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

第1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一、会计舞弊行为的种类及社会危害

(一)会计舞弊行为的种类会计舞弊行为的种类繁多,从行为分类包括以下几种:对于某些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伪造、变造的方法加以记录达到匪人所思之目的;通过侵占资产达到非法目的;对于某些不符合目的的交易或事项采用隐蔽或删除的手段不进行记录,不反映在会计凭证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虚假记录的方法;在会计政策选择时故意运用有利可图的但不是恰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对报表利润结果的影响看,舞弊事件最终会表现为会计报表的利润增加或减少两类。而就各个上市公司造假大案而言,其造假行为也绝不会仅仅使用单一一种或某几种,一般而言,会计造假都会将上述种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其不法之目的。

(二)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危害通过粉饰报表增加会计利润,以吸引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各方视线从而达到“圈钱”的终极目的。通过减少利润,减少企业应上缴税费总额,达到企业规避社会责任的目的,而有时,在故意减少应上缴税费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利润。做假账的危害人皆尽知,如果得不到制止,长此下去,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将被扰乱,如此的“泡沫经济”也使政府因掌握的经济信息失真而影响宏观经济决策,更严重危害社会风气,利润造假,扰乱金融市场,银行及各个投资人利益严重受损,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必须在体制和制度建设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二、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信息体系与法律监控不健全是舞弊行为的环境因素目前,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或不完善、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最终导致传递给市场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质量受损。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奖惩机制的不完备,直接造成诚信保证机制的滞后,市场信用及证券两个体系没有形成一个信息整体,导致信息监控的滞后或脱节,实际是对守信者积极性的打击和对失信者失信行为的放纵。证监会、银行、财政部、税务局等多个部门都参与相关政策制定,难免出现交叉情况,形成政出多门的局面,也为政策与制度的协调与遵循带来了困难。有关法律法规缺位,影响了对会计信息等相关财务信息质量的审查, 使财务会计的透明度不高, 会计信息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履约者未必受益。

(二)道德观念的错位与企业内部管理缺失是舞弊行为的内在动力有些人在实践中迷失了方向丢失了标准与原则。图一时之快,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诸不知,近年来会计行业内发生的许多造假事件,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重的伤害,给会计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存在舞弊事件的企业可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缺陷,加之企业可能本身存在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方向的扭曲。

(三)行业特点的存在使得舞弊行为发生有更多的操作空间首先,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制度施行不久以及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加之会计研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使得会计工作依据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变化较快。如,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存货的某些项目、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取得存货也有新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取消了对减值计提后可以转回的规定;固定资产准则中也取消了后继支出的确认和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差错更正准则增加了“不切实可行”情况下采用未来使用法的等新规定。其次,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重要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更要求会计人员在主观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区分事实的本质,慎用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业务。再次,会计政策与程序的可选择性,也为人为操纵利润结果提供了客观依据。最后,由于经济业务的超前性,准则及制度出台的滞后性,也为人为操纵粉饰报表提供了现实可能。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都是近年来新出台的会计准则,而在准则出台之前该市场行为早已出现,由于准则制度滞后性导致的自我会计行为,也更能体现“造假者与授意者”自我意识的膨胀。而上述类似规定,都是某些人员可以利用的伎俩。

(四)法律惩处及民事赔偿不严厉使舞弊事件发生成本过低如《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上处罚,与造假人员挺而走险得到的直接利益相比,如同泥牛入海,不值一提。更严重的是,因为会计舞弊行为获益而没有受到法律严惩时,其他企业与会计人员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并最终效仿。

(五)利益刺激是舞弊行为发生的经济动因 就造假后果的直接利益方而言,有两方,分别是造假者及造假事件的元凶首恶即“授意者”。造假者造假时,通常事先与“授意者”都会有某些默契的“约定”,这些约定将造假者与授意者的利益紧密联系,使得双方在利益上形成如鱼得水并肝胆相照的关系。这些约定诸如:股价考量、募集资金的考量、经营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连带关系的考量、企业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行为中的需要考量、中介服务质量的考量等。而“授意者”在得到造假信息后,在不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传播下,信息被包装、事实被歪曲。于是,“授意者”拿着骄人业绩和诱人前景的筹码,最终达到“圈钱”等不可告人的晦暗目的。

(六)会计地位不独立是舞弊行为发生的被动意识或合理借口从主观上说,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但从现实中一些舞弊事件分析,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由于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会计人员处于“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尴尬境地。因而,坚持原则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工作境界,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切身利益的威胁,最后很可能使会计人员走向孤家寡人甚至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三、会计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

(一)强化公民道德诚信与行业内部的素质建设首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就是要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着力塑造人的高尚精神,在人的精神领域搞建设。 “以人为本”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以培养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为主要任务这一时代特征,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建设性、发展性特征。其次,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建立会计从业道德信用机制,将违规行为经历与从业经历结合以考量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最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战略目标与价值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上的“自我革命”,是杜绝舞弊事件发生的企业内部条件。

