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

第1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松原市环境监测站,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对松原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调整的必要性、调整方案的确定及点位调整可行性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空气质量;点位调整;分析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环保为民、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和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实施,各市州在2014年年底前实现对大气臭氧、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等新增污染物指标进行适时监测要求。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周边环境和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

1点位调整必要性

1.1原有点位布设情况

松原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始建于2003年,依据环保部环发【2012】42号文《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2012年松原市两个点位正式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江南站经度:124°49′45″,纬度:45°05′16″,江北站经度:124°51′10″,纬度:45°09′51″。2个点位均位于宁江区,属于二类功能区内。

1.2点位调整必要性和依据

由于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周边环境和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位采样空间缩小,现有江北监测点位一侧已建高楼;江南监测点位所在办公楼搬迁,原办公楼已划归开发商使用。两个点位均不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2013)标准要求。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原点位已不能满足监测点位设置的要求,有必要对城市点位进行调整。

2点位调整方案

2.1调整原则

(1)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可变更点位。

(2)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监测点位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规范,在最近连续3年城市建成区内用包括拟撤消点位在内的全部点位计算的各监测项目的年平均值与剔除拟撤消点后计算出的年平均值的最大误差小于5%,且该城市建成区内的监测点数量在撤消点位后仍能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可撤消点位,否则应按要求变更点位。

2.2调整实施方案

松原市原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只有2个,因1个采样空间缩小,1个面临拆迁,点位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经对建成区重新规划、专家论证,确定在勘探研究院内和采油工艺研究院院内新建两个点位,点位名称仍为“江南”、“江北”。

拟新建“江南”点位位于勘探研究院院内,具体地址在吉林省松原市源江西路。经度:124°48′4″,纬度:45°7′17″,海拔高度:125.6m。因松原市环境空气功能区未进行划分,均按二类区。

拟新建“江北”点位位于采油工艺研究院院内,具体地址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宁北街。经度:124°48′25″纬度:45°11′30″,海拔高度:142.2m ,功能区类别为二类区。

3拟新建点位与原监测点位对比监测试验

3.1近三年原点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松原市2010、2011、2012年市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因子监测数据详见表1。

监测结果表明,松原市近三年空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基本平稳。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2拟新建点位监测数据统计表及结果分析

拟新建的两个监测点位分别于2013年6月3日至6月17日进行了连续15天的手工对比监测。监测统计数据详见表2。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拟新建两个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与原有两个点位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浓度日均值相对偏差分别在-6.5~9.1%、-12.5~2.9%和-9.1~6.2%之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新建点位技术要求。

4点位调整结论

拟新建的两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监测点位,周围50米内无污染源,附近无高大建筑物,监测点位周围无强电磁干扰,周围环境状况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证,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交通方便,通信线路易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周围有合适的车辆通道,便于设备运输和安装维护。

新建的江南站和江北站监测点位与原监测点位平均浓度偏差在±15%以内,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新建点位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Z].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2]HJ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S].

[3]关于增设和调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通知[Z].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7】48号.

[4]关于印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管理办法》的通知[Z].环保部环办【2011】107号.

第2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体系 应急检测 措施

1、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检测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完善,技术设备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环境保护现实要求的问题。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质量体系是否完善。县级环境监测站均通过了计量认证和资质认证的“双认证”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了质控室,专门负责全站的质量控制工作,从布点、采样、运输、交接、分析样品的全过程,基本都按照QA/Qc规定操作,所有数据均通过三级审核,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存在的问题是标准物质和基准物质较少;仪器设备老化,灵敏度不高;由于多种因素的原因,实验室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导致系统误差较大;质控人员均为兼职人员,都承担有分析项目,造成内部控制的覆盖面不全面,效果相对较差。

1.2 环境要素监测难度大

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已初步建立了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要素监测体系,按监测对象又可划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方面能够开展SO2、NO2、PMIO、TSP等基本的空气质量指标、大部分地表水质量指标和声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污染源监测方面,废气能够开展烟尘和粉尘监测,废水能够开展常规无机指标的监测,噪声能够开展厂界、场界、边界噪声监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表水监测中因无相关仪器而无法监测相应项目,如必测的汞、硒因无原子荧光分析仪而未监测,没有无菌室而不能开展细菌学指标的监测;

(2)废气监测中基本没有开展流动污染源(汽车)监测,部分监测站因仪器条件限制没有开展SO2、NOx、NH3、CO等指标的监测;

(3)废水监测有局限性,大部分监测站基本不能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4)仅能监测土壤中的极少指标,无法开展固废、恶臭、室内空气、放射线及电磁辐射监测,监测范围具有局限性。

1.3 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体系尚需完善

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并与上级监测机构实现了数据传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统计工作中企业上报数据的逻辑陛较差,其数据真性难以核实;监测信息统计软件存在一些小问题尚需完善,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不健全,传输手段相对落后,尚未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此外,监测信息统计中缺乏一些技术规范作为技术支撑。

2 建立县级应急环境检测体系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

监测部门要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在突发性污染事故来临的时候体系能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并应将县级应急监测系统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利用社会各类检测资源,实现全民参与环境检测,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测网络。

2.2 完善应急监测配套设备设施

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合理地选择成熟可靠的仪器设备,以自如地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完善日常监测工作。

2.3 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应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监测体系,加大投入,提高监测能力,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应急监测体系。

2.4 编制翔实的应急监测预案

对本地区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本地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确立优先监测目标,加强日常监管,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对这些重点目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内部也要相应确立优先监测项目,提前贮备资源。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最终对每个风险源在应急预案基础上针对性地编制应急监测方案。以做好常态下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

2.5 加强应急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应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资料,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查阅并选择正确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此外,还应收集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以此作为应急资源,完善应急策略。

3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环境监测在为环境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保护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连系,应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政府的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县级应急环境检测体系,以更好地发挥监测站的作用,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使环境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孙健.县级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2006,(23):33-34.

