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对美业的了解精选(九篇)

第1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美术英语教材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展开了积极尝试,并推出了各类专业英语教材。[1]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美术专业人士也开始参与并融入到国际竞争中,社会对美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美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拓展专业英语知识相结合。通过教材建设,可以将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美术知识氛围中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实时用英语了解行业动态。

教材的编制及对其内容、形式及应用对象的探讨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美术英语教材的建设既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美术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美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现行教材的编制和使用情况

由于培养目标的原因,美术类院校的各种专业课程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英语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处于从属地位。英语课程在美术类院校中缺乏应有的重视,英语教材的建设因而也相对滞后。

1.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再加上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内容的不相融,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专业课和与之相关的课程,不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认为即使学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文章,在美术设计、英文版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也无用武之地。[2]另一方面,学生也迫切希望学习一些能在美术专业课程学习或软件制作与应用中用的到词汇和内容。美术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对英文版软件的应用只是凭感觉,对英语菜单及说明基本上处于猜测试探的状态。[3]专业英语水平的滞后已影响到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运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不到有助于实现其专业技能的英语知识。

2.适用于美术专业的英语教材匮乏

高校中能同时满足美术专业要求和基础英语要求的优质英语教材十分匮乏,绝大多数的高校美术专业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教材。实践表明,大学英语教材对美术专业学生并非完全适用,难度偏大,而且缺少与美术领域相关的课文及练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后的专业发展联系不大。使用英文版美术专著也是不现实的,这类教材专业性强,语言难度大大超出学生已有英语水平,不符合外语教学的内在规律。美术专业的英语教学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编制一套适合美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教材成了当务之急。

3.英语教师的专业意识薄弱

大部分教授美术专业英语课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对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但对美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了解较少。专业用途的英语教学必须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相应地,教师也应或多或少地了解该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了解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英语方面的困难,为编制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提供依据和素材。

二、美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建设

教材的编写与建设要遵循“需求分析”的原则[4],要基于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要求。美术专业的教材编写要重视英语与美术专业知识的融合,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应能迎合真实交际的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教材的编写应与一线教学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想编制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应用性强的教材,给教材的编写提供最贴近现实情况的依据,需要了解美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此外,任课教师的反馈信息是教材不断完善的必由途径。

第2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美解除对伊制裁后第二天

又实施新制裁

1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报告,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

所谓伊核全面协议由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2015年7月14日达成。当年10月18日,伊朗政府着手拆除大部分铀浓缩离心机,削减浓缩铀储量,并改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随着此番国际原子能机构“验收”完成,伊核全面协议1月16日开始正式执行,国际社会相继解除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和伊朗外长扎里夫1月16日晚在维也纳宣布,随着伊核全面协议当天进入“执行日”,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得到解除。美国白宫16日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签署行政命令,根据伊核全面协议规定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就在制裁被解除的当天,伊朗释放4名伊朗裔美国人,包括2014年7月因间谍罪指控逮捕的《华盛顿邮报》记者瑞扎亚。与此同时,美国也释放7名伊朗人。这7人全部出生在伊朗,其中6人拥有伊朗和美国双重国籍。此外,美国还撤销了国际刑警对14名伊朗人的通缉令。

随后,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证实,美国将向伊朗支付17亿美元赔偿,以了结一笔30多年前的旧账。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革命爆发前,美伊曾达成一笔高达4亿美元的军事装备采购协议,后因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两国交恶而未能落实。按照克里的说法,美方将根据双方和解协议偿还本金4亿美元,并支付13亿美元利息。

解除经济制裁、换囚、还账,似乎就在一天之中,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流露出走向缓和的迹象。但也就在一天之后,美国财政部的一则声明又给两国关系泼了一盆冷水。

美国财政部1月17日宣布,对与伊朗2015年10月和11月两次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多个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原因是这些企业和个人被指运送包括碳素纤维、导弹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材料到伊朗。当然,已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以“弹道导弹试射”为由的新制裁措施,与此次解除的有关核问题的国际制裁是两回事,而且由于其主要针对企业与个人,与已被解除的经济制裁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解除了哪些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伊核全面协议,美国将放开对伊朗个人和组织金融往来限制,放开交易伊朗货币里亚尔,放开交易伊朗债,并立即解除了对伊朗银行业、船运业、钢铁业的制裁。那么具体而言,美国到底解除了哪些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其实,美国此次仅解除了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制裁,但美国仍保留对伊朗的诸多其他制裁,这也意味着美国公民和企业还不能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有美国中东问题学者指出,这使得美国企业成为伊核协议的最大输家。

不过,协议还是允许美国进口毛毯、鱼子酱和开心果等“伊朗特产”。同时,美国也可以向伊朗出口商用飞机,这无疑对波音公司是一大利好。而药品和一些民用科技产品也被允许出口到伊朗,但在装运之前,大多数企业需要获得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理办公室的豁免证书。

此外,美国禁止外国与伊朗贸易往来的“次级制裁”将自动解除。所谓“次级制裁”指的是自2003年伊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以来,美国不仅对本国企业和个人了一些与伊朗相关的禁令,还对其他国家与伊朗做生意的企业、个人予以“封杀”。

随着伊核协议进入“执行日”,这些被解除的“次级制裁”条款包括:金融领域和银行业相关制裁,包括与伊朗中央银行的往来;保险、再保险等行业的制裁;对伊朗石油、天然气和石化等行业的制裁;与伊朗船务公司、造船厂以及港口经营方做生意的制裁;对伊朗黄金和其他贵金属行业的制裁;对伊朗石墨、铝、钢铁、冶金用煤以及一些商业软件领域的制裁;对伊朗汽车行业的制裁,以及对上述领域提供关联服务的制裁。

美国还曾把不少与伊朗核计划相关的个人和企业列入“黑名单”,随着制裁解除,美国删除了这一名单上约400个企业、实体以及个人的名字。此外,美国还解冻了伊朗此前被冻结的海外资产。