第2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12-02

自2001年加入中国零售行业中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8年来亲身经历了伴随家世界大型连锁超市初级粗犷式盲目扩张营运发展相配套的分散型财务管理体制,和陕西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分消费层次准确定位规模式营运发展相配套的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现就本人经历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中,感受到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利与弊谈一下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税务方面的利与弊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税务方面的利主要体现在:1.依据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国税局等国家机关对我公司批复实行统一纳税,依据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中“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是指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和“对符合第一条第(一)款政策规定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按企业的预算级次,报经县级以上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2)企业书面申请(包括企业基本概况、主营业务项目及其收入、当年经营情况、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符合规定比例的依据、申请减免依据和金额等内容);(3)企业当年度财务决算报表;(4)企业当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5)当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执行税率确认书(表式附后);(6)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的规定,机构所在地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公司各下属分公司即同时取得该项优惠政策,不用各分公司各自再去税务部门批复优惠文件,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达到受益面积最大化;2.依据所得税法“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和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国税局等国家机关对我公司批复实行统一纳税的规定,同一城市汇总下属分公司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所得税利益;3.为税务部门检查工作减少人力、物力,并能准确、及时提供税务检查资料;4.报税报表和报税时间提前;5.减少汇总纳税下属分公司外部事宜,专心做好分公司内部财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税务方面的弊主要体现在:1.因分工非常明细,各分公司财务人员无法全面了解财务体系每个环节工作,做不到对分公司全盘财务业务的精通和把握,特别对新的税务政策,不能及时了解和准确理解运用,导致在配合公司税务工作上力不从心;2.在与税务部门沟通方面,公司负责税务政策与税务部门高层级次的沟通,分公司则是与税务部门基层人员沟通,因个人对政策理解不一或上下级请示、传达等中间因素,致使一些工作推进较为有难度;3.因大型连锁超市特定业态,我公司每月普通发票使用量和购进进项增值税发票认证工作非常巨大,给公司所属管辖区税务部门和企业自身带来发票供应、购买、保存、自查、交叉检查、认证带来巨大工作量。

二、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银行方面的利与弊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必然带来银行的整合,在某一城市或某一省份与一家银行进行全方位整体合作,使所有资金回流归于一处,因此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银行方面的利主要体现在:1.银行的整合将使分公司资金回流归于一家银行,增强了银行对公司在资金运作实力方面的信心,从而扩大了公司的信贷规模;2.银行因企业资金归集的吸引,会为企业量身订作理财方案,使企业暂时闲置资金得以增值,为企业创收;3.将企业定格为该行重点客户,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遵守银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费“对单笔代收代缴业务的手续费,每笔不得低于0.5元,对大宗代收代缴业务的手续费,不得低于代收代缴资金金额的4‰。”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收费,使企业平均财务费用降低;4.不用为保证银行存款考核留存款,提高银行资金回流速度,加快资金使用周转率,增加资金价值,真正做到“钱生钱”;

在带给银企双方互惠的同时,因大型连锁超市业态的特殊性,也给银行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繁杂锁碎的银行日常业务经常出现了一些小差错,主要体现在:1.银行回单、银行对帐、银行上帐等银行非现金柜台工作量加大,容易出现回单传递错误、丢失、上帐推后1个工作日;2.银行现金库换零钞不能及时配送到位,特别是1角小面额零钞供应不上,造成超市银台顾客投诉;3.有可能会出现银企双方因个别协议谈不拢,造成整体合作困难,致使企业正常业务受到严重威胁,企业信誉受到损害,企业内部机密有可能会泄露等;4.在经济危机时,企业正常运营可能会因银行资金流向、银行货币政策、信誉等受到牵制。

三、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服务店面运营方面的利与弊

因统一财务制度、统一核算方法、统一财务构架,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服务店面运营方面的利:1.有问题统一反映出来,可统一纠正;2.供货商可以按企业制定财务规定操作流程,不用每家店区别递送不同有关财务手续,节约供货商人力、物力、时间。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服务店面运营方面相应于统一的利,就必然带来教条和刻板执行流程的弊,不能很好适应现行零售业态,特别是大型超市日益竞争激烈的销售促销活动和商业灵活性。

四、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利与弊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利:把原来分散在各分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根据公司内各部门整体资金需求情况,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围绕全局经济利益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从而实现公司内部资金相互调剂余缺,避免资金的闲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弊:每一项支出都要经过预算审批、资金计划、资金周报、资金申请、资金调拨、资金领用、资金支付、资金报销过程,使得资金管理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审批人员较多,审批战线过长,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商业竞争机制,灵活应对商机。

