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常用的创新思维精选(九篇)

常用的创新思维

第1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关键词: 档案;管理;创新

1 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档案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档案工作是企业发展工作的组成部分,它与企业建立起共存、互助协调的关系,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档案管理创新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单调、贫乏的存档案室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档案资源结构,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加强档案资源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利用服务。

2 档案管理创新中的思维障碍

2.1 创新思维障碍定义

所谓思维障碍,是指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却相对简单,其特点就是一旦长时间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进行思考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或惯性,这种情况叫“思维惯性”。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并多次以这种惯性来对待客观事物,这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合起来,就称为“思维障碍”。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知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的前提是突破常规,超越思维的惯常定势,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惯常定势成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打破条条框框,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

显然,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

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突破由“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2.2 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思维障碍

2.2.1 观念固定,创新思维缺乏变通

当某种观念为人们普遍接受以后,会在人们的心脑中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观念。人们常说的传统观念就是固定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思维定势,成为了档案工作的思想障碍和框框套套。

企业档案工作与经济工作脱离。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上犹豫彷徨,有的片面强调原则,习惯照既定的框框办事,有的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的观点,对过去的做法一味照搬照套,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中现有的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部分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改革的步伐很大,档案工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存在依据标准和实际工作的不和谐。

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处于资产和产权重组的企业,企业档案没有纳入企业的改革规划中,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跟不上,导致档案流失严重,档案得不到安全保护。

2.2.2 意识狭隘,创新思维缺乏动力

意识狭隘是很常见的创新思维障碍。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模式较陈旧,检索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低。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对室存档案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企业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的服务手段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大部分的检索方式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检索,尽管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2.2.3 知识匮乏,创新思维缺乏能力

知识匮乏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要创新,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由于档案工作的单一性,乏味性,令大部分的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断层、老化、单一,思维的惰性,墨守陈规,被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所束缚,缺乏创新的能力。

3 突破思维障碍,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树立超越

意识,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是对创新主体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等进行新的组合,新的组合必然突破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内部及互相间的组合方式。而旧的组合方式就会本能阻扰这种突破,成为思维创新的障碍。不突破这些障碍,既无法进行创新思维,更无法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这要求档案工作者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超越自我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档案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档案工作者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胆魄与果断,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善于超前性地发现问题,独到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弃旧迎新,不断变革档案工作职能和方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服务手段创新,改变传统的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局面。

3.2 扩展思维视觉,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

要突破思维障碍,就需要自觉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扩展思维视角。要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及时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运用档案的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提供远程服务,使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

3.3 练就过硬本领,实现管理技术的创新

创新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实践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者作为实现管理创新的主体,必须练就过硬本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档案工作者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而且还应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档案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种新型载体都具有复杂多样的操作技术,只有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实现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从而改变过去主要管理和利用纸质档案的现象,逐步做到利用现代化手段保管和开发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2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摘 要:本文先简要阐述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介绍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训练与应用。

关键词:逆向思维;艺术设计教学;思维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的步伐与效率也在不断加快,各大高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逆向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具有提升艺术设计创作水平的实用价值,在艺术设计的训练与应用上都有重要作用。

1.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1.1 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人类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1]。逆向思维表现的事物发展往往与正常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去深入探索,从而树立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创造新的事物形象。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利用了大多数人常规思维方式的缺陷。

1.2 逆向思维的基本原则

逆向思维包含四种原则:专业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创新逆向思维方法时一定要积淀一定的专业知识,设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才能把握好逆向思维的方向与尺度,进而形成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进行逆向思维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逆向思维也要有一个具体的指向,不能偏离,这也是设计策划与进行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明确了逆向思维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与想象;适用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从对象的不同属性出发,进行合理的创作,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创作前,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剖析设计对象的各种属性,了解产品的使用群体;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为了达到创意的个性效果以及视觉效果而摒弃正确的情感或者价值导向。