第3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一、202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落实“四减四增”

1. 全面落实2020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一是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挖掘减排项目,筛选出大气减排项目94个,水减排项目11个,农业源减排项目127个。二是全面梳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按减排计划对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查看DCS及中控实时及历史数据,督促企业环保治理正常运行。三是做好全口径及减排档案整理工作,确保减排档案资料齐全。四是按照省厅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根据201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反馈结果和2020年减排计划情况,能够全面完成2020年及“十三五”减排任务指标。

2. 配合做好对排污许可证审查抽查工作。配合市生态局对今年排污许可新发证企业进行了现场审核抽查,核查企业共194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3.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收官。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高质量服务,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评为表现突出集体。

4. 抓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更新工作。对2020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单进行更新,确定我市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371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210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共159家,其他重点管理单位49家,共计789家。

5. 完成2019年环境统计年报、季报工作。一是做好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确定2019年环境统计年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1205家,污水集中处理24家,大型畜禽养殖场39家等,其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为38694吨、38863吨、28259吨、30495吨,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6929吨、3476吨。二是做好环境统计季报工作。组织企业进行2020年第一季度环境统计季报填报,筛选全市火电、钢铁、水泥、造纸行业及污水处理厂等行业企业共84家,其中工业企业67家,污水处理厂17家;筛选后三个季度企业名单,确定2020年后三季度环境统计季报调查单位为76家,按照10%的抽查比例,对24家企业季报直报数据质量进行了现场核查并建立季报档案。

(二)加强在线监测监控能力,提高分析研判预警能力

1. 一是配合省监测中心编制完成《山东省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运维管理规范》,该技术规范在国家规范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面规范了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8月9日起正式实施。二是配合做好并完成《山东省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量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工作。制订系统的烟气流量在线监测技术规范,保证烟气流量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实时变化情况,提高流量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9月20日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并完成9个站点废气排放速度场均匀度检测。

2. 督导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备。一是督导全市581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工作,截止11月底,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156家,已安装152家,废气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328家,已安装311家,对未按时完成联网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已按要求移交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处理。二是督导全市VOCs排污单位联网自动监控设备至市平台,截止11月底,联网95家、145个站点。三是督导电量监管平台联网,截止11月底,安装425家,联网425家。四是落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计划》要求,检査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及相关人工监测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跟踪处理,重点检查并按省6.0平台要求推送报警工单,并督促各区县分局积极落实核查相关内容,现场核实及处置率位居全省前三名。

3. 做好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调度和汇总报送。一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系统软件的使用和管理,做好全市联网的239家企业537个站点数据修约管理工作,1-10月份数据传输有效率99.73%,达到国家和省里的要求(90%以上)。二是监督审查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3680万余个,废水污染源、污水厂自动监控数据860万余个,出具重点污染源日均值超标报告435份,小时值超标报告1241份。三是对1405万余个城市空气、镇办空气、地表水、水源地、城市管网自动监控数据监督审查。

4. 做好镇办空气站点巡检、管理及考核工作。加大对全市空气站点的抽力度,截止11月底共抽查空气站点、VOCs站点、第三方质控站点144个。每月编制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及VOC空气站点质量月报,截至11月份总计编制22份月度综合分析报告并提出精准管控建议42条。

5. 完成市控地表水自动站运维和比对质控单位的巡检、管理和考核工作。一是现场巡检市控水站506次,编写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比对检测报告110份。二是每月以实际水样比对10个水站20台设备(COD、氨氮各10台),同时以质控样考核水站。三是编写水环境监测月报,对水环境监测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高自动监测的监督水平。

6. 组织每月重点监控企业座谈会,2020年召开超标排污单位帮扶座谈会共6次,解决超标顽疾效果明显,超标小时数由5月的2864次下降至10月的617次,下降78%。组织区县召开大气防治视频调度会共164次,通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废气污染源超标情况。

7. 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提出预警建议。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610份,正式预警建议2次。按规则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高值提醒745次。召开环境空气质量会商会305次。

(三)提升监控信息化水平,打造综合调度平台

1. 编写完成《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推送信息闭环处理办法(试行)》及配套的《淄博市调度指挥平台发现问题闭环处理机制》《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信息处理考核办法》《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值班制度》《工作流程》。

2. 健全完善“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召开信息化建设技术交流座谈会,将平台建设方案细化。

(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创优营商环境

1. 根据淄博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高质量发展“树标对标夺标”行动,2020年5月中心指派专人前往对标单位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先进模范学习,紧抓环境监管主线,完善网格化监管,不等、不靠、不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2. 做好《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积极配合市司法局按程序召开《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向社会征求意见。9月底,《条例草案》进行了部门会签。该《条例草案》共5章41条,包括总则、建设与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和数据应用、法律责任、附则。10月份《条例草案》经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根据审议意见进行的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我市此次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题进行地方立法,开创全国地市级城市的立法先河。

3. 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研究印发《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方案》,深入学习海口企业家在深圳和海口不同遭遇的新闻报道、《淄博日报》党报记者深圳行系列报道等有关内容,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深挖思想短板,深刻学习营商环境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照优化营商环境“十问”,从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深入进行大反思、大讨论。

4. 聚焦群众和企业所盼,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76份,就质控中心工作服务情况进行意见征求,回收意见表76份,收到建议51条,对收到的建议进行整理研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边查边改、立查立改。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一是执法职能取消后,重点排污单位现场巡检工作进门难。二是河流断面及纳污管网数据异常后的问题溯源技术操作难度大。目前只是部分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并非全覆盖,数据出现异常后,无法对这部分企业及时进行问题排查。

(二)工作闭环机制还不完善。抓工作力度和实效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标准不够高。重点排污单位数量较多,逐一现场巡检以及问题整改“回头看”力度不够。

(三)横向联动不足。中心内部科室融合主动作为不够,与其他部门单位沟通不主动,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的情况多,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的情况。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存在廉政风险点,制定管长远、见实效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强化对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系统学习,切实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根据目前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数据,综合分析我市空气质量与全省平均值之间差距,确定“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71万吨、7.58万吨、4.33万吨、4.87万吨、0.14万吨以内,比2020年分别下降10%、10%、30%、15%、15%。