伊朗重返国际石油市场,

油价再受挫

伊核全面协议实施使得伊朗全国为此欢欣鼓舞。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讲话表示,“这对于伊朗经济是一个转折点,伊朗将迎来自己历史上的金色篇章,将有更多的财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创造促进本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根据媒体报道,伊朗至少可以获得1500亿美元的解冻资金,并可以购买急需的从汽车到飞机的所有零部件。不仅如此,伊朗正在全面启动其吸引外资的战略,主要以吸引中国、日本、欧盟和印度的资本为主。

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解除后,伊朗的油气行业无疑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伊朗油气将重返国际石油市场。伊朗拥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量和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但在西方经济制裁下,伊朗当前的原油日出口量只有110万桶。伊朗方面先前表示,西方经济制裁解除后,伊朗原油日出口量将在数周内增加50万桶,并在一年内增至210万桶。今后在外资的帮助下,其原油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第3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英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

作者简介:田静(1983-),女,回族,江苏连云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美文学教学中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JY1101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25-02

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内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然而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研究如何解决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人文素质简单等同于人文知识,使得人文素质的培养走上了人文知识传播的道路;[10]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分离,人文素质教育就等同于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选修课,两者并没有紧密结合。

针对第一个问题,人文素质的内涵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简单来说,人文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人文技能是在运用人文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人文精神则体现为一种对自己与他人以及人类命运强烈关注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会、国家、时代、未来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现,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境界。[8]因而,不能简单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理解知识的传播,而应该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技能,在前两者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启发人文精神,“三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运用,而人文精神则是知识和技能的升华”。[8]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育部[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方法。文件建议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应该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也要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7]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学应该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而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成开设几门人文素质课程。

二、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实践

英美文学是教育部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必修课,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更注重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对英美文学重视程度不高。[4,9]在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更应该寻找自身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本文探讨的人文素质培养融入英美文学教学[3]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

1.更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基本目标不应该是培养英美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专业工作者,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环境。[4]范谊和苪渝萍两位学者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将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五个基本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三是英美文学批评基本知识和方法;四是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五是英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4]其中,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及文学批评的知识属于人文知识层次,英美文学批评的方法及英美文化的理解认识属于人文技能层次,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扬属于人文精神层次。

2.重组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英美文学教学应该从英语专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展起来,[1]突破专业课程的限制。[4] 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5]一般高校英语专业在学生三年级时才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事实上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以及高级阶段的精读课程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教学一方面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4]成为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另一方面可以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系统地了解英美文学史,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学思潮和流派。

3.创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设计

(1)本科阶段精读和泛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精读课程教师的帮助下精读教材中英美文学作品,以阅读体验和文本分析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为辅;另一方面在泛读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泛读几部与之水平相当的英文经典名著的原文,以阅读体验为主,以文学文化知识和文本分析为辅,[4]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相比,最突出的应该是以与现实生活相关主题为纲这一特点。正是由于这些话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每个人对它们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对这些话题有不同的阐释。精读和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和经历,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对这个话题的展现,然后与自己的体验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对作品的深刻体会,[6]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2)本科阶段“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的英美文学教学设计。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两门课程,先开设“英美文学史”,从宏观角度介绍了英美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并分析和评价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学现象、流派;又开设 “英美文学选读”,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文学史中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对其思想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比较,[1,2]重点阅读英美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实现英美文学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所有层次。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英美文学作品原著的阅读。教学大纲选定当代经典作家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体验阅读过程,逐步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其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时注意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内容,还要求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这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以上方面的理解,并根据具体的英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有选择地写出摘要、读书报告、人物分析、主题分析、语言特点分析等文章,同时培养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属于人文技能的范畴。再次,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属于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的结合。最后,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并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同讨论,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简而言之,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都应该接触英美文学教学,重视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体验和体会,从而使英美文学课程成为增加人生阅历、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将英美文学专业课教学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相结合。研究发现:一是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可以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设置“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而且可以渗透到英语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精读和泛读课程中;二是英美文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层次体现了人文素质的三层次内涵,英美文学专业课程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逐层实现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体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本文为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实践依据,对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专业都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差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4-18.

[2]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差报告(II)[J].外语研究,2002,(6):12-14.

[3]崔玉江,周叶芹.融人文素质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6):120-121.

[4]范谊,苪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语言文学,2005,(3):150-156.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6.

[6]姜淑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外国语文,2010,

(5):118-121.

[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

[8]廖济忠,王敏.试论人文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基础地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73(1):85-88.

第4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一、观看国旗。阅读地图,了解美国国土的构成

设计:1 投影美国国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说说各图形的含义。

2 阅读美国政区图,了解行政区的组成和分布。

3 在图上判读:东西濒临的海洋(海陆位置);美国本土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阿巴拉亚契山脉、大平原、落基山(自然地理)。

讨论:1 对设计1、2,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如前后四人小组、同桌两人小组、相邻的多人小组等)针对问题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结论。

2 对设计3,通过指图说图明确美国主要地形区及相对位置。

设计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法以学生自学、动手操作为主。运用一定的竞争机制,通过情景设置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集体讨论、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异,并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出示挂图,请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对比分析。注重联系,了解美国农业的现代化

设计:1 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对美国农作物种类和主要进出口产品产生的影响。

2 对比美国地形图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理解多样的地貌类型与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的联系。

3 联系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的国情,分析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的特点。

讨论:本段教学设计打破课本教学内容的顺序,意在突出各教学知识点的相互关联。讨论阶段在注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的方式也宜采用师生互动式,在学生了解分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疏”、“导”、“联”等方式鼓励学生理顺各知识点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此过程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分析:1 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学生能够用丰富的想象来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重点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对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类型的联系产生思维断点时,教师要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牵线搭桥”并借助一些教学手段疏通思维通道,在学生的“愤”、“悱”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3 通过活动,简化学生的思雏过程,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学生从开始的百思不得其解到师生互动后得出结论,从中学会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看图分析,列表比较,了解美国工业的现代化