1.3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在设计过程中的普遍性指的是可以在作品的结构与位置上进行上下或者左右互换,或者进行高低对立位的转换[2]。

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在艺术创作中,当所有人都以赞扬的态度去表现事件时,逆向思维者往往会以批判的心态去看待事件,这是对人们习惯性、常识性以及传统性的批判。

逆向思维具有独特性,常规思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很多人都能想到的,而逆向思维则能够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

2.艺术设计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2.1 创新意识的培养

进行艺术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创造主题,找出对象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使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在进行设计创作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并提倡学生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基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常上课时应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多读书,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2.2 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与实践

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固化的教学方式,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作。具体的实践中,鼓励学生将生活引入到创作中,联系实际,将逆向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对比用逆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与常规思维创作作品的差异,通过找出常规设计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3 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应做好教学环节、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通过搭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逆向思维的训练中。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动组队,推举组长,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由学生自己宣讲成果,创作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

2.4 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逆向思维训练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初步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来训练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对比两种方式的不同,在初步训练有一定的成效后,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这样使学生处理问题是更加全面,也让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出其不意与吸引注意力的功效。

3.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错觉”逆向思维的案例

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其中“错觉”就是很多艺术家设计时常用的技巧,这种方法就是借助了逆向思维。如图1,是非常著名的鲁宾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杯子,而将背景调换,我们能看到两张相对的脸,这个由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设计的图形被人们广为流传。

3.2 “解构重组”中的逆向思维案例

解构重组与事物固有的图形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们可以将非常规的图形重新结合起来,打破图形原有的局限,设计出全新的作品,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通过逆向思维的创作,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3]。比如在际的课程讲解中,在选择“保护自然动物”为主题的创作中,学生可以用各种贴近主题的事物进行重组在一起,如在实际的设计教学中,有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画面下放是动物牛与鹰的头像,而画面的上面则是人的手臂以及捕杀动物的工具,该图片表示的意义是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吸引了其它同学的注意力。

4.结语

随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上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作为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组成之一,是学生创造力的的核心体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OL].科技与企业,2013(17).

第3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人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人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人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二是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三是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4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1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创新教育环境

1.1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灵感

学生对创新总是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这都是科学家的事,和自己沾不上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物理学家是如何创造新理论,提出新方案,提出新成果的.从而消除神秘感,激发创新动机,树立创新志向.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跃的有人情味的创新氛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的环境气氛和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表各种见解.要启迪学生的悟性,激起探索欲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独创性.使学生处于一定的“心理唤醒水平”.要避免压抑幻想,强迫服从,嘲笑讥讽.对于那些“爱提怪问题的学生”,要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奇谈怪论”应适当保护,给他们创新的自由.不要因为思想出格就不予理睬甚至使用伤害性语言,封杀他们的灵感.

1.2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创新动机

创设具有一定“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金属片和鸡毛,发现重的金属片下落快,问是否表明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再做牛顿管实验,发现抽过气的牛顿管内金属片和鸡毛同时下落.这个结果与学生的日常认知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要排除障碍,创设一个自由思维的环境,使学生经常处在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做好示范,要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2 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学习方法

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思维.要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创新思维.

2.1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丰富知识,夯实创新思维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之后,其创新能力才轻松自如.积累的知识经验越多,记忆表象的储备越丰富,想象越清晰生动,思维越容易发散.因此必须牢固掌握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扩大视野,充实头脑,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

(2)巧设疑问,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敢疑、善疑常常是思维的导火索.世界上许多的创造发明都因疑而生,如牛顿看苹果落地产生怀疑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沸水顶盖提出疑问发明了蒸汽机.应巧设疑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设疑问难.例如,在讲离心现象时,,引入宇宙飞船与空间试验站的对接问题,飞船从低轨道去对接还是从与空间站同一轨道或更高轨道去对接,哪一个合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别致新颖的意见、用推陈出新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以吹毛求疵的姿态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向权威挑战.