(三)更新2021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结合环境统计、已竣工的新改扩建项目、新发排污许可实施重点管理的企业名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录库等数据,凡是符合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事业单位,做到应纳尽纳,最终名录通过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系统软件上报省厅,并于2021年3月底对外公布。

(四)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调度体系。一是建设淄博市生态环境超级指挥平台。整合现有各类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关的自动监控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及时共享;对关键监测数据进行逻辑关联性分析,快速、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综合调度工作机制。成立综合调度指挥组,制定综合调度信息闭环处理办法,实现数据统计分析、预测预报、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做到“每一环节皆留痕、所有环节可追溯”。三是实现监测数据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对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高值时段提前预警,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高值时段污染物浓度削峰。

(五)健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采用最新的数值模式系统、技术方法、业务流程和模块功能为淄博市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实现全市逐小时3km×3km分辨率的不包括当天未来7天的精细化预报。

 

 

 

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

第4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管理;检定;校准;核查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equipment use management; In the test, calibration equipment; To illustrate the equipment during the necessity of verifi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verification metho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Management;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check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监测仪器不断增多,传统的实验方法逐步被仪器测量方法所代替,很多监测数据直接通过仪器获得,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计量一般存在种类多、使用频率高、操作专业性强等特点,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仪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何根据ISO/IEC17025标准对计量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及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仪器规范管理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是正常开展监测工作的前提。因此,实验室应对监测仪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仪器的管理

(1)明确人员职责。仪器与人员密切相关,实验室应明确仪器设备保管人、使用人、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

(2)监测科室提出设备要求,负责设备的保管、使用、日常校准和维护工作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3)设备科室制定购置计划,组织监测设备的选型、验收、建立设备档案,负责设备维修及档案管理;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校准状态。应保存对所进行监测工作有重要意义的每一台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其内容包括:

a、设备及其软件的标识;

b、设备名称、生产商、型号、出厂编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d、设备放置地点;

e、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注明说明书的保存地点);

f、所有检定、校准、调试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验收标准及下次校准的日期;

g、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记录。

(4)质管科制定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关键参数或关键值的校准计划,在投入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或检查以证明其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符合后由主管领导批准使用。

(5)设备均有授权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指导书和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人员可随时借阅或持有复印件。

(6)如果校准产生一系列校正因子,设备管理员应按程序确保其备份得到正确更新,监测人员应对监测结果进行校正。

(7)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并有维护程序,如果任一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检定(验证)或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校准、检定(验证)或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还应检查由于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验所造成的影响。

2仪器校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规,在用仪器都应按期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

(1)凡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定(验证)。应制定有关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的周期检定计划。

(2)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定及确认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实验室的测量可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标准。标准证书应能证明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并应提供测量结果和有关测量有确定度和符合经批准对的计量规范的说明。自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有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规定的要求。

(3)如不可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实验室应提供结果相关性的满意数据。例如:参加一个适当的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4)实验室建立的测量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校准,不能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够证明其作为测量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败。

(5)测量的参考标准的校准工作应由能提供对国家计量基准溯源的机构进行。应编制参考标准进行校准和检定的计划。

(6)适用时,参考标准、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经受运行中的检查,即期间检查。例如:中流量采样器流量为100L∕min,检定期内用孔口流量计测量四台仪器流量分别为:89.5L∕min、91.3L/min、109.8L/min、113.2L/min,如果我们不进行流量校准都视为流量100L/min,例如在标准状态下采样24h,则实际采样体积分别为128.9m³、131.5 m³、158.1、m³16.30 m³,但都视为144 m³.以大气颗粒物浓度为0.181mg/m³,理论采尘量即为26.1mg,而实际采尘量分别为23.3mg、23.8mg28.6m29.5美mg,则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别为0.162mg/m ³/0.165mg/m ³0.199 mg/m ³,0.205 mg/m ³.

通过数据计算,就因仪器流量未校准使测定结果产生10%以上的相对偏差。假如一个城市的颗粒物大气环境控制标准为0.2mg/ m ³以下,只是因为采样仪器的流量一项产生的误差,就可能使本来不超标的监测数据而报出错误的结果却超出大气环境控制标准,可能为大局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对仪器的校准和核查工作不可轻视。

3仪器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期间核查校准(或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核查,便于主动发现仪器的变化情况,尽早实施预防措施,避免风险。

3.1核查计划

制定监测仪器的核查计划,内容包括:核查种类、核查频度、核查参数、核查方法、核查人员、核查标准及核查结果的判定准则。每个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不同,每一种测量仪器对于测量结果的质量影响及稳定性等具有很大差异。因此期间核查计划需要从质量活动的重要程度、成本和风险以及实验室资源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核查计划应由有资质并经实验室授权的人员编制,并经过审批。

3.2核查方法

核查不同于检定也不同于校准,所以其参数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可以从本实验室实际条件出发,根据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下述方法之一:送有资格的校准机构比对;新购置或维修后仪器与正在使用的比对;用校准仪器和标准物质进行校对,如使用CO标气校准尾气测定仪,用标准膜校准二氧化硫测定仪,利用砝码校对数字天平。

核查的方法多样,基本上以等精度(或高于仪器精度)核查的方式。使用参考标准设备核查如渗透管、标气、标准砝码、流量校准计、声校准器等;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仪器设备的功能核查,或使用两台精度相同的仪器设备比对,或用一台精度相对高的仪器核查相对精度低的仪器设备。一般核查方法来源:检测标准或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仪器设备检定规程(可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应编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在化学分析领域,某些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可通过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主要应核查仪器设备的精密度、响应值、基线的变化、准确度(标准样品测定) ,而不能只测定一个标准样品。