五、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财务人员职业生涯方面的利与弊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财务人员职业生涯方面的利:1.每一位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定操作,促进财务从业人员良好职场氛围;2.使每一位财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法操作,并系统学习,提供良好正规的晋升渠道,培养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廉洁自律的合格财务人员。

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在财务人员职业生涯方面的弊主要体现在每个财务人员会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业务不全面,也易产生舞弊现象。

通过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作为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应为主导,在一些环节上应吸取分散型财务管理体制中灵活、财务人员轮岗,尽可能全面掌握业务等长处。使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主次清晰、相互补足,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1]2002年1月9日陕西省地方税务局陕地税发[2002]2号《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中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一、西部大开发中有关内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二、减免程序全省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各类企业,需要享受上述税收政策的,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减免税.

第3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朱波先生近日撰文提出,家电行业的导购员薪酬设置,大多是厂家支付底薪,商家支付提成,其弊端之多,实在不可取:

1.引发对导购员的管理混乱。由双方(厂家和商家)支付导购员工资,要么重复管理,一件事双方都插手,效率低;要么双方误认定由对方负责,出现“管理真空”。

比如在导购招聘时,无论哪一方招,不但要通过商场的人职手续,还要通过厂家和商家的两个手续,手续比较繁琐;厂家认为商家会主动培训导购员,因为导购员的销量直接与他们的利润有关,而商家认为厂家会主动培训导购员,因为大多数是厂家招聘来的,最后没人培训导购。

2.损害了导购员的忠诚度。导购员接受厂家、商家、商场的三重领导,令他们无所适从,没有归属感,销售产品的积极性很容易受挫。同时,不管哪一方拖延工资发放,都会影响导购员的积极性。

3.不利于终端信息的收集。厂商双方都花了钱,就都有权利让导购员干活,于是,今天厂家让他收集卖场信息,明天商家让他收集卖场信息,结果呢?双方都没有得到有实用价值的市场信息。

4.冒牌的假导购多,是致命的弊端。商家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冒充导购员,不干活不出工,只为赚取厂家的底薪;或者名为导购,干的却不是导购的活(比如卖商家自己的品牌产品),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笔者建议,导购的工资应该由一方全部提供,然后在双方(厂家和商家)的政策补贴或年终返利中体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以上弊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执行现款现货从何处下手

农药行业普遍对经销商实行赊销,到头来有大量退货,货款难收,库存较多。某地农药公司准备实行现款现货,可是制约因素甚多:品牌缺乏影响力,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还没有取得用户及经销商的普遍信赖,销售政策不够灵活,推广活动甚少……

该企业究竟能否推行现款现货?冯启先生近日撰文提出了一些思路:

1.如果你没有灵活的政策,那么就要有过硬的、让消费者指名购买的产品,或是市场认可的卖点和优势一一有价格优势,或产品在包装、功能等方面的创新。总之,应该提炼出一个“领头羊”的产品,或是精心打造一个在价格上有优势或差异化的产品。

如果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缺乏品牌和产品影响力,那么不要说现款,即便是赊销也会遭受冷遇,比如很难找到合适的经销商。

2.行业内中小企业众多,竞争秩序混乱,尽早打造一两个占有率高、基础扎实、利润可观、客户和消费者忠诚的战略区域市场,就意味着打牢了根基。而且,为了精耕细作战略区域市场,甚至可以不惜压缩市场。

3.在企业能承受的情况下,最好能适度打造产品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指名购买率。当然,推广力度不求量大,但求其精。

4.推行现款的企业虽然没有账款之忧,但是企业都要把经销商的库存当做自己货物一样对待:强化服务理念,做好下游客户的技术扶持和辅导,做好现场答疑、技术推广、知识讲座,把企业理念和产品知识直接带到消费者面前;协助经销商的拓展、订货、物流、回款等工作。企业必须为大量的细致入微的服务和过程管理工作埋单,承担庞大的服务和管理费用。事实上,很多企业遇到的问题不只是赊销,而是缺乏管理和服务。

经销商如何应对厂家的首批打款奖励

面对厂家的首批打款奖励政策,经销商怎样窥探厂家的策略,避开市场陷阱呢?赵传平先生为经销商提供了一些建议。

1.结合自己的实力与经营方向,争取有利的政策。

如果想在终端上有所作为,就应该选择已经或可能将所在市场列为战略市场的厂家,通过申请终端政策,揣摩厂家的意图,规避市场风险;如果有很强大的网络,就可以申请终端铺货的奖励政策;如果只是想短期谋利,而网络分销能力足够强,也可以选择有优惠政策的产品运作,不过此类产品要同时考察厂方实力和产品质量。

