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杂文合集范文

杂文合集精选(九篇)

第1篇:杂文合集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数字化转型;传统杂志;康泰纳仕

一、媒介融合视野下的康泰纳仕

康泰纳仕集团(CondéNast Publications Inc.)是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主要杂志出版公司之一,1909年由康得・纳斯(CondéMontrose Nast)创立,现横跨全球六大洲,在2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140多种杂志,拥有130多个网站。康泰纳仕集团始终以出版“最好的杂志”为办刊宗旨,其杂志的种类涉及时装、生活、家居、美食、旅游、科技、人文等方方面面,如《时尚》(Vogue)、《绅士季刊》(GQ)、《纽约客》(The New Yoker)、《连线》(Wired)等,它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先品牌。

据Comscore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初至6月,康泰纳仕集团旗下各大网站读者浏览量达新高峰,共有8730万独立访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7%,是有史以来浏览量最高的月份。然而受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冲击,大多数纸质杂志都面临危机:自2009年来,康泰纳仕先后关掉数十本纸质杂志;同时,为节省开销,2014年底集团裁员70-80人,这是康泰纳仕集团自 201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由此可见,面对数字大潮风起云涌,康泰纳仕在发展传统杂志业务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数字媒体上,积极寻求媒介融合发展道路,并试图转型成覆盖面更广的新型媒体公司。

二、康泰纳仕集群化融合发展路径

(一)信息内容转型

内容是一家媒体集团得以存在的基石。而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杂志业的信息内容也随之转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单向、平面、静止的内容表现形式向互相的、跨媒体的乃至多线索的方向转变。[1]即随互联网而生的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介符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表述内容之中。除此之外,链接导航或超链接也被更多运用在网络、手机及其它阅读终端上,读者可以与其他在线内容实现同步的组合阅读。

二是内容获取的个性化。媒介融合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需求来获取信息,那么,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应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信息内容,而不是囿于时间和版面,或根据编辑者自身意愿,过滤掉一些新闻。

三是内容的主体发生变化。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平台,使得更多草根大众参与到内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原有的传播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改变,信息共享与共同创造成为信息内容的新特点。

康泰纳仕集团出版的高端旅游生活杂志《悦游》(CondéNast Traveler)2014年底开始开设网站,在保持纸质杂志内容优势的基础上,所有热爱旅行并且愿意写作的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的文章与见解,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在网站上。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方面,可使基于纸质版杂志的信息内容得以用多种媒介符号进行表述,使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主体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网站通过对内容信息的分类、重组和再次销售,实现了信息内容的增值。

(二)传播渠道转型

对于杂志产品而言,传播渠道的构建和维护是实现媒介产品向消费者转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各种新的传播载体不断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媒介功能的垄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也发生变化之后,传播渠道的更新与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国内外众多知名杂志出版企业都纷纷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建立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传播渠道。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康泰纳仕也在向全媒体进军,从传播渠道上看,其旗下杂志大多是以传统期刊内容为核心基础,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向多种信息载体发展:除纸质刊物外,康泰纳仕还推出网站版、移动客户端App(包括手机、iPad、Kindle等)、电子杂志、社交社区等。

《连线》是1993年创刊的科技类月刊杂志,次年推出,是最早尝试塑造数字新闻杂志业务的先驱者。2015年,面对用户快速变化的阅读需求,其线上版于3月1日再次改版。新版网站设计完全从移动端出发:在网站底层架构上,技术人员首先费时15个月,搭建了一个基于WordPress的网站架构,并整合了过去十几年储存在不同数据库的10万余篇文章,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网页的加载速度;从视觉上看,新版网页采用卡片式,兼容手机、平板,且在所有终端都“一目了然”,整体排版更趋于易读;同时,内容上也进行了精简,整个网站只留下Business、Design、Entertainment、Gear、Science、Security六大板块,每个板块由“世界级”的专业编辑团队负责,网页内单篇文章的阅读干扰因素很少,更新频率大幅提高。

(三)组织与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生产流程从“纵向一体化”向“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渠道、多平台发行”转变,因此出版集团内部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在组织层面给予保障。例如,为实现组织垂直化,早在2011年,《连线》的数字版和印刷版的编辑团队就开始坐到了一起,其日常例会也同时召开,以促进彼此交流。

随媒介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康泰纳仕的改革也愈发大胆。2015年1月底,康泰纳仕宣布成立名为“23 Stories by CondéNast”的新内容工作室。这一跨职能工作室由营销人员、web制作人员、编辑团队和CNé团队组成,主要负责为广告商和营销商制作与品牌相关的内容,这就意味着编辑团队直接参与到广告内容的制作中。这一跨职能工作室的出现在业内独树一帜的同时也引起争议,认为编辑团队的双重职能集于一身,可能会损害新闻信息的公信力,且难以双赢。但康泰纳仕却认为“编辑应具备营销想法,明白自身实际负责该客户的体验。”虽然这一工作室能否发挥正面作用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其出现,无疑为数字化转型中杂志的组织架构与经营管理创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四)营利模式转型

1、发行收入

早在2010年,CEO Charles Townsend在解释康泰纳仕在iPad主导下的转型策略时曾表示,“希望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能够各占一半比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杂志营销也转向数字化,即开始整合运用社交媒体、微博和移动媒体终端来进行发行。

首先,发行渠道更加灵活,多样化。移动阅读终端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通过下载应用程序来浏览杂志内容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新选择。杂志出版商也开始采取印刷版和数字版捆绑式销售等方式,使读者有选择性的支付费用。康泰纳仕在发行中不断与其它集团寻求合作:它曾与对手集团赫斯特合作成立公司CMG,加入苹果数字报摊Newstand,与Kindle合作等。其中,2013年与Amazon合作可以看做是康泰纳仕近年来为了拓展用户的最新尝试,也是拓展发行量的大举措之一。用户可通过Amazon的“All Access”功能,登录后直接购买、管理、续订账号下的电子或纸质杂质,这项数字订阅功能可以在Kindle、iPad及Android平板电脑上的多个移动终端实现。

其次,增加了内容付费。内容付费是杂志的第一次销售,也是杂志数字化发展营利模式的基础,主要来自读者的直接付费。康泰纳仕旗下《纽约客》杂志,在其刊发网络版文章时一直为最出色的文章设置了付费墙:只允许读者阅读免费文章,且完全隐藏付费文章。而2014年夏,《纽约客》杂志宣布开放所有新文章及2007年后的已有文章,当免费阅读期之后,将执行新的付费墙模式,即所有文章都将提供有限的阅读内容,如果希望继续阅读,则必须订阅《纽约客》。

2、广告收入

虽然媒介融合为杂志发行开辟了新空间,但就目前而言,杂志的生存与发展仍依赖于广告收入。尤其是多媒体平台销售的电子杂志,其收入大多依靠广告。在杂志数字化发展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将广告投放方式从单纯的平面媒体转向互联网、移动终端、电视等平台。杂志可以在自己的网站或APP上,将内容和广告有机结合,设置如视频广告、滚动广告、弹出广告等,通过用户有效访问、广告精准投递等手段,提高广告的点击率,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杂志广告的版面空间,克服传统杂志版面的不足。[3]

康泰纳仕为提高广告收入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如2013年,康泰纳仕集团旗下《Vogue》9月刊杂志广告页数665页,创历史新高;如上文“23 Stories by CondéNast”,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为广告商设计原生广告,即让广告作为内容的一部分植入到实际页面中,其内容适时变化,且在康泰纳仕旗下所有的网站进行选择性地投放;[4]再如,2014年底,康泰纳仕旗下电子杂志《Allure》推出可购物广告,读者在不离开网站页面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产品购买。这种广告形式与普通网页广告相同,但带有一个小型购物袋图标,点击即弹出产品所有细节信息,读者也可将产品直接加入购物车。这种可购物广告,提高了购物转化率,帮助刊物与广告商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关系,同时,读者也在杂志中得到互动、实用的体验,提高了杂志用户的黏性。[5]

