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精选(九篇)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

第1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针刺穴位;拔罐;颈项部疼痛

临床上颈项部疼痛多见于颈椎间盘退变、颈肌疲劳等,多数以明显的颈肩部疼痛、肌肉紧张及牵拉感为主要症状,且以一侧的颈肩肌肉牵拉感及酸痛不适为主,多因坐姿不当、长期低头、头部外伤,个别因颈椎发育异常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项强”、“头痛”、“眩晕”、“颈筋急”、“颈肩痛”等范畴。笔者运用针刺穴位配拔罐疗法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32例患者中,男29例,女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颈项疼痛27例,其中颈项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类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19~25岁;颈项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类7例,年龄19~25岁1例,26~30岁6例。颈椎病5例,其中颈椎间盘退行性改1例,损伤类4例,年龄30~4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年。

1.2 诊断 均经颈部x线摄片、ct或cri检查,符合颈项部疾病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主穴:大椎、风池、天柱、肩井,配穴手三里、大抒、后溪及阿是穴进行治疗。每次4~5穴交替选用。

1.3.2 工具 (1)毫针:根据病情及穴位选用28号1寸、1.5寸毫针。(2)火罐: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型号的玻璃火罐。

1.3.3 手法 直刺穴位0.5~1寸,急性颈项部疼痛可用中等强度刺激,慢性颈项部疼痛,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5min行针1次。拔火罐是在起针后,在大椎、肩井、肩外俞及阿是穴针眼处拔,以皮肤出现水泡或暗紫色为佳。一般急性病例留罐30min,慢性病例一般留罐20min。急性颈项部疼痛如落枕等常可1~2次针刺加拔火罐治愈。慢性颈项部疼痛一般需2~3个疗程, 1个疗程7~10天。中间休息2天。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活动功能正常,恢复工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正常;好转:颈项疼痛症状减轻,活动功能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

2.2 结果 32例中,治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治愈率75%。3 讨论颈项部疼痛常见于颈椎间盘退变、颈肌劳损等,中医理论认为颈项部疼痛属“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外因、内因两方面因素造成。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并凝于脉络,致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动中则气不通。”其乃疼痛机制的总纲。《素问·痹论》:“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荣,故为不仁”。营卫因风寒之邪而运行不畅,闭阻不通,临床表现则为疼痛。内因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1]。我们知道经络具有联系脏腑组织、运行气血、传导感应、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故《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而经络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经气”来实现的。机体以经络为途径,通过“经气”传注,把气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分,以供给营养;并通过“经气”传导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刺激,来调整躯体器官组织之间的功能活动,取得阴阳平衡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而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一流注,所以,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内到脏腑器官,外达肌表,营养全身。大椎穴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其功用可疏风解表,清热通里。主治感冒、发热、咳喘、头痛项强,疟疾、小儿惊风;风池与肩井穴都属足少阳胆经,其体表循行路线起于目外眦经过环耳、侧头、侧项、侧腰、胁、下肢外侧中到达足第4趾和大趾:风池穴位于项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穴平;功用:?风解表,清头明目。主治:头项强痛,眩晕,目赤肿痛,近视;肩井:在肩上,在大椎(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功用:通经理气,豁痰开郁,主治:头项强痛,肩膀背痛,手臂不举,乳痈,难产。天柱穴亦属足太阳膀胱经,其体表循行路线是目内眦、头项第1侧线、背腰1、2侧线、下肢外侧后、小趾。天柱穴位于第1、2颈椎之间(哑门)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功用:疏风解表,通经止痛。主治:头痛项强,肩背痛,落枕,急性腰扭伤。配穴:肩外俞、后溪亦属手太阳小肠经,其经体表循行路线是:小指、上肢外侧后、肩胛、颈、耳前、目内眦。肩外俞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旁开3寸。功用:舒筋散风。主治:肩背痛,颈项强急。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其经体表循行路线为小指、上支外侧后、肩胛、颈、耳前、目内眦。其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M纹头,握拳击取之。功用:散风舒筋,通督脉。主治:头项强痛,落枕,耳鸣耳聋,癫狂,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疟疾。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其经体表循行路线为次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下齿、鼻旁。位于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肱桡肌凹陷处。功用:上肢不遂,肩臂疼痛,腹痛,吐泻。由于上述穴位,所属经络循行都经过颈项部及肩部,而经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同时还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还可根据病情遵循“循经取穴、以痛为输”的原则,取阿是穴配合治疗。通过针刺这些穴位,以适量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协调阴阳作用从而达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的目的以发挥其调整虚实的功能。同时,因共同作用亦加强其“经气”的传注,把气血输送到病变部位,而起到对颈项部疾病的治疗作用。拔罐法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负压的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充血,通过机体的调整功能,以疏通气血,宣泄风寒湿邪,从而直接改善局部状态,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大椎穴?风通络、肩井穴通经理气、肩外俞舒筋散风,对因寒湿风等诱因引起的颈项部疼痛,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强筋健骨、强壮肌肉、鼓舞气血之效加强其针刺效果。针刺穴位拔针后,在大椎穴、肩井及肩外俞穴或阿是穴处进行拔罐,可继续有效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激发人体之阳气的,平衡其阴阳,调理脏腑的功能。由于基层部队官兵大多比较年轻且因军事训练及应急任务较多,多以颈肌劳损和急性损伤性疼痛为主,所以,遵循主次相配,上下相配、左右相配、远端近端相配及疼痛点阿是穴等针刺原则进行治疗,常收到较好的疗效,值得在基层部队使用和推广。