设计:1 看图:在“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上:确定美国三大工业区的位置;读主要工业城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休斯敦、迈阿密、旧金山、洛杉矶)

2 列表:美国主要工业区的位置、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略)

3 演讲:以美国工业存在的问题为题材,发表自己的看法。

讨论:对设计1、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或以课堂作业形式完成),通过集体展评方式纠正错误。对设计3,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用辩证的观点,评述美国经济特征及隐含的严重问题(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资料)。

设计分析:1 列表比较是培养学生思雏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比较可得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并能简化知识生成过程。同时,在美国三大I业地区教学中,采用列表式有助于学生对美国工业的全面了解。

2 演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美国白人的人权观,看种族间的不平等

设计:1 读:阅读书中的“读一读”,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美国人权的实质。

2 看:相关的资料与书中“黑人居住区的失业者”的插图。

3 说: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有色人种的血泪史。

4 评:美国社会的“保留地”。

设计分析:1 在学生学习美国现代化的农业和I业的基础上。再来分析美国的人口分布和人权观。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了解美国。

第5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本期邀请了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与本刊出版人、主编就上述业界关注的问题展开对话,试图从目前国内运营模式最为成功的今日美术馆身上找到答案。

信誉是美术馆的重中之重

顾维洁:今明两年的展览有什么变化?

张子康:今年展览档期安排得非常紧凑。我们在08年初就开始对今年所有的展览项目进行筛选,定好展览项目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后面有很多优秀的展览就没办法安排。对于一个新美术馆而言,树立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为临时变化,而取消已经商定好的展览,那就会给人合作不可靠的印象,对于美术馆的无形损失是很难弥补的。09年我们制定了整体的定位和学术框架,以艺术潮流和个案研究为主,其中包括有两个大型群展,其余则为知名艺术家如徐冰、张洹、隋建国、岳敏君、史金淞等人的个展,并且展出的都是他们新作品。

顾维洁:展期大概多长时间?

张子康:明年展览展期开始延长,张洹作品展的展期是两个月,其余的个展展期是在一个多月。

顾维洁:现在今日美术馆的大型展览的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张子康:学术框架内的大型展览,我们都去寻找社会赞助。明年还有一些以出租场地为主的小型展览,但数量很少。以后我们将逐步取消场地费,而通过从参展方收取赞助费的方式来解决。“赞助费”是我们学习的国外美术馆的概念,也是一种国际化的做法。

全球优秀美术馆的核心定位是相通的

于天宏:今日美术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业内重要的艺术机构,如果我们以阶段性划分的话,您认为目前它经历了几个阶段?

张子康:迄今,今日美术馆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转型前的商业模式的美术馆,另外一个是转型后的非盈利性质的美术馆,也就是现在的今日美术馆。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转型,不仅在于我们看到国外的许多成功案例,主要是因为公益性机构可以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使美术馆更多地发挥出教育、研究的社会功能。

我查阅了大量国外美术馆、博物馆的资料,发现优秀美术馆在最核心的地方有些做法是非常相似的。

首先,联合国在1979年提出了美术馆的一个定位,即非盈利性。1979年之前的美术馆根本涉及不到非营利经营。后来美国的一个当代美术馆的建立,推动了美术馆与商业因素的结合,并且还建立了新的资金链,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美术馆的质疑。因而,联合国适时提出了非盈利的定位。

其次,是文化建造的长远性。就是说美术馆展示的文化必须具有保存的价值。它需要一种能够看到长远文化的特质。所以美术馆需要以学术研究、普及教育为主,而不能以商业性为主导。相比较来说,很多短期商业性强的艺术品,学术含量不够,所以其存在的时间很短。比如由于一些政治原因或者是社会地位的原因而导致的艺术品价格的差异,这种现象对美术史并没有推进作用,其文化价值也不具有长远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规避这种没有长远性的文化。

再次,就是艺术相对于宗教与政治的中立性。为了保持艺术本身的纯粹,美术馆不去推崇带有宗教意味或者政治立场的作品。如果单纯将艺术作为宗教、政治的工具必将使艺术作品变得肤浅,同样经不起艺术史的考验。

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于天宏:今日美术馆是由企业出资修建的美术馆,每个企业出资兴建这样一个非盈利的艺术机构,必然是有原因和目标的,而目标和动机也会随着美术馆的发展而变化。同时,美术馆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诸如资金、影响力等方面的限制。现在,今日美术馆在这几方面是什么情况?

张子康:从成立至今,我们的模式经历了一次尝试性的转型,从企业性质到非企业性质,转型之后我们自己也在不断适应这样的新模式,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中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估计也不能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每个投资方成立美术馆的目的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中国“需要”文化艺术,“需要”这两个字有多种含义, 包括市场需要、品牌需要、商业需要、发展需要等等,不同的需要造成了投资方以不同的层次进入到美术馆的建立。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投资方真正了解美术馆的概念!

当国内出现大量民营美术馆时,业内人士写的关于美术馆的介绍文章,基本上都是从学术这个层面去介绍,并没有触及到美术馆运营的模式。有些投资人想做得学术些,就听业内专家的;有的就按照自己的兴趣玩美术馆。另外,更重要的是,投资方就是想以此盈利。他们理解的“画廊”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画店,美术馆的概念则是可以做展览、做学术活动的“大型画廊”。很多投资方就是在这个层面上建了美术馆。投资方向美术馆注入资金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术馆”的问题。当民营美术馆涌现时,可以说中国并没有成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很多美术馆都昙花一现。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美术馆一直在赔钱,投资方感觉不划算;投资方自己玩,但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他觉得不好玩了;尽管学术上玩的很好,但没有解决生存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因为资金链断了。

于天宏:您说的这个阶段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张子康:我觉得到现在大部分还是这样的。

顾维洁:我觉得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美术馆能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包括现在的国有美术馆。现在,很多商人来做美术馆,更多是出于商人的敏锐,觉得这是种有名有利有前途的产业。但他们未必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尤其是在不好的经济状况出现时,很多民营美术馆在运营上就会出现很大障碍。

今日美术馆的投资人张宝全也是商人,今日美术馆的定位必然也是夹在商业和真正的美术馆之间的,你是怎么在夹缝中去实现两者的平衡的?