3、增值业务收入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杂志不再只依赖于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同时还通过发挥杂志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来实现第三次销售。近年来,国际传媒集团一方面在产品开发、业务拓展方面向数字化领域做出战略倾斜,注重将自身的内容产品与互联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览器等平台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不断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新兴数字化领域,为公司拓展新的战略增长点。

康泰纳仕集团近期也不断向一些新兴媒体技术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领域出资:2014年,康泰纳仕着力打造视频平台“The Scene”来整合集合在目前网络上的各路视频资源。The Scene上汇聚了Wired、GQ、Vanity Fair等康泰纳仕旗下官网上的所有视频内容,并从此彻底摆脱了第三方视频网站的束缚;2015年10月,康泰纳仕宣布收购芝加哥音乐数字媒体公司Pitchfork Media Inc,其交易金额并未公布,但据康泰纳仕出版集团首席数字官Fred Santarpia透露,Pitchfork Media Inc.已经盈利。除此之外,康泰纳仕还试图创办娱乐公司、收购电商网站、投资拍摄电影等,试图打造完整的跨媒体产业链。

注释:

[1]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D].浙江大学,2010

[2]袁丽娜.杂志数字营销的微策略[J].传媒,2013(10):55-56

[3]向飒.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第2篇:杂文合集范文

广告市场是杂志进入新市场的重要标准

康泰纳仕集团对进入新市场的决策非常谨慎,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落后于其竞争对手的。在正式进入市场之前,集团会先进行两个阶段的调研工作,第一个阶段是考察进入市场的可行性,通常需要耗时3~6个月的时间;第二个阶段则是制定业务发展计划,通常都是5年的发展规划,里面包含业务发展的三种情况——保守、乐观、实际的发展预计。而这两个阶段的工作中,集团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有两个都与广告商密切相关。这三个要素包括:一是该市场必须有消费潜力,其中包括市场对广告商的产品——奢侈品、服饰、美容等产品的消费能力,消费能力越高,证明市场潜力越大;二是要对已经进入该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近两年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了解广告市场情况;三是考察这一市场上人们对康泰纳仕杂志品牌的认知程度。认知程度越高,进入市场就越容易。当然,集团旗下的《Vogue》在全球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他杂志,因此在海外市场上发行新杂志的时候往往也会借助《Vogue》的影响力。

广告是杂志选择入市时机的关键因素

什么时候发行第一本杂志?这个时机的选择也常常取决于广告商的支持。在杂志正式新刊计划之前,广告商会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相关消息。很多时候,康泰纳仕集团会主动联系他们的老客户,将出版计划详细告知。如果广告商也认为这一市场是他们产品的潜在发展市场或已经是他们产品的市场了,那么这种合作则一拍即合,杂志很快即可发行。至于新刊的盈利问题,不同的市场情况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康泰纳仕集团认为,只要一直有广告商的认同,那么一定时间的不盈利是允许的,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当然也出现过像《PortFolio》这样杂志刚刚登陆德国不久就停刊的事件,所以康泰纳仕非常注重与广告商的关系。

那么康泰纳仕集团是如何不断吸引广告商?如何维护与广告商之间积极的合作关系的呢?

首先是充分利用康泰纳仕集团旗下品牌的价值。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基本上都已是所在行业杂志的翘楚,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在杂志提供高质量品牌价值的前提下,集团成功地把杂志的品牌价值传递给了广告商,让广告商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读者的认可。简单来说,就是在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知名的杂志品牌上刊登广告,就意味着其产品和服务具有与这一杂志品牌同等的好品质。好比一个雪茄公司可能会赞助F1赛车比赛,因为他想要人们认为这个雪茄与F1赛车一样——酷、有阳刚之气,有冒险精神。而康泰纳仕集团的优势在于,在品牌的价值方面,没有杂志能出《Vogue》之右——一个月发行2万册,拥有数百万的读者群。于是,自然也就形成了康泰纳仕的商业模式——引领市场,然后让广告商进入这个市场,从而获得收益。

其次是制作最好的杂志正文内容。正文的内容是吸引读者的核心,好的正文内容既能推动杂志的销售,又能扩大所载广告中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力。因此,康泰纳仕集团聘请了最好的编辑、摄影师、模特,使用最好的印刷技术,就是要打造时尚读物的精品。在康泰纳仕英国公司的图书馆里,翻开《Vogue》杂志在1909年出版的第一期美国版杂志与1916年的第一期英国版杂志,以及其他百年来集团所出版的任何一本杂志,都会让人惊叹。虽然都说时尚是“与日俱进”“喜新厌旧”,但这些杂志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过去后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让读者赞叹的依然是其内容的精致与时尚。难怪即使是集团现在的顶级编辑、摄影师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也要来这里翻阅这些“旧”杂志,以寻找和捕捉感觉。

第三是深入了解读者。广告商利用杂志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到达目标读者群,以最便捷的方式与特定的读者群沟通。因此,杂志必须与读者建立密切、信任的合作关系,对读者的了解越多,康泰纳仕集团向潜在的广告商成功推销杂志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集团要求市场工作人员了解杂志、读者和市场,向广告商清晰地传达杂志的市场竞争力。这也就是康泰纳仕集团在进入新市场之前要进行大量的深入调查,进入之后还要继续追踪,从而使旗下品牌成功地“深入人心”并登上畅销杂志排行榜的原因。

第四是为广告商提供优质的服务。在集团策划举办的众多活动中,有一些内容是专门为广告客户服务的。如广告商能够参与一般的活动和很多大型活动,此外,为了体现对广告商的重视,集团还专门设计了一些活动是只有广告商才可以参与的。集团还举办了一些活动,完全是为广告商服务的,如集团的“康泰纳仕数字日”就是专门为广告商策划安排的一个讨论会,专门向广告客户介绍新媒体技术、趋势与新媒体广告的成功经验。当然,康泰纳仕也举办应广告商要求,为他们独家设计的活动,量身定做会议内容。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提升了集团在业界的影响力,将康泰纳仕品牌与众多的客户、名流、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加强了集团与众多广告商的联系,提升了杂志的品牌形象。

第五是与媒体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对外合作关系是业务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与媒体的合作关系,他们的新闻报道将对广告商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康泰纳仕举办了大量的社会活动,邀请媒体进行报道。通过对这些现场活动的报道,不仅稳固了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了富有影响力的品牌,也拓展了经营资源。这些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大众的活动,如“GQ年度人物”这种虽然不赚钱但具有强大品牌宣传功能的活动,也有如“Vogue Fashion's Night Out”(Vogue摩登不夜城),这种最大限度地将时尚名人与普通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的活动,这种活动自然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同时,康泰纳仕集团也非常注重保护品牌形象。例如,他们即使在与英国最大的广播电视台BBC合作节目时,也仅仅会选择BBC1——综合高清频道,而拒绝BBC5——娱乐频道,原因是康泰纳仕认为BBC5的受众非高端人群,与之合作制作、播放与康泰纳仕相关的任何节目都会降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

第3篇:杂文合集范文

、埃尔多安分别代表中土两国政府祝贺中国外文局和恰勒克集团签约成功,希望双方为进一步加深中土友谊,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做出贡献。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土耳其恰勒克集团主席一行。刘云山对代表团来华访问表示欢迎,祝贺土耳其恰勒克集团与中国外文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刘云山说,中土建交41年来,双方关系稳步发展,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方珍视与土耳其的传统友谊,两国应继续携手努力,不断拓展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刘云山指出,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体现了双方对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视。希望中国外文局和恰勒克集团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推动双方合作关系务实发展,为加深两国人民理解和友谊搭建更加便捷更为有效的沟通桥梁。恰勒克集团主席艾哈迈德.恰勒克高度赞赏中国近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为深化中土友好互信作出积极努力。

根据此框架协议,中国外文局和恰勒克集团将在合作出版发行土文版《今日中国》杂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合作翻译出版图书、举办专题论坛等合作关系,共同为促进两国媒体间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贡献。