3.3核查频度

当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中对核查提出明确要求时,应依据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频次、周期进行。如噪声监测中,《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2008 ) 要求每次使用前后,应对噪声仪校准。检测标准或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未做要求时,原则上可以在两次检定或校准周期之间进行1次。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当发现仪器稳定性比预期的差时,应适当加大核查的频次。

3.4核查结果

期间核查应是计划的质量活动,核查结果应形成核查报告,核查结果应经授权的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是否准予继续使用的建议,实验室管理层审批。

4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随着监测手段的日益先进,仪器设备的种类逐渐增多,价格也渐渐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档案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对于仪器设备管理向量化管理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化管理分两部分,即仪器设备档案和仪器设备随机档案,这是由仪器设备管理 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根据《认可准则》5. 5. 5,应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应一机一档。按准则要求,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登记、采购资料、开箱验收报告、仪器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 ,实验室对新购仪器的技术验收报告(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图谱、重现性、准确性- 标准样品测定、加标回收试验,实际样品测定、干扰实验等) 、说明书和随机附件资料及软件、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维护计划及维护记录、历次维修记录、量值溯源记录(检定或校准证书) 、设备期间核查记录、使用记录、设备降级、停用或报废申请及审批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资料齐全与否,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仪器使用者对仪器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维护、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是不断增加,动态管理,使用人员尤其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内容做好记录,并定期归档;

5 结语

第5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宽、影响因素多,要制定能代表整个区域大气质量时空分布的精确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缺少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应先采用常规布点方案。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应积极采用布点优化技术,以实现经济性和代表性的合理平衡。

1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确定监测点的具置是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设计核心工作之一,如果选点不好,检测结果必然会出现较大偏差,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确定监测点位置的方法大致有功能区法、网格法、同心圆法和扇形法等

1.1 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1.2 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1.3 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4 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2 监测点位的优化法

2.1 概述

常规布点法是在已有经验或理论模式下确定采样点,但其无法确定点位是不是最佳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方法,使布点更趋合理,然而仍存在着点位重复,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另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是在常规布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对现有站点进行调整,将监测信息重复的站点删除或调整监测频率,以较少的点位或次数达到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和监测时段,实现经济、精度都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优化点位技术。根据不同的优化原理,又可分为物元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多目标规划法、密切值法、 检验法、最优指标法、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另一种是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放特征、气象和地理资料,通过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并设计采样点,这种方法称为预测布点技术或模型计算法。

2.2 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2.1 物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点选出最佳点。

2.2.2 相关系数法

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2.2.3 t检验法

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2.2.4 最优指标法

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Zi。将Zi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2.2.5 特征分析法

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2.3 预测布点技术

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ISC3、AERMOD、ADMS和Models-3/CMAQ等,通过模拟监测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时间精度,经济性亦较好。刘潘炜等采用Models-3/CMAQ模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及区域特征污染物O3、PM2.5,还有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混合模式在内的3种情景下的布点方法。他们采用约旦公式计算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浓度,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建立目标函数,并以成本、地形、行政区、人口、空间覆盖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误差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且多种污染物混合模式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

参考文献:

第6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CEMS; 设计条件; 环境; PS6400; 设备选型

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treatise is our country and all relevant international norms of the existing rules and other technical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power plant project at the seat of the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system and host, the design of the CEMS system 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e CEMS system is by the gaseous state pollutant monitor subsystem, the mist and dust monitor subsystem, the haze emissions parameter monitor subsystem, the systems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is composed, through the sampling determination haze's in pollutant density, the withdrawal, and requests the recor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the foreign interface func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market CEMS eqpuipments, determine the CEMS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final device configuration.

Keywords:CEMS, Design t conditions, Environmen, PS6400, Equipment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大气质量正在不断的恶化。当今危害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3种主要污染物是:酸雨、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排放的有毒气、液体。火力发电厂也是高排放的工厂,为了保证清洁的空气质量,早在1969年美国就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此项法律在当时环境保护上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在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于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工程为国外火力发电厂EPC项目,发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4×600MW燃煤发电机组,分两期建设,本期工程拟建设2×600MW亚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安装建设烟气脱硫装置。为了保证清洁的空气质量,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同期设计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系统(CEMS)装备对本厂的排放进行检测和控制。

1基本设计条件

本工程建设场地所处区域具有高温高湿气候特征。

2技术要求设计

2.1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设计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选用的产品符合《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3)或《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76-2003)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国家工业标准的要求。

2.2 CEMS 系统基本要求

CEMS 系统是由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烟尘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传输子系统组成。通过采样测定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排放量,并按标准要求记录。同时,提供对外接口功能,通过硬接线把相关的参数接入单元机组DCS系统;向环保局经过通讯接口定时传输数据;能够接受来自全厂时钟系统的校时信号。

3设备选型方案

经过分析比较中国市场CEMS系统产品。确定本项目CEMS系统的设备选型方案:主要设备采用ABB和H&B的产品,CEMS系统采用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以下是对本设计方案的原理、功能、组成详细的描述,和对所提供的CEMS系统设备规范汇总。

3.1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概述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广泛用于火电、冶金、化工、建材、垃圾处理等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焚烧炉等烟气连续排放监测,以及电厂磨煤机出口CO、O2的监测。监测参数包括SO2、NOx、CO、CO2、O2、烟尘、流量、温度、压力、湿度及焚烧炉HCl等。

系统采用直接抽取法(加热管线式),采用先进可靠的取样、预处理和检测技术以及系统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FGD装置入口、出口烟气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的连续监测和数据远程通信。

全套系统由烟尘排放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辅助参数监测子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通讯功能子系统组成。该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符合国家保总局的HJ/T 75―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和HJ/T 76―2001《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标准要求。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由烟尘监测子系统、烟气参数测量子系统、气态污染物分析监测子系统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组成。

3.2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检测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常规量程