第2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肩周炎 手法治疗 分筋法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笔者1996年8月~1999年6月运用经络点穴法配合解痉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52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均有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有41例作了X线摄影检查排除骨质病变。其中男15例,女37例;年龄42~71岁,平均52.5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5个月,平均约4个月。左肩28例,右肩9例,两肩均发病5例;肩部肌肉萎缩29例,合并颈椎病4例。

2 治疗方法

2.1 患者仰卧或坐位,取合谷、曲池、缺盆、天宗等穴点按,每穴约1~3分钟。手法要柔和深透,以患者肩部及上肢有酸麻胀热感为度。

2.2 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一前臂插入患肩下向外拉,另一手按于肘部外侧向内推,以解除关节囊痉挛,增加关节活动度。

2.3 患者坐位,医者用一手插入患肩下向上提肩,助手握患侧手掌作对抗牵引,医者另一手拇指点压肩穴1~3分钟后,分筋弹拨肩峰处痛点。再一边点按少海穴,一边分筋拨背阔肌、大圆肌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上述手法做完后,让患者仍坐位,在肩背部及上肢部反复进行滚法、揉法等手法,在肩关节处施擦法,以透热为度,再搓上肢,牵引抖肩结束治疗。治疗后,嘱患者做爬墙、划圈等功能锻炼。每天1次,每10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经1~3个疗程治疗,结果为:治愈34例(65.38%),显效10例(19.13%),有效6例(11.54%),无效2例(3.85%),总有效率96.15%。

4 体会

本病多在肩部软组织劳损、外伤或受寒后发病,也有人认为在人体内分泌紊乱的更年期[2]或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本病[3]。肩周炎疼痛的特点是昼轻夜重,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因而解除肩关节的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肩周炎的两个关键。手法之前点穴镇痛是提高手法的适用性和疗效的关键。通过点压穴位、疏筋按摩起到疏通气血、镇痛活络的作用。再配合肩部局部按摩与解痉分筋手法,直接剥离粘连,解除肩关节囊的挛缩,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局部渗液和出血得到吸收,更有利于无菌炎性粘连和渗出的恢复和好转,从而加速肩部萎缩的肌肉与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康复。伴有颈椎病的患者多易引起颈部、肩背部肌肉痉挛或平衡失调而致的颈、肩背部疼痛,加剧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又由于颈4~6椎小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使颈神经受压刺激和牵拉而引起肩痛明显,可考虑用正骨手法纠正椎小关节错位,使疼痛迅速缓解。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第3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揉肩

