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资本运作管理全文(5篇)

资本运作管理

第1篇: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院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已经逐步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并成为其一个重要的社会参与者。医院在其日常经营管理中将社会公益性放在运营首要位置,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分析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分析;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内医疗领域改革的进行,医疗机构需要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状况,要以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解除病患痛苦为根本,同时须考虑医院的自身经营状况,要同社会其他组织一样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将赢利指标、偿债指标及现金流量问题列入其日常运营工作中,从而起到规避财务风险的作用。财务分析则是运用一系列手段及方式,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指标进行考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为医院的决策层在投资、融资以重大经营方针的确立提供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财务管理信息。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乃至于整个医院的运营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财务分析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依据

财务分析在用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在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非财务数据指标。财务分析工作就是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综合、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后对相关信息指标进行相应的整理、汇总、归集,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以便于其对于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及重大投、融资活动提供有参考依据的财务决策信息。

(二)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院已经摆脱了以前事业单位的属性,并且已逐渐向企业化管理方式转变。医院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医院在保持原有社会公益性的同时,应着力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其日常经营活动的首要目标。医院通过财务分析工作,找出制约提高经济效益的不良因素,进而采取整合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措施,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并且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优势,使得医院形成良性、健康、长期发展的良好局面,最终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营规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医院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对于医院领导层的科学决策及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都十分重要,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可或缺的角色。可见,增强财务分析能力,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关乎着医院的生存及未来发展。但是,鉴于我国医改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医院内部在实施财务分析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影响了财务分析的效果,因而,只有揭示并解决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财务分析得以顺畅进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关注日常财务核算,忽视财务分析工作

医疗体系因其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财务核算工作相对较为简单,同时,在延续了多年较为陈旧的财务核算体系下,医院的财务人员将日常会计核算看做简单的、重复的、机械性工作。在此前提下,医院财务人员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收费、记账、报表工作,从而使得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应变及举一反三能力,最终影响着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医院在传统成本核算理念的影响下,主要是对其运营过程中已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要看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审核其已否发生,以及发生的合法、合理性,对已发生的费用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以达到对于所发生的各类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及产品制造成本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生产成本及制造费用按照其用途进行正确的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从而为已发生的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传统理念下的会计核算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缺乏应有财务分析工作,从而不能为医院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停留在粗放型管理水平,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财务核算的单位过大,财务分析工作失去实际意义

医院以往的财务核算,以整体医院为核算单位,核算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而不是以内部科室作为核算单位,没有将盈亏指标分配到每个人。造成盈亏是医院的事,与内部科室及个人无关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大锅饭”想法。核算单位过大,使得医院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工作难以抓住重点,难以将责任落实到科室及每名医患人员,有可能因为人为因素出现药品、医疗器械的无端浪费,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院内固定资产保管不当、毁损不按规定报废等情形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使得医院的成本、费用升高,从而造成盈利水平的下降。同时,如以整体医院为核算对象,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及消耗无法体现在医院的真实经营状况中,财务分析工作将无法真实、有效地开展及细化,最终使得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变得可有可无,以至失去了其实际存在意义。