3.3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系统控制

气态污染物(SO2、NO、CO、O2)连续监测子系统的气体取样、气体预处理单元及探头反吹单元都由PLC程序控制完成,实现了测量、反吹、排水等功能的连续自动、手动运行。测量、反吹、排水各功能状态,触发各自相应的按键进入各相关功能状态运行。整个气态污染物连续监测子系统的取样单元、探头反吹单元及气体预处理单元的控制都有PLC控制,其测量、反吹、排水的功能实现了自动或手动的操作连续运行。

系统控制中的测量、排水、反吹时间参数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或现场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气体取样采用探头、管路加热法(加热管线式),解决了样气管路的结露或堵塞,使烟气始终保持在干燥状态。在气态污染物监测的取样、预处理过程的全系统中还有探头反吹压力状态报警、探头堵塞、流量状态、除湿状态报警、加热温度控制等自诊断报警功能。这些自诊断状态功能有力的保障了系统长期稳定的连续运行。

气态污染物监测的气体分析仪的校准控制,通过五通阀或三通阀的切换通入零点、量程气来实现分析仪的校准。分析仪也可实现自动校准功能。自动校准功能通过PLC控制和分析仪自动校准功能块的控制来实现对系统分析仪的自动校准。

3.4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系统单元介绍

3.4.1取样探头单元

该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采用的探头为引进ABB(H&B)公司先进技术国产化组装制造,过滤器为双层复合式结构的气体取样探头。取样探头单元包括:取样探头杆(800-1500mm)、探头加热器、高精度双层复合式探头过滤器、安装法兰、探头主体、探头防护箱等部件。

3.4.2取样探头吹扫单元

取样探头吹扫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内、外脉冲式振动吹扫技术。整个反吹装置(带反吹柜)靠近取样探头现场安装。内装:a、压缩空气过滤器,以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油、水、粉尘;b、压缩空气储气罐,以确保反吹时有足够的压力和流量,反吹效果极好;c、压缩空气分配单元,完成对取样探头的内、外脉冲式振动吹扫,确保不堵塞;d、反吹气压力低报警压力表,并输出报警信号。反吹管道与取样管道完全独立,便于安装与维护。

反吹气源:压缩空气(无油,无水,无尘)

气源压力:0.4-0.6Mpa

整套反吹装置都装在一台反吹柜内,反吹柜尺寸:1240×640×440。反吹柜可室外安装,尽量靠近取样探头,与取样探头的距离最好不超过5m。

3.4.3取样预处理单元

预处理技术:该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所采用的预处理技术为针对现场应用条件、工艺气样条件的针对性系统化设计,所实现的正确匹配与合理组合,使分析仪器及预处理装置能很好适应特殊的工艺气样条件,确保系统长期可靠、稳定运行。过滤精度:0.1μm。

整套预处理装置及分析仪都装在一台尺寸为19英寸标准分析柜内,分析柜应室内安装,尽量靠近取样点,与取样点的距离最好不超过50m。确保系统及分析仪器的响应时间及滞后时间。

取样预处理及控制单元成套系统主要包含:抽气泵、除湿器、蠕动排水泵、取样电磁阀、反吹电磁阀、可变程控制器、流量控制及报警单元、湿度报警单元等。其中关键部件全部原装进口,如防腐取样电磁阀、抽气泵、蠕动排水泵、气路切换阀、PLC等。

对于气体分析仪及系统,取样预处理在整个系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任何的气体分析仪器都要求在气体进入分析仪传感器之前都应该除尘、除油、除水等,同时,还要求除尘、除水、除油的过程中待测气体组份不被改变。因此,取样预处理技术在气体在线连续分析系统中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其预处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分析仪的使用寿命等。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取样预处理系统采用了多级过滤(采样探头内复合膜过滤器、金属过滤器、膜式过滤器);取样探头加热、取样管路伴热保温;瞬间冷凝除水等技术,先进的完全取样预处理技术;40来年3000多项成套工程项目的专业经验;针对每一个项目的专业化技术方案、配置与设计选型;使分析仪在各个工程应用的最佳途径;取样预处理系统中同时具有流量状态、除湿状态、反吹压力状态、探头堵塞等自诊断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保证了系统在现场长期、稳定、准确的运行,满足用户的不同现场条件需求。

3.4.4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根据《火电厂烟气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中的相关数据处理条款规定自主开发设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有工控机系统和数据采集模块组成。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最低数据采集率(CEM系统测试运行时间与锅炉运行时间之比)大于或等于80%。

数据处理系统具备参数设置的密码和界面,可进行监测参数的品种、量程、量纲的设置或修改,系统反吹和排水的控制程序多个时间参数的设置,排放量计算公式中的系数、烟道截面积、大气压力及湿度参数的设置或修改。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根据国家环保行业标准HJ/T75、76-2001要求具备折算浓度和排放量的计算,并产生浓度和排放量的各种报表。即小时均值日报表、日均值月报表、月均值年报表等;能自动进行相关规定的数据处理后生成NOX、SO2、CO和烟尘浓度的小时、日、月、季、年平均值和最大值、最小值、排放量;能自动生成烟气流量的小时、日、月、季、年平均值及烟气流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烟气流量日、月、季、年的总量;能显示烟气温度、湿度、含氧量的小时、日、月、季、年平均值和最大值、最小值。同时具备监测参数的历史曲线;监测浓度、自诊断等报警参数的设置及报警状态显示。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还能显示动态流程图,图中有流程示意图,并在相应位置显示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参数及浓度实测值及对全系统运行状况并作记录。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所有报表、曲线等均可存储、查阅、打印;报表查询还可自动设置上、下限时间段,自动打印功能。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与电厂DCS系统通讯连接、传输各种报表、预留RS232、RS485通讯接头。同时也可通过电话线进行与环保相关部门的数据远程通讯功能。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具备记录校正气浓度值和仪器响应值,并提出相应的校正报告功能。工控机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安放在控制室内,与成套系统柜分离。

3.5 PS6400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选型配置

3.5.1SO2、NOx、CO、O2气体分析仪

选用德国ABB- EL3020 系列多组份气体分析仪

德国ABB- EL3020 系列多组份气体分析仪采用的是不分光红外吸收(NDIR)原理。一台ABB-EL3020多组份气体分析仪可以同时监测SO2、NO、CO、CO2、O2四个组份。

