僧提铁棍一筑跃过红衣倭左,随一棍落,其一刀贼复滚转。又跃过红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应手毙矣。”〔4〕更有法号月空的僧人响应号召,率领30多人在上海奋勇抗击倭寇。后因误入敌军埋伏,全体阵亡。少林方丈闻讯后带着一百僧兵,口宣佛号棒杀倭寇上千人。

明代少林僧人(弟子)在东南沿海一带参与抗倭,不是一时一地,而是在明嘉靖年间的沪、苏、浙、闽地区。嘉靖以后,江苏海阳程宗酞赴少林学武,晚年著《少林棍法阐宗》,娄江吴受著《手臂录》,福建沿海南少林以及天地会,都可见到少林踪迹和遗风。后来在上海佘山发现了四座明代抗楼僧人墓塔,这是明代少林僧人在沪苏浙闽地区抗倭史迹的见证。〔5〕

闽中抗倭,在训练与实战中都要运用少林武术,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对少林武术的南传和弘扬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嘉靖辛酉年(嘉靖四十年,1561),俞大猷自北方云中奉命南征,途经河南。因素闻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传神棍术,特别造访了少林寺。寺僧一千多人进行了棍术表演。俞大猷观摩后,还对众僧进行指教。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还选了年少有勇的宗擎、普从和尚,随俞大猷南征学习棍术。宗擎、普从二僧随俞大猷南行,俞教给他们少林真诀和《剑经》(实为棍经)。三年艺成,二僧又回到了少林寺,使少林棍法能够传承下去。俞大猷临别还写了《少林寺僧学成予剑法告归》一诗:“神机阅武再相逢,临别叮咛意思浓;剑诀有经当熟玩,遇蛟龙处斩蛟龙。”十多年后的万历丁丑年(1577),俞大猷在北京神机营提调兵车。宗擎前来拜见,并说:“回寺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俞大猷很高兴,又送了剑经给他,勉励他益求其精地继续练习。又赠诗一首《诗送少林寺僧宗擎》:“学成伏虎剑,洞悟降龙禅。杯渡游南粤,锡飞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颠。莫讶物难舍,回头是岸边。”这些史实说明,少林武僧通过参加官府的军事战争,使少林武术得以传播,同时,又进一步吸收了方外武术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俞大猷只是一个例子,诸如戚继光等抗倭名将,对少林武术南传和南少林武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正是俞大猷和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丰富和发展了福建的少林拳(又称南拳)。后来南拳又在广东地区得到了传播、发展和弘扬,进一步演变为名声远播的又和少林武术相关的诸多拳种和武术门派。

5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发展是少林武术南传的又一重要原因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经历大大小小的劫难不下百次,早期的比较严重的“三武灭佛”、周世宗灭佛,近代又有“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少林武术在唐朝产生以后,经过宋元明的发展和传播,在中国南方得到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明清以后,少林武术可以说在岭南的武术界是无处不在,踪迹遍存。少林武术之所以在岭南得以广泛传播,是明清、民国时期,岭南成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交织发展的地区。在明朝,东洋倭寇不仅在苏浙沪杭一带侵扰,气焰嚣张,而且还袭扰侵略闽粤地区,民族矛盾频发不断。清朝建立以后,对汉族人民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康熙、雍正年间,清朝为了进一步稳定封建统治,于雍正五年(1727)命令:“着各省督抚转饬地方官,将拳棒一事严予禁止,如有仍前自号教师及投师学习者即行拿究。”〔6〕而且还派出军队捕杀僧人,火烧寺院。在福建的南少林寺的诸多武僧便被迫离开少林寺,来到广东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著名的武术家洪熙官、方大洪等,就是在在此期间来到广东的。有书籍记载:“少林派高手如童七斤、谢亚福、胡惠乾等人,从福建少林寺到过广东;白眉派的白眉道人、五枚大师、高进忠、鲍龙、洪福等从四川峨眉山来过广州,曾住在西禅寺内;武当派的冯道德等也从武当山落足羊城。”〔7〕人民群众在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下,要么遁入空门,要么游走他乡,练习少林武术成为防身自卫的手段。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岭南的客家人,也受到多方面的压迫。为了自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组织秘密会社练习武术和功夫。在鸦片战争以后,岭南地区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不仅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也异常尖锐。于是有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起义等,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加上岭南各地民众自发起来建立的民间武术团体,武术会馆,纷纷练武自保,它们大多又以练习少林武术相标榜。这些都为少林武术在岭南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契机。明清及其以后,是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发展时期,因而也成为少林武术南传的重要原因。