2.小批量进货。

经销商一次进货额对厂家芹不是最重要的,不要以此奢望建立长久、深度的厂商关系(借助市场开发风险金制度等手段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最重要的是产品在区域市场上的成功,包括目标渠道的成功铺货,树立产品形象、市场不出现问题等。事实上,小批量进货往往对厂家与商家都有好处,有利于厂商根据市场的进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3.把握好首批奖励的“度”,防止上当受骗。

首先,评估企业的实力,分析其市场布局是否正确,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地盘”是属于企业的目标基础市场、目标战略市场还是目标游击市场。

第4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一、会计舞弊的成因分析人类的贪婪本性导致了会计舞弊的产生,然而漏洞百出的宏观环境以及不尽完善的市场经济则助长了会计舞弊的泛滥乃至形成社会的普遍现象。综合考虑,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主要成因:

  (一)我国会计法规的漏洞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行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规范。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修订,我国会计相关法律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以渗透的机会。同时由于会计的灵活性限制,相关的会计政策只是明确会计处理的大方向,提出大致框架以及规范约束,因此在会计政策上就存在较多的选择,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采取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同样也为会计舞弊者创造了舞弊条件。

  (二)监督水平较低以及监督力度偏小会计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我国企业大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根本不存在,这就为会计舞弊减轻了极大压力。就我国现状来说,会计监督基本靠的是外部监督,但由于我国目前审计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监督水平较低。很多监督程序都只是走过场,严重违背了其存在的宗旨。同时经济监督部门腐败现象严重,执法不严,不敢监督或者不愿监督,导致监督力度直线下降,严重损害了公众形象。监督部门的放任,对会计舞弊的视而不见或者姑息,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会计舞弊的一种默许,一种助长。

   (三)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上市公司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本是现代企业的进步的一大特点,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期望,就造成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股东与管理者的矛盾,人们都企图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就产生了通过在会计信息上进行操作来获得超额收益的想法,在实际舞弊之后,获得意外收益而又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会计舞弊现象一发而不可收拾。再者,所有者为了约束管理者合理支配资金,通常会给管理者制定较高的经营目标或者将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工资福利进行直接关联,这时当没有达到经营目标或者目标虽然达到、但是管理者企图获得更多收益时,会计舞弊就顺势而生了。以上是会计舞弊现象产生的基本成因。企业一般会采取虚计收入、虚计成费用、违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违规确认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手段来调节利润,从而实现企业会计舞弊的目标。 就会计行业来说,会计舞弊之风盛行,是整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沦丧的表现,长此以往,导致公众对会计行业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就社会来说,会计行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行业的滞后发展的同时,也将拖累真个社会的发展进度,于国于民都是一大祸害。

     二、杜绝会计舞弊的措施 会计舞弊治理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从会计舞弊成因入手,针对会计舞弊的常见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力求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舞弊。具体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民觉悟道德建设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会计领域,针对人类的贪婪本性,也应该考虑从道德建设下手,通过会计道德宣传、会计道德教育,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舞弊对经济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号召全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会计舞弊者施压。全民的参与必将大大减少舞弊现象的概率。全民参与监督是一种理想状态,但还是值得一试。

   (二) 完善会计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会计法律法规体现了国家关于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意志与精神,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可以根据目前出现的针对会计法律法规漏洞而实施的会计舞弊现象,逐步完善法律体系,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必要的。要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引入司法监督,建立诉讼赔偿机制。重罚之下,舞弊主体就会重新思量,在利益与风险的权衡下,可能会吓退一批舞弊者,这就大大控制了舞弊现象。

第5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银行;系统内;差别利率体系;利与弊

银行实行系统内部的差别利率是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性的,通过疏通内部的血液循环,才能形成健康的运营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更大的总体效益。

一、银行实行系统内差别利率的合理性

银行实行系统内差别利率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机构是很庞大的,其遍布全国各地,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使得分行或支行之间的存贷情况不平衡。2.各个分行、支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装是不一致的。有的行以经营负债业务为主,有的行以经营资产业务为主,这就需要有一个调节内部资金流动的机制,以满足各地存款或贷款额度的需求,从而是各行的目标顺利达成。3.大型银行内部各个分行、支行有"贫富差距"的现象,而马太效应会使经营资金良好的分、支行经营的越来越好,而经营不佳的分、支行会越来越差,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大型银行内部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4.由于信息常常不对称,总行往往会错误地估计银行总体的资金赢缺情况,从而盲目地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进行资金操作,造成资金使用不够合理,银行总体效益下降。

二、银行实行系统内差别利率的基本构成体系

银行实行系统内差别利率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形成能够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

(一)构建网络基础平台

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使得整个银行系统连成一体,使信息得以及时传递、决策者得以有效的决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而言,即将从总行至支行的一切资金盈余及短缺的情况在银行内部的网络中进行和共享,并且随着各行资金情况的变动随时变化,使各行可以及时地了解信息,进行资金的调配。同时,也使总行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调控和监督。