三、医院在开展财务分析中应解决的问题及所采用的方法、理论

(一)医院开展财务分析中应解决的问题

1.解决重核算、轻财务分析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财务分析离不开财务核算工作,财务核算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只有准确的财务核算才能得到正确的财务分析。但是,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不能为了核算而核算,核算要为财务分析服务。医院应该有组织、有分工地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将财务分析工作变得制度化、常态化。财务分析要与医院重大决策事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工作有效的结合。同时,财务分析工作还要运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及方法进行,这样才能改变部分医院目前存在的重核算、轻分析的局面。2.细化核算单位的同时,解决成本费用核算不全面问题首先,医院若想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以往的“大锅饭”局面,这就应该缩小核算单位。即,将医院的利润指标量化后,进行有效分解,将考核指标落实到科室直至个人,从而形成科室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的考核局面,在本着适当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个人的收入可以适当的与科室及院内经济效益相挂钩,从而增加科室及每名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解决成本费用核算不全面问题,主要是合理兼顾社会公益性及经济效益问题。医院在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要本着“救死扶伤”的态度,待患者如亲人般,想患者之所想,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于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治,不可为了经济效益而搞所谓的过度医疗。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收入及相关成本费用的真实、有效性,从而为财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与体现其社会公益性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为,医院只有其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的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才会有所提高,从而才能提高来院就诊患者的治愈率,最终就能反映到社会公益性上来。相反,如果医院没有经济效益,人员及设备配备不整齐,误诊、漏诊、医疗事故率就会上升,这样的医院何谈社会公益性呢?

(二)应用于医院财务分析中的方法及理论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成本、产量、利润的所谓“本量利”分析法。结合医院的实际业务,可以归纳为医疗成本、医疗业务量及医疗服务收益等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寻求某项医疗项目或是医院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达到规划医院目标效益。利润的组成要素的末端,即单位边际贡献指标甚为重要,因为此时医院如果稍微增加一点诊疗数量就有收益,反之则将会亏损。同时,医院通过对于各类诊疗服务项目测算后,对于单位边际贡献较高的医疗服务应该积极开展,相反对于边际贡献较低的医疗服务应该查明其原因,从收入、成本费用方向查找原因,努力提高其边际贡献率。

结语

医疗体制改革以后,国内各类医院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极为重视,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医疗机构建设极为重要。财务分析则是应用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对于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从而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凸显其应有的价值。相信通过财务分析的日臻完善,对于国内医院的健康发展会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使得我国的医疗系统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承担起社会公益性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何艳萍.论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商情,2014,(19):167.

[2]刘芸.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163-164.

[3]胡杭.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探点[J].中国经贸,2013,(22):164.

[4]黄琴.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中旬),2013,(11):291,294.

作者:蒋晓斌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第二篇: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在医院日常管理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分析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对改革对于财务管理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实现改革的主要途径进行具体讨论。

关键词: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影响

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管理水平以及效率的高低对于医院获取的利润高低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1]。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会计制度改革正逐步深入,只有从全局出发,对可能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论述,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会计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这一举措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医疗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工作在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医院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收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助于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首先,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医院财务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多种监管和控制工具的作用,促进医院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规范性[2]。其次,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对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并加以约束。再次,有助于降低各项医疗业务的成本投入,提高成本控制管理的效率,有效规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为医院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各项资金的流通方向进行合理分配,并综合利用各种途径来筹集资本,充分结合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财务管理的不同内容以及资金的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降低医院的成本投入,提高其经济收益,为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产和发展的机会提供可靠保障。如果医院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将会取得重大效益[3]。一方面,能够对医院中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优化,提高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各种资金的全面调控,充分发挥医疗储备金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中的各种财务关系进行调节,为客观评价医疗改革的成就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

(一)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发生了变化

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医院财务管理首要实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基于这一点我们可知,医院的发展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事实上,医院财务管理所需要遵循的各项准则都能够在新会计制度中获得明确依据,这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融合到新会计制度中了,全球最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思想被融入其中,其实用性和指导性都非常突出。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应始终坚持科学的价值分配原则,妥善处理医院各部门间的关系,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助。

(二)实现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其不但能够应对以往管理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够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更具系统性,从而满足当前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4]。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给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能够从侧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财务制度入手,加强创新,能够保障医院会计制度不断完善。

(三)加强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依托于以往的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与修正了诸多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医院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如此,新会计制度对各项内容做出的进一步细化规定,可以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更深刻地理解工作,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使得医院领导的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准确进行财务管理的定位,从而全面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三、会计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转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

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医院才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医院已经加快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是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医院内部的财务操作能够实现统一化,全面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二是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医院内控管理水平。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应不断健全内控制度,促使内部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从思想层面入手,改变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各项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得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

(二)培养一支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而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则离不开全院员工的支持。因此,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工作,使得财务人员能够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二是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三是从外部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充实到现有队伍中,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系统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引入,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会计账户、财务报表等都应该在信息系统下操作完成。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工作效率与准确度将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应的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各项财务数据能够得到深入分析,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升,能够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的统一,并未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医院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田立启,李江峰,贾卓霞,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3,(10):49-53.