《少林拳术秘诀》对少林拳在广东的传播就有明确记载:“粤中之少林术,传之于蔡九仪。蔡为一贯高足,返粤后,杜门家居,并不以技术显人,亦无有知之者。盖蔡本粤之高要人,崇祯时以武科起家,为洪经略承畴之军令承宣官,后以洪降满,遁匿于少林中,受技于一贯禅师。最长于超举术,且精腿击法。与人搏,能腾身飞跃于寻丈以外,疾如鹰凖,令人不易防备。后年老,欲传其术,遂择子侄辈及戚友中之佳子弟,朝夕授之。其门徒中,以麦姓和莫姓为最。麦、莫均顺德人,不知其名。蔡氏之术,麦、莫两人,又各得其一长。而麦、莫两家,遂为粤东技击术之泰斗。”〔8〕而且,广东南拳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洪、留、蔡、李、莫”是广东南拳的五大名家。“洪拳源出于少林寺,明末清初传入广东,流行全省各地。相传为洪熙官所传授”〔9〕。蔡拳相传也是来自少林寺。少林寺和尚蔡福先传入广东,番禺的蔡展光较有名气,主要在中山、湛江等地流传。李拳相传是由少林寺和尚李色开开创,新会李友山传授,此拳种流传于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和广州等地〔10〕。莫拳相传是莫达士在少林寺学成以后,回到东莞火岗村开始传授,也有认为是至善禅师传到海丰,后来主要流行于广东的东莞、顺德、新会和广州等地〔11〕。

蔡李佛拳是在广东广州、佛山、肇庆、韶关等地流行很广的拳种,后来进一步流传到港澳、南洋和美洲。还有咏春拳,也和少林拳有关,说是少林寺至善禅师从福建传入广州光孝寺的拳术,还有说是方咏春传授的拳术。该拳不仅盛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韶关、高要、鹤山等地,在香港和澳门也有流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总的来看,少林武术从他诞生之日起,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开始传播、演变。就南方传播而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禅宗的南传和反向传播、中原战乱民众南迁、东南沿海率先受到倭寇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少林武术派上军事用场等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释永信,少林武术研究漫谈〔J〕.禅露,2002:夏之卷.

〔2〕〔8〕〔9〕〔10〕〔11〕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9.

〔3〕周伟良.明清时期少林武术活动的历史流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4(1):69-73.

〔4〕上海通社编,上海掌故丛书.吴淞甲乙倭变志〔M〕.上海:上海通社,1935.

〔5〕陈平,少林僧兵沪上抗倭行迹考〔J〕,上海文博论丛,2003(4):86-89.

第6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50余名假和尚行骗行凶多座城市,为何得不到及时的惩处?面对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假和尚队伍,相关部门为何显得谨小慎微?欲管不能?

2006年末,来自河南农村的50余名假和尚仗着一身袈裟和刀枪棍棒,一路骗群众、打记者、袭警察,沿河南、湖北、重庆和四川“杀将而来”,最后才被成都市180余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强力合剿。

虽然该事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各方表现和社会怪相,至今让很多人惊诧不已。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韦锋说:“这批假和尚一路打出了政府的执法软肋。”

惊心动魄的街头对决

2006年11月22日下午,50余名“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光头男子在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聚龙路街头弄枪使棒,他们自称“少林寺和尚”,并以每人10元向围观群众强行收取演出费;此外,他们还向市民高价兜售劣质刀棍和药物。

得到“少林寺和尚”街头行骗的消息,成都电视台《深夜快递》栏目记者立即赶到现场。没想到,这些“和尚”挥舞棍棒冲向记者,将一台价值20余万元的摄像器材砸毁。记者随即拨打110报警,簇桥派出所数名民警和治安巡逻队员迅速赶到现场制止,这群“和尚”却仗着人多势众,不但围攻警察和治安巡逻队员,同时继续殴打在场的4名电视台记者,导致后者全部不同程度受伤,随后又有一台摄像器材被砸毁……

由于局面无法控制,现场警察不得不向分局指挥中心求援,武侯警方又迅速抽调警力,聚集了180余名警察赶到现场,与50余名“少林和尚”“决战街头”。

尽管增援警察已经包围了整个现场,但是“和尚”们仍然分乘一辆大巴车和一辆长安面包车,向川藏路“突围狂奔”。逃逸两公里后,最终在川藏路八一家具城门口被警方拦截。见状不妙,20余名“和尚”立即跳下汽车,分列在两辆汽车前挥棒喊打喊杀开路,不断袭击阻拦警察、治安队员的头部和腿部,并追打先后赶到的数家电视台和报社记者,叫嚣“要阻断川藏路”,除数名警察和记者继续被打伤外,还造成警车和综治巡逻车各一台受损。

当有围观市民进行指责时,也遭到“和尚”们的围殴,致使数人受伤。警察无奈数度鸣枪示警,但“和尚”们仍然凶猛地武力冲击警方的警戒线,并继续砸坏了两辆警车。最后,警察与这伙人展开一场长时间的贴身搏斗,直到将“和尚”全部制服。

身为武侯区公安分局法制科科长的郑欣事发时接到局长命令:“立即赶到现场,配合案件工作,特别注意收集相关违法、犯罪证据,并给予现场执法的警察们法律实务指导和监督。”郑欣说:“感觉分局领导对于这个案件非常重视,依法办案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当时也根本没有向我表示对‘和尚’们身份怀疑的问题,即根本没有考虑什么特殊案件成分。”

随后,武侯警方立即调集警力对涉案“和尚”展开审讯,同时与河南少林寺方面取得了联系,从多方面核实其身份。郑欣表示:“少林寺方面答复这批人肯定是假和尚,他们根本不允许僧人到社会上进行类似的活动,这样案件的情况就清楚多了。”

次日下午,武侯警方迅速向社会公开通报了这起罕见的暴力袭警案,说明涉案50余人均是河南省无业人员,2006年以来,这伙人假冒少林和尚,先后在湖北省武汉市、重庆江津市及渝中区等地,以同样手法诈骗当地居民。