用左手置于右肩前侧或后侧,右手置于左肩前侧或后侧,双手密切 配合一上一下地着力肩揉而动之,以局部温热舒适、轻松灵活为宜。揉以旋转,持续缓和施 用内劲儿。本法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理气松肌、顺理肌筋的功效,可用于防治肩 周炎、肩关节滑囊炎、肩背痛等疾病。

点按天宗穴

此穴位于肩部后面,在肩胛冈下方,冈下窝的中央处。是手 太阳小肠经穴位,有通经止痛功效。所以点按天宗穴可用于防治肩背酸痛,肘外廉痛,肌肉 酸痛、麻木,中风偏瘫,眩晕等症。方法是用一手拇指指端压住穴位,着力施以点按,点要 准确,按要持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宜。

拿肩臂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与拇掌部相对合,用力攀拿对侧肩胛骨上的斜 方 肌肌腱,食指、中指指端着力于肩井穴(位于颈外一横指,肌肉高处)。然后,一捏一放,一 紧一松,逐渐向肩肱、肘臂处挪移,一直拿至腕掌部。沿途可以肩关节前方肩前穴,肘关节 纹〖JP2〗 头外侧曲池穴,前臂背侧腕上四横指处的支沟穴和掌侧腕上约两横指的内关穴作为重点捏拿 部位。拿肩法可通行气血,拿肩前能治肩臂部病症,拿曲池能疏风解表,清热降压,拿支沟 可利肠通大便,拿内关可和胃宽胸,养心安神。所以本法可用于防治胸痛、胁痛、头痛、头 晕、胃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心悸等病症。〖JP〗

按揉大椎

该穴居第七颈椎棘突之下,第一胸椎棘突之上,因第七颈椎棘 突 最大最高,故称本穴为大椎。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及督脉的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囊括 了全身各经之阳气。故中医认为本穴是泻热邪调阳气的要穴,以清解表里阳热之邪,调神定 痫及局部治疗作用为主。所以按揉大椎穴可用于防治中暑、上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牛皮癣、湿疹、癫痫、颈椎病等。方法是左(右)中、食指并拢举至上后该穴,按揉20― 30次。

捏揉肩禺

肩,指肩 部骨禺, 骨禺骨,即肩端之骨。穴在肩端,锁骨肩峰端 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肩骨禺 。本穴为疏通上肢气血,治疗肩关节局部疾病的主穴。其功能为 疏通经络,止痛舒筋,并有散风清热作用。所以捏揉肩可用于防治上肢不遂、肩臂疼痛、肩周炎、风疹等,对颈项及腋 下淋巴结 炎、淋巴结核及甲状腺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是用拇、食二指和其余四指提(捏)揉该穴 20―30次。练习过程中对肩臂部位也有作用。

按揉肩井 此穴位于大椎穴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在肩上隆起处。本 穴为治疗颈肩部疼痛酸楚不适的主穴,有通络活血, 舒筋止痛的功效。所以按揉肩井穴可用于防治肩关节损伤,斜方肌劳损性疼痛,肩峰下滑 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疾病,以及颈椎病、落枕等。方法是以拇指 、食指和中指指腹贴于肩井穴位上,以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部,协调连贯地盘旋转动,连续 操作10分钟。

指拨肩贞

该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本穴为治疗 颈肩局部疾病的常用穴,有疏通经络,化瘀活血功能。所以用指拨肩贞穴可用于防治肩胛 痛、手臂麻痛、缺盆疼痛、上肢瘫痪、肩周炎、耳鸣、耳聋、头痛等病症。方法是用拇 指按于肩贞部位肌筋上,将力集中于指端,作于肌肉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每次5分钟 。