土耳其恰勒克集团拥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具有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在土耳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产品覆盖土耳其和北塞浦路斯地区。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曾于2011年10月应中国驻土大使馆邀请访问土耳其,举办并出席了《见证友谊——纪念中土建交40周年》等相关活动。期间,周明伟一行访问了土耳其恰勒克集团,并同集团总裁艾哈麦特.恰勒克先生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双方确认,中国和土耳其加强相互了解,扩大往来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外文局和土耳其恰勒克集团,是各自国家的重要出版传媒机构,并在地区和国际范围具有相当影响力,在双方高度相互认同前提下经友好协商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就在此次框架合作协议签署前,中国外文局下属的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呼宝民会见了土耳其恰勒克集团下属的土尔库瓦兹媒体集团代表团一行。呼宝民对土尔库瓦兹媒体集团代表的访华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关于双方合作出版杂志在选题、内容、发行、推广活动等多方面的考虑和计划。双方就出版《今日中国》土耳其文版的合作协议进行了商讨,并在合作出版目的、合作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等多方面达成共识。

外界普遍认为,《今日中国》杂志土文版的出版发行对于加强两国和中亚地区各国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4篇:杂文合集范文

关键词: 集群企业;创业行为;传导过程;传导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09-04

0 引言

企业创业是集群企业乃至整个集群实现升级的关键途径[1]。柳市低压电器集群、桐庐发电设备集群、南浔木业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凭借集群企业的二次创业实现集群转型升级。对于集群企业,产业集群网络对其创业行为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集群企业的多重网络关系使得创业成果的模仿和创新更易发生。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根植性网络组织,集群企业容易出现对既有网络的路径依赖和“锁定”[2],从而对企业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上述,本文将产业集群视为复杂社会网络组织,讨论了如何用仿真方法对集群企业网络中创业行为的传导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从而揭示集群企业创业行为受集群企业网络影响的过程和效果。

1 集群企业网络与复杂网络的耦合

在复杂网络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企业间关系看作网络,研究企业网络的结构和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3]等因素对企业绩效和市场结构等变量的影响。Hakansson[4]提出了影响网络组织结构基本变量(主体和资源)和网络构成关系(企业关系),将集群网络结构视作复杂网络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基于对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描述了集群复杂网络的形成[5],认为集群内部的异质性、局域网络性、功能整合性、企业合作等网络特征都能很好的拟合复杂网络系统特征,并从资源、绩效和技术三个维度通过仿真模拟分析集群效益[6],建立模型模拟了社会评价对集群动态演化的影响[7]。谭劲松和何铮[8]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中聚类系数、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等指标来研究集群自组织过程。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集群企业网络是由网络中的结点(代表集群中的企业)、网络边(代表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构成,在正常情况下,运行于一种自由流(free-flow)状态,而且是一种无向图,不考虑企业间强弱关系,即连接边之间的权重相等[9]。本部分基于集群企业网络、复杂网络的特征分析揭示了集群企业网络与复杂网络之间的耦合关系。

1.1 市场型集群(MC)与ER模型的耦合 复杂网络中的ER模型是完全随机网络,由Erdos等开发。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度分布趋于平均。二是结点之间边的连接以如下概率出现。

其中,∏i表示结点i与新结点的连接概率,N(t)表示t时刻的结点数。

市场型集群是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商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集群[10]。该类型集群的结构度相对较低,集群企业间同质性较高,双边的依赖性不是很强。

市场型集群与ER模型的耦合特征(见表1)表现为,市场型集群中高同质性表明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似度高、重要性趋同,以水平联结为主要方式,即在ER模型中结点度分布相对平均;市场型集群中结构度低表明企业间锁定程度、依赖性弱,企业间关系的产生不受企业原有关系的影响,即在ER模型中结点之间边以相同概率联结。

1.2 中卫型集群(CC)与BA模型的耦合 复杂网络中的BA模型是一个无标度网络模型,由Barabasi等提出。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增长特性,即网络规模是不断扩大的。二是优先连接特性,即新的结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较高连接度的“大”结点相连接,连接概率表示如下。

中卫型集群是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而形成的集群[11]。在该集群中,大企业处于支配地位,中小企业处于或下属,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或根据需要提供专门化产品,或进行限制性销售。该类型集群结构度高,群内企业相互依赖性强,同质性低,企业之间关系主要是上下游的分工合作。

中卫型集群与BA模型的耦合特征(见表2)表现为,中卫型集群中同质性低表明内部网络结构中存在少量度相对很高的结点,且大企业为中心,即在BA模型中存在的具有较高连接度的“大”结点;中卫型集群中网络内结构度高表明企业间关系的产生是以优先连接大企业为标准的,即在BA模型中具有的优先连接特性。

2 集群企业创业传导与复杂网络创新扩散的耦合

在集群企业网络与复杂网络耦合的基础上,本部分进一步将集群企业网络上的创业行为传导现象和复杂网络上的创新扩散现象进行耦合分析。复杂社会网络上的扩散主要指产品技术、行为策略、思想文化和群体现象[12]等在特定网络结构的社会网络中的传播。其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如表3所示。网络中个体间存在相互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网络中其他个体的选择会形成、影响甚至改变个体观念和态度,促使其选择采用或者拒绝[17]。此外,复杂网络上的同步、扩散、搜索等各种动力学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拓扑结构的影响,不同结构的网络,其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本质上的差异[17]。

对于集群企业创业行为的传导,集群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创业行为的整个传导过程具有关键作用;集群企业的创业行为决策不仅取决于邻居的选择,还会受到集群企业网络的复杂拓扑构型的影响;集群企业的创业行为选择受市场机遇等外部因素与集群外部网络的共同影响。上述表明,集群企业创业行为的传导符合复杂社会网络扩散的特征,事实上就是创业行为在集群企业网络这一复杂社会网络上的传播与扩散。借鉴传染模型(Epidemic Model)模型的有关方法,创新扩散理论被用来解释新想法、新实践如何在组织内和组织间进行传播[18]。赵正龙[19]对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发现,邻居效应的强度和复杂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均衡采用者比例有重要影响。邻居效应指邻居的选择会形成、影响甚至改变个体观念和态度,促使其选择采用或者拒绝,其基本思想是创新随着个体间交流沟通而扩散。复杂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均衡采用者比例的影响在于其对扩散阈值的影响。阈值扩散模型表明个体受到其他采用者影响的程度超过某一个阈值,才会采用同样决策,可用来刻画个体所受影响的累加效果。阈值扩散模型在不同网络结构上的应用研究表明,阈值与网络的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关系,比如扩散阈值是由网络连通度和扩散机制共同决定的,度分布与结点度均与扩散阈值存在正相关关系[20]。

2.1 基于网络关系的集群企业创业传导 集群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表明,集群中某些企业的创新行为直接促成了与其关联的集群外协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创业行为在企业间的扩散。因此,基于网络关系的集群企业创业传导是指集群企业的创业决策过程容易受到与之联系的集群企业选择的影响,与复杂社会网络创新扩散个体间影响模式(邻居效应)相耦合,主要考察创业传导的概率。

在邻居效应中,个体间影响模式存在主动影响与被动影响两种模式[19]。主动影响模式是指个体会有意识的宣传自己,尤其是针对性的向重点邻居个体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加强合作的目的。在主动影响模式下,二次创业的集群企业有意识的将所开展的创新或风险投资活动向自己的关联企业进行传播,从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创新或风险投资活动。比如集群企业i将创新产品向关联企业j进行传播,并提出在零配件上所需的创新跟进,从而进一步推进创新产品的生产。被动影响模式是指目标个体不采取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去影响创新的扩散,扩散概率取决于邻居个体的理性决策过程。在被动影响模式下,二次创业的集群企业i不采取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向关联企业传播创新产品,而主要依赖于自身完成创新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此时,与之关联的集群企业j将综合自身的企业间合作情况进行理性决策,并可能考虑自身发展而维持与拓展与集群企业i在创新产品上的合作。