郑欣表示,这伙男子大多数来自河南省农村,以王胜利、张高峰两人为首,纠集活动时间长达数年。期间,该团伙曾不断淘汰和吸纳成员,其组织分工也十分明确。他们花钱从河南一所武校请来4名10多岁的小男孩,用作武术表演,其余人则各有分工:搭棚子、卖东西、收钱、维持秩序等。“为了吸引眼球,骗取群众信任”,在王、张二人的要求下,该团伙所有成员必须剃光头、着长袍,假扮少林武僧,打着武术表演的旗号,暗地里则兜售一些假药假玩意,谎称还能“开光”,以此行骗走遍了许多地方。

随后,其中19名假和尚被武侯警方以“阻碍执行公务罪”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两项罪名刑拘,其余人员接受警方调查、教育后释放。郑欣说:“四川的新闻媒体报道了此案的基本情况后,却引来了一个意外,我们接到了重庆警方的报告,声称这批人之前在重庆也留下了‘累累恶迹’。”随后重庆警方派员赶到成都,向武侯警方介绍了相关情况,并通过移交手续带回了9名假和尚回渝依法处理。

重庆警方莫名“网开一面”

11月7日下午,一群打着“少林寺武术表演团”旗号的“和尚”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表演”,30多名剃光头穿僧衣的“和尚”边表演边卖药。由于其车辆和行为妨碍了交通秩序,一名交警上前询问,但是遭到了几名“和尚”的围攻阻挠。《重庆晨报》两名记者也随即赶到现场进行拍摄、采访,几名手持武器的“和尚”又气势汹汹上来抢记者的相机,并将摄影记者胡杰推倒在地进行轮番殴打。

随后,接到报警的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派出所3名便衣警察赶到现场,准备阻止殴打记者的“和尚”。尽管警察们出示了警官证,但是却有几名“和尚”涌上前来抢警官证。接着,挥舞着木棒和表演刀的“和尚”们分成两路,一路围攻3名便衣民警,另一路继续殴打记者。

此时,有人拨打了110。江北区公安分局出动了大批警察,把“和尚”们全部包围起来,但一直没有行动。双方对峙不久后,警察们突然让开一条道,让“和尚”们驾车离开。事后有人透露,是由于江北区一名领导发话,警察们才如此执行命令。平息了现场后,伤者被送往医院检查,一名记者和两名警察多处软组织挫伤,另外一名警察则被打成轻微脑震荡。

11月17日,这群“和尚”又来到重庆市渝中区九坑子“演出”、“卖药”,一名当地群众路过时随口说了一句“卖的是假药”,便被这群假和尚围攻。渝中区大坪派出所表示,当天,家住九坑子的洪先生在自家楼上发现家人在和这群假和尚争执、抓扯,为了维护家人,他马上下楼和假和尚争执了起来,其中9名“和尚”立即用棍棒和表演用刀围攻洪先生。洪的家人赶紧报警后,这群“和尚”迅速收起摊子离开。经过医院检查,洪先生手骨折,背部内骨撕裂,头部缝了8针,大腿缝了1针。

后经成渝两地警方查实,该假和尚团伙自2006年以来,已经涉足湖北武汉、重庆市区、重庆江津等多个城市。他们在上述各地行骗时,都曾寻衅滋事,打伤多名民警和普通群众,直到窜至成都市被擒。在整个过程中,这批人一直驾驶的车辆均是一辆大巴车和一辆长安面包车,但是路途中从来没有被截查过。

对于这批假和尚在成都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遭遇”,重庆市一名执法官员认为是“重庆方面已经出现执法疲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非常明显,即对这些身份特殊的“和尚”非常敏感,担心触犯到宗教红线而冒政治风险,“只要不在重庆地盘闹事,离开就可以不管了,吃点小亏也无所谓”。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韦锋认为,这是政府管理、执法能力不足所致。他说:“即便是真和尚,政府也不能敬而远之,重庆警察更不应该示弱,不能放弃自己的神圣职责。这些假和尚敢于如此一路公开行骗,对抗警察执法,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被‘惯’出来的。”

而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法制科科长郑欣表示,“成都警方执法无差别”。他说:“无论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只要其有不当行为,我们都会有礼有节地进行执法工作,我们并不会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身份而回避,即便是有特殊身份,我们暂时无法处理,也会马上进行汇报和身份核实。”

郑欣表示,武侯区域内有美国领事馆等众多国外机构,有驻川的各种部门,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很多,也经常出现一些复杂的问题,但是武侯警方从来都按照程序执法,用证据说话,更不会因为对方身份特殊而回避执法,所以此次成功打击假和尚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例外”。

重庆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常慧法师表示,按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和尚是不允许私出化缘的,也不能举行武术表演等;一旦要以武术等形式表演,肯定会得到当地政府等部门的同意。常慧法师建议以后重庆市民发现有和尚化缘或者表演等,可以向当地佛教协会反映。

佛教界形象被严重影响

此次成都警方打击假和尚案件只是中国假和尚风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蔚为壮观的假和尚队伍大量兴起,其中又以“河南省”及“少林寺”最负盛名,前者是假和尚的“盛产地”,后者则不断被假以名义。

