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资本运作现状精选(九篇)

资本运作现状

第1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一)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结构

财务状况变动表基本内容分左右两方,左侧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右侧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的变动,最后,左侧的流动资金增加净额等于右侧的流动资金增加净额。

1.该表左侧中,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指引起营运资金增加和减少的项目。来源减去运用就是营运资金的净增加额。它是通过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动态过程来说明营运资金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

2.该表右侧通过流动资产净增加额与流动负债净增加额之差反映企业一年内财务状况变动的结果。是从静态角度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

3.分析该表各项目,可以看出共有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三方面内容。即这三种活动是引起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的主要原因。

总之,财务状况变动表左侧是反映营运资金增减变动的原因和过程,是主表;右侧则是附表,反映企业营运资金内部项目变动情况,是财务状况变动的结果。由于财务状况变动表左右两方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因此左右两方的金额相等。

(二)营运资金总量变动和企业支付能力的变化

一个企业的营运资金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资金增加,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使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更充裕,从某种意义上说,使企业财务状况得以改善。

(三)营业所得营运资金与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营业所得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的营运资金数额,它是企业经营损益即利润引起的营运资金的变动,是以企业本期实现的利润为基础,在对不能引起营运资金变动的损益项目调查后计算的,本期实现了经营利润,营业所得营运资金增加,反之相反。企业的全部营运资金变动中,营业所得营运资金所占的份额越大,本期营运资金的资料对未来营运资金的预测价值也就越大,企业未来营运资金的变动也就越稳定。

(四)营运资金变动的结构和企业的理财政策

引起企业营运资金变动的原因包括经营、投资和筹资三个方面的活动。涉及到企业长期资产变动的经济业务称投资活动;涉及到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经济业务称筹资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又统称为理财活动,当我们仔细地分析财务状况变动表左侧的投资、筹资项目并将它们进行对照后,我们就可以找到该企业的理财政策。

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反映企业投资活动取得的营运资金包括固定资产清理收入、收回长期投资和对外投资转出长期资产三项;反映投资活动付出的营运资金是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加额,增加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增加长期投资活动三项;将投资活动取得的营运资金减去投资活动付出的营运资金比较一下,就可以把握投资活动引起的营运资金的净增加额。

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用来反映企业筹资活动取得的营运资金包括增加长期负债和资本净增加额两项;反映筹资活动付出的营运资金有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和应付利润)与偿还长期负债两项,我们也可以将筹资活动引起的营运资金的增加额减去减少额,计算筹资活动引起的营运资金的净增加额,也可以剔除向投资人分配利润的属于股利政策的影响,来分析企业对外筹资活动带来的营运资金净增加额占全部营运资金本年净增加额的比重。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上可以得出一个企业营运资金的来源渠道和各渠道的作用大小,进而分析出企业支付能力,财务状况的稳定性,股利政策,企业的理财政策等内容,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原则,即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所以现金流量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便于报表阅读者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并能有效地预测该企业未来的支付能力,现从比较角度试作说明。

(一)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通常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非常性项目的现金流量、本期现金净流量和不涉及到现金变动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与本期支付能力的变化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化情况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本期增加了,说明该企业本期的支付在本期增加了,说明该企业本期的支付能力增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本期得到了改善,反之则恶化了。所以要考核一个企业的支付能力在本期的变动情况,就可以直接观察现金流量表上“现金流量净增加额”项目的金额。

(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未来支付能力的稳定性

现金流量表分别以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及非常性项目来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在各项企业活动中,非常性项目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很小,投资和筹资活动属于企业的理财活动,它们是为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开展的辅工作。通过投资和筹资活动为经营活动中的闲置资金寻找出路,取得相应的收益;当经营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时,通过投资和筹资活动来解决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经营活动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上可以根据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重,包括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三个方面的比重来考核企业支付能力的稳定程度,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和流量的比重大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稳定。

(四)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在观察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仔细研究投资活动中的对内和对外投资的关系,通常,企业要发展,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一个投资活动中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量大幅度提高的企业,意味着该企业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或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反之则表示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没能充分地吸纳其现有的资金。企业的对外投资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大幅度增加时,说明该企业正面临大量收回对外投资额的局面,可能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而该企业内部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急需大笔资金;如果一个企业当期对外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量大量增加,也说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能够充分地吸纳企业的资金,从而游离出大笔资金,通过对外投资为其寻求获利的机会。

(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投资

筹资活动是企业对外的资金筹集和股利分配活动。当一个企业对本期实现的利润向投资人少分配或不分配,实际上就相当于在向投资人筹集资金,所以,利润分配活动也属于企业的筹资活动。如果企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大幅度增加,则该企业在扩大其经营规模,说明企业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又获得了新的市场机会,需要从企业外部大量筹集资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增加,则说明本期大量的现金流出企业,该企业的规模在收缩。

(六)现金流量的结构与企业的理财政策

一个企业本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非常性项目等方面产生的现金流量。根据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资料,可以对其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后,以了解该企业的理财政策。

三、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主要区别所在

第一,编制基础就不同。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财务状况变动表以营运资金为编制基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

第二,反映内容不同。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营业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全貌。

第三,产生的作用不同。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流入现金与构成和支出现金的构成情况,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偿付债务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变动表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的来源构成和运用构成情况,说明企业流动资产成流动负债净额的变动原因。

第2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关键词: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监控管理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各种物流企业而言,提高其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做好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为客户提供实时查询信息服务,防止货损货差事故的发生都将为货物运输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一、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在途物资跟踪管理,是指物流运输企业利用一定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并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管理,进而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的活动过程。

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具体的说,就是在物流运输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货主取货时,在物流中心重新集装运输时,在向顾客配送交货时,均利用扫描仪自动读取货物包装或者货物发票的物流条形码等货物信息,并通过公共的通讯线路、卫星通讯线路或者是专用通讯线路把货物的信息传送到公司总部的中心计算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所有被运送的货物信息都集中在中心计算机进行汇总整理,客户就可以随时查询获取到当前在途货物的运输状态。

从上述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就是在获取在途物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决策开展管理获得,从而实现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维持客户忠诚度,物流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其管理对象主要是在途运输中的货物;使用的管理手段主要是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物流条形码、EDI技术、GPS技术等。

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可实现按照客户需求安全准时送达所需物资,准确方便地处理物资出入库、物资采购、资产调拨、物资变更、物资回收等环节。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可以随时对在途物资进行跟踪管理,记录并跟踪在途物资在途的运输状态及变更情况,从而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在途物资的安全性和运输企业客户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赢得客户和在同行中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实现透明化管理以及对运输企业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其具体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1、有助于促进在途物资的跟踪核查工作

运输企业在对出库后物资的动态监控,各种物资设备在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的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分拣、报废处理、变更交货地点及单位等多种影响因素,而通过在途物资跟踪管理有助于防范在途物资的丢失和被盗等情况发生,提高在途物资运输的安全性和送达的准时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同时提高客户对运输企业的服务满意度。

2、有助于实现对在途物资“动态化”实时跟踪管理

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过程中,运输企业会通过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对在途物资的运输状态、具置地点、运输责任人等情况随时进行信息的跟踪记录,确保在途物资适时的准确信息,从而为物流服务管理者进行辅助决策提供详尽的物资信息。这样的“动态化”实时跟踪管理过程,客户方也可以从客户使用端界面随时去查询所属货物的运输状态、所处具置地点、以及货物运输负责人等详细信息,有利于客户了解货物的实时状态。

3、有助于实现对在途物资的过程控制

所有物资的流通过程从供应商仓库装货运输开始,到最终到达目的地和客户的手中为止,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资运输情况、相关费用、责任人都会有记录并实现保存,当物资发生事故和索赔时,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在途物资跟踪管理过程中的详实历史信息资料记载,去判断责任归属和事故追责,从而实现对整个物资流通过程的有效管理。