张子康:实际上解决方法是逼出来的!当我们要建美术馆,就要理清美术馆的真正概念,不按这个概念做就不是美术馆。同时,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否则投资方就会又回到是否盈利的思考上来,这就逼着我们去尝试不同于以往美术馆的运营模式。

于天宏:就投资方的目的而言,能不能这样理解。他们投资建立美术馆,要么获得跟企业发展的直接利益,要么通过美术馆获得长远的间接利益,比如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打通与艺术界的关系,以低成本买入艺术品等等。

张子康:基本上是这样的。简而言之,就是要一个“名”。“名”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俗一点理解,

就是名誉,这个“名”可以带给自己巨大的商业利益。正面来理解,这个“名”就是社会效益。大的“名”可以对他产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发展利益,甚至可以给企业、周边、全国带来一种更好的社会效益。毋庸置疑,他的名誉与收益成正比。因而,这个“名”肯定是投资方所追求的。

文化产业重在生态,艺术品重在附加值

于天宏:投资方出于逐利的目的,投资兴建美术馆。然而,在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后,则又从美术馆萎缩成不成功的画廊,甚至倒闭了。肯定有一部分美术馆是想往真正美术馆的道路上发展的,但却发现包括操作团队在内的一些软硬件因素,并不具备建设真正意义的美术馆的环境。而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所创建的似是而非的美术馆模式,却又不被认同和接受。

张子康: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他们的这个发展过程是必然的,因为现在的环境就是这样。比如国家并没有对美术馆制定切实的政策,还有就是对美术馆的定位不清晰。同时,民营企业投资建美术馆没有现实参照物。中国出现兴建美术馆热,只能说是因为艺术如此热,从而需要美术馆,而具体美术馆是做什么的,大家却都很模糊,这就是现实。

实际上,现在能够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的人很少,很多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有的人脑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当代艺术是能盈利的,所谓的产业,就是买卖艺术赚钱。而实际上,文化产业的概念不止是这样的。

首先, 文化产业是一种生态的形式,它起到一个生态环境作用,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素质。但是,这里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是要从中分离出来。

可是美术馆又与整个城市文化的大发展相联系,所以我认为文化产业不仅是生态的,而且还是动态的。

其次, 我们要思考的是, 艺术品卖的是什么?艺术品卖的是附加值。以《蒙娜丽莎》为例,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艺术史的不断丰富,这幅作品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其附加值随之增长。如今《蒙娜丽莎》已经成为极有代表性的经典绘画。因为她附加的文化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对这两个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具备做文化产业的素质。

做画廊也是这样的,画廊是文化产业具体经营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具体经营的一个项目。如果经营者根本没理解艺术品卖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他依然会停留在把艺术当商品、工艺品销售,那么他对艺术的认识肯定只停留在很低级的层面,而无法用艺术的概念来经营。

今日美术馆的资金机制日渐成熟

顾维洁:投资方修建美术馆,也有利于建立一个艺术生态!

张子康:这个是肯定的。以今日美术馆为例,以今日美术馆为依托,附近才建成了22院街艺术区以及一系列业态。美术馆给22院街艺术区带来了很多的资源。同时,业主买美术馆附近的房产,稍微贵点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看中的是美术馆附近良好的文化气息。这是从美术馆的生态上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更多的生态效益是长远的,也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比如热爱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提升周边地区人们的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美术馆而言,直接产生商业效应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比如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我们刚刚请批评家、理论家给他确立美术史的定位,美术馆紧接着就把它卖掉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有时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包括美术馆的很多人也不能理解,即美术馆属下的商店可以卖艺术品,我们美术馆为什么不能卖作品?

我们把很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做成衍生艺术品,它可能是复制品,也可能依附在其他器物上。这样大众就可以以便宜的价格,把它作为消费品去消费,这些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考就会影响更加广大的人群,所以说它本身产生的推广和教育功能是巨大的。美术馆附属的礼品店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都要用于美术馆补充资金并且用于美术馆的公益性建设,其中不能分成,这是由公益性美术馆的性质严格界定的。我觉得对于美术馆的资金一定要清晰到这个程度上。

目前,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益性美术馆的资金机制在今日美术馆已经形成,不久,美术馆大厅还将设置触摸型液晶显示屏,来访者可以任意查询每笔赞助基金、美术馆各项收入的使用去向。

艺术赞助是美术馆的“超级奶爸”

张子康:与艺术赞助最密切的两个行业就是顶级奢侈品和金融业。国外对奢侈品的评定,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文化含量。它的文化含量是要和本区域内最顶尖的艺术相结合,才有可能成为奢侈品牌。奢侈品之所以卖得贵,是生产成本基础上的高文化附加值。假如一个品牌只是工艺特别好,而没有文化含量,无论如何它也是卖不了高价的。再一个就是金融业,金融和艺术的结合也非常密切。我首先了解到的是银行,国外的大银行都认为,一个银行没有艺术,就相当于银行没有文化含量,没有灵魂,就像一个国家没有文化一样。因而,这两个行业对于支持文化艺术有着很大的热情。

生存始终是民营美术馆的首要任务

顾维洁:你觉得在现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可能未来两年都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对于美术馆及其产业链会有什么影响?

