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化的作文范文

变化的作文精选(九篇)

变化的作文

第1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冰的变化

江津区油溪小学五二班李富翼

你们知道冰的变化吗?我想你们应该知道,因为这个发现很平凡。可对于我在小时候第一次发现冰的变化时,我无意是非常高兴的!

那时,我才5岁。在烈日炎炎的要挟下,我去买了一个老冰棍。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把老冰棍放进了一个杯子,就去玩了。过了一会儿,我回到家里,发现我的老冰棍已经变成了一杯水和一根冰棍的小棍子了,我十分着急,心想:会不会是谁把我的老冰棍吃了?对,一定是!

第二天,我看见爸爸在拿一个小铲子铲冰箱里的冰,我便跑过去说:“爸爸,你在干什么呀?”“我在铲冰箱里的冰呀!”爸爸一边铲冰,一边对我说。“爸爸,那你可以给我一块冰玩吗?”“可以呀,只要你在卫生间里玩。”我好奇地“为什么呢?”爸爸像老师一样说:“冰一会儿就会化,你在客厅玩得话,会弄湿客厅的地板的!”“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我心里十分兴奋!

第2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暗花明,天上的云也是五彩缤纷的。今天,我们上体育课看到云像一个大大的二字,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又过了一会,天上的云竟变成了一个三字!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观察云,云一会变成像大熊猫的东西,一会又变成了大象,我很奇怪,为什么云会变化呢?

回到家,我把作业写完了就拿了一本《天文奥秘一百个》看了起来,我看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才知道云变化多端是因为:“云是由气体组成的,空气会流动。他们聚到一块变成了云,云是气体那么它自然也会流动了。”

原来,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就可以知道很多很多的知识,今天我只是观察云,下一次我会发现更的东西……

第3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小时候,从外地回来的姑姑,回到老家时,不断地赞叹,这几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条件好多了,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我可不这么认为,这些房屋都很普通嘛。后来,我看到了一间快要倒塌的泥砖房时,才知道这是以前的房子。这么破,能住人吗?我心中隐隐对以往有了一些了解。

再大些时,我认得了不少字,这时我最爱的便是阅读了。在母亲带回来的报纸中,我对那些抒写往事的特别感兴趣,我就这样一边读一边猜那些不会的字,居然也看懂了不少。那些发生在如此贫穷的日子的故事,却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乐观的气息。看得多了,我发现了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改革开放。根据当时看的内容,我把它理解为:一个使人快速致富或成功的方法。在看了一些八十年代的学生作文时,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国就逐渐强大起来了……因为那些文章几乎都写道:他们的父亲、母亲或亲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富了起来。才十岁的我,脑袋里想的都是改革开放。因为我觉得,改革开放太好了!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本领,长大以后要为改革开放作出更大的贡献!

再后来,从母亲等人的口中,我才知道,原来改革开放的道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广东作为先行者,走过弯路,遇到过无数困难。在困难面前,人们并没有退缩,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崛起于东方,祖国终于日益富强起来。长辈们的讲述太激动人心了!我也开始明白,原来改革开放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

第4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两年前的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儿,不敢一个人出门,甚至晚上自己睡觉都觉得害怕。说起这些来,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直到那一天,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

那是暑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写着写着作业,隐约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哎呀,好饿呀,我来到客厅,咦?怎么零食都没啦!”都怪我这个大贪吃鬼,把零食都吃光了。不巧的是,妈妈正好上班去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要等到中午妈妈才能回来给我做饭,面对肚子的抗议我只好屈服,唉,自己去买零食吧。平时一向胆小的我,一想到自己下楼去超市就更害怕了,两条腿好象也不利索了,可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叫唤得更厉害了,没办法,我挂上钥匙,拿着钱,提心吊胆地出了门。

我走进了电梯,怎么一个人也没有?隆隆的响声格外刺耳,电梯千万别出故障呀!我可害怕出不去。我恐惧地揪着裤边,两眼紧盯着跳动着红色数字,几乎不敢喘一口大气儿,平时半分钟就到了,今天似乎有一个小时那么长。终于到楼下了,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

走进小卖部,哇,许许多多的零食摆放在货架上,我挑了一包一元钱的干脆面,来到付款台,把握出了汗的一元钱和方便面递了过去。“一块钱正好。”看台子的叔叔冲我一笑,收了钱。我吓得从嗓子眼儿里挤出两个字:“再见!慌忙逃回了家里。回到了家,想起刚刚一个人做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可怕!从此,我大胆了许多,经常一个人帮妈妈做事。

如今我已经十岁了,和原来的我相比,完全是变了一个样儿,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不像以前那么小了,我的变化真大呀!