4、有助于遏制在途物资运输状态信息传递缓慢、失真等现象

在物资运输的途中,由于托运人和直接承担运输业务的司机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和商务往来,所以托运人很难直接联系承担运输业务的司机,运输信息的传递要经历重重关卡,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差错和隐瞒都可以导致托运人得到的是延迟、缺失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货物信息记录可以及时的反馈到运输企业的中心计算机或者是信息服务平台,因此,在托运人和承担运输业务的司机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托运人也可以借助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查询功能,随时获取货物的运输状态信息,有效的避免传统运输过程中出现信息传递缓慢、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5、有助于解决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现状、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在传统运输过程中,运输公司对运输直接承担者运输司机的管控较为困难,由于司机驾驶车辆在途中行驶,具体行驶线路和行驶位置以及行驶时间公司很难掌控,只能通过电话等通讯设备听到司机的汇报,而司机在途中可能会为了接私活、虚报油耗等利益而谎报运输状况,同时造成企业的资产流失、运营成本增高。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车辆上装配的GPS系统准确定位车辆的具体行驶位置和行驶状况及行驶时间,不再让司机和车辆处于脱管状态,有效避免司机获取不正当个人利益从而损毁公司利益的现象发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途物资处理后的财务问题,也可以借助管理系统及时的规定财务账务处理时间和期限,确保企业的资产不流失。

6、有助于避免货运事故扯皮、责任无法落实等现象的发生

货物在运输的途中难免发生货运事故,比如货物丢失、被盗、延误、损毁等情况。当货物发生损失时,承运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伤,有时候会私自扣留货物结清运费,而不通过托运人的允许,当货物损毁严重甚至会造成承运人赔偿的极大损失发生时,有的货运司机为了逃避赔偿,甚至选择“人间蒸发”。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系统,可以让承托双方均可通过对车辆和司机位置状态、货物状态的实时监控,有效避免发生货运事故时,出现扯皮、责任无法落实等现象。

7、有助于实现对货运司机的有效控制和透明化管理

在日常运输作业中,司机的管理是运输企业的难点之一,对于司机“绕路虚报、加吨票据、假单据报销”等违规现象,在传统货物运输过程中,运输企业只能是默默承受,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将司机的管理纳入可监控可掌握的范围,实现对货运司机的有效控制和透明化管理。

8、有助于控制运输企业的车辆维修费用、节约成本

运输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定点维修厂,车辆发生故障在定点维修厂保养修理比较容易管理,而当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故障和问题需要维修甚至是更换配件时,企业则很难掌握相关车辆的真实维修情况,传统运输过程中,司机通常会通过“假配件、本来没有坏、收好胎换次胎”等手段骗取运输企业的费用支出。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则会根据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传递,对相关费用实现统一管理和转账,从而避免了司机在维修过程中接触现金,通过虚报假报获得经济利益的情况。

9、有助于解决在途运输车队调度难的问题

对于规模较大的运输企业而言,它们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对大量的运力进行统一调配,对客户的紧急需求进行调运安排。但是传统运输管理过程中,当车辆驶出车队,在途中执行运输业务时,司机往往会有“将在外不由帅”的思想作祟,不听取企业的调度安排。而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相关的运输信息系统,准确获取车辆信息,并对车辆实施合理调度,满足紧急客户的需求,而司机也丧失了谎报车辆信息拒绝调动的机会,只能对企业的统一调度安排做出合理回应。这样个管理从整体而言,对提高企业的车辆管理效率有着积极效果和意义。

三.实施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途物资跟踪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物流信息化、而其精髓则是可视化。因此要想实现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就要建立可视化智能监控信息平台,此平台的建立,就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加强建设。

1、加强可视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建设

此系统是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行相应的可视化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发放、存储和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RFID技术设备和库位管理系统,对货物进行统一编码,在系统内部运算每种货物的存储数量,并准确显示货物的存储位置及状态,为货物进入运输过程做好准备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2、加强可视化在途物资监控系统的建设

在途物资监控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实施对运输车辆路线的优化和物资的跟踪、查询、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它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GPS、EDI技术,在货物处于运输途中时,可将货物的状态、车辆状态实时反馈于运输企业总部,从而实现对货物运输途中的实况掌控,并有利于企业对处于运输状态的车辆实施调度安排。

3、加强查询监控系统的建设

在前两个系统建立的前提下,运输企业可以将货物和车辆状态有效转化为数据显示于系统,而对于货运过程的三个直接参与人,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则希望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货物的相关状态和信息。查询监控系统的建立就可以为运输过程的直接参与人,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帮助其获得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关决策。

总而言之,在途物资跟踪管理对于企业实现透明化的管理,以及对运输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运输企业赢得客户在同行中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婷婷.运输作业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47-149.

第3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一、企业营运资本的含义综述

对于企业营运资本的具体定义描述,分为两个方面,即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指的是企业所有流动资本的总额多少,是指企业在一定阶段所持有的有价证券、现金、应收账款以及相应的价值存货资本等构成,主要侧重于对企业资本流动性和周转状况的分析;狭义上指的是企业的净营运资本,就是企业的流动资本和企业的流动负债相减后的剩余资金。在对两者进行科学的融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最终的定义可以描述为:营运资本是企业的流动资本和企业的流动负债两者的相加总额。

二、营运资本的自身特征分析

(一)变现能力强

大多数企业的营运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被企业消耗或者是出售掉,将其进行变现,转换为现金资本,并且相对于长期的资本来说,不论是发生了紧急的状况,还是其他特殊情况,营运资本都是十分容易变现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困境。

(二)时间周期短

企业的营运资本相对来说,具有较大的波动,为了尽可能的规避资本管理的风险,企业的营运资本一般的周转时间都是不长的,在一年之内,有些企业的周转期限甚至更短,具体的可以由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获得的渠道较多

从大多数的企业实际发展来说,企业在筹备营运资本时,它的渠道是非常多样化的,主要的有国家、商业、个人、贸易等,具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各项预收账单、应付账单、直接借款等。

三、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综述

(一)含义阐述

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流动资本以及企业流动负债管理的各项内容的总称。营运资本的管理就是在管理人员的操作下,对资本管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规划,进而实现对企业流动资本和流动负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盈利和短期的实际偿还债务的能力,它在时展的形势下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管理的具体内容阐述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营运资本管理活动的角度来看,它的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营运资本的预算、控制、决策以及分析考核等;从管理的对象来看,它的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流动资本的管理、企业流动负债的管理以及两者的混合式管理等。总的来说,它最终的管理内容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管理为核心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四、我国企业管理中营运资本管理的现状

前些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很多的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不科学,最后被市场所淘汰,经过近几年的恢复完善,很多的企业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企业的融资不足

很多的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担保条件,在向银行提出贷款的要求时,银行基于风险因素而拒绝提供贷款服务,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企业存在着流动资本欠缺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营运资本管理的风险。

(二)投资管理能力较弱

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投资出现亏损现象十分常见,这种现象是由决策的失误、资本的不足、资金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等多个方面因素造成的,导致企业的营运资本紧缺,增加了管理的风险系数。

(三)营运资本运行的效率低下

企业的营运资本运行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金管理的不合理,导致很多的现金出现了闲置或不足的状况;其次,企业的存货管理方式不恰当,造成大量的货物堆放在仓库之中,很容易出现存货积压的情况;第三,企业的赊账管理方面缺少系统的管理要求,造成企业很多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的收回,导致企业的资本周转率大大降低,这也就给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活动的时效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基于长期稳定正常的发展角度来说,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理念和措施,取长补短,找出自身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而后制定改进优化方案。