张子康:对美术馆有影响是必然的。因为美术馆跟当生关系最密切,这必然会受正在发生的大趋势的影响。我为什么要先解决几个长期赞助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几年的基本生存问题。

当然,由于经济环境影响,我们可能在做展览的投入上少了,展览可能做得不如之前好了。比如说,经济环境好时,我们获得的资金就比较多,我们就可以花五百万把展览做大做好。但现在也许只有二百万来做这个展览,我们就只能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展览的结构。

于天宏:回顾这几年的发展,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张子康:生存问题是最大困难。此外,就是管理问题必须解决。尤其是做民营美术馆,需要更加成体系的管理体制。比如我们的保安体系,如果做得不到位,作品被盗了,我们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再比如保洁体系,如果搞不好,也会影响美术馆的整体形象。这种服务的管理功能,实际上在美术馆的实际运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另外一个就是解决资金链的问题,我们必须形成能够随时抵御意外情况的资金链条,才能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

档 案

北京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2002年由今典集团投资创建,并由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先生任首任馆长。2004年底,由张子康先生接任馆长至今。2006年7月,北京今日美术馆成功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非盈利机构。

第6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文本解读 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都日益重视文本解读,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重视文本解读。只有重视文本解读,正确、合理、科学、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把握地理课堂教学方向,才能理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及教师怎样教的问题,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文本解读常道常闻,但是高中地理文本如何解读?如何解读文本才是正确、合理、科学、深入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教学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基于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Ⅲ(必修)・湘教版》“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的教学实例,从文本解读的含义、正确的步骤及文本处理等方面,探讨如何解读文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促进有效地理教学。

一、什么是地理文本解读

常言“上好地理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该言彰显了地理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有地理教师问了,“平时常听文本解读,但地理文本指什么?什么是地理文本解读”?

(一)何为“地理文本”。

“地理文本”即地理教材。目前浙江省高中地理教材使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包括《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3本必修教材及《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2本选修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结构由正文、活动、阅读、图像四大系统组成:正文是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活动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载体;阅读是对正文地理知识的说明与补充,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图像最能凸显地理科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强化地理图表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总之,这四大系统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理文本。

(二)何为“地理文本解读”。

“地理文本解读”即解读地理文本,具体指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标准内容,对高中地理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中每章节的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和有效利用。

二、高中地理文本解读策略

(一)走进课标,依据课标解读文本。

高中地理教师要明白高中地理的文本解读是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的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文本解读的指南。只有解读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才能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才能合理地使用文本、处理文本,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促进有效地理教学。

课程标准内容如何解读?第一,要对课标内容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认知内容”是什么。第二,依据课标内容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学生学习水平。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标内容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第四,细化课标内容。举例:“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的课标内容如下:“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首先,分解课标:确认其“行为条件”为“以某区域为例”;其“行为动词”为“分析”和“了解”;其“认知内容”为“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其次,行为动词“分析”和“了解”:本课标内容的学习水平有理解水平和了解水平。再次,依据“行为条件”,分析本课标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如下:本课标内容的“行为条件”为“以某区域为例”,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区域典型案例的学习,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以及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其他区域中。

最后,细化课标如下:

1.以某区域为例,可理解为任选世界或中国农业生产有特点的区域。如我们使用的湘教版选择“以美国为例”,但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都选择“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2.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既需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角度考虑,又要发现其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最后还需确定其主导性条件。

3.分析某区域农业的布局特点时,需考虑该区域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判断该区域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并分析农业布局最主要的特点等。

4.了解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需建立在深入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农业发展方向,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综上所述,该课标内容要求、学习应落实在某区域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是知识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是学习目的。

(二)走进教材,厘清知识体系。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施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要以教材为载体,这一切都可见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多么重要。教材内容如何解读?要实现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要经历通读、细读和研读的过程。首先,通读教材的正文内容,初步认识教材的主体内容;其次,细读教材的正文、活动、阅读、图像等所有内容,理清它们各自功能及逻辑关系;最后,研读教材,尤其是正文部分,力求在课标内容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地理解和分析。举例:“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首先,通读本节教材的正文内容,初步认识本节教材的主体由“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大知识点组成。其次,细读教材的正文、活动、阅读、图像等所有内容:知识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采用图文结合方式概述农业生产条件,并安排P52活动题,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接着安排P52另一活动题和阅读材料,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知识点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先概述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依据及目的,接着通过“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并结合P53阅读材料和活动题,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知识点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先概述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安排P54的阅读材料,最后教材按照“问题一对策”的方式,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并附上个“阅读材料”和“活动”。最后,依据之前对应课标的解读内容研读教材:其一,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一是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商品经济、交通运输条件和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社会经济条件入手思考;本节教材的重点二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应先理清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农业带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抓住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乳畜带等主要农业带的分布位置及生产条件的分析。其二,根据教材并结合环境保护知识,分析美国过去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课标内容要求虽为了解水平,但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应提升为理解水平,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较陌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以及限耕政策、休耕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要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和研究。

综上所述,只有在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

(三)走进学生,依据学情解读文本。

地理文本即地理教材,地理教材地位和作用固然重要,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通过正确、合理、科学、深入的文本解读之后,需要有效处理地理文本,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整合、拓展与延伸,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有效地理教学。举例:“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若按“教教材”的思路,本节教学的顺序依次为“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若按“用教材教”的思路,本节教学顺序可调整为“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其处理如下:新课导入一般会简介美国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乳畜产品等的产量及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农业大国,与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特点相关,即可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依据、目的及具体表现――农业带等,接着引导学生看“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如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和乳畜带等的分布位置),分别分析其农业生产条件。如此文本处理的好处是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分布(地理事实)中分析农业布局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地理原理与规律),处理符合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特点,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本节教学的重难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布局特点。“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在教学中可按照“发现问题一找出原因一探讨对策”的思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或查阅资料,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师再给出某一区域,如中国或中国东北地区,提出拓展要求,在课外尝试用以上案例法分析某一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一个精巧的教学设计、成功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达成,均建立在正确、合理、科学、深入的文本解读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重视且坚持文本解读,因为文本是一个开放的有生命的体系,它会常读常新、常解常新。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005(7).