第4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2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53-0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关节错位、椎体旋转,轻者导致椎曲紊乱、椎动脉供血障碍,重者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供血障碍引起。椎动脉进入颅腔后组成基底动脉,营养小脑、脑桥并参与大脑的供血。而头晕、眩晕的表现,主要是小脑缺血导致平衡失调所致。颈椎病的发病往往是由多型颈椎病同时发作,而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主发病,可兼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中的一型或多型。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均为近5年来门诊收治患者,其中男44例,女58例;年龄18岁~71岁;病程半年以内23例,6个月~1a 38例,1~5a 28例,5a以上13例。

1.2 诊断依据症状:(1)颈肩痛或颈枕痛;(2)本病的主要症状为眩晕,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可伴有失眠、耳聋、耳鸣、视物不清、健忘、肢体感觉障碍、持物坠落等。眩晕等症状常因头部旋转或转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改变位置时症状又迅速好转,可伴有偏头痛。检查:(1)病变节段横突旁、枕后部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块状物。(2)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一侧颈椎关节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或颈椎有侧凸。侧位片:颈椎生理性前凸消失、变直或反弓、“阶梯”样改变、“双边”征、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椎体后缘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后纵韧带钙化等。斜位片:或可见椎间孔前后径变小且边缘不整齐,椎间孔中间部变小等。过伸、过屈位:或可见椎间关系不稳等。除外脑部疾病、肿瘤或肿瘤脑转移,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取C2~T4夹脊穴,每次4穴,风池、头维、后溪均取双侧,双侧上飞翅、翅根(管氏经验穴)。辨证:肝阳上亢加行间,气血两虚加灸百会,针三阴交,痰湿内阻加针内关、丰隆,瘀血阻络加三阴交、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夹脊穴用2寸针在两棘突间旁开0.5寸针尖指向棘突与横突之间,深度以针尖触到骨为度,上飞翅穴用2寸针在肩胛内侧上角部沿肩胛内上角部向下平刺,翅根用1.5寸针平第四胸椎棘突刺向肩胛骨内测或边缘或肩胛外侧。在夹脊穴上下两针处同侧接上6805-A型电针仪连续波脉冲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手法以针刺、电针结束后以揉法、攘法放松颈背部后,用韦氏颈椎旋转法、颈椎过伸法、挺胸端提法每天于出针后行1次手法。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眩晕、头痛、颈项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正常,其它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头痛、颈项疼痛明显减轻,颈部活动正常,肢体感觉障碍消失;有效:眩晕、头痛、颈项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及肩背、臂症状好转;无效:所有症状均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5例。占73.5%;显效22例,占21.57%;有效3例,占2.94%,无效2例,占1.96%,总有效率为98.04%。

第5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疗法;牵引;体育疗法。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15-02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采用推拿牵引结合体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本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将84例患者按SAS统计软件得出之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51.32±8.14)岁,病程(3.47±1.97)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0.97±7.96)岁,病程(3.50±2.38)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1]中有关颈椎病神经根型的诊断标准拟定:临床表现为单纯神经根性疼痛以肩颈痛为主,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可有酸痛、胀痛和灼痛至手指和前臂;查体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X线摄片检查钩椎关节增生和椎间隙变窄、颈椎变直,有骨质增生,韧带化。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30~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骨折,脱位,颈项部肿瘤、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者、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先做坐位枕颔牵引治疗20分钟,休息10分钟后推拿25分钟,再指导患者进行锻炼20~30分钟。除体育疗法按要求坚持练习外,牵引及推拿治疗,每日各1次,10次为1疗程,其间间隔5天,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于治疗后第六个月随访,统计远期疗效。

2.1.1 牵引疗法:采用枕颔牵引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10度~30度调整,高度病变角度小,低位病变角度大,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及个人体质选择不同重量,从5 kg开始,最大不超过10 kg,持续牵引20分钟。