(3)开拓思路,增加创新思维的机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解题思路,形成网络化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再通过找出多种解法的共同规律或最佳解法,进而训练集中思维.通过整体法解题,锻炼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用等效法解题锻炼相似思维能力.这样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2.2 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1)充分发挥实验的效能,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例如,在讲光电效应时,向学生演示一只光控电子蟋蟀,打开方盒,鸣声顿起,合上方盒,鸣声全无.学生探究叫声原因,原来是盒子里有一只光敏元件控制发声电路.学生[HJ1.3mm]纷纷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己制作光控电子蟋蟀.大大触发了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其次,积极创设实验环境,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想想、做做、算算、说说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多做探索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重视书本小实验小制作.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充足的行为、充足的参与、充足的活动.

(2)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是通过发现和寻求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发明.在发现与发明活动中,要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提出的观点办法和见解要新奇,要有创见 ,要有独到之处.通过开展科技制作展,设立发明奖等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小组,兴趣小组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和生活,关心科技的发展,把所学知识和丰富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境污染与保护结合起来.

2.3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猜疑、联想、想象并通过加工、构思,以独到的全新的方式解决以前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设、巧妙的构思是创造想象的特征,创造想象经常以幻想与假设的形态载浮思维向未知王国进发.创新需要灵感,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富于幻想、大胆猜测和联想,甚至“异想天开”,捕捉思维的灵感,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或对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条件.

2.4 重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第5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诱发灵感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对象,要有不同的创新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自身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及其主要特征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创新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借助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所建立起来,能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一种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的策略体系。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是由教师通过引进开放题以及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教学的品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2.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办法解决。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式、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对于学生形成教学的整体能力、发现创新思维等都是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注意培养观察力。一是要在观察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是要在观察中及时加以指导。三是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学及现场教学技术,方便学生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四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教师不需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应通过教具演示,创设环境让学生观察模拟钟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2.注意培养想象力。一是要有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三是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括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新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想象。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下的丰富联想,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应用题时,应通过不同结构、解法、训练学生集中或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新奇的思路,提出各种言之有理的新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第6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简而言之,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创新活动中,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

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层次上的多样性,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思维延伸越远,思路越开阔,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不落于俗套,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标新立异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

标新立异法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

第7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关键词:培养 创新 思维能力

主体活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其中落实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体现主体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特征,思想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性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训可能具备的。然而对于许多中学教师而言,仍认为创新能力是少数人才有的特殊才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空中楼阁”,难以落实课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就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内驱力,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兴趣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知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常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记得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我上《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以一首古诗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王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学生被这有趣的问题吸引,以“趣”引“思”,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学生激情高昂地朗诵后,争先恐后地解读古诗词的含义,然后学生利用已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题意,学生很容易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学生很满意地得出答案。然后引出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复杂很多,下面我们来学习“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多开展课堂活动,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学生容易乏味,这样的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开展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动口,赋予课堂教学生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寻找思路,大胆创新。例如,在讲圆柱侧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动手做一个圆柱体(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一条边上的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第二步,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高有什么关系?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侧面积有什么关系?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经过热烈讨论,并让学生把讨论结果派代表说出来,分析比较,哪个小组讨论结果正确,予以表扬鼓励,评选优胜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大胆尝试,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分解因式x3+6x2+11x+6,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用一种方法重点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想一想,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解法(一):原式=(x3+1)+(6x2+11x+5)

=(x+1)(x2- x+1)+(x+1)(6x+5)=(x+1)(x2+5x+6)

=(x+1)(x+2)(x+3)解法(二):原式=x3+6x2+9x+2x+6=x(x+3)2+2(x+3)=(x+3)(x2+3x+2)=(x+1)(x+2)(x+3)解法(三):原式=x3+6x2+8x+3x+6

=x(x2+6x+8)+3(x+2)