第7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Abstract: A new overview on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Aesthetic Culture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several of theories particularly about the nature of value. It is found that there's no certain authority available could be worked it out directly, however, CAC is the obje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materialization, complexity.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s only one method people can delve the nature of the CAC profoundly, which is also the way we learn the value of CAC from its existing, function and developing, it 's from the practice or the result of it.

关键词: 企业审美文化;价值;本质;实践

Key words: Corporate Aesthetic Culture(CAC);value;nature;pratice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17-03

1“需要说”与企业审美文化价值本质

用“需要说”界定企业审美文化价值本质是存在其合理之处的,然而前提是不能回避了对需要本身的判断标准问题。

对需要本身的判断标准问题是,关于“需要”作为价值尺度的科学理解。毫无疑问,需要是一个系统,然而系统中一种需要又往往与其他多种需要共存。那么,当主体需要作为主体价值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存在时,它同时就也是价值内在尺度。这样,问题的关键便在于――是否满足任何需要都会对主体有益?事实显然绝非如此。直观的理解是,客体对主体价值如何,要看客体对主体效应如何,要以客体对主体实际效应为根据。深层次的解释是,单纯针对主体而言,能满足其需要的即可视为有价值的,但这仅是内在价值,缺少对需要本身进行的分析与评价,因而绝非是真有价值的。具体而言就是,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成果,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同时,需要不仅有层次之分,“也有高下之分”[1],或说分为正价值与负价值。这样一来,更加清晰的解释就是:正价值是用来满足正当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部分,而“满足不正当需要是没有价值的。”[2]也就是说,限制不正当需要反而是有价值的。所以,通过对“需要”本身的客观而具体的分析,不难发现:并非满足任何需要都是有价值的,只有当需要本身是符合人正当合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要求的时候,这种对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正价值,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因此,企业审美文化的价值便体现在是否是满足了企业成员正当合理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关于这个问题,就要考察企业审美文化是否通过最终融入企业全体成员思想和行为中的价值观,体现各个层面正价值实现需要,体现满足企业成员基本层次需要之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一来,其判断标准变得直观而简单,也就是:企业成员都觉得企业文化重要么?时刻都会想到它么?自觉地用它的方式做事么?概括而言,以企业审美文化是否符合共同意识,承载共同责任,体现共同危机,满足共同需要,来判定其是否具有价值。

2“属性说”与企业审美文化价值本质

“属性说”是把价值理解为客体所固有的一种特质,重视了客体作用同时,却造成了对于主体作用理解上的缺失。

从重视客体作用的角度分析,企业审美文化价值是要体现于客体的属性――企业审美文化自身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是需要以各种符号为载体,构成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世界。这里可以用VI(企业视觉识别)中色彩的审美特征为证:色彩是具有表情性的,能够向外界传达出一定感情意味能够引起人感情反映的信息,比如红色象征热烈、兴奋;黄色象征明朗、欢乐;蓝色象征抑郁、悲哀;绿色象征平静、稳定;白色象征纯洁、凉爽等,色彩所象征的这些信息都能造成强烈的感染效果,吸引人的生活视线。当然,除色彩以外,线条和形体同样有一定情感意味,也成为某种生活状态和人生追求的象征,例如水平线与大地平行,在人视觉高度之上延伸,会产生对其长度的幻觉,使人体验到一种内在感、合理感以及理智;垂直线在空中无限延伸,长度默测,唤起人生的崇高象征、无限性、狂喜与激情;直线又能代表坚定有力;曲线则象征踌躇、灵活;正方体可以代表完整性、肯定感;圆会给人平衡力、控制力;球体代表完满和谐等等。另外,乐音的强弱与高低、舒缓与急促同样可以引起一定情感反应,甚至不仅直接作用于人听觉器官和躯体器官,而且影响人精神系统,对人体血液循环、脉搏跳动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声音引起的上升――昂扬、下降――低沉以及幽婉、清脆、哀怨等情绪反应,能够直接拓展主体情感接纳空间。正是由于外在美的符号与内在企业文化合拍一致,从而在相对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秩序、和谐中产生美感愉快,造就企业审美文化创造者与企业审美文化接受者完整的形式感以及企业生命丰富的运动状态。

第8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为欺诈支付代价

1月7日达成的这项和解协议实际上由两笔业务组成。

一笔是针对从2011年4月开始的联邦监管机构止赎欺诈调查。引起这次调查的背景是,多家大型银行和抵押贷款机构在2010年底被曝光所谓的“机器人签名”丑闻,即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止赎房屋数量增多,止赎申请积压成堆,在处理止赎案件时,有些银行雇员为应付工作,在没有认真核对房主信息的情况下每天签署数百份文件,但对外诈称亲自审阅了每一宗案件。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自2011年4月开始,由美国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储蓄监督办公室联合组成调查组,展开对美国银行业的止赎欺诈调查,目的是要求核查负责回收抵押贷款的银行在2009~2010年的房屋止赎案例中,是否损害了借款人的利益。这次宣布的85亿美元和解协议算是为这次调查画上了句号。根据协议,包括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全美银行(U.S. Bank)、MetLife、Aurora、PNC、Sovereign以及SunTrust在内的十大银行向美联储和货币监理局(OCC)支付85亿美元,其中,33亿美元现金提供给被有问题止赎操作损害利益的借款人作为补偿,52亿美元分配给有因为止赎操作而失去自己房产可能的屋主。