(二)构建银行内部的拆借市场

在网络基础平台上,各个分、支行可以根据外部资金供求状况进行内部市场的资金借贷。当分、支行的外部信贷旺盛而内部存款相对不足时,就形成了内部拆借市场的资金短缺方;同理,分、支行的外部信贷不佳而内部存款较多时,就形成了拆借市场的资金盈余方。双方的资金赢缺情况(包括资金的需求或供给量,相应的贷出利率或可以接受的借入利率区间)在网络上,双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交易对象,并进行磋商,自行确定双方都满意的利率(借贷资金价格),完成交易后,实现交割。如果有些分支行还不太了解拆借市场的情况,或是自己的决策能力有限,可以向总行所设立的咨询建议机构(下面会给出介绍)寻求帮助。该机构会协助相应分、支行提供适合其交易的对象,并一定程度上充当中间人进行帮助磋商。

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资金会自然形成不同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形成较为合理的利率。

(三)发挥总行在拆借市场中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的作用

在市场机制调节为基础的情况下,还应发挥总行在内部拆借市场中的最大参与者与监督管理者的作用,使市场得以稳定和有序地发展。总行需根据内外部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内部利率的变动范围,在灵活的基础上加以控制。如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紧缩时,经营行资金需求不旺,系统内资金市场供大于求,将会导致系统内资金利率水平下降,总行可在市场上大量吸收资金,这样及抑制了经营行的贷款投放,有一较低的成本充实了总行的资金实力,从而控制信贷风险。反之,当国家采取扩张的经济政策时,总行可以通过放宽系统内资金拆借权限、增加系统内资金拆借主体、向市场注入资金等手段为资金需求行提供资金,引导资金向高收益领域流动。

(四)构建风险监测系统

通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资金运营指标来对个分、支行以及银行总体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形成一套对于风险指标的客观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总行和各分、支行应通过指标评价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反应。

三、银行系统内差别利率体系的利与弊

实行银行系统内的差别利率体系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合理性及其重要意义

1.增强了银行系统内资金的有效转移,使资金达到较为合理的利用,同时避免总行盲目向同业拆借市场借款的弊端。

2.使系统内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既可以激励和支持信贷旺盛行的放款业务,也可以使信贷不佳的分、支行优化经营结构,从而使内部贫富差距减小,银行整体效益提高。

3.此方式增加了总行调控资金的手段,增强了各行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4.顺应市场化的趋势,内外部机制协调一致,使银行这类特殊的企业更能适应环境而得以长足有效地发展。

(二)系统内差别利率的弊端

1.资金供给方借此可以得到比单纯上存更高的利益,存、借之间的利差减小,这样会使信贷资源不丰富地区的分、支行更偏重于吸收存款,而信贷资源丰富地区更倾向于放款,使微观尸体资产负债比例失调,造成业务发展片面。

2.差别利率的可观收益使得各分、支行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及银行整体的利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银行实行系统内差别利率是有其合理性何必要性的,只有建立系统内差别利率体系才可以疏通内部资金运营,使银行以一个健康的机体,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得以有效地发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问题,系统内差别利率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一直都未停止。但历来每次改革都受困于顶层设计,而未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窘境,反而使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显。

此次教育部门推出的高考“双轨制”――“学术轨”与“职业轨”,是历年高考改革中相对较为彻底的方案。以学术与职业为标准,根据学生的学历、兴趣、人生规划等,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此次“双轨制”高考改革方案,旨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选择,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方式增加学生成才概率。

其实,现行高考制度受诟病颇多,要完全破除应试教育之弊端,唯有触及问题根本。对于一份积极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以粗线条地勾勒改革图景,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如此素描式的概述却不足以囊括改革全部内容。学术与职业如何区分,学生如何分流,高校如何定位……摆在改革面前亟须商榷的难题还有很多。然而,无论新的改革方案选择哪一个环节作为突破口,都必须把握全局,长远规划;确保公平,合理配置;广泛参与,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减少方案推进过程中的阻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把握全局,规划长远。高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它无法依靠考试内容或考试模式任一单方面改革来完成,而是需要打破现行考试招生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然而,高考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其涉及面广,多方利益主体、教育模式、招生模式、考试内容等都必须纳入系统,统一规划。这就要求决策者站在更高层面,把握全局,统筹各方资源,重新设计一套能够良性运行的高考机制,打通学术与职业之间的通道,而不只是将现行高考模式简单地人为分割,让考生在涉世未深之时进行非A即B的选择。此外,高考改革应该谋局长远,重视方案的可持续性,务必使改革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先进性,对高中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引领作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与磨炼,避免因朝令夕改而造成无谓的浪费。