=x(x+2)(x+4)+3(x+2)=(x+2)(x2+4x+3)

=(x+2)(x+1)(x+3)解法(四):原式= x3+6x2+5x +6x +6

=x(x2+6x+5)+6(x+1)

=x(x+1)(x+5)+6(x+1)=(x+1)(x2+5x+6)

=(x+1)(x+2)(x+3)

接着教师提出:“本题为什么有这么多解法?”通过解题,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试着给这种解法起个名字吗?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情绪非常高涨,学生分组讨论后,一一回答,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评:本题采用拆项、添项法分组分解,随着所拆的项、添的项及项数不同,产生了多种解法,拆项、添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它需要一定的观察力,预见性,能预见分组后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素材,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第8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论文摘 要] 企业经营开发中的特色化要求主体具有新思维,其目的在于通过由此及彼的多向开发,使企业经营超凡出众,实现最大的增值效益。本文试图探索出企业在经营特色化开发中的新方法。

一、扇形开发新思维

扇形开发新思维——发散思维,它是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由于它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能因此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开放式思维”。发散思维,使思维从一种事物发散到多种事物,从而跳出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启发经营,创造灵感。一些企业家借助和运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出了一种扇形开发的经营开拓方式,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功效。如美国历经百年风化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地承包了这件苦差事。他把废料进行分类使用,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废铅铝做纪念尺、水泥块整理成小石碑、把朽木泥巴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作为有意义的纪念品选购。这样一来,一文不值、难以处理的垃圾,顿时身价百倍,人们争相选购,200吨垃圾争抢一空,斯塔克也由此大获其利。从这一实例中不难看出,斯塔克就是借助和运用了发散思维,从垃圾这一点,伸展出多向利用的放射线,使开发呈现出扇形状态,从而拓宽了经营开发范围,创出了变废为宝的佳话。

发散思维与扇形开发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不仅仅限于产品开发,在产品营销、人才的多向培养与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可借助和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扇形开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未跳出人们固有的单向思维定势,不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企业经营中,不能由此及彼,因此,市场难以不断拓展扩大,人才难以不断涌现,企业经济效益难以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要搞好企业各方面的开发,厂长、经理就必须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改造,努力跳出固有的那种狭窄、单向的僵化思维定势,学会进行科学的发散思维,在企业经营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到多点,从而培养起由一事物到多事物的由此及彼、扇形开发的多向思维能力。

二、杂交开发新思维

杂交开发新思维——辐合思维,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或命题为起点,遵循传统思维逻辑,沿着归一的或单一的方向进行推导,并找到一种合意的答案,这种呈集中型或直线型的思维模式。由于它是在已知前提下从一些事实中引出惟一的或习俗上可接受的最好的结果,所以也称作“求同思维”。辐合思维使思维主体将多路思维集中向一个中心点,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开拓新特色,创出超凡出众的新优势,具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因此,它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青睐,尤其在新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多,成效卓著。如江苏省宝应市的一些厂家,运用辐合思维进行杂交开发,他们掌握了消费者日益重视自身保健和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两则信息。本来,曾有过利用这两则信息分别研制适销产品的打算,后来,运用辐合思维,将两路思维引向一个交结点,杂交创新,培育出了药膳疗效食品。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这的广泛欢迎,并飘扬过海,出口创汇。此外,如把人们爱香、爱美和服装日趋高档化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既香又美的微囊上香剂羽绒服;把富裕起来的人们爱旅游和爱美容两则信息勾起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旅游化妆盒;把城市环境污染亟待清除和建筑材料正朝隔音、保温、抗压方向发展引出的开发思维,辐集到一点,杂交培育出一种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等。

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需要掌握抽象、概括、判断的基本功,还要有能力把遐想千里的各路思维牵引回来,在思维交结点发起攻势。在思维攻势中,还要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度思考,不但在时间上要连续不断,而且在空间上还要组织好“火力网”。不少企业家,善于运用辐合思维,使经营谋划中纷繁复杂的思维资料,得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挥出提纲挈领、收拢梳理、集中使用的功能,进而使思路逐步清晰、理顺,本质渐渐显露,最终在一点上取得突破。