(一)提高企业的资金融资能力

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在保证了目标规划方案正确合理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方案的实施,规划方案实施的重要保障前提就是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做支撑,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提高融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进一步的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制定举债的标准和规模,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其次,构建自身完善的信用体系,强化自身的信用担保能力,从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银行融资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融资手段,但是由于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一般是会对企业的贷款请求有一定要求的,甚至于限制一些经营能力较弱的企业的贷款要求,因此,从这方面来讲,就需要企业切实的加强自身的担保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的获得银行的融资;第三,对政府部门来说,要根据时展的变化情况和特点,对我国的资本营运市场进行不断的完善优化,以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健全。

(二)对企业的资本管理结构进行优化

对于企业来说,要具备国际化的战略性思维,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营运资本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快速转换,确保项目的消失和项目的成立之间不会有较大的冲突发生,而且对于那些消失的项目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补偿。除此之外,还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间隔内对营运资本的各个项目总额、流动资本以及流动负债等各个项目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平衡性,如果缺失平衡性,就要采取措施进行结构调整,保证企业营运资本结构的平衡,进而促进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

(三)对营运资本实行归口管理

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需要在管理人员的正确带领下,根据企业实际的现阶段的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的流动性资本和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的流动负债情况进行归口管理,对营运资本归口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进一步建立健全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管理制度中要制定出一整套可行性的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奖励惩罚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动态化的考核分析,对于管理效果较好的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起到鼓励作用,而对于那些管理效果不是很好,还有很大改进空间的要提出指导性的改正意见,并对问题的出错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六、总结

第4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摘要:在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过程中,明确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向,对于企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同时以当前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缺陷等为核心基准点,加强了对工作现状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对今后工作实现全方位的改进,真正意义上为健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分析;管理现状管理思路;工作对策

引言

在企业日常的运作过程之中针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一直都是重点,在实践工作中应当建立起相对应的控制制度,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但是,针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长时间以来都是企业运作过程之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在财务项目的管理以及资金使用的审批等项目之中,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而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如果稍有不慎则必将给企业的运作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控制,加强控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以健全的思路和完善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使得企业的改革也可以由此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一、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性研究

明确企业资金管理的重大意义对于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并且实现现代化的工作标准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应当对相关工作加以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企业应该确保资金的使用带有计划性与预算性,根据企业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制定出一个合理规划,按计划进行收支,切不可盲目使用资金。同时,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资金留存量,留存的资金不要过少或过多,过少地持有资金可能会降低企业偿债的能力,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而资金过多持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确保自身资金留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针对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的基本现状等进行集中分析研究,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应当加以高度重视。目前集团企业中,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等问题突出,尽管企业管理层普遍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同时,企业集团中各单位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有法不依,随意更改等问题突出,使预算成为摆设;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另外,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随意占用不合常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有的企业成本费用约束软弱,应摊不摊,该提不提,盈亏不实,贷款不符;有的企业年终账面利润看似可观,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思路及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的基本现状等进行的论述,可以明确今后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明确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核心的理念。下文,将针对实践工作之中实现管理思路革新的基本方向等进行具体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企业更好的促进工作完善和健全。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之中应当成立相对应的资金结算中心,这一点相当关键。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充分的结合当前企业运作以及各项业务的需求,在内部设置相对应的资金管理机构,对资金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资金的分层式的筹集以及规划控制,实现对资金科学化的运转,最终使得资金的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原则性。此外,成立相关的资金结算中心,其本质是由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运作和控制,在行政方面则由集团企业进行管理,其根本性的目的是综合性的提升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益和资金运作的效率,并且降低运营过程之中存在的风险,不断实现强化调度和管理控制目标,实现对内部的有效控制。总的来讲,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建设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资金运营保障,对当前企业的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有效的实现对内部工作的激励和健全,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资金利益最大化,综合性的提升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水准,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分析水准

首先,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之中应当加强资金的规范化管理运作,提升对企业内部资金的分析和预测水准。资金的运转应当有着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所以企业在工作过程之中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资金审批流程和制度,企业的业务办理者也应当详细的填写相关资料和申请需求,其中不仅包含有经办人的姓名以及时间、付款方式等项目,同时还应当详细的记录相关资金的使用额度、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审批的方式等等,保证其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以严格的审核形式进行批准。其次,还应当在企业资金管理之中建立起完善的资金跟踪式检查制度,避免在工作之中出现资金被挪用和资金大量流失的现象发生。其三,企业还应建立起配套的、健全的、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使机制的建设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实践的运作之中,并发挥严格的规范性作用。最后,在企业资金管理之中还应当对相关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科学性的管理,合理的对经营生产成本等进行压缩,加强对管理项目的细化程度,通过传统与现代化相互结合的工作形式,使得资金的成本管理可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逐步强化对资金的专项分析,紧密的围绕企业的运作状况来反映出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对资金现金流量的分析,加强监控和管理的力度,实现企业资金管理发展的新局面。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

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之中还应当全面的推行预算管理,这一点对于明确企业管理思路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在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过程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一种健全的、现代化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全面预算制度,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法人治理的根本结构,最终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对于现代化的企业建设来讲,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委员会制度,全面实现对预算工作的协调性,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加强全体员工的参与程度,逐级的对工作进行改进,建立起分层次的工作制度,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压缩,以使其可以真实且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运作状况。其次,在预算管理过程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工作状况,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控制,完善预算机制的建设,建立起健全的考核绩效制度。其三,要全面加强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整改和奖惩力度,使得资金的运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其四,要建立起健全的科学管理机制,推行新型的管理方式,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为企业评价自身的财务状况等提供科学化的依据,确保各个项目的有效实施,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切实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之中加强各个层次的资金控制,对于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之中应当明确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思路和观念,对工作的开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根据对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在实践工作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理念,同时通过对政策方向以及创新完善的理念等进行集中性的探析,可以明确今后整改的基本方向,旨在为企业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企业的运作过程之中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是一个相当核心且关键的环节,所以广大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当加强对当前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工作现状和工作难点的分析,真正意义上促进工作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最终使得企业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

参考文献:

[1] 陈连颖. 浅谈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特点和适用性[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2).

[2]吕宪金,祝贺.刍议油田企业高效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搭建资金管理平台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J].国际商务财会,2012(11).

[3]史京军.利率市场化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30).

[4]徐孚为.中海油预算管理十年一剑[J].首席财务官,2012(10).

[5]何泽斌.中石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银企直联[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第5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本 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詹蕾(1983-),女,汉,湖南省衡阳人,湖南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12-02

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状况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带来新的契机,绩效评价作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状况的晴雨表,在资本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一、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确保实现国有经济运行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存在。在我国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分解为具有不同地位的两重功能:一是确保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二是确保实现国有资本宏观调控的目标。那么对应国有资本的目标,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微观管理绩效评价。国有企业控制着我国各类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如何监管这部分国有资本关系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从而就出现了微观角度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国有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体系是对国有资本运营情况做出客观、公正评判的依据。

二是宏观管理绩效评价。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并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本的管理,实现对国有资本宏观调控,这不仅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宏观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国资委代表政府行使职责的绩效考核。这一绩效评价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起着导向作用,有助于促使企业经营者合理的使用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绩效。

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概况

㈠国有资本效绩评价制度

国有资本效绩评价制度是评价行为应遵循的规范,是开展评价工作的方法依据,包括《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证价计分方法》、《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标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文本格式》以及《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内容。

㈡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机构

国有效绩评价机构由效绩评价管理机构、组织机构和实施机构组成。各级财政部门是效绩评价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效绩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和组织协调。组织机构由各级财政、经贸、人事等综合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主要职能是选择评价对象,负责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制定工作计划,审定实施方案,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等。实施机构是指由评价组织机构成立的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以及接受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效绩评价的具体操作。