第二,确保公平,合理配置。现行高考制度中的教育不公平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历来是人们抨击的重点。新的改革方案只有确保教育公平及资源配置平衡,才能取信于民,减少推行阻力。高考改革应充分考虑绝大多数利益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以此为出发点,制定改革方案及执行细则,将考试与招生置于阳光之下,避免暗箱操作或“潜规则”,重新配置失衡的教育资源,以免因改革引起更大的不公平。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由于政策倾斜力度不同、社会观念有失偏颇、企业招聘学历歧视严重等多重合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极其不均衡。要使“双轨制”高考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破除“厚此薄彼”的不平衡状态,对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转变观念,消除学历歧视,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置于同一天平上,均衡发展,和谐共进。

第7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内部监管;会计师事务所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淮安市科技局:“淮安市中小企业科技金融与创业服务平台”项目(编号:HAP20157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6日

一、会计舞弊常用手段

会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常见手段有:

(一)利用自我交易、关联交易造假。很多上市公司通过与关联方交易来虚增收入或资产,虚减费用或债务。如果关联方交易不在报表和附注做充分的披露的话,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很大的误导。常见的关联交易手段有:(1)上市公司将募集到的资金拆借给母公司并按高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2)上市公司操纵与集团公司之间费用的支付和分摊。集团公司通过替上市公司承担各种费用来虚增上市公司利润;(3)不按规定合并报表。随意合并报表或者随意抵消来虚增利润或虚减费用。

(二)虚增收入、虚拟合同、虚增资产。上市公司通过伪造商品实际收入或者凭空虚拟销售行为来虚增利润,为了证实销售的真实性虚造销售合同并且伪造虚假客户。在上市公司万福生科舞弊案中,万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虚增营业额1.77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万元。为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该公司从虚构客户到虚订合同,再到虚增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隐瞒公司重要事项,对经营规划和政策变动以及不利消息均未公布。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所披露的10家主要客户中,有6家存在或涉嫌虚假交易、虚增销售收入等行为。

(三)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造假。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灵活性进行舞弊行为。通过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变更来调节利润。(1)随意变更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企业会计准则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舞弊的公司往往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来减少当期固定资产折旧额,从而减少费用或成本来增加利润;(2)会计核算方法的随意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成本法和权益法。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能确定投资收益。很多上市公司随意变动会计政策,在被投资单位盈利时采用权益法,当被投资单位亏损时又换回成本法。

(四)通过债务重组调节利润。债务重组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内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产业转型。但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做假账;有的企业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来调节利润。比如,虚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来提高营业外收入;虚构非现金资产抵债来实现销售收入。很多上市公司都通过债务重组来粉饰报表以达到扭亏为盈的假象。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审计过程中盲目轻信客户,没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通常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之间存在多年合作关系,因此事务所对老客户极其信赖,不存在半点怀疑。然而,在众多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过于信赖自己的客户,没有实施严格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失败。2009年的撒蒂扬案将普华永道印度分公司推到风口浪尖上。普华永道在连续多年的审计里没有发现20世纪90年代印度最大的会计舞弊丑闻。当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印度整个软件外包产业但撒蒂扬并没有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时,这时普华永道的会计师事务所就应当不掉以轻心,实施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进行审计,找出根本原因。

2、审计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审计人员必须时刻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税法等学科,还要尽量熟悉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在格林柯尔的案件中,德勤对格林柯尔的审计显然没有尽职尽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和附注之间的矛盾,对于财务报表中低劣的造假手法视而不见。因此,应当要求审计人员,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审计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与企业相关的基本知识。

3、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制度缺陷导致会计舞弊。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会计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会计人员受单位行政领导的直接领导,这种双重身份阻碍了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一方面会计人员代表着单位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按照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工作。这样,单位的实际利益由该单位领导人员掌握,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得到保证。

4、会计师,相互“谦让”。我国的审计市场面临着审计客户多而事务所少的尴尬局面,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与此同时,国际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其实力也名不符实。国际事务所对亚洲公司进行审计时,一般采用较低的审计标准,实际上亚洲公司并没有享受到与其收费相符的服务。安达信是格林柯尔上市时聘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安达信由安然事件退出,格林柯尔在香港的审计业务便由普华永道接手,可是普华永道却把审计业务让给了德勤。2004年在德勤为科龙出具“保留意见”后,2005年德勤也辞掉了在科龙的审计业务。事务所了解比投资者多得多的信息,他们的“谦让”行为解释了格林柯尔的财务可能存在问题。