辐合思维对于企业确定营销地域、扩大外引横联、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多角化经营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因此,目前对辐合思维的运用偏狭,影响了企业经营创造性的广度开发和深度延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撼。好在许多企业已看到了这一点。随着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辐合思维、杂交创新的领域定会越来越宽广,在企业经营的创造性活动中,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反求开发新思维

反求开发新思维——逆反思维,它是经营者根据人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不同于常规的经营变革,并贯穿始终的思维。逆反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思维所涉及的一切认识领域和创造性活动范围之中。比如自然语言中的反问、反语、反讽、反驳等形式,直接表现着逆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等格言,也同样反映着逆反思维;科学研究中的反证法、归谬法、溯因法、证伪法等方法,也属于对逆反思维的运用。从人类认识史上看,逆反思维的表现也是十分普遍的。历史上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学说、思想,往往都是运用逆反思维方式提出并建立起来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说逆反于地心说;卢梭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专制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传统心理学和传统道德规范等等。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则最突出地运用了逆反思维。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有为”、“柔弱胜刚强”的“弱者”哲学,导致了在社会价值观、人生哲学、处事原则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心态,从反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逆反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对案情的反向推理;企业产品设计者对竞争产品进行拆卸、破坏的反求工程试验;政治、军事中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柔克刚、无为而治、不战而胜等等均为运用逆反思维的典型例证。

这种思维不同于常人常规的正向思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思维方向的独特,所以在经营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消化和引进技术时,它的应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厂,在引进工作中,注重通过逆反思维进行反求,对引进的德国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从而洞察了该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的内部状况,掌握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掌握的技术自觉向其他产品转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举一反三,开发出了不少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引进效益。逆反思维与反求开发,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要掌握这门技术,既要坚持全面分析研究,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进行反求;又要坚持系统分析研究,对一个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都进行反求;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看外观,同时运用一切科学测试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通过破坏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别要大力加强测试、分析、计算技术,以求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精髓,并融会贯通,在增强消化机能、提高引进效益中,真正发挥点石成金的积极作用。

四、个性开发新思维

个性开发新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相同当中找不同,统一当中找差别。所以,它更加关注现象之间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关注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维常规,对一些“完善”的事物或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权威、不惟书本、不惟经验、不惟众。求异常常表现为方法的另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

求异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且运用范围也比较广泛,特别在一些企业的个性化经营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十分精于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德国企业,就很注重运用求异思维指导个性开发。该国有一个补齐公司,专门生产和出售消费者在别处无法买到的商品,如六指头手套、少一只袖子的西装、跛足者皮鞋、断腿者裤子等,都可以在那里补齐。这种迥别于他人的特异经营,收到了良好效果,许多特异消费者慕名前来,企业生意很是兴隆。由此可见,求异思维指导下的个性开发,的确是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高招。它非同于寻常和有异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带有明显的创造性特色,取得了“以特为贵,以异为俏”的市场竞争优势。

求异思维与个性开发技艺,说出来并不神秘。在企业创造实践中,外延很大,除指产品的功能、款式创新外,还包括质量优、价格廉等等。通俗地讲,这一技艺,就是企业界都很熟悉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的竞争术,不过它在许多方面更多地采用了“人弃我取”的经营方针,因而,更有效地坚持了求异思维的创造真谛。近来,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又创出了“人易我难”的求异思维路子,他们上的新品,都是别人很难上得去的高新技术含量产品,因而站到了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使产品的个性化特色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利用创出名牌这一新潮竞争手段制胜市场,也是新形势下求异思维和个性开发的好路子。