不考虑网络中个体间的联系强度①,则主动影响模式下的传导概率为

被动影响模式下的传导概率为

其中Dij表示由结点i向结点j传导的概率,ki表示结点i的度,kj表示结点j的度。

2.2 基于网络结构的集群企业创业传导 考察集群企业二次创业对整个集群的影响时发现,某些集群企业的二次创业行为最终能成功带动整个集群创业升级,而某些集群企业的二次创业行为则无法形成有效的扩散或传播,在集群中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基于网络结构的集群企业创业传导是指集群企业的创业行为扩散阈值受集群企业网络结构的影响,与复杂社会网络创新扩散网络结构特征影响模式(阈值扩散模型)相耦合,主要考察市场型与中卫型两种集群企业网络结构特征对创业传导过程与效果的影响。反映创业传导的过程与效果的指标包括传导成功率S(受传导的集群创业企业数量)、传导放大系数E(集群企业累积创业行为次数)、传导集中度CV(集群内创业行为的集中趋势,公式如下)。

3 集群企业创业传导仿真模型的研究设计

3.1 集群企业网络模型构建 多主体仿真模型非常适合研究由竞争和互补企业组成的集群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对集群创新网络和新产品开发体系这种网络发挥关键作用的复杂适应系统,用多主体仿真模型进行研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21]。集群企业的二次创业行为通过信息流共享、知识传递和学习、多样化行为特征、创新能力以及行为个体间的复杂关系和结构演进[22]在集群企业网络中进行传导。因此,运用仿真方法可以考察“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对集群企业创业传导的影响。本文采用MATLAB7.5对研究模型进行仿真。集群企业创业传导的仿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生成集群企业网络模型,第二步是进行创业行为传导仿真。生成网络模型和仿真都采用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基于使用马特赛特旋转演算法(Mersenne Twister)产生的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根据相应的概率模型来生成网络和仿真。

基于前文所述的集群企业网络与复杂网络的耦合,本部分首先区分两类集群的网络结构,由此在MATLAB中建立两个模型:MC-ER模型和CC-BA模型。在生成网络模型时,我们从一个初始节点开始,按照两类集群网络结构结点连接概率规则(公式(1)和公式(2)),每次加入一个新节点,一直增加到400个节点②。网络模型生成输出两种模型下的网络图和结点度分布图以及网络结点数和网络边的指标。

3.2 创业行为传导模型构建 集群企业创业行为传导的仿真思路是:在两种网络模型情况下,随机设定最先进行创业的集群企业(称为目标结点),初始目标结点数分别设定为初始结点的1%和10%两种情况。根据传导概率D(即前文主动影响模式和被动影响模式两种情况下的传导概率),目标结点对邻居结点(与其有连接的结点)进行创业传导。受到创业传导的邻居结点即为下一次传导过程开始时的目标结点,传导可反复、累积发生。运行后输出n次传导情况下的传导过程图和传导效果图,并输出传导成功率S(受传导的集群创业企业数量)、传导放大系数E(集群企业累积创业行为次数)、创业集中度CV(集群内创业行为的集中趋势)三个指标的值。根据仿真输出的传导过程图,分析传导时间T(传导趋于稳定时的次数)的差异,从而比较出不同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下的创业传导时间。

3.3 模型分析方法探讨 通过运用上述模型进行多次仿真,总结两类模型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创业行为传导过程差异与效果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模型结果的分析。

3.3.1 分析初始目标结点数对传导结果的影响 改变初始目标结点数,分析两类模型在不同影响模式下经过所设定的传导次数后其传导过程的差异。对比主动影响模式下初始目标结点数比例发生变化的两类模型的传导过程图,由此得出传导时间的差异。

3.3.2 分析影响模式对传导结果的影响 改变结点间影响模式(传导概率),分析两类模型在不同初始目标结点数下经所设定的传导次数后,其传导效果的差异。这一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传导何时达到均衡和均衡情况的结论。基于前文的数据假设,图1给出了关于这一问题分析的一个范例。

对比初始目标结点数为10%时由主动影响转变为被动影响的两类模型的传导效果图(图1的a和b)发现,MC-ER模型和CC-BA模型的集群内不同企业的累积创业次数在被动影响模式下均表现出更为均衡。特别是CC-BA模型,其集群企业累积创业次数在主动影响模式下极度不均衡,而在被动影响模式下则出现了均衡情况。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了集群企业二次创业行为在集群企业网络上的传导现象,并对运用仿真方法模拟传导过程和传导效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在集群企业网络上的创业传导分析存在主动影响和被动影响两类模型;②对于两类模型,可以通过仿真分析初始目标结点数对传导结果的影响;③对于两类模型,仿真方法能分析不同影响模式对传导结果的影响。上述结论为寻找解释具有邻居效应和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产业集群企业创业传导现象的方法提供了借鉴,同时基于上述仿真方法的实证研究结论能为相应的集群企业创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当然,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既定集群企业网络这一“初始条件”的创业行为传导“路径依赖”问题。在现实中,集群企业的二次创业行为本身可能在集群内部和集群外部产生新的创业网络,亦即产生集群企业网络的动态性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

注释:

①赵正龙(2008)在其研究中说明了两种模式对扩散概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并将网络中个体联系强度设为任意非负实数,最终得出两种模式下的扩散概率.

②考察真实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企业网络的企业数一般达到400家.

参考文献:

[1]戴维奇,林巧,魏江.集群内外网络嵌入与公司创业——基于浙江省四个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4):571-581.

[2]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1): 35-67.

[3]Powell, W.W., Koput, K.W., Smith Doerr, L.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 41: 116-145.

[4]Hakansson H., Ford D. How Should Companies Interact in Business Network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2,55(2), 133-139.

[5]Chiles T.H., Meyer A.D., Hench T.J. Organizational emergence: The origi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anson, Missour's musical theater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15(5): 497-519.

[6]Flaminio Squazzoni and Riccardo Boero. Economic Performance, Inter-Firm Relations and Local I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in a Computational Prototype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J]. 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 2002, 5 (1):31-39.

[7]Francesca Giardini,Gennaro Di Tosto,Rosaria Conte. A Model for Simulating Reputation Dynamic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 [J]. 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2008(16):231-241.

[8]谭劲松,何铮.集群自组织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8):1-14.

[9]蔡宁,黄纯.集群风险与结构演化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5-11.

[10]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1]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结构”观的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Granovetter M.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8, 83(6): 14-20.

[13]Sultan,F.,Farley,J.U.,Lehmann,D.R. A meta-analysis of applications of diffusion model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0(37):70-77.

[14]Valente, T.W., Watkins, S.C., Jato, M.N. Straten, A. Tsitsol, L.P. Social network associations with contraceptive use among Cameroonian women in voluntary association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7,45(5):677-687.

[15]Wendt, O., Westarp, F.V. Determinants of Diffusion in Network Effect Markets [J].2000 IRM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chorage, USA, 2000: 819-823.

[16]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7]Boccalettia, S.,Latorab, C V., Morenod, E Y., Chavezf, D M., Hwang.,U. Complex networks: Structure and dynamics[J].Physics report, 2006, 424:175-308.

[18]钱锡红,徐万里.创新扩散模型及修正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2):17-19.

[19]赵正龙.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0]Jackson, M.O. Rogers, B.W. Relating Network Structure to Diffusion Properties through Stochastic Dominance [J]. Advance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 2007, 7(1):1-13.