㈢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指标

效绩评价指标主要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组成。

㈣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方法

运用基本指标产生初步评价结论,运用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产生基本评价结论,运用评议指标产生定性评价结论,运用整个指标体系产生综合评价结论。

㈤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标准

效成标准是具体进行效绩评价所依据的标尺,包括财务指标标准和非财务指标标准两大类。对于每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值都按照国民经济基本行为分类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在每个行业中又划分为行为总体水平和大、中、小型企业四种类型。同时,对每一类型的标准值又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等五个档次。对于每个非财务指标的标准,根据非财务指标的内容也具体划为五个评价。

三、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但这一评价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渐渐暴露出来:

㈠过分依赖静态的财务数据。我国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并且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几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利润补贴等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因而静态分析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

㈡指标设计没有考虑行业特点。由于不同的行业受政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行业本身盈利及发展模式不同,因而不区分行业状况而设计固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不能满足效绩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并且在2002年修订之后的新指标体系的非财务指标(包含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比较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及长期发展能力预测八个指标,权重为0.2)并没有突出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㈢混淆了会计主体利润和会计主体所有者利润的概念。从股东角度来说,他在投资的同时也承担了由于对现有项目投资而放弃的在其他风险相当项目上的投资所期望获得收益的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没有确认和计量这种机会成本,效绩评价体系中采用的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派生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并不是从股东的角度反映。因此,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收益指标作为激励的依据,难以实现股东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的一致。

㈣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站在企业所有者的立场来评价企业,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评价系统,各方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角度获得更多、更关键的有关企业效绩的信息,这有助于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完善我国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㈠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宏观评价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国有资本金的方法宏观评价不仅要考虑直接的、能够以货币度量的效益,还要考虑间接的社会效益其评价指标和重点应主要包括: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利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积累率、资产负债率等、以此评价企业是否维护所有者权益,是否完成上交国家财税收入任务。

微观评价是单从企业角度分析评价国有资本金情况。其评价的重点主要是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产损失比率、不良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

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的主要区别是:⑴前者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来考察、研究、预测和评价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考虑社会效益。后者从企业角度出发,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具体项目的资金运用进行评价。⑵前者着眼于国家或社会耗用资源来分析考察其效益和费用,要剔除没有物质耗费的费用和没有物质产出的效益,因此,税金、国内借款利息和补贴不计费用和效益后者是按实际收支,确定某项目的费用和效益。⑶前者采用的价格是影子价格,即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利用和配置的价格。后者采用市场价格。⑷前者采取外贸结算汇率或议价汇率,后者采用官方汇率。⑸前者采用社会收益率以及国际市场利率,后者采用基准收益率作为折现率。⑹前者要剔除“沉没成本”的因素,后者则要考虑转移支付因素,如税款、物价补贴等。我国企业面临加人WTO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将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决策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

㈡规模评价与效益评价相结合

规模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增减变化、销售收人增减变化、职工人数增减变、企业生产能力达标状况等。规模评价一方面要掌握和了解企业生产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运用成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掌握企业合理经济规模、最佳经济规模和盈亏临界规模,使企业规模建立在适度、有效增长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能完全按理论上的最佳经济规模进行生产,而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资源分布状况、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

效益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以及盈利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利税总额、社会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国有企业发展生产、扩大规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积累,为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国有资本效绩评价必须把效益指标的评价放在首要的位置。

㈢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为达到分析计算企业资产(资本)或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目标和偿债能力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特点是:⑴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资本投人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⑵不考虑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的获利能力,只考虑正常年份的净现金流量或平均值。其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限、借款偿还期、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动态评价一方面要考虑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对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就具体投资项目而言,动态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其财务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净现值、现金流人量、现金流出量、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等实际工作中,只有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评价企业国家资本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国家资本金使用效果。

㈣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对企业历史或当前的有关资料进行处理,以分析和揭示企业在生产规模、速度、质量等方面的状况:国有资本金效绩定量评

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发展能力状况。共性的评价指标包括产量、销量、价格、总资产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

定性评价是通过逻辑思维和主观判断,并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分析说明企业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评价内容是:⑴

领导班子基本素质;⑵产品市场占有能力;⑶基础管理比较水平;⑷在职职工素质状况;⑸企业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装备更新水平;⑹行业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力;⑺企业经营发展的策略;⑻长期发展能力预测。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发展和获利能力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很多,只有实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㈤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横向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销售、利税等效绩状况与同类企业效绩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横向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将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家资本金、管理费用、利润总额等指标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一特别是要与那些同等生产经营规模、同样经营管理体制、同样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等外部条件的同类企业进行指标对比分析,以便找出差距,明确方向,制定改进的措施二是要分析和掌握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同类企业所采取的优惠政策、特殊体制、特殊措施和资金投放等情况,学习和借鉴同类企业好的作法和经验,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客观、公正评价企业效绩。

纵向评价是对企业某一年度内效绩指标与基年(上一年度或以前年度)同期效绩进行对比分析。纵向评价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财务指标,尤其要重视相对指标的分析,以评价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是否确保效益的增长。纵向评价方法主要有三:一是要与上年或以前年度进行比较,以重点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二是要与计划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计划的准确性以及执行计划的情况;三是要与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存在的差距。对企业效绩进行横向和纵向评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促使企业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平编著.国有资本营运与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8.

[2] 唐现杰,孙伟明.国有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7.(1).

[3] 石明华,李敬.“新经济”时期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第6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关键词:不间断服务 软硬件资源池 在线检修 IT云检修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国网天津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其关键的业务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连续服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国网天津公司以计划检修为核心的运维检修体系经常需要信息系统在检修期间停止对外服务,明显降低信息系统可用性。因此对于国网天津公司,如何结合软硬件资源池的深化建设,利用面向不间断服务的IT云检修技术实现检修期间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自动迁移和接管,保障关键业务的持续运营,是运维检修体系深化工作的重要管理和技术创新。

一、国网天津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检修现状

国网天津公司信息系统运维检修体系以计划检修为核心,以年度运行方式和月度检修计划为基础,通过周检修计划和临时性检修开展信息系统的运维检修工作[1]。以ERP生产系统及高级应用系统和营销业务系统为例(如表1所示),2015年上半年共计检修11次和14次,其中共计3次和8次停止对外服务。

结合ERP系统和营销业务系统的系统架构进一步分析。ERP系统是SAP公司的成熟套装软件,只要在中央实例(CI)和数据库实例(DB)不停止的情况下,ERP系统就可以正常使用,只有涉及数据库核心及底层硬件变更才发生停机检修[2]。营销业务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逐步完善的大型业务系统,生产环境包含8台应用服务器和2台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采用Weblogic构成集群环境,通过F5设备进行负载均衡,实现毫秒级的故障切换。数据库根据Oracle RAC(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架构形成集群系统。因此,营销业务系统的架构模式、应用部署方式和冗余配置保证系统检修时允许部分设备停机,人工逐一部署,但是涉及业务变更、版本升级需要停运检修。

ERP系统和营销系统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建设的信息系统,基于系统平台的软硬件支撑,检修期间实现不同程度的连续服务能力。然而国网天津公司其他32套信息系统,应用多采用F5负载均衡模式,数据库部署多采用双机RAC、单存储模式,检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停止服务现象。例如,非结构化平台在2015年上半年累计发生检修6次,检修期间非结构化平台停运,对所有用户均不可用,累计停运24小时以上。

因此,国网天津公司在信息系统运维检修方面,现有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无法支撑关键业务连续服务不间断。特别是,计划检修模式缺少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现盲目检修和过度检修的问题,且大量的检修作业需要人工完成,对检修人员技术水平和实际经验依赖性较大。因此国网天津公司以软硬件资源池深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研究面向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IT云检修技术。