2.1.2 推拿疗法:(1)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脸部朝下置于治疗床头端的脸洞中,全身放松,用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跌打万花油做介质,涂于患者背腰部,医者弓步站立于治疗床两侧,用肘推法施术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循行路线,上下来回各推60次,以患者背腰部感到温热感为度,时间约5分钟。(2)患者正坐,头稍前屈,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按以下几步操作:①采用手法施于患者颈项肩背及患侧上肢肌肉,重点为肩胛上角和内侧缘,两侧斜方肌、肩胛提肌和冈上肌。频率约100次/分,做到有力柔和深透,时间约5分钟。②用大拇指按揉法施于颈椎两侧并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推移,以酸胀感,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约4分钟。③推拿颈椎棘突旁的斜方肌、头夹肌群及上肢肌群等部位,频率约40次/分,力度以局部酸胀感,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约4分钟。④根据病变节段及受累部位,重点点揉风府、风池、颈椎夹脊穴、天柱、肩井、肩外俞、天宗、极泉、肩、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绝骨、阿是穴等穴,点揉力度以有酸胀感,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约3分钟。⑤医者双手托住患者颔部,拇指按住风池穴,缓慢向上用力,做颈椎拔伸牵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操作2~3次,时间约2分钟,然后在病变椎体部位施行定点复位法。⑥用轻柔掌摩等手法放松颈、肩、上臂、上肢并搓抖上肢,时间约2分钟。整个推拿施术过程约25分钟。

2.1.3 体育疗法:本方法经医生指导后由患者自行练习,要求患者全身放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宜过快。(1)准备动作: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掌心放置于颈后,手掌用力磨擦颈项部以使有温热、舒适感。(2)翘首问天:站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缓慢地抬头望天,还原,再缓慢地低头循地,再还原。(3) 往后观瞧: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然后还原,头颈再缓慢地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再还原。(4)前伸探海: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向,眼看前下方,似向海底窥探一样,回复原位,头颈再缓慢地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眼看前下方,再如向海底窥探一样。(5)回头望月: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一样,然后头颈再缓慢地转向左后上方,做同样的动作。(6)缩颈耸肩:站立位,双手叉腰,下颔缓慢地后收下沉,双肩逐渐向前上收拢,上提耸肩,此时双肩及肩胛部可有酸胀感。肩上耸到最高点时吸气到最大程度,然后用口缓慢吐气,同时头逐渐后仰,下颔上升,双肩向上向后下扩展,并使肩尽力下沉,此时胸部及肩背可有发紧及酸痛感。(7)颈项侧弯: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左侧弯,还原,然后头颈再缓慢地向右侧弯,再还原。(8)颈部旋转法:头部先向左侧旋转,继而向右侧旋转,最后头颈作大回旋动作,先向左侧回旋1次,再向右回旋1次。体育疗法的要求:以上各式可反复进行5~20次,长期坚持锻炼,每日练习2~3组。

2.2 对照组:口服中美天津史克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00089),每次0.3 g,每日2次,连服3~5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10日(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服用)。结合牵引、体育疗法、疗程及要求同治疗组。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消失,工作学习生活不受影响。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或减轻,工作学习生活稍受影响。无效:经2疗程治疗,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远期疗效比较见表2。

4 讨论

资料显示:颈椎病国内发病率为3.8%~17.6%,国外50岁以上人群中有97%的人存在颈椎间盘组织退变;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本病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2],颈椎病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两大类,关于非手术疗法,西医有药物、牵引、理疗、体育疗法等方法,中医则有中药、针灸、推拿、练功导引等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其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动等造成对脊神经根刺激与压迫[3],从而引起颈椎病的一系列症状,如颈、肩背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制等。其根本的原因是颈椎与椎间盘的退变,破坏了颈脊柱的平衡系统。治疗上应当恢复平衡系 统,缓解疼痛为主。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根据中医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和督脉、膀胱经、肾和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是本,风寒湿邪外侵或颈部外伤致筋脉瘀滞、气血痹阻是标,治疗当以调整脏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为主。