[2]王振宇,蔡战英,金玲.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对浙江省15家省级医院部分财务指标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8):59-61.

[3]范萍,仝茜煜.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简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29):63-64.

[4]李建南.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07-208.

[5]孙国珍.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影响研究——基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视角[J].财会通讯,2015,(9):78-80.

作者:王婷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务处

第三篇:资本运作在中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内容摘要】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我国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西医的引进以及大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我国中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优化中医院的资本运作方式,完善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中医院合理分配资源,增强中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资本运作;中医院;财务管理

我国中医院大多属于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缺乏市场敏感性,因此导致很多中医院都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必须要优化中医院资本运作方式,在中医院的综合管理方面引进市场因素,从而促进中医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中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我国中医院资本运作现状

相较于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的发展较为缓慢,在医院规模、收益以及发展前景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中医院想要将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必须从中医院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具体方针,积极改善财务管理,加强中医院自身对资本运作的管理能力,在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走良性发展之路。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在促进整个中医院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医院的资本运作主要分为资本筹集与资本运营。[1]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都为我国医院筹资指明了大方向,我国医院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就想发展的思路已经行不通。医院想要在新的时代中站稳脚跟,必须要积极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融资体系。目前,中医院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商业贷款、社会融资、社会基金以及捐赠,中医院自身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想要化被动为主动,中医院必须加快资本筹集,合理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并且加快提升中医院的经济运营效益。受传统中医学的影响,中医院和大型综合型医院相比,除了规模、效益上的不足之外,其在整体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适应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建立适合时代特点的资本运营模式,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树立市场运营观念,调整中医院本身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医院的壮大有着重大作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可以让中医院在资本筹集方面摆脱传统的靠政府扶持的陈旧之路,走上随市场发展规律前行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在资本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资本运作开始在中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目前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资本运作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中医院收支不平衡、市场适应力太差、资本盲目投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较差等方面。[2]患者康复率是衡量一个医院好坏的首要指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引进以及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中医的患者治疗率相对西医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据统计,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的患者治疗率仅在25%左右,住院治疗率更不乐观,这远远低于国家医疗部门对中医治疗率的期望值。[3]中医院治疗率较低直接影响影院的整体收益,限制了中医院提升医疗条件以及引进更多人才的指标,不利于中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加强资本运作的应用,改善中医院的筹资及资本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中医院的患者治疗率,促使我国传统中医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持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资本运作在中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有效实现资本良性运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设以及医药改革的不断跟进,目前中医院正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通过调整自身的收入结构,逐步实现以中医技术带动医院收益的崭新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中取得新的突破,并且保证中医院的资本运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针对我国中医院普遍存在的结余率偏低的情况,能够保持多元化的资本筹资以及多维化的资本经营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一个“瓶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加强中医院本身的资本运作是保证医院实现收支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医院在处理医院规模扩大以及降低负债的关系上,必须权衡自身财政实力,降低在发展路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中医院整体平稳发展。

