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教育 数学教育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夯实基础、启蒙培养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其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身为这个光荣队伍中的一员,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岗位工作中,笔者积攒了一些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用心培养。与学生、家长更看重成绩相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知学校里的孩子需要什么,相比成绩单上的分数和解题过程中的那些技巧,孩子得到的“培养”方式更为重要。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三方共同协力的结果。尤其在数学教育培养上,老师作为培养的主力军,所采取的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启蒙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了孩子日后理科思维的习惯。所以,对这个年龄段上孩子的“培养”光用心、努力是不够的,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才是捷径。在近几年的授课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培养”内容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的必备要素。

一、双向引导的心理培养

所谓双向引导,就是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问题的孩子实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培养方法,面对那些学习兴趣浓、成绩好的孩子适度的鼓励是必须的,但同时也要灌输给他们一定的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年级孩子的自尊心已经初现端倪,他们在乎成绩,也基本知道努力学习。我们知道,小学教育的教学特点之一是以引导为主,知识点本身不会太难。所以,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容易让老师省心且关心,这些孩子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而那些成绩稍差的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被老师关注的程度上都略逊一筹,时间长了也会陷入一个越来越不想学,成绩越来越不好的恶性循环。这部分学生也是培养过程的难点和重点。分数的高低反映的是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理解数学里面的思维方式。桃李满园是每个老师的心愿,教师要把良好的期望具化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缺点不应轻易批评,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奋发进取的内驱力。这种德育渗透的方法,不仅在课堂上行之有效,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活动,如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学习,令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循序渐进的思维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更加综合,这就要求学生们把之前掌握的基础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听起来好像比较复杂,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个过程不是在“迈台阶”而是在“走坡路”。虽然学生因年级的差别有高低之分,但知识的掌握过程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往前迈出一步都会有实质的提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第一,提供感官材料,组织从感官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官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小学高年级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官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官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维,不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第二,指导学生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中去,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在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的记忆。

三、快乐减压的环境培养

因为面对第一次升学,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无形中会同时受到同学和家长的压力,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更需要相对宽松的培养环境。实践发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适当和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

第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可操作、可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经过这种精心的安排,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产生迫切探求奥秘的愿望,激起对新知的好奇。第二,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良好的课中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给每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让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能得出结果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猜想、思考、讨论、测量、验证的过程,使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长校访、书信联络等多种形式,传输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让他们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家长在观点上与现代教育观念相呼应,提醒家长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注意子女的所思所行,并及时引导,常与教师沟通,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第2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第3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提升

小学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指出,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所以,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超越不假思索的器物模仿,通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的运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目标。

一、开放教学,营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环境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扩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要懂得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主角,自己甘当配角。通过交流情感,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鼓舞和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沟通、启发、补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活泼开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搭建讨论、争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一:以开放式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之所以在小学英语阶段十分强调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有助于孩子们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8 The Spring Festival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首“Happy New Year”英文歌曲,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授各种关于春节活动的短语,如:have a big dinner, make rice cakes, make dumplings, get pocket money…并进行快速操练,接着我在课件中播放春节活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情境,然后进行问答训练:

S1: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2: We have a big dinner and make rice cakes.

S3: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4: We get pocket monkey and watch New Year programs on CCTV.…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进行问答,思维很快就被激活。

潜在智慧的启迪,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资源”,而且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另一方面,由于形与情的作用,孩子们的抽象思维由难变易,加深了对语言蕴含理念的 理解。

例二:以开放式媒体,调动学生去探究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它能够极大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以教学创新来引导、启发、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创新。

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me》这个单元时,我制作了一个时尚的课件,课件里有孩子们喜欢的“home”,“home”里有sitting room,dinn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study。我让孩子们跟着课件“Welcome to sally’s home”,学生在参观“sally’s home”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英语单词,接着利用课件设计装饰每一个房间,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句型Put__in the__.( )把物品放进房间( ),学生很感兴趣,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home”并装扮好每一个房间,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精美的课件的指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房间的英文名称,并表达出对自己理想的家喜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如泉水般涌出来,经常听到他们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英语句子。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展示,使得学生从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音乐、图片、动画中直观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接近的场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三: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提问题,就不能引导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