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为:(1)通过降低椎间盘髓核内压力,从而减少或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2)长久地解除颈部深层肌痉挛,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3)纠正颈椎小关节与颈椎体的位移,重建脊柱内外平衡[4]。从中医角度看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均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用肘推法施术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循行路线,配合坐位推拿能起到调整脏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的作用。牵引可调整颈部脊柱平衡,松弛颈部肌肉,增大椎间孔,增宽椎间隙,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5]。近年来,颈椎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与职业、工作、学习姿势等有关,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锻炼和保暖。进行颈部适当的体育锻炼[6],可以达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性水肿,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肌肉组织的粘连,并且还能起到防止颈部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等作用,对颈椎病的预防也有良好效果。

临床观察表明,推拿结合牵引、体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结合牵引、体育疗法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更佳。可减少复发率,并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439.

[2] 施 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1.

[3] 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2.

[4] 胡劲松.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J].中医正骨,2004,16(5):59.

[5] 张洪来,靳 瑞.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11):637.

第6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针灸;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2-0051-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为“颈性眩晕症”,是由于颈部的原发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导致该动脉供应区――脑及脊髓发生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1],本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异常、平衡障碍、睡眠障碍甚至晕厥等多种症状。针灸配合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均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诊断依据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4~68岁,病程1~7个月;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3~66岁,病程1~6个月;2组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本病因经络,气血长期痹阻不通,日久伤及肝肾,或长期过劳,肝肾亏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头晕眼花,耳鸣耳聋。故应补益肝肾,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

2.2取穴原则及取穴以头颈部经穴为主,遵循循经取穴原则,取穴:双侧太阳、双侧风池、双侧肩井、双侧翳风、双侧风府、大椎、百会。

2.3针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

2.3.1治疗组针刺配合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针刺:双侧太阳、双侧风池、双侧肩井、双侧翳风、双侧风府、大椎、百会等。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平刺,浅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加电针,电针以双侧风池、 双侧太阳穴为主,每天1次;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患者取仰卧位,(1)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 min。(2)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3)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双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4)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双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5)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 min。(6)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7)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双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治疗过程中10天1个疗程,休息5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

2.3.2对照组只用针刺方法,取穴,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颈项部湿热敷,每天1次。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第7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早期功能锻炼;锁定加压接骨板

The clinical study of treatment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 18 cases

LU Bin,SUN Bin,WANG Yumei.Orthopedic Depatment,People’ Hospital of Changyi,Changyi City 1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fracture treated with proximal humeral interlocking plates.Methods All the 18 patients with Humeral surgical neck fracture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interlocking plate.Results Of 18 patients and all finished followup,all fractures healed successfully.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function by Neer Scoring Criteria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the excellent rate was up to 88.8%.Conclusion It is absolutely reliable to use the method of proximal humeral interlocking plates treating Humeral surgical neck fracture with rare post 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clinical results are satisfied.

【Key words】Humeral surgical neck fracture;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之一,多伴有大结节骨折、肩袖损伤[1]。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院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3~77岁,平均 60.7岁。按Neer分类法,其中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全部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臂丛麻醉,患肩抬高。前外侧“L”形切口经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注意保护头静脉、肩关节囊及肩袖组织血运。显露肱骨近端充分暴露骨折,不剥离骨膜,清除血肿及嵌入骨折间的软组织,有肩关节脱位者先纠正再牵引复位,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2]。对骨质疏松患者复位后的骨缺损予同种异体骨植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安放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结节间沟后0.5~1 cm。放置导向装置及LCP钻头导向器,肱骨头一般用2~4枚锁定螺钉。骨折远端使用普通3.5 mm加压螺钉或锁定螺钉固定。如有旋转肩袖破裂或撕脱,冈上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用10可吸收线将其固定在接骨板的缝合孔上,同时活动肩关节以检查固定是否可靠,螺钉是否穿入关节间隙。冲洗后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3 d开始行腕、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周指导患者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开始负重活动。