3.5.2烟尘浓度监测仪

选用H&B生产的DT600系列烟尘监测仪,主要技术特点:

采用激光背散射原理,不怕烟道的机械振动及烟气温度不均造成的折射率不均造成的光束摆动。

单端安装,无需光路对中。

仪器设计贯彻“无工具”现场安装的思路,最大限度地降低现场安装的复杂度,仪器及防雨系统的安装仅电器连接需要一支螺丝刀,不必带连接螺栓、螺母,10 分钟内即可完成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现场安装调试带来的诸多问题。

采用标准4-20mA 工业标准电流输出,连接方便。

仪器整体功耗非常小,大约5w 左右。

一般标准设置参数可适用于烟道璧厚小于400,烟道直径大于仪器名牌标示(D.GT.2000),在特殊的要求条件下测量区大小可以订制. 用户也可以在经维护人员的认可及指导下调整。

3.5.3流速、温度、压力一体式监测仪

选用PT1系列皮托管流速检测仪,该种流速检测仪包含铂电阻温度变送器和微差压压力变送器,同时监测流速、压力、温度,为安装维护带来方便。

PT1系列皮托管流速仪主要由“X”型皮托管检测头取压管保护套管差压变送器反吹控制阀等部件构成。测量时将皮托管流速计探头插入管路中,并使全压和背压探头中心轴线处于过流断面中心且与流线方向一致,全压探头测孔正面应对来流,检测流体总压,并将其传递给差压变送器;同时背压探头测孔拾取节流静压也将其传递给变送器,变送器读取动静压差值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流速比例电流(4~20mA)传送给显示仪表或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皮托管内外表面均做了特殊处理,可有效避免烟气腐蚀并减少粉尘粘附。电磁阀主要用于脏污气体(如锅炉排放的烟气)测量时的系统反吹:当探头检测孔粘附积淀灰尘污物时,电磁阀定时或按预定程序开启,将压缩空气同时接入两个取压管进行吹除作业;正常测量时电磁阀则处于关断状态。标准(4~20mA)流速比例电流输出。

结论

通过对所选方案CEMS系统设备规范进行了汇总描述、分析,可以证明此套CEMS系统设备的选型,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所选设备能够满足对电厂烟气排放的监控要求,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排放指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清洁的空气质量。

本仪表选型方案满足在建项目所属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符合我国及国际现行的环境保护、排放标准要求相关的规范规程的。能够满足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环境保护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HJ/T 75―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2001-12-1

2GB13223―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3-12-30,2004-01-01开始实施

3 DL/T960-2005.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订货技术条件.2005-5-1

4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7-1-1,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5 HJ/T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2005-12-30,2006-02-01开始实施

6 魏复盛 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9

7 Easyline Continuous Gas Analyzers EL3000 Series Models EL3020, EL3040. 10/24-4.10 EN November 2009

第7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竣工验收监测;标准选用;质量控制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

0 引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环保总局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第13号)作为重要依据,是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工作的基础。在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之前,技术人员应熟悉环评报告和批复要求,清楚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工艺流程、产污环节、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等,并制定详细的现场勘察清单。这样,既可以防止现场堪察时的遗漏,也可以发现工程的实际建设和初步设计、环评、批复等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着重从验收标准的选用、采样频次、监测点位的确定、质量控制和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些探讨,以便更好的编写验收监测方案。

1 验收监测方法标准选取

验收监测采用标准包括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两个部分。评价标准又分为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和验收监测参照标准。选用验收标准验收监测涉及环境质量评价的,按最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以考核环境敏感点的环境质量是否达标;验收监测涉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环评报告中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当国家颁布新的标准而旧标准废止时,应执行新的标准。有的建设项目为综合性工程项目,涉及不同行业,污染物种类较多,污水混合后则由总排口排放,但各种污染物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因此对监测结果的评价造成困难,也增加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上的难度,这种情况应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附录A的要求,对这种污水混合的排污口,应按权重计算排污口的混合排放浓度。

1.1验收监测方法标准选取原则

验收监测时,应尽量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采用列出的标准测试方法。对国家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未列出的污染物和尚未列出测试方法的污染物,其测试方法按以下次序选择:

1.1.1 国家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1.1.2 行业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1.1.3 国际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和国外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1.1.4 对目前尚未建立标准方法的污染物的测试,可参考国内外已成熟但未上升为标准的测试技术,但应附加必要说明。

1.2、验收监测标准的确定

执行标准应主要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的各种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为依据,验收监测执行标准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1.2.1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文确认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2.2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国家或地方执行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标准;

1.2.3 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复时,要求执行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需要所规定的特殊标准限值;

1.2.4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环境保护的新要求,经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验收监测时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

1.2.5 国家和地方对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中的总量控制要求;

1.2.6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工程《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等的要求或设计指标为依据来进行评价。

1.3 验收监测参照标准的确定

1.3.1 新颁布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污染因子排放标准值以及环境量标准值;

1.3.2 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1.3.3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尚无规定的污染因子,也可参考国内其他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但应附加必要说明。

2验收监测污染因子的确定

2.1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保篇)中确定的需要测定的污染物;

2.2建设项目投产后,在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燃料,产生的产品、中间产物、废物(料),以及其他涉及的特征污染物和一般性污染物;

2.3现行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污染物;

2.4国家规定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指标;

3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频次

为使验收监测结果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采样频次应充分反映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因此,监测频次一般按以下原则确定:

3.1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3.2对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采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天,每天4次,厂界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连续2昼夜(无连续监测条件的,需2天,昼夜各2次),固体废物(液)采样和测试一般不少于6次(堆场采样和分析样品数都不应少于6个);

3.3 对污染物确实稳定排放的建设项目,废水和废气的监测频次可适当减少,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不得少于3个平行样,废水采样和测试频次不少于2天,每天3次;

3.4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增加的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