第5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不过,既然搬到这儿,这儿就是我的家了。

我们常说建设美好家园靠大家,所以我借学校作文比赛的机会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彻底清理的卫生死角,让玉门旧貌换新颜;进一步改造商业步行街,让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完成玉泽湖公园的修建任务,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的信不知道市长看到了没有,但值得庆贺的是“整顿市容市貌、构建和谐玉门”的行动开始了……

昔日萧条冷清的步行街,现在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尤其到了晚上,形态各异的街灯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把步行街装扮成一位漂亮时尚的公主,招来无数行人驻足观光。

广场在城建工人的努力下,就像魔法师挥动魔法棒,赶走黄沙怪一样,变得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我们去广场再也不用全副武装,再也不用担心沙子迷眼、沙尘呛人了。喜欢健身的人们伴着优美喜庆的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在广场上尽情嬉戏玩耍。

先前连鸟影都看不到的玉门,如今随处可以听见“唧唧喳喳”的鸟叫声。玉泽湖公园更是焕然一新,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别具一格的绿化带。公园里还修了造型险峻、形态怪异的假山,美不胜收。听说还要建各种游乐项目,到那时,我这个好玩的“英雄”可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短短几年,玉门就来了一个华丽大变身,一下由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由青蛙王子变成了白马王子,由一个落魄的乡下人变成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城里人,由灰蒙蒙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城市。

我相信:这一切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玉门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第6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小绵羊”

语文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课,谁都不做小动作,当然也不与同学说话了。一些同学正在演着“乖巧文静”的角色,谁知他们还接手演另一个角色……此刻,大家都在写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而老师,正端坐在讲台上判作业,教室里,静悄悄……

“毕露原形”

一天下午,老师去进修了,而这天下午,恰好有两节语文课,没办法,老师把第一节课和上午的音乐课换了一下,剩下第两节课调不开,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在第二节课中写作业。

第7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钱塘江的变迁

我,就是钱塘江,在杭州居住了有几千年之久了吧。在这几千年里,我目睹了我身边的千变万化,见证了杭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几千年前,我周围都是低洼的田地,一些零星的茅草屋散落在我身边。那时既没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也看不见什么繁华的景象。人们要到对岸,只能乘坐很简陋的小木船,我一不小心就将他们吞没了,大家都很怕我。单调的生活时常让我发怒,咆哮的潮水才能平复我的心情。

第8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处在一个不断变迁、相互融合的时期,人们原本固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背景下,广告若想实现有效传播,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作为广告文案撰稿人,首要的任务是分析文化变迁对创作的影响,进而对文案的写作策略提出新的构想。

关键词 文化变迁;广告文案;写作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信息传播一体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都在吐故纳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社会、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交往欲望,渴望面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有着自己所不理解的行为方式的人们,并与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互动,这样的行为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大传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告作为营销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全球的文化传播行为,并受到文化变迁的直接影响。

一、文化变迁的界定与呈现

文化变迁指的是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和迁移。从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来讲,文化变迁是一个渐行不息的过程,既有对传统的粹取与摈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吸收。从一般意义而言,文化变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家内部的文化变迁,在不同民族以及不同亚文化地区之间进行的文化迁移;二是国际文化变迁,主要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尤其是中西方国家之间发生的文化迁移。这两类当中,更具文化变迁特点的主要是中西文化变迁,也是探讨这类问题的重点。

就中国文化而言,文化变迁最直观的呈现是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更加多元化,文化的内涵更具多样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环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国民新的文化意识、文化心理、文化品格逐渐树立。文化的主体性更为明确,个人的自我价值意识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逐渐由非理性走向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大量应用,使得传统文化中人们落后、愚昧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凭巫术、迷信或单凭伦理道德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而是凭科学技术的价值、商品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以科学、技术、商品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体系使得整个国民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理性。合理的技术、生产、管理、分配和合理的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行为方式。这些新的变化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文化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在重塑着自身的文化品格。

二、文化变迁对于广告文案创作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广告的创意、制作和传播效果。从广告的传播来看,传播者要传递的广告信息通过媒介到达受众,进而产生效果。但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处在流动不息的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流变,都会对广告受传双方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文化变迁影响了广告文案创作的表现策略