2 结果

本组18例均获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13例,良3例,中2例,本组优良率为88.8%。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老年人多见,移位多较严重。传统内固定的方法有克氏针固定、T型钢板及三叶钢板等方式,往往广泛剥离暴露,局部血运破坏重,增加了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几率,而且普通螺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固定效果差,难以形成坚强内固定,必然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易导致肩关节粘连、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移位粉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骨折的稳定性,有利于早期的术后功能锻炼。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点:①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状设计,无需进行接骨板预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降低了骨膜的损伤,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并且锁定螺钉与钢板形成植入体内的一体固定支架,钢板和骨面留有空隙,不产生压力,降低了对骨膜损伤,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3];②锁定螺丝钉具有较好的锚合或较高的抗拉力,避免螺丝钉的松动,肱骨头的支持固定得到加强,尤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适用;③手术切口小,减少软组织损伤,更符合微创原则,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④术后允许早期的功能恢复性训练,肩关节僵直及骨折畸形愈合减少,肩关节功能获得很好的改善。

在使用LPHP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操作轻柔,熟悉局部解剖,应避免过度的剥离,最小程度的减少破坏肱骨头血供的可能性,因为过多的显露有破坏肱骨头血供导致肱骨头坏死的危险;②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或局部有骨缺损,术中适当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既能起支持作用,同时可以增强螺钉的抱拉力,有利骨折愈合;③钢板应被放置在肱骨近端的前外侧,刚好在二头肌间沟的后方,低于大结节顶点约0.5~1 cm,可以限制肩峰下钢板的撞击[4];④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进行严密观察,注意避免螺钉穿入盂肱关节;⑤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最终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损伤和手术都可能造成肩部结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大量瘢痕组织,导致肩关节僵硬,影响手术效果。

由于手术治疗势必会加重肩部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局部血液循环破坏,所以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于骨折端嵌插、无明显移位或一次手法能复位的骨折,可保守治疗。对移位粉碎骨折患者的治疗,医生应当选择确定的、熟悉的治疗技术达到稳定的复位以期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康复活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改变了传统接骨板与骨骼间以磨擦力为基础的固定模式,将锁定螺丝钉和接骨板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内固定支架,对移位粉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3764.

[2] 罗从风,高洪,杨发民,等.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中华创伤骨科,2004,6(1):6677.

第8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68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0-0094-01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复杂的症候群。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部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下肢疲软无力,甚至四肢瘫痪,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又顽固难愈的疾病之一。临床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前、中、后给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疗效巩固,患者恢复到最佳效果和状态。

1 一般资料

颈椎病患者56例,男3。例,女26例;年龄30~65岁;病程最长5 a,最短3个月。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并经X线证实符合颈椎病的征象。

2 治疗

根据病情分别给予牵引、按摩、针刺、理疗及配合药物治疗。

3 健康指导

3.1 心理指导 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功能康复又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由于颈椎病会引起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酸胀不适,四肢麻木,力量减弱,头痛,头晕,恶心,视物模糊,耳鸣等一系例症状,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乃至睡眠。患者会产生紧张、烦躁、焦虑,针对其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讲解本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与过程,成功的病例,疾病的预后以及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最佳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充分协调,主动配合治疗。

3.2 颈部功能锻练指导 颈部功能锻练主要是做颈肩操,伸缩颈部,做低头,仰头,头尽力向上伸展,至最大极限时,要尽力回缩,左右旋转,手抱头部与颈项争力,还可以进行太极拳,广播操等全身性锻练,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收缩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颈部气血流通,筋骨得养,关节滑利。此外,进行锻练时需注意运动要适度,用力要充分,防止过激,且要持之以恒,配合推拿和理疗。