反求开发新思维——逆反思维,它是经营者根据人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不同于常规的经营变革,并贯穿始终的思维。逆反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思维所涉及的一切认识领域和创造性活动范围之中。比如自然语言中的反问、反语、反讽、反驳等形式,直接表现着逆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居安思危、存不忘亡、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等格言,也同样反映着逆反思维;科学研究中的反证法、归谬法、溯因法、证伪法等方法,也属于对逆反思维的运用。从人类认识史上看,逆反思维的表现也是十分普遍的。历史上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学说、思想,往往都是运用逆反思维方式提出并建立起来的。比如哥白尼的日新说逆反于地心说;卢梭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逆反于封建专制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逆反于传统心理学和传统道德规范等等。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则最突出地运用了逆反思维。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有为”、“柔弱胜刚强”的“弱者”哲学,导致了在社会价值观、人生哲学、处事原则等方面逆反于儒家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心态,从反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逆反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公安干警对案情的反向推理;企业产品设计者对竞争产品进行拆卸、破坏的反求工程试验;政治、军事中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柔克刚、无为而治、不战而胜等等均为运用逆反思维的典型例证。

这种思维不同于常人常规的正向思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思维方向的独特,所以在经营中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消化和引进技术时,它的应用更有非凡的功效。如有一家工厂,在引进工作中,注重通过逆反思维进行反求,对引进的德国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从而洞察了该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的内部状况,掌握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掌握的技术自觉向其他产品转移,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举一反三,开发出了不少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引进效益。逆反思维与反求开发,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要掌握这门技术,既要坚持全面分析研究,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进行反求;又要坚持系统分析研究,对一个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和包装使用等各系统都进行反求;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看外观,同时运用一切科学测试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通过破坏性研究作深入反求。特别要大力加强测试、分析、计算技术,以求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精髓,并融会贯通,在增强消化机能、提高引进效益中,真正发挥点石成金的积极作用。

四、个性开发新思维

个性开发新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相同当中找不同,统一当中找差别。所以,它更加关注现象之间的不同性、特殊性,更加关注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不一致性;它善于打破和超越思维常规,对一些“完善”的事物或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清理和更新,不惟权威、不惟书本、不惟经验、不惟众。求异常常表现为方法的另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

第9篇:常用的创新思维范文

【关键词】逆向思维 创意 艺术设计 捷径

30年前,我们认为穿崭新的牛仔裤是一种时髦,而今天年轻人认为经过打磨做旧甚至破洞的牛仔裤才是时尚;30年前,我们将短衣服穿在长衣服里面,而今天年轻人则以“内衣外穿”为时尚……

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其实逆向思维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一、逆向思维的概念

逆向思维,亦称反向思维,是指用与常规相反的方向来考察事物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

逆向思维学说是由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在中国古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结果。有人落水,事情的关键在于尽快地使“人水分离”。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应该“救人出水”。司马光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破缸中流出,救出小伙伴,运用“破缸排水”最终达到“人水分离”的方式,其思考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很多运用逆向思维的事例。比如野生动物园,按常规的传统思维模式,人们会将动物放置于笼子中,游人可以在动物园中安全观赏动物,但只能看到动物在笼子中被囚禁的情况而看不到野生动物本原的状态。在野生动物园里,情况则相反,动物在野生状态下自由放养,为防猛兽袭人,游人坐到封闭的汽车内参观,使人们仿佛真的进入了原始的森林或草原。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初看起来违反常规,严格地说是违反传统,但实际上却合情合理。因为逆向思维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逆向思维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事物是复杂的,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也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正像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哲学所说的“物极必反”。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我们进行视觉艺术思维时,可以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做逆向型的思维,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使视觉艺术思维达到特殊的效果。