在教完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 ’s your favorite month?”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的月份,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My favorite month is April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April. My favorite month is June because Children’s Day is in June.…我肯定了孩子们所说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精彩句子。在教与职业有关的单词时,我和孩子们做Guessing game游戏,我说职业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让学生来猜职业,我问:“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What does she 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 is a nurse.” 有学生说“She is a doctor.”但有一位学生回答出另外一种答案:“She is a cleaner.”因为她的姑姑在医院当清洁工,我马上肯定了孩子的回答,这就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重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上才能更全面、更缜密。

二、合理训练,给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把“火把” 点燃。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训练。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1.活化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最广泛,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对孩子们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教学活动添翼加彩。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配图,但是在教学中没有用活这些配图,仅将这些配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其实,这些配图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然后对图中的疑点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等,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难点、疑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相、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变得多彩多异,趣味盎然,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提到锻炼提高。

2.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轨迹的多方向发展,即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延展,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并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激发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根据这些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故事课,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猴子带老虎到河边,对老虎说:Look into the river. See his white teeth?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If you are the tiger, what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want to do?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孩子们更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而在故事的结尾,可以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引异标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新型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Can you sing\dance…? B:Yes, I can. 刚开始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套路回答,到最后我故意问学生Can you fly/lay eggs …?使其无法用Yes, I can.来回答。这样就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判断,做出与课文不同的新的回答方式:No, I can’t. I can’t fly/lay eggs. …等等。实施创新思维训练还有许多方法手段,比如给故事续尾,打破思维定势;巧妙用词,串词成段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和谐、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学生不平凡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善设疑点,训练学生深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同时,开展疑问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运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设疑置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深度进发。如在教《The Frog and the Birds》故事课时,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How many animals are they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frog? How did the frog fly?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逐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开展这样的训练,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巧妙的、有针对性的、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能是一些明知故问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好的问题提出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启发,以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5.加快节奏,训练学生敏捷思维

第4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基于“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儿童本位思想,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第5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要素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孩子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仅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且是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在大力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小组为辅助,积极探究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兴趣入手和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感情沟通,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绘画实践中学到美术知识。

我们更要善于根据教科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动手绘画的机会,通过动手参与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使美术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三个重要因素,包括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这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一、创新态度的培养

从现代教育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与发现两种。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孩子们是知识的发现者。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巨大动力。好奇是孩子们存在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他们的好奇心越强,创新值就越高。新奇的事物往往会激起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强烈欲望,我们要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新意,使它更有新鲜感。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征,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通过课堂美术活动的有效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我们要积极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不要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有个性、有特点,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敢于标新立异。我们要积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态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以丰富的资料和有效的演示使他们渡过画形的难关。有些老师喜欢在黑板上示范,特别是一些绘画课,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们的思路局限于示范中,并且很难有所突破。其二,善于发现学生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们创作欲望和信心。在小组辅导的过程中,对于有创新的作品要给予及时肯定,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培养其他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思维的激发

课堂辅导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平台。课堂辅导是一个过程,它更突出过程中的教育。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美术实践的过程中更富创新力。如果学生将创造力应用于实践中,那么就实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孩子们的思维存在极大的幻想,这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神奇的海底、广阔的太空是孩子们未来探究的崭新课题。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喜欢科幻片,我常常利用科幻片、神话故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创新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美术技法课强调这张画画得怎么样,画得像不像。如果一节课上下来,没有一个人画得好和画得像,那么,这节美术课就是失败的。如今,我们要摒弃这种错误认识,应该更准确地认识到,让孩子们学习美术不是让他们将来都成为大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发展。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有特有的优势,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努力为他们创造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孩子们心中的绘画压力,使他们感到画画没有负担,只是一种享受和娱乐。我们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打破孩子们的习惯性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思维创新,进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孩子们的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我们要立足教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本身必须有创新性思维,这样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吸引注意力,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创新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6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造性思维也应从娃娃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中图分类号】G610一、创造性思维:1.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人以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在感性材料(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形成一定的概念,并应用此概念对某问题进行判断、推理、最后解决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化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的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2.对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见解。(1)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提起集中性思维,人们总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反义词,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事实上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是众多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性思维,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2)联想、幻想和创新想象