第5篇:杂文合集范文

关键词:综合集成研讨厅;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处理经济系统这类复杂巨系统及其有关的决策问题,钱学森等1990年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1992年又进一步把该法加以拓广,形成“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本文对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进行概述。这个方法就是“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并在工程中逐步实现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二、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综合集成研讨厅起源于系统工程的提出,是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综合集成是人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综合专家群体的定性认识及大量专家系统所提供的结论及各种数据与信息,经加工处理使之上升为对总体的定量认识。其实质是指导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把专家的智慧、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各种数据、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强大的问题求解系统。

综合集成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集成,它是将人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人机共存,人机分工,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综合集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循环递进的复杂过程。这种技术充分体现了人机结合的思想,在综合集成的过程中人始终起到主导的作用。

三、综合集成研究方法论

从方法论层次看,综合集成方法对复杂巨系统研究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研究路线。综合集成方法采取了从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研究路线,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把宏微观研究统一起来,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技术路线――综合集成方法采取的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技术路线。这个技术路线是以思维科学为基础。从信息处理来看,人脑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它是定量、微观的信息处理方法;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是定性、宏观的信息处理方式。人的创造性主要来自创造性思维,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也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在逻辑思维方面,计算机比人脑更善于信息的精确处理;但在形象思维方面,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给我们以任何帮助。如果能把人脑和机器结合起来,以人为主,人和计算机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和谐地工作在一起形成“人帮机、机帮人”的合作方式,这种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就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三)实现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集成。信息的综合集成可以获得知识,信息、知识的综合集成可以获得智慧。现在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机结合,人、网结合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智慧。复杂系统或复杂巨系统常要跨学科、跨领域,对这些问题能提出经验性假设,通常要由不同领域、学科专家构成的专家体系,依靠群体的知识和智慧才行。但要证明其正确与否,仅靠自然科学中所用到的各种方法是不够的。这就要依靠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研究方式。机器能做的尽量由机器去完成,通过人、机结合,实现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集成,通过人机交互、反复比较、逐次逼近,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

四、综合集成方法的运用

应用综合集成方法研究和解决复杂系统或复杂巨系统问题时,它是专家群体和机器体系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式和工作方式。综合集成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定性综合集成。综合集成方法是面向问题的。对复杂系统或复杂巨系统能提出问题、形成经验性假设,通常不是一个专家或一个领域专家群体所能提出的,它需要不同学科、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体系深入研究、反复研讨、逐步形成共识。专家体系中的每个专家都有自己掌握的科学理论、经验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都能从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去研究复杂系统或复杂巨系统问题,把这些专家们的科学理论、经验知识、以至专家智慧,通过结合、磨合和融合,从不同层次(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去研究复杂系统或复杂巨系统的同一问题,就会获得全面认识。这个过程以形象思维为主,是信息、知识、智慧的定性综合集成,这个经验性假设与判断,只能由专家体系提出,机器体系是提不出来的。但是,机器体系可以帮助专家体系去提出,这里也需要人、机结合。

(二)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为了用严谨的科学方式去证明或验证经验性判断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把定性描述上升到系统整体的定量描述。这种定量描述可以用指标体系。实现这一步的关键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专家体系利用机器体系的丰富资源和它定量处理信息的强大能力,通过建模、仿真和实验等方式来完成这一步。

(三)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定性综合集成形成问题的经验性假设与判断的定性描述,经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获得定量描述。专家体系再一次进行综合集成,在这一次综合集成中,由于有了新的定量信息,经过研讨,专家们有可能从定量描述中,获得证明或验证经验性假设和判断正确的定量结论,如果是这样,也就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但这个过程通常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往往要反复多次。如果定量描述还不足以支持证明和验证经验性假设和判断的正确性,专家们会提出新的修正意见和实验方案,再重复以上过程。这时专家们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已融进到新的建议和方案之中。通过人、机交互、反复比较、逐次逼近,直到专家们能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实现和应用定量描述中证明和验证了经验性假设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满意的定量结论,这个过程也就结束了。这时的结论已从定性上升到了定量,不再是经验性假设和判断,而是经过严谨论证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现阶段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如果定量描述否定了原来的经验性假设和判断,那也是一种新的认识,又会提出新的经验性假设和判断,再重复上述过程。综合以上所述,从定性综合集成提出经验性假设和判断的定性描述,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得到定量描述,再到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获得定量的科学结论,这就实现了从经验性的定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定量认识。(图1)

五、实际应用举例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决定了其在各个阶段需要整合各个建筑领域的人员参与,比如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相关的能源、水、材料、小区规划、光照、室内外舒适度、隔音、空气质量、建筑设计、项目过程监管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整合建筑设计、给水排水、采暖通风、能源、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过程管理、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研讨,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模拟,因此综合集成研讨厅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六、结束语

综合集成研讨厅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研究领域,面对复杂的系统,把人的心智与机器的机智结合起来,发展人、机结合的系统,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从而进入“人机结合的大智慧时代”。这一方法体系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景元,周晓纪.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实现和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0.

第6篇:杂文合集范文

《读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突飞猛进的业绩?30年来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上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战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读者出版集团副董事长、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先生。

理念:从博采中外到人文关怀

《传媒》:《读者》这些年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你们的办刊理念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彭长城: 在广大读者的眼里,《读者》的风格似乎是不变的,但社会在不断进步,从一本杂志的发展来讲,其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读者》创刊以来,编辑理念是在不断调整中,从“博采中外,荟萃精英,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思路,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后来明确提出“人文关怀”和“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办刊方针,不论是内容,还是发行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读者》自创刊以来的以时代需求为着力点,坚持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没有变,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够征服人心。

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读者》力求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提倡轻松阅读、快乐阅读,努力使面对巨大竞争压力的人们感觉到精神的解脱和慰藉,鼓舞读者,激励读者。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抵制低俗。我们希望通过《读者》内容的创新树立独特的气质,通过经营上的创新打造长久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上的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

对于《读者》杂志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换句话说,是我们一直在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读者》30年来,就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文关怀,从“人”本身到社会的进步,这是辩证的关系。《读者》的人文关怀就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这不仅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关怀,体现为情感的关怀,体现为成长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关怀,也体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关怀和责任。

《传媒》:《读者》坚持的“人文关怀”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彭长城:《读者》能被各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这让我们备感欣慰。努力走在时展的前列,我们不断进行好中选优,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每期《读者》有数千万人阅读,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不仅是国家文化振兴的需要,更对我们出版人提出要求,就是要更能符合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新的时代需要和要求下,努力进行探索;以不懈探求的精神全身心投入编辑实践,像关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杂志,用一种职业的坚守,用一种大的视野和大的时代观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传媒》:目前出版单位都很重视保护作品的版权。在编辑过程中,你们是如何选择稿件的,又是如何尊重作者,保护作品版权的?

彭长城:《读者》作为一本文化类综合性杂志,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积累。编辑们编发文章时,不仅注意其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努力去体会和挖掘文章的韵味,使之能阐述人类文明的真谛,倾注社会关怀,与读者产生共鸣,可读、爱读、耐读,在互动交流中陶冶情操,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以人为本、尊重读者、依靠读者、回报读者是编辑原则的体现。

在尊重读者的同时,我们更尊重作者。《读者》在中国期刊界率先大批量实行一稿三酬,使作者权益得到维护。早在2003年8月,《读者》就与百名作者、作家签订了作品使用合同,在执行著作权法、依法办刊上保护版权,安全出刊。当前,数字出版、网络出版迅猛发展,这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尽最大努力让作者受益。

责任:回报读者,回报社会

《传媒》:《读者》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关系的?

彭长城:一本刊物,对社会发展抱着积极的态度和一种责任意识,才能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并留下印记,才能在更深的层面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实现沟通和碰撞。《读者》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能引领期刊的发展,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离不开千千万万读者的爱护。顺应时展潮流,《读者》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努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互济、互相促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读者》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倡导对社会、公众的终极爱心,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关注教育,关注老弱病残,关注每个人的发展。就在近两年,读者集团及股份公司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0万元,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向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200万元,捐教材图书70种,15万册,码洋100万元。2010年8月,读者杂志社携手甘肃、贵州、云南三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分享《读者》,传递爱心――爱心订阅赠送《读者》”公益活动。读者杂志社向三省贫困地区的90所学校捐赠2010年《读者》全年杂志和一批合订本。《读者》一直在尝试用一本杂志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读者》的社会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公益事业。多年来,《读者》杂志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活动。《读者》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使《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信得过的期刊。

股份化:壮大实力,阔步前行

《传媒》:从单本杂志到多种出版物,一路走来,特别是以“读者”命名的读者出版集团成立之后,发展思路有了什么样的调整?