(二)加强对中医特色的投入力度。中医院在现代药品以及现代医学技术方面无法与大型综合医院相比,传统的经营模式又使中医院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降低,因此中医院必须加强对自己中医特色专科的投入力度,培养自己的特色,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添筹码。中医院在进行财务支出时,应该加大对传统中医院校的研发力度,深入学习我国传统中医的精髓,用创新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医院赢得好评,拉动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广泛的宣传也是改变中医院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三)做好风险预测、评估。医院具有的总资产量也是评判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限制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程度。[4]随着资本运作在中医院财务管理中逐渐发挥作用,中医院拥有的总资产量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众多中医院正在通过各种资本筹资方式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了增强中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同样避免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债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很多中医院财务工作者无法正确评估这些投资所带来的效益,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中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的可持续健康经营留下了隐患。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从源头上避免这种风险投资,中医院必须在进行大笔投资前对风险做好预测、评估,做好合理的预算管理,避免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现象的产生。

(四)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中医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走进中医院,致力于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医院中的技术医师数目不断上升,但是所占的比例却持续走低。[5]由于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短暂的大学教育阶段只能让学生对中医学达到入门阶段,倘若不继续深造,很难达到临床实践的水平,很多高等院校中医学毕业生只能进入医院进行基本的服务工作,这就导致了中医院专业人力资源的不足,极大地妨碍了中医院的发展。想要提高中医院的整体水平,人才资源绝对是重中之重。中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人力资本运营意识,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积极引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并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义务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本医院的核心骨干,增强医院的整体就诊水平。

四、结语

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先人的智慧。中医院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关乎中医文化能否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完美传承。财务管理的是否得当又是限制中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积极引导资本在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效运作。只有不断完善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使中医院实现更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远妮.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风险与路径选择[D].南方医科大学,2015

[2]董杰昌,陈雪清,陈豪,王洪,杜忠东,单继芳,郑鑫,靳清汉.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多元改革创建我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6:5~11

[3]高丽娟,唐杭琴,王钟炎.医改后公立中医医院的融资模式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16,6:42~44

[4]张国.资本运作在ABC中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2:85

第2篇: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一、区块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区块链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以“去中心化”为重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属于一类金融资本运作系统,还需要以核心企业来作为金融系统“奇点”,这一类核心企业在信息供给与资金融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针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因为其是核心资本供给方信用评级端,应对处在供应链金融的多方参与主体来进行无差异化授信,在这一背景下说明核心企业对区块链金融资金运作的重要性。总体来讲,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一下两点:其一即为核心企业能否高效的对区块链金融中的信用进行全面担保,同时相关部门在对区块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授信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思考其是否具备了授信与系统化的担保能力[3];其二即为在核心企业没有区块链金融风险授信与信用担保能力的时,核心企业为降低自身利益损耗,是否会运用信息封闭的方式来增加系统风险的爆发率。

(二)中小企业自身业务风险

中小企业是区块链金融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利益关联方,针对于处在区块链金融产业链不同阶段中的中小企业来讲,其借助与核心企业两者之间的资金往来,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授权来获取到区块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支持。其一如果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或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存在问题的情况下,那么就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甚至还会影响到区块链金融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其二即为在处于区块链金融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中,其一旦出现问题,例如信任危机,那么就会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直接影响到处在区块链金融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进而直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在区块链金融产业链下游企业的信用风险上升到边界值,那么就会对上游节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信用风险

这一种风险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即为区块链金融产业链构成的企业自身信用素质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针对于企业自身信用素质来讲,可以借助区块链金融体系中的信用记录来直接做出反应;针对于企业经营情况来讲,即为自身组织体系与工作人员的能力与财务情况等。所以说,两者之间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呈现出了负向关系[4]。

(四)融资项目风险

针对于区块链金融模式来讲,融资项目的风险都是银行需要借助前置性考察核心资本节点来作为借贷指标。因为融资项目的在即期与远期资本汇报都会影响到借贷主体的偿还能力,同时一旦融资项目借贷主体出现违约现象,那么融资交易资产就会成为资金借贷主体在远期变现补偿的保障,在这一基础上,融资项目的资产变现能力就会随之影响到借贷资本供给资本损失的情况。