联想、幻想和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也可以称之是创造性思维基础。(3)灵感和机遇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也称之为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新形象突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处于灵感状态,创造想象极为活跃,创造思维极为敏锐。二、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竞争激烈,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读书万卷书,却没能走万里路;能提笔在英语四级、六级靠近上下笔如神,却在和外国人的交流上结结巴巴,甚至用上了手语;面对一个机械故障,我们能在原理上将它分析的彻底透彻,但却无法将它修好。中国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哈佛、麻省,最优秀的学生是中国人,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披金挂银的是中国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也堪称一流,但诺贝尔奖却少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即使是天才,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也并不是一首诗"。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去研究。2、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是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别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时期,而人的一生思维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先快后慢是其发展特点,因此,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关键的。

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图形,于是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大量的图形片,引导孩子用这些图形摆出一个个的图案。相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只要孩子们动脑筋了,就会有不同的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在刚开始我投放的图形片品种多、数量多,随着幼儿的日益熟练,我又逐渐加大了难度,仅仅放七种图形,成为真正的七巧板,幼儿不仅在益智区玩,在家也玩,可见这种形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通过对思维训练的前测和后测,我发现幼儿在思维训练之后,表现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联想丰富、充满了自信心,记忆力也有所提高。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班的故事结尾总是千奇百怪的,因为我坚信创编,续编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最佳途径。我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的结尾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创编,或者象前面所讲的一样,停下不讲,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自己进行续编,改编。

另外,我常在谈话中增加一个"词语接龙"的小游戏,即"太阳"-"阳光"-"光明"-"明亮"等,如果哪个孩子在规定的十秒之内没有答上,他就要用他没有接上的的词来造句,造完句后,其他孩子会为他鼓掌,叫好,再由他重新开始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十秒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在美术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具体落实到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笔画来表达,我在活动中,很少给孩子进行命题画,而经常画一些绝对不雷同的"我的xx",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象去创造,将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渗入到各个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利用教育的交互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创编歌词。例如:创编"在农场"时,有一名幼儿没有象别人将动物编进歌中,而是编成"宝宝在农场,笑笑,宝宝在农场,叫叫,宝宝在农场,跳跳跳,宝宝真高兴!"这比歌词中将动物编进去的更进了一步,可见,孩子的潜能在于老师的发掘,而孩子的发散思维在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说、去讲、去画、去唱、去发现!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说的好:"心灵手巧",手脑并用,才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也可能就是因为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吧。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的指导。

第7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什么是婴幼儿的思维力

在婴幼儿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力,也是孩子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思维的问题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实际动作,思维受动作的支配,二三岁的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只有在摆弄和操作具体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当动作一旦停止后,孩子的思维也停止了。

2.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当孩子在头脑中进行2+2=4的加法演算时,他头脑中出现的不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在他头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两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1、2、3、4,一边数,最后得出结果是等于4,这时孩子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事物,否则他就无法思维了。

3. 抽象逻辑思维

到了六七岁后,孩子的思维力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但是此时孩子的思维的内容还是比较贫乏的,而且概括的多是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掌握的概念也比较有限,判断推理往往不合乎逻辑,常从事物的表面联系出发,受到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如年龄较小的孩子认为“儿子”就是小孩子,对自己的爸爸是爷爷的儿子很难理解;还有孩子认为老师都是女的,因为幼儿园的老师几乎都是女性,所以对男的也能当教师表现出很大的困惑。0~6岁的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总体来说水平较低,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增强思维力对于婴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呢?

1.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要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活动,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孩子思维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家长应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以此来丰富充实孩子的感性认识。

2. 丰富孩子的词汇

语言,作为信息的信号,不仅是人们进行交往和思维的工具,也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作为智力核心要素的思维,则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而语言的多样性,则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语言训练本身就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当然思维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思维发展的主要前提。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丰富的词汇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在孩子学习语言阶段,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听,多说,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这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意义重大。

3. 让孩子在游戏中积极思考

游戏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孩子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情绪是愉快的,其思维活动也是最为积极的。家长应善于利用游戏这一孩子特别喜欢的形式,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积极地思考,以发展孩子的思维。

4. 鼓励孩子大胆实践

第8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对于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远比很快得出结果重要得多,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对于孩子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运用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运用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

一、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是时代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了数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提问:你能猜出上面小花的颜色吗?