彭长城:顺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探寻做大做强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第一步,在2006年元月,由事业体制的甘肃人民出版社改制为企业体制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近两年,逐步完成了股改方案论证、资产梳理、财务业务规范、资产权属确认、战略投资者的选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工权益保障等诸多工作。

第二步,2009年12月,经新闻出版总署、甘肃省委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省政府批准,读者出版集团与中国化工、时代传媒、甘肃国投、酒钢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市场化程度实现了质的突破。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先生带领集团班子,在谋划集团发展战略、调整出版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集团上下把内容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读者》品牌为依托,探索资本运营和对外合作新途径,不断壮大实力,争取早日上市,为集团的未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新媒体:实现华丽转身

《传媒》:从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到阅读终端,再到门户网站的全新上线,《读者》在数字化方面是如何设计的?

彭长城:创新是企业,尤其是文化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早在2003年,《读者》就推出短信交流平台,了解读者旨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读者》杂志社的网站在建立初期,就成为国内出版行业中点击量最高的网站之一。2008年,集团在手机报等跨媒体的出版方面就开始运作,与联通、移动运营商合作,进行跨媒体经营合作。2010年,读者数码公司又全新推出读者电纸书,并取得总署颁发的出版、复制、发行牌照。同时,集团持续建设数字化资料库,对旗下所有杂志、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品牌资源进行有序整理,以实现多种产品开发利用。

2010年12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网站还建有包括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产品《读者》杂志在内的10余种期刊和近千种图书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具备了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将成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商务平台,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出版主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所包含的新型出版业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与人文结合探索的结果。集团目前正在努力实现“一个主题多元化发展、一次制作多形式出版、一次生产多媒体、一个产品多层次开发”的新业态布局,研发数字出版最前沿的产品,打造最先进的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迅速将内容与技术结合,使上游与下游得到同步延伸。

“走出去”:树立民族品牌

《传媒》:《读者》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有相当的影响。《读者》是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在“走出去”中有哪些经验?

彭长城: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2010年8月25日,《读者》杂志获准入台发行,这是大陆第一本杂志获准进入台湾地区,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从对文化的传承上来说,让更多的人阅读《读者》、关注《读者》、了解《读者》的文化,也就将《读者》应有的能力发挥出来了。《读者》杂志将集合和调动知名作家,发掘出更多更好的题材,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读者》创刊以来,通过外交部、教育部驻外机构团购,通过国家三大对外发行机构在海外宣传推广,特别是留学生、出国人员的购买及学汉语外国人的需要,《读者》在海外已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目前《读者》已销售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的前提下,努力把中华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构架中。《读者》正在策划出版英文版《读者》,使之不仅能打入海外华人市场,还要争取更多的国外读者,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传媒》:读者出版集团和《读者》在未来的发展上有什么新的规划?

第7篇:杂文合集范文

论文关键词:复杂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分布式仿真;多仿真;集中式仿真

复杂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结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失真与放大、组织机构的动态性等….对于各种复杂的物流系统,无论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可以用系统仿真方法来研究.合理地确定仿真体系结构是系统仿真的前提.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hla的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并将该体系结构应用于复杂物流系统仿真;将该体系结构与复杂物流系统集中式仿真体系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复杂物流系统仿真体系结构,以满足各种层次的复杂物流系统仿真需求.

1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

首先要探讨基于hl的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在设计基于hl的仿真体系结构时,涉及联邦成员的划分,它通常采用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dmso)提出的开发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即联邦开发和执行过程模型fedep.其中,在开发联邦概念模型时候,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设计系统包含的对象类和交互类结构表.而在设计基于多的仿真体系结构时,又涉及的划分.因此,我们认为,基于hl的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包括hla/rti通信支撑平台、联邦成员、、对象类、交互类、事件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中,y/个联邦成员中有一个总控台联邦成员,负责创建联邦,所有联邦成员通过hla/rti通信支撑平台实现互联,每个联邦成员又由若干个类、对象类和交互类组成,当有相关的事件发生时,类生成相关对象类和交互类实例或更新已经存在的对象类和交互类实例属性,并在hla/rti通信支撑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象类和交互类的订购和实现对象类实例和交互类实例的和接收,从而完成与其他联邦成员中类的联系.

基于hla的分布式多仿真系统包括接口interfaeeagent、通信支撑rtiagent事件管理eventagent及其他一些根据功能划分的,们通过事件的执行共同完成仿真运行过程.接口执行用户的请求包括仿真开始、仿真暂停、仿真结束等,或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其他,并通知用户监控仿真结果.通信支撑提供rti服务,如创建联邦、加入联邦、时间推进、交互发送和接收、对象属性更新等.事件管理负责事件列表的管理,它提取当前时间段的仿真事件并通知相关的执行这些事件在所有当前时间段的仿真事件执行完毕后,请求仿真时钟推进.

2复杂物流系统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

当把基于hla的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应用于复杂物流系统分布式多仿真时,其关键任务是正确地划分出系统所包含的联邦成员,以及各个联邦成员中所具有的类、对象类、交互类和事件类,并且正确地描述它们的相互关系.

我们认为,组成复杂物流系统的各个实体可以直接映射为联邦成员;各个联邦成员内部的划分则可以在构造各个联邦成员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的划分方法是将主要的变迁映射为类④或交互类,位置映射为对象类,而令牌token则映射为类属性、对象类属性或交互类属性.当然,具体如何划分类、对象类和交互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典型复杂物流系统,其联邦成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四类实体,再加上核心 企业 ,共有五类联邦成员,其中核心企业具有总控联邦成员的功能,负责创建仿真联邦,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总控联邦成员来创建联邦并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这样的划分方法将有六类联邦成员,这里将核心企业和总控台合二为一.下面是典型复杂物流系统中的批发商联邦成员中类、对象类、交互类和事件类的划分情况.

类:接口intefaeeagent;事件管理eventagent;通信支撑rtiagent;决策

decisionagent;发货deliveryagent;订货orderagent.

对象类:批发商基本信息wholesalerobject.

交互类:订货orderlnteraetion;发货delivery—interaction.

事件类:订货orderevent;发货de liv—eryevent;到货comp[ementevent.

 

图2是利用有色petri网描述的关于批发商联邦成员中类、交互类、对象类及事件类之间的关联关系,限于篇幅,其他联邦成员不再介绍其作法基本相同,但内容稍有不同.图2定义了个颜色集、5个变量(e,i,b,n,s),e表示实体标识;i表示实体现有库存;bo表示延期交货的订单;oo表示未达订单;s表示订货点量(最大库存水平);w是复合颜色集.rtiagent接收来自零售商联邦成员的订货交互,更新wolesalerobjec对象的延期交货订单数量,并据此生成发货事件发货事件执行时,向零售商联邦成员发送发货交互,并更新批发商的现有库存;guard[i+n一b<s]是一个守卫,即当批发商的现有库存加上未达订单减去延期交货订单数量小于订货点量时eventagent生成并执行向制造商的订货事件,同时更新wolesalerobject对象的未达订单数量;之后,rtiagent接收来自制造商联邦成员的发货交互,生成收货事件并执行,更新wolesalerobject对象的现有库存数量.decisionagent调用相关模型以决定订货点量的大小.

3集成的复杂物流系统仿真体系结构

复杂物流系统集中式仿真和分布式多仿真构成了复杂物流系统仿真的两大内容,但是它们并不孤立地存在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物流系统仿真任务.因此,在探讨复杂物流系统仿真体系结构的时候,就是要分析分布式多仿真体系结构和集中式仿真的关系将两者有效结合,构筑一个集成的复杂物流系统仿真体系结构.