另一笔协议是为美国银行化解与房利美间的抵押贷款争议而签署。这一协议达成的背景是,在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九年间,美国银行共向房利美出售了高达1.4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的绝大多数贷款由当时全美最大的房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全国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发放,后者于2008年1月1日被美银以4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房利美从银行买入抵押贷款后打包成债券卖给投资者。次贷危机发生后,房利美认为,银行在抵押贷款业务繁荣时期出售给它们的一些贷款,存在借款人谎报收入等信息不实问题,本不该出售,因而给其带来巨额损失。这一和解协议就是为化解有关2008年之前九年间的不良住房抵押贷款指控。根据该协议,美国银行将向房利美支付116亿美元,其中,35.5亿美元为抵押贷款和担保索赔金,67.5亿美元用于回购出售给房利美的住宅抵押贷款,此外,美国银行还将支付13亿美元用来履行贷款服务补偿费用的支付义务。

欺诈案的直接原因

社会责任流于形式。除一般工商企业外,作为美国经济综合部门和“神经中枢”的金融机构,也在次贷危机酝酿累积过程中和发生后普遍弄虚作假,坑害消费者和投资者。事实上,次贷危机后,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就已成为美国银行业的“噩梦”。如摩根大通在2008年收购贝尔斯登后,在抵押贷款证券方面诉讼不断。2011年初,美国大型债券保险商——Ambac金融集团——对其提起欺诈诉讼,指责其不愿回购贝尔斯登的抵押贷款债务。2012年初,摩根大通又被全美银行,指其在贝尔斯登2005年担保的抵押贷款债券中存在失实陈述,要求摩根大通赔偿9500万美元。2012年11月,摩根大通公布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该行收购贝尔斯登业务时,在抵押贷款担保证券打包和出售中处理方式调查行动的进展。SEC认为该行在之后,收到了贷款人为其购入的打包后的抵押贷款担保债务中坏账部分提供的赔偿,但并没有将赔偿资金相应地转交给这些证券产品的投资者。摩根大通声称已经和SEC就和解调查达成“原则性协议”。

除摩根大通外,2011年6月,美国投行Morgan Keegan同意支付2亿美元,了结对其在美国房屋市场崩溃期间夸大抵押贷款投资价值,并以虚假销售材料诱使投资者购买的民事欺诈指控。美国联邦与州监管机构表示,Morgan Keegan并没有使用合理的程序来计算这些抵押贷款投资的价值。2012年10月,苏格兰皇家银行金融产品部门拟以4200万美元,和解内华达州针对该行在购买及证券化次级抵押贷款和付款方式可选可调利率抵押贷款产品过程中不当行为的调查行动。实际上,此调查早已持续近两年,调查范围包括了全美金融和第一选择等贷款商的误导性陈述。实际上,单就85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而言,这已经是美国银行业再次就房屋止赎案件同政府达成协议。早在2012年2月,美联储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与连和金融(Ally Finance)既已达成价值260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这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数额第二大的政府与行业和解案。

法人治理流于形式。上述案件表明,一向标榜拥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美国公司,并没有也不可能治理好自身。可以设想,连普遍的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和投资者都不能发现或不愿被发现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管理中又将起到何作用?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相互串通、愚弄股东和消费者的例子在美国并不鲜见。2012年8月,花旗银行同意支付5.9亿美元了结一项股东诉讼。该行被指未能在金融危机前全面披露有毒抵押贷款产品敞口。股东认为,花旗前高管和董事蓄意隐瞒了银行没有及时减计包含次贷敞口的证券价值,从而误导了投资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7年末,花旗减计了数十亿美元与次级债务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并在当年四季度报告亏损98.3亿美元。实际上,花旗的作法及对股东的伤害更在股票市场上展露无遗。早在2007年夏天,花旗股票曾一度上涨到55美元/股,但到2008年夏季,价格缩水超过一半,到2012年夏,花旗市值暴跌逾90%。追踪该和解协议的诺横经济咨询公司(NERA Economic Consulting)表示,这是与此次信贷危机相关的第三大证券类集体诉讼和解协议,是规模最大的同类和解协议之一。

金融监管流于形式。从表面上看,上述的和解事件正是由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达成的,似乎是监管部门监管的“功劳”,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监管部门的失职。表现在:一是次贷危机的发生本身就说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失职。次级贷款的发放以及在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欺诈,监管部门并没有注意到,以至于酿成了震惊全球的危机,这显然不是“全面性、经常性”检查和督促的结果,而是失职的必然。二是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实行房屋止赎,即强行收回贷款人的房屋,同时并没有认真核对有关房主的信息,不仅损害了房主的利益,也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运行,这其中也显然缺失了金融监管。三是即使就和解事件本身而言,监管机构也没有完全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美国十大银行机构同意支付的85亿美元赔偿金,规模小于普遍预期的100亿美元。在和解协议披露当时,就有批评者指出,美国监管机构的“板子”打得并不够重,85亿美元的和解金额不可能完全补偿因止赎风波而丧失居住权者的损失。美联社称,“本次和解有助于涉案金融机构消除巨大的潜在责任”,而不是弥补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损失。

不可靠的美国

美国市场不可靠。一方面,美国市场建立的基础不可靠。美国的市场是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基础之上。在这一思潮影响下,美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与此同时,由于金融业缺乏监管,普通居民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和入市投机。次贷危机正是投机消费的必然。另一方面,美国的金融市场不可靠。美国金融市场充斥弄虚作假和瞒哄欺诈,不仅股票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信息,看似公开的市场行为背后也可能隐含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说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完善是由于无法把握市场规律,那么美国市场的不完善则是由于懂得市场规律而过分操纵市场所致。

美国政府不可靠。宏观上,美国宣扬自由市场,但包括国际贸易、农业发展等在内的各方面都隐藏着政府的影子。美国政府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并不是要维护国际秩序,而完全是为了美国利益。从微观方面来看,美国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也并非要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而是维护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一系列的银行和解事件表明,普通民众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维护的对象。

第9篇: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一名年轻女士隐瞒了已婚的身份,而如愿获取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谁知,她工作不久便怀孕了,单位便以她提供了虚假的婚姻状况信息为由解雇了她。那么,单位要求员工提供婚姻状况信息是否属于就业歧视?职场“隐婚”构不构成劳动合同欺诈?“隐婚”女子因怀孕被炒是否合法?