3.5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效率测试和达标排放检测,可采用随机抽测方法进行。抽测的原则为:随机抽测设施数量比例应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的50%;

3.6 若需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天、每天1-2次;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3天、采样时间按GB3095-1996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执行;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2天,测试频次按相关标准执行;

4 验收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

现场监测期间保证生产工况达到要求为保证验收监测期间的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现场验收监测期间,企业的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对于污水处理设施而言,通常设计处理能力大于污水实际产生量。现场监测时应确定设施的处理量与设计量是否相吻合,是否符合工况要求,同时确认建设项目的运行负荷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之间的关系,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有效。对噪声进行测量时,监测人员要注意查看生产是否满负荷,主要声源是否全部运行,这样监测结果才具有代表性。监测废气时主要从设备运行负荷、产品产量负荷、原辅材料使用量等方面确定负荷。通过记录设备运行的电流、风机风量、设备压力、出口温度等来判断生产设备运行工况。 验收监测时,工况要求分下列几种情况:

4.1.1 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负荷达 75%以上(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标准规定执行)的情况下进行。

4.1.2 对无法短期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的建设项目中,可以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满足75%或75%以上负荷或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所要求的生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

4.1.3 对无法短期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75%以上负荷的建设项目中,投入运行后确实无法短期调整工况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75%以上的部分,验收监测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应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对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尚无污染负荷部分的环保设施,验收监测采取注明实际监测工况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2采样和测试及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2.1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现场监测,首先应按1.1的规定满足相应的工况条件,否则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应停止现场采样和测试。

4.2.2 现场采样和测试应严格按《验收监测方案》进行,并对监测期间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未能按《验收监测方案》进行现场采样和测试的原因应予详细说明。

4.2.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使用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方法,应首先选择目前适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监测技术规范,其次是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统一分析方法或试行分析方法以及有关规定等。

4.2.4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进行。

4.2.5 参加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4.2.6 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且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4.2.7 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器在进现场前应对气体分析、采样器流量计等进行校核。

4.2.8 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时应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

4.2.9 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同时做不少于10%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对不可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但可以做加标回收样品的项目,应同时做不少于10%的加标回收样品。

4.3 采样记录及分析结果

验收监测的采样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按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三级审核。

5 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

验收监测结果及分析应充分反映验收监测中检查和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和符合实际的分析。

5.1 监测期间工况分析

应给出监测期间,能反应工程或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或参数。对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还应计算出实际运行负荷。

5.2 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介绍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进行情况和结果。

5.3废水、废气排放源及其相应的环保设施、厂界噪声、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部分的编写

分别对废水、废气和厂界噪声(必要时测噪声源)厂、工业固(液)废物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内容进行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进行现场监测的情况;验收监测方案要求和规定的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及监测结果;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的新、旧标准值、设施的设计值和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等。

5.4厂区附近的环境质量监测*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简要描述;进行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情况和监测情况;

验收监测方案要求和规定的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及监测结果;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的新、旧标准值和设施的设计值,进行分析评价;出现超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时的原因分析等。

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是验收监测关键的一环验收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监测人员具有专业的环境监测知识,而且要对所监测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环境工程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验收监测工作中,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编写出完整的验收报告。同时在现场监测期间,强化人员的责任心,按技术规范进行采样,严格进行环境管理检查和工况核实,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有效的根本。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只有通过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规范操作行为,核准生产工况,细致进行环境管理检查,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验收监测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712+.5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建设项目建设后,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的结果,并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已经达到环保要求的活动。其作用是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和效果的评价;是“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和测试,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验收的依据。具体包括“对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设施运行效率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测试、设施建成后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

由于验收工作的行业杂,工艺多,监测人员少,很难做到全面了解各个需要验收的企业的具体行业的工艺流程排放特点。所以,在验收监测的工作中,对于复杂的项目或工艺未接触过的项目而言,选择2个或3个的项目负责人同时负责,分别对其中的气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进行详细了解。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验收的经验,对同类型项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能难以讲清的项目,可以积极与管理部门联系和落实,并将情况反映在报告中。

同时,项目负责人要了解相关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验收要求,并熟悉环境监察部门在企业试生产或试运行阶段的检查和整改内容。

对于敏感项目,要增加社会安全意识,制定公众意见调查表和应急事情对策方案,避免出现。

在报告中,要指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或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建设单位达成共识,及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沟通。在监测方案中,工作要求一定要细化到位,保证验收监测的质量。

2、工况的把握

验收监测规范中要求监测时的工况要达到75%以上,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难于界定的,通过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变通:

2.1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的企业,可以按照监测期间流量计记录的排放量与实际处理能力进行对照,计算废水设施的运行负荷。

2.2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原料的消耗量、产品产量与设计的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其生产效率。

3、现场的准备

3.1污水点位的设置

设施的进、出口位置都需要设点,另外在中间流程的主要工艺单元按需要增设点位,以方便计算设施中间过程的处理效率。

3.2及时调整

根据气象参数在上风向和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以便调整。

4、质量控制

4.1全程空白

无论是采集气体或水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纯水或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瓶或称重后的空白滤膜带到现场,除不进行采样外,全过程必须和实际样品一致,确保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污染物去除率

5.1废水

对于水质较稳定的项目,处理前后的水可以同时取样;如果水质变化较大,则要了解生产的工艺全过程,了解废水在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确定处理后水样的采集时间,确保具有代表性。

5.2废气

为方便评价气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废气处理前后的样品必须同步采集,并且利用同一仪器进行监测。

6、样品的交接

在样品的交接过程中,除了正常的交接样品外,还应跟相关分析人员进行现场情况的交流,以避免一些敏感项目如恶臭、氯化氢的监测由于误差对测定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将记录有现场采集样品的采样时间、性质、类型告知清楚,以便实验人员有效分配时间。并提供如下信息:所需要分析的项目、需要上报数据的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样品交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签字、交接时间等。

分析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要科室负责人报告,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同时汇报项目负责人。