第8篇:杂文合集范文

[关键词]杨树,杂交育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61-01

杨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分布及用途广泛等特点。因此成为纸浆、人造板等工业用材林、园林绿化、防护林等主要栽培树种之一。而通过水培杂交等选育的杨树新品种是杨树人工林丰产栽培的内在因素,杨树水培杂交是杨树获得新品种的重要而有效的育种途径之一,在杨树育种中占有重要位置。

1 杂交亲本与组合选择

杨树为单性花,雌雄异株,先叶开放。多数种类亲合力很强,除白杨派与其它派间杂交困难外,多数种间、派(组)间极易反复杂交。杂交亲本与组合的选择,主要根据育种目的进行。北方杨树育种主要是选育速生、抗寒、材质优良、树姿优美、抗逆等杨树新品种。一般经验是选择速生的南方型美洲黑杨和抗逆性强的北方型杨树品种做亲本进行杂交,能选育出抗寒、速生,材质好的品种;选择白杨派品种进行派内或派间进行杂交,能获得树型好、材质优良、生长快的新品种;选择比较优良的抗逆品种进行派间杂交,可获得抗逆新品种。从杂交效果看,美洲黑杨做母本效果较好,欧美杨做母本后果不理想;亲缘关系近的杂交效果不好,反之结果较好。

2 花枝采集与培养

在黑龙江春天3月初进行花枝的采集,采集粗壮而发育良好的花枝,当地品种可随采随用,外地品种提前采回,低温雪藏。黑杨派花枝不易采的过早,否则易落果。

3月中旬,进行水培。水培前进行修剪,雄花枝可保留全部花芽,雌花枝根据枝条的粗细情况,一般保留3~5个花芽,花枝下端剪成斜切口,装入水培罐中。雄花枝一般照雌花枝早进行水培5~7天,以便早收集贮藏花粉,待雌花开时进行授粉。雌、雄花分开培养。每2~3 天换一次水。温室温度白天控制在 25℃,夜间不低于10℃。在花枝培养过程中,及时喷洒杀虫剂,以防幼虫侵害花和果实。

3 授粉

当雌花盛开时,即柱头明亮而有透明汁液时,根据杂交组合,便可进行授粉。授粉时用毛笔沾上欲授之花粉,轻轻弹笔杆,使花粉撒落在雌花柱头上。授粉时间应选在中午,连续三天每天授一次粉。授粉后,写上标签,记上杂交的亲本组合。当发现柱头干枯子房膨大,说明已授精。

4 杂种苗培育

杂种种子量少,为了保证每粒种子都能发芽长成幼苗,采取纸杯育苗法或苗床播种法育苗。为提高杂种成活和生长发育,营养土选择肥力高的微酸性土壤较合适。一般选择黑土、草炭土、砂壤土,装容器袋前要消毒。床播要打高床,有利于沥水,保持封中的通气性,同时提高地表温度,利于苗木成活和发育。杨树种子小,种壳结构疏松,易失水,成熟后不宜久存,一般初夏常温状态(28℃左右)下,在大气中3~5天就会失去发芽能力。在播种时,要做到随采随播。暂时没有完全开的组合,部分采集的种子要在冰箱等低温条件下保存,等该组合全开后一起播种。播种时按组合播种。播后用细筛筛上一层细土覆盖种子,刚好盖上种子但隐约可见最理想。播后,为防止其它杨树种子混入,在播种地罩上细窗纱。保持土壤湿润,播后第二天种子即发芽,待长出 5~ 9 片真叶后,移入大地。

5 苗期测定与无性系建立

杂交苗木成活经一年生长,第二年春进入杂种圃栽植,按常规或稍密的株行距定植。在圃地自然环境条件基础一致、苗木管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培育和测定。观察苗木的生长、越冬情况、感病虫情况、物候、形态等性状。经一、二年的观察和测定,在每个组合选择30%左右的植株建立无性系(品系),采集插穗繁殖与扩繁,待进入区域试验。剩下的植株继续观察和测定,表现好的再建立无性系进行测定。不能越冬、生长极差、病虫害严重表现不好的组合直接淘汰。

6 区域试验与品种鉴定

建立无性系(品系)的杂交组合苗木,苗木规格为二根一干或三根二干苗即可进行大田区域试验。一般选择3~5个不同气候、土壤类型的地点,对测定的杂交组合按随机区组设计,3~5次重复,4~10株小区进行定植测定。观察苗木的生长、病虫害情况、物候、形态、抗逆特性等性状。待观测年龄达到至少2/3轮伐期(杨树达到10年以上)时,各方面性状均表现优良的品系可进行品种鉴定,经品种审定后进入生产领域推广应用。

第9篇:杂文合集范文

关键词:《桃花人面》;《桃源三访》;比较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是孟称舜杂剧的代表作,自明代起即受到曲学家的重视。该剧今存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崇祯二年(1629)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初集本和崇祯六年(1633)孟称舜选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以下简称《柳枝集》本)。《盛明杂剧》本题名作《桃花人面》,《柳枝集》本作《桃源三访》。对该剧两版本的比较研究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笔者所见只有徐子方先生的《明杂剧史》有所提及,但没有加以论述。本文用于比较的《盛明杂剧》本为民国七年(1918)诵芬室仿明本精刊本,《柳枝集》本见于《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之八。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版本在剧本情节、体制上的异同,探讨孟称舜杂剧创作观念及其变化。

一、剧本情节比较

《桃花人面》(《桃源三访》)取材于广为流传的唐人崔护谒浆的故事。崔护确有其人,《全唐诗》载有其《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诗后注有《太平广记》所记该诗本事。

该剧与孟称舜见存的另外两种杂剧《眼儿媚》和《花前一笑》,都是才子佳人的爱情剧。在对“情”的颂扬方面,孟称舜与汤显祖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友人陈洪绶对《桃源三访》第四折的眉批就把该剧和汤显祖的《牡丹亭》联系起来:“自二折到此折前数枝,皆是虚想,情景悲楚,进人幽泪。见诗后至末折,真啼真痛,千死千生,宛然在目,直压倒一部《牡丹亭》矣。”沈泰对《桃花人面》第三出崔护清明再访蔡儿亦评道:“不减杜丽娘《寻梦》。”

就故事情节而言,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大体一致,都基本上按照《太平广记》所记本事的思路。具体而言,《盛明杂剧》本共五出,第一出写博陵人崔护清明踏青散闷,来到一桃花盛开的农家庭院,向农家女郎叶蓁儿讨水消渴,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出写蓁儿对崔护日思夜梦,情意绵绵;第三出写次年清明,崔护再访,值蓁儿与父外出扫墓,崔惆怅之余题诗门扉以表爱意;第四出写蔡儿扫墓归来见诗伤心欲绝,茶饭不思;第五出写蓁儿绝食昏死,恰崔护来到,抚尸痛哭使其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该剧《柳枝集》本共五折,各折对应《盛明杂剧》本各出,情节基本相同。

在若干情节上,两版本也有所不同。如崔护和蓁儿初次见后离别情景的描写,《盛明杂剧》本无对白:

[生作辞介]小生偶到仙庄,谢姐姐见

怜,以杯水相赠。桃花无恙,此意难忘。只

恨的无缘对面,后会何期![女作目注不

应,送生][生回顾][女长叹掩门介]早知相

见难相傍,何似今朝不相见!(《桃花人面》

第一出)

《柳枝集》本有对白和行为描写:

[生笑云]小生与姐姐实是一对儿,如

今趁父亲未回,先权做了夫妻好么?[搂

科][内叫请了科][旦]休要轻狂!咱父亲

回了也。[生放科]这等小生只得暂别,另

日再来看姐姐。[旦送生,掩门科云]崔君

好生去者。(《桃源三访》第一折)

两相比较,《盛明杂剧》本的描写含情脉脉,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蓁儿对崔护的爱慕和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与《西厢记》里莺莺在佛殿上遇到张生时“回顾觑末”有异曲同工之妙。《柳枝集》本的描写则很直白,属晚明文坛张扬的写实风格。

再有,《柳枝集》本第二折在描写蓁儿怨崔护“一去直恁杳然”后,增添了王孙、书生等人物出场,相应地增添了下面的情节:

[内马嘶科]呀,门外有游人过了,咱且

登楼去望来。[上楼科][众扮王孙骑马挟

妓上云]好一派秋景也呵!俺们同到东庄

上饮酒去也。……[众扮书生上云]前日这

带村庄桃花开遍,如今只剩得几株枯柳,叶

儿都黄落也。俺们对此秋光,就将杨柳为

题,聊他一首。……[望见旦科]呀,一个好

女子也![旦避科][众又望科]他见我们,

躲过了。看这女子眉尖上还带着一腔幽恨

哩,俺们也聊他一首。……[笑诨科]俺们

再往那答游耍片时去也。[下][旦叹科]却

才许多游人来往,只不见那人也呵。

[叨叨令]见几个醉王孙,扬珠鞭,携翠

袖,笑向花间卧;见几个小书生,喜吟花,愁

折柳,闲向堤边和。则不见有情人,扣朱扉,

闯绣榻,重向风前过。空教咱痴心女,掩羞

眉,凝泪眼,闷倚在楼头坐。兀的不盼杀人

也么哥!兀的不想杀人也么哥!……(《桃

源三访》第二折)

《柳枝集》本增添的上述人物和情节,没有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但通过对王孙、书生等人游乐的描写,以乐写哀,能倍加反衬出蓁儿的郁郁寡欢,对崔护的渴盼,这从蓁儿唱的[叨叨令]曲中可以得到明证。此外,该剧出场人物少,适当增加一些人物和情节,能使剧本在舞台演出时多一些热闹气氛,不致太过冷清。

两版本在描写蓁儿看到崔护题诗后出现梦幻这一情节上也存在差异。《盛明杂剧》本只用了一支[尾]曲来刻画:

香雾散空庭,长漏催人静,病残人再没

个看花兴。罗衣不耐晚风清,栖迟病骨轻,

谜寐眼波横。[作行又转科]道是早来人,

重向庭前问,猛回头又则是风来花弄影……

(《桃花人面》第四出)

《柳枝集》本对这一情节则用墨颇多,计有三支曲辞三段宾白:

[浪里来]闷打孩将栏倦倚,眼眯暖见

了帘外影。[生上云]小生崔扩是也,日里

寻姐姐不见,如今再来访他。呀,姐姐!你

却在这里。[旦起见科]忙陪着笑脸儿起相

迎,俊衣冠打扮的直恁撑,近前来低声儿厮

应,恰正是去年花下小书生。[生]姐姐,我

日里寻你不见,好生的恨哩。[旦]崔生,你

一向在那里?兀的不想杀我也!

[幺]魂摇摇无定准,似风飘一叶轻。

风飘一叶,天南地北两飘零。今日的把一句

句相思诉与你听。你可也不是无情薄幸,念

着这首诗儿,分明两下里惜惺惺。[生搂

科]姐姐,和你亭子上去来。[推旦坐科]你

休推睡里梦里。[生下][旦惊醒科]呀,合

眼去明明与那崔生说了许多情话,原来却是

南柯一梦。

[高平煞]明见那早来人轻轻的转过小

红亭,惊跳起却是颤摇摇风来花弄影。湿露

浸苍苔,银汉悄无声。花阴下,月三更,病残

人再没个看花兴。愁怀肠转转,青眼泪荧

荧。宝垆香媵,斗帐凉生。……(《桃源三

访》第四折)

比较起来,《盛明杂剧》本无崔护出场,精致蕴藉,《柳枝集》本有崔护出场,蓁儿和崔还有一段缠绵戏,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好。

要之,两版本的剧本情节大体一致,对“情”的颂扬是共同主题。《柳枝集》本增加了一些出场人物,在若干情节的描写上试图使之更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和时人欣赏趣味。

二、剧本体制比较

该剧《柳枝集》本剧首载有陈洪绶的眉批:“《桃源》诸剧,旧有刻本盛传于世,评者皆谓当与实甫、汉卿并驾。此本出子塞手自改,较视前本更为精当,与强改王维旧画图者自不同也。”据此,《柳枝集》本当为最后改本。通过对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的比较,当可一论孟称舜杂剧创作体制的变化。

从总体来看,明杂剧的剧本体制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演唱北曲、脚色分旦末净丑等原有体制,充分吸取了传奇的长处,折数不定,主唱不限于一人,用曲自由,脚色制亦不同于元杂剧。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不同程度体现了明杂剧的这些特点,这是两版本的一致之处;但《柳枝集》本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孟称舜向传统元杂剧创作规范回归的自觉意识,这也是两版本存在的明显不同。以下从剧本结构、脚色行当、“科”“介”使用、用曲、演唱方式诸方面对两版本作一比较。

在剧本结构方面,典型的元杂剧是四折一楔子。“折”是元杂剧划分场次的单位,一折是一个独立的演出段落,同时也是一个音乐结构单元,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是元杂剧四折以外根据剧情需要附加的独立段落,其位置一般在剧首,介绍人物,展开故事,相当于传奇的副末开场。该剧《盛明杂剧》本每场戏称“出”,全剧五出,显然是受了传奇以“出”划分场次的影响,而且在第一出前副末以[鹧鸪天]词开场,这也是吸取了传奇的作法。该剧《柳枝集》本每场戏则称“折”,第一折前有“楔子”,共五折,虽不符典型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结构,但从它使用了“折”和“楔子”这两个元杂剧的基本术语来看,作者回归元杂剧创作规范的意图昭然若揭。

在脚色行当方面,该剧《盛明杂剧》本男主角崔护称“生”,女主角叶蓁儿称“女”,“生”、“女”皆不属元杂剧脚色行当;其他人物如老父、邻女亦皆无脚色称谓,直以身份称之。该剧《柳枝集》本男主角称“生”,女主角称“旦”(偶有例外称“女”),老父称“外”,邻女称“小旦”,新增的人物王孙、书生称“众”,小童称“童”。“旦”、“小旦”、“外”皆为元杂剧的脚色行当。在元杂剧中,旦泛指扮演女性的所有脚色种类,可细分正旦、副旦、小旦、贴旦、外旦等,其中小旦为旦行中年龄较小者;“外”是“外末”的简称,仅次于正末(男主角)。不难看出,该剧《柳枝集》本的脚色行当在很大程度上向着元杂剧传统回归,虽然它也并不囿于元杂剧的传统,如男主角称“生”(“生”属传奇的脚色行当)而不称“末”即是很好的说明。

“科”、“介”使用方面。“科”是元杂剧剧本中有关表情、动作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在传奇中则用“介”。该剧《盛明杂剧》本“科”、“介”混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贯穿全剧,即使在一段简短的对白中都有“科”、“介”混用的情况,随意举一例:

[女下持水上][开门揖生介]郎君请

坐。[生]不敢。[转科]俺看这女子妖姿媚

态,绰有余妍,可为绝世无双矣。此地何地,

有此殊丽!(《桃花人面》第一出)

该剧《柳枝集》本则无一例外都用“科”,完全遵守元杂剧剧本的作法。这是孟称舜回归元杂剧创作规范的又一表现。

用曲方面,两个版本基本相同。该剧《盛明杂剧》本全剧五出,分别谱以仙吕、正宫、双调、商调、中吕五套北曲,套曲大多存在借宫转调的曲牌,如仙吕套的[沉醉东风]属双调;正宫套的[普天乐]、[朝天子]、[四边静]、[上小楼]属中吕,[耍孩儿]屑般涉调;商调套的[花]、[柳叶儿]、[青歌儿]、[醉扶归]属仙吕。该剧《柳枝集》本全剧五折,亦分别谱以仙吕、正宫、双调、商调、中吕五套北曲,亦存在借宫转调的曲牌,但数量略少于《盛明杂剧》本。“借宫转调实际上是一种突破北曲联套必须同宫调曲牌的规范,借以传递不同声情的变通方法”,在音乐效果上接近南北合套,这是明杂剧音乐上与元杂剧存在的明显不同。而两版本的联套中皆有[幺]而无[前腔],则属于元杂剧用曲方面的特点。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