二、面向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IT云检修技术的探索研究

IT云检修是以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检修策略,规范化实施计划检修,信息系统检修期间通过使用自动迁移、接管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等技术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实现不间断服务。下面分别从IT云检修技术的系统架构和状态检修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系统架构

信息系统要实现不间断服务的要求,系统架构是基础,也是IT云检修技术的实现关键。根据信息系统的连续服务能力,我们将信息系统分为系统在线不间断服务和离线不间断服务两种类型。

(1)在线不间断服务

在线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基于系统平台相应的软硬件支撑,通过资源冗余、并行计算、负载均衡等方式实现信息系统的不间断服务,并提升系统性能[3]。其中,检修时允许部分服务器停机,信息系统处于“N-1”方式运行,仅仅是对外服务能力有所下降,我们称之为“在线不停运”;检修时全部服务器处于在线不停机状态,对外服务全部正常运行,我们称之为“在线不停机”。

在线不停运。以营销业务系统为例,在系统架构层面,营销系统通过F5负载均衡、WebLogic集群来实现应用服务的在线不停运。F5负载均衡通过在负载均衡集群中配置管理应用服务器,当个别服务器进行停机检修时,服务请求可以被路由到集群中的其他处理单元,信息系统处于“N-1”方式运行,对外服务能力有所下降。数据库根据Oracle RAC架构形成集群系统,单节点故障时集群服务不发生切换,另一节点可继续不受影响地提供服务。因此无论是应用服务还是数据库服务,单个节点均能够停机检修,而信息系统整体在线不停运、对外服务能力连续不间断。

在线不停机。ERP系统由开发系统(DEV)、测试系统(QAS)和生产系统(PRD)三部分组成[4]。开发系统的作用是进行应用功能模块的单元开发;测试系统的作用就是在DEV中通过单元测试功能,在集成环境完成回归测试;生产系统完全就是在QAS中通过严格测试后的应用功能正式对外服务场所。系统程序的变更通过传输机制(ECR)自动化完成,该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检修变更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对信息系统检修起到极大的安全与质量保障,实现服务器不停机条件下检修作业。

ERP系统的应用服务器采用负载均衡方式,数据库通过HACMP组成集群系统,单节点故障时集群服务不发生切换,另一节点可继续不受影响地提供服务。HACMP可以和AIX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一起保障信息系统不受硬件故障的影响,即自动将服务从一个故障节点移动至其他节点。

因此这种系统架构下,无论是应用服务还是数据库服务,单个节点业务变更或功能更新的检修作业实现在线不停机,硬件故障引起的临时性检修实现在线不停运,期间信息系统保持对外连续不间断的服务能力。

(2) 离线不间断服务

离线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基于资源冗余。为避免信息系统中的单点故障,任一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或者停机时,它的服务或者资源都可以通过自动或人工方式迁移到其它服务器上,但是迁移阶段信息系统短时间中断对外服务,由于用户对服务的间断微感知,属于用户可以接受范围内,因此称之为“离线不间断服务”。离线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典型架构包括包含双机热备、双机互备这两种类型:

双机热备。即目前通常所说的active/standby 方式,active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而standby 服务器处于监控准备状态,服务器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同时往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写入(通常各服务器采用RAID磁盘阵列卡),保证数据的即时同步[5]。当active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或手工方式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双机互备。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在两台机器同时运行,但彼此均设为备机,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服务器的应用接管过来,从而保证了应用的持续性。

IT云检修技术的实现必备条件是信息系统具有不间断服务的能力,最优架构是在线不间断服务,其次是离线不间断服务,取决于信息系统具体的系统架构和部署环境。

(二)状态检修

传统的计划检修以信息系统使用时间或经验判断为依据,而状态检修方式是以信息系统当前的实际运行状况为依据,它通过状态采集和状态评价,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检修策略和检修计划的制定,使信息系统的检修管理更加科学。

首先,通过采集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主数据(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磁盘I/O等)、运行性能类信息(数据库平均响应时长、首页请求响应时长、系统服务平均响应时长等)、运行资源类信息(数据库表空间消耗率、数据库连接占用比、WebLogic粘滞线程数、WebLogic连接池消耗率等)、运行进程类信息(数据库监听状态、数据库实例状态、WebLogic应用服务进程状态、业务进程运行状态等)和运行服务类信息(系统健康运行时长、业务服务状态等),全面客观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量。

然后,依据模糊推理规则建立起信息系统状态量到状态评估值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由于模糊规则的产生和推理都是一种函数映射关系,因此可以用神经网络替代一般的基于规则适应度计算的模糊推理,各评估和输出参数的隶属函数选取高斯隶属函数。通过样本训练,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建立起信息系统运行状态评价标准及规范。

基于信息系统运行状态评价标准及规范,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状态风险评估和检修策略分析,最终制定检修策略。

(1)状态风险评估

状态风险评估是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和风险评估参数。基于概率分析的方法,利用故障分析树和事件分析树或逻辑树等手段,了解信息系统的故障模式、故障影响因素、影响重要度和敏感度、故障传递关系、风险扩散途径等,进而开展风险损失评估,得到评估结论。在建立科学客观的状态评价标准基础上,计划制定风险评估知识库、状态检修知识库建设方案,包括规则集、特征集、数据集、样本集等来源。知识库指导标准、策略、规则的扩充、修改、更新,增强风险评估、检修决策能力。

(2)检修策略分析

检修策略的分析和生成以状态评价为基础,结合风险评估结论,依赖状态检修知识库。状态检修数据管理的基础是一系列的数据库,包括设备运行记录、设计数据、检修历史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设备性能分析数据等。

信息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是IT云检修技术的核心。状态检修分析故障发生现象,评估故障发展的趋势,依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并合理地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使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可控、在控”,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通过信息系统状态检修体系建设、固化状态检修全流程、科学制定检修策略、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检修间隔,有效降低检修成本,提升信息系统的健康水平,最终形成状态检修的管理体系、执行体系、技术体系。

三、基于IT云检修技术的软硬件资源池规划设计

传统意义的“IT基础设施云化”就是将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系统等)由独立的硬件设备转化为资源池,资源池能够被多个上层业务共享,由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将物理设备转化为资源池主要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单个物理设备所拥有的物理计算资源(如CPU、内存、磁盘和网络等)按需分割成大量的、细粒度的虚拟计算资源、并进而将这些细粒度资源按需整合分割成多个彼此独立的逻辑计算实体的过程。国家电网公司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模式,提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方式――软硬件资源池,打破业务应用软硬件资源按专业或系统配置的模式,以共享、动态、高可用的方式提高设备资源,充分发挥设备资源利用率、设备效能、降低基础架构复杂度及建设维护成本,实现资源集约化和标准化管理,动态满足信息化建设对软硬件资源的需求。

国网天津公司在深化软硬件资源池建设基础上开展IT云检修技术的实践探索,在信息系统状态检修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IT云检修技术的系统架构。国网天津公司的软硬件资源池基于虚拟化屏蔽不同物理设备的异构性,将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成逻辑上也完全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逻辑计算资源和逻辑存储空间。因此应用服务或数据库服务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自动迁移的方式,实现信息系统的在线继续服务。下面以国网天津公司为例给出基于IT云检修技术的软硬件资源池规划设计思路。

(一)资源池总体架构描述

国网天津公司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类型多且复杂,为保障各种关键信息系统持续运行,资源池总体架构中网络和存储采用集中化设计原则,统一支持各资源池的使用,而计算资源则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划分为不同的资源池,如图1所示。三个逻辑资源池都接入到以太网中,通过接入交换机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配备独立的全局负载均衡,实现国网天津公司多地服务器间的流量调配,从而提高访问质量。建立统一的SAN统一存储环境,同时支持三个逻辑资源池的业务需要。