(二)客观原因

1、日常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对违法违纪行为制裁太轻。总体说来,我国对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处罚太轻,导致会计舞弊制造者和责任者的机会成本不高。由于会计舞弊的责任者并不承担投资者的损失赔偿,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股东及其公司的管理阶层的损失却微乎其微。在琼民源案件中,最后的处理结果仅仅是董事长马玉和会计班文昭分别被判以有期徒刑三年和有期徒刑两年,中介机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只暂停业务六个月。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的威慑作用,必然诱导更多的公司通过会计舞弊来获得暴利,后果不堪设想。

2、会计师事务所的有限责任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权威性不足。《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分为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数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有限责任经常被作为逃避风险责任的堡垒。即使会计师事务所被投资者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赔偿,注册会计师也只需要有限责任,与通过造假获得的巨额收益相比仍然是很划算的。有限责任淡化了赔偿责任,导致少数注册会计师铤而走险,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威性不足。对上市公司的社会监督责任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但是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业绩目标,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视而不见。

3、市场经济机制不完善,体制缺陷,导致会计舞弊。我国目前的法制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依旧需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的监督。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管理者,应该从公众立场出发,以维持市场稳定发展为目的,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管。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上市公司的舞弊。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参与企业活动,过度干涉企业的运营,有时为了地方业绩“好看”而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信息。

4、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健全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能够确保稳定的经营活动,对提升公司治理、强化监督、保护股东权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司法”规定在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会和董事会。监事会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是公司的法定的监督机关;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组成部分,对董事会进行监督;董事会和监事会互相独立。但事实上,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大多数独立董事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作用,在相关事项的决策中很少投反对票。主要原因是由于独立董事并不独立,并且独立董事所获取的信息相比于其他董事并不对等,因此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猛,班域圆.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2.10.

第8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双顺差;宏观调控目标;外汇储备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近年来,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及措施将可能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2 内外目标冲突的现状

2.1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自1994年以来,中国连续出现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呈现大量盈余。同时人民银行承担了无条件买卖外汇、平衡外汇市场日常供求义务,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使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外汇储备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占款引发基础货币投放增大,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扩张,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冲销手段,但这些手段不论在市场基础上还是操作技术上,都是不可持久的,其效果稳定性也将是难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实施。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两大目标的冲突加大。

2.2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双顺差的产生对充分就业带来了好处。其一,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外贸出口导致的,而外贸出口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内人员的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其二,资本项目的顺差是由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的,而大量流人的资本大部分构成投资,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制造环节在境内主要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对扩大就业的效果十分显著。如果出口急剧下降,或外商直接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状况,不利于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可见,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一定要权衡利弊,采取适当的措施。

2.3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它们的增长对国民收入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当前中国消费疲软,人们偏向于储蓄,所以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因此,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和净出口。目前中国人们的储蓄并没有顺利地转化为国内投资,即对国民收入起到主要作用的投资来自外资的流入。这也是双顺差中资本项目顺差的功劳。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净出口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当然这支主力军导致了双顺差中经常项目的顺差。

3 解决措施

双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有利也有弊。要充分利用双顺差的利同时减少它的弊需要政府充分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多项综合措施。

3.1 减少双顺差

3.1.1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就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这部分资源国内居民消费不了,所以只能出口到国外,向国外寻求销售途径。

(1)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然后扩大内需。

当前国内出现的困境是通货膨胀和内需不足并存。这两个矛盾可以并存的原因是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渠道不同。通货膨胀是结构性,它是由猪肉和石油的短期供不应求引起的,进而引起粮价和其他物品的涨价,而内需不足是由于我国国民偏爱储蓄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针对通货膨胀的起因采取措施控制物价上涨。而扩大内需可以通过降低储蓄率,稳定人们的支出预期,减少预防性储蓄,央行也要降低利率;也可以通过增发国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减少出口。

今年来,我国一直奉行“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如出口退税等,忽视了进口和国内市场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这一措施没有及时得到修改,致使中国内需不足和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为了减少双顺差,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出口对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作用。当前,政府应该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取消过度激励出口的措施,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激励出口商品提高国内增值程度,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商品的生产和出口。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带动了服务贸易进口、更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

 

3.1.2 资本项目

(1)稳定汇率,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未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不利于均衡价格的形成。并且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较窄,缺乏足够的弹性。所以,外汇管理改革应重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增加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具体地说,首先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币种,让更多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使人民币汇率能真实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其次要逐步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放宽个人外汇业务、促进海外投资等,采取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方法,不断扩大汇率变动的区间;最后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因为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是形成有效汇率的基础。我国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促进汇率市场化的实现,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2)减少外资流入,引导并合理利用外商投资。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国内储蓄的不足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而如今,中国居民自己的储蓄率已经很高,只要合理地把它转化为投资,中国就没必要去引进外资。所以,引进外资应重在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来说,首先要取消地方政府把对外资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做法,同时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做到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其次要适当转变外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使其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节约能源。真正把利用外资和提高国内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3.2 妥善处理大量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的增加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推动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发展。