二、探索区块链资金参与主体之间风险分担的博弈

区块链金融模式属于一种去中心化的资金融通系统,其组成主体主要为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从博弈角度分析,银行与核心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三者需要构建起完善且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这样才可以提升区块链金融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进一步实现利益共享。针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其在区块链金融系统中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核心企业的价格决策与银行融资条件,其中核心企业是系统的中间点,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只能,既要担保银行资金借贷,还应积极协调区块链金融系统构成基础上的利益分配[5]。而针对于银行来讲,需要在科学管控自身区块链金融资本运作风险的同时有效设计资本运作模式与资金的优化使用。

(一)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

在中小企业资金清偿概率与银行资金借贷概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银行在即期与远期收益会向着加强中小企业实现区块链金融融资成功的方向发展。另外,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发现,银行的监督成本与自身收益体现出了负向关联关系。所以,应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减少中小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支出,这样才可以加强区块链金融系统中多元化利益的相关主体实现融资的内在动力[6]。从这一角度分析,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十分关键和重要,并且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另外,中小企业的收益与还款意愿以及银行贷款意愿三者之间呈现出正向的关联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现违约行为,那么就会导致信任损失,这样即便自身还款意的增加也会对中小企业的收益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明在区块链金融系统中需要借助信誉惩罚机制来确保多元参与主体之间实现竞争博弈的合作模式。

(二)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博弈

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可以借助参与方博弈树的方式来对两者的博弈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核心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即为先动优势,其借助规划完善的融资成本可以使自身处在产业链不同节点中的资金使用主体科学构建融资需求,然后在借助区块链金融模式中的利益分配模式来进一步确定多元化的博弈主体自身可以承担的融资定价[7]。

三、健全区块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体经济领域

在实际经济中,其需要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济发展原则,全面强化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过程中可以构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然后以此为引导来强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同时还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之间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和进步,以此来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原动力,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加强中小企业在区块链金融融资系统中价值定位。另外,还可以协同研发、实现平台共享与共生式的创新等,这种模式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区块链融资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全面保障区块链系统中的不同产业链节点参与主体的综合发展。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政策并从创新视角来健全中小企业参与到区块链金融中的扶持方式,可以从技术与信息等多个方面来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平台,以此来加强中小企业参与到区块链金融模式中的优势。

(二)金融领域

在金融领域中,需要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其一需要对信用不足的企业建立惩罚机制。如果发现这种方式缺少针对性或时效性不足,那么就会增加区块链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8]。所以,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且基于信息风险管理的信用惩罚机制体系,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协同机制,如激励和约束的协同机制,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区块链金融系统信用体系的高效建立;其二则应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方式来建立平台化的管理思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系统性信用储备系统和信用管理系统,转变以往的数据孤岛现象,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区块链金融系统多方参与主体的数据信息共建共享,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参与主体的信用违规现象,这对于抑制系统内部信用风险的增加有着良好的效果;其三则需要“一以贯之”的加强区块链金融资本供给方在多个方面的风险防控意识,如操作风险和市场交易风险以及资本运作风险等,同事还需要借助持续强化的方式来加强区块链金融模式向着多元化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这对于提升资本流动实效性与合规性方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还需要积极主动的构建多方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价系统,这样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参与区块链融资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准确数据,进而更好的降低利益关联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障区块链金融系统中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结束语:结合全文,区块链金融模式是当前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具有活力的资本运作与资金融通方式,这种金融模式不仅可以全面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渠道和方式不通畅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的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块链金融模式是以去中心化和无边界化方式来进行资本运作,以此为基础来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能够强化其融资效率和资本运作效率。

引用出处

[1]韩涛.关于区块链技术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演化分析及防范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No.675(13):91-91.

[2]周达勇,吴瑶.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J].新金融,2020,No.381(10):50-55.

[3]XIESi-xin,LIUHui-xian.区块链视角下小微型物流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与风险防控研究[J].价格月刊,2019,000(002):57-64.

[4]葛甜甜,胡林柯.区块链技术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新思路及风险防范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20,No.650(30):106-107.