职场“隐婚”,如愿获取心仪职业

苗美玉是某重点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多家公司工作过。2008年6月初,苗美玉到江苏省苏州市一家科技公司成功应聘,从事营业兼日语翻译工作,这让她十分开心。6月16日,苗美玉与科技公司签订了苏州工业园区全日制劳动合同。该合同约定:苗美玉合同期自2008年6月16日至2010年6月19日,月工资2220元,并把《就业规定》作为附件。《就业规定》第四条说明:“被录取的员工应递交相关材料,如果材料经核实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按公司规定惩处。”《就业规定》第十六章“附则”部分写明:“《就业规定》中未规定或是不够详细的按照公司的《惩罚规定》等文件实施。”《惩罚规定》第一百条规定:“员工填写公司文件时虚报资料或擅自篡改记录或伪造各类单据、报表等,公司可以解雇员工。”签订合同后,苗美玉正式进入科技公司工作。

6月25日,苗美玉填写员工情况登记表时,却对其中“婚姻状况”一栏犹豫不决。原来,她已于2007年8月28日登记结婚。苗美玉担心:如果她如实填写婚姻状况,公司会不会解雇自己呢?苗美玉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知道“隐婚”已成为职场“潜规则”。经过慎重考虑,苗美玉决定隐瞒结婚的事实,便在“婚姻状况”栏填写了“否”。

谁知,10月下旬,苗美玉发现自己怀孕了。此时,苗美玉早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可是,苗美玉知道,自己上班仅有4个月,对单位声称是未婚,此时提出生育孩子有些不妥,这让她十分为难。她思前想后,最终认为,按照法律的规定,单位不能将她除名,至多将来在经济上给予她一定的惩罚,而生孩子却关乎她一生的幸福。于是,在工作与生孩子之间,苗美玉最终选择了后者。

怀孕露馅,遭到解雇惹纷争

苗美玉由于有了妊娠反应,所以放松了工作要求。因此,领导先后向苗美玉发出了6份警告处分的决定书。对于苗美玉的工作变化,公司便调查原因,终于发现了苗美玉已结婚并怀孕的事实。于是,公司又做出了2份处罚决定书,其中第七份决定书写明:“因苗美玉在进入公司时虚假填写婚姻状况等信息而依据《惩罚规定》中的细则、《就业规定》相关规定,决定解雇苗美玉。”同日,公司又追加第八份处罚决定书:“因苗美玉受到公司4次以上警告,属于《就业规定》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决定给予苗美玉解雇处分。”苗美玉十分委屈,要求公司撤销解雇处罚决定书,但遭到公司拒绝。2009年3月5日,苗美玉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将科技公司推上了被告席。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于4月8日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后,又于10月14日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在法庭上,苗美玉辩称:“我因为没有举行相应的结婚仪式,所以我还是未婚,不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公司之所以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是因为发现我怀孕之后而故意做出一系列所谓的处分,属于违法解除。”为此,她要求法院判决撤销科技公司做出的2份解雇处罚决定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规定并享受孕期的相关待遇。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科技公司因故解散,由公司清算委员会负责相关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鉴于此,苗美玉将诉讼请求变更为:要求公司支付自劳动合同解除之日起至她哺乳期结束期间的工资,并撤回要求享受孕期相关待遇的诉讼请求。公司清算委员会辩称,苗美玉在工作期间多次违反公司的制度,拒不接受公司的工作安排,反而认为其怀孕后可以不正常工作,公司做出的8份处罚决定书均合法有据,系依法解除与苗美玉的劳动合同,要求法院驳回她的诉讼请求。

2009年11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作出了一审判决:判决驳回苗美玉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苗美玉不服,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10年6月3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的规定,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题图与本文无关)

法官说法

当一些女性还在为不知该嫁谁而发愁时,一些已婚女性却有意隐藏自己的婚姻状况,开始“真皇后假公主”般的生活。在公众场合,她们刻意以“单身”身份示人。她们藏起婚戒,从不在办公室打亲昵电话。如果你问对方是否单身时,那么对方的回答一般很巧妙:“你说呢?”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有近37%的人因为担心公开婚姻状况会影响发展而甘做“隐婚族”,他们年龄大多集中在25~35岁,其中以女性居多。

在本案中,苗美玉在应聘科技公司时填写的简历中写明婚姻状况为“单身”,但实际上,苗美玉早已登记结婚。她具有大学学历,应该清楚“已婚”和“未婚”的区别。她以其未举行结婚仪式而认为自己未婚,与常理不符。之后,苗美玉进入公司并签订了合同,在知晓公司的制度后,仍然在员工情况登记表的“婚姻状况”栏填写了“否”,其行为符合科技公司《惩罚规定》中关于解雇的情形。至于公司做出的第八份解雇决定书,其写明苗美玉因受到4次以上的警告,因而给予解雇。苗美玉认为,公司作出的上述警告是因她怀孕之后故意针对自己的行为。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认为,公司作出的前三份警告书均是在确认她怀孕之前,因而她的该项抗辩理由并不能成立。对于上述6份处罚决定书,苗美玉在收到后也并未及时提出异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的工作状态不佳。综合苗美玉的表现,公司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因此,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由于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适用法律正确,因此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隐婚”而不影响工作,那么似乎也无可非议。然而,其中的隐患在于,假如因某种事由,如本案中“隐婚女”怀孕“被迫”现身时,她的人品、诚信等问题势必成为同事议论的话题。从法律而言,欺诈的含义不仅包括制造一种假象,还包括隐瞒真相。因此,对于“隐婚族”而言,一旦有此行为,似乎都难逃“欺诈”的嫌疑。至于造成的后果,仅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女性选择职场“隐婚”的行为应该慎而行之。