(1)应用资源池。国网天津公司各业务系统按需选择逻辑实体,使用F5负载均衡、WebLogic集群、双机热备等构成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应用资源池根据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特点,部署N台虚拟服务器进行冗余备份。当生产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根据服务器环境的不同预先部署安装MSCS、Life Keeper HA、ROSE HA等集群软件的“心跳诊断”检测出故障,自动切换备机,保障应用在30秒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2)数据库资源池。数据库池依赖于硬件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冗余,软硬件高效稳定的协同工作才能够保障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地运行。国网天津公司依据数据库数据容量规模、不同数据库应用情况及业务应用重要性采用不同的入池策略:关键业务应用使用 Oracle RAC方式运行;其他业务应用通过数据库共享池的方式运行,如下表所示。

(3)测试资源池。测试资源池在安全性、稳定性、管理方式和设备要求上与其他资源池存在较大差别,组成单独的服务器群,通过X86的虚拟化技术独立满足各个业务系统的开发测试需求。

(4)存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主要使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在A地和B地通过两节点的虚拟化网关实现物理存储间的数据实时同步,有效解决传统的物理存储架构存在的单点隐患,在单台存储发生故障后,另外一台存储可以瞬时接管业务,无需人为干预。

四、总结

本文探索面向不间断服务的信息系统IT云检修技术。首先梳理了国网天津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的检修现状,明确在信息系统运维检修方面,现有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无法支撑关键业务连续服务不间断;其次从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和状态检修方法两个方面研究如何开展IT云检修工作;最后基于IT云检修技术给出国网天津公司软硬件资源池规划设计思路。该研究成果对各类信息系统的不间断服务模式下开展检修作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后续需持续推进信息系统的IT云检修,落实和细化IT云检修的管理细则,使IT云检修技术带动国网天津公司运维检修体系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张正义.从计划检修过渡到状态检修的方法探讨[D].电力安全技术,2008.

[2] 张扬,郭森,季平.基于SAP ERP信息系统的双活数据中心研究[D].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

[3] 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朱珍珍(199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摘 要: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安徽省高校健身运动师资现状进行调查,从师资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健身运动师资现状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化,学缘结构比较单一,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科研情况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安徽省;健身运动;师资现状

1.安徽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1.1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显示,安徽省高等院校体育健身运动教师在35岁以下的占50.97%;36岁到50岁之间占38.89%;51岁以上的占10.14%。35岁以下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大;36岁到50岁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严重缺乏。造成目前31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偏多的原因主要是在1998年后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原有的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教学发展的需要。

1.2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教师的学历是衡量教师在一个领域的学识,也预示着一个教师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潜力。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比例是10.22%;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是57.07%;本科学历人数所占的比例是31.7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士的比例不足,这对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

1.3安徽省高等院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学术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反映 [1]。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中其职称结构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比为6:24:15:5,教授占12%、副教授占48%讲师占30%、助教占10%。按国家的要求教授应占10%、副教授应占40%、讲师和助教应占50%。教授、副教授的比例数量不同讲师的比例偏高,就这一问题本文采取了个别调查访谈法,主要是一些40岁以上的中年讲师存在的以下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外语未通过全国等级考试;没有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不够。

1.4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科研状况

高校的体育健身运动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各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近5年,人均在0.9篇到6.38篇不等,发表体育类核心期刊在0.2篇到2.0篇不等,各高校每年发表核心论文在1.2篇到20篇不等。67%的高校近5年来有省级课题立项,33%的被调查的学校没有省级课题。一些教师认为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有:教学训练和工作任务太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学校平台低、申请难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1.5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最后学历来自本校和外校的关系 [3]。根据调查: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中主要来源于主要的几大体院和师范类院校,“源头”比较单一,学缘结构不合理,这种单一的学缘结构虽然对保持和发扬体育教学中一些优良传统具有积极的作用。

2.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现状的整体情况

2.1高校体育健身运动教师资源不足

足够的体育健身运动教师是确保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然而,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教师资源短缺,没有足够的教师担当体育健身运动教学工作任务,健身运动教师课程任务重。

2.2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学历普遍不高

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教师学历以本科以上的学士学位为主,硕士、博士生比较缺乏。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缺乏教育学、心里学等人文学科方面的共性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相对老化、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2.3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学缘结构单一

就全国范围来说,“学缘结构”问题普遍存在,安徽省是人口大省,就业比较困难,多引进本省高等院校毕业生无疑是为了尽可能的解决本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这也为安徽省高校与外校学术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安徽省高校学院结构单一。

3.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3.1改革管理模式

完善教师考核管理体制,完善聘任制,强化职务聘任、岗位责任和考核。坚持胜任者留、优胜者奖,不称职者或者低聘或不聘的原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的师德和责任心的教育,必须坚持岗前培训、社会实践竞争上岗,定期考核,以保持年轻教师的素质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教师队伍的的进人原则,选留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

3.2加强与规范业务培训,优化学历结构

首先,对35岁以下的体育健身运动讲师、助教建立培养档案,签订培养合同;其次,改善现有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支持45岁以下中青年通过在职、定向、委培等多种形式取得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再次,每年安排5%的教师到国外进修业务,更新知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作用,每年资助一批青年教师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加强科研锻炼,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能力。

3.3采取特殊举措和政策导向加速人才培养

在职评定中要给青年体育健身运动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职称评定总数中拿出一定的比例、名额,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的体育健身运教师破格晋升职称。对那些在培养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突出建设的老教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延聘和返聘的条件之一,努力发挥他们的特长。

3.4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安徽省大多数高校的体育以竞技为主,全民的健身运动的观点落后,在师资队伍中,多数以女性教师为主,结构、形式单一。因此,安徽省要加大在高校健身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高教师健身运动的素养和理论知识,加大对学生的健身运动的传授,积极的开发新式的健身方法,学校重视健身运动的课程,推动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4.小结

教师是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发展高校体育健身运动要抓住教师队伍的建设。安徽省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还不合理,高学历教师数量教师较少。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教学能力较强,但整体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意向有待不断的更新。高校各类管理者应加大对体育健身运动师资队伍的投入力度,不断地完善各级管理与奖励制度,多渠道的开展体育师资的培训,加强体育健身运动师资的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学校领导要重视,科学制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为目标,加强师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形成一支数量充足,整体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推动安徽省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喜迎;刘凯;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分析〔J〕.体育学报,2012年48期

第8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关键词:股票资产;功能定位;股市均衡

中图分类号:F30.9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2-0084-03

一、股票资产功能定位与股票市场功能定位

股票资产的功能定位强调的是股票这种投资品在某一特定金融生态背景下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它关注的核心是相对其他资产(主要指投资品)而言股票资产本身的特定功能和属性。因而它是将股票资产作为整个社会资产池中的一个特定资产类别来解释股市波段运行表象背后的投资原理和交易原理及均衡问题的。它能够从微观资产的角度解释股市的均衡问题。

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强调的是股票市场在某一特定金融背景下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这种范围和程度是由股票市场与其他市场联动对比中形成的。它关注的核心是相对其他市场(如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而言股票市场本身的功能、属性和重要程度。它往往无法解释整体股票资产价格波动背后的金融原理和交易原理,因而它很难从微观资产的角度解释股市的均衡问题。

股票资产功能定位的股市均衡与股票市场功能定位的股市均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股票资产功能定位的股市均衡是将股票资产作为整个社会资产池中的一个特定资产类别来研究股市均衡问题的,因而它是以股票资产本身的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微观属性为基石的,它能够揭示股市波段运行的微观动因;股票市场功能定位的股市均衡是将股票市场作为整体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子市场来研究股市均衡问题的,因而它是以股票市场本身的重要性等宏观属性为基石的,如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晴雨表功能、价值发现功能、增值功能”等,它无法揭示股市波段运行的真正动因,也无法说明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及阶段性价格形成原理。