7、数据的处理

7.1超标的界定

废气的日均值达标,但是只要有一小时的均值超标,还是视为超标;废水的日均值达标,即使有一次或数次的测定值“超标”,也视为达标。

7.2异常数据的处理

监测结果中如果出现了异常高值或低值,应检查监测的全过程,原因不明的异常值不得轻易去除,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测的方式来排除。

8、报告的编写

除了常规报告中的内容:监测因子、断面、频次、点位布设情况、周围关系图、监测分析方法、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内容,另外可选填:现场勘查的内容与环评中不一致的地方、与审核部门意见不一样的地方、现场验收监测人员的安排等。

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常会出现建设项目名称不一致,使用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不规范。建设项目名称要以其单位公章、环评及审批意见中的名称为依据,使用统一、规范的全称。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的书写,也应符合评价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此外,监测人员还应关注企业环保管理规则制度,了解企业针对化学品泄露、环保设施故障等防治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

9、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验收监测超标的情况,要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补测。如果是突发性的状况或监测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可以给企业一次补测的机会,但是在监测报告上需要注明。

如果是因为处理设施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为保证验收监测的结论准确与公正,应告知企业在全面整改后,重新委托再次重新进行完整的监测。

验收监测合格后,对企业仍要进行督促,如果疏于管理监督,企业在验收监测后,仍会出现设施不正常运行,对环境造成影响。

验收监测一般只有2-3天,企业基本上都会提前知道,都会调整厂里的设施状态,以最佳状况来接受监测,使得监测结果达标。甚至有极其少量的企业,为了能顺利通过验收,在验收前,采取调低生产负荷的办法、或者人为进行稀释,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所以要定期进行监督监测,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

结语

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技术执法依据,是对企业能否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一次检验,是检查、论证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三同时”制度的关卡,其作用至关重要。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和总结积累,提高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的编制水平,适应项目建设单位的需要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让环境监测部门走一条观念创新、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等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骆虹,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10:67-69

[3]、陆烽.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J].环境保护,2008,12:31-32

第9篇: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环保监测 应急系统 发展探析

一、国内外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

1.国外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发展

为了能更好地面对突发的环境污染,全球各个国家都相继制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果最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9年就提出(地区级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随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对环保监测应急体系出台法律条文。如:美国环保局在1993年了《化学品事故排放风险管理计划》,英国与1996年制定了特殊垃圾处理规定,2005年有害垃圾处理规定,和两个关于的包装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工业部门必须回收商品包装,和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必须使用最少的资源。2007年还颁布了电子垃圾处理法案,明确了电子产品制造商回收产品的义务。在这些环境污染防护方案制定的基础上,各种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应急决策系统也应运而生了。其中包括法国2002年开发的seans.软件包可向突发水污染进行应急决策,Desimone等通过海上溢油事故模拟引入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很好的对环境污染做出应急处理。

2.国内环境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状况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早期对环境污染只是进行监测、发现情况立即向上报告,不向国外那么先进,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取得了一定的严究成果。在我国的污染事故一般是比较复杂,牵扯面较广。如果发生紧急事故,环境系统的内外因素均处于动态化中,并且恶化比较快,一般是来不及做出反应,已经彻底恶化了。很难对污染事件进行控制。我国现阶段建立起来的环境应急系统也只是单一的对其应急监测。未来我国的应急系统应该具备辅助决策的功能,结合污染事故的相关案例,无需专业人事就可以根具分析来判定污染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应急策略。

二、环保应急系统的指导原则

1.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是当前首要任务,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时,能迅速调取污染事故的预案材料,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包括:建立企业档案,主要指危险品仓储(各地的大型化学试剂、油库、储气罐);重点工业污染事故排放隐患;污染事故高发的饮用水源地事故隐患;建立本地区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及应急监测技术方案;建立本地区的重点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场内、场外应急预案。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预防措施,积极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轻或消除其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2.有备无患、应急迅速

应急办公室:是应急组织中的常设机构。为便于日常工作,可由环保部门各科室和监测站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落实应急计划,建立技术储备,接收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报警;处置一般污染事故,重大污染事故在报告应急委员会的同时作先遣处理。成立机构,落实人员,配置装备,储备技术,明确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系统,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3.政府牵头、协同作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一般靠某一部门或单位是无法快速有效地妥善处理的,因此,遇到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当地或上级政府部门,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协同作战,做到责任到人,尽心尽职。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各省各地的产业结构,污染事故类型的特点,突出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发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逐步形成完整的应急监测能力。

三、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与处置的特点,要求一旦事故发生就进行监控预警,必须尽快进行有效现场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或消除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了能够让整个事故的应急指挥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就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程序,为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五个子系统。

1.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测系统主要对突然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信息采集与预警。该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去实现对重点污染与环境质量进行的实时监控.从而才能有效避免潜在发生的突发事件。为突发环境事件争取足够的处理时间。

2.现场应急处置系统

现场应急处置系统最主要负责提供突发事件所应用的工具,通过根据监测仪器与设备实现应急监测的实施,及对现场到底是什么污染物,到底属于哪一类的进行确定,把污染的程度进行预测等。

3.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的应急系统,他主要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处理,去分析突发事件的性质做出急时反应。该功能主要有:应急接警、指挥命令调度、车辆监测调度等应急指挥。

4.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分析,协助指挥领导及帮助工作人员对事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同时及时对以往不同事件处理的方式结合现存事件提出参考意见。

5.灾后评估系统

灾后评估是环境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灾后评估系统主要对事件处置完毕后的评估工作,通过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环境影响为环境恢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进行评估,找出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让人们进行改善。以免以后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

四、结束语

总之,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是一个日常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对突发事件可以进行预报,让人们能尽早应对所要发生的环境问题,让损失最小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不断增多,它对社会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国家环保总局指示:建设既能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快速监测和应急处理,又能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警告的应急响应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国盛.李利国.移动式自动气象站设计及其在应急气象环境监测服务中的应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0(2):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