随着文化变迁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交融日益显著,许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非常重视“文化融合”,主动了解中国文化特征,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采取“国际主题,本土创作”的表现策略。譬如,美国化妆品Revlon在中国被译为“露华浓”,这三个字出自唐诗《清平调》的首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引经据典,音义并重,充满女性色彩,高雅而艳丽;巴伐利亚汽车公司的品牌BMW进入了中国就变成了“宝马”;德国Mercedes Benz汽车在中国则叫“奔驰”;洋酒Remy Martin译为了“人头马”且有广告口号“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它们都是借助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利用,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从中找到自己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契合点,认同西方广告的话语方式,形成对中国消费者的亲和力。

不仅国际品牌擅长借用中国元素和中国观念,中国品牌对西方文化也有着新的理解和融汇。譬如“崇尚自由、勇于竞争”本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现已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所接纳并在广告文案中有直接体现。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曾举办动感赛季“职场新偶像”活动,其间推出一组系列平面广告。画面里三个年轻人完成了三个常人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广告文案分别是“身怀绝技?来‘动感职场新偶像’过过招”“天生奇才?来‘动感职场新偶像’秀一把”“绝顶高手?来‘动感职场新偶像’露两手”。广告话语展现出非凡自信、敢于展现自我等为当下年轻人所认同的人生态度,这显然和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中庸、避出风头的价值观大有不同。这样的文字让新一代消费者感觉到新的价值,体现出新观念、新思想和新选择。

(二)文化变迁制约着广告受众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模式

文化背景、受众的理解和接受模式往往是广告撰稿人的出发点,而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又是深受文化模式影响的。

继立邦漆事件及丰田霸道风波之后,中国广告主体愈发重视文化差异对广告受传双方的影响,认识到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理解差异。然而,对于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言,不仅要看到它的稳固性,还应看到它的变化和流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来愈多贴着欧美文化商标的进口大片、乡村音乐、摇滚乐、变形金刚、苹果等一系列反映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象征符号冲击着中国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潜长滋生。人们原本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悄然发生变化,他们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模式也被重新塑造。2013年,美国雅培在中国市场投放了一组平面广告,文案如下:

美国是什么?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关于它的答案有很多种——

美国是被上帝啃过一口的苹果;

美国是一个爱跑步的大叔:

美国是一条被高高吹起的裙子;

美国是一个内裤外穿的型男;

美国是一本很难打开的书;

美国是一个永远轰鸣的英雄梦;

美国是永远抓不住JERRY的TOM;

美国是一张影响全世界的封面;

美国是一只敢在高空打飞机的猩猩;

美国是……

美国是一罐凝聚着对生命爱和尊重的奶粉

这一组平面广告,每组画面用简简单单几十个字配合着图像将美国文化形象地表现出来。从乔布斯的苹果到电影里的风格,从著名的动画片角色到一本众所周知的杂志,从一个梦想到一个信仰,所有这些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可以说都伴随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它们唤起了中国年轻人对于过往岁月的记忆。这组广告推出之后,很快在中国市场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雅培广告的成功恰恰呈现了文化变迁中受众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模式所发生的极大改变。

三、文化变迁背景下广告文案的写作策略

文化变迁促使广告的生产、传播不再像以前是在一个单一文化内部进行。不管创作者或受众是否愿意,是否自觉,广告生产消费链条都已被纳入全球化的背景中,广告创作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情况,因此,作为广告人,必须在广告实践中不断摸索,采取合理的创作策略。

(一)恰当运用中国文化,在文化变迁中实现本土化坚守

近些年中国广告界部分人士狭隘地将本土文化简化为“中国元素”,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仅囿于京剧、熊猫、茶道、书法、民乐等典型的中国符号,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传统文化,流于表面难免显得单薄,缺乏内涵,不能在产品诉求上和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交流。实际上,中国文化还有很多比较抽象、难于表达的内容,比如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传统习俗等。把握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恰当地融入广告文案中,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广告目标。如中国台北宏日建设云庄广告:在聚散离合的尘世/你珍惜心灵永恒的依偎/一如爱你的云庄。这则广告文案挖掘了中国传统观念中人对于土地、家的心理依恋,从房产的心理价值、情感价值为出发点,语句中表达了一份对人的深情关怀,给人以归属感。同时文案在用词上典雅舒缓,使得广告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对本土文化的恰当运用,还应当注重与受众的心灵沟通。中国广告利用本土文化进行表达并不困难,但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传播并非易事。在文化变迁背景下,既要对中国消费者、新中国文化有精准的理解、深刻的洞见,又要选择最巧妙的创意,最适度的表达形式。香港维他奶广告“背影篇”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广告讲述一位少年暑假回乡看望从未谋面的外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画面通过一些细小的镜头展现祖父与外孙之间那份深厚真挚的亲情,让画面外的消费者重新回忆一次孩提时代的难忘经历。它借用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情景设置,以淳厚真挚的“父慈子孝”的亲情唤起观众的感情认同与心理共鸣,成功地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怀旧心理达到与消费者融洽沟通的目的。