二、运用逆向思维的创意设计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创造性是评价一个设计作品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艺术设计作品的“含金量”,即创意。在设计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可见创意的重要性。富有创意的作品,源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创造性思维与一般传统思维的不同,就在于创造性思维不传统、不常规、不因循守旧、不囿于成见,能够打破传统与常规的条条框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和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主动的、新颖的、超乎想象的和事半功倍等特性。而创造性思维的相当一部分来自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设计作品往往可以令人信服,进而被人们接受。这种逆向思维的创意处于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理想状态,既不是墨守成规、毫无新意,也不是新奇前卫、难以理解。例如,丹麦设计师John Brauer的作品《看不见的桌子》(Illusion, side table)就是极有说服力的(图1)。常规的思维模式认为一张小桌子,其结构是由桌腿和桌面组成,小桌子上面覆盖着一块桌布,桌布柔软、细腻,自然下垂到地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桌腿支撑桌面,桌面承载桌布。这一切都那么自然、合理、平常甚至无聊,没有一点新意。而这一切都被John Brauer天才般的逆向思维所打破了。首先,利用逆向思维将桌上那块柔软、细腻自然下垂到地面的桌布,变成了坚实、硬挺的材料,使之可以独立承载自身的重量。这使原本起支撑作用的桌腿和桌面失去意义。然后,将桌腿和桌面全部撤除,呈现人们面前的就成了只有桌布而没有桌子的“看不见的桌子”了。同时桌布的角色和地位都产生了逆向的变化,原来桌布是被承载物,现在桌布成为可以独立承载其他物体重量的承载物。其形为桌布,而本质却是桌子。这样一个合理而不平常甚至美妙的小桌子就诞生了。

这样赋情于表、喻理于本的逆向思维创意,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谓是设计的捷径。

三、逆向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捷径

艺术设计作品富有创意且被市场所接受,才是好的作品。逆向思维往往能使设计创意处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创意,即缺乏新颖、奇特的创意;二是创意过度,即创意过于新颖奇特。这两种都难以被人们所接受。

缺乏创意是设计师对设计对象表现出麻木状态,缺少联想与激情,或者总是无法摆脱传统和常规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逆向思维就成为最有效的解救方式,当顺向思维不能发现新的创意时,不妨从相反的方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只要改变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反传统或逆常规,情况将大不相同。逆向思维是打破“惯例”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相对否定。在发现常规的思维模式与客观规律不相符时,运用逆向思维,可使思路豁然开朗。

创意过度的问题则与此相反,创意过度就是设计师思如泉涌,创意独特而又新奇,但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就是一例。哈迪德是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代表着当今前卫的设计思潮。她将“打破传统建筑语言”作为自己的信条,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建筑,敢于向未知的世界发起挑战。2004年扎哈·哈迪德获得了普利策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建筑师。在其获得普利策奖之前,虽然名声远扬,成为世界建筑界的明星人物,但还是因其设计过于前卫而曲高和寡,很少被同行尤其是投资者理解。1979年哈迪德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大量参与国际竞赛。但是直到1993年她的第一件建筑处女作——德国维特拉(Vitra)消防站才问世(图2)。建筑界的很多人都认为她的作品是乌托邦的幻想。在获得普利策奖之前,哈迪德已建成的作品,其中包括永久性建筑和临时性建筑总计不过10个。由此可见,哈迪德的成功之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

逆向思维虽是反传统、逆常规的,但这种反传统、逆常规是以传统和常规为依据的,相对而言的,是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这些传统和常规之所以被称为传统和常规是因为长期受到认同与接受。

在设计创意上,如果依照普遍规律,按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发展,并无奇特之处。而逆向思维不落俗套、不随波逐流、不按常规的表现,给人们创造出很多独特的机会。逆向思维的奇特程度应该是设计师掌控设计作品的关键,应该做到“在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从而达到艺术设计创意中的较高境界。“在情理之中而意料之中”的设计作品,平淡庸俗,没有创造力;而“在情理之外”的设计作品,要么人们不理解,要么人们认为荒诞离奇无法接受。“在情理之中”的设计创意使得人们能够接受,而在接受之余的“意料之外”则会产生对创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