第3篇: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据介绍,本次培训班旨在帮助云南民企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运作,提高云南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助推云南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云南省金融管理局、省股权交易中心股交学堂优质培训资源,邀请实战派专家、交易所专家和各类财税法专业人士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云南民营企业家金融素养和企业投融资与资本运作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数量充足、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构建企业家素质提升平台。

本次培训将持续到7月30日,共招收云南省百强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成长”企业、云南省“金种子”及拟上市企业、云南股交挂牌及展示企业等企业负责人共计50名。

培训期间,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专家讲师秉承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解读全国资本市场、建立区域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的三大初衷,本着夯实云南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的目标,以《云南省企业上市倍增计划(2022-2025年)》《云南省“十四五”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作为政策抓手,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作为根本目的,从公司上市、公司治理、股权分配、企业估值、股权融资等方面为学员授课。

第4篇: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等方面的要求,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企业想要将经济管理工作发挥到极致,必须要对企业中经济管理的基础特点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科学且有序的发展。文章针对现代企业经济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论述。

二、深入分析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提升大型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度,更好的实现大型企业战略方案的科学性。大型企业要清楚的了解国际上以及国内市场中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决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深入了解发现,企业经营人员不但可以清楚的掌握企业本身的运作状况,还可以充分的掌握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度,从而做出正确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决断。

2.对提升大型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推进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大型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大且频繁,所以只要出现资本运作不通畅的现象,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出现资金周转不顺的状况,导致企业出现经济危机。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核心地位,这就意味着对资本进行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意义是通过达到一连串经济活动的要求,包含了资金的筹集、应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大型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将企业资本运作的能力提高,从而为企业长久性发展打下有力的保障。

3.有利于大型企业预防以及防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由于生产经济的关系给达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最终目的以及收取利益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企业中存在的经济风险。随着不断激励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稳定的发展下去同时可以获取大量的利益,就要将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不断进行提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物价增长、产品更换周期不稳、销售决策出现误差等方面,因而导致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都将通过企业经济管理进行解决。

三、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做出分析

1.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管理控制的活动过程。随着如今经济背景的不断转变,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应将企业自身价值模式为前提条件进行企业运营活动的开展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这是对经济进行管控最主要的内容。现阶段,企业只有对日常经营成产活动进行积极的分析和管控,才能够为企业赢得极大的经济利益。

2.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和企业众多的管理控制活动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有的管理控制活动都与企业资金的使用和调节有着联系,从而使企业所有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之间,都与经济管理的好坏和个体收入以及企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以此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继而将企业各项管理方式有效的进行落实和执行。

3.企业的运营状况主要通过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财会因素展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人员做出的任何决断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主要通过每个阶段的财务指标体现出来。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目标时应结合相关的指标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调节生产经营科技和销售方式的方法,从而保证了企业制定管理目标可以顺利达成,还可以将企业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四、针对企业现阶段经济管理的方式及策略进行分析

1.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不断的转变创新。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到来,企业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通过对管理观念的转变和创新。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其次,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大力的宣传,以此提升员工对经济管理的认知,从而树立新的观念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自身行为有效规范,严格执行企业建立的经济管理机制。

2.明确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这项目标不单单是针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还要参照企业各部门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目标,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责任制,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清楚了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奋斗,这样能够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对于努力完成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员工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惩罚。

第5篇:资本运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企股权;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国企混改步伐,促使各大国有企业都开始积极投入改革队列中。而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实际情况来看,改革方式虽然是以股权投资为主,但选择此种方式的改革,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障投后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对此,本文以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为出发点,先探讨了国企股权投资形式和投后管理内容,之后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投后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股权投资形式和投后管理内容