红花的右边是黄花,红花的左边是绿花。

黄花在蓝花的左边,粉花在蓝花的右边。

这道题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小学的测试题太难了,孩子不会做。”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根本没有见过这类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测试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要营造一种互问互答,自问自答的氛围,孩子在反复操作中,思维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二、从游戏中深入了解学生,频现思维火花,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长度比较》一课中,我设计“找出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时,学生在小组商量的过程中你言我语,交流十分热烈;又比如,在“缠在同一个圆柱体身上的三根线到底哪一根长。”的题目猜想后的“验证”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小发现,自然而然地进行组内交流,探讨,气氛融洽,思维火花频现……可见,从游戏中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中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射线》的练习探究中,我设计了帮助功夫熊猫“闯关吃馒头”的游戏环节。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比赛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养成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建立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在数学课堂中,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品尝甘苦和力量。“游戏”是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是学生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①思维起点灵活;②思维过程灵活;③概括、迁移能力强;④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⑤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敢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让孩子快乐地迈进数学课堂。

第9篇:从小培养孩子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常规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64

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启蒙时期,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通常包含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即以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为例,幼儿园常规教育一般包括一天生活制度的安排,以及幼儿各项行为能力以及思维模式的启发和培养,让幼儿在思维模式形成之初就开始建立社会性思维,从而为将来一步步接触社会、融入群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启发、心理培养以及身体塑造三管齐下,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根源上的准备。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班级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行为方面的教育,而缺少思维意识的培养;习惯于批评、斥责而忽略鼓励和沟通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幼儿思维以及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因此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幼儿园常规教学过程中做好幼儿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塑造工作。

一、教师加强自我修养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论是社会人还是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确实幼儿园阶段由于孩子们的身心发育非常不成熟,所以相对于知识传输来说,更倾向于思维的培育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但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一般教师的作用就是理论知识的传输,所以大部分社会人甚至是幼儿园教师自己都容易陷入“幼儿教育很简单”的认知误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进而导致教学模式墨守成规,教学效果惨不忍睹。所以要想做好幼儿常规教学,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为幼儿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从道德培育方面来说,幼儿园教师不论是在思维还是日常行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到一以贯之。因为人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产物,这些在言行间也会不知不觉的散发出来,而幼儿园时期相对于小学、初中等具备一定社会意识和思维的学生来说,幼儿在智力和思维方面等同于一张白纸,并且因为没有既有经验的限制,反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吸收能力要更强,所以教师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这张纸上的色彩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素养和积极向上的思维,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要求,从而在和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和行为。

其次,从智力激发和知识传输方面来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虽然幼儿园时期不需要孩子们学习太多的专业性知识,但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未来进入系统性教育阶段时知识的学习能力基础牢固与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两方面的努力:第一要不断研究提高知识的传输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实现让学生在日常玩乐中进行知识潜移默化的吸收;第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我知识素养的提高,从而在日常教学、游戏甚至是师生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动作将部分内容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进入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行为教育和意识培养两手抓

学校建立的作用就是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而何为人才,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只有先具备健全的人格、完善的思维体系,才能在后期知识灌输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造福社会,而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让幼儿“先成人”。上文中提到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懵懂时期,任何行为、思维方式都未建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行为教育和意识培养两手抓,让幼儿成长为人格和道德素养合格的人,然后为以后小学到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

首先,在意识培养方面,教师要做到沟通交流为主。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淘气是天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规范幼儿,会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例如对于班级制定的规范和纪律仅仅是采取告知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而不是将其中缘由解释给孩子们听,这就容易导致孩子们意识上的不知其所以然,思维上分不清允许和不允许之间的界限,进而在行为上出现很多教师所说的“顽劣”现象。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孩子们制定的规矩,更要让孩子们从思维上理解纪律、形成规则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思维根本上具备明白是非的能力,了解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所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行为。

其次,在行为教育方面,教师要做好榜样的力量。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例子直接进行讲解,通过课堂小情境的演绎以及行为示范,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行为方面的部分对错是非;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教师在日常教W中的一言一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文中提到幼儿阶段的孩子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而幼儿主要模仿对象就是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标杆。

三、鼓励诱导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并且心智发展不足,日常行为容易受到直觉的支配,这就导致幼儿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更容易犯错,但此时期的孩子几乎不具备抗压、抗打击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鼓励和诱导为主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日常思维塑造和行为指引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因为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对教师依赖性大,也就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鼓励也就成为幼儿学习和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激发幼儿不断努力、上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