在互联网上键入“假和尚”进行搜索,即可以看到《假和尚卖佛珠诈钱财,无知善男信女猛捐“善财”》、《假和尚千里行骗,今日在龙江落网》和《冒充“武僧”外出行骗,探秘宝丰“假和尚村”》等10万余条新闻报道,可谓涉及全国各地,遍及城市乡村。

从2006年10月5日起,重庆市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开通了网上个人博客,除了涉及佛教动态、佛经讲解,解答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关于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之道等话题,道坚法师还在博客中揭穿了假冒和尚行骗的种种骗术。他表示:“中国以后,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推行自由政策,各大宗教相继恢复开放。作为中国主流宗教的佛教,由于信教群众人数众多,影响最大,各名山大川,香火日渐鼎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信众增加到1亿多,而佛教出家僧才的培养,却难以跟上社会的信仰需求,因此一度出现佛教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有些社会不良分子,看到社会转型中的漏洞,以极度的贪欲之心,纷纷加入假冒伪劣的行列,以破坏宗教的虔诚和社会良心,换取黑心钱谋生或暴富。”

在成都警方打击50余名骗人滋事的假和尚事件后,道坚法师就在博客里发表文章《假冒佛教僧人骗钱的招术揭秘》,阐明了正规寺院经济的支出和收入模式:寺院的经济收入一是来自经营第三产业,包括素斋、住宿、宗教用品和宗教典籍等;二是宗教收入,即为信众做法会、开光、超度等;三是信徒的捐赠。寺院经济的支出包括寺院古建筑的维修、新建宗教建筑、文物保护、文化、教育、弘法和慈善等,还有水电费、职工工资等。开支中,职工和僧人的日常生活费及僧人的补助,占寺院整个支出的比例非常之低,这些经费大多用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文化教育等重大项目上了。道坚法师表示,那些靠骗术赚钱的方法,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做的。

2006年9月,作为电影《疯狂的石头》重要拍摄地点的重庆市罗汉寺组成了一支“僧人打假队”,协助警方捉拿行骗的假和尚、假尼姑,原因是有许多自称是罗汉寺的和尚在重庆街头向行人化缘、贩卖护身符等物。仅仅数日,“僧人打假队”便识别出30多名假和尚、假尼姑,罗汉寺的智能法师表示,他们组织的“僧人打假队”将继续在重庆街头打击冒名骗人诈钱的假和尚,以维护佛门清誉。

重庆市佛教协会提醒市民,凡在市民中以“化缘”为名讨要钱财的僧尼都是假的,真正的僧尼都有国家佛教协会统一颁发的“戒牒”,这是僧人的“身份证”。事实上,被称为“僧人身份证”的“戒牒”也不“保险”,据广西《南国今报》报道:在桂林市一些地方,花60元就能得到假冒的“中国佛教协会‘戒牒’”及相关僧人服装等物品。

道坚法师表示:假和尚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请有关政府部门像成都警察一样管一管。他甚至提醒大家:“只要你看到上门化缘的‘和尚’,请你拨打110报警,我们的警察会马上赶到现场,并对这个诈骗行为给予法律的制裁。若诈骗犯罪事实成立,一般判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有其他犯罪行为,数罪并罚。”

第7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首届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6月2日在北京开赛。此项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北京东方武联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是目前国内首个个人对抗类竞赛项目的团体赛事。首批参赛的有北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和广东6支队伍,代表了中国南北散打的较高水平。比赛设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和85公斤级,每个级别每支队伍派出一名选手,以五个级别的胜负计总分。

联赛分为常规赛和争霸赛两个阶段,常规赛采取双循环赛制,积分前四名的队伍进入争霸赛后,通过单败淘汰赛决出总冠军。举行的武术散打超级联赛。

(武宣)

第三届全国健身气功天会举行

第三届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于6月26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体育馆举行。

本次赛会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和湖北省体育局主办,由湖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汉市体育局社体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1支队伍共四百余名选手参加集体和个人项目比赛。健身气功包括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等。

(门天清)

第七届全国武木之乡散打比赛在徐州开幕

6月3日,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第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散打比赛在徐州市体育中心开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比赛。

全国武术之乡散打比赛是一项规模大、观赏价值高的部级武术比赛。此次比赛共有10省18个市、县、区的118名运动员参赛,获得团体前八名的武术之乡可组队参加“2009年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散打争霸赛”。

(刘苏)

世界功夫王争霸赛“俄罗斯散打王”约战羊城

首届“世界功夫王争霸赛”将于7月17日和18日在广州新体育馆举行。届时,包括世界第一散打高手、俄罗斯人穆斯里木,中国选手边茂富、于锦在内的88位世界一流武林高手将齐集羊城,为广大武术迷献艺。

本次赛事将创下有史以来国内搏击类赛事奖金数额之最――冠军奖金为100万元人民币,赛事的总奖金加上出场费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总结了本次比赛筹备工作的几大特点:创意新,此次比赛包含了世界各种武术门类,观众将有望欣赏到散打、泰拳等世界一流高手的表演;水平高,包括“俄罗斯散打王”穆斯里木、现役“泰拳王”在内的8位世界一流好手将齐集羊城献技;投入大,赛事总奖金加上出场费将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影响大,如此高水平赛事将吸引全世界武术爱好者的关注。

(武宣)

第五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在澳门举行

第五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6月7日在澳门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11名武林新星参加比赛。