国企股权改革过程,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集团层面出发,引进外部资金,借此形成外部股东体系,从而促进集团在市场化导向下进行优化机制与体制改革,确保集团的战略重组目标逐步实现。第二种是以集团为出发点,通过下属专业化业务平台(子公司)的成立,有效引进外部资本,从而逐步形成集团和子公司的协同发展目标。同时,利用倒逼机制,促进子公司先行市场化,从而为集团层面经营机制、管控模式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国企混改无论选择哪种改革模式,都应以自身制定的混改目标及战略要求等为主要参考依据。由于股权改革模式的不同,后续管理方面也会呈现出差异化现象,而在本文的研究中,阐述的投后管理是以第二种股权改革模式为主,原因在于第一种模式改革幅度较大,会引起多方高度关注,且在改革后也会提高重视程度,能够自觉地规范投后管理工作。而第二种改革模式与下属子公司相关,涉及范围较小,也极易出现投后管理被忽视的现象,加之该种股权改革后的投后管理与投资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研究第二种改革模式下的投后管理。股权投后管理过程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开展:即企业管理、增值服务、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其中,企业管理、股权管理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增值服务、资本运作则是具备创新性的工作,也是提升国企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关键途径。

三、投后管理的实践要点

第一,投前投后联动、增强投后管理专业化及精细化意识。因在当下投资机构的收入体系中,占比较大的就是基金管理费,而从项目退出收益来看,却并未占据较高的分成,考虑到此种情况,国企在做大规模的过程中,就要避免出现仅关注投出去而忽视项目质量的问题。同时,从项目投资前进行分析,筛选项目时应与投资机构平衡发展目标充分结合,并且要保障其具备较强的投后管理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投资数量而导致投后管理压力加大的现象发生[1]。另外,对于投资人来说,在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在投资工作方面进行细化,使投后管理的基础不断夯实。比如,在签订投资协议时,需明确约定法人治理及关联交易、违约责任等内容。此外,在衔接投前投后的过程中,不应仅以资料传递为主,应对投资逻辑及商业模型交流方面予以重点关注,确保统一思想和观念。第二,国企要确定自身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的深度。首先,国企向企业投资的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投资机构对企业投后管理深度、所需投入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在投入金额越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国企给予更多关注。其次,企业自身管理队伍水平较高且企业具备的管理团队十分优秀时,投资机构无须为企业内部管理投入过多的协助和辅助。而如果企业财务负责人及核心责任人等均为行业专家,此时投资机构也无需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投入过多关注[2]。最后,投资机构提出建议时,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该方面建议的意愿程度会影响到投后管理团队的投入精力,简单来说,企业管理层接受意见的意愿较为强烈,并且需要投资机构给予指导的情况下,就需要投资机构付出更多时间参与到投后管理。

四、国企股权投后管理现状

(一)投资目标不明确

在国企股权投资环节,国有集团一般会借助商业计划书及财务报告等方式方法,了解被投资公司价值,并明确企业自身的投资目的。然而,因缺少专属管理部门,在被投资公司成立的情况下,被投资公司仅会成为国有集团众多子公司中的一部分。同时,在国有集团下达对被投资公司的指标时,通常会忽视被投资公司原有的目标,也无法根据被投资公司实际情况来设置差异化指标,因此会产生偏离股权投资最初目标的现象。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

在国企股权改革环节,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般都会保留控股权,甚至在投资初期,都是以绝对全资状态为主。而改革后的公司虽然仍是以国企性质为主,并且组织架构设置方面也是以母公司设置方式的延续为特征,但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管理效率及运营效率。在国企控股下,公司董事长通常都是统一派任,并且一部分董事长都是非专职人员,难以在公司日常决策中参与。另外,在改革后设置内控制度时,公司的重大决策往往需要董事长或董事会审议通过。因此,一些重大决策事项往往需要经过烦琐、复杂流程,受这一因素影响,公司运用、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会受到制约。