第9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治疗

颈椎病系指颈椎或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故也称为颈椎综合征。由于人们从事职业的不同,颈部造成的损伤和劳损亦不同,因此其发病与长期屈颈、肩颈部损伤和劳损,不正确和不良姿势等也有很大关系。此病对人体影响较大,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五类。各型症状以其病名为特点,轻者表现为颈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失眠,上肢一侧或双侧麻木无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者表现为心绞痛,视力下降,二便障碍,更甚者则肢体瘫痪,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较多,手法牵引和药物治疗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4年~1998年对手法加牵引治疗颈椎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设立了颈复康对照组,随机分组,共观察了418例,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418例,随机分为推拿组和颈复康对照组。推拿组312例,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6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5岁。颈复康对照组10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6岁。推拿组病程在半年内有216例,半年以上96例,X线诊断259例,CT诊断71例,颈复康对照组病程在半年内有65例,半年以上41例,X线诊断85例,CT诊断36例。

2 诊断依据

2.1 症状:无急性颈部扭挫伤史,阴冷劳累可诱发和加重症状,疼痛以颈部为主,或伴头晕、头痛、恶心、手臂麻木、颈背部疼痛。

2.2 阳性体征检查:叩顶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单侧或双侧阳性。

2.3 放射科检查:全部病历均摄颈椎X片或CT片,其中颈椎增生256例,颈椎间盘突出证56例。骨质增生的严重程度与椎体增生个数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增生越多,50岁以后可发展成3~4个椎体,甚至5个椎体有增生,其中以颈4以下各椎体增生较为严重,且表现为颈5、6椎间隙变窄,颈椎间盘突出与年龄无太大关系。

2.4 X片示有颈椎滑脱者不纳入本组讨论。

3 治疗方法推拿组以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

3.1 取穴:风池、颈部夹脊穴、缺盆、百会、神门、太阳、肩井、曲池、内关。

3.1.2 手法操作:依手法先后顺序操作,按揉风池穴,约2~3分钟;揉颈部夹脊穴约5~10分钟;指按缺盆穴1分钟;按揉百会穴约2分钟;拿肩井5~10次;按揉曲池、内关穴各2分钟;最后用滚法施于患者颈背部。

3.1.3 手法加减:头痛者加按双侧太阳穴;失眠者加按双侧神门穴。

3.1.4 颈椎牵引:牵引重量4~8kg,30分钟。以上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3.2. 颈复康治疗:颈康复组口服颈复康(主要成分:葛根、羌活、乳香、没药、地龙、土鳖虫、丹参、川芎、白芍等),由河北省承德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袋10克。用量:每日2次,1次1~2袋,饭后温开水冲服,30天为1个疗程。

4 疗效评价

4.1 疗效标准:治愈为症状和阳性体征全部消失,恢复原工作。显效为大部分症状消失,可恢复工作。有效为症状部分缓解,不能坚持工作。无效为治疗两个疗程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4.2 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下表示推拿组疗效与颈复康组疗效间有极显著性意义(X2=104.63,P<0.005),说明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颈复康组。

5 讨论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多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不能濡养清窍,复因劳损、外伤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使局部气血失和,经络失调而发病。本法推拿所用穴位(风池、夹脊、缺盆、肩井、太阳、百会等)具有益气养血、疏通经络、安神醒脑之功效,推拿疗法以阴阳五行、卫气营血、脏腑经络学说等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手法作用于患部,并结合远部循经取穴(曲池、内关),以疏通经脉,调和营卫,通利气血,清筋整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推拿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供状态,松解局部肌肉粘连,解除肌肉痉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和肿胀消退,推拿既能刺激神经兴奋,又能引起神经抑制,起到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本研究表明,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颈复康对照组(P〈0.005),推拿手法作用于项背肌肉可增强脊棘肌及肩背部肌力,也是改善颈脊柱生理前凸的有力因素,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行颈椎牵引可改变椎间距,伸张被挤压扭曲的椎动脉;还可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消除软组织痉挛,从而调整了颈椎曲度,改变神经与压迫物之间的关系。本套手法要求用力深透,使病人有酸、麻、胀感,但力的大小要以病人的耐受力为度,不可粗暴用力。

数字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地方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月、日、时刻、剂、例、疗程、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