两年一届的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是亚洲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武术套路和散打赛事,为期4天的比赛中,选手们进行了长拳、剑术、刀术、棍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等项目的角逐。

(刘卫国)

非洲上演中国功夫 赞比亚总统亲临现场

近日,出访非洲的中国武术代表团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进行了演出。当晚,中国功夫不但令一千余名当地观众为之倾倒,更吸引了赞比亚总统班达亲临现场,他对“中国功夫”赞叹不已,并一再表示,“太棒了,你们的技艺真了不起!”。

从5月底开始,中国武术代表团先后在非洲大陆的加蓬、肯尼亚、赞比亚进行访问和演出,并将继续前往马拉维、坦桑尼亚两国。这是以国家体育层面组织的武术代表团首次访问非洲大陆。此次中国武术代表团的23名武术运动员中,包括了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棍术冠军、亚洲武术锦标赛刀术冠军等。

在此次非洲五国巡回演出中,中国武术健儿向非洲观众展示如长拳、南拳、太极拳等竞技武术,还表演了一些传统项目如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以及传统器械如双刀、双钩、绳镖、三节棍、九节鞭等。除此之外,在结束每一个非洲国家的访问和表演后,中国武术代表团都会留下一名体育教练在当地进行短期武术培训,并为当地喜爱武术的青年举办讲座。

(侯婷婷)

传承武当武术 弘扬道教文化

中国武当山内家功夫团是武当山特区武术局组建的一支从事武术表演的专业队伍,以弘扬武当道教文化为宗旨,宣传推广武当武术,常年在核心景区逍遥谷为中外游客演武献技。该团由武当松溪派传人吴洪强领军,年度为游客表演近千场,观众达四十多万人,成为逍遥谷生态旅游区最大亮点。

(郭占柱 朱晚霞 冯开春)

第六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7月开赛

本刊讯 第六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暨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将于7月30日至8月2日,在杭州市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据浙江省武术协会主席陈顺安先生介绍,截至6月底,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余位武术选手报名参赛,此次比赛共设武术套路、对抗性项目、武术功法、健身气功等若干大项,另设长拳类、太极拳类、南拳类和传统拳术类的个人全能大奖和总团体大奖。大赛共设奖金18万元人民币。比赛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传统武术论文报告会和全国武术用品展示会。

(武宣)

香港杨式传统太极拳国际论坛举行

2009年5月下旬,在香港元朗天水围,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联谊会和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联合主办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论坛。海内外众多太极名家以及专家学者到会,深入研讨太极拳理法。论坛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太极拳的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武宣)

山西第26届传统武术锦标赛将于7月举行

第8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选帅重在适合

只有能够把自己的先进理念与中国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是一名称职的外教

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孟伟谈道:“高水平的教练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教练才是好教练。只有能够把自己的先进理念与中国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是我们需要的:外教。”

中国男女曲棍球队主教练金相烈和金昶伯都是世界优秀教练,拥有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对工作充满激情。这样的执教风格与中国运动队较为契合。此外,作为东亚近邻,韩国教练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也比较容易与中方人员达成一致。

最新人主中国女手的韩国籍主教练姜在源曾经达到亚洲手球运动员的最高峰,还有长期在欧洲打球的经历,曾获得世界手球先生的殊荣,5次人选世界男手最佳阵容,两次夺得欧洲俱乐部联赛亚军。而作为教练,姜在源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气,他目前是国际手联为数不多的讲师之一。这个身份和中国男曲主教练金相烈颇为相似。

美国人迈克尔・巴斯蒂安曾经率领中国女垒征战2006年女垒世锦赛并获得第四名,但他现在的身份只是球队的打击教练。他失意的主要原因是“成绩不达标”,但是更确切的消息表明,他离开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队员无法适应他的“西式管理”。

手曲棒垒中心主要负责入表示,聘请外教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聘用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考量和准备,而且外教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各异,执教风格不尽相同,与他们的交流合作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探索多种合作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起用外籍教练,中心和外教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除中国女曲尚有冲金希望外,其他队伍很难担当重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手曲棒垒中心还是果敢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起用外籍教练,中心和外教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手曲棒垒中心全面聘请外教的过程中,外界也有疑问――大规模聘请外教所需要的费用如何解决?目前,聘请外教所需费用基本通过3种方式解决:其一,国家体育总局拨款;其二,通过合作方式由对方解决经费;其三,合作培养双方共同出资共建。金昶伯、金相烈和中国曲协续约的合同细节虽然并未公之于众,但据了解,“二金”在北京租房和买车等开销都由手曲棒垒中心“埋单”,这些费用都是直接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拨款。

男曲的情况有些特别,球队目前是采用和地方队合作共建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在金相烈与中国男曲续约的仪式上,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发昌就出现在现场。李发昌表示,国家手曲棒垒中心和甘肃省共建的国家男曲,能再次和金相烈合作是非常好的事情,甘肃省体育局将继续大力支持国家男曲的工作。据了解,甘肃省通过共建国家队的模式共享资源优势,培养自己的球员和教练员,这也是国家手曲棒垒中心不断探索的新思路。

中国棒球协会秘书长申伟表示,中国棒球队一直与美国职业大联盟有合作,他们帮助中国棒球队培养运动员,按照协议,“这都是由他们出资的,大家做到互惠互利”。

沟通讲求真诚

聘请外教后,中方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不但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加强