3.2.1 纠正外汇管理观念

管理层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必然会导致管理方式产生失误,如人们普遍认为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的顺差。产品大量出口被外国使用。对于我们这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个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出口高质量、高附加值和有高新技术的产品,而不应注重顺差的“量”,更不能简单地把外汇储备看作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本资源发展经济。我们可以用这些钱还外债,也可以去国外投资,或者购买外国物品投放到国内经济发展中等等。

第9篇: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利与弊范文

[论文摘要]2006年下半年至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讨论的热点就是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我们老百姓也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那么,未来的人民币走向将如何呢?政府将出台怎样的货币政策?是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还是保持人民币升值态势但是步调稳健呢?人民币升值到底是怎样好事还是坏事呢?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的确是专家们所说的“双刃剑”。采购进口产品或者出国留学、旅游的人以及拥有投资性房产的人从中受益不少。深切体会到我们的“人民币”支付能力增强的好处。对国家经济方面而言,人民币升值改善了贸易条件、抑制了通货膨胀、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及减少了和别国的贸易摩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回首2006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片红火,这似乎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但是升值并不意味着一片繁荣。由于房价大涨,无房族购买力相对降低而买不起房子。从投资者来看,股市房市吸引力增强但是风险也加大。对于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工农业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提高,出口产品将失去价格竞争力,导致企业衰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失业率上升。

2006年,我国外有国际政治压力和内有外部经济失衡的矛盾突出,国家推出了人民币逐渐升值的政策,是为了改善外贸顺差过大和国内资金过剩的现状。最近统计显示,我国2006年的外贸顺差高达1774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8亿美元增长了74%的规模。而今年的外贸顺差还有望进一步增长。一边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一边是顺差有增无减,国内热钱越来越多。人们在担心热钱疯狂投机导致股市泡沫和房低产泡沫的出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曾经深刻的指出:人民币升值的将带来加重通货紧缩,经济增速下降,就业率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大,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货币政策失控等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必然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是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柄双刃剑,有利和不利影响一俱共存,综合起来的总体效应是利是弊,皆看调整的“时机”、“幅度”和“频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未雨绸缪,从理论上分析在人民币升值的状态下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探讨如何削减人民币升值给贸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务对策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化解之道,积极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创造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整外贸高度顺差

通过削弱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以达到刺激进口降低出口来解决外部失衡的状况。在升值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替代人民币升值的效应。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汇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外价格,利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如果本币汇率上涨,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在赚钱,持有外汇多的人吃亏,因此会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意愿。如果利率下跌,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吃亏。运用这一机理,在人民币汇率上调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损失可调节利率杠杆来弥补。也就是说,作为出口型的企业,本币的升值,意味着财务环境恶化,外币收入转化为本币收入后减少,为了保证他们获得合理的利润,要使用利率手段增加拥有外币的收益,减少运用本币的成本,可谓堤外损失堤内补。操作的手法有:一方面,上调外汇存款利率,增加持有外汇的收益,使之相对于人民币存款更具有吸引力,变相提高外汇对本币的兑换价格,增强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外向型企业,提供人民币的优惠贷款,考虑允许外向型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降低外向型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运营成本,创造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尤其是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要对冲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尤为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融资困境,降低融資成本,在出口中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事实上,在过去的2006年,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的调整和推进为也在为减少贸易顺差做准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二是汇率政策的调整,即人民币升值;三是“两税并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取消针对FDI的优惠政策有益于间接减少贸易顺差等等。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其后续的政策效应还将在新的一年中陆续释放。对于未来,要更好解决贸易顺差,资金过剩的状况,我们认为,扩大内需是最好的解决途径。需求决定一切,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远大于汇率的作用。比如财政方面通过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增加财政投入,来降低民众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私人储蓄,并转化为实际需求。对于个人的需求要给予政策上的引导。比如当前个人的投资需求旺盛,过剩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和股市,存在引发资产泡沫的危险,我们就要严厉打击游资炒作,限制非法流入股市或者楼市的外资同时加大QDII步伐,甚至可以允许内地个人和机构不须通过QDII安排或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服务,把自有外汇汇到境外,进行投资理财,既迎合了民众的投资需求又引导资本流出减少顺差,从而获得双赢。

三、不断完善汇率定价新“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汇改,2006年,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是,升值并不是汇改的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并非“升值”,而是要以汇改为契机,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转眼已经五年了,也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国际经济关系的大家庭中。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将其放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上考察。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全面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所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及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中的重大意义后,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考虑各种可能性,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考察它的对冲机制和机理,以更灵活适度的政策措施配合汇率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大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相信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会使我们更加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喜的是,政府已将“减顺差”作为2007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超级秘书网

四、结论

综上,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从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人民币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中银香港集团.中国金融货币形势分析[R].2005年3月.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R].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