(三)投后管理方式单一

国有集团在向被投资公司指派对应兼职董事长时,或是董事会组建后,跟踪管理被投资公司的一些后续事件时,往往是通过获取公司财务报告,借此监控指标的完成情况。但是,财务报表仅能反映公司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并不能及时且准确反映公司真实情况。因此,借助这种单一化管理方式获取信息时,不仅难以保障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也极易产生决策滞后的问题,从而阻碍被投资公司的发展。

(四)提供增值服务不足

国有集团(母公司)具备的资源十分丰富,而被投资公司在成立初期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难以全面了解整个市场发展情况。因此就需要国有集团(母公司)将一些成熟资源整合到被投资公司,并借助这样的资源整合方式,有效实现初期投资目标。然而,因为国有集团(母公司)通常都不会直接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所以难以及时、准确获取被投资公司在母公司所提供的增值服务需求,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资源整合,无法为被投资公司提供满足其实际需求的增值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投资管理运营和发展。

五、国有企业投后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构建专属部门,实现目标管理

当国有集团投资某公司的决策通过后,说明国有集团借助评估等一系列方式,已经证实投资目标可行,并且与集团投资要求相符。此时,为了能够实时跟踪投资目标的现实情况,就需要构建专属投资管理部门。而该部门具体构建过程,需要引进专门的投资管理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并在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小组,进而借助该部门对被投资企业开展目标管理。国有集团通过设立专属投资管理部门,管控被投资公司战略及财务等重点内容,以此促进被投资企业向着既定目标发展。而当被投资企业发展出现偏离目标的问题时,专属管理部门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且积极开展市场及内部调研等工作,了解目标偏离原因。另外,只有充分结合被投资公司现状,确定原既定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如此才能对被投资公司实现更好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3]。

(二)升级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在组织架构升级过程中,国有集团应通过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使组织架构得到有效优化,确保管理效率切实提升。这一过程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需应用专职的非职工委派方式,借助该职工来代表董事会成员,由该职工参与到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中,之后充分结合董事会成员履职情况和薪酬,或者是利用部分被投资企业股权,充分调动董事会履职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三)实现管理形式多样化

国有集团管理被投资企业的过程中,要借助多样化的管理形式。首先,国有集团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沟通应保持畅通无阻,只有基于沟通顺畅为出发点,才能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国有集团除了通过委派董事会成员、定期获取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等方式来管理被投资企业,还应获取被投资企业运营分析及行业发展等报告,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其次,国有集团可以和被投资企业高管之间保持定期的视频会议交流,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下达指令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公司发展动向,制定后续决策[4]。最后,国有集团专属管理部门也可委派调研小组,借助此种管理方式深入被投资企业内部,保障调研的客观性、全面性,从而直接且全面地了解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确保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管理被投资企业。

(四)提供专业的资本运作

指导股权投资有两种模式,但不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其目的均是增加企业价值。而提供专业资本运作指导,是以国企股权投资第二种模式为主要指导内容,即集团选择借助下属子公司成立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本、通过外部资本介入这一方式来开展股权投资。因为被投资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往往会更多倾向于能够解决企业当前所面临困难的投资机构,如企业存在缺少充足发展资金、技术不先进等问题,所以被投资企业通常会忽视母公司最初设立的目标[5]。因此,在提供专业资本运作指导时,就需要国有集团充分结合投资目标,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并围绕各方面综合考虑实现投资目标的因素,帮助被投资企业找到合适的战略伙伴,从而有效实现资本增值目标。

六、结语

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价值,而转移股权并不能有效创造价值。虽然说偶然的机会可能会产生高额投资收益,但是,要想实现持久的回报,必然需要以专业投后管理能力为依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基于自身所处行业环境,积极借鉴一些成功投后管理经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实现自身利润的增长,从而真正发挥投后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晓青,李蕴娜.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3.

[2]吕志岭.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2020,33(11):12-13.

[3]李培旭,蒋婷婷.从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看国资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优化[J].科技与金融,2021(5):77-84.

[4]樊海琴.企业股权投资风险及其管控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