(二)适应文化变迁,巧用西方文化符号作为创意元素

文化变迁、文化交融进程的加快使得地球越来越像一个大的村落,风气互通。中国广告中也越来越多地包含西方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利用西方节日作为创意元素,如情人节和圣诞节,还有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西方节日的服饰,食品,道具频频成为中国广告中的道具,但大多数广告属于模仿性的套用,已经让受众产生审美厌倦。在当下,中国广告借鉴西方的关键在于对西方元素的合理利用和正面表达,同时从借用中探索本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譬如台湾义美法式喜饼广告。

(广告画面是一支撒了白糖的大麻花)

广告标题:这是他送我的第一支“花”

广告正文:三年前,我用羡慕的眼光

看别的女孩捧着情人送的大把鲜花

埋怨他从来不送我花

隔天。他带来一支麻花

真不知道该哭还是笑?

他竟然说:

麻花也是花啊!

上面还撒糖,好看又好吃!

三年后

他建议用好看好吃的

义美法式喜饼

向亲友传达我们的喜事

想起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他的实在,其实是很浪漫的。

这则广告借用了西方节日作为故事背景,男友送麻花代替情人节的典型礼物鲜花,似乎“不解风情”,不懂浪漫,其实正是广告的诉求点所在:以中式麻花对抗西式玫瑰,更是中国式的浪漫。同时文案正文中又点出该产品的特点——“好看好吃的”,这种实在的浪漫恰恰吻合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从而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

(三)培养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创造健康宽容的文化空间

健康良好的文化空间是广告良性发展所必需的,而拥有这样的文化空间离不开广告主体和广告受众的共同努力。

对广告主体而言,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变迁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模式和极富创意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应充分重视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和扎根的这片土地。“中国广告应充分认识和挖掘中国消费者的特性,保护其中民族化的特点,在广告中有意识地加以体现,使消费者在接受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的广告中,得到培养和涵化。”

对广告受众而言,应当客观看待、客观评价西方广告带来的文化冲突。近年来经常出现一些颇有争议的国际广告,从“立邦漆滑倒中国龙”到中国石狮叩拜丰田霸道越野车,从耐克“恐惧斗室”中勒布朗·詹姆斯分别打败中国老者、中国龙和中国飞天仙女到迪塞尔广告中长城被黄沙掩埋,争议的存在都源于“文化误读”。这些广告,或是由于网民的争议,或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出面而停止了在中国市场的投放。其中的确有一些侮辱民族尊严、伤害民族感情的场景,对于这些应当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但也有些只是纯粹的广告创意,引起冲突源于部分中国人民族自尊心过于敏感和脆弱。正如黄升民所说: “原本只是广告创意人很纯粹、单纯的艺术表现手法,却被受众更多地用政治意识形态的视觉解读了,从符号的错用最后导致民族间文化的冲突。”因此,作为中国消费者应该意识到在文化变迁中,西方文化的进入既会给本民族文化增添新的血液和色彩,也会带来尖锐的文化冲突,无论面对中国广告还是西方广告,应持以不盲从盲信、信之有“度”的态度。

四、小结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处在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对于传播者来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紧随文化变迁的脚步;广告文案的创作应该针对不同的文化语境做出相应的策略性调整,应将标准化与本土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遵循全球化理念的同时尊重和考虑本土受众的心理需求、风俗习惯等诸要素,使广告与品牌真正地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传播获得成功。

第9篇:变化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新闻标题 写作 文化 追求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52-02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简短评价,它具有简约、客观、明了、准确等特点。长期以来,为适应受众的欣赏观念和审美追求,写作主体必须制作出争奇斗艳、独领的新闻标题。21世纪初期是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时期,新闻标题呈现出空前的变化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日趋走向多样化、走向相对独立、日益突显新闻价值。而这种演变过程所产生的原因就包含着写作文化,也就是说写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闻标题的演变。

一、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的演变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新闻标题迅速演变的一个新阶段。虽然新闻标题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却是一种文化发展的适当演变。具体表现在:

(一)日趋走向多样化

新闻标题的主要形式包括单行题、引题、主题、副题等,这些形式的出现使新闻标题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提要题、栏题、插题等新形式的发明与使用,又进一步扩大了新闻标题的功能。