二、股票资产功能定位与现代股市均衡原理

任何资产(尤其是投资品)的功能定位都必须受制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的金融属性,即特定资产在整个资产池中的地位,亦即影响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的程度;二是资产本身的微观属性,亦即综合考虑了特定资产的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后的估值原理;三是阶段性社会资金的认可性,这取决于阶段性资金流动的环境、成本和机制对特定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具体到股票这一特定资产,其功能可归纳为: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功能、资本结构及股本结构优化功能、投机资本波段获利功能三大功能,现代股市的均衡就是这三大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功能与股市均衡

站在一国货币当局的高度,一国币值的稳定问题,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本质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总量货币与总量资产的平衡问题;二是总量货币既定前提下的资产结构问题。前者突出表现为中央银行向市场每投入一元钱就要求国家未来有一元钱的关联资产进行对等偿还,当其背后的关联资产总量出现失衡时,中央银行的偿付能力就会出现危机,币值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而后者突出表现为总量货币在各大类资产市场的分配问题,这种分配的外在表现就是各大类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

在资本市场存在的条件下,货币运行的空间不仅存在于实体经济体系,相当数量的货币也同时存在于资本市场体系中,因此,货币数量公式可以表达为:MV=PQ+P1Q1式中:P1为金融产品价格,一般可用证券价格进行代替;Q1金融产品数量,可用证券交易量代替;P1Q1表示证券资产所需的货币流通量;PQ就是商品资产(实体经济)所需的货币流通量;MV表示货币流通总量。从式中可以看出,货币流通总量不仅取决于实际经济的运行状况,而且要受到证券资产占用资金量的影响。

不仅如此,证券资产价格的波动同时还导致了货币的流动性的改变。如果证券资产价格上升,居民和厂商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向证券资产转换,其流动性偏好上升,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导致M0、M1增长过快,货币的流动性增强,即M1/M2比率持续上升。相反,股票价格的下跌则会导致货币的流动性下降。流动性的改变同样影响币值的稳定性。

由上述分析可见,基于股票资产金融稳定功能的股市均衡是围绕金融稳定(尤其是币值稳定)这条中轴线来展开的。中央银行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节等手段实施对市场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的调控。当证券市场社会投资规模过大,市值虚高,市场疯狂,并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回笼货币,收缩投资,以平衡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当证券市场社会投资不足,市值过低,市场流动性因货币供给不足而呈现萎缩状态时,中央银行则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以增加货币投放,扩大投资,以平衡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

(二)资本结构及股本结构优化功能与股市均衡

从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起,股票、股份制公司及股票市场本质上的功能定位就是顺应分散投资、回避风险这种投资和筹资需求。这种筹资和投资需求反映在微观公司层面就是资本结构和股本结构的优化问题,亦即综合了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之后的最优资本结构和股本结构问题;反映在宏观层面就是整体金融市场上各种投融资机会(或成本)无差异的结构关系问题。

站在股权投资人的角度,企业的股东最关注的是投资收益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而决定投资收益高低和风险大小的最关键一点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股本结构。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如果在业务风险相同的前提下,企业全部资产的报酬率高于负债形成的利率,企业股东就可以通过负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得到负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反之,它则会降低负债。同时,股本的分散性也成为风险是否分散的关键。

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他们既要考虑企业的盈利,又要考虑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负债过低(或者完全是自有资金),则说明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负债过高,则又说明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把握合适的尺度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当筹资者将筹资方式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综合起来,其筹资方式(特别是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表现为无差异时,筹资者的筹资活动也就呈现出了最优状态。而这一状态就是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状态。

站在一国金融管理当局的高度,整体金融结构的稳定状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保证社会整体金融结构稳定状态的核心就是要保证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各金融产品处于平等的状态之中。而保证这一平等状态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最优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结构关系,这种最优的结构关系体现在整体金融市场上就是股权融资机会(或成本)和债权融资机会(或成本)无差异的结构关系,当这种无差异的结构关系出现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才呈现出结构性的最优状态。从理论上讲,这种状态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反映的就是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由上述分析可见,基于股票资产优化资本结构及股本结构的股市均衡本质上就是整体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无差异时的均衡。当投资者将投资品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综合起来,其投资对象(特别是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表现为无差异时,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也就呈现出了均衡状态,而只要存在差异,也就表明其均衡尚未实现;当筹资者将筹资工具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综合起来,其筹资方式相比较表现为无差异时,筹资者的资本结构也就呈现出了均衡状态,而只要存在差异,也就表明其均衡尚未实现。这种由投资者和筹资者共同作用的均衡状态体现在股市就是股市的均衡状态。并且,它不是由一国金融管理当局、投资者和筹资者单方面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三方面共同博弈的结果。

(三)投机资本波段获利功能与股市均衡

在投机资本的眼中,股票资产就是其实现波段盈利的筹码。股市的波段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资本推动的结果。股票资产的估值困难及股票资产本身高度的流动性导致了其非理更胜于其他资产市场,致使“追涨杀跌”成为股市常态。

股市中追涨杀跌的根本动因是由于群居动物的天性造成的,市场经济这种体制本身又为人类这种天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此也决定了股票市场永远也无法根除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在有主力资金参与操纵的背景下,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股票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投机资本手中波段获利的工具,价格形成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只是减轻了这种投机的程度而已。

基于投机资本波段获利功能的股市均衡是围绕量能和市场人气这一中心来展开的,其运用的基本原理就是“金融心理学”和“金融行为学”。不过其背后的估值原理和博弈策略是值得深思的。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股票市场估值最低、最具投资价值的时候总是成交量萎缩到极致和人气最低迷的时候;而股票市场最不具投资价值的时候总是人气最高涨和成交量出现巨量的时候。这其中的关联关系和必然性值得深思,其基本原理在于二者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股票资产的市场估值来讲,一方面股票市场只有在成交量萎缩到极致,只被极少数人看好的时候,价格才会表现为最低,也才最具有买人价值;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时候必然是成交量萎缩到极致,只被极少数人看好的时候。

同样从股票资产的市场估值来讲,一方面股市只有在成交量出现巨量,市场被多数人看好的时候,价格才会到达高位,从而不再具有波段投资价值。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最不具投资价值的时候必然是成交量出现巨量,市场被多数人看好的时候。

其次,庄家资金进入市场必然要把量能地变化放在首位,因为只有正确运用市场量能变化的庄家资金其操作才具有效率,进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波段的底部,股市成交量萎缩到极致,人气最为低迷。此时庄家资金入市进行买入操作,其杠杆效率最高(即吸筹效率最高)。对以波段低买高卖盈利为目的的庄家资金来讲,在人们恐慌情绪达到极限时的吸筹会引起市场抛售,而股价却并不会因此快速升高,因而这些庄家资金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涨幅得到较多的廉价股票。而对以金融稳定为目的的政府资金(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庄家)来讲,只有在人气最低迷的波段底部,其托市(或救市)操作才是最有效率的,才能以最少量的资金完成底部构筑。

在波段的顶部,市场疯狂,成交量出现天量。此时庄家资金进行卖出操作其杠杆效率最高。在市场人气进入疯狂状态,成交量出现天量的背景下,市场巨大的承接力将能够容纳庄家巨大的抛盘,而股价则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从而完成庄家资金高位派发的战略目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投机资本波段获利功能的股市均衡是围绕量能这一中心轴来展开的。当市场人气低迷,成交量萎缩到极限的时候,股市呈现的状态是非均衡的;当市场人气疯狂,成交达到天量的时候,股市呈现状态也是非均衡的。而从主力资金的操盘角度来讲,股票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本质上就是主力投机资本利用市场人气的估值原理和交易策略进行波段投机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