外籍教练如同空降兵,体制免疫力是他们初来乍到最重要的武器。但是他们的张扬、直率、不通中国的人情世故,一样会成为不经意间触礁的那个死穴。所以,越入乡随俗,就越容易成功。

因此,如何尽决地度过这段“磨合期”,是每个外教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最近的广州冬训中,中心和棒球部负责人就训练问题与棒球队教练吉姆研讨了一整天。大家直言不讳地问吉姆:“执教三年,为何球队有进步却没有质的突破?”同时,大家还以大量的论据分析提醒吉姆,训练还需要改进和加强。

冬训中,中方教练带领球员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开始了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使得球队技术、体能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提高,一向固执的吉姆见状深有感触。棒球部部长申伟说:“通过对话和交流,外籍教练在训练态度和方法上有了明显的改变,沟通、共同研究问题也更加主动了。”

有时,中心与外籍教练研讨问题也不留情面。去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曲棍球教练员会议上,大家就对金昶佰世界杯失利提出了批评,起初金昶佰不理解,经中心人员以事实为依据帮他分析原因,金昶佰终于明白这是对他的信任、帮助,最终完成了多哈亚运会夺冠的任务。

中心负责人说:“在业务方面有不同观点、发生碰撞,是为了更好地融合。交锋须真诚。我们聘请外籍教练不是找一个好朋友,而是找一个可以一起完成任务的同事。”

隐忧审美疲劳

要处于先进水平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金昶伯从2000年1月3日开始正式走马上任执掌中国女曲帅印,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外界有评价称,金昶伯和女曲队员之间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

正所谓“七年之痒”,外界也有“老金执教思路陈旧,只知道练体能”的不和谐声音。不过,金昶伯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今年冬训前便飞赴阿根廷,亲临现场观看女曲冠军杯赛并收集相关情报。而在去年的男曲世界杯期间,他也前往荷兰参加国际曲联大会,并学习世界男曲技战术发展的潮流。

曲棍球部副部长赵晓宇说:“目前中国曲棍球基础比较薄弱,要想达到世界高水平,教练员比运动员必须付出的更多。同时,创新和学习不光是主教练一个人的事,教练班子和运动员也必须要有学习和创新意识。先进的技战术和打法只有阶段的时效,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处于先进水平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了解对手。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

不过,中国女曲长期大负荷的训练量和训练方式缺乏新鲜感,也是金昶伯执教理念得以全面执行所要面临的“瓶颈”。但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把大规模地聘请外教的“拯救行动”理解为拯救运动员的行动,也可以解释成拯救这些边缘性运动项目的行动。毕竟,在竞技体育市场被严重分化的今天,“冷门”项目就如同濒危物种,它们要,为自己的生存作最后的挣扎。

手曲棒垒球外教之“最”

最早:1999年,韩国人金昶伯接受中国曲协的邀请,接过中国女曲的帅印,他于2000年1月3日正式走马上任,是最早执教手曲棒垒国字号球队的外籍教练。

最久:金昶伯执教中国女曲长达7年之久,他是所有项目中国队中连续任教时间最长的外教。日前,他和中国曲协续签合同,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执教中国女曲直到2008年10月。

最佳:2002年,金昶伯率领中国女曲在中国澳门进行的女曲冠军杯上一举获得冠军,这是手曲棒垒6支国家队在外教带领下取得的最佳战绩。

第9篇:棍棒武术入门教学范文

摘 要 文章从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湘西土家族打飞棒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考究,得出以下结论:打飞棒与湘西土家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信仰礼仪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的山地民族文化特征;打飞棒是湘西土家族传统农耕生活及农耕观念的象征,也是土家族民族性格形成的塑造者。

关键词 湘西 土家族 打飞棒 文化

打飞棒是湘西土家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其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娱乐性、竞技性向世人展现了土家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形式和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本文立足于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湘西土家族打飞棒文化进行剖析和研究,以了解土家族的多种文化基因和民族灵魂深处的个性特征,弘扬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促进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一、打飞棒的物质文化

(一)官方打飞棒活动

明世宗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乘虚而入,大肆侵犯我国边境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湘西,征调土司军队赶赴浙江抗倭。士兵们将木棒携带至战地,临阵当做武器,为扭转战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倭的明代昭毅将军彭尽苣,操起一根红木瓜树棒打了一套“秦王扫江”棍,带动了军土们学习打飞棒的热潮,涌现了一批打飞棒的好汉。打飞棒活动为土家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卫中华民族疆土作出了贡献。红木瓜树常常作为制作“飞棒”的材料,取其木质坚韧,且富历史意义。现存于张家界永顺的土司城和抗倭纪念石碑 、“东南第一战功”的牌匾,一面刻着“东南第一战功”,一面为“子孙永享”字样,生动形象的重现湘西土司军队的卓越功勋,还可以看出朝廷希望自身基业千秋万代的美好愿望。

土司城里抗倭纪念石碑 朝廷授予的东南第一战功牌匾

(二)民间打飞棒活动

每个民族因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际遇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千差万别。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影响民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精神,也影响文化的创造。湘特的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资源为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器材,树木、柴薪成为其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擅长木制工具的制作也成为湘西土家族的一大特色。秋收季节,湘西的土家族人民遇有鸟兽前来偷吃粮食就会迅速扔出手中木棒,以击走鸟兽。有时以棒击棒发出响声惊走鸟兽。勤劳勇敢的土家族人民,从小就练成了木棒掷远的本领,至此打飞棒逐步在民间形成一种体育运动。