同时,从新闻标题的内容来看,传统新闻标题的形式已经被密切联系的新闻事实所替代。20世纪初始,报刊的文字传播开始蓬勃发展,新闻标题追求庄重典雅,大都与所报道的事实无任何联系,因此也就达不到评价新闻事实、总结新闻主旨和传播信息的目的。21世纪初期,新闻学、传播学的飞速发展,使新闻标题写作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式也日趋走向多样化。新闻标题日益成为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视觉映射”。

(二)走向相对独立

新闻标题由新闻的构成要素走向相对独立,具体来说就是已经具备了与新闻相同和独立的价值与功能,也就是标题即新闻。

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既能概括和总结新闻事实,又能集中体现其新闻价值,还能对新闻事实进行点评,它已经成为媒介引导舆论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过程中,新闻标题不仅极大地改变着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阅听方式,也就是“5秒效应”“读报读题”,而且也改变着媒体编辑的运作方式。前有“内容提要”后有“要闻重报”是广播电视的新闻播报方式,他们也力图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新闻标题来尽可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新闻标题实质上就是在光电符号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三)日益突显新闻价值

21世纪初期,从与新闻事实紧密联系到突显新闻价值是新闻标题写作的又一次飞跃。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是引人关注和注意,即所谓的“吸引眼球”。新闻标题必须将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突显出来,而新闻价值是多元化的,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包括重要性、时效性、明显性、生动性等。实际上,新闻标题不可能体现所有的新闻价值,大都只是略显一二。如何将新闻标题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挖掘并标示出来,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新闻标题的研究内容,新闻标题的选择与确定实质上就是新闻价值的探索过程。

在信息传播具有空前速度的互联网上,新闻标题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凭借新闻标题受众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当前及未来新闻标题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将新闻事实中的核心信息用通俗简明的文字制作成题,即追求新闻标题的真实、精炼、简洁、新意等。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的飞速演变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

二、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演变的写作文化原因

新闻标题的演变不仅表现出了它的时代风气与风貌,而且体现了写作主体的思维、观念以及情感等文化心理的时代性和社会化,这就是写作文化的一种体现。“写作文化就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的背景下的一种写作行为的时尚、规范以及在这之上和规范背后的社会普遍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的精神整体。”①本文将从受众与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两个方面来探索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演变的写作文化原因。

(一)受众的审美追求不断完善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双眼睛,它的作用包括总结新闻事实、揭示新闻价值、吸引受众关注度等。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受众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层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和提高,受众关注新闻不仅需要了解信息,而且还需要达到精神层次的愉悦和满足,并拥有美的感受。受众的审美追求也就是一种美的感受,是一种客观的直观感受。受众对新闻标题的审美追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受众的审美追求不断完善是21世纪初期新闻标题演变原因的一种具体体现。

(二)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进一步提高

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及其审美追求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新闻标题所表现出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审美属性正是写作主体审美追求的特殊表现。审美追求作为写作主体的主观条件之一,直接制约着写作主体对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的认识、评价和感悟,也制约着新闻标题写作的内容主旨,在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审美追求,有助于写作主体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只有提高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使写作主体个人的素质达到一定的审美层次,才可能使新闻标题从本质上符合其写作的要求。

21世纪初期,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进一步提高,是时代文化的一种折射,它体现了这一时作主体的写作心态和情感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写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制约着这一时代新闻标题的演变。

新闻标题是新闻语言中最抢眼的要素,它会彰显出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并承载着这个时代的写作文化原因。新闻标题语言风格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写作主体的写作文化追求,而且也影响着受众的审美追求。新闻标题作为舆论的一种传播工具,它是一个时代的折射,而一定时代的新闻标题演变及其写作文化原因,也会留下时代的痕迹。时作文化原因引导着写作主体根据新的时代创新出新闻标题写作的新技巧和新特色,这将是新闻标题写作永恒不变的追求和主题。

注释:

①马正平.写的智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P446.

【参考文献】

[1]刘路.新闻标题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张羚.信息时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军事记者(业务探讨),2005.8.

[3]陈香.网络新闻标题的现状和对策.新闻前哨(多媒体论坛),2007.4.

[4]胡苏.语言变迁与新闻标题口语化.理论前沿,2006.1.

[5]丁秀菊.新闻标题中缩略语的运用分析.潍坊学院学报,2005.9.

[6]何纯.20世纪新闻标题的演进与意义.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7]张同刚.新闻标题亲俗而不媚俗.传媒观察,2005.3.

[8]皮传荣.读题时代――如何防范新闻标题失实.传媒观察,2006.3.

[9]王首程.字大未必就能题厚――谈报纸新闻标题的精制.当代传播,2006.4.

[10]刘智.新闻文化学.新华出版社,2001.

[11]马正平.写的智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2]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