三、股市均衡是股票资产三大功能平衡的结果

股市的波段均衡不是由股票资产的单一功能决定的,而是由上述股票资产的三大功能综合平衡的结果。下面针对一轮波段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分析。

在每一轮波段的底部,现代股票资产的三种功能同时呈现出如下特征:①作为币值稳定的工具,整体股票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严重地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体系)业绩大幅下滑,贷款抵押品的货币标价严重不足,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调控政策难度增大到极限,币值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此时,国家层面的资金将会强势进入,进行“托市”以稳定股票资产价格。作为资本结构优化的手段,整体股票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上市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显现出来。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意愿降低到极致,此时,回购或增持本公司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本身最优投资策略。③作为投机资本的筹码,波段底部将是人气最低迷的时期,成交量萎缩到极限,此时市场人气估值最低主力资金买入效率最高。

在每一轮波段的顶部,现代股票资产的三种功能同时呈现出如下特征:①作为币值稳定的工具,整体股票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严重地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体系)面临巨大的偿付风险,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调控政策难度增大到极限,币值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此时国家层面针对股市的操作将展开,如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财政部的印花税等。②作为公司价值的凭证,整体股票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上市公司本身不再具有内在投资价值,公司通

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意愿高涨到极致,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将会积极展开。③作为投机资本的筹码,波段顶部将是人气最疯狂的时期,成交量上升到极限,此时市场人气估值最高,主力资金卖出效率最高。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每一轮波段的顶部和底部,由股票资产三大功能决定的股市特征是同时出现的,而非独立出现。这种底部和顶部是股市均衡与非均衡的分界处。这就充分说明了股市的均衡不是由单一功能决定的,而是由股票资产三大功能综合作用的结果。股票市场就是在这三大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波浪式完成一轮轮从底部到顶部,再由顶部到底部的循环过程。

四、基于股票资产功能定位的股市均衡的时空界定

从股市均衡的空间看,股市的均衡是难以用一个点来进行衡量的,而是表现为一个均衡的区域。其中的原理在于:从金融稳定的状态来看,币值稳定的状态不是一个特定的状态点,而是一组连续的状态集合,并且这一集合也是在动态发展的。货币体系本质上来说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它是由相互关联的、不断发展的各种要素(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资产价格形成机制、货币政策等)构成。相应的,币值稳定可以看做是这些要素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状态组合的集合。一方面,这一范围是由各要素的平稳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条件给出的,其上限和下限难以用一个精确的点来进行界定;另一方面,这一范围有着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某一个时点一组状态组合所能代表的某一币值稳定状况,在其他时点就可能代表着不太稳定或者更加稳定,这取决于货币体系外的其他因素,如技术、政治以及社会的发展等等。

既然币值稳定本身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区域概念,那么作为币值稳定重要要素之一的股市均衡也就呈现出一种相对均衡的域均衡状态,这种域的均衡具有与币值稳定相互关联的上限和下限,尽管这个上限和下限很难用一组确切的数据指标来进行量化,如同游动的靶位和游动的射手的位置关系一样,又如同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表述的反身性关联关系,即币值的波动造成了股市的波动,反过来股市的波动又会导致币值的波动。

从股市均衡的时间看,股票市场的均衡是常态,而非均衡是暂时的。在股票市场一轮完整的波段中,波段的底部和波段的顶部是两个极端状态。波段底部是由于人们恐慌性杀跌造成的,波段的顶部是由于人们疯狂性追涨造成的,而整个波段区域的中部呈现的都是一种股票资产三大功能综合博弈均衡的状态。因而,股市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总是出现在市市场出现恐慌和疯狂这样两个特殊时间段里。

第9篇:资本运作现状范文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

    在当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从企业的管理部门到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都日益注重企业现金流动情况。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现金流量信息,掌握企业现金流动规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正确作出经营、投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债权人和投资者则期望了解企业目前变现能力和现金生成潜力,以推断将来偿付债务和利润分配的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实际上是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1 财务管理的实质

    资产实质上就是公司在确定一组被使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而收入和费用就是来解释公司收益是如何产生的,公司通过经营资产就会产生相应的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公司净现金流量中的一部分用来回报那些将资本投入公司的投资者,另一部分则留在公司内部,成为所谓的公司融资,用于公司的自我发展。在下一个会计年度里,公司的资源会相应增加,随着公司经营效率的逐步提高,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又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周而复始。

    以上的简短介绍表明,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以下三个基本方面的管理:①公司资产结构就是资产负债表,主要考虑公司的资产组合是否适当;②公司盈利能力即损益表,如何评估公司的盈利性;③公司的现金流量也就是现金流量表,相应的问题有: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到底有多少,如何提高净现金流量。

    2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注重对利润的分析。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没有现金流量的概念,企业也不编现金流量表。直到1999年我国才现金流量表准则,从2000年度起,在大型企业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从实践看,直至今天绝大多数企业还不能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更是滞后,导致企业无法利用现金流量表这一有效工具,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特别是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

    在财务管理中,利用现金流量分析,比利用获利能力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它能够解释获利企业导致终止的原因,解释亏损企业继续生存的原因,解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3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缺陷

    (1)营运资本概念存在着缺陷,导致以营运资本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不全面。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流动与非流动的划分是根据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而定。然而,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作为分类标准已难以正确的反映资产、负债的性质。这种流动与非流动界定上的模糊性导致运用营运资本难以客观地评价企业地财务状况。

    (2)营运资本的衡量容易受到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和成本分摊方法的影响。由于会计上对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可能存在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而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营运资本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修饰财务报告。

    (3)营运资本对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不足。营运资本预测能力的不足已获得某些实证分析证明。有关研究分析指出: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前五年中,以营运资本及其有关指标预测能力不如现金债务比。

    (4)营运资本有掩盖企业财务问题的不良作用。企业大量赊购、现购存货,营运资本总额并未发生变化,但由于存货大量增加、现金减少,企业财务状况有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营运资本的减少,并不一定伴随企业现金的减少,但企业偿付能力一定下降。

    4 现金流量表的优点(1)现金含义明确、容易理解、不易产生混乱。现金等价物是指短期流动性高的投资,它们必须能够轻易地转化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即将到期,不会由于利率变动而出现价值变动的重大风险。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原定期等于或短于三个月的投资才被视为现金等价物。因此,报表使用者能清晰地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2)现金更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和变现能力。由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可随时作为支付手段,偿还到期债务,因此,现金流量表能为债权人提供企业真实偿债能力的信息,更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地决策。

    (3)可以通过当期现金流量信息确定企业的收益质量。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计算得到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并未实际收现的收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当期营业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投资现金的流入、流出等信息资料,可以了解企业利润中有多少已真正实现、有多少尚未实际收现,确定企业收益的质量,评价企业目前真实的财务状况。

    (4)可以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在财务困难时期的适应能力、融资能力。

    5 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只有生存才能获利,在现代竞争条件下,只有发展才能够生存,维持原状的简单生存是不可取的,发展成为所有企业的必由之路。财务管理认为,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收入的扩大,实现收入扩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地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而不争一时的获利。企业有盈利但没有正的现金净流量,即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企业也不能生存。日本着名八佰伴企业集团一夜之间的倒闭,究其原因就在于资金周转的困难。由此看来,过去人们认为一个企业只有亏损才会倒闭的想法是错误的。虽然企业暂时亏损但如果企业现金流入能够保证企业现金流出的需要,企业依然能够维持生存甚至发展。可见,维持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平衡,其意义远大于企业的盈利。现金流量的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远大于盈利分析。

    6 现金流量表的现实意义

    通过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评估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说明企业的现金从哪里来,又运用到哪里去。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自我创造先进的能力等,便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将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的损益表上反映的利润很可观,但企业却面临着财务困难,没有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也有一些企业的损益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企业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基础,遵循配比原则。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综合地反映出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报表。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价净利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