吴树平在其所著《风俗通义.佚文》一书中说:“击垠为木戏。垠,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未戏,先侧一琅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屮琅击之,故曰击垠。”南宋的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十引[晋]周处《风土记》也说:“R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寸,其形如履。先侧一垠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垠击之’中者为上。”明朝末年刘侗、于弈正所著《帝京景物略・春场》记有“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遂一击会远,以近为负,曰打拔,古所称击垠者耶[1]。由此可见,打飞棒是可以从相关记载中找到它衍变发展轨迹的。

(三)打飞棒器物

1.棒的制作

湘西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很少有专门的体育运动器械,大多是就地取材,田间地头的劳动工具,房前屋后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土家族体育活动的道具,这些工具简便易取,为土家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方便。土家族传统体育中较受欢迎的打飞棒是就地取材的典型。传统飞棒的规格一般为长70厘米―100厘米的打棒和若干50厘米―75厘米的飞棒,大小以手握最为适宜,较现代飞棒要长;其次,飞棒质量得到提升。传统打棒和飞棒大都用山茶树枝、木匠做工剩余的木棍做成,也可以用较结实的扁担来取代,韧度大,弹性好,宜击打,但表面粗糙有节,时间长了容易对手造成伤害。

2.场地的确立

打飞棒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场地只需满足长30米、宽5米的条件即可。在土家族乡村,人们玩飞棒的场所选择也是多样的,只要有闲暇时间,不管身处何处都可以玩。传统劳作后,人们多在田地里休息,打飞棒的场地也相应多在地头或者山路凉亭。现代生活条件的好转和空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对于打飞棒场所的选择愈加舒适化,如自家空旷的前院、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

3.服饰的制作

打飞棒时的服饰多是以湘西土家族日常特色衣物为主, 明正德年间的《永顺宣慰司志》记载:“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斓色服。”“妇女喜垂耳圈,两耳之轮各赘至十;饰项圈、手圈、足圈以示富。”《明统志》:“土民服五色斑衣”。这是对湘西土家族日常服饰的较早记载。湘西土家族服饰的用料有葛有麻,有棉有丝,多为土布。衣长齐臀,裙长齐膝,以布缠腿,裙腰不封口,在后腰相超后以带系之,被视为“短衣短裙”。 衣裙饰以众多花边,色泽丰富,被视为“五色斑衣”或“斑斓之衣”。土家族男子头戴青丝帕,身穿对胸衣,裤子是蓝布加白布裤腰。女子头戴青丝,身穿无领满襟衣,胸前外套围裙,围裙前是用五彩丝线织成的花。男女垂髻,把头发挽起高束于头顶脑后,以巾捆扎。妇女喜垂耳环,两耳累累然,各赘至十;又有项圈、手圈、足圈意寓为保平安,象征富贵。质地多为银器,也有玉器和少数金器。不穿袜子,光足穿草鞋。从现代竞技体育的角度看,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强冲击力的颜色不仅适合打飞棒竞技运动的对抗氛围,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打飞棒游戏的娱乐观赏性,赋予人们审美的情趣。

二、打飞棒的制度文化

(一)比赛形式

打飞棒比赛项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团队赛,另一种是个人赛。打飞棒”比赛要根据参赛的人数来准备棍棒,如果是团队比赛,那棍棒就要准备的多些。反之,如果是一对一比赛,准备三到四根长短粗细一致的棍棒就可以了。打飞棒比赛项目有多种形式,以下五种比赛形式如下:

一是“比距离”。双方各派两名参赛队员上场,双方同时在起点规定距离(3米)打出棒子,分别由本方队员在终点规定位子接住棒子,哪方没有接到棒子就输了,反之,接到棒子的一方就赢得比赛,如果双方都接到棒子,再把起点规定距离加大,(一次加大一米)一直到有一方队员没有接到为止,来确定输赢。

二是“比花样”。 双方各派两名参赛队员上场,双方同时在起点规定距离(4米)打出棒子,由本方队员在终点规定位子上,当棒子打过来时分别做出同样的规定动作后,然后接棒子,没有接到棒子就输了,反之,接到棒子的一方就赢得比赛。如果双方都接到棒子,那么在提高终点接棒子队员动作难度,如:原地转一圈接棒、前滚翻接棒、前滚翻起身横飞燕接棒、前空翻接棒、后空翻接棒等等,直到一方队员没有接到为止,来确定输赢。

三是“打棒子” 。双方各派两名参赛队员上场,由双方各一名队员将架子上放好的棒子放在规定距离(5米)的起点,分别由本方队员在终点规定位子,用手中的棒子去打起点架子上放好的棒子,一方没有打到棒子就输了,反之,打到棒子的一方就赢得比赛。如果双方都打到棒子,再由终点的队员想办法把棒子从架子的中间穿过,这时,双方各派一名队员在对方的架子前将终点队员打过来的棒子打出,棒子顺利从架子中穿过的就赢了,反之,棒子被对方打出,没有穿过的,过去的就输了。如果双方队员都将对方的棒子打出,就从打出的起点用棒子量出棒子打的距离的长短,打得远的一方就获胜。

四是“地面敲打”。双方各派多名参赛队员上场,每人准备三根棒子(两大一小),双方同时在起点做准备,将一根棒子(小棒子)架在另一根棒子(大棒子)上,用手中另一根棒子(大棒子)将架在上面的棒子(小棒子)用力敲起来,然后迅速将它在空中打向远处,分别从起点用棒子量出打的距离的长短,计算出双方打出棒子的距离长短的总和,打得远的一方就获胜。

五是“空中抛打”。双方各派多名参赛队员上场,每人准备两根棒子(一大一小),双方同时在起点做准备,裁判说“开始”,队员将棒子抛起(小棒子),然后用另一根棒子(大棒子)迅速将它在空中打向远处,分别从起点用棒子量出打的距离的长短,计算出双方打出棒子的距离长短的总和,打得远的一方就获胜。

(二)组织制度

家庭、血缘、宗亲是湘西土家族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生产与生活单位,一般由三代或三代以下组成。土家族的家庭是父系家长制家庭,家长多为父亲或祖父,处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和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妇女也有一定地位,在家庭生活和儿女婚姻等间题上都必须征求她们的意见。根据传统习俗,家庭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小的服从大的,女的服从男的。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打燕棒活动的参与者是男多女少,地位高的先打出第一棒。

在打燕棒活动中也有明确的分工。男子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妇女主要起着类似现代裁判员的各种工作,男孩主要寻找打棒和飞棒,女孩则是在旁观看。

三、打飞棒的精神文化

(一)打飞棒演变是湘西土家族传统农耕生活及农耕观念形成

打飞棒是土家族先为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受野兽、鸟类的损毁而创造的。每当秋收季节,湘西土家族人,特别是青年,身背鸟铳、弓箭、棍棒,昼夜守护在田边地头。遇有鸟兽前来偷吃粮食即将收割的成熟的谷物时,就迅速扔出手中木棒,以击走鸟兽。有时距离太远,凭自己的手力劲投掷不到,他们就用以棒击棒的办法,不仅掷得远,而且能发出响声惊走鸟兽。“打飞棒”有打棒和飞棒之分。打飞棒既需要眼法和手法的准度,也需要个人的勇气和胆魄。土家族的祖先凭借一根木棒,就能把山里的野鸡打死。为了练就一身打飞棒的功夫,土家族人从小就跟随父叔辈习练打飞棒技术。打飞棒,这种简单形象的称谓,使我们体会到土家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保卫自己的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讲,打飞棒的器具传承了土家族的思维在社会中原生态意义的展现,是土家族传统农耕生活及农耕观念的象征,反映出湘西大地农业文明的律动。

(二)打飞棒文化、功能流变

打飞棒的服饰也能窥探到农耕文化的端倪。打飞棒服饰大都宽大宽松,有利于身体活动和汗水挥发,适宜山区生活劳作,反映了土家人的日常生产环境。女人挽发髻,男人包帕子、戴帽子,使头发在生产劳作过程得到保护,并能在山间小道上自由穿行,显得利索。因土家族居住地山高,粮食以小麦、粟米为主,虽环境封闭,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所以在服饰花纹上可以常见生活中的图案。

从打飞棒的功能上看,反映了湘西土家族人征服自然,与现实抗争的进取精神。打飞棒在民间起源的说法起源于击走野兽,保护庄稼,是以劳动中的活动形式为原材料,迅速扔出手中木棒或以棒击棒,发出响声惊走鸟兽。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现实的不满而怨天尤人,而是在于实践,一种力求改变生存现状的积极奋斗的实践,是对个人力量的彰显和个人价值的肯定,显示了土家族人高度的自信以及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征服欲,打飞棒就是土家族人为生存而战最好的体现。

(三)打飞棒活动形式是湘西土家族传统农耕生活集体主义观念

从打飞棒的活动形式上看,反映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特性。土家族长期居住于山地,聚族而居,多以血缘为纽带,邻里间互助也较为平常,历来就有互帮互助的传统。生产活动中的集群活动也是如此,同治《来凤县志・风俗》记载:“四五月耘草,数家共趋一家,多至三四十人,一家耘毕,复趋一家。”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打飞棒活动的运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而其参与者就构成活动运行的一部分,参加者之间的互动便是最主要的内容,无论男女、老幼都广泛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其热情与积极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打飞棒比赛中,参与者要想赢得比赛,除了个人行为的参与,还必须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协调配合,把个人行为转化为集体行为的群体接力,虽然位置分工有所不同,但每名打接棒队员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所有的队员统一思想,互助协作,才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促进整队的效益最大化。就打飞棒整体运行而言,参加者之间的相互帮助推动了比赛的运行和循环。

四、小结

打飞棒文化的发展,是在湘西土家族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民间文化为主要构成的一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土家族民众的推动下,打飞棒在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上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成熟。打飞棒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土司制度和原始的影响,其表现不仅局限于形式、组织和制度上,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逐渐走向成熟,造就了独特的湘西土家族民族性格。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挖掘与创编――以打燕棒为例》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文宝.从《击壤歌》说起―古游戏探微之一[J].民间文化论坛.2011(3):53-56.

[2] 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1106・子部・艺术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